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印发稿)

2024-08-09

在全省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印发稿)(精选3篇)

1.在全省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印发稿) 篇一

举全省之力打造健康贵州 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

——在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15年9月28日)

陈 敏 尔

同志们:

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召开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这在我省历史上是第一次。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分析研究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问题,就加快我省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作出安排部署,举全省之力打造健康贵州,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刚才,四个单位和个人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何力同志对《意见》作了全面解读,我完全同意,大家要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五个问题。

一、坚持战略导向,像抓教育一样下更大决心抓好医疗卫生事业

贵州加快发展,从硬件上讲,要破解交通和水利两大瓶颈;从软件上讲,要突破教育和医疗两大制约。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像抓交通一样狠抓水利建设,要像抓教育一样狠抓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之所以要下大决心抓好医疗卫生事业,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抓好医疗卫生事业,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2013年8月,总书记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指出,“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重要位置。我们将迎难而上,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致力于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2014年12月,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特别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 没有全面小康。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李克强总理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医疗卫生事业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明确了医疗卫生事业在全面小康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大战略地位,为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自觉的态度,像抓教育一样抓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第二,抓好医疗卫生事业,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指出,“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直接关系贵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养老服务、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实打实地做,循序渐进地推”。医疗卫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又是当前我省社会事业发展短板中的短板,可以说抓住了医疗卫生,就抓住了全面小康建设的一个关键内容。新常态下,医疗卫生既是重要的民生事业,又是重大的发展工程,能够直接扩大有效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必须把医疗卫生事业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第三,抓好医疗卫生事业,是全省人民群众的重要期盼。医疗卫生既是守护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屏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我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加快实施,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城乡居民生活方式迅速变化,健康需求不断提升;随着我省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城乡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逐步显现,老年病治疗、医疗保健等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快速增加;随着单独两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新增出生人口将持续增长,对全省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妇幼保健等相关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逐步增加;随着环境污染、职业危害、食品与药品安全等公共卫生问题凸显,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约束与人民群众健 康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人民群众期望少生病、不生病,患病群众期望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只有狠抓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才能满足全省各族群众享受更好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第四,抓好医疗卫生事业,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推进精准扶贫,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其中一项就是“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对贫困地区来讲,孩子们的成长有两条重要的起跑线,一条是教育,一条是健康。没有良好的教育,孩子们会输在起跑线上;没有健康的体魄,孩子们连起跑线也上不了。可以说,教育是孩子们赢得人生、赢得未来的重要保障,健康是孩子们赢得人生、赢得未来的重要基础。我省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比较突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比例达11%以上,不少贫困群众“致富十年功,大病一场空”。我们一定要像抓教育一样狠抓医疗卫生事业,把握工作规律,抓在关键处,抓在点子上,绝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二、坚持目标导向,举全省之力打造健康贵州近几年来,全省医疗卫生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入了扩量提质、追赶跨越的重要阶段。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就医条件显著改善。2014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8万张、卫生人员近24万人,较2010年分别增长73%、54%。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新农合参合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1%、95%、95%;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有序推进,年内将实现全覆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日益完善,伤寒、麻疹、流脑等重点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稳 步提高,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去年以来,全省卫生计生事业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实现了机构整合“1+1>2”的预期目标,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医疗卫生战线的工作是满意的,对你们的无私奉献表示衷心感谢,为你们的辛勤工作点赞加油。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以人为本,身体健康是根本。只有拥有健康,才有人生出彩的资本。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打造健康贵州,使崇尚健康成为全省人民的自觉追求,让健康贵州为多彩贵州增光添彩。具体来说,健康贵州包括四个方面的要义。一是以大健康为标志。既要注重强医疗,让各族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更要注重强预防,让各族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二是以大卫生为重点。既要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又要建立健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服务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能力,提高保障水平,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三是以大医学为支撑。强化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苗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让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强化医教研产一体,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把更多的创新理念、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转化为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成果,拉近医疗科研与民生的距离;强化新兴科技应用,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医疗卫生融合发展,让大数据拥抱大健康。四是以大协同为保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强化部门协作,健全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充分发挥社会参与作用,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能动性,形成多方共建、全民共享格局。总之,打造健康贵州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让各族群众拥有健康的身体,享有健康的服务,享受健康的生活。

三、坚持问题导向,千方百计破解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推动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发展,打造健康贵州,关键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当前,我省群众反映的矛盾和问题,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看病远。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看病远、送医慢;有的城市社区未配套建设卫生服务设施,就近就医难、成本高;部分城市新区、产业园区医疗机构少、力量弱,群众即便生小病也只能进大医院、进中心城区。二是看病贵。政府人均卫生支出水平排在全国靠后位置,普通群众医疗卫生支付压力较大。“以药补医”机制还未完全破除,药品价格、耗材价格虚高现象比较普遍,“小病大治”、“过度医疗”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看病难。医疗资源总量不足,重点专科少,医疗人才稀缺,好医生更加匮乏,导致一些难度较大的手术还不能广泛开展,对有的疑难重症还缺乏行之有效的诊疗手段。部分医院检查结果互不相认,患者看同一种病,到不同医院,往往重复检查、重复等待。四是看病挤。优质医疗资源供不应求、分布不均。大医院“门庭若市”,专家门诊“一号难求”,患者候诊时间长、交费时间长、取药时间长、诊疗时间短现象突出;大医院病房“一床难寻”,长期处于“战时状态”,全省三级医院病床使用率均超过100%。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根本在于缺资源、缺人才、缺活力、缺资金。

当前和“十三五”时期,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千方百计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千方百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千方百计抓好医疗扶贫工作,千方百计推进医疗卫生事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

第一,下大力解决缺资源的问题。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不足是制约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的主要矛盾。我们要一手抓扩量提质,一手抓资源下沉,着力构建“15分钟城市社区健康服务圈”、“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努力让群众就近就医、放心就医。一是注重扩大总量。大力实施百院建设、乡镇 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医疗卫生五大建设工程”,像抓“百校大战”一样抓“百院大战”,不断掀起全省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高潮。二是注重提升质量。坚持省级医院龙头引领、市级医院骨干带动、县级医院辐射延伸,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升级改造。坚持硬件改善与能力提升并重,对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配足医疗设备,配套基础设施,加强对卫技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升设备使用效率。三是注重优化布局。综合考虑区域辐射、人口集聚等因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加大对黔东南、黔南、黔西南等民族地区和武陵山、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优先安排县级中医院等建设项目。贵安新区要尽快布局和建设一批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其他重点开放创新平台也要补齐这个短板。四是注重联建联用。建立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推进城市三级医院帮扶县级医院全覆盖和市县两级医 院帮扶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大力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推进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探索建立区域性检验检查中心,面向所有医疗机构开放,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五是注重向外借力。要用好用足北京、浙江等发达地区知名医院和军队医院对口支援力量,加快推动双方在人才队伍建设、重点专科建设、医院综合管理、设备设施共享、远程医疗会诊等领域的对接合作,实现借力发展。

第二,下大力解决缺人才的问题。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我们要像抓教育一样狠抓医疗卫生事业,还要从教育事业中抓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春天。要千方百计办好“医”字号学校,围绕医疗卫生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努力引进优质师资、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学科建设,办出强项、办出特色、办出品牌,使之成为培养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的摇篮。二是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建立健全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和全科医生规范 化培训制度,用好用足医科院校、培训基地等资源,对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轮训,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引进一批医学专业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医生属于“老来俏”职业,东部发达地区一些医术精湛的医生,退休后身体还很健康,要依托生态、气候、政策等优势,请他们到贵州重新上岗。四是加大向基层倾斜力度。要借鉴农村特岗教师等做法,研究制定专项政策、专项方案,鼓励和引导一批医科院校毕业生投身基层、建功立业。要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完善政策措施,让人才真正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要重视乡村医生群体,发挥好他们作为“网底”卫士的作用,不折不扣落实政策,将乡村医生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让基层群众拥有一批防病治病的“多面手”和健康“守门人”。

第三,下大力解决缺活力的问题。推进贵州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发展,从根本上来讲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方面,通过改革激活存量,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另一方面,通过开放做大增量,源源不断引进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最大限度释放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动力活力。一要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上下功夫。公立医院是向人民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主阵地,公立医院改革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要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贵阳市、遵义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运行新机制。要积极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医疗服务价格等配套改革,建立符合行业特点和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薪酬分配制度,使医务人员的待遇和付出相一致,真正改出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要在构建多元办医格局上求突破。医疗卫生领域的开放本身也是一种改革。要打破市场壁垒,坚持“非禁即入”,全面取消社会办医疗机构在经营性质、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等方面的限制,切实拓展社会办医发展空间。要下决心破除以药养医,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的本质,使医生心无 旁骛履行救死扶伤的天职。要积极探索社会办医模式,只要有利于扩大医疗资源覆盖面,都给予肯定和支持。例如,探索独资办医模式,支持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来贵兴办高水平、规模化的医疗机构;探索合资办医模式,支持社会资本在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参与部分公立医院改制;探索合作办医模式,支持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组建医联体等方式,深化公立医疗机构和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合作。三要在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上出硬招。围绕提标、扩面、城乡统筹、异地结算等重点,稳步提升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稳妥开展城乡居民医保统筹试点,提高重点大病保障水平,推行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实现“医保托得住、患者付得起、医院有动力”。四要在推广医疗扶贫试点上作示范。认真总结推广“赫章经验”,统筹卫生计生、民政、扶贫等部门资源,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切实减少和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五要在强化药品供应保障 上见实效。按照有利于破除以药补医、有利于降低药品虚高价格、有利于减轻人民群众用药负担、有利于预防和遏制药品购销领域腐败的原则,积极推进药品集中采购改革。加强医药配送企业整合,鼓励具有配送能力的药品生产企业开展直接配送,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药品价格。

第四,下大力解决缺资金的问题。医疗卫生是早投晚投都要投的事业,要坚持再穷不能穷医疗,再紧也要做增量,不断满足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一是加大财政投入。要把医疗事业作为财政投入重点领域和必保项目,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医疗卫生投入责任,宁愿在其他方面节约一点,也要确保医疗卫生投入及时足额到位。各级财政要重点向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倾斜,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要采取联合申报、打捆上报等形式,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更多专项资金补助。二是引导社会投入。现在各行各业发展都需要钱,钱从哪里来?更多的还是要向深化改革、向开放引进找出路。要充 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办医购买医疗服务机制,多措并举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三是重视风险防范。2014年,全省政府办医疗卫生计生机构负债率达45.3%,债务风险不容忽视。要认真抓好医疗卫生系统财务风险排查、处置工作,全面开展公立医院负债情况摸底调查,有针对性制定偿债方案、有序加以化解,让公立医院卸下包袱,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轻装上阵。同时,要注意防范新增债务风险。

这里,我再突出强调一下公共卫生的问题。打造健康贵州,既要注重“治”也要注重“防”。目前,我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完善,除了上述“缺资源、缺人才、缺活力、缺资金”,还存在政府重视不够、公众认识不够、与医疗融合发展不够等突出问题。各地要把公共卫生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预防为先、标本兼治,坚持以人为本、群防群控,坚持抓源头、治未病,把保障群众生命健康的关口前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 康权益。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公共卫生是基本民生诉求,政府必须兜底、必须担责。各地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机构,整合和优化资源,构建主动干预、有效管理的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要深入扎实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卫生应急、食品药品安全、健康教育与促进等工作,实施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要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卫生素质和健康素养。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卫生建设,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密切合作,形成做好公共卫生工作的合力。要推动医卫联动发展。推进基础研究、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有效结合,夯实公共卫生和医疗临床相结合的基础。加强医防有效整合,探索建立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补偿机制,引导医疗机构规范落实公共卫生任务。完善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服务链,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发挥中医在公共卫生中的积极作用。

四、坚持需求导向,促进大健康与大数据融合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既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目的,也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大数据、大健康是“姊妹篇”,发展大健康,必须依托大数据;发展大数据,能够助推大健康。我们要以大数据的理念、大数据的手段加快打造“医、养、健、管”大健康全产业链,让大数据、大健康交相辉映、大放异彩。

一是以大数据促进医药医疗产业发展。贵州中药材品种繁多、资源丰富,苗医苗药独具特色、疗效显著。随着大数据技术手段的推广应用,医药医疗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前景看好。要推动贵州特色中药材品种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加快研发、生产一批特色特效新药,培育一批大型医药企业集团。特别是要加强对以苗药为代表的贵州特色药品的研发,下大决心把“贵州苗药”打造成为与“云南白药”旗鼓相当的知名品牌。要推动医药流通与物联网有机融合,整合、搭建一批 药品和医疗器械电商平台。要创新发展智慧医疗,抢抓我省被列入全国首批五个远程医疗试点省份的机遇,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支持中国西南医谷、同济贵安医院、北京301医院远程平台贵阳分中心等机构加快建成与国家级医院并网运行的医疗平台;支持朗玛、百灵等企业发展互联网医院,开展网上会诊、手术指导等远程医疗服务。要大力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加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整合,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

二是以大数据促进养生养老产业发展。贵州既有丰富的中医药民族药资源,又有凉爽的天气、清爽的空气、多元的文化、绿色的食品,非常适宜养生、养眼、养心、养肺。要积极运用现代健康理念和大数据技术,提升我省养生养老产业发展水平,使之成为健康贵州的一张亮丽名片。鼓励各类医疗服务机构联合健康养生基地设立个性化服务平台,加快发展养生康复、医疗旅游、健康养老等专业化、多元化医疗服务。鼓励各类健康服务机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提供健康评估、健康监测、医疗救护等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健康服务机构合作,搭建“C2C护工平台”、“O2O诊后上门陪护平台”等养老服务平台,开展医疗护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应用移动互联网、紧急呼叫监控等设备,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三是以大数据促进运动康体产业发展。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源于运动。一个地方的人民热爱体育、崇尚体育,这个地方就有生机、有活力。要大力开发“互联网+”生态体育运动、传统体育运动、身边健康运动、赛事组织管理、群众健身指导、青少年体育运动等应用,提升健康运动网络服务水平。要依托清镇亚高原训练基地等,建设智慧型全民健身服务综合平台,实现赛事查询、在线预订、教练服务、安全管理、可穿戴设备等应用需求的智能响应,让贵州动起来,让全民动起来。四是以大数据促进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发展。要加快建设“云上贵州·健康云”,依托“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加快建设集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六大功能为一体的“健康云”,促进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互联互通、有效协同。要积极拓展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把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技术与健康管理服务相融合,支持开发移动终端、穿戴式植入式智能终端设备等增值服务产品,收集、分析、加工和利用健康数据,发展个人全程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模式。要进一步完善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相关电子信息数据库,开辟医疗信息专网,实现与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系统无缝对接。

五、坚持责任导向,把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任务落到实处

目前,全省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自觉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党政同责、层层担责,党政“一把手”要总负责、负总责,亲自研究谋划、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落实;抓紧成立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完善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各负其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严格考核问责,把履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职责情况,作为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医疗卫生部门领导班子建设,配齐配强力量,结合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倡导良好的工作导向,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医疗卫生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带出来。广大卫生计生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敢作敢为、善作善成,干出一批实事、大事、新事,做到靠作风吃饭、靠本事吃饭,用事实说话、用业绩说话。

二要强化政策扶持。本次会议印发了《关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有不少实实在在的支持政策,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要把推进医疗 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情况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大事项督查范围,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推动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要强化项目管理。坚持项目化实施、实物化推动,谋划实施一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重大工程、重要载体。围绕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人才培养引进、卫生信息化建设、重点专科建设等,加快谋划一批项目、新建一批项目、改造一批项目、竣工一批项目,用项目支撑起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大厦”。根据项目建设需要,抓好项目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要定期在医疗卫生系统组织项目观摩,相互之间赛一赛“成绩单”,推动形成干事创业、增比进位的浓厚氛围。

四要强化氛围营造。要弘扬大医精诚精神,引导医务人员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形成奖优罚劣的有效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要营造尊医重卫的环境,大力宣传医务工作者悬壶济世、仁心仁术 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的共识。要建立健全医疗纠纷调解机制,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活动,对暴力伤医事件“零容忍”,真正让广大医务工作者安心、放心、舒心从事救死扶伤的神圣事业。

五要强化廉政建设。医疗卫生领域是腐败案件易发、多发领域。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挪用、侵吞、收受回扣等违法违纪行为严肃查处、严惩不贷。要加强医疗卫生系统行风建设,严格落实行风建设“九不准”,聚焦大处方、滥检查、收受“红包”以及医药购销商业贿赂等现象,认真查找一批、及时纠正一批、坚决整治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从业环境。

同志们,贵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提升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为全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在全省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印发稿) 篇二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区文明委召开迎接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动员大会,使我们对参评全国文明城市的目的、意义以及测评方式和要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提高城市文明素质、构建和谐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省会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一项重大举措。作为城管园林执法部门,更是这次创建活动中义不容辞的排头兵和主力军,担负着维护城市秩序、打造优美环境、提供环境保障的重任,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紧紧围绕测评工作推进方案要求,集全局之智、举全局之力、鼓全局之劲,责无旁贷、全力以赴地投身到创建工作中去,力争在测评迎查中软件不失分,硬件得高分,管理求满分,特色争加分。为此,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精”字文章,全面彰显城市品质,以更加优美的形象展示城市文明。大力实施“精品特色打造、景观容貌提档、人居环境优化、环卫设施完善、绿化美化建设、数字城管提升“六大”工程,全力打造广安大街、青园街、谈北路等一批示范路和特色街,打造人民广场和省文化广场两

个精品片区,全面提升城市整体美感,展示城市文明形象。一是组织开展“美城行动”。加大道路社区的绿化改造和增绿补植,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加大夜景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广安大街商务区以及城区标志性建筑的亮化提升。拆除更换主次街道陈旧破损牌匾,年内再创建完成8-10条门头牌匾样板街。二是组织开展“洗城行动”,4月底前对中山东路、建设大街等7条主要道路的29栋标志性建筑物外立面,以及街道两侧橱窗、门店牌匾进行一次彻底清洗。三是组织开展“洁城行动”。严格实行24小时或16小时保洁制度,坚持主干道每天洒水3次以上,全面提升道路清扫保洁质量。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小街巷规范”的要求,加大重点街道、重点区域乱点顽症和占道露天炭火烧烤的治理力度。大力整治城区停车秩序,继续深入开展工地扬尘和渣土治理行动,严格做到不达标工地不许施工,不达标车辆严禁上路,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工程攻坚战。

二、做好“严”字文章,大力营造良好风尚,以更加严格的执法提升城市文明。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面履行各项城管执法职责,坚决做到严格执法、严肃查处、严于律己,不为人情所困,不拿原则交易,对任何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确保执法到位、查处到位、整改到位。特别是对创建指标中提出的乱扔垃圾、乱停乱放、乱贴乱画、渣土遗撒、占道经营,以及损坏市政公共设施、破路毁绿等不文明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大力营造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

三、做好“和”字文章,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更加和谐的环境促进城市文明。大力弘扬“执法为民、和谐管理”的城管精神,始终坚持科学管理、亲情服务,切实做到在执法方式上更加突出和谐,和风细雨、以理服人;在管理成效上充分体现和谐,便民利民、为民解忧;在管理思路上紧紧围绕和谐,市容繁荣、实现双赢。在执法中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做到执法规范、言行文明,以自身行为感染、影响和带动市民广泛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

四、做好“联”字文章,努力实现齐抓共管,以更加联动的合力推进城市文明。不断深化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城管两个平台,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健全管理责任体系,完善长效管理和公示考核机制,落实 “属地管理”和“门前三包”责任制,进一步加强与街镇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配合联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同时以“大城管”推进城市“大文明”,大力开展城管执法进社区、进单位、进门店、进工地、进学校等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动员、全民动手、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保证测评迎查工作顺利推进。

各位领导,同志们,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任务艰巨,时不我待,我们全体城管园林干部职工,将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顽强的作风、奉献的精神,全身心的投入到测评迎查工作中去,扎扎实实做好城管各项工作,向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3.在全省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印发稿) 篇三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动员部署会,主要任务是对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激励全局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不忘初心使命,弘扬优良传统,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启动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是我们面对应急管理新形势开启的又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我们推动机关建设迈上新台阶、提升新水平的重要机遇,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使其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相融互促、共同发展,从而带动和促进机关建设取得新成效。下面,我就如何抓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第一,市应急局应当创建文明单位,而且必须创建为文明单位

X自组建成立两年多来,经过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职责整合、队伍融合和机制磨合,实现了物理变化向化学变化的转变,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文明风尚,建成了一支坚强的干部队伍。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打羸了灾害防范救援的一系列大仗硬仗,解决了安全生产领域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做出了应有贡献。因此,我们应急管理部门应当也必须尽快创建为文明单位。

文明单位是应急局作为政治机关的本色。应急管理部门是一个政治机关,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工作都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体现在保卫人民安全、维护人民利益上;其任务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履行应急管理职责,保障国家安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文明是政治机关的应有之义,也是本色所在。

文明单位是应急局作为市直单位的底色。市X作为新成立的市直单位,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向上要对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负责,向下要统领和指导市县乡村四级应急管理部门履行职责,我们的工作成效决定着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基层的有效落实,决定着人民群众的安康福祉。因此,我们在工作能力水平、单位风气风尚方面都应达到市级文明单位应有的水平,都应当发挥表率作用,文明应当是我们应有的底色。

文明单位是应急管理部门的亮色。应急管理部门既是一个政治机关,也是一支纪律部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新部署新要求,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将全面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意味着党和人民对我们这支队伍的能力素质、纪律作风、队伍形象都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确保在大灾面前、关键时刻,能够应得了急、扛得起责、打得赢仗,文明理所当然是我们这个机关的特色,也是鲜丽的亮色。

我们全局干部职工都应当深刻理解创建市级文明单位是应急管理部门应有的作为、应有的态度和应当达到的标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局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树牢主人翁意识,从讲政治、讲大局、讲担当的高度来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把其贯穿到应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以坚强的决心、饱满的热情、自觉的行动,把创建工作推进落实好。

第二,要准确把握创建文明单位的目标要求,更加积极主动的作为

如何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局党委制订下发了创建工作方案,对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等作出了全面安排,涉及政治建设、思想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基础建设各方面,请大家对照局党委制订的工作方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抓好落实。就围绕如何创建市级文明单位,我再提四条要求:

一要聚焦目标体系抓创建。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具有多元性、多样化的特点,而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全面反映,是语言、文字、工具等多种要素的集中体现,也是需要用标准来衡量的体系。市级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共设置了12个测评项目、41项测评标准,我们应急局的创建活动、创建工作、创建方法都要紧紧围绕创建目标体系来展开,要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全面提高的原则,按照严实要求全力做好各方面工作,既包括基础工作,也包括创新性工作;既包括我们单位应当履行的职能职责,也包括应急部门在全社会发挥的表率示范作用。只有对照目标体系逐项抓好落实,创建工作才能有目标方向,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成效、达到标准,最终创建成功。

二要突出部门职能抓创建。任何一个单位的文明程度,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就在于文明本身是全社会的共同追求,而个性在于每一个单位的创建活动,必然要与自己承担的工作职能职责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我们应急部门来讲,就是要聚焦守牢安全生产这个基本盘基本面,聚焦担当防灾减灾救灾这个新职能新使命,聚焦强化应急救援能力这个关键点着力点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我们必须把自己的文明素养、纪律意识、精神风貌熔铸在承担的三大重要职责工作实践当中,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更加积极主动作为,取得显著工作成效,为创建文明单位奠定坚实基础。

三要着眼提升素质抓创建。我们创建文明单位,不是一个虚泛的目标,而是要通过每个同志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体现出来。因此,提升应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来,我们围绕打造应急铁军的目标要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我们这支队伍的工作士气得到了上升,我们这支队伍的纪律作风更加严明,我们这支队伍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弘扬。我们要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持之以恒加强素质能力建设,使我们这支队伍的政治素质、纪律作风、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培育形成优良的纪律作风、过硬的素质能力,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成为“应得了急、扛得起责、打得嬴仗”的应急铁军,在高效应对处置各类事故灾害、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中做出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为创建文明单位提供有力支撑。

四要凝聚全员合力抓创建。创建文明单位,不是一人一责,而是人人有责、全员参与。我们全局干部职工为创建文明单位每做一件事、每干好一件工作、每完成一项任务,都会为创建工作增砖添瓦、发挥重要作用。反过来,我们每一名干部的一言不慎、一行不当,也有可能会对创建文明单位造成重大影响。我们要抓好单位的作风建设、营造昂扬向上的氛围,树立应急铁军的良好形象,需要千方百计、千辛万苦,付出艰辛努力和大量心血汗水。如果要毁掉一个单位的良好形象,可能只需要一个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以,每个同志要认清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干部都要明白,创建文明单位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事,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重担,我们必须全员参与、凝聚合力,推动创建工作高标准开展。

上一篇:如何做好资金管理下一篇:建筑水电安装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