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024-08-28

2022上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精选14篇)

1.2022上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一

2012-201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数学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循环小数P27-P28 学习目标: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习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判断商是否为循环小数的方法。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我班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和“王鹏”比比,(出示例题)。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

1、余数总是“25”。

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出示:28÷18 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请生板演计算结果)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如

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

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

0.999„

52.52525„

4.1677„

3.212121„ 3.1415926„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 52.525 52.52,师生共同辨析)

6、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吗?”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师适时抛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并板书,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学生小结

三、巩固练习

全班练习:19÷11 1.08÷3.3 13.25÷10.6报名板演,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

2.2022上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二

●课堂教学更开放丰富、生动形象

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 在不知不觉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其学习热情。学生多感官地参与学习, 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激发了学生学古诗、颂古诗的热情。

以笔者执教的《咏柳》为例, 在开课之初, 教师使用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春天里开心游玩的照片。欣赏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当学生在屏幕上看到自己和自己熟悉的小伙伴时, 感到分外亲切和激动, 不禁喊出了他们的名字。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赞美春天, 一时间学生的回忆被唤起, 赞美春天的儿歌、童谣、古诗从他们稚嫩甜美的嗓音中涓涓流淌, 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咏柳”。信息技术成功地引导学生从感兴趣的、有趣味的事开始, 进入了文本的学习。伴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和舒缓轻盈的乐曲, 学生们看着计算机屏幕上大自然的湖光山色, 纷纷展开丰富的想象, 向春天道出了发自内心的话语, 自然而然地在美读中升华了情感, 并且达到了熟读成诵。

在学生经历了知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诵诗句后, 奖励学生动手操作, 自主获取“计算机博士”准备的多首赞美春天的古诗礼物, 丰富了教学内容, 创设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在单位时间内实现了学生大容量、高效、优质的学习。

●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发展

古诗教学应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身心特点, 设计精美且易于操作的课件, 学生立即被动画所吸引。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教师无需详尽介绍课件的使用方法, 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探究。他们自主地发现了怎样欣赏古诗朗读、怎样认识生字朋友、怎样了解古诗的意思、怎样评价自己和小伙伴的学习情况、怎样配乐背诵……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并且在学习和探究中有了许多创新和发现。教学中可以发挥互动优势, 让学生自己管理学习任务。即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学习什么, 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学生戴上耳机, 独立自主地选学计算机中提供的多首古诗。在这几首古诗中, 除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绘制了与诗意相符的精美动画彩图, 还在每首古诗中设计了几个图标, 用来辅助学生“欣赏古诗诵读”、“听古诗的意思”、“朗读背诵”、“计算机录音”、“小组互评”等, 再配以悠扬的古典音乐, 使原本枯燥的古诗学习入情入境, 情趣相生。使古诗学习完全在一种尊重个体、尊重需要的氛围中快乐地进行。

像这样,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方式, 更有利于每一个生命的发展, 更有利于达到优质高效的教学目标。在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如在学生朗读《春雨》中“随风潜入夜”一句时, 鼠标指到“潜”字上, 就变成“小手”的形状, “潜”字同时变红。点击鼠标后, 画面右侧出现“潜”的字形、拼音及解释。此时, 再将鼠标指向拼音旁边的“小喇叭图标”时, 又会变成小手的形状, 点击即听到“潜”的读音了。学生可重复点击。这样学生轻而易举地克服了在生字面前的畏难情绪, 识字读诗饶有兴致。

3.我上五年级作文 篇三

我读三年级时最爱看《淘气包马小跳》了。我和妈妈路过书店,我吵着妈妈要买。妈妈看了看书问我:“这么厚的一本书,又没有注音,你看得懂吗?”我毫不犹豫地点点头:“懂!”妈妈把书买回来后,我每天坚持看。有时妈妈叫我,我都没听见,弄得妈妈哭笑不得。

我还喜欢看《棉花糖女巫》《笑猫日记》《童年》。《笑猫日记》是我最喜欢的。书里的故事令人念念不忘:幸福的鸭子麻花儿,从外星球来的孩子宝宝。这些故事犹如陪伴我成长的“心灵宝典”在那里我会感动,会流泪,会哈哈大笑,会开始生命中最初的思考。

记得有一次爸爸去看鼻炎,女老板给我看了几本书。直到爸爸要走了,我还舍不得放下书本。爸爸连忙说:“婷儿,快别看了,车还在外边等呢!”可我置之不理,装着没听见。谁叫我这么爱看书呢?

4.我上五年级作文 篇四

1、上课时经常开小差,老师提问后我经常都不知道问题是什么,更别说回答了。

2、很少回答问题,就算我知道答案,也不想举手。有时候是因为不确定对错,也有时候是因为班上没一个人举手,所以我也不敢举。

3、课堂上很想睡觉,尤其是上午的最后一节课,或是下午。虽然没有真的睡,但是哈欠总是打个不停,所以导致听课效率很低。

下面我就要详细说一说我的开小差“事迹”了。

每次在语文课上的时候,我就会随心所欲的发呆,或者随手在桌上乱画来打发时间。但是,当老师问出一个问题后,我就立刻傻掉,只是呆呆的望着语文书,就怕老师问到我,于是就开始偷偷摸摸的前后左右问。就这样,一堂课基本就过去了,而我,也基本没学到什么知识。

5.2022上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五

笔者查阅相关文献, 结合教学实践, 认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果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困惑。思维导图 (Mind Map) 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 (Tony Buzan) 提出的一种新型记忆与思维方法, 它以放射性思维为基础, 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思维工具和学习工具。它把课本知识信息变成可视的、容易记忆和理解的导图, 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 有效呈现思考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 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 既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又能形成整体思维能力。

一、思维导图辅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

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起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思维导图辅助其他学科教学, 在国内开展的已经卓有成效。比如:以“思维导图”为主题词, 在中国知网网络数据库, 可以检索到相关文献964篇, 而以“思维导图&信息技术”为主题词, 却只能检索到2005年-2012年间的研究文献74篇 (如表1) 。

从文献数量和内容分析, 可以看出:

(1) 与思维导图的相关研究964篇相比较, 8年间运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研究仅仅只有74篇, 明显偏少。这说明学科应用分布差异较大。

(2) 从数量上来看, 各年度发表的数量不一, 但数量总体呈曲折上升趋势。这说明探索思维导图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的话题日益活跃, 应用也日益增多。

(3) 思维导图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在内容上, 目前大多数文章注重思维导图应用的学科教学有效性问题、思维导图的辅助教学设计问题、思维导图作为教学策略的问题。但是, 明确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乎没有。

二、思维导图辅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策略设计

教学过程分为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两个阶段。

1. 教学准备策略

教师在准备教学前,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材料进行处理与准备, 并对课程资源进行适当开发与利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 一个章节和一个课时内容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一张结构图上, 呈现出新旧知识之间以及他们内部关联, 并将每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放在局部结构图的中心。

从创作方法上看, 思维导图是从一个主要概念或者学习主题开始, 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 逐步建立的一个有序的图, 一个思维导图只有一个中心节点。

2. 教学实施策略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 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习者已掌握的知识, 当学习者有学习的意向, 并把所要学的新知识同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时, 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根据知识的层次性, 应当把这些概念放入他们知识结构中相应的位置上。用一幅“大的图画”, 首先呈现最笼统的概念, 然后逐渐展现细节和具体的东西。

设计教学内容时, 采用学习任务驱动课堂教学, 贯穿整个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 既是教师教授新课的课件, 又是学生整理思维的工具, 最后学生小组经过合作探究, 将团队的观点进行重组、提炼, 补充、扩展完成一节内容的思维导图, 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笔者认为思维导图辅助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应如图2所示, 课堂教学以任务驱动为主线, 思维导图引领任务驱动, 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为两翼, 如同车之双轮, 相辅相成, 小组合作为基本学习环境。在完成操作技能训练的同时, 基础理论知识渗透其中, 避免了琐碎的理论基础知识反反复复的重复讲解。否则,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笔者采用优秀的开源软件XMind设计思维导图。XMind是一种免费且具备大部分思维导图工具所拥有的功能, 因此, 可以很方便地应用到教学当中。以初中一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课程第十六节课《排序与筛选》为例, 展示如何设计一堂思维导图辅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

首先, 在课前,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 设计相应的知识网络简图, 明确学习任务和内容主要脉络。下发给学生, 作为前置性导学材料。待学生在预习完课文内容之后, 依据自己的理解, 逐步完善思维导图。

其次, 课堂上, 教师根据课程主题, 讲解课程内容, 并布置学习任务, 学生结对进行小组合作尝试完成相应操作练习。步步为营, 当学生出现集中问题时, 教师呈现给学生相对较完整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支持自由的收放功能) , 局部放大细节, 进行重点点拨, 及时突破难点, 教师的作用表现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

第三, 总结复习。小组成员先进行组内交流学习经验。最后让一到两位学生对操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

第四, 作业反馈。思维导图辅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给信息技术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生的每一步操作思路清晰, 学得轻松, 因此, 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能够课堂上完成作品或学习任务的学生数目明显增多。课堂效果和反馈证实了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而且非常受学生喜爱。

四、结论

思维导图只有一个核心。思维导图辅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活动有目的, 思维有方向, 易形成整体探究行为。这种教学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组织、优化和整合学习内容,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用“图”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 在思维导图的研制与运用中, 有还助于提高教师有效设计的能力,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和内容分析认为, 思维导图可以把课本知识信息变成可视的、容易记忆和理解的导图, 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适用于改进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兼顾不足的问题, 作者从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两个阶段出发, 设计了一个思维导图辅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实践表明, 思维导图辅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既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又能形成整体思维能力, 具有一定实用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信息技术,策略

参考文献

[1]李习坤.思维导图伴你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9.

[2] (英)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9.

6.清明雨上五年级作文 篇六

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引发了无数骚人的诗情雅兴。自古以来,清明那天我国人民就有扫墓的习俗,这是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就在这一天凝聚了哀者们的悲痛与泪水。清明节是清新的,明净的。

肯定是有雨的,与是清明节的表情没事蒙蒙细雨,在清新的空气里和渐渐的.云雾里,慢慢地,静静地,洒向被云雾扑满的大地。

21世纪有实力歌手——许嵩,有着一首自编自唱的歌曲——《清明雨上》,据说是为了纪念他死去的女朋友。这首歌委婉动听,旋律优美。“窗透初晓,日照夕桥,云自摇”这句话表达了是人的观察与表达能力,从中还包含着一丝丝忧郁。“木雕流金,岁月涟漪,七年前封笔,因为我今生挥毫只为你,雨打湿了眼眶……”暮然回首,已经过去了七年,时间如此之快。虽说是雨打湿的眼眶,但只不过是为自己流泪找的一个借口,因为在雨中雨水能遮掩他的泪水,最怕的就是他自己不觉得泪已拆两行。“我在人间彷徨,寻不到你的天堂……”两个世界之后,只好情深缘浅。就算是看天上太阳透过云彩的光,也找不到“你”的天堂。这种凄凉的情感,让人有说不的痛心,最终也只好将折菊寄到“你”身旁。偶然闻听,激荡起梦索魂牵的种种事件

7.五年级上五单元作文:洗衣服 篇七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把衣服全都浸泡在温水里,等它们湿透了之后,再把衣服捞上来,放在洗衣板上。接着在袖口,衣领等比效脏的地方涂一些肥皂。涂完了,再把衣服用力搓一搓使脏物斩草除根。这时,我才发现盆里有好多好多的肥皂泡沫,一个个晶莹透亮地,在灿烂的阳光的照耀下,变得五彩缤纷。有的肥皂泡泡很大,可是你轻轻一碰,它就碎了,好像是“扑哧”一声笑着地消失了。尽管有些泡泡很小,但是却很耐劳。你不管怎样碰它,它都不会碎,有时还会顽皮的`粘你的手上呢!扔都不扔掉。当大泡泡和小泡泡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更可爱。好像是把一大堆奶油倒进了盆里,洁白,轻软,真舒服!

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把衣服都洗好了,但是有点累。

8.2022上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八

●教学内容简介

《认识存储设备》是广东科技出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上册的教学内容,被选作四校联盟信息科组(三角中心小学、阜沙中心小学、黄圃培红小学、南头中心小学)的公开课教学内容。该内容理论性较强,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三种常见的计算机存储设备;掌握存储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常见的文件类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打开硬盘、操作光盘与U盘的过程,掌握使用存储设备的方法;通过打开、浏览存储设备,识别文件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养成爱护存储设备的良好习惯。

针对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实物展示、实践操作和微课自学。其中,在微课自学环节,任课教师基于知识与技能点3“了解常见的文件类型”进行微课的开发与应用。

●微课的开发

信息技术课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可视化、具有操作性。对于文件类型的识别,“认识文件类型”微课的开发需要在兼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共性之外,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为了解决“认识文件类型”这一偏理论的知识点,笔者采用Articulate进行开发,该工具的特点是可以录制屏幕、交互和测验,有助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双向交互,加深对文件类型的辨析与记忆。针对文件的特征和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认识文件类型”微课取名为“不走寻常路,我有我的类型”。在开发过程中,笔者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全程参与,通过看、讲、思、操作等形式使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并最终通过智能选择题和模拟操作题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中应用的微课主要界面如下:图1是微课首页、图2是微课内容页、图3是微课智能测验反馈页、图4是微课模拟操作页。

●微课在课堂中的应用

在学生明确硬盘、光盘、可移动盘并且会打开这些存储设备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文件类型的兴趣,从而鼓励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自主探究。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还未达到熟练的程度,因此,在课堂运用中,教师采用的策略是:集学+自学,即全体学生观看投影屏幕一起学习一次微课,然后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接受能力,充分利用微课的交互功能,进一步开展个性化的自主探究。总结出微课的应用方式如图5所示。

1.创造情境

假如你是一名电脑高手,要快速寻找到自己需要的文件,是不是得了解存储设备里面的各种文件类型?笔者提出此问题意在激发学生当一名电脑高手的欲望,强调识别文件类型的重要性。随后笔者告诉学生每种文件都和小朋友们一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让我们一起走进《不走寻常路,我有我的类型》,认识不同的文件朋友吧。

2.集体学习

观看《不走寻常路,我有我的类型》微课中的“认识文件命名”、“识别文件类型”这两个内容。教师讲解微课的交互方法,让学生体验操作。

3.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自主探究,既可以针对自己在集体学习过程中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回顾,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定义学习进程,开展个性化的自主探究学习,这一系列的学习进程依赖于微课的可交互特性,让学习者实现了个性化的人机交互。

4.智能测验

在微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有一个智能测验,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并有智能评价是否通过微课学习。

5.游戏巩固

微课学习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辨识竞答游戏,进一步巩固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微课应用过程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熟悉微课的操作,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然后引导学生有效地使用微课,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学生的辨析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在以微课为载体的“认识文件类型”教学环节中,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1.微课赋予课堂更多的趣味性

《认识文件类型》是理论性的知识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微课的使用首先在视觉上让学生耳目一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微课的开发汇集了开发者的教学设计思想,寓教于乐,各种音效和生动活泼的讲解等元素为课堂教学添加了趣味性。

2.微课赋予理论性的知识探索性

微课为理论性的知识增添了探索性,使得原来索然无味的学习内容变得可交互、可探索,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变枯燥的吸收为有趣的探索交互,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探索交互,为信息技术课程理论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案例。

3.微课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改变教学方式

通过微课的学习,48位学生(共53位)通过了微课的测验,成绩均在90分以上,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达到了教学目的。利用微课进行自主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点,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有助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

9.走在田间的小路上五年级作文 篇九

我喜欢美的意境,感受水之清澈,体会花草之芳香。

走出喧闹的社区,挣脱繁重的学习,来到了安静的乡间小道上,呼吸清新的空气,欣赏悦人的风景。

漫步于田埂旁,遥望一片翠绿的麦田,心中不禁一阵清爽,犹如小溪在潺潺流淌。看着那一望无际的碧绿,心中的烦心事转眼全无,眼中尽是遍地的麦田,心中燃起了希望。看着农民伯伯穿梭其间,忙忙碌碌,有的在拔草,有的在浇水。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漫无目的地向前走着,不时的停下脚步来欣赏田间地头、路边的风景,在这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爽快的笑容,每个眼眸都充满着快乐,都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如此的纯朴。

两个小孩子映入了我的眼帘。

“那是我买的糖,应该我先吃才对。”“不对,不对,明明是我带你去的商店,都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应该我先吃才对啊。”“扑哧”一声,我不禁安然失笑,哪有这样的思考逻辑啊?又有点羡慕这些孩子的纯真,不禁停下脚步来细细观看。

“那,这样吧,石头、剪刀、布,谁赢谁先吃,如何?”一个小孩子比划着手指若有所思地说。“好啊,谁怕谁?”撅起小嘴,抬起拳头,一副跃跃欲试的架势。“呵,这下可有好戏看喽,在此重温自己儿时的稚美与天真,重现回忆中的纯洁与快乐。”我不禁在心中默默念叨,用童光的.双眼观看着这一场景。

“石头、剪刀、布!”他们一齐挥动着手跟着叫喊声在地上跳跃着,“嘿!”随着一声铿锵有力的叫喊,结果出来了,我定睛一看,呵,真有趣,两只胖乎乎的小手都是两个小拳头,两个小脑袋一同抬起,两双圆溜溜的眼睛嵌在红润润的小脸蛋上,迷惘的眼神中,又有一丝察觉不出的喜悦,我笑了,那绷紧的神经也骤然间放松了。“咯咯咯……”传来明朗的笑声,传遍整个麦田……

10.四年级上五单元作文:秦兵马俑 篇十

经过了两千多年,他们还是显得那么威风。放眼望去,兵马俑整整齐齐地站在土坑里,就像等候检阅的大部队!经张导介绍,我知道了,一号坑长230米,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四周各有五个门道,一号坑主要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御手一名,车士两名。

参观一号坑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还没有看够,张导又带我们去参观二号坑。从一号坑到二号坑的时候,下起了微雨,我们只好加快了步伐,到二号坑了,这里的兵马俑没有一号展厅多,而且有些残缺不全了。张导介绍道∶“二号坑总面积为6000O,它是由骑兵步兵战车组成的特种部队,二号坑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这里可能是个指挥部。”从二号坑到三号坑,我不由赞叹秦始皇兵马俑的宏大,很期待三号坑什么样的?来到了三号坑,张导又介绍道∶“这个坑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

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坑,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导游领我们到了一处图片前,让我们认识了兵马俑身上本身的颜色,是很奇特的孔雀蓝,但挖出来之后,颜色就迅速氧化,只剩下一片土黄色了。看不到它们本身的颜色,真是有些可惜!比起看兵马俑,自己做兵马俑更好玩。

我们先把兵马俑专用的泥放放到制作兵马俑专用的模子里,压紧后待上10分钟后打开,再把多余的泥给切掉,然后再慢慢地把兵马俑取出来,一个兵马俑就这么做成了。看似简单,但我做的武士佣并不很成功。通过参观秦兵马俑,让我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们的勤劳和智慧!

11.2022上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十一

一、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明,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 一般在10分钟左右, 加上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 有些内容又枯燥无味, 时间一长, 学生极易感到疲倦, 就很容易分散注意力, 这样一来, 学习效率就会下降。这时如果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 给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 就能很快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 使得学生继续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数字”时, 我特地用多媒体课件把0—10的数字制作成活泼可爱的数字娃娃, 在数字王国里愉快地游戏活动。伴随着优美的卡通音乐, 编出相关的数字儿歌, 通过图像的变化, 色彩以及声音的转换等效果, 给学生直观、形象、新奇的视觉冲击, 促进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们很容易地记住了各个数字的模样与写法, 很快就学会了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所以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用多媒体课件来化抽象为具体, 生动直观地进行教学演示教学内容, 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也能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米、厘米的认识及其之间的关系时, 我出示一把米尺, 引导学生观察尺子上的刻度, 先观察1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出1厘米, 再用尺子画出1厘米的线段, 真切地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数一大格有几小格, 1米共有几大格, 共有几小格, 让学生反复地数一数, 加深印象, 归纳得出1米=100厘米。这样学生就很轻松地掌握了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关系, 这样直观形象地呈现, 使学生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单一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 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从而化解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创设游戏情境, 建立模型 思想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多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各种有趣的游戏教学情境, 从情境中抽象出现实生活中熟悉的数学问题, 这样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时, 首先创设了小朋友们熟悉的游乐场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学生积极地发言, 我接着问学生, “你能从中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便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乘过山车的有几人?坐摩天轮的有几人?做小火车的有几人?然后继续引导:“那你们会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在这种和谐、宽松的氛围中, 对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便会更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在解决“乘过山车的有几人”这个问题时, 由于学生的知识差异, 在部分学生提出加法算式时, 低年级学生因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 另一些学生便会很高兴很骄傲地提出他们已经接触过的乘法算式。面对不同见解, 学生便情绪高涨, 都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学习效果非常好。通过创设情境, 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 并在主动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识, 培养低年级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的模型思想。

四、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 运用信息技术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连接点, 并架起学习的桥梁, 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 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 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快乐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单位》这一课时, 我特意创设了一个多媒体商店购物场面, 分别出示汉堡包、饼干、巧克力等小零食, 并分别标明各种商品每包的价格。再点击鼠标:一个小朋友来商店买东西, 问:阿姨, 这个汉堡包多少钱?售货员说:8角5分。小朋友说:给你1元。售货员:找给你1角5分。……通过看几个顾客和售货员在买东西的过程中付钱、找钱, 学生初步了解了元、角、分的换算关系。这时我再让学生去亲自实践,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文具用品, 并标明各种价钱, 同时要求学生也拿出事先准备的1元、2元、1角、2角、5角、1分、2分、5分等人民币 (纸币或硬币) , 活动时把学生分成若干组, 每组选一至两名学生当售货员, 其余学生当顾客,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购物活动。学生通过识别商品的标价、付钱、找钱等方式, 加深了对人民币的了解, 能灵活地运用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换算。这样, 信息技术把声音、图像、色彩呈现给学生, 使形、声、色浑然一体, 创设形象、生动、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为学生思维经历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深化过程, 学生在认识和实践中, 逐步感悟, 逐步了解了教学内容, 突破了教学重点, 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了解。

12.长春版三年级上五单元作文:团聚 篇十二

元宵节晚上下着浓雨。虽然我没有脱下棉衣,但雨告诉我春天还在这里,尽管它是安静的。班会是一位孝顺父母的女主持人。虽然我没有停止我的家庭作业,但我的心被指控在声音中引入一个真实的家庭故事。这个故事真的很感人,甚至连班主任也是红色的。当我走出教室时,我发现外面很黑,雨还在顽固地下着。没有办法用尚未更换的校服来遮挡雨。走过学校大门,副校长责备地看着我。我尴尬地笑了笑,转过身来。在车站等公共汽车,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来后悔中午我父亲去的时候,我没有带我祖父的伞。哦,这是记忆。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回家。幸运的是,袋子不湿。

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你真的有打你自己的冲动。但是当我想到在课堂上因为期末的进步而得到奖励时,我不再抱怨任何事情。房间里唯一的祖母看到我回来感到惊讶。她以为我和姨妈出去庆祝。我微笑着说,如果我出去庆祝,我怎么能打电话给她呢?锅里的饺子仍然很热,是我最喜欢的芝麻种子。咬一口感情,慢慢地擦去嘴里的温暖。我很高兴至少在这个简单的节日里有个人为我做饺子。这是一个没有人团聚的日子。外面的鞭炮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着烟火。我不喜欢这样的噪音。奶奶睡着了,说她累了。是的,每个人都太忙了,没有时间团聚。房间是空的,没有快乐的气息。在写完今晚的学习计划后,我专门为自己写了半个小时的上面的单词。时间不多了。还有五分钟。五分钟后,我不得不面对像小斜坡这样的积累。别忘了把被子折叠起来。那就留着笔。

13.2013上五年级英语卷面分析 篇十三

今年英语参加全市统一考试,由于得到各学校的普遍重视,英语成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英语作为基础学科在教学中遵照新课标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试卷命题特点及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的内容含盖了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 1-6的主要内容。试卷题型几乎是学生常见常练的类型。从卷面成绩统计的相关数据看,这次期末考试本班的成绩不太理想。从卷面题目的完成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对所学知识已经理解与掌握,达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试卷中能充分体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命题原则,试题比较全面地检测学生对听、说、读、写综合知识掌握及实际运用能力,对于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考查的内容。学生卷面书写较为工整,学生对单词的掌握运用情况较为扎实、灵活。

二、试题的特点

1、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卷中能充分体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命题原则,坚持依据于课本,但又避免教材中机械的知识,对于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考查的内容,因此这些语言知识的掌握能更好地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突出语言的交际能力。

英语作为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而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据是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确立以听说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读写跟上的原则进行。因此,整个考试加大了对听说能力的考查。

3、渗透了能力考查的要求。

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语言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运用语言的方法,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试卷的问题设计上,增加了对学生活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4、渗透了生活常识和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考查。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是学习一种语言很必要的。在试题中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注意比较和积累,它能更好地指导面上的教学工作。总之,整个试题的难易、题量适中,对学校的教学及学生的后继学习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三、试卷总体情况分析

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现分述如下: 第一题:按顺序写出26个大小写字母。是属于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字母的掌握程度。26个字母是学习英语的起点,也是今后学习英语的基础。从阅卷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对26个字母的认读和书写还不太熟练,还有些学生能按照顺序写出字母,但格式都不太规范,存在的问题较多。如学生分不清b和d,l和t。像这些问题都是不能失分的。但总体失分率较低。得分最高为满分26分,最低分为0分。

第二题:选出不同类的单词。总分10分,平均得9分。此题考察学生单词词义识别能力,大部分同学能够做好,只是个别学生,因为粗心或者其他原因未能得满分。

第三题:按要求填空。总10分,平均得8分。这一题本班学生整体做得不好,这一题也是考察平时的单词、短语积累与识记,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识记不准确,不规范,随意加减单词。2.书写不认真,单词书写错误。3.粗心大意,审题不清就答题。导致过多的失分,影响整体成绩。也因此反映出教学过程中对此部分没有严格要求和扎实的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的关注。

第四题:按问与答的关系找朋友。总分10分,平均得8分。考察交际用语搭配,除个别同学粗心做错外,大部分都能掌握。

第五题:将短语与相应的图片连起来。总分12分,平均得8分。这一题本班学生整体做得不好,这一题也是考察平时的单词、短语积累与识记。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们对短语的识记做得不够好,容易混淆。第六题:选择。总分22分,平均得14分。这一题失分最严重,考察的都是平时生活中的简单交际用语,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审题,题目比较细致.失分主要是由于粗心,不认真看题,急于选择答案。

第七题:读短文,判断正误。总分10分,平均得6分。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各种题材的短文,从中获取信息,做出判断、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要根据上下文对生疏的词汇进行猜测,理解全文。从答题来看,学生依然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一有生词就放弃,抓不住重点信息,缺乏答题技巧。在本道题目中还发现有部分学生全打对勾,有些学生全打错号。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根本就不重视。

四、存在的问题

考试有两个直接的作用,检测与反馈,通过这次考试发现我们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知识识记,理解不够深刻,会说不会写,书写不规范不准确,主要说明平时在这方面要求不严格。

2、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学习方法不科学。

3、学生养成习惯较差,答题马虎,书写潦草。

五、整改措施

1.分类跟踪,做到每个学生都有成功与喜悦,差生跟进,让优生更优,让差生有进步。

2.对学生要加强读写,做到熟能生巧,提高学生听说能力。3.平常要让学生多接触题型,让学生吃透知识点。

4.加强训练学生的操作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灵活性。5.提高学生英语来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6.加强对学生的辅导,个人要加班加点不断地让学生加以巩固。7.平常要多和学生打在一起,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8.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教学情况反思和自身业务学习与提高。英语教师要经常对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败原因,从而改进教学。小学英语教学对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部分教师现有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水平与教材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提高自身的语言素质。英语教师要认真进行总结,找出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

南龙学区五年级英语

14.2022上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十四

信息技术与“活动单导学”的理念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把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途径, 借助活动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凸显活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而信息技术与“活动单导学” 教学模式的整合与广泛运用, 为个性化、自主性及交互式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实施的舞台, 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活动得以高效进行。下面我就从学生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 即“自主、合作、展示”来谈一谈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模式整合, 让课程改革如虎添翼。

一、信息技术促进“活动单导学” 模式中的自主活动高效开展

1.选择更自主

自主学习是“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最重要的板块。当信息技术被引入学科教学后, 学生的选择更自主了。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 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让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天性, 发挥灵性, 张扬个性, 体验和感受真实的生活, 这才是有价值的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立, 所有学生都平等地共有、共享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在这种开放的、立体交互的学习空间, 每一位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而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才会焕发出极大的潜能。比如《月光启蒙》的专题学习网站“民间文学”栏目中提供了“唱歌谣”“讲故事”“说谜语”这三个场景, 每个子栏目又分别提供了学习导航、配乐朗读、相关解读、拓展链接等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 不受外界的束缚, 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景进行品读, 还可以基于主题自己在互联网上搜索阅读,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得到了精神的滋养和语言的生长。

2.探究更深刻

学习活动是通过一系列主动的建构过程完成的, 这一建构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学习平台, 提供了大量资源, 储备了海量信息, 这为学生深入探究作了铺垫和准备。在一个专题的覆盖下, 学生可以广泛浏览知识信息, 利用相关的信息, 完成深化理解和自然拓展的学习任务。如视听的赏析, 对学生感悟歌谣内涵、涵泳文本语言、丰富情感体验起到迁移、引导和暗示作用, 从而更好地突破难点。本课中的难点之一是对“不长五谷, 却长歌谣”中两个“长”不同内涵的品味。可以借助专题学习网站中“黄河故道”的视频、“莲花落”图文并茂的拓展介绍, 为学生搭建走向深刻理解的平台, 帮助学生进行个体探究, 实现意义的建构, 深化对“长”内涵的领悟, 从而水到渠成地体会“拈连”这种修辞的味道。

3.时空更广泛

信息技术应用让教学时空变得更为广泛。交互式电子白板、专题学习网站环境下的“活动单导学”, 打破了课堂教学时空的限制, 除了将课堂教学向课前、课后延伸, 还做到了向生活、社会延伸, 把封闭的课堂变为开放的课堂, 让教学活动具有自主性、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教学本课前, 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分工与合作, 利用网络开展调查、收集民间文学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让学生在分工与合作、交往与实践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实现自我的成就感;课后, 学生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提供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 作后续研究, 制作了一张张精美的“家乡的民间文学”电子小报或电子幻灯片, 将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成果在“班级博客”内展示出来, 进行交流与分享, 还可将优秀作品在校园内张贴展览, 其他同学在欣赏的同时均可发帖评价。广泛的课堂教学时空的延伸,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信息技术建构了“活动单导 学”模式中立体多向的合作网络

1.打破传统小组建制

传统的小组合作, 组员相对固定, 并且一般仅限于组内合作。这不仅限制了学生合作的主动性, 更降低了合作的最大效率。在信息技术整合课堂中, 网络技术的运用, 使学习小组的串联线性关系变成并联网状关系, 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话题自由组合进行合作学习。这样, 小组之间既相对固定, 又可以重组, 由“组内通”变成“组组通”, 甚至实现“全球通”, 大大提高了合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效率。本课“品歌谣”这个活动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听了母亲歌谣后的感受的, 小组内合作后, 甲组可将研究成果, 如圈画重点词语的批注、母亲清唱歌谣的音频打比方、通感的修辞的妙用等通过智慧课 堂软件再传送到乙组分享交流。此时的思维碰撞, 不仅仅局限于原先小组内成员的观点。网络的即时、全面的呈现, 既让学生表达了自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又可以浏览到其他小组甚至班上其他成员的观点, 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领域, 形成更完整的意义建构。打破传统的小组建制, 学生的学习协作面更广, 这样的组际间共同研讨的合作更为深入。学生通过对话交流,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 补充、修正、加强对探究问题的理解, 促进探究目标的达成。

2.优化合作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的运用, 丰富了合作的内涵:合作不仅是叽叽喳喳的有声合作, 同时还有无声合作, 可以说“这里的合作静悄悄”。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这种深度的互动是思想的交流和心灵的默契。有时看上去很宁静, 但内在的激情暗涌是最让人愉悦的。学完全文, 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孙友田所写的原文题目为“月光母亲”, 编者却换成“月光启蒙”, 比较两个题目, 你更喜欢哪个?说说原因。针对这一问题, 要求学生在“在线论坛”中畅所欲言,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后还可以在同伴的发言下跟帖、交流, 在无声的、深层的情感、思维的碰撞中达成了更为高效的合作, 深化了对“启蒙”内涵的领悟 , 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信息技术搭建了“活动单导 学”模式中多元展示平台

1.展示主体更全面

展示环节是“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最外显的环节。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课堂提供高 效生动的展示平台。为了落实新课标的10分钟写字教学, 本节课的最后环节, 学生迁移练笔, 在“检测反馈单”上用钢笔书写完后, 拍照、上传至教师端, 教师可以将多名学生所写片段在同一版面上对比展示、集中点评, 可以单独放大展示, 可调整大小, 可凸显重点字词, 还可以进行批注、修改。专题学习网站中“猜谜语”栏目提供了很多妙趣横生的谜语, 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大显身手, 系统会即时判断正误并统计到教师端。此过程全部纳入过程学习评价体系, 以便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知识运用水平。

2.展示形式更多样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在汇报展示“品歌谣”这一活动时, 一般就是单一地对着屏幕朗读五首歌谣, 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堂展示内容精彩纷呈, 展示形式也更多样了。本课中“品歌谣”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 小组成员将与文字相对应的图片、音频上传至教师端, 呈现于电子白板上, 学生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方式 (轻声吟唱、打着拍子、家乡话读等) 读出各自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韵味。比如学生将专题网站中《小老鼠, 上灯台》的音频一播放, 全班同学便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 富有浓厚乡音乡韵的家乡童谣更是掀起了课堂的高潮, 孩子们在趣味盎然中感受歌谣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特点。 这些与文字相匹配的直观性强、极具吸引力的感性材料, 激其情, 引其思。多样的展示内容丰富了学习情境, 引发学生创新出更多更妙的展示方式, 让学生很轻松地到达了既定目标。

语文阅读教学要教的内容不是“认知”, 而是“体验”。因而, 语文教育的本质是要借助技术手段用优质、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文资源, 提供丰富、良性的语言刺激, 最大可能地激发每个孩子的语言潜能和语言灵性。“说谜语”部分的对话写得非常传神, 学生绘声绘色地给这段动画进行配音。随后, 我又引导他们回到文本, 扣住文中提示语进行评价, 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使他们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领略到谜语的有趣、母亲的慈爱, 顿悟出母亲用谜语启迪了“我”的智慧。总结全文及写法后, 我用flash动画呈现了一幕幕动人的场景, 激活了学生的回忆, 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 不断引发、促进其言语图式的建构, 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并拓宽言语生活的空间。从学生写出的那一段段精美短小的“细描摹抒真情”的片段中可以感受到, 信息技术与阅读课堂自然、适时、巧妙、无痕的整合使学生更出色地完成了言语实践的活动。整节课, 学生们多样的展示让课堂焕发出别样的生命活力

3.展示平台更多元

理想的教学, 应该“如丰子恺作画, 粗粗几根线条, 却有立体感”。理想的展示活动, 同样应该立体丰满、摇曳多姿, 展示平台应是多元的。从展示载体看, 比如投影、网络、电子白板、电子触摸屏、平板、视频交互系统等。如在本课的教学中, 学生可利用白板的隐藏、拖拽、圈画等功能汇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专题学习网站的“留言板”, 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畅谈阅读感悟, 抒发心声;生生、师生之间可通过“智慧课堂”软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相互传送、共享、 切磋、评价;“班级博客”是学生后续研究成果的展现平台。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为课堂搭建多元的展示平台, 让“活动单导学”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让每一个学生展示个性, 使阅读真正成为探究式的个性化行为。

上一篇:支行XX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征文有关亲情的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