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qc工作要求

2024-09-08

ipqc工作要求(精选8篇)

1.ipqc工作要求 篇一

IPQC的工作职掌

IPQC:指对物料入后库到成品入库前生产品质各阶段进行品质控制,目的是防止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大批不合格产品。同时,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下道工序。

A.巡检品质控制

1.首件检验。2.材料核对。

3.巡检。确定合适的巡检时间和频率,严格按检验标准或作业过程说明书进行检验。包括内容:产品质量、工艺规程、机器运行参数、物料摆放、标识和环境等。

4.如实填写检验记录。

B.巡检产品检验

1.检验项目包括外观、尺寸、特性、品质存在隐患性等。2.检验方式为抽样检验。3.异常处理。4.记录。

IPQC职责:

1.首件确认。对于加工的第一批产品,或调整设备、工具,变更加工对象。先由操作员自检,后由班组长复检,再由品管人员专检。2.了解全程设备,人员,作业方法,SOP作业指导书。

3.定期或不定期对线上每个工序进行抽检,制定品质计划和检验说明书,对影响产品加工工序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当现场存在品质隐患应遵循反馈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追踪问题的结果。

4.对于在岗生产员工进行品质宣导和培训,树立全员参与品质意识。5.重视各工站不良品,及时制定完善的不合格产品控制流程。6.QA品质抱怨的追踪。7.现场“5S”稽查。

品质异常来源

人、机、物、方法、环境、管理。PDCA质量循环管理

计划:分析现状,寻找原因,确定原因,制定计划。执行:执行措施计划。检查:定期检查计划效果。

处理:总结经验,提出新的问题,是否这样会更好些呢?

QC七大手法:排列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原因分析图法、散布图法、报表检查法、比较图法。

不合格产品的处置

不合格品分为:CR、MA、MI 1.让步接收。2.进行返工返修。3.降级或改作他用。4.拒收或报废。5.做不合格产品记录。

IPQC所要用到的表格:《试产报告单》、《首件报告单》、《制程异常报告通知单》、《制程巡检报表》、《IPQC巡检报表》、《客户抱怨处理单》

A、品质:以最低的成本创造出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B、品质管理:系统地运用与品质相关的一切资源(包括人力、技术、设备、原料及金钱等)所进行的活动,使产品能经济有效地达成品质目标。

C、检验:对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况所进行的活动。

D、品质成本:界定管制品质之相关成本,加上评价、反馈产品及服务是否符合品质要求,以及因不符合要求而在厂内或顾客手中所发生的成本。

2.ipqc工作要求 篇二

关键词:档案,收集工作,要求

一、档案收集工作要树立优化的思想

档案收集工作要树立优化馆藏的指导思想, 这是档案收集工作的首要任务。档案工作的成就如何, 从某种意义上讲, 取决于档案材料的数量和质量。档案数量是否充分, 质量是否优化, 这是衡量档案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开发档案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是档案馆, 它在学术界的影响,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馆藏档案的数量及其成分。不断地优化馆藏, 始终是档案收集工作的指导思想。优化馆藏, 就是根据现有的档案状况, 建立数量充分、质量优化、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

所谓“数量充分”, 就是要求各级各类档案馆 (室) 尽量补充档案数量。因为从宏观上讲, 我们现有的档案数量与祖国的历史和社会广泛的需要不相适应, 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 馆藏仍显贫乏, 这就需要大力丰富馆藏。

所谓“质量优化”, 就是指馆藏的档案要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如果只顾数量, 不顾质量, 数量再多, 也不能算丰富。因此, 在增加数量的同时, 还要按照一定的标准, 从中优选, 使档案质量优化。

所谓“门类齐全”, 就是指档案部门应收集各种门类的档案, 不仅要收集反映党政机关及其他组织管理活动的普通档案, 也要收集各种专门业务活动形成的专门档案;不仅要收集纸质文件材料, 也要收集各种特殊制成材料的档案, 如简牍等古老档案和照片、磁带等现代档案。

所谓“结构合理”就是指档案部门收藏的档案在来源、内容等方面, 应该是合理分布的。既要有一般性的材料, 又要有各具特色的材料;既要有宏观的材料, 又要有微观的材料;既要有公务活动的档案, 又要有私人活动的档案;既要收集档案, 又要收集与档案相佐的有关材料, 诸如方志、传记、年鉴、回忆录、政策法令汇编及其他书刊杂志等。

二、档案收集工作要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矛盾

档案形成初期, 先由各单位档案室集中管理, 然后再由档案馆保存, 档案室与档案馆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要防止档案室把档案“占为己有”, 不愿向档案馆移交的倾向。同时, 也要防止档案馆过早地接收档案, 影响各单位对档案利用的情况发生。对于一个单位来说, 也同样存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各个业务部门与档案室的关系, 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各业务部门形成的档案, 是本单位全部档案的一部分, 应由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 不能将各自形成的档案分散在本部门保存。若有特殊需要, 可以暂时存放在本部门一段时间, 但应按档案室的要求管理, 由档案室通盘考虑, 最终仍集中到档案室去。这样, 才能使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得到真正的贯彻和执行。

三、档案收集工作应该保持全宗的不可分散性和系统性

全宗是一个单位档案的有机整体。一个单位形成的档案, 应该保持它固有的内在联系, 不要分散。这是贯穿于档案工作全过程的一个基本原则。在收集过程中, 要坚持把一个单位的档案, 全部集中到一个档案馆, 而不允许把一个单位的档案分散在不同的档案馆或与其他单位的档案相互混淆, 那种把一个单位的档案人为地分割开来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也是不能允许的。

四、档案收集工作要注意加强广泛调查

档案收集工作要加强馆 (室) 外调查, 使收集渠道畅通, 信息灵敏, 以便统筹安排, 及时收集、加强馆 (室) 外调查, 就是要求档案馆 (室) 掌握档案形成、流动、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信息。对于档案室来说, 要了解本单位工作活动将产生哪些档案, 这些档案是否形成和归档, 对于档案馆来说, 要了解被接收单位的历史、档案状况、保管条件等, 区分缓急, 有计划地接收进馆。同时, 对散失在社会上的零散档案, 要广泛调查, 一有线索, 便跟踪追击。目的就是要收集到更多更好的档案。

五、档案收集工作要加强规章制度和宣传工作

3.ipqc工作要求 篇三

摘要:文章以研发部门的员工为样本,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取配对取样的方式探讨了工作要求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和工作投入的作用。

关键词:工作负荷;工作绩效;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工作投入

一、 理论与假设

1. 工作要求与工工作绩效。工作要求的概念来自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JD-R模型)。该模型中的工作要求是指工作的物理、社会和组织方面的要求,需要个体以生理和心理为代价,持续不断地在身心方面付出努力。从工作要求出发,会不断的损耗员工的精力,进而产生工作投入降低和工作绩效下降等情形。工作要求所形成的对个体的资源的损益,会导致对积极结果的破坏。然而,上述的观点忽略了工作要求对积极结果(例如工作绩效)的影响效能上的差异,更为重要的是忽略了工作要求的性质差异。

基于此,Cavanaugh等人(2000)对压力源进行区分,提出了挑战性压力源和阻断性压力源。他们认为在职场中,虽然工作要求会带来压力,但是有些工作要求是可以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的,并不是所有的工作要求都会带来消极影响。那些具有挑战性的压力源所带来的压力,个体会知觉为能够克服,虽然一定时间内也能带来压力,但是一旦克服之后,能够提升工作绩效并且使自身得到发展。这样的挑战性压力源就包括了诸如:工作负荷、时间压力和工作责任等变量。因此,基于JD-R模型以及挑战性压力源和阻断性压力源的划分,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1:工作要求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影响。

HIa:工作要求中的时间压力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b:工作要求中的工作负荷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 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在工作要求与工作投入之间的调节作用。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是一个重要的组织行为领域的概念,早在1990年Eden就提出过,他认为员工从长期的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和状态。如果员工在假期或者是假期刚结束,他们体验到的焦虑等情绪比放假之前要少。因此,基于前人的研究,Sonnentag(2012)将工作中的心理解脱定义为从工作相关的活动中脱离,也在非工作时间不去思考与工作相关的事情。

有实证研究发现,工作投入和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两者之间是正相关(Kuhnel,2008)。而且,在高工作要求下,个体很容易将工作带回家,在家里处理工作相关的事情,工作要求越高,这种情形越容易出现,而且对个体造成的影响越大。而将工作带回家的个体为了处理与工作相关的事情会持续的耗费自身的生理和心理资源,根据资源保存理论(Hobfoll S E,1989),资源的消耗会导致个体出现耗竭状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会表现出很难投入的状况。然而,也有研究发现,高低心理解脱的个体面对工作要求时,其投入状态不同。高心理解脱的个体,能够缓冲工作要求对工作投入的不利影响,而低心理解脱的个体则很难实现。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2: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对工作要求与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个体的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高时,工作要求对员工的工作投入的影响更为明显。

3. 工作投入在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与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关于工作投入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上,有实证研究发现,工作投入能够促进员工个体绩效甚至是组织绩效的实现。而且工作投入高的员工,不仅能实现组织绩效中的角色内绩效,而且对实现组织外绩效也有重要的意义(程研园,2015)。另外,根据资源保存理论,能够将工作和非工作时间进行区分的员工,也即能够进行心理解脱的员工,在非工作时间不去思考工作上的事情,能够对资源进行保存,进而在接下来的工作日能够保持较高的工作投入水平,對工作绩效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3a: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对员工的工作投入产生显著影响;

H3b:工作投入对员工的工作绩效有显著的影响;

H3c:工作投入在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和工作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二、 研究方法

1. 数据的收集。本研究采取配对取样的方式,选取北京、上海、安徽和山东等地的匹配被试500对,回收有效的数据453对,有效率为90.6%。在问卷发放过程中,考虑到被试的性别、婚姻、学历、年龄和工作年限等可能对研究变量有影响的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了匹配。

2. 变量的测量。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所采用的问卷如下:

(1)心理解脱量表。采用Sonnentag编制的恢复经历问卷,其中的心理解脱量表。该量表包含四个条目,采用五点计分,分值越高,说明心理解脱的程度越高。本研究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740。

(2)工作要求量表。本研究的工作要求量表包括了时间压力和工作负荷两个维度。其中工作负荷量表由Karasek等于1998年编制,共计五个条目,该量表是五点计分,从1=从来没有到5=经常这样。其中工作负荷分量表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739,时间压力分量表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843,整体的工作要求量表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822。

(3)工作投入量表。工作投入量表采用UWES(Sch- aufeli,Bak ker & Sala nova,2006)。该量表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活力;专注和奉献。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从1=很不符合到5=很符合。该量表证明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指标。其中活力分量表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842,奉献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698,专注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769。本研究的总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870。

(4)工作绩效量表。工作绩效量表选取Goodman和Svyantek等人1999年开发的量表。包括角色内绩效和角色外绩效两个维度。角色内绩效量表共有2个条目,采用李克特7点计分,从0=完全不同意到6=完全同意。角色外绩效也有两个条目,采用李克特7点计分,从0=完全不同意到6=完全同意。上级评价的角色内绩效分量表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763,上级评价的角色外绩效分量表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826,整体上级评价的组织绩效量表的克隆巴赫a系数为0.851。

三、 研究结果

1. 相关分析。表1列出了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心理解脱与活力(r=0.25,p<0.01)和上级评价的角色内绩效(r=0.24,p<0.01)显著正相关。工作投入的活力维度与上级评价的角色内绩效(r=0.68,p<0.01)和角色外绩效(r=0.37,p<0.01)显著正相关。

2. 工作要求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以及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的调节作用。通过表2我们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婚姻和学历的影响后,工作负荷*心理解脱的交互项显著(p=0.015),心理解脱在工作负荷和活力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3. 工作投入在工作要求和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心理解脱和工作投入中的活力为预测变量,以组织绩效中的角色内绩效为指标变量。来探讨活力在心理解脱和角色内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所采用的方法是温忠麟等人的三步回归分析:首先证明心理解脱对角色内绩效的回归系数c显著;然后证明心理解脱对活力的回归系数a显著,活力对角色内绩效的回归系数b显著。最后如果c'显著是部分中介,如果c'不显著则是完全中介。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发现通过三步检验,c显著,a和b显著,而c'不显著。证明活力在心理解脫和角色内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其中间接效应为a*b=0.253*0.667=0.169,总效应c为0.237,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比率为ab/c=71.2%。

四、 讨论

1. 工作要求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分析。实证研究发现工作要求与工作投入的相关不显著(r=0.154,p>0.05)。这一结果与Schaufeli等人(2008)的结论相一致,而与Sabine Sonnentag,Ute-Vera Bayer(2005)的研究结论不一致。造成上述矛盾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研究工作要求与工作投入的关系中,将工作要求看成是一个整体来看待,进而分析它与工作投入的关系,而缺乏考虑不同性质的工作要求可能会会对工作投入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日常的工作中,有些工作要求会促进工作,而有些工作要求则会阻碍工作投入。但是当我从总体上考虑工作要求的影响时,可能会产生没有相关的现象。

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则进一步进行了解释。在以往对于工作投入的研究中,一直是将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看作是对立的工作特性。在工作投入的研究方面,将工作要求和不足的工作资源看作是工作压力的来源,进而减弱工作投入,而将工作资源看成是工作投入的重要来源。(Schaufeli,2004)。而同时,以往的研究也一直把工作要求看成是压力的重要来源,是削弱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变量(Cooper & Dewe,2001)。但是近期的研究已经发现工作要求或者是压力源对员工的影响并不总是消极的(Morrow,1994;Cavanaugh,2000;Podsakoff,2007),不同的工作要求对员工工作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性质。在这里,Cavanaugh等人(2000)根据对工作态度与行为的影响性质,将压力源分为挑战性压力源和阻碍性压力源两类,挑战性压力源是可以为员工带来挑战性的机会或者是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工作要求,比如高水平的工作量和时间压力等。它们会对员工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员工的工作投入。而阻碍性压力源是那些阻碍员工成长的工作要求,比如角色模糊等,会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Podsakoff et al.,2007)。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分析,工作要求与工作投入之间的矛盾关系是要从工作要求的具体性质上来分析,从挑战性和阻碍性两种视角来研究工作要求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是正确的选择。

2. 心理解脱在工作负荷和工作投入中的活力维度之间的调节作用分析。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在工作负荷和活力之间起到调节作用。高心理解脱的个体面对工作负荷能够表现出充沛的精力以及良好的心理韧性,并且在困难面前能够坚持不懈,而低心理解脱的个体则相反。

这其中的解释是,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涉及到员工“感知到从工作情境中脱离”(Etzion,1998),它意味着不去思考工作相关的事务(Sonnentag,2005)。心理解脱与员工的健康正相关(Fritz,2010),同时它可以缓冲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Sonnentag,2010)。当员工从工作中进行心理解脱时,他不太会记住涉及到情绪和认知性的工作事件。因此,假如员工在工作场所的负性情感很高,他会在非工作场所保持着这种负性情感,并且思考与负性情感相关的事件(Sabine Sonnentag,2013),这种持续性的思考工作中的负性事件导致对家庭和睡眠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投入水平,尤其是活力水平。

另外,心理解脱的调节作用也可以使用工作资源-要求模型和资源保存理论来进行解释。工作资源-要求模型认为从工作出发有两条路径,第一条是以工作要求出发的损耗模型,另一条是以工作资源出发的增益模型。从工作要求出发,员工在工作中面临持续的工作压力,会不断的消耗员工的生理资源和心理资源,资源的不断损耗会造成员工的工作倦怠,进而影响员工的健康水平。因此,员工工作中面临较高的工作负荷,如果在非工作场所不能通过心理解脱的方式对资源进行弥补或者补充,就很难持续的投入工作中。而在非工作场所能够进行心理解脱的员工会恢复原有的精力,进而为接下来的投入工作提供资源基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分析,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是资源保存的重要途径。在组织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引导员工学会时间管理的方法以及安排适当的工作量,为员工在非工作场所进行心理解脱提供基础。

最后,针对研究的总体设计模型,我们发现,针对工作要求,心理解脱在其中发挥了调节作用,而不是中介作用。这与Safstrom和Hartig(2013)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他们认为:“心理解脱究竟发挥中介作用还是调节作用,一般的规律是日水平的心理解脱是发挥中介作用,而跨更长时间测量的心理解脱则会发挥调节作用”。以后的研究可以考虑采取经验取样法,来进一步检验心理解脱的作用机制,来进一步验证该结论。

3. 活力在心理解脱和角色内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研究发现,工作投入的活力维度在心理解脱和角色内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而且中介效应占到总效应的71.2%。也就是说心理解脱不直接作用于组织绩效,而需要通过员工工作投入的活力维度的完全中介效应发挥作用。根据工作资源-要求模型中的增益路徑,充足的工作资源能够为员工实现目标提供支持,为员工带来积极的影响(Bakker & Demerouti,2007)。有研究发现工作资源作为一种外部动机能够激发员工在工作中付出较多的努力,能够增加工作投入水平,进而帮助员工实现工作目标(李爱梅,2015)。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为员工保存和增加了资源,这种资源通过活力水平对绩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韦慧民,赵鹤.从工作中的心理解脱:概念、测量及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5),897-906.

[2] 郭靖,周晓华,张金桥,王永丽,林国雯.工作要求-控制模型在中国产业工人中的应用:边界条件与研究反思[J].南开管理评论,2015,18(6):26-34.

[3] Bakker A B, Demerouti E, ten Brummelhuis L L.Work engagement, performance, and active learning: The role of conscientiousness.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12,80(2):555-564.

[4] 龚会,时勘,卢嘉辉.电信服务业员工的情绪劳动与生活满意度——心理解脱的调节作用[J].软科学,2012,26(8),98-103.

作者简介:时勘(1949-),男,汉族,湖北省枝江市人,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心理学;周海明(1981-),男,汉族,山东省郓城县人,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管理心理学;孙怡(1982-),女,汉族,江苏省扬中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马丙云(1982-),女,汉族,山东省泰安市人,安徽理工大学教务处科员,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4.IPQC的工作计划 篇四

工作目标:

1. 降低客户端客诉率。2. 降低OQC的退货率。

3. 降低产线的OATL及OAIL的数据。

4. 加强内部交流和产线管理人员的沟通。

5. 做好IPQC的物料核对、首件检查及巡回检验。

近期的工作计划:

1. 落实工程师处理每个异常的改善方案,执行到位,追踪其结果。

2. 我负责的线机体结构简单,机种繁多,换线比较频繁,人员流动量比较大,所以我近期的工作重点将放在改善产线的作业不良。

3. 积极协助、配合、帮助生产,品质第一,不断改善,正确满足客户的要求。4. 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有意识的向上级提出有关改善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工作方式、方法。

5. 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对品质负责,敢于与不良较真。

降低产线作业不良的几个步骤与措施:

1. 收集每个机种在客户端、OQC、产线所发生异常的改善方案,并要求产线依方案落实执行,能得到有效的管控。

2. 收集在PE修理站、产线外观修理站及各段LQC打出的不良现象及数据进行统计。将此数据反应给生产,让生产加以改善。

3. 将产线生产统计相对应机种的不良数据及现象通知产线领班,并反馈给PE和QE,并对异常分析结果跟踪和反馈跟踪结果。

4. 协助QE工程师分析产线不良,了解原因,找到对策进行改善,落实到每个动作上,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5. 我会采取流程反方向措施,把后段所发生的问题点向前段反应,一步一步反馈到问题的起点,从前段解决问题。

6. 对于产线新人和换位作业,我会特别稽核他们的作业手法,追踪其结果。7. 出现不良现象要及时通知其他生产同款机型的IPQC注意,监督操作员有无

按标准作业,宣导员工做好自检。

5.IPQC制程巡检工作内容 篇五

一.产前工作准备

1.根据生产计划,确定生产机型的BOM及ECN与在线物料是否一致,确定检验规范;

2.上线物料是否符合产品BOM要求,根据产品BOM及ECN核对上线物料种类是否齐全,型号及规格尺寸是否正确?

3.是否悬挂SOP,排拉是否按SOP工序流程安排?

二.制程控制中工作内容

1.配合生产做首件确认,首件对料OK,没有经过测试不准过炉,接收首件及完成首件时,须签名和注明具体时间;

2.认真按时填写巡检报表和确认仪器点检表。检测记录静电环,烙铁温度,助焊剂比重及漏电测试及电批扭力1次/2H;

3.仪器、治具是否正常;确定在仪校有效期内;确认设置的参数与产品要求一致,在线员工是否有点检OK样品及NG样品?是否有做点检记录?

4.新产品、新员工是否重点巡查,特采、代用、试产、让步放行的必须重点稽核、记录情况及结果反馈;

5.仪器定位摆放,产品无堆积,轻拿轻放,员工是否自检、互检合格品才下拉;

6.不合格品是否有标识,不合格品是否准时记录;

7.任何来料及作业不良造成物料无法正常使用,要及时开具《品质异常联络单》反馈给相关单位并进行追踪;

8.测试与外观检验工位不良比例超过3%时要求产线停线;

9.检验报表记录是否完整,清晰,是否一目了然,是否每小时核算记录一次“总数”,“不良数”; 10.有客诉及退货情况是否了解及跟进。返工情况必须跟进、统计不良及结果反馈,保留三现“现状”“现物”“现场” ;

11.客户对产品标准放宽及对某一项功能、外观全部接受时需要求客户进行表单签字确认或签限度样.;

12.下班前统计好报表,每天早上7:50分开早会,每周星期五晚上19:00开品质周会。

6.IPQC的工作流程及检验流程 篇六

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中文意思为制程控制,是指产品从物料投入生产到产品最终包装过程的品质控制。

(属品质保证部)

1.负责首检和部分过程检查、制程中不良品的确认,标识及统计;

2.负责巡检,对整个生产过程物料使用、装配操作、机器运行、环境符合性等全方位的定时检查确认。IPQC工作流程

简单的说:工作内容包括:首件检查、各类变更文件的跟踪。4M1E的巡查。发现异常的提出、跟踪与验证。

详细的说 :过程检验(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l):

目 的是为了防止出现大批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去继续进行加工。因此,过程检验不仅要检验产品,还要检定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工序要素(如 4MIE)。实际上,在正常生产成熟产品的过程中,任何质量问题都可以归结为4M1E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出现变异导致,因此,过程检验可起到两种作用:

1.根据检测结果对产品做出判走,即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格和标准的要求;

2.根据检测结果对工序做出判定,即过程各个要素是否处于正常的稳定状态,从而决定工序是否应该继续进行生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过程检验中常常与使用控制图相结合。

过程检验通常有三种形式:(1)首件检验:

首件检验也称为“首检制”,长期实践经验证明,首检制是一项尽早发现问题、防止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通过首件检验,可以发现诸如工夹具严重磨损或安装定 位错误、测量仪器精度变差、看错图纸、投料或配方错误等系统性原因存在,从而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批次性不合格品发生。

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应该进行首件检验: 一,一批产品开始投产时;

二,设备重新调整或工艺有重大变化时; 三,轮班或操作工人变化时;

四,毛坯种类或材料发生变化时。

首件检验一般采用“三检制”的办法,即操作工人实行自检,班组长或质量员进行复检,检验员进行专检。首件检验后是否合格,最后应得到专职检验人员的认可,检验员对检验合格的首件产品,应打上规定的标记,并保持到本班或一批产品加工完了为止。

对 大批大量生产的产品而言,“首件”并不限于一件,而是要检验一定数量的样品。特别是以工装为主导影响因素(如冲压)的工序,首件检验更为重要,模具的定位 精度必须反复校正。为了使工装定位准确,一般采用定位精度公差预控法,即反复调整工装,使定位尺寸控制在1/2 公差范围的预控线内。这种预控符合正态分布的原理,美国开展无缺陷运动也是采用了这种方法。在步步高工作期间,他们对IPQC的首件检查非常重视,毕竟国 内从事AV家电生产的企业,工艺自动化程度低,主要依赖员工的操作控制。因此,新品生产和转拉时的首件检查,能够避免物料、工艺等方面的许多质量问题,做 到预防与控制结合。

(2)巡回检验

巡回检验就是检验工人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和路线,依次到工作地或生产现场,用抽查 的形式,检查刚加工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图纸、工艺或检验指导书中所规定的要求。在大批大量生产时,巡回检验一般与使用工序控制图相结合,是对生产过程发生 异常状态实行报警,防止成批出现废品的重要措施。当巡回检验发现工序有问题时,应进行两项工作:

一是寻找工序不正常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以恢复其正常状态;

二是对上次巡检后到本次巡检前所生产的产品,全部进行重检和筛选,以防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用户)。

巡回检验是按生产过程的时间顺序进行的,因此有利于判断工序生产状态随时间过程而发生的变化,这对保证整批加工产品的质量是极为有利的。为此,工序加工出来的产品应按加工的时间顺序存放,这一点很重要,但常被忽视。

(3)末件检验:

靠模具或装置来保证质量的轮番生产的加工工序,建立“末件检验制度” 是很重要的。即一批产品加工完毕后,全面检查最后一个加工产品,如果发现有缺陷,可在下批投产前把模具或装置修理好,以免下批投产后被发现,从而因需修理模具而影响生产。

过 程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如前所述,过程检验的作用不是单纯的把关,而是要同工序控制密切地结合起来,判定生产过程是否正常。通常要把首检、巡检同控制图的使用有效地配合起来。过程检验不是单纯的把关,而是要同质量改进密切联系,把检验结果变成改进质量的信息,从而采取质量改 进的行动。必须指出,在任何情况下,过程检验都不是单纯的剔出不合格品,而是要同工序控制和质量改进紧密结合起来。最后还要指出,过程检验中要充分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要熟悉“工序质量表” 中所列出的影响加工质量的主导性因素;其次是要熟悉工序质量管理对过程检验的要求。工序质量表是工序管理的核心,也是编制“检验指导书”的重要依据之一。工序质量表一般并不直接发到生产现场去指导生产,但应根据“工序质量表”来制定指 导生产现场的各种管理图表,其中包括检验计划。

对于确定为工序管理点的工序,应作为过程检验的重点,检验人员除了应检查监督 操作工人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及工序管理点的规定外,还应通过巡回检查,检定质量管理点的质量特性的变化及其影响的主导性因素,核对操作工人的检查和记录 以及打点是否正确,协助操作工人进行分析和采取改正的措施。

3.IPQC一般是首检、巡检和抽检;是制程中巡回流动检验;属品质保证部管理.生产过程检验(IPQC):一般是指对物料入仓后到成品入库前各阶段的生产活动的品质控制,即Input Process Quality Control。而相对于该阶段的品质检验,则称为FQC(Final Quality Control)。

① 过程检验的方式主要有:

a.首件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

b.过程控制与抽检、巡检相结合;

c.多道工序集中检验;

d.逐道工序进行检验;

e.产品完成后检验;

f.抽样与全检相结合;

② 过程品质控制(IPQC):是对生产过程做巡回检验。

a.首件检验;

b.材料核对;

c.巡检:保证合适的巡检时间和频率,严格按检验标准或作业指导书检验。包括对产品质量、工艺规程、机器运行参数、物料摆放、标识、环境等的检验;d检验记录,应如实填写。

③ 过程产品品质检验(FQC):是针对产品完工后的品质验证以确定该批产品可否流入下道工序,属定点检验或验收检验。a.检验项目:外观、尺寸、理化特性等;b.检验方式:一般采用抽样检验;c.不合格处理;d.记录;

④ 依据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工序检验标准》、《过程检验和试验程序》等等。

品质检验方法

1、全数检验:将送检批的产品或物料全部加以检验而不遗漏的检验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形:

① 批量较小,检验简单且费用较低;

② 产品必须是合格;

③ 产品中如有少量的不合格,可能导致该产品产生致命性影响。

2、抽样检验:从一批产品的所有个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检验,并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来判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统计推断工作。

① 适用于以下情形:a.对产品性能检验需进行破坏性试验;

b.批量太大,无法进行全数检验;

c.需较长的检验时间和较高的检验费用;

d.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品存在。

② 抽样检验中的有关术语:

a.检验批:同样产品集中在一起作为抽验对象;一般来说,一个生产批即为一个检验批。可以将一个生产批分成若干检验批,但一个检验批不能包含多个生产批,也不能随意组合检验批。

b.批量:批中所含单位数量;

c.抽样数:从批中抽取的产品数量;

d.不合格判定数(Re):Refuse的缩写即拒收;

e.合格判定数(Ac):Accept的缩写即接收;

f.合格质量水平(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的缩写。通俗地讲即是可接收的不合格品率。

3、抽样方案的确定: 我厂采用的抽样方案是根据国家标准GB2828《逐批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来设计的。具体应用步骤如下:

① 确定产品的质量判定标准:

② 选择检查水平:一般检查水平分Ⅰ、Ⅱ、Ⅲ;特殊检查水平分S-

1、S-

2、S-

3、S-4,一般情况下,采用一般水平Ⅱ。

③ 选择合格质量水平(AQL):AQL是选择抽样方案的主要依据,应由生产方和使用方共同商定。

④ 确定样本量字码,即抽样数。

⑤ 选择抽样方案类型:如一次正常抽样方案,加严抽样方案,还是多次抽样方案。

⑥ 查表确定合格判定数(AC)和不合格判定数(Re)。

QC中文全称: 即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简称,中文意义是品质控制,质量检验。其在ISO8402:1994的定义是“为达到品质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有些推行 ISO9000的组织会设置这样一个部门或岗位,负责ISO9000标准所要求的有关品质控制的职能,担任这类工作的人员就叫做QC人员,相当于一般企业 中的产品检验员,包括进货检验员(IQC)、制程检验员(IPQC)、最终检验员(FQC)和出货检验员(OQC)。

QA中文全称:即英文 QUALITY ASSURANCE 的简称, 中文意思是品质保证,质量保证。其在ISO8402:1994中的定义是“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品质要求,而在品质管理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 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有些推行ISO9000的组织会设置这样的部门或岗位,负责ISO9000标准所要求的有关品质保证的职能,担 任这类工作的人员就叫做QA人员。

IPQC:即英文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 的简称, 中文意思是制程检验,担任这类工作的人员叫做制程检验员。

JQE:即英文Joint Quality Engineer 的简称, 中文意思是品质工程师或客户端工程师,或客户端品质工程师,即供应商花钱雇用的为客户工作的品质工程师,是客户SQE的眼睛和耳朵。

DQA:即英文Design Quality Assurance 的简称, 中文意思是设计品质保证,如DQA经理(设计品质认证经理)。

SQE:即英文Supplier Quality Engineer 的简称, 中文意思是供应商品质工程师。

此外,还有

DQC:即英文Design Quality Control 的简称, 中文意思是设计品质控制。

MQC:即英文Manufactor Quality Control 的简称, 中文意思是制程品保。IPQC的检验流程

IPQC是指产品从物料投入生产到产品最终包装过程的品质控制。

(属品质保证部)

1.负责首检和部分过程检查、制程中不良品的确认,标识及统计;

2.负责巡检,对整个生产过程物料使用、装配操作、机器运行、环境符合性等全方位的定时检查确认。

3.IPQC一般是首检、巡检和抽检;是制程中巡回流动检验;属品质保证部管理.生产过程检验(IPQC):一般是指对物料入仓后到成品入库前各阶段的生产活动的品质控制,即Input Process Quality Control。而相对于该阶段的品质检验,则称为FQC(Final Quality Control)。

① 过程检验的方式主要有:

a.首件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

b.过程控制与抽检、巡检相结合;

c.多道工序集中检验;

d.逐道工序进行检验;

e.产品完成后检验;

f.抽样与全检相结合;

② 过程品质控制(IPQC):是对生产过程做巡回检验。

a.首件检验;

b.材料核对;

c.巡检:保证合适的巡检时间和频率,严格按检验标准或作业指导书检验。包括对产品质量、工艺规程、机器运行参数、物料摆放、标识、环境等的检验;d检验记录,应如实填写。

③ 过程产品品质检验(FQC):是针对产品完工后的品质验证以确定该批产品可否流入下道工序,属定点检验或验收检验。a.检验项目:外观、尺寸、理化特性等;b.检验方式:一般采用抽样检验;c.不合格处理;d.记录;

④ 依据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工序检验标准》、《过程检验和试验程序》等等。

品质检验方法

1、全数检验:将送检批的产品或物料全部加以检验而不遗漏的检验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形:

① 批量较小,检验简单且费用较低;

② 产品必须是合格;

③ 产品中如有少量的不合格,可能导致该产品产生致命性影响。

2、抽样检验:从一批产品的所有个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检验,并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来判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统计推断工作。

① 适用于以下情形:a.对产品性能检验需进行破坏性试验;

b.批量太大,无法进行全数检验;

c.需较长的检验时间和较高的检验费用;

d.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品存在。

② 抽样检验中的有关术语:

a.检验批:同样产品集中在一起作为抽验对象;一般来说,一个生产批即为一个检验批。可以将一个生产批分成若干检验批,但一个检验批不能包含多个生产批,也不能随意组合检验批。

b.批量:批中所含单位数量;

c.抽样数:从批中抽取的产品数量;

d.不合格判定数(Re):Refuse的缩写即拒收;

e.合格判定数(Ac):Accept的缩写即接收;

f.合格质量水平(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的缩写。通俗地讲即是可接收的不合格品率。

3、抽样方案的确定: 我厂采用的抽样方案是根据国家标准GB2828《逐批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来设计的。具体应用步骤如下:

① 确定产品的质量判定标准:

② 选择检查水平:一般检查水平分Ⅰ、Ⅱ、Ⅲ;特殊检查水平分S-

1、S-

2、S-

3、S-4,一般情况下,采用一般水平Ⅱ。

③ 选择合格质量水平(AQL):AQL是选择抽样方案的主要依据,应由生产方和使用方共同商定。

④ 确定样本量字码,即抽样数。

⑤ 选择抽样方案类型:如一次正常抽样方案,加严抽样方案,还是多次抽样方案。

⑥ 查表确定合格判定数(AC)和不合格判定数(Re)。

QC中文全称: 即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简称,中文意义是品质控制,质量检验。其在ISO8402:1994的定义是“为达到品质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有些推行 ISO9000的组织会设置这样一个部门或岗位,负责ISO9000标准所要求的有关品质控制的职能,担任这类工作的人员就叫做QC人员,相当于一般企业 中的产品检验员,包括进货检验员(IQC)、制程检验员(IPQC)、最终检验员(FQC)和出货检验员(OQC)。

7.产业工会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 篇七

适应产业工会工作新形势

产业工会的基本职能, 是反映产业职工的意愿和要求, 参与涉及产业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 研究解决产业职工队伍遇到的问题。要正确发挥产业工会的职能作用, 首要任务就是要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深入分析社会主义工会事业发展的新方向, 从而准确把握产业工会在工会全局工作中的定位。目前产业工会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服务对象发生改变。当前, 职工队伍内部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非公企业职工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 而农民工又成为非公企业职工的主体, 灵活就业者、劳务派遣工大量出现, 90后新生代职工日益增多, 职工思想更加活跃, 维权意识也更强, 这些改变, 给产业工会工作开展带来更大的难度。

源头参与难度加大。传统产业工会组织体制对政府行政机构有着很大的依附,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中一些工业部门的撤销, 部分产业工会失去了源头参与的渠道。在某行业制定出台真正事关行业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时, 产业工会参与不进去。

民间维权组织带来严峻挑战。近年来, 一些民间维权组织凭借更加直接的手段、更加灵活的方法、更加专业的运作, 影响面逐渐扩大, 并善于通过网络、媒体等增加曝光率和知名度, 给传统产业工会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弥补产业工会工作不足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发挥好产业工会的作用, 必须加强其自身建设。为此, 首先要解决产业工会自身存在的问题, 找准问题, 有的放矢, 解决问题, 从而使产业工会健康良性发展, 更好地发挥作用。目前产业工会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组织设置不科学。部分省产业工会在设置上与全国产业工会不对应, 市产业工会设置与省产业工会不对应, 或者有的地市没有设置产业工会, 导致产业工会组织体系断层, 上下联系渠道不畅通。

覆盖面窄, 作用发挥不到位。一是受现行体制因素制约, 目前产业工会组织难以覆盖新兴行业和非公有制企业, 导致作用不能完全发挥。二是随着大中型企业改制改组, 有的企业被拆分为若干小企业, 部分地方总工会对这些企业的归属问题采取的措施不到位, 导致这些企业不能及时建立工会组织, 造成会员流失。另外, 有的地市产业工会自身对非公有制企业重视不够, 导致一些规模较小的个体、私营企业对工会工作敷衍了事, 工会工作流于形式甚至根本不建会, 使产业工会工作效力难以发挥。

人员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地区对产业工会工作不重视, 人员配备多为安置型、照顾型人员, 并满足于完成地方总工会布置的工作任务, 具有产业特色的工会工作开展的不广泛、不到位。

积极发挥产业工会作用

新形势下要完全发挥产业工会的作用, 应把握好“大产业、小地方、全覆盖”的原则。即:强化产业工会的地位和作用, 弱化地方总工会对各行业、企业工会工作的直接参与, 为产业工会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并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形成条块结合、行业联合、区域覆盖的工会组织新格局。

缕清地方总工会和产业工会的关系。产业工会的重点工作在于所涉及对象是否具有鲜明的产业特征, 这是产业与地方分工的标志所在。产业工会应当在地方总工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把地方总工会的工作任务和本产业的特点相结合, 体现产业特色。地方总工会要加强对产业工会工作的指导, 及时对产业工会提供理论政策支持, 自身主要精力应放在政策研究、法律援助、源头参与、帮扶救助等事情上, 做到工作不越位, 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各负其责并形成工作合力, 共同加强对基层工会的指导服务。

正确处理上级产业工会与地方总工会的关系。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 地方产业工会由所在地地方总工会管理, 上级产业工会与地方总工会要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属于产业特色的工作和特殊性问题, 主要由上级产业工会负责, 地方总工会支持配合;属于工会统一性要求和地区性问题, 主要由地方总工会负责, 上级产业工会支持配合, 避免职责交叉、工作重复。

处理好工会经费划拨的关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中关于属地管理的规定, 企业归所在地工会管理, 工会经费也应上报所在地工会, 上级产业工会不能与地方产业工会夺利。

处理好人员配置问题。产业工会直接面对的是数以万计的职工, 数以千计的基层工会, 非公企业众多, 工作任务复杂繁重。因此, 应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员放到产业工会, 不要安置型、照顾型人员, 从而真正做到发挥产业特色, 服务基层职工, 使产业工会健康蓬勃的发展。

因地制宜科学设置产业工会。依托某一行业中的大中型企业建立同行业产业工会, 大中型企业是行业经济发展的龙头, 对行业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抓住大中型企业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联系现有行业协会, 利用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同行业建立产业工会, 例如联系钢协建立钢铁行业工会联合会;依托产业聚集地建立区域性产业或行业工会组织, 如服装一条街建立服装工会, 港口、码头等建立海洋工会。

8.ipqc工作要求 篇八

隨着社会迅速发展轨迹中,护士长竞聘上岗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科技的全面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护理人员学历由技工、中专、大专、本科逐渐延伸到研究生等。因而,护士长这一医院最基层的管理者也趋于知识化、年轻化。为此,护士长工作要求对护理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

1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

1.1政治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是一个管理最根本、最重要的部分。一名合格的护士长应该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热爱护理工作,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有良好的护理伦理道德、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能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平等待人,具有优秀品格的护士长会对护士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人产生敬佩感。

1.2身心素质。一名合格的护士长必须是一个健康人,也就是具备强健的体魄、聪慧的头脑、充沛的精力、美好的心境、有序的生活。健康的身体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条件,健康的心理体现在以乐观、开朗的情绪和同情、理解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病人,重视体格锻炼,热爱生命,热爱运动,张弛有道。

1.3专业素质。护士长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护士的工作能力,护士长应精通本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新进展,成为学科带头人,练就精湛的技术,要善于学习和掌握应用于临床的一系列新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法以及新的医疗、护理设备的应用技术,带领全科加强护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积极开展护理科学研究。

2护士长应具备的角色

2.1领导者。护士长应具备领导的才能和影响他人的能力,带领并指导下属护理人员共同完成护理工作任务,主持病区各种会议,组织护理查房,负责排班,工作中以身作则,以优良的品格,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激励护理人员共同完成护理目标。

2.2代表者。在护理行政与业务工作中护士长代表所属单位参加护理部或院方的各种行政和业务会议,接待来访者,履行许多法律、社会性的例行义务。

2.3监督者。护士长监督并审核病区各种护理活动或资料,注意收集各种信息资料,检查护理计划和措施落实情况,维护病区秩序,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4代言人。作为病区护患的代言人,护士长应维护护理人员的合理权益,代表护理人员与其他医务人员协商处理业务工作,与后勤行政部门协商沟通,代表病人反映其要求,满足病人的健康要求。

2.5传播者。护士长将从外部人员和上级那里获得的信息文件、命令、有关方针政策、规章等向护理人员宣传和传递,同时收集病区各种信息,做到信息准确,渠道畅通。

2.6计划者。护士长规划有关护理业务,制定年度、季度、月计划,提出工作改进方案,协助护理人员制定、修定护理计划及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和建议。

2.7资源调配者。护士长负责病区各类资源的分配,有向护理人员提供足够的人、物和护理服务的责任,排班时合理选择人员,科学进行调配,充分发挥人类资源优势,并负责病区各种仪器设备、办公用品的申请、领取与保养、维修及报废等工作。做好各项工作的准备,保证病区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2.8协调谈判者。病区接纳的病人具有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个性等,病区发生任何冲突和矛盾,护士长必须与有关部门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协商与沟通,不使冲突激化,当病区面临重大意外事件时,护士长应负责采取处理措施和补救行为。

2.9变革者。护士长管理角色的完善,对护理管理改革创新至关重要,护士长要寻求组织内外部环境的机会进变革,制定战略性护理计划,开发新项目,监督某些护理计划和方案的实施,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3护士长应具备的意识

3.1竞争、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护理工作中同样如此。随着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化,要求护士长有远见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护士长要敢于创新,必须要有分析能力和看问题的远见,敢于打破常规,把握最新的信息,应用现代护理管理模式,应用现代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集思广益,最大限度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3.2经营意识。经济管理是护士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病区各种物品的领取及使用后的收费、物品器材的监督、妥善处理病人欠费等。医疗市场的竞争将使医疗护理价格市场化,护理工作要结合本科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计划与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提高经济效益意识,做到降低成本、合理收费、开源节流、避免浪费。

3.3服务质量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革,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逐步提高,从事护理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护士长必须具备持续发展的服务理念,树立良好的主动服务观念,完善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注重服务质量的细节,以精湛的专业技术,精心、周到的护理,舒适的内外环境,极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患者解除痛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3.4法律意识。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的增多,作为护士长要具备法律意识。要经常学习各种知识,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增强责任心,注意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5人才培养意识。为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护士长要重视护士的再学习,经常组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加强护士素质、专业理论、业务技术的培训。采取考核、培训、小讲课、护理查房、业务学习、进修、护士定期轮岗,从而拓宽护士的知识面,使护士的专业知识强化,提高护理水平。护士长应具备培养下级的能力,善于发现并培养人才,不嫉贤妒能,要甘当人梯,培养优秀合格的护士。做到正确选才、合理用才,要当好伯乐,知人善用、善于发现,挖掘每个人的长处。

护士长的特殊岗位,决定了对护士长的特殊要求。随着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化,要求护士长有远见和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优秀的品质,统筹全局的能力。完善的人格魅力是做好护士长工作的前提,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多元化意识才能推动护理工作向前发展,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则是协调顺利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潘颖丽,杨艳.实施人本管理提升科室核心竞争力-护理管理杂志,2005(09)

[2]浅谈人本原理与现代护理管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8)

[3]浅谈护士长的作用及素质.全科护理,2009,7(36)

上一篇: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航空器活动区驾驶证考试题库下一篇:重点危险源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