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金监管系统

2024-10-27

扶贫资金监管系统(共7篇)

1.扶贫资金监管系统 篇一

精准扶贫及资金监管情况报告

**是全国脱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而我市虽然经济总量排全省第2,但人口总数和贫困人口总量同样排全省第2,全市78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就达676万,其中**、**、**、道**4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个县是片区县,列入省级扶贫乡镇116个、重点贫困村871个,末贫困人口55.83万人。面对繁重的脱贫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强化措施,精准施策,积极构建起“党政领导、部门负责、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脱贫格局和“定点到乡、帮扶到村、捆绑发展、整体推进”的攻坚体系,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十二五”以来,已实现**、**、**、道**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111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完成226个贫困村出列,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6.65万人。全市贫困乡镇从116个下降到205个,贫困村从871个下降到年645个,贫困人口从2.48万人下降到2015年55.8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4.3%下降至8.3%.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5216元提高到2015年9291元,年均增长16%;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8247元,年均增长17%;贫困乡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8025元,年均增长17.5%;民族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7857元,年均增长18%.

我们在精准扶贫和资金监管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尽力做到“四个精准”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工作“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新主题新定位,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大力实施“五个一批”,扎实推进“十项行动”,采取超常措施,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聚全市之能,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全力确保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一)精准调研培训。一是强化调研培训。市委先后召开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专题培训会,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全市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宣传部部长、文明办主任、组织部分管基层组织建设的负责人以及扶贫办主要负责人,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脱贫攻坚专题培训。二是精准调查摸底。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元(不变价)为基本标准,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做到村社有册、乡镇建簿、县区存档,实现贫困识别精准化、统计分类科学化,实现精准管理、精准调度。

(二)精准落实责任。一是完善组织机构。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市扶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扶贫攻坚同步小康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工作。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精准扶贫“1+10”配套政策文件,对各地各部门进一步细化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精准责任。同时出台投资、财税、金融等六个方面20多项具体政策,确保脱贫攻坚有计划、有资金、有项目、有措施、有检查。三是实施结对帮扶。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整合全市111个部门475个项目,投入帮扶资金8.45亿元,对**、道**、**等县13个一类贫困乡镇实施“集团帮扶”.抢抓上海对口帮扶机遇,以来共争取各类帮扶资金1.9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22个,惠及9个县(市)58个乡镇72个村。

(三)精准谋划思路。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三步走”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精准实施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确保到20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第一步到,全面实现**、**、**、道**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116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第二步到年,全市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实现8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第三步到,补齐脱贫指标和小康指标的差距,建档立卡脱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四)精准帮扶措施。一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每年选派5000名以上机关干部到871个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和“项目书记”,实现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户户有帮扶责任人。二是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大力扶持发展中药材、干鲜果、草地畜牧业等八大扶贫产业,共种植中药材35万亩、核桃70万亩、蔬菜200万亩、人工种草30万亩,发展乡村旅游点1500多个,全市贫困对象参与产业发展达到80%以上。三是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实施“雨露计划”与科技培训有机结合,确保每个贫困户掌握一至二门农业科技生产技术。“十二五”以来,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5万人。四是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重点把好危改对象确定审批关,做到资金直补到户、部门帮扶到户、责任包保到户、技术指导到户。“十二五”以来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6万户。五是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坚持把移民安置与园区建设、集镇商贸、旅游发展、特色产业统筹起来,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累计建成项目安置点92个,搬迁贫困人口8.83万人。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全面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覆盖226个乡镇1600多个行政村,全市90%以上的农村人口受益小康建设,其中“小康讯”自然村通电话率、行政村通宽带率、“小康电”一户一表率均达到95%以上。

二、建立健全推进机制

为确保2017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大力实施“五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教育扶贫脱贫一批、政策兜底脱贫一批),

扎实推进“十项行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行动。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暨“六个小康建设”行动计划。实施产业和就业扶贫行动。推进产业化扶贫,促进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实施易地搬迁扶贫行动。集中搬迁安置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教育扶贫行动。实现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施医疗健康扶贫行动。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构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实施财政金融扶贫行动。实现村镇银行县县全覆盖、小额信贷业务村镇全覆盖和贫困村金融便民服务网点全覆盖。实施社会保障兜底扶贫行动。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施社会力量包干扶贫行动。加快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聚合各类扶贫资源实现与全市贫困村“一对一”帮扶全覆盖。实施特困地区特困群体扶贫行动。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实施党建扶贫行动。探索建立责任在村落实、组织在村建强、干部在村成长、资源在村整合、成效在村检验的“五在村”机制)。建立健全“六个机制”,确保实现如期脱贫。

第一,建立健全对象瞄准机制。深入推进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针对未摘帽贫困乡镇、未出列贫困村和未脱贫贫困人口进行再调研、再精准,让群众知情并参与进来,把脱贫对象搞准、把家底摸清,对准最贫困的村,扶持最困难的户,办好最急需的事。第二,建立健全项目决策机制。因地制宜确定脱贫项目,发挥脱贫项目的带动作用。坚持“五个重点”标准、突出“23578”原则,确保产业脱贫项目安排向“片区县、重点县、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支持每县发展2―3个产业,项目覆盖50%的贫困乡镇、70%的贫困村、80%的贫困人口。第三,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给县一级对扶贫资金安排使用充分的自主权,确保扶贫资金直接用于脱贫对象。明确安排到县扶贫资金的30%用于产业发展、30%用于合作社建设、10%用于扶贫贷款贴息、10%用于扶贫培训、2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县级财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不少于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2%.完善资金监管机制,紧盯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监管等关键环节,管好民生项目的“钱袋子”.第四,建立健全精准帮扶机制。用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成果,逐村逐户找准发展思路,实行差别化扶持、精准化帮扶,重点实施一批“短平快”和“以短养长”的产业发展项目,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加速完成“六个小康建设”任务,积极做好产业扶贫、集团扶贫、对口扶贫、就业扶贫各项工作。第五,建立健全选派使用机制。大力实施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工程,选派干部到871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确保因村派人全覆盖。充分发挥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的作用,推进驻村工作队在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项目监管、项目评估环节上的“四个全程参与”,切实提高精准脱贫“管道”的通畅能力。第六,建立健全贫困退出机制。实行“摘帽不摘政策”的奖励措施,形成“早脱帽子早有好处,不脱帽子还有约束”的导向。大力支持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鼓励贫困村早出列,防止“被脱贫”.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做到贫困户有进有出。

按照 “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主题定位,我市积极筹备建设具有**特色的.“扶贫云”平台和脱贫攻坚指挥部,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信息化挂图作战,积极构建纵横交错、层层联系、环环相扣的责任链、任务链,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政协支持监督、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脱贫攻坚新格局。一是突出红色传承。启动红军长征经过11个省133县和**162个革命老区乡镇的脱贫攻坚课题调研,重点关注红军长征经过地区的水、电、路、讯、房、寨等项目建设,加快改善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突出绿色发展。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带,扶持贫困村走农(林)旅一体化路子,集中打造100个类似**县花茂村、**县杉坪村的精准扶贫示范点。三是突出合作开放。把加强**对口帮扶合作交流作为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要载体,大力拓宽双方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园区建设、科技创新、智力帮扶等领域深度合作,推动产业共建和转移升级,实现产业转移更加明显,园区建设成效更加显著。

三、强化监管提供保障

(一)抓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与领导班子建设、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同决策、同部署、同落实。一是强化预防职务犯罪。扶贫部门与检察机关建立了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制度,通过查找职务犯罪的风险隐患,由检察机关介入重点扶贫工程建设项目开展专项预防,对扶贫审批监管业务相关制度执行情况进行预防监督。目前立案查处脱贫攻坚领域贪污贿赂案件33件41人。二是强化廉政警示教育。坚持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两手抓,突出“决战脱贫攻坚、传承红色文化”,开展“新长征路上的关怀”系列活动,今年1至4月,全市举办预防犯罪专题讲座和案例警示教育127场次,重点关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进程,时刻敲响自我防腐的警钟。组织曲艺家进行采风创作一批“精准扶贫剧目”,着力打造一台“精准扶贫剧场”,开展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传播好声音、弘扬正能量,确保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和法制防线。

(二)抓制度建设。从规范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入手,以班子成员领办课题调研方式,建立完善工作运行、监督问责、绩效考评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扎紧制度笼子。一是建立民主决策制度。修订完善民主议事规则,凡是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点项目安排、重要扶贫资金的使用,一律严格按程序运作,经集体讨论决定。二是建立重点项目检查机制。联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建立200万元以上扶贫项目重点检查机制,对项目计划执行、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报账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绩效。三是建立扶贫企业联审机制。建立扶贫、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参与的扶贫企业联审联席会议制度,对扶贫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联合审查,定期发布失信黑名单企业,对黑名单企业在扶贫龙头企业认定、扶贫贷款贴息、合作社发展项目安排等方面不予支持。四是建立跟踪协调调度机制。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项目化、目标化、数据化管理,对扶贫资金报账管理等重大事项,采取“日督查、日调度”方式,加强跟踪调度,督促落实整改。紧盯贫困村出列和贫困户脱贫目标安排实施扶贫项目,充分发挥扶贫项目资金在脱贫攻坚中的催化剂、润滑剂、粘合剂作用。

(三)抓资金监管。紧盯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监管等关键环节,着力管好民生项目“钱袋子”,确保一分一厘、一丝一毫都用于精准扶贫。一是严格资金使用投向。实行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照“33112”比例用于产业发展、合作社建设、扶贫贴息、扶贫培训、公益设施建设五个方面,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扶贫项目资金直接惠及扶贫对象。二是实行分片包保监管。建立分片包干责任清单,对各县实施的扶贫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实行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每季一总结,扎实做好扶贫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管。三是引入第三方审计监督。加强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管,实行多渠道、全方位的公示制度,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强监督,增加动态审计和随机审计,坚决杜绝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正看好保民生的“钱袋子”.

(四)抓民生监督。紧扣大扶贫战略,扎实推进民生整治铸廉行动,对脱贫攻坚领域开展专项监察,确保以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一是办好扶贫专线。办好288**扶贫专线和10个市直部门的扶贫热线,畅通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渠道。扶贫部门与信访部门联合出台扶贫信访实施意见,在各地开设扶贫信访窗口和绿色通道,对群众的信访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交待。二是抓好暗访督查。联合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明查暗访,对精准识别和贫困退出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建档立卡信息精准、帮扶措施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三是加强执纪监督。紧盯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主动加强与纪检部门、检察机关的沟通联系,扎实推进民生资金监督管理工作,严肃查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套取挤占、收受贿赂等行为,切实铲除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确保脱贫攻坚干成事、不出事。

2.扶贫资金监管系统 篇二

扶贫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国策,始于20世纪80年代. 财政扶贫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每年国家财政为农村扶贫开发投入了巨额资金。我国管理扶贫工作主要由中央、 省、地、县各级财政、发改委、 扶贫办、民委、统计局等政府部门进行管理, 他们为扶贫资金的规划、执行、汇总、跟踪及分析, 为扶贫资金能够确实落实到项目, 落实到户, 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为了更好地为以上部门服务, 和对财政资金和项目进行管理, 开发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信息系统。

在本项目中, 主要完成了政策法规模块的分析、设计及实现, 主要以UML为工具对政策法规模块的分析、设计及实现进行介绍。

2 UML

2.1 技术概述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 (OOA&D) 方法的发展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出现了一个高潮, UML是这个高潮的产物。它不仅统一了Booch、Rumbaugh和Jacobson的表示方法, 而且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发展, 并最终统一为大众所接受的标准建模语言 。如图1表明了一 些常用的OMT (Object-oriented Modeling Technology)。UML就是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由Grady Booch、Ivar Jacobson、Jim Rumbauth在Rational公司的组织 下, 统一了各种方法之间不同的标准带来的混乱局面, 在1997年11月17日正式由对象管理组织批准UML1.1成为世界标准建模语言, 称之为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是一种定义良好、易于表达 、功能强大且普遍适用的建模语言。它溶入了软件工程领域的新思想、 新方法和新技术。它的作用域不限于支持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 还支持从需求分析开始的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1) UML融合了Booch、OMT和OOSE方法中的基本概念, 而且这些基本概念与其他面向对象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大多相同, 因而, UML必然成为这些方法以及其他方法的使用者乐于采用的一种简单一致的建模语言;(2) UML不仅仅是上述方法的简单汇合, 而是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 集众家之长, 几经修改而完成的, UML扩展了现有方法的应用范围;(3) UML是标准的建模语言, 而不是标准的开发过程。尽管UML的应用必然以系统的开发过程为背景, 但由于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应用领域, 需要采取不同的开发过程。作为一种建模语言, UML的定义包括UML语义和UML表示法两个部分。

2.1.1 UML 语义

UML语义描述基于UML的精确元模型定义, 即将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要做的事情。元模型为UML的所有元素在语法和语义上提供了简单、一致、通用的定义性说明, 提供的一种标记方法, 使开发者能在语义上取得一致, 消除了因人而异的最佳表达方法所造成的影响, 此外UML还支持对元模型的扩展定义。例如对一个操作者, 可以表示为一个圆, 也可以表示为一个小人。UML提供了一个标准: 用一个小人来代表所有和系统发生关系但并不是系统的一部分的事物, 即actor (操作者)。UML中常用的基本元模型有:

2.1.2 UML 表示法

定义UML符号的表示法目的是为开发者或开发工具使用这些图形符号和文本语法为系统建模提供了标准。这些图形符号和文字所表达的是应用级的模型, 在语义上它是UML元模型的实例。标准建模语言UML的重要内容可以由下列5类图 (共9种建模图) 来定义:

(1) 用例图 (Use Case diagrams)

用例图从用户角度描述系统功能, 并指出各功能的操作者, 紧紧地和计划说明书联系在一起, 计划说明书是当用户与系统交互时形成的。用例模型的用途是列出系统中的用例和参与者, 并显示出哪个参与者参与了哪个用例的执行。

(2) 静态图 (Static diagram)。包括类图 (Class diagrams) 、对象图 (Object diagrams) 和包图。

类图描述系统中类的静态结构。不仅定义系统中的类, 表示类之间的联系如关联、依赖、聚合等, 也包括类的内部结构 (类的属性和操作)。类图描述的是一种静态关系, 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是有效的。如图3所示, 一个类图静态展示它的类及类之间关系, 给出了一个系统的概述。类的记号是长方形, 分为3部分: 类名、属性、操作。

如图4所示, 对象和它的类符号之间最显著区别在于名称栏。

类之间联系用联结直线。类图之间的关系有:

1) 关联 (association): 两个类实例之间的关系。为了执行它的工作, 一个类的实例必须知道其他类, 这就有一个关联。在图4中, 关联是一条联系两个类的联线。表1表示了关联的多重性。

2) 聚合 (aggregation) 和组合 (composition) 关系: 表现类 (对象) 的部分和整体的合成特性。用端点带有实心菱形的线 段表示组合关系, 表示部分只能属于一个整体, 并且通常认为部分与整体同生同灭。对于关系比较松散的聚合关系用端点带有空心菱形的线段来表示。

3) 泛化 (generalization): 描述类 (对象) 继承特性。

对象图是类图的实例, 几乎使用与类图完全相同的标识。不同点在于对象图显示类的多个对象实例, 而不是实际的类。一个对象图是类图的一个实例。由于对象存在生命周期, 因此对象图只能在系统某一时间段存在。它们有效地解释了复杂关系, 尤其是递归关系的每小块。对象图中的每个长方形对应一个实例, UML图中实例名下有下划线, 类或实例名可以从对象图中略去但是图的意义要仍旧清楚。

包由包或类组成, 表示包与包之间的关系。包图用于描述系统的分层结构。为了简化类图, 可以把类分组到包。一个包是UML元素逻辑上关联的集合。包是象顶部带有标签的长方形, 包名在顶部或在长方形里, 星罗棋布的箭头相互依存。一个包依赖于另一个, 如果一个包改变了, 迫使相关的也变。

(3) 行为图 (Behavior diagram)。描述系统的动态模型和组成对象间的交互关系。

1) 状态图 (State diagrams)。描述类的对象所有可能的状态以及事件发生时状态的转移条件。通常状态图是对类图的 补充, 在实用上仅为那些有多个状态、其行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发生改变的类画状态图。对象有行为和状态, 对象状态取决于它当前活动或条件。状态图显示了对象可能状态和导致状态变化的转变。 如图5所示, 其中状态变量是指对象处在该状态下需要访问或更新的与该状态下可能采取的动作和可能发生的状态转移紧密相关的变量。

2) 活动图 (Activity diagrams)。描述满足用例要求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活动间的约束关系, 有利于识别并行活动。活动图本质上是一个想象中的流程图。活动图和状态图是相互 关联的。状态图着重于一个对象经历一个过程 (或在过程上的对象), 活动图焦点在包含在单个过程的活动流程。活动图显示了这些活动如何相互依赖。单个转变来自每个活动, 并与下个活动联系。一个变化可分为两三个相互独立的变化。

(4) 交互图 (Interactive diagram)。描述对象间的交互关系。

顺序图显示对象之间的动态合作关系, 它强调对象之间消息发送的顺序, 同时显示对象之间的交互; 合作图描述对象间的协作关系, 合作图跟顺序图相似, 显示对象间的动态合作关系。除显示信息交换外, 合作图还显示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强调时间和顺序, 则使用顺序图; 如果强调上下级关系, 则选择合作图。这两种图合称为交互图。

1) 顺序图 (Sequence diagrams) 。顺序图是相互作用图 , 详述了操作如何执行――传送什么消息、如何传送。顺序图根据时间组织。 时间进程在页面上进行。对象涉及的操作从左到右根据当他们参与消息顺序列出。如图6所示, 每条垂直的虚线是生命线, 代表对象所在时间。每个箭头是一个消息调用, 箭头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生命线消息的激活条, 激活条代表消息的执行期。

2) 合作图 (Collaboration diagrams) 。合作也是相互作用图。 他们作为顺序图传送同样的信息, 但重点在对象职能符号上而不是消息传送时间。如图7所示, 对象矩形标注类或对象名 (或两者都有), 每条消息在合作图中有序号。顶层是1, 同层消息 (发同样调用) 有同样的小数数字前缀 , 后缀是1,2, 根据何时出现以此类推。

(5) 实现图 ( Implementation diagram )。

构件图 (Component diagram) 描述代码部件的物理结构及各部件之间的依赖关系。一个部件可能是一个资源代码部件、 一个二进制部件或一个可执行部件, 它包含逻辑类或实现类的有关信息。部件图有助于分析和理解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 配置图 (Deployment diagrams) 定义系统中软硬件的物理体系结构, 显示实际的计算机和设备 (用节点表示) 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 也可显示连接的类型及部件之间的依赖性。在节点内部, 放置可执行部件和对象以显示节点跟可执行软件单元的对应关系。构件是一个代码模块。构件 图是类图物理的模拟。布局图显示软、硬件物理布局, 物理硬件由结点组成。每个构件属于一个结点, 是左上方突出的矩形。

3 模块分析、设计与实现

3.1 需求分析

3.1.1 功能介绍

为部委相关领导和扶贫业务人员提供扶贫政策法规的收录查询功能, 可以按法规的类别、颁布时间以及发布单位进行查询, 收录的法规有扶贫资金管理法规、扶贫项目管理法规、以工贷赈扶贫项目管理、 少数民族扶贫项目管理以及其他扶贫相关法规。

(1) 政策法规

主要用来浏览省级各个部门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它包括政策法规的标题、内容、 发布时间和发布文号。还可通过超链接进入相关的主题。

(2) 政策法规的查询

可以实现对政策法规所有记录的查询, 包括政策法规的ID、标题、发布时间 、发布单位、内容等信息 。可以按照书名中的关键字和ID两种方式进行查询。

(3) 政策法规维护

主要用来录入、修改和删除指定年度内, 各个部门的各项政策法规。它包括政策法规的标题、内容、 发布时间和发布文号。每页共有15条记录并且按照发布时间的先后排序。

3.1.2 获取用例和角色

3.1.2.1 系统政策法规模块的用例图

政策法规的用例包括: 浏览政策法规、查询政策法规、维护政策法规等。

系统政策法规模块的用例图如图8所示。

说明: 财政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人员可以登录本系统进行政策法规的浏览、查询、维护。

3.1.2.2 描述用例

需要了解的是, 使用UML进行系统建模, 并非只是意味着画UML图形, 对UML图的文档说明是同样重要的。学习UML, 不仅仅要学习UML图形 , 相应的文档描述方法也同样要学习, 也同样重要。

在描述用例时, 可以用文字来描述, 也可以用其他图形来描述, 例如, 顺序图或者活动图等等。下面给出了一个描述用例的完整的结构。

(1) 名称: 名称无疑应该表明用户的意图或用例的用途, 如: 借书。

(2) 标识符 [可选 ]: 唯一标识符 , 在项目的其他元素 (如类模型) 中可用它来引用这个用例。

(3) 说明: 概述用例的几句话。

(4) 参与者 [可选]: 与此用例相关的参与者列表。尽管这则信息包含在用例本身中, 但在没有用例图时, 它有助于增加对该用例的理解。

(5) 状态 [可选]: 指示用例的状态, 通常为以下几种之一: 进行中、等待审查、通过审查或未通过审查。

(6) 频率 : 参与者访问此用例的频率。这是一个自由式问题, 如用户每次录访问一次或每月一次。

(7) 前置条件 : 一个条件列表 , 如果其中包含条件 , 则这些条件必须在访问用例之前得到满足。

(8) 后置条件 : 一个条件列表 , 如果其中包含条件 , 则这些条件将在用例成功完成以后得到满足。

(9) 被扩展的用例 [可选]: 此用例所扩展的用例 (如果存在)。扩展关联是一种广义关系, 其中扩展用例接续基用例的行为。这是通过扩展用例向基用例的操作序列中插入附加的操作序列来实现的。 这总是使用带有<>的用例关联来建模的。

(10) 被包含的用例 [可选]: 此用例所包含用例的列表。包含关联是一种广义关系, 它表明对处于另一个用例之中的用例所描述的行为的包含关系。这总是使用带有<> 的用例关联来建模的。也称为使用或具有 (has-a) 关系。

(11) 假设 [可选]: 对编写此用例时所创建的域的任何重要假设。应该在一定的时候检验这些假设, 或者将它们变为决策的一部分, 或者将它们添加到操作的基本流程或可选流程中。

(12) 基本操作流程: 参与者在用例中所遵循的主逻辑路径。因为它描述了当各项工作都正常进行时用例的工作方式, 所以通常称其为适当路径 (happy path) 或主路径 (main path)。

(13) 可选操作流程: 用例中很少使用的逻辑路径, 那些在变更工作方式、出现异常或发生错误的情况下所遵循的路径。

(14) 修改历史记录 [可选]: 关于用例的修改时间、修改原因和修改人的详细信息。

(15) 问题 [可选]: 如果存在 , 则为与此用例的开发相关的问题或操作项目的列表。

(16) 决策。关键决策的列表 , 这些决策通常由SME作出, 并属于用例的内容。将这些决策记录下来对于维护团体记忆库 (group memory) 是相当重要的。

下面对系统的政策法规模块Use Case作简要的说明:

(1) UC1: 浏览政策法规

1) 用例描述: 完成财政部及相关单位的领导对政策法规的浏览。

该用例实现对财政部及相关单位人员是否允许浏览政策法规进行判断, 浏览的政策法规包括: 扶贫资金管理法规、扶贫项目管理法规、以工贷赈扶贫项目管理、少数民族扶贫 项目管理以及其他扶贫相关法规。

2) 参与者: 财政部人员

3) 前置条件: 财政部人员必须登录到本系统 , 符合条件执行该操作。

4) 后置条件: 财政部人员浏览成功

5) 基本路径 : 财政部人员浏览政策法规时该用例启动。如选择扶贫资金管理法规, 执行S-1: 浏览扶贫资金管理法规; 如选择扶贫项目管理法规, 执行S-2: 浏览扶贫项目管理法规; 如选择以工贷赈扶贫项目管理, 执行S-3: 浏览以工贷赈扶贫项目管理; 如选择少数民族扶贫项目管理, 执行S-4: 浏览少数民族扶贫项目管理; 如选择其他扶贫相关法规, 执行S-5: 浏览其他扶贫相关法规。

S-1提供全部的扶贫资金管理法规的;

S-2提供全部的扶贫项目管理法规的;

S-3提供全部的以工贷赈扶贫项目管理;

S-4提供全部的少数民族扶贫项目管理;

S-5提供全部的其他扶贫相关法规。

6) 扩展点

财政部人员浏览的条件不满足时, 提示失败。

(2) UC2: 查询政策法规

1) 用例描述: 实现对所有政策法规记录的查询 , 包括该法规的内容、发布时间、发布单位、 类别等。财政部人员必须登录到本系统, 符合条件执行该操作。

可以按照法规中的关键字和类别两种方式进行查询。

2) 参与者: 财政部人员。

3) 基本路径:

财政部人员输入查询条件。

财政部人员执行查询操作。

财政部人员选择显示单条或多条记录。

4) 补充说明: 当有多个满足条件的记录时, 要提供浏览各个记录的措施。

(3) UC3: 维护政策法规

1) 用例描述: 实现向政策法规的数据表格中添加和删除记录, 或者对已存的记录进行修改。财政部人员必须登录到本系统, 符合条件执行该操作。

2) 参与者: 财政部人员。

3) 基本路径:

财政部人员输入查询条件。

财政部人员执行查询操作。

财政部人员输入修改后的信息。

财政部人员确认修改操作。

4) 补充说明: 当有多个满足条件的记录时 , 要提供浏览各个记录的措施。

用例是从用户角度出发描述外界与系统的交互, 所以这个过程应该是与用户不断交流的过程, 直到用户对得出的用例满意为止。

(4) 政策法规查询、收录 (用例) 如图9所示。

3.2 模块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

3.2.1 静态模型

(1) 本系统有以下的用户接口类:

FrmMaintzcfg: 为财政部人员提供政策法规信息维护管理的操作功能, 包括: 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等。

FrmSearchzcfg: 为财政部人员提供政策法规信息查询的操作功能, 可以用各种查询条件进行组合查询。

本模块最终把浏览政策法规和查询政策法规合并在一起。最终实现的功能为: 维护政策法规和浏览政策法规两部分。

1) 浏览政策法规类图如图10所示。

说明 : 本模块分4个主要的 类 : FG_MAIN_Action、FG_Business、FG_Agent、FG_Bean。这4个类分别放到系统的Action、Business、Agent、Bean4个主要的包内封装。系统采 用界面 (GUI) 和业务 (business) 的分离, 界面 (GUI) 和业务 (business) 的分离是开发可维护、易扩展、 长寿命的应用系统的关键。当表示层的界面类FrmSearchzcfg提交查询浏览政策法规信息的语句时, Action包内的FG_MAIN_Action类处理页面提交的浏览查询的条件, 并调用业务层的Business包内的业务逻辑FG_Business类的为表示层提供公共的数据服务, 处理表示层与数据库间的数据流。再通过DAO层Agent包内操作处理数据。Bean和数据库相连接, 内存有数据库表结构。Bean调用数据库里数据 , 最后通过Bean把数据反馈给类FG_MAIN_Action提交给页面。

2) 维护政策法规类图如图11所示。

说明: 当表示层的界面类提交查询删除、添加、修改的政策法规的语句时, Action包内的FG_GL_Action类处理页面提交的维护的条件, 并调用Business包内的FG_Business类为表示层提供公共的数据服务, 再通过Agent包的类FG-Agent的操作处理数据。Bean内存放着数据库的表结构。它和后台数据库相连接, 最后通过Bean把数据反馈给类FG_GL_Action提交给页面。

3.2.2 动态模型

(1) 政策法规查询活动图和顺序图

如图12, 图13所示。

(2) 政策法规维护的顺序图和活动图

如图14~图17所示。

3.3 基于 UML 的数据库

3.3.1 政策法规模块数据表

无论开发什么样的管理信息系统 (MIS) 或企业资源规划 (ERP) 系统 , 在系统需求调查中 , 大家都要从用户那里收集许多表单 (如: 扶贫规划基本情况表、计划项目基本信息表、项目验收情况表、资金安排表、 资金分配表、资金拨付表、报帐提款单、XX查询表、XX统计表、XX月报、XX季报、XX年报等 ), 这些表单是和用户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 因为它们是用户所要获得的数据来源和数据的基础。无论这些表单其表现格式如何, 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 将它们划分成两大类:(A) 基础数据表单; (B) 派生数据表单。

A类: 基础数据表单 (称它为“A类”表) 用于建立数据库。

B类: 派生数据表单 (称它为“B类”表) 用于生成B类表程序。

当开发一个系统时, 通常要做下面两件事:

第一件就是建立数据库: 所谓建立数据库就是使用A类表单, 通过三范式分析, 将它们“变换”成符合“三范式” 的二维表 (也称Table) 集合, 并将这些二维表通过外键 (For- eign Key) 进行相互连接。也就是说所谓数据库 (Database), 就是一个二维表的集合加上这些表相互之间“关系”(即: “E-R”关系图)。

第二件就是事务处理功能设计: 所谓事务处理功能设计, 主要的是使用B类表单 , 进行生成B类表单的 事务处理 (Transaction) 功能设计。

下面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中的政策法规模块基础数据表 (A类表) 进行规范化改造, 将它们变换成符合“三范式”规范的数据库表 (也称Table) 集合。

政策法规原始表单格式如表2所示。

相关的数据库表 (Table) 群及其连接如表3所示。

3.3.2 Java 实现政策法规表结构

4 结语

3.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监管的建议 篇三

关键词: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建议

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及生存环境、提高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水平而设立的一种帮扶政策,也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监管,事关扶贫大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为进一步提升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水平,确保精准发挥扶贫资金的政策效果,建议从扶贫资金运营全过程加强监管。

事前管理做到“四个精准”。一是精准确定扶贫对象。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贫困对象不准、情况不清、扶贫资金指向不明的问题,造成“撒胡椒面”,甚至出现“扶富不扶贫”等现象。要精准确定扶贫对象,严格按照中央扶贫标准、地方扶贫标准,识别认定农村贫困家庭、贫困人口。初选对象后要在乡(镇)、村公示,最后确定扶贫对象。二是精准安排扶贫项目。扶贫项目的立项应严格遵循“通过扶持生产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医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扶贫项目要科学、合理,能够真正起到扶贫脱困、发展经济、优化生态的作用。三是项目实施措施要精准。主要措施应包括组织措施、物资保障措施、技术指导措施、资金运用措施和项目现埸管理派人措施等。四是资金预算要精准。项目投资多少要充分论证、评估,既要防止“狮子大开口”,又要防止资金缺口过大影响项目效果。要严格执行项目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政府采购制。

事中管理把好“两关”。一是明确职责把好问责关。要在财政国库建立扶贫资金专户,不论是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还是地方其它有关部门的配套资金,只要是筹集的扶贫资金,一律存入财政所在银行开设的扶贫资金专户,专人负责、严格审批、封闭运行、把关堵口,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批办程序、统一开展核算、统一审批报表。县扶贫办负责项目实施的业务指导和资金使用精准度的监督,主要监督项目立项和实施是否经过民主决策,项目是否到村到户到人,资金是否用在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并与财政、审计、监察及相关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对竣工后的项目进行审核检查验收。乡镇负责指导贫困村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资金报账,乡镇财政所具体负责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监督管理,并与扶贫办一同指导项目村依法依规使用专项资金,制订资金使用计划,帮助项目村研究项目实施效益分配办法。二是项目运作把好履约关。项目实施一定要按合同或协议运作,做到精准监管、动态监管,重点把好资金的拨付关、工程质量监理关和项目工期关。

事后管理抓好“四件事”。一是抓好项目的竣工验收。项目完工后,要由县扶贫办牵头,组织财政、审计、监察、有关部门及项目业主代表等组成联合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审核检查验收,各方须在验收文件上签字盖章。二是抓好扶贫资金的决算与拨付。项目审核验收合格后,由财政根据审核验收文件,按资金拨付程序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并提出超支预算或结余资金的处置意见。三是抓好扶贫资金的开支公示。项目单位要就资金开支明细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0天),接受群众监督,使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对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财政扶贫资金的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四是抓好扶贫资金的评价问效。要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根本,将多元化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标准贯穿于扶贫项目资金运营全过程,实现扶贫资金从“支出型管理”向“绩效型管理”的飞跃。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丰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4.扶贫资金监管系统 篇四

位情况的报告

2011年,全乡社会扶贫救灾专项资金监管工作,必须抢抓国家“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政策机遇,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力促上水平、上台阶。

寺庄乡采取“四严把”措施,强化扶贫救灾专项资金监管。

一是严把资金专户管理关。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确保手续完备,账目清楚、完整、准确。下拨的资金都能及时划转到专户,实行封闭运行,有效杜绝挪用、挤占等现象,切实做到专款专用、重点使用、落实到位。

二是严把救助对象审核关。健全乡、村二级救助网络,救助申请、款物发放及统计汇总等均从民政“一口上下”,确保救助对象不重不漏。认真核准救助对象,做到“六清”,即家庭人口清、家庭收入清、贫困原因清、困难程度清、下岗失业时间清、个人技能特长清,并设立公布栏和举报电话,对低保申请对象坚持两次公示制。

三是严把资金发放关。全面推行低保金社会化发放制度,低保对象凭低保证和身份证可以直接到金融部门领取,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四是严把资金监管关。纪委、财政、审计等部门定期不

定期对专项救灾救济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经常性检查,随时掌握资金使用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扶贫资金监管系统 篇五

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___市扶贫办

根据全区扶贫办主任会议的安排,现就___市在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及整合资金方面的情况和主要做法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新时期我市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进入新阶

段以来,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在自治区扶贫办的业务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经过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密切配合下,我们加强了各项扶贫资金的管理,制定了严格的目标考核责任制,几年来,我市扶贫资金到位率较高,扶贫效益较为显著,为基本解决全市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温饱成果,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引导贫困农民发展生产,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提高贫困劳动者的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严格投资方向,确保到村到户。在扶贫资金的投向及项目管理中,我们认识到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在贫困村,难点在能够辐射和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上。为此,我市在安排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时,把2002年确定的146个“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作为扶贫的重点,把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攻方向,以项目扶贫为手段,按照“循序渐进,整体推进”的战略,动员社会扶贫力量,实行包村包户等方式,将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了贫困村和贫困户。

(二)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自治区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02年我市以市委1号文件下发了《___市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各旗县区也相应制定了当地扶贫开发规划,并列入了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规划》的制定,进一步明确了新阶段我市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确立了以“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开发重点,继续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力争在主导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移民扶贫、基本素质教育、基层组织建设等六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由自治区和市确定的重点贫困村,各旗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了“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村级规划,明确了重点贫困村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自治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实施方案,于2002年元月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1号文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我市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管理和千村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夯实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我市贫困地区十年九旱,年年春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差等特点,在扶贫项目的选择和扶贫资金的投向上,将70以上的扶贫资金用在了改善贫困地区农牧业生产和贫困农民生活条件,强基固本,提高贫困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对有水源条件的地区,我们积极协调水利部门重点扶持打井、配套、修渠、打坝和建引水工程以及节水灌溉工程等项目,努力扩大贫困地区水浇地面积。对没有水源条件的地区,我们协调农业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和部门,采取深翻、耙磨和生物工程等项技术,努力增加旱作基本田面积,为贫困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积极协调交通、水利、供电等部门解决贫困地区人畜饮水困难、上电、修路等严重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等方面的问题。总之,按照自治区的要求,以水为主,水、电、田、林、路综合治理,缺什么补什么,动员社会一切力量,增加投入,为整体解决贫困村农民的温饱创造条件。

(四)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积极扶持贫困地区发展高效覆膜作物种植。面对我市贫困户增产不增收这一现状,从2000年开始,市政府每年从财政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把我市过去以增加粮食产量为主的“温饱工程”建设转变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目的的高效覆膜作物种植上,贫困人口人均覆膜种植达到1亩以上。我们与农业部门共同制定种植方案,共同进行检查验收,根据考核评分标准实施以奖代补。每年种植高效作物面积稳定在35万亩,种植品种向优质、高产、高效和名、特、优、新、奇等无公害方向发展,全市形成了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各具特色的高效覆膜作物种植带,为养而种、为卖而种、为加工转化而种逐渐成为贫困群众的自觉行动。据测算,仅高效覆膜种植一项,贫困农民每年可增收300元左右。

(五)以牲畜种子工程为纽带,以产业化经营为龙头,积极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农区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是稳定解决贫困农民温饱,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牲畜种子工

程建设,进一步加大了畜牧业品种的引种力度,通过胚胎移植、冷冻精液配种技术,加速了我市改良品种的转化率。同时,我们在部分贫困村搞了六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市委、市政府为大力发展贫困地区农区畜牧业,市财政投入70万元用于贫困户优质牧草种植籽种补贴,贫困户户均种植2亩,到2005年户均种植4亩(人均1亩),到2007年实现贫困人口人均

种植2亩的目标,这项措施的实施必将为我市农区畜牧业的大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环境。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上,我们依托蒙牛、伊利两大龙头企业,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扶持贫困户发展奶牛业,走公司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与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没有条件的地区,结合林业部门的退耕还林还草,积极扶持发展舍饲暖棚养羊业,2003年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养羊业实施方案和产业化扶贫实施方案,今年内我市将完成外购羊20万只。

(六)统筹协调,形成强大的扶贫攻坚合力。为将各项扶贫资金集中用于2002年启动的146个“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协调会和调度会,专题研究三项扶贫资金集中使用的有关情况。各旗县区委、政府也多次召开协调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同时,我们积极协调市计委、市农业银行等部门将三项扶贫资金捆起来,按照自治区扶贫办的要求,进行重点投入。总体来看,各部门已基本形成了共识,将共同向“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倾斜。我们还动员社会扶贫各包扶单位也向重点贫困村倾斜,纳入全市扶贫项目管理之中,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按照层层包扶的原则,实行定点帮扶责任制,并列入市委、政府实绩考核的内容。每个重点贫困村都派一名包扶队员实行蹲点帮扶。每个村都有一名副处以上干部实行定点帮扶,清水河、武川两县每个贫困乡都有一名市级领导作为自己的联系点,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为重点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帮扶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社会扶贫投入到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达2000多万元(含实物折款)。

(七)加强了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为确保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在资金使用上,根据自治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提款报帐管理暂行办法》,我们建立了专户、专帐和报帐制管理办法,确保了资金专款专用并及时到位。市扶贫办与财政等有关部门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扶贫资金的到位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行跟踪管理。各级审计、监察部门每年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审计,从而有效地遏制了扶贫资金挤占、挪用等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在项目管理上,一是我们建立健全了项目库储备制度,凡是纳入项目库的项目才可审批或上报,否则不予审批或上报。二是对扶贫项目实行计划管理,对一经确定的扶贫项目不能随意更改,如确需调整,必须经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审批。三是建立健全了项目申报、审批制度。每个项目的申报必须有项目内容和辐射带动贫困户作为申报、审批的依据。四是对于“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项目,必须在规划的范围内,否则不予审批。五是建立科学的评估、论证制度。对重大项目的申报、审批,我们都聘请有关专家、教授进行科学论证,有专家或教授评估结论才予以申报或审批,否则不予申报或审批。

(八)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为增加透明度,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在“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的确定上,我们进行了登报公示,在接受各界的监督下,我们才形成文件正式下发。在重大项目的实施中,我们实行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从而有效地杜绝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对实施的“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我们都建立项目责任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并实行了挂牌立碑制度,明确项目建设周期、建设内容和项目的规模效益。这些制度的实行,对于宣传党的德政工程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受到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二、下一步扶贫资金整合及管理方面的总体思路和要求。

(一)总体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和自治区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为指针,以千村扶贫开发重点村为主战场,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目的,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扶贫开发工作的全局,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增加收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实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总体要求:继续做好协调工作,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超额完成当年稳定解决温饱任务,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1、突出重点,增加投入,确保今年四个重点项目的顺利完成。一是“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各项任务要全面完成。二是清水河、武川两县移民扩镇扶贫工程全面完成。三是全市贫困户户均2亩优质牧草种植任务全面完成。四是通过学习乌盟肉羊养殖经验,按照全市肉羊养殖方案,全面完成20万只羊的外购任务。

2、继续协调计委、农行等部门,按照自治区规定的千村投资比例,全面完成“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配套资金投资比例,确保千村工程明年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同时,要积极协调农业、畜牧、科技、计委、财政、农行等部门共同筹措近5000万元资金完成购羊任务。

3、严格资金管理,继续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今年9—10月份,我们将组织计委、财政、农行等有关部门,根据自治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检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对全市146个重点贫困村在旗县区组织自验的基础上,进行抽验,确保该项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对2003—2004年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和到位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抽查,确保扶贫资金投向。

4、要进一步搞好统计工作,建立信息反馈制度,使该项工作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为各级领导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5、为严格扶贫资金管理,根据___市实际,我们会同市政府法制办联合出台《___市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实施依法管理。

6、继续推进产业化扶贫。要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的开发,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继续巩固和发展壮大现有龙头企业的同时,重点培育和扶持发展一批有一定规模、有竞争力和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把龙头企业和农户连接起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7、为确保我市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市委、市政府今年将制定“___市扶贫开发工作联动方案”,“方案”涉及40个单位,在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含量、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文化扶贫、减轻农民负担、组织人事等8个方面为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制定了更加宽松优惠政策,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三、几点建议。

1、为严格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确保自治区提出的“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的顺利实施,建议自治区扶贫办以自治区党委、政府名义下发《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和《自治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确保各项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配套投入。

2、___市是自治区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瞄准“两大目标”,围绕“三大重点”,着力打造“五大工程”,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鉴于这项任务的艰巨性、紧迫性,建议自治区扶贫办在今后2—3年内在资金投入上向首府倾斜。

6.扶贫资金申请报告 篇六

项目地址:刀坝乡庙坪村龙门组王勤坳

申 请 人:李金阳男,土家族,40岁,印江县刀坝

乡庙坪村龙门组村民。以前长期在外务工,仅靠打工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现在了解到家乡政策好,欢迎农民工返乡创业,所以希望在政府的扶助下办一个林养肉鸡场。

二0一一年三月五日

呈:印江自治县畜牧局 刀坝乡政府 刀坝乡畜牧站

王勤坳林养肉鸡场扶贫项目申请报告

尊敬的印江自治县畜牧局:

我是一个返乡农民工,家住刀坝乡庙坪村龙门组,以前长期在外务工,仅仅靠打工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根据政府的有关扶贫政策,本人想利用自家的林业承包荒山——王勤坳创办一个林养肉鸡场。以下为本项目的申请报告。

一、 王勤坳林养肉鸡场的基本情况

王勤坳属于刀坝乡庙坪村龙门组,地处两省市(贵州、重庆)三县(印江、沿河、秀山)四乡镇(刀坝、小井、甘龙、沙子坡)的交汇处,刀庙乡村公路也是规划中印江至沿河等级公路王勤坳路断以上。这里环境优美,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工业污染,水源充沛,特别适合养殖加工生产绿色食品。尤其是这里的交通非常便利,四通八达,便于产品的运输销售。

二、 市场需求量大,养殖前景广阔

我县农民有养鸡的悠久历史,家家都有养鸡的习惯。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县近几年来鸡肉需求量增大,而我县规模化的养鸡场年非常有限,大量肉鸡则是从县外运销来的,这就使得农民的经济利益受损。若这部份肉鸡由本县肉鸡场来供应,其需求量是相当大的。同时,还可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自己在秀山做肉鸡生意的朋友,把我县的肉鸡运销外地。所以,在王勤坳建立一个两万只林养肉鸡场是不愁销路的。

三、 社会效益

1、作为政府财源建设工程的养殖业投产盈利后,按年平均效益,年纯收入近10万元计算,可以使政府获得一笔稳定税收。同时还可以发挥辐射作用,带动一部分产业,比如种植和饲料加工等,让部分农民工直接就业,使相当部分当地村民脱贫,并逐步过上富裕的生活。并带动我乡人民一起走发展养殖业致富之路,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基础。

2、可提高当地村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彻底解决我地村民吃肉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肉、蛋、禽投放市场后,可以起到平抑市场物价,制止不法商贩牟取暴利,将促进我县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在我地兴办发展生态养殖业,是完全可行而又十分必要的,不但扶贫效果明显,而且还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地扶贫开发的进程,希望政府提供政策、技术及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特此申请,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批准为谢!

申请人:YJBYS

7.扶贫资金监管系统 篇七

首先,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扶贫资金的主要投入区域。在增加财政收入与财政支付转移力度的同时,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

其次,扶贫开发资金投入更加多元化。在整合中央、省市县财政资金的同时,彩票公益金、税收减免及企业捐赠等都被纳入扶贫开发资源整合范围之内。

第三,资金使用更加细致、全面和契合实际。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等投入力度有所加大,村级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小流域与水土流失治理、农村水电建设等内容的支持力度加大。

最后,“中央投入、地方配套”的政策部分取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规定,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以及西部地区连片特困地区配套资金,有效缓解了相关地区的财政压力。

《中国反贫困发展报告》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联合编写,隶属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序列。该报告将每年发布,旨在持续全面展示中国反贫困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进展、新成效。

上一篇:乡镇创卫的工作汇报下一篇:幼儿园教师服务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