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化建设制度

2024-07-09

统计信息化建设制度(精选10篇)

1.统计信息化建设制度 篇一

卫生信息统计、报告制度

一、须建立健全登记和统计制度,并有专人负责登记和统计工作。

二、各种登记要填写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并妥善保管。医疗登记包括门诊登记、出诊登记、家庭病床、化验、心电图检查数量和质量登记及各项治疗、康复登记等;预防保健登记包括计划免疫、爱国卫生、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传染病报告等各项工作数量和质量登记。

三、工作质量统计包括诊断符合率、治愈率、差错事故发生率等和预防保健教育、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数量与质量。

四、应根据统计指标,定期分析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五、按期完成各项统计报表,按要求及时上报乡镇卫生室。

2.统计信息化建设制度 篇二

一、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设置专门的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向人行报送的报表由财务会计部门的人员兼职报送,没有专门负责统计的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更没有制定金融统计及相关的职责制度,会计人员对金融统计制度不了解,很难保证邮政储蓄银行报表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影响了全辖金融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信贷报表未按“全科目”数据报送。

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报表模式仍按邮政储汇局体制报送,向人民银行报送的数据主要是储蓄存款、现金、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存放同业款项、应收及预付款项、应付及暂收款、短期贷款等项指标,而其损益类指标和外汇储蓄存款业务一直未纳入金融统计“全科目”数据统计中。据调查,2008年6月末,吕梁市邮政储蓄银行存放系统内资金688995万元,利息收入13867.1万元、利息支出7591.9万元,实现净利润7867.45万元,而其向人行报送的信贷表上述项目均未反映数据,导致全辖金融统计报表数据不全、不真实。

(三)报表对转人行项目归属不准。

会计人员由于不熟悉统计项目,对一些统计项目只凭自己的理解,存在报数不准的现象。如邮政储蓄银行陆续开始办理小额存单质押贷款业务。据调查,对此项业务邮政储蓄银行只是其内部对业务量及相关内容进行统计,而在向人行上报的人民币信贷统计报表中只在“短期贷款”中填入数据,而细分项目中随意填报,有的全部报入“农业贷款”中,有的报入“其他短期贷款”项下“个体户及个人经营性贷款”中,也有的报入“个人消费贷款”中,一种贷款归属不一致,致使邮政储蓄银行报表中反映的数据与实际不符。

(四)邮政储蓄银行不报现金业务报表

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来,一直未向人行报送现金报表,它的现金业务由其开户行进行统计代报。据调查,开户行将邮政储蓄银行存取的现金业务全部统计入该银行现金报表中的“储蓄存款收入”和“储蓄存款支出”项目中。而实际上邮政储蓄银行的现金收支业务除涉及储蓄存款收入、储蓄存款支出外,还有商品销售收入、服务业收入、城乡个体经营收入、居民归还贷款收入、汇兑收入(支出)等项目,将以上数据一概归入“储蓄存款收入和“储蓄存款支出”项目,造成金融系统现金收支统计数据严重失真。

(五)基层邮政储蓄银行电子化管理簿弱

基层邮政储蓄银行从未开发金融统计系统软件,更没有与人行转换的统计系统,向人行报数以手工操作为主,数据准确性较差。据了解,基层邮政储蓄银行向人行报送的数据需向四个系统(即公司业务系统、储蓄业务系统、小额信贷业务系统和客户管理系统)中查询取数,而且部分数据还直接查不到,需向省行询问查询得到,如短期贷款项下的明细贷款项目及委托存款及投资基金必须从省行系统中取据,然后手工录入人行系统报送,因此准确性很差。

二、完善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制度的建议

(一)加强邮政储蓄银行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基础管理

邮政储蓄银行应确定专门的统计业务部门,一要尽快实现统计数据归口管理;二要合理配备统计业务专职人员,并制订相应的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考核力度;三要提高统计操作的电子化程度。尽快开发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信息系统,完成与人民银行统计系统的电子接口,实现全科目数据电子接收。四要加强统计工作的内部监督与检查,提升统计工作整体水平。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使邮政储蓄银行的统计工作真正达到全面、及时、准确的要求。

(二)修订邮政储蓄银行人民币信贷全科目统计指标,确保邮政储蓄银行各项业务真实统计

第一,在邮政储蓄银行全科目统计指标“其他短期贷款”和“其他中长期贷款”项目下增设“短期质押贷款”和“中长期质押贷款”指标,要求邮政储蓄质押贷款业务先按期限统计在相应项目中,再按用途分类归属到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项目下,对个人消费贷款再按用途进一步细分;第二,将其开办的外币储蓄业务纳入相应的信贷收支统计;第三,将邮政储蓄银行存放同业的定期存款作为同业存款进行统计。

(三)邮政储蓄银行应按照现行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统计办法,单独编制报送现金收支统计报表

3.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探究 篇三

关键词 高校教育 统计信息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渗透与广泛应用,高等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也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我国高校教育统计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纯手工方式,到后来各种教育统计工作软件的初步尝试,发展至今,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离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1 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高校的管理与决策离不开统计信息的支持

随着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不断扩招的形式下,对多数高校而言,生源问题,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高校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难题。而这一些问题都把高校推向了市场竞争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品牌战略,是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所在。因此,面对竞争环境,高校充分利用统计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是提高管理效益,进行科学决策的必要手段之一。因此,高校的管理与决策,有必要借助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手段。

1.2 统计信息是高校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办学效益的内在需求

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对有限的办学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统计信息作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出高校教育资源及其配置情况,因此做好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是高校的资源优化配置,力求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内在需求。

1.3 统计信息是了解高校发展现状和制定规划的依据

高校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经费使用等各方面。对于这些情况的了解,就集中体现与统计信息。比如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投入,而这些经费投入的根本目标在于取得一定的建设成果。可能是无形的资产,也可能是有形的物质条件。因此,这些统计信息在高校的发展决策中作用越来越大。

1.4 统计信息是高校教学与管理活动的监控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高校的一切教学活动与管理活动,在整个过程中,总是体现在各类信息数据之中。在管理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利用统计数据来监控管理活动的进行状态。包括最终目标的实现与否,都在统计信息中的体现出来。比如对于某一项具体工作完成后,可以通过统计数据的检验来判定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而评估工作效益。因此借助统计信息来对相关工作进行计划、调节和控制,有助于推动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 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有待解决的问题分析

2.1 当前统计工作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网络化发展需求

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其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要实现网络化,从而提高统计信息的利用效率和价值。但当前多数高校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具体表现是:首先,在自下而上的呈报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抽样调查的检测程序,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难以保证。其次是调查组织缺乏自律性,缺乏统一管理,调查结果往往与事实出入较大。最后是,统计过程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保障措施不得力,监督渠道不畅通,统计法规体系不完善。

2.2 高校统计队伍建设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要求

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专业统计队伍人员的支持。他们是具体负责的,在工作一线的员工,(下转第26页)(上接第22页)因此其整体队伍素质,和个人业务能力都直接影响到统计信息工作的开展。但现实情况是,统计队伍一直是高校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面对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对统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统计队伍,是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

2.3 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

客观地看,对于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当前各高校、学者们缺乏统一的认识。因而导致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可能存在着理念上的差异。比如有的将统计信息化建设等同于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只注重单一的信息资源存储系统建设,不重视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建设;有的高校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忽视应用系统等诸如此类的表现。①

2.4 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不适应信息化的需求

对于我国高校的办学层次而言,存在着公立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区分,同时还存在着本科院校和职业大专类院校的区分。因此对于这些不同层次,办学背景不一的高校而言,如何实践教育统计指标体系的统一与数据的连接,操作起来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建立起新的统计指标体系,是实现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中亟待研究的课题。

3 推动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 正确认识高校统计信息化工作,逐步完善统计模式

树立正确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认识,是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解放思想,加深认识。要认识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统计工作进行工程化管理,应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创建提升现有统计业务模式的信息平台。另一方面要健全统计法规,以适应统计工作信息化的要求,逐步将高校统计业务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3.2 深度开发和利用高校统计信息系统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建立校园网,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教学、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和行政办公自动化,这些都为统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硬件保障。在保证硬件的同时,必须重视软件开发。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最终让高校统计信息资源实现全社会共享,社会价值最大化。

3.3 建立一支学习、创新型高校统计人员队伍

针对当前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中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的现状,在积极推进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中,必然需要从培养一批高素质、业务水平精湛的员工入手。②因此,要积极建立起相关机制和激励措施,来从制度层面予以保障。同时,还要培养统计人员在统计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统计信息化工作规律,创新统计手段,提高创新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与科学决策,离不开统计信息的支持。在当前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实现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本文针对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在具体的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注释

① 史敏.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2):90-91.

4.健康体检信息统计管理制度95 篇四

为促进中心健康体检信息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充分发挥信息统计在学术研究、业务管理与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所涉及体检统计信息是中心通过各种业务渠道产生的业务人员、财务、资产信息。

二、体检信息统计数据作为中心的重要资产,所有权归中心所有,中心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监管和授权使用。

三、信息科作为体检体检信息统计职能部门,负责健康体检信息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支持、监督检查和指导。信息科设置专门体检统计岗位、负责体检信息统计数据的处理、维护、提供等具体工作。

四、信息科应按照中心赋予的相关权限对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利用行政技术等多种手段,保障中心信息统计数据的安全。

五、各业务部门应配备兼职信息统计人员。负责根据中心要求,向信息科提供非信息系统产生的统计数据。

六、信息科统计岗位应及时、定期和不定期提供统计分析数据、图形、表格等形式报告,为制定决策、实现科学管理、对外信息发布等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

七、信息科统计人员应依据《统计法》要求及时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统计任务。信息统计内容须依据“北京市体检信息平台―体检统计信息系统”各类统计报表内容及格式要求依法上报,依据北京市卫生统计体检相关表格备案频次提供统计数据。

八、需上报的统计数据,应由信息统计人员和体检业务负责人签名后方可上报,对外公布的数据需经机构健康体检业务主管领导审核,签字后方可对外公布。体检业务负责人对统计数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负责。

九、信息科统计人员负责完成体检业务范围内的各项统计工作,及时准确提供健康体检业务支持及业务管理所需的各项数据信息,负责管理本机构的健康体检统计资料,建立原始统计记录和统计台账,确保统计信息数据来源准确,有据可查。

十、信息统计员必须严格遵守机构有关保密规定,不得随意将统计信息外泄,对因工作失误给机构造成影响和损害者,将视情节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十一、统计信息使用人如需使用统计数据进行科研、对外发布、或外部合作,应向信息科提出申请,并填写 体检信息数据使用申请表 说明体检信息数据的用途、具体内容、公布对象范围、使用方式等,由信息使用人主管领导核准后交信息科备案。

十二、信息使用人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中心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授权信息科收回信息数据和有关资料,并予以口头警告;情节严重的,可处以行政处罚;对中心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触犯相关法律的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一)使用体检统计信息过程中,触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等相关法律的。

(二)擅自向第三方出售、提供或者转让体检统计信息数据的。

(三)未经授权使用体检统计信息数据。

(四)对获得的体检信息数据保管不当,造成数据全部或者部分丢失、被窃,又不及时向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报告的;

(五)在未经许可情况下,改变体检信息数据用途,使用范围,发布对象范围的。

5.统计信息化建设总结 篇五

一、信息工作

我局信息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和需求,按照“及时、准确、全面、真实”的原则,突出重点,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有力地宣传了统计工作。

(一)抢抓统计信息工作,服务领导决策部署

今年我局高度重视信息、分析撰写工作,年初就将今年定为“写作年”,将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明确一名领导具体分管,并确定一名专职信息员,同时把信息作为对各专业的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之一,发动全局人员撰写信息。写作要求上,把提高信息质量,贴近领导决策作为工作目标,以围绕县委、政府和统计中心工作,服务全县大局作为信息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收集情况、反映信息。严格实行审批制度,加强信息保密工作,制作“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审核(保密审查)卡”,信息上报,必须经领导同意后才可上报。今年来,我局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

性的决策建议,共撰写统计分析、信息500余篇,撰写的《2010年演技县农业发展现状分析》、《演技县“十一五”期间消费品市场发展情况》、《2011年上半年演技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11年演技县1-9月经济运行情况》等分析文章,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审核(保密审查)卡

(二)通过多样化信息渠道,大力宣传统计工作

今年,我局共出版《演技统计月报》11期,发行1650余份;共向县广播电视局报送新闻14篇,全部采用,其中《自治区“三上”企业检查工作组到演技县调研》、《演技县举办统计法律法规知识暨企业一套表操作培训班》等与统计业务相关的新闻共有8篇,对统计工作进行了大力的宣传

二、信息化建设工作

本年信息化建设工作有两大亮点:一是根据《自治区统计局

关于开展2011年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经过演技县统计局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全局统计人员的辛勤努力,演技县“企业一套表”数据首次上报工作顺利完成。为了切实做好此次“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演技县统计局成立了由高敏同志任组长,李鸿飞同志任副组长,各相关专业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7月22日在县党校阶梯教室召开了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培训会议和法规工作会议,并邀请州局法规科的焦科长和工业科的杨科长授课。当天对全县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房地产、建筑业企业,5家商业企业和170家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全面建立起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的工作体系,全县“企业一套表”试点工作顺利完成。

二是办公条件又上新台阶。在自治区统计局、州统计局和县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局进一步完善了乡、镇、场及规模以上企业实行统计数据网络报送工程,为我县11个乡镇场各更新了一套办公设备(1台电脑、1台网络打印机、1套档案柜、1套办公桌椅)价值55000元。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日常工作

一是加强网站建设,扩大对外服务与统计宣传的影响力。网站内容进行了及时的更新,有效地宣传了我局工作的新气象,为社会各届了解统计工作、查询信息提供了便利窗口,使其成为宣传统计工作的又一阵地。

二是维护软硬件系统,保障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每台微机安装了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定时进行漏洞扫描安装、木马和恶意软件的清除,保证系统环境的干净稳定。协助各专业安装调试程序,使其数据处理工作可靠有效。定期维护软硬件系统,及时排除软硬件故障,保障微机和网络安全运行。

三是进行计算机操作的培训,提高专业人员应用水平。利用闲暇时期由局计算机专业人员为全局干部职工集中讲解网络安全、常用的操作、常见问题的解决等内容。利用为计算机排查故障的机会,对相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对网络安全教育常抓不懈,要求大家保守业务秘密,尽量不进行与业务无关的操作,对用途不明的软件不轻易安装使用,有问题及时报告解决。各专业人员也积极通过自学等各种形式,不断提高计算机操作和数据处理水平。

四、明年工作思路

明年,我局将按照州局信息化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快演技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是完善演技统计信息网。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全面、准确地向社会公众提供经济信息和统计政策法规;稳步推进统计综合数据库建设,强化统计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开发利用。二是扎实推进统计报表网上直报工作。继续完善网上直报平台,巩固规模以上工业、劳动工资和服务业企业网上直报成果,进一步扩大网上直报范围,做到网上直报全覆盖;加强对乡镇场报表系统的应用指导,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

力度,确保网上直报工作顺利推进;进一步加强督查和审核,确保报送统计资料的准确、真实、可靠。

6.浅析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篇六

关键词:重要意义,存在问题,应用提高

一、企业统计工作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着眼目前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现有环境, 我们既要面对着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也更有必要建设好企业的统计信息化工作。简单说, 现代企业建设就是利用信息化协调企业中的人、财、物来适应本企业自身环境的长效发展。现代企业进行统计信息化建设, 是有时代发展的必然性的, 即统计信息数据是现代企业经营决策的基础, 统计数据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统计数据是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 统计数据是企业信息系统建立的核心。企业统计信息化就是企业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传递、收集、分析和存储各种信息数据, 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来实现统计信息资源共享的一种现代管理手段。企业统计信息化工作涉及的因素和层面较多, 需要多个企业和部门的相互组织协调配合才能完成。

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 更是体现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标志。现在, 信息化手段已经从辅助性工作向统计业务的核心工作转变, 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企业自身统计工作的需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应当先走一步……在利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方面走在前面"的指示精神说明, 统计信息化是统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是统计工作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事关统计工作改革与建设的全局。因此, 必须大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统计生产模式, 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解决目前统计人员和任务的突出矛盾, 从根本上减轻统计工作负担。充分认识统计信息化在整个企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加强信息化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统计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对企业统计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一般来讲, 通常许多人认知中的统计信息化只是在用电脑打打文件、做做报表、收发邮件、再挂个网页就了事的概念, 而不知道是要通过统计工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使统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和综合应用程度有明显的提高, 使统计部门能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的发展潜力和内部认知度, 为企业发展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重要部门和关键班组的实际工作有所突破、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基础信息建设不断改善、为企业持续经营、安全生产得到持续发展而做出贡献。

2. 企业领导对统计信息化不够关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生产经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重视财务指标, 而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 更别提统计信息化建设了, 这就是缺乏对统计工作的正确认识造成的。“统计无非就是算几个数、填几张表, 将实际生产的运行结果或经营的实际数据内容, 经过电脑录入或抄写下来, 再汇总上报而已吗?”这是一些不重视统计工作的企业领导头脑中固有的一个普遍想法, 从而他们对统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不到位,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忽视统计工作, 出现了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 统计人员变动或更换频繁, 造成了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 统计信息化工作纸上谈兵, 停滞不前等现象的发生。

3. 部门各自独立信息资源无法共享

由于企业内各部门的统计工作不近相同, 统计指标上报要求也不同, 没有一个良好的企业信息数据中心平台, 对可以利用的共享信息资源无法及时获取, 总是以满足内部需要和上级布置的统计报表为目的, 也不与相关部门对照或参考来反映本部门内部经济的相关数据, 进行各部门的自行上传报送, 这样就造成所报信息数据有明显不一致, 给上级和本企业领导生产经营管理决策造成困难和极大不便, 由此产生企业信息数据管理混乱, 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发展, 更严重会为企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4. 统计信息资源发展缓慢

企业因投资成本问题, 难以承受或不愿投资, 重视硬件建设而轻视应用软件投资, 这些都严重困扰着企业统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再因统计信息化建设偏重于对于统计手段的依赖, 往往忽视了统计工作的基础所在。由于没有建成企业的内部信息数据共享平台, 从而导致统计信息化资源建设发展与现代企业经营生产不相适应, 造成有些人员认为手工统计与统计信息化相差无几, 没有真正体现出信息化工作带来的好处、实处, 反而思想上产生都差不多的概念, 形成统计信息资源总在最基础的状态下运行, 为企业发展埋下隐患。

5. 统计人员不能很好适应工作需求

目前企业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当前统计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一是统计人员缺乏综合分析和计算机能力, 只会做那些上级要求下模式不变的报表, 没有激励制度使他们继续学习信息化及统计相关知识, 思想只放在眼前单一的工作上, 更提不出合理化的建议;二是缺乏职业道德观念, 弄虚作假现象普遍存在, 不以真实的信息数据为依据, 而是按领导的要求做统计工作;三是统计人员知识单一, 复合型人才少, 尤其是统计信息化人才缺乏, 企业统计信息化工作仍处于低水平、低层次阶段。统计人员素质不高极大地影响了统计工作。

三、如何提高统计工作中信息化建设

1. 必须加大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

当前, 企业信息化特别是部门信息化和班组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快, 我们要抓住机遇, 主动出击, 主动为部门领导和班组员工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同时要在开发统计信息资源方面多做一些有影响的工作, 使企业领导、部门、班组深刻认识到:统计信息数据是企业建设、发展、创新的主体, 是企业最重要、最基本的资源;搞好统计信息化建设是为本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和工作, 使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从而加大统计信息化建设力度。

2. 坚持企业主要领导亲自抓是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 就是采用先进技术, 对传统的统计工作体系进行全面改造的过程。只有主要领导亲自组织、指挥, 才能保证统计信息化建设得到全面稳步推进, 统计人员才能安心本职工作, 统计数据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我厂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无论是统计信息网络工程建设、数据库建设, 还是统计门户网站的建设, 我们都始终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挂帅, 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统计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加强部门协调、密切配合是搞好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统计信息化建设贯穿于各部门统计工作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统计工作和统计信息化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因此, 只有正确处理各部门统计工作和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坚持统计工作必须依靠信息化建设, 统计信息化建设必须面向统计工作, 切实加强企业信息中心和生产、经营等统计部门之间的协调, 做到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统计工作和统计信息化建设才能做到珠联璧合, 相得益彰, 共同发展。

4. 大力开发统计信息资源是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分技术、七分设备、十二分数据库建设, 是我们实践中体会较深的一条经验。在统计信息化建设中, 不应只重视设备的购置、网络的建设, 而轻视应用服务, 造成重硬件、轻软件, 重技术、轻应用的水利因素。我们必须从开发利用统计信息资源入手, 切实加强统计数据库建设和各生产、经营方面各系统的建设, 为企业决策层和基层管理者提供准确、及时、全面、方便的统计信息服务, 走统计工作、统计服务和统计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之路。

5. 培养和建设信息化人才队伍是统计信息化发展的有力保障

大力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相关技术又熟悉统计信息业务的信息化人才, 是企业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项战略工程。多组织开展企业内部的统计工作及信息化的活动或竞赛, 让广大员工认识到信息化的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 统计部门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同时, 必须全面加强统计工作者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相关业务等方面的培训学习, 努力建立一支作风顽强、工作负责、技术过硬的信息化建设的骨干队伍, 为全面推进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丁志杰等, 《经济基础知识》,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9年5月第1版

[2]章国荣等, 《统计工作实务》,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年4月第1版

[3]张国卿, 企业信息化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J], 《企业导报》, 2012 (6)

7.探究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 篇七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建设;卫生统计

随着对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整改,医院信息化建设被提上日程,通过信息化建设,医院能够及时掌握医院的信息。特别是将信息化建设应用到卫生统计上,通过统计数据,医院领导能够实时的检测到医院运行的情况,对医院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将信息化建设还增加了卫生统计的准确性、实效性、完整性等,给整个医院的卫生统计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是对卫生统计的一次变革。

本文首先对医院的信息化和卫生统计进行简要的介绍,接着分析了医院信息化对卫生统计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完善卫生统计的信息化建设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卫生统计

卫生统计在国民的日常生活中担任重要的作用,卫生统计小到对卫生资源、分布、国民的健康水平、卫生资源的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大到关系到整个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卫生统计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时性,是整个卫生事业的保障。卫生统计的信息化是通过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将统计信息进行归纳、查询、存储、修改、共享等,不但减轻了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而且还提高了准确率。由于互联网具有较高的普及性和科学性,这不仅方便实时的跟新卫生统计的信息,而且方便人们将信息及时的上传,对整个卫生信息的互动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卫生统计在整个国民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根据一定的统计原则,对医院的复杂的数据分门别类的进行统计,不但有利于医院的实时查询,还有利于数据的交互。

二、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的关系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对整个医院来说意义重大,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给医院带来更为先进的数据化的管理模式,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今数据复杂的现状,更为卫生统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医院信息化建设对医疗卫生统计具有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更客观可靠的数据来源

传统的手工登记档案比较繁琐,同时比较容易出错,对统计信息进行查询时不方便,查询的内容有时时间久了容易丢失,这给医院的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而医院的信息化是将医院的所有信息,包括医疗、管理、基础服务等信息,进行收集,收集起来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交互和查询,医院各个部门共用一个数据库,对整个医院的统一协调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保证了整个数据源的客观、可靠。

2.更便捷的数据提取

通过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医院可以通过单个部门的数据就能查询到整个医院的数据,这对信息的共享极为有利,提取信息的范围也扩大到整个医院层面。例如,以前对指定时间段内的处方的统计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也不是很准确,这样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实时的提取各部门的处方情况,将其汇总,整个数据库就变得十分准确、全面。医院在提取整个信息时也比较方便。

三、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医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数据来源复杂,数据繁多

由于医院的规模比较庞大,每天所处理的数据就比较繁多,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就是准确的统计来自不同部门的数据信息,卫生统计工作涉及到医院的方方面面,有的时候医院的数据会存在着重叠,这样在进行数据统计的时候就容易出错。这样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就要注意,卫生统计一定要做到细致、全面,数据不要有缺漏和重叠,否则这会给数据查询的准确性带来影响。

2.缺乏信息化统计的专业人员

当前很多医院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统计人员都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或者经过培训的人比较少,这就给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阻碍。很多医院对卫生统计的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自然对统计人员的培训也就忽略。特别在信息化建设的前期急需这方面的人才,而医院正是缺乏相关的统计人员,这就造成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缓慢,或者卫生统计的结果不准确,这也为后面的查询埋下了阴影。不但没有提高正确的统计结果,而且也不利于以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行。

3.信息化建设滞后于统计指标

当前的很多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雏形,但是随着不断的发展,卫生部门及管理部门对医院各种数据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国家卫生计生委为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不断的修改统计指标,这就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造成一定的阻碍,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要实时的调整以满足指标的要求,但是医院的信息化统计系统的调整整个过程是比较繁琐的,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量。

四、完善卫生统计的信息化建设

1.细化统计,建立数据统计模型

面对各种数据来源和较复杂的数据,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就要有目的的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对数据的来源一定要弄清楚,不同的数据分别做不同的统计,理顺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不要出现缺漏和重叠的现象。进行卫生统计时,要尽可能的全面、细致,为后期的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统计时还要认真听取不同部门的统计意见,尽可能将统计的细则划分的清晰、合理,这样不断有利于后期的统计,对相关人员的查询也带来方便。总之前期的统计工作一定要做详细。

2.对统计人员进行周期性的培训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院数据的日益增加,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对统计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但是当前医院的卫生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为了以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这就需要对统计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争取让每一位统计人员的素质都能满足当前统计工作的需要。如果没有合格的统计人才,卫生统计也不能做好。医院还可以实时的引进专业的统计人才,对整个医院的统计工作会提升一个新的台阶,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及时了解统计指标

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计指标是医院进行管理的指南针,国家卫生计生委也是通过统计指标实现对医院的宏观调控,医院本身为了响应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指导,要实时的改变运行和管理方法。统计指标对医院的统计工作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医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及时的了解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计指标,在做好医院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对数据全面、准确、细致的统计。这不仅对医院更加全面的了解分析医院本身的运行情况,也有利于将信息及时的反馈上去,有利于国家对医院进行宏观调控。医院的信息化建对信息的实时传递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医院的信息化和卫生统计进行简要的介绍,接着分析了医院信息化对卫生统计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完善卫生统计的信息化建设提出相关的建议。将信息化建设应用于卫生统计,通过统计数据,医院都能够实时的检测到医院运行的情况,对医院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将信息化建设还增加了卫生统计的准确性、实效性、完整性等,给整个卫生统计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

参考文献:

[l]陈运奇.国家卫生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与实施办法[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1,21(1):153-154.

[2]蒋录全,吴瑞明,王洗尘,等.社会信息化与统计信息化的区别与联系[J].情报资料工作,2011,25(l2):40-42

[3]杨小燕,蒋超.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卫生统计[J].北方药学,2013,10(9):452-453.

[4] 成晓佳. 卫生统计工作在卫生事业中的重要意义. 统计与咨询,2009年02期.

8.浅谈统计信息化建设 篇八

浅谈统计信息化建设

货运车间 杜伟

(2011年4月29日)

统计信息化建设是铁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统计工作的基础建设,是统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目标包括统计数据采集信息化、统计数据传递信息化、统计数据分析信息化、统计数据发布信息化。铁路企业目前的统计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为实现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需要从网站建设、数据库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进行建设。

一、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铁路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铁路经营业绩和运输畅通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意见,实现统计监督,为各级铁路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统计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提高铁路统计机构和人员的工作效率,以较少的投入,获取更多、更快、更准的统计信息,提高统计的时效性。就目前信息技术水平而言,统计信息化就是要实现网络化统计,在网络环境下根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完成统计设计、统计数据的采集、处理、传递、储存和发布等统计信息的生产和管理活动。统计部门作为铁路收集社会信息的主要机构,它承担的最基本职能就是信息职能,即利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采集、处理,传递,存储和提供大量的以数据描述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信息,并把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整合好,管理好,开发好,为铁路决策提供更充分的依据,为各级铁路部门提供更优质的信息产品。统计信息化建设是铁路经济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之一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统计数据生产模式,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为运输畅通发展服务。

二、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铁路统计信息系统建设已初具规

模,特别是最近几年,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基础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统计信息网基本通达到各级站段,统计的网络环境已经形成,各级统计部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性能也普遍有了很大提升,统计系统内网络传输方式已基本实现了数据报送。统计信息内部网已成为统计部门间信息交换的主渠道,网络化服务正在成为统计部门为各级铁路部门提供优质服务的主要方式。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统计职能设置、法律法规、制度方法、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还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制约了信息技术的应用;统计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基层统计部门的信息化装备水平较低;统计信息化管理相对薄弱,统计应用系统仍然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开发,统计数据资源的采集、管理、服务共享机制仍不健全;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运行维护经费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较大差距;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保障仍不足,没有建立存储备份机制;缺乏复合型的信息系统管理人才,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网络通道不够通畅,资源不能高度共享;多重视硬件建设轻视应用软件投资;信息安全保障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等,这些都阻碍了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1.统计数据采集信息化。要实现统计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改造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具体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第一简化统计指标,将其与业务信息系统相结合,努力实现基本统计数据到统计信息的自动实时加工。第二数据采集方法信息化,尽可能采用统一的信息采集平台。第三完善统计计量方法,在原有统计计量方法的基础上,引人数理统计的方法,加强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测定,尽可能使统计计量方法规范化,标准化,以便于各级铁路部门之间信息交换与对比分析。

2.统计数据分析信息化。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灵魂,不实现信息化的统计分析,就无法领悟到统计数据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含义。利用先进的统计分析处理软件,建立统计数据库,对数据进行信息挖掘和分析,是统计分析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3.统计数据传递信息化。要实现统计数据传递信息化,首先要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统计调查工作模式,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保证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第二以数据库为依托,实现网上统计信息的在线处理、查询等,实现在线数据处理工作模式。第三推动统计工作的电子化、网络化,丰富统计信息为各级铁路部门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第四借助现代通信技术,通过网络环境完成信息传递和信息管理,优化统计资源配置,提高统计的效率和准确度。

4.统计数据发布信息化。统计数据发布信息化是以信息网络为依托,以统计数据库、数据分析信息化为源头,利用统计服务网络子系统,建立统计信息网站和综合信息反馈服务的统计数据库体系,开辟统计服务的新内容、新形式和新领域,实现统计服务的网络化、快速化。

四、统计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1.构建科学的信息化决策机制。要推进管理一体化,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组织和集中领导;要推进业务一体化,对统计业务进行优化,建立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要推进技术一体化,统一相关数据口径、技术标准,建立规范的技术基础平台。要牢固地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实现信息工程建设的整体协调推进,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对统计工作的促进作用。

2.努力提高信息技术与统计业务的紧密融合。统计信息化建设,就是要探索统计业务建设与信息技术之间一条融合的发展道路,是超越单纯技术、融入统计业务发展需求的应用创新,是让信息技术帮助统计业务部门提高核心竞争力,改进调查流程,提升数据质量,强化数据资源建设,真正成为统计改革发展的战略推动力之一。

3.加强网站建设。统计信息网站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统计业务知识密切结合的产物。统计信息网站的建设是统计信息化发展的具体体现,是统计工作自动化、网络化的依托,是铁路统计部门自我宣传的窗口。统计信息网站应成为数据采集、信息发布、政务管理的平台,所以统计网站建设的好坏,是否得到有效利用,直接

关系到统计信息化的成败。网站的建设还应实现基层单位数据直报系统。

4.做好统计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是统计信息资源管理与应用的主要基础工作,也是统计信息发布与服务的主要手段和窗口。统计数据库的建设应包括:统计元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工作库、发布库、宏观经济数据库、铁路经济运行情况进度数据库、铁路基本单位名录数据库、职工数据库及相关的综合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等。

5.加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统计信息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统计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发布,经常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入侵、攻击,造成统计信息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应建立统计信息网络灾难恢复备份系统、统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统计信息网络系统防病毒系统。还应制定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经常进行安全保密教育,对重要的信息交换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有效保障信息网络和信息内容的安全。

6.加强信息技术培训。高素质的统计人才是统计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统计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统计信息应用的各级铁路部门,需要大量既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又懂统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为适应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现阶段,应加大在职员工的各类信息化培训力度,以提高统计员工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等的应用能力。通过各类培训,为统计系统造就一支既懂现代化技术又懂统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统计队伍。只有通过全员统计信息化教育,提高系统内全体员工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才能使统计工作真正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更好地为铁路经济的发展服务。

9.统计信息化建设制度 篇九

行政执法统计报告及信息反馈制度

一、为及时掌握全市土地、矿产资源、测绘等行政执法情况,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规范执法统计报告及信息反馈工作,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称统计报告是指省厅要求本局定期或不定期报送的执法报表;信息反馈是指在进

行土地、矿产资源、测绘日常监督检查、执法办案中发现的问题、重大案情及执法中有关工作动态。

三、本局行政执法的统计报告及信息反馈工作由执法监察科室负责。

四、我局在土地、矿产资源、测绘日常监督检查时,发现的问题应填写信息反馈单及时反馈给分管局长。必要时由分管局长向局长汇报,研究意见予以处理。

五、执法人员在执法办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执法工作动态,应及时反馈给局长,由执法监察科提出分析意见,由分管局长或其召集有关人员研究解决。重大事项应由分管局长向局长报告,由分管局长或其召集有关人员研究解决。

重大案情应及时向分管局长或局长直接报告,以便及时安排查处。

六、本局实行案情通报制度。办案人查处的违法案件,认为在全市范围内有进一步查处的必要,经分管局长同意,应及时向全市国土资源部门通报,并部署查处工作。

10.统计信息化建设制度 篇十

关键词:农村统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对策;贵池区

中图分类号 F30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8-0112-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统计领域。实现农村统计业务处理电子化、统计信息网络化,提高农村统计的办公自动化水平已经成为统计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结合贵池区工作实际,对目前电子计算机及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统计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认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农村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时效性,促进农村基层统计事业的全面发展。

1 农村统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根据2015年度农村集体经济统计报表数据显示:2015年末,全区共有乡镇、街道20个。其中,建制镇91个、街道办事处11个(农村街道办事处6个),共有村民委员会211个(包括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4 266个。

1.1 镇级统计信息化基本情况 在全区20个乡镇、街道统计站中,统计部门已经全部配备了计算机和打印机,并都安装宽带网线。目前,全区乡镇共有专、兼职统计人员48人,平均每乡镇、街道2名统计员。从岗位设置来看,设置有综合统计、工贸统计员,并指定一人担任首席统计员。目前,20个镇街道有综合统计员26名,工贸统计员22名。从学历来看,拥有大学本科学历12人,占25%;大专学历21人,占43.8%;中专(高中)学历15人,占31.3%。

1.2 村级统计信息化基本情况 截至2015年末,全区211个村(居)委会中,拥有计算机的村(居)为211个,基本实现了电脑全覆盖,能上网(宽带)的村为211个,配备打印机的村(居)为186台。其中:村(居)统计员专用办公电脑120台,所占比例为56.9%;兼用或与其他部门共用电脑91台,占43.1%。共有村级统计员211人,其中:大专学历69人,所占比重为32.7%;中专(高中)学历为76人,所占比重为35.7%。具备计算机操作基础的人数为102人,所占比重为48.3%。截至2015年末,全区有69个村(居)可以通过网络向区、乡镇统计部门报送报表,所占比例为32.7%。

2 存在问题

2.1 统计信息化意识不强 镇、街道统计站、村(居)统计室有近30%人员对统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清,部分部门领导、村居负责人及两委干部对统计信息产生、传递、服务、作用认识模糊,对计算机使用仅停留在文件打印上,总是认为计算机是高新技术,基层工作主要还是多跑、多走、多写就可以了,还不知如何用信息化提高工作质量,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提升办事效率。

2.2 统计应用软件更新快 现在区级在处理统计数据使用SARP系统,有的使用的FOXPOE系统,一套表制度的EPRAS,普查版本的APRAS,再到抽样调查各类新程序,区统计局的统计专业人员也是逐渐在使用过程中了解掌握的,更别谈镇街道、区直部门以及农村单位了。在对报表单位布置工作时,月季、年报基本上是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汇总,统计软件的快速更新使得报表单位也有些应接不暇。

2.3 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 现阶段部分统计报表平台已经趋于成熟,如: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统计一套表,从填写报表、审核和上报数据、接受数据查询、修正数据等工作都已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但有些专业统计平台还没有完全建立,信息采集和信息填报工作仍然脱离不了原始的人工统计、传输方式和手工填写方式,直接影响、制约了统计信息化的发展。

2.4 硬件维护不到位 村级统计站虽已建立,但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维护,绝大多数统计站并没有对电脑的软、硬件做日常维护工作,没有及时更新杀毒软件,使得电脑病毒有机可乘,这样统计数据就会处于不安全状态。并且现在部分村级统计站,尤其是山区统计站的网络环境不稳定,使得统计人员不愿意使用统计平台。这也是实现基层统计信息化所面临的一大困难。

2.5 专业人员缺乏 精通业务与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直接关系到统计网终化建设成败。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20个乡镇、街道统计人员年龄结构上看40岁以下人数少,特别是既懂统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懂计算机的人员也只是停留在简单操作计算机、录入、汇总操作上,而网络技术的方面几乎空白,这给农村统计信息化建设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2.6 操作水平不高 村级最基层的统计人员操作水平还跟不上新形势下的统计要求,大部分统计员都年龄偏大,尤其是山区统计人员,基本上年龄都在50岁以上,大部分也都还是兼职统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电脑使用并不熟练,应用计算机制作电子报表,并向区、镇实现网络报送对他们来说还十分困难。因而,还是使用传统手工制表办法,报送纸质版表格,再由镇、街道工作人员统一录入的形式,这也加大了实现农村统计信息化的难度。

3 对策建议

3.1 政府加强政策扶持 统计的知识性和专业性较强,要求统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较强的统计业务能力。因此,区、镇两级政府要择优配备统计人员,鼓励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并从事统计工作,使其成为加强基层统计事业的“主力军”。同时,落实专项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为统计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通过设立统计专业岗位津补贴、奖励激励措施等方式提高统计人员的待遇,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2 强化统计业务培训 利用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培训班,对在各级统计人员及时进行充电;针对网络技术方面的空白,让操作者学习掌握计算机应用较深层次的知识,提高统计员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抓好统计报表制度的培训,逐步加深统计人员对报表体系、指标解释、计算口径、统计方法、单位换算等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增加业务培训的力度,保证每年对村居、乡镇及企业的统计人员集中培训至少2~3次,重点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3.3 理顺统计管理体制 大部分县区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区统计主管部门对乡镇、街道统计人员的管理与指导,影响农村统计质量。建议参照税务部门垂直管理模式,建立县、区统计机构对乡镇、街道统计人员的垂直管理,建立统计人员择优选拔和交流机制,充分调动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农村统计事业发展。

3.4 加快推广信息平台 统计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完善为统计信息化提供了有效工具和途径,但建立信息平台只是第一步,将其落实到应用中才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加快开发新的统计专业平台,例如农业信息平台,更要加强信息平台应用的推广。同时,加强县区、镇街道统计网站建设,这是统计信息化发展的具体体现,是统计工作自动化、网络化的依托,也是统计行业自我宣传、服务社会的窗口。

3.5 规范联网直报制度 统计系统实现联网直报是统计信息化过程的必然趋势。近2a来,我区按照国家、省、市统计局的统一部署,推行了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规范流程、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加强对联网直报企业数据的审核,层层把关,把误差降低到最低程度,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同时,做好统计数据库建设,使之成为统计信息发布与服务的主要手段和窗口。

3.6 强化信息安全防范 统计信息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统计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发布,经常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入侵、攻击,造成统计信息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应建立统计信息网络灾难恢复备份系统、统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统计信息网络系统防病毒系统。还应制定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经常进行安全保密教育,对重要的信息交换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有效保障信息网络和信息内容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于姝莉.浅析统计信息化建设[J].网络与信息,2011(25).

上一篇:美容店长每日工作计划下一篇:居民医保开始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