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2024-11-11

行政管理现状调查报告(共8篇)

1.行政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篇一

当今学校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

伟大的民族在变化中壮大,富强的中国在变化中强盛。如何让我们的少年在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中适应这个变化万千的社会。教育必须适应科学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今天中国少年的特点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子已经迫在眉睫。

当下提倡素质教育的改革,主要是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则是课堂教育。课堂教育占据孩子十多年的时间历程,对孩子的成长几乎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引导好孩子这关键的十几年,让我们的孩子能保持想像力、创造力而不被课堂教育所泯灭,这将是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针对这一课题,我们开展了学校管理的调查报告。

一、学校的现状

1、教学条件得到改善

一是,校园建设得到加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借助“逸夫资金”等项目的实施,争取多渠道、多元化的方式筹措校建资金,消除了危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二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得到提高。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学校实现了联网,计算机数量逐年增加,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施大为改善。

三是,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教室的建设有所改善。近几年来投入不少资金用于实验室的改造,实验室装修一新,配备了标准的实验桌等实验设施,实验条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等功能教室的普及程度有较大提高,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

2、教育投入逐年增加

随着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拨放到位保障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来源。

3、教师待遇得到保障

政府建立了与其相适应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和财政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的保障机制。不仅教育经费实现全区统筹,而且,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各项补贴、教职工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相关政策措施也逐步推进。

4、“两免一补”措施到位

建立了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帮扶制度,设立了助学基金,“两免一补”等助学资金做到专款专用,而且,教育、财政、民政、团市委、妇联等部门共同参与,采取多种 渠道,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施了减免、资助和结队帮扶等办法,使“两基”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两免一补”等资助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虽然学校近几年来取得了明显变化,但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依然存在,尤其是农村学校的管理,许多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主要问题和建议

1、教育资源的不足

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就以袁州区为例,每年都有大量的孩子要入学,可学校的教育资源却远远根不上需要入学孩子的要求。一般来说教育局规定每个班不能超过五十个孩子,有的地区则规定不能超过四十五个。中国是美国班级孩子的数量的二倍。而现如今的状况是每个班级严重超越五十个的数量,基本上每个开学班级都达到七十几个孩子,甚至有些班级达到八十个孩子。学校教育原本是为五十个孩子的容量而建造的,可现在的状况是原本容纳五十孩子的地方现在要容纳八十个孩子,空间之狭窄让幼小的孩子也不得不身子挨子桌子坐在一起了。

2、教师素质在提高,却仍然存大较大的差异

教育工作者的竞聘制度的推出,大大提高了其从业者的素质,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过竞聘这样一种制度涌现出来,但与教育现状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教师自身发展和个人利益,面向全体教师。一方面,加强教师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评价,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参考家长、学生的意见,优化教师管理,建立奖惩制度和正确的评价体系,坚持正确的导向,大力提倡敬业精神和协作精神,反对一味竞争,减轻教师心理压力,为教师发展创 造宽松环境。另一方面,对边远学校的教师,给予政策性补贴,促进城乡教师待遇上的公平,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2)、注重农村骨干教师培养

由于近年来,一些中青年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选调进城,造成农村学校优秀教师的缺乏,农村学校成为县城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基地,这种釜底抽薪的做法,常使农 村学校因骨干力量的流失而元气大伤。一方面,要注重农村骨干教师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在职称评定、聘任等政策上,向农村学校实行倾斜。

(3)合理进行教师结构调整

学校小学英语、音体美教师缺乏,无法开课。初中数、语、外等主要学科教师明显不足,兼职或改行现象普遍,对教学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一方面是学校老师的大量不足,一方面则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无法解决。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域间的教师行业结构调整,鼓励、动员一部分过剩学科教师参加转岗培训,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录用,鼓励新录用教育工作者主动到农村学校进行支教。

3、授课方式必须进行改革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课堂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老师为主,以老师为权威,而这种教育模式就注定老师会打压孩子的创造力、想像力。老师出一道题,如果孩子的答案不是标准答案则会判定错误,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灵性就这样生生的被老师给打压下去,长大后还谈什么想像力、创造力。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就如同没有一模一样的花朵。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模式来对待我们天性不同的孩子,课堂不是流水线不需要将孩子铸成同一个标准的模具,而需要我们的老师进行引导其正确的成长。

4、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优秀教师流失,图书资料的不足,信息渠道不畅,都会影响教研活动的开展,教研经费不足阻碍了学术交流。学校由于经费不足,教师很少外出交流,外请专家学者讲座更是无法开展。

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学术交流是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建立城镇学校支教机 制,在教学资料、教育理念、教改信息等方面提供帮助。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必须增进学术交流,开展学术讲座,加强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以校为本的教 学研究制度,以挖掘教师的创造性。一方面,城区的优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可以送教下乡,或组织农村教师到县城条件较好的中小学通过讲座、观摩等方式进 行学习;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必须提高远程教育设备的利用效率,让广大教师最直接地充分享受到国家先进的教育资源,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同时,改进教学方 式方法,开展校本研究,加强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这些有效途径和方式,可以增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 的现实意义。

实际上,学校管理的水平,就体现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必须开展督导检查,充分发挥教育督导部门的导向作用。要提高学校督导检查的实效,就要开展随机督查,从教学常规最基本的问题着手,从管理细节着手,对农村学校开齐开足课程、按照课表上课、教师教案情况、批改作业情况、考勤状况

等着重督查,杜绝农村学校工作的 随意性,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重视督导结果,树立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对于学校领导的提拔任用、学校工作的评优、评先,要充分考虑督导部门 的意见,坚持正确的导向作用,使农村学校的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行政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篇二

通过实地走访和有关资料得知,目前辽宁省跆拳道运动的群众基础较好,发展趋势良好,但有的地区缺乏强有力的、综合的训练管理及资金投入,这些地区对有关方面的支持不够。辽宁省的跆拳道管理制度不健全,其中在竞赛开展、裁判员执裁、人员队伍的工资待遇、人才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对辽宁跆拳道竞技水平的提高起到阻碍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辽宁省跆拳道队的4名教练员和45名运动员为调查对象。

以辽宁省13个(鞍山市除外)市跆拳道队的19名教练员和218名运动员为调查对象。

以2002—2006年辽宁省跆拳道比赛中10名裁判员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Springe Link(综合学科期刊全文)、Elsevier(综合学科期刊全文)检索近30篇中外文献;通过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中华数字书苑、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查阅了跆拳道相关文章30多篇为本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问卷采用实地发放和邮寄两种形式,本文研究总共发放316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96份,回收率96.5%,回收有效率97.0%。发放省跆拳道队教练员问卷4份,回收率100%;发放省运动员50份,其中有效问卷45份,回收率94%,回收有效率95.7%;发放市跆拳道队教练员22份,回收率86.4%,回收有效率100 %;发放市跆拳道队运动员230份,其中有效问卷218份,回收率97.8%,回收有效率为96.9%;发放辽宁省跆拳道裁判员问卷10份,回收率100%。

1.2.3访谈法

以网络、电话和走访的形式对省内外跆拳道教练员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对部分跆拳道运动发展较好的省外教练员进行电访及信访,获得较多真实可靠的相关信息。

1.2.4数据统计法

问卷调查的数据通过运用Excel和Spss11.5等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处理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辽宁省市跆拳道竞赛开展情况

跆拳道竞赛的开展对这个运动项目的推广和普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普及和推广此项目的主要途径,而且是教练员和运动员价值体现。在某种程度上调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的积极性,同时带动跆拳道竞技水平的提高。

表1显示,省队有26.7%的运动动员没有参加过省比赛,参加3次以内的运动员占57.7%,参加超过4次的仅仅有15.6%。 省队的运动员没有参加过交流赛的运动员占17.8%,参加3次以内的占62.2%,参加4次以上的运动员占20%。省队有80%的运动员没有参加过全国,市队有56.9%的运动员没有参加过省比赛,其余运动员即使参加过省比赛,但参加的次数也很少(见表1)。市队运动员有43.6%的没有参加过正式市跆拳道比赛,参加3次以内的运动员不足22%,超过4次的人数甚少。市队运动员参加交流赛的情况也不是很理想,54.6%的运动员根本没有参加交流赛,其余的一部分即使参加过次数也不是很多。 以上这些数据足以说明辽宁省地区开展跆拳道竞赛比较少,竞赛制度不完善。导致辽宁省市运动员参加正式比赛和交流赛的机会很少,不能达到普遍参与的程度,只有成绩较好的运动员才有机会参加比赛,大部分运动员只是一味的训练,这部分运动员没有机会亲身经历比赛,这样既不利于他们成绩的提高,在某种程上又会挫伤了他们的训练的积极性,也就影响辽宁省跆拳道竞技水平的提高。

在调查中可知辽宁省跆拳道竞赛存在一些不良的现象和问题,辽宁省队教练当时在比赛现场选拔运动员,并且随后也去各市队进行人才选拔,但是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一部分运动员没有在各市。辽宁省市队中仅仅有几个运动员在这次比赛中获得冠、亚军。在调查中得知获得冠亚军的运动员中有一部分根本就没在辽宁省训练,他们不属于辽宁省运动员。按竞赛制度规定辽宁省跆拳道比赛是不允许外省运动员参加,但是在比赛中却存在外省运动员代表部分市打比赛,比赛中确实存在引进外省优秀运动员打比赛的现象,并且情况严重。比赛的开展没有按照跆拳道竞赛制度的规定严格执行,这样不仅会影响比赛的开展,无法了解各市真实竞技水平,造成后备人才很难选拔,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赛和训练的积极性, 对今后的跆拳道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2.2辽宁省跆拳道比赛裁判员执裁情况

在表2中可以得知,辽宁省跆拳道比赛的执裁情况,参加辽宁省跆拳道比赛的裁判员80%认为执裁是公平的,仅有20%的裁判认为执裁有些不公平,他们认为不公平的原因完全是由于业务水平不够所导致的。而省、市队教练员认为不公平的比例比裁判员大。从表2中可以看到,省、市队教练员分别有50%、 57.9%认为比赛执裁不完全公平,其中省队教练员有66.7%认为不完全公平的原因是由于业务水平不够,33.3%的认为是由思想作风问题。市队教练员有54.5%地认为不公平的原因是业务水平不够,45.5%教练员认为是由于不良思想作风导致。

以上论述得出辽宁省跆拳道比赛中存在部分不公平的现象,裁判不公平现象既有技术上因素,也有思想上的因素。辽宁省跆拳道竞赛制度对裁判员执裁约束力度不够,对裁判员队伍的技术和思想管理要求不够严格,造成比赛的不公平。只有熟练的裁判技术和良好的思想作风的裁判队伍才能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充分发挥。

2.3辽宁省跆拳道队伍的工资待遇情况

从表3中可以得知辽宁省跆拳道教练员的工资待遇情况, 辽宁省、市教练员工资分别有25%、26.4%不到2500元,分别有25%、47.5%教练员工资在2500—3500元之间,仅有50%、26.3% 的超过3500元,市队总计73.9%教练员的工资不足3500。从他们对工资待遇的满意程度来看,省、市分别有25%、31.6%的教练员对工资不满意。辽宁省、市跆拳道教练员带队比赛取得名次分别有75%、63.2%教练员有奖金,省队教练对对所给奖金基本满意,市队教练有25%对给的奖金根本不满意。总体看来,辽宁省跆拳道教练员的工资不高,甚至有一小部分教练员对所给的工资跟本就不满意。省、市跆拳道教练员分别有25.0%、36.8%带队比赛取得名次没有奖金,获奖金的市教练员有25.0%对奖金不满意。

辽宁省、市跆拳道运动员分别有73.3%、65.1%没有参加过比赛获得奖金,其中大部分是没有过比赛,一小部分是参加比赛但没有取得名次。获得奖金的省、市运动员分别有50.0%、16.4% 对所给奖金不满意。大部分省、市跆拳道运动员对他们平时的待遇基本满意,有一部分运动员不满意(见表3)。辽宁省、市跆拳道运动员分别有60%、70.7%平时没有补助,只有比赛成绩好或是家庭经济有困难的运动员才有补助。跆拳道是一个高对抗性、 高风险性的竞技项目,但是在调查中得知省、市运动员分别有17.8%、33.7%在平时训练没有上伤害保险,甚至有一部分运动员参赛就没有伤害保险,在比赛和平时训练中有伤害保险的运动员也不完全是所在单位承担费用,而是有一部分运动员自己上的伤害保险。经调查得知运动员社会保障问题制度落后,也没有建立现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制度。

从上面的分析得出,辽宁省跆拳道队伍工资待遇不是很理想,教练的工资总体不高,对教练员奖励不够,运动员平时待遇、 奖励、补助等方面很一般。辽宁省有关部门对辽宁省跆拳道队伍的工资待遇的经费投入不足和投保意识不强,未建立运动员退役的社会保障问题制度落后。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跆拳道队由省及各市体育局相关管理部门管理,管理职能清楚,但组织管理不完善。辽宁省市运动员参加正式比赛和交流赛的机会很少,不能达到普遍参与的程度,只有成绩较好的运动员才有机会参加比赛,大部分运动员只是一味的训练,这部分运动员没有机会亲身经历比赛,运动员比赛经验及交流机会不多, 竞赛制度不完善。辽宁省裁判员执裁约束力度不够,对裁判员队伍的技术和思想管理要求不够严格,造成比赛的不公平。教练员训练经费来源单一,经费投入不足。

3.2建议

辽宁省有着雄厚的跆拳道群众基础,搞好跆拳道运动队伍建设,完善各市的跆拳道队管理制度。辽宁省重竞技管理中心,要加大竞赛管理和训练管理力度,提高各地市体育局领导对跆拳道的重视程度。辽宁省根据实际情况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增加训练经费投入。

摘要: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跆拳道运动在中国二十年内发展迅速。辽宁省是竞技体育强省,应在今后跆拳道比赛中为争金夺银贡献一份力量。目前,辽宁省跆拳道竞技水平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与跆拳道发展较好的省相比还存在着以一些差距。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市跆拳道队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得出辽宁省市跆拳道队竞赛开展、裁判员执裁、人员队伍的工资待遇等管理方面的情况,通过管理现状了解,为完善辽宁省市跆拳道队管理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跆拳道,管理现状,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刘青.论“举国体制”与我国体育制度和制度的创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4):90-94.

[2]马志和,戴健.论政府体育管理职能的转变与制度创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8):14-17.

[3]孙茂君,石磊,朱海燕.对北京市跆拳道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6):42-45.

[4]龚循磊,王广宇.江西省跆拳道队初建及现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2:68-91.

[5]薛元挺,杜景强.对我国举重运动管理体制改革及发展的初步探讨[J].体育科学研究,2006(2):33-35.

3.高职学生管理现状调查 篇三

调查范围为山东省部分高职院校,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7份,有效回收率为93.4%。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以及学生自我管理三个方面。

一、调查结果

1.管理制度满意率较低

调查显示,高职生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满意率较低。在“你认为学校的管理制度有效吗”的回答中,39%的学生回答“效果不是很好”,27%的学生回答“基本上没有效果”,只有3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管理制度有效。在“你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吗”回答中,45%的学生回答“会遵守”,这表明高职院校的规章制度对一部分学生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在行动前会考虑到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否允许;29%的学生回答“要看规章制度是否合理”,这表明学生认为学校的规章制度对他们的影响要视情况而定,有的时候他们会遵守,有的时候他们不会遵守;26%的学生回答“基本上不会遵守,因为学校的规章制度不符合学生的管理实际。”这表明他们认为学校的规章制度对自己没有任何影响。

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不是非常认可学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觉得规章制度管理无效,是因为它们比较陈旧,不适合管理现代的学生。

2.管理方式较为生硬

调查显示,在学生管理方式方面学生的满意度也不是很高。在“你认为学校的管理方式是多元的,还是单一的”的回答中,76%的学生回答“单一”,24%的学生回答“多元”。在问题“你认为学校的管理方式较为人性化,还是较为生硬”的回答中,67%的学生选择了“生硬”,3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管理方式较为人性化。这表明,在学生心目中,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方式较为生硬、单一。

在学生期望的管理方式中,所有学生都选择了人性化的管理。他们主张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教育以及教师的言行示范来管理学生。

在回答“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时,排在第一位的是管理方法不当(42.1%),其次是认为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30.5%),不少学生认为学校管理的主要方法是拿制度来衡量他们的行为,而不考虑他们的想法和他们所面临的实际情况。看来,目前的学生管理方式与学生的期望之间还有不小的距离。

3.学生的自我管理混乱

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学校的管理颇为不满,但他们对自己的管理也处于混乱状态,表现在对自己的时间管理、学习管理、生活管理等多方面。

时间管理5.71%的同学表示早上6点以前起床,80.69%的同学在6点到7点之间起床,13.6%的同学7点以后起床,剩下的同学起床时间不固定。可见大家在度过了高中艰苦岁月后都逐渐变得懒惰了,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在6点以前起床,大部分同学在高中时代是5点左右起床的,而男生尤甚。对于晚上时间利用情况的调查显示,29.5%的同学选择了看电影和上网,主动去上晚自习的占31.0%,而39.5%的同学则干了其他事。进入大学,学校对晚上时间的管理没有高中时那么紧。晚上又是很关键的自由支配时间段,很多同学都荒废了。对于周末时间利用的调查显示,20.2%的同学周末去校外逛街或外出游玩,12.0%的同学选择上网,15.5%的同学则去自习室自习,还有52.3%的同学会随机安排活动。这些数据说明,现在大学生的周末生活日益丰富多彩,符合张扬个性的时代潮流,但是大部分学生已经不将学习视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学习管理学生的学习管理主要表现在是否制订学习计划、是否落实学习计划上。对是否给自己订计划的调查显示,32.5%的同学没有制订计划,制订本学期计划的占了22.9%,制订年度和大学四年计划的分别占了13.6%和16.7%,真正制订一生计划的人只占了14.3%。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大学生的一些基本现状,大部分同学没有长远的计划性。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没理想、没目标、没动力,不重视学习也就不足为怪了。在问题“大学入学以来,自己的计划与目标实施情况”的调查中,45.7%的同学认为自己实现了当初目标的1/4,18.2%的同学认为实现了1/2,6.9%的同学认为实现了3/4,只有1.5%的同学认为完全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或计划,另有18.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目标都没有实现,其他的同学说不清楚。这说明很大一部分同学在现阶段没有实现当初的预计目标或计划,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制订目标的盲目及实现目标的困难。

生活管理此方面只调查了两个问题:“你是否制订生活时间表”和“你的生活有规律吗?”其中,24%、32%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制订生活时间表”“没有规律”;51%和57%的学生选择了“制订了生活时间表,并实施了”“有规律”;25%和11%的学生选择了“制订了生活时间表,但没有实施”“有时有规律,有时没规律”。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自己的生活管理混乱,日常生活没有规律。

建议和对策

针对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各高职院校团委、学生处应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宿舍文化建设、身心健康发展、学生资助和评优等多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创造适合学生发展规律、切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管理制度与方法,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富感染力和实效性。

1.可以推进辅导员制度,逐步在系部配备辅导员,为学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同时,还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开办各系党、团书记、辅导员培训和班主任建设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一线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使他们能够掌握相关的思想政治工作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广泛的社会文化知识等。在选聘、管理、培养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既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骨干作用,又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形成推进大学生管理与教育的强大合力。

2.培养好学生干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处要加强学生干部人才梯队建设,放手让学生会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的同时加强指导和培训。在学生干部培养上,把思想教育与工作培训结合起来,定期集中培训,注重日常培训,使培养工作具有长效性、系统性;合理进行学生会人才梯队规划,让高年级的学生干部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通过工作奖评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传授学生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工作和提高工作水平,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各高职院校的团委、学生处还要将学生管理工作深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中,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能够接受管理,逐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3.做好学生自我管理的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认识,提高自律意识。明确责任,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机构,让更多的学生去承担责任。

引导大学生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利用好,大学期间学习任务不重,但是也不能忽视学习,一定要将自己的学习计划制订好并付诸实施。

4.宿舍管理现状报告 篇四

宿舍现存在问题如下:

1、宿舍自离、辞退及辞职人员的物品清理,无专人负责,离开

时无人详细检查、收回该收回的物品及证实是否有偷盗别人的物品。

2、外人进入宿舍无人进行登记、及询问,以致造成宿舍被盗现

象严重。

3、来访登记没有落实到位,无人过问,经检查安排后还是落实

不到位。

4、宿舍管理处设置、设备因申请后无落实,导致宿舍管理工作

无法正常操作,以至宿舍安全工作出现很多隐患。

5、宿舍楼道清洁卫生因没专人打扫,导致卫生垃圾不能及时清

理。

6、宿舍保安因不是直属宿舍管理,导致在工作管理配合上不到

位。

7、因宿舍先前入住人员管理制度不完善,入住人员以及物品领

取都没有进行登记,退舍人员物品移交也没有专人管理接收,导致宿舍钥匙流失。

宿舍管理员:袁智琴

监管员:张延海

5.行政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篇五

市农经站:

按照《重庆市农经站关于召开近郊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研讨会的预备通知》要求,我们认真开展了实地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农村现有12个镇,87个行政村(包括一个经济园区),1357个合作社,耕地面积15.6万亩,农业人口20.4万。农村经济总收入23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 亿元;占总收入的2.1%;第二产业165.8亿元,占总收入的69.6%;第三产业67.3亿元,占总收入的28.3%。

二、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一)财务代理和电算化开情况

2003年我区推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以来,东部3镇因地处城郊,经济较发达,村社财务经济业务量大,未实行财务代理。西部9镇,其中凤凰镇、曾家镇在于2003年已拟为我区农村财务代理试点镇,通过试点,加强了两镇村社集体资产管理,减少了村社集体开支,减轻了农民负担,两镇共精简财务人员工90人,节约财务人员报酬7.6万元。今年初财政安排农发资金12万元,作为我区部分镇农村财务代理启动工作经费,2006年我区将西部9镇全面实行农村财务代理工作。目前,西永镇已全面推行村社财务镇农经部门代理工作,并实行电算化管理,凤凰镇、中梁镇、陈家桥镇实行镇代村、村代社,曾家镇正在抓紧实施。

(二)财务管理情况

按照农业部、财政部《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核算制度》要求,今年1月份,我们对所属87个村集体财务人员进行了新会计制度培训,全区基本实行了新会计制度的启用。在管理上一是实行村社财务会计专业化管理,社帐由村专业会计代管;二是村社帐财务委托镇代管,从根本上理顺了农村财务管理体制,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不能自主的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村会计负有对本村一切经济活动及所有财务收支进行真实、全面、系统、连续综合的核算职能,并对本村的一切经济活动有监督权利,但实际上,会计的职能作用却在逐步减弱,村级的所有收支能否全部入账纳入核算,会计人员自己当不了家作不了主,而是村主要干部说了算,这种违反财务制度独断专行的做法,导致村级经济活动及其成果得不到真实、全面系统的反映,造成财务管理上的漏洞。

(二)村级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改革的深化,村级经济组织活动范围将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经济关系增多,作为独立的村经济组织会计人员如果仍停留在原先业务管理水平上,就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财务的管理。

(三)村级一支笔审批把关不严。负责审核原始凭证的村委会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责任心不强,仍有非生产性支出、奖金福利补助未按规定要求申报审批及严格控制支出0数额,对外来支出原始凭证规范性把关不严。

(四)村组级专业承包合同未达到规范化管理。表现在部分承包合同项目签订不规范,合同档案资料管理不健全,给村级经济收入造成不良后果。

(五)民主理财制度落实不到位。设立民主理财制度的目的在于使农村财务收支充分接受群众监督,控制不合理开支。通过调查发现民主理财制度尚未完全贯彻落实达到预期目的,表现在个别民主理财小组有名无实,仍然由会计人员进行财务监督,也有个别村即使实行民主理财,但由于理财小组业务素质低、觉悟程度不高,往往无法顺利开展工作。

(六)农经队伍建设问题。自2002年机构改革撤销镇农经站,将各镇农经工作人员并入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加之农经工作人员更换较多,对业务的不熟悉,经费的又严重不足,特别是今年因为各镇的整个农技中心人员都去报考了公务员致使我区农经工作人员有很大意见,打击了他们工作热情,农经工作开展困难。

四、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村财务管理历来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也是滋生腐败、污染社会风气,导致农村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各级领导特别是乡镇领导要把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农经中心及会计核算中心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对策,检查督促村组干部严格按章办事,确保各项制度贯彻落实。我们作为村级财务的主管部门,更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认识,加强科学的财务管理,定期对村组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村组干部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稳定会计队伍,提高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农村财务管理的具体操作者,稳定会计人员队伍有利于提高财会人员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因此,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首先要稳定农村财会队伍。对村级会计的任用、调换、免职等,必须履行考核报批手续,坚持任人唯贤,保持会计队伍的相对稳定。同时,农经中心要加强对村会计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不断充实、更新财务管理知识。

(三)加强审计,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会计核算中心审计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严把审计关,对村级报来的收支业务,审核人员要审查单据的合理性、合法性、正确性及真实性,对违规违纪的支出单据拒绝入账,审计出的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对照有关制度规定及时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四)切实抓好财务公开,重视实际效果。要加强对财务公开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对公开未按规定程序、内容不规范、搞形式化的村要采取措施,责令整改,对不进行财务公开的村要追纠村干部的责任。同时,要重视财务公开的实际效果。

(五)完善结束机制,增强民主意识。要切实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必须有健全的监督、约束机制。一是要完善奖惩措施,加大处罚力度,严格按章办事。二是搞好以民主理财小组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不仅要提高理财小组成员的业务水平,还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参与意识,使农民明白参与理财的重要性,积极反映有关情况,使村级财务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6.行政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篇六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随着**的推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对机动车的扶持**市机动车数量大幅增加。据交管部门统计,*年底**市的机动车数量已经达到380万辆,与之相伴而来的就是遍布全区、蓬勃发展的洗车行业。由于洗车经营是投入少、成本低,且简单劳动又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很多洗车点都是无照经营,这些洗车店虽然方便了洗车需求,但由于违规或不规范经营,给城市管理和形象带来许多问题。很多市民反映,一些洗车店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了市区环境和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要求监管部门对洗车业加强管理,取缔无证经营,规范洗车行业秩序。如何进一步引导和规范洗车行业,提升我区环境形象及人民生活便利水平,是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借此机会我对**区洗车行业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

二、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本人于2022年7月6日至8月7日,历时一个月,进行相关调查。

调查地点:**市**区。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

三、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的50人当中,32位男性,18位女性,在外面洗车的被调查者占90%,自己洗车的被调查者占10%;有75%的被调查者选择低档位的洗车点进行洗车,有10%的被调查者选择中档位的洗车点进行洗车;在被调查者中普遍认为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还有就是占道洗车、妨碍交通、设备简陋、环境脏乱差、排水问题;在被调查者都说到了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对洗车点进行登记,对无照洗车严厉查处,加大对洗车行业的监管力度。

(一)当前**区洗车行业发展概况

目前,**地区在工商部门登记的正规洗车站点共35家,还有很多洗车站点是无照经营或属超范围经营(有些汽配件、维修店及加油站也兼营洗车)。这些洗车点虽然方便了洗车需求,但由于违规或不规范经营,给城市管理和形象带来许多问题。按照营业面积和员工人数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高档、中档和低档三种类型。高档:营业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员工10-20人,共有3家,约占总数的10%左右;中档:营业面积在40-50平方米,员工7-8人,共有12家,约占总数的37.5%;低档:营业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下,员工2-5人,共有53%左右。这些洗车行业多数从2004年以后起步,少数由原来不规范的路边洗车点发展而来。

(二)洗车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洗车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复杂,管理难度较大,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档次较低的洗车站点,问题尤为突出。

1.破坏绿化及公共设施

许多待洗车和已经洗好的车辆随意停放在绿化道和人行道上,而且洗车人员直接在这些公共设施上洗车,附近的绿化往往遭受严重破坏,一些设备简陋的洗车点在缺少必要的排水设施的情况下,仅靠一根皮管、一块抹布、一只塑料桶就冲洗车辆。长期的汲水和洗车液等化学物质的腐蚀使路面遭到破坏,引起地砖的松动、破损,给行人带来不便。

2.污染环境

大多数洗车店没有污水处理的配套设施,洗车的污水和着油污直接排放,以致洗车后污水横流,一些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下水道或内河,不仅影响市容市貌,也成为城市环境新的污染源。

3.浪费自来水资源

洗车店一般用一根水管连接到居民家或者小店的水龙头上,直接使用自来水清洗,支付居民用水的低价格;有的店甚至偷接消防栓上的水。洗车业不仅增加了整个城市的供水压力,而且浪费了自来水资源。

4.违规用水,严重浪费水资源

据调查,**地区35%的洗车点使用中水洗车,采用了节水设备和循环水设备,洗一辆车平均用水10-20升。有的洗车店设备简陋,还在沿用高压水枪作业方式,自来水仅冲洗一遍就白白地通过地沟排走了,这样既消耗了大量的浪费。由于居民用水收费标准远远低于经营用水标准,有的洗车点为节约成本,擅自接上居民家中的自来水用于洗车,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据了解,使用自来水冲洗一辆车需要200-300升水,用水量为循环式洗车装置的20倍。有关部门曾经统计,如果洗一辆小轿车用水200-250升,**市每年仅洗车的耗水量,至少相当于两个昆明湖的蓄水量。

5.影响居民休息

有的洗车店设在居民区附近,洗车的高压水泵整天轰轰作响,车辆来来往往,夜间的洗车声、吵闹声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休息,造成小区居民的诸多意见。另外,在冬季,这些洗车店收工后地面积水结冰,给早晨急匆匆赶路的上班外出的人们带来不安全因素。

四、对策建议

加强对洗车行业规范管理,解决影响和制约洗车行业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丰富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严格准入制度,推进行业管理

面对目前洗车行业发展迅速、行业自律性差、行业标准缺失、管理标准不统一的现状,相关部门应根据本地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洗车行业规范要求。

2.扶植连锁企业

加强对洗车行业的扶植,进一步收紧审批权限,督促各类洗车点规范经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作为用水大户,规模化、节能化、环保化是洗车行业今后的发展的有力之举。所以,建议政府要从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着手,对我区中水管网建设予以研究,加大投资力度,在方便群众生活的同时,降低洗车行业用水成本,改善洗车行业发展态势。

3.加强洗车业的管理和审批

制定规范洗车业的行业标准,严格审批和管理洗车业,明确提出几个不准。指定允许洗车店设置的路段,限制洗车店的无序经营。提倡室内洗车,污水地下排放,规定洗车场地的面积、洗车设备、洗车耗水标准等相应的要求。逐步淘汰一块抹布,一只水桶的洗车方法,引导和鼓励采用新技术洗车,如蒸汽洗车、电脑洗车、无水洗车和循环水洗车等新型节水防污洗车技术,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最大化的有效利用。

4.做好宣传引导,普及法律知识

一是充分发挥好宣传平台,利用信息网络和各种媒体,宣传洗车行业正反两方面的典型。

并确定若干洗车行业示范单位,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对经验非洗车的企业,在坚决取缔的同时在媒体上曝光。二是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法规、规章和标准,编写宣传手册和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集音像视频,向洗车站点经营者统一发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商户自觉遵守相关法规,规范经营,维护洗车站点周边的市容环境秩序。三是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制作部分宣传材料,利用各种有时机和多种渠道向群众发放和宣传,争取群众对洗车行业治理的理解和支持。

5.借鉴国内外做法,倡导先进模式

7.对乡镇财政管理现状的调查和思考 篇七

1 乡镇财政管理现状

2005年,苍溪将原有的56个乡镇和9个区办事处撤并为39个乡镇,基层财政机构也就随之由65个减少到39个。同时,将原来的“乡镇财政所”更名为“乡镇财会所”,财政干部由原有的197名减少到现在的97名。机构和人员在逐步减少,财政职能却在不断扩大。以前财政部门的职能,主要是“组织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分配、财政资金拨付、人员工资发放、专项资金监管”五个大类,现在在原有基础上又新增加了“公共财政管理(村财乡管、乡财县管、国库集中收付管理等)、公共财政服务(社会保障服务、惠民‘一折通’服务、救灾救济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等)、公共财政监管(政府采购监管、重点项目投资评审、恢复重建资金监管等)”三大职能。财政服务对象由原来只管全县1万多财政供养人员延伸到全县79万城乡所有居民人口,与财政工作相关联的信息涉及到各行各业,无所不包,无所不揽。特别是在民生保障和惠民服务方面,把原本属于农业、畜牧、计生、农机、民政等部门的资金发放和管理的职能全部转给了财政。惠民补贴“一折通”工作,涉及19类28项,受益对象共186917户682335人,每录入一个受益对象要录11条信息,同时还需要反复校对修改。仅这一项,一个乡镇至少需要1个人专门从事此项工作。乡镇财政尽管面临很多困难,但我们在乡镇财政管理上狠下功夫,依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乡镇财政管理呈现出明显特色。

1.1 支付核算改革,规范了乡村财务

2005年,苍溪县出台了《苍溪县乡财县管实施细则(试行)》,全面推行“乡财县管”改革。将全县39个乡镇财务收支全部纳入县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由县财政国库支付核算中心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经过近几年的运行和不断完善,乡镇财务收支行为得到规范。国库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使财政监督关口前移并日常化,5年时间共拒办和纠正违法收入859笔1200万元,控制和减少非生产性支出1500多万元,协助催缴税收和非税收入4000多万元,有效地防止了乱收、乱支、乱举债和挪用专款等问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明显提高。乡镇所有资金通过县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一个口子进出,减少了若干中间环节,资金流速大大加快,政府调控能力显著增强。通过以票管税、以票管费等手段,税收与非税收入做到了及时、足额入库。通过拒付违规开支以及招标采购、项目集中报账,每年可增加政府可用财力1000万元以上。县乡财政联网和远程报账业务的开展,乡镇每年可降低财务运行成本20万元以上。乡财县管,既管住了每一笔支出环节,又管住了乡镇擅自举债的源头。我们在推行“乡财县管”的同时,也全面推行了“村财民理乡代管”。2006年,苍溪县出台了《关于村财民理乡代管实施意见》,将全县所有村集体组织的账务全部纳入乡镇财会所管理。村上的收支事项由村民委员会理财小组民主决定,每一笔收支的合理合法性由乡镇政府把关,收支凭据由财会所审核,收支账目由乡镇财会所代理做账。村级收入纳入“村级资金专户”统一管理;村级支出每半年公布一次账目;村组干部工资由乡镇财会所按月打卡直发;债务管理遵循“先偿债、后干事,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进行。通过近几年的运行,村级财务基本理顺了,民怨化解了,干部也轻松了,没再发生新的债务。

1.2 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了分配公平

为了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适应,2007年苍溪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的意见》,及时调整了县乡财政体制和管理办法,建立了县对乡镇财政激励约束机制。对乡镇转移支付按“财政收入奖励、农业产业化发展激励、消赤减债以奖代补、缓解乡镇困难补助”四个内容考核计算。2007~2009年,县级财政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3年累计挤出资金4216万元,用于乡镇财政激励约束奖励。

1.3 乡村公用经费提标,保障了正常运转

从2007年起,苍溪县对乡镇的办公、印刷、水电、公用电话、差旅、会议、培训等公务费预算,三年分别按照人年3000元、6000元、5600元(地震后落实四压三停政策)的定额标准安排,比以前年度大幅增长,保障了乡镇政府机关正常运转。2007年,苍溪县出台了《苍溪县村(居)组干部工资、村(居)办公经费及离职补贴金管理办法(暂行)》,将村(居)委会办公经费标准提高到3000元/年,同时将村“两委”正副职的平均工资调整为2925元,超过省核定标准925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县财政每年还安排100万元建立村(居)组干部离职补贴基金,对正常离职的村(居)组干部实行离职补偿。从2008年起县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专项用于解决村(居)组“三职”干部的养老保险,对符合参加养老保险政策规定的村(居)组干部,财政每人每年补助400元,直接拨入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基金专户,对不符合参加养老保险政策规定的在职村(居)组“三职”干部,县财政按每人每年400元给予补助,年底一次性直接发给本人。2009年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村级办公经费和村(居)组干部基本报酬标准及时足额全面落实到位。

1.4 健全各项制度,防范债务风险

近几年,苍溪县先后出台了《苍溪县乡镇财务管理办法》、《关于推行乡镇公务接待费限额管理的通知》、《苍溪县财政监审办法(试行)》、《苍溪县债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各乡镇财会所也根据实际制定出会议费、文印费、邮电费、接待费、外出考察培训费等财务支出管理办法,除原区所在地乡镇外,其余乡镇全部取消了公务小车。有这些制度作保障,又加上监管权限、会计核算上收一级,乡财县管、村财乡管,同时还采取了“清理锁定债务”、“消债目标管理”、“以奖代补激励”、“专项解决私贷公用”等措施,近几年乡镇、村两级消赤减债有力有效。2006~2009年,全县累计消化乡村债务7530万元(其中乡镇化债7193万元、村级化债337万元)。尤其是近三年来,全县39个乡镇、789个村(社区)都未发生新的债务。

1.5 狠抓队伍建设,强化了财政管理

我们将财政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县财政局都要与乡镇财会所签订《年度财政目标责任书》,将各项财政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单位、到岗位、到人头。定时检查,年终考核,考核结果与当年评选先进、公务员考评、津补贴发放挂钩。将干部培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县财政局每年要举办3~4期乡镇财政干部培训班,把财政法规制度贯彻、财务新软件使用、新业务开展、电脑网络操作技能等作为培训内容,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把对财政干部的双重管理作为队伍建设的关键。苍溪县对乡镇财政干部实行的是“县乡共管”的管理体制,县财政局不仅是管业务指导,更重要的是管思想、管行为、管纪律,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对照检查各乡镇财会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教育,正面引导。将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始终,结合学习《廉政准则》,县财政局制定了《财政干部八不准》规定,利用每期集中培训的机会,组织全体财政干部看案例警示片,邀请政法专家和纪检领导上廉政教育课。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了财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近几年全县开展的机关效能建设、政风行风测评,局机关和各乡镇财会所都获得较高分值,得到社会充分认可。

2 乡镇财政管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1 队伍基础不牢,影响财政监管主体作用的发挥

近几年乡镇财政机构一直在变来变去,上级财政主管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没有出台过关于乡镇财政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的文件,究竟该设置一个什么样的机构、需要多少人、该做哪些事,无章可循。现在社会上有人认为,乡镇财政所一不收税,二不做账,没有存在的必要。但确实就没有多少人知道,现阶段乡镇财政干部居然还那么辛苦。地税、国税都没有在每个乡镇设所,而是按片区设所,税收收入要靠财政干部去协调;民生保障、惠民服务增加了超过过去几十倍的工作量;财政业务精细化管理工作量大,资金监管要求严责任重。由于基层财政干部长期职级得不到解决,待遇偏低,专业特定要求所需人手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加点,再加之近段时间据说全省推行的农村综合改革,要把乡镇财政所要么并入党政办,要么并入经济发展办,不再保留财政所,从而导致了基层财政队伍不稳。如果把乡镇财政所撤了,无论并入哪一个中层机构,财政队伍基础都会受到较大影响,财政监管职能都不能得到正常发挥,由此将会出现财政管理失控、债务恶性循环、影响正常运转的局面。

2.2 财政职能不明,导致管理越位缺位现象时有发生

乡镇财政机构的职能应当有明确的界定,不能形成什么都该管、什么都管不好的局面。管什么、怎么管,应该有规范要求。如现在惠民“一折通”业务,各部门都把惠民资金拿给财政办,数据是录进去了,款也从卡上打出去了,究竟基础资料作没作假、受益对象错没错位,谁也说不清楚,财政由于人手少也不可能逐一跟踪监管到位。长此下去,管理粗放而产生的弊端就不可避免地会暴露出来。

2.3 基层技术装备、专业知识不配套,很难适应财政现代化办公要求

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以后,省、县、乡财政业务大多需要在网上办理,信息大平台建设、金财网络工程、网上直接支付业务、远程报账程序化操作等,对乡镇财政机构来说都非常陌生。八十年代招进的初中生、高中生财政干部,现在已是40、50年龄段人员,学打字、学做表就如同过去学算盘一样,一时半会儿还学不懂,网络知识程序中所涉及的英文字母根本不认识,所以拿到电脑也玩不转,网络开通也用不来。由于受办公经费制约,电脑配置低、机器老化,运行速度慢。近几年,苍溪县恢复重建任务重,财政工作量大,根本抽不出较多的时间组织财政干部集中培训,财政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都相对滞后,离上级财政主管部门业务知识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2.4 乡村历史债务沉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近年来,苍溪县尽管千方百计化解了部分乡村债务,特别是在省财政的帮助下,全面化解了义务教育“普九”债务,但是乡村债务包袱仍然沉重。截止到2009年底,苍溪县乡村债务余额还有30270万元,其中乡镇负债16839万元、村级负债13431万元,全县39个乡镇中政府负债最高的达1163万元,最少的也在100万元以上。巨额负债制约了乡镇经济发展,影响了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

3 强化乡镇财政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3.1 强化乡镇财政机构建设

建议上级财政主管部门同人事编制部门共同出文,规范乡镇财政机构设置,按乡镇幅员面积和辖区人口比例下达财政干部人员编制。同时,明确财政机构的性质、职级、职能、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要参照财政部今年出台的两个文件要求,认真研究乡镇财政监管工作,给乡镇财政机构定编、定员、定岗、定责。如果确实要撤销乡镇财政机构,建议上级财政主管部门提请政府研究,把乡镇财政人员纳入县级财政部门编制序列内管理。由县财政部门向乡镇派驻财政专业机构,便于业务指导,有利于财政监管,有利于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同时,要研究落实好财政干部职级待遇,调动基层财政干部的积极性。也希望上级财政主管部门加大对乡镇财政机构阵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在解决办公场地、办公设备和工作经费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3.2 强化财政干部培训

对现已在岗的乡镇财政干部,上级财政主管部门要有计划的分期分批组织培训,财政政策法规、财政专业知识、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等,需要人人过关。对45岁以下的财政干部,要安排后续学历培训,参加财经职业院校大专、本科班离职函授,要求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对近几年需要从新招考的乡镇公务员充实到财政队伍的新生力量,建议省厅分期分批集中组织到西南财大或省财经职业学院进行岗前短期培训,学会财政日常业务处理流程和基层财政岗位必需掌握的专业技能。

3.3 强化对乡镇财政管理的宣传

要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乡镇财政管理经验,特别对财政系统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多作正面报道,鼓励创优争先。要弘扬财政干部正气,多报道正面典型,深度挖掘财政干部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和优秀品质。通过学习本系统、本地区乃至本部门的先进人物,引导财政干部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结合财政工作年度考核、中心工作检查验收、阶段性综合评比,多表彰基层财政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

3.4 强化对基层财政管理的指导和扶持

上级财政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乡镇财政管理作巡回指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查研究、摸清情况,了解民情、关注民生,对基层的情况了解的越深入、越具体,研究制定出来的财政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就更加切合实际。鉴于人手原因,很多县区财政局都没有设置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对这一问题,请上级财政主管部门多呼吁。由于苍溪是贫困县、老区县,乡镇财政机构办公经费普遍紧张,尤其是惠民“一折通”业务加重了县、乡财政工作成本。我们专门作了“一折通”发放的成本费用分析,2009年,县级财政支付惠民资金的成本费用就达163万元,其中不包括2009年统一为乡镇更新电脑开支的60多万元;乡镇支付“一折通”的成本费用达155.9万元,每个乡镇财会所仅这一项开支近4万元。去年省厅给苍溪县解决的“一折通”工作经费仅为15万元,县、乡的负担确实较重。

3.5 加大对乡村债务化解的扶持力度

苍溪县作为农业大县和财政穷县,财力十分有限,短时间内根本无力全面化解乡村债务。建议上级财政将乡村债务的化解情况纳入省对县的激励约束考核。对消化税费尾欠、“两金”专贷的,按不低于化债额的100%予以财力补助;对属于农村公共支出和公共服务建设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债务,按不低于化债额的50%予以财力补助;对“粮食亏损挂账”债务应分年度安排专项财力予以消化;对因灾损失的世行贷款应给予全部豁免。

摘要:乡镇财政作为政府的一级财政,财政职能不断扩大,工作任务繁重,但乡镇财政队伍建设却明显落后,跟不上形势的要求。当前,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亟不可待,必须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把乡镇财政队伍建设成一支能打苦仗、能打胜仗的队伍。

8.行政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篇八

学校建立了一支较有力的德育管理队伍从事德育管理工作。学校政教处根据党和国家对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以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实际,每学期都制定有相应的德育工作计划。访谈中,80%的教师认为德育工作计划切实可行。政教处按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制定考核办法,对学生进行常规管理。另外,学校还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学生会定期开展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通过班会、校园广播站等德育途径,运用座谈、黑板报、主题报告会等形式,结合节假日,开展了较丰富的德育活动。60%的学生也认为每学期开展的德育活动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学生养成教育方面有一定成效。90%的学生对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比较满意,对班主任的工作评价较高,认为"班主任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学生语)。

2.存在的问题

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的初中学生德育管理工作在各方的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实证调查发现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对德育的经费投入不足

通过访谈了解到,学校仅在对中考某一项的奖励上就表现出对智育的高投入,而对德育经费的投入就少得可怜,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主管德育的校长谈到:"德育经费的缺乏,对我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太大的制约,毕竟经济是基础!"

(2)德育管理机构之间欠缺相互协作

访谈中,政教处的教师有时抱怨:"年级组不够配合工作,动辄将有点儿问题的学生就领到我们这里,让我们来处理";而有时年级组却抱怨太累:"一会儿是政教处的事,一会儿是团委的事,一会儿又是学生会的事,没完没了!"相互之间的抱怨必然导致管理效率降低。

(3)全员德育意识重视度不够

访谈中,主管德育的校长、政教处教师、班主任都不同程度地谈到,学校从上到下都在抓学生的学习,步调一致。而对德育工作却很少有人过问,真是有些 "孤军奋战"。而且学校上上下下都认为,学生的品德教育,做人的问题应该是德育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的工作,与学校其它人员无关,即使是看到学生有不良行为,多数教师摆出的也只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情。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没有学习重要。

(4)学校德育管理存在形式化的倾向

在德育管理活动中重形式轻教育内涵,学校多热衷于轰轰烈烈的宣传效应,为活动而活动忽视了各种德育活动所蕴含的教育内涵。尽管学校经常组织德育活动,但是实际效果如何,研究就不多了,好像活动开展了,德育目的也就达到了。

(5)学校德育主要途径作用的发挥存在一定问题

上一篇:质量负责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广西居民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