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习题与答案(共5篇)
1.生理学习题与答案 篇一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教学要点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2、系统的概念。
3、系统的特征。
4、系统原理的基本内容。
4、对人的认识的三阶段。
6、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
7、责、权、利和能力四者之间的关系。
8、责任原理的基本内容。
9、效益的概念。
10、效益原理的基本内容。
11、伦理的特性。
12、伦理原理的基本内容。
13、关键名词:管理原理、系统、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权利、责任原理、效益、效益原理、伦理、伦理原理
二、习题(一)填充题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
3.构成系统的子系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4.管理和战略,__________告诉我们怎样“做正确的事”,_________在解决如何“正确地做事”。
5.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_____________的利益,从而要采取行动并付出一定的成本。
6.管理原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构成了一个有机体系。
7.系统从组成要素的性质来看,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管理系统属于____________。
8.科学知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三者构成了管理能力。
9.系统的综合性原理包括的含义,一方面是________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另一方面是_________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二)选择题
1.系统有哪些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客观性
B.集合性
C.层次性
D.相关性
E.稳定性
2.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A.集合性
B.层次性
C.相关性 3.责任原理要求________________。
A.权利尽可能集中,管理者必须加强对企业的控制 B.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C.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
D.管理者要尽可能授予下属权利,以激发积极性 E.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4.________指单位时间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
A.效益
B.效果
C.效率
D.效用 5.________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A.效益
B.效果
C.效率
D.效用 6.伦理具有哪些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
A.非强制性
B.非官方性
C.普适性
D.扬善性 7.下面哪些不是人本管理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A.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B.人是“经纪人”,所以是要给予足够的物质激励,就能让他为企业卖力 C.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D.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E.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对此管理者要给以压制
8.职责界限要清楚,一般来说,在生产第一线的,应负哪些责任_______________。A.直接责任
B.间接责任
C.实时责任
D.事后责任
9.大多数研究表明,企业的伦理经营和长期效益之间有___________。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10.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循等边三角形定理,_________是三角形的三个边,它们是相等的。
A.权限、利益、能力
B.职责、权限、利益
C.职责、权限、能力
D.职责、利益、能力
11.系统原理的要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A.整体性原理
B.动态性原理
C.开发性原理
D.环境适应性原理
E.综合性原理
12.“三个和尚没水喝”说明的是,人浮于事可能反而不如人少好办事。但是反过来,如果“三个各尚”都很负责,结果也许会造成水满为患。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 A.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内外部环境各部分的整体效应 B.即使管理无方,人多还是比人少好办事
C.在不同的心态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合作结果 D.纵使管理有方,也不一定是人多好办事
(三)简答题 1.1.简要分析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2.简述研究管理原理有何意义。3.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原理。4.系统原理有何要点?
5.什么是系统的综合性原理,有何含义? 6.人本管理有何主要观点?
7.简述实现有效管理有何途径,并比较其差别。8.分工明确,职责是否也会明确?要注意哪几点?
9.列宁曾说:“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怎样才能做到完全负责?
(四)问答题
1.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以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2.如何理解责任原理?责任原理的本质是什么?管理者可以从责任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3.何谓“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又如何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4.何谓效果、效率和效益?人类一切活动为何要遵循效益原理? 5.管理有效性的实质是什么?管理者如何追求自身工作的效益?
6.与法律相比,伦理有哪些特征?伦理与法律及效益的关系各是怎样?
三、习题答案(一)填充题
1.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2.人,物,信息; 3.要素;
4.战略,管理; 5.利益相关者
6.系统原理,效益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伦理原理; 7.自然系统,人造系统,人造系统; 8.科学知识,组织才能,实践经验; 9.系统目标,系统实施方案选择;
(二)选择题
1.BCD 2.A 3.BCE
4.C
5.A
6.ABCD
7.BE
8.AC
9.A
10.B
11.ABCDE 12.C
(三)简答题
1.⑴客观性,管理原理是对管理的实质和客观规律的表述,因此,它与管理工作中所确定的原则有严格区别。⑵概括性,管理原理是对包含了各种复杂因素和复杂关系的管理活动客观规律的描述,或者说,是在总结大量管理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舍弃了各组织之间的查别,经过高度综合和概括得出的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结论;⑶稳定性,因此,管理原理能够被人们正确认识和利用,从而指导管理实践活动取得成效;⑷系统性,管理的实质,就是在系统内部,以人为本,通过确定责任,达到一定的效益。
2.⑴掌握管理原理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⑵研究管理原理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⑶对于管理原理的掌握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3.整体性原理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实际上就是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优化。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4.管理者理解系统原理要掌握以下要点,⑴整体性原理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实际上就是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优化。⑵动态性原理,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⑶开放性原理,对外开放是系统的生命。在管理工作中,任何试图把本系统封闭起来与外界隔绝的做法,都只会导致失败。⑷环境适应性原理,环境可以施加作用和影响于系统,系统也可施加作用和影响于环境。⑸综合性原理,所谓综合性就是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系统的综合性原理包括的含义,一方面是系统目标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另一方面是系统实施方案选择的多样性与综合性,还要由综合而创造。
5.所谓综合性就是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系统的综合性原理包括的含义,一方面是系统目标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另一方面是系统实施方案选择的多样性与综合性,还要由综合而创造,管理者既要学会把许多普普通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
6.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述主要观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7.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实现有效管理有两条完全不同的途径。⑴高度集权、从严治厂,依靠严格的管理和铁的纪律,重奖重取得企业目标统一,行动一致,从而实现较高的工作效率。⑵适度分权、民主治厂,依靠科学管理和职工参与,使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使企业全体职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自觉地努力奋斗,从而实现高度的工作效率。
两条途径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把企业职工视作管理上的客体,职工处在被动被管的地位;后者把企业职工视作管理的主体,使职工处于主动地参与管理的地位。当企业职工受到饥饿和失业的威胁时,或受到政治与社会的压力时,前一种管理方法可能是有效的;而当职工经济上已比较富裕,基本生活已得到保证,就业和流动比较容易,政治和社会环境比较宽松时,后一种方法就必然更为合理、更为有效。
8.一般说来,分工明确,职责也会明确。但是实际上两者的对应关系并不这样简单。这是因为分工一般只是对工作范围作了形式上的划分,至于工作的数量、质量、完成时间、效益等要求,分工本身还不能完全体现出来。所以,必须在分工的基础上,通过适当方式对每个人的职责,作出明确规定。⑴职责界限要清楚;⑵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⑶职责一定要落实到每个人。
9.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能否做到完全负责,基本上取决于三个因素。⑴权限,明确了职责,就要授予相应的权力;⑵利益,任何管理者在承担风险时,都自觉不自觉地要对风险与收益进行权衡;⑶能力,这是完全负责的关键因素。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守等边三角形定理,职责、权限、利益是三角形的三个边,它们是相等的,能力是等边三角形的高,根据具体情况,它可以略小于职责。这样,就使得
工作富有挑战性,从而能促使管理者自觉地学习新知识,注意发挥智囊的作用,使用权限也会慎重些,获得利益时还会产生更大的动力,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但是,能力也不可过小,以免形成“挑不起”职责的后果。
(四)问答题
1.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
系统具有⑴集合性;⑵层次性;⑶相关性。
从系统原理的要点中管理者可以得到如下启示,⑴整体性原理,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⑵动态性原理,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⑶开放性原理,明智的管理者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到外部对本系统的种种影响,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⑷环境适应性原理,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的决策。⑸综合性原理,管理者既要学会把许多普普通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
2.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挖掘人的潜能,就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应的责任。
⑴明确每个人的职责;⑵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⑶奖惩要公正、分明而及时。
3.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这是管理理论发展到20世纪末的主要特点。
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述主要观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4.效益是与效果和效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但在实践中,效益与效率并不一定是一致的。效益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管理应把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
5.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效益的追求是有规律可循的。
⑴在实际工作中,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综合评价管理效益,必须首先从管理主体的劳动效益及所创造的价值来考虑。⑵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体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管理效益总是与管理主体的战略联系在一起的。⑶追求局部效益必须与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⑷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⑸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6.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而法律是指一整套前后一致的,公开的、披广泛接受的、带有强制性的昔遍规则,这些规则规定人们应该或不应该如何行动。而为了了解伦理的特性,需要对伦理与法律进行比较。⑴非强制性,伦理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体现了自觉性和内在性。⑵非官方性
伦理是约定俗成的,不像法律那样需要通过行政命令或法定程序来制定或修改。个人的伦理评判也无须官方的批准。⑶普适性,除了少数不具备行为意识的人(如精神病患者和婴幼儿),所有人都要受伦理的指导、调节和约束。⑷扬善性,伦理既指出什么是恶的、不应该的,也指出什么是善的、应该的。它不仅对不符合伦理的行为予以批评、谴责,也对符合伦理的行为,尤其是高尚的行为,予以褒奖、鼓励。
伦理与法律不仅有前述的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伦理与法律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伦理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程度的伦理。伦理规范往往是法律制定、修改、废止的依据。许多法律起初只是伦理规范,后来随着问题严重性和公众呼声的提高,这些伦理规范升格为法律。
伦理与法律在作用上相互补充。伦理可以引导人们遵守法律,而法律可以作为维护伦理的威慑力量。伦理可以用来防范尚未发生的违法行为,而法律可以用来制止已经发生的违法行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伦理、法律是调节和规范非经济组组的行为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企业的伦理经营不仅使除所有者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者、竞争对手、社区和政府等)的利益得到不同程度的增进,而且使企业自身的效益得到提高。⑴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需要采取行动并付出一定的成本;⑵伦理与效益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尽管在伦理与效益的度量上存在一些困难,但大多数研究表明,在企业的伦理经营与长期效益之间有某种程度的正的相关关系。⑶周祖诚对美国、日本、中国已被历史证明的、长期成功的优秀企业或企业家所做的个案研究表明,效益与伦理具有兼得的可能性。⑷厉以宁对效率与道德的关系有如下的看法,“效率实际上有两个基础,一个是物质技术基础,一个是道德基础。只具备效率的物质基础,只能产生常规效率。有了效率的道德基础,就能产生超常规的效率。”这说明,效率与道德可以而且应当结合在一起。
2.最新生理学习题(带答案)9 篇二
1.关于晶状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看远物时晶状体不变 B.看近物时晶状体变凸 C.看近物时睫状肌舒张 D.年龄增大近点近移
2.看近物时,折光力增大是由于:()A.晶状体变扁平B.晶状体变凸 C.玻璃体扁平D.玻璃体变凸
3.正常人看6米远的物体时会发生:()A.瞳孔缩小 B.两眼球会聚 C.睫状肌收缩D.晶状体变扁平
4.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A.大脑皮层 B.丘脑下部 C.中脑D.脑桥
5.视杆细胞的感光物质是:()A.视黄醛 B.视蛋白 C.视紫红质D.维生素A
6.临床上检查对光反射的意义是:()A.了解眼的折光能力 B.了解眼的感光能力 C.了解瞳孔的收缩功能
D.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和麻醉深浅度 7.色盲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维生素A B.缺乏维生素B C.缺乏维生素C D.缺少某种视锥细胞
8.视锥细胞的功能是:()A.感受强光和弱光 B.只感受弱光 C.只感受强光 D.感受强光和分辨颜色
9.关于近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看6米远的物体时,物象呈现在视网膜之前 B.近点比远视眼近
C.看近物时不需调节即可看清物体 D.看远物时不清楚
10.关于远视眼的叙述,错误的是:()A.眼球前后径过短 B.物象呈现在视网膜之后 C.近点变近D.近点变远
11.中耳传导声波最重要的结构是:()A.鼓膜和咽鼓管 B.鼓膜和鼓室 C.鼓膜和听小骨D.鼓室和听小骨
12.关于内耳的叙述,错误的是:()A.耳蜗具有感音作用
B.前庭的椭圆囊、球囊能感受直线变速运动 C.半规管能感受旋转变速运动
D.耳蜗受到过强刺激可引起自主神经反应
二、填空题
1.根据分布部位,感受器可分为和两大类,前者如皮下的游离神经末梢等。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是指它们能把感受到的各种刺激形式转变为传入神经纤维上相应的或。换能过程的第一步是在感受器细胞膜上产生一个类似局部兴奋的,实质是细胞膜发生微小波动。
3.感受器对刺激强度变化这一信息,是通过改变单一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________和改变参加这一信息传输的来编码的。
4.感受可见光谱刺激的感受器是和,它们位于内。感受机械振动刺激的感受器是,它位于中。
5.在光学显微镜中,常用来衡量其折光能力,它等于以为单位的主焦距的。若一透镜的主焦距为-20厘米,那么,其折光能力为,这个透镜是。6.根据计算,人眼在非调节状态时,其折光系统的的位置,正好是视网膜所在位置,因此,来自以远的光线经过眼的折光系统后,都可以基本清晰地成像在上。7.眼视近物时的调节,除了睫状体前凸外,还包括和两个反应,前者的作用主要在于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
8.视紫红质是一种结合蛋白质,它的蛋白质部分称为,另一部分是以型结构存在的。视紫红质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在光照作用下,它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后者失去颜色,因而称为漂白。
9.耳廓和外耳道在听觉过程中的作用是和;而中耳的主要功能是和;内耳则是的场所。
10.最具特征的前庭反应是躯体旋转运动时出现_________的特殊运动,称为_________;它由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后者是返回原位的运动。
三、判断题
1.感受器的适应现象是它的一种疲劳表现。()2.散光眼是指平行光线分散不能聚焦的非正视眼。()3.视紫红质是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感光色素。()4.视近物时眼的调节主要是晶状体凸出,以前凸为主。()
5.人视网膜中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是由两种不同的感光细胞连同它们各自联系的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等成分组成的。()6.神经性耳聋患者的气传导和骨传导都减弱。()7.半规管的适宜刺激是直线变速运动。()
8.声波引起基底膜振动时,其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与波长有关。()9.游离神经末梢是所有皮肤感觉的感受器。()
10.嗅觉是由甜、酸、苦和咸这四种基本味组合而成。()
四、名词解释 1.感受器(receptor)2.感觉器官(sense orgen)3.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4.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5.视力(visual acuity)6.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7.视野(visual field)8.瞳孔对光反应
9.听阈(hearing threshold)
五、问答题
1.简述视网膜感光细胞的种类及功能。2.眼的暗适应及机理? 3.前庭器官有何功能?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C 5.C 6.D 7.A 8.D 9.C 10.C 11.C 12.D
二.、填空题
1.外感受器;内感受器
2.动作电位;峰电位;感受器电位;静息电位 3.发放频率;神经纤维的数目
4.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视网膜;毛细胞;耳蜗科蒂器官 5.焦度;米;倒数;-5焦度;凹透镜 6.后主焦点;6米;视网膜 7.瞳孔缩小;两眼视轴会聚
8.视蛋白;11-顺;视黄醛;11-顺型视黄醛;视蛋白;全反型视黄醛 9.集音作用;共鸣腔作用;传音作用;增压效应;感音换能 10.眼球;眼震颤;慢动相;快动相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
1.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条件变化的结构和装置称感受器。
2.许多同类感受器连同它们的非神经性附属结构,就构成了感觉器官。3.感受器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适宜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只需要极小的强度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4.人眼作最大限度的调节时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5.人眼分辨物体精细结构的能力。
6.当从暗处刚到亮光处时,人的视觉经历一个感到耀眼、视物不清到恢复的过程。7.单眼注视正前方一点,此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8.瞳孔大小随光照强度而变化的反应,它是一种神经反射,有直接对光反射和互感性对光反射之分。
9.人耳对于可听的每一种频率,都有一个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振动强度,这称为听阈。
五、问答题 1.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对光的敏感度低,只能感受强光刺激,因此,主要在类似白昼的明光下发挥视觉作用,专司昼光觉。视锥细胞对物体的微细结构和颜色有高度的分辨能力。视杆细胞对光的敏感度高,可感受弱光刺激,能在夜晚及暗环境下发挥视觉功能,专司夜光觉。
2.人从光亮处入暗室时,最初什么东西都看不清,经过一段时间后,视觉逐渐恢复、能看清楚物体,这个过程叫做暗适应。人眼对光敏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视网膜中感光色素的含量,含量多,敏感性就高,反之则低。在亮处,光照强,感光色素,尤其是视紫红质几乎全部处于分解状态,感光主要由视锥细胞进行。一旦进入暗室,光照强度突然降低到近于零,这就要求视网膜能在极低的感觉阈值下感光,故必须提高视网膜对光的敏感性,因此,视网膜就要合成较多的感光色素,这就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历时约7分钟。在这个阶段里,视觉阈值先明显下降,然后停顿,形成一个平台期,视网膜对光的敏感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一阶段,主要是视锥细胞合成感光色素增强,使其含量增多。但由于它本身对弱光敏感性差,人眼仍然不能在暗处视物,因而出现第二阶段。视觉阈值进一步急剧下降到几乎为零,对光的敏感性上升到最高水平,从而能够在暗处视物。这一阶段历时20~25分钟,主要是由于视杆细胞内视紫红质合成速度明显加快,感光色素越来越多。
3.生理学习题与答案 篇三
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 绪 论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3、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4、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第2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2、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
电位倒转或波动。
8、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称为
兴奋-收缩偶联,Ca++是偶联因子。
第3章 血 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3、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
例如,0.9%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简答题:
2、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 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
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法理学练习题和答案 篇四
一、填充题:
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P45~47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且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P46~47
3、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其全部内容的社会规范。P46
4、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所谓国家意志其实是(统治阶级意志),法律的内容实际上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所决定的。P43,P44
5、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的方法主要有:法的清理、(编纂)和(汇编)三种。
6、各国对于法的对象效力大致有四种原则,即属人主义原则、(属地主义)原则、(保护主义)原则和综合主义原则。P62
7、法的终止生效,指法从何时起不再有效。通常有(命令)终止和(默示)终止两种形式。
8、所谓法的三要素是指(法律规则)、(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则。P66~77
9、法律规则有严密的逻辑结构,通常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组成。P69
10、法律规则的行为模式通常表现为公民(许可)如何如何,(必为)如何如何以及禁止如何如何。
11、按照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以将法律原则分为(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按照法律原则的内容不同,可以将法律原则分为(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P75
12、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构成的整体。P78
13、法律部门划分标准的两个方法是: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和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
14、《国务院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属于(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法律部门,《未成年人保护法》、《红十字会法》属于(社会法)法律部门。P83~87
15、《合同法》、《继承法》属于(民法)法律部门,《教育法》、《律师法》属于(行政)法律部门。P83~87
16、所谓法律行为,就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P103
17、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然人(公民个人))或者(组织(法人))。P114
18、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同时具有法律上所说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P115
19、公民的行为能力是由法律予以规定的,一般都把本国公民划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P116 20、法律关系客体应当具有(客观)性、(可控)性、(法律)性和有用性。P116~117
21、依据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P119
22、法律责任的种类分为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和(违宪责任)。P126~127
23、我国现行的刑事制裁为五刑,即(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P130
24、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P130
25、法的起源有一个从(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又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和发展过程。P148
26、现代资本主义的两大法系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P154
27、立法是由(特定)的主体,依据一定的的(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的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的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P190~192
28、我国的立法程序由提出法案、(审议法案)、(表决和通过法案)以及公布法律这四个步骤组成。P196~197
29、当代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是(宪法)原则、法治原则、民主原则和(科学)原则。P199~201 30、与司法比较,执法具有主体的特定性、内容的广泛性、活动的(单方)性、行为的(主动)性以及执法权的行使具有优益性的特点。P208
31、当代中国执法的基本原则是(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以及(效率)原则。P210
32、与执法比较,司法具有专属性、(程序)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的特点。P212
33、当代中国的司法主体为(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P213
34、法律职业是指以(律师)、法官、(检察官)为代表的法律人所构成的自治性共同体。P229
35、氏族是完全按(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内部禁止(通婚)的社会组织形式。P147
36、一般所说的世界五大法系是指中华法系、(欧洲大陆)法系、(阿拉伯)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英美法系。
37、法的发展可分为四种历史类型,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P150
38、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法律主要分为(普通法)和(衡平法)。P155
39、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来源于(罗马)法,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总称(大陆)法系。P155
40、在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上,法治应当居于(主导)地位,道德顶多只能起(辅助)作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特征的描述是错误的(B)A.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P45
B.法是由一定社会物质条件决定的行为规范。(法的本质)C.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P47 D.法的对象是人的行为,也只能是人的行为。P45
2、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原则的描述是错误的()A.法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反映了国家的意志。B.国家意志实际上是法律化的统治阶级的意志。C.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D.法的内容是由一定社会物质条件决定的。
3、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要素的描述是错误的(D)P66~77 A.法律原则。B.法律规则。
C.法律概念。D.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逻辑结构的三部分之一)
4、下列哪一项关于法律规则逻辑结构组成部分的描述是错误的(A)A.法律概念(是法的要素之一)B.假定
C.行为模式 D.法律后果
5、下列哪一类属于命令型的行为模式(C)A.不受„„侵犯 B.不得„„ C.应当„„ D.禁止„„
5、下列哪一项关于法律原则划分种类的描述是错误的(C)P75
A.基本原则与具体原则。B.公理性原则与政策性原则。C.政策性原则与实体性原则。(政策性与公理性)D.实体性原则与程序性原则。
6、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一般分类的描述是错误的(C)P58~59 A.国内和国际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公法和私法 D.根本法和普通法
7、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特殊分类的描述是错误的(A)P59 A.国内和国际法 B.联邦法和联邦成员法 C.公法和私法 D.衡平法和普通法
8、下列哪一项关于“属人主义”的描述是错误的(C)P62 A.本国人在国内都受本国法律约束。B.本国人在国外都受本国法律约束。C.外国人在国内都受本国法律约束。D.外国人在国外都不受本国法律约束。
9、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空间效力”的描述是错误的(D)P61 A.领土、领空。B.驻外使馆。C.在外的飞机、船舶。D.在外的企业。
10、下列哪项关于我国刑法“法律溯及力”原则的描述是正确的(C)P61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
11、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效力等级的描述是错误的(B)P63
A.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B.一般法优于特别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C.新法优于旧法 D.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12、下列哪一项关于“法律与权利的关系”的描述是错误的(B)A. 应有权利是法律的基础。B.法定权利是法律的基础。C.应有权利是法定权利的基础。D.法律是法定权利的基础。
13、下列哪一项关于“权利本位”的描述是错误的(C)P99 A.义务来源于权利。B.义务是手段,权利是目的。C.义务决定权利的范围和大小。D.义务是权利实现的保障。
14、下列哪一项关于“法律行为”的描述是错误的(B)P103 A.法律行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B.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都是法律行为。C.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性。
D.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们的意志所控制的行为。
15、下列哪一项关于“行为能力”的描述是错误的(C)A.公民的行为能力有完全与不完全之分。B.公民丧失行为能力并不意味着丧失权利能力。C.公民丧失权利能力并不意味着丧失行为能力。
D.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意味着同时具有行为能力。
16、下列哪项关于我国法律关系主体的描述是错误的(C)P114
A.中国公民、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中国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B.各种国家机关;各种企事业组织。
C.国家可以作为国际公法关系的主体, 可以成为外贸关系中的债权人或债务人,但是不能作为国内的法律关系的主体。D.各政党和社会团体。
17、下列哪一项关于“法律关系的客体的特征”的描述是错误的(C)P116~117(见填空20)A.客观性。B.可控性。C.希缺性。D.有用性。
18、下列哪一项关于“法律责任的种类”的描述是错误的(D)P126~127(见填空22)A.民事法律责任。B.刑事法律责任。C.行政法律责任。D.经济法律责任。(违宪责任)
19、下列哪一项关于“归责原则”的描述是错误的(A)P128~129 A.过错责任原则。B.责任自负原则。C.责任相称原则。D.因果联系原则。
20、下列哪一项关于“行政处罚”的描述是错误的(D)P130 A.警告。B.罚款。C.记过。D.劳动教养。
21、下列哪一项关于“行政处分”的描述是错误的()A.警告。B.降级。C.记过。D.开除。
22、下列哪一项关于“免责条件”的描述是错误的(C)P132 A.时效免责。B.自首、立功免责。C.正当防卫免责。D.人道主义免责。
23、下列哪一项关于“正当程序特征”的描述是错误的(D)P137~140 A.角色的分化。B.程序外因素的阻隔。C.直观的公正。D.对立意见的统一。
24、在原始社会里,下列哪种复仇方式是相对最文明的(A)A.“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以命还命。”(同态复仇)B.血族复仇。C.血亲复仇。
D.被害人近亲属对加害人近亲属实施复仇。
25、下列哪一项关于“资本主义法律特征”的描述是错误的(A)P152~153 A.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C.契约自由原则。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26、下列哪项关于我国立法程序的描述是错误的(C)P196~197(见填空28)A.法律议案的提出。B.法律草案的审议。C.法律草案的修改。D.法律议案的通过。
27、下列哪项关于我国立法原则的描述是错误的(C)P199~201(见填空29)A.宪法原则。B.法治原则。C.合理原则。D.科学原则。
28、下列哪一项关于“守法的构成要素”的描述是错误的(B)P203~204 A.守法主体。B.守法客体。C.守法范围。D.守法内容。
29、下列哪项关于“执法的特征”的描述是错误的(C)P208 A.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B.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C.执法行为具有权威性。D.执法活动具有单向性。30、下列哪项关于司法原则的的描述是错误的(C)P214~215 A.司法法治原则。B.司法平等原则。C.司法效率原则。D.司法公正原则。
31、下列哪一项关于司法的特点的描述是错误的(C)P212 A.职权的法定性 B.程序的法定性 C.司法的主动性 D.裁决的权威性
33、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评价标准和原则”的描述是错误的(D)P155 A.生产力标准 B.人道主义标准
C.现实主义原则 D.理想主义原则(历史主义原则)34、1、中国古代将“律”字解释为“均布”,其含义是(A)A.准则。B.刑罚。C.公平。D.正义。
35、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法学家主张(A)P152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所有权社会化。C.国家干预经济发展。D.保护垄断。36、1、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来源于(B)P58 A.古希腊 B.古罗马 C.英国 D.美国
37、中国自汉代以后的封建法都是以以下思想为指导的(A)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法理学练习2
一、名词解释:
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的行为规范体系。(P47)
2、法的清理: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以一定方式,对一定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确定其或存或废或修改的专门活动。
3、法的汇编:是指在法的清理基础上,按一定顺序将各种法或有关法集中起来,加以系统编排、汇编成册。
4、法的溯及力:是指新法颁布后对对在此之前的行为和事件是否适用的问题。(P61)
5、法律概念:①书:是有法律意义的概念,是认识法律与表达法律的认识之网上的纽结,即对各种有关法律的事物、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法律术语。(P66)②百度百科:是指在法律上对各种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6、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理或是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础或本院的综合性原理或出发点。(P74)
7、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P78)
8、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发生权利义务联系的中介,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影响和作用的对象。(P116)
9、立法:是由特定的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P189)
10、执法:广义的执法,是指一切执行法律、适用法律的活动,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果冻。狭义的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本书所讲的执法,是狭义上的执法)(P207)
11、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P211)
12、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的规定,行使权利(权力)和履行义务(职责)的活动。(P203)
13、法律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 5 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P94)
14、法律义务:是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主体以相对抑制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P94)
15、公平责任:是指在当事人对造成的损害都无过错、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要求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但如果不赔偿受害人遭受的损失又显失公平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及其他实际情况,责令加害人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失给与适当补偿的一种责任形式。
16、行政处罚:是由特定的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律规定的责任主体所实施的惩罚措施。(P130)
二、简答题:
1、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较,法有哪些基本特征?(P45~47)
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2、世界各国在法的对象效力问题上有哪些原则?我国现在在法的对象效力问题上是什么原则?(P62~63)
A1:(1)属人原则(以对象的国籍为标准,具有本国国籍的人和组织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受本国法的约束。外国人和外国组织在本国境内的活动不受本国法的约束。)(2)属地原则(以地域为标准,法律对本国领域内的所有人和组织都具有约束力,不论他们是否具有本国国籍。本国人如果不在本国领域内,则不受本国法的约束。)(3)保护原则(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任何人和任何组织,不管他们是否具有本国的国籍,也不管他们是否在本国领域内,只要侵犯了本国的利益,就要受到本国法律的追究。)(4)综合主义原则(以属地原则为主,结合属人原则和保护原则。)
A2:我国在法的对象效力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对我国公民的行为的效力。(2)我国法对对外国公民或无国籍的人的行为的效力。
3、简述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名称和内容)(P69~70)
(1)假定条件,是指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即规则在什么时间、什么空间 以及什么情境下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
(2)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可以作为、应该作为、不得作为的行为方式,它可以是课以义务的,也可以是授权的。
(3)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指示可能的法律结果或法律反应的部分。
4、什么是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客体有哪些类型?法律关系的客体必须具备什么特征?(P116~118)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发生权利义务联系的中介,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所指向、影响和作用的对象。
法律关系的客体有:物;人生、人格;智力成果;行为;信息。
法律关系的客体必须具备:客观性;有用性;可控性;法律性。
5、什么是执法?简述执法的原则和特征(P207~210)
广义的执法,是指一切执行法律、适用法律的活动,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果冻。狭义的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
执法的原则: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效率原则。
执法的特征: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执法活动具有单方性;执法行为具有主动性;执法权的行使具有优益性。
6、用文字或者图表的方式(任意选择一种方式)表达“法律要素”
7、法治与人治的基本区别是什么?(P330~331)①领导人或者统治者的地位不同。②法律的地位和作用不同。③政治和观念基础不同。
8、什么是无过错责任原则?主要有哪些方面?
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叫无过失责任原则,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确认责任的准则。
无过错责任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必须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不能由法官或当事人随意扩大适用;其二,适用无过错责任,受害人不须证明加害人的过错,加害人亦不能通过证明自己无过错而免责,但原告应证明损害事实及其因果关系;其三,我国实行的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在出现某些法定免责事由时,有关当事人也可全部或部分免除其民事责任。
一、试论述人权的价值和人权的法律保障
1、人权的价值
人权是人须臾不可离之的东西,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参照点。1)人权是人的利益的度量分界
2)人权是关于公共权力评价的道德标准 3)人权是人和人和谐相处的共同尺度
2、人权的法律保障
没有法律对于人权的确认、宣布和保障,人权要么只能停留在道德权利的应有状态,要么经常面临受到侵害的危险而无法救济。1)人权的国内法保护: 人权的宪法保障 人权的立法保护 人权的行政保护 人权的司法救济
2)人权的国际法保护
二、试论述“内发型现代化”与“外源型现代化”的定义、内容、特点
1、定义:所谓“内发型现代化”与“外源型现代化”,是从推动“现代化”的动力上区分的。
“内发型现代化”国家现代化的基本动力是内在的,即来自国家和社会内部的需要,其对于本国和本社会而言处于主动状态;而“外源型现代化”基本动力是外在的,即依靠外来力量(往往是外部压力)的推动,其对于本国和本社会而言处于被动状态。
2、内容:“现代化”从经济角度讲是工业化;从政治角度讲是民主化;从社会领域讲是城市化;在思想价值领域则是理性化的互动过程。因此,所谓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涉及社会生活诸领域的深刻变革过程,这一过程以某些既定特征的出现作为完结的标志,表明社会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从这个意义上讲,“内发型现代化”的国家与“外源型现代化”的国家应该是一样的,至少是大同小异的,而没有本质的区别,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现代化。
3、特点:“内发型现代化”模式的国家,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根本原因,其现代化的动力来源于社会的内部,并伴随着政治的民主化进程,以平等、自由、人权作为其价值追求。“外源型现代化”模式的国家的现代化往往是以争取国家主权为起点和最初目的,同时,由于外源型的最初动力不是来自社会内部,因此,其现代化并不是呈现的西方的自下而上的社会推进模式,而是政府主导型。
三、什么是法律部门?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有那些?当代我国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哪些法律部门?
法律部门,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划分标准:①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②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
当代我国法律体系主要包括:①宪法及宪法相关法;②民法商法;③行政法; ④经济法;⑤社会法;⑥刑法;⑦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四、试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以人民主权、法律至上、法制完备、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权力约束、权利保护、人权保障、社会自治等基本特征。
(1)人民主权。人民主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原则和法律原则。人民主权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基础。没有人民主权,便没有人民民主,没有人民民主就一定没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其真实的人民主权与其他法治国家和非法治国家相区别。
(2)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是指法律在整个社会规范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任何社会活动主体都必须服从法律、遵守法律的规定,而不能超越法律;任何权力都必须几首法律的约束,收到法律的制约。
(3)法制完备。法制完备表现为法律制度的类别齐全、规范系统而无一遗漏。凡是应有法律制度调整的,均有恰当的法律制度调整;调整不同领域的法律制度应当相互衔接,有机协调;法律制度在执行、遵守、监督中的任何问题,均能在法律制度中获得解决的途径;法制有一个调节机制,能适当反映客观需要,进行有效的自我修正。法律制度的完备是法治国家得以建立的必要条件之一。
(4)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国家行使权力的重要方式,是国家对社会进行管理的基本途径。行政具有立法和司法等都不具备的特点。行政能否依法进行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能否实现法治。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
(5)司法公正。司法历来都是以公正作为自己的理想。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司法公正是司法赢得群众信赖的最基本方面。再次,司法公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6)权力约束。在权力的约束机制中,最有效的手段当然是法律制度。这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任何权力的行使一般都以法律制度作为根据,并以法律制度作为权力行使的标准与模式;二是在制约权力的规范中惟有法具有国家强制力做保证的特点。
(7)权利保护。权利保护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明显特征。权利的实现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权利受义务的制约;二是权利受权力的制约。
(8)人权保障。人权是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人权的权利范围与保护程度是一个国家进步与文明程度的表现,是不同类型国家的重要差别。国家由奴隶制国家向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过程,其实也是人权内容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国家由非法治国家向法治国家的转换,也是人权内容与保护的一次飞跃。人权保障状况是法治国家与非法治国家的重要区别之所在。
5.管理学复习题部分答案 篇五
1、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管理知识逐渐系统化,并且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实践证明这些理论和方法可以指导实践。管理是一门艺术是指管理人员在管理实践中,既要运用管理知识,又要发挥创造性。正确认识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有助于有效地开展管理活动。
4、为什么选择活动方案的原则是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原则?
答:最优决策要求:决策者了解与组织活动有关的全部信息。决策者能正确辨识全部信息的价值并能据此制定出没有疏漏的行动方案。决策者能够准确计算出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显然,这些条件难以具备。因此,在决策活动中,在方案数量有限、执行结果不确定的条件下,人们难以做出最优选择,只能根据已知的全部条件,加上人们的主观判断,做出相对满意的选择。
5、事业部制组织的优缺点有哪些?
事业部制也称分权制结构,是一种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结构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原则,实行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各事业部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
优点:
a 权力下放,有利于管理高层人员从日常行政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考虑重大战略问题。
b各事业部主管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有助于增强其责任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营适应能力。
c 各事业部集中从事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实现高度专业化,整个企业可以容纳若干经营特点有很大差别的事业部,形成大型联合企业。
d 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
缺点:
a 容易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
b 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适用范围:规模大、业务多样化、市场环境差异大、要求具有较强适应性的企业。
7、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基本职能:1.计划2.组织3.领导4.控制5.创新
关系: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8、如何恰当处理直线和参谋的关系,从而有效的发挥参谋的作用?
直线关系和参谋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的。
由管理幅度的限制而产生的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便是所谓的直线关系。直线关系是一种命令关系,是上级指挥下级的关系。这种命令关系自上而下,从组织的最高层,经
过中间层,一直延伸到最基层,形成一种等级链。直线关系是组织中管理人员的主要关系,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便是规定和规范这种关系。
直线与参谋是两类不同的职权关系。直线关系是一种指挥和命令的关系,授予直线人员的是决策和行动的权力;而参谋关系则是一种服务和协助的关系,授予参谋人员的是思考、筹划和建议的权力。
区分直线与参谋的另一个标准是分析不同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在组织目标实现中的作用。把为实现组织基本目标,协助直线人员有效工作而设置的部门称为参谋机构。把企业中致力于生产或销售产品与劳动的部门称为直线机构,而把采购、人事、会计等列为参谋部门。这种分类方法虽然有直观明确的好处,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与职权关系角度的分类有某种吻合。应该主要从职权关系的角度来理解直线与参谋。直线管理人员拥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力,而参谋则是作为直线的助手来进行工作的。
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往往是组织缺乏效率的原因之一。考察这些低效率的组织活动,通常可以发现两种不同的倾向:虽然保持了命令的统一性,但参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参谋作用发挥失当,破坏了统一指挥的原则。
参谋人员为了克服来自低层直线管理者的抵制,往往会不自觉地寻求上级直线经理的支持。在许多情况下,他们能够得到这种支持,并使之产生一定作用。引起直线与参谋矛盾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参谋人员过高估计了自己的作用。
(3)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
①明确职权关系。对直线经理来说只有了解参谋工作,才有可能自觉地发挥参谋的作用,利用参谋的知识,认真对待参谋的建议,充分吸收其中合理的内容,并勇于对这种吸收以及据此采取的行动的结果负责。对参谋人员来说,只有明确了自己工作的特点,认识到参谋存在的价值在于协助和改善直线的工作,才有可能在工作中不越权争权,而是努力地提供好的建议,推荐自己的主张,宣传自己的观点,以说服直线经理乐于接受自己的方案。
②授予必要的职能权力。授予职能权力是指直线主管把原本属于自己的指挥和命令直线下属的某些权力授给有关的参谋部门或参谋人员行使,从而使这些参谋部门不仅具有研究、咨询和服务的责任,而且在某种职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决策、监督和控制权。
③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取得参谋人员的帮助,必须首先帮助参谋人员工作,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特别是有关的信息情报,使他们能及时地了解直线部门的活动进展情况,从而能够提出有用的建议。
9、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
1、决策的代价
2、政策的一致性
3、组织的规模
4、组织的成长
5、管理哲学
6、管理人员的数量与素质
7、控制的可能性
8、职能领域
9、组织的动态特性。
五、分析说明题
1、某企业来了个能干的厂长后很快起死因生,但该厂长四年合同期满调离后,这家企业迅速地衰退,试分析这位厂长的管理行为有什么特点?
主要特点 依靠个人领导力来进行管理,“人治”色彩过浓,没有使管理过程制度化形成“法治”,任职期间过分注重对短期目标的追求,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厂长个人荣辱没有与所管理企业的长期盛衰联系起来,缺乏一种长短期利益相匹配的激励方案来激励厂长任期内的管理行为趋向。
2、某公司今年提出的经营目标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加市场分额”,请根据有效目标的主要特征,对该公司的这一目标做出分析评价。
有效目标必须明确、能够考核,最好有具体的量化指标,便于检查控制。该公司的目标仅是定性的指出工作方向,缺乏具体标准,不便于检查考核,操作性不强。
3、乙公司的员工一定会比甲公司的员工更有积极性
对积极性会有一定影响,但是让乙公司员工的积极性不一定比甲公司的员工积极性高。这种管理模式跟积极性肯定有关。但是要看对什么样的员工实行这种方式。对刚进公司比较年轻的来说第一种也有他的优势,但是对老员工来说第二中就好很多了。相对来说乙公司的管理模式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七、综合案例分析
1、外方采用的是泰勒科学管理模式,完整的运用了泰勒科学管理模式中的①工作效率和工作定额管理。通过进行工时和动作研究,制订合理的工作定额,保留和改善必要的动作,使生产率得到提高。②科学选人用人。为工作挑选最合适的人。要为每一项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并对工人进行培训。③标准化管理。要求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及作业环境标准化。④差别计件工资管理。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对于按照标准操作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定额内完成工作的工人,按较高的工资率计算工资,否则按较低的工资率计算工资。⑤把计划职能和作业职能分开,明确划分两种职能。计划职能人员负责研究、计划、调查、控制以及对操作者进行指导,逐步发展管理专业队伍。⑥例外原则,实质是实行分权管理,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要认识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双方的利益,以便共同协作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理学习题与答案】推荐阅读: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复习题(带答案)07-25
生理学练习习题07-19
植物生理学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应用10-26
生理学呼吸课件08-17
兽医生理学总结10-10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06-16
自学怎么学好生理学11-12
高职生理学教学改革08-05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11-06
女性心理学生理心理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