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我成长的摇篮(通用13篇)
1.央行,我成长的摇篮 篇一
我现在感觉自己长大了,坚强了。在学校,我不再那么想家啦,不再那么想爸爸妈妈啦!
我刚进绵外时,自己的生活与学习都脱离了爸爸妈妈的视线与呵护了,我感觉到一点都不习惯,就老生病,一生病,就特别的想家,想念爸爸妈妈,希望他们来看我,就每天都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每天都哭得泪流满面,同学们都来安慰我这个“爱哭鬼”,老师也不厌其烦的给我讲道理,我也努力给自己加油鼓劲,可那不争气的泪水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怎么也止不住地流个不停……
记得有一天的傍晚,我刚准备从寝室去教室上晚自习,突然我的肚子感觉疼痛起来,仿佛有千条虫子在肚子里串来串去,我捂着肚子嗷、嗷、嗷的叫了起来,我坐在床边忍受着,可这疼痛让我感觉度秒如年。后来我就拿起我的“救命卡”(电话卡)打电话向爸爸求救说:“爸爸,你和妈妈来探望我吧,我、我、我肚子好疼啊……呜呜呜……”我泣不成声了!
过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一看见他们,我就扑了过去,紧紧搂着爸爸的脖子哭了起来,生怕他跑了似的。我恳求爸爸说:“我要回家、我要回家!”爸爸问了我的情况后,给老师请了假,背着我走在了回家的路上。在回家的路上,爸爸一直背着我,给我讲道理,鼓励我,看着路灯影射出爸爸妈妈疲惫的身影,我又流下了感动泪水,我下定决心:我要坚强,不要再给他们增加负担了,要像班上其他同学那样坚强和自立。
现在,我的性格大大的改变啦,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了,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爱哭鬼”啦!现在,即使有一点小病我也能克服了,有一点想家我也能克制了。之所以我有这么大的变化,那是因为我长大了,我坚强了,是个懂事的孩子啦。
前几天,我的小脑袋不知怎么回事,开始昏痛起来,感觉头昏眼花,走路动倒西歪的,好像喝醉了酒。我又拿着电话卡向妈妈诉说,这次我可没有哭泣啦。妈妈把她的“独门绝技”(医治疗法)告诉了我,我就按着她的方法躺在柔软的小床上操作起来,不一会儿,昏痛的感觉就没有了,我连忙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妈妈,我无比兴奋的说:“您这个‘独门绝技’真是太有特效了,我的脑袋已经不疼啦!”,妈妈在电话里笑而不语。第二天早上,我可是兴高采烈的哦,因为我昨晚克服了一个以前克服不了的困难!
绵外,是我成长的摇篮,让我坚强了,让我长大了!
★ 我成长的摇篮作文1000字
★ 梦想的摇篮作文
★ 祖先的摇篮范文
★ 红色摇篮观后感
★ 摇篮教学反思
★ 汽车销售小我工作总结
★ 梦的摇篮作文1200字
★ 高三东城英语情景作文敬老院
★ 《祖先的摇篮》练习题
★ 我的摇篮,母校作文1000字
2.央行,我成长的摇篮 篇二
一、“数学日记”是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数学日记”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 激发用“数学眼光”看生活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感”, 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如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道:“我的铅笔长大约是2分米, 我迈一步大约40厘米, 从教室前门走到后门大约是12米”;“一包香烟10元钱, 吸一支就要用掉5角钱, 吸烟有害身体, 而且浪费钱, 我要让爸爸改掉吸烟的坏毛病”;“今天我帮爸爸买酱油, 一瓶3元4角, 我给营业员5元, 她应该找我1元6角”;“星期天, 我和妈妈去买菜, 虾20元一千克, 我买2千克, 就用去了20×2=40 (元) ”……孩子们的数学日记充满童趣, 这些知识的获得都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 它使学生体验到成功,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写数学日记, 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了数学知识, 增长了数学才能。
二、“数学日记”是迸发创新思维的源泉
“数学日记”可以不拘泥于课本, 也不受教师的束缚, 学生可以综合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 大胆进行尝试, 独立对问题进行探究,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发展他们的个性。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常常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如在“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的教学后, 学生在日记中写到:可以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外 (如图1) ;还可以沿梯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 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如图2) ;可以沿梯形的中位线剪开后, 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如图3) ;在梯形的下底上找一点, 把梯形分割成3个三角形 (如图4) ;可以沿着梯形上底的两个端点画出两条高, 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 (如图5) ;可以沿梯形的中位线向下对折, 再沿两腰中点向下作垂线, 把两个角向内折, 变成两个长方形 (如图6) ;可以通过梯形上面的一个顶点, 作梯形一腰的平行线, 把梯形分成1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如图7) ……
三、“数学日记”是敞开心扉的场所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通过让学生写“数学日记”, 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沟通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 拓宽了老师与学生交流的空间, 和谐了师生关系。“数学日记”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在课堂上想说的话或不敢说的话, 都可以写到数学日记里。如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对老师或同学的意见、自己的心里话、学习后的反思等。“亲其师, 信其道”。通过数学日记, 教师可以针对各个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回复及帮助, 这样不仅让每个学生心里的疑团云开雾散, 而且体验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激发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数学日记”是体验成功的乐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日记”是儿童体验成功的乐园, 它可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使每位学生体验到欢乐, 体验到成功。当学生写出数学日记后, 教师尽量寻找其中的优点加以表扬, 如“你能把所学的数学运用生活中去了”;“你的日记进步真大”;“你真了不起, 你是小小数学家”;“你有自己的想法, 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等等。看到这些鼓励, 学生更喜欢写数学日记。教师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数学日记, 取长补短, 获得更多的信息, 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互评、自评中体验到快乐。教师还及时修改有创新内容的数学日记, 帮助学生投稿, 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报刊杂志上时, 最灿烂、最自信的笑容, 让教师终生难忘。
五、“数学日记”是教学相长的载体
3.校本教研,我专业成长的摇篮 篇三
几年后教学迎来了新课程改革。学校的校本教研也随即而至,学校规定每周三下午开展“资源共享、写教学案例、课后反思、基本功培训、集体备课、开展小课题研究”等不同形式的校本研究活动。通过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我再次意识到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觉得教师应该将学习作为自己提高教学能力的一种最基本途径,应该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于教师来说,学习就是生活,就是工作,就是一种责任,因为你要向学生传授的最重要的知识就是如何学习,如果自己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那还怎么去教育一个学生爱学习呢?于是,我开始阅读大量的关于课程改革的文章,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从而不断地充实自我。从那时起在教育这块热土上,我就一直孜孜不倦地学习着、工作着。在课改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学校教师的上课方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以前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这种转变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他们积极主动,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效果非常的明显。那次我在学校上了一节作文公开课,作文的题目是《我喜欢的小动物》,课堂上我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首先进行口头作文,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互相评价作文中出现的优缺点,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好。这堂课所取得的效果是大家所公认的,就这样我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越来越有信心了。
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认识到语文教学进入课改后,教学由关注“语文知识获取、语文技能习得”演化为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课程主张还学生“学习的主人”的角色定位,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自主参与、主动实践、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
教改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面钻研,一面困惑。首先我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我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于是我通过学习“课改”精神,大量阅读教育科研书籍。一段时间课改的目标是那么的模糊,一味地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把体会文章的内容跟思想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我也是被“引入歧途”课堂上,我用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通过读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一味地强调语文的人文性。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一种浮华的现象。2006年我有幸到外地参加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通过听取全国优秀教师的课,听取专家的分析讲解,我深深地意识到:新课程改革中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要由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工作方式,教师之间应紧密地合作,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教师需要新的技能,如课程开发的能力,对课程的适应能力,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课改中新的学习方式要求老师能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学的策略,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教育向差异转变。我把自己的这些所学、所悟悉数运用于教改实践和研究中,令我的方向更明确,步履更扎实。
有了观念的转变,还要让自己能随时准确地把握课改的动向和脉搏。我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永远不满足于现状。2008年6月我被确定为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自此我更加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我专心研究小课题;我重视网络的学习和运用,从网络中获取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网络给了我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我赢得了荣誉。平时,我们的教学资源常常只依赖于仅有的一本教师用书,即使拥有一两本现成的《教案集》,也不一定就适合我们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实际。有时要制作课件,但苦于缺乏必要的素材,所以显得束手无策。其实在我抱怨这一切时,殊不知网络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教研天地,令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会思考,学会总结,静下心来,我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及经验总结记录下来,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积极撰写论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7年我撰写的论文《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获自治区级三等奖。
在教育科研这条道路上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因为新课改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应对日益发展的教改,才能在教学中有一席之地,不被学生所淘汰。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脚下的路会更宽,眼前的天空会更美;我也深信,只要我们理想不灭,成功就在灯火阑珊处。
4.母校我成长的摇篮作文 篇四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早上,我们照常来到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但我异常紧张,因为我要代表班级进行国旗下演讲。那么多人,我可不能出丑!可是,如果忘词了该怎么办?我心里直打鼓。这时,一旁的同学似乎发现了我的紧张,紧紧抱住我,“加油!”“你一定行的!”“别紧张!”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从他们口中飘出;老师也走过来,冲我微微一笑,竖起了大拇指,轻轻说:“你最棒了,别紧张!”其他同学也竖起了大拇指。“谢谢你们!谢谢老师!”我的心早已被温暖团团围住。老师和同学们都笑了!那一次,我演讲得非常成功!
那是一场运动会上。800米跑步比赛开始了。我和其他运动员站在各自的跑道上,等待着发令枪响起。看着旁边那么强劲的对手——上午400米跑,她就拿了第一名,“我能跑好吗?”我问着自己,心里不由紧张起来。“砰”,糟糕,发令枪响了,我比别人慢了半拍,这下,我更紧张了,渐渐和别人拉开距离。第二圈,第二圈半,我落到了最后,我的喉咙越来越干,两条腿似乎越来越迈不开了,其他运动员已经把我远远地甩在后面了,我心想:“既然都在最后了,我还不如放弃呢!”于是,我大声对旁边助跑的爸爸说:“我不行了,跑不动了,我不想跑了!”没想到一向宠爱我的爸爸狠狠地甩出一句:“你今天爬都要给我爬到终点!”没办法,我忍着泪往前迈着,直到最后50米……终点,就在眼前,前四名已经诞生,而我仍在最后。“不!我不要做最后!”甩开腿,我奋力向前跑去:我获得了第五名。那一次,我输给了我自己!
5.我成长的摇篮1100字作文 篇五
今天,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我的母校——张泾实验小学即将迎来她的一百年华诞,我成长的摇篮作文1100字。转眼我已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了,每当我回想起在母校上学的点点滴滴,总令我心潮澎湃,感概万千。
我有一个特长,它从一年级就开始陪伴在我身边,陪伴我走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这个特长就是——象棋。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还不会下象棋,在任老师一节又一节象棋课的培育下,我渐渐学会了下象棋,对象棋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因此,我的水平提高地很快。一个月后,经过我不断的努力,我的象棋水平已经比别人高出一大段了,任老师见我如此认真,便把我推荐到象棋提高班培训。一进到培训室,看到这么多新面孔,我有点胆怯。但那里的老师和同学都对我很友好,老师讲课讲得娓娓动听,同学们在认真地听着,我和他们一样,也在专心致志地听着。没过多久,我就爱上了这个培训班,每天中午和下午,我都会早早地出现在培训室门口,等着老师开门,等着老师讲课。在老师和我的共同努力下,我的水平一点一点地提高了。
终于,我要代表学校出去比赛了。那是在的元旦,我去江阴参加“江苏省小太阳杯”比赛,我很激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代表学校出去比赛。同时我又很紧张,第一是因为怕自己下不好,拖了学校的后腿,第二则是因为这是第一次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出远门,有点想念家人,作文大全《我成长的摇篮作文1100字》。陶老师鼓励我说,这只是一次锻炼的机会,不要太在意,并且,陶老师也教了我们许多比赛中的好习惯,比如:在用赛钟的时候,哪只手走棋就哪只手按赛钟,摸子动子、落子无悔,对手犯规了要举手……这次比赛,虽然我名落孙山,但它给了我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不仅使我明白了“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还提高了我的自理能力,真是受益匪浅啊!
之后的几年中,我更加努力,不仅每天准时参加培训,上课专心听讲,还时不时地主动要求和老师下棋,棋艺提高得很快,“三建杯”第五名、第四名、第二名……成绩越来越好。去年,我还获得了“无锡市象棋一级大师”的称号,它成了我人生中的一个亮点。
在老师、同学们的赞扬声中,我很自豪,因为我能为学校、为班级争得荣誉,但我知道,我不能骄傲,因为“骄兵必败”。下棋如同做事,要专心,更要有那无坚不摧的恒心。以后我会更加努力,争取得到更好的`名次,让象棋成为我人生中一道最美丽的彩虹。
6.我成长的摇篮的优秀作文 篇六
我的爸爸和妈妈是在前结的婚,在结婚的第三年就来到了江苏常熟。那时我还没有出生,爸爸妈妈带着姐姐住在了珍门,当时住的房子是租来的。我是在珍门出生的,等我稍稍大了一些后,爸爸妈妈为了让我和姐姐有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特意在梅李镇上买了一套新房子,后来还买了一辆轿车,每天接送我上学和放学。我们一家四口在这里生活得很幸福。
一个周末的早上,我正在找我的鞋子,无意中发现了一双爸爸穿过的鞋,一下子惊呆了:天哪!这鞋底怎么会有一个洞?爸爸为什么不把它扔掉呢?没想到爸爸却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说:“没事,这鞋底只要补一下,还可以再穿。”听了爸爸的话,我非常自责:这几年爸妈虽然新买了房子、车子,可是还有很多贷款没还清,平日里爸爸总是给我和姐姐买好吃的、好穿的,自己却这么省吃俭用,连鞋子烂了也不肯重新买,而我却从未对他说声谢谢,现在我只有用最好的学习成绩来回报他了。
妈妈现在在快餐店里工作,每天在店里除了端盘子,还要扫地拖地,工作非常辛苦。这几天妈妈下班一回到家就喊背疼。我一边帮她捶背一边说:“妈妈,以后我周末都来帮你忙!”妈妈说:“哎呦,丫头哎,你学会帮妈妈分担喽!”“那当然!”我说完,眼泪终于止不住流了下来。我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让爸爸妈妈早日过上轻松舒适的生活,不然他们辛辛苦苦地来常熟的努力都白费了。
如今的我已经是小学毕业班的同学了,在班级里我担任的是班长,在学校里我还多次主持各种活动呢。回想我刚进幼儿园的时候,还非常胆小,不敢和老师、同学说话,再加上第一次离开父母,我就哭了起来。后来王老师看见了,连忙走到我的面前,像妈妈一样温柔地对我说:“诸晓婉,你不要哭啊,你只要乖乖的,爸爸妈妈等一会就回来了啊!”可是脾气倔强的我根本不听。
“这样,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来比谁不哭,如果你再哭可就输给王老师了哦!”王老师又想出了新点子来哄我。这次,我的哭声终于戛然而止,不再嚎啕大哭,开始与周边的同学自我介绍,我们有说有笑。幼儿园里每天早上都安排了许多好玩的项目:折纸,搭积木,编“辫子”……而我偏偏不太擅长折纸,那时候我也不太好意思问同学,只好傻愣在那。这时,张怡秋看见了,便耐心地、一步步地教我,有时我有些步骤忘记了,她还会再一次告诉我。那时,我和张怡秋成为最要好的朋友。如今,我的好朋友越来越多,既有常熟本地的朋友,也有和我一样来自外地的“新市民”朋友。
7.央行,我成长的摇篮 篇七
关键词:科学,动态生成,有效策略
一、科学课堂促进“动态生成”的背景
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 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科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 科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叶澜教授曾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 提出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她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 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 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可见, 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发展, 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 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 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 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 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 流淌出生命的活力。然而,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 又有着许多灵活的和不可预测的生成性因素, 因此研究和探索科学课堂促进“动态生成”的有效策略, 就成为我们科学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 有一些心得和体会想提供给大家一起分享, 以求共勉。
二、科学课堂促进“动态生成”的有效策略
1. 给予机会, 有效生成
案例一:《探索碱的性质》教学片断
在《探索碱的性质》的练习课上, 我出示了一道练习题。如右图所示的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 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Y。挤压胶头滴管, 使液体Y进入瓶中, 振荡, 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气球a鼓起。根据所学的知识, 推理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什么物质?
学生们认真地思考起问题, 都在草稿纸上比划着。 (几分钟后)
师:同学们, 思考得怎么样了?
学生A:, 好了。X是H2, Y是稀H2SO4。理由是H2和稀H2SO4反应, 瓶内气压小于气球内气压。
师:H2与稀H2SO4能反应吗?酸有哪些通性?
学生A:H2与稀H2SO4不能反应, 结果不正确,
师:学生A的设想很对, 气球鼓起是由于瓶内气压小于气球内气压引起的, 那还有哪位同学能回答?
学生B:X是CO2, Y是KOH溶液, 理由是CO2与KOH能发生反应, 使瓶内气压小于气球内气压。
学生C:X是SO2, Y是烧碱溶液, 理由与上同。
学生D:X是酸性气体, 如CO2、SO2、SO3、HCl, Y是可溶性碱的溶液都可以;X是碱性气体, 如NH3, Y是酸的水溶液也可以。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生命体验的交流场, 倾听是师生之间内心世界的呼应。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聆听孩子的声音, 给他们一个表达的机会, 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 扬起他们的信念追求。通过聆听, 孩子们的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通过聆听, 可以发现孩子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 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课堂也会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场面, 在动态生成中碰撞着绚烂的火花。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情境、学生实际来不断地调整预设目标,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挖掘蕴涵于学生本身的教学资源,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行观念的碰撞, 让充满清新活力的氛围在课堂中不断地生成!
2. 把握意外, 促进生成
案例二:《功率》教学片断
在教学《功率》一课时, 我请学生观察“拖拉机耕田”与“牛耕田”的两个视频, 并叙述“牛耕田”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农耕方式, 而“拖拉机耕田”是一种新型的农耕方式, 可现在为什么许多农民卖了耕牛而买拖拉机呢?
学生们认真地观察、讨论并思考。 (2分钟后)
生1:因为拖拉机比耕牛耕田效率高。
师 (趁热打铁) :拖拉机的效率高, 换句话说, 也就是同耕一块田 (或完成相同的功) , 使用拖拉机耕要比耕牛快。那我们如何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呢? (生观察并讨论)
生2:可以比较拖拉机和耕牛耕田的多少, 哪个耕的田多, 它做功就快;反之, 则越慢。
生3:我觉得生2讲得不妥。
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3:我认为应该是在规定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进行比较。
师:你们认为他讲得有没有道理?如果没有规定时间相同, 物体做功的多与少根本无从谈起, 那么做功的快与慢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 通过比较物体做功的多少来反映做功的快慢, 必须要规定“时间相同”。那现在你们知道通过比较物体做功的多少来反映做功快慢应该怎么办了吗?
生: (齐声说) 明白了。
师:虽然刚才这位同学讲错了, 但我们还是要感谢他, 谢谢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 让我们知道怎样来通过比较物体做功的多少来反映做功快慢。
之后我进行了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出现了一个未预约的精彩, 而这个精彩却是因为课堂上发生的一个意外造成的。设想如果我当时批评了那名同学, 整节课势必要在一种死气沉沉的气氛中度过。但是值得庆幸的是, 我当时却及时把握住了这个意外, 巧加转变使之成了活灵活现的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 而是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 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从生命力的高度来看,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中的“意外”, 在遇到“意外”时能够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 采取相应的应变方法, 一定能变“不利”为“有利”, 化“被动”为“主动”, 让课堂大放异彩。
3. 捕捉亮点, 精彩生成
在讲授《物质的溶解性》一课时, 一学生提出了有创意的见解, 我及时地捕捉并将其放大, 动态地构建生成课堂。
案例三:《物质的溶解性》教学片断
在一定条件下, 食盐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哪个大?学生讨论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几分钟后)
生1:在两杯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中, 分别放入等质量的食盐和蔗糖, 充分搅拌后, 如果两种物质都有剩余, 比较剩余物质的多少, 就可得到结论。
生2:在两杯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中, 分别放入等质量的食盐和蔗糖, 充分搅拌后, 如果观察到一种完全溶解, 另一种还有剩余, 就可得到结论。
生3:在两杯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中, 分别逐渐地加入食盐和蔗糖, 一边加一边搅拌, 加到都不能溶解为止, 比较溶解的量的多少, 就可得到结论。
学生两人一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案进行实验, 老师加以指导, 突然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
生4:在设计上我认为这样也可以:取相同质量的食盐和蔗糖, 分别放入两烧杯中, 再往烧杯里逐渐加水直到完全溶解, 如果加入水质量不同, 就说明它们的溶解能力不同。加水少的溶解能力大, 加水多的溶解能力小。
师:对, 非常有创意!刚才同学们设计的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都把食盐和蔗糖加到水中来进行比较, 而生4反过来思考, 把水加到食盐和蔗糖中, 真是有价值的设计啊!
生5:老师, 我也有一个有创意的设计, 刚才, 他们设计时, 都用两杯水, 我只用一杯水来进行实验。我是指在同一杯水中, 先逐渐加食盐、搅拌, 加到不能再溶解为止, 然后再逐渐加蔗糖, 搅拌, 同样加到不再溶解为止, 再比较加入的食盐和蔗糖的质量, 就可得到结论。
生6:同一杯水中加两种物质, 它们的溶解能力会不会受到影响呢?
师:这倒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探究。不过生5的想法的确很独特!
学生的实验还在继续着……
新课程提倡的课堂是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在课堂中, 学生要有思考的自由, 更要有说话的权利。在学生的脑袋中, 总有着大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 在课堂中, 他们也会浮想翩翩, 令教师措手不及。课堂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 善待学生的“奇谈怪论”, 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和“高潮”, 教师应发挥教学机智, 善于捕捉并放大学生创新的思维亮点,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的素养。心理学家鲁克说过:“创造能力的素质是每一个人, 每一个正常儿童所固有的, 需要的只是善于把它们揭示出来并加以发展”,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 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 让智慧闪耀光芒。老师的一句:“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大家情不自禁地认同他, 这样一来, 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教师顺水推舟, 随着讨论的进行, 不时有同学举手, 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由于教师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 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 迸发了智慧的火花, 让学生体验创新的乐趣, 这样才能促成课堂的有效生成。
“教学有法”, 无论何时, 我们都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注他们的差异, 满足他们的需求。“教无定法”, 课堂是开放的、变化的、动态生成的, 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走进动态生成性课堂, 需要我们做更加充分的准备, 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的课堂, 让动态的生成更真实有效,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 (7-9年级) 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志伟, 贾秀英.中学科学教育.浙江大学出版社.
[3]孙宏安.初中科学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白宫子女的成长摇篮 篇八
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除了漂亮的成绩单,
“拼爹”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美国最贵族的中学”里,“拼爹”是种传统。
在美国“拼爹”
在西德维尔校门口,孙女士一边熟练地用英语和其他家长交流,一边张望着儿子的身影。对于儿子能在西德维尔友谊中学就读,孙女士脸上总是挂着幸福又骄傲的微笑。西德维尔友谊中学成立于1883年,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北郊,校区距白宫仅3站地。该校因课程严格、服务周到和地理位置绝佳成为众多华盛顿精英的选择,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亚、前总统克林顿的女儿切尔西、前副总统戈尔的儿子阿尔伯特、副总统拜登的孙子孙女以及现任总统奥巴马的一对千金,都在其长长的就读名单上。“这里就是美国版的伊顿公学,旨在培养政治经济精英。”孙女士如此解释道。由于儿子在西德维尔友谊中学就读,让对美国政治一窍不通的孙女士在不经意间结识了许多华盛顿地区的政治精英。“和别的家长聊天,我才知道中学亲子活动结识的女士原来是知名政治评论员,而在中学足球赛一起为西德维尔高呼呐喊的黑人是民主党的参议员,半个月前电视上还有他的演讲。”孙女士说道。随着儿子在西德维尔就读时间的增长,孙女士也开始逐渐适应每天能在新闻中看见孩子同学家长的情景。对于这种情况,她喜欢引用一个美国家长的说法:每个和你打招呼的孩子背后都可能站着一个“白宫大佬”。
虽然每年都不乏大量优秀的申请者,但西德维尔坚持只招收“能承受超重课业压力的学生”。西德维尔引以为傲的是其英语课和学生的写作水平。中学的数学与科学课按照学生成绩进行分班教学;英语课则不分班,却拿着美国高中英语考试首名的顶尖成绩。即使学生擅长理科,也必须拿下语文。这些都意味着即使学生成绩非常优秀并且能支付高昂的学费,也不一定能如愿以偿得到一个入学的名额。西德维尔友谊中学有照顾校友的子女的传统,所以倘若父母是西德维尔校友,申请者不妨尝试“拼爹”。西德维尔的总校校长汤姆·法瓜尔(Tom Farquhar)表示,如果父母是西德维尔校友,并有意将子女或者亲属的子女送到西德维尔,这些孩子的录取性可能会更高。孙女士的儿子正是凭借曾经就读于西德维尔的大伯的推荐成功拿下一个入学名额。
不能说的“秘密”
在西德维尔,总有一些不能说的“秘密”。
因为学生身份特殊性引起的巨大关注,所以中学从来不向外公布学生SAT考试成绩。虽然这里大部分毕业生都进入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等大学,但是中学并不公布学生被录取大学的名字,而外界好奇的常青藤中学录取率自然也成了这里不能说的“秘密”。作为学生家长,孙女士也不清楚这里究竟走出了多少精英,但是校友会成员近期又被哪家著名机构招聘的新闻总是让她对儿子的未来充满信心。
另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则是那些知名学生在西德维尔友谊中学的生活。西德维尔友谊中学长期以来为众多VIP级别的学生提供高级别安保,周到的服务同时满足了白宫子女的安全需求和隐私保护。当年,克林顿夫妇为女儿切尔西选择西德维尔友谊中学一事曾经引起不小的争议,希拉里后来解释说,当时这样做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给切尔西提供更安静的成长环境,不让她整天生活在公众视线内——私立中学属于私有财产,可以给学生提供这种隐私保护,公立中学则比较困难。现任总统奥巴马也正是出于对安全和隐私的考虑,最终将一对千金送进西德维尔友谊中学。为确保“第一千金”舒服自在地进入中学,西德维尔友谊中学事先做好安排,不进行现场采访,并且和学生再三强调,要尊重同学之间的隐私,最大程度上保护“美国第一家庭”的隐私。虽然外界对西德维尔学生的校园生活猜测颇多,但是每个学生在校园内都能享受轻松自在的学习生活。孙女士从来没在校园内见过所谓的“秘密特工”,也没见过任何夸张的保护举动,一切都让人觉得这里只是安静普通的中学。她觉得,“西德维尔对孩子们的保护并不是只针对外部,也在内部给孩子们创建了一个平等自由的氛围,每个身份特殊的学生在这都能享受‘普通’生活。”
孙女士相信,吸引华盛顿政要和文化界名人送子女进入西德维尔,除了出众的教学质量和中学绝佳的地理位置,更为重要的是这里为他们的子女提供了一种远离公众关注的“普通生活”。西德维尔的教育,正如校长法瓜尔的总结:“我们的教育并没有科学研究来做证,但是西德维尔的毕业生回到母校时会说,这里的校园文化对于他们日后的人生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学生能申请西德维尔友谊中学吗?
虽然距离白宫如此之近,但西德维尔友谊中学并不排斥异国他乡的学生。只要按照校方规定提前申请,中国学生也有机会进入这所美国“伊顿公学”。西德维尔友谊中学具体申请流程是:
每年12月15日前提交申请表格。所有申请材料必须保证在次年1月15日前保证中学收到。申请费用为60美元。面试和中学参观会安排在9月和1月之间,每次持续90分钟。
标准化考试:申请的学生需要在10月至次年1月之间提交美国中学入学考试(SSAT)或独立中学入学考试(ISEE)的成绩。
老师评估:需要学生的现任数学和英语老师提交学生的评估表。学生还需要提供当年和之前一年的成绩单。
家长陈述和申请问卷填写。目的是让中学更好地了解学生和学生的家庭。初中和高中每年的学费:3.53万美元(包括午饭)。
9.央行,我成长的摇篮 篇九
《我成长的摇篮—少年宫》
改编王素珍 2012.5.21 少年宫
您像一个鲜花绽放的大花园,我们就是里面的小蜜蜂,在花朵中汲取知识的养份; 您又像挂在空中的一轮明月,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指引我们成功的方向; 您更像一位慈爱的园丁,培育我们这些小幼苗,呵护、照顾着我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少年宫,是你给了我生活的憧憬。在这里,我骑上了童年的木马,在这里,我感悟到艺术的人生。在这里,我第一次走上了舞台,在这里,我第一次获得了奖励,一枚枚闪光的奖杯,记载了风雨历程,一张张大红奖状,预示着灿烂的黎明。让我感受到艺术之后的成功!
少年宫,让我们享受着现代化气息,人性化的管理,科学化的教育,甚至还能聆听各位专家的讲座,在这里我们交了许多的朋友,还能聚集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少年宫
10.成长的摇篮作文 篇十
如果青春是一棵挺拔的树,那么奋斗中学必定是那勤劳的修剪师;
如果青春是一叶漂泊的帆,那么奋斗中学必定是那引领前进的航海家。
奋斗中学,我们成长的摇篮。
走过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已跨入了向往已久的高中,开始了我们梦想的奔跑阶段,奋斗中学必将为我们的学习以及生活注入全新的活力。
无论是环境优美的校园,辛勤工作的老师,还是朝气蓬勃的学生,都将成为我们永远难忘的记忆。
“今天我以奋斗为荣,明天奋斗为荣”。学校大门上明明亮亮的写着这样的字。我们不经低头沉思,来到奋中我们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是梦想,是希望,是汗水,是埋头苦读……走进令人舒适,不由让人遐想的文化长廊,我们心中不免感叹,中国文化之深远,中国文化之丰富,中国文化之魅力。文化长廊成为奋中最耀眼的一处。艳丽的花朵,信似奋中学子灿烂的笑脸,成功,快乐,都有吧!翠绿,茁壮的树木,犹是奋中培养的一代代人才,奉献着社会。操场后的绿荫道为我们的学习、散心,放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爱这优美的环境,爱这奋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奋中的老师们个个学识渊博,讲台就是他们人生的舞台,学生的进步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每一堂课,老师都讲得那么认真,那么生动;每一道题,老师都不厌其烦,讲到大家都懂。备课,讲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奋中的老师们就这样不知疲倦的送走一批批学子,他们眼前已是桃李争芳,那么以后必定也会。知识使人充实,那么道德才能提升人的价值。奋中的老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同学们的素质得以提高,心灵得以净化。爱这无私的老师,爱这奋中。
“我努力为实现理想梦,我拼搏为报答父母恩”。同学们凭着这样的信念,坚持不懈,努力拼搏,苦读3年,迎接高考,实现梦想。青春的朝气,青春的笑脸,青春的奋发,那是一个个奋中的学生。这一群学生里,有成功,有失败,有竞争,有乐观,……不一样的自我,丰富多彩的生活,奋中的学生必将成为社会的栋梁。因为奋中的学生敢于挑战,不气馁,不放弃,不逃避,所以奋中人能成功。爱这同学,爱这奋中。
青春里,有“奋斗”作伴,花必定娇艳;
青春里,有“奋斗”作伴,树必定茁壮;
青春里,有“奋斗”作伴,船必定抵岸。
11.央行,我成长的摇篮 篇十一
两年前,在QQ群友交流平台,我初识《师道》。
那时,正值高考期间,群友们都在讨论着关于高考的相关话题,有试题方面的、高考改革的、学生发展的……作为QQ群交流平台的一员,一开始我只是潜水,默默咀嚼着群友们的各种观点,有些新鲜的观点和头脑中原有的认知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我对高考的认知进行了重组与新的建构,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渐渐地,我心中的想法越来越丰满,欲喷薄而出。在一个群友们热烈讨论的日子里,我带着几分不安,将自己内心涌动的话语键入在交流平台,与大家共同探讨,碰撞出了越来越多的思想火花。
在这样一个开放的交流空间里,自由而审慎地谈论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是幸福的。时间渐长,留下的文字也越发多了起来。直到有一天,在群里看到了《师道》的编辑发布了一条与高考相关的征稿信息,我的心中便萌生了“把自己的只言片语整理成文”的想法。于是,伴着夏夜的微风,我静静地思考着“高考”这个既离我远去,又时常萦绕在我耳边的话题,抒写着自己对于“高考标准答案”的浅显认知,形成了《“标准答案”,心中的痛》一文。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便进行了仔细的修改,一遍遍地阅读,满意后,将稿子投递给了编辑老师,心中充满着无限的期待。
撰稿,百转千回
对于“写稿、投稿、改稿、中稿、落选……”这一过程,相信每个人心理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获得不一样的收获,也自然会丰富每个写稿人的情感经历。这一次投稿,让我经历了跌宕、忐忑、纠结和煎熬,也引领我走进了《师道》,并深深感怀于《师道》编辑老师的敬业与热心。
我的稿子于2012年6月13日投递,五天后,电子邮箱里出现了下面一段文字——
小朱老师,你好!文章观点不错,内容还需充实丰富,请进一步修改。
萧田
2012年6月18日
看到这样的回复,我的内心兴奋不已,既感慨于编辑老师审稿的迅速,又欣喜于编辑老师给予的肯定,这使我看到了发表的曙光。于是,在接下来的四五天内,我将文章一遍遍修改,务使文章有血有肉。待自认为稿子得到进一步完善后,我将修改稿再次发送给田编,热切地盼望着“通过”的回复。
大概过了七、八天,我的邮箱里出现这样的文字——
小朱老师,请规范、合理地使用引号,尽可能消灭硬伤。另外,文章有些地方仍表达不到位,请再次修改。
萧田
2012年7月2日
编辑老师竟然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多么敬业的老师!《师道》肯定会越办越好!我一定要紧跟《师道》快快成长。我激动十分……面对编辑老师的指导、鞭策,我又怎能松懈?于是,将自己的文章再次一遍遍地阅读、修改,包括每个字词,每个标点的运用,我都要反复斟酌。那段日子里,行走、吃饭、睡觉,时时刻刻都在琢磨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论点论据等。看着文章不断地丰富深刻起来,我更是感激编辑老师的严谨,正是她近乎于严苛的编审要求,才促使我一遍遍修改,促使我不断地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更使我收获了写稿以外的幸福与感动——编辑老师无私的热心的斧正。当将最终完成的稿件发送到编辑老师的邮箱后,我如同经历了一场旅行,饱览了思绪编织出的五彩斑斓的风景,回味着一路上各种奇妙的滋味,感慨万千。
大概过了二十多天,我的邮箱里再次收到了编辑老师的信件——
朱老师,此稿已发师道第七、八期合刊。
萧田
2012年7月23日
至此,我在《师道》杂志上的处女秀终于成功了!内心充满着对编辑老师感激之情。虽然此事已时隔两年,但编辑老师曾经指导我不断修改文稿的情景如同昨天刚刚发生过一样,记忆犹新;编辑老师曾经回复的邮件至今依旧静静躺在我的电子信箱里,成为激励我撰写教育故事、教学思考、教学论文的动力,帮助我开拓专业成长之路。
品读,受益匪浅
自从2012年9月,我便坚持订阅《师道》杂志。阅读着承载着满满智慧的《师道》,我不断更新着对教育教学的认识。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期间,我正在新疆支教,给阿克苏地区35周岁以下少数民族老师讲授《语文教材教法》科目。由于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虽在教学上对语文教材教法有一定的掌握,但以一个培训者的身份来讲授《语文教材教法》还属第一次。因此,在备课时,我常常从各种杂志中搜寻有价值的信息,来丰富我的讲课内容。其中,《师道》便是我汲取教学智慧最常用的刊物之一。
最初,在教授《语文教材教法》时,大多情况下是由我先讲述一些案例,再总结、提炼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老师们或是若有所思地听,亦或是被动地接受,课堂安静而沉闷,缺少激烈而自主的讨论与灵动。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实在不利于老师们感悟、领会、吸收,至于“学以致用”就更是纸上谈兵了。
面对这样的困惑,我开始尝试着从《师道》“新论视窗”、“别样课堂”、“边教边悟”等栏目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得有一天,我在阅读方天福老师的文章《脱胎换骨 化蛹为蝶应有时——“先学后教 有效课堂”的践行与感悟》后,心中便产生了新想法:为何不能将这种“先学后教”的模式移植到“教师培训”的课堂之中,使老师们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灼见?从而实现叶圣陶先生所提倡的“教是为了不教”的高境界,诚然,我自知自己能力有限,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境界,但我相信,只要是有勇气尝试,有敢于变革,就一定会产生变化。
于是,我尝试着将“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之中,组织老师们进行“课堂模拟教学”研讨。通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小组合作撰写教学设计——自我内化教学思路——课堂模拟教学——互动点评,导师答疑”等步骤来呈现“语文教材教法”的教学过程。在这个动态进程中,老师们备课、上课以及评课的能力均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同时,普通话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为了能够传递先进的语文教学思想,我时常将《师道》杂志中的相关文章进行细读与剖析,如:黄智娟老师的《让语文课堂提问更有实效》,李毅兰老师的《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体现大语文观》,叶桂玉老师的《追寻诗意的语文课堂》等。
由于恰当地引进了互动式教学模式以及老师们感兴趣的专题,有些枯燥无味、相对沉闷的《语文教材教法》一课彰显出了异样的风采: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会有部分老师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讨论着相关内容。看到这样的情景,那一刻,我手捧《师道》,心里泛起幸福的微波!
2013年9月,我顺利完成了援疆工作,重新回到别离两年的小学课堂。面对着教育对象的转换跨度,我虽感受到了些许的不适应,但开学不久后,便完全适应了小学教学生活。当我静静地回顾这一过程时,我深深地发觉: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适应,都应得益于坚持阅读像《师道》这样的优秀的教育刊物,坚持思考小学语文教学。一路上,《师道》如同一位良师,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又如同一位好友,相视而坐,默默倾诉。
时至今日,坚持阅读《师道》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每次手捧《师道》杂志,阅读着同行撰写的精致文章,我就会发出“师道,师之大道”的感叹。每一篇卷首语,都如同一杯芬芳扑鼻的香茶,沁人心脾,陶冶心灵;每一个教育故事,都栩栩如生地展现着真切的教育场景,清晰可见,回味无穷;每一位名师成长的经历,都静静地回荡在我的脑海,默默影响,激人奋进;每一则教育思考,都点染着我的思绪,牵动人心,启迪思想。总之,手捧《师道》的感觉,犹如走进“百家讲坛”,思想在这里自由而坚毅地放飞!在这个过程中,《师道》成为了培育我成长的“摇篮”!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李惠利小学)
12.成长的摇篮作文 篇十二
每天早上七点半大门就开了,原本清幽的校园也变得喧闹起来。进入校园就能闻到一股清香的味道,原来桂花开了,盛开的桂花满园芬芳,门前的礼仪队员,只要见到老师就会敬礼,这样总会让老师有一种暖意在心头荡漾。文雅石也傲然挺立在草丛中,他提醒着同学们。要时刻保持文雅。
来到操场就可以看到长龙一样的二百米跑道,跑道周边挺立着一棵棵大树,遮掩了烈日,周边的花儿争相开放,呈现出一幅美丽多姿的画面。在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操场上晨跑是多么舒服啊!同学们徜徉在操场上,操场上到处都洋溢着欢乐。每次星期一我们都会在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看着国旗慢慢的升起来,我们唱起了国歌,这美妙的声音令人陶醉!
上课了,你来到教室就可以看见老师,正在辛苦地教着同学们,还可以听见同学们朗读的声音,顿时,蝉不叫了,树枝不摇了。风不吹了,好像被朗读的声音陶醉了。突然有一个调皮的孩子打断了这一切,老师只好停下来教训这个调皮的孩子。看到这一幕你就知道老师有多辛苦了!俗话说的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要把这位调皮的同学教好还需要很多时间。下课了,你可以看见同学们在一起玩游戏。
上音乐课时,你就可以听到优美的旋律在舞动着,这甜美的声音不知怎样形容,葫芦丝、钢琴、小提琴……似乎在演奏一场交响曲。你还可以听见同学们喜欢上音乐课时的欢呼声,真是美好!
13.成长的摇篮周记650字 篇十三
学校是个大家庭,大家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宸小的六年中,我们将快乐学习,共同度过一个美好的时光。
我们的学校位于石碶街道的中心,实际面积并不大,但也称的上美丽。在学校的大门旁,“宸卿小学”四个大字印刻在红色大理石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在花花草草衬托下,更加耀眼。每当上下学时,安装在大门口的自动伸缩门就开始勤劳地工作着。走进大门,放眼看去,高大的教学楼映入眼帘,上面刻着“团结”两个字;在1号教学楼旁,彩色电子屏上滚动播出着学校近年来的喜讯,获奖名单……
教学楼前,是一块水泥铺成的操场。下课时,小朋友都在这里嬉戏、看书。绿色的篮球架象征着青春的魅力,操场旁有五、六个大花坛。看,四季桂正开着花呢!它们挨挨挤挤的,远远望去,就片连着一片,一团团,一簇簇,如云如雾。走近看,有的已经绽开了笑容,有的还是花骨朵儿,还有的`才绽开两三片花瓣儿,冒出花心,美丽动人。
走过操场,来到2号楼的西侧,那是就条走廊。满墙的科技画都是小朋友精心准备的,这里象征这他们的认真。
随着脚步,我们来到1号楼。在暑假里,学校新增了一面新墙——文化墙。在台阶旁,木条上刻着古色古香的《三字经》,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走上台阶,意境顿时转变,五线谱在墙上不停地翻动,音符不停地跳跃,“晨音卿韵”给了同学们艺术的熏陶和启迪。
现代的教室里,有崭新的投影仪、电脑供我们使用。上课时,琅琅的读书声从这里传出,荡漾在校园中。
【央行,我成长的摇篮】推荐阅读:
推进央行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10-12
民办学校事迹材料:成长的沃土 奋进的摇篮07-19
基层央行民主管理08-09
基层央行工作总结08-22
央行降准什么意思?08-22
【热门】我成长的故事作文09-30
让我成长的事记叙文10-06
学生我的成长话题作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