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示范岗活动简报

2024-08-28

文明示范岗活动简报(精选12篇)

1.文明示范岗活动简报 篇一

为了更好地发挥名优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根据学校工作的安排,12月12日至13日,我校开展了名优教师示范课活动。13日上午第一节课,我校美术组全体教师和李校长等领导一起在校录播室观摩了王环成老师的美术教学活动。

此次活动的授课教师王环成老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执教五年级美术《防震减灾》这一课题内容,王老师语言简练、清晰,从5.12汶川大地震引入课题,准备大量视频创设情境,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善于表达,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自信,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观课结束后,在张帅主任的主持下,进行了评课活动。首先,王老师就这节课进行了说课,然后是听课教师评课,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每位老师都毫无保留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最后李校长进行了活动总结,对美术教师就这节课的评课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强调一定要带着科研型的眼光去听、评课,并要求老师们利用好棠湖小学成功体验课堂(美术)评价指标进行听、评课,使我们的教研更真实更有深度!

通过此次示范课活动,全体美术老师对美术课的教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教材教法的理解更加深入。这样面对面的交流解决了教师的许多困惑和实际操作的教学问题,并给予了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开阔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使教师们受益匪浅。

2.文明示范岗活动简报 篇二

1 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试验设计

示范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旬阳县甘溪镇唐坡村四组单永锋承包地, 海拔650m, 土壤为扁沙土, 肥力中等, 前茬为冬休地。示范设处理区和对照区 (CK) 。处理区每穴种芋上均匀施用专用有机肥100g, 其上施配制的密旋链霉菌剂10g (有效成分0.5g) 。配置方法为, 将100g密旋链霉菌剂用有机专用肥1.9kg稀释成20倍。CK区按常规方法播种。示范面积533.3m2, 其中处理区333.3m2, CK区200m2。

1.2 实施过程

2013年4月26日播种, 播种前将备选魔芋种芋在太阳下晾晒2d, 用20%噻菌铜300倍液处理种芋, 待药液自然干燥后播种, 垄作栽培, 每小区起2垄, 每垄播2行, 随播种施专用肥 (10-10-20) 30kg/667m2, 处理区和对照区间隔0.5m, 垄间及四周种植玉米遮荫。试验始苗期为6月8日, 散盘期为6月16日, 软腐病始发期为6月25日, 在7月5日和7月26日分别用20%噻菌铜8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软腐病, 10月18日魔芋倒苗, 11月18日收挖, 全生育期206d。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软腐病防效

生防菌加专用有机肥处理与CK均于6月26日发病, 但生防菌处理的病株率增长速度较慢, 7月下旬较CK降低了37.5%, 8月上旬降低了29.9%, 8月中旬降低了37.1%, 8月下旬降低了43.7% (表1) 。

2.2 增产效果

从收获产量看, CK区面积200m2, 收获523.95kg, 折合1746.50kg/666.7m2, 生防菌加有机专用肥处理区面积333.3m2, 收获1119.52kg, 折合2239.04kg/666.7m2, 较CK增产28.2% (表2) 。

2.3 经济效益

3 讨论

将生防菌与有机专用肥配合使用, 在魔芋生长阶段, 对魔芋软腐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不同时期病株率下降29.9%以上, 最终病株率下降了43.7%。生防菌加专用肥可有效促进魔芋球茎的膨大, 较CK增产幅度达28.2%。结果表明, 生防菌加专用肥配合施用对于预防魔芋软腐病的发生和促进鲜芋产量的形成有着显著的作用, 可扩大示范应用。

参考文献

[1]司美茹, 薛泉宏, 余博, 等.辣椒疫霉生防菌的双重筛选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 2006, 33 (1) :41~46.

[2]王晓辉, 薛泉宏.阿魏酸降解放线菌的筛选及其降解与拮抗效果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39 (12) :153-158.

3.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计划 篇三

为进一步做好***“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工作,使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特制定 “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2012年1-2月份)主要是制订计划和宣传动员,学习创建“巾帼文明岗”有关知识,明确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活动:成立了****“巾帼文明示范岗”领导小组,制定了巾帼建功活动实施方案,明确 “智能监控,服务油田”的指导方针,树立“和谐、责任、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组织员工到先进单位进行学习交流,增强员工的争创意识,提高员工的参与积极性。

第二阶段:教育实施主要是结合创建活动的实际要求和现实需要开展一系列的岗位比武、团结协作、业务学习等活动。主要活动:

1、组织职工学习各类文件和指示精神,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一月份]

2、加强对青年职工的培养,开展新老结队活动,做好“传、帮、带”工作,培养2名技术过硬的女班长;[二月份]

3、组织职工参加“庆三八,献爱心”活动,帮助贫困地区失学青年的捐款助学;[三月份]

4、组织职工参加本系统内的技能比武大赛,并借此机会进一步推动女职工学习业务、比技能的高潮;[四月份]

5、参加义务劳动,进行职业道德讲座,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五月份]

6、组织员工进行茶花座谈,谈到教育子女,解决家庭困难;[六月份]

7、组织职工到相关单位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和业务技能,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七月份]

8、组织职工参加一系列活动增强相互之间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八月份]

9、组织全年的读书活动,提高职工文化素质,丰富职工精神生活。

10、加强自身岗位宣传,开展“知心大姐姐”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评比,主要是对整个创建活动进行总结评比,推荐上报作业区进行评选。

4.文明教育活动简报(模版) 篇四

安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2013年3月4日

积极开展文明旅游教育活动

5.开展文明交通活动简报 篇五

应寮步镇关于开展文明创建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根据市东文明委通8号文件关于《东莞市公共文明提升全民行动月工作方案》的要求。寮步志愿者协会香市中学志者服务队积极响应,承办了香市中学路口的文明交通劝导活动。

8月21日-8月25日,每天早上07:00-09:00,下午17:00-19:00,志愿者们准时到服务点上岗执勤。无论是近40度的高温天气,还是可怕的台风“天鸽”来临,志愿者们都坚守在岗位。

志愿者们对过往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劝导,对行人乱闯红灯、乱穿乱行进行制止和劝说,增强市民的文明交通意识。志愿者们统一着装,精神饱满,一张张温馨的笑脸,一句句恳切的话语,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展现出寮步志愿者协会香市中学志愿者服务队的良好形象,他们的志愿服务行为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做到安全出行,文明礼让,塑造寮步市民良好形象,创造寮步交通安全环境。

6.文明示范岗活动简报 篇六

党的十八大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4种文明的建设并列,构成“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布局,明确生态文明是社会整体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海洋局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于2015年6月印发《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年)》,规划到2020年新增40个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截至2015年年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总数已达24个[2]。

旅顺口区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大连市西南部,海洋生态环境独特,资源状况良好,其所属海域横跨黄、渤两海域,是黄渤海生态系统的关键生态通道。全区海岸线长178.5km,海洋岸线类型多样,自然岸线保有率达50%以上[3];一、二类海水水质占全区海域总面积的70%以上,辖区内的老铁山蛇岛自然保护区、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全区海域总面积的23%[4]。旅顺口区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地质公园等于一身。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文明理念,促进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旅顺口区多年来坚持不懈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工作,积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于2015年12月25日被国家海洋局批准成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 旅顺口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战略规划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针对事物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分析。经过多年的应用实践,该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评价和分析事物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本文应用SWOT分析法对旅顺口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2.1 优势

2.1.1 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丰富

旅顺口区自然条件优越。全区森林面积达到21.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54.5%[5];属北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日光充足,雨量适中;全境属长白山余脉构成的沿海丘陵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平均海拔140m。

旅顺口区海洋资源丰富。海底结构多样性决定海洋生物多样性,主要有贝类(皱纹盘鲍、魁蚶、香螺、脉红螺等)、棘皮动物(刺参、光棘球海胆等)、鱼类(黑鮶、六线鱼、牙鲆等)、经济藻类和海蜇等海洋经济动植物资源20余种[6];滩涂资源约533.3hm2,露出海面0.03 hm2以上的岛礁有13个,海岛岸线长20km,主要岛礁有蛇岛、海猫岛、猪岛、牤牛岛、虎平岛等;沿海湾口众多,有港湾14个,其中黄海区主要有旅顺口湾,渤海区主要有羊头湾、双岛湾、大潮口湾等;目前有10个人工鱼礁区,面积近1 333.3hm2;超过50%的岸线未开发利用,沿海岸线拥有蛇岛、鸟岛、老铁山、老虎尾、白玉山等地质地貌景观,拥有月亮湾浴场、老铁山温泉、黄渤海分界线、老虎尾海滨、北海大潮口海滨浴场、黄金山海水浴场、西湖山庄浴场、九头山浴场、塔河湾浴场等海滨景观资源,旅游适宜岸线比例约为15%[3]。

2.1.2 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旅顺口区始终坚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转型,整体经济保持平稳发展。2014年度地区生产总值为290亿元、增长7.5%,海洋产业增加值总和为6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3.1%,其中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3.8亿元[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68万元,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8%[7];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33亿元、增长8%[7];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充,港航及物流业加快发展,口岸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港口货物吞吐量2 500万t、旅客吞吐量95万人次,分别增长3.8%和7.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增长24%[7]。

2.1.3 海洋文化底蕴丰厚

“一个旅顺口,半部中国近代史”。旅顺口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军港城市,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近代史上很多重大事件的发生地,具有大量历史印记及人文古迹[8]。中国第一座军港、第一座大型船坞都诞生于旅顺口。

悠久的渔业发展历史也使旅顺口区形成独特的海洋民俗文化。如,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是海灯节,渔民要放海灯以示祭奠;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是海龙王生日,北海渔民要举行渔人节祭祀海龙王[9]。这些活动保留旅顺地区百年渔业生产活动原貌,成为传承地区文明、弘扬海洋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传承弘扬独特海洋文化的同时,也引导渔民由单一的海上捕捞逐渐发展海洋养殖、海岛休闲,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都市型渔业的转变。

2.1.4 产业发展定位清晰,海洋产业基础较好

近几年,旅顺口区持续优化以先进制造业为牵引、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绿色产业体系。2013年3月,辽宁省政府正式批准旅顺作为绿色经济区并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区域,重点发展绿色经济、科技研发、教育培训等高端服务产业,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发展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城和绿色经济区成为旅顺城市发展目标[10]。根据《大连旅顺绿色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11],旅顺口区将坚持绿色发展,把强化生态环境优势、打造宜居城区放到区域发展的首位,按照绿色经济发展要求改造传统产业。

旅顺口区海洋产业基础较好,目前支柱性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上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临港产业等。海洋渔业基础设施完善,全区有主要渔港13座,包括董砣子国家中心渔港,柏岚子、陈家、西湖咀、艾子口、二嘴子、北海、小黑石、南湾等8座国家二级渔港,郭家沟、大甸子、扇子石、大嘴子等4座国家三级渔港,涉海渔村18个,涉渔人口2万余人;现有旅顺新港和双岛湾港两大港口,均是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港区;滨海旅游资源丰富,2014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目前正全力打造滨海旅游大项目群,以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并建成国际旅游自由半岛;依托港口、海洋等形成的临港产业目前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1.5 保障体系健全

旅顺口区在绿色产业发展及各种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形成强有力的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上,历届主管领导均对绿色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持积极态度,通过各类保护区、示范区的创建形成一支思路清晰、工作务实、高效能干的组织管理队伍;科教体系上,拥有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大连交通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等多所本科和专科院校,为地区发展提供大量人才资源;资金保障上,积极创建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群众自筹、吸引外资的多元化、开放型投资机制,以财政投资的不断增加来引导社会闲散资金,调动社会各界尤其是民营企业参与海洋经济开发,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

2.2 劣势

2.2.1 海洋经济比重较低,海洋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近几年旅顺口区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结构转型,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海洋经济中传统海洋渔业仍占重要地位。2014年度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4%,距离美国等发达国家超过60%的比例存在一定差距,第三产业中服务业管理水平等还亟须提高;海洋产业集聚较缓慢,大项目较少;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不足,海上交通运输业、临港工业等处于初级阶段,海洋经济整体质量和水平不高,在地区经济中的贡献率和显示度还不够高。

2.2.2 海洋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开放时间较短,旅顺海洋科技整体水平不高,目前核心产业技术仍以传统轨道交通装备、船舶及配套为主,高新科研投入不足。海洋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不足,难以适应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

2.2.3 传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较为粗放

旅顺口区岸线资源丰富,但目前主要为传统开发利用方式,包括众多布局分散的渔港和传统养殖业。各类渔港大多为历史发展形成,缺乏集中管理,岸线集约利用程度较低;深水养殖未得到充分利用,高效的深水大网箱养殖方式未得到有效开发,水域养殖模式及管理技术相对于现代水产增养殖业要求还有差距,传统围海养殖圈对自然岸线改变较大,对海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2.3 机遇

2.3.1 海洋强国成为国家战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搞好海洋经济,做好海洋开发,重视海洋环境保护,陆海统筹,加强管理,形成科学合理的海洋开发体系,成为海洋发展的重要方向。旅顺口区三面环海,是典型的半岛城市,在海洋强国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将依托海洋优势,发展蓝色海洋经济,做好海洋环境保护,积极推动滨海旅游开发,借助政策优势不断推动区内海洋事业的发展。

2.3.2 全面对外开放带来发展建设期优势

2009年11月旅顺口区正式全面对外开放,迎来全方位、高效率的发展建设期。2009年12月经辽宁省政府批准,旅顺口区全域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的序幕拉起。“十二五”期间,旅顺口区重点围绕六大功能区,打造“五城一都”,构建开放型、组团式绿色经济空间格局,构建新的城市发展框架。

2.3.3 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旅顺口区先天的环境优势以及各种自然保护区、示范区的建设,使居民对环境保护均有较高的需求。近年来,旅顺口区全面对外开放带来的全区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使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使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将推动旅顺口区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旅顺口区海洋事业将迎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2.4 威胁

2.4.1 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传统海洋渔业在旅顺口区海洋经济发展中仍占主要地位,改变和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将对传统渔业造成一定影响,如渔港整合、升级带来的渔民转产、资产征赔问题,养殖区规划建设、拆除带来的经济损失问题,传统渔业观念落后造成的渔业生产者思想负担问题等,都可能成为海洋经济转型的阻力。与此同时,现代海洋休闲渔业发展中的渔民转产转业、休闲渔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落实等也将给地区海洋经济结构转型带来挑战。此外,在滨海旅游业发展中,在众多沿海兄弟城市中占据优势、体现地区海洋特色、吸引游客投入更多的交通成本前来游玩等,也对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要求。

2.4.2 海洋开发利用导致海洋环境质量下降

旅顺口区海洋环境质量一直保持较好水平,但伴随沿岸海洋开发利用,如大型综合休闲旅游度假区填海造地工程、港区疏浚工程建设等,对地区海洋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这种影响在单一项目中很难明显体现,但随着海岸线的不断开发,各种影响将长期叠加,可能对区域海洋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3 发展思路与对策

3.1 坚持海陆统筹,构建陆域、海洋一体化发展体系

海陆统筹作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原则之一,是地区保持陆域、海洋协调发展,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原则。作为三面环海的半岛城市,旅顺口区要坚持以海带陆,统筹陆海产业布局,在城乡建设、土地利用、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等涉海规划上实现“多规合一”[12],发挥海洋资源优势,以陆域经济支撑海洋经济,构建一体化发展体系。

3.2 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绿色海洋经济发展体系

旅顺口区作为绿色经济区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区域,在生态保护、农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政策和导向优势。坚持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宜居城市是全区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发挥自身优势、找准自身定位、产业错位发展的主要原则。在海洋产业发展中应以现代海洋渔业、滨海文化、民俗旅游等为主体,结合海洋新兴产业,构建绿色海洋经济发展体系。

推动传统海洋渔业向现代海洋渔业转型。培育远洋捕捞、海产品深加工产业,打造特色水产品品牌;优化海洋养殖产业,引导特色水产品进行规模化发展;结合历史文化特色,开展系列旅游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优化渔港布局,鼓励渔民转产转业发展海洋垂钓、渔业农家乐、渔业养殖观光等独具特色的休闲渔业,打造形式新颖的地域特色系列旅游项目。

3.3 改善海洋环境质量,加强污染管控

坚持陆海统筹,严控陆源污染。积极建立和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加强海上排污管理,逐步减少入海污染物总量;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和排水系统,落实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工业污水入海排放口达标排放率均达100%;在受损海域组织实施一批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控制填海造地工程规模,保持现有海洋保护区、滨海湿地公园等环境敏感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健全海洋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建立海洋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防范体系,编制应急预案。

3.4 宣传海洋生态理念,提高公众海洋意识

充分利用旅顺口区历史文化遗产、军港及现有涉海文化活动资源,加强海洋文化宣传,组织海洋科普活动,增强公众海洋生态保护意识。加大海洋文化事业投入,兴建海洋文化基础设施,开展海洋知识进校园活动。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宣传体系,编制有地方特色的海洋生态文明宣传手册,普及海洋生态文明知识。

摘要:旅顺口区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海洋生态环境独特,海洋资源丰富。旅顺口区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工作,积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于2015年12月25日被国家海洋局批准成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文章对旅顺口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行SWOT分析,得出新形势下旅顺口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而提出发展思路与对策,从而全面促进示范区建设。

关键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旅顺口区,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Z].2015.

[2]刘诗瑶.蓝色国土,绿色发展[N].人民日报,2016-01-15(16).

[3]旅顺口区人民政府.旅顺口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Z].2012.

[4]许明.旅顺口区成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N].大连日报,2016-01-04(A01).

[5]旅顺政务信息网.旅顺口概况[EB/OL].[2016-02-28].http://www.dllsk.gov.cn/lsk_gk.asp.

[6]旅顺口区海洋与渔业局.旅顺口区海洋牧场建设规划暨养殖用海规划(2011—2020年)[Z].2012.

[7]旅顺政务信息网.旅顺口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5-01-09)[2016-02-28].http://www.dllsk.gov.cn/zwgk_ClassNews.asp?newsID=47701&classid=5.

[8]王婧.以绿色经济打造旅顺核心竞争力:关于旅顺绿色经济区发展的调研报告[J].当代经济,2013(6):86-87.

[9]牟海涛.大连旅顺口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1):53-55.

[10]赖忠孝.旅顺绿色经济区发展现状调研[J].绥化学院学报,2014(12):15-17.

[11]旅顺口区人民政府.大连旅顺绿色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Z].2013.

7.社区文明创建活动简报 篇七

一是积极宣传、营造氛围。社区以宣传栏、电子屏等形式在公共位置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到企业、商户、居民家中发放文明创建倡议书,通过志愿者、青年团员、中小学生和社区工作人员对广大居民文明城市创建知识、市民文明礼仪宣传,使创建知识深入人心,在社区范围内营造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

二是多方联合、集中整治。在前期宣传动员的基础上,许多社区居民自行清除了门前的违章堆放以及公共花坛乱种植的蔬菜,同时,社区环卫重点针对辖区内乱张贴等市容显见性问题整改。“牛皮癣”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社区环境,针对小区周边“牛皮癣”泛滥的情况,社区特别组织了志愿者采取多种办法进行清理整治,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志愿者拿着清洁球、铁刷、湿毛巾等工具,深入小区清除各种“牛皮癣”。

8.“文明礼仪伴我行”中队活动简报 篇八

XXXX学校 “文明礼仪伴我行”中队活动简报

XXX学校在2013年9月16日利用升旗仪式由二一中队向全校学生发出“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的倡议,同时四一中队的同学做了关于“中秋节”话题的演讲。下午我校各中队围绕“文明礼仪伴我行”这个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队会活动。此次活动各中队准备充分,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富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明礼仪规范的认识,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此次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讲究文明礼仪的思想意识,并不断把文明礼仪意识内化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自觉行动,进一步规范了同学们的文明言行,逐步使同学们的言行举止自然得体,落落大方,既文明又规范,形成人人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良好风尚,让文明礼仪之花香飘校园。

9.文明示范岗活动简报 篇九

1 发展农村沼气符合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了要将发展新能源提高到战略发展的高度, 制订科学合理的新能源发展政策和目标, 将推动新能源发展列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在实际工作中, 要在维持现有农村沼气工程的同时, 将工作重点向集约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倾斜。大力发展循环低碳型工业和生态循环型农业、优化发展生态林产业、大力发展节能与环保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广西地处祖国边陲, 人多地少。2009年总人口5 092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为2 952万人, 占广西总人口的57.97%。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9 hm2[1]。广西是一个缺油、少煤、缺天然气、电力不足的省区, 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尤为突出。多年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来抓, 就是为了有效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发展生态循环型农业,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广西坚持将生态建设放在发展的首位, 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着力打造生态品牌, 利用生态发展带动经济发展, 取得生态发展和经济发展双赢, 推进广西自治区科学、和谐、跨越发展。

农村生态文明是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就是将生态文明的观念普及到农民中去, 倡导在农村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提倡发展可持续农业, 将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安全作为农村、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2]。沼气建设符合广西农村新能源发展战略, 符合生态农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有关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要求。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关于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 结合生态文明示范区、林业强区及城乡风貌、特色生态名村等工程建设, 广西各地将会继续把沼气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工程来抓, 使《关于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 发展农村沼气工程在生态文明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1 农村沼气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 沼气建设已经成为一项改善农村环境, 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富民利民工程。户用沼气能有效地解决大部分农户生活用能, 发展生态农业, 逐步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能源结构合理化的建设目标, 最终达到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促进村容村貌整洁, 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农村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则可以实现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能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促进畜牧业和养殖场自身的发展。农村沼气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沼气建设解决了新农村的环境问题。沼气建设结合改厨、改圈、改厕, 不少农户还进行改房、改路、改水, 对庭院进行绿化、美化, 家居环境卫生清洁, 实现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态文明。二是沼气建设促进了新农村的生产发展。沼渣沼液是高效有机肥, 用于农业生产既能降低生产成本, 又能生产有机食品, 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生产发展的有效途径。三是沼气建设解决了新农村的大部分生活用能问题。农户大大减少甚至不再使用薪柴、林草作为生活能源, 告别了烟薰火燎的厨房, 改变了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使新鲜的空气、纯净的水、清洁的能源、无公害的食品成为农民生活宽裕的物质基础。截至2012年底, 广西全区累计建成户用沼气395.1万座, 约占全国沼气池总数的1/10。沼气池入户率达49.3%, 继续稳居全国第1位, 受益人口达1 900多万人。据测算, 2012年全区沼气生产量为15.8亿m3, 相当于替代248万t标准煤, 节约薪柴790万t, 保护林地面积约65.8万hm2, 相当于将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76%[3],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2.2 发展农村沼气可促进广西农村精神文化建设

生态文明村建设是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有效载体, 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落到实处, 才能真正走出有自己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沼气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内容不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养殖—沼气—种植”循环利用模式和沼气“一池五改”的工程建设, 还包括在农村建设和完善篮球场、戏台、文化活动室、科技宣传栏等文体活动基础设施, 在发展经济,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满足村民精神生活的需求, 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的农村发展目标。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农村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农闲时打牌或唱歌的休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在以沼气建设为重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村建设中, 广西北流市同时兴建了配套的图书馆、文化广场、灯光球场等设施, 满足了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广西田阳县百育镇那生屯以沼气工程建设为中心内容, 结合村容村貌绿化美化, 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和生态旅游产业, 相继建设了球场、文化活动室、科普教育基地、垂钓园、庄园酒楼、生态庄园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在农闲时, 对农民进行集中培训, 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生产率。通过一系列改造工程的实施,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和村容、村貌, 成为当地发展较好的生态文明村。沼气建设, 有利于农村生活方式的文明化, 有利于农民观念的现代化, 具有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效应, 是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意识和文明素养, 提高和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措施, 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2.3 发展农村沼气可促进广西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发展, 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4]。发展农村沼气可促进广西生态环境建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广西是个农业省区, 农民传统生活用能以秸秆和薪柴为主。过去, 农村生活能源短缺, 许多地区陷入“能源短缺———滥砍乱伐———生态破坏———能源短缺”的恶性循环。在农村推进沼气工程, 充分利用人畜粪便等废弃物, 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产生的沼气能够解决农户生活中的用能问题, 减少柴薪的使用量, 有效遏制了滥砍、滥伐的问题;据测算, 一座8 m3户用沼气池, 每年可替代薪柴和秸秆2 t左右, 相当于0.2 hm2林地的年生长蓄积量。10多年来, 广西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41.33%提高到2012年的61.4%, 森林资源增长势头强劲, 沼气建设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很多地区在使用沼气后, 薪柴用量大大减少, 林木资源的消耗量明显下降。同时, 农村沼气建设, 也加快了广西石漠化治理进程。并且, 农村沼气的使用, 每年可减少6 393.9万t CO2排放, 减少5.2万t CH4排放。二是沼气建设成为实现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重要途径。过去农村普遍存在“脏、乱、差”的现象, 特别是厕所、猪圈的污染问题。未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的畜禽粪便, 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乱飞, 既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 也容易导致疾病、疫病的发生。在进行沼气建设的同时, 积极搞好农村饮用水、道路、电网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 积极稳妥地推进改水改厕改灶改圈, 搞好垃圾处理, 治理乡村污染, 从而实现村容整洁, 环境美化。三是沼气建设是发展农村生态农业的需要。目前, 广西各地农民因地制宜, 以沼气为纽带, 走出了“猪—沼—稻”、“猪—沼—菜”、“猪—沼—蔗”、“猪—沼—果”、“猪—沼—花”等生态种养之路。这些模式以“养殖—沼池—种植”为共同点, 种养业就地实现生态循环。沼肥利用可减少20%以上的化肥和农药施用量, 实现粮食增产15%~20%, 蔬菜增产30%~40%, 仅2012年就为农民增收节支59多亿元[3]。充分利用沼气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技术, 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目标。

3 充分发挥沼气技术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作用的措施

3.1 做好广西农村能源建设的总体规划

科学规划是事业发展的基础。要将农村沼气建设纳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 改善农村的能源结构, 优化农村沼气建设布局。在经济规划方面, 要结合沼气建设, 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观光农业、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化乡镇工业, 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在生态规划方面, 要制订生态文明乡镇的指标体系, 如沼气池入户率、森林覆盖率、乡村绿化率、垃圾处理率、空气良好率、人禽粪便资源化率、污染整治和生态保护率等。

3.2 建管并重, 巩固成果, 科学发展

着力提高农户沼气利用率, 进一步提升沼气综合效益。稳步发展农村户用沼气, 积极发展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 重点抓好服务体系建设, 着力解决农户在沼气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进一步提高沼气技术在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

3.3 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健全农村能源政策法规、运行及激励机制制度, 营造一个良好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环境, 保证农村沼气事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村沼气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考核评价中的权重, 体现出农村沼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发挥政府部门在农村沼气建设中的推动和监督作用。

3.4 着力构建农村沼气生态文化体系, 建设一批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

创建沼气化乡镇、沼气化村庄和沼气生态文明示范县。加强农村沼气生态文化宣传, 普及生态知识, 弘扬生态文化,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 切实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4 结语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 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 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5]。沼气发展是一项社会事业, 有助于节能减排, 改善农村环境,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生态保护,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沼气技术将在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介绍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概况, 阐述农村沼气技术在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 提出了充分发挥沼气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作用的措施, 以促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沼气,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广西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广西年鉴[M].南宁:广西年鉴社, 2010:45-46.

[2]赖牡丹.科技与道德进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初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 (14) :229-230.

[3]张雷, 朱春林.绿色能源带来“绿”生活[N].中国绿色时报, 2013-02-07.

[4]张晓缝, 李丽霞, 张小红.新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研究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16) :40-43.

[5]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317-325.

[6]鲁桂花, 刘文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家园——论沼气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河南农业, 2008 (17) :31.

[7]黄福生.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加快生态农业建设[J].福建农业, 2009 (10) :33.

[8]李荣富.发展沼气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林业, 2009 (19) :58.

[9]谢振华, 谢建伟.绿满八桂地生金——广丁全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林业强区[J].今日南国, 2011 (6) :10-11.

10.精神文明个人示范活动方案 篇十

1、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组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坚定广大干部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重点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党的历史、党的知识,加深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继续开展“公共生活好习惯”道德促进行动。运用宣传阵地和主流媒体宣传生活基本道德要求和规范,引导人们提高自律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扎实开展廉政文化“七进”活动。运用公益短信、书画展览、廉政文化墙等形式,宣扬廉政文化,在全社会倡导廉洁从政的德政理念,严于律己的道德情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平安理川”建设活动。认真组织综治宣传月活动,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平安村”等系列平安创建活动,推进“平安理川”建设。

3、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围绕“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节日主题、民俗展演、经典诵读和文体娱乐活动。广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农村文化健康发展,着力打造群众文化品牌。适时举办文艺演出,引进高雅艺术,让百姓享受“文化大餐”,提升广大群众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情趣。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农民休闲公园、村文化活动室项目建设,完善镇文化站建设,积极推进公共图书阅览室免费开放。

4、持续推进“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组织开展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推荐工作,树立一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模范典型推荐工作。做好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帮扶工作,确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

5、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考评体系,以“我们的节日”、“学雷锋志愿服务月”、“12〃5国际志愿者日”为契机,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围绕普及文明礼仪、净化社会大化环境、和谐农村建设、大型社会活动、保护生态环境、抢险救灾、慈善事业、春风行动、扶弱助残、帮扶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子女、帮扶社会闲散青少年、维护公共秩序等方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理川志愿服务”品牌。年终,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总结工作。

6、扎实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认真组织第九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继续深化市、县、镇三级联创“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和“文明诚信私营企业”活动;广泛开展文明礼貌月、环保行动日、党员奉献日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新风进家庭”活动、“五好文明家庭”和“感动理川”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道德素质。

二、着力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1、以提高公共文明指数为重点,推进文明镇创建。扎实推进我镇文明创建,保持全县水平。一要以公共设施、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公共环境管理为重点,以解决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为抓手,加强治安防范、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建筑工地、文化环境、大众传媒等重要方面和重点部位的日常管理。

大力开展镇容镇貌、违章建筑、交通秩序等整治活动,二要深入开展文体、科教、卫生、法律、环保、廉政文化等活动,夯实文明镇创建基础。三要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宣传栏、会议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同时,组织力量,扎实认真做好创建文明镇各项目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以建设和谐农村为重点,推进文明村创建。文明村建设要突出-管理、环境整洁、便民服务、农民学校、文化引导和邻里和睦。组织举办农村文化、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丰富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3、以培育文明乡风为重点,推进文明村镇创建。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建设新环境、发展新文化。继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深入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绿化村道、净化家园”、“绿色村庄建设”、创建生态文明村、共建文明村等活动。

继续抓好“评十星、立六户、树四榜”、“美德在农家”、婚育新风进万家、道德评议、移风易俗等活动,在全镇广泛开展评比“四家”(创业之家、诚信之家、卫生之家、和睦之家)、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廉洁文化进家庭活动。继续落实《村情台帐》制度,推进记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工作。坚持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力加强村级建设规划,加快村级文化活动室、卫生所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农村“农家书屋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满足农民需求。

4、以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推进文明行业(单位)创建。深入开展“创文明行为、建和谐理川”竞赛活动,推动文明单位在优化服务、造福民生、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发挥示范作用等方面,提升层次,扩大影响。司法所要进一步解决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文明司法的问题,深化司法大走访、司法救助等便民服务活动。行政执法部门要进一步解决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问题,完善执法便民利民工作制度,加快执法手段信息化进程。

公共服务行业部门要进一步解决规范服务、优质服务问题,继续加强基层窗口、基础规范、基本技能三个重要环节的建设,加强行业治理,规范服务行为。学校要全面落实德育为先理念,抓好素质教育,突出“三风”(师德师风、学风、校风)和平安校园建设,切实提高师生的思想遣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卫生院要加大医德医风建设力度,严格医德医风考评制度,深入开展“存好心、说好话、办好事”主题医德医风集中教育活动,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服务态度和群众满意度,促进医患和谐。镇机关要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促进优良党风政风形成。窗口单位要开展“诚实守信、优质服务”活动,引导人们信守职业道德,提升服务水平。

三、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1、健全有力推进工作的长效机制。根据新要求,未成年人思想遣德建设工作的考评成绩作为文明镇评选的前置条件,与文明镇考评合并进行。我镇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理川镇20--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计划》,出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考评体系》,并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各单位各项创建工作范畴,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先决条件。

6月份,召开全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发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作用,进一步明确成员单位任务分工,推进项目落实。要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年报制度和工作动态数据库,及时掌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要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网络,重点抓好学校德育、校外活动场所示范点、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示范点。发挥好关工委和“五老”队伍的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全县各中小学要以德育为主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组织开展“小公民道德促进行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童心向党”歌咏、优秀童谣征集传唱、“我的家乡我的家”等活动。要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亲情互动、模拟体验、生产观摩等多种形式,加强养成教育、健康教育、国防教育、消防教育、环保教育、廉洁教育、法制教育、交通安全和法律法规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参与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扎实开展科技、法制、廉政文化、模范进校园等活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造德建设。

3、强力推进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工程。要深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以净化互联网、手机为重点,加大网吧整治监管力度,净化荧屏声频视频,清理非法出版物,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进一步落实行业自律公约,完善举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及低俗信息奖励制度。推进网吧连锁整合,规范网吧经营秩序,严厉惩治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行为。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4、加强留守流动特殊贫困少年的管理和助学帮扶工作。进一步推进“流动留守孩之家”建设,拓展现有“爱心妈妈”活动、爱心哥哥姐姐结对帮扶活动,创新关爱载体,拓宽关爱形式,活化关爱内容,着力为广大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继续开展“春蕾计划”、“青少年-岗”、特困学生助学等公益活动,更好地运用社会和公共资源服务困难未成年人。开展关爱帮扶贫困学生、农村留守儿童、残障青少年等特殊困难青少年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1.文明示范岗活动简报 篇十一

一、提高综合素质,构建现代女教工队伍。要求女教工积极参加岗位练兵、岗位成才,从而促进女教工文化素质的提高,科研素质的提高,业务素质的提高。有50%以上的女教工参加了高一级学历的学习,80%以上的女教工参加了继续教育,30%左右的女教工参与了教科研论文的撰写。通过组织女教工参加学科教学技能培训,素质教学大练兵,课堂教学展示等活动,提高女教工的教学水平。

二、通过设计一些活动载体,开展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

1、“千名教师访万户家庭”活动。不少女教工利用中午、晚上、休息日时间,穿街走巷访问学生家庭,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家校联系,发现了一批家庭教育观念新、方式好的典型,了望了部分家长教育上的误区和不足。为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掌握了第一手材料。

2、“结对帮教”活动。不少女教工和有问题学生开展结对帮教活动,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这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献爱心”活动。通过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为学生缝补衣服,为学有困难的学生补课辅导等,向学生献爱心,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布缀学。

12.文明示范岗活动简报 篇十二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湖泊治理经验与存在不足的基础上, 针对巢湖的自身特征与存在的核心问题, 探索一条“城湖共生”的湖泊综合治理路径, 以期实现“持续自净的生态巢湖”和“水清岸秀的美丽巢湖”两大目标, 为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1 国内外湖泊治理的经验与发展趋势

1.1 国外湖泊治理经验

国外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始于20世纪50~60年代, 相关理论与实践大体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70年代的点面源污染处理和拦截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2000年的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的控源截污和生态修复阶段、2000年以后的湖泊复清后的面源监控和新型污染物入湖控制阶段。同时, 与湖泊治理相对应的湖泊管理工作也在与时俱进, 经历了由防洪、供水、航运等的单一目标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之前) , 到富营养化问题出现后的水质保障管理阶段 (20世纪50~70年代) , 再到统筹的多目标管理阶段 (20世纪70年代~2000年) , 最后到全流域综合管理阶段的过程 (2000年以后) 。

尽管各个国家的湖泊治理与管理具有相似的历程和发展趋势, 但在实践上各有侧重。美国湖泊治理的特点在于流域控制与湖内控制并重, 特别强调流域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对控源截污的重要作用;欧洲湖泊以深水湖居多, 湖泊治理强调通过调整生态系统结构来修复与改善湖泊内部环境;日本湖泊治理特别注重工程实践, 是将疏浚工程用于湖泊环境改善投入最早和次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此外, 在湖岸景观与生物相复原方面也更为重视。

1.2 国内湖泊治理的成效与不足

国内的湖泊治理理论与实践, 总体呈现偏技术、轻管理的特点。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一些易于管理的小型水体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如无锡五里湖、泰州秦湖、惠州西湖。然而对于管理难度更大的大中型湖泊, 特别是被列为国家重点污染防治的“三湖”, 所取得的成果仍非常有限。太湖流域经过二十余年的治理, 流域水质并无明显改善, 营养盐水平仍处于高位波动状态, 水污染和富营养化状况依然十分严重;滇池污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治理任务仍然艰巨。我国的湖泊治理成效不显著与治湖工作起步晚有关, 但更深层次原因在于相关法律法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执行力度不够, 外源污染控制力度不足, 以及忽略湖泊水位和系统内部生物结构调控。

1.3 湖泊治理的发展趋势

通过总结和对比国外湖泊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得到未来湖泊治理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

1.3.1 从湖泊治理走向流域综合治理

湖泊是区域的汇水终点, 我国重点治理的“三湖”流域范围大, 入湖径流多, 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快速, 湖泊污染的压力主要来自流域内的污染排放, 因此, 不能就湖治湖, 须从流域污染源头抓起, 进行综合整治。

1.3.2 控源是前提

限制外源性营养盐入湖量是避免已发生富营养化湖泊的症状加剧、防止新的富营养化发生的根本方法, 加强外源污染控制力度, 削减与控制外源污染是保证湖泊生态恢复的前提。世界各国主要利用管理、工程、技术手段限制外源性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湖泊。

1.3.3 生态是目标

构建和优化水生生态系统是湖泊治理的根本。在控制外源的基础上, 通过适当的水位调节和系统内部生物结构调控, 以获得良好的环境条件与生物结构, 促进沉水植物恢复和发展, 达到逐步改善水质的作用。

1.3.4 技术是手段

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污染源头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湖泊生态恢复多停留在试验阶段或小规模现场围隔研究阶段, 也缺乏大规模、长期的湖泊恢复实践经验与恢复过程、恢复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科学数据的积累, 很难形成关键技术。需不断提高科技与治理工作的结合水平, 从而提升湖泊治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 并做出及时评价。

1.3.5 管理是保障

改变我国传统的集中控制几类污染物质和污染源的“点状”湖泊管理模式, 学习欧美地区的湖泊—流域“面状”管理模式, 包括湖泊—流域综合监测、湖泊—流域土地利用方式管理以及湖泊—流域生态交错区管理。

2 巢湖的现状特征与核心问题

2.1 巢湖的现状特征

巢湖流域地形多样、水系复杂, 人口密度大、耕作强度高, 湖泊污染面广、量大。自国家开展“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以来, 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现状水环境状态依然不容乐观。2010年, 巢湖湖体实际的污染物滞留量已超过水环境容量 (见表1) 。《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 巢湖富营养化程度居全国五大淡水湖泊第二, TN、TP等水质指标也已全部超过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

2.2 巢湖综合治理面临的核心问题

2.2.1 多元叠加的污染源

外源方面,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城镇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面源污染, 在加强污水处理和提标改造的同时, 随着用水量增加, 巢湖流域污水排放及入湖污染负荷持续增长。内源方面, 人工控湖之后, 巢湖逐步演变为半封闭型湖泊, 呈现出“水量交换减少、水体流动减弱、水位波动减缓”人类干预下的湖泊水文特征, 逐步诱发出环境容量缩小、环湖湿地消失、自净能力下降等环境问题。此外, 入湖河流生态基流匮乏, 以及环湖含磷地层的岩溶性磷流失严重, 也增加了巢湖的污染负荷。

2.2.2 水体、岸带、陆域生态系统全面退化

巢湖的水体、岸带、陆域生态系统总体上呈现退化趋势。首先, 水生态系统已呈现鱼类小型化、水生高等植物衰退、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明显等特征;第二, 总长度176km的湖岸线, 易崩塌岸线长达88km, 在引发水土流失的同时, 也造成岸带生态严重退化;此外, 历史上大面积的围湖造田、筑坝养殖等导致巢湖流域的湿地滩涂逐渐消失, 使巢湖流域的陆域生态系统大幅退缩。

2.2.3 城湖矛盾凸显

根据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未来一段时间内, 巢湖流域仍将处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此外, 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 与减排刚性要求的矛盾依然突出, 使得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与日俱增。

3“城湖共生”理念剖析

3.1“城湖共生”:解开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问题的一把钥匙

以“城湖共生”作为巢湖综合治理的核心理念。一方面, 巢湖的保护、修复与治理是合肥生态城市建设、流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另一方面, 合肥生态城市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巢湖保护、修复与治理的根本保障。两者是互为依托、互相支撑的整体, 缺一不可。

3.2“城湖共生”导向下的湖泊治理总体思路

3.2.1 理顺环湖发展建设与水污染防治的支撑并行关系

通过分析合肥市经济、人口总量与巢湖水环境质量的关系, 发现从2000年到2012年的12年间, 尽管GDP与人口都呈快速增加趋势, 巢湖水体质量的总氮与总磷浓度却趋于稳定, 说明巢湖污染负荷增加与社会经济发展并无明显相关性 (见图1) 。在有效治理措施前提下, 城市的创新发展和湖泊水体环境改善是可以相互协调的。

3.2.2 调控水质、水量与水生态, 兼顾污染控制与内部调控

水量、水质是湖泊的重要特征, 是湖泊生态修复的基础问题;而构建和优化水生生态系统是湖泊治理的根本。国内湖泊治理多关注“水质”这一表象问题, 对水位研究、湖泊生态系统的研究与认识不足, 湖泊治理以采取入湖污染控制与底泥疏浚为主要手段。作为半封闭的浅型大湖, 巢湖的生态修复, 通过恢复和调整江湖关系来实现水量的安全进出、水位的合理升降、水体的经常流动, 是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改善和水资源利用的基础, 也是水质恢复的重要条件。

3.2.3 因地制宜选择污染治理技术

巢湖具有诸多自身的特点和相应的问题, 需要有针对性的技术进行湖泊治理。巢湖流域山体磷背景值高, 富营养化历史长, 涉及区域广, 因而要实施全过程磷流失控制技术;巢湖属闸控河道性湖泊, 污染物在不同湖区之间迁移, 局部湖区污水贯穿全巢湖, 水源地供水安全随时受到威胁, 因此要开展重污染入湖河流治理与生态修复的长效治理技术和水源地保障供水安全应急技术;主要污染入湖河流缺乏生态基流, 使得河道治理过程中出现“截污则断流、不截污则污染入湖”的状况, 因此要适时开展入湖河流多源补水的优化调度技术。

4“城湖共生”综合治理路径研究

“城湖共生”综合治理路径包括生态功能区管控、产业升级、截污减负、扩大容量、保育修复五个方面。

4.1 细化功能, 构建生态管控格局

在借鉴日内瓦湖、华盛顿湖等国际众多临湖城市的发展建设与湖泊水环境保护的先进经验, 根据巢湖流域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现状, 划定包括水源涵养、水资源调蓄、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功能在内的生态功能分区, 并分析各区域的生态承载能力。以水生态功能分区为依据, 构建巢湖流域生态管控分区。对生态要素最集中、生态敏感度最高的区域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 禁止开发建设;对城湖过渡地带的生态保护次区域设定准入条件, 限制开发建设;对于保障城镇健康发展的区域, 满足生态环保要求和排污标准, 加强集约、集中建设。层次递进, 分类管控, 以此实现生态保育地区、新型农业地区和城镇化发展区域的共生、共促 (见图2、图3) 。

4.2 产业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用足、用活巢湖流域“山、岭、湖、水、圩”等农业发展资源的同时, 不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道路, 从根源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建设低碳产业体系, 严格资源节约和环保准入门槛, 着力打造生态工业园区, 全面降低工业点源污染。同时, 发挥近湖区域的生态资源优势, 发展壮大特色旅游产业, 打造环巢湖特色旅游目的地。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实现污染物的结构减排, 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矛盾 (见图4、图5) 。

4.3 截污减负, 降低多重污染负荷

降低巢湖污染负荷的路径主要包括3个方面。

(1) 控源减排, 降低环境压力。控制污染源, 包括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农业面源以及底泥内源污染控制。弱化与拦截入湖污染, 加强对南淝河、十五里河、双桥河等重污染河道的综合治理, 同时对河岸带湿地展开重建与修复工作, 以及对环湖富磷本地区域的生态修复。

(2) 水质净化, 增强水体自净。以重污染河道的水体自净能力提升为重点, 通过多级人工湿地净化、河口湿地重建、河道原位净化等生态修复工程, 削减入湖污染量;构建圩区缓冲带和沟塘生态系统、恢复消落区生态功能, 增强湖滨带污染拦截功能。

(3) 科学清淤, 减少内源释放。据估算, 巢湖淤积底泥总量约2.5亿立方米, 其中高磷底泥约0.5亿立方米, 释放的氮磷贡献量约占全湖总负荷的10%左右。选择在主要入湖河口地区开展生态疏浚, 一方面可削减底泥污染释放, 另一方面可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保护。

4.4 调水引流, 扩大湖泊环境容量

完善并扩大巢湖对江水循环通道, 修复江湖关系, 调控水位波动。以引江济巢为标志的控湖工程体系, 以实现水量的安全进出、水位的合理升降、水体的经常流动, 为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改善和水资源利用创造工程条件。具体来看, 通过完善控湖工程体系, 可实现水位波动幅度增加1.5~3米, 丰水月最高水位将达到9米以上, 枯水月最低水位也在6.5米左右 (见图6) 。

4.5 保育修复, 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保育修复路径分别针对湖体、滨湖岸带、陆域生态系统提出。首先, 在分析蓝藻水华易堆积区水体流场与藻华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的基础上, 通过物理拦截打捞、水下气幕拦截等方式, 加强对东西半湖蓝藻水华的调控, 同时, 优化调控湖体物种生物结构, 提高湖体水质净化能力。第二, 构建由重点入湖河口净化湿地、圩区湿地、固岸防浪湿地、农村河塘湿地等构成的梯级湿地体系, 修复滨湖带生态功能;同时, 针对巢湖北岸区域开展消落区修复, 并构建滨湖生态隔离带, 构建完整的具较高物种多样性的复合生态系统。第三, 加强山体生态修复, 治理水土流失和抑制岸线崩塌, 减少富磷本底、水土流失对巢湖水质的影响;提高森林覆盖率, 在入湖河流的源头地区, 强化水源涵养林建设;在入湖河道两侧, 推进景观生态林营造;在巢湖湖岸线宜林滩地, 建设防浪护堤林带, 从而提高陆域水源涵养能力, 修复生态功能。

5 结语

湖泊的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与水土资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半封闭水域、污染重湖泊、发展中流域等特征, 让巢湖的污染问题不仅成为国内众多城市湖泊的投影, 也具有其地域特殊性。本着生态优先原则, 同时不回避巢湖所在的城市地区的发展建设需求, 全面考虑水质、水量、水位、水生态等基本要素, 全面预测流域生态、生活、生产需求, 同步推进湖内调节与流域控制, 是探索湖泊治理路径的关键。

由于湖泊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 湖泊治理本身的复杂性、以及重视程度、技术水平、管理力度等的限制, 湖泊治理通常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本文试图从巢湖的现状特征和关键问题入手, 探索一条“城湖共生”的湖泊治理路径, 以期对巢湖以及其他城市湖泊未来在制定湖泊治理的相关管理条例、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项继权.湖泊治理:从工程治污到综合治理——云南洱海水污染治理的经验与思考[J].中国软科学, 2013 (2) :81-89.

[2]宋菲菲, 胡小贞.国外不同类型湖泊治理思路分析与启示[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3 (3) :156-162.

[3]赵解春, 白文波.日本湖泊地区水质保护对策与成效[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0 (6) :126-134.

[4]邵任之.城市湖泊治理模式创新问题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绿色科技, 2010 (9) :105-107.

[5]高永年, 高俊峰.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J].地理研究, 2012 (11) :1941-1951.

[6]朱青, 唐红兵.创新湖泊治理与保护思路, 加快巢湖治理与保护进程[J].水资源保护, 2013 (7) :54-55.

[7]李长健, 陈捷.武汉城市圈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28) :54-55.

[8]王阳亮.利益平衡视角下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2 (1) :10-14.

[9]叶春, 李春华.湖泊缓冲带功能、建设与管理[J].环境科学研究, 2013 (12) .

上一篇:教育学辨析题下一篇:干部常态化调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