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历史(通用9篇)
1.红楼梦历史 篇一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塑造,《好了歌》
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在上师范的时候,那时文选老师建议课下到学校里图书馆借书,我选读了《红楼梦》。当时不知道这部作品为什么排行中国四大名著之首,更不知道整部小说为什么取名《红楼梦》。我读《红楼梦》只是应付学校里的检查,没有写心得体会只是走马观花。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人物繁多,感觉主人公整天打打闹闹、哭哭啼啼、不务正业。
参加工作后,我买了一本《红楼梦》,闲暇的时候就翻开书读一读,比上师范的时候读得认真了。有时还在书上圈点一下,自我感觉良好。曹雪芹可谓是古代描写人物的高手,在他的笔下,每一个女子都有各自不同的风姿。如黛玉刚出场时,作者对其容貌的描写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短短18个字, 把黛玉的眼神和心灵写得淋漓尽致。而薛宝钗也别有一番韵味。 她“面若银盘,生得肌肤圆润,唇不点则丹,眉不描而横翠。”对凤姐的描写,善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2003年,我买了台电脑并且接上了宽带,网络上的东西很丰富,我在网上了解了红学会,还能看到周汝昌、刘心武老师解读红楼梦的视频,真是大开眼界。这时候再读《红楼梦》则是另一番感悟。曹雪芹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 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但我认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者之间的感情纠葛实在不可取,薛宝钗是表姐、林黛玉是表妹,表姊妹之间的恋爱,属于近亲姻缘关系了。
2.红楼梦历史 篇二
元妃省亲——贾府最人的事件营销
回到红楼梦本身,里面也蕴藏了大大小小的精彩事件营销案例。元妃省亲就是贾府最大的一次事件营销。
书中第二回就写到了贾家的衰败,冷子兴与贾雨村的一段对话说得明白: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贾政当然不愿看着偌大的基业毁在自己这代手中。但苦于找不到一个好的方法让贾府重振旗鼓,继续让世人仰慕,让同僚羡慕。
但一个事件,让贾政看到了希望。这就是元春荣升为贵妃娘娘。
元春晋升贵妃娘娘后,皇上开恩,批准元春回家省亲。其实,在之前是没有妃子省亲一说的。过去的皇宫是只许进不许出的,要是皇上死了,还得殉葬;“候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所以元妃才说皇宫是见不得人的地方。
贾政显然看到了元妃省亲所蕴藏的机会。他心想,现在我女儿成了皇帝的女人,我就是皇亲国威,利用一下名人效应,对提升贾家的影响力是大有帮助的。能让世人知道,我们贾家的人当王妃了,又有后台了,贾家振兴在望,贾家的前途依旧红火。
那怎么策划好这个事件呢?怎么让这个事件达到最大的影响力,且能让影响力持久呢?就像法国因埃菲尔铁塔而闻名,中国因长城而增誉一样,贾政也想到了建立一个标志性建筑。一来显示自己依旧家大业大,二来建筑物能长久保留。
想到这里,说干就干,也不找相关部门审批,也不管是不是违章建筑,贾府便开始了大观园的建设。其实就算是违规他们也不怕,因为他们有后台,朝里有人。大观园可以说是创了当时拆迁、建造的速度之最,整个工程头年开建,元宵节前就建好了。
这件事是够轰动,也够给贾府长脸。但是,事完了,钱也没了。外在虽风光,但内在很受伤,修建大观园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赤字,同时也让贾府的财富彻底曝光,引起了官场的震惊和舆论关注,而恃强凌弱快速拆迁也让贾府树敌过多,这一切都加速了贾府的衰败。
元妃省亲的最火受益者
元妃省亲看似让贾府风光无限,其实,元妃省亲最大的受益者并非贾府,而是一个人,这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借元妃省亲之势,通过为大观园题诗、撰写楹联,使自己的名声大噪一时,也使自己伪娘的形象大为改观。
先前的宝玉抓周事故让宝玉洗不脱有点娘的公子哥形象,也给贾家的名声蒙上了阴影。贾宝玉破罐子破摔。你们说我娘,我不在乎,我还就喜欢娘,还就乐意当一个伪娘,他自己也说“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我见了男人就感到污浊,见了女人就感到清爽”。自己都讨厌自己是个男的。
大观园建成后的楼盘命名,景点楹联的撰写,让宝玉的才华充分曝光,为宝玉这个品牌在“公子多情”之外,又增添了多才多艺的美誉度。
在对对联前,宝玉的老师不断去贾政面前宣扬,说宝玉虽不喜读教科书,但兴趣广泛有急智之才,为宝玉日后的卖弄才情埋下了伏笔。
机会来了,贾政带一帮智囊专给大观园命名撰楹联之时,看似巧合地遇到了宝玉,给了宝玉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智囊们看得出贾政是想让宝玉露一手,便故意说一些落俗套,没创意的案名,反衬出宝玉的才气。
宝玉也不含糊,上来就说:常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当宝玉卖弄才情后,这些人纷纷鼓掌叫好,说: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
元妃与宝玉,姐弟情深,元春对宝玉是含在嘴里怕化了般地怜爱。一听各处题匾是宝玉所做,异常欣慰。宝玉有大长进了。在应对元妃的命题作诗时,宝玉一时感到有点江郎才尽,幸好有黛玉这位才女暗中相助。元妃不仅欣赏宝玉的才华,还在众人面前赞许,这可是来自皇室的夸奖。
这一下,宝玉可是着实风光了一把,也让人看到了宝玉并非纨绔子弟,朽木难雕。一下子颠覆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树立了宝玉“才子”的品牌形象。
高手黛玉,一堆枯花带来的千古流芳
要问大观园里谁是知名度最高女一号?非林黛玉莫数。林妹妹很喜欢搞些行为艺术,也是制造话题营销的高手。红楼梦书中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太观园里的才子才女们成立了海棠诗社,趁着请贾母吃螃蟹赏花,自己搞起了诗歌比赛。别人不过借景抒情,林妹妹却八戏太深,把自己的身世都融进去了,写得肝肠寸断。让人一掬同情之泪。诗的题目叫《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这首诗当无愧拔得了头筹。但黛玉在大观园里千古留名不是因为写菊花诗得了诗歌状元,而是源于一次事件营销——黛玉葬花。
当时,黛玉和宝玉的关系有点岌岌可危。人家宝钗看到宝玉有玉,自己就弄了个金锁出来,金配玉,金玉良缘嘛,意思就是说,看我和宝玉天生就是一对,林妹妹你就省省心,别跟我争了。黛玉在竞争上明显处于劣势。而且,林黛玉如弱柳扶风,“病如西子胜三分”,虽长的不错,但却是病态的美,那身体不是一般的弱。宝钗却心宽体胖。宝钗耗得起,而黛玉耗不起。再者,由于林黛玉的嘴太刻薄,导致她把贾府里能得罪的人全得罪了。而识体大方且会笼络人心的薛宝钗却是大受贾府上上下下的喜欢,林黛玉在舆论口碑上也处于下风。
宝黛恋开始不被人看好了。但一场黛玉葬花,成功的扭转了宝黛恋的颓势。
黛玉葬花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成效,是因为葬花事件击穿了宝玉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宝黛由一般的互生爱慕上升到了知已。宝玉虽不象黛玉那样多愁善感,但骨子里是个怜香惜玉之人,越悲情的事件越能打动宝玉。那是一个落花缤纷的时节,桃花纷纷,一阵风过,落花无数。黛玉心想,万物皆有生命,桃花落,就是桃花生命的终结。人的生命终结后,会被好好安葬,桃花为什么就不能被好好安葬呢?
正巧宝玉在桃花树下拿一本当时的禁书《西厢记》品读,微风轻拂,神清气爽。片片桃花随风飘落,诗情画意,美好得让人不忍践踏,但对正沉醉于《西厢记》的宝玉来说,片片落花不免显得十分扰人,却好在衣服比较宽大,宝玉便兜起大捧大捧的花瓣抖入水池中,倒也应了“流水落花春去也”。这时黛玉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款款而来。宝玉原想叫上黛玉一起,将落花抛入水中,没想到黛玉不仅不从,还教训他道:“这里的水是干净,可流出去指不定混到什么污水里,花也是生命,生来美丽,被臭水糟蹋了,我会心疼的。我早就为他们准备了安身之
处,用绢袋做棺材,让他们来自尘土归于尘土,干净来干净去。”
黛玉不仅说服了宝玉和她一起葬花,也创造一个俩人在花下共读禁书《西厢记》的机会,宝玉借书抒情,向黛玉求爱。虽惹得林妹妹半是怒半是喜,但这也是两人的第一次青春表白,宝黛的关系由此升温。
黛玉葬花这件事立即在贾府传遍了,人们纷纷赞扬黛玉这个丫头透着一股子才情和悲天悯人之心。黛玉的葬花词更是流传天下:“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葬花”这个事件营销成为了千古经典。通过这一事件,黛玉在宝玉心中成功升位,从两小无猜的玩伴一下子上升到宝玉的爱人知己。而且,黛玉葬花这个行为艺术让黛玉成为中国小资教母级的人物,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贾母失算的事件营销
以上都算的上是较为成功的事件营销,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之下,贾府的人多少都了解些事件营销的操作手法,不管得没得到真谛,都想来次事件营销让自己风光一下。但事件营销并不是百用百灵的万能钥匙,并非每次都成功,操作的不好,很有可能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贾府的最高领导贾母就有过一次失败的事件营销。
偌大的荣宁两府,多代聚居,老老少少,人数众多,生日宴会隔几天就要举办一场。像贾母这等元老级大人物,其生日更是得大办特办,风光无限。
话说又到了贾母的生日,此时的贾府一派萧条景象,闹的闹,死的死,晦气得很。贾母就想借自己的生日,好好乐和乐和,冲冲喜。
古人曰:“人到七十古来稀”,贾母活到八十耄耋之年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长寿老人了,全家人自然重视。安排了9天长假,举家欢庆。从7月上旬开始,送礼的人就络绎不绝。
到了28号,两家张灯结彩,音乐不断,热闹空前,但来访的人却并不如预计的那样:“宁府中本日只有北静王,南安郡王,永昌驸马,乐善郡王并几个世交公侯应袭,荣府中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并几位世交公侯诰命。”来的客人大多是世交,碍着感情和脸面,恐怕心里不一定愿意来,并未见得有多少新贵,可见贾家的人脉几乎没有延续和扩张。好酒好菜好茶伺候着,大宅门的礼数自然还是一样不会少。聊天的时候,南岸太妃问到宝玉,老祖宗的回答是念经去了。问道小姐们,说是“病的病,弱的弱”。后辈们原是应该活蹦乱跳的,贾府后继无人到这里已经再明显不过了。这一事件策划的,不仅没有扭转贾府的衰败形象,反而更加深了人们对贾府日薄西山的感知。
这还不算完,晚上客人走后,尤氏发现门没有关好,让人叫负责人过来。结果引起了一场丫头婆子间的斗争。双方是你一句我一句,骂骂咧咧:“我们的事,传不传不与你想干”,“各门各户的,你有本事,排场你们那边人去。”这可好,一家人内讧了起来。其实,丫头婆子们吵的不是架,而是贾府的凌乱现状。因为,丫头婆子们原本就是下人,自己是没什么主见的,胆敢如此放肆,自然是上头有人撑腰,丫头婆子们的底气就足。紧接着就来了场邢夫人和凤姐俩婆媳的矛盾。邢夫人一句话,弄得凤姐“由不得越想越气越愧,不觉灰心转悲,滚下泪来。因赌气回房哭泣,又不使人知觉”。可见,贾府内部也是人心涣散,各怀鬼胎。
原本一场大家族热热闹闹的生日会,没有给人显赫之感,反而冷冷清清,贾母也总是表现出“乏了”的状态,各种矛盾在这里显露出来,可见此时的贾府已经危机重重,气数将尽,就算是再盛大的排场也无法掩盖住命运的悲凉。
所以,事件营销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当你用剑锋披荆斩棘的时候,也有被剑锋伤到的风险。事件营销的操作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如何用好事件营销这把利剑,规避事件营销的风险,潜移默化地感染大众,达成行销目的,这就需要我们遵循应有的法则。企业应善用之。
李光斗
3.红楼梦历史 篇三
哇!一座好漂亮的园子啊!这是哪啊?我迷迷糊糊得来到了这里,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只见远处有一群人走了过来……咦?这且人怎么都穿着古代的服装啊?而且看起来还是个富贵人家……嗯,这里还挺漂亮的,有花有草,青山绿水,我要是能呆在这也好,就不用上学,不用学习,不用写作业了,这个想法还不错,只是不知道人家让不让啊!哎……对了,我过去问问她们,不就知道了吗?我胡思乱想着,却没有发现我被一群人围住了,像看猩猩一样的.看我……!”
我说,“你们怎么都这样看我啊?”旁边的人不说话,还是对我指指点点,我突然恍然大悟,他们都穿着古代的衣服,而我却着现代的衣服,一定很奇怪了。想明白了这一点,我连忙说:“刚才我出言不逊,还请各位原谅,在下不知怎么便来到了这里,想在此处歇息几日,不知可行否?”你一定会奇怪,我怎么会这么说话,因为这里是古代,一定要想古代人一样说话,幸好我平时爱看小说,否则还说不成这样呢!她们还没有回答,只见几个人簇拥着一个衣着华丽的人来了,那人一见我便说:“这天下当真是什么事都有,据让还有人穿成
嘻!之间贾宝玉满脸困惑的表情,我不禁得意扬扬,嘿嘿,我把脚宝玉给难住了,我真得意时,突然听到了一个声音“宝玉,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引得这么多人到这儿来,我这老太婆也来凑凑热闹!”这个人一来,所有的人都不看我了,全都迎上去,一起说道:“老太太好!”不用说,这人一定是史老太君了这可是贾家最厉害的人了,我要向住在贾家,就得好好巴结巴结她,不对,贾家最后那么惨,我要是留在这里,也被抄家了怎么办?嗯,她家要是被抄了,我就再回去,这个办法不错,还是先上去说几句话吧,初次见面,给人家留个好印象!我连忙迎上去,说:“老太太好,我这厢有礼了。老太太,我也姓贾,说起来我们个还是一家人呢!”史老太君还没说话,他旁白的一个年轻少妇便开口说道:“哎呦呦,都说这是个新奇物件,我看也不是这样,分明是个好孩子,好孩子,我问你,你今年几岁了,真么穿成成这样?”看那人相貌,说话的语气,我想那人一定的是王熙凤了,王熙凤可是这贾府里的财务总管,她呀,也得好好哦巴结巴结呢!我说道:“我今年呀,快十二岁了,穿成这样,是因为前几日肯德基和麦当劳。
我想还是现代的生活好啊!如果让我回到现在我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洗心革面、从新做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终于有一天,我是在受不了了,想要离开这里,可贾府的人却偏偏不让,说什么这几个月来,人们都知道贾府又有了一个女儿,你若是走了,贾府的面子往哪放?”可我就是不干,吵着闹着要走,人们只好死死的拦着我,不让我走。来我也是自作自受,谁让我当初贪图荣华富贵呢?
4.红楼梦历史 篇四
学生时代读红楼,无非就是就是看看大观园的热闹,为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爱情叹惋几声。记忆中那些文字都很高深,勉强囫囵吞枣过一遍后就束之高阁了,这一晃,人已近中年。
寒假搞卫生,洒扫尘除之际猛然抬头,发现书架上《红楼梦》几个大字在夕阳下闪着别样的光辉,忽有心动,居然一口气读到忘却了时光。
阅读之余我发现,身为教师的我,已经不再关心大观园的奢华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满眼满脑看的想的都是那群正值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们。透过几百年岁月风尘,我发现他们和我眼前所带的学生一样,有多情而叛逆的贾宝玉,有寄人篱下但生性孤傲、天真率直的林妹妹,有外表冷漠、内心炽热的薛宝钗,有尖酸刻薄、两面三刀的王熙凤,有心直口快、爱淘气的史湘云……
阅读他们我就像在看一部青春偶像剧,我一边随着他们的悸动而悸动,一边想如果他们就是我身边的学生,我该如何去融入他们,如何去引导他们,陪他们走过花季雨季呢?
比如书中的“呆霸王”薛蟠,是薛家的“独苗”,幼年时父亲早逝,被母亲溺爱纵容,从小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经常口无遮拦,出言不逊。正如薛宝钗所说:“何曾见过我哥哥那样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说什么的人呢?”
如若这个薛蟠只是嘴上功夫了得,其他的品行不坏的话,那也无伤大雅。偏偏这个薛蟠,仗着自己富二代的身份,身后有贾政和王子腾做靠山,恣意妄为,在11岁上下的年纪就因为强买香菱打死冯渊犯了人命官司。可以说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少年犯啊!他最后的结局就是在家道沦落后,数罪并算,被问罪流放。
像薛蟠这样的顽劣孩子,当老师的哪一个没带过,哪一个班上没有几个被家长娇惯得无法无天的浪子,在我十余年的从教生涯中我自己也有碰到过,孩子的行为不良,身为一名教师,该如何去引导他重回正路呢?这引发了我的思考。
其实细读《红楼梦》后,你会发现薛蟠是一个本性纯良之人,他对待母亲十分孝顺,就连平时在外面买的新鲜瓜果都不敢先吃,一定要等母亲尝过之后自己才敢享用。对待自己的妹妹他也是疼爱有加,每次出门必定给她带回礼物。他还是直性热肠之人,对穷人他慷慨大方,对朋友更是仗义。他的身上有着不少的闪光点,那他是如何成长为一名既纵欲无度又蛮横霸道的坏孩子的呢?究其根源,还是与薛姨妈对他的过分宠溺脱不了干系。薛蟠的种种劣迹都是在薛姨妈视线外犯下的,而他在母亲面前又是至孝之人。而身为母亲,自然是很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即便是有时候意识到了孩子的行为不正确,出于母子连心,一句暖心的话,一个简单的动作,也变得很原谅自己的孩子。薛蟠与最近的热播剧《都挺好》中的苏明成有相似之处,仗着母亲的疼爱,为所欲为,最终成为了啃老一族。由此,我得到的启示是所有的问题行为之后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家长的纵容,或者是家庭教育存在某种缺失。
还记得央视春晚贾玲的小品《真假老师》中她曾引用了苏联大货车司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的一句话,“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在遇上熊孩子的问题行为时,我个人认为还是要从他的家庭情况着手去了解他,只有用好了家校合作这把剑才能助力学生的成长。
纵观红楼梦,里面一个个少年,他们在青春里痴狂,在青春里游戏人间,他们的成长经历无不和今天的少年相同,他们的人生故事也一如今天的少年一样单纯而复杂,怎么以书为鉴,怎么以这些少年心理发展,喜怒哀乐为参照,思考今天的少年教育,是我读《红楼梦》的一点浅薄感受。(王艳萍)
红楼梦的读后感
在暑假快两个月的时间里,我读了一本让人记忆犹深的红楼梦,他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
这个本书主要讲的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个贾府,里面有一个贾宝玉、薛宝钗和林黛玉,他们三个人发生的故事。
读了红楼梦后,我对贾宝玉这个人物极其不喜欢,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他明明是个大男人,骨子里却像女人一样柔弱,遇上一点儿伤心事,就立刻哭了起来,有时候还哭得厉害,眼泪如破堤的洪水一样“哗哗哗”地往下流;其二,贾宝玉不喜欢读仕途经济的书,说这些事情俗气,那他整天和女人混在一起,想的、做的、写的都是女孩的事,难道这就不俗了吗?我认为,男儿志在四方,应该出去打天下,不应该老呆在家里吃吃玩玩,和女孩子在一起取乐,这有失男性的尊严。
不过话又说回来,根据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的原则,我觉得贾宝玉还是有不少优点的。首先他为人处事十分和善,他作为皇亲国戚又是贾府最得宠的少爷,他没有架子,经常和丫头和下人混在一起,同情他们,即使他们做错了事情,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从不会责骂他们,这说明他有人与人之前平等的思想观念。其次,贾定玉是一个性情中人,当紫鹃开玩笑告诉他林黛玉明年要回老家去时,他马上就发呆生病了,这说明贾宝玉同情很专一。
不过,我还是想说说这个林黛玉,她可爱哭了,跟贾宝玉一样,每次都因为一点小事就哭鼻子,真是爱哭鬼。但是他也有好处,他琴棋书画样样样样都精通。却在贾宝玉成亲的夜晚,凄凉地死去。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的读后感
当我读完《红楼梦》时,几乎发了半天呆。书中红楼女儿的悲惨下场,令我悲痛万分,宁荣二府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屋”的惊天巨变使我不禁倒抽一口冷气,真好似“呼啦拉大厦倾,灯惨惨黄昏近。”
想当初,宁荣二府车水马龙,繁华一时,极为奢华,到头来却陋室空屋、衰草枯肠。宁荣二府中的人物都曾拥有过金银珠宝,住着华丽堂,谁曾想沦为贱民,他人皆谤?宁荣二府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让我沉思良久。是人无止尽的贪婪和欲望,因为嫌弃乌纱帽太小,可却怎么料到枷锁扛身上,一些人妄想不劳而获,可是最终却被送进了铁窗下。权力的争斗,社会的黑暗,导致了红楼大厦的倾覆。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赞,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死;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诗词赋会样样精通,原是金玉良缘,可偏只念木石前盟,可叹端娴处子,到底误终生;迎春才貌双全,可叹却遇中山狼,一味骄奢淫荡,叹芳魂艳质,一载去悠悠……才情万种的红楼儿女们散的散,去的去,曾经的繁华人生如一场梦!
《红楼梦》中的一切都是那么让人心酸,合上书本,我觉得我离红楼儿女的故事是多么的遥远。我沐浴在党的春风中,生活在新中国,我是多么幸福啊! 红楼梦的读后感
红楼梦的读后感
我不能不感激续者高鄂,固然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起码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谢世,起码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暴喜欢看他人的悲剧,可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讲,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觅前程,不能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弄相遇,因为糊口不是浪漫,糊口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汕9依υ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或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同意高鄂的续书的,或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或许黛玉确实应弄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悬念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忖量,这样的死,何其实不是尊贵神圣的,但是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俗气的指天仇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固然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长短之地的,不然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赐与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他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赐与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能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其实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样说,孤单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是坐上了还是个问题。
若是贾府不垮台,起码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起码没了丈夫还有富贵,可是不是是这样呢?最终贾府沉溺堕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地步,那宝二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多么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糊口,没有丈夫的关爱,孤单的独自生,独自死,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我一直狐疑宝玉其实不是因为黛玉而离开贾府的,不然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生避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改变,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凭借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争啊,十足没了,他不能不离家出走,或许是为了避祸。
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戴破衣烂裙,乃至是要依托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没法再尖酸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糊口。当糊口给宝黛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洪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糊口,一样对黛玉,他也不过如此。
5.《红楼梦》——充实的花蕾 篇五
关键词:花蕾,别致,新颖
男女的幸福大事是什么呢?就在此书当中解开了帷幕, 它惟妙惟肖, 姿体动人, 特别是这个午后的夏夜里面, 那轮圆月对我们说明了这样的一个《红楼梦》故事。曾几何时, 《红楼梦》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是隐形的, 却不成体统, 却牢不可破, 这个微小的印象对我们说明了什么呢?《红楼梦》在于对我们说一些社会事物, 就在这个时刻, 我神圣的感觉到了她在我们心目当中的伟大地位, 那说来《红楼梦》主观思想在当中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主线缘由在其中。
男女之间一但到了青春期之后, 便会懵懂想象那种男情女爱的事情, 这个时期则是蒙蔽的, 在其中谁都会有这种怀春的想法, 如那种色泽斑斓的夏夜, 两个人你情我依, 在夏夜里谈情谈爱。在宏远的规划之下, 《红楼梦》这种方式被比喻成爱情, 于是男女之间便恋爱了, 并且有了不一般的情史留在了他们的思想当中, 特备的一点那就是, 《红楼梦》思绪从始到终谁能够脱离的出来, 年少时期的《红楼梦》只是我们心头的一部典籍, 或者来说《红楼梦》是广义的爱情故事片段与篇章, 其中涵括了一个极为微小的世界, 这就是《红楼梦》之中的爱情。所谓幸福, 无非不是风平浪静的度过一生一世, 那暴风雪的年代已经远去多时, 《红楼梦》之后只剩下了平淡无奇的生活, 那凶官恶吏称霸一时, 《红楼梦》这个故事并非海洋, 哪里会有什么风浪可言呢?小小的萤虫从我的眼前飞过, 我略一打眼就发现了它的企图, 原来《红楼梦》中的故事也如此一样, 如萤虫一样飞过我们的生活。
而小萤虫很快的飞过去了, 我没有将它杀死, 就放了它一条生路, 而现实当中的《红楼梦》也是如此的, 碧波荡漾的海洋里面怎么会有萤虫的故事呢?除非它是一个久违的传说, 而现在的萤虫已经开始发出了它的光亮, 那个融入到了我们生活当中的《红楼梦》思想却因浅及深。
清朝社会当中, 女子是不算开放的, 而男子也是授受不亲的, 能够在花嫁之年龄得到一场轰天动地的爱情, 也就是世间最美好的事情, 他们在对后人诉说着些什么呢?清朝科举之制度, 是八股文的思想, 这朝廷的俸禄也是像雪花银一样具有十万之多的, 这不是一个荒唐的年代, 也说明了一个官场上的烽烟正起, 在清朝当中, 男女之间也会有自己的爱情, 不难看的出来的是清朝社会也是在社会当中男女执念是无比封闭的。
《红楼梦》如同一把钥匙, 开启古典之门的时候, 诱人的身材, 让人见识到了其中的情爱, 古典式的爱情也在当中若隐若现, 她成为了一个时期当中的表率, 叙述方式也是姻亲式的, 男女能够走到一起长命百岁而走过花甲之年, 也实属不易的。男女之间的爱, 好似一个饱满的花蕾, 它带给我们了些什么样的东西呢?洞悉一切的产物缘由在哪里呢?
据说, 《红楼梦》之中的爱情是现实性质的, 何况在我们的眼皮底下能有什么样的风致呢?《红楼梦》牵引着我们的朝代性, 当我们又一次的细观《红楼梦》, 从此发现了一些点点滴滴的故事。故事是怡情的, 也是浪漫多姿的, 《红楼梦》此书象征性的对后人说了一些什么样的哲理呢?可能, 现在, 我们已经距离红楼梦不再遥远, 也是有参考依据的。
现实的生活, 是没有波澜的, 也不是壮阔的, 她就是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也涵括了不少现实当中的爱情因素, 才会将这个花蕾填充满, 这就是《红楼梦》的人生观念。与其说这是一部长著, 在长长的历史长河之内, 以四海皆准为准则, 那循循善诱的历史年代, 成就了《红楼梦》的经典地位。就是这样的创造传统, 让我们的心情无比动容, 在里面发生的细节也是一般无类的, 象征性的把这条历史长卷勾画的有所神采, 有所风雨。
特别说明一点, 《红楼梦》的旨意在说它自己的故事, 也就将这书中的内容叙述的有理由, 含苞欲放的时期内, 这花朵似乎盛开着美丽的过往, 走过今天, 我们的《红楼梦》著作会更加的成熟而有致, 更为得迷人, 更为得迷情别恋。《红楼梦》的故事在今天看来, 我们已经熟知, 这个花蕾是充实的, 这个花蕾是有所成功的。
某一日, 鸿蒙的思想印迹眼前, 这个传说也就普定了经典, 成为了现在的传统观念, 在这个年代当中有朝一日必定会大放异彩的, 读《红楼梦》会从此发现一定的社会效应与社会现实, 某个涵义也在其当中画上了最为靓丽的一道光线。那学说到底是不明朗的还是阴霾的, 都是一格浑然天成的低调主义。
《红楼梦》是能够开花结果的, 也能带给人有所好运气, 也就在今天这个潮流当中, 《红楼梦》的神志以蛊惑人心, 不已。她在对我们说一个社会, 一个实际性的现实主观实意, 也就这般她相继于此, 在这个长河当中也会有最妙的历史记忆。
6.《红楼梦》中茶 篇六
茶中女儿红
女儿红的来历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传说在女儿出生时家里会藏下一坛好酒,待到女儿出嫁时再拿出来与众人畅饮。因为时间的沉淀,酒味也愈发醇厚了。今天我要讲的是茶中的女儿红,其实它还有另一个名字一普洱茶。
在《红楼梦》中,任何事物都可以诗话、美化,这茶也不例外。先看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林之孝家的来到怡红院,问:“宝二爷睡下了没有?”宝玉忙笑到:“……今儿因吃了面怕停住食,所以多玩一会子。”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说:“该沏些普洱茶吃。”袭人晴雯二人忙笑说:“沏了一铫子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根据她们前后文的对话,我们可不可以说这“女儿茶”便是“普洱茶”呢?
我们先来看看清人对普洱茶的记录。清代张泓《滇南新语》(1755年前后)中的记载“普洱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毛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团。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绿可爱;芽茶较毛尖稍壮,采制成团。以二两四两为率,滇人重之;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至十斤为团。”
再有,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记》(1825年前后)中也叙述道:“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
从这两位清人的文献来看,普洱茶被唤作“女儿茶”已是由来已久的,甚至连典故、出处也记载得明明白白。并且早在雍正年间普洱茶就作为进贡朝廷的贡品运抵京城,凭贾家这皇亲国戚的身份,能有幸品到这珍品也不足为奇。
我注意到宝玉的那句“怕停住食”,也就是说怕吃撑了积食。林之孝家的就毫不犹豫地叫丫头们沏普洱茶,这不正与普洱茶消食的功能不谋而合吗?早在唐代的《新修本草》中,就有对普洱茶的记载说:“茗,古茶;茗未甘、苦、微寒、无毒。主痿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春采之,苦茶。主下气。消宿食。”清代名家赵学敏于乾隆三十年(1765)辑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也有载:“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不论是唐人还是清人,对普洱茶能消食的功效都了如指掌。因此,就凭这一项特别的功能,就能让普洱茶从现今众多的“女儿茶”中脱颖而出。
宝玉曾说过“女儿”这两个字是极为尊贵和清净的。由此,普洱茶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就不言自明了。于是,我常想,若是将普洱茶包装一下。再冠上这充满古风遗韵的名字是不是会为它平添几分历史的厚重,几分艺术的妖娆?
金风玉露相逢,胜却人间无数
要我说,最稀奇的要数第八回中描写的那种“枫露茶”了。说它稀奇,是因为该茶产自何处,制法如何已难以考证。人越发弄不明白的东西就越发透着股神秘。而货又以奇而居。不必写那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单是这小小一杯清茶都大有来头,贾府的奢华就如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更令此茶身价倍增,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则是宝玉对它的珍爱。
话说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偷喝了一碗“枫露茶”,宝玉得知。那是又发脾气又摔碗的,直鬧到要把茜雪赶走的地步。宝玉什么好东西没见过,人家生来就是含着玉的,若不是格外珍稀的东西哪会这般耿耿于怀。照这样看来。这“枫露茶”实属罕见之奇珍。可惜除了《红楼梦》中“加水到第三四次才出色”的记载别无其他史料可考。这“枫露,茶”也便成了茶史上一个和名著本身一样难解的谜团了。
更有趣的是对此茶“泡水到三四次才出色”的评断。热衷品茶的人都知道,若是绿茶、花茶则冲泡2至3次为宜,红茶则为1至2次,比较耐泡的大抵只有乌龙茶了,可以冲泡5至6次。因此,我想,这“枫露茶”或许是类似于乌龙这样经发酵过的茶叶。因为发酵,颜色越发深沉了,自有“霜染枫叶,金风玉露”的效果。而脂砚斋批语中“千红一窟”的评价也道出汤色的深沉。不过这也仅仅只是我的猜测而已。
7.红楼梦历史 篇七
—题记
《红楼梦》是一本奇书,是一出爱而不得的悲剧,是一纸讽刺封建礼教的指控。初看不知其意,再看,却发现写的并不是爱情悲剧如此简单……
本书开头是一个神话,是为宝玉身上的玉埋下伏笔。神话里也写了宝玉和黛玉前世的纠葛,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是注定的。就当这神话是个前言吧。黛玉从小生活就很悲惨。六岁时丧母,父亲好不容易把她拉扯大,却又身染重病,离她而去,她只好投靠贾府。初见贾母,我只感觉贾母是个慈祥的老人,对她并没有什么恶意。后当凤辣子含笑前来,后又悲悲戚戚时,我感到这人是何等的虚假!再回过头来看,满贾府的人都似带了个面具,把所有情绪隐藏了起来。
看到《红楼梦》中部,时不时便会看到有人哭泣,惘然,或是发痴病。我感觉古人真矫情。不过,我对宝玉也有所改观。刚看此书,只觉宝玉就是一个登徒子,但看到后来,却发现宝玉虽然风流,但情绪总会被黛玉牵动。一回有人跟宝玉说黛玉要走了,宝玉一天都浑浑噩噩,茶不思饭不想。结尾是贾府被抄,黛玉去世,宝玉出家。一出悲剧就这样结束了。虽然很悲凉,但也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启发。
其实我很不赞同高鹗的续写。我相信曹雪芹本意非此,可高鹗却偏这样做了。让黛玉流着泪,怀着深深的思念去世,不是很浪漫吗?可高鹗却让黛玉很庸俗的气极而亡。所以一个高傲自赏的林黛玉在高鹗笔下却变成了一个为情所困的俗世女子。
在红楼梦里,我看到的是“镜中花、水中月”的神秘情感境界。书里的人物思想的深处都蕴含着不可逆的悲剧,封建思想的禁锢使得他们都成为了爱情的奴隶、历史中的悲剧角色。回头看看,人生的小路上徒留自己苍凉可悲的脚印。我们有比古人发达的科技,更多的见识。但我们也许没有像古人一样至死不渝的爱情。
8.我读《红楼梦》 篇八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塑造;《好了歌》
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在上师范的时候,那时文选老师建议课下到学校里图书馆借书,我选读了《红楼梦》。当时不知道这部作品为什么排行中国四大名著之首,更不知道整部小说为什么取名《红楼梦》。我读《红楼梦》只是应付学校里的检查,没有写心得体会只是走马观花。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人物繁多,感觉主人公整天打打闹闹、哭哭啼啼、不务正业。
参加工作后,我买了一本《红楼梦》,闲暇的时候就翻开书读一读,比上师范的时候读得认真了。有时还在书上圈点一下,自我感觉良好。曹雪芹可谓是古代描写人物的高手,在他的笔下,每一个女子都有各自不同的风姿。如黛玉刚出场时,作者对其容貌的描写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短短18个字,把黛玉的眼神和心灵写得淋漓尽致。而薛宝钗也别有一番韵味。她“面若银盘,生得肌肤圆润,唇不点则丹,眉不描而横翠。”对凤姐的描写,善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2003年,我买了台电脑并且接上了宽带,网络上的东西很丰富,我在网上了解了红学会,还能看到周汝昌、刘心武老师解读红楼梦的视频,真是大开眼界。这时候再读《红楼梦》则是另一番感悟。曹雪芹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但我认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者之间的感情纠葛实在不可取,薛宝钗是表姐、林黛玉是表妹,表姊妹之间的恋爱,属于近亲姻缘关系了。
这时我想起了《红楼梦》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惟其如此,才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9.《红楼梦》戏曲资料辑录 篇九
关键词:《红楼梦》,戏曲,流传,生活状况
在我国的传统文体学中, 不同的文体如诗、词、曲、赋、小说等所表现的文学内容和个人情感是不同的。而明清小说在表现社会生活时又常常习惯楔如诗词曲赋, 在《红楼梦》当中, 诗词曲赋和小说叙事融为一体, 成为表现小说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也促使《红楼梦》成为一部“文备众体”的古典小说。现将《红楼梦》中出现的戏曲整理如下:
一、《红楼梦》中第11回首次出现搬演戏文的情节
这是书中第一次因过生日而请戏班唱戏, 是宁国府为“太爷”贾敬祝寿, 这里出现了三个剧目, 其中《双关诰》为清代陈二白著的传奇剧本, 写冯三娘 (碧莲) 立志守节, 教子成名的故事, 地方戏中的《三娘教子》即由此而来。再者, 是凤姐点的两出戏, 一为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中第35回《还魂》, 写的是杜丽娘起死回生重返人世的故事。第二出戏《弹词》, 是清代大剧作家洪昇的著作《长生殿》中第38出, 为当时家家传唱的“名曲”。写的是宫廷乐工李龟年经“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 无限慨叹国家兴衰, 把唐明皇宠爱贵妃、失政致乱的经过, 唱的声泪俱下。
二、书中第18回唱戏是为元春省亲而由贾府家养的戏班专门为贵妃而演的
《红楼梦》书中第十八回元妃省亲, 元春亲自点了四出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第一出, 《豪宴》是李玉《一捧雪》中的一折。李玉是明末清初的大剧作家, 他创作的《一捧雪》, 是抨击“富可敌国, 力可回天”的严嵩父子的。第二出, 《乞巧》, 出自清初大剧作家洪昇《长生殿》, 原为第二十二出《密誓》。第三出, 《仙缘》, 出自明代汤显祖剧作《邯郸梦》, 原为第三十出《合仙》。这出戏写的是“富贵场中走一尘, 只落得高人笑哂”的卢生, 在“黄粱梦醒”之后被众仙点化入道的故事。
除此之外, 十八回中还提到了另外四出戏。在元春要求龄官再唱两出时, 贾蔷命龄官作《游园》、《惊梦》两出, 而龄官因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 执意要唱《相约》、《相骂》二出。《游园》、《惊梦》二出出自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演女主角杜丽娘梦中在牡丹亭与柳梦梅欢会之事, 历来为世家公子所喜。而《相约》、《相骂》出自明代剧作家月榭主人《钗钏记》第八出《相约》和第十三出《相骂》。写的是女主角碧桃怀疑书生皇甫吟收了其定情的钗钏后又反悔, 遂遣侍女云香到皇甫家索要而与其母相骂的故事。
三、第十九回, 元春归省之后的正月里宁府请了戏班子唱年戏
谁想贾珍这边唱的是《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 更有《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等类的戏文。倏尔神鬼乱出, 忽又妖魔毕露, 甚至于扬幡过会, 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远闻巷外。这四出戏均为弋阳腔剧目, 作者无考, 见之于《明代弋阳腔剧录》, 并且都是清初的宫廷戏。
四、第二十二回, 贾母出资为宝钗过生日, 宝钗点戏
贾母为宝钗过生日, 让宝钗点戏, 宝钗先点了一出《西游记》, 这个并非依据吴承恩小说《西游记》改编的剧本, 而是《四游记》中《西游记》之《胖姑学舌》一折, 见《缀白球》。剧演长安城里送国师唐三藏往西天取经, 住在城外头蹶外跟庄上的胖姑儿和庄旺儿去看社会, 回到家中眉飞色舞地向爷爷学说看到的热闹景象。后文“至上酒席时, 贾母又命宝钗点, 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钗后点的这出戏取材于《水浒》第4回, 统称《山门》或《三门》, 也是当时经常演出的剧目。但是贾宝玉对这出流行剧目却不熟悉, 于是宝钗便念了戏文中的一支《寄生草》, 说的是花和尚鲁智深“剃度在莲台下”的故事。
宝钗生日上, 第二个点戏者为王熙凤。“凤姐亦知贾母喜热闹, 更戏谑笑科诨, 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果真更又喜欢。”《刘二当衣》亦名《叩当》, 弋阳腔, 出自明代沈采《裴度香山还带记》第十三出《刘二勒债》。戏中演没落的刘二官人到当铺当衣时自己唱戏解闷, 东拉西扯, 南腔北调, 发科打诨, 诙谐滑稽, 因此更博贾母老人家欢心。
五、第二十三回, 宝黛共读西厢如痴如醉, 黛玉风中聆听牡丹亭如泣如诉
《红楼梦》中第二十三回, 该回回目就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书中写到宝玉正烦闷之时, 茗烟为了哄他开心, 拿了本《西厢记》给他看, 没成想恰巧遇到黛玉, 黛玉问他看的什么书, 他开始还瞒着黛玉说:“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却不信他, 于是二人便一起看了起来, 宝玉还说道:“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 连饭也不想吃呢!”而且还对黛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 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西厢记》在《红楼梦》当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除了第二十三回之外, 书中第三十五回、四十回、四十二回、五十四回、五十八回、六十二回、六十三回中, 宝玉、黛玉、宝钗和探春、邢岫烟、晴雯、麝月等人说的《西厢记》曲文, 均出自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但第五十四回贾母说的《西厢听琴》, 则指明代李日华改编的昆曲《南西厢》。
《红楼梦》中出现频率与《西厢记》等量齐观的还有《牡丹亭》。除了前面提到的11回、18回当中涉及的《还魂》、《游园》、《惊梦》, 还有第二十三回当中, 黛玉同宝玉将落花掩埋妥帖, 因贾母要见宝玉, 宝玉别了黛玉, 忙回去换衣, 黛玉在回房途中偶然听到小戏官唱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 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 倒也十分感慨缠绵, 便止步侧耳细听, 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 不觉点头自叹……。再听时, 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此段中, 多次提到了《牡丹亭》当中的凄美曲文。除此之外, 书中第三十六回, 四十回, 五十一回, 五十四回都出现过《牡丹亭》, 具体涉及到《牡丹亭》的哪一出, 将在后文当中提及, 在此不再赘述。
六、第二十九回, 元妃送出一百二十两银子吩咐在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 唱戏献供
贾珍一时来回:“神前拈了戏, 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贾母笑道:“这倒是第二本上?也罢了。神佛要这样, 也只得罢了。”又问第三本, 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第一本《白蛇记》乃由来已久的传统剧目, 作者不详。第二本《满床笏》又名《十醋记》, 清初剧作家范希哲作。范希哲乃清代戏曲家, 生平事迹不详, 与李渔是同时代人, 且相交甚密。“满床笏”指地位煊赫, 家中权贵极多, 上朝所持板子叠放满满一床。唐朝汾阳王郭子仪出将入相, 既富贵又寿考, 七子八婿, 皆为朝廷显官。子仪公做寿那天, 家人拜寿时把笏放在两边桌上, 竟致堆满。后人将此编为戏曲, 剧目就叫《满床笏》。第三本《南柯梦》, 乃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 事说唐贞元年间, 东平人淳于棼, 性豪爽, 功名未成, 无家无室, 嗜酒, 郁郁寡欢。其居庭中有古槐一株, 清荫数亩, 常与友聚饮树下。一日大醉昏昏然, 忽见紫衣使者来, 飘然随去, 演出一段风流辛酸奇事。尝尽人间冷暖宠辱, 待梦醒来, 余酒尚温。
七、第四十三回中, 凤姐生日在即, 贾母想出个“又不生分, 又可取乐”的新法子:“大家凑份子”为凤姐过生日
谁知这天宝玉一早便命茗烟跟随出城去祭奠金钏儿了。等宝玉回府, 新盖的大花厅正在演《荆钗记》。书中写道:“贾母薛姨妈等都看得辛酸落泪, 也有叹的, 也有骂的。”《荆钗记》写的是南宋时期温州士子王十朋, 与青梅竹马钱玉莲以荆钗为聘, 二人结为夫妇。后来又因种种原因, 夫妻二人婚姻遭到变故, 最终历经
曲折终得团圆之事。
书中第四十四回, 又演到《男祭》。《男祭》是《荆钗记》中第30出, 又名《祭江》。说王十朋到江边祭奠其投水而亡的妻子钱玉莲的故事, 在明清时很流行。
八、第五十三、第五十四回是元春省亲后的又一个元宵节
书中说:“至十五日之夕, 贾母便在大花厅上命摆几席酒, 定一班小戏, 满挂各色佳灯, 带领荣宁二府各子侄孙男孙媳等家宴。”
这一班小戏所唱的戏文在53回中只出现了《西楼·楼会》一出。《西楼记》, 明末清初传奇作品。又名《西楼梦》。作者袁于令原名韫玉, 又名晋, 字令昭, 吴县人。写书生于鹃与妓女穆素徽的爱情故事。二人因写词曲互相爱慕, 曾在西楼同歌《楚江情》。于鹃之父知道后, 将素徽逐出。相国公子乘隙以巨款买之为妾, 穆不从, 备受虐待。于鹃中状元后, 在侠士胥表的帮助下, 终成眷属。据《书隐丛书》等书记载, 此剧为作者自况, 袁晋曾为与人争夺一妓女, 被其父送官下狱, 《西楼记》即在狱中写成。
至54回中, “当下天未二鼓, 戏演的是《八义》中的《观灯》八出。正热闹之际, 宝玉因下席往外走。”《八义》即明传奇《八义记》, 系根据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 其中《观灯》为第5出, 亦名《赏灯》, 写元宵节德安公主与驸马赵朔在街上观灯的情节。戏中尽演元宵节赏灯的繁华富丽, 正照应贾府此时的“正热闹之际”。
九、第六十三回, 袭人、芳官等人给宝玉过生日, 芳官唱戏
书中写到, 说着大家共贺了一杯, 宝钗吃过, 便笑说:“芳官唱一支我们听罢。”芳官道:“既这样, 大家吃了杯门好听。”于是大家吃酒。芳官便唱:“寿筵开处风光好……”。芳官唱的这曲《上寿》, 出自根据元明戏文《苏武牧羊记》改编之八仙祝寿戏《山花子》, 明代即有搬演, 作者不详。同回中芳官还唱了一曲《扫花》, 出自明汤显祖的《邯郸梦》, 不赘。
十、第七十一回贾母八十大寿听戏之事, 是前八十回中最后一次写到正式搬演剧目的情节
庆寿的头天晚上, 贾母在荣庆堂摆宴唱戏, 同时又另在大观园内为自家女眷另传了一班小戏。这次虽有两个戏班同时开演, 却并未写明点了什么剧目, 而是详细描绘了点戏的程序、规矩与礼仪。书中通过对戏曲文化表现形式之一:“点戏”的阐述, 体现了《红楼梦》中“礼文化”处处反映在贾府的日常生活中。
以上对《红楼梦》前八十回当中的戏曲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至于后四十回中出现的戏剧, 因为乃后人续作, 不能代表《红楼梦》的创作时代, 故本文不拟涉及。
参考文献
[1][清]曹雪芹.[清]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2]徐扶明.红楼梦与戏曲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3]俞平伯.红楼梦:俞平伯评点[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红楼梦历史】推荐阅读:
漫步红楼――读《红楼梦》有感07-25
《红楼梦》读后感:梦红楼10-04
红楼梦07-17
红楼梦剧本10-18
红楼梦谜语10-19
红楼梦判词解析07-22
红楼梦爱情诗词08-13
红楼梦好诗词09-06
红楼梦――读后感06-26
红楼梦章回读书笔记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