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监管体制

2024-09-14

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共8篇)

1.食品药品监管体制 篇一

同志们:

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是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重大举措。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按照中省市要求,安排部署我县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刚才,晓鹏、文艺同志分别就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和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改革食品

药品监管体制的重要性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是基本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件大事。近年来,全国部分地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接连不断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我县来看,虽然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形势总体向好,但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隐患也不容忽视,而且由于我们的监管力量有限,监管水平不高,监管职责分散,既有重复监管,又有监管盲区,不利于责任落实。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创新,理顺职责关系,落实监管责任,破解监管难题,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为了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实现由过去多部门、分环节监管向集中统一监管的转变,中省市启动实施了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9月30日,市政府召开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会议,10月9日,市政府印发了《完善市县镇(办)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实施意见》,上周,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了我县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这是我们对人民群众的基本承诺和基本保证。县级各相关部门和各镇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省市的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的具体安排上来,站在对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履行各自职责,把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以理顺监管体制为契机,下大力提升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确保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安全药物。

二、突出重点,全面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各项任务

按照省市统一要求,从11月1日起,新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要正式投入运行,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各镇、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县政府《实施意见》的要求,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全力以赴做好改革各项工作。

(一)整合职能机构,完善监管体制。理顺管理体制,整合监管职能,减少监管环节,是这次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一是将县工商局、质监局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和县工商局承担的成品粮油检测和市场监管职责划入县药监局,县药监局加挂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为县政府工作部门,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切实解决监管中存在的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突出问题。县工商、质监部门及其派出机构涉及食品监管职能的机构、人员编制、装备及相关经费划转县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二是将县经贸局承担的牲畜屠宰管理职能划转县农业局,县农业部门要根据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机构设置,加强监管力量。各镇要充分依托和发挥镇农业综合执法和农业综合服务站的工作力量,明确专人管理,确保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县公安机关要明确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机构,落实专门警力,加强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力量建设。

(二)强化基层基础,健全监管体系。一要按照《实施意见》要求,设立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配齐相应人员,配备必须设备,及时开展工作。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接受镇政府和县药监局双重管理,以镇政府管理为主,受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内食品药品执法监管职能。二是在农村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要设立食品药品协管员,原则上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兼职协管员,承担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鼓励各级探索基层综合执法改革,开展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执法。

(三)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水平。在机构调整和人员划转到位后,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水平。一要加强队伍建设。选好配齐县镇两级执法人员,加强政策法规、工作方法和流程等方面的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监管水平。二要健全监管制度。加快建立覆盖食品药品研制、生产、使用各环节的质量认证和监督检查制度,构建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三要强化监管手段。要增加食品药品监管投入,改善监管执法条件,健全风险监测、检验检测和产品可追溯等技术支撑体系。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充实工作机构和人员。要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创建社会公众积极

参与监管机制,全面提升科学监管水平。四要加大执法力度。要分类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行动,规范执法,严格执法,铁面执法,以整治工作的实际成效赢得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三、精心组织,确保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一要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把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

抓,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研究部署,协调解决机构整合、职能划转、人员调整中的具体问题。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加强指导,对改制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新问题,要及时会商,研究解决,确保改革扎实顺利推进。县上成立三个指导组,分别由编办、食药监、人社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抽调相关人员,具体负责指导各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机构组建、人员划转工作。

二要顾全大局,密切配合。组建新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涉及相关部门间的职责、机构、人员调整,希望大家以大局和事业为重,自觉服从和支持改革。特别是药监、工商、质监、经贸、农业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共同做好职能、编制、人员、经费、装备划转和干部职工思想稳定工作,切实做到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确保实现平稳过渡。

三要统筹兼顾,抓好监管。不管监管体制怎么改革,监管职能如何调整,我们的监管工作绝不能松懈,安全事故绝不能发生。为确保改革过渡期食品药品安全不出问题,县政府成立了由贾县长任组长,县药监、质监、工商、农业等部门为成员的食品药品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从11月1日至12月31日,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整治活动,这段时间的食品药品监管责任由整治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任何单位不得借职能调整之机推诿、弱化应承担的相应责任,切实做到机构改革与监管工作两手抓,两不误。

四要严肃纪律,强化监督。改革过渡期间,冻结相关部门与食品药品监管有关的机构编制、人员调动、干部任免及有关财务和资金。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编制、人事、财经纪律,严禁借改革之机违规调度资金、转移财产、突击花钱、私分财物,确保改革稳妥推进。纪检监察部门要会同机构编制部门加大对改革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要依照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同时,今天会议再次明确,xxxx年下达各部门的各项目标任务仍由原单位承担,从明年元月1日起,再按新的职能分工负责,各部门要按既定部署做好剩下两个月的相关工作,严防出现监管空白和断档。

同志们,食品药品安全责任重大,监管体制改革意义深远。希望大家积极行动起来,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加快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提升我县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2.食品药品监管体制 篇二

食品药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国家强调要把食品药品安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近年来, 药品监管政策不断推新, 药品伤害事件不但没有减少却有增加之势, 严重伤害了百姓身心健康。政府部门困惑, 平民百姓不解, 药品市场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这么乱, 以至于国家会发出如此要求?

贾谊在《治安策》中为汉文帝分析国家形势时指出:“天下之势, 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腰, 一指之大几如股”, 说的是各地藩王如“瘇”, 势力强大, 不受朝廷管制, 对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影响就像“一胫之大几如腰, 一指之大几如股”, 不加以整治, 将祸及国家。我们不能用这样的夸张语句形容现在药品市场, 但是药品监管确实出现了让人们无法满意的现象, 且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问题

(一) 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 监管不到位

药品的研制监管很乱。“药品标准不够高, 管理方式比较落后, 审评审批体制不顺, 机制不合理”, 国家食药总局副局长吴浈如是说。有资料显示, 2007年到2009年, 基本没有新药批出;2009年到2013年, 化学药品 (包括新药和仿制药) 的批复数量均呈直线下降趋势, 五年一共批复国产药品文号2663个, 仅占到市场上文号总量16.7万个的不到2%。

药品注册审批作为药品质量监管源头, 新药概念模糊, 侧重仿制药, 暴露出国家药品法律法规的滞后和整体系统性的缺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83条“新药”的含义为“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而在《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12条“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的药品注册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利益驱动导致“新药管理”申报远远多于“新药”申报, 仅在2004年国家受理新药申请10009件, 同一时期世界药品监管最严格的美国FDA仅受理148件。企业对新药拥有自主定价的极度诱惑, 致使众多药品生产企业竞象申报新药;由于政策法律的不完善及缺失, 研发企业间竞争激烈, 在大打价格战的同时, 偷工减料, 造假制假, 研发企业和生产企业申报资料编造伪造之风盛行, 整个制药行业误入歧途, 问题十分严重!

2015年8月18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出台, 批准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 这种从体制上进行伤筋动骨式改革, 就是要在药品市场的源头上, 铲除药品市场“瘇”之根。

(二) 药品监管组织不完善, 生产经营等环节问题突出

药品生产流通监管很乱。一些通过《GMP》认证、《GSP》认证的药品企业, 依然生产假药劣药, 企业为利益而伤害百姓的事件从未间断。GMP认证注重总体评估和综合评估, 注重书面资料审核, 却不涉及制药企业具体产品, 忽略对质量检验人员实际操作能力考查, 部分制药企业认证成功以后放松管理, 降低要求, 表现出极差的自律性。

制药企业长期污染环境, 已经成为社会热点, 问题难点。“污染门”事件屡屡被曝光却不能从根本上得以整治, 药品监管组织及地方政府不作为, 结果就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严重, 平民百姓深受其害。

药品行业集中度低。在国外成熟市场2-3个中间环节就可以完成药品从厂家到消费者的转移, 而我国要经历5-6个环节。药品流通环节的增加, 导致价格攀升, 监管难度增加, 药品违规经营现象时有发生, 带金销售、挂靠、过票等充斥市场, 显示出国家对药品流通业监管的严重缺失。

药品监管组织不完善, 还表现在部分官员严重渎职。药品监管人员手握大权, 却很少受到有效监督, 权力成为敛财致富的工具。“大道至简, 有权不可任性。”看似简单朴实的道理, 要付诸实施, 却是困难重重。

(三) 群众药品法律意识和用药安全意思淡薄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 群众对药品法律知识和安全用药知识掌握不多, 识别假劣药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分薄弱, 还有易图小便宜、贪恋方便等思想作祟, 也为假劣药品的泛滥提供了生存空间。

其实, 药品监管信息滞后, 问题处理不透明, 也极大的伤害了百姓参与药品监管的积极性。制药企业制造假劣药事件、污染环境事件为什么需要央视曝光, 才得以处理?监管部门不知、不想还是不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百姓对政府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同样的情形, 百姓的身边看不到焦裕禄式的干部, 缺少真正关注、关心百姓用药安全的守护人, 百姓需要榜样, 需要榜样的引领和带动。

二、对策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食品药品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食品药品安全不仅仅是人民群众强烈愿望、更成为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 与时俱进, 是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出的更高更好要求。所以要彻底改善以上三种状况, 必须做好以下三种工作:

(一) 完善药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建设

首先, 药监部门必须坚持公众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为谁监管, 执法为谁”是药监执法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大问题。健全药品监管法律法规, 不仅要考虑立法的科学性、前瞻性, 还要落实在实施性上。“邦国虽有良法, 要是人们不能遵守, 仍然不能实现法治”, 前药监局局长邵立明也说:“食品药品作为公众权利的体现, 必须建立公众利益至上的原则”, 药品监管的根本目的是确保社会全体成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而不是为哪个行业, 为哪个企业服务的!

其次, 药监部门应当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 履行政府职责, 做到监管环节无缝隙, 监管区域无缝隙, 监管时间无缝隙, 监管责任无缝隙, 促进药品监管科学化、法执法、制度化,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药品监管的满意度。

(二) 完善药品监管组织, 加强日常执法, 落实长效监管

如何在有限药品监管资源下, 对药品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日常监管, 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大问题。应该积极建立并完善企业首负责任制。建立生产经营者首负责任制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对违法者, 在经济上重罚、法律上严惩, 使之不敢、不能、不想生产经营假劣药品;建立并完善“黑名单”制度, 对违法者, 依法公开其违法信息, 加大宣传氛围, “一处失信、寸步难行”, 情节严重者要实行清退和行业禁入。治乱宜用重典, 对那些蓄意谋财害命、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犯罪分子, 应该依法加大惩处力度, 以儆效尤;应该积极探索完善食品药品民事赔偿制度, 探索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 扩大药品监管主体范围, 建立多维监管体系

食品药品安全, 人人有责。要积极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应该积极拓展渠道动员全社会力量, 尤其应该发挥人民群众监督的主力军作用, 让亿万双眼睛帮助政府监督, 监督社会上一切违法违规企业和贪污腐败分子, 并将其置于“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

我们还要积极畅通投诉渠道, 落实有奖举报制度, 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要支持行业协会、科技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药品市场的监督监管工作。

药品监管模式要实现药品监管的“单兵作战”向“社会协同”转变。要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多管齐下、内外并举, 综合施策、标本兼治, 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凝聚起维护食品药品安全的强大合力。

三、结论

食品药品安全无小事, 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全面落实“四个最严”, 才能建立起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 才能确保广大人民及病人的安全与健康;而落实“四个最严”最有效方法就是动员全社会力量, 形成一种社会各方良性互动、理性制衡、有序参与、有力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 只有这样才会出现一个安全放心的食品药品市场!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 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3.物联网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篇三

信息化填补监管漏洞

“在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普遍存在着监管人员少、企业分布分散、监管难等诸多问题。监管部门往往只能在事故发生后才能发挥作用,导致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落后的监管手段。”航天信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系统项目负责人张立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为了实现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有效监管,近年来我国开始尝试采用信息化手段,对食品药品进行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的全程监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国家食品药品“十二五规划”》、《食品安全法》等国家有关食品药品安全的法规文件为依据,利用高科技、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航天信息结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实际工作设计研发了一套完整、规范、长期有效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地在辽宁省的锦州市、本溪市、辽阳市、朝阳市、抚顺等城市实施应用,对药品生产流通和餐饮业的生产经营实现了安全监管。

全程监管供应链

“作为国家级信息化企业,航天信息先后研发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首都食品安全控制系统以及北京口岸进口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等食品药品安全解决方案。”张立岩告诉记者,基于此前的经验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实际工作要求,该监管系统的功能架构由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追溯管理系统、食品药品经营和服务许可审批管理系统、从业人员上岗信息管理系统、食品药品经营企业台账远程巡查管理系统、移动执法管理系统、指挥监控调度中心等六大系统组成。

“其中食品安全监管追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对食品、药品供应链进行全程监管;食品药品经营和服务许可审批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服务许可证核发、变更、延续、补发以及注销等业务的受理、审查、审核、审批、制证、送达等全过程的信息自动流转与管理。”张立岩说道。

其中,从业人员上岗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防止一个人重复注册、在多个企业注册的情况,以及企业虚报、乱报从业人员信息的情况,为执法人员执法提供相关依据;食品药品经营企业台账远程巡查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远程监管和现场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移动执法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现场扫描、数据上传、罚单打印、应急发布、信息查询、在线交流、GPS定位、实时监控的移动信息化。

另外,建立各级指挥监控调度中心后,各级监控调度中心只能在授权的范围内进行监控与指挥调度。通过该中心,还可以实现对重点企业场所监管、对执法人员监督、分析预警、事故溯源预警和指挥调度。

4.食品药品监管体制 篇四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豫政【2014】28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提升监管能力和综合保障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要求,以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为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为重点,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减少监管环节,明确部门责任,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技术支撑,充实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构建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水平,促进全市食品药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为加快科学发展,打造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提供有力支撑。

二、改革目标

通过改革,全市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得到增强,执法效能明显提高,资源配置趋向合理,部门职责更加明晰,监管责任有效落实,构建和完善统一、高效、权威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建立起权责一致、监管到位的食品药品监管责任体系,监管严格、质量可控的安全保障体系,动态监测、有效监管的风险预警体系,反应灵敏、高效运转的应急处置体系,依法行政、注重实效的长效监管体系,公正有力、科学权威的技术支撑体系,将南阳打造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市。

三、基本原则

—— 理顺体制,分级管理。落实地方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的要求,改革完善监管体制,实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统一管理机构,合理划分事权,实现权责一致。

—— 整合职能,落实责任。落实体制改革“整合、统一、加强”的核心要求,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明确和强化监管责任,着力解决各监管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推诿扯皮等现实问题,最大提升监管效能。

—— 强化基础,提升能力。落实治标与治本并举、整治与建制并重的要求,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基础建设,整合监管技术资源,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建立覆盖各环节的最严格的监管制度体系。

—— 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结合本地区地域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监管任务和行政管理现状,积极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确保实现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建立市、县分级管理体制

按照省政府关于将现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由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的工作要求,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其行政编制分别纳入市、县行政编制总额,审批权限分别由市、县两级机构编制部门分别行使;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所属技术机构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由市、县两级机构编制部门管理。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发【2013】22号)关于“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和检验检测机构划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市、县各级工商部门及其基层派出机构要划转相应的监管执法人员、编制和相关经费,市、县各级质监部门要划转相应的监管执法人员、编制和涉及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机构、人员、装备及相关经费。市、县政府根据机构、职责调整情况,核减职能减少、工作任务不饱满部门的人员编制,充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编制规模,确保新机构有足够的力量和资源有效履行职责,市、县新增和调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编制数要达到本地总人口的万分之三左右。食品药品监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二)组建统一、权威的监管机构

市、县级政府要参照国务院、省政府整合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和机构的模式,将原食品安全办、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和药品管理职能进行整合,组建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对食品药品实行集中统一监管;同时,加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承担同级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具体工作。按照食品、药品分设的原则,组建成立市、县级执法和检验检测机构。建立健全本行政区域内设立的新区、产业集聚区、开发区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领导班子由同级地方党委管理,班子成员的任免须事先征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同意,业务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

1、新组建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整合原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食品安全监管和药品管理职能,组建的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市政府直属部门。新机构加挂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承担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2、整合组建县、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各县和卧龙区、宛城区原则上按照市级整合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和机构的模式,组建本地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在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区管委会直属机构。各县区要在各产业集聚区、开发区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

3、整合组建市、县(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设立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队,副处级规格,作为市农业局直属执法机构,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工作。整合加强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设立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队,作为市畜牧局直属执法机构,副处级规格,负责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

4、设立打击食品药品犯罪专项机构。市公安局增设食品药品安全侦查大队,正科级规格,各县区公安局增设食品药品安全侦查中队,主要负责侦查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防范、打击食品药品恐怖活动。

(三)健全基层管理体系。各县区要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在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作为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派出机构,副科级规格,编制数要达到辖区人口的万分之二点五左右。加强基层监管执法和技术力量,改善办公条件,配备现场快速检测和调查取证等必要的技术装备,满足监管执法需要。乡镇政府要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列为重要职责,切实负起责任。在农村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设立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承担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教育等职责,所需人员津贴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构建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形成食品药品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

(四)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和基础监管能力建设

按照统一、精简、效能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整合监管职责,创新监管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监管能力,形成事前科学审评、事中严格监管、事后依法行政的监管模式,构建全过程、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一是提升监管科技支撑能力。统筹整合市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的食品检测资源,建设市级区域性食品检测中心。同时,积极谋划和向上申报食品检测建设项目,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国办发【2012】36号)、《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规划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食药监财【2013】254号)、《河南省食品药品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13—2016)》(豫政办【2013】105号)规定的标准,规范配备食品检验场所、仪器装备,建立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使其具有承担全市乃至豫西南地区的食品检验检测的能力,为行政机关的全过程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有效避免地区性、行业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

1、组建南阳市食品检验中心。为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级事业单位,副处级规格。负责全市的食品、化妆品检验工作。开展食品、化妆品检验方法、质量标准以及与食品、化妆品质量有关的安全性等方面的科研工作。组织实施全市食品、化妆品抽验计划,指导县级食品检验机构及食品、化妆品生产单位质量检验机构的业务技术工作。

2、保留原南阳市药品检验所。原南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更名为南阳市药品检验所,为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级事业单位,正科级规格。负责全市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药品检验、复验工作。开展药品检验方法、质量标准以及与药品质量有关的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等有关方面的科研工作。组织实施全市药品抽验计划,指导县级药品检验机构及药品生产单位质检机构的业务工作。

3、组建南阳市医疗器械检验所。为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级事业单位,正科级规格。负责全市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承担全市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检验工作。组织实施全市医疗器械抽验计划,指导医疗器械生产单位质检机构的业务工作。

4、组建南阳市食品药品安全监测中心。为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级事业单位,正科级规格。承担全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药品不良反应、药物滥用监测和医疗器械产品不良事件、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技术工作,评估和预防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

5、整合组建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各县区要加快检测机构整合力度,以快速检测和基础项目为主,参考市级检测机构设置,结合本地实际,组建县级食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标准加强装备和人员配置,满足基层监管和执法需要。保留县级药品检验所,承担其原有的药品检验职能。

二是加强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食品药品监管财政投入力度,足额保障设备购置、检验检测、风险评估、应急处置、事故救援、有奖举报、监督检查、信息工程、追溯体系、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示范创建、诚信机制、评审评定、反应试验、以奖代补等监管经费,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明确人员配备要求,严格监管人员准入和退出,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保障食品药品监管执法机构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增强监管执法能力。

1、组建南阳市食品稽查局。为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二级事业单位,副处级规格。负责全市食品、化妆品稽查工作,开展跨区域食品、化妆品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组织全市食品、化妆品安全的专项执法监督检查活动。

2、组建南阳市药品稽查局。将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稽查支队改名为南阳市药品稽查局,其原有规格、职能、编制保持不变。负责全市药品、医疗器械稽查工作,开展全市跨区域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组织全市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的专项执法监督检查活动。

3、组建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认证中心。为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二级事业单位,正科级规格。承担全市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评价工作。负责对食品注册品种进行技术初审。开展I、Ⅱ类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审评。负责建立南阳市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审评专家库,组织专家开展食品药品相关评定工作。

4、组建南阳市食品药品安全举报投诉信息中心。为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二级事业单位,正科级规格。设置12331举报投诉热线,负责全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线索的受理、转办、督办,组织实施举报奖励工作。负责信息化建设和食品电子追溯体系建设工作。

(五)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分工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与有关部门的职责界定,各级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形成密切联动机制。将商务部门负责的生猪屠宰监管职责调整到同级畜牧部门,确保职能、机构、队伍、装备等及时划转到位,各项工作有序衔接。农业部门要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加强有关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强化源头治理;畜牧部门要加强畜禽养殖、屠宰环节和生鲜乳收购环节的监管。按照无缝衔接原则,准确划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农业畜牧部门的监管边界,做好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与批发市场准入管理的衔接。卫生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标准、风险评估等相关工作。工商部门做好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活动的监督检查工作。质监部门要加强食品包装材料、容器、食品生产经营工具等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的监管。城管部门要主动配合相关监管部门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监管执法工作。公安机关要建立打击食品药品犯罪的侦查机构,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监管执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预警,严密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

(六)强化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

市、县政府要继续加强食品安全委员会及食品安全办公室的职能作用,确保各级食品安全办的统筹协调、监督指导作用有效发挥。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要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及时分析研判食品安全形势,提出解决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的重大方针和政策建议,推进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市、县府食品安全办要切实履行协调、监督、指导职能,建立健全地区间、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要加强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完善政府、企业、社会齐抓共管的综合监管措施,督促检查有关部门、地方政府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情况,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重大整顿治理和联合检查行动,协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及责任调查处理工作。要在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设立专门的内设机构,具体承担本级政府食品安全办的日常工作。

(七)切实转变监管职能

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取消、下放有关行政审批事项;梳理行政职权,公布权责清单,规范行政裁量权。加强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稳妥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切实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市场监管实行属地管理,执法重心下移,由县级政府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市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市场监管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组织查处跨县区案件和大案要案。加强监管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完善食品药品有奖举报制度,建立新闻舆论引导和监督机制。积极培育新型行业协会组织。建立食品可追溯制度、企业首负责任制、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民事赔偿制度等,推进食品药品法规实施,加快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快食品药品行业诚信系统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社会共治格局。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市、县两级分别制定改革方案,召开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动员大会,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6月——2014年10月)。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对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人员、资产进行划转,按新体制、新机制运行。

(三)完善提高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全面检查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巩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成果。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市、县政府要充分认识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履行对本地区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的要求,抓紧抓好本地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和机构调整工作。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出台改革方案和配套措施,统筹推进全市体制改革工作。各县区政府要成立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负责。食品药品日常监管任务繁重,各地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尽可能缩短改革过渡期,确保如期实现改革目标。

(二)明确责任,扎实推进。按照改革工作部署,市编办要及时制定出台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的“三定方案”,科学配置职责、设置内设机构、核定人员编制;组建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可采取先备案,后再机构改革批复的方式办理。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清理和调整食品药品行政审批事项;市发展、财政、人社部门要抓紧制定出台体制改革相关政策和人员、编制、经费划转的具体措施;市编办、食品安全办和市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部门在做好本级机构改革工作的同时,要支持和指导县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

(三)统筹兼顾,平稳过渡。市、县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要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监管,毫不松懈地抓好各项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工作。改革过渡期间,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管责任和药品监管责任仍由原系统承担,并按既定部署做好相关工作。各监管部门要顾全大局,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扎实做好人、财、物的划转工作;要扎实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人事财物调配、干部进退留转、工资待遇调整等解决办法,切实解决改革涉及的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确保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确保各项工作上下贯通、运转顺畅,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实现与新建机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平稳过渡。

(四)加强督导,严肃纪律。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编制、人事、财政纪律,严禁在体制改革过程中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突击提拔干部,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市、县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市编办、食品安全办、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及时掌握和研究解决市、县机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加大支持力度,为改革创造良好条件。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市、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和政策,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了解改革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重大措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全社会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舆论环境。

5.食品药品监管信息 篇五

第25期

总第720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编印

2016年6月22日

自治区局安排部署深化作风建设“三项治理”工作

近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方案,安排部署“四风”及隐形变异“四风”、党政机关干部不作为、基层干部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以下简称“三项治理”)工作。一是严密组织实施。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局党组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主抓党组成员专项治理,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分管部门专项治理,各支部(党委)负责人具体抓好工作落实。成立局“三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深化作风建设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将开展“三项治理”与落实重点任务,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纪律教育年”、“民族团结进步年”等活动相结合,做到统筹谋划、协调推进、相互促进。二是明确责任分工。驻局纪检组加强监督、指导,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认真受理、严肃查处专项治理中问题线索。人事教育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和公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及负面清单;发挥绩效办的作用,加强对干部日常考核工作,做好绩效督查。办公室严格上下班考勤制度,健全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和办公用品采购、使用、维护等制度规定;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划财务处对直属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发放、招投标采购等进行督查、审计,对各地(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三是强化责任追究。采取专项督查、随机抽查、走访监管对象、受理举报等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严肃批评教育,责令限期纠正;对问题较重的,给予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将“三项治理”推进情况纳入2016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和绩效考评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办公室)

2016年国家总局援疆培训班圆满结束

2016年5月24日至6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乌鲁木齐市举办2016年援疆培训班。培训班包括药品生产监管人员培训、食品药品基层监管执法能力培训和药品流通监管人员培训3个班次,邀请30余名国家总局相关司局领导、专家教授授课。国家总局人事司副司长薛光华、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于胜德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自治区、兵团、各地(州、市)、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500余人次参加培训。

(培训中心)

自治区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

6月1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有关事宜。会上,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修订稿)》,传达了自治区第八次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报告工作会议精神。马龙局长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配合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有关工作,主动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要将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相关处室制定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加大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力度,强化对相关企业的督查,定期对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办公室)

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举办

基层监测机构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培训班

近期,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哈密市、喀什市举办南北疆片区地县级监测机构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培训班。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莫合买提·乌斯曼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提出要求:一要正确把握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方向,转变生产、经营及使用环节上报意识,促进监测效能稳步提高;二要突出药械风险监测数据的可利用性,在监测报告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上多想办法、多下功夫,为提高我区药械风险发现、分析和处置能力筑牢基础;三是各级监测机构要以“抓住重点、守住底线”为基本原则,积极推进落实药械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发挥医疗机构报告主渠道作用,提高不良反应报告整体水平,切实发挥风险监测前沿“哨兵”的作用。全区14个地(州、市)、93个县(市、区)分管领导、专兼职人员及医疗机构工作人员300余人参加培训。

(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张长宏副局长赴和田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6月6日至8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长宏带领调研组赴和田地区皮山县桑株镇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并代表局党组看望慰问自治区局住村工作组干部职工。张长宏副局长详细了解和实地查看了各组脱贫攻坚工作及改善民生项目进展情况,并就如何落实脱贫攻坚项目与自治区药品工业协会、自治区局住村工作组及桑株镇党委领导进行了座谈。张长宏副局长指出,桑株镇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涉及当地党委、政府、群众等各个方面,各工作组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信心,团结一致,敢于担当,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张长宏副局长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攻坚措施、办法;要将加大“输血”力度与提升“造血”能力、开展脱贫攻坚与群众工作有机结合,增强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确保脱贫攻坚项目落到实处,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办公室)

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到自治区局督导调研

近期,自治区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党建工作督导调研组对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督导调研。督导调研组采取听情况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文件资料等方式,对自治区局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等六项内容进行了检查,对党组成员参加支部学习、讲党课,各党支部开展微党课、心得交流,与相关厅局建立友好支部、开展互动,结合业务工作在中小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等各项活动给予了肯定。

(机关党委)

▲近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和田、喀什、莎车举办3期民族药从业人员培训班,共培训790余人。

(药品化妆品市场监管处)

▲近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结合举办药品流通监管人员培训班,就整治药品流通领域违法经营行为的10项重点内容向200名培训学员进行了详细解读。

(药品化妆品市场监管处)

▲近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走亲戚、情更浓、我们都是好姐妹”主题演讲活动。

(机关党委)

分送:自治区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办公厅,自治区食安办,本局领导、副巡视员,食品安全总监、药品安全总监,机关各处 室(局)、驻局纪检组监察室、直属事业单位。共印35份

编辑:钟

E-mail:xjyjxx@xjda.gov.cn

6.食品药品监管体制 篇六

一、充分认识监管文化的先导性 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认识文化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将有力地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全面发展。构建监管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的深化,要突出体现观念形态文化的地位与作用。要完善依法行政的行为文化和素质形态文化,要把日常监管工作提升到文明服务文化中,用先进文化推动力提升文明执法水平,用科学的管理文化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用创新文化的推动力,提升文明服务的监管能力,用先进文化提升领导决策能力,用监管文化的感召力提升创业、创优的能动性,用文化先导力创建一流的业绩,用创新文化的渗透力,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使监管文化不断的创新和完善。用文化的先导精神力量构建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文明执法团体。

二、食品药品监管文化的探索和建立 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是一个行政执法机关,如何使监管工作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不能就监管而监管,监管能力、水平要不断提升,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作为一个长期的教育工程,首先抓好以人为本的教育关。人生的三观教育(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强化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当前探索提高的新课题。监管文化的核心是使职工内在意识和外在行为高度一致,必须达到法律知识、业务能力、素质水平的同步提高,要探索出高度统一的行为规范,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的先导作用。通过监管文化的建立与创新,进一步强化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融合职工的凝聚力,实现工作目标效能的最大化,监管文化就是体现科学管理的行政效能化。行政机关在创建学习型、服务型、节约型、和谐型机关中,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整体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全面工作的创新创优,必须探索出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效能。只有通过管理的科学化,融合整体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科学规范、工作特点、实际情况,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精神文化。我局食品药品监管文化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得以确立,一是完善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但监管文化又超越制度的潜能,它可以发挥制度所不能发挥的作用;二是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三是监管工作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的确立;四是对监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我局食品药品监管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以文明创建为纽带,融思想教育、科学管理、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于一体,是思想政治工作融于监管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和有效载体,用执法团体的智慧,创建了xx监管文化,它体现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监管文化是建局三年来科学管理的初步总结,又是三年来科学管理工作的结晶和升华。认真探索监管文化的建立和发展规律,总结监管文化的创新成果,对于指导今后监管工作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现实意义。

三、准确把握监管文化的科学内涵 我局食品药品监管文化是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监管工作全局,以三个文明建设为总抓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发扬艰苦创业、争创一流、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以实现全县食品药品市场规范有序和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为工作目标,结合xx实际,探索建立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和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它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我局监管文化的目标是:建立团结有为的领导班子,构建文明和谐的工作环境,构建一支文明、敬业、守法、服务的执法团体,实现全县食品药品市场的规范有序和全县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其精神是: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团结奉献、遵纪守法、争创一流、敢为人先。

四、建设食品药品监管文化的主要任务(一)加强政治文明和法制建设。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刻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保持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和带领全体职工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二)强化~文化宣传,树立我局监管工作的文明形象。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准确及时的宣传食品药品工作动态和信息。同时利用自办刊物和宣传材料向社会广泛宣传,使社会各界了解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监管文化走上社会,用监管文化的先导作用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三)加强行业作风的文化建设。行业作风是部门的形象脉搏。抓思想、抓学习、抓廉正、抓作风、抓素质建设的行业文化教育是提升监管综合水平的根本所在。认真抓好行风建设之源,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固树立反腐倡廉文化建设思想,真正把食品药品执法团体建成人民满意的执法单位。(四)健全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机制。用监管文化的先进理念教育干部职工,形成健康的凝聚力。人是推动全面工作发展的关键,人的文化理念的高底,关系着整体素质的形象与战斗力。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营造相互关心、精诚合作的人际关系,将全体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一个充满活力的高效氛围之中,从而激发和培养职工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以亲合力铺设事业平台。监管事业产生的凝聚力是团队精神的基础,管理的理念是-----多换思想少换人,充分尊重人,积极成就人,使职工有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以爱心创造温馨环境。爱心形成的向心力是团队精神的支柱。爱心体现在对职工的人文关怀上,体现在为职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上。进一步增强职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促使职工在和谐的人文环境中更加热爱工作、爱

岗敬业,时刻不忘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高度责任感。以人性化的理念创造和谐高效的人事管理机制。职工是事业的主人翁,对事业的管理归根结底就是对人的管理,事业的发展首先是推动人的观念的发展,要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到以情感人、以理管人、以才用人,人尽其才。以培养能写善学、能说善礼、能做善友的三能干部为目标,建立有效的人事教育培训制度。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用文化的精神力量培育人,引导和激发团体的最佳组合效能。树立高度的监管人才文化,利用3-5年时间,全体工作人员都要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培养一支有位、有为、有威的文明执法团体,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

(五)积极开展对监管相对人的文化服务活动。在抓好依法行政的基础上,用监管文化的先导作用引导和提高监管相对人服务理念,工作中做到管理到位、帮促到位、指导到位、服务到位,实现零距离服务。大力规范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帮助他们在守法经营的基础上,逐步走上文明经营、有序竞争的监管文化服务上来,努力创建和谐、守法的健康文化服务理念,促进全县食品和医药经济的持序、健康发展。(六)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为职工提供业余文化条件,做到有劳有逸,增强职工体质,活跃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和谐业余环境。

(七)按照创建和谐单位、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节约型机关的要求,教育全体职工树立起:我为创建和谐型机关当尖兵、我为创建学习型机关做典范、我为创建服务型机关做模范、我为创建节约型机关增光添彩的系列教育活动。

(八)发挥班子自身文化建设的凝聚力。领导班子坚持自身文化建设,是关系到教育成功的关键,领导班子成员要言传身教,做影响带动全体职工奋发向上的表率,抓住以人为本理念教育,用科学的管理文化和正确的决策,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为职工创建舒心、和谐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以人的文明文化服务于全社会,树立起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良好工作作风,为赢得社会认可打好坚实的基础,用先进的文化塑造一支三有(有好的文化素质、有好的品德素质、有好的业务素质)人才队伍。

7.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探究 篇七

我国最初采用的是多家部门分段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的思路, 因为任何一家监管部门都很难独自承担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 毕竟这个问题会牵涉国家几亿人口的安全问题。

最初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和监管, 负责对重大安全事件进行依法查处。

后来, 我国于2009年6月1日颁布了《食品安全法》, 对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 同时也理顺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对我国食品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食品安全问题交由横向和纵向各级食品安全专门的负责部门进行监管。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到各县级食品安全委员会, 都统一协调, 共同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负责和监管。

但是近年来, 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给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1. 我国的分段监管体制中仍然存在很多管理漏洞。

我国的横向和纵向的监管体系和监管部门虽然都有监管职责, 也都具备其配合机制, 但是多头分段的管理机制就决定了其中各种漏洞出现的必然。

2. 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实行这些法规和法律时没有做到有法可依和违法必究。

我国的《食品安全法》还不够健全, 很多商贩钻法律的空子, 相关部门无法对其进行惩处。另外, 在法律和法规的实施和落实方面, 监管部门的行为缺少监管, 导致出现了职能缺位或滥用职权的现象。

3. 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

体系的内容中出现了重叠、矛盾、多重标准等各种问题, 使食品生产市场产生混乱局面。另外, 我国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没有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接轨, 很多种类的食品生产标准还是一片空白, 这样就不能适应国际食品生产行业的迅速发展。

4.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环节, 公众的参与度低, 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比较弱。

单靠国家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是远远不够的, 国民才是食品的最终食用者, 所以他们才是食品安全的最忠实和最有力的监督者。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公众参与度相对滞后, 主要的参与渠道比较单一且不太畅通。

三、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

1. 国家和政府要充分发挥其监督和鼓励作用, 建立更加完善

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使食品生产企业都在政策、法规的指引下得到不断的提升, 保证食品的安全生产。发挥政府的市场监管作用, 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淘汰那些不思进取、技术落后、管理混乱的企业, 优化整个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环境。

2. 食品加工厂中的领导以及每位工作人员都应该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食品生产厂的工作人员也是食品的最终消费者, 如果他们都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生产法规, 食品的安全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保障。

3. 要对企业的每位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

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让每位员工认识和了解食品安全生产的步骤和法规, 可以增强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 让他们更好地执行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和改革步骤。

4. 制订公平、公正的工作考核评价标准, 以便在食品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奖惩分明。

对积极的因素和个人, 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以鼓励更多的人积极主动地配合食品监管体制改革行动。

5. 要加强国家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要督促食品行业制订统一的食品生产法则。

严惩国家监管部门的不作为以及收受贿赂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行为。国家和政府要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 让国家监管部门在阳光下监管食品生产的全过程, 保证食品的安全问题。

6. 健全和完善公众参与监管的机制, 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

公众的监督力度强、影响面广、时效快。要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公众参与监管的途径、渠道等, 充分发挥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四、结论

8.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经验 篇八

关键词: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经验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食品安全形势,美国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引入现代食品安全监管理念,扩大食品监管部门的权利,以立法的形式对食品安全进行全面预防和控制,构建更为有效的和富有战略性的现代食品监管体系,避免美国遭受蓄意污染和无意污染,以保证美国在食品安全供应方面更安全、更有效。美国的食品安全法规和监管系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合理的部门设置与健全的法律法规配套,管理的公开透明性,以及管理的科学性。

一、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法律依据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食品安全立法、监管的国家,经历百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

1890年,《联邦肉类检验法》的颁布标志着联邦政府食品安全立法的开始。1906年,美国颁布《纯净食品与药品法》,并成立了食品药品管理局。1938年,美国颁布《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标志着食品安全监管开始步入法治化的轨道。此后,联邦政府不断制定和完善法律条例,主要包括:《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令(FFDCA)》、《食品质量保障法令(FQPA)》、《联邦肉类检验法令(FMIA)》、《禽类产品检验法令(PPTA)》、《蛋产品检验法令(EPIA)》和《公共健康事务法令》等。2004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颁布实施《联邦安全和农业投资法案》。2009年,颁布实施《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2011年,颁布实施《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该法强调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要以预防为主,并赋予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足够的资源和权利,使其能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上管理食品安全。2013年初,美国对食品安全法律的大幅修订,要求在食品各个环节都必須采取预防性措施,推动现有的“反应型”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向“预防型”转变。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奠定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

在美国现有的30多部保障食品安全和社会公众健康的监管法律中,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主要有:

①《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FFDCA)。FFDCA是美国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法律,核心职责是保障食品的卫生与安全,以及生产过程的卫生、包装材料的安全卫生和标签的诚信度。其中规定了 FDA管辖范围包括:国产的及进口的肉类、畜禽类和部分蛋类的生产、加工、包装、储存,以及加药饲料、新型动物药品以及所有可能作为食品成分的添加剂的销售许可、规范和监督。

鉴于《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颁布后70余年里,美国仍频发食品安全事故。2011年1月4日,《食品安全现代化法》(Food safety modemizationact))制定出台,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立法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食品安全现代法》对《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创新了很多制度,是美国七十多年来改革幅度最大的一次,该法强调以预防为主突出风险控制。标志着美国食品安全监管重点正从传统的陈旧的终端监管提升到了以预防监管为重点。

②《联邦肉类检查法》(FMIA)、《蛋类产品检验法》(EPIA)、《禽类食品检验法》(PPIA)。规定农业部下属的食品安全检验局监管流通环节的肉、蛋和禽类产品的安全,并对包装及标记、标识进行严格的监督。

③《产品责任法》明确规定了食品和工业产品均须适用《产品责任法》的规定,不能单独适用其他法律。

二、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美国已建立由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整体协调的统一监管模式。美国不同产品种类的食品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多达20余个。其中,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联邦组织机构有:美国农业部(USDA)、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

具体来说,农业部(USDA)下设的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负责国内生产和进口的肉类、家禽和蛋制品及相关产品的安全,其食品安全权限为执行有关品种的食品安全法律。

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则负责保护消费者免受掺假的、不安全的和食品安全检疫局规定范围之外的贴有虚假标签的食品,并且负责监管各州贸易往来过程中出售的国产和进口食品,包括带壳的蛋类食品,但是不包括肉类、家禽、瓶装水和酒精含量低7%的葡萄酒饮料,其食品安全权限是执行与国内生产及进口食品(肉类和家禽除外)有关的食品安全法律。

环境保护署(EPA)负责监管农药和饮用水,维护公众的健康和环境免于遭受农药污染引起的风险,其食品安全权限包括:制定食品和动物饲料中杀虫剂残留标准、杀虫剂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发放、制定饮用水安全标准等。

为了协助以上三个主要监管部门开展工作,美国还建立了十几个其他机构和行政部门来共同监管食品安全。

三、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及启示

(一)注重风险管理,从源头预防

美国联邦政府通过采取“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措施的评估”、“管理决策的实施”、“监控和评价”等措施实施风险管理,积极有效的预防,尽可能控制食品风险,保障公众健康。明确食品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企业对食品安全承担最主要责任,要求企业进行HACCP分析及GMP生产,在种植、生产、分销、零售、服务、进口等整个食品产业链上提高防范意识和预防能力,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的建设。联邦政府加强与食品产业、消费者利益集团、各级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开发和评估新的食品污染检测方法,寻找出食品产业供应链上的薄弱环节,针对高风险食品开展基础研究,寻找有关污染物的来源、污染的传播方式及其最佳预防措施,实现从源头上预防食品安全问题。

nlc202309040631

(二)实行全程监管,及时干预

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定期检查工厂、加强产品抽样检测、加强进出口产品监督、设立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点,实施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对食品安全进行干预。美国政府加强对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各级政府部门相关检查人员的培训,促进其对最新的食品生产加工程序和技术的理解,并充分利用其自身独特的专业资源,研究开发新型食源性病原体检测方法和技术,实现对食品的污染情况进行快速准确的现场实时检测分析。美国政府与有关国家政府部门积极合作,重点加强对高风险食品进行检查,减少潜在的进口食品风险。通过进一步提高对进口食品进行检测的能力,提高对国外高风险食品厂家的检测效率,在入境口岸使用更先进的食品检测技术,改进进口食品的数据获取能力和处理能力,对进口产品进行针对性监管,对可能威胁公众健康的进口产品进行重点抽样检查。美国政府不断完善食品不良事件报告体系,充分依靠新型筛查设施,提高定位能力和不良事件源头追踪能力,及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干预。

(三)建立食品追溯系统,实行快速召回制度

为了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更有效地监管食品流通,美国联邦政府督促企业采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食品追溯系统。2002年颁布的《反生物恐怖法》规定,企业应当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记录货物进出记录。2003年美国农业部着手建立家畜追溯体系,要求生产加工者和零售者做好家畜溯源信息的记录。《鱼贝类产品的原产国标签暂行法规》要求,所有在外包装箱或者零售包装上的商标要包含原产地和生产信息。美国联邦政府要求所有进口产品需要有所有产品或材料的原产地信息。联邦政府在进行食品安全溯源信息监管时,也采用了不定期抽查检查制度,来确保溯源信息与产品真实情况相符合。除此之外,还要接受来自州、地区、以及第三方监测机构多方不同的监管和检查。

(四)加大食品安全财政投入

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制度基本成型的现在,美国每年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食品安全监管事务。2010年美国决算案中仅“健康研究和食品安全”一项就占到美国财政总预算的1.10%,为383.4亿美元,而保证食品数量与营养安全的“食品和营养援助”项目更是占到2.75%,约952亿美元,两项合计约1335亿美元,占财政总预算的3.85%。财政投入全面覆盖了初级农畜产品监测、食品安全监测及检测、食品营养服务等。巨大的财政投入为美国食品安全监管和研究提供了可靠保证。到2012年预算中,上述数据继续放大,与食品数量及质量安全有关的财政投入比例达3.89%。2010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数据显示,用于我国食品安全财政投入约占财政总支出的0.34%。“医疗卫生”项目下用于“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事务”的决算为124.52亿元,其中用于食品药品安全的投入为12.16亿元;而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投入为39.75億元,仅占农业总投入的1%,远不能满足我国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

(五)严格追究食品安全事故刑事责任

联邦最高法院认为食品药品的质量以及供求环节控制在生产商和销售商手中,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消费。因此,食品药品企业的管理者须承担高标准的注意义务。联邦刑法严格食品安全刑事责任,不问主观过错的刑事责任,只要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或导致法律规定的某种结果发生,就可以对其起诉或定罪处罚。在诸多食品类犯罪中,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对危害结果或危险不存在明知和故意,只要造成了人民的不健康就将被施以刑罚,使得保障食品安全的严格责任在司法实践中更具可操作性。

注:本研究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的组织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编号:2013BAK04B01)资助。

作者简介:

郭慧馨,女,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葛健,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丁毅,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上一篇:中国钢铁市场规划报告下一篇:上户口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