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科组简介

2024-07-25

数学科组简介(精选8篇)

1.数学科组简介 篇一

数学学科组简介

数学学科组简介

2010年03月18日 09:33:45 来源:营山中学【字体:大 中 小】营山中学数学组是一个团结拼搏、勇于进取的战斗集体。现有教师42人,中学高级教师16人,四川省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南充市学科带头人8人,南充市中心教研组成员2人。营山中学数学组教师团队严谨朴实,注重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一是在教学中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基础知识+数学能力培养;二是注重学生发展,提倡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并重;三是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强调师生的合作和互动,强调情感交流,强调鼓励和赞赏,强调关心和关爱等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组教师同心同德,与时俱进,为营山中学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唐小林,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百名之星,四川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南充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南充市中心教研组成员,营山县人民满意教师,营山县三星级教师,数学奥赛冠军培养者,高考数学满分150分培养者。教育教学教研成绩显著,现任四川省营山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

王青,1989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数学系,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南充市学科带头人,曾获营山县“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李继伟,中学数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十年来,先后多次获市、县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撰写的教研论文多次在《中学数学教学探讨》、《中学数理化》等杂志上发表。

段禄林,清华大学生培养者,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袁基成,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四川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数学学科带头人,学科组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谢银华,中学数学高级教师,连续任高中数学教师工作已达20多年,在教学教研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教学特长:讲解生动形象、耐心细致。

蹇学军,中共党员,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1994年进入营山中学任教,具有良好的师德,丰富的教学经验,极强的工作责任心,爱岗敬业,教学业绩突出,所教班级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其中,2003年培养了清华大学美术系状元刘洋,并分别在2000年,2003年,2009年高考中创造了上线人数的历史新高。

豆昌勇,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成绩突出,曾获“优秀共产党员”、“营山县竞教课一等奖”、“营山中学首届十佳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

李义富,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高中数学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营山县优秀共产党员,营山中学优秀班主任。

夏小军,大学本科毕业。毕业后一直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杨小涛,中学数学一级教师,毕业于西华师大数学系,本科学历,理学学士。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撰写过《高中数学常见的解题方法》、《分步计数原理与分类计数原理的应用》等文章。

刘崇禹,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数学一级教师。92年参加工作,96年调入营山中学。长期担任高中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国内报刊上发表论文数篇,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

董义勇,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组织编写过高中数学复习资料一套,发表过数学教研论文6篇,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习权,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多次被评为营山县优秀教师,营山县中青年骨干教师,曾参加营山县教研室组织的高中竞赛获一等奖。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李从清,2004年毕业于西华师大数学系,大学本科学历。从教以来,参加市、县竟教并获一等奖。曾有多篇文章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理报》、《课程导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法指导,成绩突出。被评为“营山中学首届十佳优秀青年教师”。

曹东,2003年毕业于西华师大数学系,大学本科学历,2003年进入营山中学任教。在工作期间,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在教学工作和教书育人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谢豪,中共党员,2005年毕业于西华师大数学系,大学本科学历。05年至今一直在营山中学担任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本人以学生为主体、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目标,出色地完成了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教学成绩突出。在教研方面,多次在各种报纸上发表论文。进过5年的奋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罗小平,中共党员,2005年毕业于西华师大数学系,大学本科学历。同年选入营山中学担任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

蒋金明,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98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10多年的教学经验,工作积极认真,勇于钻研,曾多次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过教研论文,曾是全县状元的指导老师。多次荣获“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等称号。教学中,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邓娟,中共党员,中学数学一级教师。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显著。曾获“优秀监考员”、“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交流文章《概率统计与极限复习建议》获县一等奖,发表在省级刊物上的文章有《浅析函数难点教学》、《数学解题辩证观》、《漫谈周期函数》、《也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等。

黄运雄,中共党员,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八年,教学经验丰富,教研能力强。

叶文,中学数学一级教师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显著。曾获“优秀监考员”、“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竟教课获县一等奖。交流文章《浅谈高考函数的复习》获市一等奖。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论文有《也谈数学之美》、《谈谈圆锥曲线中的张角问题》,发表在省级刊物上的论文有《简单递推数列求通项公式的几种方法》、《漫谈数列的解题方法》、《信息迁移题的类型与解法》等等。

于海江,1997年毕业于绵阳师院数学教育专业。任教十多年来,教学成绩显著,圆满完成了学校的教学任务。近年来认真钻研高考试题,把握高考方向,关注我省高考动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宋琼,中学数学一级教师,2003年毕业于西华师大数学系,大学本科学历。同年选入营山中学任教,所带两届毕业班都超额完成教学任务目标。曾于2004年在竟教中获县一等奖。

李小辉,2005年毕业于西华师大数学系,大学本科学历。同年选入营山中学担任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任教以来,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所教班级成绩良好。特别是2009年所教班级超额完成任务。通过5年教学实践,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都有很大提高,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张自明,于2005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系,大学本科学历。同年选入营山中学担任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任教以来,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所教班级成绩良好。特别是2009年所教班级圆满完成任务。通过5年教学实践,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郭红,2002年毕业于西华师大数学系,大学本科学历。同年选入营山中学担任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期间,发表过多篇论文,教学成绩显著。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有信心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文明江,2005年毕业于西华师大数学系,大学本科学历,优秀大学毕业生,理学学士。2005年选入营山中学担任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思想素质好,为人热诚,乐于助人。工作责任心强,教学认真细致,勤于钻研,乐于苦干,教学效果显著。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张青兰,2009年毕业于绵阳师院数学系,同年以优异的成绩被选入营山中学担任高中数学教学工作。

李霖,2009年毕业于西华师大数学系,同年以优异的成绩被选入营山中学担任高中数学教学工作。

闵长军,2009年毕业于西华师大数学系,同年以优异的成绩被选入营山中学担任高中数学教学工作。

沈志国,2003年到营山中学担任高中数学教学。一直以来,爱岗敬业,积极进取,认真钻研。2007年所教班级中陈红玉同学总成绩全县第二、数学全县第一。发表过多篇文章。2009年参加竟教获全县一等奖。

张杰,2005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系,大学本科学历。进入营山中学以来,一直担任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本着“双基教学”与“变式理论”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在基础知识上不求全而求联,在基础技能上不求全而求变”的教学思路。并将这一思想继续融入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2.数学科组简介 篇二

一、教学操作有明确的目的性、合理的程序性、广泛的应用性

“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 又是智慧的创造者”, 对于学生来说, 动手操作的目的性一定要强, 要根据学生提出来的问题, 结合自己手中的学具, 有目的地进行操作。要做到手、脑、口、眼、耳并用, 操作、观察、思维和语言有机结合, 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 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 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精心设计操作程序:1. 课前操作准备, 2. 操作程序的指导, 3.发展操作的成果, 使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思维,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操作过程成为思维的过程, 也成为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

操作要有广泛的应用性。主要按照“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系统”这条线路推进。数学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行操作的内容很多。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好方案, 通过课堂中的操作活动, 促进学生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算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思维的发展, 从而有利于强化感性认识和事物的表象, 增强与提高学生的知识领会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 三年级《平均数》教学中, 教师就要设计若干次移多补少的操作活动, 让学生形成动作感知;进而在大脑中形成相对稳固的表象, 过渡到直接用表象找出平均数;在对平均数本质深刻理解的前提下, 再形成平均数概念并理解先求总和再平均分的基本方法。

二、构建“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是建模的科学, 数学的特色即是从大量的生活事例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应用到生活中。生活化要指向于数学化, “做中学”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尽可能从学生平常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 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于课堂, 通过抽象与归纳, 形成数学模型。数学学习的价值在于它能建立数学模型, 沟通现实世界与数学世界, 解决现实问题。建模过程正是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去获得新的数学经验, 逐步构建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让数学“做中学”的过程成为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归纳、猜想、分析与整理的过程。

也谈一个例子,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 练一练是这样一个问题“小军收集了一些画片, 他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 自己还剩25张。小军原来有多少张画片?”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中的难点是对“一半还多1张”的理解, 许多学生会把剩下的“25张”理解成“一半”, 然后直接用25×2+1得出原有52张。这样的错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没有通过“动手做”建立“拿出一半还多1张”的模型。为了帮助学生建模, 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操作情境: (1) 提供20张画片, 让学生拿出一半还多1张给同桌; (2) 提供32张画片, 拿出一半多1张给同桌; (3) 提供17张画片, 拿一半多1张给同桌; (4) 提供25张画片, 拿出一半多1张给同桌。要求学生边操作边思考“1你先怎么做的, 又怎么做的?2几个活动都能完成吗?3从这系列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操作后可以得出:1先拿出画片数的一半, 然后再给出1张;2后面两个操作活动无法完成;3发现只有画片总数是双数才可以完成“拿出一半多1张”这个动作。这个整合化的“做中学”情境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到“拿出一半多1张”的实际意义, 完成了数学建模。对于“练一练”这个问题的解决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当然, 同样还可以进行“拿出一半少1张”等相似概念的建模, 当学生脑海中形成这一系列模型的时候, 解决这类数学问题时就可以手到擒来, 畅通无阻了。

三、通过“做中学”体现“做数学”的思想, 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数学化的过程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指出:“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就是做数学”。“做数学”是“数学化”的一个根本性的基点, 只有让学生经历“做数学”, 有了亲身实践作支撑, “做数学”就是最好的实践。让数学的学习过程贯穿体验、理解和反思。从学生原有的生活实践入手,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 让学生数一数、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 来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只关心动手了没有, 更要关注学生体验了没有, 理解了没有, 反思了没有。借助直观的材料引导学生参与观察和想象等多种活动, 让学生获得切实的感性认识和体验。“动手做”不是“做数学”的唯一内容, 更为重要的是, 学生是否有现实的体验、理解与反思。“做数学”是更为广泛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既动手又思考, 并能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培养学生的拓展意识, “动手做”是“做中学”的重要形式, 要让“动手做”的操作服务于数学化的教学目的。

四、“小学数学做中学”的关键是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 只有在问题情境中, 学生才有可能主动去感受并用已有经验去理解它。小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因此“做中学”的情境显得尤为重要, 情境的创设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同时关注趣味性和数学建模。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 可以把课堂装扮成小商店, 让学生到“商店”里体验购物、找零等实践活动, 学会认识并使用人民币, 并初步建立“总数—部分=部分”的数学模型。甚至, 还可以结合这部分内容做一次义卖活动, 将数学完全融入生活当中, 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做数学。又如在教学统计时, 创设大象过生日的童话场景, 让孩子在童话情境中去分类统计。这样的情境创设在低年级较为常见, 但中高年级的教学中经常被忽略, 或者创设的情境离孩子的生活经验较远, 就影响了学生的体验, 对数学的理解也就大打折扣。比如以前数学中经常用的“进水管与出水管”的情境, 后来很多学者质疑, 干脆就被删掉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教学中就创设这样一个“做”的情境, 用一个小的水池模型, 让孩子观察, 并让他们亲自做“放水”、“进水”、几个水管“同时进水”、“同时放水”、“边放边进”等实验, 从而积累生活经验, 建立数学模型, 理解这类问题的思考方式。只因生活中少见就将这类问题扫清, 一棒子打死, 是因噎废食的表现, 孰不知科学研究中是很需要这样的思考模型的。

总的来讲, 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主要的方法有:1.联系生活事例创设问题情境;2.编拟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3.编演小课本剧创设问题情境;4.通过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情境要能引起学生广泛关注, 使其产生数学活动的动机。教师的指导表现为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以及适合学生需要的有利于数学化的广泛情境的构建。这就需要提供给学生经验、材料与工具。从而使“数学化”的过程成为运用数学语言、思想、方法来观察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美国组织行为科学家科尔比认为, 数学概念的形成必须经过四个阶段: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动手实践。“做中学”就是将这四个环境通过课堂情境中的操作使之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完整过程。

五、“做中学”要允许学生“慢”下来, 让操作经验、数学内涵充分内化

西方小学阶段六年的数学内容大约就到我国小学四年级为止, 国内的孩子若是出国读书, 在数学上的表现总是集体里的佼佼者。这曾让很多社会人士误解为我们的数学教育先进, 走在国际的前列。但我们冷静下来思考, 深入考察我们孩子的学习状况可以发现, 我们的教学总是为了考试的, 试卷上的分数成了评价教学优劣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 而学生对数学活动的理解、对数学学科兴趣、数学中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是比不过西方孩子的。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学都太“急”, 我们无法容忍孩子的“慢”, 总是要讲求所谓“效率”, 只看到眼前的“分数”。

“做中学”情境整合教学中, 教师要允许学生“慢”下来, 甚至就要创设慢教学环节, 给学生足够的“做”的时间, 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思考,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 在“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的教学中, 一般按课时设置的教学, 教师让孩子用框2格的数框平移框10个数, 发现平移8次有9种不同的和用框3格的数框平移框10个数, 发现平移7次有8种不同的和用框4格的数框平移框10个数, 发现平移6次有7种不同的和用框5格的数框平移框10个数, 发现平移5次有6种不同的和, 然后就让学生观察黑板上几次操作得出的数据, 看看有什么发现?进而得出结论:总个数-框的个数=平移的次数, 平移的次数+1=有多少不同的和。这样的操作与数学研究过程从科学实验角度来看, 明显是非常不严谨的, 一是不完全归纳法所选择的数据太少;二是没有让孩子尝试找出反例;三是以上实验覆盖的总数都是10个数, 没有进行其它个数的实验。从教学的角度来看, 也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 最后的结论是看板书的数据得出的, 而不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出来的。总之, 这样的教学感觉太匆忙, 学生并未经历完全的探索规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做中学”的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探索”上,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 让学生在反复操作中自己感悟到规律的存在, 再去探索规律, 并在操作中理解规律, 进而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

“做中学”情境整合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领教学的方向和节奏, 教师决定某项操作活动需要多长时间, 什么时候启发学生反思, 小组合作采取什么演示形式等等, 都需要教师创造多样化的方式指导学生在对话活动过程中注重体验, 交给学生活动的基本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使数学经验条理化, 这就意味着“做中学”不仅仅是外在的操作或简单化的数学符号的想象, 关键在于使外在的活动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数学语言, 在抽象的层面上构成学生的数学知识, 努力使教学活动的本质体现数学的概念化, 通过各种讨论交流使学生的数学认识系统化和条理化。通过“做中学”使情境、实物、感觉等元素组成的数学经验逐渐化为相互关联的心智图像, 成为学生思维加工的符号, 使“做中学”的各种活动具有数学的属性。

“做中学”中学生操作形式是多样的, 其时空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 有些必须延伸到教室外进行, 其主要形式有:1.动手操作;2.数学实验;3.实际测量;4.调查统计;5.规划设计;6.思维游戏等。根据形式的变换, “做中学”也可以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1.纯粹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模式;2.课前学生活动—课上学生交流—教师讲解的模式;3. 课上讲解相关知识—学生室外活动的模式;4. 课前活动—课上交流—课后活动的模式。“做中学”的各种教学模式务必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做到导入生活化、概念生活化、新知生活化、应用生活化, 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 把感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水平, 让学生的语言和动作训练相结合, 使学生在手脑结合中深化数学认识, 完善数学认知结构, 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运用数学, 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培育学生的数学文化。

3.语文科组杂记 篇三

高考的时间不多了,但是心里毫不紧张。基本上已成定局。我的晚下班在星期一、二,等到星期三的时候,我的事情基本上都完成了。

给学生复习的时候,发现其实有很多他们忘记了,有些问题是我们老师也不能很好掌握的。课间大家在讨论一个复句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基本上不学语法,要弄懂它们,更难了。

坐在办公室里会感觉到有一些闷,尽管很暖和。空调一直开着,大家的烟也一直抽着,不管采取什么方式,烟都禁不下来。女同事更为反感。烟民们却毫无怜香惜玉之感,丝毫没有知识分子的风度。只好不时地开窗透气。外面的空气有些寒冷,但是很清新。

2009年3月12日19:31:34

停了三天的雨,又下了起来,刚刚上升的气温又大幅度下降。春天就是这样,天晴起来之后,很快就热了起来。一下雨,寒潮就接踵而至,很容易感冒。

上午在办公室看了一下语文读本,里面有一些文章其实很不错,能让人沉思。有柏拉图的,还有培根的,读久了便浑然起来,只好放在那里,等到明天精神集中再去读一读。有很多的好书总是值得让人去反复读的。两天前读了一下梭罗的《瓦尔登湖》,感觉真不错。里面那种宁静而哲思的语言很对我的胃口。对于这样的书,不做笔记肯定不是真正的阅读。像《挪威的森林》一样,它们都非常适合出现在床头边,来伴我度过一个又一个愉快的夜晚。

2009年3月27日15:17:24

昨天下午开语文组教研会,回想起来很好玩。

已经进入了高考冲刺的关键阶段,学校要求大家拿出全部力量,共同完成最后的冲刺。本来语文的成绩还不错,但是学校的这次考试在和其他的学校比较上,显得不理想,所以很容易乱了阵脚,有些一哄而上了。大家私下里便埋怨改作文的,把分数活活地给压下来了几分。

我们一共13人,准备分成6个小组,分成几个专题。男的要多出一个,男的便会有一个成为零头了。备课组长说主任先挑,然后副主任,慢慢地往后面轮。女同事们也就坐得静悄悄的,等着他们的挑选。我笑了一下说,好像是电影中进了娱乐场所。大家都笑了起来。

后来分成三个人一组,老中青搭配,经验和计算机技能都考虑到了,还算是不错。

2009年4月19日14:47:38

这几天脑袋比较难受,就上了几次医院,但也没查出什么问题。去做了一个脑电图之后,医生才说,要做什么CT比较好,又说那个东西不能用医疗本子,要用现金,让人觉得他们医院很不地道。

想想也可能没有什么事,随便买了一盒药回来吃吃。吃了两次之后,又觉得从来没有吃药的习惯,便丢在那里不吃了。

本来,监考时我是比较喜欢看书的,但是这两次监考我连书都没有带去,就干坐着或者趴在桌子上睡觉,或者就站在走廊里凭栏远望。春天里处处充满生机,空气非常清新。校园的香樟树正在发芽,萌发着淡淡的香气,很润肺的感觉。就那样无所事事地站着,时光倒也很快过去了。

2009年4月23日19:33:35

今天星期四,是语文组活动的时间,在上午第三节课的时候,不知是谁突然提议,到流泗去吃饭。

吃饭其实是喝酒,他们喝酒很厉害,但我不敢喝白酒,就首先声明我正在吃药,不敢喝。他们也不勉强,就让我喝啤酒。

4.小学数学科组总结 篇四

努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一大报告强调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的精神,进一步推进我校数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数学科组在学校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以抓好学科教学改革为重点。坚持深入发动、落实计划,狠抓试验、创出成果、形成特色的工作方针,通过转变思想与改革教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取得初步成效。

一、领导重视,亲临课堂指导。

校长在抓好学校全面工作的同时,还对数学科组工作进行指导。无论工作多忙,他都尽量抽出时间到数学科听课、评课,提出教改意见,指导数学科研实验小组开展工作。副校长既要抓常规教学工作,又要抓语文教研,在繁忙的工作中,还不断关心数学科组的工作,了解教学教研情况,优生培养情况。丁主任既抓第二课堂活动和学校的其它工作,又要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比赛,还带头进行教改实验。有好的领导,就有过硬的教师队伍。老师们的领悟性较高,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快,在一系列的对外公开课中得到同行好评,这与学校领导关心、支持分不开。

二、认真抓好教学的常规管理工作。、订好计划。在学期初每个数学教师能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数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实际,认真订好学科计划,并按计划开展预定的活动。、坚持教研活动。①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按照科组计划,在学期开始全组教师以级组为单位,认真学习小学数学大纲,让老师们明确自己所教年级的教学要求。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章。参加新世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会,听了邱学华教授的“新世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征”、余荣燊的“香港小学数学课程纲要和教学要求”、吴重振的“小学数学优生的培养”和汪甄南的“澳门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趋向”四个专题报告和八节观摩课。请市教研室简满成老师作专题报告;学区黎书记的大比武课总结。组织教师到广州听课等。通过学习观摩,科组教师认识到开展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既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与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探索知识的正确态度、思想、方法和途径,形成爱学、会学的习惯,具备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②定时进行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做到课前备好课,课堂上好课,课后有小结。并经常探讨教学问题,交流教学方法。注意练习的设计,作业的布置和课后差生的个别辅导。如丁主任、王刘吟、张穗珍、吴斌、黄颉雯、赖颖研、陈帼雄、黄彩銮等老师经常利用课后时间对后进生进行特殊照顾、辅导,让他们尽快赶队。③定期进行各类比赛。如二年级的口算比赛,写数比赛;四年级的速算比赛;五年级的计算比赛等。出好数学专栏,完成学校布置的教研、教学任务。本学期全组教师共听课232节,平均每人听课15.5节。

三、继续深化数学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本学年围绕科组的改革专题“数学课堂如何进行素质教育”、“低年级的愉快教学”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尝试”进行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⑴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培养思想道德素质。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等其他课程,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只有贯彻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日积月累就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在教学中全组教师都能充分利用数学课本的内容对学生渗透德育,他们在课堂上运用多种媒体、多种教学形式,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发挥教学内容中有关德育因素的作用。例如一年级的两位老师从坐姿、准备学习用品、怎样听课、发言要先举手、怎样做作业以及书写格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吴斌、黄颉雯老师通过“年、月、日”的教学,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张穗珍的“乘法的初步认识”、陈帼雄的“多边形面积计算”、黄彩銮的“圆的周长”、蔡玉萍的“圆的面积”等,在教学中她们让学生通过从操作得到感知,到观察分析,最后抽象概括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参与了概念形成过程,然后又以操作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学生体现了“实践——理论——实践”的辩证思想,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⑵加强双基教学,发展智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中应用广泛,是人们进行一切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大纲指出:“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重视帮助学生掌握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把“双基”教学落实到每节课堂教学中,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如一年级的两位教师在教学认数的同时,结合单位名称,坚持“说”的能力训练。比如“3”,让学生说出“3个人、3张桌子、3朵花┅┅”“天上飞来3只小鸟、草地上有3只小白兔┅┅”;在教学看图写式时让学生学会说三句话,为应用题的学习打下基础。李华、张穗珍教师口算练习天天读,天天算。张晓红教师老师在“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计算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比较,使学生切实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把式题与文字题进行联系来讲,突出了知识的系统性。五年级的教师在每节课中注意知识的查漏补缺和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在有限的40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思维、提高能力,这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我们科组教师有如下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寻找解题的规律,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如蔡老师在“圆的周长”一节中,通过让学生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圆的周长、想一想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得到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在教学中,教师们运用电脑课件、教具、学具,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如黄颉雯老师教学“商不变性质”一课时,当学生听完“猴王分果”的故事后,提出问题:“谁的笑是聪明的笑呢?猴王是运用了什么运算性质分果子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也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兴趣。

4、寓教学于愉快活动之中。如岑少瑜老师教授“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中,设计了“接力赛”、“摘苹果”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

⑷专题实验小组按计划进行教改实验。实验小组的7位教师在邓校长、丁主任的带领下,按照“课题攻关——形成特色——理论总结”的步骤开展活动,坚持每周星期三为全组课题攻关活动日。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总结,寻找一种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前教师反复修改教案,设计、制作电脑课件,课后与校长、老师交换意见,及时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教改方案。经过一年的试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其中丁主任、蔡玉萍、吴斌、张穗珍、陈帼雄五位教师的探索课、观摩课受到了省、市和教育专家的好评。在大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蔡玉萍老师获得了一等奖;学校教学大比武中蔡玉萍、张穗珍两位老师荣获一等奖;青年老师优质课评比中黄颉雯老师获得了优胜奖。不少教师还把自己的教改经验上升为理论,撰写成论文,丁主任、王刘吟、吴斌、陈帼雄四位老师的教学论文获得了学校优秀论文奖;陈帼雄老师在省、市介绍经验2次,发表论文3篇。在学校的支持下,我科组出版数学教案集一本。

⑸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教研气氛浓厚。在拜师学艺过程式中,老教师们无私奉献,青年教师虚心好学。如赖颖研老师经常听丁主任的课,课后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丁主任也把自己的教学设想、目的、重点、难点对她进行细心讲解。王刘吟老师对徒弟言传身教,把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岑少瑜,使她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本学期的教学大比武中她的“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得到了黎书记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吴斌、周菊华老师让徒弟随堂听课,毫无保留地传授教学经验,手把手地帮助青年教师。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大比武中教师们十分重视,成立了攻关小组,参赛教师占全校数学教师的三分之一。教者虚心请教、反复试教,科组长和师傅们热心帮助,一次一次地听课,耐心细致地提出修改意见,科组长还帮助个别教师制作电脑课件。在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赖颖研、黄颉雯老师获得了优胜奖,大比武中参赛教师获得了成功,这是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样的比赛,提高了教师素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创设了浓厚的教研气氛。

⑹进一步开展多媒体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而电化教学是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首先是丁主任、陈帼雄、黄颉雯、吴斌等骨干教师带头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具体,增大了教学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质量,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如丁主任的几何知识复习课,在一节课内把整个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进行了全面的复习,充分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大、密度大,形象、生动的优点,使学生全面系统地、熟练地掌握了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节课如果不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本不能达到如此好的效果。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其他教师也纷纷学习电脑知识,快速掌握电教新技术,教学平台使用率高。特别是关洁芳、王刘吟两位老教师也不甘示弱,认真学习电脑知识,现在也能使用教学平台上课了。在学校的大比武和家长开放日中,全组教师都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得到了教师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目前现有不少教师能自己制作简单的电脑课件,本学期,用“方正奥思”等多媒体制作课件5个,用Power Point 制作的幻灯片课件117节,投影片3257张。

⑺切实贯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精神,严格控制作业量。全组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重视“双基”教学,精讲多练,布置作业均以课本为主。对作业做到全收全改,而且当天作业当天改,一年级做到在校完成作业,并且老师当天面改作业,对后进生能做到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惠爱老师还经常在作业本上写上一些勉励的话语,鼓励学生再接再厉,争取进步。全校的数学作业经学区、学校的检查均达到上级的要求。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让学生学得轻松。不搞体罚与变相体罚。

四、坚持抓好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数学尖子班的竞赛辅导工作。在辅导中,我们注意用激励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用点拨、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路,设计练习有针对性。在本届“希望杯”数学竞赛中,三人获二等奖、二人获三等奖,获奖人数在城区名列第三。

在这里我科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薄弱环节有待加强。我组全体教师要不断努力,虚心向其它科组学习,使科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5.高三数学科组总结 篇五

本学期,数学科组教研工作按照学校教学计划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自然和谐的教育观为指导,以优化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寻求新课程的一般理论与本校实际及教师个人实际的结合点,努力实现自然教学、和谐教学、常规与创新相结合的教学。关注新课改的走向,关注理论学习,关注常规教学和教研,关注培优辅差,关注毕业班复习备考。全面开展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教研活动,开拓创新,形成特色教学。

借省教育强市验收的东风,科组16位数学教师一学期来团结协作,努力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育的工作任务。下面就本学期的科组工作进行总结。

1、高三级做好高考冲刺准备

在洪校长和韩老师的带领下,高三级5位数学教师共同的认识到要使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有质变,就必须在高考中取得质与量的提高。做到团结、务实、拚搏、奉献,为2011年数学高考取得好的成绩打下坚实基础。本学期做到了(1)开学初备课组制定了科学实际有效的100天冲刺计划,重点抓好第二轮复习;使大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明显在提高。(2)紧接每章节重点和课时内容由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3)做到四个统一;统一复习内容、统一复习进度、统一练习题、统一考试与评卷。(4)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在四个统一的大前提下,各科任教师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在对内容的难点作适当的调整,充分发挥了个人与集体的智慧。(5)挖掘内部资源,重视教学质量和高考信息交流,5位数学老师轮流出数学高考复习专题课,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充分地发挥数学网站的优势,广泛吸取外校的资料和高考备考经验;并多次邀请市教研员劳兆喜老师来校指导高三备考工作,我们在第一时间获得了今年的数学高考信息,使高三数学备考少走了很多弯路。(6)坚持每周一小测,每月一大考,发现学生的簿弱环节,使学生存在的问题能得到及时查漏补缺。(7)坚持课外的培优辅差工作,使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高考成绩得到提高,相对比较好的学生在高考中数学成绩能突破100分。

2、高二级加强高考忧患意识

高二级4位数学教师,面对下年高考,同心协力走在时间前面作好备考准备;本学期他们做到了(1)在备好高二新课的同时积极准备高三复习资料(2)做好人人跟班上的准备,每位数学老师做完近5年的广东省数学高试题,并作好分析与归纳。(3)加强高二级与高三级数学老师间的沟通,组织相互听课,课后就高考备考进行了互相交流。(4)备课组坚持做到每周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5)坚持分层教学和培优工作。

3、高一级面对新课标的实施,更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

高一级有4位数学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他们虽然教学经验上有所欠缺,但有活力,有生气,容易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本学期他们做到了

(1)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挥发备课组集体力量,每周由一位老师上一节新课标探讨的示范课,课后认真分析、总结并在年级中进行推广。

(3)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开展生本特色教育,大胆尝试,不断摸索总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1)在常规教学检查中,全体数学老师都能认真备课,细心批改作业,完成了听课和上公开课的教学任务。

(2)在五四青年节优质课比赛中,方杰老师、高翼飞老师代表数学科组参赛,他们准备充分,表现良好,分别获得了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

6.小学数学科组教研总结 篇六

时光流逝,一个紧张、充实、有序、奋进的学期即将结束。一学期来,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全体教师以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认真落实“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科研兴校”战略,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并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忙下,我们加强教研力度,采取课题牵动策略。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以下几方面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学习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1、开学第一周,科组就动员全体数学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忙、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学习型的校园文化。

3、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科研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同时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如大胆让新入职的张小凤老师担任开放日执教老师,通过锻炼,该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4、加强教师的多媒体技术能力,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水平。本学期上公开课的教师都采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多数老师都能自制教学课件,熟练操作。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能自觉地、经常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是云课堂的使用。教师们能利用网络技术上网了解教学信息和课改新动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服务课堂。

二、加强常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

本学期,教研组加强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并配合教导处继续优化教学,使备课、上课、质量检测、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组织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都贴合规范化的教学要求。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各教师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把安排到的课上足、上好。

2、文化知识考核:平时单元测试把关、期中各年级班级能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学期末班级能统一抓好复习,查漏补缺,迎接全区期末抽测考试。

3、一学期来,教师们都能按要求备足备好课,青年教师大都能手写教案,并能及时写好个人补充和教后反思。

三、加强教学研究,扎实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1、本学期在教研室和教导处组织安排下,教师用心参与各项教研活动。XXX组织了一次“《把握学科内涵,探究数学本质》的一课研究讲座”;组织了一次“一师一优课动员会”;XXX、XX两位老师参加了区“一课研究论文评比”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其中XXX的论文《一课研究之<比的应用>》在区教研活动中宣读获得好评,XXX老师的论文获得广东省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2、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议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多名教师承担了校内公开课,分别是:XXX、XXX、XXX、XXX、XXX、XXX,大家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过程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贴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等等。大家对各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牢固树立“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的思想,用心构建新课标下的适应时代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和评价体系,每一位教师把“努力上好每堂课”作为自身工作的起码要求,切实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真正在课堂上落实并实施“有效教学”。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学期继续改变学生单一的理解性学习方式,提倡了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向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把要我学变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打下基础。

3、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开展了“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成长”学习与研究课改的活动,组织教师积极撰写总结、论文等。

4、建立并逐渐完善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以激励广大教师的课改用心性。对学生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特长和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忙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7.数学科组简介 篇七

关键词:学科组,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实效性

一、学科组集体备课重要性

学科组是学校学科教学的一个专业性基础组织, 是学校教学指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各学科教师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交流教学经验和教育科研成果的基本单位, 也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载体”。

学科组集体备课使同科教师组合起来互相协调, 合作共事, 从而使成员间建立起稳定、合作、团结、互助的关系。一方面摆脱了个体备课中教师相对狭隘的见解, 避免了对基础知识的错误认知和教学设计能力不足方面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教师在分享集体智慧的基础上, 再度创造和提升自己的备课水平, 能动地、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 真正彰显出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和风格。可见, 学科组集体备课的价值就在于实现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当前集体备课中面临的问题

当前, 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 集体备课出现了一些误区, 面临着种种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达成实效。

1. 集体备课就是“汇集教案”。

集体备课在有些学校就是在统一教学设计后同科教师分头备课, 然后集体备课就是去完成一个完美的“教案组合”。这种做法, 成就了“整齐划一”的教案, 消磨了研讨空间, 占据了一线老师的有效工作时间。有些学科组的集体备课就是轮流备课, 采用这种“轮流备课”的方法, 互相复制、交换、组合教案。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更是对教育的不尊重。

2. 集体备课变成了“机械地摘抄”。

有些学科组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 减轻教师负担, 各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分头在线查找, 共享资源, 盲目下载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 装订成册后, 名曰“集体备课”。

3. 集体备课成了教学骨干的“个人表演”。

不少学校往往根据年级和学科不同, 将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分成组, 每组挑选出教学中的骨干教师担任备课组长。在集体备课中, 备课、研讨的内容往往由组长说了算, 组长唱“独角戏”。集体备课由组长一人垄断, 个人意志代替了集体见解。教学骨干的“个人表演”致使集体备课名存实亡。

4. 集体备课重视“商议”, 忽略“争鸣”。

有些集体备课往往只重视集体的“商议”, 却忽视在争辩中“用思维碰撞思维”“用智慧点燃智慧”。备课期间, 许多教师对他人提出的观点很少提出异议、表达不同意见, 更谈不上热烈的反驳和激烈的争论。缺少了集体协作中的求异与争论也就意味着多数教师缺少独立钻研、敢于创新的勇气与智慧。久而久之, 就弱化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换来的只是“形式主义”与教学质量的下滑。

5. 集体备课注重“课前准备”, 忽视“课后反思”。

学科组非常重视充分认识学情, 确立教学重、难点, 合理设计教学情境与教学流程, 即非常注重“课前准备”。然而, 有些备课组, 既不研讨后续教学重点, 也不对上次集体备课内容的实际教学效果交流总结。忽视“课后反思”, 难以实现备课水平的真正提升。

6. 集体备课制度和管理相对滞后。

集体备课是最需要管理且最难管理的教学活动之一。我们也正缺乏对集体备课进行有效管理, 致使集体备课形式过于单一, 效果不尽人意。集体备课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集体备课无“法”可依, 缺少规范, 备课流程无“章”可循。在集体备课中没有引入科学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忽视对集体备课经验及成果必要的推广和宣传。

三、结语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无论是教学理念的更新, 还是教法与学法的选用, 单凭一个教师的力量远远不够的。新课程倡导同伴互助, 不仅指学生需要合作探究, 教师更需要集体研讨、合作交流。通过集体备课, 实现互利互惠, 使教学效果真正达到高效、优化。这样既发展了学生, 又成就了教师。

集体备课是教师集体智慧的凝结, 它不应是“教案之和”, 更不是骨干教师说了算的“家长制”;它不应是资料的“网络拼盘”, 也不是“模式化”的教学设计与流程。搞好集体备课, 教师们要群策群力, 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与此同时, 抓好集体备课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加强对集体备课流程的有效管理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浦章坤.促进集体备课功效更大化的几点思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6) .

[2]王美君.以集体备课促教师专业化发展[J].现代教学, 2008, (Z2) .

8.数学科组简介 篇八

2005年5月,北京宣武区在全市率先做出中小学教师全员分期带薪脱产培训的决定。4年来,我校小学部有13名骨干教师先后参加了这一培训。这些教师在培训中亲自经历了研究的过程,学习了研究的方法,感受到了研究的乐趣。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质资源,尝试以脱产研修教师为龙头、以专题研究活动为载体,探索促进学科组发展的新路。

在开展专题研究工作中,我校数学组特别注意发挥核心和骨干的作用,组成脱产研修教师核心小组,定期开会交流研究信息。2007~2008学年度,3名数学研修班结业教师分别确定了一个有实际研究价值的专题。他们向小学部全体数学教师介绍了自己所选专题的内容,教师们则结合自己的实际自愿报名、组合,最终成立了3个专题研究小组:“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与学的策略研究”研究小组,“通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影响小学数学学困生课堂学习注意选择”研究小组,“利用多种媒体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实践研究”研究小组。

这些研究小组成立后,数学学科逐渐形成了“教学处一数学大组一专题研究小组组长一组内成员……组内成员”的辐射型管理模式,建立了每周一次的专题研究小组组长例会制度,并形成了开展研究工作的几条原则:

第一,“以小促大”的原则

即以专题研究小组的成长促进数学大组的发展。数学大组充分发挥协调与监督的作用,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开展学习研讨、展示汇报、总结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专题研究小组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使研究小组的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同时,数学大组定期进行专题研究工作的汇总,以促进数学大组的整体发展。

第二,“以学促研”的原则

即以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学习包括不用督促的“自己学”、小组内的“研究学”以及请来专家的“指导学”。

第三,“以真促实”的原则

即以研究教学中真实的问题体现研究的实效性,使教师真正有收获、有发展。我们反反复复强调北京教育学院刘加霞教授的“经典名言”:“研究真问题,真的做研究”,在研究中切实摒弃“假、大、空”的现象。

明确了研究工作的原则后,最重要的就是引导教师“在研究中学习研究”。

做专题研究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事。为了帮助教师们尽快掌握研究的方法,我们请专家和所有教师一起共同观摩一个专题研究小组的活动。这个专题研究小组在被观摩前不为此活动做任何特殊的准备,以确保活动的真实性和普遍性。活动进行中,大家只是细致地观察和思考,不作任何评论;活动后,请专家及时点评,指出我们哪些地方做的是正确的,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培训,多数教师逐渐找到了做研究的感觉,有的教师感慨地说:“我终于明白我们应该怎样研究了。…这样的研究很有意思,很有价值。”

一个学年做下来,从数学大组到每个教师都深刻地体会到实实在在的研究工作带给我们的巨大财富。如果说2007~2008学年度的专题研究工作突出了一个“实”字的话,那么2008~2009学年度的专题研究工作则努力在“深”字上下工夫。

在刘加霞教授的指导下,数学组教师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分层、分块的整理,并将这一学年专题研究活动的重点确定为计算教学的整理和研究。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对专题研究小组进行了调整,按低中高3个年级段成立了3个专题研究小组:“进位加法教与学的研究”研究小组,“在计算教学中如何把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研究小组,“新课程背景下对乘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小组。

3个专题研究小组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点,开展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人人参与的专题研究活动。数学大组在学校的支持下,及时总结各小组的研究经验,汇集教师们的研究成果,并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通过专题研究促进学科组发展方面,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学之促深入

即通过切实的理论学习,促进专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在我们越来越感到,要想使专题研究活动深入开展且更具实效性,我们的研究内容就必须更加具体,研究目标就必须更加明确。如前所述,在专家的指引下,我们在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分块整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学年专题研究的重点。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分块做研究?每个学期应该重点研究什么?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深入分析。我们把专家请进来作指导。每个专题研究小组把计划与设想与专家交流,提出不懂的问题请专家指点。专家给我们提供相关的理论资料,指导大家结合专题进行研读。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各个专题研究小组都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学习。比如:“新课程背景下对乘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专题小组认真研读了弗莱登特尔有关乘法的相关论述,并结合实际教学加以理解。这个小组的教师们还研读了刘加霞教授《作为“模型”的乘法——对数学概念多元表征的思考》的文章,对其中不懂的问题及时向刘教授请教。通过学习,大家清楚地认识到如何利用乘法的矩形模式进行乘法新课部分的教学;在学生出现乘法计算的错误时,如何利用乘法的矩形模式帮助学生进行算理、算法的进一步理解等。这样的学习与研究为今后的乘法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这个小组还对小学阶段的乘法教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明确了每一学段的研究任务,这对教师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总之,各专题研究小组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的理论学习,使每一名教师对本组的研究专题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理论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使每一名教师都明确了每一学段计算教学的相关概念、每一种计算的发生与演变过程以及其他相关的知识。这对于教师正确把握每一种计算的算理与算法、明确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使课堂教学更具深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研之变深刻

在小组研究活动、大组研究活动过程中,教师们清楚地认识到,现代数学教学理论最大的突破点就在于:在讨论“教的规律”之前,必须先了解“学的规律”,即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数学的”,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对学生的研究。研究学生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系统搜集与分析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进一步认识学习规律、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过程。因此,我们把研究重心放在学生研究上,搜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并进行个案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们深刻地认识到算理在学生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促使教师在计算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进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比如:“在计算教学中如何把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专题小组在研究学生在计算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分析其错误原因的过程中,探索如何把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他们走进课堂,全员参与,捕捉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思考如何“应对”学生的错误。通过这种深层次的研究,教师提高了在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驾驭课堂的能力。

第三,行之达深悟

即将研究过程中的思考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总结经验教训,深悟其中的道理,使研究更为透彻。

上一篇:清华大学操作系统课件下一篇:传统教学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