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传播》教学设计(共12篇)
1.《种子的传播》教学设计 篇一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种子的传播》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对种子的传播方式有继续探索的兴趣,发现植物的种子,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的传播》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发现植物的种子,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对种子的传播方式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加寻找秋天的远足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苍耳、蒲公英、刺毛球、“麻雀窝”、臭草、红菱、牛膝、蓟……)
2、多媒体课件。
3、幼儿有一定播种的经验。
评析:教师能根据幼儿园所处环境,选取乡土教材作为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活动生活化的原则。
评析:活动准备既有教具等物质材料的准备,又有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能考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上获得发展,符合维果兹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受好玩。
1、谈话导入,那天,我们去田野里寻找了秋天,你看见些了什么?
幼:喇叭花、菊花、蒲公英、狗尾巴草、麻雀窝……
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
幼:蒲公英、麻雀窝、刺毛球、臭草……
今天他们藏在哪里?
幼:田野里
评析:当幼儿回答田野里时,(而实际上是在活动室里)教师没有作出恰当的反应,可见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倾听、及应变能力还较弱。
出示苍耳、蒲公英、麻雀窝。
2、让幼儿玩苍耳、蒲公英、麻雀窝。玩过后教师提问:
⑴刚才你玩了什么?
幼1:蒲公英
幼2:麻雀窝
幼3:苍耳
⑵它们长什么样呀?⑶你是怎么玩的?
麻雀窝为什么飞起来,还有什么也飞起来了?为什么蒲公英也会飞?
为什么苍耳可以粘在头发上?
评析:“你看见些了什么?”“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刚才你玩了什么?”这三个问题答案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语过于罗嗦,应注意提问语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精练性。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发现种子。
1、引导幼儿发现种子。蒲公英、苍耳和麻雀窝的种子在哪里呀?
2、幼儿发现种子。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每人找一粒种子,找到后放进盘子里。
3、幼儿互相交流。
⑴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⑵苍耳的种子藏(麻雀窝的种子长)在哪里?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咖啡色的,椭圆形,扁扁的……)
⑶那他们的种子为什么长得这么特别呀?
4、逐步展示课件。
⑴看第一段。谁带蒲公英去旅行?为什么风能帮它?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
⑵经验转移。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
⑶看第二段。师:苍耳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教师出示相应(动物)的标志。
评析:教师原想借助于视频展示仪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种子的特征,但视频仪调的颜色太暗,不清晰,反而干扰了幼儿观察,给了幼儿认识错误的认识。充分的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但在选择时应考虑到课件是为了活动服务,该课件制作较粗糙,与活动的配合不够紧密,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第三次分组探索活动。教师出示另外一些植物。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植物,他们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呢?(……)
教学反思:
如何通过教学学生们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并找到果实或种子形状结构与传播方式之间的规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思考良久的问题。虽然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短文,但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对很多种子的传播方式都不了解。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的效果往往能起到绝佳的效果,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寻找能够直观演示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视频,通过截取整理,蒲公英种子的满天飞舞,凤仙花、喷瓜的劲爆弹射,苍耳种子的勾挂之旅,椰子的随波逐流以电影的方式清晰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尤其是一些极具代表性植物的种子传播让学生兴致极高惊叹不已,纷纷感叹大自然竟然是如此的奇妙,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了解了植物果实或种子的形状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有切的关系。
本文扩展阅读:种子(see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
2.《种子的传播》教学设计 篇二
1 力学模型
我们知道, 物体各部分均匀收缩时不会引起应力, 因此由豆荚的变形可以抽象出图1所示双层各厚t/2的弹性薄片正交 (即互相垂直) 单向收缩的模型 (收缩没有画出) .不失一般性, 设上层沿左右方向, 下层沿前后方向发生了相同的收缩.图1沿虚线剪下的宽w的条代表豆荚变形的力学模型, 对于实际豆荚, 大约θ=45◦.
图1所示的力学模型看上去非常简单, 但是正如第Ⅰ部分已经指出的, 它在无生命的自然界很难自发出现, 是生命智慧的大手笔的创作, 蕴含着自然深层次的力学和数学原理.但是我们不打算像科学家一样, 采用相对深奥的变形非协调弹性力学 (incompatible elasticity) 和张量的数学工具进行研究[2], 而是借助基本力学原理和初等几何相关知识, 试图开启一扇窗口, 与读者一道去领略一下其中神秘美妙的科学风光.
为了便于理解, 先考虑一个更简单的模型:仅上面薄层左右单向收缩.这时前后方向变形相同, 可以截取一个弹性条研究.见图2, 考虑一个力的等效变换.
首先设两层没有粘结, 上层自由收缩 (图2 (a) ) ;然后对上层施加一对拉伸外力, 同时对下层施加一对与之大小相等的压缩外力, 使两层长度变为相同, 在此状态下将两层粘合 (图2 (b) ) ;最后卸去外力.卸去外力引起的变形等效于反向施加一对大小等于Ft/2的外力偶引起的变形 (图2 (c) ) .可见, 仅一层单向收缩的结果是形成一个圆柱面.
回到图1所示双层结构在正交方向同时单向收缩的情形.容易想到, 它相当于两薄圆柱面背对背正交“强制”粘合, 其变形结果即所谓非协调变形.
在图3两弹性层“强制”粘合后, 上层内力试图恢复开口向上的圆柱面, 下层内力试图恢复与上层垂直的开口向下的圆柱面, 上下两层角力的结果引起残余应力 (又称预应力) .残余应力弹性体有一个重要特点:切开时会释放部分残余应力, 平衡状态变化, 形状改变.豆荚弹射籽粒的运动就是对残余应力的巧妙运用, 它使自身成了“变形魔条”.
2“变形魔条”
从图1 (也参见图3) 的力学模型剪下一个小圆片, 这时上下层的角力势均力敌, 于是形成图4的类鞍形曲面, 其中所画的两组正交的曲线表示两个主曲率方向 (对应两薄层在左右和前后收缩的方向) .
但是当剪下的部分很大时, 这种类鞍形面的形态不再稳定, 或者是上层内力起主导作用, 弯曲成上层一样的圆柱面;或者是下层内力起主导作用, 弯曲成下层一样的圆柱面.究竟怎样弯曲, 由初始条件确定.我们可以施加一个外力, 使之弯曲方向转换.也就是说, 物体有两个平衡状态, 我们称之为双稳态平衡.
无论是双稳态平衡的圆柱面还是图4的类鞍形曲面, 都与豆荚的螺旋面在形状上相差甚远, 这或许是豆荚的变形机制迟迟没有被揭示的原因.
我们不能不惊叹豆荚运用残余应力的惊人“创造力”:它发现了θ=45◦的裁剪方式, 将自身设计成“变形魔条”.根据科学家的研究, 裁剪角θ=45◦的条的变形可以由残余应力引起的应变能确定.应变能包括面内拉压应变能Es和弯曲应变能Eb[3]
式中, “∼”表示近似成正比, t, w, κ0分别是条的厚、宽和参考曲率 (参考曲率可以由沿主曲率方向剪下一非常窄的条测定) .根据最小能量原理, 在残余应力体所有可能的形状中, 实际形状对应于应变能的最小值.于是, 条的形状变化归结到拉压和弯曲应变能的竞争.当拉压应变能占主导地位时, 条的形状为一个圆柱面螺旋 (图5左) .当弯曲应变能占主导地位时, 条的形状为一个纯扭转螺旋 (图5右) .
由于拉压应变能与条宽w的5次方成正比, 而弯曲应变能与w (的1次方) 成正比, 因此宽条变形由拉压应变能主导, 螺旋面轴线位于一个圆柱面, 其半径为
式中, v是泊松比.螺旋面轴线升角 (等于裁剪角) θ=45◦, 因而螺距
窄条变形由弯曲应变能主导, 纯扭转螺旋的轴线为直线, 这时
从拉压应变能主导的圆柱面螺旋到弯曲应变能主导的纯扭转螺旋, 有一个临界条宽.令式 (1) 等于式 (2) , 我们得到临界条宽 (略去了一个比例系数)
研究表明, 从圆柱面螺旋到纯扭转螺旋的变化是连续的, 但是过渡区间很小, 是一个急剧的变化.
可以从没有残余应力的相同尺寸的圆柱面裁剪下与图5左相同的宽条, 两者在外形上难以分辨, 但是在力学性质上却有质的区别.我们不妨设计一个小魔术来说明它们的区别:
制备这样两个外形相同, 即都是圆柱面螺旋的宽条 (参见第Ⅲ部分) , 其中一个条有残余应力, 一个没有.让两位观众检查, 确认二者相同.然后仿照魔术师故弄玄虚, 口中念念有词, 对着一个条吹口“仙气”, 叫声“变直”, 再让这两位观众分别从宽条上剪下一窄条.“魔法”应验了:吹了“仙气”的那个圆柱面螺旋剪开后轴线变直了, 成了纯扭转螺旋, 而另一个剪开后轴线依然保持原来的圆柱面螺旋形状.
豆荚的自身设计服务于物种繁衍的需要 (弹射传播种子) , 裁剪角θ=45◦是它的最佳选择.那么改变裁剪角的大小会改变条的形状么?条的形状究竟由什么参数确定呢?
根据式 (6) 定义无量纲条宽
科学家发现[2], 条的形状由两个无量纲参数θ和控制.图6是条的形状随θ和的变化图.
为了便于描述, 定义无量纲螺距与无量纲半径如下
图6表明, 对于窄条, 当θ=0◦和90◦时, 条像蛇一样盘缠.从0◦到45◦, 条从盘缠逐渐向上伸展成为螺旋, 螺距逐渐变大, 到θ=45◦达到最大值;半径逐渐变小, 到θ=45◦变为0, 这时条由圆柱面螺旋变为纯扭转螺旋.从45◦到90◦, 变化趋势相反, 同时内面变为外面.和随θ的变化见图7, 其中离散点表示实验结果.
当θ从90◦增加到180◦时, 条的形状变化似乎在重复从0◦到90◦的“故事”, 但是仔细观察, 就会有惊人的发现:螺旋的旋向改变了, 即从左手螺旋变为右手螺旋.不经意间, 变形魔条向我们揭示了螺旋旋向变化的奥秘:它不取决于材料的内在性质, 而是取决于条的几何参数.
具有残余应力的宽条还有一种“魔力”, 其圆柱螺旋面的内侧可以翻转成为外侧, 并且螺旋的形状不变.无残余应力的宽条没有这个性质.“魔力”从何而来, 如何设计一个魔术, 我们都留给读者.
俗语说, 百闻不如一见, 百见不如一尝.一定有读者想自己动手尝试尝试了.正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力学实验室根据豆荚的变形设计了一堂扩展型实验课.在本文第三部分, 就让我们跟大学生一起做做实验, 交流交流心得吧.
参考文献
[1]蒋持平, 刘清漪, 郭乾坤等.豆荚弹射传播种子的力学I:豆荚组织的多功能优化与弹射.力学与实践, 2012, 34 (2) :93-96
[2] Shahaf Armon, Efi Efrati, Eran Sharon, et al.Geometryand mechanics in the opening of chiral seed pods.Science, 2011, 333:1726-1729
[3] Shahaf Armon, Efi Efrati, Eran Sharon, et al.Geometryand mechanics in the opening of chiral seed pods–Supple-mentary online material.Science, 2011, 333:1726-1729
3.形形色色的种子传播 篇三
迷你降落伞——蒲公英
蒲公英属果实用它们轻柔的绵状毛借着风力被运送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通常认为,蒲公英的种子上带着绵状毛,但严格来讲,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蒲公英所属的菊科果实像南非的茼蒿那样,有果肉的果实很少,通常是没有果肉的果皮紧贴着一颗种子,这被称之为“瘦果”,由于很轻,所以容易靠绵状毛借着风力散布。
轻若尘埃——虾脊兰
兰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广泛且造型奇特。虾脊兰属植物,被隔绝分布在相距遥远的墨西哥、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以及塔希提岛等地。其中,三褶虾脊兰的分布甚至从日本跨越到相隔遥远的斐济。三褶虾脊兰何以会分布如此广泛呢?三褶虾脊兰的种子是世界上最小的种子之一,长约0.8毫米,宽仅约0.1毫米,因为缺少胚乳,所以非常轻,宛如灰尘。因此,科学家认为,其种子有可能被暴风卷起到对流层,被运送到很远的地方。
自由滑翔——巨翅瓜
即使没风,有些依靠种子自身滑翔,仍然能散布到远方的种子传播种类,它们属于滑翔型。种子的滑翔翅越平衡,越是有与种子重心保持平衡的翅,就能飞行得越远。原产于印尼和新几内亚等地的巨翅瓜就是典型的代表。巨翅瓜可以缠绕在其他植物上借力攀爬到30米高的地方。它的果实直径有20~30厘米,里面长有约400颗种子。巨翅瓜的种子带有薄翅状的飞翼,长14~15厘米,宽5~6.5厘米,飞翼具有极短的后角,所以看上去呈三角形,尾部有一点翘曲,可保持稳定姿势。果实成熟后,其底部将形成中空的洞,种子可以从中一粒一粒飞出去,并滑翔到很远的地方。
在无风状态下,巨翅瓜种子以每秒1~1.5米的飞行速度滑翔,就像带有绒毛降落伞的蒲公英种子那样徐徐飘落,其滑翔距离约为下降高度的4倍。假如从30米的高度落下的话,则它在空中滑翔距离约120米。如果能幸运地乘着这一地域产生的上升气流飞行的话,其滑翔距离甚至可以超过1000米。事实上,每粒巨翅瓜种子的飞翼形状都有微妙的差异,有些适合直线飞行,有些适合边旋转边飞行。
旋转降落——松球
有些种子或者果实带翅,通过旋转,从母株分离并散布的,被称为直升机型。例如,鸡爪枫的果实上带有2枚翅;而松树果实松球待干燥绽开时,带有单翅的种子就会旋转飞散到地面上,宛如直升机降落。东南亚的龙脑香树的种子所带的翅是最长的,可长达30 厘米。龙脑香树在东南亚森林占居优势,可高达70米。只有依赖这么长的翅,才能保证种子安全“着陆”。
随波逐流——巨柱仙人掌
种子或果实被雨水冲刷带走,经过河流或海洋漂流到遥远的岸边。平时在没有河流的地方,借助下大雨、发大水意外地被运到远方,这个方法特别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效果尤为明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巨柱仙人掌,算是世界上最高的仙人掌了。它约有四层楼房那么高,重量可达6吨。巨柱仙人掌的根深入土壤,它的深度是地面巨柱高度的2倍,而且分布很广,只有这样它才能在沙土中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奇怪的是,这种仙人掌并没有紧挨着生长,因为其根部会分泌一种阻碍幼苗发育的物质。然而,一旦下暴雨形成河流的话,少部分种子经沙子冲刷除去了阻碍发芽的物质,并被运到远离母株和其他仙人掌的地方,生根发芽,便形成了稀疏散布的情形。
来历不明的“藻玉”——哥伦布豆
在日本,人们有时会发现一种来历不明的种子——直径达4~5厘米,呈红褐色的扁平状,稍加研磨就会发出光亮,像玉石那般莹润漂亮,故冠以“藻玉”之名。其身份却是豆科榼藤子的种子。榼藤子豆荚生长在岸边,长度超过1米,其种子从岸边“出发”,开始漂流。有人曾目击,暴风雨过后,许多榼藤子种子漂流到马达加斯加的海岸。传说,曾滞留在非洲西北岸马德拉岛的哥伦布看到过这种种子漂流到那里,以为是印度产的。他本认为从欧洲西航可到达东方的印度,这样,就更增强了他航海到东方的信心,故榼藤子也被称为“哥伦布豆”。
浴火重生——山龙眼
在澳大利亚,有一种植物以万万没想到的方式,容易且有效地传播着种子,那就是贝克斯属的山龙眼。山龙眼是桃金娘科花木,花朵由数百片花瓣聚生在花茎周围。即使花朵凋谢,雌蕊的花柱也不落,照旧紧紧地挤在一起。因为果实埋在中间,难以发育成熟,也无开口,所以这种状态可以保持数年之久。不过,一旦遇到野火,野火的高温会使果皮不断受热绽开,种子显露出来。在火熄灭之后,地面冷却,果实被风吹散在地,地面积存的草木灰正好可以充当肥料,培育种子。
“不要碰我”——凤仙花
有些植物以特殊的方式释出种子。如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会爆炸性地裂开,种子飞散很广。从其英文名“不要碰我”也说明了这一点,一旦碰到熟透了的凤仙花果实,果皮会立马裂成几瓣,劲头十足地卷成螺旋状,迸飞种子。
像凤仙花那样,用扭曲或翻转的爆裂方式来散布种子的方法在榨浆草属或豆科植物中也司空见惯。不过,大多传播距离在1米以内。但也有传播距离在5米以上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油麻藤。油麻藤的果荚坚硬,一旦果荚绽开,种子劲头十足地飞出,弹射出很远。由于种子扁平且坚硬,撞击地面还会发出很大的声响。如果藤蔓一直往高处长,则其迸飞的距离可达10米以上。
狮子杀手——镰稃草
种子的传播还与动物有关。因为浆果等肉果可被动物取食,种子可经由动物的消化道排放出去,可由动物带到很远的地方。事实上,有些种子若不经过动物的消化道便无法萌芽。据称,能将种子传播到最远地方的是蝙蝠。狐蝠等吃果实的蝙蝠可一天往返几十千米。马达加斯加南部最大的猴面包树直径可达7米,树干有空洞,洞中积存的蝙蝠粪便中布满了无数的幼苗。这些幼苗都是椴科的扁担木,其果实被蝙蝠吃下后随着粪便一起排出,落在树洞中,经大雨和些许阳光的沐浴才好不容易长出幼苗。
有些果实表面有特殊的构造,可用来附着在动物的皮肤、毛皮、羽毛或人类衣服上。鬼针草的果实表面覆盖有许多细小而有钩的毛;山苋菜果实的顶端有草耙状的构造,其上也有倒钩。有的果实有钩状突出,被动物踩着甚至能致其死亡。例如胡麻科的镰稃草也被称为“狮子的杀手”,此类果实长十几厘米,表面有若干长而坚硬的钩状突出部分。如果狮子稍不留神踩着了,并不由自主地用嘴去处理,就很容易戳破嘴,导致无法进食猎物,最终被活活饿死。故镰稃草也被叫作狮子杀手。
4.《种子的传播》教案 篇四
1、发现植物的种子,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对种子的传播方式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加寻找秋天的远足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苍耳、蒲公英、刺毛球、“麻雀窝”、臭草、红菱、牛膝、蓟……)
2、多媒体课件。
3、幼儿有一定播种的经验。
评析:教师能根据幼儿园所处环境,选取乡土教材作为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活动生活化的原则。
评析:活动准备既有教具等物质材料的准备,又有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能考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上获得发展,符合维果兹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受好玩。
1、谈话导入,那天,我们去田野里寻找了秋天,你看见些了什么?
幼:喇叭花、菊花、蒲公英、狗尾巴草、麻雀窝……
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
幼:蒲公英、麻雀窝、刺毛球、臭草……
今天他们藏在哪里?
幼:田野里
评析:当幼儿回答田野里时,(而实际上是在活动室里)教师没有作出恰当的反应,可见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倾听、及应变能力还较弱。
出示苍耳、蒲公英、麻雀窝。
2、让幼儿玩苍耳、蒲公英、麻雀窝。玩过后教师提问:
⑴刚才你玩了什么?
幼1:蒲公英
幼2:麻雀窝
幼3:苍耳
⑵它们长什么样呀?⑶你是怎么玩的?
麻雀窝为什么飞起来,还有什么也飞起来了?为什么蒲公英也会飞?
为什么苍耳可以粘在头发上?
评析:“你看见些了什么?”“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刚才你玩了什么?”这三个问题答案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语过于罗嗦,应注意提问语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精练性。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发现种子。
1、引导幼儿发现种子。蒲公英、苍耳和麻雀窝的种子在哪里呀?
2、幼儿发现种子。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每人找一粒种子,找到后放进盘子里。
3、幼儿互相交流。
⑴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⑵苍耳的种子藏(麻雀窝的种子长)在哪里?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咖啡色的,椭圆形,扁扁的……)
⑶那他们的种子为什么长得这么特别呀?
4、逐步展示课件。
⑴看第一段。谁带蒲公英去旅行?为什么风能帮它?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
⑵经验转移。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
⑶看第二段。师:苍耳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教师出示相应(动物)的标志。
评析:教师原想借助于视频展示仪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种子的特征,但视频仪调的颜色太暗,不清晰,反而干扰了幼儿观察,给了幼儿认识错误的认识。充分的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但在选择时应考虑到课件是为了活动服务,该课件制作较粗糙,与活动的配合不够紧密,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5.科学教案“种子的传播” 篇五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2、产生探索植物的兴趣。活动准备:
1、实物:赤豆、黄豆、绿豆、瓜子 2、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通过观察,复习认识一些植物的种子。1、请小朋友看看桌子上有些什么种子? 幼儿分散观察种子。
问:你看到了哪些种子?(西瓜籽、绿豆、南瓜籽„„)
2、请小朋友看看多媒体课件中有些什么种子?演示多媒体课件。
根据画面鼠标所指,集体回答。(蒲公英的种子、莲子、苍耳的种子、凤仙花的种子)
二、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认识蒲公英、莲子、苍耳等植物的传播方式。
1、师:咦,是谁在说话?
放录音《蒲公英的自述》:“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有一朵毛绒绒的小花。微风轻轻地一吹,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师:啊,原来是蒲公英的种子在说话,你们听见它说了些什么?(幼儿个别回答)老师小结《蒲公英的自述》。
2、风真的能帮助蒲公英的传播种子吗?我们来看看。演示多媒体课件“蒲公英的旅行”。谁能帮蒲公英传播种子?(个别回答)蒲公英的种子是靠什么传播的?(集体回答)
小结:蒲公英就是靠风来帮它传播种子的,风能传播种子。
3、那么莲子呢,它是怎么传播的呢?演示多媒体课件 问:莲子是怎么传播的呢?(个别回答)
小结:莲子落入水中,顺着水流到别处去安家,莲子就是靠水来帮它传播的。
4、苍耳呢,它是怎么传播的呢、演示多媒体课件 问:苍耳的种子是靠什么来帮它传播的?(个别回答)
教师小结:苍耳浑身长刺,容易沾到人和动物身上,人和动物走到哪儿,就把它带到哪儿。小结:我们周围的大自然非常有趣,原来许多种子都由它们的好朋友来帮忙传播的。一起来说说,蒲公英的种子是由哪个好朋友来帮忙传播的?莲子、樱桃的种子、苍耳的种子呢?
5、还有一种种子,它没有好朋友帮忙也能传播,你们想知道吗?演示多媒体课件。问:这是什么种子?它是怎么传播的?
演示边小结:凤仙花的种子成熟了,果壳裂开,种子就蹦到别处去发芽了。学习词:裂开——破了分开。
小结:凤仙花就是靠自己种子成熟后果壳裂开来传播种子的。还有许多植物也是靠自己传播的象刚才我们看到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
6、还有谁也能传播种子呢?它是怎样传播的? 幼儿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刚观察。请个别幼儿回答。
幼儿A:农民伯伯在田里播种。幼儿B:蜜蜂采花粉来传播种子。
幼儿C: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也能传播种子。幼儿D:雨水落下来把树上的种子带到泥土里,也能传播种子。
幼儿E:小猴子趴倒树上吃桃子,吃完了把桃核扔到地上就能长出小桃树。
6.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的传播》 篇六
1.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学会发现不同植物的种子。
3.对种子的传播方式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加远足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苍耳、蒲公英、刺毛球……)
2.多媒体课件。
3.幼儿有一定播种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
――谁和家长一起去田地里种过麦子或者玉米、大豆啊?
――我们播种时麦子粒、玉米粒、大豆粒这些是麦子、玉米、大豆的种子,你看见这些种子是怎么样被播种到地里的?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让幼儿玩苍耳、蒲公英,玩过后教师提问:
――刚才你玩了什么?
――它们长什么样呀?
――你是怎么玩的?
――为什么蒲公英也会飞?
――为什么苍耳可以粘在头发上?
2.第二次探索活动,发现种子。
――蒲公英、苍耳也有种子,找一找他们的种子在哪里呀?
――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每人找一粒种子,找到后放进盘子里。
3.幼儿互相交流。
――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苍耳的种子藏在哪里?
――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4.逐步展示课件。
第一段。
――谁带蒲公英去旅行?
――为什么风能帮它?
――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
第二段。
经验转移。
――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
――苍耳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教师出示相应(动物)的标志。
三、结束部分
教师出示另外一些植物
――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植物,(豆角、西红柿、草莓、苹果、葱、蒜・・・・・・)他们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呢?
教师小结:
植物种子的传播途径有许多种,有靠风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等等,小朋友们在出去玩的时候还可以观察一下,种子还有什么传播的方式。
活动延伸
7.向日葵传播种子的方法 篇七
一、自然脱落
向日葵会经过自然脱落来传播种子,向日葵种子到了成熟期后,会从植株上自然脱落到地面,遇到降雨就会为其供给生长条件,此时种子就会生根发芽,从而到达传播效果。
二、水传播
靠水传播的种子其表面蜡质不沾水(如睡莲)、果皮包含气室、比重较水低,能够浮在水面上,经由溪流或是洋流传播。此类种子的种皮常具有丰厚的纤维质,可防止种子因浸泡、吸水而腐烂或下沉,海滨植物,如棋盘脚、莲叶桐及榄仁,就具有典型靠水传播的种子。
三、风传播
有些种子会长出形状如翅膀或羽毛状的附属物,乘风飞行。具有羽毛状附属物的种子大多为草本植物,例如菊科的黄鹌菜,木本植物则有柳树及木棉等。另外有些细小的种子,它的表面积与重量的相比较例较大,种子所以能够随风飘散,像兰科的种子。菊科植物蒲公英的瘦果,成熟时冠毛展开,像一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散播远方。
四、蚂蚁传播
蚂蚁在种子传播上,通常扮演二次传播者的主角。有些鸟类摄食、传播种子,但并没有全部消耗掉所有的养份,掉在地上的种子,其表面上还有残存的一些养分可供蚂蚁摄食,这个时候蚂蚁就成了二手传播者。上述现象亦发生在自体传播或哺乳动物传播之种子。
五、鸟传播
鸟类传播的种子,大部份都是肉质的果实,例如浆果、核果及隐花果。鸟类啄食樟科植物的种子后将种子吐出。果实被采食后,种子经过消化道后随意排泄。靠鸟类传播种子的植物是比较先进的一群,因鸟类传播种子的距离是所有方式中最远的。
六、哺乳动物传播
哺乳动物的传播,大部份都是属於一些中、大型的肉质果或乾果。一般而言,哺乳动物的体型比较大,食物的需要量大,故会选择一些大型的果实。譬如说:猕猴喜爱摄食毛柿及芭蕉的果实,也帮忙这些植物进行传播。
七、人为传播
向日葵经过人为传播种子,生长期的向日葵具有比较好的观赏价值,并且向日葵种子能够食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应,人们会对其进行大规模养殖,人为传播已经是向日葵最广泛的传播方式了。
向日葵四季皆可,主要以夏、冬两季为主。花期可达两周以上。向日葵除了外型酷似太阳以外,她的花朵明亮大方,适合观赏摆饰,她的种子更具经济价值,不但可作成受人喜爱的葵瓜子,更可榨出低胆固醇的高级食用葵花油。
向日葵的品种可分为“一般观赏用”品种或“食用”品种,一般观赏用品种特征为植株较矮小,通常不超过半公尺,所以适合栽种于盆栽中;食用品种则植株较为高大,种于一般露天苗圃土壤中,可长至2公尺以上。向日葵生长相当迅速,通常种植约两个月即可开花,其花型有单瓣、重瓣或单花、多花之分,花期相当长久可达两周以上。
向日葵三个生长周期的养护方法
1、幼苗期
向日葵的种子是生命力十分旺盛的生物,它的耐旱性极强,当它掉落在地上的时候,它的会很快的进入土壤,并且根部生长的十分快,它的整个根系都是十分强大的,而地上部分的植干则是生长缓慢的,需要必须的时间来吸收足够的营养成分。此时应当保证土壤的肥沃性,采用滴灌的方式每周进行两次滴灌,可是土壤不宜太过湿润。此时不宜施予肥水,这个周期大概需要40~55天左右。
2、成长期
当向日葵进入成长期的时候,它的顶部会逐渐构成一个星状体,这个阶段是向日葵一生中生命力最为旺盛的时候,它的各个器官也将在这个时候发育完全。所以这个阶段的向日葵对于肥水的需求量是异常大的,肥水的供给完全能够影响到它的产量。这个时候能够采用氮磷肥与尿素1:2混合为主,采用喷灌的方式,10天一次肥水,7天一次浇水。以保证向日葵的良好发育,这个周期大概会维持在20天左右。
3、成熟期
成熟期的向日葵,它的花瓣会呈现舌状,这期间的第一周为花瓣的授粉、受精期。在这个期间肥水的不足、虫害的影响都将影响向日葵的结实,所以在做好肥水供给的同时,也应当注意一些虫害的滋生,能够使用20%灭菊酯乳油稀释后喷洒在向日葵的茎叶、茎干以及周围。20%灭菊酯乳油与水的比例是每350毫升兑水450千克。它生长的环境也最好是天气比较晴朗、昼夜温差比较大和水分充足的地方。在30~50天之后,向日葵能够到达完全成熟。
向日葵养护要点
1,光照充足
对于向日葵的养殖而言,首先我们要保证充足的光照,将植株放在采光较好的地方进行养护。只需要在夏季做好相应的遮阴措施即可,其他季节提议给予其全日照养护。
2,肥水适宜
向日葵的生长需要合理的浇水以及施肥,掌握见干见湿的浇水要点以及薄肥多施的施肥原则,控制好浇水以及施肥量,保证植株的生长所需。
3,土壤肥沃
8.幼儿园大班《种子的传播》说课稿 篇八
种子的传播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幼儿所切身接触的,可以帮助幼儿去了解种子的传播过程,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对自然现象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是他们对于自然现象的变化却不一定有了正确的认识。这次活动,主要让他们通过亲自细致的观察和动手操作,来加深对种子传播的认识,而在操作中,我们需要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在合作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并且学会更多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说目标
1.知道种子传播的方法,了解并掌握种子播种的过程。
2.乐意和同伴一起进行观察,讨论,并积极思考。
三、重难点分析
这次教学的重点是,让幼儿知道种子的传播过程。
因为这次活动名为《种子的传播》,也就是种子传播的过程,很多幼儿并不明白什么是种子的传播,更不知道是如何传播的,所以,我把这个作为重点解开幼儿的疑问。
活动难点,幼儿学会使用铲子和锄,乐意与同伴合作。
这一时期的幼儿大多不知道铲子和锄头是做什么用的,更不知道怎样正确的使用,通过这次活动,正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锻炼操作能力。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在愉快的心情下进行教学活动,更加深刻清楚的明白种子的传播过程,我作了以下准备:
1.一个关于蒲公英的故事;2.各种植物的种子;3.铲子,锄头,小桶等工具。
五、说活动过程
1.听故事,导入主题
教师讲述“蒲公英漂流”的故事,让幼儿在听故事的乐趣中初步了解蒲公英
的传播过程,为后面的讨论作铺垫,从而进行教学。
2.幼儿讨论“种子是怎样旅行的”。
(1)还有哪些种子会旅行?
(2)这些种子是怎么旅行的?
3.认识种子,探索传播过程
(1)教师出示常见的几种种子
(2)让幼儿指认是什么种子,怎样进行传播的?
(3)教师进行指导并举例
(蒲公英的种子就像小伞一样,风婆婆带者她落到一个地方生根发芽,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
4.学习播种
(1)教师示范播种
(2)幼儿自己播种,教师进行指导
说明:经过教师示范,激起幼儿想亲自动手的兴趣,让幼儿主动学习播种,教师在旁给予指导。
5.活动延伸部分
1 教师发给幼儿一些种子,让他们回家和爸妈一起种。
9.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 篇九
指导思想:
本教学设计主要突出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强调科学结论再探究活动之后,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一般是绿色开花植物,具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用种子繁殖。绿色植物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它能有这么广泛的生存空间和用种子繁殖有很大联系。植物的生长需要植物种子的萌发,如果要研究植物种子的萌发就要先学习种子的结构,种子的结构主要有胚和种皮,胚又是由胚根、胚胚芽和子叶组成,它们各自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样,我们就能进一步学习植物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当所有的条件都准备好了,种子就能安装一定的过程进行生长。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难,时间也较充裕,应该适当安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方面
(1)识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异同点。
(2)识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2.能力方面
(1)初步学会解剖和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
(2)通过设计表格,列表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通过单、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初步设计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向学生渗透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难点
1.解剖和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识记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
(1)种子的结构是本章的关键性问题,它阐明了种子是形成下一代植物体的基础,种子中具有将来发育成幼苗的基本结构——胚;学生只有了解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才能顺利地理解小小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原因,以及单。双子叶植物的概念。
(2)若要识记种子的结构,必须让学生亲自实验,动手动脑,解剖、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再通过归纳对比获得。这样既符合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又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掌握探究生物体结构的实验方法。
2.玉米种子子叶、种皮和果皮的观察,是本课题的教学难点。因为:玉米种子的子叶有一片且很薄,不易观察;玉米种子的种皮和果皮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很难分开,不容易观察。
教具准备
1.课前1~2天,浸泡粒大完整的双子叶植物种子(菜豆、大豆、蚕豆、花生)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玉米、小麦)。注意,若天气较热,浸泡一天后要及时换水,以防腐烂。2.材料用具:培养皿、解剖刀、解剖针,镊子、放大镜、稀释的碘液,滴管。
3.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外形和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的剪贴图(或CAI课件)。
4.准备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装置。
5.课前将学生分成5组,根据家乡植物种类调查结果,每组绘制一种家乡常见植物(代表一类植物)的头饰,以备课上使用。
6.课前学生收集各种被子植物的种子,浸湿后以备课上使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从形形色色的 植物引到被子 植物,然后提 通过学生做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实验,分组讨论: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
课后让学生设计种子萌发实验,观察种子萌发过程。既出种子萌发后 → 使学生识记种子→ 构,并自己设→ 为后续知识的学习能发育成一株 新的植物体。的结构及单、双子叶植物的概念。
计表格,书面表达并交流汇报。
2.教学过程说明:
(1)本节课题的引入,可以从复习形形色色的植物引到被子植物。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被子植物多达20多万种,是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所以人类若想保护大自然,更好地利用被子植物。首先就要了解被子植物的生
奠定基础,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活,这里有许多‘为什么’等着你们来探究!”教师提出:被子植物一般是如何繁殖?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体?这与种子的结构有关,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通过学生观察所收集的和教师准备的各种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种子,认识种子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各不相同,然后提出:不同种子的结构是否也不同呢?
(3)关于观察菜豆种子的实验。
①分发给学生干燥的、软的和刚萌发的(胚根刚钻出种皮)的菜豆种子各一粒。学生往往因种子小且常见,只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忽略了对种子结构的细心观察,教师应指出要进行探索研究,必须有正确的方法步骤,不能急于一刀切开无目标的先睹为快。
②通过观察刚萌发的菜豆种子,发现种子的外面包着一层种皮;再观察浸软的种子种皮上的细小结构及作用,其中种孔的观察较困难,可以让学生用力捏一下泡透的种子,注意观察种脐附近的现象——有水流出,水流出处即种孔;然后剥下种皮,感觉种皮的坚韧性,理解其功能。
③观察菜豆种子的胚:从与种脐相对的一侧分开两个豆瓣(否则易将两片子叶掰断),指导学生认识两个豆瓣即两片子叶,肥厚,储存营养物质。提醒学生动作要轻,用放大镜观察两个豆瓣的连接部分,已钻出种皮的一端是胚根,另一端有两片幼叶的是胚芽,中间连结胚根及胚芽的是胚轴。用镊子夹住胚根井轻轻抬起,观察清楚胚根、胚轴、胚芽与子叶的关系,明确与子叶相连的部分是胚轴,为以后种子萌发时子叶通过胚轴输送营养物质给胚根、胚芽打下基础。然后讲述胚各部分的作用。最后总结菜豆种子的结构。
(4)关于观察玉米种子的实验。
①在解剖种子时,正确掌握解剖的切面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当用种子的模型或挂图讲清什么是横切面和纵切面,这对以后的生物课教学也是很重要的。
②分发玉米种子后,讲清玉米的种子实际是果实,即其果皮和种皮是紧紧贴在一起的,很难分开,应细心观察。
③学生按课本第44页图III—3的提示,沿着隆起的一侧切开种子。选与挂图一致的那半粒种子,以利于学生结合挂图进行观察。在切面上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在果皮和种皮之内,呈蓝色的部分是胚乳,贮存营养物质(淀粉是其中的一种,遇碘变蓝,所以胚乳呈蓝色);呈黄褐色的部分是胚。用放大镜观察,还可以用解剖针轻轻地挑起胚的两端:靠上部的是胚芽;靠下部的是胚根;中间挑不动的是胚轴。胚轴与一片大的子叶相连。这片子叶紧紧贴在胚乳下面,呈薄片状,所以不储存营养物质。玉米子叶的观察是难点,为了指导学生观察清楚,可以自制一张剪贴图来讲胚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剪贴图的制法是:照着现有的王米种子结构的挂图,绘制一个与挂图上的胚同等大小的胚的结构图剪下来,并把子叶与胚根、胚芽之间的连线剪开,仅让子叶与胚轴相连。再将这张图贴在原挂图的胚部,使子叶与胚根、胚芽的边缘游离,教学时用手掀开即可),或设计CAl课件(在玉米种子结构上各部分可各自闪动,利于学生识别。可以去掉胚根和胚芽,显示胚轴与子叶相连及子叶的位置。最后总结玉米种子的结构,明确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5)让学生对照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来观察自己带来的种子,并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进行分类,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认识从局部上升到整体,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种子结构的完整概念。
(6)根据观察实验的结果,分组讨论并列表比较(自己设计表格)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在班级交流。
(7)课后实验——分发给学生菜豆和玉米种子若干粒和“观察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报告,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按照实验报告的要求准备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真实地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在实验的过程中思考实验报告中的讨论题。这样安排是考虑到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实验,对实验的思路、方法和过程缺乏必要的了解,对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缺乏自信,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采用先让学生按要求做,在做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理解这样做的原因;还可以发现问题,通过思考、实践,找出解决的办法,改进实验(即创新)。这样学生会真切地感受到创新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增强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信心。
板书设计:
种子的结构 : 胚根:发育成幼根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提供营养,最终消失
胚乳:单子叶植物提供营养
10.《种子的梦》教学设计 篇十
白建军
授课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种子的梦》。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一共八小节,向我们讲述了一粒种子的梦想:它想象了自己生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几个阶段的不同体验,告诉我们种子生长的艰难过程以及它为实现梦想而付出的努力。种子如“儿童”,作者借此来告诫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有着许多的坎坷,要勇敢地面对,努力地克服,只要有梦想经过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表达了一种对梦想的追求,对美好的追求。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褐色、积攒、絮语、盟誓、酿造”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
3、通过理解种子的成长历程,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有梦想就会有追求、有努力,就会有希望,就会成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明确种子的“梦”,理解种子艰难地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把种子的生长过程与儿童的成长历程相结合,进而激发学生思想感情的升华。教学方法和时间分配:
自读诗歌,理解内容→朗读体会,升华情感→联系实际,深化感悟。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录制课文录音;任意植物的种子;种子生长过程的;音乐。
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繁衍;作者资料。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出示任意一粒植物种子)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同时板书:种子)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学生交流课前掌握的植物生长信息)
2、一粒小小的种子也是有生命的,听,它在向我们诉说着自己的梦呢。(板书:种子的梦)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种子的梦》,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了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问题集中在:种子的梦是什么?它为什么要做梦?„„)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就来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2、打开书,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检查预习: 交流作者资料。检查生字新词。
4、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5、全班齐读。
(三)深入学习,提升认识:
1、这是一首儿童诗,读过之后,你知道种子的梦是什么吗?(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种子梦想自己从播种到发芽,到开花结实,再到最后不断繁衍。)
2、种子梦想了自己最终能够开花结实继续繁衍的生长过程,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再来读一读文章。
3、顺势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第1-3小节讲述了埋在土中正在生长的种子;在具备一切生长条件下(第4小节),种子发芽(第5小节)。随后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第6-7小节),最终结实繁衍再生长(第8小节)。
4、出示种子的生长过程。
5、刚才我们看到了一粒小小种子的生长过程。有什么感觉?
6、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一起感受一下种子生长的历程。
7、有了梦想就要去一步步的实现它。种子又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的? 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些什么?默读课文。
8、交流。(学生谈出在种子的生长过程中有努力也有帮助即可。)
9、既然有努力也有帮助,那我们就来找找看,种子都做出哪些努力?都获得了哪些帮助?
10、出示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将找到的信息在组内交流互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深层含义。
11、全班交流:(1)努力: A、对困难的克服。找出描写种子生长过程中代表困难的词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自己的付出。
交流相关词句,谈谈你的体会。结合两部分的努力,说说你的感受。(2)帮助: 种子的生长除了有自己对困难的克服、自己的付出,还要借助许多其他事物的帮助。你找到了哪些?(水分、阳光、蜜蜂、大地„„)
12、不难看出,种子的生长是艰难的,要遭遇这么多困难,借助许多力量。那它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梦想呢?
13、再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
14、这也是植物的生长规律。播种--发芽--开花--结实--繁衍,过程中要有自己努力,还要有其他事物的帮助。虽然会遇到坎坷,但对于美好梦想的追求不变。
15、有没有同学也要来谈谈你的体会?
16、小结。(四)拓展延伸:
1、一粒种子竟会有如此远大的梦想,那你呢?你的梦又是什么呢?
11.《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篇十一
学生很容易得出蚕豆种子可以分成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以前在三年级研究的时候还提到胚轴,这儿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胚轴就没有提出来了。
对种子各部分的作用也是采用“推测――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方式。
出示图片:分别观察、比较发芽3天、发芽6天、发芽9天的蚕豆各有什么区别?归纳种子各部分作用。
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这是一个让学生自行设计研究的探究活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活动毕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让学生先自学P33页介绍的一个对比实验的研究操作过程,引导学生科学地研究问题。而且要求学生下课后继续研究并在第33页作好记录以后交流。并指出:“我们的科学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在课堂上研究,我们还应该在生活中也注意积累知识,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究,科学家们就是这样成功的。未来的科学家们就在你们中间。”鼓励学生继续探索。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拓展与延伸
出示的太空中的植物图片,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
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励他们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五)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六)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12.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哪些 篇十二
答:小鸟能够帮忙种子传播,小鸟把种子吞到肚子里,后经鸟粪排出,种子就能够传播到新的地方。
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弹射传播
1、靠水来传播
椰子:靠水来传播,椰子成熟以后,椰果落到海里便随海水漂到远方。
睡莲:睡莲的果实成熟后沉入水底。果皮腐烂后,包有海绵状外种皮的种子就会浮起来,漂到其它地方。
2、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来传播
樱桃、野葡萄、野山参: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把种子吃进肚子,由于消化不掉,便随粪便排出来传播到四面八方。
松子:是靠松鼠储存过冬粮食时带走的。
3、靠风来传播
红皮柳: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远处去的。
4、还有机械传播种子的方法
凤仙花:凤仙花的果实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这是机械传播种子的方法。
还有许多的豆类植物都是用机械传播种子的。
一、自体传播
自体传播是靠植物体本身传播,并不依靠其它传播媒介。果实或种子本身具有重量,成熟后果实或种子会因重力作用直接掉落地面,例如毛柿及大叶山榄;而蒴果及角果的果实成熟开裂之际会产生弹射的力量将种子弹射出去,例如乌心石。自体传播种子的散布距离有限,但部份自体传播的种子在掉落地面后,会发生二次传播,鸟类、蚂蚁、哺乳动物都是可能的二次传播者。
二、风传播
有些种子会长出形状如翅膀或羽毛状的附属物,乘风飞行。具有羽毛状附属物的种子大多为草本植物,例如菊科的黄鹌菜,木本植物则有柳树及木棉等。另外有些细小的种子,它的表面积与重量的相比较例较大,种子因此能够随风飘散,像兰科的种子。菊科植物蒲公英的瘦果,成熟时冠毛展开,像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散播远方。
三、水传播
靠水传播的种子其表面蜡质不沾水(如睡莲)、果皮内含气室、比重较水低,能够浮在水面上,经由溪流或是洋流传播。此类种子的种皮常具有丰厚的纤维质,可防止种子因浸泡、吸水而腐烂或下沉,海滨植物,如棋盘脚、莲叶桐及榄仁,就具有典型靠水传的种子。
四、鸟传播
鸟类传播的种子,大部份都是肉质的果实,例如浆果、核果及隐花果。鸟类啄食樟科植物的种子后将种子吐出。果实被采食后,种子经过消化道后随意排泄。靠鸟类传播种子的植物是比较先进的一群,因鸟类传播种子的距离是所有方式中最远的。
五、蚂蚁传播
蚂蚁在种子传播上,通常扮演二次传播者的主角。有些鸟类摄食、传播种子,但并没有全部消耗掉所有的养份,掉在地上的种子,其表面上还有残存的一些养分可供蚂蚁摄食,这个时候蚂蚁就成了二手传播者。上述现象亦发生在自体传播或哺乳动物传播之种子。
六、哺乳动物传播
哺乳动物的传播,大部份都是属于一些中、大型的肉质果或干果。一般而言,哺乳动物的体型比较大,食物的需要量大,故会选取一些大型的果实。譬如说:猕猴喜爱摄食毛柿及芭蕉的果实,也帮忙这些植物进行传播。红皮柳
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远处去的。
加杨
杨柳科中的杨树也是靠杨絮传播种子,看这一幅图像中加杨的果序将要成熟,果开裂杨絮就四处飞扬,大街上杨絮到处散播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行道树应种雄株杨树,不能种雌株杨树。
蒲公英
菊科植物蒲公英的瘦果,成熟时冠毛展开,像一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散播远方。
酢浆草
有的植物靠机械方式将种子散播出去,酢浆草便是其中一例,它是一种很普通的野生杂草,开小黄花,花后结具五棱的蒴果,成熟时,果沿室背开裂,果壳卷缩将种子弹出,抛射至远处。
凤仙花
凤仙花母亲的办法跟豌豆母亲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炸裂,凤仙花母亲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苍耳
苍耳这种植物你可能已经见过,每当秋天野外郊游归来,它的果实会挂在你衣裤上,仔细察看它的刺毛顶端带有倒钩,能够牢牢钩住,不易脱落,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为它的种子传播尽了义务。类似苍耳这样传播种子的植物还很多,在草原牧区,这种植物对毛纺织业是一大害,羊毛中夹有这种植物的刺毛会大大降低成品质量,以至毛纺工业有检毛刺的工序。
中华槭
槭树的果具双翅,像长了翅膀的鸟,将其中的种子带向远方。
喷瓜
这一株属于葫芦科的植物,已经结了一个带毛刺的小“瓜”,你可知道此“瓜”的奥秘吗?当瓜成熟时,稍有触动此“瓜”便会脱落,并从顶端将“瓜”内的种子连同粘液一齐喷射出去,射程可达5米以外,喷瓜也因此而得名。大自然中喷瓜传播种子的本领已经到达了登峰造极的水平
风滚草
风滚草的果子,卷缩成一个个球形。随风在草原上滚动,把种子播进泥层。
睡莲
池塘里的睡莲,种子在水面漂行,随着波浪漂呀漂呀,沉下水底发芽生根。
椰子树
椰子树的果实像只小船,它的外壳又坚又硬,浪潮把它冲上海岛,岸边又会长出新的椰树。
小鸟也帮忙种子传播,小鸟把种子吞到肚子里,后经鸟粪排出,种子就能够传播到新的地方。
【《种子的传播》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种子的传播教案08-24
种子的梦教学设计07-29
《播撒希望的种子》教学设计10-27
四年级科学《种子的萌发》教学反思07-01
《果实和种子》教学反思08-26
《声音的传播》教学反思07-03
光的传播教师教学反思10-30
种子的结构06-30
种子的观察日记08-04
种子的萌发教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