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共10篇)
1.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篇一
济南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植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 我执教的《植物的无性生殖》隶属于初中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第一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大纲》对这一部分内容规定为了解水平。因此,依据大纲要求和本节具体内容,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2、举例说出什么是营养繁殖,列举常见的营养繁殖现象;
3、说出嫁接成功的关键;
4、描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能力目标:尝试完成一种植物的嫁接、扦插或压条繁殖。
情感目标:通过比较两大类繁殖方式的特点,辩证的认识生命现象。重点:无性生殖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难点:嫁接和组织培养的操作及原理。
教法:根据以上学习目标我的基本教学方法是;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也就是提出问题;其次,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小组分工完成一次枝接和芽接操作;最后精讲、总结。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我创设的问题情景——土豆发芽、果园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都是我们农村孩子能听到、能见到的生活场景。
问题情境要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还要紧紧抓住学生眼球,也就是“感官喜欢,思想触动”,为了达到以上效果,我充分利用多
媒体,设计了卡通人物宋大伯和宋大娘,而且宋大伯和宋大娘操一口地道的当地方言,用他们二老的对话引出问题。【多媒体】
宋大娘:“老头子啊,这土豆都发芽了,不能吃了。”
宋大伯:“这可咋办呢,不如咱种到地里去吧。”
教师引导:土豆不是种子,他是植物的茎,土豆可以用茎繁殖,有的植物还可以用根繁殖。学生:地瓜,菊花
教师:有的植物还可以用叶繁殖。学生:秋海棠、落叶生根
教师: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用营养器官繁殖的方式称为营养繁殖。今年春天宋大伯和宋大娘还遇到了一个难题,请看。【多媒体】
宋大伯:“俺想在果园外面种一圈杨树,再多种点甜石榴。” 宋大娘:“拉到吧,你上哪里去弄那么多杨树苗和石榴树苗啊,要是买,那得花多少钱啊,我觉得,咱得先改良梨树品种,咱原先种的杜梨根系抗病力强,可就是果子不好吃,鸭梨果子甜,可就是太娇气了,根系抗病力弱。”
宋大伯:“这可咋办呢,不如咱去问问同学们去吧。”
这段对话是课本37页的思考与练习,我充分开发利用了课本资源,自然导入营养繁殖与营养繁殖的三种技术。
二、小组活动
对话播放以后,课堂一下就活了,尤其是第二段对话以后,宋大伯请同学们帮忙,学生们很有成就感,积极献计献策,当时真的很热烈。抓住这一契机,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安排下进行分工。
2、小组汇总又省钱、又快速的繁殖杨树苗,石榴树苗的方法和改良梨树品质的方法。
3、在全班范围内表达交流,选出最好的方案。最后,由宋大娘及时对学生进行了鼓励性评价。【多媒体】
宋大娘:“同学们真办事,要致富还得靠科学技术啊。”
以上小组活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完美达成对扦插,嫁接,压条三种营养繁殖的学习,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课程基本理念。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营养繁殖和组织培养两大板块。由宋大伯,宋大娘在果园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导入营养繁殖的三种方式,完成这一知识板块后,导入组织培养的学习。
教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个体细胞细胞核中含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物质,因此也就具有发育成一株幼苗的可能,这就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利用细胞的全能性,科学家成功利用少量植物细胞繁殖出一株幼苗,这项技术叫组织培养。【多媒体】组织培养的过程flash 如果部分学生还有继续探究的兴趣,可以建议他们到网上继续查询。
三、动手操作
本节的难点之一是嫁接和组织培养的操作。大纲要求尝试完成嫁接或扦插操作。尝试完成属于模仿水平,也就是在具体示范和指导下完成操作。但是如果我在讲台上操作嫁接的过程,中间和后边的同学根本看不见,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看完枝接和芽接的flash动画演示后,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枝条和实验工具分组操作,完成后展示部分优秀作品。
通过动手操作,达成本节课的能力目标,深刻体会嫁接成活的关键是------让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四、理论升华---------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区别
本知识点很抽象,难理解,但却是本节课的重点和理论根源,我用谈话法,由浅及深,一步步达成目标。
教师:营养繁殖与组织培养与用种子繁殖有什么本质区别? 学生甲:种子得播种,营养繁殖和组织培养不用。
学生乙:营养繁殖和组织培养快,种子得先收种子第二年再种。教师:先收种子,那种子是怎么来的?又是种子中的哪一部分发育成一株幼苗?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用种子繁殖需要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继续发育成胚,胚在适宜条件下发育成幼苗,而营养繁殖和组织培养直接由植物体的一部分(或大或小)发育成新个体,不需要精卵结合,因此叫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教师:一位美女对肖邦说:“我们结合吧,想想我们的孩子有你的才
华有我的美貌,那太完美了。”
肖邦说:“我们的孩子如果象我的容貌象你的智商呢?”(学生大笑)
教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性生殖有什么特点? 学生:有性生殖不一定光遗传好的,也遗传坏的。
教师:也就是说,有性生殖不一定能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宋大伯在改良梨树品种时用了嫁接技术,这有什么好处? 学生:嫁接后结鸭梨。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我们发现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无性生殖的主要优点是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四、课堂小结:
在学生谈收获以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构建知识网络,清晰直观。最后利用课件及时训练,增大课堂容量。
2.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篇二
案例回放: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以一位“老爷子”的身份,设置情境问题引入思考。主要思路如下:“变”———交通通讯之变、文化生活之变、社会习俗之变→“因”———近代社会变化的原因→“思”———启示
最后是以诗歌(顺口溜)形式进行课堂小结
19世纪变化大,车船飞机和电话。西方文明传中国,文化生活也变化。
照相电影和印刷,传媒报纸与广播。国民政府始觉悟,改变落后旧习俗。
剪辫易服废缠足,握手鞠躬换礼服。社会习俗趋平等,文明发展向前进。
这样的教学设计流程,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但三个环节“变”、“因”及“思”相对独立,因此,根据组块教学的原理,还需要整合,按照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原则,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我建议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进,以第7课课后的“史海拾贝”———《人们的公仆》为例导入,具体思路如下:德高望重的老爷子,在1912年正月,晚辈给他拜年的时候,没有下跪,还发现他们的辫子不见了,服装也变成中山装或者旗袍,心里很不舒服,决定进京(南京)请愿,引入———交通工具之“变”,到了京城之后,进而发现了文化生活、生活习俗及通讯等之变,引发了老爷子的思考,渐渐的知道了这些“变”的原因,老爷子感慨万分,最后情不自禁赋诗一首(见上略)。这样的设计流程应该是比较流畅,抓住课题中“变”的主题,即由老爷子看见晚辈的“变”到自己亲身经历的“变”,从而引起老爷子的思“变”再到自己观念的“变”。这个案例,作为教师的我我认识到:
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现有教材为依托,教师应深入解读、消化教材内容,既要了然如胸,还要精心挑选、研读、整合,找出学生学习最基本、必须掌握的知识即核心知识点。从核心知识点出发,引导学生选择有关的学习材料,整合学习内容,摈弃照本宣科、从头讲到尾的做法,将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
二、要对学生实际精心布局。核心知识点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或者学生面临的生活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过程,围绕核心知识,从生活中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重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核”,将社会生活中与之相联并适合学生需要的活生生的内容联系起来,通过重组、整合,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场景,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及时与教材内容融通,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运用情境和时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进行迁移、运用,“以用促学”,以运用为主线,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带动起来,引领学生将学习与社会生活融合起来,拓宽学习领域、开阔学生视野。实现学生学习的自我建构,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跳出教材教教材”。
三、要对学生精心渗透人文教育。教学应该实现内容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教学目标的整体和谐发展,才是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世界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经验、情感世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此必须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将学生新学习的知识、经验、新体验到的情感等进行有机联系,整合,丰富已有知识、经验和情感等,让他们在成功中体验快乐、在精神提升中享受快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活学生灵性、焕发学生的活力。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充分体验充分感受、充分展现智慧,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
四、要精心设计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初中历史教学习惯于死记硬背,强化训练的大有人在,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然而,繁琐的训练让学生获得的零散的知识和技能由于缺乏综合化的学习实践活动而难以整合,造成教学效益的低下,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学应增加探究性学习活动,将知识能力的获得过程转化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活动,并在主动学习、积极实践中提升能力,在经历探究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总之,组块教学以学定教,删繁就简,教师选择、重组学习内容,设计、整合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围绕核心知识与生活情境的对接,积极挖掘生活中丰富的学习资源,将零散的教学内容整合成具有内在联系的内容板块,教学流程就是在教师预设下,注重生成、调节的过程中组织教学板块的过程,达成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着力培养学生构建联系的能力和自觉联系的意识,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综合效益。
摘要:组块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人文教育及探究性学习活动等方面整合成学习实践板块,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
关键词:组块,教学,历史,运用
参考文献
[1]杨扬主编.《历史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0
3.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篇三
【关键词】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实验;改进
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进行教学时,本人感觉苏科版初中生物课本七年级上册的有些实验如果改进后,效果可能更好,现叙述如下:
一、页P6“探究光照或水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实验
课本选取了生长状况相仿的4株青菜(或玉米、雏菊等),分别栽种在同样的花盆里,将花盆分别标上1、2、3、4号,再将花盆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每天定时观察花盆中幼苗的生长状况,连续观察7~10天,并做好记录。
我曾经亲自用青菜作为材料做了上述实验,当时正值9月上旬,气温较高,我用陶盆培养青菜,每天上午8时左右观察陶盆中青菜生长情况,发现如果每天浇水,青菜容易烂根,后来改为四天左右浇一次水,十天时间仅浇了两次水,其他条件相同,结果青菜长得很好。如果你不确定是否该浇水,可以敲一敲花盆,如果声音发闷,就该浇水了,一次浇够浇透,浇到盆底渗水就可以了。如果培养用容器的材质是塑料的,一定要覆膜,否则水分蒸发会很快。
课本上没有考虑空气在其中的作用,实际上,植物的生长与空气是否充足也有很大关系。在实验时,应保证所实验的植物空气充足,通风良好。
本着在每次实验时保证只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量应该相同。
我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保证阳光、空气充足的前提下,每4天左右,给青菜适量浇水,青菜可以长势很好,给青菜大量浇水,青菜长势不良,即水分对植物的生存有很大影响。
如果是探究光照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同样,一天左右时间,从植物的外表上看不出什么变化,把每天改为4天左右,才能看出效果。
我每天定时上午8时左右观察陶盆中青菜生长情况,这样经过改进后,效果更加明显。
二、P46页“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实验
从米饭、馒头或面包上取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碘酒,观察米饭、馒头或面包碎屑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实验看似简单,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现在的面粉,食品添加剂很多,加上碘酒浓度有高低,都会影响所滴食物是否变紫色。所以做出的实验即馒头碎屑馒上滴加碘酒后,有的时候不是变蓝色而是变紫色甚至黑色,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歧义,也影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所以我建议不用馒头或面包,就用米饭,如果用馒头碎屑滴加碘酒,馒头碎屑不是变蓝色而是变紫色或黑色,让学生分析是什么原因。
三、P50页“验证食物含有能量”的实验
课本上步骤为①按下图安装实验器材(课本P51上有图)。在试管里加入10mL自来水,插入温度计。②取1g干燥的食物,用解剖针固定食物,在酒精灯上点燃后迅速移入试管下方,进行加热。③待食物燃尽,记录最终水温。④用不同食物进行试验,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分析哪些食物含有的能量较多。(花生、核桃等食物含有的脂肪较多,所以我选择花生、核桃等食物)
这个实验用的是1g干燥的食物,在按照教学进度做这个实验时,已进入11月上旬,较冷了,1g干燥的花生或核桃等太少,不足以使试管水温发生明显变化,如果把1g改为3g甚至9g,这样水温上升明显,效果好。
四、P108页“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的实验
把全班同学分为4~5人为一小组,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小组同学轮流测量不同生活状态下,每个人每分钟呼吸次数。
本课时的内容有“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等活动,活动“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活动,按照课本进行,加上学生活动前准备,活动后整理,此活动至少要15分种左右,“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的活动,不算课前准备的时间,第一组实验“验证植物呼吸放出的是什么气体”,课堂展示、小组交流的时间就要20分钟左右,还有第二组活动“验证植物呼吸时吸收的是什么气体”的实验,我们学校一堂课只有40分钟,很可能完不成教学计划,所以我在教学中把“迅速起蹬1min”改为“迅速起蹬0.5min”,“休息5 min后”改为“休息3 min后”,这样可以节省5min左右的时间,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不会影响教学效果。
五、P109页“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变化”的实验
课本上没有说明用什么颜色的塑料袋,课本上的插图很像白色的塑料袋,如果是白色的塑料袋,里面的新鲜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应强调用黑色塑料袋。
六、P116~117页“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
课本上是玻璃钟罩代表胸廓,橡皮膜代表膈,我在教学中感觉,用玻璃钟罩太重且易损坏,用饮料瓶代表胸廓,气球代表膈,既轻便、安全易于操作,也不影响教学效果。
其他册的生物课本也有类似问题,今后将进一步探讨。
4.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篇四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2基因控制性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投影展示家庭成员性状调查表,学生拿出自己完成的调查表。
师生互动:统计数据,发现规律。提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和概念。指出调查表中的各项调查内容,在生物学上属于生物的性状。
设计意图:课前安排的调查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借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供了学生与家长的情感交流,促进亲子关系。同时为本节课的问题探讨提供了很多较好的素材。
观看录像:了解人的各种遗传性状。
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思考,总结出性状的概念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几种生物的性状。
小组讨论:
1、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状吗?
2、尝试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3、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
小结: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提出问题:性状能否直接传给后代?它又是谁控制的?
学生活动:资料分析――转基因鼠的启示。
教师应较详细介绍此项生物技术的基本过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这是一种世世代代都是小体型的鼠,人们在对它做了一些特殊的处理之后,看看它的后代有什么变化。在雌雄小鼠交配后,从雌鼠输卵管中取出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将事先备好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吸入显微注射器中,在显微镜下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或精子核中,注射之后,受精卵中融合的细胞核中就携带着转入的基因;将已经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输卵管中去。这样小鼠的输卵管中就有了两种受精卵,一种是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另一种是输卵管中原有的未转基因的受精卵。结果,转基因把小鼠变成了大鼠,转基因超级鼠比与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 2-3倍,体积大一倍。
小组讨论:
1、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2、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
3、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小结: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师播放录像:转基因技术的运用。
学生活动:观看录像,加深对基因决定性状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和观看录像,以学生非常关注的话题,可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内容上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事实,确信无疑,相信科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还能利用此片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提出辩论话题: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是让学生课前准备好素材以确保效果)。
学生活动:展开辩论(可临时组队)。
小结:转基因技术和其它许多科学技术一样,都似一把双刃剑……。
设计意图:既训练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学生明白科学技术应该为人类造福,而不是带来灾难的道理,科学研究的过程应该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另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力求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等其它各方面的综合能有更大程度的提高。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性状、相对性状以及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等知识,关于这些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既然我们知道了生物在传种接代中传下去的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那么你还想了解基因是怎么传下去的吗?是通过什么传下去的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保持生物学习的兴趣,养成对科学追求无止境的精神)。
课堂练习:P28(及时反馈并矫正)
5.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反思 篇五
何忠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培养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是提高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学年我担任八年级3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从十月月考情况来看,成绩还好。为了进一步完善下步的教育教学工作,力争使自己以后的工作开展得更好更有序,现对这一个多月的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本章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章,也是新学年教学的第一章。根据课标要求“概述无脊椎动物的不同类群(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脊椎动物的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全章安排七节,平均每节介绍一或两个动物类群。对于每个动物类群,教材基本上都是从动物的多样性、主要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在归纳总结各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时,侧重从形态、结构方面提炼出三条左右的特征,便于学生记忆。只要学生能够根据主要特征,认识到不同动物类群之间的主要区别,将给出的动物归入相应的类群即可。
基于上述原因,结合我校学生由生活经验中得到的生物学背景知识十分欠缺的实际,本章的实际教学中的几点经验做法值得总结: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树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采用学案教学法。首先,在学案编制时,将新课内容的任务导学的全部习题,都采用直接照搬课本的课点语句,然后挖空重点字词形成填空题,把学案自学的难度降到最低,让学生不论是在课堂上当堂自学,还是课余在家预习自学,都基本上能够做独立、自主地完成。其次,由于本章内容涉及面很广,对学生的要求又不要太精深,所以教材在编写时基本采用的是科普介绍性质的做法,非常适合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学。教师只要做好区别对比、联系归纳、综合概括和适当的拓展延伸,精讲精练,不必照本宣科,费时费力。这样一来,基本可以做到每节教学内容花一到二个课时就能完成,保证教学进度的合理性,为今后的教学进度安排赢得更多的时间。
二、利用本章的知识树,整体性教学原则一贯始终。从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开始,都用PPT给学生展示一下本章的知识体系,也就是本章教材的编排体例,以后每节重现。这样,既让学生认识到本节所学的知识在整章中所处的位置,又让学生明白本节所学的动物在整个动界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非常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理解和结构化记忆,而且能很好地落实“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的身体结构越来越复杂,地位也越来越高等的大体趋势,从而认同并初步形成生物是逐渐进化、不断发展的基本观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深入体会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与用心,引导学生认真利用教材活学活用。本章各节内容的呈现方式,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一定的个性和开放性。各章节基本上从代表动物开始,以点带面,认识动物的多样性。再有侧重地归纳本类动物的几点主要特征。最后,以辩证的观点,从有利和有害两方面简单介绍本类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简单是为了开放,是为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抓住上述特点,尽最大努力来优化教师、学生与教材三大要素之间的资源整合,本章的学习学生基本可以按部就班地开展自学。而在安排第七节时,教材体例有变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与概括”的能力,教材以“技能训练”的方式给予呈现。
以上反思与总结是我这一个多月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和思考,但更多的是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作及时调整,认真改进,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进步和改变。使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知识,并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尽量运用到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经过不断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6.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 篇六
1、下列动物的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的是( )
A、涡虫 B、血吸虫 C、珊瑚虫 D、华枝睾吸虫
2、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
A、刺细胞 B、触手的缠结 C、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
3、下列营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是( )
A、涡虫 B、华枝睾吸虫 C、血吸虫 D、绦虫
4.鱼离开水便会死亡,其实质是( )
A.缺氧,鱼不能呼吸 B.不能游动 C.缺食 D.陆地环境太热
5.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分别生活于( )
A.陆地和水中 B.潮湿陆地和水中 C.水中和潮湿陆地 D.都生活于水中
6.蚯蚓的体壁上的粘液经常保持湿润,这有利于蚯蚓的( )
A.运动 B.呼吸作用 C.吸收营养 D.排泄
7.酿制甜酒要用一种微生物,它是( )
A.乳酸杆菌 B.单细胞酵母菌 C.醋酸菌 D.青霉菌
8.人的脚趾之间经常发生奇痒,甚至发生溃烂,有可能感染了( )
A.寄生虫 B.真菌 C.细菌 D.病毒
9.真菌大都靠什么来繁殖后代?( )
A.菌褶 B.菌丝 C.孢子 D.细胞分裂
10.生物分类的单位中,最基本的单位是( )
A.门 B.纲 C.科 D.种
11.关于细菌的错误论述是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都是单细胞个体
C.都对人有害 D.一般不含叶绿体
12.下列是学习行为的是( )
A.狗吃食物分泌唾液 B.狗钻火圈
C.初生的兔子碰到母兔,就有寻找乳头和吸吮的动作
D.公鸡清晨在一定时间鸣叫
13.当鹿发现有敌情时,为首的鹿尾巴向后呈水平方向伸展开来,肛门后面白色部分显露出 来告知同伴,这种行为是( )
A.防御行为 B.社会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14、动物的行为各种各样,依据其行为的发生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在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蜘蛛结网 B. 飞蛾扑火 C. 猴子骑车 D. 公鸡打鸣
15.有些鸟类有迁徒行为,这是鸟类的本能,这种本能是( )
A.鸟类的自卫 B.鸟类寻找食物的需要
C.鸟类对外界生活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 D.有利于鸟类
16.利用农田蜘蛛可防治农田中的害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消灭所有害虫 B.减少施用农药
C.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D.减少每亩农田的经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17.关于“动物与仿生”的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动物身体上的某些器官与功能,人类远远赶不上
B.“基因转移”也是动物仿生的一方面
C.动物身体上的某些先进功能,也是长期经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D.电子传感器、电子蛙眼、飞机、坦克等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仿生研制出来的
18、动物和细菌、真菌一样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自然界动物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19、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2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个 ( )
A、12800 B、25600 C、1600 D、无法计算
20.各类食品的贮存都要考虑其保存方法,食品保存的原理是( )
A.把食品密封就行了
B.把食品煮熟、高温消毒就可以了
C.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就可以了
D.把食品放到冰箱内就可以了
21、某植物已有根、茎、叶的分化,但不结种子,它应归为 ( )
A 苔藓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被子植物 D 裸子植物
22、酸奶的营养价值比牛奶高是因为酸奶在发酵过程中,( )使牛奶中的营养成分转变成更易于被人消化和吸收的营养物质,并产生多种维生素
A、酵母菌 B、醋酸菌 C、乳酸菌 D、曲霉
23.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时,其中最重要的分类依据是( )
A.被子植物茎杆的质地 B.叶子的形状
C.花或果实、种子的特征 D.人类对其利用价值大小
2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叙述中,哪一项不正确?( )
A.毁林开垦,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原因造成森林面积锐减
B.火山爆发、地震濒发、瘟疫流行等自然灾害是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重要原因
C.人类对动植物资源的滥捕、乱伐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大量物种濒临灭绝
D.人类活动缺乏环保意识,造成生物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造成的
25、下列保存食物的方法中,其原理不上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是( )
A 、果脯 B咸干鱼 C、腊肉 D、水果罐头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6分)下图是肌肉协作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① 主要是由③ 和④ 两部分组成,骨骼肌有 特性 。
(2)当上肢伸肘时,[ ] 收缩。
(3)当曲肘动作符合杠杆原理,起支点作用的是( )
A.肘关节 B骨 C骨骼肌 D骨骼
(4)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至少是由 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5)某人右上肢的肌肉和骨骼正常,但瘫痪难动,可能是由于支配右上肢的 受损。 27、(10分)下图为细菌结构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A是
⑵F是 ,它使细菌能够 。
⑶字母 所代表的结构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
菌细胞。
⑷与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菌的结构中没有 ,
也不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
28、(6分)仔细阅读下列检索表,回答问题:
动物
有足 没有足
多于四对足 四对或少于四对足 有硬壳 没有硬壳
蜗牛
每一体节 每一体节 有翅膀 没有翅膀 有体节 没体节
一对足 两对足 蝴蝶 蚯蚓 海星
百足 千足 身体可分成 身体不能分为
两部分 两部分
蜘蛛 长脚蜘蛛
(1)从检索表中可以看出,百足和蜘蛛的共同特征是 。
(2)表中与蚯蚓共同特征最多的生物是: 。
(3)表中可以归纳出蜘蛛的特征: 。
29.(共8分)下图是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瓶),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_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
乙图控制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 。
30、(共10分)准备一片新鲜的面包和一片干面包,将两片面包分别放入玻璃仪器内,同
时防在温暖的 环境中,过一段时间后,在新鲜的面包上长出了霉菌,而且随着时间的
推移不段的增多但是干面包上没长出霉菌,请分析:
(1)新鲜的面包片和干面包片都是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 。
(2)相比之下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 。
(3)在这个对照试验中,新鲜的面包片充当了 ,干燥的面包片充当 。
(4)本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试卷答案
12345678910111213
CAAACBBBCDCBA
14151617181922232425
7.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篇七
一、欣赏作品, 让习作走近学生生活
现在的学生对艺术品并不陌生, 也有许多学生参加了各种类型的兴趣班, 对学艺也有过亲身的体验。因此, 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中外著名的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也可以欣赏学生们的绘画作品;或者带领学生们看画展、看花展, 观看美术展览的视频等, 让学生明白艺术并不遥远, 它就在我们身边。要告诉学生, 只要把观看与欣赏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并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 让习作走进学生的生活, 就能有效地实现生活就是习作的教学理念, 既消除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 又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二、阅读要求, 让习作贴近学生实际
审题能力是高年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习作要求, 要让学生知道此次习作要求写什么, 应该怎么写, 习作时注意的问题是什么。通过审题, 让学生知道此次习作要求是写“学艺故事”, 或者是写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也可以写一次艺术欣赏活动,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接着, 教师让学生比较“欣赏活动”和“艺术欣赏活动”有什么不同, 进而让学生明白此次习作都与“艺术”有关, 抛开“艺术”写其他“故事”、“活动”和“欣赏”都与习作要求不符合。最后, 出示本组课文《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进行讨论交流, 让学生知道《月光曲》写了艺术欣赏, 《蒙娜丽莎之约》写了艺术品, 《我的舞台》写了学艺故事, 并让学生分清写艺术品属于写物的文章, 要注意观察的顺序和描写的顺序;写欣赏活动是写叙事类的文章, 要注意参观或者欣赏的顺序, 并点面结合地写出场面。通过这样的处理和引导, 既遵循了“依标靠本”的教学原则, 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 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审题习惯和思维方法。
三、打开思路, 让学生说出习作故事
“同学们, 你有过学艺的经历吗?你欣赏过哪些艺术品?你参观过哪些艺术活动?快快踏上时光倒流的动车组, 回到当时的现场, 把那些美好的场景或故事剪辑下来, 带回来讲给同学们听听。”随着轻音乐的渲染, 教师让学生闭眼回忆自己经历的事情, 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在学生互动交流时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向全班进行介绍, 说一说自己要写的是什么, 准备怎样写, 其他学生在认真地倾听中给予评价和建议。该环节的教学很重要, 因为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 容易想起跟艺术有关的许多艺术欣赏活动, 容易想起艺术品或学习艺术的故事, 能很快地唤醒学生的记忆。同时, 学生在相互的说故事或说艺术品的过程中, 既做到了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揭示难点, 为学生习作铺路架桥
在学生自由说故事和全班评议后, 习作的焦点集中到如何有序地精彩表达自己的故事, 阐述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这时, 教师可以顺势让学生说一说此次习作中的难点是什么?让学生把想表达的难点说出来后, 经过大家的讨论和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 做到以学定教。该环节可以预设为:1.写欣赏活动时, 想一想怎样写。教师出示《月光曲》中的第9自然段, 让学生边读边听《月光曲》的音乐,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后教师小结:《月光曲》中第9自然段的联想与音乐《月光曲》紧密相连, 是由音乐自然而然引发的联想, 这样写, 内容更充实, 表达的情感更深刻。在写欣赏活动时, 既要写出实在的事物, 又要写出由实在的事物引发的联想。2.写艺术品时, 想一想顺序如何安排。教师出示《蒙娜丽莎之约》第5自然段, 让学生自己读, 想想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是什么?学生在阅读中就会发现, 作者的观察是有一定的顺序, 描写时按照这样的顺序写, 就能写出很有条理的文章来。3.写“学艺故事”时, 想一想大故事与小故事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难题主要是学生学了《我的舞台》后受到干扰, 因为该课文涉及几个小故事。教学时, 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回忆《我的舞台》写了几个小故事, 然后再回到习作中, 让学生明白此次习作要求写的是“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一般来说是写一个故事, 把这个故事写得一波三折就可以了。如果要写两三个故事, 就要注意故事的详略, 做到详略得当, 突出主题。本环节的教学都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提出问题, 自己发现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学得更扎实, 掌握得更牢靠。
五、自主修改, 为学生互动提供舞台
8.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篇八
1. 在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为().
A. 0B.-3.5
C. D.
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a3·a4=a12
B. (a3)4=a7
C. a4÷a=a4
D. (2a3)3 =8a9
3. 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m-n)2=m2-n2
B. (2x-1)(2x+1)=2x2-1
C. (3x-y)2=3x2-6xy+y2
D. (2a-b)2=4a2-4ab+b2
4. 如果多项式y2+ky+4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
A. ± 2B. 2
C. ± 4D. 4
5. 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 (a+2)(a-2)=a2-4
B. a2-b2+7=(a+b)(a-b)+7
C. x2+4x+3=(x+2)2-1
D. 4a2-1=(2a+1)(2a-1)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1)如果∠A∶∠B ∶∠C=3 ∶ 4 ∶ 5,则△ABC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A+∠B=∠C,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3)如果三角形三边之比为6 ∶ 8 ∶ 10,则△ABC是直角三角形;(4)如果三边长分别是n2-1,2n,n2+1(n>1),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A. 1B. 2
C. 3 D. 4
7. 如图1,观察(1)、(2)、(3)的变化规律,则第(4)个图形应为().
8. 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A⊥AB,若AB=3,BC=5,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A. 6
B. 10
C. 12
D. 15
9. 在等腰梯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这5种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为().
A. 1B. 2
C. 3D. 4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0. 如图3,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
11. 计算:a2·a3=,(-xy2)4=.
12. 计算:(x-2)(x+4)=,a+b2=.
13. 分解因式:2ax-4ay=2a.
14. 若a2=5,b4=10,则(ab2)2=.
15. 一根新生的芦苇高出水面1尺,一阵风吹过,芦苇被吹倒向一边,顶端齐至水面,芦苇移动的水平距离为5尺,则水池的深度和芦苇的长度分别是
.
16. 如图4,△ABC沿着BC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若BE=2 cm,则CF=.
17. 如图5,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PCD绕点C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后与△P′CB重合,若PC=1,则PP′=.
18. 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12 cm,那么对角线BD=cm,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
19. 如图6,照相时为了把近处的较高物体照下来,常常保持镜头中心不动,使相机旋转一定的角度,若A点从水平位置顺时针旋转了30°,那么B点从水平位置顺时针旋转了.
三、解答题(共63分)
20. (12分)计算:
(1) 2a2·(-3a)3+5a5.
(2)-2a·(3a2-a+3).
(3) (-3x+y)(3x+y).
(4)2a-b2-(-2a)2.
21. (6分)因式分解:
(1) 4x3-16xy2.
(2) a3+6a2+9a.
22. (7分)作图题:将图7方格纸中的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后,再将三角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23. (8分)如图8,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C作CH⊥BD于点H,∠DCH=30°,求∠OCH 的大小.
24. (8分)如图9,在梯形ABCD中,AD∥BC,BE∥CD,△AEB的周长为24 cm,DE=6 cm,求梯形ABCD的周长.
25. (7分)当a为何值时,(x2+ax+1)(x2-3x+2) 的运算结果中不含x2项?
26. (7分)图10所示的一块地,AD=12 m,CD=9 m,∠ADC=90°,AB=39 m,BC=36 m,求这块地的面积.
27. (8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对角线也相等,所以正方形是一个“主要线段只有两种长度的图形”,请画出两个具有这样性质的图形,并加以说明.
9.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试题 篇九
每小题2分,共50分。)
1.身体分节是节肢动物的一个特点、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A、虾 B、蟹 C、蜈蚣 D、蚯蚓
2、炎热的夏天,非凡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这是由于()
A、水中缺二氧化碳 B、水中缺氧 C、缺乏饵料 D、池塘缺水
3、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
A、环境因素B、后天“学习”所得C、遗传物质 D、亲代练习
4、鲫鱼游泳的动力来自()
A、躯干和尾部的左右摆动B、胸鳍和腹鳍的摆动
C、尾鳍的摆动D、所有鱼鳍的协调作用
5、地球上动物种类多种多样,目前已知的大约有多少种()
A、40多万 B、100多万 C、150多万 D、200多万
6、下列哪一种是无脊椎动物?()
A、鱼B、蛇C、猪D、蜜蜂
7、下列动物属于鱼类的是()
A、海狮B、海葵C、海马D、海豹
8、蚯蚓通过下列哪项进行呼吸()
A、鳃B、肺C、体表D、环节
9、鲫鱼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这是鱼的()
A、运动器官B、排泄器官C、感觉器官D、消化器官
10、鱼类养殖,我国有优良的淡水鱼品种,闻名的“四大家鱼”就是其中之一,它们是()
A、草鱼、鲤鱼、鲫鱼、青鱼B、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C、鳙鱼、鲫鱼、带鱼、草鱼D、鲤鱼、青鱼、带鱼、鲢鱼
11、两只雄性织布鸟在繁殖季节为争夺筑巢的树枝,发生激烈打斗行为,该行为属于:( )
A、取食行为B、攻击行为C、防御行为D、繁殖行为
1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包括()
①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外骨骼、鳞或甲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③具有能在动气中呼吸的鳃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⑤靠贝壳来保护身体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⑤
13、蝗虫用于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A.气管B.气囊C.气门D.肺
14、一块骨骼肌的肌腱至少固定在()
A.一块骨上B.两块骨上C.三块骨上D.不确定
15、下列不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是()
A.帮助植物传播种子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D.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6、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平衡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平衡
B.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C.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绝对稳定不变D.生产者大量死亡会破坏生态平衡
17、植食动物在生物圈中充当什么角色()
A、分解者B、生产者C、消费者D、自养生物
18、下列哪一组动物都是恒温动物()
A、眼镜蛇和狮子B、喜鹊和斑马C、海龟和虎D、壁虎和猩猩
19、对于脊椎动物的运动的产生,下述不正确的是()
A、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B、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配合
C、仅靠运动系统即可完成D、骨在肌肉牵引下围绕这关节运动
20、下列那种行为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
A、小鸟喂鱼B、大山雀喝牛奶C、小孩吮奶D、母袋鼠与幼袋鼠
21、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其中担负这保卫蚁穴职能的个体是()
A、工蚁B、兵蚁C、雌蚁D、雄蚁
22、当屈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如何运动()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23、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群体的生存。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A、花盆下的一群鼠妇B、花丛中的一群蜜蜂
C、池塘中的一群青蛙D、桑叶上的一群家蚕
24、在观察蚯蚓实验过程中,最重要的操作步骤是()
A.经常饲喂B.体壁C.刚毛D.常用浸水的纱布擦蚯蚓体表
25、兔子牙齿的特点是()
A.门齿发达、犬齿发达B.犬齿发达、门齿不发达
C.臼齿发达、门齿退化D.门齿发达、犬齿退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在“”内填序号,在“______”上填文字。)
26、动物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已知的大约有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鲫鱼属于上述的动物,蚯蚓属于动物。
27、请选择适当的序号填入空格中。
A、鱼类B、单细胞动物C、昆虫类D、鸟类E、哺乳动物
⑴上述动物中最低等的是;最高等的是;
⑵体温恒定的是和;⑶用鳍游泳,用鳃呼吸的是;
⑷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的是;用气管呼吸的是。
28、下图是肌肉的协作关系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骨骼肌是由和组成。
(2)图中a表示,b表示。(填“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
(3)当手臂处于甲状态时,a处于状态,b处于状态。
(4)当骨骼肌受到了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转动。
(5)根据自身体验,仔细观察上图,分析在屈肘和伸肘动作中,骨、骨骼肌和关节的相对位置,想一想,运动系统由和组成。运动中骨起作用,骨骼肌细胞通
过作用为运动提供能量,整个运动过程需要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29、右图是关节剖面模式图:
(1)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
,,。
(2)图中②内有,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此
外,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还有韧带等。关节的结构特点增强了
关节的性和性。
(3)你能说出身体上熟悉的关节名称吗?如:关节、关节等。
30、根据下列动物与其所属生物类群的对应关系填空:
A鱼类B两栖动物C爬行动物D软体动物E哺乳动物
娃娃鱼鲨鱼鲸鱼章鱼鳄鱼
31、选取甲,乙,丙三条相同的鲫鱼,放于同一鱼缸中,操作步骤之一是只用纱布捆扎甲的胸鳍,其他鳍呈自然状态;只用纱布和竹片固定乙的尾鳍;丙不作处理。请问:
(1)上述探究设计包括组对照实验。
(2)甲和丙,乙和丙的实验变量分别是和。
(3)探究实验结束后,各小组交流了实验结果,最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鱼在游泳时,靠鳍保持平衡,靠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32、不同白冠雀鸟群的鸣声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如果把某个白冠雀鸟群A的幼维a移到另一群白冠雀鸟群B中去、待其长成成鸟时,a的鸣声就不同于鸟群A的鸣声而更接近于鸟群B;但如果把白冠雀鸟群幼雏b移到黄赌鸟群中生活,它却学不会黄莺的鸣声。请回答:
(l)a的鸣声基调与鸟群A的相同,这是_______________行为起作用;具有鸟群B的“方言”特点,这是_______________行为起作用。(填“先天性或学习”)
(2)b学不会黄莺的鸣声,是因为体内不具有控制着黄莺鸣声的_______________。
10.八年级生物上册总教学目标 篇十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能力目标:探究鱼类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3 情感目标: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
1、探究鱼类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作业布置
新课程学习指导第3页第4道简答题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的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情感目标:强化“生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对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与思考等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作业布置
新课程学习指导第8页第2、4道简答题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阐明鸟、昆虫等动物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
3、情感目标:举例说明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
“鸟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探究活动的设计及实施。
三、作业布置
新课程学习指导第14-15页第1、2、5道简答题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能力目标: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认同动物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难点:动物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三、作业布置
新课程学习指导第19页第1、4道简答题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2、能力目标:能够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能够说明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尝试制定和实施探究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习行为的意义”,让学生意识到主动积极学习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探究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
2、难点: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三、作业布置
新课程学习指导第23页第1、3道简答题
第三节 社会行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种行为。
3、情感目标:体会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动物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假设。
2、难点: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如何寻找和饲养蚂蚁。
三、作业布置
新课程学习指导第26-27页第2、5道简答题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能力目标: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3、情感目标: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难点: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三、作业布置
新课程学习指导第31页第7、8道简答题
第二节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生物反应器、仿生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参与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3、情感目标: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2、难点:调查活动的组织、开展与落实。
三、作业布置
新课程学习指导第34页第2、3道简答题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2、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情感目标:
1、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三、作业布置
新课程学习指导第39页第3、4道简答题
第二节 细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收集信息、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
情感目标:1.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实验的操作步骤,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分析能力,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2.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的繁殖方式。2.难点:细菌的主要特征,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
三、作业布置
新课程学习指导第43页第1、2道简答题
第三节 真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情感目标:认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的繁殖方式。2.难点:细菌的主要特征,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
三、作业布置
新课程学习指导第47页第2、3道简答题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对不同的问题评价这一技能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情感目标:1.辩证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2.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的共生。
三、作业布置
新课程学习指导第50页第2、3道简答题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推理总结发酵作用的实质;
2、尝试利用发酵作用制作食品,举例说出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举例说出其他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2、举例说明人类对其他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2、难点:发酵作用的实质、举例说明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三、作业布置
新课程学习指导第54页第2、3道简答题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
能力目标:在尝试分类活动中,对动物和植物的主要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树立分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通过梳理所学的生物知识,学习生物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调查,走进大自然实地考察。
2.难点是学生对于分类知识,要建立感性的认识和达到较高的认知水准是很难的。应在尝试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
三、作业布置
新课程学习指导第58页第5、6道简答题
第二节 从种到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从种到界各分类等级的名称。
2.阐述各分类等级之间的关系。
3.说出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了解划分分类等级的意义。
4.说出双名法各部分的含义、书写规则,以及双名法的提出者。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怎样给生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教学中融入保护生物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生物分类地位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身边的生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生物分类的单位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2.通过梳理所学的生物知识,学习生物的分类。
三、作业布置
新课程学习指导第64页第2、3道简答题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列举生物的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对我国生物的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说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培养珍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生物的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2.理解基因多样性。3.学习分析资料的方法。
三、作业布置
新课程学习指导第70页第4、5题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能力目标: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情感目标:参与一种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初中生物八年级教学总结10-14
八年级生物复习题上册08-27
八年级生物上册《病毒》教学反思10-25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08-10
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点09-08
怎么学好生物初中07-12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精品教案08-14
爬行类初中生物教案08-01
初中生物会考真题试卷08-27
谈初中生物兴趣教学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