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应急事件处理制度

2024-07-28

突发应急事件处理制度(8篇)

1.突发应急事件处理制度 篇一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制度

1、健全组织,明确分工,严履职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工作由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

2、校园硬件设施安全由总务主任负责,随时观测,发现险情,及时排除。

3、校园内人为不安全现象和重大违纪行为的管理由政教主任负责。

4、学校安全工作小组成员与值日教师,值日学生组成值日小组,维持每天校园的正常秩序。维持每天校园的正常秩序。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并对各项安全情况进行检查,5.学校安全工作小组每月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安全保卫工作检查,各类隐患如实记录及时整改。

6、各班配三名安全情报信息人员,负责了解校园硬件设施安全隐患,人为不安全现象和校园内重大违纪行为。发现问题及时向当日的值日教师、值日领导汇报,重大事件及时直接向政教处老师汇报。

7、情报信息由专门老师负责收集、整理和处置。当日突发事件由值日领导负责处理,视突发事件的大小分别与班主任、年级组长、家长取得联系,共商教育良策。重大突发事件要根据危害性大小及时汇报校长和有关部门或电话报警,同时即刻着手调查,深追到底,查清事件原因,进行现场保护,事故现场处置等。

8、节、假日和非常时期,由保卫组临时确定保卫值班人员,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做好记录,及时处置,失职要追究责任。

9、对重大违纪同学实行督控,防止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走失。

10、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校级领导要即刻赶到现场,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并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报县教育局办公室。

11、若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值日领导需按以下程序即刻反应:

(1)立即将伤员送往医院。

(2)告知校应急小组或110、120电话报警。

(3)通知家长或有关人员。

(4)及时上报片教育干事和教育局。

2.突发应急事件处理制度 篇二

1 体育活动中突发事件后果的严重性

由于高校体育突发事件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意识空白处突然发生的, 事件本身发生的原因又非常复杂, 其爆发的时间、地点、方式、种类以及影响的程度让人难以估计, 事件发生后难以控制, 发生的时机常常超出人们的常规思维, 使教师和学生来不及做出第一反应, 更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容易陷入恐慌, 再加上有时教师和学生缺乏一定的急救技能和抢救知识的培训, 第一时间的救援条件往往又跟不上事件的发展态势,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都有可能造成事件产生严重的后果, 轻者造成学生心理受到创伤, 重者造成学生致残或者死亡。

如, 2013年浙江理工大学一大学生在室内体育馆打羽毛球时发生猝死;2012年山东滨海学院一男生在打完篮球后, 弯腰准备收拾东西去上课时突然晕倒, 经抢救无效, 死亡。总之, 体育活动中发生突发事件的项目多种多样。

2 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处理的困难性

2.1 学生自身患有特异体质或者特殊疾病

特异体质或者特殊疾病是指学生可能患有心脏病、哮喘、高血压、心肌炎等严重的难以发现的疾病。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 有些学生本身患有某些生理疾病, 不适合参加体育锻炼, 但担心同学知道或怕同学冷落而不如实地向体育教师说明自身的体质情况, 故意隐瞒自己的疾病, 同时, 学生自己也未意识到隐瞒自身疾病会导致严重的死亡后果, 造成体育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运动负荷时难以做到区别对待, 容易引发意外事件的发生, 而且这种事件导致的后果往往也较为严重。

2.2 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身体素质的下滑, 学生参加运动的兴趣不高, 使得学生在参加体测时身体机能出现严重的不适应, 加之学生体育运动常识匮乏, 没有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运动时不懂得如何科学地调控运动负荷和心理情绪, 参加体育活动时的危险系数升高, 发生体育突发事件的频率增多。相关学者对运动猝死的研究发现:身体素质下降、自身患有疾病、经常熬夜是引起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猝死的主要原因。

2.3 学生体育安全运动知识不足

运动知识是保障学生安全运动的基础, 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自我保护技能是学生安全运动的保障, 但在实际的体育活动中, 很多学生经常在睡眠不充足或身体疲劳时参加剧烈运动, 不注意运动负荷的大小, 不懂得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进行科学调控运动负荷, 盲目地追求运动负荷, 没有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 盲目地做一些超出自己身体能力范围的危险动作。

3 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的职责

3.1 加强教师自身的责任心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人员保障, 是预防和应对高校体育突发事件的第一道防线。但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有些教师责任心不强, 不重视学生的组织纪律和安全教育;不关心学生, 不注意保护与帮助的传授;不认真备课, 违背教学规律, 准备活动安排不合理或不重视准备活动, 甚至在上课期间私自离岗, 这些因素都为体育突发事件的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

3.2 教师的安全意识不足

体育教学中教师安全意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活动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 体育教师良好的安全意识可以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 提高学生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减少体育活动中安全隐患的发生。在体育活动中, 如果教师安全意识缺乏, 对体育活动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安全隐患不够重视, 就容易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教师安全意识的不足会影响到学生对安全意识的不重视, 从而增加体育活动中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3.3 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

学校对体育教师安全急救技能的培训没有制度保障, 造成体育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 在体育活动中遇到事件发生时往往不知所措, 最后出现学生受伤甚至死亡。体育教师自身应具备一定的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 及时对突发状况的学生进行施救, 并对体育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了提前预判, 告知学生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险。

体育教学中采用保护与帮助是预防产生伤害事故的一个重要手段。体育教师在进行新、难动作教学时, 因种种原因, 总有一部分学生难以完成动作, 此时如缺乏保护与帮助, 就很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因此令人放心的保护和帮助不仅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体育教师还要布置好安全设备, 并教会学生相互保护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例如, 若摔倒时要立即屈肘, 并顺势侧身滚翻;从高处跳下时, 要知道屈膝缓冲等。在活动中体育教师在发现学生晕倒后应立即采取紧急抢救的措施:掐人中、掐虎口等。等学生清醒后最好带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学习并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的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例如:天气温度较高, 同学在练习进程中出现乏力、头晕判定为中暑, 需采取霍香正气丸和开水服用。一旦症状有所加重, 立即送往医院。如长跑完成后会有同学跑完后面色苍白, 走路感觉两腿发飘的情况。如果是因为学生自身肺部疾病引起的, 需马上将其安置在阴凉处进行补水。如果学生跑步过程中出现抽筋现象应该立即停止运动, 让学生原地坐下, 伸直抽筋的那只脚, 用一只手压住膝盖, 保持伸直的状态, 然后用另一只手握住抽筋一侧的脚趾, 用力向后拉, 直到复原为止。

3.4 掌握伤害事故处理措施

实践证明, 体育教师作为第一救护人应在第一时间内正确处理伤害事故将会给后期的医疗救助带来极大的方便, 尤其是对一些心脏骤停、呼吸骤停的人, 如能在第一时间内对其进行正确的救护 (如:判断意识与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 其生还的可能性极大;另外, 有一些伤害的第一救护处理不当会给受害者造成严重的后果, 例如脑震荡, 如果第一救护处理不当, 轻微的将会延缓受害者的康复, 严重的会给受害者留下后遗症。体育教师主要应当掌握, 例如:脑震荡、骨折、肌肉韧带拉伤、扭伤等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并应掌握人工呼吸、胸部按压、压迫止血等应急救护技术。体育教师在做好第一救护后应及时根据学生的伤害程度采取下一步的处理工作, 如果伤害严重的, 应立即通知医院进行抢救。比如:体育课过程中学生骨折, 此时作为体育老师, 首先要打120, 受伤的部位摆直, 为防止进一步损伤神经和血管, 有条件的当场固定, 但一定要有较为牢固的固定支撑, 防止断端摆动, 搬运时一定要平行搬运, 最好弄个担架, 没有的话弄个木板。这样处理及时才能保证避免二次伤害。

摘要: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教师应充当第一救护人, 他应当明白救护的基本步骤, 及时处理事故, 将损失减到最小, 这样可以提高高校体育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的能力。通过该文的介绍旨在引起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体育和体育突发事件的重视, 提高学校体育管理者、体育教师和学生的风险意识能力, 为高校科学有效地预防和应对体育突发事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活动,应急处理,伤害

参考文献

[1]李锋.普通高校体育安全保障体系的初步构建[D].湖南大学, 2011.

[2]宋在国.高校运动伤害事故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1.

[3]杨丽娜.高校体育伤害事故归贵原则研究[D].郑州大学, 2012.

3.突发应急事件处理制度 篇三

从一则案例看外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 龙 宇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一、案情简介

2011年11月,我国某外贸公司出口苹果到孟加拉,金额约36000美元,客户先T/T预付45%的订金。双方谈妥价格并签订合同后,客户发来了信用证草稿,我方审证之后发现有2个单据无法做,一个是辐照证明(Certificate of Irradiation),一个是银行资信证明,告知客户修改,客户以可以接受不符点为由没有修改。看到信用证开证行是EXIM BANK(全称是 Export Import Bank of Bangladesh Ltd),是孟加拉银行中为数不多的信誉较好的一家,加上信用证其他条款都很宽松,于是我方接受了客户的信用证条款。正本开过来之后,我方开始备货、订舱,2011年11月19日装船,7天后交单给当地银行议付。在交单后第五个工作日,孟加拉开证行发来拒付通知,内容是有一个不符点,缺少银行资信证明,请我方和客户联系,如果客户同意接受不符点,他们就付款。

我方给客户写邮件要求接受不符点并按时付款,客户却发来我方出口苹果的照片并以质量不符合合同为由提出索赔7000美元。我方的苹果没有任何质量上的问题,而照片显示客户已经提货,这表明,孟加拉的开证行在没有等我方和客户协商是同意接受不符点、还是退单或者持单等待的情况下,就违反UCP600的规定私自放了所有的原始提货单据给客户,很明显,这是客户与银行串通诈骗。

我方通过交单银行与孟加拉开证行交涉,坚持我方货物没有质量问题,要求客户就所谓的质量问题出具国际公认的第三方检验报告,并认为在有不符点的情况下,客户已经提了货,相当于客户接受了不符点,所以开证银行一定有付款的义务,如拒不付款就将其严重违反UCP600的事实通报国际商会和银行业协会以及国际仲裁委员会等,并给其总行及孟加拉中央银行发邮件投诉这家银行的违规行为。通过据理力争,开证行最终在2011年12月28日支付了信用证全部金额。

二、面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法

很多外贸公司在出口中都会遇到上述案例中的突发情况,货发出后客户借口质量问题或其他问题不付款,然后串通银行或港口先行提货,诈骗货物、赖掉货款或骗取索赔款。如果是没有经验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就会惊慌失措,按照骗子的要求支付赔款、或收不回货款自认倒霉了。好在本案中的出口公司处理这起突发事件时能够理智分析问题,采取正确措施追回货款,避免了损失。可见,外贸公司在出口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在业务过程中应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事件发生后要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才能更好地避免损失。

(一)采用保守稳妥的收款方式,慎重选择开证银行

我外贸公司在与国外客户贸易往来时,需严格支付条款,采用T/T(电汇)方式付款时,尽量要求100%T/T预付;或T/T预付部分货款,其余货款在发货前T/T支付。采用信用证付款方式,一定要以不可撤销的即期信用证付款,并且最好有预付,没有预付不做,预付比例至少40%以上。如果是信誉不佳的银行,如孟加拉、尼日利亚等国,其银行信誉并不可靠,即使开出了即期信用证,他们也随时会取消,他们很多信用证是信开,有时候通知行都不能证明它的印鉴是否是真的,所以一定要求欧美等第三国具有国际信誉的银行保兑,或者直接要求客户让花旗、汇丰、渣打等知名银行在他们当地的分支机构开具。至于D/P(付款交单)和D/A(承兑交单)的付款方式,因为是商业信用,没有银行信用作保证,特别是D/A(承兑交单)的方式,客户作出付款承兑后即可拿走提单去提货,更容易收不回货款,建议最好不采用。

(二)严格审核信用证条款,做不到的条款坚决不能接受

本案中,我方公司在交易之初审核信用证的时候没有坚持让客户修改信用证,而是轻信了客户可以接受不符点的口头承诺,导致议付时出现不符点引起收款困难。所以审核信用证时一定要严格,尽量在开来L/C正本之前,审核好草稿件,做不到的单据一定要求客户修改,即使是信用证正本,也是可以修改的,一定要在发货以前修改掉,不要相信客户可以接受不符点的口头承诺或者在电子邮件中的承诺,因为在出现不符点的情况下,银行更容易私自放单给客户。至于信用证中经常出现的“软条款”,更是坚决不能接受,一定要求客户修改,否则宁愿不做。

所谓软条款,是指信用证里规定一些有条件的条款,要达到条件后开证银行才付款的条款。如与单据有关的软条款,要求由特定的人签发单据,证明货物合格,或已通过,或已收妥,或确认数量等,如不签单即单据不符不能结汇;或由特定的人签发单据并在开证行留有印鉴,如果留张三印鉴却派李四去签单,即印鉴不符不能结汇;或通过修改信用证做文章的软条款如“卸货港将以修改证的形式通知”等等,这些软条款都存在着收不到货款的风险,所以不能轻易接受,一定要求客户修改。

(三)不轻易放弃追索,同时在索赔金问题上不要向客户松口

在对外贸易中经常会遇到客户支付少量定金骗取我企业发货,货物到港后以货物有质量问题或其他原因故意不提货、不付款、与银行串通先行提货、或与海关官员串通拍卖货物,以此骗取货物或赖掉余款的诈骗事件。由于这个欺骗方法很特殊,一般的企业很难察觉出来,出了事情只好自认倒霉,以为自己的产品真的有问题,处理的方式就是既不退回订金,也不追余款,不了了之,以后互相不再做生意了,很多被骗的企业还不愿意说出来给同行知道。遇到这种情况,首先不要惊慌,要弄清楚是否真的货物质量出现问题,如果确定自己的货物质量没有问题,那么轻易不要答应客户的索赔,这种时候客户大多是在玩心理战,如果坚持不住就上当了。本案中我方一直坚持我们的质量没有任何问题,要求客户出具国际公认的第三方检验报告,否则不会赔偿,并且要求先支付信用证货款。对于客户的不合理要求,一定要坚决拒绝,据理力争,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努力,还是有一定的把握能要回货款的,所以作为业务员首先不能轻易放弃追索。

(四)向我国驻外使馆及开证行总行、国际商会等机构求助

遇到突发诈骗事件后,在向客户追索货款的同时,还可以打电话、发邮件、发传真的形式向我国驻外使馆及开证行总行、国际商会等机构求助,请他们帮忙要回货款,甚至可以给开证行所在国的中央银行发邮件、打电话,因为它是负责管理国内这些商业银行的。只要有可能,都要去试一下。首先可以通过议付行给开证行总行打电话发邮件投诉,将要投诉的银行的名字和支行名称、事件始末在邮件里详细写清楚,让总行给开证行施加压力,在规定期限内支付货款,否则就将此事公布于国际商会和国际仲裁委员会。因为有的放单行为可能是分行个别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总行并不一定会纵容他们的,他们也不希望因此损坏自己银行的名誉。

(五)通过海外追债公司追回货款

目前在国内外都有许多负责解决信用证纠纷、并能调节和追款的追债公司,可以通过他们追回货款。但是海外追债公司,收费相当高,一般收取费用在追债金额的35%-40%左右,所以通过他们追回货款费用较高;而且有些追债公司对中东、南亚这些法制环境不好的国家和地区也不太有兴趣,如果自己实在没办法追回货款,但又不想全盘损失的话,也可以尝试让追债公司追讨,收回一部分总比全部损失要强,但是要注意选择正规的追债公司,避免二次上当受骗。

(六)增强风险意识,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增加收款保障。

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赢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出口信用保险承保的对象是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承保的风险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商业信用风险和政治风险。商业信用风险主要包括买方因破产而无力支付债务、买方拖欠货款、买方因自身原因而拒绝收货及付款等。政治风险主要包括因买方所在国禁止或限制汇兑、实施进口管制、撤销进口许可证、发生战争、暴乱等卖方、买方均无法控制的情况,导致买方无法支付货款。而以上这些风险,是无法预计、难以计算发生概率的,因此也是商业保险无法承受的。

一般外贸企业以信用证(L/C)、付款交单(D/P)、承兑交单(D/A)、赊销(OA)方式出口、放账期在180天以内时可以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如果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的出口,放账期在一年以上、十年以内的,可以投保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外贸企业遇到客户不付款时最高可能获得80%至90%的赔偿,有效增加了收款的保障,规避了应收帐款风险。所以,每一个外贸出口企业,从经营者到业务员都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出口信用保险对化解风险、扩大出口的重要作用;企业内部可以制定一套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制度,对信用等级较低、出口规模较大或新发展的客户,规定必须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避免只出口而不顾收汇,从而在制度上给予保证。

(七)外贸企业应注意对出口信用风险的管理。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防范手段单一,没能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因而应加强自身的出口信用风险管理,规避出口信用风险。

外贸企业的出口信用风险管理可以由经理和财务共同负责。大的企业要成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如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专职机构,实施科学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中小型企业可考虑实施信用管理委托代理制,直接将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外包”给信用管理咨询公司代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具有快速、专门和灵活等优点。

4.突发恐怖事件应急处理 篇四

突发恐怖事件应急处理培训演练

活动目的:

提高中心和广大学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教职工学员人身安全 活动时间:

2014年6月

活动地点:

新安江青少年活动中心

活动内容:

疏散、救援、制暴

活动过程

1、培训学习:邀请专家为全体教职工学员针对性讲解关于突发恐怖事件(含爆炸、暴力袭击、劫持绑架人质、持刀行凶、投毒、纵火等校园恐怖事件)的应急处理。

2、模拟演练

(1)发生突发恐怖事件后,首获事件信息的任何人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向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并同时打110电话报警。

(2)应急处理指挥部(中心领导班子)

中心领导迅速集结优势力量,阻止恐怖行为。根据现场情况,有关领导立即组织现场人员,控制现场局面,防止事态扩大。应急处理指挥部集结优势力量,携带防卫器械,与恐怖分子周旋、谈判,劝阻犯罪行为,为警方援助赢得时间。

(3)疏散引导组

每楼层有专人负责疏散学生,迅速引导学生和其他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4)通讯组

5.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篇五

为构建我校预防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将防患和处置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维护和确保学校的稳定,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原则

处置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做到早发现、早布置、早处理,尽量把事态平息在萌芽状态。对已发生的校园重特大事故,严格按“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认真查明原因、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保障校园教学与生活秩序稳定。

三、适用范围

师生在校工作、学习、集会、活动、就餐和休息时遇有突发情况,均适用本预案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包括:发生在校园内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由人为或自然灾害引起,具有突发性或难以预见,对师生人身安全造成严重损害、校园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家庭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的各类突发事件。

(一)安全事故:地震、台风、洪水、山体滑坡、火灾、建筑物倒塌、交通事故、群体拥挤踩踏、游泳溺水、户外集体活动发生意外等,致师生重伤、死亡;

(二)公共卫生事件:群体食物中毒、环境污染中毒、传染性疾病、群体性不明病因等,致师生重伤、死亡;

(三)社会安全事件:在校师生与当地群众发生群体纠纷、学生之间较大规模纠纷、非组织的政治性群体聚会或游行、学生各类自杀死亡、因教学改革或拖欠教师工资等原因引发的教职员工集访、教师体罚行为致学生死亡或伤残或病重住院、严重影响校园教学秩序或群众生活秩序的其他突发事件。

四、校园突发事件级别

校园突发事件按其影响大小和危害程度划分为一般性、重大、特大三个级别。

(一)一般性校园突发事件

在校园发生,致师生重伤,或对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学校教学和教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家庭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由学校为主可以进行处置,或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协同所在地教育部门可以协调解决的校园突发事件。

(二)重大校园突发事件 在校园发生,致师生伤亡,或对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学校教学和教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家庭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危害,需由市委、市政府协调解决,市教育局与学校共同参与处理的校园突发事件。

(三)特大校园突发事件

发生师生死亡3人以上,或对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学校教学和教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家庭和社会稳定造成特别重大危害并产生恶劣影响,出现跨学校甚至向社会蔓延扩散的态势,或按有关规定应确定为特大级的紧急情况,需由市委、市政府或市教育局协调当地党政及教育等相关部门处理解决的,或需报东莞市教育工委、教育局甚至省委教育工委、省 教育厅或教育部处置的校园突发事件。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学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领导小组由法人任组长,副组长校长亲自负责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学校行政小组成员为主要成员,负责组织、承办本校内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重大校园突发事件的具体工作;切实做到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确保认识到位,职责明确,措施落实。当前,特别要注意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同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做到有领导指挥,有专人值班,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障,确保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制订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进行业务指导、协调专业培训、组织管理及监督检查;负责日常校园突发事件报告、信息沟通与组织协调工作;根据上级领导小组的部署,承担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公室的职能,承办预防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专项工作。

六、突发性事件预防措施

(一)遵循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工作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建立群防群控、横向到边、纵向到人的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防控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校广播、板报、校园网络等多种媒体,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师生员工的责任意识、防范意识。

(二)实行联防联控,协同作战。学校要经常与社区、镇政府、派出所等上级部门及时沟通联系,不断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同时也确保突发事件处置有序、高效;健全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构建学校管理中安全防范制度体系;加强校内日常值班管理(行政值班、值夜班),明确值班职责,严肃值班纪律。

(三)牢固树立安全稳定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和突发事件应急知识专门教育,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能力,有效防范突发事件。每年每月第一周的周一为“安全教育日”、每年三月的最后一周为“安全教育周”、每年的十二月为“安全教育月”,集中进行科学有效的宣传教育,同时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针对性地开设安全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

(四)加强校园安全硬件设施建设和安全保卫等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周界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等技防设施在维护校园一方平安中的作用。

(五)加强督查检查,狠抓工作落实。按照“防患于未然”“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严格的督查检查制度。学校组织的专项检查或抽查每学期不少于2次,每学年至少检查4次。领导小组成员要熟悉安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师生对安全、卫生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经常检查学生教室、食堂、宿舍等人员集中场所的安全、卫生等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学校组织的专项检查结果要纳入考核与奖惩中。

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一)建立健全校园重大突发情况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发生突发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由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办公室汇总各方面信息,及时报告校领导小组,并报教育行政部门,随时与上级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或非法组织的政治活动期间,对突发紧急情况应当坚持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以便及时、有效处理,防止事态蔓延扩大。学校在突发事件期间设立24小时值班及专用监控联系电话。

(二)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内紧外松”的原则,对出现可能影响校园及社会稳定的言论、动向或事态,要做到早发现、早布置、早处理,力争把事态平息在萌芽状态,特别在三个主要环节上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一是问题发生前,要立足防范,超前工作,掌握主动;二是问题发生后,要迅速判明性质,依法办事,注意方法,及时果断处置;三是事件平息后,要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出现反复。

(三)学校校长对本学校安全负责,各班级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安全负责,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必须在第一时间向领导组汇报。对已经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严格做到“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以维护法制和纪律的严肃性。

一般性突发事件,学校采取相关措施妥善处理,严防事态扩大以避免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并根据有关规定如实将处置情况在事故发生后的一日内,以书面形式将事故发生、处理情况报告教育行政部门。

重大突发事件或特大突发事件发生,学校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方案,必须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或传真等将简要情况迅速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和镇党委政府,限2小时内报事故详细情况。配合市教育局和镇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理,并按规定逐级上报直至省教育厅。

(四)各部门负责人应杜绝对隐患认识不足、长期忽视的麻痹思想,居安思危,立足防患,建立紧急救援机制,尽一切努力将事故、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减到最低程度,为校园打造安全屏障;超前工作,掌握主动,增强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和应对能力,做到有备无患。对因工作疏忽造成事件突发的,将追究负责人的责任,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五)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指挥状态,迅速赶赴现场,并对当事人(或目击者)详细问话,尽可能准确了解相关信息、数据并作记录,如有必要,可以报公安部门(或110)协查,尽早将面上情况上报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场,配合有关部门对现场进行勘察,搜集有关事发(作案)的材料、人证物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事发(作案)线索,找出发生事故的原因及保卫(防范)工作的漏洞,根据情况对案件进行定性;同时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出现反复,并对案件造成的经济损失、调查经过以及对案件发生的责任者的处理意见进行书面总结,呈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六)加强监测预警,“防患先于救治”,监测预警是防患的重要手段。各学校要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影响因素等进行有计划、系统地长期观察,细心积累第一手资料,认真研究随时出现的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分工责任。

八、突发事物善后处理措施

(一)校园突发事件调查工作,由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迅速组织开展调查工作,及时向上级汇报调查结果,并限期结案。对重特大突发事件,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必要时协同其他相关部门组织调查,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本级党委、政府报告调查结果。

(二)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积极做好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工作,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

(三)对在预防、处置校园突发事件中和善后处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或有特殊贡献的,学校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对在预防、处置校园突发事件中和善后处理工作中玩忽职守者,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们隐瞒、缓报、谎报情况者,逃避责任者,阻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者,以及其他不利于预防和处置工作者,视其情节和危害后果,学校将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九、突发情况的处置。

值班人员要在职在位,发现突发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在第一时间到场并妥善处置。

(一)发生火灾、地震、洪水、雷击、爆炸、停电、拥挤踩伤等自然灾害和事故突发情况时:

1、当事人或现场目击者要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制止事态发展。立即组织师生开展自救和互救。根据需要,及时拨打“110”、“119”、“120”、“122”等报警求助电话。

2、立即通知值班领导、老师和有关人员迅速到达现场,组织开展抢救工作。

3、学校领导及相关人员迅速到达现场保护现场,维持秩序,保证安全通道畅通无阻,协助开展救助工作。当发生火灾时,教职员工有义务抢救被困师生,展开灭火工作。

4、值班老师或任课老师按照学校规定的疏散撤离路线和顺序,组织学生撤离。同时,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先组织撤离受到直接威胁的班级和人员,其它班级有序的快速撤离。确保无拥挤伤亡发生。

5、值班领导和老师按照分工到教学区及楼梯口组织疏导学生疏散和撤离。

6、学校安全员要保证安全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的畅通。并根据要求,对发生危险的地段进行封闭。

7、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严禁大声喧哗,保持良好秩序。

8、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学校安全员对水、电等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各项物资的供应,同时,抢修受损设施。

9、通知有关人员返校接受任务,迅速投入到抢险、救护和善后工作的处理等各工作之中。

10、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及时向上级汇报突发事件的进展情况,接待师生家属,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协调处理善后工作。

(二)发生运动损伤、突发疾病时:

1、值班或任课老师要迅速组织学生自救互救,能到卫生院治疗的,迅速送达,请医生诊治。

2、伤病学生不能移动或情况不明的,要立即通知医生迅速到达现场实施救治。根据病情及时拨打“120”请求医疗救助。

3、迅速向校长和有关领导报告。

4、学生伤病严重的要迅速安排车辆护送到医院救治。

5、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学校必须按照事故处理第四十二条“中小学的学生在体育课和课间活动中发生身体跌倒、剧烈碰撞等意外情形时,经校医检查后,认为有必要的,学校应当立即通知学生的监护人带学生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规定的程序操作。

(三)发生交通事故时:

1、迅速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

2、拨打“120”、“122”请求交通事故救援中心救助。

3、学校领导及老师迅速到达现场,掌握有关情况,协助有关部门救援。

4、通知学生家长及有关人员协助处理相关事宜。

(四)发生人身伤害、物品被盗等治安刑事案件时:

1、第一目击者迅速拨打“110”或“120”报警寻求救助,在保护制止不法侵害,监管兹事者和盗窃人,等待公安机关处理。同时,迅速向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报告。

2、执勤人员和值班老师迅速到达并保护好现场。

3、要求医生迅速到达现场开展医疗救助工作。

4、校方人员迅速到达现场,维护秩序,协助公安机关搜集有关人证、物证,侦察破案。

5、校长做好接待和协调工作。

(五)发生食物中毒时:

1、学校领导、老师及安全保卫人员迅速到达现场,立即封锁事故现场,控制现场人员流动,防止食品转移。迅速拨打“110”、“120”救助电话。

2、要求医生迅速到达现场,组织师生自救互救,协助“120”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3、安排车辆将中毒人员快速送往医院救治。

4、值班老师协助维护好校内秩序,保证道路畅通,引导有关人员和车辆进入事发现场。

5、做好媒体和家属的接待及善后工作的处理。

6、做好有关物资的供应保障工作。

(六)发生传染性疾病时:

1、师生身体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治。

2、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人,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要立即请求学校实施隔离。同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3、校方迅速拨打“120”寻求医疗救助,并协助“120”转移被隔离人员。

4、值班老师迅速到达现场,封锁相关区域,维护校内秩序,保证道路畅通,引导求援车辆到达现场。

5、少先队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

6.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篇六

2、校园硬件设施安全由总务主任负责,随时观测,发现险情,及时排除。

3、校园内人为不安全现象和重大违纪行为的管理由行政值日和值日教师负责。

4、学校安全工作小组成员与值日教师,值日学生组成值日小组,维持每天校园的正常秩序。维持每天校园的正常秩序。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并对各项安全情况进行检查;

5.学校安全工作小组每月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安全保卫工作检查,各类隐患如实记录及时整改。

6、学校设兼职情报信息人员,负责了解校园硬件设施安全隐患,人为不安全现象和校园内重大违纪行为。发现问题及时向当日的值日教师、值日领导汇报,重大事件及时直接向教导处老师汇报。

7、情报信息由专门老师负责收集、整理和处置。当日突发事件由值日领导负责处理,视突发事件的大小分别与班主任、年级组长、家长取得联系,共商教育良策。重大突发事件要根据危害性大小及时汇报校长和有关部门或电话报警,同时即刻着手调查,深追到底,查清事件原因,进行现场保护,事故现场处置等。

8、节、假日和非常时期,由保卫组临时确定保卫值班人员,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做好记录,及时处置,失职要追究责任。

9、对重大违纪同学实行督控,防止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走失。

10、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校级领导要即刻赶到现场,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并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报县教育局办公室。

11、若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值日领导需按以下程序即刻反应:

(1)立即将伤员送往医院。

(2)告知校应急小组或110、120电话报警。

(3)通知家长或有关人员。

7.突发应急事件处理制度 篇七

1 临床资料

35例突发性传染病病人中, 男22例, 女13例;年龄19岁~24岁, 平均21岁;均为某高校学生, 临床症状有发热 (38.5 ℃~39.8 ℃) 、畏寒、乏力、食欲缺乏、腹泻、头痛、咳嗽, 经血培养检查均证实为甲型副伤寒。及时启动应急措施, 给予隔离消毒、心理疏导、合理饮食及积极地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病人住院9 d~30 d, 平均18 d, 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及交叉感染, 全部治愈出院。

2 应急处理

2.1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由科主任、护士长统一指挥, 合理调配工作人员, 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安排化验室、感染控制办公室、药房、保卫科等相关科室协助工作。

2.2 合理安置病人, 保持病室安静

大量的病人及家属涌入病房, 在接诊的过程中应保持冷静, 做到忙而不乱, 及时疏导安置家属, 保持病室的安静, 有利于治疗。

2.3 心理疏导

由于病人全为突发性传染病, 心理上毫无准备, 也无相关医学知识, 多人同时入院, 均表现为恐惧、烦躁、焦虑。护士在接诊病人的过程中, 不断对病人进行安抚, 如握住病人的手, 为病人盖好被子等, 语言温和明确, 动作熟练准确, 可使病人得到很大的心理安慰, 有助于缓解恐慌心理, 使病人情绪慢慢趋于稳定,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2.4 正确隔离消毒

指导病人及家属将碗筷、饮水杯等煮沸消毒或用微波炉消毒;床单元及地面每日用2 000 mg/L有效氯擦拭消毒;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相互间交换食物和书籍, 切断传播途径, 避免交叉感染。

2.5 积极对症治疗, 做好病情的观察与护理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 特别是体温波动情况, 做好相关护理记录。对于高热病人及时擦干汗液, 更换汗湿的衣服及被单, 避免着凉。观察大便颜色、量及性状, 倾听病人主述,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指导病人正确留取大便培养标本并及时送检, 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及时反馈给病人。

2.6 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多饮水, 以补充丧失的水分, 进食清淡、营养丰富的无渣或少渣流质、半流质饮食, 少食多餐, 避免进食粗糙、辛辣刺激、难消化的食物。病人缺乏相关医学常识, 对于这次集体发病表现为恐惧, 在治疗过程中又担心治疗费用及耽误的功课。针对以上情况, 召开了关于疾病的健康讲座, 并将疾病相关知识粘贴在健康宣传栏内, 告知病人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及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 消除他们的顾虑, 积极地配合治疗。

3 小结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人对伤寒普遍易感, 水和食物污染是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1]。本组病例就是因为学校食堂的工作人员感染伤寒后污染了食物而引起的突发性急性传染病。对于发生于同一时段的多例突发性传染病例, 处置的关键是及时启动应急措施, 采取正确的隔离消毒措施, 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及合理的饮食, 经过积极的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后, 35例病人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及交叉感染, 全部治愈出院,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8.突发应急事件处理制度 篇八

结合对应急工作实际的思考,笔者认为:在“两个体系”建设的方法上要坚持结构性调整,将目前的政府和企业的各自为政转变为协调统一的整体;要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与传统应急技术相结合,积极利用科技成果,开展技术创新,提高应急技术水平;要把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平台建设作为应急工作的重要支撑;要把应急资源合理配置,区域应急资源综合共享,实现应急资源的优化利用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

总的来说,就是需要妥善处理好应急工作体制机制、预案建设、管理方式、支撑体系、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十大关系”。

在应急机制方面,要解决好常态与非常态,预防预警与应对处置的关系,实现应急工作关口前移 。要协调处理好常态与非常态的关系。这二者是 此消彼长的关系正常情况多了,非正常现象就会减少。如果企业生产正常平稳,非正常的事故或故障就会减少或杜绝,否则就相反。这是一个大多数人都明白,但始终都没有很好对待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需要从突发事件发生的规律上来认识。由于突发事件存在偶然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从而使一些只顾眼前、急功近利的人,抱着碰运气的心理来对待非常态,这是当前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很多单位多年来也认真进行应急准备,但由于一直没有发生突发事件,从而容易引起思想上的麻痹,最终也会影响这些单位对应急工作的态度。俗话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对应急工作平战结合的很好诠释,只有平时加强应急处置的培训和演练,才能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正确熟练地进行处置,从而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平时下的功夫,在战时才能得到真正的应用和检验。

常态与非常态还表现为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常态下的工作相对简单,而非常态下的工作的相对复杂。常态是日常工作的积累,非常态是对积累的运用和发挥,需要更科学、更细致、更全面地去对待。

要协调处理好预防预警与应对处置的关系。预防预警和应对处置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是应急工作的不同阶段。预防和预警相当于应急工作的前期,或者说是应急工作的基础, 而应对处置则是应急工作的过程和结果,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因果关系。

预防为应对处置提供准备,预警是应对处置的前兆和开始。实际上,预防、预警是应急工作的向前延伸,将应急工作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应对转移。

预防和预警是应对处置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如果预防和预警工作到位并发挥作用, 相当多的突发事件就可能不会发生或是在萌芽状态就会被发现和解决,由此而减少了后期应对处置的工作量,也减轻了后期应对处置的难度。而后期的应对处置也是对前期预防和预警工作的检验,如果预防和预警工作做得好,应对处置就会比较顺利和成功。

现在为什么有些突发事件应对不理想,其根源就是预防和预警工作不到位或是缺失, 导致没有思想准备,匆忙应对,处置失当,最后造成重大损失,产生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预防预警体系是“两个体系”建设的基础。

要解决好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和应急设施方面的统筹和资源共享要协调处理好政府应急力量与企业应急队伍的关系。目前应急抢险力量的主体是政府专业队伍、军队和武警等。这些队伍善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企业专业抢险队伍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完全也可以作为一种动员力量,去承担各种应急任务。特别是一些涉及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抢险,企业抢险队伍往往有着专业的应急抢险设备和装备,抢险效率会更高。有时由于抢险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欠缺,会造成无谓的损失。例如汶川地

震和玉树地震抢险,有些力量赤手空拳没有专业设备,干着急无从下手。还有前不久四川道孚草原火灾,有的抢险力量没有防护设备就去灭火结果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建议各级政府要很好地调查本区域各种抢险队伍的情况,统筹协调区域内的应急抢险队伍。对于生产方面的突发事件,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专用设备的企业抢险队伍可参加第一线的抢险,政府的队伍作为二线支持,军队作为第三线负责社会治安和一般性抢险辅助工作。在这里,政府的作用是协调组织专业和非专业应急队伍的协同演练,提高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

要协调处理好应急物资企业化与社会统筹共享的关系 目前国内各行业的应急资源储备,基本是以各单位自我封闭式管理的方式运行,企业之间、行业之间缺乏全面的协作和联动。从企业层面看,因为突发事件存在不可预见性,企业到底应该储存哪些应急物资,储备多少应急资源,这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应急工作多年的难题。如果应急物资储存很多,长期不用,会造成资产闲置和浪费,而且很多应急物资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 每年因为失效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如果应急物资储存少了,一旦发生规模较大的突发事件,储备的应急物资又不能满足应对需要,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化。另外,有些应急物资价格昂贵,但使用率很低,如果只依靠每个企业自己储存配备确实存在很大困难。从社会应急的成本来看,同一地区不同企业各自独立封闭式的应急物资储备,会导致大量的应急物资重复配置,形成巨大浪费,而有些关键的应急资源有时还往往不能配备到位,会影响或制约着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实际上,同区域不同企业的应急资源需求具有很大的互补性,需要当地政府统一进行区域规划和统筹协调,实现应急资源区域共享机制,这样既可以满足应急资源的使用,还可以节省每个具体单位的经济负担。

建议政府对本区域应急资源实行统一调配和资源共享。哪个单位发生事件,由政府统一协调,通知相关单位提供物资和资源,事后由发生事件单位负责出资补齐在事件中消耗和损失的应急资源,这样可以实现区域应急资源共享,提高应急能力,还可以实现资源节约型发展。也可以在应急工作基础较好的企业,尤其是同行业的大型企业之间和同区域的相类似企业之间,开展企业联合储备应急物资的尝试,完善储备机制、调配机制和补偿机制,提高整个区域直至整个社会的联合应急能力。

nlc202309030842

要协调处理好预防应对普通灾害和重大灾害的关系 目前,国家关于防灾的标准规范是按照应对一般和较大级灾害来设计的,如果发生重大和巨大灾害,按照目前标准规范规定的设备设施和应急手段是很难满足要求的。因为发生重大灾害的几率很小,发生巨灾的几率更小,所以,如果每个企业不计成本都按预防重大灾害来设防,经济上难以承受,也会造成很大的资源闲置或浪费。但是,由于生产社会化的集中程度升高,巨灾形成的后果往往难以承受,因此政府、企业还必须慎重考虑巨灾防范的问题。

为加强应对巨灾能力,需要重点加强统筹协调,建立起更大范畴的联合应急机制, 提高联合应对能力。比如,目前一些沿海地区开发建设了许多大型油品储罐区,每个区域中都有多个企业各自建设的罐区,每个企业的罐区建设预防一般或较大事故的污染防控设施还是可行的。但如果要求这个区域内每个企业的罐区都建设预防重大或特大污染事故的防控设施,显然是不现实,原因有:土地资源有限,会给每个企业带来十分沉重的经济负担,会造成资源浪费。建议可在区域内统筹建设一个巨灾污染防控设施,由本区域各企业共同出资建设,政府安排一个运营单位对这个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运营维护, 包括建立应急启动和灾后恢复等工作机制,让其在区域内充分发挥作用。这样既解决了满足应对巨灾的防控要求, 也为所在区域的单位减轻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方面,要加强预案的演练,切实发挥预案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指导作用

要协调处理好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与桌面模拟演练的关系,应急预案只有通过实际演练才能检验其针对性和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指导作用科学性。应急预案的演练主要包括实战演练和桌面演练,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实战演练的一般对象是具体的处置措施;而桌面演练多半是协调、配合和指挥等内容。

应急处置的实战演练成本很高,特别是一些危险化学品因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的实战演练风险很大,稍有不慎就会弄假成真,造成严重的后果。很多企业虽然按照国家要求制定了应急预案,但是由于一些生产高度专业化与工艺比较复杂等原因,使得组织实战演练的难度很大、成本很高,从而导致部分预案一直没有实战演练过,也无法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随着三维动画模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模拟仿真技术可以非常真实地模拟比较危险的事件实际场景,为真实展现事发现场提供了可替代的方法。再加上模拟动画技术还可以很好地能够实现交互式的交流和操作,因此可以成为很好的模拟演练系统,让相关部门人员都可以相对方便地直接参与,逼真地感受到突发事件的气氛,从而通过模拟操作完成各自的应急工作训练。桌面模拟演练系统还可以很好地解决应急决策指挥方面的各种问题。

建议今后应急演练以实战演练和桌面模拟演练相互结合,比如:生产现场的初期应急处置以实战演练为主,事发后的应急协调指挥决策等环节以桌面模拟演练为主;实现上下结合,互为补充。

在应急管理方式方面,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应急工作水平 要协调处理好传统型应急与现代型应急的关系。传统型应急与现代型应急主要体现在应急手段和方法的不同。传统型应急主要依靠经验,对指挥和操作人员的个人能力要求很高; 现代型应急更多依靠科学技术的应用,为指挥决策提供更多的辅助支持,对应急处置提供更好的技术装备。比如,采用直升机或无人机到事发现场采集现场资料;利用事件预测模型,预测事态发展趋势;利用事发区域的地理信息技术了解事发区域敏感目标情况,从而利于及时转移事发地的周边居民或设置警戒线;利用应急资源的地理信息系统查询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和应急运输机构的分布,从而优化调动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的方案;应用通信卫星技术实现上级指挥部可以观看事发现场的图像并且与现场指挥部实行视频会商和交流等。总之,就是积极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相关成果,将其不断应用到应急工作中,以推动和促进传统型应急向现代型应急的转变。

部分单位受经济技术条件制约,在一定时间内,其传统型应急还不能完全转化为现代型应急手段。因此,只有不断将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到应急工作之中,才可能不断推动传统应急向现代型应急发展,使应急工作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应急支撑体系建设方面,要拓宽思路,积极应用新技术,为应急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和保障措施 要协调处理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应急平台建设的关系。应急管理体系是应急工作的基础,而应急平台是应急管体系的展现方式,两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应急管理体系为应急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展示内容,应急平台通过展示, 可以及时发现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应急平台所展示的内容有赖于应急管理体系强有力的具体支持和保障,应急平台又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发展所做的大量工作成果以有形的方式展示出来,为应急工作服务。应急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纸面上,只有平面的效果;而应急平台将应急管理体系的内容转变成直观的影像和图像,产生了立体的效果,展示起来更生动。

随着各级政府应急平台的不断完善和丰富,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国家各部门、各行业的应急平台能够实现上下贯通,形成运行流畅、资源丰富、功能强大的应急工作承载体。十二五期间,要把应急平台建设作为应急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和提升,充分发挥其应急管理支持、资源支持、信息支持、专家支持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为应急管理和应急决策支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要协调处理好常规通信与应急通信的关系。常规通信和应急通信的关系是互为补充的。日常通信满足大容量的平时通讯需要,应急通信满足因灾害导致常规通信中断、常规通信没有覆盖的边远地区、突发事件造成常规通信受阻等情况下的通讯需求。

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一项工作是用最快速度把事发现场情况向上级部门报告,但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常常会造成常规通信设施损毁或者由于海量信息都要在很短时间内发送,从而造成链路拥堵,这时需要考虑采用应急通信措施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另外,应急通信手段也可以满足在部分常规通信不能覆盖的区域承担起常规通信任务, 特别是一些地处边远和人烟稀少的地区,往往缺乏常规通信条件,这样可以通过应急通信手段来满足这些地区的日常工作需要。

目前已经得到成功应用的卫星通信设施,既可以实现现场视频的传输需要,还能实现声音通话的需要,而且能提供图文传真和电子邮件传输。卫星通信的另外一个突出优势是基本不受天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实现全区域、全天候的通信。突发事件发生时, 一旦常规通信系统瘫痪,则立即启用卫星通信系统,即可切实发挥其在应急情况下的重要保障作用。

在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方面,要掌握先机,主动及时披露信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要协调处理好突发事件信息披露与社会媒体炒作的关系,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突发事件往往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因此社会高度关注。如果事发单位自己不主动及时地披露事件的详细信息,社会媒体就会主观猜测,以讹传讹,进而出现恶意炒作,甚至完全背离了事件的真实面目,给事发单位带来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坚持“速报现象,慎报原因”的原则,主动披露信息,媒体就可能失去对该事件炒作的兴趣。因此,要确保信息公开,将突发事件的处置应对进行及时、客观、全面的报道,以满足社会公众对事件的知情权。

要实现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向对外披露信息,还需要建立完备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机制,必须提高事发单位内部各级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突发事件信息披露方面,还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事件报道控制在公开透明和正面宣传为主的范围之内,以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白智勇 中国石油天然气石油公司彭 力 中国石油天然气石油公司)

上一篇:《丁丁历险记》观后感下一篇:企业自我形象问卷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