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世纪科学技术哲学教育回眸(精选4篇)
1.中国20世纪科学技术哲学教育回眸 篇一
20世纪中国实证哲学概观
19世纪末期开始,实证主义哲学思潮逐步进入中国.实证主义哲学在近代中国具有独特的理论形态和发展轨迹,并引发了科学主义和西化思潮,由此带来中国近代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因此实证主义哲学是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潮,它对于塑造近现代中国文化功不可没.
作 者:孙小金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上海,34刊 名: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0046(6)分类号:B082关键词:实证主义 科学主义 西化思潮
2.中国20世纪科学技术哲学教育回眸 篇二
爱德华·黑斯廷斯·张伯伦是20世纪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杰出影响的人物中有代表性的一位。1927年他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时, 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垄断竞争理论》。1933年他以这篇论文为基础, 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一书。与此同时, 英国的琼·罗宾逊出版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张伯伦与罗宾逊的这两本微观经济理论专著, 系统阐述了垄断竞争即不完全竞争理论, 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理论中厂商理论的基础。在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中, 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进行了分析, 系统提出了所谓垄断竞争理论。该理论的基础就是他创造的所谓产品差别概念。
琼·罗宾逊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她深受马歇尔经济学的影响, 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状况有其独到的深入的分析。她的著作与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并列被认为是不完全竞争理论方面开创性和经典性的著作, 但就具体分析范围和目的来看, 他们是很不同的。罗宾逊受了斯拉法的启发, 在她的著作中, 几何分析工具的使用占有突出地位, 分析使用范围比张伯伦的更广, 也更概括。她直接从垄断均衡进行分析, 使用边际分析方法分析利润最大化行为, 这种方法后来成为对各种市场结构中的厂商均衡分析的标准分析工具。
纳特·威克塞尔是瑞典学派的主要奠基者, 代表作有《利息与价格》 (1898年发表) 及后来的《国民经济学讲义》。他在这些著作中, 深入细致地阐述了后来被称为威克塞尔累积过程的理论, 为后来的瑞典学派经济学家提出宏观动态均衡理论奠定了基础。虽然该理论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几乎同时出现, 但是他们所作的研究是各自独立的。威克塞尔的积累过程理论从本质上来说, 是动态货币均衡理论, 试图用所谓自然利率与实际利率的一致与否来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与破坏, 这也使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统一起来。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英国经济学家, 他和李嘉图被西方世界并称为少有的善于经营并获得成功的经济学者。凯恩斯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的皇家学院学习经济学, 同时兼任国家互助人寿保险公司的董事长和一家投资公司的负责人。由于成功经营着私人企业, 他拥有巨额财富。他最主要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几乎包含了他全部的经济学说, 也使他成为自20世纪直到目前, 仍然具有重大作用和影响的西方经济学家。
2 诺贝尔经济学奖及有代表性的获奖者
诺贝尔经济学奖 (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 不在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中, 而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 全称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但其评选标准与其他奖项是一致的, 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 1969年第一次颁奖, 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
20世纪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经济学理论:1970年美国人保罗·萨缪尔森的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 将经济学提高到新的高度。1971年乌克兰人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的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理论为经济学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1974年奥地利人弗里德里希·哈耶克与瑞典人纲纳·缪达尔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 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的互相依赖现象。1975年美国人佳林·库普曼斯深入研究了资源最优分配理论, 将数理统计学成功运用于经济计量学。1979年美国人西奥多·舒尔茨, 开创性地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1981年美国人詹姆斯·托宾, 进一步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做出了非常重要的探索。1983年美国人罗拉尔·德布鲁, 提出了帕累托最优理论, 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1986年美国人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将政治决策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 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1987年美国人罗伯特·索洛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 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经济增长理论。1992年美国人加里·贝克尔将微观经济学理论扩展到对于人类行为的分析上, 包括非市场经济行为。1995年美国人小罗伯特·卢卡斯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 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 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1996年英国人詹姆斯·莫里斯在信息经济学领域尤其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经济激励理论做了重要探索, 美国人威廉·维克瑞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作了开创性分析。1998年印度人阿马蒂亚·森对福利经济学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做了重大突破。
进入21世纪以后:2003年英国人克莱夫·格兰杰与美国人罗伯特·恩格尔对储蓄和消费的关系、汇率和物价的关系以及短期和长期利率的关系等的研究, 在经济学领域有着非凡意义。2005年美国人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和德国人罗伯特·约翰·奥曼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2006年美国人埃德蒙德·菲尔普斯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 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使经济增长理论正式确立。2007年美国人埃里克·马斯金, 被誉为当今国际经济学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大师。他在现代经济学最基础的领域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美国人罗杰·迈尔森对博弈论有独到见解。著有《博弈论:矛盾冲突分析》及《经济决策的概率模型》。犹太人莱昂尼德·赫维奇则开创了经济机制设计理论。2010年美国人彼得·戴蒙德和戴尔·莫滕森, 以及具有英国和塞浦路斯双重国籍的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提出的“搜寻理论”解释了看似矛盾的高失业率与高空缺率同在的现状。授予诺贝尔奖表彰他们在解释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方面所作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家贵, 吉萍.西方经济学家在宏观经济学上的若干共识[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22 (1) .
[2]黄国桥.凯恩斯笔下的重商主义与古典经济学[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1998 (6) .
3.中国20世纪科学技术哲学教育回眸 篇三
20世纪80年代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末到整个80年代是西方哲学在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时代.这种影响之所以发生,主要是走向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中国萌生了诸多新的精神需要.虽然影响不能说是尽如人意的,但它完成了那个时代所赋予它的历史使命.
作 者:高捍东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411105刊 名: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年,卷(期):26(2)分类号:G04关键词:西方哲学 人文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20世纪80年代
4.回顾展望--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 篇四
回顾展望--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
在世纪之交,我们通过对中国哲学发展及取得成就的回顾,来探讨中国哲学发展的`内在机制,将对21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走向提出自己的认识.
作 者:张红岩 Zhang Hongyan 作者单位: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730070刊 名:甘肃高师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ANSU NORMAL COLLEGES年,卷(期):7(1)分类号:B2关键词:中国哲学 发展 内在机制 展望
【中国20世纪科学技术哲学教育回眸】推荐阅读:
20世纪中国两种政治力量与意识形态08-29
21世纪中国领导环境09-10
探索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哲学与教育经济学09-10
20世纪美国文学英文版09-24
名词解释(汇总)(20世纪外国文学)07-25
跨世纪的农民教育何去何从06-30
名人世纪08-19
冰河世纪英文介绍07-05
21世纪广告国际峰会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