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鸡蛋画教学设计

2024-09-11

美术鸡蛋画教学设计(精选11篇)

1.美术鸡蛋画教学设计 篇一

《画鸡蛋》教学设计

同江市青河中心校 孙喜龙

教学内容: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画鸡蛋》。课后要求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专心致志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通过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教育学生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件细小的事情。文章开头简洁介绍了他是个著名的画家。接下来具体介绍他学画鸡蛋的整个过程,从开始画得不耐烦,之后听从老师的话,用心画鸡蛋,最后无论画什么,都能画得又快又像。凭着自己些许的语文意识,发现了文中的一些特殊语言,如“画了一个又让画一个”“画了一张又一张”,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进行拓展;“画得不耐烦、画得熟练、画得又快又像”可以强化二年级学生对“得”的正确使用。所以,我力图抓住二年级学生和这篇课文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语文实践,从而感受达·芬奇的用心和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双线格内的8个字,学习偏旁部首“鸟”,学会田字格内的11个生字。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认识到学习任何本领首先要打好基础,从基本技能做起。

3、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意识,以及分析综合和口语表达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中老师说的话,弄懂句语句之间的联系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第三自然段中达·芬奇学习态度的转变也应让学生理解。

教学准备:

一只鞋盒子、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鞋盒子)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让坐在教室不同位置的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这个盒子)其他同学评判一下,他们说的内容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同一只鞋盒子,各人看到的样子却不同呢?难道他们都说错了吗?(没有)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观察角度不同)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同样一个东西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果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故事——《画鸡蛋》(板书课题)大家一齐读一遍。(认生字“蛋”。采取学生自己分析的方法认识这个字)

二、学习新课:

1、自读课文,初步识字。

这个故事说的是四百多年前,在意大利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叫达·芬奇。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画画了。可是他的老师天天让他画鸡蛋。同学们,你们觉得鸡蛋好画吗?(好画)

那他的老师为什么还天天让他画鸡蛋呢?你想知道是为什么吗?(想)那就请你自己读一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让几个学生分别说一说)嗯,大家真聪明。现在就请大家读课文吧。

2、检查识字和自读的情况。大家读课文都很认真,生字都学会了吗?(学会了)那老师把它们从课文中拿出来,你能读出来吗?(能)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我们来试一试。(出示卡片。)

请小组长帮助老师来检查大家认字的情况。小组长用每个同学的生字卡片来检查认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再告诉他怎样读。然后我们来汇报各小组的检查情况。(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的情况。及时提醒个别贪玩的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

已经会读这些字的同学,能不能帮助你们组中那些还不会读的同学把这些字都读会?(能)

怎么教?(让他们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教他们读,把不熟的字多读几遍。)(学生开始学习,教师继续巡回检查,了解学习情况,组织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学完时,教师叫停。简单小结,表扬学生学习努力。让小组长说说自己小组中有哪些同学进步了。教师用卡片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会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学生读得很积极,大多数同学能读熟,个别同学不能全会读。教师小结,肯定学生努力的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刚读了一遍课文就把生字都学会了。谁还能把课文正确地读下来?(提问几名学生读课文)

3、写11个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

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发现哪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就”“完”“同”三字,学生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找形近字、组词等方式,自己掌握;“许”“件”两字,指导学生自己说出字形上的不同,帮助掌握;“非”“练”二字,先让学生自己说出字形的结构特点,教师再通过示范书写,指导学生知道“练”字的第六笔是横折钩,不能写成竖钩“东”,“非”字强调笔顺和结构安排,指导写得漂亮、端正、匀称。

(2)、练写。

师巡视并指导,评出本节课的“小小书法家”。同时完成“选词填空”。

4、练习说话。

出示下列词语:练习、认真、观察、简单、容易、非常。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造句练习。(如果有的学生能够用一个以上的词语进行造句,或者在一个句子里用了一个以上的词语,要及时表扬。)

5、范读课文。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老师也想跟大家一起读课文,行吗?(行)那就请同学们读第一和第三段,老师读第二段,大家用心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好不好?(好)(师范读课文)

6、再读课文,强化识字和阅读。同学们读得真好。现在就请你读给同桌听,同桌在听的时候要注意把他读错的字记下来帮他改正,好不好?(好)开始吧。

7、同学们,课文都读熟了吗?(读熟了)那谁能告诉老师,达·芬奇的老师为什么天天让他画鸡蛋?现在你觉得鸡蛋好画吗?(不好画)(学生回答完后,再齐读一遍达·芬奇老师的话。)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是怎样做的?(又画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鸡蛋)

他为什么又画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鸡蛋呢?(一时回答不上来,可以小组内讨论。)

再后来,达·芬奇怎么样了?(他不管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他成了一个著名的画家;……)

三、检查读课文,问题延伸,引导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做事情,有没有像达芬奇小时候画鸡蛋那样,很快就不耐烦了?学了这篇课文,今后你想怎样做?说给同学们听好吗?

板书设计:

画鸡蛋

达·芬奇画家

画鸡蛋 画了一只又一只 不耐烦

老师

严肃

做什么事都很认真

2.美术鸡蛋画教学设计 篇二

“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可以说是绘画中最高的一种境界。在绘画中能随心所欲地表达所要表达的东西, 恐怕只有为数不多的诸如齐白石这样的大师级的人物了。老师们一般都做不到, 或者说不可能做到“想怎样画就怎样画”, 更何况学生?

而老师在辅导学生中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 往往喜欢用这句话来敷衍, 并美其名曰是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殊不知, 这样一句话已经严重地挫伤了儿童的创作激情。老师自己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抛给学生去解决, 这无疑是拔苗助长, 学生无所适从, 到头来老师不会, 学生更不会。所以, 用这种手段来鼓励儿童来创作, 说严重点, 简直就是在害学生,

试想一下, 当学生在某一主题上想不出、想不到时, 你叫他怎么画?他是小孩, 没有这方面或那方面的经验, 心里没底。中国画理论当中有句话叫“胸有成竹”, 就是讲了这个“底”的问题。有了这个“底”, 你才能摹写或创作。假设学生见都没见过竹子, 你要他画竹, 他想不到竹是怎样的形状, 结果把竹画成了荷叶, 这可不叫有新意。在一种惘然无知的状态下来凭空作画, 能说是有创意、想象力丰富吗?

大家都知道, “要学生想”有两个前提:一个是要想得到, 一个是技法跟得上。在这两点上, 老师都过高地估计了学生, 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所以, 在辅导学生进行创作前, 老师必须预先做好两件事:第一, 给他素材或引导他找到素材, 让他有发挥想象的空间;引导他“想怎样画”, 让他心中有个底。第二, 教他技法, 让他有一个技法依托, 把所想的能表达出来。

其实, 儿童与成人进行美术创作的原理程序都完全一致, 即构思、构图、创作。这是个规律性的东西, 美术创作不能违反规律。“想怎样画就怎样画”这句话本身就蕴涵了美术创作规律的三步曲。“想怎样画”指想画什么即构思;“就怎样画” 指想怎样构图和创作。下面我就从这三方面来谈谈在儿童画创作中, 怎样解决“想怎样画就怎样画”的问题。

一、观察、发现——构思

观察、发现, 就是构思, 即帮助儿童解决“想怎样画”的问题。

在辅导儿童创作之前, 千万不能急着叫动笔。“磨刀不误砍柴功”, 把“刀”磨好了, 不怕砍不到“柴”。这个“磨刀”的过程在美术创作中就是个“立意、构思”的过程, 即观察发现的过程。观察发现其实是对素材的积累、理解和体验。这个积累、理解和体验素材的过程便是构思的过程。这点是必不可少而且要做足功夫的。

那么, 怎样引导儿童去观察发现体验呢?我想用一个小小的实验来说明。

湖南省第二届少儿花会绘画的主题是“在阳光下成长”。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时, 我有意将学生分成A、B两组。

面对A组学生, 我只抛下一句话:“你们想怎样画就怎样画”。不一会儿, 学生们就嚷嚷“我的创作完成了”、“我的创作也完成了”。收上作品一看, 其结果可想而知:大部分是“一个太阳一些草”。多快哇, 学生的创作“完成”了, 学校交给的“任务” 老师也完成了!可是, 这样如出一辙的作品也叫创作吗?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吗?

面对B组学生, 我先是“磨刀”, 引导他们去观察。先问他们“阳光”是什么?是“太阳”。 “对, 那么, 这 ‘阳光’还有没有其它理解?在我们成长的路上, 我们都享受了什么‘阳光’?可以把什么比作‘阳光’?”“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的思维打开了, 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思考着:父母的爱、长辈的情、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谊、和谐的社会、社会的道德、科学健康的知识……这些都可理解为阳光。孩子们这才发现:噢, 原来这些都是“阳光”呀, 好了, 我想这样画, 这样表现阳光。想法来了, 就知道怎样画了。也就是说, 解决了想怎样画的问题, 便成功了一半。

不引导不知道, 一引导, 学生的想法还真不少。B组学生交来的作品那才叫创作, 有正在妈妈怀里喝奶的婴儿, 有在阳光下读书的女孩, 有同学们讨论问题的情景, 有花园里百花盛开的美景, 有人和动物游玩的场景……

所以说“想怎样画”关键是引导。这就是观察:让他们发现。有经验的美术老师、画家都知道, 画画, 说白了就是画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太多太丰富, 要求学生从中发现素材, 就要引导儿童去观察生活。人们常说“见多”才能“识广”。见多识广了, 理解也就多而广了;构思深刻了, 作品本身的表现力也就自然强了。

二、取舍、组合——构图

构思好了之后, 接下来就要解决构图的问题, 也就是进行取舍组合。说浅显点就是“要画什么”, “不画什么”, 这叫“取舍”;再把要画的内容安放在画面的某个位置, 这叫“组合”。

学生在儿童画创过程当中, 常常是好像什么都要画出, 该画的都画出来了, 结果是画面布局显得杂乱无章、主次不分, 等于“什么都没画”。画东西不是一个构思、构想, 也不是语文中的记流水帐, 不能面面俱到, 什么都想表现出来。绘画时需要对素材进行分析裁剪组合, 通过合理的布局, 把需要重点表现的问题和思想传达出来。

下面我就拿一个实例来说明一下在实际的教学辅导中, 如何解决构图问题。

上学期, 我发现学生在创作当中最缺少的是素材。而丰富的素材存在于各报刊杂志及网络荧屏, 内容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尤其是其中的各类摄影照片, 不管是时事新闻, 还是历史图片, 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题材、空间。众所周知, 美术界中的美术创作很大部分都是根据摄影的照片记录, 再来重新加工创作的。我们的学生既不能到外面去找如此丰富的素材, 也没有像专业摄影师或记者那样敏锐地发现捕题材的能力。所以在辅导中若能好好利用收集的这些照片素材, 就能大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站在巨人的肩上”, 学生会看得更远。但在利用这些素材时, 并不是全搬照抄, 学会有所取的同时更要学会有所舍, 即需要进行取舍。

有这样一张新闻照片, 是国家总书记胡锦涛与美国总统的会面交流, 画面平稳, 两个人物, 两面国旗。给学生展示这个素材时, 有学生嘟哝道:“这有什么好画的, 不就是两个人坐在那讲话吗?没意思。”于是, 我启发学生:老师不是叫同学们照抄。我给大家定个主题——“友谊与和平”。你们想想, 画面就画这两人, 这两人要怎样才能表现出两国的友谊、表现出和平?你们尽可以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给他们变变动作, 给画面加点东西。

在这交流中, 老师的点拨与引导, 其实就是在讲解创作中的构图问题。“就画这两人”定主要人物, 定画面重点。“加东西”“变动作”让学生了解“取舍”“组合”。

不一会儿, 一个学生跑来跟我说:“老师, 我想这样画, 把两人谈话改为握手, 桌上旁边加些花, 你这张新闻照片上后面什么都没有, 我要画一个大窗, 窗外画一只白鸽, 老师你看好不好?”

这岂有不好?简直是太妙了! “谈话”改成“握手”更能形象地表达出友谊, 以及更深层次地表达国与国之间、两国人民之间等等方面的友谊。学生他也许暂时理解不到这一层, 但大人能理解, 学生再大些也一定会理解。加上“窗”和“白鸽”, 和平的主题便跃然“画” 上。“窗”是打开的, 是通的, 意味着沟通交流, “白鸽”形象的内涵自然就不用多说了。“画些花”, 渲染了画面气氛。

这幅作品完成后, 我把它选到了优秀美术作品的行列, 挂到了教学楼走廊的墙上, 让学生们去欣赏、去感悟。

“取舍组合”有点像“东拼西凑”4, 但这不是乱来, 它有目的性、有主题性。好比服装设计师设计一套服装, 他要根据主题选择面料 (包括材质、色彩、花纹) , 再定下款式、造型, 决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 最后配上装饰如帽子、腰带、纽扣等, 来丰富主题。所以服装设计中款式很重要是美术中的形式美。“取舍组合”可以把有限的素材变幻出多种多样的构图立意形式。

三、技法、技巧——创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的问题是:有“米”有“菜”了, 还得把学生训练成“巧妇”, 这样才能吃到美味佳肴。

何谓“巧妇”, 这个“巧”字怎样理解?“巧”即有一定的厨艺, 这就是技巧技能。让学生掌握做出“美味佳肴”的方法和技能, 这也是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关键点。“想怎样画就怎样画”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绘画技能技巧。而很多老师在辅导中主观地忽视了这一点。有时老师要求学生画画要大胆、大胆、再大胆, 即便画面“鬼画符”, 老师也说有个性。

我就不解了:没有技法的大胆, 怎么谈得上个性?无非是乱来罢了, 要知道“大胆创作”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法技巧上的。有句老话叫“艺高胆大”, 这里明显地说了“胆大”的前提是“艺高”。“艺高”可简单地理解为“技艺高超” 。大家看过一级方程式赛车, 赛车手“玩”车过瘾。可若没那个技艺, 你何来“风驰电掣”, 只怕一转眼就“粉身碎骨”了。所以, 为能更好地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在辅导学生美术创作的过程当中,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就更显其重要与必要了。

有人认为, 小学阶段技巧不重要, 或没什么重要, 还是那句话“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只有到了初高中, 才教学生绘画的技能技巧;有人谈到技能技巧就是素描、造型、色彩、搭配。我只能说这些都是理解的方向性错误。小学有小学阶段的技法技能, 中学有中学阶段的技法技能。画画是感情用事, 把感受、情感用理性的技能技巧表达出来。这点, 画画的人都知道。拿这个主题“在阳光下成长”来讲, 立意构图问题解决后, 真正胜出的是画面效果好的作品。而这个“画面效果好”, 就是我们评价时所说的, 用恰当的熟练的技法, 较好地表现出主题。举个例子虽然不能以一概全, 但也能说明问题, 有所启发。

以上三点就是我在美书辅导教学中, 对“想怎样画就怎样画”的理解和见解, 辅导学生的方法多样, 但基本的规律是不变的。只有遵循规律, 运用多种方法,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才能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真实纯真的情感, 感受绘画所带来的乐趣;也让我们通过学生的作品来感受他们的天真纯朴。这也正是我们美术辅导教学中的期望和真正目的所在。

3.美术鸡蛋画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 小学美术 诗画合一 教学模式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所谓诗画合一就是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美术教学与诗词教学结合起来。在诗词插图与意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达到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实现手段,一是诗配画,二是画配诗。本文针对这两种手段进行分析。

一、美术教学中诗画合一教学模式的内容作用

近年来,小学美术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如何强化美术教学效果,在传授给小学生知识的同时带给他们震撼,是每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根据课改要求,美术教学一定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开展,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尝试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使诗画合一的形式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从而对学生的创作能力及探索意识进行培养,以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所谓诗画合一并不是单纯地以文配图或者以图配文,它是从根本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最大化利用学科资源,使诗和画达到再创作。所以,小学美术教师除了有专业的美术功底,还要具有古典文学功底。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对诗画的学习兴趣,使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第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新课改提出,一定要注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其人文精神的教育理念进行培养。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小学美术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建立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能引导学生在良好氛围中进行美术创作,从而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以后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二、小学美术中诗画合一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诗画合一

诗画合一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在一定教学氛围中,使学生将诗词与美术结合起来,完成美术创作。诗画合一是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教学意境,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开发美术课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诗画能力逐渐增强,从而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不仅对学生的想象力有直接影响,而且能使美术教学课堂轻负高效,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诗配画

在诗画合一的美术教学模式中,所谓诗配画就是在诗词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对诗词建立一个整体概念,最终以绘画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能把不同学科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和记忆,而且能使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得到激发,充分显示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在学生绘画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人身安全,避免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或者被一些器材刮伤,保证學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时可以与语文教师进行沟通和配合,引导学生对自己学过的诗词进行配画。例如,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春雨》为例,在学完这一课时,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给这首诗配画,使学生在配画过程中对《春雨》有进一步理解。学生完成之后,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可以一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修改,并且给学生一定反馈。

(三)画配诗

诗画合一中的画配诗,就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题诗,以此表达学生创作时的情感和创作思路,对学生的绘画创作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小学美术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带领学生根据美术教材进行绘画,然后根据学生的创作思路及情感,让学生给自己的绘画作品配上诗歌,使学生感受到诗情画意的美妙。在美术课上,画配诗是落实诗画合一的重要手段,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例如,教师在教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神奇的口袋》一课时,在带领学生进行绘画之前,可以先给学生做示范,采用自编的一首儿歌“小小口袋真神奇,装着纸剪和画笔,我们一起来动手,展现多彩新天地”。示范过后,让学生为自己的作品配上诗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如教师在教授苏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七课《我爱树木》一课时,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各样的树木,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并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指导,然后通过自编的诗歌“栽小树春风吹,花儿笑,植树节,来到了。栽好树,把水浇,爸爸对我微微笑,等到明年再来看,谁栽的小树长得高!”引导学生,让学生给自己的绘画作品配上诗歌。画配诗可以增强绘画作品的感染力,同时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有一定帮助。小学美术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不仅能陶冶小学生的情操,而且能很好地体现小学美术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实行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时,要具有整体意识,也就是说把诗歌与绘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使其成为绘画的一部分。不仅如此,还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诗画合一训练,培养学生创作能力,使学生人文修养不断提高,使美术教学走向更加广阔的艺术世界。

参考文献:

[1]郏云.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模式的建构——以小学中年级美术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4,14:172.

[2]王圆圆.试论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实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8:228.

4.《画鸡蛋》教学反思 篇四

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上。《语言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真正地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彰显学生个性的风采,课堂上,我围绕“不耐烦——用心”两个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情,帮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读文。这是学生自己独特的感受,也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前提。

为了理解老师说的话以及达.芬奇学习态度的转变,我采用实物演示、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教学的。在进行字词的训练中,“不耐烦”你是怎样理解的?是什么样的语气;严肃又是什么语气,通过读来体会这两个词的含义;目的在于用词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5.画鸡蛋的教学反思 篇五

画鸡蛋的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比较长,在分段上也不像以前学的课文那样每一段都不长,尤其是第二自然段,非常的长,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枯燥性,我特意在激趣导入的部分,安排了介绍达芬奇的事迹和作品以及一些相关的小故事,这样确实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课后回想认为这个想法有一些欠考虑,导入的时间有点过长了,我想课前作适当的介绍,其他的放在学完课文后来扩展知识比较好。

另外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生字,理解词句的意思,这是理解课文的前提,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有些句子看起来很容易懂,其实学生并不一定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因此,要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它的意思,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和务求甚解的`学习品质。在孩子们熟读课文之后,帮助孩子理清课文的主要思路,然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达・芬奇是著名的画家,那他刚开始学画的时候是怎样的情况呢?并要求孩子默读课文,思考并组织回答的语言。在这样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进一步的理解词义。

6.《画鸡蛋》教案 篇六

一、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也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生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教材分析:

《画鸡蛋》是一则名人小故事,适合二年级的小朋友学习。

五、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达、芬、鸡、蛋、就、哪”,“鸟”字旁的学习

2、学习词语“著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简单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中达芬奇老师的话的意思。

六、教学重点:

1、学生能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课文中达芬奇的老师说的话的意思。

3、学生能懂得“做事情要持之以恒,无论将来想做什么都要打好坚实的基础”的道理

七、课前准备

1、鸡蛋一个。

2、课件(PPT包含:课文内容、生字、课文插画、达芬奇的作品)。

3、生字卡片。

八、教学过程

1、借助鸡蛋,引出课题。

(老师出示鸡蛋)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的是什么?现在,老师要请几个同学上黑板来画一下鸡蛋,有谁愿意啊?

(同学们鸡蛋画好以后)师:同学们觉得他们画的好看吗? 生:好看/不好看。

师:那你们觉得鸡蛋好画吗? 生:或许会说好画,或许会说不好画。

师:那么如果老师让你们不停的画上一节课、一天,甚至是一个星期,一个月,你们愿不愿意呀?

生:愿意/不愿意。

师:四百年前,意大利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叫达芬奇,他刚开始学习画画的时候,他的老师天天让他画鸡蛋。鸡蛋那么好画,那他的老师为什么还天天让他画鸡蛋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一个故事——《画鸡蛋》(板书课题,标拼音)。师:大家一起齐读两遍课题。生:画鸡蛋,画鸡蛋。(有生字)

师:在这里呢,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两个新朋友。(讲解生字“鸡、蛋”)(老师拿出“鸡”的生字卡)有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生:我用分析字形的方法,“鸡”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又”字,右边是一个“鸟”字。师:XX同学说的非常好,但是老师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又”字的最后一笔捺要改成点。(老师拿出“蛋”的生字卡)这个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它的?(找学生起来说说记住这个生字的方法)2、初读课文

师:接下来,请大家竖起小耳朵仔细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同时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老师读完课文,请同学回答问题,简单说说课文中写了件什么事情)生:.......

师:XXX同学说的非常好。接下来呢,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我们要先去认识一下这篇课文的生字宝宝们。

(PPT上出示剩余的生字,老师拿出生字卡片开始教授生字)

3、深入阅读

师:在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之后,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齐声朗读这篇课文。“画鸡蛋”预备起。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在第一自然段中出现了“著名”这一个词语,有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很有名的意思。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来用“著名”这个词语造句。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A:......生B:......生C:......师:同学们都说的不错,看来大家都已经掌握了这个词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师:达•芬奇开始学画画的时候,老师让他天天画鸡蛋,他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横线”画出达•芬奇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达芬奇老师说的话,并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学生自主学习)

师:刚才老师请同学们默读了第二自然段,那么谁能用课文中的词来说说达芬奇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生:不耐烦。

师:XXX同学找的非常正确。那么现在老师想请这一组的同学开小火车来读一读达芬奇的话,看看谁读得最棒。(一组同学一次朗读达芬奇的话)

师:大家读的都很不错。那老师在听了达芬奇的话之后,又是怎么说的呢?谁愿意来读一读老师说的话呢?

(请同学起来读一读老师说的话,要注意表达出“严肃”的情绪)师:嗯,好,请坐。大家觉得XXX同学有没有读出严肃的语气呀? 生:没有(或有)

(若没有)师:那谁愿意再来试一试?

(若有)师:那有谁愿意再来试一试?(朗读训练,多请几位同学读一读)(用多种方法请同学们进行朗读练习,例如:分组读、分角色读等等)师:在听完老师的话之后,达芬奇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两段,思考一下老师的问题。(学生朗读课文)

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达芬奇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哪些词语表现出他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呢?

生:用心画画,一张又一张

4、道理总结

师:嗯,同学们都说的很好。达芬奇在不断的练习下,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大画家。现在,老师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学到了什么呢?请你们根据老师黑板上给出的提示来试着填一填。

(多请几个学生起来说一说,填一填)

道理:做事情要(持之以恒),无论将来想做什么都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师:最后老师请大家来欣赏几幅达芬奇的作品。(PPT上放映达芬奇的作品)

九、回家作业:

1、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

2、给爸爸妈妈复述一下这篇课文

十、板书设计

画 鸡 蛋

不耐烦 用心画画、一张又一张 画得又快又像

道理:做任何事要持之以恒

7.美术鸡蛋画教学设计 篇七

一、欣赏涂鸦作品, 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

对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爱迪生说得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是为什么本来喜欢美术课的幼儿逐渐开始讨厌画画了呢?原因是许多教师只是用成人的眼光去评价他们, 以画得像和不像为准则, 势必会扑灭很大一部分幼儿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幼儿比较喜欢信手涂鸦, 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想到什么就会画什么, 这几乎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本能。画得像也罢, 不像也罢, 都是儿童内心世界的表现, 都让他们感到快乐。我们知道, 幼儿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 幼儿年龄越小, 有意注意的时间越短。根据这一特点, 应允许他们涂鸦并欣赏他们的水果涂鸦作品, 再逐步提高要求才是首要条件。

二、多样的描边方式, 辅助幼儿掌握水果的诱人形状

幼儿的绘画能力相对较弱, 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循序渐进地传授美术的知识。但是教师不可能在美术活动有限的时间内手把手教每个幼儿, 所以可以运用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例如:用淡淡的铅笔线画出若隐若现的水果外形, 然后让小朋友勾线。这是一种学习水果外形绘画的有效方法, 幼儿乐于学习, 也易于掌握;还可以在画纸上先涂上颜色, 然后让幼儿勾线, 这也是一种掌握水果外形特征的有效途径。进行描边比赛, 用竞赛的方式激励幼儿进行绘画练习。丰富的描边形式让幼儿耳目一新, 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保持并升华, 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水果的外形特征。

三、以游戏为媒介, 让幼儿巩固水果的形状特点

法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过这样一句话: “小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幼儿只要听说让他们玩游戏, 就会立刻处于兴奋的状态, 所以我们应该把游戏活动穿插到美术活动中来。

例1: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水果形状, 可以用一个纸盒子作为一个百宝箱, 将各种水果:葡萄、苹果、香蕉、猕猴桃、芒果等装入盒内, 再让他们蒙住眼睛进行“用手摸水果并猜水果名称”的游戏。然后让蒙眼的幼儿描述摸到水果的形状, 让其他幼儿根据描述的形状猜出水果的名称。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让他们能集中注意力感受水果的形状, 同时也使幼儿的语言描述能力得到了锻炼, 为他们准确绘画出水果的形状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例2:教师说出水果的谜语, 如:弯弯儿不是镰刀, 翘翘儿不是牛角, 一旦抓它在手, 撕开脸皮就咬——香蕉;近看珍珠圆溜溜, 掐它一把水溜溜, 咬它一口酸溜溜——一串串的葡萄;看看圆, 摸摸麻, 包着一肚小月牙——橘子;小龙船, 龙船小, 龙船尖尖两头翘, 水里飘了一秋天, 装来一颗白元宝——菱角。然后让幼儿用图画的形式表现谜底, 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 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的意境中去。

四、多样的涂色方法, 拓展幼儿的思维

在传授水果画法时, 涂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能单一的将水果涂成一个颜色, 而应该运用各种各样的涂色方法来画水果, 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根据实际教学, 我总结了以下的涂色方法:

①平涂: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涂色方法。②重叠:先涂一遍颜色, 再在部分地方叠加另一种颜色。③交替:几只蜡笔同时使用, 交替着涂色。④图案:在涂色的时候, 添加一些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菱形以及锯齿线、波浪线等各种线条, 起到丰富画面的效果。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黑色记号笔加以体现, 形成黑白分明的图案效果。⑤渐变:颜色与颜色之间叠加一部分, 形成过渡自然且柔和含蓄的效果。⑥贴一贴:用各种废纸、蛋壳等加工成小的形状, 然后贴在水果轮廓里, 形成肌理感十足的艺术效果。在涂色中, 可以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 例如使用水彩笔和荧光笔相结合, 画面艳丽, 视觉感更强。幼儿不断的摸索尝试, 体验不同的涂色表现的方法, 并研究出新的涂色方法。创作的绘画作品就越来越出效果, 他们的积极性就会日渐高涨。

8.中专美术色彩画教学应循序渐进 篇八

一、静物写生是整个色彩教学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学习色彩画应从静物画入手,这是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的。景物的描绘对象可简可繁,时间可长可短,光线相对稳定。它适于初学者作为入门的第一步,较成熟的美术生也要经常通过画静物画做各种技法和构图的研究,或进行静物画创作。

静物画一般以描绘室内的物体为主,作画时通常把生活中常见的器皿、花卉、植物、水果、蔬菜、用具、书籍等放在一个水平的台面上画。表现形式可以是水粉、水彩,也可以表现为油画等。作为色彩画学习的静物画习作,要与进行静物画创作区别开来。静物画应从解决特定的色彩课题来提出要求,这也是习作不同于创作的关键所在。画静物画时不可能每次都完成一幅完整的画,而要看在画中有没有解决好特定的研究课题。教师一味地追求静物画整体成效是不符合静物画写生的要求的。静物画写生练习要有明确要求,通过对静物的描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观察能力。研究色彩语言,学习以色彩语言来塑造形体,表现自己的审美感受为进入复杂的色彩画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静物写生可以分为摆静物、安排构图、起稿子、铺大体色、深入塑造、整体调整等几个步骤来锻炼学生的静物画写生能力,特别是训练学生静物画构想创意能力。也可以用数不胜数的景物摆出别致的、有自己独特感受的静物组合。静物画教学应占中等专业美术学生学习时间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以此来打好色彩基础,为以后的风景画学习做好准备。

二、把握好风景画的学习和风景创作

风景画是应静物画之后一重要的色彩教学课程。它是把自然环境或人工景物作为描绘对象的绘画。在生活中,自然界的美已被人们认识、掌握并得之发展。古代埃及墓穴的墙壁上画有大量的鸟、动物、花草、树木等形象。显示出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已相当深入。自然界对于当时大多数人来说是幽美的欣赏对象,是生活艺术的升华。今天,中等专业学校美术学生学习风景画主要是把它作为色彩画写生训练的一个方面、一个组成部分来探讨,作为习作来绘制。不必要强调风景画的创作表现,更不能借题发挥,模仿古今中外的大作而大讲特讲,高谈阔论。学习风景画时,一定要进行室外景物写生,只有这样才能有意识地解决一些室内无法解决的色彩课题。更不能关门自究,想当然去绘制风景画。外景写生有独特的色彩训练效果,首先室外的太阳光和天空光交相辉映,此中的树木、花草、远山近林、田野河流等景物上所形成的色彩极为丰富,变化细腻,明快鲜亮。而室内光线条件一般光源比较稳定集中,环境反射光微弱,景物明暗对比因素较重,色彩效果偏于柔和、微妙。室外风景中色彩因素更为鲜明,超过了明暗因素的分量,便于学习和研究色彩。另外,大自然的景色幽美、柔和,多姿多彩,具有高度的审美情趣,感受更加深刻。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室外风景写生中要抓住景物的质感、色感、光感,运用自然景物触及心灵的真实感受来描绘景象。另外要培养学生的捉景能力和绘景能力。我们还应应注意到,室外风景写生环境条件复杂,光线变化快,难度较大,表现色彩技法方面也显得不那么得心应手一些。此时要引导学生在把握光影变化规律对自然景物色彩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运用生动的笔触,鲜明的色彩,细微的光影变化在画纸上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以此来调动观众的审美情趣。

三、人像画习作是继风景写生之后又一重要绘画技能培养

在学生基本掌握风景写生的技法运用、创意效果后,可以对学生进行人像画的表现方法和技能的培养。人像画是用艺术手法表现人的相貌、姿态、性格、職业等。众所周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的传播,使画家自身的价值日益显示出来,达芬奇的名字响彻历史,《蒙娜丽莎》的肖像画流传百世。人像写生时,应要求学生注意以下三点:

1.头部五官比例合适,解剖关系正确,动态明确,中心突出。

2.注意表达头部动势、透视变化。

3.用色彩塑造出头部的形体和空间关系,表现和处理好不同肤色在特定光线下的冷暖、鲜灰、明暗变化及关系。

这些要求并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可以熟练掌握的,教师要逐步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入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人像写生的技法。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起单色稿、铺色彩调子、深入刻画、整理等几个过程的培养,决不能一步登云而造成事倍功半。

四、人体画作为色彩教学的最后一环,应引导学生认识了解

人体画作为色彩教学的最后一环,对于中等学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仅要求其了解、加深认识,为高层次深造打下基础。教师决不能故意发挥,形成误导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中专学生身心发育不健全,人体认识浅薄,所以在人体教学时,应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身心健康、道德情感的教育,提高审美意识,明白艺术再现的作用,正确认识人体画具有的传播美的意义以免出现低级趣味的意识形态。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学生进行人体写生的要求、步骤、方法等方面的培养。

色彩画作为绘画艺术的一大课题,内容繁多、结构复杂、技法深奥多变,所以在对中专美术学生教学时,注重一步一步培养,全面发展。在进行色彩认识、理论掌握、绘画技巧、情感升华的培养教育上应循序渐进,从而事半功倍、效果更佳。

【责编 齐秋爽】

9.画鸡蛋教案 篇九

知识目标:能够认识生字15个,能够熟练的读课文。

能力目标:提高用多种方法识字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善于与人合作的态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难点:会认读本课的生字,能熟练地读课文。

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熟课文。

2、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优势学习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检测方法,巩固生字。

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熟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并在小组交流中找出好办法。

2、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教师语文本的对话中畅谈自己所知道的;在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中读懂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你愿意画画吗?会画什么?会画鸡蛋吗?这届课我们学习著名画家达芬奇小时候画鸡蛋的故事。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画鸡蛋

2、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让学生自读课文,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 根据上下文猜猜、或读拼音或问别人解决生字。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生字地读音。(让学生来评价老师,说出优点和不足)

3、让学生再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4、同桌互读。(想互评价)

5、分组读,在组内展开朗读竞赛。

6、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

7、了解认识生字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2)用生字组成词语,说出课文有关生字的句子。

(3)用“简单”、“容易”、“观察”、“练习”造句。

(4)做猜自游戏,巩固生字。

四、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组读课文,思考回答:

1、开始,达芬奇觉得画鸡蛋怎样?

2、老师是怎样对达芬奇说的?

3、从老师的话中,你知道怎样才能把鸡蛋画好?

五、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画鸡蛋

蛋 利 达 简 单 别 容 易

相 同 度 观 察 练习

简单 容易 观察 练习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掌握写字笔顺规则。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懂得怎样做才是认真观察,不仅学到观察事物的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认真。

教学重点、难点:会写8个生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教学措施:

1、通过自主合作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识字、写字,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好字的本领。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写字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

1、通过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采用学生先试写生字,在小组交流,最后教师纠正的方式,教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组成词语。

2、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1)老师对达芬奇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2)说一说,老师为什么总让达芬奇画鸡蛋?

(3)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2、各组汇报讨论情况。

3、师生总结:做什么事都要认真。

三、学写生字。

1、小组合作认读8个生。

2、先让学生能写自己喜欢的字。

3、小组交流讨论生字的写法。

4、指导书写“非”、“练”的写法。(可先示范,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的笔顺。)

5、学生书写练习,是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0.《画鸡蛋》评课稿 篇十

因为—————————————,所以画鸡蛋并不容易。

因为—————————————,所以我让你画鸡蛋。

因为—————————————,所以——————。

11.美术鸡蛋画教学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美术;绘画教学;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23.75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学生静止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发挥师生的互动才能体现美术教学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以《认识图形标志》为例,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大量的图形标志,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收集的图形标志进行了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图形,同时让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解答,并可分组讨论、探究图形标志和图形设计的意图和设计特点,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探究,全面了解图形的艺术特点,达到取长补短,教学相长。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学过程是互动的发展过程,较之以往的单一的接受式欣赏教学,它更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和体验性,通过激发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他们静止、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美术绘画创作中的审美意识

我们的审美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的发展,流动。审美意识的变化往往会决定个人的绘画创作风格。进而形成一些绘画创作派系,比如很久以前的古典主义,印象派等等,经历一段时间以后这些派系又会被人进行重新组合,成了毕加索的新古典主义,又或是近现代人的新行为艺术。这些都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绘画创作精神。

画中的美不是常数而是变数,人们都是在把客观现实中自己认识的美,或者对美的理解,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审美观点中展示给别人欣赏,让别人发现各种各样的美。然而打破一些人对美固定的欣赏模式,启发人们:“你因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去欣赏,瞧,这样多美!”这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现在小学美术绘画有时固定了一些思维上的审美模式,比如“鱼有色彩的最美丽,天空一定是海蓝海蓝才舒心,花儿红叶儿绿的才醉人……传统的课堂绘画教学引导过于呆板,都一概而论,过于直率,没有更新的创意思维。这种绘画方式缺乏活力,缺乏想象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能从另一个角度去发现,去引导,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事物,发现事物另一面的美,表达他们自己对美的理解,那么学生的绘画创作方式就可以产生变化,通过探索、实践,从中发现绘画知识,掌握技能,增强绘画创作的兴趣。

三、“自由绘画”是寻找素材的需要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学生们需要通过生活来寻找创作素材。作为老师,要教会学生们细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寻找绘画的素材,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小学生的画作就应该反映小学生的生活。然而,我们的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却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的作品大都画面呆板、内容空洞、形象概念化,造型能力不能够得到有效表达。例如,有一堂美术课上,让学生们画一幅表现奥运题材的作品,结果大多数同学画出了地球、长城、世界各国的小朋友、奥运火炬……看完后不禁让人深思,这些难道真是小学生发自内心的所思所想吗?真的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吗?我认为评价小学生画作的好坏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看画作是否反映出了他们对世界的感受与发现,是否反映出了他们的“内心”与“天性”。曾经上过一堂题目是《爱》的美术课,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内心的世界,去寻找身边的“爱”的印迹,然后用自由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经过启发,我发现小学生《爱》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动形象的,有的画了自己生病时妈妈背他去医院的情景;有的画了爸爸带着她去游玩的情景;有的画了“5.12”大地震时同学们纷纷为灾区捐款的场景……这些情景的再现都是客观真实的反映,都是他们亲身的感受,因此看来让人感动。我认为这样的画作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美术老师一定要教会学生用心去感受真实的生活,用画去表达熟知的事物,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才能画出好的绘画作品。

四、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动手能力

理论知识是学生展开实践活动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后,教师应提供实践机会。通过美术实践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会逐渐提高。例如,在学习“设计生活标志”这一课时,学生学习了基本的标志设计技巧后,教师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为学校设计一枚标志,让它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在学习了“学画农民画”这一课后,教师让学生用画笔画出农民画,要求学生运用装饰线、装饰色表达内心的感受。在学习“植物写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外出写生,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细心观察植物,再进行创作。等学生创作完这些作品,教师还可以展开“小型展览会”,让学生的作品得到欣赏、认可,以刺激学生更为主动地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实践中很容易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并得到更为独特的体验。

五、教师要注重注重评价过程

新的教学观要求改变教学的评价常规,首先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尤其要注意既要有活动结束时的总结评价,又要有创作过程中的评价。教师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绘画活动的过程中,启发、诱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发挥各自的潜能,而不是过分强调学生最终完成的美术作品。在美术作品创作过程的评价上,教师应在倾听的过程中,注意记住每一位学生说话的内容,然后在评价的时候加以应用,或者重复或解释给其他学生听,帮助学生回忆、梳理他们的创作思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构思、主动性、兴趣性、专注性、独立性、创造性、操作的熟练性以及常规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

小学美术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全面地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掌握美术学习的方法,并且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松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绘画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2).

[2] 刘 磊.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绘画教学方式的创新[J] .艺术科技.2013(10):344.

上一篇:八段锦动作及口诀下一篇:弱电智能化工程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