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策略

2024-08-03

浅析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策略(精选9篇)

1.浅析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策略 篇一

语用视野下的低年段儿童诗教学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过:“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教师应发挥低年级孩子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将凝固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

一、立足文本,挖掘语用基点

1.特色言语

儿童诗歌语言高度凝练,富有节奏感,具有抒情性和意蕴美,承载着识字、学词、积累语言等多重任务,是培养儿童语用能力有效载体。儿童跟随优美的儿童诗感受语言、丰富语汇,能够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还能得到美的享受,儿童诗无疑是开启语言之门、培养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的最好媒介。一年级儿童诗《柳树醒了》富有特色的言语就是?W生语用的范本: “春雷给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柳树呀,醒了/春雨给柳树洗澡了/洗着,洗着/小柳枝哟,软了/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小树梢啊,绿了/春燕给柳树捉迷藏了/藏着,藏着/小柳絮儿呀,飞了……”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用贴近低年段儿童的表达方式,描绘出一幅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真实画面,并且“说、洗、梳、藏、走”等一系列动词用得生动贴切,可以增强儿童对语词表达的确切性的认识与体会,语气助词“呀、哟、啊”,动词“醒了、软了、绿了、飞了”,可以带领儿童感知儿童诗独有的律动感与音韵美。立足这样的儿童诗,挖掘有效的语用知识点,久而久之便能从中学习并提高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落实语用的目标。

2.纵横想象

低年段学生处于人一生中想象力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在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因而立足儿童诗,更贴近他们的心思,找到有效的语用训练点,能激发他们丰富美妙的想象力。《明天要远足》中睡不着的小朋友发挥无限的想象,想象着明天远足的美好情景,“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除了“多种颜色”的大海和“洁白柔软”的云,他一定还会想很多很多,那具体还有哪些情景呢?在真切地感受到文字新奇的表现力后,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落实语用,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宽广,想象会更加丰富。

二、反复吟咏,促进语用积累

反复吟诵,是儿童诗教学的基本策略,是由诗歌的语言特点所决定的。儿童诗的语言是儿童化、生活化的,简单不乏多彩的词汇与鲜明活跃的语调不单适合吟诵,更适于儿童的练习及掌握。通过反复吟咏儿童诗,可以激发儿童的表达的兴趣,让儿童在诵读中复现画面,体悟感情,并且模仿学习如何释放情感,表达观点,以此促进语用的积累。比如《红领巾真好》这一课,在不同形式的诵读中要求读好“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扑棱棱、飞来飞去”等词语,并且带着想象,加上动作,注入了快乐的情感。此时诵读的学生就已经把自己变成小鸟了,在律动中边读边做动作,不仅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也深刻地理解了这些词语,为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情境,激活语用体验

低年段的学生,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适合在具象的情境中建构知识。儿童诗教学中,要真切地激发儿童的生活感受和审美体验,创设情境进而使儿童在语用的过程中学会自然地表述自己的情感。比如在教学《假如》这一儿童诗时,创设小树在寒风中冻得发抖的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在淡淡忧伤的音乐中轻轻地叙述:“冬天到来了,寒冷的北风一阵又一阵,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风把它的枝干揪着,摇来摇去,可怜的它被冻得瑟瑟发抖,缩着身子,无处可藏。”在这样的基础上,再体验下“缩着身子,轻轻地叹息”这一动作,通过入情入境,调动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内心深处的体验,从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与无助,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产生要帮助小树的强烈愿望,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才能体验儿童诗蕴含的深刻情感,才能让自己的情绪情感在文字中安家,“情动而辞发”。所以说,儿童诗教学中,在语言文字运用过程植入有效的情境,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想象,而且还能巧妙地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架设桥梁,从而更好地进行言语表达实践,培养语感。

2.浅析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策略 篇二

在几年的低年段音乐教学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味要求孩子们在掌握基础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静态课堂教学中进行学习, 他们会觉得索然无味。但如果根据该年龄段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活动, 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并因此热爱音乐课堂、享受音乐活动, 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目的也最终达成。

“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瑞士著名体态律动专家达尔克罗兹认为, 应引导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 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 也就是强调“音乐是动的艺术”。音乐教学中通过“动”, 不仅能使学生寓教于乐, 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将变得更自信、更智慧、更健康活泼, 当然更加的热爱音乐。

一、以动入境, 调动学习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 如果直接开始上课, 学生很难进入状态, 不利于教学。根据巴甫洛夫“条件论”, 在音乐课开始前可以设计一些具有音乐课特点的特殊情景, 对学生大脑进行“刺激”。如在课前让学生跟音乐做常规的音乐游戏, 或者让学生随着音乐按节拍做不同的动作进入教室等等。这样, 在音乐课伊始便创造了非常浓厚的音乐气氛, 为下面上好课做好铺垫。我曾经选用了一首美国舞曲《跳到我这里来》作为上课前的热身舞, 舞曲热烈而动感, 再加上由学生自编的现代感十足的双人舞, 还可以互换舞伴, 学生的热情达到了空前的高涨, 每节课前都要放松地跳一跳, 乐此不疲。选这首舞曲还有一个缘故, 就是它同时也是我们学校的上课铃声, 这个热身舞促使学生格外关注上课铃声, 这样的有机结合让人看到的是一群迫切想上音乐课的学生, 这个热身舞的效果不言而喻。

二、以动悟情, 加深音乐体验

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 当学生聆听歌曲时, 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 他们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动作。现行的一、二年级教材上, 歌曲的情绪无外乎抒情柔美、欢快活泼之分, 后者的比例还居高一些。一般情况下, 学生在第一遍听歌曲时就能听出来了, 他们随着音乐或温柔的晃动, 或欢快的颤动, 这一刻他们已经深深地融进了音乐的情境中。如在教唱《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时, 优美舒缓的音乐响起的同时, 学生即能随着音乐轻晃身体, 还有的闭上眼睛做安睡状, 摇篮曲的风格特点已经被他们充分领悟;而在教唱《玩具进行曲》时, 学生则一个个自发地站起来跟随音乐原地踏步, 情绪豪迈而向上, 步伐坚定而有力, 进行曲的风格特点被他们完美演绎。

这种情况下, 有时候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善于表达或喜欢的姿势、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人人都要参与, 不要求“动”的统一, 只需要与音乐形象、情绪相吻合。

三、以动启智, 提高音乐体悟

音乐作品是靠音乐语言来表达的, 音乐语言包括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 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 只有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 才能让学生对音乐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 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情绪因素, 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创造能力。”

音乐课堂上, 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情境, 只有他们完全融入音乐所要表达的氛围中, 他们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不同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不同音乐内容, 通过旋律的悠扬、柔和或速度的快慢或情调的悲喜来感受音乐。我始终认为, 音乐的教学不应仅仅局限在教材,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结构上相对简单的古典音乐供学生听赏, 如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西西里舞曲》等。类似的这些音乐作品的结构以音乐段落为单位, 而二段体、三段体作品大多数都可以通过律动体现音乐作品中的对比、变化、重复、再现等结构变化。相同的动作体现相同 (或相似) 的音乐, 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 这些都是最简单可行的方法。

如欣赏《西西里舞曲》, 在了解了相关的音乐背景后, 学生能直接感受到的是乐曲在力度上的变化和旋律的高低走势, 而这同时也是一个ABA三段体曲式的音乐作品。在先行让学生尝试了自己用动作表现音乐之后, 我和学生一起设计了这首舞曲的律动:

A乐段:由六个乐句组成, 小提琴演奏使得这部分曲调悠扬舒缓, 每个乐句的旋律相似又不尽相同, 但基本上每个乐句的前半句旋律线呈上升势, 而后半句则是下滑势。鉴于此, 我们选择了用手部动作来表现音乐, 或随音乐高上去, 或随音乐低下来, 总之这部分的动作是柔和而优美的。

B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 其它乐器的加入使得这部分音乐变得激昂有力, 但每个乐句的旋律线走势仍然类似于A乐段。因此, 我们的手部动作仍有高低变化, 只不过力度上变得强有力, 而不再是柔和的动作。

A’乐段:跟A乐段相似, 最后结尾处作了调整, 我们当然也以不一样的动作做了收尾, 但情绪上仍然是柔和而优美的。

我所执教的一年级7个班, 在一起用以上动作表现这首舞曲时, 每个班每一个学生无不沉浸在这首优美的古典音乐中, 在优美乐段处无一不想用最柔美的动作来匹配音乐, 在高昂乐段处又无一不想用最有力的动作来诠释音乐。“动”这一最有效、也最直观的方法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听懂了深奥的古典音乐。

四、以动促学, 突破音乐难点

低年段歌曲教学的重点一般是用合适的声音唱好歌曲, 而歌唱时候的动作表演往往也能作用于歌声。如在教唱《玩具进行曲》时, 这首歌的曲风决定了要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来演唱, “有力”处理不好就演变成了喊叫的声音, 而“坚定”于一年级的学生就更为抽象了, 我适时的让学生右手握拳随音乐节奏在胸前作上下状, 他们很快便领悟到了“坚定”的内涵。

低年段歌曲的难点也多为节奏难点。如《大树妈妈》这首歌, 歌曲简短却有多处休止, 而且不是在句末, 是在一句话的第一个字后。一年级的学生多半不认识五线谱, 自然不知道在休止处停顿, 这时候我一边范唱一边动作 (休止处动作停住) , 学生马上便能有样学样, 顺势也让他们认识了休止符。

音乐是流动的艺术, “动”则是一帖催化剂。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静动相辅相成, 以动态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让学生尊享美妙的旋律, 徜徉在音乐的殿堂!

摘要:“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音乐教学中通过“动”, 不仅能使学生寓教于乐, 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将变得更自信、更智慧、更健康活泼。

3.浅析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策略 篇三

关键词:小学地段数学;趣味性教学;策略

针对小学低段学生特点,如在注意力上较为分散,且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等问题,而在数学课堂中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与此同时,因低段小学生在逻辑性上相对薄弱,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无法将大量数学知识完全掌握,并且诸多低段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表现出吃力、缺乏兴趣的问题。而在低段数学教学中使用趣味性教学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趣味性教学法得到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青睐,在低段小学课堂中广泛使用。但是,很多小学教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所使用的趣味教学法在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有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以“有趣”作为趣味教学的方式,导致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误区。虽然达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但是学生在“有趣”课堂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相对较少,没有达到预期趣味性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应用趣味性教学,则是本文所研究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在跟数学打交道,而数学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基础性学科,对学生今后数学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数学在学习过程中并不简单,对于学生逻辑性、思维系统性要求较高,再加上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使得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提起兴趣,以此造成学生数学成绩较低。但是数学作为基础必学课程,学生在周而复始的学习过程中就从最初的失去兴趣到后期的厌烦心理,这与数学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有一定关系。尤其是学生最初接触数学的小学阶段,如果在此阶段学生掌握良好的数学基础,那么对其后期数学学习有重要影响。并且,在小学低段的学生在可塑性上是最强的,能够在教师合理的引导下掌握更多数学基础,也塑造其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因此,数学教师如何在小学低段时期进行趣味性教学来引导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则是国内诸多小学低段数学教师所要考虑的问题。

二、小学低年段数学趣味性教学方法与策略

因小学低段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注意力较低,且在思维上不够集中,所以在数学趣味性教学时就可以采取一些新鲜、或者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法融入到趣味性教学中,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对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起到积极作用,也可以提升教师课堂数学教学的质量。

1.通过增设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共鸣

针对低段小学生在课堂不集中的问题,数学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情境教学的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备课过程中就要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所具有的特点、兴趣、个性等情况,设计不同的情境教学。尤其是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一定要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开场,才能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思维发散的方式将其所联想到的想法同教师进行交流,增加沟通和互动,以此使学生能够不断的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情境的方法,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如对小学低段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所学到数学计算的内容,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软件,设计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很多小学生都玩过“打地鼠”的游戏,而在多媒体课件中则可以设计出打地鼠的画面,让学生对地鼠洞来“数一数”,这时就会引起诸多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都会争先恐后的举手进行回答。而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孩子计算的方法,以此将教师所准备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设计好的情境自然的融入到数学课堂中去,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还能够使学生发散思维,掌握更多的数学计算方法,一举多得。

2.同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从生活中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低段学生对于新鲜事物通常较为感兴趣,而在其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诸多新奇事物,也会向教师进行询问。因此,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所提问的问题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以发散思维的方式抒发自己的见解。而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回答通过专业方向进行解答,以此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通过这种课堂相互交流的方式,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同教师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解答,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利用游戏教学,增加同学生的互动性

使用游戏教学则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较为常用,且教学效果较佳。并且,针对低段小学生爱玩的特点将趣味性教学融入到游戏教学中去,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够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和参与,以此增加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所以,在数学游戏教学中就要体现出趣味性,以此才能达到游戏教学的目的。

如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就可以安排10名学生展开“萝卜蹲”游戏方法。可安排这10名学生战列一排,然后每位学生所代表不同数字,两个数字相加则要等于数字10。所以,在游戏开始之后,教师拿起3的数字牌,那么代表7数字的同学则要出列。如果出来的太慢,或者出来的学生错误则要两位学生进行“萝卜蹲”游戏。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还能够检测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运用情况。而采取游戏教学法则可以有效的将所学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去,以此增加趣味性。

三、结语

在小学低段数学中采取趣味性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使数学课堂在教学中更加的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够主动的融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对提高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邢峰.论小学低年级课堂如何落实趣味教学[J].亚太教育.2015(17):104-109.

[2]杨勇坚.浅谈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J].考试与评价.2016(02):10-14.

4.浅析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策略 篇四

学习能力

摘要: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是:力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发展综合语言能力打好基础,同时促进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可以从根本上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笔者特别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则是一项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学习策略。尤其对于小学英语低年段的小朋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体现更为突出。

关键词: 小组组成 小组学习脆弱学生

一、引言

英语作为一枚金钥匙, 她可以为我们开启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外友好交流的世界大门。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张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出现了英语学习低龄化的趋势, 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开始进入英语学习。但是由于课时少, 缺乏语言环境, 再加上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抽象逻辑思维不完善等自身特点, 加上现在的教材信息量较大,单词容量多幼儿和低年段英语教学教材纷繁复杂等客观条件。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说是大海茫茫不到边际。

在笔者从教的5年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事业生涯中,笔者不断摸索和积累前辈的经验,不断总结,有了一些经验。总体而言,低年级英语教学还是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模式贯穿整个学习。首先,应该让学生在全英的情景下,感知,理解,然后通过教师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不再以个别孤独的身份参与学习课堂,而是以学习团友的身份积极参与学习课堂的探索之旅。笔者认为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策略贯穿于课堂活动中,更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切身的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中学习。如何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在使用时得身应手,具体探究如下:

二、面向全体学生,为小组组成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样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亦是为小组组成奠定基础。笔者认为在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合作的前提基础是进行学生的小组分类。即把一个大的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小组以一个组长或者增加一个副组长作为灵魂人物带领本小组的各位成员以共同的目标,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己任,分工合作或共同合作进行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简称小组合作学习。班级的小组合作学习分类与平时班级文化的课室座位分类有异曲同工之妙。小组组成是一个粗放的,不精确的通用术语,它包含了一系列可以变化的形式并且以教师或参与实验者发挥主观能动性随机命名或进行多次二次再组合变化。在人数上小组组合可以大到覆盖全班,但又可以小到可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互动。在时间限制上可以压缩成课堂教学当中的某个简短的小讨论环节,又可以根据小组合作的内容不同进行一个为期几天或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研究实验。笔者认为,鉴于小组分类的粗放性,教师对于如何帮助或者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分类有严格的要求。

1.教师要充分了解全体学生当下的英语水平和未来一个学期或一年后应达到的英语水平。确立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基本外语学习的=能力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小学入学阶段,教师尤其要加强培养学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 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造运用英译的意识。

2.教师要充分了解全体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刚入学的小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入学资料了解他们家庭学习情况和幼儿园学习经历。注意开始让学生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不可缺少的一员,他们要有自己特别的标记。可以从改一个英语名字开始,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前要求做简短自我介绍。

3.教师要尊重全体学生的个体特点,发挥学生现有的优点和优势,充分发掘学生的不同潜力。为小组的持有发展奠定基础。选择小组组长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必须优先考虑自信心较强;英语学习基础较好;个别上进心特强;个别家长配合力度较好的学生作为小组的灵魂人物。这将决定今后小组合作学习能否的顺利并有梯度地发展。

4.教师要与小组分类建立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因材施教,鼓励创新,对学生在小组分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初步形成小组分类后,要给各个小组命名,教师可以供给小学生一些有趣的英语小组名称,例如以动物名称:little tiger,little cat;也可以以水果命名:Apple group,Kivi group;或者用颜色命名:The Red team,The yellow team.小组之间形成和谐公平的学习氛围。在小组合作活动时注意均衡各个小组之间可以展示的次数。以鼓励全体为主,切不可以打压战斗力较弱的小组,不可以造成恶性的竞争。

三、强化策略指导,为小组任务推波助澜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十分重要。在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指导上,以往的经验似乎没有信手拈来的好途径。笔者在研究低年段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也累计了一些连爬带滚的个人经验和教训。从目标出发,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低年段英语的目标具体体现在感知和模仿英语发音的特点;掌握有效记忆和使用英语词汇的方法;初步运用听说读唱演五项技能获取,处理,传递所需信息;在具体环境下开展有效交流;主动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要特别强调培养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策略,若能得到强化必定可以为小组任务的顺利完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低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在整体安排小组合作策略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小学生发展的具体学习策略,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的学习者,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笔者简要地从三点论述如何强化策略指导。并以教材攀登英语L1B案例复习单元Unit 12 Sing a song : Donkey教学设计作为辅助说明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直接讲解、间接渗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向学生

介绍和示范不同的英语学习策略。详细操作看案例的Warm-up与Presentation部分:

一、Warm-up

1、Show Time

2、Free talk 实况记录:小主持人主持课前表演歌曲,并及时评价小观众认真的欣赏态度,评价小演员的表演是否声音清晰,流利响亮,动作大方,面带微笑。由小主持人评价,演员评价,老师评价,相应贴红花,掌声欢迎鼓励等多元方式进行。

(注释)此部分是采取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和示范不同的英语学习策略。

二、Presentation

1、Set the situation Hello,this is Miss Tang,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farm ? Let‘s go to the farm.Guess,who are they?„„

2、Watch and Listen Question : Who is it?Can it sing a song?Watch and Listen.3、Answer the question:Pair work or 4 in group: 要求此处实施同位2人或者4人小组开展讨论,并有其中一成员汇总答案。

实况记录:通过师生对话复习上一单元对话内容:打电话去公园。拓展本课老师打电话约小朋友去农场参观小动物。从和小动物打招呼开始认识已有认识的小动物,然后导入很有趣的驴叫声,让学生尝试猜测。引入全课的课题:donkey。并让学生全面观看视频,初步有了解今天要学的内容。并设置有思考性的提问:Can it sing a song?How to sing ?然后开展2人小组合作学习或者4人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自主学习。

(注释)此部分是是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直接讲解、间接渗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英语学习策略。创设有利于学生使用各种学习策略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效运用学习策略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积极作用。详细操作看案例的Practice部分:

三、Practice:

1、Watch and Listen

2、Read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heehaw/donkey/feed/

3、Practice in groups and pairwork

4、Play games

5、listen and repeat

6、follow

7、Group Work

8、Performance

9、Let’s talk 实况记录:

1、本环节要求学生以安静听,认真看为要求让学生全面观看视频,初步有了解今天要学的内容。并设置有思考性的提问:Can it sing a song?How to sing ?

2、本部分为引入新单词后的单词拼读,选用自然拼读法教学。并对比旧单词例如:monkey,donkey.采用全身反应法和闪卡游戏操练.3、本环节通过教师师范读音,小组跟读,个别同学读和同桌游戏读,四人小组情景游戏讲和读等操练单词和句子。

4、本环节主要以操练单词和句子,操练歌曲为目标,分别玩了:同位拍手称快、声音模仿、喂养小动物等几个小游戏。学生非常喜爱也很投入到游戏中。较好达到教学目的。

5、listen and repeat 本环节要求学生以先后跟读为要求,目的是听好正确的示范,并初步模仿。感受歌曲的整体节奏。

6、在follow之前,基本上老师已把全课的重点和难点逐个击破了。全班follow歌曲一次

能让学生加强歌曲的整体记忆。本部分有两个亮点,第一个:老师示范舞蹈,学生给老师配音。第二个正好相反。通过决议次的舞蹈与配音操练后,整首歌基本学生能唱。

7、Group Work本环节是为了能更好地输出歌曲,让学生大胆自信地站到台上表演而做的铺垫。小组合作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彩排。

(注释)此处是创设有利于学生使用各种学习策略的语言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设计的学习策略中顺利地完成了小组任务,并在完成任务中不知不觉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有效运用学习策略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积极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尝试各种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自我监控使用策略的情况和效果,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符合个人学习风格和需要并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英语学习策略。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课堂中,可以用的学习策略很多,交替使用或者混合使用都体现了不同的效果。在这里笔者有必要强调的是指导学生自我监控使用策略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详细操作看案例的Group Work与Performance部分:

Group Work本环节是为了能更好地输出歌曲,让学生大胆自信地站到台上表演而做的铺垫。小组合作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彩排。

8、Performance、是本课学生输出知识的精彩环节。学生以合作表演的方式把今天学的知识展示出来。观众从演员的表演中找出优点给予评价,老师也及时有效地点评学生的表演。老师要注意学生的表演并找出学生还没完全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及时调控下节课的教学。

(注释)Group Work与Performance是小组以4人或着6人为一个表演单位把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以先排练再到表演的形式在课堂这个舞台展现出来。它属于本课学生输出知识的精彩环节。学生以合作表演的方式把今天学的知识展示出来。观众从演员的表演中找出优点给予评价,老师也及时有效地点评学生的表演。老师要注意学生的表演并找出学生还没完全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四、组织实践活动,为小组学习拓宽渠道

教师要注意处理好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的关系,有效组织实践活动,能为小组合作学习拓宽渠道,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

1、首先,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实践活动,为小组学习拓宽渠道。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卡片,简笔画,挂图,实物,模型等传统媒体,积极利用音像,多媒体以及网络等现代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真实语言的语境,使英语学习更好地体现真实性和交际特征。对于低年段的小学生,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要注意目的性,恰当性,不能完全代替师生课堂上真实的语言交流,思维碰撞,情感互动和人际交往等实践活动。其次,加强学校全体的英语团体活动,例如,课间的齐齐学英语,每日一句英语活动,学校高年段的英语口语竞赛,低年级的英语口语竞赛。每周四的英语大课件交流活动,年级之间的小组循环表演,评价互动交流。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渠道。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活动,能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由于课外活动设计家长的监督和陪同,要完全以鼓励,自由,自愿参与为前提。组织和管理课外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结合当地社区或社团经济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的公益活动。例如,参与社区六一的朗诵,唱歌,讲故事,演短剧,以及英语角,英语演出以及英语小作品展示等等。教师要对英语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积极引导,避免是英语课外活动变成课业补习活动。

五、丰富评价手段,为小组合作总结反馈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只有丰富评价手段,形式,内容,才能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如何操作才能达到和谐统一呢?

以下是笔者从临床经验中概括的几点:在《齐齐学英语》和《攀登英语》课程教学中,我们根据培养目标,通过对课程分析,把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分为基本知识及运用、知识应用能力、实验动手技能、教学参与程度四个模块,针对不同的模块建立了不同评价指标、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实施了不同的评价方式,该学习评价的体系如下: 评价模块

(1)英语闭卷书面基本知识及运用

1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式:(教师评)学生个人得分: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2)英语知识口语交流应用

1语言清晰流畅、简洁易懂

2生态自然,真情流露 评价方式:小组自评及互评

(3)实验动手手工绘画及制作能力

1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版面新颖、合理 3创新性(加分)评价方式:作品展示方式评价

(4)小组竞赛,组织协调连贯、逻辑推理能力

1.出勤率

2.参与情况(课堂、实验室、课外活动)

3.作业完成情况

评价方式:小组自评及互评

(5)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英语文化宣传栏(或专题报告)1选用资料的科学性 2资料完整、实用

3组织协调连贯、逻辑推理能力强 4线条图片清晰流畅、简洁易懂

评价方式:自评和互评

(6)校外生活英语用语统计

1生活用语书面整理条理性

2生活用语使用频率及正确率 3.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评价方式:家长评价反馈

一个有效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能促进学生发挥其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进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特别是对于低年段的学生在学习中比较被动的情况下同样在学习评价中受益, 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评价作出新的尝试。

六、治疗“脆弱”学生,为小组合作扫清障碍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是完美无瑕的。本文所强调的小学英语低年段的小朋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虽然突出,但是在实施的细节中仍然存在一些障碍。笔者主要想强调的一点的是:治疗“脆弱”学生,为小组合作扫清障碍。

1、“脆弱”学生的定义

“脆弱”学生好比在大海中航行时的惊涛骇浪。你不知道大自然将赋予航行什么样的天气。“脆弱”学生随时出现在课堂的每一个时刻,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教学活动。每一次的惊涛骇浪都是特有的,同样,“脆弱”学生的每一次出现都很复杂,都具有独特性。

2、“脆弱”学生的种类

“脆弱”学生的构成原因通常来自学生自身的精神动力,小组的动力,以及“脆弱”学生与小组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互动。通常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是实施小组学习时经常出现的各种“脆弱”学生。

(1)垄断发言学生的定义与治疗

这些垄断发言学生,似乎总要不断地抢先发言。如果他们不说些话,他们就会焦虑不安,如果别人发言,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手段插话,例如在片刻停顿无声时,他会很不礼貌地插话,对老师的每一段话都要做出回应,不断表述别人的问题和强调自己的问题相似。通常我们最粗暴的处理方式是运用强烈饿愤怒和尝试或者大声地喝止可以很直接了断地终止垄断发言学生,或者在课堂上颁布团体规范勒令其闭嘴。但是以上两种攻击性的行为对垄断发言学生而言是没有任何的治疗意义,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垄断发言学生的焦虑情绪,甚至会危害到他们退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治疗要考虑到小组团体的利益和垄断发言学生的共同利益。基本原则是不要制止垄断发言学生说话,反而要希望更多地听他讲话。不能排斥他,反而要邀请他进入小组。等他们参与小组活动后要对垄断发言学生进行主动性评价,并鼓励小组团体的其他成员进行不断的反馈,以此帮助垄断发言学生自我观察。逐步达到治疗垄断发言学生的目的。(2)沉默不语学生的定义与治疗

沉默不语学生的表现通常表现为不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在参与中沉默似金。沉默不语学生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他们对自我暴露非常害怕,担心每次发言会暴露得过多。有些人无法自我肯定,有些人强求完美,因担心弄巧成拙而自缄其口,有些人周期性地沉默不语,以此强迫团体注意自己。沉默不语学生虽然破坏性较小,但对于教师同样富有挑战性。帮助沉默不语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要从精神动力学入手,给沉默不语学生施加动力,可以放松让其自行调整自己的参与程度,又要定期评论其非言语的行为,可以从他们兴趣,书面作品或者肢体语言等方面积极评价反馈。用积极治疗的方法抵抗他们内心的恐惧。对收效甚微的个别学生要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加强治疗。

七、结语

从事英语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己经从英语课程标准获得了实际专业方面的启示,我们在英语课程标准理论下反复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学习策略。通过反复尝试起到了促进学生发挥其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励学生进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最终对小学生自理学习能力提高产生深远影响。最后以屈原《离骚》中的名句:路慢慢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勉励。

参考文献:

1. 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oup Psychotherapy 【美】 Irvin D,Yalom 【加】Molyn Leszcz 著 李敏 李鸣 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5.小学低年段美术兴趣小组培训计划 篇五

光淀小学:张振华

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特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欣赏及动手能力。坚持活动育人,推进新课程实验,结合个人及学生实际情况,特制定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活动对象:1、2、3、4年级中对美术有一定兴趣,并有较好基础的学生。

二、活动目的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三、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的卫生。

2、每周三中午进行1小时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活动室。

3、美术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活动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美术学习无关的事。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5、爱护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四、活动内容

1、本年主要学习简笔画的绘画方法和剪纸及了解一些简单的美术常识知识。

2、以儿童的创作画为主,手工制作为辅,进行教学。

3、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4、欣赏名人名画提高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

五、采取的措施

1、美术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美术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训练,在小组中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订立必要的制度,抓好思想工作: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美术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活动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9、10月份)名画欣赏及学习科幻画的表现方法。

第二阶段(11、12月份)学习简笔画的绘画方法和剪纸及了解一些简单的美术常识知识。

6.浅析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策略 篇六

京溪小学 陈 静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 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

一、课题的提出:

(一)背景

1、在课程改革是这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的大背景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一方面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课程改革也带给我们许多茫然与困惑。如《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第一学段的识字要求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一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学生的识字效率提高,从而使识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2003年秋季在白云区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下,我校有条不紊地开始实施新课程。老师们怀抱着极大的学习热情投入到了课改的实验中。在研究中,我们依据低年级教材编排的以识字写字为重,兼顾阅读与口语交际为原则的特点,把识字实验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研究点,在全校五个实验班中开展了全面的实验研究。

3、“认读写结合,提高识字效率”实验的宗旨是通过识字、阅读、写话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提高学生识字效率,提前读写的目的,解决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重识记,轻积累;重理解,轻运用”的弊端,这无疑是抓住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

(二)意义、认读写三结合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做中学”。他的“活动论、经验论、儿童发展论”归结到教学就是“做中学”,通过做,让儿童充分主动活动,通过主动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真经验促进发展。可以说儿童的智慧全赖于活动。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可能成功。识字教学更是如此,如果光让学生在课堂上死记硬背,光学不练,那学生会学得多忘得多,越学越吃力,越学越没兴趣,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只有让学生在运用中学,在学中不断地运用,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成果。

2、读写三结合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是一种实践,语文课堂上和课外的“阅读和写话活动”其实质是学生实践性的学习,是一种尝试性的学习。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和写话,能让低年段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体验主动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识字中认读写的三结合,既顺应学生天性好动的年龄特点,也符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是新是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体现。

二 实验的基本情况

(一)实验的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小学低年段认读写结合,提高识字效率”这个实验课题,本实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创新性原则,正确对待实验中的每一个问题。

(二)实验时间:2003年9月到2004年7月

(三)实施步骤:

2003年7月到2003年8月 制定方案 2003年9月到2004年1月 第一轮实验 2004年1月到2004年2月 第一轮实验小结 2004年2月到2004年6月 第二轮实验 2004年7月到2004年8月 总结、撰写论文

(四)实验对象:京溪小学一年5个班,三、实验的措施

(一)切实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

我们认为进行“认读写结合,提高识字效率”实验成功与否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参与实验的教师,从这项实验开始削,我们便有意识地把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1、坚持科研兴校,扎扎实实地进行课改实验

我校5个一年级教学班,200多名学生,依照我校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校的道路的宗旨,一直以来都坚定不移地抓教研,抓课堂教学,扎扎实实地进行课改实验。上期期末,学校一年级全体教师参加了白云区教研室举办的实验教材培训,老师们感受很深,一年来积极参加白云区组织的各科研讨活动,向同行学习之余,一年级语文教师大胆上研讨课,本学期每人上了一节公开研究课。这些课紧扣新课标精神,大胆改革创新,形成了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在选课上,她们大胆选择了一些新课文和难教的课文进行研讨。将研讨课的目标定位为教学研究,改变了以往那种害怕失败的观念,大胆地推陈出新。在课堂上,老师们尝试着将新课标所体现的语文改革的基本理念贯彻始终:在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老师们都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可以说他们设计的教学环节都体现了他们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她们上的代表本年级组水平的全校观摩课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也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每一节研究课后,科组都采用现场评价法,这种方法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课改教师、任课教师和其他听课教师坐在一起一块研究新的教法与学法,对照课改精神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评课堂上哪些方面体现了教师在关注学生;评知识是教师直接给的,还是真正的“引导”;评教师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还是走过场;评教师是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等等。

2、进行培训、学习、研讨,激发教师的潜能

一年级的各科教师参加了培训和多项学习外,同时,我校组织了尚未课改的其他年级的教师进行培训,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用新课程理念去施教老教材和指导教学实践,并为以后的其他年级课改奠定基础。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深入学习新课标,并在教学实践中切实运用,上学期,我校取消了托管课,将每天下午放学后一小时定位为老师业务学习时间。9月,学校组织全体语文老师们进行了为期一月的《新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老师们在学习新课标及解读之余,听取王红校长有关新课标的科研讲座,阅读了各种有关新课标的文章,并以此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让老师们受益菲浅。老师们纷纷主动写出了高质量的新课标读后感,在“新课标学习交流大会”上,肖燕清老师和陈静老师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及自身学习新课标的感受做了精彩的发言。

从十月开始,语文科以新课标为指导,大力开展优化课堂教学理论知识的研究与实践。从第九周到十六周,分别以作文教学、优秀教学设计学习、以读为本研究、谈天说地研讨、案例分析、教改文章学习、课例研究、复习指导等为中心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坚持周周有主题,周周出效果。老师们都非常珍惜这些学习的机会,从未无故缺席。并主动以理论指导平时的教学实践。十五周,每位教师上交了一份有创新意识的教学设计。

在备课的要求上,本期我们变抄教案为要求执教教师写出课后反思:1.记成功的经验;2.记失败的原因;3.记教学的应变;4.记学生的创新;5.记学生的问题;6.记教案的修改。我们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使课程改革少走弯路。

(二)加强课内外认、读、写的联系,提高识字效率

1、识字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 新课标提出,在识字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由“识”到“会识”,从而达到自主识字,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在实验中,我们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识字。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识字:

《新课标》要求小学低年段识字量为1600-1800,写字量为800-1000。如何在两年的时间让学生实现多认的目标,是全体一年级实验教材使用者所关注的问题。如果单是关注课堂识字,那么这个目标是无法达成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识字时,除关注课堂教学资源外,还要更多地关注课外学习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记字、用字。从同学的姓名,到商品、招牌、广告、布告栏,以及电视、报刊、杂志和读物等,无一不是学生学习的好资源,只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多种途径识字,记字方能事半功倍。(2)自主选择个性化的识字方法:

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疑上提醒老师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且要多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感受体验是各不相同的。实验中教师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在选择识字方法时,在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汉字的奥秘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或创造性地使用。在师生共同学习中,我们发现,根据汉字构字特点的不同,识字的方法也随之变化。我们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识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想象法

教学实践证明。因为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儿童识字往往依赖于直接联想和间接联想。汉字在成人眼里不外乎是由横、竖、撇、点堆砌而成,而小学生的思维中汉字一会儿是奇怪的图形,一会儿是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他们喜欢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识字,在成人看来枯燥的认字过程他们往往记得有滋有有味。

请看在孩子们眼里汉字是如何变得妙趣横生的:

生:“甜”字真有意思。舌头舔到甘蔗感到很甜就是“甜”。

生:“眨”是眨眼睛,所以是目字旁,右边一撇是眉毛,下面是眼睛和下眼皮。

生:我有好方法记住“澡”,左边是洗澡的水,右边是许多肥皂泡,下面的木是小朋友坐在木盆里洗澡呢。

想象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识记方法,在充分想像中,他们尝到了发现的喜悦,识字的快乐。字型上有特点的难点字最适宜用想象识记法。会意法

汉字大多因义而构形,大量的“会意字”在构字时储存了很明显的意义信息。根据儿童观察事物的习惯,可以引导学生将汉字作一番新的“说文解字”,使汉字 具有了生动活泼的释义,不再是死记硬背的符号。这样,识记汉字成了有理解性的活动,音、形、义统一起来的汉字就会在儿童心理上得到认同和接受,并在其思维中建立起牢固的联系。当他忘记该字时,他的生活常识会给他提示该字的构字线索。

例如教学生字“休”、“看”:

师:(出示简笔画,一个人靠着一棵大树)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人靠着大树。

师:他们组成了一个有趣的字“休”,你能想象一下他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了,是一个人在休息的“休”字。

(学生开心地笑起来。)

师:(出示生字“看”)谁能表演一下孙悟空向远处看的样子吗?再看看这个字,想想有什么意义。

生:我知道什么叫“看”了,手搭在眼睛上往远处看。

古老汉字的奥妙吸引着孩子们,在对汉字形义联系的探索中,兴趣和热爱一点点增加。当他忘记“看”字时,他的识字记忆会提示他孙悟空的独特的姿势,而使字形再现。

加减法(包含熟字加减偏旁或笔划)

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有其独特的构字规律。汉字中有百分之八十是形声字和合体字。一个合体字中的某一个部件往往不单为这个字所有,而是许多字共有。因此大量生字有联系,形状非常接近。如以“青”为基础部件合成的“清、晴、睛、蜻”等。用加减识字法去识记,能举一返三,由识一个字延伸到识一类字。

又例如教学生字“日”时可触类旁通,让学生想一想,加一笔或减一笔,可变成什么字,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鼓励了学生课外识字。

汉字识记的方法很多很多。在教学中,只要注意发掘和保护孩子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去探究,他们就会理解并创设出不拘泥于一的识字方法,使识字教学在轻松愉快中完成。(3)通过多种实践性的活动提高识字效率:

实践证明,当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听觉、触觉就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当然,参与力会大大提高。从而,学习潜力得到更大的发挥。因此,在实验中我们把以下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引入到语文课堂: 猜、编、赛

在识字教学中,把学生日常喜爱的猜谜活动引入课堂。我们设计了趣味猜字,编字,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如:“太阳升上地面”(谜底:旦)学生展开联想,努力寻找相关联的字,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答案。教师问:“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学生说得头头是道,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清楚地展现出来。这样既激发了识字的兴趣,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然可以让学生自主编谜语,如“三个太阳”(晶);一个女子很不错(好);在太阳底下过生日(星);天鹅飞了鸟不归(我)等,学生在编字谜中积极开动脑筋,又进行语言组合,说出了有趣的字谜。他们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学得生动而高效。同时学生大都有好胜的心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字谜竞赛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思维。画、演、唱

把艺术活动寓于课堂教学,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画面感特别强。教学时,不妨让学生读读画画,透过对语言文字的领会感悟,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读文字边在头脑里浮现画面,再描绘出来。在构思图画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许多童话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学生喜闻乐见。与其把时间耗在讲、问、答上,倒不如把学生引进故事之门,让他们担当故事角色,在“身临其境”的表演中,使语言文字内化,思想感情得到升华。《夏夜多美》一课,在学生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蚂蚁碰到了荷花、蜻蜓、萤火虫而发生了一些对话之后,教师鼓励孩子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指导他们读课文、想动作、练语气扮角色。学生们一下子活跃起来,自始自终积极参与,完全忘我地走进了童话故事中。在自己设计的,自己组织的,自己表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一遍遍地练习读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和情感。教师根据课文特点,还可有针对性地选择,让学生扮演角色,模拟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感悟语言文字,感受社会生活。

有时在课文的某个教学环节,可创造一个情景,让学生唱唱,跳跳,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体会到课文的思想感情。

2、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读是写的基础,是认的延伸与巩固。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也是“认读写三结合”实验的宗旨。我们从一年级起把语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上。由刚开始家长读、学生听到学生与家长同读到最后的学生独立阅读。同时在课堂上针对低年级的年龄特点,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循序渐进地指导,把每一篇课文作为一个读书的范例,帮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在书海中遨游。

首先,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问题导读法引导学生学习阅读课文。如,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调动学生的思维,课中,让学生读课文后圈画出 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间寻求解答,再在班上汇报。让学生在大量阅读提问解疑中发现和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在师生关系上,注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做到学生会的就不讲,不会的就引导他去学,注意使学生经常获得自己学会的愉悦体验。这样,学生慢慢地学会了提问,解答。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其次,我们规定每位学生在阅读中用好一个本:词语积累本,用来积累学到的新词新句,要求学生每天至少保证20分钟的课外阅读,读后进行摘抄(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求不可过高,只要求其每天摘抄两个词并能真正理解,词语摘抄的好坏也要视个人而定)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又促进学生在读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在第二学期的实验中,由摘抄词语变为摘抄后写句训练。这样循序渐进,让学生轻松地由积累过渡到运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定期开展读书交流和知识竞赛,通过这样的激励手段,使学生以读书为乐,以多读书为荣。

3、识字阅读与写话训练相结合

除了让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写话的训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在读写结合上下功夫,灵活地进行小练笔,特别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低年级以写话训练为主,教材中并没有规定习作练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增加写话练习,注重让学生有感而发,学写心里话。如学完《胖乎乎的小手》一课,可让学生说说你的小手能做什么,并让学生写写,这样每课安排一次写话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写作。

督促学生写好周记。一年级要求每周写一篇日记,能写一句完整的话即可,每周都要检查并举行优秀日记展览。

四、实验的结果

一年来,我校围绕实验主题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1、能力上,学生能初步具备自觉性、独立性。如:已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自学生字、生词及简单的课后题。大部分的学生能自觉读课外读物,能做自己整理书包等。且实验班的学生由于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学知识,因此,动手、动脑机会多,创新思维被激发,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7.浅析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策略 篇七

一、探究合作———自主识字能力的锻造

“学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是实践活动的主人。”识字教学, 从转变学生角色开始。想要学生成为识字活动的主体, 就要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识字。个体探究是自主识字的关键一步。在低年级的新课预习中, 我引导学生关注字词。初读课文时, 我让学生用横线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 一类字下面画圆点, 二类字下面画三角, 并针对较难记忆的生字, 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字形。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 我鼓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识字, 先组内交流, 解决生字的音、形、义, 采用小口诀、小谜语、汉字画、抽读生字卡片等互动游戏, 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最后师生交流, 提出疑问, 展示自己的识字方法, 开展集体识字。从个体探究到合作学习,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兴致勃勃地学生字, 潜移默化地养成好习惯, 切实有效地做到自主识字。

二、想象故事———趣味识字情境的构造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 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然而, 大量地、单调地识字, 会让学生丧失对汉字的兴趣。如何保护并激发学生的识字欲呢?“故事”是我们的一大助力。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 在低年段的汉字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记忆、理解汉字的字形和意象。如在教学“爽”字时, 我让学生边看字形边听故事:从前, 有一个人, 特别爱喝酒。别人是一杯一杯地喝, 他呢, 是一碗接着一碗喝。这不, 喝完了, 就又去买酒了, 只见他左手臂抱着两壶酒, 右手臂也抱着两壶酒, 正大步朝家走去, 边走还边嘀咕:“有酒的日子, 真是舒爽啊!”一人四壶酒“, 爽”字记心间。

学生们不仅爱听故事, 也爱讲故事。在教学完“采、菜、踩、彩”四个字后, 我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字说故事。没想到, 第一个学生就说得非常好:“下过雨, 天晴啦, 彩虹姐姐出来了。小兔宝宝挎着小篮子到树林中采蘑菇, 被她踩过的山坡上留下了一串小脚印, 真有趣!一下午, 她采了好多蘑菇和野菜, 高高兴兴回家了。”听了他的故事, 同学们纷纷鼓起掌来。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他的带动下, 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听故事、讲故事、在情境中识字, 学生们兴致盎然, 生字不知不觉就熟记心间。

三、探寻规律———理趣识字现场的建造

关于汉字的分类,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六书”之说, 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低年段识字教学中则以形声字为主。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构成, 形旁表意, 声旁表音。教师在形声字的教学中, 应引导学生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 帮助孩子通过简单的形旁归类, 了解相应偏旁的内涵。如在“梨、杏、桃”“草、芽、花”“江、河、洋”“跑、跳、跃”“胸、腿、腰”这几组形声字的教学中, 我就引导学生关注每一组字中所含的相同偏旁, 在交流中, 学生们连蒙带猜, 知道了“、艹、氵、、”的含义:“木字旁”与树木有关, “草字头”与植物有关, “三点水”与水有关, “足字旁”与“脚”有关, “月字旁”则是与身体部位有关。接着趁热打铁, 我再让学生们进行小组比赛, 列举有关这些部首的字。学生们积极性很高, 七嘴八舌, 课堂内外所学的生字全都冒了出来。

除了形声字, 会意字在低年段也有所涉及。“日月明, 鱼羊鲜, 小土尘, 小大尖, 一火灭, 田力男, 人木休, 手目看, 二木林, 三木森, 二人从, 三人众……”在教学会意字时, 教师可以根据会意字的特点, 运用小韵文, 帮助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同时轻松识字。培养兴趣、找寻规律、提高效率, 这样的识字教学更有意义。

四、善用媒体———数字化识字技术的制造

汉字作为一种文字符号, 对懵懂的小学生而言, 是十分抽象的。如何把这种抽象概括变为生动直观?新兴的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帮助。图文、声音和视频的并用, 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感官,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汉字笔顺的学习中, 利用动态描红的展示, 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笔顺, 关注汉字的间架结构。学习象形字, 利用课件中动画的演示, 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在一年级教学“舟、竹、石、泉、川、燕”这几个象形字时, 我利用动画把“汉字—象形文字—图片”这三者进行演变, 学生们一下子就理解了汉字的意思, 掌握了字形。小视频的运用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学习会意字“休”和“灭”时, 我分别出示了两段视频:一个人走累了就靠在树木边休息, 这就是“休”;点燃酒精灯, 把灯盖盖上, 火就灭了, 这就是“灭”。通过两个简单的小视频, 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人木休, 一火灭”。在生字巩固阶段, 我时常采用摘苹果、小兔爬山、走迷宫、夺红旗等游戏的形式, 利用课件所具有的色彩、卡通、声音、动画等元素, 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在玩中学, 轻松识字。

识字教学有了多媒体, 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五、穿插游戏———快乐识字氛围的营造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 无意注意占优势, 所以想要保持学生的识字兴趣, 就不能以单一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游戏是识字教学的一大法宝, 大量的课堂实践表明, 识字教学中的各种游戏备受学生青睐。

汉字初识阶段可以采用猜 (编) 字谜、读 (编) 儿歌等游戏鼓励学生对汉字笔画和构字部件进行联想和想象, 引导他们通过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来创编妙趣横生的字谜或儿歌。例如“:远看像头牛, 近看牛没头, 要问是啥字, 看看日当头。” (谜底:午) 又如:“横下点撇再加横, 一竖竖在字中央, 左一撇来右一捺, 这个‘来’字不会忘。”

汉字巩固阶段可以结合汉字的音、形、义开展不同的游戏。“拼字游戏“”添砖加瓦“”抓特务”“摘水果”“汉字开花”“区分双胞胎”等, 游戏类型多样, 教师可根据识字的重难点选择合适的游戏。游戏, 不仅有趣, 更囊括了各种知识。有了游戏, 学生们能更好地获得乐趣, 巩固识字。

六、回归生活———自由识字环境的创造

识字教学不仅仅在课内, 丰富的课外生活也是学生识字的有效平台。课堂教学之余, 教师可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 在广泛有趣的生活实践中学习生字。识字活动欲回归生活, 那么家校合作就尤为重要。教师可与家长协调, 让家长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细心留意身边的文字, 利用家用电器和生活用品的商标、说明书上的文字进行识字;户外活动中, 可以通过广告牌、商店牌匾等认读积累生字;观看动画、电影, 同样也是很好的识字途径, 学生们听音看形, 边看边学, 识字量在无形中增加;丰富的课外阅读也为学生识字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借助有趣的故事情节或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反复地认读, 不仅能让学生认识新字, 更能巩固已学过的汉字。

识字, 回归生活, 让学生和社会生活相联系, 拓展了学生的识字空间和范围, 扩展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空间, 有利于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乐于识字, 善于识字。

8.浅析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策略 篇八

一、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自主质疑的特点

1.小学生的依赖心理和表现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强。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施教时,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主从关系。有些学生虽然思维敏捷,回答问题积极性高,但由于他们具有争强好胜、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往往欠思考。他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真正领会题意或仅仅听了一半,就急忙举手回答,期盼老师能够叫到自己的名字,以达到表扬自己的目的。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同时还要及时提醒他们要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学会听讲、学会思考,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2.小学生注意力的短暂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体地位。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久地集中到一起,要想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提出质疑的策略,一、二年级的孩子则是以教师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为主,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情境和氛围,让孩子在愉悦的环境中自主质疑。

二、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自主质疑的策略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因此,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因此,教师应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融入课堂,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学习内容的各种感觉、怀疑在课堂上释放出来。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的积极动脑,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2.创设情境质疑

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儿童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主动、积极。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依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例如:在讲授去游乐场一课时,学生没有去过,但是我们就可以创设一种想象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游乐场中,这时你的课就会吸引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他们的心才会和老师的话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创设情境时,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昨天老师带大家去超市购物了,今天我再带你们去一个地方,那就是咱们都梦寐以求想去的发现王国。同学们你最想玩什么呢?(先问问大家,然后教师根据他们所说的列出一张票价表)这表面上看,其实很抽象,但孩子们都会跟着你的思维走,他们就仿佛真的去了发现王国。这时教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用竖式去解决数学问题,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对数学课感兴趣,才会主动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主动质疑的目的。

3.给学生质疑的时间与空间

“问”源于思。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留给学生自主学习、互相交流、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如,在讲授“搭配中的学问”时,学生通过自己当营养师来亲自体会配菜的全过程,但更主要的是在配菜中寻找最简单的途径,这就需要老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不能拿来问题就让小学生很快地解决,要让学生有时间去想,面对有困难的问题更要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而得出属于自己的答案。

4.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将新问题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概念的形成中、算理的推导中,将质疑的方法适时地渗透给学生,同时应该采取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的策略,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从而达到能独立质疑的目的。

总之,小学低年级学生质疑的方法与策略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教学观念,拥有优化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让孩子真正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达到学在其中、问在其中、乐在其中的教育目的,让质疑的种子在数学课堂中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王虹,孙宗春.在教學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上),2014(12).

[2]镇楠燕.情境——小学数学课堂的智慧之门[J].文理导航(下旬),2015(3).

9.低年段学生英语游戏活动的原则 篇九

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而游戏又是培养低年段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低年段学生英语学习的游戏化,是完全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因此平时教师在对低年段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时会运用大量的英语游戏,但是在运用时往往不是每次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甚至有时会出现反面效果。

有的游戏学生快乐的经历了,身心也得到了愉悦,但是游戏结束后没有任何有价值的记忆,大家只是觉得好玩,对于知识的掌握没有任何促进;有的游戏结束后却给学生留下了错误的印象;有的游戏由于设计的问题,学生从中无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没有成就感;有的游戏参与的只有个别学生等等。下面笔者将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在低年段英语教学中运用英语游戏的原则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启发。

一、低年段学生英语游戏活动要具有针对性。

在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中采用的游戏活动,并不仅仅是

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它最终还是要为教学服务,还是要和教学密切相关。它的根本目的还在于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形成一定的语言技能,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我们要针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游戏,所设计的游戏要能为本课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服务。比如学了What do you like?的句型,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全班分为两组,每组各有两名学生用手搭起一座“伦敦桥”然后全班一起唱<>,当唱到“my fair lady”时,“桥”塌了,就有两个人被卡在了“桥”里,全班要一起问他们What do you like?如果能答出来,就把他从“塌桥”中放出来,反之,请全班同学帮助他。这个游戏参加的人很多,大家可以很好的操练句型。同时又有音乐愉悦身心,低年段的学生兴趣会很浓,在欢快的气氛中操练句型比单纯枯燥的操练效果要好的多。而且这个游戏的针对性也很强,学生对该句型可以轻松的掌握。

二、低年段学生英语游戏活动要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我们在设计低年段学生英语游戏时一定要考虑到语言情

景的科学性和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教师设计的游戏使人感到明知故问,缺乏科学性,学生也提不起兴趣。比如低年段学生学习了doctor,nurse,worker,student,teacher等有关职业的单词以及句型Are you a „? Is he/she a „? What’s your/her/his job? 之后。有的教师让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这些角色,然后开始猜一猜的游戏。这个游戏就是典型的缺乏科学性,明知故问,违背常理,因为学生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职业,再用Are you a „?Is he/she a „?What’s your/her/his job?来猜职业,那就是毫无价值了。学生也会很

快失去做游戏的快乐。

同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在学了What’s this?和What’s this in English?的句型之后,设计猜一猜的游戏来操练这两个句型。本意是好的,可是由于没有正确区别这两个句型的具体用法,结果出现了错误。What’s this?是不知道是何物品而进行的询问,而What’s this in English?是知道是什么物品,但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而进行的询问。因此如果教师有意不让学生看见某件物品,让其猜一猜,用What’s this?这个句型是很合理的。但是如果让学生用What’s this in English?这个句型来猜一猜就不准确了。因为学生不知道这是何种物品又怎么说出它的英文表达呢?

因此在设计低年段学生英语游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语

言情景的科学性和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否则会使学生留下错误的印象。为将来的英语学习设置障碍。

三、低年段学生英语游戏活动要具有渐进性

低年段学生思想比较单纯,生性活泼好动,听觉敏锐,模仿力强,心理障碍与怕羞感较少,而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他们自我控制力差,心理承受力弱。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语言技能训练的需要,安排有渐进性的教学游戏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消除焦虑情绪,保持自信心。

这里的渐进性有两重含义。其中第一重含义,是指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同一种游戏在形式上要体现渐进性。比如单词游戏。低年段的学生在做单词游戏的时候,可以设计看图猜单词的游戏,到了三年级再做猜单词的游戏时可以加大难度,设计成What’smissing?的游戏。所用的教具当然还是图片。四年级上学期再做What’smissing?的游戏时,就可以在图片上加单词。

五、六年级再做同样游戏时,就可以用只有单词的卡片了。一个简单的单词游戏对于不同的年段在形式上有着不同的做法。游戏难易程度是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教学目的而变化的,这正体现了小学生英语游戏活动的渐进性原则。

第二重含义是指在一节英语课上,围绕某一个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训练时,教师往往会设计多个游戏,但是一定要注意到游戏的渐进性,要体现难易的顺序。使学生逐步获得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比如学生一节课学了8个关于动物的单词。在巩固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游戏。第一步,listen and guess的游戏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单词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第二步,教师给图片编号,并挂在黑板上,然后教师报出编号,学生说出单词。第三步,教师根据黑板上的图片,写上不同的号码组合。然后在各组之间开展竞赛,请学生根据组合读出单词,看看哪个组读的最好最正确。第四步,主要是针对高年段学生,同样也是在各组之间开展竞赛,各组第一排发一块黑板和粉笔,教师报出单词,学生传黑板写单词,没有传到黑板的学生在本子上写。最后把黑板挂出

来评比一下,看看哪一组写对的最多,最多的那一组就是获胜组。这样的四个游戏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的语言技能进行了操练,充分调动了学生耳、眼、口、手、脑的多种器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逐步提高的教学要求中获得成功,也使学生的自信心也获得了增强。

四、低年段学生英语游戏活动要具有全员参与性和合作性.很多时候教师设计的游戏往往参与面不够广,最后只有个别人在做,而大多数学生成了观众。《英语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的理念,那就是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英语课程标准》中也倡导合作型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设计小学生英语游戏时要尽可能的引导和组织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去,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同时要创设各种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促使学生们在游戏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培养合作精神。总之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让其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合作的经验,对其终身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上一篇: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工作要点下一篇:(样表)聊城大学在校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