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绩效评定管理制度

2024-09-14

安全绩效评定管理制度(共9篇)

1.安全绩效评定管理制度 篇一

安全标准化绩效评定管理制度

1、目的为了贯彻落实安全标准化规范,建立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的长效机制,确保公司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及所有部室

3、职责

3.1公司总经理总体全面负责。

3.2生产安全副总经理负责归口管理

3.3由安委会遵照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制订综合绩效考核标准。

3.4由安全生产副总经理、安委会、办公室、生产部、技术部、采购部、营销部负责安全标准化的综合绩效考核。4工作程序

4.1安全生产副总经理、安委会、办公室、生产部、技术部、采购部、营销部每年按照安全标准化绩效考核标准进行一次检查和考核。

4.2安委会根据安全标准化绩效考核标准进行的检查和考核结果与各部室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目标责任制挂钩考核。

4.3安全生产副总经理、安委会、办公室、生产部、技术部、采购部、营销部根据检查和考核中存在的不符合项,制订整改计划、整改措施和完成期限,落实整改责任部门、整改责任人、整改资金,并对整改效果进行验收评价。

4.4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公司安全生产的具体情况,每年至少对安全标准化检查绩效考核实施的计划和措施进行一次进一步完善。

4.5公司要不断地提高安全管理绩效,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5记录

5.1对每年的安全标准化检查、考核、修订记录并归档。

2.安全绩效评定管理制度 篇二

关键词:重载道路桥梁;安全性评定;管理

中图分类号: U44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4-204-2

1 重载道路桥梁概述

重载道路桥梁是指道路桥梁运输量超过一定标准并且长时间开展货物重载运输的道路桥梁运输线路。道路桥梁重载运输由于在运输大宗货物上运量大、成本低、效率高而成为一种现代化的货运方式,被世界公认为道路桥梁货运的发展趋势,并是世界道路桥梁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道路桥梁重载运输代表着道路桥梁货物运输领域的先进生产力,重载道路桥梁的定义伴随着重载运输的发展而发展。进入新世纪,国际重载协会对于那些想要加入到重载协会的国家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是至少应满足以下三项中的两项;重载列车牵引质量不少于8000t;轴重达到27t;在不少于150km的线路长度区段上年货运量不低于4000万t。从国际重载协会对重载道路桥梁的定义中可看出,牵引质量、车辆轴重和年货运量是3个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对比3次重载道路桥梁标准的变更,最突出的是列车牵引质量和车辆轴重不断增加。国外重载列车的牵引质量一般达到2万t,重载道路桥梁的列车轴重多数集中在2832.5t,最大已达40t。我国的重载道路桥梁货车轴重为25t,并已经研发了27t及30t轴重重载列车及其配套技术。

2 重载道路桥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桥梁作为重载道路桥梁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与否,势必影响到货物运输任务和工农业生产。随着重载运输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列车轴重的加大、机车牵引质量的提高及行车密度的增加,势必对桥梁结构产生更多不利影响,使得桥梁的病害越来越显著,桥梁结构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如果不加干涉任其发展,必然会给桥梁结构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在运营重载道路桥梁线上,如果桥梁发生故障,修复起来就比较困难,轻则减速慢行,重则中断交通,势必影响到运营部门的经济效益。对既有桥涵进行必要的维修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桥涵的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满足新的交通运输需要。为确保道路桥梁的运营安全,道路桥梁的管理工作显得很重要,同时也对重载道路桥梁桥梁的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目前,重载道路桥梁桥梁的管理中存在若干不足之处,主要有:①决策的针对性有待提高。决策者对桥梁的技术状态了解不清,制定桥梁的养护维修顺序存在盲目性,疏于对一些损坏较严重桥梁的养护管理,仅根据经验制定一些检查和维修计划,并且对细节的工作介绍不详。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维修组织管理理念不强,执行标准化作业和落实精细化管理有待提高。②理论研究在实践应用中有待深化。对重载道路桥梁桥梁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这些理论成果在实际深化和转化中不强,例如桥梁检测新技术、桥梁健康检测技术、桥梁安全评估和桥梁养护维修技术如何更好地应用到实际中。③管理人员梯队建设有待完善。对桥梁的管理工作首先得具体到个人,然而目前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职责及分工不明确,基层的生产任务和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一线技术人员的数量有限,并且专业能力及对相关仪器的操作能力和熟练程度有待提高。基层人员简化标准化作业程序等。管理上的不当使得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害得不到及时消除,不能满足桥梁的正常使用状态,严重缩短桥梁使用寿命,甚至发生桥梁倒塌等重大事故。

3 桥梁损伤评定方法

3.1 承载能力评定法

承载力试验评定法分为两种,竣工试验评定、荷载试验评定。竣工试验针对设计、施工进行检测,判断桥梁能否投入使用。荷载试验适用于不敏感桥梁损伤,这种损伤源于桥梁设计、施工。承载力试验评定法可以对旧桥损伤程度进行检测,但检测精度不够,不能实现损伤安全评定。目前,承载能力试验评定法可以检测出桥梁损伤情况,但不能全面反映桥梁损伤积累情况。

3.2 结构可靠性评定法

结构可靠性方法源于可靠度理论,该理论通过分析可靠指标,并进行指标之间的比较,得出损伤桥梁的安全结论。结构可靠性评定方法分为两种:一种直接计算桥梁可靠指标U,并与可靠指标UT相对应;另一种,基于可靠度评价规范,直接计算可靠指标,包括:失效、结构分析、荷载、抗力等模型,并以可靠指标计算桥梁结构安全性。目前,欧美国家制定了类似的评估规范,而中国尚未完成对旧桥梁承载力评定规范的修订。

3.3 疲劳断裂评定方法

疲劳断裂评定方法认为,在桥梁内部结构点上,出现细微损伤,损伤持续积累,使得应变值超过限制,造成桥梁不可愈合变形。混凝土材料在外部环境作用下,受到轻微的拉、压、剪、切作用,就会在砂浆基体与骨料连接处发生劣化。目前,劳断裂评定法在使用复合材料建造的桥梁损伤检测效果显著,但对混凝土桥梁的失效性检验效果略差。疲劳断裂法主要用于钢桥损伤检测,这是因为钢桥损伤是由主裂纹增长导致。

3.4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源于灰色理论,主要进行桥梁底层工作状态评定,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层次分析法采用权重形式,进行桥梁结构的综合分析,分析每个指标(杆件损伤)变化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层次分析法的评定可以通过专家咨询、专家评估等方式,让损伤结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并确定重点影响指标。层次分析法可以让繁杂的评估变得更加简洁、实用,被广泛应用于钢构桥梁损伤的测定中。

4 损伤桥梁主体的加固与维护管理策略

4.1 桥梁加固、改造对策

①钢结构加固。钢桥损伤后可以通过钢板加贴进行加固,并利用杆件进行焊接、拴接,以此提高桥梁结构刚度。同时,针对无法加固的构建,进行必要地更换,诸如,受腐蚀的下拉索、主缆索股等。钢桥加固后,需要进行必要调度防腐涂抹,并采用先进的防腐材料和措施。②混凝土结构加固。混凝土加固方法主要包括:粘贴钢板法,实现对裂缝的封闭,提高构件的承载力;预应力加固法,通过合理布置锚固,通过构件的结构强度和承载力;碳纤维加固法,通过粘贴优越的碳纤维,提高混凝土的构件强度。上述加固方法实施以后,需要对裂缝进行封闭,防止腐蚀性气体的侵入,诸如,沿海城市的海风。同时,对加固后的混凝土进行表面涂装,必要时,更换主梁。③圬工结构加固。圬工结构位于受损桥梁的墩位、台基处,容易出现结构性开裂。圬工结构加固主要通过裂缝封闭,预应力修补,以及碳纤维加固。

4.2 提高桥梁安全性的对策

管理部门定期对桥梁进行养护,合理利用养护费用,提高桥梁的持久性、耐用性。管理部门进行桥梁维护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定期检测受损桥梁,利用损伤原理进行安全评定,并利用综合损伤识别技术,针对薄弱位置,进行重点养护,减少检测的盲目性,通过桥梁养护效率;其次依据桥梁损伤情况,采取最优养护策略,并且依据桥梁损伤评定结果,对通过车辆进行限速、限载、限高,并减少通行车道,或者定期维护受损桥梁,清理排水管、伸缩缝、支座等位置,同时针对桥梁钢筋、构件、拉索、主缆等易损位置,进行定期防腐处理。

总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道路桥梁非常容易出现损伤情况,传统的桥梁损伤检测手段不能进行轻微损伤检测,需要综合多种检测手段,进行相应的承载力试验,才能准确测定桥梁损伤程度。桥梁损伤程度检测,需要进行局部、整体、长期的检测,准确进行损伤位置定位,提高损伤构件的识别率,采取现代损伤修复技术进行处理。

参 考 文 献

[1] 赵队家,刘少文,田波,姚祖康.山西省运煤公路超载情况调查与损坏影响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1).

[2] 王春生,陈惟珍,陈艾荣.桥梁损伤安全评定与维护管理策略[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04).

[3] 梁军,江薇,李旭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改进及其在交通管理规划中的应用[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04).

3.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管理制度 篇三

1、目的

为验证本油厂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 和有效性,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全面完成,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

适用于本油厂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管理工作。

3、职责

3.1董事长全面负责绩效评定工作;

3.2总经理负责报告安全生产标准化执行情况、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负责绩效评定工作的实施、落实、组织、协调。

3.3办公室负责绩效评定计划的拟定、收集并提供绩效评定所需的资料,负责对绩效评定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3.4各相关部门负责提供绩效评定所需资料。3.5责任部门负责设施纠正、预防措施。4程序

4.1标准化绩效评定频次和周期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相邻两次绩效评定的间隔时间不超过12个月

4.2绩效评定输入

4.2.1办公室负责收集日常评定考核的结果,纠正、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方面的信息。

4.2.2办公室收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执行,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的信息。

4.2.3办公室提供上次绩效评定提出的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的跟踪情况。4.2.4办公室人事科收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信息。4.2.5销售部收集相关方管理方面的信息。

4.2.6 生产部收集生产设备设施标准及其他要求执行情况的信息。4.2.7生产部收集生产与安全管理“五同时”执行情况的信息。4.3绩效评定准备

4.3.1上述部门应将收集的信息提交办公室,办公室整理后交总经理审核,作为总经理在绩效评定会上报告本公司安全标准化执行情况,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绩效评定计划的依据。

4.3.2在绩效评定会议两周前,办公室将绩效评定计划报董事长审批,并发至各相关部门。4.4绩效评定实施

4.4.1董事长主持绩效评定会议

4.4.2 总经理汇报安全生产标准化执行,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上次评定会议提出的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4.4.3各相关部门就绩效评定内容进行汇报并提出改进/变更或纠正/预防措施建议交会议讨论。

4.4.4参加会议人员应在《会议签到表》上签字。办公室负责做会议记录。4.5绩效评定内容

4.5.1组织机构的适合性,包括人员和其他资源配置; 4.5.2油厂内各种规章制度的符合性、执行的有效性; 4.5.3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情况

4.5.4现场安全状况与标准化规范的符合情况 4.5.5需要进行改进/变更的范围; 4.5.6未完成的工作;

4.5.7上次评定结论的处理情况。4.6绩效评定输出

4.6.1董事长对评定会议讨论情况作出结论。就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作出正式评价,分清和落实存在问题的责任部门,确定改进/变更或纠正/预防措施。

4.6.2办公室根据绩效评定会议记录编写《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报告》,经总经理审核,董事长批准后,按文件发放形式发放至各部门。

4.7绩效评定结果跟踪、验证

4.7.1责任部门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报告》上的要求,负责实施改进/变更或纠正/预防措施。

4.7.2办公室负责对改进/变更或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跟踪、检查、验证、记录,并负责向管理者代表报告。

4.7.3所有与绩效评定有关的记录由办公室整理、归档保存。4.8绩效评定结果考核

4.8.1对取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及未按要求完成标准化工作的责任单位或个人,执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的规定。

4.8.2对未按纠正/预防措施要求,进行整改的责任单位或个人加重处罚。

5、附则

本制度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4.安全绩效评定管理制度 篇四

1.1 为了验证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符合性,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素质,建立风险分析和预控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人、设备、环境、管理处于良好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发电厂的安全生产标准和建设的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领导小组

组长:总厂长

副组长:生产副总厂长、总工程师

成员:生产副总师及各生产单位行政正职

职责:全面负责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审核批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计划,对各部门评审报告进行评价,审批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确定纠正方案,提出改进意见,听取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汇报。

2.2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环部)

主任:安环部主任

副主任:行政部主任、技术部主任

成员:安环部、生产技术部、行政部管理人员

职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落实领导小组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并领导各生产单位开展定期自评工作;组织各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各项工作;每年进行不小于一次的自评工作;负责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管理制度及安全绩效考评实施细则,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监督制度与实施细则的贯彻执行;负责标准化实施情况,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负责绩效评定工作的实施、落实、组织和协调;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的编写工作。

2.3 各生产单位职责

按要求进行本单位标准化自查评工作,对自查评查出的问题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进行整改,并接受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监督。3 程序

3.1 自评工作

3.1.1各单位按照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进行自评工作,并将自评结果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3.1.2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生产单位的自评情况进行汇总后,安全生产管理、作业安全及职业健康方面的自评情况交安环部进行核实并监督整改;生产设备设施方面的自评情况交生产技术部核实并监督整改;防火、防盗及交通方面的自情况交安全保卫中心进行核实并监督整改。

3.2 绩效评定的实施

3.2.1生产副总厂长组织召开绩效评定会议。

3.2.2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自评,以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3.2.3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安全生产目标以及各单位分解的安全目标完成情况;生产现场安全状况、隐患及整改情况与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存在的差距等。

3.2.4评价报告以正式文件下发,将结果向各单位进行通报,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3.2.5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结果要明确下列事项

3.2.5.1系统运行效果。

3.2.5.2.出现的问题和缺陷,所采取的改进措施。

3.2.5.3.统计技术、信息技术等在系统中的使用情况和效果。

3.2.5.4.系统各种资源的使用效果。

3.2.5.5.绩效监控系统的适宜性以及结果的准确性。

3.2.5.6.与相关方的关系。

3.2.6各单位报告标准化实施的绩效,规章制度的贯彻,隐患及整改情况,并提出改进、变更、纠正预防建议。

3.2.7会议做好记录、备案。

3.3 通过绩效评定,就以下几个方面找出存在的问题

3.3.1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责任制的贯彻、安全职责的履行、系统运行、检查监控、隐患整改、考评考核等。

3.3.2安环部将存在的问题汇总,制定纠正预防的管理方案,纳入下

一周期工作实施方案中。

3.3.3标准化绩效评定结果,包括标准化取得的绩效,存在的问题,安环部将最终评定结果发至各单位,各单位立即进行整改纠正,或修订工作计划。绩效评定结果考核

根据绩效考评实施细则,按绩效评定结果,对各单位标准化工作情况纳入到年终绩效考评当中。附则

5.1 本制度由安环部负责解释。

5.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支持性文件

6.1***发电厂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实施细则

5.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报告 篇五

报告

按照炼铁厂年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和公司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考核制度》的规定对炼铁厂2013年前半年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厂安全标准化绩效考评小组根据日常及季度安全检查,考核情况,对全厂各车间、科室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考评,现对考评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安全目标完成情况

厂领导重视,各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安全管理体系总体运行平稳、有效,连续保持较好的安全生产记录,基本完成了安全目标任务,实现了无工亡、无重大火灾或爆炸、无危险化学品泄漏、无重大特种设备、无负主要责任的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体检率 100%,无岗位禁忌症人员;特种设备持证运行 100%。

二、安全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安全管理职责情况:

全厂建立有完善的安全管理网络,厂长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全厂安全生产负责。具体主管部门为安全科。配置专职安全员,业务上由厂安全生产领导组指导。依据上级文件要求,建立了安全专业管理文件,规定了全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内容,明确并落实各级管理者的安全管理责任和岗位人员安全责任。同时管理制度中也进一步规范了各层级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安全管理活动行为、检查整改内容及评价验证标准,使安全工作步入“常态化、标准化”机制。

三、安全投入情况:

针对各类事故的举一反三工作,落实以安全本质化为中心的安全改善,在安全投入方面积极落实各项措施,通过维修、改善、技改等途径,消除现场安全隐患。公司每年也把安全投入放在优先的位置,从资金准备、项目实施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全厂 2013 年目前安全投入预算一百四十多万元,用于安全专用工器具和安全检测仪器的购置、维护改造、定检费、及其他(包括职业健康体检、防暑降温、劳防用品配置、教育培训)等费用。

四、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

在执行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炼铁厂特点建立了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建立了安全专业管理文件、岗位规程、技术规程。在员工的安全教育上,对新出台的管理制度进行解读、通过班前会、班组专项学习等不同形式组织开展,同时重点关注新员工安全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标准化作业执行力度。在日常和专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对照有关管理制度及时予以进行考核纠正,保证正确的安全导向。

五、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

根据国家、公司、炼铁厂相关管理要求,执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文件,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主要包含安全规程、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技能、新员工(转岗)三级安全教育等方面内容,对公司内部范围发生的事故及同行业的事故进行对照性的学习和讨论,并按照“制度规程、作业条件、人员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对照梳理、举一反三,记录存档。

六、设备设施管理情况:

由机动车间负责设备运行、点检、检修管理,各作业区配置有区域管理人员、点检员,按照设备划分原则,将设备逐一分解到作业区、班组和点检员。点检员按照点检标准开展日常点检工作。合理安排检修计划,及时消除隐患,确保管理闭环,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七、作业安全管理:

各岗位制定有完善的岗位规程,根据岗位实际情况,针对每项作业具体规定作业步骤、技术要求、设备管理要求及安全要求,并根据管理要求和《培训计划》由负责工艺技术的领导组织技术人员、安全职能管理人员,开展对于管理文件、岗位规程等进行梳理、及时修订、评审。岗位员工也实施的规程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能上岗。现场在安全管理上落实了事故案例学习、举一反三排查、现场悬挂安全警示标志、作业提醒、作业安全看板等,以多种方式不断强化标准化作业意识,推进标准化作业,提高作业安全度

八、隐患排查、整改情况:

全厂在隐患排查情况进行及时汇总及跟踪管理,对于现场整改的反馈做好实地验证,使安全管理达到闭环。同时还根据特定的时间、季节的变换、事故的举一反三等发动全员的力量,开展全员安全管理,专项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并对员工排查情况进行汇总,制订专项整改计划。在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中,督促整改落实,并按照制度落实考核、连带考核责任,实行闭环管理,目前总体状态比较稳定。

九、危险源控制情况:

根据《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管理制度》的规定,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完善工作,并依据现场条件发生变化、发现的隐患,及时修订、补充和更新有关内容,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组织各作业区对原危险源辨识做进一步梳理,重点加强对控制措施的修改与完善。对辨识出的危险源,每项危险源在岗位规程中有控制措施。完善后的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掌握。

十、职业健康管理情况:

根据《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要求,认真开展岗位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布点、定期监测评价、对有毒有害岗位职工进行岗前、离岗和岗中定期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等工作,确保有毒有害岗位不存在职业禁忌症的人员。主要工作有:1)每年进行一次岗位危险源辨识活动,全面梳理、辨识岗位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2)尘毒、噪声、高温岗位每年组织体检。3)根据现场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区域挂置标志警示牌。

十一、应急救援:

在应急救援管理上,建有应急联络管理体制,并实施动态管理,如果发生人员变动或联系方式发生变化,则及时进行更新。组织全员学习和熟悉管理体制。在预案的编制方面,为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生产设备安全,降低各类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突发事件或紧急状态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启动相关处置方案,防止事故扩大,制订了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涉及炉缸烧穿、高炉突然断电、消防、火灾、烧伤等,并且落实到每年的岗位培训管理中。为了使应急救援管理有效,对应急器材、储备应急物资等情况进行动态梳理和补充,使现场的配置达到“临警好用、应急有效”的要求。对于应急预案同样也是按计划实施专项安全培训、组织演练及评估活动。

十二、事故管理:

按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管理制度》,加强事故和违章管理,对现场查处的违章现象除了执行相关处罚制度外,还按照事故分析会的模式召开事故反省,并开展举一反三,吸取违章带来的教训,杜绝重复违章现象,切实落实好“四不放过”原则,做好人员安全教育及落实整改措施。

十三、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按照《安全标准化绩效管理制度》,本着以“落实责任、强化管理、促进合作、持续改进”为导向,对全厂的安全绩效进行评价。安全绩效评价主要来自于现场日常管理中发现的作业区管理不足、作业人员行为不安全、不安全的环境未落实有效管理整治及上级部门的查

处。同时对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具有独创性并行之有效的好的工作方法、措施予以鼓励。还将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员工的个人月、工作绩效和评优工作中。

十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评估与分析,发现安全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履行、系统运行、检查监控、隐患整改、考评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1、在安全基层基础工作方面,各科室、车间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对安全管理认识还不够,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2、生产现场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作业现场的“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3、安全绩效考核有的部门车间未落实,考核不认真,考核办法存在不足,安全绩效考核还没有对安全生产起到足够的促进作用。

4、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各项记录、台帐、职业健康档案有待于建立和完善。

5、各科室、车间在对上级安全文件的贯彻传达、组织学习方面存在不足,车间班组安全规范管理没有完全实现。

6、在检查、巡检、会议记录及台帐方面存在不规范,安全报表有不及时填报现象。

7、应急管理能力薄弱,部分救援器材配备不足。

十五、纠正、预防的措施

安全生产领导组针对安全标准化绩效考核评定小组提出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2、加强隐患排查治理,认真落实“五到位”,即认识到位、管理到位、检查到位、整改到位、学习到位。

3、进一步强化职业健康管理,规范管理各种记录、台账、职业健康档案。

4、进一步完善《安全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增强绩效考核的合理性、约束性、可实施性。

5、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促使员工掌握安全生产管理技能,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

6、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应急管理器材,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6.1.绩效评定管理制度 篇六

一.目的

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管理工作。三.职责

3.1企业领导:组织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与,按职责进行明确分工,确定评定各环节的主要负责人,并协调各部门积极参与到评定工作中;

3.2 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是企业评定的主管部门和具体组织实施部门。在创建初期,经过一段时间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的运行后,即可组织进行评定。在通过标准化评定后,每年实施落实至少一次的企业标准化自主评定工作。主要职责:负责编制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方案和报告;监督检查各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工作;督促各相关部门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并跟踪实施情况;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工作相关记录的分发、保存和建档;根据评定结果和安全预警信息提出持续改进意见和工作规划。

3.3 各职能主管部门和生产单位:对分管专业进行绩效评定,形成分管专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分级报告,上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要求:根据各自的具体职责,搜集相关信息和证据,分析一个周期来本部门、本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主要情况,对于所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针对性分析,找出下一步安全管理必须改进的环节对症下药;根据绩效评定报告实施整改与改进。四.绩效评定角度与输入

4.1标准化绩效评定频次和周期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相邻两次绩效评定的间隔时间不超过12个月。在发生死亡事故或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进行评定。

4.2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的评定,应从以下角度加以关注:

4.2.1 适宜性:所制订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是否适合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包括规模、性质和安全健康管理的特点;所制订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及其在企业内部能得以落实的方式是否合理,具备可操作性;与企业原有的管理制度相融合的情况,包括与原有的其它管理系统是否兼容;有关制度措施是否适合于企业员工的使用,是否与他们的能力、素质等相配套。

4.2.2 充分性:各项安全管理的制度措施是否满足了《基本规范》的全部管理要求;所有的管理措施、管理制度能否确保PDCA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与相关制度措施相配套的资源,包括人、财、物等是否充分;对相关方的安全管理是否有效。

4.2.3有效性:能否保证实现企业的安全工作目标、指标;是否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对所有排查出的隐患实施了有效治理与控制;对重大危险源能否实施有效的控制;通过制度、措施的建立,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通过安全标准化相关制度、措施的实施,企业是否形成了一套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企业员工通过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推进与建立,是否提高了安全意识,并能够自觉地遵守与本岗位相关的程序或作业指导书的规定等。

4.3绩效评定输入

4.3.1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日常评定考核的结果,纠正、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方面的信息。日常对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是否到位了,对下属各生产单位的安全检查是否有“代劳”的现象,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的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在安全检查环节还存在着“保姆”现象,是否“以罚代管”,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是否合理,安全监督管理的梯级是否健全,安全管理“点、线、面”之间的配合是否合理有效,这些是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评定的重点。

4.3.2安全管理部门收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执行,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的信息。

4.3.3安全管理部门提供上次绩效评定提出的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的跟踪情况。

4.3.4办公室收集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方面的信息,基层一线操作工人,是否掌握了本岗位的相关规程和现场处置方案,是否熟悉了临时作业时各项安全措施要求。

4.3.5财务部门收集安全生产投入等相关管理方面的信息。

4.3.6 设备管理部门作为设备的日常维护、检维修的主管部门,在组织对设备进行检维修作业时,是否全过程关注了针对性的相应安全管理。从检维修前各种审批手续的把关、停机环节、检维修过程的安全措施落实,到维修后设备重新投入使用等的所有环节的危险源及隐患是否进行了严格细致的管理。

4.3.7各生产单位:危险源及隐患排查是否充分到位了,控制措施及治理措施是否充分有效,各岗位日常安全检查是否还停留在“抽查”的方式上,安全检查的内容是否针对本岗位的具体情况,检查的方式、频次是否合理有效,班组建设是否真正考虑到了安全问题,等等,都必须在评定中加以关注和分析。

4.3.8各部门收集相关标准、制度实施、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的信息。

五、绩效评定过程

5.1评定计划。

5.1.1安全管理部门每年年初制定评定工作计划,经批准后以文件形式发布实施。

5.1.2安全管理部门每次评定前依据评定工作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5.1.3评定实施方案包含以下内容: 1)评定目的、范围、依据、时间和方法; 2)评定的主要项目; 3)评定组构成及分工; 4)特殊情况说明。5.2 评定方法。

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通过检查记录、检查现场和面谈等方法,通过系统的评估与分析,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进行打分,最后得出可量化的绩效指标。

5.3 评定组织及周期。

5.3.1公司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工作,当发生死亡事故或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进行评定。

5.3.2 安全管理部门根据被评审单位及评审内容,提出评定组的人员构成情况,报安全生产委员会审议通过。

5.3.3评定组根据评定内容准备相关的文件和标准,并根据评分细则进行评定。

5.4 评定过程。5.4.1首次会议。

每次评定首次会议标志着评定工作的开始,由公司主要领导、评定小组、受评定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会议应明确下列问题:

1)介绍评定组与受评定部门的有关情况,并建立相互联系的方式和沟通渠道;2)明确评定的目的﹑范围﹑依据、时间和方式;3)澄清评定安排计划中有关的不明确的内容;4)其它有关的必要事项。5.4.2现场评定。

5.4.2.1评定的实施过程是寻找、记录符合/不符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的客观证据的过程。

5.4.2.2评定的内容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所列的内容进行﹐评定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形灵活安排评定的顺序。

5.4.2.3评定人员应通过面谈﹑检查文件/记录、观察有关方面的工作及其现状等多种方式来收集证据。

5.4.2.4对于面谈获得的信息,应通过观察、测量和记录等其它渠道予以验证。

5.4.2.5评定人员将评定情况如实、完整地填入“评定检查表”中,当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相关标准的情况时,必须得到受评审单位相关人员的确认,并根据发现问题进行打分。

5.4.3末次会议。

末次会议主要是评定小组向公司领导及受评定的单位报告评定结果,提出不符合项的整改要求和建议、解答不明确事项等。

5.5 整改措施计划。

5.5.1评定小组在现场评定结束后尽快整理评定中发现的问题,送达至责任单位,责任单位确认、签收,并立即制定纠正措施计划。

5.5.2责任单位整改措施计划的实施要从严从快,如遇特殊情况时决定是否进行计划修订或重新制定计划。

5.5.3当措施计划不能按期完工时,责任单位要书面提交申请,报送公司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寻求解决方法,保证整改进度。

5.6 评定报告。

5.6.1评定小组要在规定时间内依据评定结果编写《公司绩效评定报告》,经公司主要领导及安全生产委员会审议批准后以文件形式下发,或者通过企业内部网站、OA系统等进行通报。

5.6.2 评定报告的内容: 1).评定目的和范围; 2).评定所依据的文件;

3).评定组成员及责任单位相关人员; 4).评定的日程安排; 5).评定概述; 6).不符合项; 7).整改建议和计划; 8).评定结论。

5.7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要明确下列事项:

(一)系统运行效果;

(二)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所采取的改进措施;

(三)统计技术、信息技术等在系统中的使用情况和效果;

(四)系统中各项资源的使用效果;

(五)绩效监测系统的适宜性以及结果的准确性;

(六)与相关方的关系。5.8 纠正措施实施与验证。

5.8.1采取纠正措施的单位对不符合项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

5.8.2采取纠正措施的单位实施审批后的预防纠正措施。5.8.3纠正预防措施涉及文件修改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5.8.4各专业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各单位整改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检查,验证措施的有效性。

5.8.5对于纠正效果达不到要求的,要重新制定纠正预防措施,经各专业管理部门评估审批后组织实施。

5.8.6对于涉及重大安全生产问题的,要规定实施期限,不能按期整改的,给予绩效考核。

5.9 管理要求。

覆盖公司所有单位的内部评定每年一次,如发生下列情况追加评定频次:

(一)公司发生死亡事故;

(二)发生严重问题,相关方有严重抱怨;

(三)公司领导、外部隶属关系、内部机构、方针、目标与指标、发现重大隐患、生产性质发生较大改变;

(四)安全标准化升级。5.10 评定记录与归档。

公司各单位(部门)要依据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及档案管理制度对绩效评定记录进行整理、归档、保存,建立台账。

记录包括:

(一)评定实施计划;

(二)评定检查表及其记录内容;

(三)首次、末次会议纪要;

(四)整改措施计划;

(五)评定报告。5.11 绩效考核。

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情况的评定结果,纳入公司安全生产绩效考评,实行一票否决制。

六、持续改进

6.1 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公司及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组织对公司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纳入下一周期的安全工作实施计划中,并将修改完善的公司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分发到各单位(部门),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

7.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评定标准 篇七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标准,推动企业基层班组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工矿商贸及服务类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的创建、培训、咨询、服务和评审。

第二条 本标准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 23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工作的指导意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等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编制。

第三条 标准中所涉及的班组是指:企业中最小的行政单位,是企业内部最基层的劳动和管理组织。是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把生产过程中相互协同的同工种工人、相近工种或不同工种工人组织在一起,从事生产活动的一种组织。

第四条 标准中所涉及本质安全的定义为: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功能。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

(一)计划

班组要根据本班组的具体情况和上级要求,制定并实施班组安全教育与培训计划。

(二)要求

班组长、安全员、群众安全监督员应经过岗位任职能力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班组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确认其能力符合岗位要求。未经安全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新入厂(矿)人员在上岗前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后,班组要组织其签订“师徒合同”,制定系统的训练计划,进行指导和考核。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三)方法

班组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有计划地对全体员工进行技能训练和现场指导,提高班组成员作业技能。

第十二条 安全管理台账

(一)台账与内容

班组要建立两本安全管理台账,即静态的管理制度类台账和

第四章 安全管理八大支柱

第十四条 作业程序

(一)作业前的准备

班组在作业之前,要进行工器具和作业文件的准备、班前安全检查和生产现场的安全巡视,掌握安全状况。班前安全检查内容包括:设备运转情况、作业现场隐患、班组成员劳动纪律、精神状态、劳保用品的配备与穿戴情况等。

(二)班前会与班后会

班组每天要召开班前会和班后会,具体安布置和总结当天(班次)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危险辨识

员工在作业之前,要对作业方法、程序、物料、工器具、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进行风险分析,查找和识别危险源和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作业安全。

(四)隐患排查与治理

班组应对作业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进行隐患排查。

班组要采用安全检查表等方法,通过岗位自查、员工互查、安全员检查、班组长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改善提案等方式开展隐患排查。

将隐患排查结果进行分类处置,本着“三定四不推”的原则进行隐患治理;班组不能解决的,要提出相应改善提案上报有关部门并做好记录。

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五)作业行为管理

通过开展安全提醒、安全确认、互保联保、反习惯性违章等活动,消除“三违”现象。

对作业方式不正确、操作动作不合理、站位不当等行为隐患要采取纠正和控制措施。

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严格履行作业许可审批手续,落实监控措施。对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应安排专人指挥,落实安全措施。

(六)作业过程控制

生产均衡稳定、产品质量稳定、设备运行稳定(简称“三稳定”)是班组作业安全的重要条件。班组成员要通过精心操作、落实岗位点检、加强自主维护等措施,实现生产过程的平稳、可控。

运用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手段,掌握现场人、机、料、法、环诸要素的实时状态和变化,使相关要素处于受控状态。

(七)作业现场管理

作业现场的照明、通风、噪声、温度、湿度、粉尘浓度和安全通道、梯子、护栏、安全标识标志等,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班组对作业现场的整理、整顿、清扫和清洁工作,要有明确的分工、落实责任,做到现场整洁、有序、物流顺畅、标识规范。

9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

(四)作业文件

班组成员要按照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文件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做到“做所写、记所做”。

第十七条 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

(一)应急预案

按照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和预案体系,结合班组特点,针对岗位存在薄弱环节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编制班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程序、处置措施齐全、正确。

班组成员要熟练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处置方法、处理程序、应急联络电话和联络方式。

班组至少每年参加一次综合预案或专项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培训和演练,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改善提案,并对应急处置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二)应急设备设施和物资

班组对应急设备设施和物资应确定保管责任人,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可靠。

(三)事故应急处置

班组应按照预防和预警要求,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将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

班组一旦发生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班组长报告,情况紧急时,可以越级,同时应启动班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开展事故救援。应急处置过程中,要注意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

8.安全绩效评定管理制度 篇八

1)总包单位应对承揽分包工程的分包单位进行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相关人员安全生产资格的审查;

2)当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签订分包合同时,应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

3)分包单位应按规定建立安全机构,配备专职安全员,

2持证上岗

1)从事建筑施工的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行业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2)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3生产安全事故处理

1)当施工现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及时报告;

2)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对生产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制定防范措施;

3)应依法为施工作业人员办理保险。

4安全标志

1)施工现场入口处及主要施工区域、危险部位应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牌;

2)施工现场应绘制安全标志布置图;

3)应根据工程部位和现场设施的变化,调整安全标志牌设置;

4)施工现场应设置重大危险源公示牌。

9.标准化绩效考核评定报告 篇九

按照公司2014年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和公司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考核制度》的规定对公司2014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公司安全标准化绩效考评小组根据公司日常及季度安全检查,考核情况,对公司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考评,现对考评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安全目标完成情况

公司领导重视,各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总体运行平稳、有效,连续保持较好的安全生产记录,基本完成了安全目标任务,实现了无工亡、无重大火灾或爆炸、无危险化学品泄漏、无重大特种设备、无负主要责任的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体检率100%,无岗位禁忌症人员;特种作业持证运行 100%

二、安全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安全管理职责情况:

公司建立有完善的安全管理网络,公司总经理为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公司安全生产负责。具体主管部门为安全部。公司配置专职安全员,业务上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指导。依据上级文件要求,建立了安全专业管理文件,规定了全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内容,明确并落实各级管理者的安全管理责任和岗位人员安全责任。同时管理制度中也进一步规范了各层级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安全管理活动行为、检查整改内容及评价验证标准,使安全工作步入“常态化、标准化”机制。

三、安全投入情况:

公司针对各类事故的举一反三工作,落实以安全本质化为中心的安全改善,在安全投入方面积极落实各项措施,通过维修、改善、技改等途径,消除现场安全隐患。公司每年也把安全投入放在优先的位置,从资金准备、项目实施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公司2012年安全投入预算七十多万元,用于安全专用工器具和安全检测仪器的购置、维护、定检费、及其他(包括职业健康体检、防暑降温、劳防用品配置、教育培训)等费用。

四、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

在执行法律法规、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公司特点建立了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建立了安全专业管理文件、岗位规程、技术规程。在员工的安全教育上,对新出台的管理制度进行解读、通过班前会、班组专项学习等不同形式组织开展,同时重点关注新员工安全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标准化作业执行力度。在日常和专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对照有关管理制度及时予以进行考核纠正,保证正确的安全导向。

五、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

根据国家、公司相关管理要求,执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办法》文件,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主要包含安全规程、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技能、新员工(转岗)三级安全教育等方面内容,对公司内部范围发生的事故及同行业的事故进行对照性的学习和讨论,并按照“制度规程、作业条件、人员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对照梳理、举一反三,记录存档。

六、设备设施管理情况:

公司由生产技术部门下属各车间分别负责相应管辖区域内设备运行、点检、检修管理,各作业区配置有区域管理人员、点检员,按照设备划分原则,设备管理部门将设备逐一分解到作业区、班组和点检员。点检员按照点检标准开展日常点检工作。合理安排检修计划,及时消除隐患,确保管理闭环,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七、作业安全管理:

公司各岗位制定有完善的岗位规程,根据岗位实际情况,针对每项作业具体规定作业步骤、技术要求、设备管理要求及安全要求,并根据管理要求每年在规定时间由负责技术的领导组织技术人员、安全职能管理人员,开展对于公司管理文件、岗位规程等进行梳理、及时修订、评审。岗位员工也实施的规程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能上岗。现场在安全管理上落实了事故案例学习、举一反三排查现场悬挂安全警示标志、作业提醒、作业安全看板等,以多种方式不断强化标准化作业意识,推进标准化作业,提高作业安全度。

八、隐患排查、整改情况:

公司对隐患排查情况进行及时汇总及跟踪管理,对于现场整改的反馈做好实地验证,使安全管理达到闭环。公司同时还根据特定的时间、季节的变换、事故的举一反三等发动全员的力量,开展全员安全管理,专项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并对员工排查情况进行汇总,制订专项整改计划。在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中,督促整改落实,并按照制度落实考核、带考核责任,实行闭环管理,目前总体状态比较稳定。

九、危险源控制情况:

根据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管理制度》的规定,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完善工作,并依据现场条件发生变化、发现的隐患,及时修订、补充和更新有关内容,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组织各作业区对原危险源辨识做进一步梳理,重点加强对控制措施的修改与完善。对辨识出的危险源,每项危险源在岗位规程中有控制措施。完善后的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掌握。

十、职业健康管理情况: 根据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要求,认真开展岗位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布点、定期监测评价、对有毒有害岗位职工进行岗前、离岗和岗中定期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等工作,确保有毒有害岗位不存在职业禁忌症的人员。主要工作有:1)每年进行一次岗位危险源辨识活动,全面梳理、辨识岗位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2)尘毒、噪声、高温岗位每年组织体检。3)根据现场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区域挂置标志警示牌

十一、应急救援:

在应急救援管理上,公司建有应急联络管理体制,并实施动态管理,如果发生人员变动或联系方式发生变化,则及时进行更新。公司组织全员学习和熟悉管理体制。在预案的编制方面,为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生产设备安全,降低各类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突发事件或紧急状态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启动相关处置方案,防止事故扩大,公司制订了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涉及公共、消防、火灾等,并且落实到每年的岗位培训管理中。

为了使应急救援管理有效,公司对应急器材、储备应急物资等情况进行动态梳理和补充,使现场的配置达到“临警好用、应急有效”的要求。对于应急预案同样也是按计划实施专项安全培训、组织演练及评估活动。

十二、事故管理:

按照公司《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管理制度》,加强事故和违章管理,对现场查处的违章现象除了执行相关处罚制度外,还按照事故分析会的模式召开事故反省,并开展举一反三,吸取违章带来的教训,杜绝重复违章现象,切实落实好“四不放过”原则,做好人员安教育及落实整改措施。

十三、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按照公司《安全标准化绩效管理制度》,本着以“落实责任、强化管理、促进合作、持续改进”为导向,对公司的安全绩效进行评价。公司的安全绩效评价主要来自于现场日常管理中发现的作业区管理不足、作业人员行为不安全、不安全的环境未落实有效管理整治及上级部门的查处。同时对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具有独创性并行之有效的好的工作方法、措施予以鼓励。公司还将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员工的个人工作绩效和评优工作中。

十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评估与分析,发现安全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履行、系统运行、检查监控、隐患整改、考评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1、在安全基层基础工作方面,各部门车间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安全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2、生产现场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作业现场的“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3、安全绩效考核有的部门车间未落实,考核不认真,考核办法存在不足,安全绩效考核还没有对安全生产起到足够的促进作用。

4、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各项记录、台帐、职业健康档案有待于建立和完善。

上一篇:疫情下迎接5.12护士节演讲稿下一篇: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