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精神

2024-06-30

担当精神(11篇)

1.担当精神 篇一

“担当”精神

担当,它的释义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勇于接受的态度,更是一种

敢于负责的行动。敢于负责,是作为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而勇于接受则是作为“优

秀人”最初的入口。

担当精神要有敢于接受的勇气和自信。当有新的机遇、任务、难题摆在我们面

前时,要迎难而上,不能总畏首畏尾,怀疑自己的能力或担心失败的后果。大胆接

受,小心实践,不做你永远不知道你行,这正是你发光的时机。挺起胸膛,负起担

当,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成功从不怜悯胆小、怯懦者。

担当精神要有承担的实力。这实力就来自于无时无刻的自我武装,让自己变

得强大。用学习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有助于责任的履行;用运动武装自己的身

体,身体是承担的本钱;用乐观来武装自己的态度,积极显示着担当的层次;用善

良武装自己的心智,好的出发的才是健康的担当。成功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有

了这个实力才敢说“我能,我可以”!

担当精神要有承担责任的行动。责任,大者要“保家卫国,奉献社会”,小者

要“赡养父母,抚育儿女”。总向往盖世英雄,殊不知当今的和平年代,最需要的是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人。再者,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职场

应该是:“当兵当不好,何以成领导?”。工作的好坏,就取决于承担的行动与否。第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工作不仅要做,更要做好。在橡胶制品的标

语栏中写到:“做好了才叫做了”,这就是我们值得深思并应该承担的工作责

任,不是应付、搪塞,而是积极主动,追求卓越。前进和后退都是走路,但

我们工作需要的是正能量,是对得起本职的担当!

第二,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会得到人们的尊敬。李总常说:“工作中不怕你错就怕你不

改。”诸葛亮失街亭后挥泪斩马,并自贬丞相,他的勇于承担得到的是后人的尊重。失误了,勇敢的承担责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吸取教训,杜绝

二次同样错误。工作中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主动承担一些责任,那么工作失

误就会日益减少,直至消失。

第三,工作中不找任何借口。无论是谁,请不要再推卸责任,因为工作无需任何借

口。美国的杜鲁门总统桌子上放着“问题到此为止”的牌子,他承担了他总

统的责任,这样的总统让人民敬佩。再好的借口也不能改变问题的本质分毫,恰恰工作许多的失败就是那些一直麻痹自己的借口。与其找借口,把问题丢

给别人,负起责任,解决问题。

一只鸡,日日啼鸣,担负起天亮叫起的责任;一块砖,造房垒舍,担负起挡风

遮雨的责任;一块支座,架桥铺路,担负起了四通发达的交通责任。物尚且如此,人亦如此。逃避责任的人注定失败;敢于担当的人,即使没有成就丰功伟绩,也是

真正的强者。如果人生是一道彩虹,那绚丽的色彩就叫做担当!

2.担当精神 篇二

走基层:深度报道在乡镇

由于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的全面崛起, 报业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发挥报纸传播优势, 以报道深度对抗电子媒体的传播速度, 就成为当下报纸的一个必然选择。现代媒体的基本分工是“广播告知新闻, 电视证实新闻, 报纸解释新闻”。脱离了平面报道、动态报道传统思路的深度报道 (in-depthreporting) 成为主流报纸发展的基本策略。但是, 地方媒体如何真正有效实现深度报道?这无疑是需要极大智慧和勇气的。“走基层”, 对作为区域性权威媒体的地方党报来讲, 是一个绝佳的路径选择。

基层应该如何定位?作为民族地区的地方党报, 《恩施日报》将关注基层的视角投向了乡镇, 这一选择是饱含深意的。乡镇是恩施整体发展的基石, 从乡镇入手来把握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面貌, 可谓见微知著, 抓住了肯綮。而在众多的乡镇中如何选择报道重点?《恩施日报》在“走转改”活动中将目光聚焦在了318国道沿线的乡镇发展与转型, 令人耳目一新。318是中国最长的国道, 是沿北纬30度线延伸的自然景观大道, 而对目前尚欠发达的恩施州的干部群众来讲, 这条路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作为恩施经济发展曾经的“图腾”, 人们对它赋予了更多情感寄托和象征意味。近两年, 贯穿恩施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相继开通后, 以前恩施经济交通大动脉———318国道风光不再, 以服务业为支撑的“路边经济”日渐萧条。面对这种形势, 恩施州境内318国道经济带发展如何转型?社会管理如何创新?民生问题如何保障?这既是当地干部群众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 也是严肃而负责任的新闻媒体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恩施日报》通过这组报道将党委、政府思考的重心引向了在交通大发展格局中有被边缘化危险的区域如何实现转型这一现实问题, 将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引向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如何实现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实际, 从这一视角切入“走转改”活动, 充分实现了新闻报道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可以说, 这组报道的策划是一个充满了社会责任意识和新闻专业精神的大手笔。

转作风:好的新闻在路上

“好的新闻在路上”是新闻界的一句行话。“好新闻不是写出来的, 是跑出来的”, 这也理应成为新闻记者的共识。但是, 长期以来, 我们很多记者慢慢远离了这一原则, 简单的材料组合取代了艰苦的现场采访, 基于二手材料的闭门造车取代了深入扎实的新闻叙事。新闻报道离现实越来越远, 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 离新闻理想越来越远。在全新的媒介环境下, 现代读者需要主流媒体提供的不再是信息的碎片, 而是具有理论深度、信息广度和思想高度的优质新闻。要满足读者的这一需求, 首先要求新闻媒体要尽力避免日常报道的随机性甚至随意性, 转而去预先准确把握读者的深层信息需求, 通过全面深入的报道策划, 整合报道力量和新闻资源, 实现报道有效信息量的最大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可以视为对记者的一次新闻专业主义锤炼。“转作风”, 要求新闻记者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群体, 深刻体察社会存在的困难问题, 深切感受基层民众的喜怒哀乐, 从道听途说和浮光掠影的庸常状态摆脱出来, 真正进入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状态。美国新闻巨擘约瑟夫·普利策曾经把国家比喻为大海中的航船, 把记者比喻为船头的“瞭望者”。这个比喻成为新闻记者社会担当的最好诠释。但是, 必须注意, 只有“在路上”, 记者才能做到直击现场、见证社会、记录时代, 才能真正履行“瞭望者”的神圣使命。

李长春同志强调, 走转改活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2]。要实现这一要求, 作风的转变是基本前提。聚焦318国道沿线乡镇的系列报道背后折射出来的正是新闻记者这种“在路上”的精神状态, 很好地体现了党报记者的专业态度和扎实作风。从这组系列报道中, 我们看到了一个在路上艰辛行走、在基层深入思考的令人钦佩的记者群像。这组报道的成功也再次告诉我们, 好的记者应该是一个艰苦的“行者”, “在路上”应该成为记者自觉的精神追求和职业状态。只有在路上, 记者才是一个真正的reporter (报道者) 。

改文风:经济新闻在身边

经济建设是时代发展的主轴, 经济新闻当然也应该是主流媒体着力的重点。但是, 长期以来, 经济新闻在读者中, 尤其是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中没有建立起自身应有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318国道沿线乡镇发展系列报道直接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大命题, 按照传统观念, 这种抽象的题材不太容易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但是, 这组报道却有效地规避了经济新闻在老百姓中容易遇冷的“宿命”, 有效地打造了经济新闻亮点, 成功地形成了新闻报道焦点, 持续地引导了公众关注热点, 成为《恩施日报》在“走转改”活动中引起极大社会反响的报道系列。从深层来看, 这组报道的成功, 其实来自于其新闻文风的改变与报道理念的转型。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程, 改革发展模式是一个宏大的时代主题。如何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视角来记录大的历史进程、展现大的时代主题则是地方党报一个大的现实课题。

宏大主题如何做实?经济新闻如何写作?对地方党报来说, 一定要避免简单地罗列数字、抽象地进行分析, 因为宏观艰涩的经济理论是基层干部和群众难以理解的, 一味追求宏大叙事有使作品陷入空洞与抽象的风险。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 新闻报道就要把抽象和宏观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 让读者喜闻乐见。因此, 这组报道的许多篇章巧妙地选择了小的角度为切入点, 用读者身边普通人的生活变迁的小故事来折射时代进步的大主题, 从而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了极强的可读性。这类报道之所以值得嘉许, 是因为经济新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深奥理论, 而是源自群众身边的生动故事, 这赋予了理性的经济新闻以感性的色彩和人性的力量。

按照全球财经报纸的标杆——美国《华尔街日报》的经验, 故事化应该是经济报道的最佳途径。新闻是叙事的文本, 因此, 格外注重传播效果的美国新闻界把新闻报道定位为“讲故事”。美联社特写新闻部主任布鲁斯·德希尔瓦说:“以讲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因为这种方式让人放松、让人觉得有趣。以这种方式整合过的新闻素材将更加有效地吸引读者。因为读者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事实罗列, 而是真实的生活。”[3]故事可以用来解释现象和事件。当读者对某些事情感到困惑时, 记者可以用故事来帮助他们解开疑惑。抽象宏观的理论分析难以让读者明白, 那好, 讲个故事读者就清楚了。实际上, 讲故事实际上是一种很特别的报道形式, 讲故事就是通过举例帮助人们进行理解的传播策略。新闻需要通过故事呈现世界、通过故事展示变迁, 当有意义的故事被完整表达出来时, 报道的深层内涵也就被生动凸显出来了。

摘要:走转改应该成为地方党报提升新闻传播效度的重要路径。深入基层挖掘深度报道, 深入现实磨砺记者作风, 深入群众讲述新闻故事, 《恩施日报》的“318国道沿线乡镇发展报道”为地方党报变革经济新闻报道的理念和实务提供了重要启迪。

关键词:走转改,地方党报,经济新闻

参考文献

[1]赵铁军.持续“走转改”深化“三贴近”[J].新闻爱好者, 2012 (1上) .

[2]李长春.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2011-10-31 (3) .

3.发见意识与担当精神 篇三

“理论”与“批评”的传统界定中,说后者就是以前者去面对具体,不太合逻辑事实至少是很不完备的。文艺批评作为一种前沿观察和运动中的把握,并不能依赖于、局囿于理论的先在和预设,批评固然是阐释,只是其生命和活力集中表现为创造性的发见,所谓批评是“为别人创造文本”,它以开掘和发现启示于创作与阅读,同时,也不断给理论做出新的提供、增添和匡正。杜勃罗留波夫之于奥斯特罗夫斯基、别林斯基之于果戈理、车尔尼雪夫斯基之于老托尔斯泰以及莱辛之于汉堡民族剧院的演出等等,差不多于此做出过“示范”。

文艺批评的当代发展中,多有另辟蹊径、别立新宗的追求,就潮流迁变看,大体如同西方学界描述过的,形成了从以作家为核心的社会历史批评、到以作品为核心的文本批评、到以读者为核心的反应式批评这一流向。路数流派的分道,批评重心的转移,自然从各自的方位适应了文艺情状迁变的内在、外在要求,不必执一端而论优劣。可以肯定的是:在批评前沿位置的题义中,学术前沿跟时代前沿往往是互为表里的,艺术的前沿思考跟相应的时代、社会思考常常是内在约定的,文艺批评有理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和方位,却无法规避这种表里的系结和内在的约定。批评潮流的“内转”倾向和“世俗”趋附,以“纯艺术”、“唯功效”的名义和尺度从不同方位弃置、排拒文学跟社会历史的相关思考,或许并不妨碍种种匠艺式的评说、偏执性的寻究,而从这里丧失了的不是别的,恰恰是批评深层发现的现实根据与探访途径。

毋须讳言,在历史的、美学的批评要义上,对前者的自觉疏离乃至无端鄙薄造成发现力的短路和窒息,如同我们已然感受到的那样,一定程度上已结果于批评的现实。我们理所当然地摒弃庸俗社会学的批评,它以批评陷入歧途给我们留下过足够的教训;同样理所当然的是:无论是文艺作品还是文艺现象,都并非天外来客而不能不是特定时代土壤和艺术感应的生成物,评论如果不是就事论事、即兴随遇而追求对象把握的真切性和厚重感,就不能离开“背景”材料,包括对象全人、全作这个“近景”、特定时代的艺术征象这个“中景”,更包括一定时代的天候、地气这个“远景”。拒绝对文艺家、文艺作品做出背景透视,无异于批评画地为牢、作茧自缚。

强调“专业”、强调“学理”、强调“审美”都是批评的题中之义,同样作为题中之义的是:批评不只要突破那种学究式地谈论只有在心醉神迷的境界里才能感觉到的东西,而且要突破那种在对象面前的静止、孤立的把握方式,看到对象跟整个社会历史生活、跟相关时代内情的干系,从而实施对整体世界岩洞的背景观照。这实在是件性命攸关的事体,关系到批评能否走出一鳞半爪的瞎子摸象、东扯西拉的言不及义、南辕北辙的指鹿为马;关系到批评通常要求的审慎态度、稳定把握、穿透目光和睿敏发见。如果可以说创作者通常“透过作品看世界”,那么,大体可以说“透过世界看作品”是评论者的认知和感受方式。设若我们不知置身何处、不知今夕是何年——没有一个坚定的立足点、坚实的观测点,离开历史关联的梳理和照察,批评识真辨假、议长论短将十分可疑,更无论创造性的发现。不难设想,没有对俄罗斯农奴制度丑恶现实的卓越洞察,没有对斯拉夫民族蕴藏的精神和力量的真切体悟,别林斯基就不可能对《死魂灵》的文本价值做出创造性的发掘,不可能在“死魂灵”后面发现“活魂灵”,在发现“天才的讽刺”的同时发现“诗意的歌颂”。

当作家抱怨我们“缺少别林斯基”,批评家以“也缺少果戈理” 回敬过去,我们便感触到批评面对了自身的难度。批评家如果有个称其职责的问题在,就无法绕过“难度”的突破。批评的难度自然关系到批评家修养缺失的诸多方面,而在我看来,关乎底里的问题仍在于时代内情的了解和把握,在这个作为“前提”而涉及“根本”的要求面前我们难以应对、多所困惑。其实,这里的挑战也与机遇同在,我们置身一个不断变革而万象纷呈的时代,置身一个为文艺发展创设条件成为国家行为的国度,有太多的不熟悉、不了解也有太多熟悉与了解的机遇,有太多的言说困难也有太多言说的可能。关于批评“失语”的那种指控也许过甚其辞,然而,“前沿无思考”确实使我们面临尴尬,在跟我们变革的现实相系结的文艺现状和态势面前,我们除了哗众取宠、行偏走怪说不出多少“新锐的话”、说不出多少“自己的话”却是不争的事实。批评走出尴尬、赢得发言权需得阅读作品更需要阅读社会,需借鉴“西方文论”更需要建构自己的论说。“时代”和“学科”对属意发见与创造的批评要求诚然太多太高,但除了自觉于求知、在“知”与“识”上不断丰富自身别无它途,因为非独在“空无”中无以言创造发现,当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世界,当于今任何一种创造性的思考都不再具有孤立的意义,必备的“知”与“识”的空缺,都可能影响批评抵达真知、抵达“大气”和“深度”。

时下对于文艺批评的诟病,包涵了“能力”的要求,也包涵了“态度”的要求。在一种社会失衡、价值失范、真伪失辨的情势下,文艺批评面临困惑也面对了担当精神的呼唤。通常所说的担当需要勇气,在文艺批评这里,对创作直面、直言的勇气首当其冲,尤其是有勇气触碰时代与艺术的症结和软肋部位。“说真话”在为人、为艺、为文上原是起码和基本意义上的要求,它被业界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大体针对了现实的情形。我愿意不避“片面”、不揣“冒昧”提到一些现象,诸如批评界“明星方阵”在(研讨)会议表彰、(有偿)专版推出中里里外外地忙乎,诸如“学院方阵”在西方文论与中国文本的对接上孜孜矻矻地劳碌,诸如(文化)“新闻方阵” 以举之上天抑或捺之入地明明白白地造势。不必离开复杂的外部牵制导致的身不由己,在“私利”、“私情”、“私货”如何造成失落公正直言的勇气上简单立论,这里想说的只是,那些言不由衷的失真、言过其实的失度、言不及义的失据,与其说丧失着批评的尊严,不如说丧失了批评本身。批评不是“时俗”的跟班,它需要从“时代”的高处对视于时尚;批评不是创作的附庸,它不能表现为对存在的一味“认同”而需得好与坏的“认定”;批评不是“理论”的说部,它要求从当下生成的具体作品做出深切的“理悟”。从这个层级说事,担当之勇是人格的也是学术的,是尽职的高度也是守职的基准。

文艺批评担当精神的自觉,说到底,是批评者使命意识和人文情怀的体现。我们比较容易从文本的阐释与批判,从文艺新质与文学新人的发现以及文艺态势的回眸与展望上接近“使命”的题义,却比较容易忽略批评与创作对于公理、正义、文明、进步等等社会良知的共同担当。就文学的范畴而言,“边缘化”的慨叹和做派,多少成为一种回避或绕道的口实与逃路;事实上,在消费时代、娱乐文化的语境中,文艺批评也许流落向了“边缘”之边缘。然而,批评的从业者或可在“物质世界”淡泊自处而自甘“边缘”,但在“精神世界”上,他不能不全神贯注、满怀激情地经营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良知的“中心位置”。

4.锻造敢于担当的精神 篇四

唤起攻坚克难的血性。和平时期少有生与死的考验,但破解难题、化解矛盾也是一种考验。“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等科学家,勇挑国之重任,带领团队白手起家,仅用两年多的时间成功研制出氢弹,靠的就是好男儿精忠报国的血性。“血性”就是战斗性,其鲜明特征就是勇字当头。新时代,面对改革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我们也要拿出像革命战争年代那样的一股劲,拿出玩命干的勇气,这才是共产党员应有的精气神。

摆脱路径依赖的惯性。开展工作翻“本本”、遇到沟坎等指示,一些同志之所以养成路径依赖的惯性,根本原因是能力不足、本领恐慌。技术日新月异,社会转型加速,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困难矛盾也会接踵而至,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不断创新才是制胜之道。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昔日靠山吃山,厂矿事故频发,生态环境恶劣。面对乡村振兴困局,村支书鲍新民另辟蹊径,果断关闭污染企业,从环境整治入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动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党员干部只有练就专揽瓷器活的“金刚钻”,善于拿出克服困难的实招,化解矛盾的硬招,防范风险的妙招,才能固牢理想信念的底板,稳住求实创新的长板,补齐工作能力的短板。

5.习近平谈担当精神 篇五

2017年06月14日07:4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谈及十八大以来的5年,人们常会提起这些词汇:树新风、开新局、谱新篇„„“新”,是最真切的感受,最简明的概括。

新从何来?透过现象看本质,这5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新”气象,根本的就在于有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科学指引。

研读系列重要讲话,不难发现,讲话自始至终贯穿6种因子: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科学方法论。从这6个角度切入,是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的捷径。

学习讲话,最好的方法是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此前,本报曾梳理“习近平谈人民”“习近平谈创新”“习近平谈信仰信念”等内容。今天,本报将梳理“习近平谈担当精神”,将其在各个场合谈担当的话语,整理归类。此后,还将梳理“习近平谈务实作风”“习近平谈科学方法论”,等等。

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无论是回顾历史、纪念伟人,还是谈及改革、出外访问,总书记都要强调责任担当,讲责任意识。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指出:“开拓创新,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领导风范,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

立足中国、着眼世界是习近平谈担当精神的一个特点。在他看来,担当精神不只是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更是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担当是人民的期望,“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担当也是改革的需求,“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

担当精神给人民以信心,给世界以希望。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担当精神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和爱戴,中国政府做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精神赢得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总书记之所以一再强调担当精神,是因为只有做到担当,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担当是人民的期望

★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我相信,当代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敢于担当,积极有为

各地区各部门要敢于担当,积极有为推进改革攻坚。推进改革既要管宏观,也要统筹好中观、微观。要突出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重大改革,把握好重大改革的次序,优先推进基础性改革。

——2014年6月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时强调

★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

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2015年3月2日,习近平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 ★做发展的开路人

要做发展的开路人,勇于担当、奋发有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和顺应深化改革新进程,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从实际出发,带领群众一起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特别是要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2015年6月30日,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指出 ★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

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过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两岸双方应该从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得到启迪,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选择。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在同马英九会面时指出 担当是改革的要求

★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

要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改革措施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

——2014年1月2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强调

★锻造具有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

贯彻政治建军要求,要持续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理论武装,引导官兵立根固本,铸牢军魂,打牢“三个自信”的思想政治基础,真正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努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在视察第13集团军时强调 ★层层负责、人人担当

要创新手段,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要守住底线,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层层负责、人人担当。——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

我们纪念胡耀邦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面对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遇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全党同志要有所作为、有所进步,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努力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2015年11月20日,习近平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担当是大国的责任

★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双方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从两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出发,共同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符合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体现了双方决心打破大国冲突对抗的传统规律、开创大国关系发展新模式的政治担当。

——2014年7月9日,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的致辞

★政党和政治家应具有远见卓识和历史担当

政党和政治家应具有远见卓识和历史担当,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走在前列。我们既要登高望远,又要脚踏实地。登高望远,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做好顶层设计;脚踏实地,就是要有序推进,争取早期收获。

——2015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会见出席亚洲政党丝绸之路专题会议的外方主要代表时强调

★共同守护亚洲和平安宁

维护亚洲和平是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历史责任和共同担当。亚洲各国人民要永不为敌、增进互信,共同守护亚洲和平安宁,为亚洲各国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条件。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指出 ★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搞好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中美两个大国对世界的应有担当。中方积极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和谐相处、合作共赢。我们愿意加强同美方在经贸、投资、科技、能源、人文、基础设施等领域互利合作,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沟通协调,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2017年2月10日,习近平在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时指出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让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2017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闭幕辞

担当是历史的传承 ★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

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要教育引导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两个务必”,自觉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不能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不能囿于眼前、轻视长远,不能掩盖矛盾、回避问题,不能贪图享受、攀比阔气。

——2014年6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责任重于泰山

开拓创新,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领导风范,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

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责任重于泰山。全党一定要紧密团结起来,敢于担当、埋头苦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与时俱进、时不我待的精神不断夺取新胜利,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4年8月20日,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把这个崇高使命担当起来

让我们一起来重温毛泽东同志60年前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的一段话,他说:“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要把这个崇高使命担当起来,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大家一起努力吧!

6.企业人担当精神读后感 篇六

读完这本书后,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4个字“企业文化”。一家企业能不能做大做强,不但要有好的产品及服务、好的人才,而且更需要有好的企业文化。因为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将“对的人”凝聚到一起,提高企业的生命力及竞争力,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也是一种企业文化,就如书中所提到的“企业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企业人从底层走向成功,靠的就是这种灵魂,靠的就是企业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

每个企业都有明确的责任体系,将公司目标细化,再分配到各个部门,最终落实到每个员工,成为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只有认清自己的责任,才能知道该如何承担责任,正所谓“责任明确,利益直接”。公司里每个位置都对企业的生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名员工如果在其位不谋其事,其所在位置的运作就会出现问题。只有主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公司和老板负责的人,才能称为一名优秀的职工。

敬业是责任感与担当精神的升华,一个员工对待自己的工作应该是尽心尽力,想方设法做到最好,追求极致才能称得上是敬业,敬业是一个人责任心的延伸。敬业是一种责任精神的体现,一个对工作有敬业精神的人,才会真正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自己也才能够从工作中获得乐趣,这样的员工是真正有责任感的员工。责任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一种强制性,因为它有自己的工作范围以及责任,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敬业是员工的一种主动精神,不仅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要以一种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完成自己的工作。要做到敬业,就要求我们有所谓的“三心”,即耐心、恒心和决心。特别是在平凡的岗位上要做到长期爱岗敬业,更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

7.我选择,我担当 篇七

海桥说:“一只青蛙和一只蝎子在河边相遇了, 蝎子请青蛙背他过河……”

众人鸦雀无声地等待下文, 海桥却突然问道:“假如你是那只青蛙, 你会怎么回答?”

于是, 大家轮流做“青蛙”。

第一只“青蛙”说:“我会回答, ‘好啊。’”

第二只“青蛙”说:“我会问他, ‘你要我背你, 那我能得到什么呢?’”

第三只“青蛙”说:“蝎子会蜇我, 我得想个安全的办法……找只乌龟来背他, 乌龟不怕蜇。”

第四只“青蛙”说:“我去找个土豆, 让蝎子趴在土豆上, 我背土豆。”

海桥问所有的“青蛙”:“假如这个故事真实地发生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 你的答案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众“青蛙”若有所思, 片刻后———

第一只“青蛙”说:“嗯, 我觉得蝎子不会攻击我的……如果他真的攻击我, 我们会在河里同归于尽……那我也还是会背他的, 因为那是我能做到的。能为别人做而不去做, 比同归于尽更让我无法接受。”

第二只“青蛙”说:“先弄清楚我能得到什么, 然后再决定背还是不背, 这样我就可以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

第三只“青蛙”说:“世界上一定不止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遇到难题时, 我会先看看自己有哪些资源。”

第四只“青蛙”说:“为了不受伤害, 我宁愿背一个更沉重的东西。”

每只“青蛙”都有自己应对外界环境的方式, 谁更对呢?答案是:没有更对。当我们清清楚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和选择时, 一切结果便尽在掌握之中。

我选择, 我担当。

8.担当精神 篇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对于地方来讲,我们处于实践的前沿、创新的一线,必须清醒认识时代发展、实践深化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自觉担当起推进工作创新的职责。

推进理念创新,为工作创新奠定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前提。推进理念创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思维定势,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

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理念创新,就要树立大宣传理念,着力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如何正确把握其极端重要性,切实从根本上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问题,关键要解决好理念工作。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上来思考、谋划和推进,切实担负起应有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水平。这就要求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各自领域的工作须臾离不开宣传思想工作,切实把两方面工作统筹结合、有效衔接起来,自觉支持参与宣传思想工作。这就要求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要更加强起来,用战略眼光审视形势发展,用新理念新思路谋划推进工作,用扎实的成效体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基本职责,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推进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就要树立时、度、效理念,提高舆论宣传引导水平。把握好时、度、效,是掌握新闻规律、讲求宣传艺术、对接群众需求的集中概括,是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水平的关键。首先,对舆论引导来讲,把握时、度、效,就是要抓住时间节点、把握报道尺度、增强宣传技巧。特别在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主题宣传方面,要改变思维定式,改变宣传模式化套路化、语言刻板、面孔生硬的状况,善于在大主题中选小切口,善于通过讲小故事体现大道理,善于找准大主题与群众心声的结合点,使宣传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具有感染力、产生冲击力。在热点问题引导方面,要第一时间发声,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主动用连续动态的信息主导社会舆论。其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普及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来讲,把握时、度、效,关键要提高科学诠释理论、生动展示中国梦、透彻分析社会思想的能力水平,针对不同受众找到契合点、共同点,使宣传教育引导工作与群众现实生活、社会实际情况相对接,从而真正把理论宣传普及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做到群众心坎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经过多年的努力,到现在包头市已建立2000多家基层大讲堂,这是开展党的理论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要不断提高基层讲堂建设水平,建立一支稳定的宣讲队伍,着力提高宣讲水平,使基层理论宣传普及工作更加生动鲜活,更具亲和力吸引力。对宣传思想工作来讲,无论是舆论引导还是理论普及,把握好时、度、效,都是新课题和新要求,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积极实践探索,遵循这个基本要求,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大局意识,提高判断能力和业务水平。

推进手段创新,为工作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在长期实践中,宣传思想工作形成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舆论格局深刻变化,宣传思想工作面临诸多需要破解的难题,一些沿用多时的经验做法不再适应工作要求,需要在手段上进行创新。

当前,推进宣传思想工作手段创新,关键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加速推进,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现在,互联网和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使舆论环境和媒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主流媒体在新媒体领域发展不足、失声缺位、工作被动的状况愈加凸显出来。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尽快加以扭转,充分运用新技术新运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加快推进主流媒体向全媒体转变,巩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地位。对包头市来讲,要在进一步巩固壮大日报、晚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阵地的,提高办报纸、办广播电视的质量和水平,扩大传统媒体的覆盖面、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同时,要积极探索全媒体发展的路径和手段,加快发展新媒体业务。包头日报社要组建全媒体编辑部,办好包头手机报,推出掌上包头,对包头新闻网进行重新定位和全面改版;包头广播电视台要加快推进网络广播电视建设;要开通用好官方微博,建立微信平台。

推进手段创新,拓展新媒体业务要取得成功,关键点要改进新闻报道的呈现形式。要主动顺应媒介融合的大趋势,树立多媒体报道理念,在有效运用各类媒体上下功夫,重点主题宣传报道要在全媒体格局下进行,采取多媒体集成式方式报道,从而形成舆论宣传的强势。要着力培养全媒体新闻队伍,既要掌握传统媒体特点,又要把握新媒体规律;既善于使用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社论评论等传统手段,又善于运用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既善于运用传统媒体做深度报道、写理论文章,又能够转变话语体系,讲好网言网语,适应新媒体受众特点,提高传播实效。这对宣传部门、新闻单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提高新能力,成为全媒体的行家里手。

推进基层工作创新,为工作创新提供源泉动力

宣传思想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在基层,因而创新的重心在基层、动力源泉在基层。推进基层工作创新,关键要扭转基层工作薄弱的状况,切实壮大基层队伍,建好基层阵地。

壮大队伍,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还要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干部队伍。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上,我们要大力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每年选送一批有潜力的中青年文化人才进知名院校学习,开展“百位名家进包头”培训交流活动;支持知识分子、文艺家开展理论研究和文艺创作,以项目制形式支持文联各协会、社科联各学会开展活动;充分发挥文联、社科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同知识分子、文艺家的联系,通过多种方式与大家联系沟通、广交朋友。在干部队伍建设上,要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强化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下大力解决“本领恐慌”问题,对新思想、新观点、新事物要了解在先、学习在先、掌握在先;切实转变作风,形成勇于担当、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树立肯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风气。

建好阵地,就要把我市建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为重要抓手,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在建好管好用好并重上下功夫,实现宣传思想文化基础设施有效覆盖、充分利用,完善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让基层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9.领头雁的担当精神不能丢 篇九

——谈谈领导干部的改革角色

在莫衷一是时定分止争,在风险挑战面前挺身而出,在杂音噪音的干扰中勇往直前。这是改革的需要,是改革领头雁们必须具备的过硬素质

有人说,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领导干部拼的是智慧和格局,比的是定力和耐力,而归根结底,看的是担当的肩膀多硬多强。

改革的词典里,没有“容易”这个词。进入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改革深水区之后,向前推进的难度更是前所未有。头雁带对方向,群雁才能振翅高飞。头雁迎风奋力,群雁才会协力向前。领导干部就是改革创新的领头雁,任何时候都不能缺了担当的精神,忘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谈及这些,总书记语重心长,“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之所以能面对风险挑战迎难而上,在盘根错节的利益交织中挺身向前,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竞争中逆风飞扬,靠的是党中央的运筹帷幄,靠的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担当和作为。正如国际媒体所观察的,习近平“亲上火线主导改革的负责姿态”,最高层的决心和担当“超出预料”。敢啃最硬的骨头、敢挑最重的担子,总书记和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为全党树立起敢于担当的标杆,振奋起全社会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

今天的中国,处身技术革命、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的交汇之中,在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之后,一些领域开始进入没有先行者的“无人区”,各种不确定性、难以预知性开始显现。面对复杂的利益关系,没有担当如何触动既定格局?面对改革路径选择的歧见丛生,不敢拍板如何做到定分止争?面对改革推进过程中的杂音噪音,不能顶住压力如何实现善始善终?改革越向纵深推进,就越需要那种能站出来的脚步、能挺起来的腰杆、能扛住事的肩膀。“越是责任重大的岗位,遇到的压力肯定会越大,这就叫有担当。党看干部就是看肩膀,看能不能负重,能不能‘超负荷’。”总书记对县委书记们的嘱托,也是对整个干部队伍的期望。

“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要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干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才有了改革督察的一竿子插到底,有了甘肃城乡居民分级诊疗的“资金下沉、专家下沉、病人下沉”,有了电力体制改革多方利益协调难的问题迎刃而解。

“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这才有了一大批领导干部“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有了简政放权这场权力的自我革命初见成效,有了城乡社区协商制度改革配套方案等一系列改革落地生根。

“要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这才有了浙江省下发《关于完善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若干意见》,数名干部根据相关免责办法被从轻或免责处理,有了“为官不为”的做派越来越失去市场,有了振士气、促落实、“让实干者得实惠”的制度体系日渐成型。

担当是精神,也是能力。敢于担当,首先要有坚定的“担当自信”,只要符合党中央要求、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求,就坚决改、大胆试,风险挑战不能阻其行,杂音噪音不能惑其志。敢于担当,离不开勇毅的“担当决心”,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也不能总想着左右逢源,把改革方案磨成一个一个圆蛋蛋;敢于表明态度、坚持原则,才能凝聚起改革合力。改革不是空中楼阁,最终要靠效果来评判,有担当就要能打通“中梗阻”,畅通“最后一公里”,让改革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10.弘扬五四精神担当历史重任 篇十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弘扬五四精神担当历史重任》

五月是火红的季节,五月更是青春的季节。1919年的5月4日,一群青年学生和年轻的知识分子,为了祖国的未来,掀起了一场伟大的爱国主义革命运动,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惊天动地的辉煌业绩,推动了现代中国的改革进程。93年来,尽管物换星移、时过境迁,但“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却代代相传,“五四”两个字,已成为所有走在时代前列的青年胸前的徽章,始终激励着广大青年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奋斗。

历史的大潮滚滚而过,“五四”精神与时俱进!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道路很关键的时期,历史已经证明,青年人只有把个人前途同祖国命运融为一体,珍惜青春好时光,认真地学习,刻苦地锻炼,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好扎实的知识基础、健康的身体基础、良好的品德基础,才能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而我们一少部份同学人认识不到这一点,不抓紧时间学习,整天无所事事,白白地消磨宝贵的青春时光,到头来,只会落得个“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真正成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目前,我们学校正在狠抓同学们的学习方法、课堂常规、文明卫生和爱护公物的养成教育,老师们正在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目的都是为了让每一个同学都能更好地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为同学们担当历史重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学们对此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配合学校和老师,把每一堂课上好,把每一次作业完成好,把每一次扫除做认真,把自己的一言一行约束好,把自己的行为习惯养成好。另外,我们还要崇尚新风,锤炼品德,做构建和谐的先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弘扬“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带头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侵蚀,让自己真正成长为一个优秀青年,不负青春好时节!

11.担当精神 篇十一

社会影响家庭,许多家庭也都务实起来,处心积虑发家致富,小孩子难道不受感染?社会影响教育。唯升学率与社会上的唯GDP难道不是同出一辙吗?中考指挥棒、高考指挥棒就是把青少年往“唯有读书高”一条独木桥上赶,道德品质教育、集体主义精神、责任感培养等等都退而求其次。教育系统早就发现了应试教育带来的这些负面问题,1999年开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都在做努力。如今,青少年的责任感培养正在加强。近来很多中学都在开展责任感讨论的班会活动。我看还是要不断地强化这方面的教育。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有能力的人,要实现教育的最高理念,而不是培养好成绩,好成绩仅仅是教育培养目标中的一部分。只有建立起这样的最高理念和目标,责任感问题才能得到顺理成章的解决。

为了使我们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改善,应当积极组织开展校园的阅读。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新标准就有课外阅读的任务,但是落实得还是很不够。中小学没有阅读课安排。每天老师布置一大堆作业,学生晚上能做完都要到夜里12点钟,还读什么课外书!我们知道,欧美国家的中小学是安排有阅读课时间的,安排学生就是在教室里读课外书。校园阅读课外书应当成为教育计划的一部分。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青少年多读书可以开眼界。开眼界不只是让他们知道几本经典作品的名称,而是要知道世界很大,生活很丰富,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社会和他人的关心。

二、青少年读好书可以明志向。好书开卷有益,能够帮助他们拥有更多的同情心,很多经典著作是充满同情心的,是忧国忧民的,是具有理想主义的。

三、青少年善读书可以明责任,有担当。善读书就是能够举一反三,能够成为一个敏锐的人、勤于思考的人,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在新兴媒体风起云涌的时刻,还要引导青少年养成完整读书的习惯。新兴媒体使人们能够便捷地读到不少信息和精粹的文章,但是完整阅读一本书变得越来越难了。一个青少年,如果能够认真读完一本世界文学名著,他的精神境界一定会得到提升,这是一般的碎片化阅读所达不到的效果。要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会在他们健康的阅读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得到加强。

上一篇:学前班年级组长工作总结下一篇:深化民主管理 促进管护区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