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精选10篇)
1.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篇一
给“骂”贫困户的扶贫干部点赞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布衣
近日,一条名为“云南一扶贫工作者‘骂’贫困户”的内容在自媒体和朋友圈刷屏看过视频后认为,说“骂”有点过了,这位扶贫工作者其实是在教育贫困户,她虽然情绪激动,却说出了一些实在“扶志”的硬道理。
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有多少扶贫干部在这条路上爬山涉水、前仆后继、日以继夜的前行着;有多少扶贫干部用自己的生命捍卫者这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像黄文秀一样的扶贫干部,用心用情甚至用生命去完成党和人民交于的任务,用自己的担当与忠诚去践行一个扶贫干部的初心和使命。这是有这些真心真情的干部,我们的脱贫攻坚才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
据统计数据显示,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1.7%,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全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比上年增长10.6%……这些斐然的成绩,绝不是靠着歌功颂德唱出来的。而是有无数像黄文秀,像云南扶贫工作者这样的基层扶贫干部,敢担当敢作为,敢付出敢较真,才取得这来之不易的成绩。
208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要开展扶贫扶志行动,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无脱贫志气的贫困户,做好思想引导、克服思想惰性是激发内生动力的前提。只有当贫困人口意识到通过劳动摆脱贫困的可能、尝到了脱贫致富的甜头,调动扶贫意愿、靠自身努力摆脱长期贫困才会成为可能。
在一些地区仍有一些贫困户,觉得自己“贫困户”的身份就是“铁饭碗”,反正干不干都有人送上门,钱没了政府会给,生病了村组得管,孩子上学没学费政策可以减免……一时间仿佛觉得“贫困户”就是“通行证”,从此可以“靠着国家这棵大树”,不劳而获。这样的贫困户从骨子里都是“贫困的”。如果扶贫干部心存怕贫困户投诉、埋怨的心理,一味顺从迁就,反而是害了他们,让他们在“贫困的深渊中无法自拔”。这个时候就需要扶贫干部给他当头一棒,让他清醒清醒,在思想意识上正确认识和对待扶贫工作。唯有端正意识,才能走出扶贫的第一步。
先秦《黍离》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道出了云南扶贫干部的心声。这是因为对自己工作的尽职尽责,正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正是对初心的追随,才让这个扶贫干部如此激动。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这是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焦急,这是对脱贫攻坚任务牢记在心的着急。如果有更多的扶贫干部能够舍小义而不忘大义,将个人荣誉放在身后,能够承受“诟病”,能够“横眉冷对”贫困懒汉,而不是只做和事佬,只走形式过场,那脱贫攻坚一定能迎来更大的胜利。
扶贫先扶志,然而扶志远比给钱给物更难,他需要扶贫干部花时间花精力找到贫困户的“死穴”,为他打通这“任督二脉”,帮他们建立起主动自觉脱贫的意愿,这“难于登青天”。可,正因为其不易,更要锲而不舍向前冲,知难而退不是合格的党员干部,唯有“以壮士扼腕”之勇气,以“卧薪藏胆”之毅力,以“先天下之乐而乐”之情怀,才能攻坚拔寨。云南扶贫干部,能够在“网络浪潮”中,激流勇进,不畏不惧,正是体现其真作为敢担当的为民情怀,因为饱含着多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热爱,这是心中燃烧的赤子之心,让她无惧无畏勇敢向前,愿更多基层干部,将这份为民的深情扎在为民之路上。
2.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篇二
62.不让贫困帽子套
63.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
64.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
65.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
66.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
67.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缺钱少力出主意,没有主意多呼吁
68.扶贫济困,积德行善
69.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
70.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71.落实扶贫开发政策,竭诚服务贫困群众。
72.打好扶贫攻坚战,共同致富奔小康。
73.科技扶贫、示范带动;产业扶贫、助农增收。
74.手牵手参与扶贫济困,心连心建设和谐家园。
75.加强民族团结,助力脱贫攻坚。
76.先富帮后富,共走小康路。
77.依靠党的好政策,勤劳致富奔小康。
78.人穷志愈坚,致富路更宽。
79.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良好氛围推动共同富裕。
80.加快推动贫困村“短平快”项目建设,摆脱贫困现状。
81.精准扶贫拔穷根,同步小康谱新曲。
82.谁脱贫,谁光荣。
83.苦熬不如苦干,苦干才能脱贫。
84.主动脱贫自豪,勤劳致富光荣。
85.不当懒汉不喝酒,早起干活早脱贫。
86.勤劳能致富,懒惰难脱贫。
87.用知识改变命运,靠技术脱贫致富。
88.扶贫先扶志,脱贫先脱懒。
89.搬出旧村拔穷根,安居乐业谢党恩。
90.饮水思源搬家不忘党恩,脱贫致富幸福常思自立。
91.扶贫开发显真情,易地搬迁助民富。
92.扶贫开发,利国利民。
93.精准脱贫,不落一人。
94.集众智,聚群力,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打赢脱贫攻坚战。
95.扎实推进精准扶贫脱贫,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
96.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争取和凝聚人心作为扶贫工作根本要求。
97.情系贫困群体,奉献诚挚爱心。
98.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99.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
3.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篇三
对贫穷的仇恨(改为:害怕)、对公平幸福的追求伴随着“贫”的记忆,一同扎根于民族性格,民族基因中,于是我们选择了直面挑战,选择了一条全面脱贫攻坚,建成小康的路,其中的中国精神,无不展示了坚韧与智慧。
脱贫(加:攻坚)中的中国精神其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坚守。
脱贫之路,事关难点痛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脱贫攻坚也决非朝夕之功,“攻坚”一词,本身就蕴含了对扶贫难度的清醒认知。有人把贫困归结于时运不济,有人又粗暴地把贫困之咎推于贫困者的懒惰,殊不知命运需自己掌握,而贫困本身又会促成人的目光短浅,从而固步自封。中国脱贫人的坚守,正是基于对贫困的正确认知,故以镂刻金石的毅力,打破工作缺口,终得以镂刻顽冥不化的金石。
脱贫攻坚中的中国精神其二:“死而后己,不亦远乎”的责任心与决绝。
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涌现了一批批以脱贫为己任的基层干部,有人奉献了整个的青春年华,有人选择义无反顾却牺牲了家庭,有人将生命都贡献给了扶贫事业。忘不了师范名校毕业的女孩毅然返乡,将自己的炙然激情交付家乡的脱贫攻坚事业,却悄无声息地葬身于深山巨谷里。在对她的颁奖词里有这样一句话:“有些人去了城里,却再也没有回来”。她却选择了一条逆行之路,决非坦途,却是一条没有归途,却敬畏得让人无言的路,斯人已逝,其精神永存。
脱贫攻坚中的中国精神其三:《周易》里的变通暂学观与改革精神。
机械性的物资支助、嘘寒问暖式关怀只会陷入表面工作、流于形式的僵化,于是从古老的中国智慧里流传下的变易智慧为扶贫工作提供动力:仅有物质脱贫不可取,那就转化思路,以“扶智”与“扶志”为上策;制度保障力度不足,那就调整方向,发展供给侧结构改革;传统行业发展疲弊,那就尝试新路,搭求互联网+”快车,线上卖货、线下体验,双线并行一一以灵活资态,得以“扭转乾坤”,否极泰来。
4.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篇四
做好两大战略的有机衔接,需要从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五项目标任务着手。
一是产业兴旺。要做好产业兴旺的文章,需要厘清产业兴旺的内涵。首先,不能局限于一产农业的兴旺,一二三产要同时兴旺,才是真正的产业兴旺。其次,一二三产要融合发展。一村有窑厂、有商店,三产齐全,但是互不关联,不能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城市二三产业搬到乡村, 就算三产融合了。再者,产业兴旺必须带动当地农民就业致富。那种富了老板穷老乡的产业兴旺,也不是我们需要的兴旺。目前脱贫攻坚中的产业扶贫,一般都是专项的、单一的产业,且多集中在农业, 特别是有些地方的产业扶贫要求过急,在市场论证上做得不够充分, 一窝蜂上一个产业,最后恐难逃“谷贱伤农”的后果,留下产业扶贫项目的“烂尾楼”。要实现两大战略的有机衔接,就要找好产业发展衔接点,按照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内在要求,重点向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拓展延伸,实现三产的融合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开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多功能的发展,这样的产业兴旺,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二是生态宜居。人类社会经历了一百万年的原始文明,一万年的农业文明,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今天正进入第四个文明形态,即生态文明。而生态宜居正是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生态宜居就广义而言, 应包括环境优美度、生活便利度、社会文明度、资源承载度、公共安全度、市场发育度、居民幸福度等等。当前有些地方为了“温饱” 不顾“环保”,既影响脱贫攻坚质量,也影响乡村振兴进程。
因此,在两大战略的衔接中,首先应正确处理好“温饱”和“环保” 的关系。该堵的堵,引进的项目破坏青山绿水,即使是金山银山也应拒之门外。该罚的罚,严格落实责任终身追究制,避免“公地悲剧”成“公共悲剧”。该补的补,财政应拿出真金白银,尽快补齐环保设施和监管能力欠缺的短板。该给的给,应从环境的外部性去考量,借鉴国际上“碳交易”的做法,要求发达地区给生态保护地区合理的经济补偿。其次应打造一个“四生”契合的乡村环境。所谓“四生”契合,即生产、生活、生态、生意四者要互相照应。不能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远离生产场所,或为了挣钱破坏生态环境。生产、生活、生态的契合,如果没有与发达的现代化市场联接,便只是徒有躯壳,因此,“三生”之外还应加上市场的开发,即做活“生意”。只有四生契合,互为促进,才有高品质的生活、高效益的生产、高文明的生态。再者应以原住民的利益为导向。生态宜居不是外地人、城里人的宜居,而是原住民的宜居。外地人和城里人都只是乡村蜻蜓点水的过客,而原住民需要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在那里生产生活, 他们与周遭的环境分分秒秒都是休戚与共的共同体,因此,“宜居”应以原住民的视角和利益打造。
三是乡风文明。不少地方都把乡村文明当作很虚的事情,认为没有什么抓头。其实,这是一件很实很具体的事情。重点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1)村户环境的治理。如果一个人披头散发,蓬头垢面,说他文明程度再高,大家都不相信。即使再穷,把环境搞得干净整洁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厕所革命”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印度“清洁社会”的计划,主要就是从厕所抓起的,他们7亿多人没有厕所,到明年就要建1.1亿座厕所,在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厕所被世卫组织定义为“最廉价的医药”,总书记多次提出“厕所革命”,坊间戏言: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茅房。因此,抓乡风文明,村户环境治理应是最好的入手处。(2) 广泛发动社会,订家训、正家风。有言之教谓之训,针对各家情况把名言警句写成条幅挂在墙上就是家训, 上海杨王村每家每户门口都贴有一块家训,内容入情入理,村民将此作为行为准则入心入脑,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无言之教谓之风,家风是家长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子孙后代做示范。好的家教是家训和家风的结合,它奠定了一个社会文明的基础。但凡是从乡村走出去的做出成就的个人,大多是从有优良家训和家风的家庭里走出来的。(3)重修乡规民约。社会主体的流动性使中国乡土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乡规民约已经过时,亟待修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与时俱进,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乡规民约,作为乡村社会价值观的标准成当务之急。一乡一村应广泛发动,因地制宜制定易操作、可落实、能见效的行为准则, 让这些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对本地每个居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引领性和导向性的作用。
四是治理有效。治理有效就是政令畅通,民心相通,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脱贫攻坚已经形成五级书记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在农村力度最大、最有成效,使农村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民谚云: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实践证明,加强党的领导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哪项政策的实行像脱贫攻坚这样有力度有实效,主要经验就是五级书记一起抓,应将这一举措总结提炼、推广运用到乡村振兴当中。还应建立市场、社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治理格局,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既互相配合又相互制衡的现代治理格局。乡村的有效治理仅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给市场和社会更多的自由度和主动权。同时还应打造一个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传统社会的治理主要是自治和德治,今天是一个法治社会,在继承发扬传统乡土社会治理精华的同时,应重点抓好法制建设,靠法治推进发展,靠法治调处矛盾,靠法治打击黑恶势力,靠法治扶正驱邪。
5.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篇五
2013年11月,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记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之后,总书记多次对精准扶贫做出重要论述,精准扶贫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精准扶贫成为我国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
我体会,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体系主要由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问题构成。
一、扶持谁。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解决“扶持谁”的问题,要求实现“扶持对象精准”,具体工作内容为精准识别和精准管理。由国家统一制定识别办法,并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开展贫困人口识别、建档立卡和建立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等工作。
二、谁来扶。近年来,我国建立起脱贫攻坚责任体系。中央出台《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脱贫攻坚任务重的省份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向中央签署脱贫责任书,层层签订脱贫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格局。要求普遍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制度,期间全国共选派77.5万名干部驻村帮扶、19.5万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基层组织薄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解决扶贫“最后一公里”难题。
三、怎么扶。总书记指出: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要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突出产业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推进精准帮扶工作是解决“怎么扶”问题的重点,实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瞄准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建立需求导向的扶贫行动机制,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专项扶贫措施与精准识别结果和贫困人口发展需求相衔接。
6.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篇六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领会和落实宜春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市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为指南,坚持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坚持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以稳定与和谐为重要目标,坚持以调动全体师生积极性为突破口,努力开创支部各项工作新局面,发挥党员表率作用,全面夺取高考胜利---第四支部2010-2011下学期工作计划。
二、主要目标发挥党员带动作用,增强凝聚力,建设和谐教师团队,确保安全稳定,全面完成高考各项指标,为宜春中学名校建设树立新的里程碑。
三、核心工作发挥党员五个表率作用,全力推进冲刺阶段高考复习迎考工作。一要发挥党员在觉悟意识方面的表率作用,党员教师应更好地把握教育方针政策,应树立更加强烈的大局观,应具有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应更能领会学校各项政策制度,应更能理解一个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从而在工作中、生活中表现出一党员应有的气质和风度;二要发挥党员在敬业和奉献中的表率作用,高考在即,复习迎考的各项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党员教师更要挺身而出,以校为家,以生为本,排除一切外界干扰,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影响和带动其他教师,全力以赴做好最后阶段的复习迎考工作;三要发挥党员在教学改革中的表率作用,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必须不断总结、不断改革、不断调整、不断完善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要让学生听得进、听得懂、听得实,党员教师要在改革中起带头作用,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方式、手段的创新,积极承担公开课、研讨课,将教学改革推向深入;四要发挥党员在新课程高考方向研究中的表率作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肯定具有其独特之处,加强新高考研究才能把握好方向,使最后的复习更有针对性,取得更好的效果,党员教师要主动承担起研究任务,认真研究率先推行新课程地区的高考试卷,认真借鉴其他地区的复习经验,找出特征,找准方向,及时推广、贯彻到高考复习中;五要发挥党员在团结协作中的表率作用,学校的整体发展需要团队的力量,2011届高考的成功绝不是依赖某个人的作用,而是需要全体在高考一线奋战的管理人员、教师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党员教师心胸要更加开阔,摒弃不同性格、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校区的无味的障碍,主动坦诚地加强交流,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携手并进,共创事业,工作计划《发挥党员表率作用,全面夺取高考胜利---第四支部2010-2011下学期工作计划》。
四、其他工作
1、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党员政治素养。认真学习领会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宜春市教育改革发展规划》,把他作为我们工作的纲领、指南、动力。支部将采用两种学习方式、两种督查方式推动支部党员学习。两种学习方式为支部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两种督查方式为查学习笔记、查心得体会。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敬业乐教、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在高考迎考复习的最后冲刺阶段,支部将以党员为示范,以岗位为中心,以“创优争先”为载体,全面推进年级师德师风建设,坚决禁止一切歧视学生、消极懈怠、违反常规要求等不良现象,大力倡导教师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
3、加强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认真开展好“国情、教情、校情”三情教育,通过支部活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理解和掌握学校建设发展的客观情况,引领年级全体教师树立大局观、科学观、协作观,认真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统一安排,推动学校整体持续发展。
4、加强年级文化创建工作,建设和谐的教师团队。在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指引下,支部将学科、班级、年级为基本平台,从思想、制度、行为、价值上着手,围绕年级当前的现状与中心任务,富有特色地开展好年级文化创建工作,发挥好文化的导向功能,建设和谐的教师团队和年级工作氛围。
7.夺取防汛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心得 篇七
用好“党建指导队”。坚持党建引领,选派一支由党性强、作风正的党员组成的党建指导队,发挥“宣传员”“指导员”“服务员”“协理员”作用,督促指导各乡镇做好今年防汛备汛工作。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原则,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开展防汛抗旱风险隐患排查,对各乡镇防汛组织领导、责任落实、预案修订和实施、值班值守、应急队伍和物资落实、已建涉水工程运行、在建涉水工程度汛方案、防洪抢险应急方案及各项防汛准备、水毁工程修复、河湖设障整治、监测预警设施设备运行、山洪灾害防御等,以及汛前准备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和指导,确保防汛关键环节落实到位。
用好“干部应急队”。坚持落实防汛责任制,及时组织召开防汛工作部署会议,组建一支由县、乡镇、农村行政村干部以及各水库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干部应急队,层层压实责任,并进行防汛业务培训,将全体工作队员纳入轮训范围,促进其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对当地的地形了解,掌握群众转移撤退路线,及时做好各项防御工作准备,牢牢把握防汛主动权。坚持每日加强水情监测预报工作,利用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与县气象、水文部门形成信息共享与水库管理人员执行汛期巡查和值守值班,形成信息和人为监测等相结合的措施开展水情监测工作。一旦发生汛情,以“先救人、后救物”为原则,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把防汛救灾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战场,结合汛情防汛表现情况,大力选拔重用一批担当作为、在关键时刻豁得出、重大任务面前冲得上的优秀干部,树立敢担当善作为、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对擅离职守、临阵退缩、领导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干部,要严肃追责问责。
8.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总结 篇八
拥有为民服务的真心。脱贫攻坚现已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基层各地贫困群众都已“摩拳擦掌”,开始春耕播种或是坐上了务工专列,期待能够在今年用自身的双手早日拔起穷根,真正过上安安稳稳、幸幸福福的小康生活。行百里者半九十,贫困群众虽热情高涨,但脱贫道路仍有不少困难与风险,仅靠贫困群众难以彻底翻越所有“障碍”。这时如果有人能上马,再送他们一程,就能真正实现脱贫。而广大帮扶干部就是贫困群众扶上马的“推动者”,真心便是贫困群众上马的“阶梯”。唯有以真心换信心,才能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落后现状的内生动力,克服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告别“指尖扶贫”“数字脱贫”。同时,还能够深入田间地野,用脚力丈量贫困群众离脱贫终点线的距离,通过帮助他们订购务工车票,又或是帮忙拓宽产品销路等实际行动,为他们扫清生活生产的各项障碍,真心为他们解烦忧,谋划出通往脱贫的康庄大道。
拥有善察问题的耐心。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必须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当下大多数地区已成功实现脱贫摘帽的任务,但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住房不安全等“硬伤”与“瑕疵”,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这要求帮扶干部同贫困群众一道,及时发掘问题,解决问题。不过查找问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耐心,不光要能够直击各类影响脱贫攻坚成效的问题,还要能够抽丝剥茧,找到一些潜藏深入的“顽疾”。比如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困群众年龄逐渐增大,有效劳动能力逐渐丧失,务农打工将变得越来越艰难。如果在没有其他政策扶持和经济来源的前提下,这些脱贫户将面临返贫窘境。所以,帮扶干部要当好医生,做好扶贫诊疗工作,才能使得贫困群众脱贫脱得实在、脱得舒心、脱得放心。
9.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体会 篇九
在大兴安岭南麓片区,涌现出一批批像陈占英一样的党员干部。他们不怕苦、不喊累地走村串户,摸准每一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实施精准帮扶。更有一些扶贫干部牺牲在了岗位上,把生命献给了扶贫工作。他们的用心、用情帮扶,帮到了根上,还扶起了贫困户志气,加速着整个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的脱贫。
白城市扶贫办主任马壮虽然接近退休,但每天仍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今年8月,高强度的工作使他突发心梗,晕倒在岗位上,到医院抢救被电击11次,两根肋骨断裂,醒来后仍坚持继续工作。今年1月6日,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双龙村驻村工作队队长于文涛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年轻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临走前一小时,他还在布置村里的工作,前一天还在访贫问苦。村民姚秀丽哭着说:“文涛啊,你咋就走了,我还没来得及报答你对我一家的恩情!”
目前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的兴安盟、白城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等4盟市贫困发生率分别降至20末的1.8%、1.2%、0.96%、0.94%。
10.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篇十
“疫情发生后,最担心没活干、没钱赚。”田吉喜说,“党员干部冲在前面为我们想办法,安排我在大棚务工,上个月收入了3000元。”
在这个特殊的春天,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截至2月底,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尚未摘帽、2707个“硬骨头村”要啃、551万人口尚未退出贫困序列。铆足一股劲,与贫困较量,到了滚石上山、向顶峰冲刺的最紧要关头。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突如其来的疫情又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人们关心,今年的脱贫任务能否如期完成,现阶段从何处发力。
在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这是一份信守不渝的承诺,这是一场真刀真枪的硬仗,越到最后关口越要绷紧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3月底,新华网对3900名扶贫干部、295个贫困户、39名专家学者所做的网上问卷调查显示,87%的受访者对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充满信心。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干部群众和专家认为,随着各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疫情影响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将是短期的、可控的。
【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推荐阅读: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09-29
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06-17
要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09-09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08-16
坚决听党指挥,绝对忠诚可靠08-05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决防止“四风”反弹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