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性作文范文

2024-10-23

启示性作文范文(精选8篇)

1.启示性作文范文 篇一

有关启示作文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启示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启示作文 篇1

每次扫地都是最令我头疼的一件事,因为我们扫地时总是慢吞吞的,所以导致回家也很晚。唉,这一星期又轮到我们组扫地了。今天会怎样呢?

我们一边下楼一边兴高采烈地议论,今天可要抓紧打扫,争取早点回家。可当我们到卫生区后一个个都傻眼了-----这卫生区简直变成一垃圾场了,花花绿绿。唉,看来老天爷也成心要和我们作对,顿时我们拉下了脸,等待组长的分工。不一会儿,组长来了,把我们的任务分配好后,组员们耷拉着脸各自扫着各自的区域。我为了能早点回家,认真的扫着,无意中抬头看到组员们一个个唉声叹气,而且手里的扫帚像灌了铅一样在地面上“挪动”,后面还跟着一排长长的“垃圾队伍”。我摇了摇头,又开始了我的工作。不一会儿,我扫完了,并且地面上干干净净的。我愉快的伸了个懒腰,便去向组长汇报,组长满意的点点头说:“你去帮帮其他人 吧。”我有点不情愿的走了过去。薛诏元的范围还留着几片“孤独”的纸屑,而他却坐在护栏上悠闲的唱着歌。我很生气,可又想到家里软绵绵的沙发时,便督促他 和我一起扫,不一会儿,便干净了,我讽刺的问道:“这不是也会扫吗?”这时,一阵嬉戏打闹声传入我的耳内,扭脸一看,原来是陈子毅和杨兆丰在玩儿呢!组长 走到跟前,大吼一声,可他俩正在火热中,哪肯停止。恰好老师从办公室出来,瞪了他俩两眼,知趣的俩人这才赶紧去干活,没想到薛诏元这时也跑去帮忙,我不由 自主的也跟了过去。

这前前后后竟花了大约快半个小时,我不禁感慨到:一个人要学会合作,并且齐心协力,才能把事做得又快又好,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嘛!

启示作文 篇2

说起小摊,我真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我想买吃的用的很方便,恨的是他们有时候占领道路做买卖,造成了交通堵塞,也造成诸多其他问题。

晚上,每当我上课回来,都能看到一个小面包车停在路边在卖水果。一到高峰时段时,那一个十字路口都会很拥挤,再加上那卖水果的,要堵很久。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拜访一个亲戚回来时,我们堵在那好一会才通。如果没有那小面包车,说不定还没那么堵呢。

我上学时,我都会看到有很多同学会去一个小肠粉摊吃早餐。我们学校已经告诫大家那里的肠粉不干净,大家别去了。结果大家依旧经常去那吃早餐,学校也无可奈何。

一些小摊的货物还有劣质的小玩具,不一会儿就坏了。我也观察过一个卖玉手环的老奶奶,她的手环要300多,很久都没有人买。还有卖零食的小商贩,我只见过一面就再没遇到过。假买了假货,买来的东西吃坏肚子,那怎么办?小摊不仅影响了城市的交通,还会留下一些蛋壳和菜叶等,影响城市的美观。当腐烂时,还会发出有害气体,给清洁工打扫卫生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不过,摆小摊本来就是一种赚小钱来维持生计的方式,如果把摆小摊的商贩抓起来,他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困难。这真是一个很难办的事情。

因此我建议:

一,可以专门设置摆小摊的`地方,违反者可抓;

二,必须有证才能经营,不然也抓;

三、让政府加强管理这一类的小贩,不能让他们从法网之下逃脱。

这为了城市的美丽,为了社会的和谐,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启示作文 篇3

晚上七点半左右,我正在构思,想着怎么写今天的博文。突然,阿姨从门外急匆匆地冲了进来,咽了口气,结结巴巴地说:“高···高桥,没···没盐了,焦···焦坑也···也没盐了,头···头陀也没···没盐了。”

“啊?”我和姐姐异口同声地问阿姨。

“妈,早知道是吃不到盐了。阿姨,家里还有多少盐剩着?”你在早上就应该多买一些盐。”姐姐瞅了一眼阿姨,拉着北洋腔说道。

“阿姨,那我们的盐还有几包?”

“还有两包。”

“啊?那样的话,我们的盐不是很快就要被吃完了?”

姐姐不做声,看样子,也很无奈。

接着,阿姨又说:“有个老太婆还买了三箱盐呢!够她

“经历了洪灾、荒灾,现在,又要经历盐灾了。”我心里想着。

阿姨似乎看透了我的心,对我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中国那么大,盐矿多得是呢!不可能没有盐的,这次只是暂时性的没有盐而已啦!”噢!这下我就放心了。

这次盐的启示激发了我对世界万物探索奥秘的好奇心,也鞭策了我对学习向上的积极性。

启示作文 篇4

小时候,我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大白天我都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我已有了不少进步,但是我对黑暗还是有一点畏惧,我很想找一个机会来练练自己的胆子。

机会终于来了,那是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正在悠闲地看电视,妈妈叫我去超市买东西,我心想:这正是一个锻炼我胆子的好机会,而且找下来的钱还可以买零食,真是两全其美。于是,我拿着钱兴冲冲地出了门。

然而,一到外面我就有点后悔了,到处黑乎乎的,路边的大树像妖怪一样张牙舞爪,吓得我不敢往旁边看。而我走的又是一条连路灯也没有的小路,只好借着居民楼里那微弱的灯光,走几步停几秒,就这样,伴着恐惧向前走了十几步,心想:只要走到有亮光的地方就不用怕了。四周围是那么的静,只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我不禁将脖子缩进衣领里,就像一只蜗牛躲进自己的壳里才觉得安全一样。突然,一团白乎乎的东西出现在我面前,我“啊”的叫了起来,没想到,那东西竟然被我的声音吓跑了,我这才发现原来是一只白猫。此时的我已经出了一身冷汗,希望快点离开这个“恐怖”的地方。我加快了步伐,终于看到了超市的招牌灯,我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似的,快速向超市跑去……

到了超市,我松了口气,买完东西就往家走。我又不得不来到了那条漆黑的小路,紧张的气氛又向我袭来,我怎么会这么胆小呢?不!我要勇敢些,我要战胜恐惧!我得想个办法才行。于是,我想起了《唐老鸭和米老鼠》的故事来,一边想着它们的可笑,一边蹦蹦跳跳地往前走……

不知不觉,我已来到家门口,我既惊讶又高兴,我竟然自己独个走过了那条小路,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现在,我已经不怕黑了,因为我知道恐惧来自内心,要想战胜恐惧,就必须战胜自己,这就是我走夜路的启示。

启示作文 篇5

今天当我打开群,看见老师布置的实验作业,当时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连声叫道:“太好了,太好了!”终于可以做实验了。

可是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我却发现家里没有芹菜,也没有颜料,这该怎么办呢?我愁眉苦脸地不知所措。于是我就问老师没有材料怎么办。老师看到了我的留言,立刻安慰我说:“不着急,我们可以用别的东西代替,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动脑筋,想办法,遇到什么问题都有三种以上的解决办法。”听了老师的话,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愉悦,因为我找到了解决材料的办法。

我挠挠脑袋,眼前一亮,芹菜不就是一种植物吗?我可以用别的植物来代替呀,比如小草就可以来代替芹菜,至于红色的颜料又从哪里找呢?这时,我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妈妈的化妆台上,忽然发现妈妈的台子上有一支口红,我恍然大悟,口红不就是红色的吗?就这样,我轻松准备好了实验的材料。

哈哈,只要肯动脑筋,世上无难事。

启示作文 篇6

人们都知道鸭子会游泳吧,而且它游得很快吧,但是,它游泳为何游得这么快呢?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有一次,我在马庄的鱼塘里看到一群鸭子正在游泳。它们游得很快,两只脚掌轮流往后蹬,就好像两只船桨一样,身子就往前了,那么自由自在。游了一会,它们上岸来休息。我发现它们的羽毛很光滑,一点水都没沾。我还发现,它们的脚掌很大,脚趾之间都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它们能在水里游得很快,因为羽毛光滑不沾水。还有,鸭子的脚掌大,划水的时候能帮助它省力,鸭子游得一点也不累。

我根据鸭子的这种特点,发明了鸭子游泳衣,这游泳衣还带脚蹼。我发明的鸭子游泳衣,既不会弄湿身体,也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而且还能保暖,使你在多冷的水里游泳也不会感觉到冷了。它制作得还很严密,不会让水进到游泳衣里面,使你游泳完后不用洗澡洗头。这样既能省水,节省资源,又不用这么麻烦。带脚蹼的游泳衣,游起来很省力气,游得很快。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啊。

一种小动物竟能带给人类这么多启发,动物真是我们的老师。

启示作文 篇7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爱看书,我也爱看书。

记得有一次我在小学三年级的暑假里,妈妈从书店给我买回来一大堆书,有《昆虫记》、《格列佛游记》……让我在暑假期间看。没想到,我随意拿了一本《格列佛游记》一看,我就被书中的动人故事迷住了。

看书多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和作文水平都有了明显地提高。这使我尝到了读书的甜头,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书籍:可以讲述许多有趣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书籍,可以打开灿烂多姿的知识宝库,引领我们走进辉煌的科学殿堂。书籍是智慧的矿藏,给我们强壮的营养,让我们领悟更多做人的道路。我爱读书,它是我的良师,是终身陪伴我的益友。

让我们多读书吧,读书会让你获得很大的进步。

启示作文 篇8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人收获了快乐;有人收获看成功;有人收获了自信;我也不例外,我收获了启示。

有一次,张老师走进教室神秘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游戏,你们要从这个游戏中找到一个启示,把它记录下来。”

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个人在自己手上写“大”或“小”,同桌之间如果一人写“大”,一人写“小”的话,就得三分;都写“大”得两分;都写“小”只能得一分,最后算哪个组得分多,那组就获胜。

张老师说开始时,我小声对同桌说:“你写‘大’,我写‘小’”。全班都写完了,张老师让一个同学去统计自己组的分数,一组得了十五分,因为他们组每个同桌一人写“大”,一人写“小”,二组也得了十五分,我们组也得了十五分,而四组却只得了十二分。我这时候才发现,四组少了两人,我觉得很不公平,张老师让我们想想办法。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最后办法真是五花八门,有的同学说;“可以让其他三组去掉两人”,老师说:“万一其他同学也想玩呢?”又有的同学说:“可以调两个人到四组去”老师说那是个笨办法,老师最后告诉我们说:“可以在他们的总分上加三分呀!”我们这才恍然大悟。

然后我们又玩了一次,这次统计下来的结果是:其中一组和四组有人犯规,他们明明都写“大”,按规矩只能得两分,最后二组和三组获胜了。

从这个游戏中,我知道了团队的获胜不是自己想怎样就怎样,要大家配合默契,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地了解规则,利用规则,这样才能胜券在握。

启示作文 篇9

人类不断的生物身上得到很多启示。我们从小孩拿芭蕉叶遮阳,于是人们发明了伞。还有一个人把建筑物做成椭圆型,因为椭圆形可以把压力分布在表面各各处,不易被弄坏。青蛙的眼睛只能看见动的东西,对不动的东西却视而不见。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又模仿蝙蝠做出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显示在雷达的显示屏上。蝙蝠是从嘴里发出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得只有蝙蝠的耳朵才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往前推,撞到障碍物就会反射蝙蝠的耳朵里,他就立刻改变方向的方向。人们还把船按照大头鲸的体型------‘流线型’我们又把改成流线型因为流线型在水中的阻力是最小的。

生物真是我们的老师。

启示作文 篇10

我吃过晚饭出去散步。突然,我发现一些蚂蚁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台阶上爬着。简直比国庆阅兵还要整齐!我不由得暗暗敬佩他们。

我跑回家,拿了一点面包放在他们队伍中间,没想到队伍顿时乱了:排头的跑到队伍中间,队尾的跑到前面去了。这时我才明白我做了什么。对我来说小小的面包,对蚂蚁来说无疑是重磅炸弹。

“对不起!对不起!”我一边帮他们把面包拿开一边道歉。

谁知道他们不到一分钟就重新排好队,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前走着,很快回了洞。不一会儿,他们叫出了很多同伴,来到我放的面包处,把面包抬回洞里。

蚂蚁怎样和同伴交流的,使他们的同伴知道了消息?

我回家查了查资料才知道,原来蚂蚁的头上有一对触角,他们的语言就是通过触角来传递的,蚂蚁们碰一碰对方的触角,就等于人在说话。

人类要是也能不说话就知道对方想表达什么多好!我又进入了想象世界……于是我想发明一种眼镜。这种眼镜能看透别人内心在想什么?能让老师明白学生的内心,更神奇的是,看书时只看作者的名字,书的内容就通过眼镜进入大脑了!让学习的人轻松愉快。

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一定发明出这种眼镜!

2.启示性作文范文 篇二

一、我国古代的写作教学原则

(一) 文意并重

我国古代的学者们一向主张“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所谓“文”, 即指文章的形式和语言, “道”指的则是文章的思想和内容。“文”与“道”的关系, 就是文章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表现内容。南宋的学者朱熹说:“道者文之根本, 文者道之枝叶。”东汉学者范晔也说过:“常谓情志所托, 故当以意为主, 以文传意。以意为主, 则其旨必见, 以文传意, 则其词不流。”文章以“意”为主, “文”是用来表达“意”的工具, 这样才能突出文章主题, 语言也不会空泛虚浮。同时, 好的文章除了“意”要精深之外, “文”也很重要, 我国古代的文人非常重视文章语言的精雕细琢, 最鲜明的例子便是贾岛对于“僧敲月下门”与“僧推月下门”的“推敲”。

(二) 先放后收, 循序渐进

古人在作文教学中强调要先放后收。宋代谢枋得在《文章规范》中谈到学习写作时说:“凡学文, 初要胆大, 后要小心——由粗入细, 由俗入雅, 由繁入简, 由豪荡入纯粹。”在这里, “先放”就是让学生写放胆文, 也就是让学生自由奔放地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 不要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但见文之易, 不见文之难”, “后收”是指让学生写小心文, 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写作基础上再按照一定的规范来作文。

另一方面古人则强调写作训练中也要“循序渐进”。清代的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提出:“识字时, 专心致志于识字, 不要打算读经;读经时, 专心致志于读经, 不要打算作文。”这便是古人在写作教学中十分注意的“循序渐进”。违反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会带来次序混乱的结果。可见在教学上要注意由易及难, 由浅入深;做学问也要打好基础, 切忌急于求成。

(三) 读写思结合

诗圣杜甫有一句话传播甚广:“读书破万卷, 下笔有如神。”这里明确强调了读和写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元代程端礼把读书比作销铜, 把作文比作铸器, 说销铜时极费力气, 而铸器时只要识模, 一冶即成, 全不费力。多读书, 再加上师傅的指点, 书中的义理和作文的法度自然就能了然于心, “握笔构思时, 自有确然见解, 天然议论, 出于心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也提倡“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眼到是看, 口到是读, 心到就是理解领会。熟读精思, 是许多古代教师所强调的, 它意味着并不是单单捧着少数的几篇文章死念就够了, 而是要边读边思。作文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 只读不思写出的文章仍不合格, 只有将读写思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得自身的作文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二、古代写作教学思想对当今的启示

(一) 系统训练, 规范文体

2011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写作一项的要求是有层次分别的, 第一学段 (1—2年级) 的“写话”, 第二、三学段 (3—6年级) 的“习作”, 第四学段 (7—9年级) 的“写作”, 这里明显是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分步骤的方法训练。中国古代在作文训练时所遵循的教学理念认为, 作文教学应该从“放胆文”起步, 逐渐过渡到“小心文”。因此在教学中, 降低初学时的难度, 培养写作兴趣后逐渐加大难度, 注意不同阶段方法的使用, 形成一套成熟的作文教学程序就尤为重要。现在许多学生对于文体的意识十分淡薄, 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应该对各种文体进行有区别性、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各种文体特征, 明确各文体之间的差异性, 写文章时自然就能选择相应的表达方式, 不至于文体不分了。

(二) 以读促写, 读写相长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获取大量的语言、思想、文化积累等, 对于提高作文能力无疑是重要的。我们应该在作文训练的同时, 制订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以辅助作文能力的增长。同时在刚开始学写作时, 通过阅读来练习仿写也不失为一个迅速入门的途径。而在阅读教学中写作能力的渗透也是无处不在的, 最明显地体现在文本解读里, 通过读者与作者的互相换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涵, 得出个性化的解读, 这样的一种阅读能力与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可分割的。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 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叶老的话高度概括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三) 贴近生活, 开拓创新

贴近生活, 并学会体味生活。顾黄初先生在《关于语文学科课程改革的一些设想》一文中强调:“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 时间仅仅局限在这2700多课时上, 空间仅仅束缚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 师生的精力仅仅拘囿于这薄薄的几本语文教科书内,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恐怕是很难很难的。”写作更是如此, 学生要通过留心观察生活中发生的大事小情, 才能获得写作素材。同时, 作文毫无疑问是充满个性的活动,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精神特点,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常常有灵光一现的时候。陆机在《文赋》中说:“谢朝华于已披, 启夕秀于未振。”因此任何的所谓“灵光”都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长期实践积累的结果。脱离生活, 创新思维能力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归根结底, 还是要鼓励学生走近生活, 多思, 多读, 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写作, 体会创作所带来的精神愉悦, 真正地爱上写作, 而不是把它看作一项应付考试的任务, 这才是培养学生想象与创新思维的关键。

3.日本生活作文启示 篇三

生活作文教育在日本有较长的历史,它产生于日本近代的学校教育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再次复兴。日本生活作文教育是以大量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改革作文的内容与表达方法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它提出的背景与我国当前学校教育状况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我国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相背离的情况也是相当普遍的,作文教学的“形式训练”倾向明显,借鉴日本生活作文教育运动的成功经验,让作文教学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改革作文教学的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一、回归生活引发真情实感

日本写作教学十分注重回归生活,“它扎根于现实生活之中,它是以儿童自主地、能动地表达为出发点的,它是主体作用于对象同时又深化对自我思考。它是一种完整的对象性活动。”①也就是说,生活作文使写作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互为因果。生活阅历丰富有助于写作表达,它可以改变以往写作与生活脱离的情况,写作也有利于提升生活品味,因为写作介入生活之中,可以使生活丰富和深邃起来。学生写作时,在真诚地拥抱生活亮丽的同时,也真实地反思生活,这样就使写作成为生活必需的一个部分,成为促使人格形成的活动形式,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其实,日本生活作文的教学思想与我国一直倡导的“写作与生活密切联系”是一致的。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的确,学生生活就是一座原始金矿,而习作应是经过矿厂提炼的产品。应该让学生的习作走入生活,写生活的喜怒哀乐,写生活的酸甜苦辣。《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但多年来,我国的写作教学虽然也一再强调学生的写作应该反映生活,应为反映生活而写作,但由于习惯于两节课内交卷,这种写作实际上只可能是思考辨析,或者干脆是为作文而编造生活。有的教师不断地提醒学生要注意观察生活,有些教师则制造一些“生活体验”,如为了写“擦鞋”,就要求学生把鞋和鞋油带到课堂上,实际擦一遍,然后写,即所谓“为作文而生活”。但诚如一个学生所说:“有一次老师带我们去春游,临行前老师对我们说回来每人要交一篇作文,到了那里要仔细观察。结果没玩好,作文也没有写成。”作文本来应该是为了反映生活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变成了“为作文而编造生活”,甚至是伪生活,本末倒置的方法不会产生真正的好作文。且先来看一篇日本中学生的习作,如下:

父亲的白衬衫

那天是父亲换新工作后第一天上班。父亲换上了以前不大穿的西装,西装下雪白的衬衫配上了鲜艳的领带,已经好久没有看到父亲这样的打扮了。

知道父亲要换工作是一个多月前的事,他从工作了二十五年的电报科被调到了一个不合他性格的推销科,母亲好像对父亲换工作的事非常担心。从父亲开始新工作的那天起,我们家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父亲每天工作回来,都要读两三个小时的书。一到父亲打开书,在一旁的母亲、我和妹妹连忙去把电视机、收音机的声音关小了。这个动作后来成了习惯,父亲稍稍翻阅有关推销的书,我们就会冲到音量旋钮旁,引得父亲笑了起来。

还有,母亲在家务中现在增加了一个小项目,就是洗父亲的白衬衫。因为放在洗衣机里洗不干净,母亲一直是用手搓的。母亲从不耽误洗衣的事,父亲的白衬衫一直是雪白的。

有一天父亲终于得到了第一笔订单,看着他的努力终于迎来了成果,我们全家人都为他感到高兴。现在已是八月,盛夏的季节,父亲干推销员以来已过去了半年。就是在这种酷暑中,怕热的父亲每天这样衬衣领带肯定很难受,但父亲嘴里却没有抱怨的话,我从父亲的这种态度中看到了他对工作的热情,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坚持到底、决不服输的人。

我桌上的钟已经过了十一点,父母房里灯还亮着,父亲好象还在看书,“爸爸要注意休息呀!”我在心里轻轻地呼唤着!

(注:[日]佐伯梅友编《现代国语》,转引自方明生著《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第165页。)

《父亲的白衬衫》以一个初中女学生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对父亲及其工作的观察。虽然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学生对父亲工作的观察、体验的机会是十分稀少的,但这位同学还是在生活中捕捉、勾勒出了父亲的工作形象。并由此可以感受到女儿对父亲深深的爱以及家庭中暖暖的亲情,这种真情实感难能可贵。平时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着重从学生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材立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发写作的真情实感。

二、着眼于跨领域学习

日本生活作文“它是一个促进人格形成的主体活动同作文表达活动融为一体的完整的活动,它是学科教育同生活结合的一种形态,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教育”。②作文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学生的观察、认识、思维、想象、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写作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从日本的生活作文教育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日本教育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而且还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教学实践。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的一种实践形态——“生活调查作文”提倡以科学的态度去观察、研究生活,它以单元学习的形式展开,其中包括自我定题、收集材料、查阅资料、以作文形式总结和班组讨论等步骤,以及查阅资料、图表的应用、内容归纳的条理化等方法上的学习。且看日本教材第三册第7单元《走向未来》中的一段引语:

在本单元中,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文章。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人类与社会的现状,并重新探讨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式和我们社会的现状。……[课题三] 确立主题,汇编文章。(1)站在人类之外的动物或植物的立场上,以小说的形式描述周围的人或人类社会。(2)21世纪将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在了解现代社会和现代科学动态的基础上,总结列举的事物,写一篇论述文。……

(参见洪宗礼主编:《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介》,江苏教育出版社,第211页。)

学生如果根据教材的上述要求写成一篇作文,不仅仅需要写作能力,还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课文以外的科学文化资料,并能够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和表达,整个过程完全是一个跨领域、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习作的最终产生可以说是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所以说作文学习不仅仅是语言运用的学习,也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却是一种封闭式的语言训练,学生静坐在教室里冥思苦想。似乎作文就是作文的事,与其他学科领域毫不相干。我们的作文教学亟需确立这样一种跨领域、综合性学习的观念。所以,要采取多种渠道打通课堂内外,充分发掘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读好社会和自然这两部大书,特别是要让他们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之中,感受社会跳动的脉搏,汲取更为丰富的写作营养,将单纯自我表白式的笔触转向对各种社会现象、媒体热点、新闻事件或人物的品评,转向对地球村事态百相的深层观照。这种“转向”的意义,不仅在于放大了生活的外延,扩充了学生写作的源泉,而且在于它能使学生作文的过程变成到生活中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成为形成健全人格的过程。

三、在关注生活中认识自我

生活概括了人的全部活动,日常生活包含着多个侧面,如与自然相关联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相关联的日常生活,与人的社会相关联的日常生活等,而学生每天经历的日常生活则是一个最为贴近人的生活事实。由于十分平常无奇的日常生活每天如此,毫无变化,学生习惯于这样的生活而从未去回顾、深思这样的生活。然而,正是这样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课题,才值得关注和思考。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关注和思考来认识自我,因为认识自我的目的是使学生正确认识、展现自我,树立信心,增进自己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达到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从而对促进学生形成健全、成熟的人格,健康地发展起到有效的作用。所以,学生应从周围生活出发,在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家庭成员的交往、同龄人的交往中,自主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产生认识、表达的要求,而不是在空洞的观念上构筑对自己的想像。

在日本的生活作文教学中就安排了一个“依据事实,重新观察生活”的作文单元,这个作文单元要求学生找出并记录一天的生活中特别有兴趣的事、产生疑问的事、留在心上的事。一位学生在做了一天的记录以后,发现了平时没太注意的问题,写了一篇作文,如下:

把家庭当作后台就行了吗?

(日本中学二年级学生的作文)

在我的生活中,家庭成员占据着怎样的地位呢?对我来说,家庭、家庭成员意味着什么呢?我,可以说整个日本的中学生,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即使回到家里,当天的作文、复习,明天的预习、准备就把大部分时间花去。那么,家庭就只是中学生学校生活这个舞台的后台吗?

现在的我,在家庭当中,对待家里人,几乎都是采取自我中心的行为方式的。家里人为我做事,我都作为理所当然的事来接受,而我自己却不为家里人做任何事。有一天,晚饭之后,父亲在辅导弟弟功课时把弟弟骂哭了。我在一旁听着,说父亲教法不行,母亲则说要我来教。我便没有做声。但心里也在盘算:教弟弟他连感谢的话也没有,对我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再加上又不是他来问我,教他纯粹浪费我的时间。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但心中确实是有一种非常寂寞的心情。

我是这么一个打小算盘的人,细想自己也感到羞耻,我还没有很好的理解家庭、家庭成员的意义。晚上,母亲催着两个弟弟早点睡。家里人就这么没有什么交谈,一天就结束了。这太没劲了。家庭就是一个后台,至少,现在这样的生活只能这么来形容了。我感到应该更认真地想一下家庭、家庭成员的问题。

平时,弟弟们从不为我做点什么,因为他们没有为我做什么,那么我也不为他们做什么。这样家庭、家庭成员就毫无意义了。在期望别人做什么之前,自己应该先养成主动地交谈的态度。这天我想到了这些事。

母亲开始算钱,今天是发工资的日子。大家都睡了。我一个人在做明天上课的准备。

(注:[日] 石森延男编《国语》,转引自方明生著《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第162 页。)

教材要求学生通过“一天的生活记录”重新关注日常事实,发现问题,据此来写作。要使学生在关注生活中形成自己的看法,形成认识自我的作文,最主要是考察学生的习作是否正确地把握了事实,围绕事实、思考、看法是否深入。在作文教材中介绍的这篇初中二年级学生的习作,实质上反映了现代日本家庭生活的基本结构,正是通过“一天的生活记录”,这位学生从平常的事实中发现了问题。她用了“舞台”、“后台”的语词来比喻这种生活结构,形成了自己对“家庭”这个问题的看法。

其实“生活作文”就是围绕着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生活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摆脱习以为常的思想方式,关注真实的生活事实,从中发现生活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在关注生活中形成的思想、看法,将引导学生形成克服生活中困难的力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和学习日本生活作文教育思想,对我们重新认识和思考作文教学与研究具有参照性。作文并非仅是语言符号的操作,离开生活,作文就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面对应试教育对作文教学的种种扭曲现象,我们应该深入思考作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及其正确的方法,积极探索更有效的作文教学新路径。

————————

注释:

①②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98届博士学位论文。

4.启示性作文范文 篇四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命启示作文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命启示作文 篇1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我常常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但当我了解了这样的一件事后,我知道了答案。

人的头盖骨是任何机器都分不开的。有些科学家突发奇想,放了一些种子进去,并给予它生长的环境,结果,种子做到了!人类的头盖骨,无论机器有多么先进都分不开的头盖骨,竟然被几粒种子长出的小苗分开了,生命的力量多伟大呀!

生命是顽强的。一粒小小的种子,里面会包含着无限的生命力,为了一缕阳光,一滴露水,为了能看一眼这美丽的世界,它不懈地努力着,它的芽碰到了坚硬的石头,很疼,它没有放弃;它的茎因为石头变得弯曲了,它也没有放弃;它不停地长啊长,不管它的生命是多么渺小,也不管它的生命多么短暂!也许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努力,在于付出吧!我们要珍惜生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不能让它像水一样白白地流失,要好好地使用它,让它变得更加精彩!

珍惜生命,就必须珍惜时间,珍惜每一分一秒,勇敢拼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彩!也许生命是一本没有写完的书,等待你继续写下去;也许生命是一首没有唱完的歌,等待你继续唱下去;也许生命是一幅没有画完的画,等待你继续画下去;也许生命是一件没有干完的活,需要你继续干下去……同学们,珍惜自己的生命吧,让你的人生从此精彩起来!

生命启示作文 篇2

生命,是一块无比珍贵的金子,我们可以好好利用它,也可以白白浪费它,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让自己的`生命辉煌和力量,创造辉煌的成就。我爷爷就是这样一个人。

我的祖父是79岁这一年,70岁的有残疾,但他没有放弃,但也坚强勇敢的生活。他一生取得了巨大成功。听妈妈说,他还是个孩子努力学习,仍然继续阅读。他是历史和数学老师,他的知识渊博。他说:“我读书是学习生活中,我的生命的意义,虽然短暂,但我能在这短短的时间段,然后坚强地活下去,然后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他对我的话非常大的激励,像爷爷,我决定,阅读和研究。

我哥哥叫李庄庄,他在学校的成绩每次都不是前十名,但因为一次事故,他的腿和脚都受伤了,不方便移动。但他没有放弃,努力学习,现在很快就会成为化工的佼佼者,成绩优秀,是我的榜样。他现在坐在轮椅上,努力学习,我哥哥是我的榜样。

从他们的行动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生命的重要性。生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它,让生命成为永恒,创造伟大,辉煌的成就。

生命启示作文 篇3

生命非常的弱小,但只要坚强,一定可以通过难关,这是我从一些人和事上得到的启示。

有一次,我正在小区里玩,突然我看到一株小草从水泥地版的下面冒了出来。过了几天,它竟然把水泥地给分开了,这小小的种子里竟然有那么强的生命力。

有一天,我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我了解到海伦?凯勒是个聋盲人,在她老师的帮助下,她努力学习,克服了种种困难,竟然考进了哈佛大学。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瘫痪的人也可以成为天才。

20xx年,《千手观音》感动了无数观众,不仅因为它的美轮美奂,让我惊讶的是,这21个演员全都是聋哑人、我无法想象,她们在听不到音乐的情况下,是如何练出一致动作的,太难了!

有一天,我看见路上有一些蚂蚁在寻找食物。我故意给它们设置了一些小障碍,结果它们一直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绕过障碍,我最后都不好意思再戏弄它们。

有一次上科学课,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的跳动,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它只是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自由的浪费它,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5.什么启示作文带评语[范文模版] 篇五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什么的启示作文带评语》的内容,具体内容: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食物,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什么的启示的作文和评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什么...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食物,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什么的启示的作文和评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什么的启示作文篇一

今年暑假,我报了游泳班,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以前,因为我是一只“旱鸭子”可是妈妈认为游泳是一件锻炼身体的运动,所以妈妈给我报了一个游泳班。游泳课的第一天,教练先教我憋气,一开始,我呛了几口水,但我很快就能在水下憋气了。教练让我们憋十秒钟后起来,一开始我憋了五秒就起来了,但我再憋的时候却憋了十五秒。这时候,因为水很凉,我在不停地打哆嗦,感觉全身都快散架了似的。勉强游了几次,后来实在不想去了,一想起冰凉刺骨的水和教练,我的心里就犯愁。这个时候,爸爸告诉我,要学会与困难作斗争,不要退缩,要坚强,长大才能有所作为。第二天妈妈又把我送到了游泳池。我虽然不愿意,但我一想到爸爸的话,我便“扑通”一下勇敢的跳进了水里,与寒冷搏斗,向困难挑战。没过几天,我就掌握了蛙泳的基本要领。

在这个运动中让我理解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遇上失败才能走上成功之路,比如说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他为一项发明经过了八千次的实验,他并不以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他说:“我为什麽要沮丧呢?这八千个想法行不通。虽然失败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损失,但它是成功的基础。我们要用乐观的角度去面对眼前的失败与挫折。只要我们有很强的毅力,做任何事都能成功。

批改评语:这篇文章主要述叙了作者学游泳的过程,并得出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的道理。文章来源于生活,因此语言虽然不怎样优美,但却真实有趣,写得入情入理。

什么的启示作文篇二

今天,我读了这篇课文《落花生》中的一句话,让我得到了许多有用的启示。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中,有用的人是对社会、对身边的人做贡献以及帮助;”只讲体面“是指外表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但是内心却很小气。

读了这句话,我知道了做人要做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人。相反,只讲外表而对社会和他人没有任何利益,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的人,是不会受欢迎的,是没有存在的价值。这句话强调了人生的价值在于”有用“。

读了这句话,我的启示是看上去丝毫不起眼的花生,却有着最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内在美,这种美的影响,也改变了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可见,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样,我们学习了落花生,不仅不要看不起外表不美,但实际有用的人,而且自己也要像落花生

那样,做普普通通的人,干实实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别人带去更多的好处。同时,我们也要像花生一样,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批改评语:文章着重对一句话进行分析,与题目相符。但是,文章引入略显生硬,语言平淡,分析不到位。文末表达我们要做平凡有价值的人,表述啰嗦,不深刻,结尾没对文章起到升华的作用。

什么的启示作文篇三

每一个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就有一句名言给我启示,那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像平常一样在练习电子琴,可是有一首曲子难倒了我。我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可是还是不流利。我就想:算了吧,反正明天还要练习这首曲子的,今天就不要在练习了吧!于是,我正准备脱衣服想休息,可是我的脑子中突然蹦出了一句名言: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就下意识到,只要肯下功夫,是什么事都可以完成的。接着,我又一心一意地练习起来。起初没什么长进,当我练到第五遍的时候,突然找到了灵感,我渐渐一遍比一遍弹得好,打顿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终于,到了第十遍的时候,我练得滚瓜烂熟了。最后,我觉得要再巩固一下,才不会忘记,就又多练了几遍。此时,虽然我已很困乏,但听到我自己娴熟地弹出的曲子,还是有一种莫明的开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名言,已陪伴我很多年了,每当我遇到困难,想到放弃时,就会想到这个名言。它让我知道凡事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这句”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仅帮助我克服重重困难,也成为我的座佑铭。我会在它的帮助下不断进步的!

批改评语:本文前后照应,结构安排比较合理,但是不足之处在于:语言不够简练,个别地方有重复的现象,文章叙述详略不当,中心不是十分突出。今后作文,希望在语言简练度上多下功夫,这样就会达到较为好的效果。

什么的启示作文篇四

小草,它虽然不像玫瑰花那样美丽动人,也不具有茉莉花的香气,更不具有百合花的娇气,但是它比那些名贵的花坚强多了。

有一次,我正为我种的凤仙花浇花时,看见了凤仙花长出了嫩绿的小芽,突然,我又发现旁边多了几根小草,那么讨人厌,我这株嫩绿的小芽旁怎能有那么多的小草呀。我伸手去拔,怎么也拔不起来,最后,我用上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这讨厌的家伙拔完了。

过了几天,我又看见这倔强的小草又长了起来,这可让我恼火了,我拿起石头,把小草压坏了。心想:”这小草怎么那么倔强啊,可是它是不会逃过我的手掌心的。"

又过了几天,这顽强的小草又长了起来了,我这次没有去拔它没有去压它,而是去帮它浇水,因为这既顽强,又倔强的小草让我输得心服口服了。

在这件事后,我也明白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受到怎样的欺凌,都不能打退堂鼓,应该坚强。是啊!我们就应该拥有小草这不屈不饶的精神。

小草的启示将使我一生受益。

批改评语:本文一开始就通过小草与玫瑰、魔力、百合的对比,点出了

6.军训启示录范文 篇六

军训启示录

无意地向窗外一瞥,外面又是一片烟雨蒙蒙。忽然发觉,军训已经过去很久了。军训,就如梦一样,匆匆地来,又在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这一切的时候就悄然而逝。但是我知道,这短短的十天军训已经化为我心中将永远珍藏的回忆.阳光像与我捉迷藏一样,刚还是烟雨蒙蒙的,现在已经照进寝室。阳光落到角落里被叠得整齐的校服上,军训的记忆一股脑的全从脑海深处蹦了出来,我呆呆的想着,任由自己的思绪随记忆飞扬。教官的面容立刻在我眼前显现,他展现给我们的总是那份坦然乐观。听着他嘶哑的声音,看着他黝黑的肤色,我们就知道他们辛苦艰难的从军生涯已经将他们由稚嫩的阳光少年磨砺成一个个纪律严明,成熟稳重的魅力军人。从教官身上传达出来的精神,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动着并学习着。画面转换,整齐的队列展现在我眼前。这里有我们在烈日下、风雨中站军姿的身影,有踢正步时每一个动作的停顿,有军体拳每一下有力的挥出。看着同学们头上的汗水和颤抖的双肩,脚底的水泡,湿透的衣衫,我不禁的热泪盈眶:这就是集体!这就是团结!没人休息,没人掉队,每一个军训动作同学们都有条不紊胡做着,每一声口号同学们都卖力的喊着,不停地重复一遍又一遍的齐步、转法、立定、正步、军体拳的各分解动作。即使累,可是在同学们的眼神中看到更多的是那份坚毅与执着。画面再次转换,这是一个充斥悲伤的场景,教官们转身齐步走出操场,而背后是一双双不舍的眼睛。教官渐行渐远,最终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消失,我分明看到了晶莹的东西在同学们的眼里闪烁,教官的身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永远都不会抹去......军训的时间太过短暂,当我们爱上这一切的时候,却要结束。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习惯早早起床,快快洗漱?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能从被舍友甩在身后变为紧跟她们步伐?什么时候开始,我的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这么清晰?什么时候开始,我摒弃了原来的松散、浮躁,多了一份成熟与严谨?想着自己的这些改变,我发现军训就这样的无声无息的影响了我的生活!

不得不说,军训是一个成长的契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磨砺就有收获......

7.即兴口头作文“一只麻雀”的启示 篇七

学生甲:“我”是一个弃儿, 被父母抛弃, 孤苦无依, 大清早路过这儿, 请求帮助, 呼唤爱心。 (因篇幅限制, 学生口头作文均为概述)

学生乙:“我”和父母闹别扭, 负气离家出走, 走到这儿迷路了, 请大家指点“迷津”, 反映家庭教育问题。

学生丙:“我”是来自故乡的一只鸟, 原先茂密的森林被砍伐一光, “我”失去了家园, 到处流浪, 误入此处, 突出生态保护的主题。

学生丁:“我”来自遭到大地震和核辐射的日本福岛县, 家乡已成为汪洋泽国, “我”劫后余生, 只身来到此地, 想找一个家, 不知谁愿意接纳“我”。

当学生丁讲到“日本福岛”时, 我竖起了大拇指:“太棒了, 你的想象力!”事实上, 同学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 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写作主体发散思维的变通性, 可从“寻找联系”出发, 即通过联想, 把材料内的已知内容要素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要素联系起来考虑, 找出表象与表象之间相关、相似、对比或因果的内在联系或外在联系, 从而使表象与表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选择一个联系中心, 使各种表象多多“碰撞”, 触类旁通, 由此发散出一系列的联想, 围绕这一点, 形成发散状态或网络状态。这样, 就能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 (刘勰《文心雕龙》) , 写出的文章不落窠臼, 富有新意。

相关、相似、对比、因果是指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联系, 这种联系就是“联想的桥梁”。

1. 相关联想

相关联想, 指时间上、空间上或事理上接近的事物在人的体验中形成的联想。它反映的是由一事物到另一事物在时、空、理上的接近关系。比如, 学生丙由一只麻雀, 想到一副漫画:原先高大茂密的森林被砍伐一空, 只剩下一个个树根, 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由麻雀到小鸟, 由教室到森林, 展开联想, 发散思维;由小鸟失去了家园, 从而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2. 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 指的是对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 引起和它在形式上、性质上、气质上相似的事物的回忆, 它反映的是事物的相似性或共同性。相似联想的第一层次是取事物间形态上的相似,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第二层次则是在事物之间取其性质上、气质上的相似而展开联想。如学生戊由小鸟想到了日本福岛大地震和核辐射中幸存的孤儿, 来到中国寻求帮助。戊同学可能是常看新闻媒体的报道而产生联想。

3. 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指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 引起对其他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的回忆, 取其意反。它反映的是事物间的相对性和矛盾性。我适当作了点拨:比如由欢乐想到悲伤, 由孤单想到群居, 由矛盾想到和谐……学生丙勇敢地举手发言:由麻雀想起了爷爷养的一只画眉。那是一个傍晚, 小画眉迷路了。爷爷便把它笼养起来, 小画眉从此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爷爷经常把小鸟从笼中捉出, 放在手上, 向人夸耀小鸟如何听话, 在他的手心上任人逗玩, 也不飞走。可是, 有一天, 爷爷又把小鸟捉出来炫耀, 小鸟趁其不备, 张开双翼, 飞上了蓝天。爷爷只能望天兴叹。虽然衣食无忧, 但毕竟是寄人篱下, 它终于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那儿才是它真正的家。寄人篱下的生活和自由自在的生活,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 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 指的是体会事与理之间的因果关系, 搞清由事到理的思维路线, 领悟事情本身所包含的道理。它反映的是事与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事是联想的前提, 理是联想的结果。我作了简单的介绍后, 学生甲似乎有所领悟:小鸟乱冲乱撞, 只能是自取灭亡。当我们陷入困境的时候, 应该智慧地应对, 避免盲目性, 不能让刻舟求剑的悲剧重演。

8.材料作文的范文与升格(一) 篇八

寻路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陈芸海

在悲鸣着的风里捕一缕《广陵散》的余音,在哀啸着的竹林里捉一抹玉山般挺拔的背影,我想起了你,嵇叔夜。(《广陵散》、竹林,非嵇康莫属,以人物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和活动背景,自然引出其人其事。)

你的名字多与“狂傲不羁”四字相连,你醉酒,你打铁,你轻漫(“漫”应改为“慢”。)钟会,你与山巨源绝交。(连续四个短句形成排比,一气呵成,句句都是嵇康的经典事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足见作者的写作功底和对人物的了解。)我似乎能看见你英挺的脸庞上,那一腔宁折不弯的傲气。我更懂,你的狂放不羁实是你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挣扎。那个动荡的年代折辱了你的才气和高志,隐匿了你的雄心和抱负,(“黑暗现实”、“动荡的年代”合乎材料中“纸龙”腹腔的特点。)你只有服五石散,在片刻成为强者的虚幻里寻得一星半点的满足。(“只有”、“强者的虚幻”用字准确而有表现力。宁折不弯、狂放不羁而又无力摆脱困境的嵇康,与材料中拥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却最终闷死在纸龙腹内的蝗虫何其相似。)

在荒芜着的旷野里探一条歪斜的小路(“探”、“路”巧妙地呼应标题。),在寂静着的街巷里听一场撕心裂肺的痛哭,我想起了你,阮步兵。(格式上,呼应第一节的写法,使得两个人物的出场读来具有整体感。)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巧妙引用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句子,与上一段衔接,再次表明自己的立场。)你肆意洒泪,为才女,为路绝,为你自己,你恃才自负,却生错了时代。你游戏长平,不过十日,已见你才智之高。只是,你为时所困。我懂,你的泪是对黑暗现实的控诉,你呕出的血,是你真情一片亦是无处疏(“疏”应改为“纾”。)解的愤恨。辚辚的牛车上,你痛哭,以泪妄想与时代抗争。(“肆意洒泪”、“游戏长平”同样高度概括了阮籍的真性情、高才智,一如材料中蝗虫的优势,“生错了时代”、“黑暗现实”也没有忘记点出类似纸龙腹腔的时代背景。)

嵇康,阮籍,我哀悼着你们至情至性的生命,哀叹着你们令人惊艳的才华,却哀痛着你们的不知冲破枷锁。(“哀悼”、“哀叹”、“哀痛”把感性的同情与理性的批判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同时以转折副词“却”强调了后者,写出了思考的力度,引出下一个层次的论证。)

魏晋不安,却人才辈出。谢安风流,淝水一战尽显其才智;王导稳健,朝中元老无人不服。就连篡政的王莽,那一股豪气都让人忍不住想叹一句:“奸雄!”他们没有被时局所困,而是用才智,用气吞天下的气魄驾驭(相当有气势的用词。)了时代,成其大志。(同是魏晋人物,处在同样的时代而能有完全不同的表现,与嵇阮形成对比,恰似同处纸龙腹腔中青虫和蝗虫的对比。)竹林里的酒醇美浓烈,却只能让人醉去,梦一个盛世。倒不若金戈铁马,高堂之上,用自己满腔热血浇铸一把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用如玉高才救天下苍生,换一个清白之世。(比喻精妙,多处暗含典故,文采斐然。)

也许时代是一间上了枷锁的牢笼,嵇阮刚烈,撞得头破血流却最终困死其中,他们没有用有力的武器去砸破牢笼,没有用高绝的心智去解开锁扣,于是他们变成牺牲品,只化作竹林里似泣的风声,未能高歌于时代巅峰。(比喻手法,处处讲嵇阮,讲魏晋时代,处处合乎材料中蝗虫、长龙腹腔的特点。)

写及此,我又想起穷途的阮籍,那一壁坚硬的墙,只需要他奋力的一凿,又或拐一个弯,就又是一条光明的路了。(“凿”、“拐”不同于上文的“撞”,自然也会有不一样的效果,用词精准。“写及此”、“又想起”跳脱挥洒自如,呼应上文而又更进一步地进行分析,思维严密深透。)

不是无路,只是需破,需探。(篇末点题,语言干练,明确中心,收束全文。)

【总评】

该文评为一类卷,68分。

按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的等级要求,凡切题、选材有特色、语言有文采或思想深刻、结构严谨有特色的作文,即可判为二类以上等级,二类卷分值为57~63分,一类卷分值为64~70分。

本文准确把握了材料的核心立意——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写作过程中,虽没有对材料的直接分析和联系,却处处暗合,做到了“高水平”切题;选用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谢安等人的事例,摆脱了一般的应试作文选材陈旧或雷同的弊病;作者对那个年代的人物颇有研究,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巧用修辞,显示出很强的语言功底;结构上收放自如,前呼后应,看似随意却又匠心独具,或并列或对比,层层深入,细致剖析,体现了思维的深度。整体来看,可归为一类卷最高值。

原文有两个错别字,每个扣1分。

【升格作文】

智与力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刘里千寻

力量受人们的崇拜由来已久。从原始部落那些象征自然之力的猛兽图腾,到现代奥运会中人之力的展现,力的能量在每个人心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思维开阔,纵观古今,仅仅围绕关键词之一“力量”。)

为何尚力?(挖掘原因。)大抵是因为力可以征服。所谓力拔山兮气盖世,力能转移磐石,扫除前进途中的困难,这些也是显而易见的。

只是空凭一身力真的能征服一切吗?(轻轻一转,提出质疑,引发思考。)不然。且看项羽何等英武有力,一路破关斩将,却让市井出身的刘邦绕了道,先占了咸阳。北魏苻坚恃八十万雄兵力勇,自认为破晋指日可待,却被谢玄八万北府兵杀了个落荒而逃。个中缘由不得不让人玩味。(继续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原因,思维层层深入。)

刀,剑,泛着冷冷的光,战马长嘶,勇士怒吼,号角长鸣,这样的力量不禁让人血脉奔涌。战场之上,看得见的是力的厮杀,隐藏背后的却是智的较量。(精彩!)苻坚不听劝阻,执意在北魏根基未稳时发动战争,这已是不智。再有见江边对峙之势,自以为退兵十里更突显自己的优势,却不料正中谢玄设下的圈套。结果自然是“投鞭断流”之师在风声鹤唳之下溃不成军。(单就淝水之战而言,这两段从“智”和“力”的角度出发,分析论证相当精彩。只是回归材料加以对比,如果说苻坚八十万雄兵相当于拥有铁钳般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的蝗虫,拥有的是“力量”,谢玄八万北府兵相当于柔弱却最终钻出长龙的青虫,拥有的是“智慧”,那么,从哪里体现出材料中“纸龙”的所指呢?谁被置于了“黑暗而令人窒息的纸龙的腹腔之内”呢?这里缺少的是对淝水之战中双方所处境遇的考虑。前文对刘邦、项羽的分析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nlc202309040802

当天平两侧处于均衡的状态时,运用智慧,一根鸿毛也可拨倒千斤的巨石。力是沙子,散落在海边,智是聚沙的瓶子,只有力被智汇集在一起时,(这句表达未能体现前面比喻的作用,读来有牵强生硬之感,不妨改为“只有用智慧的瓶子把散落的力之沙汇集在一起时”。)才能发挥最大的能量;否则,沙子永远只是沙子,任风的吹动,不知去向何方。(这一句读来有偷换概念、对象不明之感。不妨改为“否则,力永远只能是散落之沙,一阵风吹来,就不知去向何方。)

抗战之初,日本号称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确,最先进的武器和中国的土枪大刀摆在一起,(“一起”改为“天平两边”,与下文一致。)重量(“重量”表意不明,可改为“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且慢,中国人将团结、勇气、救民族于危难的爱国心放上了天平,最后,加上智慧的砝码,反间计,连环计,铁道战、地道战……最终破开了敌人千斤的壁垒。本就师出无名的日本,越战越躁,只能加速内部的崩塌。土枪虽落后,有了智的指引,也未必不是长枪短炮的对手。(这一段

(下转第32页)读·美文3Du·Mei Wen读·美文3Du·Mei Wen读《消逝的钟声》

江苏省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李军读前思考:在史铁生的散文中,他往往以一颗悲悯的心和一种庄严宁静的姿态来关照这个世界。残缺的生命体表和宽厚而博大的心灵空间,使他能够站在思想的高处,对生命、爱情、信仰和死亡进行不断地追问、思索和自我超越。这篇文章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的往事回忆之中,表达出的却是一种宗教一样的平静和通透。文章第四段作者不惜浓墨重彩,铺写了惊动“我”灵魂的琴声和歌声,请分析其艺术特色。

消逝的钟声

史铁生

在台阶上张望那条小街的时候,我大约两岁多。

终于有一天奶奶领我走下台阶,走向小街的东端。我一直猜想那儿就是地的尽头,谁料,那儿更像是一个喧闹的世界的开端。那儿交叉着另一条小街,那街上有酒馆,有杂货铺,有油坊、粮店和小吃摊。因为有小吃摊,那儿成为我多年之中最向往的去处。那儿还有从城外走来的骆驼队。我望着骆驼来的方向,很想去看看城外,可奶奶领我朝另一个方向走。我说“不,我想去城外”,我说“奶奶我想去城外看看”,我不走了,蹲在地上不起来。奶奶拉起我往前走,我就哭。“带你去个更好玩儿的地方不好吗?那儿有好些小朋友……”我不听,一路哭。

越走越有些荒疏了,房屋凌乱,住户也渐渐稀少。沿一道灰色的砖墙走了好一会儿,进了一个大门。啊,大门里豁然开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寂静的树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间;满地的败叶在风中滚动,踩上去吱吱作响;麻雀和灰喜鹊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觅食。我止住哭声。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教堂,细密如烟的树枝后面,夕阳正染红了它的尖顶。

我跟着奶奶进了一座拱门,穿过长廊,走进一间宽大的房子。那儿有很多孩子,他们坐在高大的桌子后面只能露出脸。他们在唱歌。一个穿长袍的大胡子老头儿弹响风琴,琴声飘荡,满屋子里的阳光好像也随之飞扬起来。奶奶拉着我退出去,退到门口。唱歌的孩子里面有我的堂兄,他看见了我们但不走过来,唯努力地唱歌。那样的琴声和歌声我从未听过,宁静又欢欣,一排排古旧的桌椅、沉暗的墙壁、高阔的屋顶也似都活泼起来,与窗外的晴空和树林连成一气。那一刻的感受我终生难忘,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后来奶奶常对别人说:“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闹了。”我多么羡慕我的堂兄,羡慕所有那些孩子,羡慕那一刻的光线与声音,有形与无形。我呆呆地站着,徒然地睁大眼睛,其实不能听也不能看了,有个懵懂的东西第一次被惊动了——那也许就是灵魂吧。后来的事都记不大清了,好像那个大胡子的老头儿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然后光线就暗下去,屋子里的孩子都没有了,再后来我和奶奶又走在那片树林里了,还有我的堂兄。堂兄把一个纸袋撕开,掏出一个彩蛋和几颗糖果,说是幼儿园给的圣诞礼物。

这时候,晚祈的钟声敲响了——唔,就是这声音,就是它!这就是我曾听到过的那种缥缥缈缈响在天空里的声音啊!

“它在哪儿呀,奶奶?”

“什么,你说什么?”

“这声音啊,奶奶,这声音我听见过。”

“钟声吗?啊,就在那钟楼的尖顶下面。”

这时我才知道,我一来到世上就听到的那种声音就是这教堂的钟声,就是从那尖顶下发出的。暮色浓重了,钟楼的尖顶上已经没有了阳光。风过树林,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钟声沉稳、悠扬、飘飘荡荡,连接起晚霞与初月,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

不知奶奶那天为什么要带我到那儿去,以及后来为什么再也没去过。

不知何时,天空中的钟声已经停止,并且在这块土地上长久地消逝了。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教堂和幼儿园在我们去过之后不久便都被拆除。我想,奶奶当年带我到那儿去,必是想在那幼儿园也给我报个名,但未如愿。

再次听见那样的钟声是在40年以后了。那年,我和妻子坐了八九个小时飞机,到了地球另一面,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一走进那座城市我就听见了它。在清洁的空气里,在透澈的阳光中和涌动的海浪上面,在安静的小街,在那座城市的所有地方,随时都听见它在自由地飘荡。我和妻子在那钟声中慢慢地走,认真地听它,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个世界都好像回到了童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史铁生散文》)

思考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对艺术手法的考查是文本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方向。抓住相关语句,分析判断描写事物的角度、手法。参考答案:1. 由听觉幻化为视觉感受,如“满屋子里的阳光好像也随之飞扬起来”,“桌椅、墙壁、屋顶也似都活泼起来”。 2. 由听觉化为触觉,如“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3. 从节奏上看,这些句子欢欣、明快,映现着一个初涉音乐的儿童清澈的心灵世界。

nlc202309040802

(作者:李军,江苏省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读《幸福铃声》

江苏省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李军读前思考:本文写了一位家境贫寒的女大学生,每个周末给父亲“打电话”报平安,父亲跑十里路去镇上的小商店听女儿的电话铃声,却从来不接电话的故事。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文章以“幸福铃声”为题,可文中的父亲却从未接听过女儿的电话。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幸福铃声”的理解。

幸福铃声

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我穿的衣服,是我姐姐们的衣服改制而成的;鞋子,是母亲在灯下一针针做好的;盖的被子,是父亲借了亲戚家的棉花,一天一夜时间亲手弹的……

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都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话。

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那能解决一切困难的父亲想出了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在那里。

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听到他欢快的歌声和笑声。

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呀。

我的论文在一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稿费我拿来买了马海毛,准备亲自给您织条围巾!我们寝室昨天评比,老爸您获得“最有创意老爸”称号。还有,我要对您大声说,老爸,生日快乐!

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等我手忙脚乱再插好卡拨电话过去时,商店老板告诉我:“闺女,外面都是白色的呢,你老爸现在应该走进那片白桦林了吧,我这里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你老爸棒着呢!走起路来,谁都赶不上他。”

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爽朗地大笑:闺女呀,老爸现在有好多电话了呀!

据说,父亲后来接到我的来信,听到我说非常希望那天他接电话,想亲自对他说生日快乐,就大笑:傻丫头,我不都在电话铃声里听到了嘛!

(选自漓江出版社《66个纯情唯美故事》,作者徐薇)

思考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中领悟深刻主题是文本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方向。结合文章内容谈理解,意即不仅要读懂全文表达情感,还要能有条理地梳理,准确地提炼。参考答案:1. 父亲每周去听一次女儿打来的电话铃声,只是为了让电话铃声证明女儿平安。2. 表达了父亲对女儿的牵挂;3. 那电话铃声,不再是普通的电话铃声,它饱含亲情,饱含思念,凝聚着父亲和女儿的千言万语,因而成了“幸福铃声”。

上一篇:农村中学教育目标管理自查自评汇报材料下一篇:以发现为话题作文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