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外科学试题

2024-11-14

同济大学外科学试题(8篇)

1.同济大学外科学试题 篇一

2014山东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考研回忆试题

一、名词辨析

1、一次再结晶与二次再结晶

2、形变孪晶与退火孪晶

3、多滑移与交滑移

二、简答

1、什么是金属键,为什么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2、为什么说点缺陷是热力学平衡缺陷,而位错不是

3、影响元素固溶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形成无限置换固溶体的条件有哪些

4、简述伪共晶和离异共晶组织、成分特点,形成原因

5、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6、冷拉钢丝绳将一大型工件调入热处理炉内,随炉加热至1000℃,吊出工件时发生断裂,试分析原因

7、试分析固态相变新相长大速度和体积转变速度与相变过冷度的关系8、5CrNiMo和3Cr2W8V同属热作模具钢,使用上是否有不同,为什么

三、相图应用题

Fe-C系相图有几类渗碳体,各自的形成条件是,并画出平衡凝固下形貌示意图

四、论述题

1、珠光体、球状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形成条件有何区别,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有何特点

2、孪生与滑移异同

2.同济大学外科学试题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以我校2007级儿科医学专业102名本科生的外科学课程为研究对象。

2000年以来, 我校外科学教研室组织有经验的教师严格按教学大纲要求, 逐步建立外科学试题库, 目前题库中已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知识覆盖面较广的各种题型的试题[1]。

本学期参加教学的教师不参与命题、阅卷工作, 而由教务处安排外科教研室相关课题组设计人员从外科学试题库的各章节试题中按掌握、熟悉、了解的不同要求, 以6:3:1的比例随机自动组成两套试卷, 分为A、B卷, A卷正考用, B卷补考用, 每套试卷均附有标准答案, 试题有单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病例分析题。

考试结束后, 由未参加本学期教学的教师集体阅卷, 统一评分, 每名学生的试卷至少有两位以上的教师参与阅卷。全部学生的总成绩及每道题得分情况用Excel 2003软件录入计算机,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通过计算试题的难度 (P) 、区分度 (G) 、可信度 (B) 等指标进行试卷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卷质量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包括单选题:30题, 每题0.5分, 共15分;填空题:20题, 48空, 每空0.5分, 共24分;名词解释:10题, 每题2分, 共20分;简答题:4题, 每题5分, 共20分;病例分析题:3题, 每题7分, 共21分。试题涉及所授全部章节的内容。

试卷质量的评估主要参考以下5个指标[2]: (1) 正态性:指考试分数的分布状况, 主要以平均分和标准差两个指标来衡量, 一般认为平均分为70.0~80.0分、标准差为10左右为宜。本次考试最高分85.0分, 最低分20.0分, 平均分71.2分, 标准差9.9, 符合正态分布。

(2) 难度:常用P表示, 是判断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 实际上是指试题的深度与广度, 难度值越大, 说明试题越容易, 一般以0.5~0.6为宜。本次考试难度适中的题目占50.75%, 太难的题目占7.46%, 太易的题目占41.79%, 具体见表1。

(3) 区分度:常用G表示, 是衡量试题鉴别学生水平差异能力的指标。区分度越高, 越能将学生的成绩拉开档次;反之, 则区分不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差异。区分度评价指标:G≥0.40为很好, 0.40>G≥0.30为良好, 0.30>G≥0.20为尚可, G<0.20为差[3]。此次试卷区分度为0.19, 说明试卷区分度差, 具体见表2。

(4) 效度:是指考试能测出学生实际水平的有效程度, 也就是指考试已测出的质与量与实际的质与量的相符程度, 一般效度大于0.4为好。

(5) 可信度:是反映试卷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信度高的试卷对任何学生多次测验都会产生前后一致的结果, 误差小。可信度采用克伦巴赫系数法计算, 一般试卷的可信度要求大于0.50[4]。本试卷可信度系数为0.84, 表明可信度较好。

2.2 考试成绩分析

此次考试应考102人, 实考101人, 缓考1人, 不及格3人。试卷分析抽样人数101人, 最高分85.0分, 最低分20.0分, 平均分71.2分, 中位数72.5, 标准差为9.9。各题型得分情况见表3。把全部考生的成绩各分数段作为频数, 分布结果见图1、图2。

可以看出, 本次考试成绩分布曲线图呈陡峭型分布, 试卷中同等难度的题目较多, 梯度偏小;分数分布过于集中, 区分度较差, 几乎不能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区分开;考试可信度适中, 测验可靠。

3 讨论

考试是实现学校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 是学校掌握教学情况, 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效果, 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5]。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由试题库统一命题, 实现教考分离已成为检验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我校对2007级儿科医学专业本科生, 2010—2011学年上学期外科学课程实施教考分离, 期末考试试卷从自建外科学试题库中抽取, 用试卷定量分析系统对试卷质量及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分别计算试题的难度 (P) 、区分度 (G) 、可信度 (B) 等指标, 从而检验教学质量、发现试题库问题。本次考试各题型整体难度适中, 但试题的区分度差, 整套试卷中区分度差的题目所占比例高达58.21%, 其中尤以病例分析题明显。病例分析题平均得分较高, 难度适中, 区分度却很低, 仅为0.11, 说明学生对病例分析题掌握较好, 试卷无法拉开学生之间的差距。另外, 我们还发现试题中区分度小于0.10的题目有24个, 占28.5分, 有的题目区分度甚至为负值, 例如单选第1题, 区分度为-0.04, 绝大多数学生都回答正确, 说明该试题对“低渗性缺水的临床表现”这一知识点的区分度不够。而此次考试中存在大量类似的、区分度差的题目, 因而无法达到筛选高水平学生的目的。

教考分离能否有效实施取决于试题库质量的高低, 而高质量的试题库至少应具备以下两个要素: (1) 库中试题能合理涵盖该课程的全部内容和知识点, 且对重点部分有所侧重; (2) 为组卷需要而对库中试题所制订的指标体系应科学合理[6]。目前, 我校外科学试题库能涵盖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和知识点, 但在试题结构、比例及原始题目质量上, 存在大量梯度偏小、区分度差的题目, 且主要是病例分析题和单选题。针对这一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方案改善: (1) 从现有试题库中抽取一些病例分析题和单选题, 由外科学试题库建设课题组重新评价和分析, 将质量差的试题筛除或改编后重新录入试题库中, 同时保留原有质量高、区分度好的题目。 (2) 在今后的外科学教学过程中, 继续以教考分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通过考试一方面检验教学水平, 另一方面检验我校现有试题库质量, 筛选和淘汰质量差的试题。 (3) 不断加强和兄弟院校的交流, 借鉴他们在外科学教学和试题库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唐勇, 汪林, 陈晓光, 等.外科学课程实施教考分离的初步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 (4) :519-521.

[2]傅军.完善教考分离加强试题库建设与管理[J].考试周刊, 2007 (49) :1-3.

[3]王舒然, 牛玉存, 刘影.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试卷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9) :35-37.

[4]芮东升, 秦江梅, 郭淑霞, 等.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本科医学统计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J].农垦医学, 2009, 31 (1) :89-91.

[5]甘文田, 蔡克勤.考试方式与改革刍议[J].高等理科教育, 2006 (2) :34-37.

3.有关科学探究性试题的复习 篇三

【关键词】科学探究 复习 基本环节 猜想 设计实验

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化学新课标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性试题既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能对学生科学探究意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背景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科学探究在中考中所占比例在不断加大,一般题目中的分值不低于20分,是老师在复习中的一个重点复习内容。下面是我在复习中所用的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或从化学问题情景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但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类题目时,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这就要求教师做好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这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我国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提出了八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在复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针对这八要素加强方法的掌握及解题思路的分析。

二、指导学生做出合理的大胆猜想

科学探究是注重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猎取”和“洞察”新知识、新技能的一种“主动性发现式教学方式”。猜想是科学探究性试题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相关的习题中一般是必考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去猜想。科学探究试题中有许多内容都实际上是基础知识中学过的,关键是学生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需要教师做适当的引导,教会学生去分析题目,对所学知识能灵活迁移,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

例如:某同学将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在一起,迅速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了证明该气体是什么?该同学做了如下探究:

⑴提出假设:假设一:可能是__________假设二:可能是________提出这两种假设的理由是_________

解析:象这类题目学生一般都不难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得出正确答案。但在一些涉及反应多一点的题目上学生往往会出问题,例如,生石灰在空气中敞放一段时间后的白色固体的成分探究,假设一:可能是_______假设二:可能是_________假设三:可能是_________;对于猜想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钙、碳酸钙,稍微好一点的学生问题都不太大,但就是想不到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却引导学生去分析和思考,总结方法和规律。同时老师在复习中有意去挑选一些这方面的题目来做练习,再加以一定的指导,学生在下次遇到这种类似问题时就问题不大了。

三、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探究设计

实验探究设计是科学探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难的一部分。实验探究设计是综合考察学生能力的题目,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它不仅要求学生对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制备很熟悉,而且要求实验方案简单易行,原料价格低廉,无污染等。复习时,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善于总结方法,会对知识灵活运用。例如,SO2与KOH溶液能发生反应,但看不到明显现象,请设计一个实验,通过能明显观察到的现象说明SO2确实与KOH溶液发生反应。SO2与KOH溶液的发生学生并不太熟悉,但当老师提示学生回忆学过的CO2和NaOH的反应后,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许多同学都提出了可根据反应后压强的变化来设计实验,结果不同的同学分别设计出了5、6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并且都能达到题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至关重要,往往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维受限,这时教师的适当点拨可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将原有的知识串联起来综合运用,这种点到即止的方法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他们既善于发现问题,又勇于提出问题。

四、最后还需要进行专题强化训练

对于科学探究题目学生之所以感到困难,主要就是不熟悉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最笨的方法不外乎就在于熟能生巧。题做多了也就熟悉了,至少在心理上没有畏惧感,可以轻松上阵。但在选题上老师还要注意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⒈有一定的针对性,要包括一些热门的考点。比如,环境污染问题、身边常见的现象等。2.要选一些和我们所学的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一些相关内容。例如,教材上有一道设计实验证明盐酸中的哪种微粒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题目,我们就可选一道和这题目相似的题目来练习。3.还要注意难度不要选的太大,一是中考这方面的题目难度也不太大,二是难度太大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建议可以从各地中考题中去选择一些好的题目来练习。4.注意练习后习题讲评,在讲评过程中还要加强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中都涉及到了有关科学探究的题目,涉及的知识点也在逐渐的扩展。它要求学生用研究性学习的思路考虑问题,用整体思维去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这要求我们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基础知识讲授的同时还要善于诱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探讨,能创设新情景,就所学知识点能自己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验证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我们做好准备,中考中科学探究性试题就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连泽仁.化学实验题归类解析.[J].数理化学习.2008年

[2]冯新平.对化学探究性教学策略的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年

4.同济大学外科学试题 篇四

一、填空题10分

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大陆架若超过200海里,则最多延伸到350海里。

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四总部是总参谋部、总装备部、总后勤部、总政治部。

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成立时间是1949年4月23日。

4.人民军队战争的特征是正义性和群众性。

5.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6.导弹之父是德国的博士。

7.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武警部队、民兵部队。8.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重要发展的高技术之一,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

9.我国的作战战场由三维战场陆海空向着陆海空天网的五维战场演化。

10.人类战争信息形态演变: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机械化时代、信息化时代。

简答题

1.简述国防的主要内容

2.简述潜艇的优点

3.简述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

4.简述精确制导技术的特点

5.简明扼要的说明你学习《军事科学概论》的心得体会。

材料题

材料给的是十八大上中国要成为海洋强国

日本 印度的军事计划

1.说明中国成为海洋大国的困难和挑战

2.人民解放军在中国成为海洋打过的路上所担负的历史使命

论述题

1.论述在加强国防建设方面,大学生要学习军事科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5.同济大学外科学试题 篇五

A.外科疾病不是都需要手术的 B.现代外科学奠基于19世纪40年代 C.外科学与内科学的范畴是相对的 D.评估及满足病人的基本生理需要是外科护理学的全部工作 E.外科护士与外科医师一起,对外科的病人进行治疗与护理 2.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病人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的代谢并发症是()。

A.低血糖症 B.脂肪肝 C.肝功能损害 D.高渗性非酮性昏迷 E.高血糖 3.经鼻胃管灌注要素膳时病人最好取()。

A.半卧位 B.左侧卧位 C.右侧卧位 D.垫枕平卧位 E.去枕平卧位 4.抗休克治疗最根本的措施是()。

A.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B.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C.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D.及时、快速、足量补充血容量 E.应用强心药 5.手术前禁食的目的是()。

A.使消化道充分休息 B.防止术后排便污染手术野 . C.防止术中呕吐引起窒息 D.防止术后腹胀 E.防止术后便秘 6.全脊椎麻醉的主要危险是()。

A.恶心、呕吐 B.剧烈头痛 C.呼吸、心跳骤停 D.麻醉作用持久 E.导致截瘫 7.下列术后肺不张的预防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吸烟者术前3日戒烟 B.术后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 C.术前控制呼吸道感染 D.定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 E.痰液黏稠者,可给予其雾化吸人治疗 8.治疗破伤风的中心环节是()。

A.控制和解除痉挛 B.预防并发症 C.清除毒素来源 D.中和游离毒素 E.保持呼吸道通畅 9.术后并发甲状腺危象的主要原因是()。

A.术前准备不充分 B.术中出血过多 C.甲状腺切除过少 D.术后未服碘剂 E.精神过度紧张 10.女性,37岁,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3h突然窒息,面部青紫,颈部切口下肿胀,可能的原因是()。

A.出血 B.粘痰堵塞咽喉部 C.分泌物堵塞气管 D.气管塌陷 E.喉返神经损伤 11.乳腺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乳房增大 B.乳头凹陷 C.无痛性肿块 D.橘皮样改变 E.两侧乳头不对称 12.避免或减轻乳腺癌病人患侧上肢水肿的做法不包括()。

A.预防性抬高患侧上肢 B.不在患肢进行测血压 C.不在患肢静脉穿刺 D.患肢正确功能锻炼 E.患肢制动 13.乳房自我检查适宜的时间是在月经周期的()。

A.1~2天 B.3~5天 C.5~7天 D.7—10天 E.10—12天 14.急性腹膜炎最重要的体征是()。

A.腹胀 B.腹膜刺激征 C.肝浊音界消失 D.肠鸣音减弱 E.移动性浊音 15.急性腹膜炎病人手术后5天,下腹痛加重,腹泻,有里急后重感,体温记录38.8℃。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A.粪常规检验 B.直肠指检 C.腹部X线检查 D.腹腔穿刺 E.血常规检查 16.为了缓解腹部损伤病人的疼痛,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绝对卧床休息 B.不随意搬动患者 C.疑有空腔脏器穿孔者,应禁食、胃肠减压 D.禁止灌肠 E.立即使用吗啡类镇痛药 17.腹腔实质性脏器破裂的主要表现是()。

A.感染性休克 B.恶心、呕吐 C.内出血或失血性休克 D.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E.腹腔穿刺可抽出混浊液体 18.胃癌的主要转移方式是()。

A.直接浸润 B.淋巴转移 C.血行转移 D.腹膜种植转移 E.弥漫转移 19.胃癌病人术前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心理护理 B.改善营养状况 C.对有幽门梗阻的病人,术前3日起每天用温生理盐水洗胃 D.要求吸烟的病人尽量减少吸烟的数量 E.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的训练 20.下列不属于肠梗阻的基本处理的是()。

A.禁食 B.使用抗菌药 C.及早使用止痛剂 D.胃肠减压 E.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21.大肠癌手术前最重要的护理是()。

A.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B.充分的肠道准备 C.术日晨插胃管 D.输血纠正贫血 E.备皮,术前用药 22.关于结肠造口的护理,不正确的是()。

A.尽量穿紧身衣物,方便固定 B.造口袋开口必须大小合适 C.造口袋内容物1/3满时应倾倒或更换造口袋 D.更换造口袋时要观察周围皮肤情况 E.要鼓励病人主动参与造口护理 23.男性,70岁,肝癌肝叶切除术后第1天,病人感腹痛、心慌、气促、出冷汗,血压12/8kPa,首先应考虑为()。

A.胆汁性腹膜炎 B.肠梗阻 C.肝断面出血 D.膈下脓肿 E.阑尾炎 24.预防肝性脑病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肝切除超过1/2者,需间歇吸氧3~4日 B.禁用肥皂水灌肠 C.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D.口服新霉素或卡那霉素 E.给予富含支链氨基酸的制剂或溶液 25.胆石症胆管炎病人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除了Charcot三联征外,还具有的表现是()。

A.胆囊肿大 B.血压下降伴意识不清 C.上腹绞痛 D.高热、寒战 E.黄疸 26.胆石症取石手术后,拔除”T”管引流的指征是()。

A.术后一周,疼痛消失 B.术后一周,引流量减少 C.术后2周,引流量减少,造影通畅 D.术后2周,引流量增加 E.术后体温正常,白细胞不高 27.胰腺癌常见的首发症状是()。

A.黄疸 B.食欲缺乏 C.乏力消瘦 D.消化不良 E.上腹痛 28.女性,55岁,诊断为胰腺癌,诉全身瘙痒。查体:皮肤巩膜黄染。以下护理措施不正确 的是()。

A.使用碱性清洁剂 B.指导病人涂抹止痒药膏 C.温水擦浴 D.剪除病人的指甲 E.避免用力搓擦 29.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病变早期的主要表现是()。

A.皮肤溃疡形成 B.下肢沉重酸胀感 C.血栓性浅静脉炎 D.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E.浅静脉隆起、蜿蜒成团 30.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指导病人严格戒烟 B.进食低脂、高纤维素食物,多饮水 C.溶栓或抗凝治疗期间监测病人的凝血功能 D.术后多卧床,不宜早期离床活动 E.注意观察患肢动脉搏动和皮肤温度变化 31.判断胸腔引流管是否通畅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A.检查引流管是否扭曲 B.看引流管是否有液体引出 C.检查引流瓶中是否有引流液 D.检查病人的呼吸音是否正常 E.观察引流瓶中长管内水柱的波动 32.反常呼吸常发生于()。

A.单根肋骨骨折 B.单根肋骨单处骨折 C.多根肋骨单处骨折 D.胸壁软组织损伤 E.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33.对放疗及化疗均敏感的肺癌类型是()。

A.鳞癌 B.小细胞癌 C.大细胞癌 D.腺癌 E.支气管肺泡癌 34.肺癌病人术后出血表现为()。

A.血氧饱和度降低 B.高热 C.胸腔闭式引流管内流出大量血性液 D.呼吸困难 E.胸痛 35.食管癌病人的典型症状为()。

A.进食哽咽感 B.胸骨后针刺样痛 C.胸痛,声音嘶哑 D.进行性吞咽困难 E.进行性营养不良 36.食管癌食管明显梗阻的病人术前减轻食管黏膜水肿的措施是()。

A.术前禁食 B.营养支持 C.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D.加强口腔卫生 E.术前3天温盐水洗胃 37.食管癌术后饮食护理,不正确的是()。

A.若未发现吻合口瘘,可于当日试饮少量水 B.若无发热、胸内剧痛、呼吸困难等吻合口瘘症状,第二天开始进流食 C.应注意少食多餐 D.防止进食过多、速度过快 E.嘱病人饭后2小时平卧 38.颅内压增高病人的床头抬高15。~30。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有利于改善心脏功能 B.有利于改善呼吸功能 C.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D.有利于鼻饲 E.防止呕吐物误人呼吸道 39.观察颅脑损伤病人时,提示为颅内压增高的早期表现是()。

A.脉快,呼吸急促 B.脉快,血压低 C.脉快,血压高,呼吸深慢 D.脉搏缓慢,呼吸深慢,血压升高 E.脉搏缓慢,血压低,呼吸快 40.肾挫伤非手术治疗期间,要求病人至少需要卧床()。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E.5周 41.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生的重要因素是()。

A.肥胖 B.年龄大于50岁 C.性功能正常 D.有生育能力 E.老龄和有功能的睾丸 42.男性,62岁,先是夜间尿频,后逐步排尿时间延长,尿不净,今下午排不出尿,小腹胀痛来院就诊。护士首先应如何处理()。

A.穿刺抽尿 B.膀胱造瘘 C.导尿并留置导尿管 D.压腹部排尿 E.急诊做前列腺摘除术 43.男性患儿,11岁,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有时排尿突然中断,应考虑()。

A.肾结石 B.输尿管结石 C.膀胱结石 D.前尿道结石 E.后尿道结石 44.膀胱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A.尿频 B.尿潴留 C.排尿困难 D.血尿 E.尿急、尿痛 45.对使用石膏绷带病人的护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A.四肢石膏包扎时要包住手指或足趾 B.石膏干固后关节部位可以承受较大弯曲力 C.石膏未干前搬动病人时应用手掌平托 D.若石膏内皮肤瘙痒,可将物品伸人石膏内搔抓 E.石膏污染时可用毛巾蘸多量清水擦洗 46.女性,60岁,跌倒致右股骨颈骨折,现给予持续皮牵引处理,该病人最易发生的并发症是()。

A.休克 B.右坐骨神经损伤 C.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D.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E.骨化性肌炎 47.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腰部活动时,最明显受限的动作是()。

A.前屈 B.后伸 C.患侧倾斜 D.健侧倾斜 E.左右旋转 48.颈椎病发生的基本原因是()。

A.颈椎间盘退行性变 B.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C.急性颈部损伤 D.颈部肌肉痉挛 E.颈椎不稳 49.眩晕和猝倒主要见于()。

A.神经根型颈椎病 B.脊髓型颈椎病 C.椎动脉型颈椎病 D.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E.混合型颈椎病 50.护士对颈椎病病人进行术后出院指导,正确的是()。

6.同济大学外科学试题 篇六

A.雷震清 B.陶行知 C.张雪门 D.陈鹤琴 2.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

A.科学情感方面的教育目标 B.科学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 C.科学方法方面的教育目标 D.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 3.下列主要内容中,不属于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的内容是()。

A.季节 B.常见动物 C.风土人情 D.常见植物 4.下例动物中,适合学前儿童饲养的是()。

A.乌龟、金鱼、娇风、蝌蚪 B.乌龟、金鱼、蝌蚪、蚕 C.蛇、金鱼、泥鳅、蝌蚪 D.乌龟、甲鱼、娇凤、蚕 5.运用木棍、积木、手指、手臂、步长等作为量具,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

A.非正式量具测量 B.正式量具测量 C.观察测量 D.普通测量 6.下列选项中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环境是()。

A.问题情境 B.科学活动室 C.科学学习氛围 D.三个都是 7.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B.个别性、潜移默化性、开放性、灵活性 C.亲密性、开放性、潜移默化性、灵活性 D.潜移默化性、联系性、随机性、灵活性 8.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

A.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B.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9.事先创设一种情景,以此引发调查者想要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从而来测试幼儿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是()。

A.情景观察 B.情景评价 C.自然观察 D.自然评价 10.教师在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

A.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参与者、反思者、研究者 B.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组织者、反思者、研究者 C.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引导者、反思者、研究者 D.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 二、判断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11.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是一些解释粗浅的科学概念、说明用途的纯知识性的科学教育,而且往往是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12.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4-5岁的儿童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13.将幼儿园三学年(或四学年)的科学教育内容编排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从内容到形式都注重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与学前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每个单元又突出一个重点,围绕重点设计多种活动内容和形式,这是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14.学前儿童适合操作比较容易、简单、带有游戏性质的实验,如,磁铁吸铁的实验、种子发芽的实验等。(√)15.通过文学艺术的方法进行科学教育,可以使学前儿童更容易接受粗浅的科技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想象力,从而提高学前儿童的创造潜力。(√)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知识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17.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例如问:“如果把纸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解答问题的方式可以是让学前儿童把纸放在水中试一试。(√)1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学前儿童提供材料和机会,使他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1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的测试法等同于学龄儿童的测试法,就是根据图片所表示的内容及问题,通过思考,用符号或数字作为标记来回答各种问题的方法。(×)20.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三、筒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2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有哪些? 答:(1)科学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技术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

(3)科学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而技术是创造、发明新产品的过程。

22.如何进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 答:(1)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

(2)采用以单元式选编内容;

(3)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

23.教师在运用测量方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1)进行测量活动,重在培养测量意识;

(2)学习运用非正式量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3)用正式量具测量时,量具要精确。

24.散步活动实施与指导的要点是什么? 答:(1)制定活动计划,要粗而灵活;

(2)明确散步的概念;

(3)明确散步的目的;

(4)在散步时进行随机教育。

四、设计题(共22分)25.设计集体科学教育活动“认识小白兔”(大班)的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活动方法的设计思路进行说明。

(1)格式正确。(2分)(2)目标(4分)、内容(4分)、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4分)、过程。(4分)(3)方法设计的理由(4分):

7.同济大学外科学试题 篇七

关键词:初中科学,科学概念,能力考查,评估工具

一、研究缘起

试题能力考查倾向不仅是其作为选拔性考试命题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更是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借助布鲁姆———安德森的认知过程水平对各类教育目标进行相应的层次划分,每一层次间缺少必要的说明而导致各层次间的界面不是特别清晰,从而在实际教学评价过程中出现操作性不强的现象。

以初中科学为例,我国各地的初中科学试题大多重在知识考查,而忽略了知识背后的能力要求,这不仅影响着人才选拔的质量,更对初中科学教学起着不良的导向作用。因此,本研究选取当前具有代表意义的初中科学试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基础上应用所开发的能力考查评估工具来分析试题的能力考查倾向,探查当前初中科学试题在能力考查倾向上存在的共性及差异,以期为由“知识考查”转向“能力考查”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二、初中科学试题特点分析

本研究从全国不同地区选取了不同年份的初中科学试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考查题型过于传统

经研究发现,当前初中科学试题题型种类丰富,有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说明题、作图题、推断题、实验开放题8种之多,但其中最主要的考查题型为单项选择题与填空题,考查分值比例分别为34.75%、46.32%,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能力考查的灵活性。

2. 信息呈现方式单一

实验图、模型图、数据图、关系图以及实物图等解释性工具必将是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辅助手段,也理应成为科学试题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本研究所选样本中绝大多数试题只使用语言文字表达信息,少部分试题采取了其他呈现方式和组合多种方式,这样,就降低了由于信息识别、加工、运用所带来的难度。

3. 试题结合生活情境

科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科学试题需有目的地创设真实情境,让考生在一种模拟的实际中分析、解决问题。所有样本中,近40%的科学试题情境素材选自社会与生活,达到了“让学生在考场感受考题生活化”的目的,只有2%左右的试题情境对学生而言有些陌生,这样有助于减轻考生心理紧张而使得试题较为准确地测查学生的能力水平。

4. 重点考查科学概念

本研究根据相关参考文献,将科学学习分为5个学习领域,分别是科学概念、科学符号、科学模型、科学实验、科学计算,图1是全部样本中各学习领域考查分值比例的平均。由图可看出,初中科学试题对各学习领域考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科学概念学习领域的考查,分值比例最大,其次是科学实验与科学计算学习领域的考查分值比例在19%左右,而科学符号与科学模型学习领域考查的分值比例仅为9%左右。

上述分析表明,初中科学试题题型、信息呈现、情境设置各有特点,但这些均属于试题的外部特征,不能揭示试题的考查本质。因此,分析试题背后的能力考查要求就显得十分必要,不仅可以把握试题考查的本质特点,还能为教学实际提供有意义的反馈指导。鉴于初中科学试题中考查科学概念的分值比例最大,本研究将以科学概念学习领域为例,构建能力评估工具并进行具体应用,为我国教学评价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三、科学概念学习领域能力水平层次界定

概念在人们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将现实世界中纷繁复杂的现象、事物加以抽象、概括以及分类并建立起相互间的广泛联系,最终形成对世界整体化、结构化的认识,即概念帮助人们将其认识从简单的知觉水平提升到思维水平,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

对于科学概念(Scientific concept)的理解有两种:一是“科学”,指“正确、合理”的意思,科学概念就被理解成“科学的概念”;另一个比较广泛的理解是“科学领域的概念”,而由于对“科学”所指范围的界定不同,科学概念也有着不同的理解。本研究所指的“科学概念”是“科学领域的概念”,而且将科学领域限定为狭义的“科学”,仅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自然地理等自然科学领域,即本研究所指的“科学概念”是指“在科学研究中经过假设和检验逐渐形成的、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可用言语进行科学的解释并可在教学条件下获得”。科学概念作为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必然也是科学学习的基础内容,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习者改变他们的已有概念,而不是仅仅增加记忆中的信息量。

由相关学习理论可知,概念学习(Concept learning)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不同的学习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析了概念学习过程,但概念学习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具体的行为变化表现出来。Ebert等人设计了概念渐进发展的概括化模型(图2),该模型的主要思想是认为“大多数概念都太复杂,不能让人在一步之内对某个概念从不了解到了解,基于人们自己的建构,概念经常被再分解成渐进发展的几步”。学生在概念发展过程中,必定还受到一定外界环境的影响,经过复杂的生理心理刺激、强化、转换而习得。

由此,本研究根据学生学习科学概念的发展历程将科学概念学习领域能力从低到高划分为4个水平:识别(回忆和识别相关科学概念)→理解(从多方面释译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区别(区别和联系相似概念,建立概念间的联系)→应用(对科学事实进行原理阐述),具体规定如表1。

本研究为考察科学概念学习领域能力水平层次结构的合理性,通过专家咨询对水平界定进行评估,并由两位研究者选取特定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科学概念学习领域的能力、水平及层次、结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实际的试题分析中具有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可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四、初中科学试题科学概念学习领域能力考查倾向分析

本研究按照既定水平界定结果,针对所有研究样本中有关考查科学概念的试题进行分析,分别从考查水平、历时变化、学段差异几个方面来揭示我国当前初中科学试题科学概念学习领域能力的考查特点。

1. 考查水平特点分析

本研究对所用研究样本进行综合发现,水平1考查的分值比例为27.4%,水平4考查的分值比例仅为5.7%。这一结果表明,我国初中的科学概念考查仍以基础为主(水平2和水平3之和占据66.9%),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理解为主”,而且需要记忆的内容过多、高层次水平考查要求较低。本研究通过进一步分析考查知识点的选取状况发现,考查内容过分集中于物质科学中的部分内容,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前初中科学试题偏重知识考查。

2. 历时变化特点分析

本研究以课程改革的开始年份为节点,分别对课改前、课改初期、课改深化阶段的初中科学试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同样不令人满意:随着课改的进行,科学概念的考查比例不断增大;高层次考查要求在课改初期有所提高,但课改深化阶段却又减弱;“理解”层次要求考查比例始终高居不下。

3. 学段差异特点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某个初中为特定研究对象,对该校的月考、期中/末考、地区综合考、最终的中考试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月考试题中只涉及水平1、水平2、水平3的考查;到了期中/末考,仍然是加大水平2、水平3的考查要求,更加重视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综合考对科学概念各水平的考查已经非常接近中考情况,这再一次体现了我国当下的终结性考试对整个教学评价体系的制约。

五、研究启示

本研究聚焦科学概念学习领域,通过对能力评估工具的研究和具体应用,得到如下启示:(1)我国当前的初中科学评价仍以知识评价为主,“能力立意”考查的倾向并不明显、能力考查似乎还是一纸空文,这亟待统一的科学能力评估标准去指导评价工作的开展,本研究正是这一标准研究的尝试;(2)本研究发现中考作为“指挥棒”现象依然十分严重,这样势必会阻碍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学仍然重视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本研究所建构的能力评估工具客观上为初中科学教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操作性框架;(3)本研究作为一种尝试性探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不足之处:能力水平是否可以进一步抽象?能力水平之间的逻辑关系究竟如何?能力水平是否存在下位水平?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去探索。

参考文献

[1]龚伟.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科学学科能力测评框架构建及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2]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78.

[3]理查德·迈耶.教育心理学的生机——学科学习与教学心理学[M].姚梅林,严文蕃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65.

[4]米歇尔·本特利,克里斯汀·艾伯特,爱德华·艾伯特.科学的探索者——小学与中学科学教育新取向[M].洪秀敏,夏婧,邓亚男,薛婧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3.

8.对中小学英语测试题科学性的探讨 篇八

【摘 要】 语言测试是为语言教学而服务的,它的日渐成熟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着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不同的语言观决定语言测试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题型。本文围绕如何提高中小学英语测试题的科学性,从语言观与语言测试,测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典型题型设题分析以及简易定量分析法四个方面,阐述和分析了测试的科学性,强调了对测试题编制的科学性的研究,能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实现英语教、学与评的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语言 测试 试题

一、语言观与语言测试

这是一个有关语言测试的问题。语言测试是为语言教学而服务的,语言测试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测试工具,通过对学生语言运用的抽样,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规范而言,就是命题。通俗来讲,就是关于练什么和怎么练,测什么和怎么测,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不同的语言观决定语言测试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题型。

二、测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英语学科测试要体现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课程评价理念,要有利于促进和引导英语教学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改进英语学习方式、拓展英语学习渠道、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要有利于中小学校综合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英语学科测试既要重视考查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重视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英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题目的设计上应力求做到科学、合理,使英语水平发展程度不同的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都能得到全面、公正、客观、准确的评价,从而充分发挥测试的鉴定功能和激励功能。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设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

考查内容可以紧扣教材,但不应受教材内容的制约。尽管教材的主要内容与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是基本吻合的,但教材只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工具和手段。为鼓励教师落实“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指导思想,考查内容都不应与任何教材的具体内容直接挂钩。

2.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指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所以,出题应尽可能避免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单独考查,如语音识别、单词意义辨析、单词拼写和句意理解等微观语言能力,而应该主要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

题目所选择的语言素材和创设的语言运用情境应充分考虑各地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及各地社会发展状况。要尽可能避免因学生生活经历的差异而影响试题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试题素材的选择和题型的设计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4.选用真实、地道的语言素材

根据测试目的和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对真实、地道、典型的当代英语素材进行适当的删减和改写。尽量不使用编造的语言材料。尽可能提供语义相对完整的语境,使试题任务接近或类似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形。

5.确保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杜绝繁、偏、旧的试题,控制题量

保证信度和效度,以使测试有利于实现考查的目的,使测试结果尽可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题目的表述形式要规范,指令要清楚、简洁、准确,要明确答题方式,试卷结构合理、简约,题量适当,保证留有足够的答题空间。主观题和客观题比例得当,杜绝科学性的错误,杜绝繁、偏、旧的试题。

6.根据试题的考查目的和重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评分标准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涉及多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灵活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的表现形式亦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根据各种题型的考查目的和重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评分标准。如:听力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听力理解的能力,那么评分标准就应以学生是否能听懂为主要依据,而对以写的形式呈现的答案需灵活处理书写的准确性问题。在书面表达中,考查的重点是学生用英语表达意义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语法知识和单词拼写的准确性并不是这一部分的考查重点。因此,该部分的评分标准也要灵活处理语法和词汇的准确性问题。

三、典型题型设题分析

1.单项选择

设计要求:给考生呈现一个不完整的、需要填充的陈述或对话,这一部分称作题干(stem);然后设计若干个选项(options),要求考生从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剩余的几项叫做干扰项(distractions)。单项选择题经常用于听力理解、语言知识运用、阅读理解等方面。

2.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在综合测试中被认为是可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典型测试方法,主要考查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对短文上下文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对词汇意义及其用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对短文理解的基础上,根据生活常识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对惯用法和常用搭配的掌握程度。

3.阅读理解

在各类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的测试占了最大的比重。它可以测试多种阅读技能,如:信息辨认能力;信息转换能力,含义理解能力;语篇逻辑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主旨理解能力;词义猜测能力;阅读策略的使用;情感态度;文化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

阅读理解题的设题原则有:

(1)信度(reliability)原则

信度指考试结果的准确、稳定和可信程度。在阅读题的设计中要保持应有的信度,就必须确保阅读理解所测试的是对语篇的理解能力,而不是常识。如果学生不用阅读就可以得到答案,则试题失去了应有的信度。另一种提高信度的方式是增加题目数量,在同样条件下,题量越多信度就会越高。

(2)效度(validity)原则

效度指试题能够测试出预定的想要测试的内容程度。阅读题的效度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测试所要测试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编制试题首先要确定所要考查的阅读理解能力、技能或策略,然后选择相应的考查方式,设计相应的测试题。如果测试目标中有文化、情感态度以及策略的要求,而测试题却不能测试这些内容,试题就缺乏应有的效度。

(3)杜绝偏见原则

偏见指测试因某些学生的性别、种族、宗教信仰、文化、经历等对其所进行的冒犯或不公正的惩罚。如:网上购物的话题为城市学生所熟悉,但对偏远地区的学生是陌生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差异而选择了同样的话题,势必造成测试中的偏见,降低了测试的公平性。因此,阅读材料需在选材上下工夫,要熟悉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了解学生已经学过什么类型的阅读材料,选择大部分学生都熟悉的话题。

阅读理解题的设计技巧有:

(1)材料选择技巧

① 难易适当:难度以接近学期最后所学阅读难度等级为宜。

② 语言真实:阅读材料符合文体要求,能够反映学生的生活实际。

③ 内容适宜:内容有新意,使学生感觉到文章有其所想要了解的信息。避免考查常识或阅历而非理解。内容适宜性还表现在其对测试目标的适宜程度。如故事类文章比较适合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

④ 题材多样:题材有故事、应用文、说明文、广告、议论文等,在信息表达方式上也有时间型、空间型、列举型、对比型和图表展示型等。这样才能满足并适应大部分学生的需求。

(2)测试点选择技巧

① 以文章的主要信息为测试点。

首先可以通过览读(scanning)的方式决定文章的主题,然后通过跳读(skimming)和精读(intensive reading)的方式围绕主题选择测试点。

② 以未知信息为测试点。

测试点必须是通过阅读文章加以信息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所达到的结果。

③ 让测试点有层次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

前面提到了阅读理解测试的内容可包含信息辨认能力、信息转述能力、含义理解能力、语篇逻辑理解等多种阅读技能的考查。因此,测试点应体现层次性,覆盖面要广。

④ 合理配置测试点的比例。

不同等级的阅读测试,测试点的比例分配不同。如推理引申题在中小学阶段就不应占较大比例。

(3)问题设计技巧

问题指选择填空中的题干、问答题中的问题等。

① 表述要准确、清楚、简练。

② 问题设计既要灵活多样又要保持体例一致。

③ 考点中心要明确。

④ 问题中不能透露答案信息。

⑤ 各问题之间不能互相提示。

四、书面表达

在英语语言测试中,对于写的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书面表达的方式进行。根据《中考白皮书 2007年中考英语试题研究报告》中对2007年中考试题的评析,发现各地的书面表达题比较注重考查学生在特定情境里综合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试题基本为指导性写作(guided writing),或称控制性写作(controlled writing),同时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发挥余地,以展示他们真实的语言水平(这也是作文命题的难度)。无论在内容、形式还是命题技术上,这些题都把握得较到位,且呈现稳中求新的态势。这和研制者对命题的研究是分不开的。

为了达到考查目的,在设题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写作任务明确,能激发学生用英语写作的动机。

②尽可能提供接近现实生活的有意义的情景, 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人文关怀。

③尽可能回避不能给学生实际指导意义的题目。

④通过提纲、图表、图画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提示,使学生的写作得到一定的引导并受到一定的限制。

⑤文字提示尽可能简要,避免使用完整的句子提示,以使书面表达变成连词成句或翻译。

⑥只考查与写作有关的能力,不过多涉及学生的想象力、智力、常识等; 如:2007山东淄博卷(根据前三幅图的内容,续写第四幅图)。

⑦明确字数要求。

⑧注意写作任务与写作时间相匹配,如:07天津卷(有关日前提倡的“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

⑨为确保易于对比和比较,写作任务不宜具有选择性,如:2007北京课标卷和湖北咸宁卷,都出现了二选一的写作题。

⑩尽量避免语体不一致的设计,混淆口语和书面语。如:将口头通知转化为书面表达。

总之,书面表达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命题作文,它是一种指导性写作,题目可有可无,对写作的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情景给予简要的提示;情境可以通过图画、图表和文字提纲(中英文)等形式来提供。这种辅助性写作既对学生的写作思路和范围有一定的指引和限制,又使学生不会出现下不了笔或表达漫无边际的现象,从而保证在大规模考试中主观题阅卷的评分能够遵循一定的标准,使结果有效而可信。

五、结语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中,不少师生还沉浸在题海里,漫无目的,既费时低效,又挫伤了到达彼岸的自信心。语言测试是具有科学性的,小到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大到心理测量学技术的研究,它正逐步成为一门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成熟的统计方法的学科。只有加强了对语言测试的理论学习和测试技术的提高,我们才能科学、合理地出好题,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充分发挥测试的鉴定功能和激励功能,促进新课程下评价机制的改革。愿更多的教师积极投身于测试题的编制研究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使英语教学更具专业化与科学化,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与评的改革,促进教、学与评的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并实现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J. Charles Alderson, Caroline Clapham & Dianne Wall. 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7).

[2]教育部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项目组编. 中考命题指导·英语[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

[3]基础英语教育出版分社培训部. 《英语》(新标准) 初中(衔接小学)培训资料第五期.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罗淼中. 如何进行试卷质量分析[A].

[5]全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评价课题组英语学科组. 中考白皮书·2007年中考英语试题研究报告[M].西安:未来出版社,2007(1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迎国庆比赛主持词下一篇:节后第一天上班你恐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