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论文

2024-10-26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论文(共8篇)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论文 篇一

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探讨

朱 鹏,姚亦锋,张培刚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210093)

摘要: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规划探讨,能够为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在介绍了对绿地系统规划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景观生态理论的基础上,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概括了其

绿地现状并指出了其存在一系列问题,进而利用景观生态的基本原理,对本区域的绿地系统进行规划研究。将整

个研究地区分成“区域层面、分区层面以及具体规划设计层面”3个尺度层面,并且在每个层面利用景观生态中相关

原理分别进行研究,最终形成层次分明、在功能上相互补充、有机联系的绿地系统结构。关键词:景观生态;绿地系统;绿道;绿地斑块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K)05259(原1002-1264)(2006)01-0017-0

3Landscape Ecology Planning Exploration on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ZHUPeng,YAOYi-feng,ZHANG Pei-gang

(Department ofUrban and Resources Science,Nanjing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Abstract:Itwas a scientific method that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was studied from the angle of landscape ecology.First,some landscape ecology principles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were very useful to urban space system planning.Then

Xinbei District of Zhangzhou,Jiangsu Province,China was taken as an example,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green space

systemwas summarized and its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from the angle of landscape ecology.Then the region green

space planningwas studied by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landscape ecology.The Xinbei District was separated into the

three followingscale levels: bigscale ofthewhole region, mediumscale of subregion and small scale ofthe specific plan-

ning and design.The each scale levelwas studied separately bythe relational theoryof landscape ecology.At last itmade

the green space system structure very clear, supplemented in function and unitedorganically.Key words:landscape ecology;green space system;greenway;green patch

绿地系统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元素,是城市中

唯一接近于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对于改善城市区域的生态质量,保障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塑造

城市形象、城市景观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

用。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绿地系统进行研究,能

够保证从整个区域景观整体出发,探索其景观和生

态之间的关系,兼顾到绿地系统的景观和生态两方

面的功能,从而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并对绿地系

统的科学规划布局提供理论指导。可见从景观生态

学的角度对城市绿地系统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景观生态理论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交叉形成的学

科,它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

型组成、空间配置和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

学科[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原理对城市绿地系统规

划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具体分述

如下。

1.1 景观格局模式

景观生态规划主要有以下2种景观格局模式:

一种是任何景观规划的一个基本格局即不可替代格

局模式[2],另一种是Forman基于生态空间理论提

出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最优的景观格局模

式[3],这2种格局模式都强调保持大型自然植被斑

块的完整性。依据景观生态规划的这2种格局模

式,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要确定并保护对整个区

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的大型绿色植被斑块,并保

持其完整性。同时在人口密度大的建成区分散建立

小的绿地斑块,做到各类绿地斑块大的集中,小的分散。

1.2 绿道理论与绿地系统规划

绿道(greenway)是能够改善自然环境质量和提

供户外休闲娱乐场所的绿色线状廊道[4]。主要有以

下3种类型,一种是沿着河流、海岸线以及山脊线或

人工廊道而形成的具有重

要的生态意义的自然系统或者人工廊道;第二种是

沿着河流、风景道路等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绿道;第三种是连接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价值地区的绿道[5]。

1.3 景观结构与绿地系统规划

在景观规模上,每个生态系统(或景观要素)都

可看作是一个具有相当宽度的斑块、狭长的廊道、背

景或基质,斑块-廊道-基质(patch-corridor-ma-

trix)是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6]。在城市分区的绿地

系统的具体规划布局中可采用景观构成的基本模

式,确定各个分区的重要的绿地斑块和廊道。

1.4 绿地斑块的配置形态

特纳在1987年提出了6种绿地斑块的配置形

态,即可容纳多种休闲活动的集中性配置、相同服务

半径的均等型配置、与其他公共设施的配置相结合的混合型配置、沿建筑物边缘配置的边缘结合型、保

护水环境和生物的水系活用型和蛛网系统型[7]。在微观层面的绿地系统的具体的规划设计中,要根据

不同地点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确定其绿地斑块的配

置形式。

1.5 绿道中植被的宽度

要满足基本生态环境方面的要求,城市景观中

沿着河流的绿道的植被宽度应该在30 m以上,沿着

道路的绿道的植被宽度应该在60 m以上;对于观赏

游憩绿道或者道路防护绿道来说,600~1 200 m宽

能创造自然化的物种丰富的景观结构[8]。

1.6 植被的配置

绿地廊道和斑块最好由本地植物种类为主要组

成,不同植被具有不同的绿色容积率(表1),在其内

部要建立起绿色容积率高的以乔木为主的高密度多

样化的植物群落[9]。

表1 不同植被的绿色容积率

植被类型(Vegetation type)绿色容积率(Green plot ratio)

草坪

1花园或小灌木

3农田作物

4以乔木为主的高密度植物群落6

湿地6新北区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规划

新北区位于常州市的北部,它北临长江,南接常

州市老城区,西面与丹阳市相临,东面与江阴市相

接,总面积为439 km2。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水

塘众多;气候温暖湿润,属于江南鱼米之乡。

2.1 绿化整体概况及存在问题

新北区在整体上是以公路、铁路两侧的防护绿

地廊道,区内的主要河流两侧的防护绿地廊道为基

本骨架;辅以产业园绿地、大型主题公园、路间绿地

等绿地斑块所共同形成的一种方格网式的绿地

结构。

其绿化现状存在以下问题:建成区内外景观生

态格局和过程缺乏持续性联系,绿地斑块之间缺乏

联系,同时建成区与区域景观尚未形成有机的整体;

园林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偏少且分布不均匀;建成区绿化景观效果不好,生态效益差;绿色斑块不断受

到各种工业斑块等的挤压等。

2.2 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在新北区绿地系统规划布局中,在大的框架方

面借用景观生态学中的尺度原理,将规划区分为区

域层面、分区层面和微观具体设计层面3个尺度层

面,分别进行规划研究。在区域层面主要是规划确

定区域绿道网络、景观分区以及大型自然植被斑块;

在分区层面主要是规划确立各个分区的重要的绿地

斑块,并确定重要分区的绿地系统;在微观具体设计

层面主要是设计绿地斑块的布局形式,主要绿道的植被宽度、内部植被的配置形态以及地方特色及历

史文脉的体现。

2.2.1 区域层面

根据新北区的现状条件,全区规划建立三纵(常

泰高速、得胜河、藻港河)和三横(滨江、镇南铁路、沪

宁高速铁路)绿道网络,并根据景观基质特征的不

同,将全区分成生态林地区、生态农田区、生态隔离

区、重化工业区、居住生活区以及2个传统工业区7

个景观区。根据景观格局原理并结合本区域的实际

情况,将生态林地区和生态农田区作为本区域的大

型植被斑块,保护并保持其完整性。将对林区产生

破坏作用的各类工业搬离林区,建设原生态型的自

然保护区;严格控制村镇居民点斑块和工厂斑块向

其蔓延和侵袭。

藻港河绿道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要求;得胜河和滨江绿道的主要功能是保护重要的水源地及生物多样性,作为生物栖息和迁移的重要

场所;沪宁高铁、镇南铁路和常泰高速这3条绿道的主要功能是隔离污染源,改善两侧的环境质量。

2.2.2 分区层面

在分区层面主要是规划确立各个分区的重要的绿地斑块、二级绿道,并根据“斑块-廊道-基质”景

观构成模式确定中心城区(新龙居住生活区)的绿地

18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卷1期 2006年的居住生活环境。

各个景观分区重要的绿地斑块如下:生态林区

是小黄山斑块;生态农田区是农业示范园;生态隔离

区是芦苇湿地斑块和森林公园斑块;重化工业区是

水源保护区斑块和环保园绿地斑块;居住生活区是

中心公园斑块和电子园斑块;2个传统的工业区是

农业观光园斑块和中华恐龙园斑块。

对于新龙居住生活区的绿地系统规划,在整体

上以“一横三纵”的绿色景观廊道构建本区域的景观

框架,一横指新龙中心景观绿带,三纵是指沿得胜

河、龙江路和藻港河的绿色廊道。同时建设新龙中

心公园绿地斑块,完善电子园绿地斑块,通过新龙中

心绿带以及藻港河将新龙中心公园、电子园以及恐

龙园这几个大型的绿地斑块连接在一起,形成优美的绿色景观,提高居住区景观和环境品质,成为整个

新龙居住区的休闲和娱乐的中心。另外在各个居住

分区建设小型的居住分区绿地斑块,方便各个居住

分区的居民就近的活动和休闲的需要。

其中2条比较重要的二级绿道,一条是区域西

部的孟河绿道,它连接了本区域重要的历史文化遗

产(东岳庙、九龙禅寺等),对历史遗产的保护具有非

常重要的价值;另一条是区域南部的新机场绿道,它

具有改善环境质量塑造和美化区域的景观形象,以

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等多种功能。

2.2.3 具体规划设计层面

(1)绿地斑块的布局形式

在绿地斑块的布局过程中,一方面要建设街区

公园、市民广场、主题公园等大型的绿地斑块,它们

主要以“集中型”配置方式为主,为整个区域服务;另

一方面,要在各个居住区、工业区内部建设小的绿地

斑块,它们以“均等型和混合型”配置为主,为各个小

区内部服务。

(2)植被的宽度及内部配置

根据前面的理论以及新北区本地的实际情况,镇南铁路和沪宁高速铁路绿道的植被宽度设计为

500m,藻港河、得胜河以及滨江绿道的植被宽度设

计为100m,常泰高速公路绿道的植被宽度设计为

50m。同时在内部植被配置中,应采取绿色容积率

高的草木、灌木、乔木组成的高密度多样化的植被配

置方式,树木配置以本地的优势树种水杉为主,同时

辅助配以其他的一些树种。

(3)地方特色及历史文脉的体现

在新北区绿地规划中必须尊重文化,把握园林

绿地的性质、风格和主题,尽量挖掘本地历史文化的内涵,绿化要结合本地的一些历史遗迹景点来进行,并通过道路和河流等绿色廊道将它们连接成一个有

机的整体,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脉,使园林绿

地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达到与周围的环境或

其他方面相融合,符合人们的审美及心理需要。结论

本文概括总结了对绿地系统规划有重要指导和

借鉴意义的景观生态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在实证研

究部分,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出发,概括了常州市新北

区绿化的现状特点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区域绿地系统的规划研究。

在大的框架方面,将整个区域划分成“区域层面、分

区层面、具体规划设计层面”3个尺度层面。在区域

层面规划确定区域绿道网络、景观分区以及大型自

然植被斑块;在分区层面规划确立各个分区的重要的绿地斑块,并确定重要分区的绿地系统;在微观具

体设计层面设计绿地斑块的布局形式,主要绿道的植被宽度等内容,最终形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有

机联系的绿地系统。

参考文献

[1]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6.[2] 俞孔坚,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J].国外城 市规划,1997,(3):27-31.[3] 肖笃宁,李秀珍.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J].地理科学, 1997,17(4):356-364.[4] Little, C.E.Greenways for America[M].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Baltimore, MD,1990.[5] J.G.Fàbos.Greenway Plan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Its Origins and Recent Case Studie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4,68: 321-342.[6] Richard T.,T.Forman.Some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and Re-gional Ecology[J].Landscape Ecology, 1995,10(3):133-142.[7] 许浩.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3.64-65.[8] 车生泉.城市绿色廊道研究[J].城市规划,2001,25(11):

44-48.[9] 李锋,王如松,Juergen Paulussen.北京市绿色空间生态概念规划 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4,(4):61-64.作者简介:朱鹏(1981-),男,山东肥城人,现为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 学系2003级硕士研究生,人文地理学专业,城市与区域规划方向,已 发表论文2篇。

19朱 鹏,等 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探讨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论文 篇二

1.1 系统建设方向

纵观我国城市绿化系统建设历程, 从最开始的黄土不露天, 到见缝插绿, 但是都没有散兵作战, 没有一个完善的规划, 如今在城市规划中城市绿地规划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并且以逐步向着大系统化方向迈进。

1.2 生态建设

依据生态学的理论探寻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指标和效益, 逐步成为中国城市绿地系统研究中的热点, 大量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如有关城市绿地系统对生态城市建设作用的研究, 有关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 认为城市绿地应保证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分析、应用和建设的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益的研究, 景观生态学指导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研究。

1.3 规划协调

城市绿地规划系统是城市总体规划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 这就要求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统一协调, 对于城市规划设计者来说, 如何将引导城市绿化系统协调统一发展, 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需要探讨的热点话题。

1.4 技术改善

借鉴计算机遥感等相关技术手段, 调查分析城市绿地的现状, 为制订科学的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依据, 已成为大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必备手段。

1.5 目标观方向

建设园林城市是中国城市绿化发展的普遍目标, 尽管对花园城市的内涵指标还不是很清楚, 但是依然有许多城市把它们作为高于园林城市的奋斗目标, 并对之进行研究, 探讨城市绿化在其中的作用。

2 城市绿地规划系统生态目标

2.1 完善绿地系统的生态还原功能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作为城市自然资源生产的主体, 转换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自然资源以实现固定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的食品链, 实现城市的天然物流和能量的循环, 为城市注入氧气、温度和湿度, 而且有利于吸污、杀菌、降低噪音、土壤保水、净化水质、补充地下水、分解废物垃圾等有效功能形成。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 不仅是种植绿色植物, 还需要包括动物、微生物和无机的环境创造, 实现自然环境和生态建设的整个结构功能的恢复。

2.2 确立城市绿化的产业地位

城市绿化产业作为信心的第三产业, 其产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金额自然生产率共同创造的, 并且其大宗商品价格特点是具有市场价格和影子价格2部分特点的并存之处。城市绿化商品的影子价格可以联系到公共物品, 如氧、恒温、杀菌除尘等方面, 按照有关研究成果计算影子价格, 价格是绿色建筑投资的3.42倍。城市绿化的市场价格由3部分组成, 直接有形的产品, 如建筑、装饰、植物和花卉等形成;无形产品, 它可以形成市场价格, 如周边土地价格升值, 及其他周边服务;连接依附到无形产品之中的价格, 它是不能够直接实现易货的市场价格, 如, 旅游景点、旅游服务的价格。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 应该是在它的影子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双重发展为目标下进行的。

3 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结构规划

3.1 按总体控制指标构造城市绿地系统

据估计, 如果想要使得城市绿色空间能够充分发挥其洁净空气、改善城市气候、降低噪声、实现生态效益等功能, 城市绿化覆盖率起码要达到至少30%才可以。我国已制定了本世纪初, 人均实现公共绿地面积7.11m2的目标。根据这些指标, 在新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 应当保留大型绿地, 还要设计一些分散的点状绿色, 形成庞大的绿色空间, 进行合理的配置, 还可以通过老城区的旧区改造, 增加绿化覆盖率, 实现城市绿地系统结构规划。

3.2 加强市中心区绿化建设, 创造立体绿色空间

在高楼林立、土地密集型的老城区, 其路面都是比较坚硬, 主要是以沥青水泥占主导地位。因此, 通过点、线绿色规划, 可以提高城区绿化。既要保护现有的绿地不会受到削弱, 同时也应该见缝插针, 实现路边绿地、宅旁绿地、街道绿地, 以及河流改道扩建, 建设绿化街道和滨河绿地;与工厂进行协商, 工厂需要搬迁, 为了绿地的合理发展。随着技术的改进, 如今的屋顶防渗技术日趋成熟, 可以实现建设屋顶绿地, 也可以建设绿色建筑外墙、花园和其他绿地的绿化。

3.3 综合各项新措施, 多角度实现规划建设目标

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城市绿化规划理念, 以及协调绿化系统架构, 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3.3.1 成为城市景观之一

城区一般都处于城市的中心, 其历史悠久, 而且现代风格和历史风格交相辉映。通过对各城区的规划和合理布局, 加强城市和风景名胜遗产的交错和融合, 实现城市和景点、景区的互补。

3.3.2 连锁反映

依托城市, 将外环道路和高速公路建设起防护绿地和风景林地, 在城市周围形成自然景观与耕地保护的绿化带。

3.3.3 纵横交错

在城市中主要道路起了重要的作用, 它是城市道路的骨架。纵横交错建设生态景观和防护绿化带, 实现中心城市的绿化网络与外围城市周围绿化进行交融, 实现城市交通氧气通道和带状防护绿地的建设。

3.3.4 兼顾点带

实现城市水资源和树林的和谐与团结,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协调共生, 古老历史和现代风格展示交融, 合理利用现有的供水系统, 将水体景观和城市防洪设施进行有效的结合, 提高绿化美化档次, 实现美丽的城市生态景观的建设, 提高城市绿地的整体效率。

4 结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 对于与自然共同生存的理念日益被大家所提倡。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 突出地方特色以及人文文化、生态系统等。只有在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中, 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 才能与自然共生,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才会使得生活家园永葆生命的力量。

摘要:随着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 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却在不断地下降, 城市生态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城市绿地系统由之前单纯的游览观赏和城市点缀, 逐步向改善生活环境, 加强生态平衡, 防止城市污染方面转变。本文通过对我国生态绿地的环境进展分析, 提出了城市绿地生态规划系统中应遵循的生态目标。

关键词:城市,生态绿体,系统规划

参考文献

[1]周丽亚.规划评估的理念、方法与框架的初步探讨[J].城市规划, 2008 (06) .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篇三

关键词:植被;城市绿地景观设计;生态

引言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问题逐步恶化,噪音、污染等问题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这些问题。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景观设计成为人们关注重点。生态学作为整合城市资源、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的研究课题,在改善生態环境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显得尤其特别。生态学理念的最初出现到它在城市绿化规划代表着城市绿化建设的进步:从最初的观赏设计深化到环境保护,再过渡到重视生态建设为主,生态学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和现实意义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日益受到重视。城市绿地景观系统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构成的景观,是由斑块、廊道、边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它主要包括植被、水体、土壤等基本要素,是城市开放空间,也是城市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性规划,重点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利用生态学的角度来进行环境设计。它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生态总体规划的城市特性、城市发展目标、用地规划等规定,科学的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内各类园林绿地的建设和区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最终以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来进行城市的生态性规划建设。

当今世界中,生态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的关注焦点。城市建设与自然发展的冲突越来越多,所以城市区域的环境保护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酸雨、热岛效应、水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生态失衡问题,都急切迫使要求我们从城市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去认真考虑解决问题的出路。其中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手段,来保护和发展城市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

2.1 对城市绿地系统没有相适应的规范,导致规划中生搬硬套 我国对于绿地指标的规定包括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四项,定额指标相同。然而,不同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等各不相同,想要用定额指标来评判一座城市生态绿化的等级,明显是缺乏科学理性与依据、不够真实。

城市绿地应该和当地的城市建设相符、气候特征、植物种类分布特征、城市的文化特征及城市经济基础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归属性。但由于我国的城市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和实践一直发展比较缓慢,在具体的规划编制工作中长期照搬照抄苏联时代的城市游憩绿地的规划方法 和一些构图的原则,特别是“点、线、面”相结合的行政指导方针,多年来一直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布局原则。

2.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在具体的规划中,由于工作阶段的划分、主管部门的分置不同等原因,经常造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相分离,形成两个单独的规划。城市的总体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之间形成的前后上下关系,迫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中脱节。

2.3 现有绿地现状水平差,研究调查不规范 形成这种绿地指标虚高现象的原因,一是不少城市现状指标严重失真,规划指标存在不明确的现象。二是绿地规划指标提出比较盲目,依照相关规定和工作要求,采取简单类比的方法,对城市的现状、不同地区的差异考虑不够,一味追求规划的高指标。

2.4 规划协调性不高、互动性不够 由于专项规划的进行往往在总体规划完成后才开始,这样协调的难度非常大导致我们经常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被动的、填空式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缺乏城市的全局观。只有将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很好地融合兼顾,才能有效地协调不同专项之间的矛盾。

3 提高城市绿地规划的要素

由于不同城市环境基础和城市特征的差异,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也各不相同,各个城市都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的规划。

3.1 根据城市现状建设 把握城市的基本特征,通过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的特色加以保护和运用,立足于建设现状和水平,制定实事求是的可操作的规划目标,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规划指标具体化。

3.2 对关键问题提出规划对策 对城市的绿地结构、背景、出入口等关键性的问题提出实施性规划对策,提高对下一层次规划、设计的指导性。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规划策略在不同层次的规划设计中得以运用,规划意图才能得以实施。

3.3 增强各项规划之间协调 在规划的操作方式上,增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之间的互动,通过沟通和协调达到相互促进、提高规划整体水平和贯彻实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凯文·林奇.城市意向[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玉溪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篇四

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处于滇中经济区和滇南经济区的共同辐射地带,是云南省经济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在国度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占领主要位置。面对21世纪带来的新的机会和挑衅,玉溪市市委、市政府充足认识到环境维护工作在未来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所起的症结作用,1999年玉溪市提出了创立国度环境维护榜样城市的目的。全部创立工作以改良环境、维护环境、建设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为主题。为此,玉溪市政府委托北京大学和玉溪市环境维护研讨所开展玉溪市环境计划研讨工作,城市绿地体系计划便是其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玉溪市城市绿地现状的基础评价

1.1 现 状

玉溪市1985年以前,仅有高地公园和部分街道有行道树,园林绿化面积为117万m2。自1988年公布了《玉溪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规定(试行)》以来,随着玉溪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绿化有了较大提高。建设了各具特点的云溪公园、荷花公园、聂耳公园,兴建了苗圃、街道绿化工程,城区绿化面积敏捷扩展。至1996年栽种了樱花、垂丝海棠、缨络柏、雪松、藏柏、棕榈、刺柏、白玉兰、梧桐、朱槿等十几种木本植物。

1998年末全市城区园林绿地面积4600万m2,城市绿地率为4.6%。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600万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2m2。分辨比1985年增加255.56%,66%。绿地的组成构造见图1。

图1 玉溪市绿地组成构造

1.2 问题剖析

1.2.1 面积数量

(1)绿地面积小,数量少

玉溪市城市绿化建设虽然与1985年相比已有宏大的提高,但绿色“贫困”水平仍然十分

严重。突出表示在绿地面积不足,人均指标偏低。未到达国度对一般城市请求的尺度,而且相去甚远。与其他城市相比,玉溪市绿地生态建设也存在较大差距(详见表1)。

综合环境、社会、安全、卫生几方面因素的斟酌,一般以为城市绿地体系只有在到达必定范围的前提下,才干起到净化环境,美化景观和向居民供给充分的游憩休息场合的请求。因此若不能明显地进步公共绿地和人均绿地占领量,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势必得不到充足有效的施展。

(2)防护绿地面积严重不足

防护林面积达不到绿地总面积的1%。全市各功效区之间,尤其是工业区与居民区,工业区之内的居民区都缺少足够宽度的防护林带。建成区外围缺少较大面积专门建设的防护绿地,历来均以石山作为城市外围的天然屏障。

(3)途径交通绿化欠缺

大部分城区途径两侧的绿地宽度都不足4m,范围较小。沿途径配置的绿化体系多是低矮的单行行道树,没有一条途径包含交通主干道、新建途径,配备有带状的林荫路。途径廊道与绿地廊道没有很好地联合,从而不能有效地减少交通噪声及净化有毒气体。

(4)绿化树种少

绿化树种极少、构造简略、情势单调。目前全市重要绿化树种仅有乔木10余种,乔、灌、草联合不佳,绿化生态体系懦弱。这与玉溪地域所处的中亚热带地理地位和温暖湿润、四季如春的气象条件是不相适应的。现已采取的绿化树种滞尘才能不强,不利于缓解目前玉溪市重要大气污染物──尘,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未能很好地施展生态效益。

1.2.2 空间布局

(1)城市园林绿地的空间布局不够均匀,新区建设对园林绿化工作看重水平尤为不够。城市园林绿地重要集中在东、西部地域,除新建的国民广场外,南面高新技巧开发区和城北新区没有一块较大的公共绿地。

(2)城市园林绿地的总体布局比拟零碎,构不成点、线、面、体的绿地体系。各公园、水系和山体城市绿地之间缺少有机接洽。

(3)公共绿地空间范围小,服务半径不合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相对市政建设滞后,玉溪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m2,公共绿地重要以城市公园为主,情势单调,设施简略。各区间公园散布不均,造成城市绿地服务半径不合理,存在许多绿化服务盲区,不能令居民便利地享受绿化。如东风小区、诸葛小区、园林小区等商住区周围只有简略宅间绿地、居住区途径绿地,居民没有一个较为适合的大型的绿色休闲空间。

1.2.3 建设管理方面

(1)多年来,全市园林绿地体系详细计划工作一直没有开展,造成部分城市总体计划中请求实现的园林绿地边界不清,土地产权关系不明白。已作过计划的,如龙潭公园、红塔山森林公园等计划计划一直未得到实行。

(2)城市绿化执法力度不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相对市政建设滞后,各级各类绿地不完美,计划绿地被侵犯,现状绿地被蚕食。玉溪城市绿地体系发展计划要点

2.1 城市绿地计划原则

(1)把进步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城区绿化笼罩率作为绿化工作的重点,以实现协调精美的城市环境及良性循环的生态城市为总目的。

(2)按主城区周边环境林地、坝子区绿化、组团区城市绿化三个层次合理配置和设计各类绿地,使其散布均匀,构造合理,让有限的绿化面积施展最大的生态效益,让市民真正享有并享受绿色空间。

(3)玉溪地处高原坝子,北环玉溪大河,东借红塔秀峰,南向田园平川,融田园、溪水、秀峰、城池为一体,具备非常精美的环境空间条件。应充足应用这一自然资源优势,合理组织,施展自然生态效应,建设回归自然,城乡景观融合的具有田园坝子风光的园林城市。

(4)注意弘扬历史文化,把园林绿化建设和人文景观联合起来,体现玉溪市作为“聂耳家乡”、“花灯之乡”、“云烟之乡”的鲜明处所特点,建设既具有现代化,又富有处所特点的城市景观风貌。

(5)斟酌城市总体计划计划断定的城市拓展模式,尽可能地应用可开发空间,衔接疏散绿地,开通绿色通道,全方位地营造开放型并留有持续发展余地的点、线、面、体相联合的网络状绿地体系。使中心团体、边沿组团的各组成单元成为一个绿色整体。

2.2 城市绿地计划近期和远期目的(1)2005年绿化目的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达8m2/人,绿化笼罩率到达20%。其中旧城区人均公共绿地到达3.0m2/人。工厂企业的绿化用地到达20%,宾馆、饭店和体育场合等大型公共设施以及城市商业区内的大中型商业、服务业设施不低于20%,其他建设工程地处城区的不低于25%,地处郊区的不低于30%。扩建和改良玉溪环城森林公园,建成8个主题公园和特点公园,同时使园内宜林荒山基础实现绿化。

(2)2015年绿化目的持续进步计划中心区绿地体系的质量,扩展新区绿化,使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达15m2/人,绿化笼罩率到达35%~40%,其中旧区人均公共绿地到达3.5m2/人。工厂企业的绿化用地到达30%。市区绿地率平均请求到达20%~25%;现状旧城区内的绿地率,应争夺到达15%以上;计划的“高绿地率”地域(学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旅游度假区等)绿地率应到达50%以上。扩建新城区周围的山林水面,形成新的景区和景点,同时搞好上游水源维护林建设。

2.3 城市园林绿地体系计划

联合主城区自然条件,计划以“一圈、一区、一轴、二带、一环”来构架城市的绿色空间骨架。“一圈”,即建成坝子地域城市外围山林地、水源维护区、景致名胜维护区、景致旅游区和宜林荒山组成的外围山体绿化圈。“一区”即“主城区坝子田园绿化区”。通过迁村并点,调剂坝子自然村子,退宅还林,退宅还田维护农村耕地。对农村居民点、河渠水网、公路、铁路两侧进行绿化,农田实现林网绿化,形成坝子地域大环境绿化网架。“一轴”即沿昆玉高速公路两侧充足绿化,建设高速公路防护林,形成贯串主城区南北的一条中心绿轴。“二带”即“州大河园林景观绿化带”和“红塔山生态绿色景观带”。沿州大河两岸计划100~150m宽的绿化带,形成嵌入城市中心的“绿心”;充足开发城市近郊景致园林绿地,形成围绕中心组团东部山地的生态绿色景观风光带。“一环”即“中心途径绿环”。沿新建大营街玉带路、中心组团东部环山途径、李棋新区南环路构成主区环路,计划联合途径两侧自然环境,进行重点绿化,形成围绕城市区内生活性和防护性的绿环。

2.4 城市园林绿地分类计划

(1)公共绿地

依据现状自然条件和各组团的服务半径及功效的不同请求,在适合地点新建中心公园、红塔公园、州大河公园等一系列主题公园和特点公园8处(见表2),完美现有市级和区级公园。相邻公园之间树立相互连通的绿色带状廊道。市区公园、游园可“拆墙增绿”,实现“管理封闭,视野开放”,使本来封闭的内部绿地与市区建筑环境和绿色大地融为一体。对现有公园绿地应进一步进步笼罩率,保证到达国度规定指标(公园内绿地占80%以上,途径占10%~12%,建筑占3%以下)。严禁绿地被蚕食。

重要街道体系性地新辟街头绿地,通过计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增强居住区及公共小区绿地建设,用各种情势将点状、团块状公共绿地连结成网。

(2)途径绿化

玉溪市重要途径的绿化请求是:进入市区的公路两旁要有绿化带一板两带。市区三板构造的主干道要有六条绿化带即三板六带,次干道只有一板路面,但要有四条绿化带即一板四带。新建城区和旧城区在拆迁改革进程中要按以上请求令途径建设与绿化建设同步进行。对现有重要

本文来源:第一园林网

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论文 篇五

根据我市绿化发展的目标,我们委托上海交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所编制了这套《张家港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大纲》。

根据程序,大纲评审通过后,才能开始下步规划文本的编制及评审,完成规划。

今天,我市召开张家港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大纲汇报会,请负责编制规划大纲的专家作讲解汇报,并请各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会议,目的有两个:

一是各相关单位在听取专家汇报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使规划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专家论证前,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充分准备,使规划更具前瞻性和先进性,确保规划论证能一致通过。

首先,我向各位介绍在座嘉宾: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市长、张家港市人大、张家港市政协、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副局长、苏州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绿化管理处处长、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林源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杨学军博士以及我市绿化、规划、建设、国土、交通、水利、环保、旅游等相关部门的领导。

今天会议议程安排如下:

1、专家汇报张家港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大纲

2、各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3、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领导讲话

4、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市长总结讲话

5、专家讲话

下面,请林源祥教授向大家汇报《张家港市绿地系统规划大纲》,大家欢迎。

…… 听了林教授的汇报,我市未来的绿化蓝图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大纲基本符合我市已通过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规划,也达到了我市目标要求,规划设计理念新,具有超前性和可行性。下面请各部门对规划大纲提出意见和建议,请大家热烈发言。

…… 请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副局长 讲话。

…… 下面请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市长 讲话。

…… 请专家林源祥教授讲话。

…… 这次汇报会开得很成功,专家的讲解生动形象,简明扼要,曹市长、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的领导都作了重要指示,各部门也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市绿管局要认真对照,修改完善。

6.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范文] 篇六

一、名词解释

1.垂直绿化面积

2.园林

3.绿化覆盖率

4.比例与尺度

5.绿地率

6.视距三角形

二、填空题

1.城市道路绿化形式有:、、、、。

2.根据不同的种植目的,道路绿地可分为与两大类。

3.园路不知应考虑、、、、等因素。

4.工矿企业绿化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5.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是、、、。

三、判断题

1.在道路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内,植物的高度不得超过0.5米。

2.构骨不宜在儿童公园内种植。

3.在宅旁绿化时,据住宅南向窗前5米以内不应种植高大常绿乔木。

4.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的建筑、园林开欧洲建筑、园林之先河,直接影响了法国等国的建筑园林风格。后来法国吸取了中国山水园的意境,融入其造园艺术中,对欧洲园林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5.元、明、淸时期,我国园林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园林,如北京的西苑三海、圆明园、清漪园等,达到了园林建设的高潮期。

6.中国古典园林以混合式为主。

7.居住小区中心游园主要供小区内居民就近使用,服务半径一般为100-200米。

8.根据大学校园绿地的功能划分,一般可以将大学绿地分为教学科研绿地、学生生活区绿地、教职工住宅区和学生活动区绿地四种类型。

9.污染性大的工厂宜布置在盛行风的下风向。

10.三株丛植最大的一株树英稍远离。

11.图案式花坛又称模纹花坛。

12.列植就是指乔、灌木按一定直线和曲线成排成行的栽植。

四、简答题

1.植物园的园址选择有哪些要求?

2.儿童公园绿化种植要忌用哪些植物?

3.居住区宅旁绿化应注意哪些问题?

4.行道树的树种选择有哪些原则?

5.结合屋顶花园的环境特点,总结屋顶花园选择植物应具备那些条件?

6.攀援植物适合用于哪些造景?

五、作图题

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论文 篇七

1.1 昌黎县自然经济概况

昌黎县隶属河北省秦皇岛市管辖,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环渤海地带,地处东经118°45′~119°20′,北纬39°22′~39°48′之间。昌黎县属我国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因受海陆风影响,风向多变,一年中以西南偏西风最多,东北风次之,其中6月~8月以东北风最多,其他月份以西南偏西风最多。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为2 949.3 h;降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575 mm;年均气温11.9℃;无霜期196 d;最大冻深度57 cm。

昌黎县城位于东经119°10′,北纬39°43′,县域北部,碣石山南麓,处于山地与平原交接地带,北靠碣石山,南面饮马河。京山铁路、205国道东西贯穿。省道青乐和抚昌黄公路从城内穿过,另有多条通往卢龙及本县境内的乡镇级公路。各级公路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放射状布局。西去唐山市90 km,东北—秦皇岛市45 km,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到2005年年底,县城建设用地总面积12.32 km2,总人口11.67万人。

1.2 昌黎县园林绿地系统现状与分析

1)现状统计分析。现状绿地面积十分有限,其中公共绿地面积仅为22.04万m2(包括街头绿地0.17万m2,公园绿地21.87万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8%,城区人均公园绿地1.87 m2,人均绿地1.89 m2。2)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由于各园林绿地空间格局不合理,比例失调,城市整体异质性与局部小异质性不协调,城市绿地景观效果不佳;以及可利用水资源和配套设施有限等条件都是制约城市绿化发展的因素。3)发展优势与动力。昌黎是旅游度假海滨城市,城市依山傍水,具有较为明显的绿地发展优势。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市容,提升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生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成为推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市民身心健康,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和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了能够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在制定昌黎县城市总体规划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相关文件,应用园林绿地规划原理进行了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2 昌黎县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目标和原则

2.1 昌黎县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总体要求,把昌黎建设成为融山、水、城于一体,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现代化生态型园林城市。实现“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城乡绿化一体”的总体目标,形成“绿地公园化、庭院园林化、乡村生态化”的城市生态格局和以森林为主体、生物多样化、多功能、立体化的绿色生态系统。

绿地系统规划目标:到规划期末2020年,以建设生态园林县城为目标,全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风貌,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弘扬历史文化,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整个规划至2020年,昌黎县城将建成两个全市性公园,五个区级公园,若干个居住区公园,以及滨水绿带、广场、街旁等绿地,各类绿地结合城市功能均匀分布,达到“接近市民,有力生产,方便生活”的目的,在规划期末市区内公园绿地生活性服务范围全覆盖。县城区绿地总面积2.40 km2。

2.2 昌黎县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1)创造优良的城市景观生态原则。因地制宜,保持良好的城市布局结构,有效地维护与调控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人文生态系统的平衡,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丰富并美化城市生活空间,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与健全的生态环境。2)注重旅游城市特性,以人为本,建立城市基础绿地和风景旅游绿地并重的双重绿化体系原则。昌黎作为旅游城市,应强调城市绿地分布与使用功能上的合理性,建立健全风景园林体系,在注重风景旅游绿地建设发展的同时,重点加强组团内城市基础绿地建设,同时满足城市居民与观光度假游客的不同需要。3)结合城市特定的自然条件,创造山水园林特色的原则。结合城市背山面海、丘陵起伏的独特自然条件,城市绿地系统强调蓝线与绿线的自然结合,创造多种绿化空间形态,使城市融入自然画境之中,突出滨海风景旅游特色,使“山、海、河、城”有机融合。

3 昌黎县园林绿地系统建设规划

3.1 昌黎县园林绿地系统特色和文化特色

根据总体规划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要求,在园林绿化上要继承和发扬“山、海、河、城”特色,在文化上体现“碣石文化”特色。

要严格控制对传统农业耕作区、自然村落、水体、丘陵、林地、湿地的开发,保护原有的山形地貌和自然生态植被,营造良性循环的区域生态系统;充分重视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和森林公园的保护、建设,构建区域城市组团绿化隔离带;要进一步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田防护林的建设质量和防护效益,体现地域特色。

昌黎历史悠久,积淀了深厚的文化遗产,商殷时期为孤竹国地,汉置垒县,辽太祖天赞二年,置广宁县,金大定29年始称昌黎县,取“黎庶昌盛“之意。素有“花果之乡”“鱼米之乡”“文化之乡”“旅游之乡”“碣石文化之乡”的美称。为此,通过保护和恢复源影寺古塔绿化改造鼓楼东街鼓楼西街鼓楼南街鼓楼北街等原始古街道,调整和强化景观节点的视觉敏感度,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3.2 昌黎县园林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

根据昌黎县园林绿地系统建设原则和基本对策,将城市绿地系统整体结构设计成“两轴两片、一山五带、多园棋布”结构。

两轴:指贯穿南北的学院路道路绿化轴和横贯东西的铁路防护绿化轴。主要由道路、铁路两侧种植高大乔木、中等乔木和灌木形成垂直立体配置的绿化带构成,兼具防治污染、隔离噪声、分割景观等作用。

两片:指东山公园、西山公园两个市级中心绿化公园。城市公园的建设除了考虑公园的娱乐性、建设一些必要的设施外,更多地考虑公园的休闲和生态性,为市民提供安静、舒适和能亲近自然的环境,同时要兼顾城市的“绿肺功能”。因此,公园中要特别注意片林的建设,一方面增加城市总体景观中成片林地的面积,另一方面满足市民的休闲要求。

一山:指碣石山风景区。该景区地处城市的边缘,自然景观独特,是城市的核心景区和主要旅游区。应大面积绿化山体,以作为城市的外围景观生态绿化背景,增加城市的环境容量,创建良好的视觉景观效果。

五带:指饮马河、东沙河、西沙河及城市东侧的两条排洪河的滨河绿化带,主要由河滩地、河岸绿化带、滨河公园绿化带和滨河公园构成的五条生态绿化带。这五条绿化带在未来昌黎城市生态景观中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分割城市建成区提高城市景观异质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同时加强与城市外生态系统的联系,引入城市郊区生态环境,密切城市内外生态过程的联系。

多园棋布:在组团内部设置散点式的绿化空间,形成城市中的“绿肺”和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强调组团绿化环境与城市景观的有机结合。

上述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中是互相连通的,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网络,在此框架中,还沿各级道路系统进行绿化,增加绿地系统的连通度,从而构成了昌黎县园林绿地系统的整体框架。

4 结语

昌黎的园林绿地系统以“滨海风貌、城市山林、历史文化”为特征,“山、海、河、城”交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正朝着生态型城市目标努力。近年来,昌黎城市建设所作出的有益尝试,让城市的自然、历史和人文特色大放异彩,这只是昌黎生态建设的开始,在新时期里,昌黎将进一步找准城市定位,发挥滨海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做好城市园林绿化文章,充分彰显城市特色,建设一个清新亮丽的新昌黎

摘要:通过对昌黎县园林绿地系统现状情况的分析,提出了把昌黎建设成为融山、水、城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目标,探讨了昌黎县园林绿地的系统特色和文化特色,阐述了该园林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体现了城市特色,从而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地域特色,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参考文献

[1]李敏.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8.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论文 篇八

关键词:城市绿地;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组织架构

前言: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规划设计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在城市建设当中具有重要作用,如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并且通过不同类型要素的组合来实现城市规划当中功能的平衡,因而有必要加强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视。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变化分析

近年来,对于城市绿地的认识在不断加强,而城市绿地的概念范畴也在不断拓展,从内涵变化来看,现在的城市绿地系统当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畴下的城市用地类型绿地,包括G绿地与广场用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范畴下在G绿地和广场用地之外的其他附属绿地,也被称为G4附属绿地;三是在非建设用地范畴下对居民生活、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生物多样性有一定影响的绿色空间,也被称为G5其他绿地。

2.城市绿地系统要素功能性分析

2.1绿地的共用功能、局部功能与主导功能。城市绿地在功能上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分别是共用功能和局部功能,其中共用功能是多由城市绿地要素都具备的功能,比如对环境进行美化和改善等功能,而局部功能则是城市绿地当中某一部分要素具备的功能,比如悠闲娱乐功能,文化形象功能等等。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通过规划设计来实现绿地当中各要素用地的功能平衡,在规划过程中重点不是共用功能而是在局部功能上。在对土地进行规划设计中可以根据用地的功能或者是性质来对土地使用的相应类型和布局进行规划,这是在城市规划设计当中进行用地功能规划的主要方法,在绿地系统规划当中也可以依据这种方法,对绿地的局部功能进行协调平衡,而规划人员的依据则主要是单体城市绿地的主导局部功能,也可以简称为主导功能,从主导功能上对各类型用地进行划分,因而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当中,对城市绿地系统要素功能进行研究的重点是主导功能的界定梳理。

2.2绿地系统要素主导功能界定。在主导功能界定上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G绿地和广场用地中主导功能的界定,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对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的功能界定:是以游憩作为主要功能,并同时具备生态、防灾、美化作用,而防护绿地则具有安全防护、隔离和卫生功能,由此可以看出,公园绿地的主导功能是休闲游憩,而防护绿地的主导功能则是日常防护。对于广场绿地的主导功能则《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 2011》当中的规定:“以游憩、纪念、避险和集会为主”,其中游憩功能和上面提到的公园绿地功能重叠,而避险功能本身不属于绿地日常功能,因而不能作为广场绿地的主导功能,而纪念和集会则更加偏向于公共文化功能。

另一种是附属绿地的主导功能界定。虽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 2011》当中对于附属绿地的功能并未进行详细规定,但在实际的城市绿地规划当中,附属绿地在整个城市绿地当中占有重要位置,因而需要对其主导功能进行界定分析,从单块附属绿地的功能来看,单块附属绿地在功能上具备游憩、防护、文化形象等多个功能,因而需要根据附属绿地的情况不同对具体的主导功能进行划分。3.城市绿地系统要素与组织架构构建

3.1绿地系统要素分析与载体。在城市绿地规划当中所包含的系统要素和载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点状要素及载体。从城市绿地系统当中点状要素功能定位上来分析,在当前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当中,点状要素主要是可以和城市用地类型中的绿地进行对应,也就是G绿地和广场用地,而在非城市建设用地当中,点状要素则可以对应绿色空间,也就是G5其他绿地;二是线状要素及载体。线状要素在我国当前的城市绿地规划当中还不明确,当前我国的线状要素分析主要是基于美国的绿道研究,这种绿地功能表现是多样化的,包括生态保护、游憩等多种功能,在实际的研究当中,线状要素研究还要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由此提出了绿廊的概念,并且根据城市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的范畴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城中绿廊和城周绿廊,其中城中绿廊的载体主要是定位为城市道路用地和附属绿地,而城周绿廊用地载体则可以结合国外的郊野绿道规划功能和载体上进行研究,在非建设用地下,线状绿廊主要是以公路、铁路等人工要素和附属绿地作为主要的用地载体。

3.2整体构建的实现。在绿地系统要素整体构建上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上入手:一是从城市基本需求出發。城市对于城市绿地系统的需求也成为城市绿地系统要素构建的基本准则,从之前探讨的城市绿地功能来看,城市绿地可以按照主导功能将其划分为游憩、防护、保护培育和文化形象四种功能类型,而从空间标准上进行划分则可以将其分为点状、线状和面状三种类型,由此可以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要素构建的基本;二是与其他城市规划进行对接。对城市绿地系统要素进行规划重构并不是脱离当前的城市规划体系重新进行规划,而是在当前城市规划的背景下,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再认识和改良的过程,而通过改良应该实现城市绿地和城市其他规划之间的对接,比如线状绿廊应该和城市控制性规划和交通规划进行对接等;三是对城市绿地分类进行兼容。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绿地分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城市的绿地要素构建则主要是建立在现有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基础上,因而在对城市绿地要素进行构建过程中需要对现有绿地进行兼容,以保证之后的发展。

结语: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规划设计当中占有重要位置,城市绿地当中各要素的功能不同,用地类型上也不一样,因而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规划之间的衔接,掌握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各项指标和规划内容,将绿地系统往着更加有效的方向引导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明豪.绿地系统规划视角下城市特色景观塑造[J].城市建筑,2016(17):253-253.

[2]王园园.景观生态学在荆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医学卷,2016,13(5):21-24.

[3]钱凡;张力;王浩.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的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研究——以扬州市为例[J].中国园林,2016,32(6):105-110.

上一篇:辅导员职业技能下一篇:乡村夏夜之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