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项目工程管理经验

2024-11-08

国外项目工程管理经验(精选8篇)

1.国外项目工程管理经验 篇一

(二)国外高职院校就业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1、加强与企业的长期稳定合作,拓宽就业渠道

在校企合作方面,美、德两国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如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关起门来办教育,使大学生培养严重脱离了社会的实际需要,导致相当部分大学生动手能力差,毕业后不受企业青睐,难以就业。我国高校应主动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和预测,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和企业、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应该更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学生更早地树立自己的职业观, 在课程设置方面,削减一些与本专业无关或与本专业就业关系不大的科目,同时也应该加强通识教育。可以尝试吸收和借鉴国外这些成功的教学模式,结合本国高校和企业的实际,探索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

2、建立全程化的、有中国特色的就业指导模式(183页)

德、美两国高职院校都很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他们把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求职择业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此外高校把就业指导和咨询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职业和岗位予以肯定,投入大量的就业指导经费,重视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管理队伍的建设,其就业指导师一般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有多年从事社会工作的经验,并具有很强的心理咨询分析能力,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和个性化的指导。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基本属于“临阵磨枪”型的短平快模式,大多只向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内容仅限于就业形势介绍、就业技巧培训、就业政策指导等与就业直接相关的内容。而忽视对在校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职业准备的前期指导,使毕业生仓促走上社会。

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构建全程化的、有中国特色的就业指导模式势在必行。从大学生入学开始,依据大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等方式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大学生分年级、分阶段地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目标,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强化就业技巧,使大学生以较高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功底,熟练的实践技能走向工作岗位。

3、从就业指导到职业生涯辅导

美国就业指导以“职业生涯理论”为指导,将就业指导服务与学生职业生涯贯通起来,强调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人与职业的和谐发展。

从就业指导到职业生涯辅导是大势所趋,职业生涯辅导引导学生以广阔的视野来审视个人的职业选择,对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进行设计,并制定相关措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实现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辅导涵盖了职业指导、学生个人发展、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等重要内容,将视点从关注学生择业期的一个点扩展为对人一生发展的关怀。在职业指导期间,个体在就业期是被动地适应职业。在职业生涯辅导过程中,个体则将自己调整为经过对自身深入的分析与对职业的成熟思考,从而主动地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

2.国外项目工程管理经验 篇二

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履行审计职能, 对被审计单位管理、使用公共资源过程中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考核, 促使其提高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益的监督活动。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是对政府公共项目投资的决策、投资、管理和效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 评价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促使被审计单位规范项目管理、提高效益, 达到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投资结构、规避公共项目投资风险的目标。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流程包括对投资项目的决策、投资、管理和效果进行审计。

一、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重要性

(一) 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是由投资项目性质决定的

政府投资的项目财政资金投入巨大, 占用的社会资源多, 社会关注度极高, 且项目的建设关乎国计民生, 这些项目建设能否顺利实施, 资金使用是否高效、合规, 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直接关系到能否发挥财政支出的调节作用, 关系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 也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稳定。可见, 政府投资项目的性质决定了项目绩效审计是不可或缺的。

(二) 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是由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决定的

政府投资公共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性资金, 项目周期长, 所需资金量巨大, 资金使用风险无处不在。只有保证项目资金合理、合法、合规地使用, 才能真正做到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才能严格控制投资项目的成本, 才能杜绝贪污腐败的现象, 树立政府廉洁、高效的形象。

(三) 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审计机关要依法全面履行职责, 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 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和“审计机关依法对国有企业的投资进行审计监督, 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署审计长在2016 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指出“今年审计重点之一是加大对民生工程的监审, 例如对扶贫、涉农等资金使用效益低、资金分散等问题加大审计, 促进和改善民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 仍面临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 比如政府投资决策科学化、投资宏观调控和监督的有效性等, 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正是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是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的强有力保证。

二、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 绩效审计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和审计署颁布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 这些法律法规对投资项目审计的对象、范围、内容等作出详细规定, 但是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方法等不够完善, 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指引和约束作用。

(二) 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是一项工作量大、时间战线长、对专业技术水平和对潜在风险敏感度要求高的工作, 审计机构的稍稍疏忽都可能导致审计的失败。当审计机关把握进场时间不准确, 可能错过投资项目的最关键控制时点;当审计机关获取第一手资料滞后时, 项目上的贪污腐败问题可能悄然而生;当审计机关制定审计方案不合理时, 将直接导致审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可见, 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中的信息不对称往往造成审计的失败, 白白浪费财政资金和人力物力。

(三) 审计队伍的专业素养还有待提高

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区别于一般的审计工作, 它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等都有着更高的要求。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公益性项目, 或工程庞大, 或专业技术难度高, 而目前审计队伍多为财务出身或工程类出身的审计人员, 缺少投资项目领域的专家。专业知识的局限性, 使得审计人员更多关注资金使用安全、合理等问题, 虽然绩效审计目标的经济性可以实现, 但剩下的两个目标, 即效率性和效果性, 实现的效果就要另当别论了。除此之外, 有些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在被审计单位给出的诱人贿赂面前不堪一击, 为了一己私利, 摒弃国家和公众利益, 对投资项目中存在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滋生腐败的同时也埋下了项目巨大的安全隐患。

三、国外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概况

(一) 德国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

德国经济发展模式是既强调市场自由又有政府的干预, 这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上表现很明显。德国的政府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要经过严谨的预算, 并经过联邦议会表决, 对方论证通过后才能真正落实到具体项目上, 而项目绩效审计设有投资项目数据报送制度、事前审计和跟踪审计, 审计工作从项目的立项决策阶段开始介入, 就项目的经济性、环保性、社会性等方面发表审计意见。此外, 德国政府针对政府投资项目建立了标准化评估体系, 而绩效审计工作是通过委托专业机构来完成的, 这些机构制有完备的专门指标评价系统, 可以实现绩效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

(二) 英国投资项目绩效审计

追溯英国审计发展的历史, 至今已有700 多年的历史。1983 年制定的《国家审计法》就有对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规定, 这部法律明确了主计审计长的职责;而后制定的《绩效审计手册》进一步完善绩效审计程序, 并且提出了绩效审计循环。英国绩效审计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公正性、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原则等, 每个审计步骤和程序都有严格的制度规范。此外, 英国绩效审计意见通过多种途径对外公布, 从一定程度上使得审计结果接收外部监督, 提高了政府管理的透明度。

四、借鉴国外绩效审计经验, 完善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

借鉴国外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成功的经验, 首先要完善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法律制度, 只有做到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序可循, 实现绩效审计的法制化, 才能从制度上保证绩效审计的完整性、合法性、合规性。同时也要加强审计监督体制, 通过外部监督提高审计的透明度, 降低审计中违法行为的发生, 提高审计的质量。

其次, 要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民生衡量标准, 制定完备的指标评价系统, 既要有定性分析也要有定量分析评价指标。除此之外, 还得完善绩效审计的质量控制体系, 用于约束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公正、客观的发表意见, 保证审计质量, 节约审计成本。

然后, 加强项目立项阶段的绩效审计。我国投资项目的审计重点集中在在建工程审计、跟踪审计和工程竣工决算审计, 很少开展项目立项阶段的审计。将审计入场时间点前移, 参与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工作, 出具审计意见, 从经济性、效益性评价即将投资的项目, 可以提高项目预算的准确性, 减少资源浪费, 节约项目成本, 严格控制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再次, 要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管理的本质在于人, 审计工作的具体操作在于审计人员, 因而, 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决定审计意见的出具是否具有真实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审计机构一方面要招贤纳士, 选拔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都胜任的审计人员, 另一方面要为审计人员提供不同项目的培训机会, 提高审计人员各方面的能力。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任重而道远, 需要法律制定部门、审计机关和政府监督部门合力做好绩效审计工作, 同时, 借鉴国外成功的审计经验, 完善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法律体系、评价体系和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毅.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研究[J].前沿, 2006, 03:28-31.

[2]李花果.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市场论坛, 2010, 11:52-53.

3.国外项目工程管理经验 篇三

【摘要】研究生教育水平;国外;管理经验;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研究生教育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研究生教育如何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如何融入到教育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去,已经成为摆在我国政府和各高校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于此同时,我国高层次人才的缺乏,又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国家几次对研究生进行扩招,以满足我国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但在扩招的同时也给研究生教育带来了突出的问题——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多,研究生教育质量却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日益下降。具体说来,研究生质量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导师不导现象。具体表现为导师由于行政职务或者导师忙于自己的外部兼职,造成对所带研究生的指导不够,对学生采用“放羊式”培养,不能有效的对学生尽到自己的责任。第二,学生不学现象,具体表现为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不潜心学术研究,而是忙于赚钱,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没有深入发掘,只是为了一张学历证书而敷衍了事。当然,这也与导师不导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三,导师缺乏提高培养质量的动力。一方面,许多高校实行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给予了导师充分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经费分配等方面,主要又以教学和科研成果考核为主,很少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考核,因而造成导师把较多的时间用于项目申请、论文发表上而把较少的时间用于指导研究生。这样,研究生培养质量自然会受到影响。第四,其他原因导致的质量问题,如不合理扩招、经费短缺、淘汰机制不健全、乱找关系等。

2.国外研究生管理的特色与经验

在面向全球化的教育过程中国外研究生管理有着别具一格的特色,其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和水平、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资助体系以及导师队伍建设等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以诚信教育为本

诚信教育是每个教师上课的重点,但不是虚无缥缈的说教,其落脚点体现在对实验数据的详细分析、对出现问题的数据不轻易否定等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上。尤其是教师非常重视对他人成果应用时的说明,要求学生在平时的作业和论文中对参考文献进行详细的标注,充分体现了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例如,系里开展复活节活动时,其中一个活动就是学生自行装饰实验室的大门,有些学生就将那些抄袭或作假的文章盖上“distrust(作假)”字样贴在门上,让所有人都能看到,以此提醒大家在做实验时要坚守诚信。

2.2鼓励创新与合作

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随时举手提问;在分组实验中,除了按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外,还必须共同讨论、合作交流,以便较好地完成本组的任务。在科研工作中也是如此,学生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协作精神随处可见。而且,学生的课程成绩不是由一次考试决定的,还与平时的提问、回答问题和实验的认真程度等直接挂钩。

2.3强调沟通和交流

参加研究工作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每周都要参加教师课题组的例会(Lab meeting),会上教师和学生要各自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和下周的工作计划,有时会议还可以由学生主持。每周的例会有1~2个主题报告(视学生的人数而定),教师和学生轮流作报告,主要介绍各自近期的阶段性实验研究进展或新的观点。这样的会议是闭门会,只是课题组内部成员参加,讨论十分充分,有时争论也很激烈。当研究工作有了阶段性成果的时候,课题组就会在系内或校内组织更大规模的报告会。这样,每个研究生1年都有2~3次作报告的机会,到论文答辩时,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实际上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准。

3.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思考

3.1加强思想锻炼

当前,许多研究生在校期间忙于学业,对自身的思想锻炼不够重视,思想上不够成熟,道德观模糊。有的学生把两年多的在校学习看作纯专业知识的汲取,夜以继日地沉浸在专业书籍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一些人文知识。专业知识增加了,但思想道德修养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没有相应的提高。有的学生认识事物的水平较低,对社会阴暗面看得过重,随着专业知识的增加,越来越认为社会对自己不公,愤世嫉俗,思想偏激,无法融入社会。有的学生过于自卑,自我压力过大,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生活信心不足,面对困难缺乏勇气,面对竞争缺乏斗志。还有的学生有些高傲,对自己评价过高,对他人评价过低,在与人共事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要多学习一些人文知识和哲学知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个人的阅历和知识为基础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知识面和认識水平,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因此,阅读一些体现人类先进思想的著作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在与人相处时要有一种大度、大气。大度、大气是一种人格魅力,在取舍之间有了大度、大气,就不会瞻前顾后,就能从容取舍,彰显智慧;在人际交往中有了大度、大气,就能交更多的朋友,给自己画一个最大的圈子:在生活中,有了大度、大气,就能不被蝇头小利遮蔽双眼,从而能以敏锐的眼光,看到最值得珍惜和重视的东西。

3.2加强学风培养

加强学风培养,要求做到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达到“至真、至诚、至善”的境界。

学风概念是宽泛的,对于一所大学来讲,是治学的风气。对于一名学生来讲,是读书、做学问的原则,是对待学术的态度。作为一名研究生,探讨学风这个问题,不仅要从大处着眼,关心社会上、学校中的学风,更要从小处着眼,从自身做起,加强自我培养和自我锻炼,塑造自己的良好学风。

我认为,加强学风的自我培养,就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达到“至诚、至善”的境界,追求一种求知、求真、求次决定了研究生教育的成效。研究生教育的管理部门应该为研究生的就业搭建一个平台。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研究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应成为新时代研究生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思考的新问题。

3.3完善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机制

4.国外项目工程管理经验 篇四

 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及其借鉴摘要: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国际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全面的风险管理需要正

视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借鉴国外银行成熟的做法。在考察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国外市场主导型和出资者主导型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成熟做法,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银行是高风险的行业,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和隐蔽,风险管理不仅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力,而且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迫切需要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而国外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成功做法为我国银行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提供了足以借鉴的经验。

一、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现状迫切需要加强全面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风险种类越来越多,表现形式也越来越隐蔽而复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国际银行业提出了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

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依据统一的标准对各类风险進行测量,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由于种种原因,累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尽管在商业银行改革中经过两次剥离,不良贷款存量和不良贷款率均有大幅度下降,但据银监会统计,至2004年三季度末,主要商业银行包括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仍高达1699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37%。次级类贷款322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5.03%。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559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71%;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40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5.03%。

如此高额的不良贷款早已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障碍。但是从更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可发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薄弱是因,资产质量差是果。风险管理薄弱是中国商业银行的病根,资产质量不高只是病症。要扫除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未来顺利发展的主要障碍,就应从根本上解决风险管理不善的问题。这种状况迫切要求我国银行业正视自己的现状,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借鉴国外银行成熟的做法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以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国外银行在全面风险管理方面的成熟做法及比较分析

西方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较早,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银行风险经理队伍,他们在运作的过程中不仅有效地管理了本国的银行风险,而且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提供了大量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美国花旗银行

美国花旗银行实行的是全面风险管理。其风险管理的基本组织结构是董事会下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信用风险部、市场风险部和审计部。如图1所示:

风险管理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其主要职责是作为银行内部最高层次的风险决策部门,负责建立银行的业绩目标、信贷组和标准,并与信贷政策委员会共同决定各地区(国家)和各行业的最高额度指标。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一名副总裁直接领导,其成员包括花旗集团的上层领导。各风险管理部门配备了独立的风险经理,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风险管理技巧,即“风险窗口”方法体系,包括内外专家对全球经济环境的评价、全行各种风险窗口的评估、调整各种风险窗口的决策和后续行动三个部分。风险经理主要依据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总体决策,贯彻风险部门的风险管理计划,主要负责事前风险防范和事中风险管理,审计部及其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事后风险管理。风险经理的运作严格执行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政策是围绕着风险管理程序和风险管理过程制定的。以信贷政策为例:有三名信贷人员审批信贷程序和信贷交易,其中一人负责全面协调并将决策贯彻于信贷程序的各个环节。由此可见,花旗银行的风险经理在运作过程中与业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比较密切,其活动渗透到银行工作的整个过程。

(二)英国汇丰银行

英国汇丰银行的风险管理是董事会下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事前风险防范和事中风险管理,不同的风险分别有不同的业务部门负责管理,而且其风险管理的重点是事前管理,有行政管理委员会对各风险管理部门进行总体领导和协调。具体来讲,集团总管理处负责本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与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其职责是制定宏观信贷政策,独立审核集团大额信贷业务,控制跨国及同业风险,以组合方式管理风险分布,审查信贷批准程序等;集团行政委员会负责本行的市场风险管理,主要利用VaR测算风险价值,计算敏感度结构,进行压力测试、返回检验等;集团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监察管理本行的利率风险以及属于本行附属公司、分行及联营公司的外币投资资产净值的外汇风险中的结构性风险,各地财资中心按核准限额管理集团各财资中心的外汇交易及集团所属商业银行业务的汇兑风险。由于英国汇丰银行的风险管理是分属不同业务部门负责,因此其风险经理在运作中一方面贯彻本部门的风险管理政策,另一方面还必须与相关业务部门协调与合作方能使风险管理的绩效最大化。审计委员会及其下属审计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事后风险管理,形成了明确的风险控制分工及相互制衡关系。其组织架构如图2所示:

美国花旗银行和英国汇丰银行都是市场主导型的商业银行,这种模式的商业银行以股票期权制度作为激励高级风险管理人员的主要手段,股票期权制度在高级风险管理人员的报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德国的德意志银行

德意志银行是出资者主导型商业银行模式,其风险管理是在股东大会下设监事会,而董事会下又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稽核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比董事会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稽核审计委员会更具风险管理的权威性。监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稽核审计委员会组成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和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对整个银行的风险管理进行组织、决策和协调。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其下属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事前的风险防范和事中的风险管理,监事会则对风险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全程监督。德意志银行风险经理的运作,除执行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的总体决策外,还必须服从监事会对银行整体风险全程监督的指导。出资者主导型的商业银行通过事业性激励和物质激励对银行高级风险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激励。

(四)日本的东京三菱银行

日本的东京三菱银行与德国的德意志银行一样是出资者主导的商业银行模式,其风险管理是在股东大会下设董事会和监事会,而董事会下又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稽核审计委员会,其他的职能部门的设置与德意志银行类似。

德国的德意志银行和日本的东京三菱银行这种出资者主导型的商业银行通过事业性激励和物质激励对银行高级风险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激励。其组织架构如图3所示:分别反映的是东京三菱银行和德意志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构架)

综上所述,无论是英美市场主导型商业银行还是德日出资者主导型商业银行,作为世界顶尖级的商业银行无论是在风险管理理念还是在风险管理方法上,都代表了现阶段国际银行业的最先进的水平和发展方向。他们在风险管理方面为我国银行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第一,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相得益彰。上述四家银行都建立了一套严密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结合各行的实际情况,分别提炼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风险管理方法,如美国花旗银行的“风险窗口”方法;英国汇丰银行的VaR测算风险价值,计算敏感度结构,进行压力测试、返回检验等。

第二,实行授信管理与授权管理相结合。如美英银行采用信贷审批与信贷发放职能相分离、企业授信额度管理和个人信用授权非集权决策。通过审贷分离和企业授信额度管理能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通过个人信用授权和非集权决策,贷款决策实现了分散化,贷款审批效率得到了提高。德日银行实行逐级授权审批制度,即各级银行具有明确的信贷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和定期的资信审查,建立了债务人评级和交易评级制度,对资产质量进行评估,信贷业务实行双人操作,相互制衡,严格执行“四眼原则”和岗位分离制约原则,有效控制银行运作的风险。

第三,实行惩戒和激励并重的风险管理机制。四家银行对由于违规操作和懈怠疏忽给银行造成损失的责任人,通过责任认定,对责任人给予惩戒,相反对依法操作和恪尽职守、防范与化解风险得力的风险管理人员给予有效的激励。如美英银行采用的股票期权和德日银行的事业型和物质型激励。惩戒型和激励型并重的风险管理机制,有利于兼顾风险管理和银行

经营、防范风险与业务拓展的统一,使风险管理既有利于保证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又有利于促进银行业务的稳健经营与发展,防止产生“监管悖论”现象。

第四,实行事前引导和事后督导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方法,突出事前管理。所谓事前管理是指在风险管理对象的行为过程之前,风险管理部门对预警系统及其他途径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防范和规避风险的对策措施,反馈给风险管理对象,以避免风险的发生;事后督导管理是指在银行经营业务活动中,根据行为结果对行为过程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评价和管理。如美英银行和德日银行规定分别有不同的部门负责事前和事后的风险管理。突出事前管理有利于商业银行有效地预防和规避风险的发生。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这些成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为我国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三、在借鉴国外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前提

银行的任何活动都具有一定的风险。银行风险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同客户打交道可能产生信用风险,在市场上运作可能产生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即使不同客户、资金打交道,只做内务和后勤管理工作也可能产生操作风险,用人不当可能产生道德风险、信誉风险等等,因此,银行不能回避风险,只能管理风险。风险管理意识和理念必须贯彻到全行全员,贯彻到业务拓展的全过程。银行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在做每一件事、每一笔业务时都要考虑风险因素,一定要在风险能够控制、经济账能够算得过来的情况下才去操作和经营业务,贯彻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基本思想,始终把控制风险与创造利润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加强风险管理委员会与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

各商业银行自身要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可聘请一些有专业水平的外部人员作为独立董事来参与银行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理委员会与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信贷审批可采用逐级授权审批制。建立适当的风险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逐步形成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

(三)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操作规程和相关的规章制度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制度保证

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是规范银行风险经理行为的规则。据此来识别、判断、分类、转移和处理风险可以避免主观主义和随,意性,做到公正、合理地判定风险。银行风险经理由于受自身素质和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没有相应的制度和规范约束,在进行风险评价和判定时,难免会带有个人倾向,造成判定结果有失公正。因此严格的操作规程和严密的规章制度是银行风险经理有效运作的制度保证。

(四)培育专业化人才市场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人力资源保障

由于银行风险的多发性、复杂性和隐蔽性,需要大批具有特殊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风险经理队伍专司银行风险管理,而专业化人才市场是锻造和输送银行风险经理队伍的主渠道。

5.国外项目工程管理经验 篇五

国外农村生活污水分散治理管理经验的启示

摘要:总结了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上日本的成功经验和新西兰的.探索实践,提出我国今后推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确定治理范围,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明确强制性责任,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和信息平台.作 者:嵇欣 JI Xin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上海,33期 刊:中国环保产业 Journal: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年,卷(期):,“”(2)分类号:X703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 运行维护 监督 管理经验

6.国外项目工程管理经验 篇六

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回顾今年4月造成重大影响的福建漳州古雷腾龙PX项目爆炸事故,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问题是公共安全领域重要的关注点。PX即对二甲苯,是化工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原料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品。PX的产量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化工水平,世界各国都在争相建设PX项目以抢占市场。我国为增强PX自给能力,摆脱进口依赖,也在大力发展PX项目。但与国外PX项目运行几十年来均未发生过大的安全事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3年7月30日和2015年4月6日,福建漳州古雷腾龙PX项目两度爆炸,PX被推向舆论风口浪尖。

一、漳州PX项目爆炸,凸显我国危化品安全管理三大漏洞

据参与事故调查的相关人士和腾龙芳烃内部工程师透露,材料问题是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且第二次事故一度反复和扩大,标明我国PX项目乃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状况堪忧。

(一)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淡薄

一是企业主要负责人重效益、轻安全。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企业负责人是企业的直接经营者,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总责,其安全意识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漳州PX项目在工程建设、设备设施选用上所采取的最低价投标的招标方式,是企业在经济效益面前忽视安全的一种典型行为,为两次爆炸事故埋下了重大隐患。

二是企业厂区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腾龙芳烃生产作业区的加热炉管道爆裂引燃了百米外的油罐,这种风险是企业厂区在规划建设时就应考虑到并加以规避的。此次爆炸的油罐并非单纯的储存设备,与外部设备连通的管道穿越生产作业区,因此存在管道被引燃并最终引爆油罐的可能性。另外,加热炉跟储罐罐区安全距离不够,加热炉发生爆炸之后,冲击波直接把最近的一个大罐撕裂,点燃了罐中的物料,引起着火。

三是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首先,在第一次爆炸发生后,企业未认真反思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导致爆炸事故因同类问题在两年内再次发生。其次,事故发生时,工厂正处于厂方声明的停工检修期,但工厂临时通知工人开工运行,事故的发生显然说明了检修工作的不到位。再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已经发现腾龙芳烃提供的设备“出问题的概率比其他的石化工程要高”,但最终不知哪个环节出现“阻塞”,明显的安全问题未得到回应和解决。

(二)地方政府部门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对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停产整改逾期未完成的不得复产。腾龙芳烃2013年首次爆炸后,对安全隐患可以说未有本质性的整改,但仍得以复产直至2015年再次发生事故。安全生产事故源头预防的重要性已被多次强调,但部分地方政府部门监管工作不到位,执法不严,检查走过场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不能及时有效地排除事故隐患,事故后的“全面整改”也多停留在口号上,否则腾龙芳烃的二次事故便不会发生。

(三)我国危化品安全管理体系尚未完善

我国危化品安全管理的主要依据之一为2011年12月1日起执行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简称《条例》)。《条例》较为完整的规定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但仍有尚未完善的地方。一是《条例》中安监部门对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进行安全条件审查缺少强制公开性规定,导致企业的建设过程和安监部门的审查过程缺少透明度和社会监督,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风险;二是《条例》规定企业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安全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但对不遵守《条例》这一规定的企业仅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处罚力度小,对企业的约束力有限;三是《条例》仅规定了对环境风险程度的评估,缺少对安全风险评估的要求。

二、国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有何经验

于2015年5月1日起实施的《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涵盖了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物理危险、健康危险、环境危险的148种剧毒化学品和2680种其他化学品,其中PX被划归其他化学品类别。借鉴其他国家PX项目的管理经验,可为提高我国PX项目及其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一)高度自觉的企业管理

强化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在韩国,企业的安全自觉性和自我要求较高。项目开工后,企业自身要严格保证项目的安全生产,韩国PX生产商三星道达尔公司制定的安全管理标准就高于政府规定6倍之多,部分企业还会主动在官方网站上公开主要的安全生产信息和数据并实时更新。在日本,PX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更加细致。如位于日本千叶石化区中心位置的年产26万吨PX的炼油厂专门设计了针对地震灾害的“震感遮断系统”紧急处理装置,避免地震时更大灾害的发生;自备各类消防车、泡沫喷洒装置和消火栓,以应对各种火灾事故;为防止石油向海上泄漏,设置了4500多米长的海上拦油栅,并配备3艘作业船,得益于如此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措施,该工厂自1963年建成至今从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

(二)公正透明的监管过程

信息的公开透明使危险化学品项目全流程处于公众监督之下,有利于项目的安全运行。在韩国,化工项目的立项、建设到生产过程都在公开、透明、民主的制度环境中进行,对石油化学产业的管理由五个部门联合进行,有近十部法律对该产业进行规范。大型PX项目上马之前,韩国政府会以街道为单位向市民详细解释项目的具体情况,并要求企业向政府和公众证明项目的建设符合环保安全标准。在新加坡,政府对化工设施实行全流程监管和公开机制:从项目用地前期评估开始就由多部门共同参与,并引入公众咨询机制;项目上马必须通过一套严格的流程,该流程尤其重视项目的安全评估;一旦发生生产事故,政府在积极妥善应对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向公众披露足够多的信息,及时给公众交代,既缓解公众对于安全的担忧,也为其他化工企业敲响警钟。

(三)健全严格的法律体系

国外环保、安全、风险控制法律体系健全而且严格。韩国是亚洲最大的PX生产国,政府要求PX工厂所有设备都要经过安全认证,同时需要企业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如高压燃气安全管理法、能源利用合理化法、电气事业法、产业安全保健法、消防法等8部法律都涉及石油化学企业,明确规定了各种设备的检查周期和责任单位。日本为确保安全生产,严格规范工厂建设和生产流程环节,其细致程度令企业很难从哪个环节中钻空子。日本和新加坡对大型化工企业还强制企业提交量化风险分析报告,报告中必须包括化学品的使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风险,不仅针对化工厂本身要进行风险分析,还要涵盖周边地区的安全风险,同时要求对工厂的安全运营提出建议和风险规避措施,降低风险水平,使风险可控。

三、提升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我们应该这样做

(一)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要强化和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一是要营造良好的企业主体责任社会氛围。要让全社会和企业经营者、生产者广泛意识到,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和企业经营密不可分,和员工自身的健康、安全息息相关;二是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教育。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只有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企业整体的安全水平才有可能得到重视和提高;三是加强安全环保投入。要求企业设置安全环保专职人员,重视安全和环保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能力与环保意识,并安排安全环保专职工作人员负责风险管理,减少安全环保隐患及宣传安全事故警示工作。

(二)转变安全监管思路,全面落实监管工作 一是从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为全流程监管。加强源头安全生产管理,从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消除事故隐患入手,监督企业对设备的安全认证、安全检修是否按照规定严格执行;监督企业的技术进步、安全生产检查、环保指标监测检查等状况;加强对拟建项目环保和安全的审查和把关,把企业环保性和安全性作为一票否决项,确保项目建设和运行公正、可靠。加强全流程监管,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不定时抽查、暗查,避免形式化、走过场的安全大检查。二是从单部门安全监管转向多部门综合监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跨公安、交通、工商、质检、环保、安监等多部门的综合管理,还涉及工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指导职责,切实落实安全监管工作要求形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合力。

(三)完善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更严格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一是增加对安全风险的评估要求。强制企业进行建设项目和项目运行的安全风险评估。二是增加安全和环保违规成本。增强法制观念,遇有安全和环保事故,对企业的处罚措施应尽可能严厉,让企业一旦违规即无法生存。三是处理过程及结果应向社会公开。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社会监督体系,向全社会公开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将安全环保事故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对社会公开并作出回应,是政府信息公开和推进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同类危化品企业的震慑。

7.国外项目工程管理经验 篇七

一、我国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预算编制和审查时间过短

科学的经济测算较少, 不重视“成本—效益”分析;财政资金预算外运行问题仍旧存在。

(二) 财政支出未完全纳入预算统一管理

部门预算支出缺乏统一标准和缺乏一套较为完备的公共账户管理体系;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不合理, 预算编制专业性、技术性极强, 涉及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而预算由政府财政部门独家编制, 难免因考虑欠周全而使其缺乏科学性。

(三) 预算审批流于形式

由于《预算法》第54条与第53条规定不协调, 使得财政超收收入往往由政府自行支配, 使得预算审查、预算约束形同虚设。预算审查的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很强, 人大作为审查机构, 其内部缺少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对预算进行审查。并且预算审查的时间过短, 使预算审批流于形式。

(四) 预算执行随意性过大

预算执行随意性过大在预算法的相关规定上可见到一斑:我国预算年度采用历年制, 即从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政府新年度的财政活动从公历年初就已经开始, 但我国新年度的各级政府预算草案却要等到3月份前后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以后才能上升为法律性文件。这就意味着在我国每一个预算年度中, 有3个月时间政府进行财政活动没有法律依据, 即出现了“法律空档”。这一问题大大降低了我国政府预算的法定性程度, 从而助长了各级政府“先斩后奏”的支出冲动, 并为随意支出提供了机会。这使得政府预算支出过于随意且难以受到应有控制。

二、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和经验

自5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政府预算编制的技术、方法和范围发生了快速地变化。美国的预算编制经历了三个明显阶段, 传统预算、绩效预算和规划—计划—预算体制。各个阶段新预算技术的发明并不意味着先前概念的废弃或不再需要。新的发展应被视为改善预算质量的补充方法。

近年来, 美国采用“规划为导向的预算”及“零基预算”, 其包含着规划、计划和预算的整体含义, 是规划—计划—预算体制概念的延伸。

美国联邦政府预算编制的特点:1.预算周期跨年度。美国预算周期是“跨年制”, 即每年的10月1日至次年的9月30日为一个财政年, 以终了日的年份为预算年度。在一个财政年度内, 执行本财政年度的预算, 审核上一年度的决算, 同编制下一财政年度的预算。2.预算编制时间长, 程序严密。预算正式生效前18个月着手编制。编制预算程序规范, 国会在9个月内才完成预算审批和立法程序, 总统签署后生效。对于总统否决了的预算草案, 还要有更严谨的法律规定和程序。3.预算管理机构健全, 分工明确, 相互制衡。4.预算编制方法采用绩效预算。5.采取“主动编制”。美国的政府预算, 不以各部门编制的预算为基础, 由预算编制部门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直接编制政府各部门的预算, 即不是政府各部门支出要求的简单加减, 是一种“主动编制”。6.预算的法定性程度较高。有关预算管理的法律体系完备;预算管理严格依法执行, 严格遵守先审批后执行的法定原则。

加拿大从2001年4月1日起, 所有政府部门和政府整体开始采用完全的权责发生制。加拿大政府103个机构中的每一个部门和组织都应用了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制度。围绕政府这些改革的方向, 政府提出了审计现代化的措施。通过审计现代化措施建立的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制度, 使得政府管理由对投入的关注转向对结果和效果关注、各部门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结合起来, 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和有效使用的资金、各部门可以确认和比较服务与项目的全部成本、使政府的资产资本化。

多年来, 澳大利亚预算程序和预算工具都经历了相当大的改革, 这些变化使得预算决策系统更加透明化, 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当前的预算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中央政府定期滚动式地发布对未来预算的预测, 同时, 还公布资源配置计划和政策决策。预算估测成为衡量财政部工作绩效的标准, 一般要求预算估计同实际结构相差不应超过0.5%。严格的未来预算预测以四年为固定周期, 逐渐成为部长和各部门预测的基础, 随着精确的会计系统和高级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出现, 预算估测的数据越来越可靠和连续。2.新的支出计划的制定更理性化。政府总是以各种办法来限制各支出执行部门扩大其支出数额, 并且通过与支出部门谈判的方式来决定新的资源配置政策。这种严格的预算方式, 使得各部门能够更现实地, 从长远角度考虑新政策的成本和收益, 重新审视现有的支出保证。3.更加注重资源管理和倡导财务管理程序的灵活性。将项目的管理和项目机构有机的融合在以目标管理为中心的公共行政部门和服务机构中。支出部门在接受预算限额的同时, 拥有了更大的资源管理的灵活性, 包括不断提高部门可借贷水平限额, 从销售商品得到税收保留, 鼓励提供服务。并且通过跨年度的预算市各个部门能够从较长远的利用行政资源。4.下放权力的同时, 对资源的使用情况实施严格的中央监管。依靠计算机信息管理体系以及全面的帐务和注册管理系统, 财政部能够方便地检查资源使用的状况。如果支出执行部门没有按照谨慎原则使用资源, 其有权冻结或是减小资源使用的灵动性。或者是, 如果某个部门不严格遵守每年的支出计划, 财政部就会直接介入, 亲自实施支出控制计划。所以, 各个部门都十分的关注其工作的绩效、现金流量、账目的平衡。此外, 各个部门都要求每个月公开其财务报告。

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后, 泰国进行了全面改革, 在改革以前其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在预算编制方面, 不注重产出和绩效管理;2.在预算审批方面, 议会一般只能对政府提交的预算报告作很小的调整, 预算总量的控制、预算执行的信息, 特别是中期的预算情况都不是议会关心的范围。3.预算执行由无数财务制度和规章控制, 导致一种“以服从为基础”的管理机制, 过多的控制使预算单位无法进行更好的绩效管理。4.预算监督与评价不完整、不及时, 发现的问题往往忽视, 并且不能反馈到以后的预算编制中去。

针对这些问题, 泰国政府从1 9 9 9起推行公共部门管理全面改革。政府财政改革是一种推倒重来的全新改革。根本点是从控制“投入”转变为管理“产出”。1.制定新的预算程序法案;2.建立新的预算工具;3.设立政府预算政策委员会;4.赋予部门和单位更大的预算管理权限和责任;5.财政分权;6.实行综合预算, 所有财政活动和财政风险都要包括在财政预算政策编制范围之内, 不能有任何例外;7.建立良好的预算治理结构, 预算和绩效报告必须完整、准确、及时地对内阁、议会和公众公开, 实现预算完全透明和高度责任制;8.建立强化监督和评价系统、设定详细预算标准的重要财政管理标准系统, 加强预算编制。泰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经济增长;财政稳定;国民对经济的信心普遍增强等。

三、借鉴国外经验, 完善我国预算制度的对策

(一) 适当延长预算编制时间, 调整预算编制起止时间, 提高预算准确性

美国的预算编制时间为18个月, 国会有充分的时间审查监督预算支去的去向。澳大利亚预算正式编制时间长达8个月, 全年都在抓预算编制。借鉴欧美国家经验和结合我国实际, 可以考虑将时间延长到10个月左右。预算编制的起止时间定为本年4月1日到次年的1月31日为一个预算年度。从而使预算年度和人代会审批预算草案的期限相衔接。贯彻“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没有预算不支出”之预算法原则。

(二) 采用主动编制, 提高预算的科学性。要“主动编制”预算

我国现行预算实际上是“被动编制”预算, 即财政部门是在对部门预算的基础上编制财政总预算, 造成了以部门意见为主动的低效局面。逐步转变预算编报方法, 变“被动编制”预算为“主动编制”预算。预算编制相对独立, 不以部门的预算为基础。我国预算编制实际上是依靠部门的预算来编制的, 预算司以及各主管司在对部门的预算进行砍砍压压的基础上编制财政总预算。

(三) 在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 要充分体现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的有机结合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要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 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我们需要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 借鉴国外经验, 了解国外在界定政府职能、改进公共支出管理方面所积累的经验, 并根据我国的国情, 制定适合于我们的改革对策。

检验预算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的最终标准, 就在于公共支出的绩效水平。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与我国整体上的行政管理制度的特征一样, 存在着重审批、轻事后管理监督的问题, 这里问题的实质是重权力、轻责任。因此, 我国今后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 就是如何建立起对公共支出绩效负责的制度。

(四) 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方法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有效地采用了零基预算、权责制预算等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 我们要逐步实行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等创新预算编制方法, 提高预算的调控力。

(五) 健全预算法律体系, 加强法制约束力

预算法律体系有宪法和《预算法》之外, 在条件逐步成熟的基础上制定每年的年度《预算法案》, 完善预算法律体系。以法律的形式对各项收支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 使各部门每项预算收支都受到法律约束。每年政府的预算报告以法律的形式出现。权力部门不能随意干预预算执行。

(六) 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的技术保障体系加快预算管理信息化进程

大力加强预算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 加大各类预算管理软件开发、推广力度。搞好财政系统信息化培训, 奠定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摘要:随着全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变化, 我国财政必须适应其变化并重新定位, 推进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尽管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 公共财政框架的初步建立, 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正在逐渐完善, 但预算管理制度也还存在一些缺陷。为此, 应当借鉴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 完善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

关键词:预算管理,制度缺陷,国外经验,对策

参考文献

[1]、徐利.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评析.经济研究参考, 2003年, 30期。

[2]、华国庆.完善中国预算法.法学论坛, 2009年, 第4期。

[3]、杨宝剑、孙运进.现行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 8期。

[4]、王泽彩、王国兵.论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经济纵横, 2008年, 12期。

[5]、王后奇、谢海龙.浅议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宏观形势, 2009年, 03。

8.国外项目工程管理经验 篇八

关键词:国外经验 人力资源管理 国内企业 启示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196-01

我国国内企业的规模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扩张,需要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来支撑企业的发展。但是,纵观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基本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表现为一是没有形成符合中国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能很好地进行“人才”的管理;二是缺乏核心竞争力,不能保持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这些都成为国内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屡屡受制于人的重要原因。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以为国内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带来重要启示,帮助国内企业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使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步入新的台阶。

1 运用市场机制建立人力资源配置,规范化、制度化人力资源标准

像美国、日本、德国等先进的国家都很重视人力资源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从雇佣、培训到薪酬、绩效考核等诸多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了如何从人才市场上招聘到优秀的员工、如何培训其具有专业的岗位技能、如何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不断拼搏的精神、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如何留住适合企业发展的优秀员工等多方面基础上的一套人力资源配置方案。这些方案充分体现了这些国家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能够用更加规范、标准的制度促使人力资源的效能发挥,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通过对员工的工作技能、劳动强度、薪资水平、晋升机制、义务和权力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然后将之付诸实施、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而当前我国国内企业在员工配置上,还是采用的企业内部培训为主、市场招聘为辅的政策,企业内部的员工提拔和流动还是采用“官本位”—— 领导说了算的策略,而人才招聘更多的是靠社会关系和领导的安排,因人设岗,没有有效的用人机制,容易造成人员冗余,这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在国内企业进行人员配置时,一是要坚持市场机制,采用灵活的市场竞争机制选择录用人才,从根本上为企业优化企业员工结构;二是要以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为国内企业发展留住人才;三是建立、健全用人制度,在企业内部做到合理化、有效化分配人才。

2 探索出有效的高管薪酬激励模式,减少潜在的“道德风险”的产生

高级管理人才(简称“高管”)是企业管理金字塔的塔尖位置,是整个企业发展中的稀缺的生产元素,其管理着整个企业的生产和运作,但本身又是打工者,其处于整个企业的大脑位置,是整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国外的先进国家为了调动高管的积极性,在高管薪酬激励上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也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激励模式,模式上主要有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两种。美国模式是包括基本工资、年度奖金、长期福利待遇和激励机制,整个薪酬激励机制涵盖了高管在现期和上期的工作成绩反馈,涵盖了和公司长期发展后获得的股票、期权方面的红利奖励,涵盖了退休后领取的退休金等。日本模式是包括基本年薪、奖金和津贴构成,其工资高低主要是根据年度其对公司的贡献度来计算年度功劳,其的非现金酬劳在整个薪酬体系中占的比例要大于美国。

我们国家长期的计划经济和薪酬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我们国家在高管薪酬指端上还是沿用着“工资+奖金”为主体的传统薪酬制度,而相对的股票期权奖励在整个公司的总股本中可以说是微不足道,这就充分暴露出薪酬标准严重不合理的状况,这种底薪低酬的薪酬制度常常会带来潜在的“道德风险”的危险,很多企业高管抵挡不住金钱利益的诱惑而发生腐败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当高管的付出不能得到正常的薪酬反映的时候,高管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就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谋求各种“灰色收入”来充实自己的钱包,或者追求短期盈余来粉饰自己的功劳,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从优化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讲,在建立高管薪酬激励机制上应该向国外的发达国家看齐,比如日本的年功序列制、德国的利润分享制等都是薪酬激励制度方面的典范,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模式,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高管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高管及员工的自我价值的展现搭建平台,促进他们与企业共同长期、稳定发展。

3 深入开展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据美国一个专业的企业调查咨询公司统计,投入员工岗位培训的金额为美元,其产生的生产效益可以达到50美元。因此,国外的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员工进行素质教育和岗位培训,一般只要员工在企业里面做出了成绩,对公司的生产和管理有贡献,企业都会对员工进行各个层次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员工的生产技能,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企业,每个在职的员工每年都会接受不少于15h的岗位培训,而且世界500强的国外企业中,包括麦当劳、肯德基、摩托罗拉等企业都自己开办了商学院,以解决本公司员工的培训和教育的问题。

我们国家在员工培训上的意识还远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岗位技能上基本上还是处于“传帮带”的水平,员工的岗位培训和教育基本属于空白,员工对本岗位的操作技能不能很好的了解,还处于师傅教一点,上岗操作一点,下岗总结一点的水平。因此,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定要多多学习外国先进的培训和管理经验,依靠强大的培训开发系统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培训和教育,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人才的同时,也能使得他们尽快的融入企业发展中来,缩小员工现在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与企业发展未来战略所要求的人员素质之间的差距,既能尽快的提高员工的专业操作技能,又能够帮助他们快速的成长和不断的壮大,为企业带来丰厚的获利。

总之,在我国现代化企业的进程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已经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位置,已经让国内众多企业充满了活力。因此,打破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必然,我们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一定要吸取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摒弃其所产生的弊端,结合我们国家的实情和企业发展的现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使其变为企业发展的推进剂,推动我国国内企业的高速、稳固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萍.国外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对我们的启示[J].理论月刊,2013(4).

[2]陈万明,王延胜,刘晓玲.从国外经验看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商业研究,2000(10).

上一篇:职业学院课程建设规划下一篇:中秋节乡镇领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