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2024-07-3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16篇)

1.《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一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第二实验小学

宋高英 教学目标

1.认读“裸露、咆哮、一栋栋、郁郁葱葱”等词,会写“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比写法的好处。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交流小村庄的变化,明白小村庄由美丽到毁灭的原因,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通过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郁郁葱葱、湛蓝深远、清澈见底、清新甜润 拎起斧头、一栋栋、造犁、裸露、扩大 咆哮 自由读、检查读、带着画面齐读。

(关注“拎”的读音。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字“露”。联系上下文理解“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

2、借助图片识记“犁”,教写“犁”。3.轻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要讲清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用三句话就可以。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板书)起先、后来、最后。

像这样叙事类的文章就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概括。

三、品读课文,感受对比

1.我们先走进起先那个美丽的小村庄。齐读。美吗?谁能把它读得更美? 谁能填空读?一起填空朗读。认识了一个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你的心情怎样?(板书:美丽)

2.齐读,第4、5自然段。“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读到这里,你有怎样的感受?(板书:消失)你看,我们的心情由美好变成痛惜,多么强烈的对比,小村庄从美丽富饶到什么都没有了,这巨大的变化也是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

四、细读批注,交流释疑

1.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请同学们默读2、3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

预设一: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这句话可以看出村庄里的人对砍树非常随意。从哪几个词看出来的?两个“谁家”和“拎”来理解。(板书:随意砍)

预设二: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这句话我们来关注两个“不断”和省略号,通过两个“不断”和省略号,你感受到什么?是啊,村民们对树木的砍伐从来都没有间断过。(板书:不断砍)

3、我们来看看这些被砍伐的树木变成了什么?课件出示:树木变成了„„消失在天空中。这里用到了三个“变成了”,知道这是什么句式吗?课件出示: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这个排比句表达出了什么?(村民的随意破坏、作者的遗憾和谴责)

五、感悟体验,升华情感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写下来。交流。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阅读《绿色和平组织》、《绿色建筑》,继续搜集积累环保资料。

板书设计:

2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消失(对比)

不断砍 随意砍

2.《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二

奉新县罗市镇港下村浙新组全景

宽阔整洁的公路,沁入心扉的花香,错落别致的楼房,悠闲劳作的村民……仲春时节,置身于这牧歌田园式的农村画卷中,一派和谐、富足、幸福的氛围溢满心间。

村的建设——风景这里独美

瓷砖碧瓦,绿树掩映。笔者步入正在盖新宅的村民石竹山家。他撂下活儿,喜滋滋地说:“村里请了江西同济工程设计公司统一规划设计,我家的新屋马上盖完了,你瞧,有阳台、有卫生间,不比城里的商品房差吧!”

近年来,浙新村以新农村建设和文明示范村点为契机,先后投入46万余元,大力实施“五通四改”工程,即通水泥路、通自来水、通沼气、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改房、改厕、改栏、改排水。截至目前,该村共硬化水泥路7500平方米,安装自来水管1000米,埋设涵管200米,开挖排水沟800米,新筑河堤200米,拆除旧房2050平方米,粉刷外墙7842平方米,房前屋后绿化3500平方米,新建凉亭1个,修建了一个50平方米的高标准公厕和一个45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

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卫生更要保持。今年以来,浙新村下大力气狠抓环境卫生整治,督促检查村民打扫房前屋后卫生,修建了高标准垃圾池2个,购置了大型垃圾桶10个,聘请了1名保洁员,及时打扫村主干道和清运垃圾。如今,村民们都自觉地将垃圾倒进垃圾桶(池)里,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整个村庄干干净净。

走进村民王妍岚家,她正在新砌的自来水池旁洗菜,旁边摆放着沼气灶台。见笔者来,她如数家珍般介绍:“新农村建设真好,村民用上了自来水、沼气、燃气热水器。还争取到了省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助项目,为我们安装路灯、整修河道、改建住房,对我村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呢!”

树的馈赠——产业这里独强

“我们浙新村自然条件差,群众增收渠道狭窄,曾是当地最穷的一个村;自从发展起苗木产业,我们甩掉了多年的贫穷帽子,家家开上了小轿车,户户在县城买了房,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来到村苗木示范基地,村小组长石永明正在自家苗木地里劳作,看见笔者来参观,老石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1974年,浙江新昌的20户移民来到奉新县,在罗市镇港下村落户,经济基础比当地村民差。为了尽快赶上当地的发展水平,他们不怕吃苦,辛勤劳作,四处寻找致富门路。1982年,听说浙江老家有人种花卉苗木发了财,他们大胆引进全套技术,开始尝试种花卉苗木。刚开始,只有几户人家种,慢慢地全村人都种起来了,房前屋后的空地都种满了苗木,品种也增加到20多个。为拓宽销路,改变单打独斗闯市场局面,他们成立苗木专业合作社,建立农村信息化平台,及时发布苗木供应信息,加强技术、销售合作,抱团发展,销售的苗木遍布大江南北。该村种植的红叶李曾入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专供苗木。

此外,县乡两级在资金、土地等方面制定激励政策,对集中连片基地每亩每年给予200元的租田补助,力促花卉苗木产业化发展。如今,全村花卉苗木面积达560亩,年产值达600多万元,户均年纯收入16万余元。村民何家华还第一个走出村子,来到南昌、抚州从事花卉苗木的种植、销售,目前面积达200多亩,年收入300多万元。

人的和谐——民风这里独好

走进村民石观云家,桌上的一份“致富快报”吸引了读者。石观云告诉笔者,除了《致富快报》外,他还订了有关园林花卉的报刊,一年订报费达400多元,但这在村里还不算多的。浙新村家家户户都订报刊,从各种报刊中,村民们掌握了科技知识,了解了外面的信息,拓宽了销售渠道。

浙新村不仅景美业兴而且人更美。这里民风淳朴,风尚文明,“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村民的稻谷、玉米等农产品,以及腊月里腌制的腊肉、香肠、咸鱼等年货,也常常堆放、吊挂在门外屋檐下,从不被偷窃。在平时的生活中,村民们更是孝亲敬老、和睦相处,遇事讲道理、重礼让。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该村积极组织村民开展打腰鼓、玩龙灯、扭秧歌比赛等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和好党员、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好邻居“五好”等创评活动。同时,该村还组建了文明新风、纠纷调解等6个村民理事会,制订了村规民约、道德评议等制度,构建起村民自治的长效机制。刷写在村口墙壁上的《育儿经》,时刻提醒着每一位进出村民:堂正做人、公正处事、艰苦创业、勤俭持家……

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对公益事业,浙新村村民显得“大手大脚”。港下村号召各村民小组捐资建小学,浙新村村民家家解囊,捐出五六千元的就有好几家。村民吕德润还另外捐了100套桌椅,为了修路,他个人垫资10多万元。构建了一间20余平方米的农家书屋,配置书橱6张,各类书籍1500余册,全天候对村民开放。如今,茶余饭后,村民都会聚集到这里读书、看报、下棋。

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会写“森、郁、葱、湛、盖、犁”等13个生字,能够认读“山谷、森林、锋利、盖房、裸露、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各式各样、应有尽有”等词语。

2.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咆哮”“裸露”“郁郁葱葱”“湛蓝深远”等词语的意思,准确、流利地读好课文。

3.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小村庄前后的巨大变化。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准确、流利地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理解“咆哮”“裸露”“郁郁葱葱”“湛蓝深远”等词语的意思,感受小村庄前后的巨大变化。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请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一起读课题。

生:边写边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师:在这个小村庄里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读通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中该课文,这篇课文有5个自然段,我想请五个同学来读一读,谁愿意?

生:分段读课文(师适时评价)。

师:请同学们根据要求自己再读一读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要读准生字,读通句子,并画出生字词,对不理解的词语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可以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体会)

生:自读。

2.分组学习生字词。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有信心吗?现在看大屏幕,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第一组词

课件出示:

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师提出要求:

(1)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词语的意思。

(3)想象词语描述的画面(树木长得高大茂密;河水很清,可以看见河底的沙石;天空是深蓝色的,很高很高;空气很新鲜)

(4)美吗?喜欢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课文。

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面一部分,学生读后面部分。

师:谁会说这样的词组?彩虹——五颜六色,露珠——晶莹剔透等。

第二组词

课件出示:

锋利;斧头;盖房;造犁;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师提出要求:

这些词语中藏着好多个生字,一起读一读吧。课件展示要求认的生字:盖、犁、裸、扩、栋。

师:既然是生字,应该加深印象,跟老师写“裸”字,“裸”字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果字。在这里,老师还想分享另一个字“裹”。请你对比一下,看有什么发现?

生1:都有一个果字。

生2:都有一个“衣”字。

……

师:把衣服包起来就是裹,把衣服脱下摆在一边就是裸,好奇妙的中国汉字呀。

师:结合课文内容,用以下词语说话。

第三组词

课件出示:

喘气儿;黎明;咆哮;洪水

师提出要求:

在这些词语中,你觉得哪些词语要特别注意呢?那“咆哮”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来读一读。

出示: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师:谁读懂了“咆哮”这个词的意思呢?

师:那其他词语的意思你们都明白了吗?

以上的词语又让我们想到什么画面呢?谁来说一说?边想象画面再读一读这些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同学们真棒,已经和生字交上朋友了,请你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填空题)

2.课文读完了,谁来说一说这个村庄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的故事。(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怎么样)(课文写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人们滥砍滥伐,在一场暴雨中,小村庄被冲得无影无踪了)

3.设置悬念。

多媒体视频出示: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后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女同学读第一段,男同学读最后一段。(学生朗读,教师板书:早先,美丽村庄,后来,什么都没有……)

师:原来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什么都没有了呢?

师:文章开头写“早先是个美丽村庄”,结尾却写“后来什么都没有”,这是多么明显的对比呀!可见,造成这样结局的原因太重要了,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好好探究一下。(板书:为什么?)

四、指导书写,练习巩固

1.重点指导写“喘、黎”。

(1)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一边示范写,一边引导:“喘”字左短右长,口字要写好,注意上大下要小。“黎”字注意中间的“撇和捺”像女孩张开的裙摆,舒展开来,十分漂亮,而“黎”的上半部分要注意“禾”字最后一笔要短,不能把捺伸到右边去,这是互相谦让、和睦相处的一家人。

(3)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4)展示学生作业,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并授之方法。

2.观察其他生字,教师提示需要注意的地方,练习书写,师生点评,修正提高。

【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为什么?早先,美丽村庄────→后来,什么都没有

参考文献:

4.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能够正确地读写生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二、1、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先欣赏一组图片,之后请大家说一说刚才的图片中你们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谁能够用几句话来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景象?

2、师:是呀!就是如此和谐的一座小村庄,如此令村民们喜爱的小村庄,它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然而今天它确变成了这样的场景。(呈现图片)

3、同学们,现在大家眼前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景象?(学生说话)

4、在这个小村庄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本

三、1、一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师:我们曾经学过这样一句话:书读百遍─(生接——其义自现)那就赶紧读读课文吧!首先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任何方式读课文,一人读,两人读,大声读,默读都可以,碰到生词朋友要反复的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看 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师:同学们,看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说)

出示句式:早先,这是一个()的小村庄,可后来()

(板:美丽

消失)

2、质疑:现在你有疑问吗?

3、(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没有了呢?)

4、(板书:?)

三、精读文本,探究原因

(一)、感受小村庄的美丽。

1、先让我们走进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吧!课文哪一段写了这个小村庄的美丽呢?(出示第一自然段)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1)请同学们读一读,小村庄的美丽,你是从哪句话读到的呢?

(2)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读)

(3)我们面对着郁郁葱葱的森林,踩着清澈见底的河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又听见了什么?(指名读)

(4)你们喜欢这美丽的小村庄吗?就让它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吧!齐读——

(5)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6)多么美丽的村庄、多么美好的生活环境啊!简直就是想象中的天堂!是大自然的恩赐!可是,今天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还存在吗?

(7)请你再去读一读第1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这美丽的小村庄已经不在了?

(8)

(二)探究小村庄的消失

(9)

1、美丽的小村庄也——没有了,为什么呢?

请你读一读课文的2-4自然段,找找美丽的小村庄没有的原因,用波浪线划出来。

2、交流: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预设:我感受到大家都去砍树,人很多,被砍的树也很多。你能给这些“谁”取取名字吗?

人们都去砍树有人管吗?

预设:他们砍树不假思索,想砍就砍,随心所欲。

如果学生直接讲明原因,则:你抓住了这个“拎”字,体会 得多么细腻!把他们的随心所欲用朗读告诉大家。指名朗读

如果学生未能讲到“拎”,则:教室引导:你能给它换个词吗? 这么多词都可以,为什么偏偏作者要用一个“拎“字呢?

指名朗读

(1)过渡: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还想干什么?出示句子,这砍下来的一棵一棵树都变成了什么呢?

(2)引读: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3)是啊,要盖好一栋栋房子,要造好各式各样的工具,要做好应有尽有的家具,需要多少木头啊,要砍多少的树啊!齐读

(课件出示另一句话:“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哪里何处去了。

(1)什么是大雨没喘气儿?

(2)那“咆哮”,请你告诉我“咆哮”是什么意思?

师:是呀!面对着这样肆无忌惮的洪水,人们在干些什么呢?他们此时此刻的表情又是什么样子呢?眼睁睁地开着自己辛辛苦苦建造的一栋栋漂亮的房屋被洪水卷走,他们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

3、师生总结,品读最后一段话。

师:是啊,正是由于人们不加节制地滥砍滥伐,才导致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课件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房子没有了-——(学生说)(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学生心情沉重地读。

四、情感熏陶、拓展延伸

师:课文学到这,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学生说)是啊!正是由于人们的无知,才导致了小村庄的毁灭,其实在生活中又何尝没有这样无知的人呢?请同学们对那些无知的村民们说些什么。联系生活,出示生活中环境污染、乱砍乱伐的图片,并设计一句公益环境广告语。

五、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

----------

消失

5.《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五

1、理解课文,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以及一些字词所蕴含着的道理。

3、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1、【课件:美丽的小村庄】描述小村庄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层峦叠翠的群山环抱着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草木苍翠欲滴;那里的小河流水潺潺,河水清澈见底;那里的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多么自然优美的环境,多么令从神往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那就让我们一齐走进这美丽的小村庄,去看看发生在那里的发人深省的故事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的脑海里产生了什么疑问?读书要有疑,这可是一个好习惯,在心里记下你现在的问题,就让我们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请同学们翻开25页,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读书效果。

(1)检查字、词、句。

1)【课件出示词串】:森林 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a、[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b、哪个字的字形要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的。“葱”不要少一点。

c、出示“森林”,两木为林,三木为森,从字形的构造上,你能理解“森林”是什么意思吗?对了,这就是汉字的会意字字形表义的特点,掌握汉字的构字特点来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汉字的方法。

d、把它们送回句子中,你们还能读准确吗?[齐读]

2)【课件出示词串】:盖房 造犁 砍下来 裸露

a、[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

b、出示:“造犁”、“裸露”,同学们仔细观察“犁”字和“祼”字,你发现了什么?又明白了什么?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字?(形声字)你能从它的形旁中猜出它的意思吗?(“犁”和牛有关,意思牛拉着耕地的工具。“裸”和衣服有关,意思是没穿衣服,露出来的地方,在课文中是指,砍掉出山上的树木,就好像是给山脱去了衣服,让山上的土地显露了出来。

是啊!同学们真聪明,能根据汉字的特点来认识汉字,理解汉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在生活中都能随时运用这种好方法去学习。

c、把它们送回句子,[齐读]

3)【课件出示词串】:扩大 一栋栋 各式各样 应有尽有 柴烟

a、[开火车读]词串,正音。这里面哪个生字的字音,要提醒在大家注意,“应”第一声,“柴”读翘舌音。

b、扩大的反义词是(缩小)。

c、读读句子。(齐读]

4)【课件出示词串】:雨水奇多 没喘气儿 黎明 咆哮

a、[开火车读]词串,正音。出示“黎”,黎字哪个部分要提醒同学们特别注意?(右上部分里面有一撇。)

b、读句子。[齐读]

3、检查概括内容。

6.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 篇六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师:是呀!学故事不能光图热闹,还得明白其中的道理。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小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后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概况课文主要内容。

谁能用简单的话说说这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老师这儿给你们提供了一些提示语,填上去说说看(早先……后来……最后……)

三、细读感悟

(一)感受美丽,学习第一自然段

1、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播放视频短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出示第一段第二句话,指名朗读。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小村庄(板书:美丽)

2、出示图片配上文字 山上的树木——(这郁郁葱葱的树木有那些作用呢?)树木真是宝贝呀!因为有了这些郁郁葱葱的树木,所以那村前河水——天空——空气——

3、第二句话

来到这样的小村庄,你的心情怎样?把你轻松愉悦的心情读出来!(课本图片加文字出示)来到这美丽的小村庄,你会说什么?把你的赞美读出来!

4、你们喜欢这美丽的小村庄吗?就让它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吧。山上的森林—(接背课文)

(二)对比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啊!可是好景不长,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板书:消失)

1、指名回答(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和相关的文字: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何处。)

2、什么叫没喘气儿?从课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是呀!大雨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小河里怎样了?

水流的速度呢?发出的声音呢?声音很大,很恐怖,就像什么动物在叫?

洪水的声音很大,就像猛兽在号叫,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一个词语来概括?是呀!当咆哮的洪水到来时,那是多么可怕呀!那悲惨的情景绝不是这只字片言所能详尽的。(齐读)请大家听一段录音,想象一下,除了画面上显示的,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什么?(播放水灾录音)

3、这样的情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指名几个学生说,然后把那种感受读出来。

4、多么令人伤心哪!让我们在来看看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消失的情境(播放视频短片)

5、看到这悲惨的情景,我们的心里很伤心,很难过。——齐读

(三)分析原因,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课件出示问题)

小村庄的人也许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也许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就被洪水卷走了,今天,就让我们来帮他们找找原因吧!请你细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找到了就用直线把它划下来。

1、出示:谁家想盖房……裸露的土地。原因是什么?

(1)、学习语言要学会品味,要像品茶那样,用心慢慢体验,就觉出味儿了。请大家再读本句,看你想强调哪个词,为什么?(指名朗读,突出重点词语)相机理解“裸露”词义,指导书写“裸”。对比“裹” 我们来学习他们的方法,把这些重点词语重读,体会一下

(2)、人们为了自己过上还不错的日子,太随意太无所顾忌了(出示,说句子练习)(3)、简简单单“拎”字,却给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拎出了——男生读——女生读——

2、还从哪儿找到原因了?出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上午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你想强调哪些词语?为什么?指名交流,朗读。(2)、师: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

(3)、多么贪婪无知的人们啊!一起来读——

看来大家已经完全掌握了重音重读的方法。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读。一年年——

3、还从哪儿找到原因了?出示:树木变成了……

砍伐了树木。人们得到了暂时的幸福生活,因此,他们拥有了一栋栋——各式各样的—— 应有尽有的——还有大量的——(再指名读)

4、随着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其他的东西也开始发生变化,不过作者并没有写出来。让我们结合第一段,说说还有什么发生了变化。

课件出示:山上的森林不再——村前河水不再——天空不再——空气也不再—— 这一切,人们意识到了吗?

多么可悲啊!让我们再齐读这一句——

大量砍伐树木,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你喜欢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幸福吗?

4、(出示:不管怎样……)指名读 哪个词体现了这种不赞同的态度?

想一想:人们只管砍树过日子,出现了哪些现象人们根本视而不见?你来说句子 出示:不管

,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再来一齐都句子——

(四)、感悟升华,学习最后一段。

1、短暂的幸福带来的却是不可挽回的灾难!所以直到最后——(课件最后一段文字)齐读(改编诗歌出示:)再读最后一句话。

四、拓展提升

师:但是,人们觉醒了吗?请看一组环保数字。

师:真是触目惊心,令人发指!读到这里,你知道使小村庄消失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吗? 是他们没有环保意识,只贪图眼前的利益。(板书:乱砍滥伐)

师:老师这儿还准备了一些资料搜集到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播放)看了这些,可能每个同学有许多的想法和看法要告诉小村庄里的人们,告诉我们身边的人们,告诉全世界还没有觉醒的人们。学生交流。

7.李永和一个村庄的故事 篇七

李永永远也不会忘记2002年那个特别寒冷的冬季。“大概是农历腊月20号早上六点吧,我把一个纸箱随手扔出门外,却没有听到平常会发出的‘扑通’声,咋回事,我回头一看,你猜我看到了什么?”李永说起来绘声绘色,“一张根本辨不出颜色的面孔伸了过来,牙还上下碰得达达直响。这个人对我说:‘你还要吗?我还给你’!原来我扔的箱子根本就没有落地就被这个人接住了。”

李永问他要这个纸箱有什么用,这个人说,“我下岗已经4年了,上有老母,下有孩子上学,妻子又常年有病,拾荒贴补点家用。政府给了最低生活保障,生病、上学这些事还是要靠自己想办法,我在那边一个工地上干活,发现你们这个市场天天早上上货时都要扔一些空箱子,我就来了,捡几个卖点钱补点家用!”

李永把他从头到脚看了一遍,衣服是建筑工地常见的迷彩服,脚上穿上一双大概从没有擦过鞋油的假皮鞋,外面还露着比红色还深的脚趾。这个人的生活处境让李永感慨万分,难受了好几天,从此心里留下了一个结。

这一年春节前,李永通过郑州晚报向郑州市特困家庭捐献皮鞋100余双。“快过年了,我能体会买不起新鞋却能穿上新鞋的人们过年时的高兴劲。”

2003年8月份,安静了多年的黄河又发起了脾气,黄河大堤兰考段决口漫滩,大片土地又成了泽国。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明义亲自坐镇指挥,就连当地驻军也投入到紧张的抗洪救灾之中。从电视上看到那抗洪救灾的紧张惊险场面和受灾群众的生活情况,李永坐不住了,“当我看到灾民们赤裸着上身扛着沙袋往前冲的时候,我就激动,看着他们那一根根凸起的肋骨,我就想起在黄土地上背起太阳的脊梁。”

是年,洪水刚刚退去,李永通过鞋城管理部门给兰考灾区购买了100余套西装。“我知道,现在的农民穿西装打领带的还不是很多,但是我还是坚持给他们买西装,让他们觉得现代文明离他们并不太远。”

许多人说,商人就是赚钱的机器,商人关心的就是如何挣更多的钱,商人除了钱什么也看不到。李永这位年轻的商人,却给了人们一个新的诠释。

一次,李永通过他的河南朋友吕常学找到了记者,他向记者提出了自己心中的一个愿望,“我挣的钱并不多,我却有一个心愿,面对特困家庭我想建一个超市,这个超市里的所有东西都不卖,专门对特困家庭免费发放物品,物品以生活必需品为主,米面、油盐、酱醋、洗化等等。一切物品都由我出资购买,为特别困难的家庭尽点力。”

记者问他这个想法是否是一时冲动,李永诚恳地说,这是自己多年的心愿,而且他的爱人也对自己的想法很支持。“我们已经合计好多次了,主要是生意忙,顾不上,你帮我策划一下,找个地方吧!只要我在郑州做生意,我就会把这家超市开下去,甚至我不在这里我也要把他开下去,因为我在这里做生意的还有很多很多的老乡。到时候我会用我的行动去动员他们当中的成功者加入我的行列。”

目前,李永的超市已经开业,名字叫“惠民爱心超市”,位置在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天方路,主要帮扶对象是马寨镇娄河村。

娄河村位于马寨镇的东部,当年出于战略考虑,郑州市在这里修建一座水库——尖岗水库。如今尖岗水库已成为了郑州市几百万市民的备用水缸。为了保证水源的纯净,水库的周边不能建企业。减少了土地又不能办企业,本不富裕的娄河村对整个郑州市来说都是做了无私的贡献。经过记者牵线,李永最后把自己的超市建到了这里。今年国庆,超市开业。一位75岁高龄的老大爷领到免费的大米时,激动得反复说:“好人啊!好人!”对于这个为郑州市民做出奉献的村庄,李永说:“我要把这个爱心超市长久的开下去,娄河村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

当记者问到他做爱心超市有什么想法时,李永回答道,“没有,啥想法也没有,就想为困难的人做点好事。我的愿望就是希望能有许许多多的后来者!”

8.《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八

执教教师:李惠奇

语文综合化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本课是一篇具有现实意义的文章与当今中国以至于全球环保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课的课后就安排了环保问题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教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生实际。在课的结束环节中安排学生交流搜集的环保问题资料一方面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因为学生要查阅资料、分析数据,综合运用到数学、科学、品德与生活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在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也是对这些学科知识的一个整合过程。在环保行动这一环节中,请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结合本课小村庄被洪水冲毁的教训,谈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谈自己的打算。在说的过程中,就是学生对自己社会责任的一个认定,造福社会的忧患意识、热爱自然的真挚感情就在小小的心中开始萌芽了。

9.《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九

能对孩子说些什么呢?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尽管树木利用低效,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我们无法批判小村庄居民对树木森林的无情的、残酷的破坏、短视的利用,甚至可以说是无知。

我想,即使小村庄的居民能自觉爱护环境、保护树木,今天这个小村庄也将不复存在了。君不见多少大树进城了,开山掘矿了。靠山吃山,靠山吃山,离开了山、离开了水,人将怎么生存呢?有谁来过问呢?草原上的牧民只能放牧,不能强求他们去认识几代以后草原沙漠化的危害;平原的农民只能种田,不能强求他们去过问几代后土壤的肥力不足。所以,不必说小村庄的居民短视,不必说小村庄居民的可怜,因为今天还有很多的人,不仅读了小村庄的故事,还学会了和小村庄居民一样“不错的生活”。还有多少视听麻木、情感淡漠、缺乏生态伦理的现代人却无动于衷,因为我们根本不解大自然的语言,不懂动物与植物相依为命的关系,只见树的立木价值,不顾树的生存权利和作用,表现为急功近利、巧取豪夺、自以为是的人类中心观点。

10.随手一个正能量小故事 篇十

总会看到绿只只神神叨叨地给人算命,善良的送失恋的扎针小人(……);总会看到罗胖胖置身于一堆零食中亲切地写着减肥计划(……);还会看到林格格刚跟她家驸马甜甜蜜蜜通完话,放下手机一挥手:筒子们,今天请假去追星吧,好帅的!(……)……

总之,真是充满正能量的办公室啊!(水粉:说话亏心不!)

罗胖胖 正能量 要么瘦要么死!

作为一名在减肥大军中兢兢业业的胖子,我在减肥大道上总是被各种正能量激励着,比如某某减肥后剩女变桃花女,事业爱情一帆风顺;

比如某肥男失恋后一鼓作气减肥成功,再现翩翩美男让前任追悔莫及;

比如同学会时,某美人惊艳全场,一问没想到是当年被全班集体藐视的小肉坨;

减肥如重生啊……

这些犹如聊斋版的故事,这些如同中了亿元大奖的传奇深深激励着我,让我深信:彩票概率低,还是减肥高!

我时刻谨记小s阿姨(……)的励志名言:要么瘦要么死!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个比我还胖几倍的胖子骄傲地说,我花了这么多钱这么多好吃的养的肉,不是用来减的!

正能量啊!

那一刻,深深感动了我,听君一席话,胜减多少年肥啊!

我辛辛苦苦地爬到生物链顶端,可不是为了吃素的!我每天辛辛苦苦工作忍受跟各类作者斗智斗勇可不是为了摘下我吃货的头衔的,做一个幸福的吃货可是我人生最高的追求啊(真出息……),减肥餐吃下去可让我怎么活呀!

所以,我决定运动减肥!(众编到底……)

言水水 正能量 白嫩柔软易推倒的作者

每天都能看到作者悲情泣血,申诉被惨无人道逼稿之苦,每天去要个稿子,

都是“哎呀,我都病得这么严重了,你还好意思催我,你是不是人啊!”——持病而娇型(哪怕是被蚊子咬一口都能义正词严作为理由)

“啊,今天交?我说过吗,我不是说的下个星期交吗,什么,我跟你定好了的?那你肯定听错了!”——健忘症患者,又称无赖症

“对不起对不起,我还没写完,已经写了一半了,给我点时间……”——拖延症患者,最严重的病啊啊啊,鞭子抽脱毛了也是死不悔改,有拖延症的都是上辈子折翼的天使,这辈子只能在路上爬!

所以我心中的正能量,就是:上天赐给我一个这样的写手吧,不骄不躁,勤勤恳恳,知错就改,按时交稿,交稿必过,有质有量,对读者爱护有加,对编辑谦逊谨慎,白白嫩嫩身体软,温柔有礼易推倒……(众编:喂喂过了吧…… 众作者:呸!做梦……)

芽子 正能量 当初你的梦想呢

我知道一个偶像,她长得不算漂亮唱歌不行跳舞不好,总而言之就是很普通的女孩子,如果没有进演艺圈,恐怕就是你在路上遇到也不会注意的。

老实说作为一个颜控,一开始对她是不能接受的。

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不论是容颜还是性格,就算被捧上了顶点,在最豪华的舞台上,她还是会怯场,永远放不开与粉丝互动,压力大了会在几万人面前哭崩,歌唱不下去会含着哭声比歌声还大,跳舞不行了会一屁股蹲在台上……连捧她的经纪人也说:当年让她站在中间,她哭着说不愿意,还差点要退团,现在已经很不错了……

她好像永远没有准备好怎样做个闪闪发亮的偶像,台下对她的鼓掌欢呼和恶意攻击仿佛是一样的意义,让她胆怯,不敢前进,却又不得不前进。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她过去的影像,那时候她作为一个艺人还太小太小,那时候她不过是个地下偶像,台下观众寥寥无几,那时候她长得比现在更寒碜更没法见世面,但那时候的她对着镜头,笑得灿烂:等我们的组合成为国民团,很红很红后,我就有资本退出去演戏了。

那时候,她这句话彷如白日做梦,那时候,她跟众多追梦少女一样,娱乐圈的门都没有摸上……而几年后,她这句话一步步被印证,她的团成为最当红的偶像团体,她独一无二,她在团队事业巅峰时候退出,专心做起了演员。

一个不可想象的奇迹她真的做到了,这么多年,她的组合几经坎坷,差点解散,其间好友同伴不少失望离去,而她,当时哭着不愿站在中间的腼腆女孩却坚持了下来,当初的豪言是天真女孩的玩笑,还是真的已经下定决心的梦想外人不得而知,但是,结果很重要,梦想实现了!

梦想那么远又那么近,当成为现实时,她除了成为一个童话故事的范本,还是一份激励人心的正能量。

小黄豆 正能量 你的幸福

作为一个努力上进的工作狂,每天加班到半夜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感冒,上火,失眠。还要靠咖啡和感冒药艰难地度过又一个繁忙的工作周。

大半夜对着镜子看一眼,差点没被里面的人吓到:浓重的黑眼圈,布满血丝的眼球,还有几天没刮疯长的小胡须……

于是想要刮胡子,所以找出你送的那把剃须刀,于是不小心想起你,想起你还在我身边的日子,那样简单而矜贵的小幸福,美好得不像真的。

然后我的心情沮丧到了极致。我在学着适应没有你的日子,只是才分开没多久,我的生活就乱成一团。

如果你看到我这样狼狈的样子,会不会幸灾乐祸地笑出声来,像曾经那样恶狠狠地说:“活该!”

还是会想你,真的没出息。

从手机里翻出你的名字,写了长长的简讯,想要告诉你。最终又一个字一个字地删干净。因为,电脑的页面上刷出了你最新的微博,你说你要再多攒点钱,早点和他去新的地方旅行。

你过得那么好。

那么,我有什么理由不争气,不努力?

关上电脑转身,窗外升起一朵漂亮的烟花,也许是哪个男孩女孩大半夜的浪漫童话。

而我,要早点休息。睡梦里见到的人,醒来就早点放下吧!

11.《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十一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一开始,我由词入文,通过检测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留下四个描写景物的四字词,带领学生由你对这些词语的了解,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小村庄”: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天空,如诗如画,空气清新甜润。再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把小村庄的美淋漓尽致在表现出来,使同学们不由得陶醉其中。正当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小山村的美景时,我说: “不知过了多少年,最后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巨大的视觉冲击,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们一下了产生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多元解读文本,进行心灵对话。

阅读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学生与作者间的审美对话过程。教学中紧紧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2 ――4自然段,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画出来。如学习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一句时,我抓住“谁家”问学生:“你家想干什么?”学生们说出了 “盖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我说你能从两个“谁家”体会到什么?学生都说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我又说:“还可从哪个字看出他们任意砍伐树木?”同学都说“从‘拎’字也让人体会到那些村民他们想砍就砍,没有人管他们。”这时我顺势让孩子观察后面的插图,体会村民的无度砍伐所带来的后果。又如学习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带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这样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内心的体验也更加强烈。

三、通过写话练习,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以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学到这,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啥?把这些话写下来,以通过小练笔来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们都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学生们在自主感悟与交流后,情感会自然喷发而出,对这个令人辛酸的小村庄的感叹会油然而生,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感情也会水到渠成地产生。

12.《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十二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应该让学生在读中主动积极地思维,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这样的理念为指导,我对《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采取的教学方法做以下反思:

一、直接导课,感受小村庄的美丽

本课是第二课时,因此我采用的是直接导课,通过朗读、看课件、配乐读来感受小村庄的美丽,与后文小村庄的毁灭形成对比,为学生情感变化作铺垫。感受小村庄的美丽这一环节如果能放到回顾全文后,就更好了。

二、回顾全文,设置悬念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中年段的重要训练内容。因此,我在学生带着“在这个小村庄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的问题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凭借填空句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渗透归纳叙事性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训练概括能力。然后让学生质疑“现在你有什么疑问吗?”从学生的质疑中归纳出“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没有了呢?”锁定“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条主线教学这堂语文课。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三、探究学习,理解课文

品读含义深刻的句子是三年级下学期一个新的教学目标,也是阅读教学中的训练难点。这篇课文语句精炼,言简意赅,内容浅显。但是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多,学生深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3个重点句时,我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后都不忘让孩子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有所体会的句子,每一次的朗读以文字的解读为基础,同时也把对文字的理解推到了新的高度。在拓展练习的朗读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其理解“谁家想、拎、一棵一棵”等含义深刻的词语;在引读中让学生体会“一年年、一代代”……在抓句子中的关键词朗读中,让学生体会三个“变成”,减低了独立阅读的难度,引导学生去想象、理解,从而读懂这些难点句子。我想阅读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以读代讲。但教学中学生读文后让学生感悟的时间比较少,训练语言的机会比较多。如果能让学生再多读多谈感悟,就能让学生感悟得更深刻一些。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以两个问题的形式,1、什么都没有了,看到这些,你心情怎样?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2、祖国有许多这样美丽的小村庄,如何才能使小村庄的悲剧不再重演?让学生能够更深地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作业超市,任你挑选

课文学完了,要学生做作业,似乎感觉少了点什么,如果学生再回顾一下整个故事,安排这样一个环节:“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谁来说说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前后呼应,加强了整体感,感觉会完美点。

13.一个村庄的食堂记忆 篇十三

兴办公共食堂只是1958年一系列浪漫主义狂热举动中的一项。当今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对这件事情很有兴趣。我和旅美经济学家文贯中先生曾谈起这件事情。他经过一番仔细的研究,认为我国1960年前后发生的大饥荒与公共食堂有密切关系。其他学者也有一些别的看法。我也听到过少许年轻学子的看法,认为1958年的制度剧变是我们过去一系列光辉业绩的一部分。

从官方资料看,当时小麦平均亩产135斤,玉米和高粱平均140斤,红薯平均1600斤。

粮食紧缺,农民想了一个办法,用麦子换高粱。兑换的比例令我惊奇,一斗高粱能换一斗二升麦子!为什么这样不合理?老农解释说,因为高粱难吃,人吃得少,就能节省粮食!一位已经七十多岁的地主的后代告诉我,他的爷爷在家里吃饭最受优待,但每年也就能吃到几次白面馒头。粗粮是他们的主食。地主家尚且如此,其他农户家就可想而知了。

1958年春天,办公共食堂的指示开始执行。先做的事情是把农民家里的粮食收到公共食堂。那时,大部分农民家里只有30斤左右的粮食。多的也不过二三百斤,这样的户数有三四户,所以收到的粮食吃不了多久。当时的会计现在七十多岁了,他回忆,干部从他家里拿走十几斤黄豆,七八斤带皮谷子,还有红薯干三四十斤,黑南瓜二百多斤。他还说,1957年的时候,农民每家每天也就吃3两粮食。

成人吃稀的,学生和老人吃稠的。

公共食堂刚开始办的时候,是放开肚皮吃,但因为粮食很少,也就不敢精米精面地吃。成人吃的饭是粮食与地瓜干混合煮的饭,比较稀。儿童在幼儿园有专人看管,是为了让妇女有更多的时间下地干活。

公共食堂到底办了多长时间?几位年老的村民也记不准确了。他们大体记得,到1959年春节,村里给每一家分了一点面粉过年,村民们在家里吃了一顿年饭。过完年后又继续吃食堂,实在没有吃的了,时间不长就散伙了。

大多数村民不喜欢在公共食堂吃饭。干部们有两个办法把村民拉到公共食堂。

第一个办法是把村民家里的粮食悉数收走。也有胆子大的农民偷藏粮食,但这种行为是要付出代价的。在经常召开的斗争会上,村民对私藏粮食的人拳打脚踢,没有多少人能扛得住。有老人回忆,有的村民私藏粮食后又害怕起来,便半夜三更把粮食偷偷地倒在野地里,以免干部们再来家里搜出粮食。命之所系的粮食就这样被糟蹋了。

14.《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十四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 理。

2、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3、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爱护家园,保护环境,树立忧患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听过哪些故事?

2、那么你们为什么喜欢听故事呢?

3、对,有的故事我们听了会感觉很有意思,有的故事会让我们懂得一些知识,还有的故事可以让我们受到更多的教育,明白更多的道理。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刚才在课前同学们说了很多故事,这节课我们还要读一个故事,有关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板书课题: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三、预习成果展示

1、我们课前已经布置了预习,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把故事读熟练了,是吗?

2、很好,那么这些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了,大家有没有信心读好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

山谷 森林 锋利 裸露

扩大

喘气儿

黎明

咆哮 造犁

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清新甜润

三、初读感知

1、大家读的都很好,看来都已经掌握了。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看看这是个怎样的小村庄呢?

课件出示小村庄,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2、那么课文中是怎么样描写的呢?(出示第一段内容)谁来读一读?指名读。(指导读好第一段)

3、你觉得这个小村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美丽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清新甜润

齐读

4、就是这样的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是什么样子啊?

图片展示(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正准备逃命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不等呼救,他们已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

5、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啊?(出示最后一段内容)找同学来读一读。小村庄怎么样了?消失了

四、精读感知

A、这么美丽的小村庄,结局竟然是消失了,一无所有了。此时此刻,读过这段文字之后,你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B、到底是什么使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美丽的村庄之所以起了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有个至关重要的器具起了毁灭性作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快速浏览课文。(板书:斧头)

C、那么斧头到底给村民带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找到了就用自己的方式做上记号。

交流找到的句子

句子1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都有“谁”?(村里所有的人家,谁家需要谁家就去看,没人管,这里指人们上山砍树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

(2)做动作理解“拎”和“拿”“带”的不同。突出人们没有把砍树当成一回事,非常随意。

(3)村里人砍下的树木有多少?(一棵一棵,表示表示数目不确定,非常大,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4)村子里的人们用斧头砍下树木的结果是怎么样的?结合“裸”的字面意思理解树木被砍就像给土地脱去衣服。

句子2

(1)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一棵棵树木被砍走了,村民们用这些树木做什么了?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a你说这些树木变成一栋栋房子给人们住,编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让人们使用,还可以用来烧饭取暖,人们的生活不是很好,很幸福吗?

b一棵棵树木都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柴火,小村庄还会像早先那么美丽吗?会有怎样的变化?

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人们砍伐树木,他们虽然拥有了——(一栋栋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柴火),可是这短暂的幸福带来的却是不可挽回的灾难。

D、体会小村庄遭遇的灾难

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2)“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还不错是什么意思?

(3)大雨会喘气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4)一连下了五天五夜,你来想象下五天五夜的雨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学生听着音乐看着文字教师朗读课文想象雨后情景。

(5)齐读第四自然段。

结合板书总结:是啊,小村庄被这咆哮的洪水给卷走了,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郁郁葱葱的——,没有了湛蓝深远的——,没有了清新甜润的——,房子——,工具——,家具——,一切都没有了。”(小村庄的树木被砍光了,山坡上的土地缺失了树木,就会变得非常松软,所以一遇到大雨,就会抵挡不住暴雨的侵袭)

五、拓展

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告诉小村庄的人们? 怎么样使这个小村庄重新焕发生机呢? 板书(植树)

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斧头

美丽--------------消失

15.《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十五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的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里的人们,由于过度砍伐树木导致大面积土地裸露,最终被咆哮的洪水卷走的故事。课文言简意赅,它揭示了这个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

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因此,在备课时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做为主要教学目标。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在读准字词并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后即以“老师想提一个问题,这节课我就提一个问题。你们有信心答对吗?要想答对我的问题,你们得好好读读课文。该怎么读呢?你们先猜猜我会提什么问题,按你们猜的问题使劲儿钻研,钻研得越透彻越好。”在学生再读课文后接着揭示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本想借着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真地去读课文并深刻地去领悟每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然后再以“如果这个小村庄还有人活着,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来进行说的训练,最后再进行一些拓展练习,为学生补充一些资料。

16.一个“被超生”的村庄 篇十六

50岁的陈老五偏爱他的第六个孩子,也是他的头一个儿子。

这位山东农村汉子“不高兴”妻子给他生了个女儿,而妻子嫁入门带来的四个孩子也不算陈家的后代。2006年10月16日,这对中年夫妇终于在山东省临沭县定庄生下儿子陈陈。

然而,老陈没将儿子的户口登记在山东老家,而是“安”在了20公里外江苏省赣榆县沙河镇李曹埠村的一户陌生人家里。在这个村第3组李家钊和陈红玉(化名)的户口本上,他们的“二儿”名叫陈陈,出生日期正是2006年10月16日。但直到今年人口普查开始时,李家对户口本上的这个“小儿子”,依然毫不知情。

今年9月,这座村庄里65名“被挂户”孩子身份被曝光,甚至还发生了命案,至今余波未平。一系列计生风波,暴露的是一个地区扭曲多年的农村行政体制和发生变异的计划生育乱象。

“被超生”利益链

已有一儿一女的丁华(化名)始终紧抱她两岁的儿子。她表情迟疑,常常低头躲避陌生人的眼神。她害怕别人再问自己关于“那孩子”的事。

这名农村妈妈直到今年8月才被人口普查员告知,他们家的户口自去年起“被登记”了一个2009年6月12日出生、名叫丁天富的“二儿”。虽然,户口本上没有“丁天富”的那一页,但丁华却在镇派出所的户口登记里看到了“二儿”的记录。

出于害怕,丁华不愿提起这个与自己同姓的陌生男孩的姓名。“从来也没人给我家提过那孩子,从来也没见过。”她说。

李曹埠村里的另一位妈妈赵丽(化名),倒是在户口本上亲眼见到了她的“二女”赵曼羽。在她家2007年12月领取的旧户口本的首页上,她和丈夫,以及一儿一女四口人的名字列成一排。然而,在她去年1月领取的新户口本上却无端多出一行字:“二女赵曼羽”。

在“二女”专属的那一页,登记着赵曼羽于2009年8月12日“因出生申报由迁来”。

赵丽曾拿着户口本去找过李曹埠村所在的沙河镇派出所,但派出所让她不要管。“这事情,还不是上面的人想怎么安就怎么安。”她激动地说。

在本次人口普查中,李曹埠村近五百户人家里,共查出了65个“被挂户”的山东籍超生儿童,有的人家被挂了一个,还有的人家是双胞胎。事件经网络和电视媒体曝光,派出所户籍人员才来到村里,撤消了这些“非子女”的户口。

李曹埠村一名大队干部告诉记者,在与山东临沂、日照交界的苏北地区,西至赣榆县的孟曹埠、刘曹埠等村落,东至东海县,均有“鲁孩苏养”的现象。山东地区的不少超生户为躲避山东省内的高额社会抚养费,只交很少的罚款,就能通过江苏境内的村镇干部给孩子“装”上江苏户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条特殊的收入链。

在赣榆县做村干部的,每年都会从镇里接到“任务”,以每村人头数为基准,上缴社会抚养费。

李曹埠村原支部书记孙敏省的妻子李长芝透露,沙河镇每季度召集村干部开会,摊派税费征收指标。会议上,除了镇政府,其他人不能做会议记录。

据李长芝回忆:摊派低的时候,一个人头40元;多的时候,每个人头90元。李曹埠村共有3000多人口,每年要背上多则26万、少则12万的税费指标。她说:“每回镇里来任务,我老头都特别干脆地答应。可回到家,我们劝他别做书记了,财务的问题会越陷越深,但是他总觉得自己可以一笔翻盘。”

李长芝说,自2005年6月担任李曹埠村村支书起,她丈夫孙敏省的主要任务就是用各种办法筹钱。她这样总结当地的“当官经”:“筹得到(钱),就继续做干部;筹不到,就被撤职。谁能筹钱,谁当书记。”

偶然一次,孙家在外地的亲戚告诉他们,由于《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超生社会抚养费一般在四万元至十几万元之间,许多山东超生儿童都选择落户在社会抚养费“便宜”一些的苏北村庄里,这些村庄也能够获得超生罚款,为了吸引更多超生户,罚款金额还可以“酌情”减少。

这为一筹莫展的孙敏省指出了一条快速筹钱的捷径。因为孙妻李长芝就是山东临沭县人,自从她2001年嫁到赣榆,就有山东的亲戚朋友打听,是否可以在江苏交罚款和挂户口。

就这样,和孙家联系上的山东超生户将他们的罚款汇入李曹埠村委会。在“打点”过派出所和县妇幼保健所的关系之后,一笔社会抚养费以地方财政收入的形式进入沙河镇政府的金库,户口也悄悄“安”好。

孙敏省之后,李曹埠村刚上任的支部书记叫薛奎,是个体生意经营者,曾跑过出租车。他坦言,镇里今年摊派给他的财政任务超过了20万元,“压得人喘不过气”。

“以前可以挂,现在‘挂户口不太好挂,现在一年财政业务太多了,要完成任务很难。”这名新书记说。

然而,沙河镇政府官员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却否认镇政府给各村村干部摊派财政收入任务。当记者举出具体的摊派金额和村镇时,镇政府宣传工作的负责人王亮语焉不详。

“有的人是胡说的。孙敏省自己的经历有问题,他自己也害怕。”王亮说,“这个事情在人口普查之前,谁也不知道。我对这个事情不发表个人意见。”

当天,沙河镇政府对外公开的两部电话均无人接听。

不过,《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调查中获得了两张收据。一张是2007年9月12日签收的社会抚养费收据,显示了一对叫张明才、赵映霞的夫妇,为当年5月16日出生的双胞胎交付了15000元罚款,收据数额一栏里写着“一次清”。在另一张收据上,尹基腾、胡秀英夫妇于2009年9月30日为2007年5月出生的两胎付清了4万元的罚款。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还获得了一份《2010年人口普查流动人口表(李曹埠村)》。在这份李曹埠村委会自制的统计表中,至少登记了60个不同孩子的姓名,其中27个是男孩,33个是女孩,并且他们的出生年份大多在最近五年,最近一例是一名出生于今年4月10日的吴姓女孩。

在这份重要表格中,有一对姓名为“赵泉玲、赵泉泉”的男性双胞胎,他们的出生日期,正是张明才、赵映霞夫妇收据上的双胞胎出生日期。此外,记者还在表格中找到了陈陈、丁天富和赵曼羽的姓名,其出生日期和挂户家庭均与实际调查相符。

上述两张收据上,加盖了“赣榆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社会抚养费征收专用章”,并由沙河镇政府工作人员签收。收据的缴款都由孙敏省代理。他的姓名歪歪斜斜签在收据缴款人的角落里。孙家说,孙敏省不识字,仅懂得写自己的名字。

至此,与“安”户口有关的线索都指向了孙敏省。而这个关键人物却在一个月前,死了。

关键人物之死

李曹埠村村民说,他们的村支部书记是被人灌了药打死的。

原村支部书记孙敏省的死亡事件过去了近一个月,本村人遇到外人时仍忍不住脱口而出。而若追问谁导致了孙敏省的死,村民则纷纷闪躲。

据说,孙敏省的死亡,与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则调查报道有关。

今年9月19日晚,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播出了一则长达7分钟的报道,曝光了李曹埠村的许多农户被“安”上了一个或两个陌生孩子的户口。作为原村干部,孙敏省也出现在镜头中。

53岁的孙敏省,脸盘方正,用近似山东口音的赣榆话毫不躲闪地承认,自己曾利用个人关系,替“十多家”山东亲戚家的超生子女在李曹埠村“装”户口,“装谁家都可以”。

孙敏省还说,他通过在沙河镇、赣榆县里的关系,从镇派出所和县妇幼保健所花钱拿到了用于给山东超生儿童落户的出生证明和户籍证明,但镇派出所和县妇幼保健所的工作人员均在镜头中对此予以否认。

在同一则报道中,沙河镇党委副书记王维有连用三个“不清楚”回应记者的疑问。他否认存在山东超生儿童在赣榆“挂”养的现象。“肯定一个都没有。”他死死咬定。

于是,孙敏省是这则报道中唯一承认存在为山东超生户花钱“安”户口现象的人。

孙之所以如此不计后果,也许和已遭免职有关。据孙的亲属说,因未完成沙河镇政府去年摊派的税费与社会抚养费征收指标,孙敏省于今年4月20日被免职。

就在央视报道播出的次日傍晚,孙敏省的电话响了,沙河镇党委招呼他去镇政府。从孙敏省出门的那一刻起,事情变得混乱了。

当晚唯一联系上孙敏省的是他的弟弟孙敏化。他回忆,孙敏省在电话中断断续续地说了“出事了”“不能说了”“吃亏了”,便再无回音。孙敏化随后赶往镇政府大楼,但大楼已被派出所人员封锁。

当晚10点40分,孙敏省的家属被通知赶往赣榆县人民医院急诊楼。镇政府多位领导在场,孙家亲属只被允许透过急诊室窗户的缝隙观察情况。

孙敏省的家属再次被告知有关情况已是10月4日。沙河镇政府告诉他们:孙敏省已于9月20日晚“喝药自杀身亡”。但至今,孙家未被允许验尸,赣榆县公检法部门也未对孙敏省的死亡原因给予说明。

孙家称,镇政府通过孙敏省的继任者薛奎向孙家提出了一次性赔偿48万元,并补偿4万元安葬费。但孙家并未接受。

就在11月2日,他们收到了赣榆县人民法院的传票。李曹埠村村委会以“民间借贷”为由将孙家推向被告席,并定于11月18日开庭。

起诉书显示,孙敏省在职期间欠村委会16万元,还未缴纳医院抢救费用4千余元。起诉书称,“此款应由现被告人共同承担”。孙家称,起诉书里的欠款金额,正好与孙敏省去年未完成的税费指标吻合。

赣榆县人民法院民事庭审判员刘勇也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证实确有此案。他说,原告李曹埠村村委会提起诉讼的主要目的,是向孙敏省家追讨其向村委会拆借的欠款,这一行为属于法理上“民间借贷”的范畴。

据赣榆县纪检委工作人员介绍,关于沙河镇“被挂户”及李曹埠村孙敏省的死亡案件,纪委已经联合赣榆县检察院、县公安局组成专案组进行调查,但具体涉案人员的级别不能透露。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又联系了赣榆县纪检委书记王芬,提出了解此案进展的采访要求。截止发稿,未收到回音。

另据赣榆县沙河镇派出所所长穆家波透露,其派出所里一名涉案的户籍协管员已被县公安局批捕,涉案的其他人员也在接受询问、调查。

11月9日,央视报道播出近两个月后,《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再次致电沙河镇党委副书记王维有。这名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官员依然否认山东超生户“挂户口”的现象曾经普遍存在。“那些都是孙敏省的个人行为,与计划生育工作无关。”他表示。

记者追问:“是否存在上级政府给村委会摊派社会抚养费指标的现象?”这位官员斩钉截铁地表示:“你说的情况不可能存在。”

“苏孩”,还是“鲁孩”?

和许多从山东临沭来的媳妇一样,李长芝是经亲戚介绍嫁到江苏赣榆的。

由于地理关系紧密,鲁苏交界出现了“候鸟式”人口流动。其中,也包括“被挂户”超生儿童的异地抚养。这一现象在南边的江苏被称为“鲁孩苏养”,到了北边的山东却变成了“苏孩鲁养”。两边的地方政府均不情愿为如今的混乱局面埋单。

在与赣榆县一界之隔的山东省临沭县蛟龙镇,《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获得了一份《蛟龙镇秋季计划生育集中活动引产工作情况汇报》。上面写道:“受地理环境和周边现行生育政策影响,人口流动数量多,户口空挂现象多,江苏落户多。”

这份报告在计生工作重点中还提到,要着重“追外逃”,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据《中国审计报》报道,早在2006年11月,江苏赣榆审计人员便发现了山东超生户到江苏来缴纳社会抚养费。《中国审计报》指出:国家没有统一的刚性标准,各省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存在明显差异是“鲁孩苏养”现象的根本原因。

“在这一带,许多农村人家的娘家、婆家就相隔一条路。生下来的小孩,可以上娘家住,也可以上婆家住。挂户口、逃罚款的事情,在这些人家看来是习以为常的。”在临沭地区当过村官的王楠说。

据当地计生官员介绍,一些山东孕妇为逃避地方政府的计生检查,就趁检查间歇外出“务工”,在务工途中“搞”到江苏省的准生证并就地生育。

“挂户现象和江苏、山东两地的整体环境有关。山东这一地区的农户有强烈的超生观念,只要山东省对计划生育的依法行政做得严,而江苏那边又没那么按程序走,利益驱动之下,超生户自然流向了江苏。”山东临沭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纪检书记李学山说。

这位从事计生工作15年的官员告诉记者,超生户异地挂户的现象,从他开始做计生工作就存在。鉴于近年来山东境内超生现象的反弹,“鲁孩苏养”现象的出现也属正常。

临沭县的另一位计生官员曹广颂坦言,一些农户宁愿超生,也不愿冒险,因为在当地经济落后的背景下,一个儿子不足以保障老人的晚年生活。“如果只有一个儿子,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农家的那些赡养老人的事,还有红白事,就没了着落。”

现在,山东境内的计生官员已经做好了接收超生儿童转回关系的请求。但是按照他们的逻辑,这些超生户在江苏“挂户”属于非法手续,转回山东可能会面临又一次罚款。

“按照山东省的规定,只有按正常程序办理社会抚养费手续的超生户才算合法。单凭一张非法获得的江苏省社会抚养费收据,不能算是走完正常程序。我们山东的部门(对转回户口的超生子女)再罚,不能算重复罚款。”李学山书记认为这个逻辑很行得通。

如今,法律与实际身份分裂的陈陈,每天在山东定庄的幼儿园里和朋友们玩耍,对于江苏那户人家户口本上的名字浑然不知。他的朋友们中间,许多人和他一样,有两至三个兄弟或姐妹,而他们法律意义上的父母却在几十公里外的苏北村落。

由于异地“空挂户口”现象渐渐浮出水面,陈陈的户口已被清退到山东原籍。但直到目前,陈老五还没接到接受进一步处罚的通知。

“儿子还会继续放在身边养。户口的事,到时候再想办法。”陈老五说。虽然经历了几番折腾,奇怪的是,他的语气中,并无焦虑。★

上一篇:大一学生入党申请书格式1500字下一篇:软件专业个人简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