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旅游开发案例

2024-10-12

古镇旅游开发案例(精选8篇)

1.古镇旅游开发案例 篇一

论古镇旅游开发中的资源保护问题 ————以雅安上里古镇为例 ————以雅安上里古镇为例 提 要: 本文以雅安上里古镇为例 ,分析了古镇旅游资源及其保存现状 ,挖掘了古镇旅游 开发中面临的几对矛盾:保护与开发模式、资源与客源、游客与古镇居民需求间的矛盾 ,并 针对几对矛盾探索了如何在古镇开发中实施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关键词: 关键词: 古镇旅游;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旅游经济 随着联合国有关世界遗产的管理组织将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从官方建筑转移到民间建 筑 ,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小城镇、村落的保护成为了国际遗产保护领域关注的热点。当前 ,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在发展农村旅游经济的同时 ,必须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保 护的前提下开发古镇旅游资源。值得引起注意的是 ,近些年 ,许多古镇由于地方政府急于追求政绩工程 ,忽视了历史遗产 的保护 ,大面积拆毁古街区、古民居建筑 ,破坏古镇历史风貌及生态环境 ,淡化古镇的民风 民俗 ,致使众多的古镇文化遗产资源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一 四川省上里古镇旅游资源及其保存现状 上里古镇是四川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 ,传统文化积淀丰厚 ,文物古迹分布广泛 ,遗 存丰富。然而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热潮中 ,上里丰富的历史遗存及其建筑风貌都不同程度 地遭到了破坏 ,其中古民居建筑毁坏尤甚。由于古镇民居多为木结构建筑 ,年久失修 ,大部 分民居较为破旧 ,如韩家大院的四合院 ,由韩氏后人居住并照管 ,因缺乏维修和使用不当 , 导致古建筑破败不堪;沿雅上公路新修的建筑为现代建筑风格 ,层数和体量较大 ,作为古镇 核心区的一部分 ,对古镇形象破坏较明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镇内居民改善住房的要求 十分迫切 ,违章建房的现象较明显 ,对古镇风貌、建筑格局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 ,古镇 旅游开发中存在急功近利现象 ,对古镇的建筑遗存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宏观地看 , 上里古镇的各类旅游资源破坏或丧失的现状 ,在我国整个古镇旅游资源中都不同程度地存 在着。究其根源 ,皆在于古镇历史遗存、古风古韵、自然景观风貌等资源的丧失或消退 , 是当前古镇旅游经济发展中的片面性所致。具体而言 ,存在着以下几个矛盾。(一)古镇保护与开发模式之间的矛盾 散落民间的古镇古村落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应加强其保护 ,限制性的、合理的 旅游开发正是保护古镇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之一。古镇旅游开发的过程中 ,应以古民居建 筑、古镇历史风貌、传统民风民俗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前提 ,这是古镇旅游持续发展下去的 源泉。然而 ,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协调

决非易事 ,在我国众多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实践中 ,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粗放式旅游开发已成为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矛盾。一方 面 ,为了追求短暂经济利益 ,在对古镇资源缺乏深入调查、全面科学论证与科学合理规划的 情况下 ,就匆匆进行探索式、粗放式开发 ,在开发过程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轻视古镇文化 遗产保护的现象 ,导致了古镇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风貌的破坏或丧失;另一方面 ,在“古 镇开发热”中 ,许多古镇开发者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经营理念 ,在开发中盲目跟进和模 仿 ,使古镇失去了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形成的社会文化载体和淳朴、和谐的古镇意象 ,失去了 个性和魅力 ,形成了 “千镇一面” 的格局 ,古镇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历史风貌在这种粗放式 开发下显得支离破碎。许多古镇旅游开发已从反面说明了 ,重复建设、急功近利的粗放型开 发模式会导致古镇文化遗产保护失败 ,并最终影响开发的经济效益。(二)古镇资源与旅游客源的矛盾 古镇资源与客源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 ,古镇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和限制性开发 与激增的客源形成了一对矛盾。古镇资源是稀缺性和高价值资源 ,也是不可再生资源 ,该类 资源的破坏或丧失 ,将会带来无法弥补的后果。然而 ,与此相对地 ,渴望回归历史、回归传 统 ,追寻悠远和谐、古朴宁静的古镇意象的都市旅游者数量却与日俱增 ,特别是几个 “黄金

周” 期间 ,古镇游客数量往往超过了古镇的承载量 ,即游客数量超过了古镇文化遗产资源持 续生存发展下去所限定的最大游客量 ,周期性的游客超载导致古镇的生态、人文环境遭到不 同程度的破坏。第二 ,古镇资源的受保护性与游客的保护意识差形成了冲突。古镇文化遗产 资源因历史久远 ,失于维修 ,加之当时历史条件下建筑材料的局限以及长期以来的自然或 人为破坏 ,许多古镇旅游资源容易损坏且目前的破坏程度较强 ,面对日渐稀少的历史遗存 , 需要游客有强烈的遗产保护意识 ,有较高的素质。然而 ,现实是 ,游客的环保意识、遗产保 护意识普遍较弱 ,许多游客乱扔垃圾 ,随意刻画、触摸甚至盗窃等行为 ,已经成为许多古镇 旅游资源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不利于古镇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三)游客与古镇居民需求间的矛盾 都市游客回归历史、反朴归真的心灵需求与古镇人追寻都市化、商业化的需求是一对矛 盾。逃离钢筋水泥、喧嚣杂乱的都市 ,回归悠远宁静的古镇 ,追寻鸡犬相闻的简单生活 , 是众多都市人的渴望。作为都市人 ,暂时回归古旧的生活是一种享受 ,长久置身其中的古镇 人却难以忍受现代化、城市化

化的远离 ,他们渴望追寻现代城市文明 ,然而 ,城市现代化对他 们而言 ,是“欧美风格”“高层建筑”“花园洋房”、、、甚至“怪异另类”等元素的组合。古 镇居民对现代城市文明的认识局限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破坏古镇格局风貌和文物环境的行为 , 古镇都市化、商业化气息也因之日趋严重。具体表现在:古镇发展中渗入了过多现代符号 , 过浓的商业气息。例如 ,有些古镇古建筑的韵致虽然依稀可见 ,但却处处渗透了砖墙、水泥 柱和瓷砖等现代建筑的符号 ,与古镇的古韵古风极不协调;商铺、摊位林立 ,地方特色产品 较少 ,小商小贩成群结队 ,拉客宰客现象屡屡发生 ,导致古镇商业气味过浓 ,民风不淳 , 古街区成了“商业街”;乡土文化艺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破坏 ,体现地方特色的风俗节庆 活动日渐稀少 ,古镇人传统的生活器皿、生活习俗、娱乐方式正在消失 ,民俗风情变了味 , 千百年艰难留存下来的古镇历史气息逐渐日趋淡化 ,原汁原味的古镇正逐渐消逝 ,这是古 镇的悲哀 ,也是“寻古”人的遗憾。笔者认为 ,以上矛盾 ,在我国古镇旅游开发中是普遍存在的 ,但并不是无法协调解决 的。二 古镇旅游开发中加强资源保护的几点建议(一)实施保护型开发模式 ,建立古镇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循环 保护型开发模式 ,是指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 ,进行有约束、有限制的合理开发。在古镇 旅游开发中 ,当遇到多种利益发生冲突且难以平衡时 ,要以“保护优先”为基本的前提 , 并树立系统保护的理念。对古镇的保护包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即治理古镇脏、乱、差现 象 ,严防由于游客过多造成对古镇的垃圾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视觉污染等;对古镇文 化的整体保护 ,主要包括对古镇独特的生活形态和深厚的地域文化等的保护 ,如古建筑、民 风民俗、民间艺术等 ,也即是说 ,在保护古镇历史建筑的同时 ,保持古镇的古风、古韵 , 传承古镇的民间活态文化。只有这样 ,才能使古镇更具有根基、底蕴、特色和生命力 ,才能 使古镇旅游者真正享受到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以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 ,以旅游开 发促进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是古镇旅游开发的主题 ,不能为追求短暂的经济利益而牺牲整个 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 ,古镇旅游开发要适度 ,要在充分考虑古镇的环境容量、可进入 量等因素的基础上 ,严格控制游客数量 ,坚决杜绝由于游客周期性超载带来的景区生态环 境污染 ,及由此造成的对整个资源、环境的破坏。总之 ,以保护为先 ,开发适度 ,以保护型 开发模式替代缺乏科学规划、盲目跟进、重复建设、资源破坏严重的粗放型开发模式 ,才

2.古镇旅游开发案例 篇二

绪论

2 0世纪8 0年代,因陈逸飞先生的一幅画——《故乡的回忆》,使苏州的周庄古镇名扬内外,迈出了我国古镇旅游发展的第一步。此后,以“小桥、流水、人家”为形象、以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情为特色的周庄古和丽江古城等古镇,因其悠久的历史、古朴的建筑风貌以及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遗迹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掀起了中国各地古镇旅游开发的热潮。

随着古镇开发热潮的到来以及中国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学者对古镇旅游的研究也日益丰富起来。在古镇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怎样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兼顾古镇保护呢?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徐森认为,“要保护古镇,需处理好保护古镇古建筑同保护古镇总体生态环境的关系、保护古镇同发展古镇的关系、保护古镇同旅游开发的关系、保护古镇同加强管理的关系这四个关系。”陈秉钧、乐琦则指出,“古镇保护应该是有序进行的,应该是群体参与的,应该是动态发展的,应该是多元表现的。”谭宏在古镇保护与开发的保障机制方面提出了“构建政府主导、部门监督检查、政策激励惩罚、民众参与行动、学界咨询指导、法律规范约束、市场融资投资七大保障体制。”

目前我国发展较好的古镇主要有丽江、平遥、周庄、乌镇、凤凰等,古镇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发展济、交通进步等,给当地发展带来了“福音”。同时,由于受南方古镇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古镇都以“小桥、流水、人家”为规划模型,使得古镇缺乏特色。古镇旅游的迅猛发展加重了古镇的商业化气息,威胁到古镇的原真性。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古镇游客接待量分布不均,古镇旅游资源浪费和破坏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可以说,我国古镇旅游的开发是一把“双刃剑”,要兼顾古镇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对古镇旅游开发得与失的研究就十分必要了。

一、成都古镇旅游概况

“九天开出一成都,千门万户入画图。”这是诗人李白游过成都后对成都发出的赞叹。成都素来有“天府之国”的称号,并于2009年启动“天府古镇”整体品牌打造计划,自此以后成都古镇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效。

(一)成都古镇旅游资源

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几千年来城址未变,留下了大量丰富的历史遗存,为成都古镇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成都周边古镇繁多,已开发的古镇有黄龙溪古镇、怀远古镇、上里古镇、安仁古镇、元通古镇、悦来古镇、街子场、平乐古镇、西来古镇、洛带古镇、火井镇、白鹿古镇、唐场镇、泰安镇等十余个;待开发古镇更有罗泉古镇、柏合古镇等。这些古镇各具特色,历史遗存、文化内涵以及民族风俗也各不相同,洛带古镇被称为“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平乐古镇素有“天府南来第一州”之称,黄龙溪古镇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有“影视城”、“中国好莱坞”之称。

(二)成都古镇旅游现状

成都古镇旅游的游客多以一日游为主,游客们多以休闲观光旅游为主要旅游目的,互动性、体验性的旅游活动缺乏,游客的“重游率”不高。但不可否认,近年来成都古镇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成为假期和黄金周的绝佳选择。在2014年的清明小长假期间,成都接待游客达482.1万人次,黄龙溪古镇仅在4月1日当天就有超过2万名游客,古镇的游客接待量超10万人次,在平乐古镇、洛带古镇、安仁古镇等古镇地也涌入了大批游客。

二、平乐古镇旅游开发现状

平乐古镇,古称“平落”,“史前蜀王开明氏时期,平落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而得名。”平乐古镇距离成都市93公里、邛崃市18公里,位于成都和邛崃的西南方向,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素来有“茶马古道第一镇”、“南方丝绸之路第一站”、“一平二固三夹关”等美称。平乐古镇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及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同时也是国务院六部委2004年2月命名的全国重点镇和四川省命名的十大古镇之一,是邛崃市2000年实施的“一山一城一镇”中的“一镇”。

(一)平乐古镇的旅游资源

1、平乐古镇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遗存旅游资源

经过多年的发展,平乐古镇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极具文化特色的平乐古镇。也正是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造就了平乐古镇的八大文化旅游资源——水文化、火文化、茶文化、铁文化、纸文化、路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还有古镇中闻名遐迩的“平乐九古”——古寺、古堰、古树、古桥、古道、古坊、古居、古街、古风。它们见证了古镇千年历史变迁与古镇的兴衰更替。

2、平乐古镇周边旅游资源

除了平乐古镇中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遗存旅游资源外,在古镇周边也形成了许多环境优美、让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区:位于古镇西北的芦沟竹海风景区,位于古镇南方的金华佛山,位于古镇西南的金鸡沟,位于古镇西面的花揪山风景区以及与平乐古镇齐名的天台山风景区等。

(二)平乐古镇的发展现状

平乐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占地面积宽、民俗活动多种多样,在平乐古镇旅游,游客可以品美食,赏美景,参加民间节庆活动、休闲娱乐活动等,在古镇周边也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区与古镇交相辉映。正因为如此,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涌入平乐古镇游玩,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特点。

2005年平乐古镇的旅游接待人次为68万,2006年上升到132万人次,2007年10月底的游客接待量就已经达到148万人次,2008年至2011年,平乐古镇的游客增长量也始终保持在20%以上,2011年平乐接待游客360万人次;位居全川第二;2012年清明小长假,平乐古镇三天共接待游客42万人次,雄踞全川首位,2013年平乐古镇的游客接待量已经达到了320万人次,在2014年的五一小长假平乐古镇游客量也达到了37.6万人次。平乐古镇游客接待量可见一斑。

三、平乐古镇开发的得与失

(一)平乐古镇旅游开发的亮点

平乐古镇旅游开发的优势并不缺乏,平乐古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遗存,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来看,平乐古镇旅游开发存在许多亮点。

1、古镇旅游开发保护了古镇历史遗迹。

古镇旅游开发之前,由于居民的前瞻性不强,当地居民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建古镇建筑,而当地政府并不会干涉这些情况。笔者在平乐古镇实地考察中发现,禹王街各种现代风格建筑与商铺云集,与古镇的形象大相径庭。在古镇旅游开发后,为了发展好当地旅游业,政府及有关旅游行政部门制定出相应的法律和安排专属部门来保护古镇资源。如:邛崃市在平乐古镇设立了邛崃市平乐古镇景区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景区辖区内各项管理工作;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平乐古镇保护管理办法》中对古镇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古建筑民居等都进行了立法保护和管制。

2、古镇旅游开发规范了古镇的环境卫生。

古镇旅游开发之前,平乐古镇只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文化村镇,镇里经济相对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人们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街道上的垃圾没人清理,街道两边的商铺、茶馆等不规范等。当旅游业发展起来后,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加上相关政府部门的保护,设立了相应的职能部门和法规,并且聘请专门的环卫工人来负责古镇街道的清扫和环境的维护,现在在平乐古镇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干净的街道、整齐的铺面,过去脏、乱、差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

3、古镇旅游开发打通了古镇交通线路,增加了古镇的可进入性。

在平乐古镇旅游开发以前,古镇周边的交通并不发达,古镇的可进入性较低,但古镇旅游发展起来以后,为了引入更多的客源,将旅游发展起来,政府和旅游行政部门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打造古镇周边的交通。现在从邛崃市到平乐古镇每人只需要在车站花5元钱就可以乘坐大巴前往,大巴几乎每5分钟就会有一班,十分便利。不仅如此,在古镇内还有许多人力三轮、观光车等代步工具,游客可以乘坐前往古镇内部及古镇周边的各个景点,交通非常便利。

4、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收入。

在古镇旅游开发前,平乐古镇的居民多以务农为生,部分居民以经营茶馆、商铺为生,但客源不多收入也不高。古镇旅游开发后,有的居民利用自己家的地理位置优势开起了客栈、餐馆、购物店、茶楼等,有的居民开起了观光车、人力三轮,白沫江边还有许多出租观光船等。这些项目不仅满足了游客在古镇的吃、住、行、游、购、娱,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提高了就业率。

不仅如此,古镇旅游发展起来后,当地居民可以与开发商和当地旅游团体合作,经营景区客栈,为游客提供住宿;可以经营饭店,为来往的游客提供特色美食,解决吃饭问题;可以经营茶楼,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场所;还可以经营特色购物店,售卖各种小纪念品和当地特色小吃;也可以把房屋出售或者出租给旅游开发商或者当地的旅游社会团体,这些都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5、古镇旅游开发促进了古镇文化内涵的开发及与外界的文化交流

平乐古镇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镇,在这里上演了数不清的传奇历史事件,司马和文君的浪漫爱情故事、南方丝绸之路、丞相诸葛孔明西征和七擒七纵孟获、“三教合一”的神话等都在平乐古镇发生。古镇旅游开发离不开文化内涵的开发,文化内涵的开发既能凸显古镇的文化特色,又能让游客在古镇感受其历史文化。外界游客带着对异质文化的求索与猎奇心理来到古镇的同时也带入了自己的地方文化特色,在双方文化互动与相互影响的情况下,经过“文化冲突→文化认同→文化整合”三个过程,促使相互融合,相互交流。

(二)平乐古镇旅游开发的不足之处

“散落民间的古镇古村落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应加强其保护,限制性的、合理的旅游开发正是保护古镇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旅游开发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不利于古镇的发展。

1、肆意翻修古镇,使古镇丧失“灵魂”,古今难辨。

随着古镇旅游的迅猛发展,由于当地居民的前瞻性不强、政府追求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古镇建筑进行翻修,将古建筑改造成宾馆、茶楼、饭店、酒吧等,不注重古镇的“古”形象保护,让古镇建筑变得“难辨古今”。在平乐古镇,我们看到打大多数建筑都具有古镇的形,却不具备古镇的“魂”,大部分建筑看起来很新,钢筋水泥、瓷砖修建痕迹明显,让人感觉这是仿古镇而不是古镇。古镇旅游应当以古作魂、以古为本,加入了现代电子设备、现代玻璃橱窗、现代酒吧灯红酒绿元素的大众娱乐设施,无疑是画蛇添足,破坏了古镇的神韵,扼杀了古镇的精魄。

2、一味求稳而忽视创新,旅游开发主题雷同,不注重自身特色的打造。

“去了成都的一个古镇就好像去了所有的古镇”,这是大部分从古镇回来后的游客们的感受。成都的大多数古镇都存在主题雷同,产品单一的问题。目前开发较为成熟的古镇有双流黄龙溪古镇、龙泉洛带古镇、邛崃平乐古镇、大邑安仁古镇等,这些古镇留给游客的印象大多相同。笔者发现在平乐古镇的特色购物街上售卖的商品几乎在每个景区都看得到,所谓的特色小吃在成都也几乎处处可尝。古镇构成元素千篇一律,特色性民俗和文化开发不足,白沫江两岸商铺林立,并未形成自己的特色,造成“千镇一面”的尴尬局面。

3、商业化过度泛滥,不注重对古镇生态保护,威胁古镇原真性。

现如今古镇发展争论最多的问题就是古镇的过度商业化的现象,古镇的商业化虽然能够给当地居民带来实质性的收入,但是过度商业化不仅会改变古镇的外在面貌,也使古镇的内在性质发生变化,地方特色文化流逝,并且会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同时,随着古镇旅游的快速发展,平乐古镇的游客接待量不断增加,游客量的增加,伴随的是垃圾量的增加、噪音超标等,这些都将破坏古镇宁静幽雅的环境。

据笔者在平乐考察中粗略的统计,在平乐古镇大约有70家旅馆客栈,大多数是由古民居改建而成的,部分居民将房屋租赁给商家,使古镇居民的结构发生了改变。由于原著居民的前瞻性缺乏、入驻商家追求利益最大化、经营者的落后的观念、旅游者的素质参差不齐等,使得古镇生态环境遭受损害。当地居民和入驻商家的随意改建、素质低下的游客的恶意破坏等也使古镇的原真性受到威胁。尽管平乐古镇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相应的法规,但是古镇中仍有许多的破坏现象,“假古董”的现象数见不鲜。

4、古镇游客承载量分布不均匀,古镇资源分配不平衡,造成过度使用和浪费。

2013年9月30日,四川省旅游局发布了四川A级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规定《旅游法》于10月1日正式实施,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通过查询我们知道平乐古镇的最大承载量是12万人,超过承载量将会对古镇的资源造成影响。笔者在实地考察时发现,古镇平日里游客较少,周末游客量会有所上升,大多都是当地学生和居民,在国家的法定假日,游客数量会大幅度增加。

平时,平乐古镇游客接待量少,古镇的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到了法定节假日,便会涌入大量的游客,超过了古镇游客承载量,形成“旅游公害”(景区拥挤混乱、建筑和环境遭到破坏),给古镇景区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坏,还将加剧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利于客流的疏散,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得不到确切的保障,不利于古镇的发展。

5、古镇的旅游配套设施有待完善,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有待提高

平乐古镇街道纵横交错,占地面积宽阔,镇中明清建筑面积达23.54万平方米,然而笔者在考察中发现平乐古镇的路标和指示牌数量严重不足,重要的文物古迹旁边缺乏必要的文字说明或解说牌字迹不清晰、解说不具体,重要景点处也没有讲解员或讲解设备,游客不能够单纯的通过这些指示牌了解古镇的文化内涵。同时,在一些容易迷失方向的岔路口缺少相应的路标牌,进入古镇后容易迷失方向。笔者在考察中发现,古镇的大多数建筑都是木质结构,但是古镇中的消防设施寥寥可数,而且也没有相关的疏散通道,游客的人身安全得不到确切的保障。

再者,笔者发现平乐古镇中的服务人员也存在服务技能参差不齐的情况,平乐古镇的餐馆、客栈等大多以家庭自主经营为主,并没有聘请专业的服务人员,也没有专业的服务技能培训,经营者缺乏必要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不能提供给客人较专业规范的服务,作为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者的服务技能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四、相关对策及建议

通过对平乐古镇旅游开发得与失的研究,我们认识到了成都古镇旅游开发的亮点与不足,在今后成都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不仅要保持经济等方面的亮点,同时要注意避免其不足,对于古镇旅游的开发,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一)注意古镇文化内涵的开发,凸显本地特色。

各地区的古镇也各具特色,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资源和文化内涵,如在西南地区古镇大多以民族风情为主题,在江浙沪地区古镇则多以“小桥、流水、人家”为特色。在成都古镇旅游开发时,应注意在与其他巴蜀古镇保持一致的同时,凸显本地的特色,要注重文化内涵的开发,并加以创新创新,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当地的文化特色,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古镇旅游。如:在平乐古镇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私奔故事口口相传,因此开发出与之相关的旅游产品,可以编排相应的戏曲,可以设立专门的说书茶馆,可以设立《凤求凰》古筝行等。平乐古镇是以“平落起生意”而著名,可以打造一条古代特色商业街吸引游客。

(二)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古镇游客接待量,注重对古镇环境、古镇建筑等的保护。

近年来古镇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受季节、知名度、交通、距离、假期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各古镇旅游接待量分布不均匀,造成古镇资源的浪费和损坏。因此,在今后的古镇旅游开发和发展中,应根据古镇的旅游承载力,在淡季和旺季采取不同的措施,控制游客接待量,保护古镇旅游资源和环境。如:在淡季时,可举办特色性的民俗节庆活或者优惠活动吸引游客,减少古镇资源的浪费;在旺季则可以收取适量门票或提前网上报名等方式控制客流量,减少因游客过多造成的资源损坏。

(三)积极探寻古镇商业化与原真性的平衡点,保护古镇特色与“老字号”。

过度商业化是目前大部分古镇都存在的问题。如在洛带、黄龙溪、平乐等古镇,街道上有许多购物店、餐馆、客栈等,这虽然能促进古镇经济发展,但也会使古镇内部性质发生变化,破坏古镇的原真性,不利于古镇的发展,因此在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平衡好古镇的商业化与原真性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古镇的原真性保护,李苏宁等“反空心化派”主张当地居民留在古镇,反对旅游经营者进驻;江五七等学者提出的“部分空心化”观点则主张将部分令人担忧的居民迁出,允许部分商家入驻。我更加赞同第二种观点,因为反空心化虽然保护了古镇原真性,但不利于古镇的开发与经济的发展。而部分空心化则平衡了二者的关系,在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对古建筑予以保护,采用“以旧补旧”的方式,禁止翻修建筑,同时在商业化方面,保护好古镇中的“老字号”店铺和地方特色店铺,如平乐古镇的老码头、竹编街等,建立起具有当地特色的“高品位”商业文化。

(四)加强古镇旅游产品整合,增加古镇吸引力。

旅游产品既包含有形的风景名胜,也包含无形的旅游服务,要增加古镇吸引力,就需要加强和整合古镇内旅游产品。成都各大古镇都独具特色,如:黄龙溪的水文化、洛带的客家文化等,在古镇周边也有许多旅游资源,旅游开发者在开发时要做好有形的旅游资源的整合,使古镇周边各景点与古镇互补,避免形象遮蔽,要重点打造本地的特色资源,同时设计一些体验性、互动性较强的旅游产品。如平乐古镇和天台山的整合、洛带古镇和金龙长城的整合等,增加古镇吸引力。在无形产品方面,由于古镇中大部分商家都是当地居民,缺乏服务意识和专业的服务技能,里有开发者可对其进行相关培训,增强古镇服务人员整体素质,靠古镇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文化魅力和温馨的服务产品吸引游客。

五、结语

3.浅析旅游开发对安仁古镇的利弊 篇三

关键词:旅游开发;安仁古镇;利弊关系

安仁古镇的命名来源于古文“取仁者安仁之意”。建于唐朝,迄今为止已经由几千年的历史,在建筑风格上是采用中西式样结合的方式,因而各院落的设计风格上千差外别,但在整体的院落布局上却分外和谐,因此被人们誉为“川西建筑文化精品”。然而,在近些年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模式下,安仁古镇自然被列为旅游开发建设首选,但因为旅游开发过度问题,使得安仁古镇原有的建筑群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也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针对此种情况,还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安仁古镇的实际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设计。

一、安仁古镇的旅游开发资源分析

1、刘氏庄园。刘氏庄园始建于19世纪,值得一提的是该庄园的修建并不是一下建成,而是历经刘氏家族前前后后多次的修建改造,才有了如今刘氏庄园的恢弘面貌。刘氏庄园占地面积达7万平方米,该庄园的旅游展览总共分为四个部分:①官僚地主刘文彩和家人日常生活的遗迹;②刘氏庄园内陈设的古代古玩珍品;③刘氏庄园所展示的四川民风民俗,比如罗屋民俗馆;④刘氏庄园无穷的科研价值。

2、建川博物馆聚落。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大邑县安仁古镇,整个聚落占地面积为500亩,它是四川省资金投入最多,藏品最为丰富一个博物馆。该博物馆的聚落在建设中考虑到各个分管藏品特色不一的问题,因而设置了各种特色的主题分馆。在建川博物馆当中,收藏的藏品异常丰富甚至有国家的一级保护文物,而且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建川博物馆聚落旅游开发价值也随之增大,馆内的藏品也会更加丰富[1]。

二、安仁古镇旅游开发的利弊元素

1、安仁古镇被众人熟知,有利于历史景观的保护。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安仁古镇,始建于唐朝,迄今为止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被人们誉为川西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安仁古镇除了丰富的藏品之外,其特有的中西结合建筑景色以及富有当地人文特色的四川风俗,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慕名而来。在这些参观的游客中,除了目睹安仁古镇的绝世风采之外,也留下了千古傳诵的诗词佳句。时至今日,漫步在安仁古镇当中,仍然能感受到千年前的风景特色,不知不觉间竟有穿越时空的错觉。正因为有这样的美景使得安仁古镇美名远播,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多不胜数。

另外,在人们游览安仁古镇的美景,探寻千百年安仁古镇的古风古貌的同时,旅游景观的维护人员再对其宣传历史文化保护的含义更具说服力,游客也自然加入到历史景观的保护行列当中。

2、安仁古镇的旅游开发无自身风格。安仁古镇的旅游开发一味的模仿其他古镇毫无自身特色,不仅浪费了安仁古镇天然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还造成了安仁古镇建筑的损坏。其次,安仁古镇内的旅游景点以及纪念品的设置模仿痕迹过于严重,丧失了自身的景观特色,以致于无法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2]。再者,在安仁古镇的旅游开发中,为了整体的景观布局自然而然的会改建一些景观布局,而景观的改建又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进而造成无法估量的文物损失。再者,在当前的安仁古镇旅游开发中,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历史文化资源的监管部门,都没有承担起应有的监管责任,使得安仁古镇旅游开发出现过度现象。

三、安仁古镇旅游开发的改革建议

通过对安仁古镇旅游资源以及旅游开发利弊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下安仁古镇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潜力,而且安仁古镇丰富的资源确实能吸引众多中外游客慕名参观,这不仅可以提升安仁古镇居民的经济收入还能让安仁古镇的历史文化被众人熟知,进而增强社会群众对安仁古镇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意识。

其次,安仁古镇旅游开发应该立足于安仁古镇自身的景观特色以及四川当地的风土人情[3]。在此基础上,恰当的安排安仁古镇的旅游景点,注重当地人文特色的应用。此外,考虑到安仁古镇旅游开发必然会吸引大批的中外游客,这就会造成当地环境的污染破坏,鉴于此,还需要旅游开发管理人员加强对安仁古镇景点的维护和环境清洁。

综上所述,通过你对安仁古镇是国内现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封建地主庄园。建筑规模非常宏大,在建设初期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筑设计上也采用中西式结合的设计模式,既表现出东方的恢弘大气也突出西方建筑的典雅、庄重。时至今日,安仁古镇旅游开发已经日趋完善,但不可避免的是仍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基于此,还需加强安仁古镇旅游开发合理布局,并且加强安仁古镇的景观保护和维修,使其得到恰当科学化的旅游开发。

参考文献

[1] 杨利,黄河.成都近郊古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对大邑安仁古镇旅游调查分析[J].商,2012,(23):253-254.

[2] 孔旭红,段艳丽.精神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的发掘与利用[J].生态经济,2010,(3):135-138.

[3] 方仁.特色古镇旅游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以广西隆安雁江为例[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5(4):79-83,88.

4.凤凰古镇旅游攻略 篇四

凤凰古城――中国第10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209国道和湘黔省道从县境穿叉过,铜仁大兴机场距县城仅27公里,交通实为便利。

到古朴典雅的沱江边欣赏文学大师―沈丛文笔下的“烟雨凤凰”,江边有捣衣少女,“湘女多情”就出自她的淳朴与勤劳。那种感觉你亲身来体会。早餐后可游【凤凰古城】,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历经3风雨沧桑,古貌犹存。现东门城楼和北门城楼尚在。

凤凰古城游玩最佳时间

来凤凰四季皆可,但是这边有句俗语“早上的凤凰,晚上的凤凰和冬天的凤凰”,凤凰临近四省交界,周末三日游的游客比较多,没有什么绝对的淡季,想必也只有过年那几天人比较少。过了端午节人就开始多了,然后一直到过完十一,都是旺季。

路线

沈从文故居―东正街―古城墙城楼―杨家祠堂―沱江泛舟――虹桥

到达当天直接入住坐落于凤凰古城沱江河边的“五悦景区连锁酒店(凤凰店)”,步行可至古城沱江河边,距奇梁洞、南方长城等主要景区只需20分钟车程。早上伴随着潺潺的沱江水声醒来,开始参观古城的人文景点,沈从文故居、古城墙城楼、杨家祠堂等,追随着历史和文人的脚步,深入了解凤凰古城。傍晚沱江泛舟,体验夕阳西下中的古城暮色,欣赏沱江醉人风光、红灯笼高高挂起的吊脚楼群、虹桥等著名景点。

住宿

在凤凰旅游住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住的不愉快会影响旅游的心情。尤其是准备不周的游客,到凤凰以后将就住下或被拉客妇人带到古城内转悠。

凤凰县城家庭客栈最早当属沱水人家客栈,现在应该有几百家。当地人开的客栈很难找到奸猾的店主,但设施.位置.主人素质.服务态度等差别很大。

凤凰的家庭客栈普通间一般35-60元/人。宾馆则变化较大100-188元/间。节日会价格会翻倍。平时淡季非周末的话,住宿的地方还是很好找的。强烈建议不要黄金周去。住宾馆或要住条件、位置、服务好的特色客栈与信誉较好的旅行社联系,进行咨询并委托代订房间(住宾馆旅行社能够拿到较底的价格,住好的特色客栈虽然价格一样但能够确保条件、位置和服务。一般的客栈则不需要预定,凤凰古城内和城外周边多的是。)

好多游客打电话咨询和预定吊脚楼住宿,其实真正的吊脚楼住人是不方便的,何况河边仅剩的一些吊脚楼一般也不住人,准确说应该是叫临江特色客栈(钢筋水泥建筑,房顶盖瓦,外观仿古)。也有人要订农家住宿,准确说应该是叫古城居民家庭客栈。

1.凤凰古镇旅游攻略

2.平谷旅游攻略

3.清远旅游攻略

4.华山旅游攻略

5.东兴的旅游攻略

6.福安旅游攻略

7.珠海旅游攻略

8.日本旅游攻略

9.东兴旅游攻略

5.西塘古镇旅游作文 篇五

年初六爸爸不仅带了我,还带了妈妈、爷爷、奶奶、姑婆一起去浙江古镇西塘旅游。

早上吃完早餐,我们就浩浩荡荡的出发了。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西塘。爸爸先去买门票,而我们则在一旁照相,很快我们就置身江南水乡的古朴小镇中。那里的房子我从来没见过,都是明清的建筑。西塘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这里民风淳厚,橹声悠扬。小河在古镇中穿插迂回,而众多的桥梁把古镇连成了一体。我们沿着小镇的回廊边走边看,欣赏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中午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我们随意走进路边的小餐馆,点了几个当地特色的小菜,吃着聊着,十分惬意的享受着中午温暖的阳光。休息之后我们继续出发游览几个民间收藏馆---酒文化馆、纽扣博物馆、木雕博物馆。纽扣馆收藏着5万2千粒钮扣,酒文化馆有介绍怎么做酒,木雕馆陈列着各种木雕艺术品。这里虽然不象游乐场那样好玩,但是让我增长了见识。

很快就到了回程时间,可能走的累了一到车上,我就睡着了,睡梦中我仿佛又回到了江南水乡古朴的景色中。

6.赊店古镇旅游宣传口号 篇六

赊店古镇旅游宣传口号1

1、美食色香味,美镇赊旗店。

2、厚重商文化,赊店赢天下。

3、品味古镇文化,感悟魅力赊店。

4、水运赊店,商达天下。

5、茶道水运商埠,会馆古庙乡愁。

6、赊店古镇,古风古韵。

7、古风古韵古镇,心店们店赊店。

8、赊店古镇,古色古香。

9、水岸商埠,赊店古镇。

10、赊店古镇,古色古香古味。

11、古镇承千载,赊店赢天下。

12、赊店古镇,古韵犹存。

13、中原第一古镇,千年魅力赊店。

14、赊店古镇,乡愁古韵。

15、古韵承千年,赊店醉(秀、韵)中华。

16、赊店赊文化,大旗迎天下。

17、赊店旅游,奢侈享受。

18、赊店古镇,“影”响世界(天下)。

19、赊店“铜香”艺术,古镇“万贾”流芳。

20、清明上河图,赊店古镇行。

21、商镇旅游,赊店独秀。

22、赊店:守诚守义,古色古香。

23、心驰南都,神往赊店。

24、古镇古道碑庙,会商会馆会赊店。

25、中原第一古镇,天人合一赊店。

26、千年古镇秀,魅力赊店游。

27、访古问商,梦圆赊店。

赊店古镇旅游宣传口号2

1、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赊店。

2、梦寻万里茶道,情牵赊店古镇。

3、古问商,梦圆赊店。

4、古风古韵古镇,宜居宜游宜商。

5、准确地表达你心中的赊店古镇?

6、赊店美如画,古镇邀天下。

7、刘秀赊旗故地,天下商家福地。

8、中原古镇,醉美赊店。

9、清明上河图,赊店古镇行。

10、心驰南都,神往赊店。

11、古风古韵古镇,宜居宜游宜商。

12、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赊店。

13、刘秀赊旗故地,天下商家福地。

14、赊店美如画,古镇邀天下。

15、把心留在这个与佛有缘的地方。

16、禅商古镇,自在佛堂。

17、绘画、雕刻三特点于一体的古建筑民居群。

18、厚重商文化,赊店赢天下。

19、品味古镇文化,感悟魅力赊店。

20、水运赊店,商达天下。

21、古风古韵古镇,心店们店赊店。

22、水岸商埠,赊店古镇。

23、赊店古镇,乡愁古韵。

24、古韵承千年,赊店醉(秀、韵)中华。

25、赊店赊文化,旗迎天下。

26、赊店旅游,奢侈享受。

27、赊店古镇,“影”响世界(天下)。

28、赊店“铜香”艺术,古镇“万贾”流芳。

29、赊店:守诚守义,古色古香。

30、心驰南都,神往赊店。

31、中原第一古镇,天人合一赊店。

7.古镇旅游开发案例 篇七

古镇,一般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供集中居住的建筑群。中国历史悠久,广阔土地上有着很多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产品开发向纵深处发展,古镇作为一个新型的旅游产品,逐渐受到游客的青睐。在古镇旅游热潮的带动下,旅游开发为古镇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提供了资金保障,然而在其促进古镇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争论较多的就是古镇旅游发展中出现的商业化现象。

在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所产生影响的研究中,商业化问题受到较多学者和相关部门的关注,对商业化的态度也往往褒贬不一。古镇商业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商铺数量过多、经营商品雷同,呈现出简单重复的现象。在古镇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大多数仅存物质空间形态的古镇又一次将商业选择成为古镇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1]。事实上,旅游和商业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现代旅游经济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以旅游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为主要特征的旅游活动[2]。而商业,从本质上说就是以营利为目的,以商品交换为特征的经济活动。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少不了商业部门的参与,两者紧密联系且相互渗透。商业化现象本身虽然是中性的,但随着旅游的发展,商业化进程的快慢不一又会对旅游地产生不同的影响,表现为旅游地的适度商业化或过度商业化[3]。目前学术界对于适度商业化与过度商业化没有明确清晰的界定。陈一帆指出景区过度商业化的突出表现是“商铺林立,自然风景区呈现城市化倾向”[4];范方舟认为旅游景区的过度商业化,是指旅游景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简单地将旅游景区作为旅游经济产业对待,过分强调旅游经济功能,片面追求旅游经济效益,一味地迁就旅游开发商和投资商的不合理要求,采用开放式的商业经营模式过度开发的行为[5]。李倩、吴小根、汤澍认为,过度商业化是旅游商业化的极端表现,具体表现为地方传统文化逐渐被异类文化特别是现代商业文化侵蚀;本地居民的大举外迁,古镇原有淡雅的生活气息逐渐消失;旅游商品同质性现象严重,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被能成批生产的退化而简单的工艺品所取代[6]。本文认为,商业化是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的现象,但过度的商业化是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本文以凤凰古镇为例,探讨凤凰古镇旅游商业化的发展,试图找到商业化与凤凰旅游协调发展的平衡点。

2 凤凰古镇旅游商业化的驱动力

凤凰历史悠久、风光秀美、景点繁多、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镇闻名于世。凤凰古镇由于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完整的历史文化的保留,被西方旅游者称为“中国最温柔的城市”。作为中国的“十大旅游城市”之一,凤凰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乌龙山、熔岩等自然风光,还有东门城楼、虹桥风雨楼等历史文化景观和充满神奇色彩的苗寨风光。凤凰古镇旅游开发较早,自古就有东岭迎辉、南华叠翠、龙潭渔火、山寺晨钟、奇峰挺秀、溪桥夜月、兰径樵歌、梵阁回涛等8大景。本文认为,凤凰古镇的商业化有以下几个驱动力。

2.1 游客的需求是商业化的动力

游客作为旅游业的主要服务对象,对旅游业的生存起到了决定作用。对旅游地提供的诸多服务,游客有最终选择权,只有从游客的根本需求出发,才能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换言之,游客的需求决定了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出门旅游的人数也日益增加,有能力出来旅游的人大多都是经济条件不错的人群,因此对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要求都较高。为了满足旅游者的这些需求,凤凰的商家们争相开设各种商铺,造成了如今凤凰商铺林立的现象。出租车、KTV等从无到有,古镇从安静变得喧嚣。所有的这一切,都使凤凰从一个古朴的小镇向充满商业化气息的旅游地改变着。因此,游客需要是凤凰古镇商业化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2.2 旅游公司是商业化运作的主体

旅游公司包括旅游景区管理公司以及其他旅游服务公司,这些公司都是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以赚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的。自然,有旅游公司的加入,就不可避免会导致商业化的存在。旅游企业作为盈利性组织,它们参与旅游开发与经营活动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寻求企业发展与扩展空间,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经济发展使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力的位置,旅游公司都希望通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来吸引游客。与此同时,凤凰古镇当地的商家们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引进各种现代化设施,改变了古镇原有的风貌。所以,旅游公司也对当地的商业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3 政府推动是商业化发展的保障

从黄永玉先生1995年绘制的描绘沱江两岸风光的长卷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凤凰古镇在未开发旅游前,只是一个淳朴的小村落,山清水秀,风光旖旎。随着古镇旅游的兴起,政府为了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状况,开始发展旅游业。2001年凤凰县8.33亿元的经营转让费将包括凤凰古城在内的8个景点50年经营权转让给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县里平均每年可从中获取经营收入1660万元、宣传营销费1800万元,实现税收1000万元以上,两年内获得8个景点的保护维修费8500万元。凤凰古镇是以企业为主导的开发模式,由开发商取得古镇内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权,县政府则退居其次。在凤凰古镇,政府缺少从宏观方面进行引导和管理,对古城区内建立的商铺、酒吧、旅店,政府缺少控制措施,没有很好地控制其数量与规模,导致凤凰古镇商业气息过浓。

2.4 社区积极参与是商业化的补充

当地居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当地风俗文化的展现者,又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家”。因旅游开发而失去土地的古镇居民和其他闲散人员等拥有大量的空闲时间,面对旅游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面前,纷纷通过各种方式从古镇的旅游业发展中谋求自身利益。利益的驱使让居民们争相开办各种商铺,招揽游客,或是举办一些内容大同小异、缺少真正当地文化特色的晚会或者活动,甚至自己开发一些游览地。在经济利益面前,原先古朴的文化被人们淡忘,商业化的气息渐渐充斥着整个凤凰古镇。

3 凤凰古镇旅游商业化存在的问题

3.1 景点收入依赖于门票

门票收入是凤凰古镇旅游景点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旅游景点的价格逢节假日必涨是近几年的一种常态现象,景区资源成为企业谋利的工具。但是旅游是由“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构成,一个地方要想发展旅游业,首先应考虑如何把人吸引过来,而不是提高门票价格把游客吓退。游客逗留的时间长了,住宿、购物、交通、饮食上的花销也增加了。景点门票收入的减少,完全可以通过对旅游相关产业的带动将这部分损失补回来。相反,如果紧紧抱住“门票经济”不放,会成为旅游市场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和发展瓶颈,并扼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是否倚重“门票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还关系到景区的品牌形象,更折射出地方经济社会的价值观和发展观。由此可见,旅游业之所以被誉为一块“大蛋糕”,皆因为其由门票、餐饮、住宿等多项收入复合而成,涵盖的是一条龙的“旅游经济”,而绝非“门票经济”。单纯强调“门票经济”的一支独大,势必会吓走游客,从而将整个旅游业带入死胡同。自从凤凰古镇凤凰景点实行“通票制”后,古镇内沈从文、熊希龄等故居不能单独参观,要参观就必须购买九景的通票。受现有的通票制影响,许多游客只能选择放弃参观。除了门票收入,凤凰景点可盈利的项目较少。

3.2 旅游环境恶化

随着旅游的快速发展,凤凰古镇的传统文化遭遇现代商业文化的侵蚀日益严重,受到众多有识之士的批评。古镇内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很多七八岁左右的孩子会拖着游客买花环或者草编的蚱蜢等物品,不买就不放手,很多游客迫于无奈,只好花钱了事。夜幕降临,喧闹了一天的古镇本该回复宁静,让游客在静谧的夜晚徜徉在古镇的小巷,与这千年古镇进行心贴心的交流。然而现在的凤凰古镇每到晚上灯红酒绿、噪声连天,沱江两岸的酒吧里面传来的是阵阵金属乐,喧嚣满地,学者冯骥才说:“我们无法阻止一个时代的变化,但是,文化,我们必须挽留”。随着古城旅游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入侵使传统文化受到了威胁,而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该地的传统文化,因此冲淡了古城的文化氛围,文化特征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消失,被异族异地的文化所取代[7]。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们争相过着所谓的情人节、圣诞节,传统节日渐渐被当地居民所遗忘,我们再也看不到“六月六”的热闹。没有文字记载,依靠交口相传的苗语传承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古镇上,除了老阿妈、景点的讲解员和导游,山很难看到当地居民穿戴苗族服饰。当地的居民与游客似乎融为一体,再也找不到凤凰古镇当年的古朴气息,所有的一切都沾染上了商业化的气息,让游客难以适从。

3.3 开发与管理混乱

2001年,凤凰县以8.33亿元转让经营权,这就意味着凤凰古镇在未来的50年内将采取以企业为主导的开发模式。不可否认,私营资本在促进凤凰旅游经济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发挥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私营资本在经营活动中往往表现出急功近利的行为,忽视景区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破坏了景区的旅游环境。古城镇旅游资源,一旦被破坏,损失将难弥补。古镇旅游的发展,加之近几年的房地产开发热潮,又使得凤凰古镇出现了古民居产权不清的问题。从文物实体的角度看,国家无权对不属于自己的文物实体(古民居)进行维修。凤凰居民作为中国古民居的代表,正承受着产权问题带来的灾难。近年,随着旅游规模的日渐扩大,一些古民居被列入文物保护区,很多私人的古民居更是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景点,如崇德堂。开发商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对原有的古居随意进行修改。如当地最大的祠堂———田家祠堂,由于产权不清,文物保护单位只用不管,造成过度使用,已破旧不堪,如不修复已不可再作为景点参观。祠堂前的空地甚至成为了古镇内的一个垃圾点,从祠堂门口经过,便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严重影响了古城风貌,非常不利于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4 凤凰古镇旅游商业化的发展对策

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建筑景观价值看,凤凰古镇均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但是在开发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部分特色被淹没,商业化氛围变浓。因此,只有采取有科学的措施,及时纠正偏差,适度商业化,与当地文化互相融合,才能使古城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彰显古城本色。

4.1 开发新的增长点,改变“门票经济”状况

旅游者最关心的是旅游品质和景区服务,走出“门票经济”的误区,提升景区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旅游品质,这是旅游业的发展之路。旅游景区还要注重开发其他与景点相关的盈利项目,改变以门票收入为主导的经济。旅游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相对于“门票经济”,游客在目的地的消费才是“大头”。事实上迪斯尼的门票收入只占其全部经营收入的很少部分,更多的是通过主题电视节目、商业、玩具产品、酒店等多种延伸产品以及其他休闲度假产品而获得的。作为景区,应当尽量通过提供更多的服务、扩展服务内容和改进服务质量来赢得应有的收入,做到旅游六要素协调发展,而不是仅仅依靠门票收入来求其发展。凤凰古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凤凰古镇要转变旅游发展依赖门票经济的观念,重视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项目以及其他多元化的延伸产品的合理规划,形成综合配套的旅游市场服务和收益体系[8]。

4.2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凤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任何游客进入区都存在着合理的游客容量即游客环境承载力的问题,而旅游超载是旅游污染和资源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过多的商铺和商人进入景区,破坏了原生态环境;大量车辆的涌入,产生了大气污染、噪声污染、视觉污染;大批游客涌入,致使基础设施紧张,同时也威胁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等。在破坏景区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设施的损坏和旅游资源的退化,影响旅游资源的质量和吸引力。解决旅游饱和与超载问题成为旅游地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同时还应加强环保教育,注重“绿色管理”。为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本色,使之成为一项真正能为后代人保存下去并为后代人所受益的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凤凰古镇应在控制合理的游客容量基础上,注重生态的保护,加强环保的意识,减少商业气氛,增强文化气氛,把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相结合,从而构筑真正符合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模式。

4.3 探寻商业化与文化发展的平衡点,增加文化内涵

凤凰古镇因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一炮走红,书中描绘的小桥流水的格调、宁静平和的风度,让人有一种远离现代文明的朦胧感,让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向往不已。游客希望在古镇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体味传统文化,得到身心上的放松,满足文化上的享受。这些意境都需要用一种精神来统一,那就是文化基调。在开发过程中,我们首先必须确立这种文化基调。其次,我们要考虑把文化融入其中,突出旅游项目的知识性,加强旅游项目的文化底蕴。古镇晚上的篝火晚会一直令人向往,但是充满湘西特色的“赶尸”、“爬刀山”和“哭嫁”等变成了简单的舞台表演,让先前对湘西文化还充满好奇的游客大失所望。第三,凤凰古镇内能让游客直接参与性的娱乐项目较少,走马观花式的游玩,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凤凰古镇的产品设计中应注意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如让游客亲自参观古老产品的工艺制作过程,品尝独特风味的酒宴佳肴等,这是旅游者浓厚的兴趣所在。可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举办黄永玉画展,邀请绘画界人士参加;举办凤凰音乐节活动,邀请著名的音乐家来采风。通过把商业文化与艺术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加强国内外合作和交流,增加游客的差异感和新鲜感。开办“体验苗家生活”活动,使古镇多些生活气息,少些商业气息。让游客穿着苗族的服饰,参加当地特有的赶集,或特殊日子的庆祝活动。游客们可边品尝风味小吃,边欣赏苗族的风俗表演,通过亲身参与领略湘西文化的独特魅力。

4.4 理清古民居产权,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古民居是凤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是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不仅给当地居民和政府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构成了城市特有的魅力。但如果民居的产权关系不理清,将不利于古民居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开发,使旅游资源缺乏可持续性[9]。对此,政府应理清古民居产权,鼓励个人购买使用权,按照政府标准进行开发与保护。这样既解决了古民居的修葺问题,减少了政府的支出,又开发了新的旅游景点。对私人所有的、具有开发价值的古民居,政府可通过租赁或购买等方式获得古民居的使用权,这一措施有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文物保护不利的问题。另外,应协调好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凤凰县政府曾多次要求城内居民搬出,但由于资金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搬迁工作未能在短期内完成。自搬迁计划实施以来,虽已有部分居民搬进了附近新居,但余下的90户居民是不见新居不出城,至今滞留城内[10]。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搬迁对于土生土长的古镇居民在心理上难接受,政府所提供的安置金额过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居民感到旅游开发反而使自身利益受损时,就会做出不利于当地旅游发展的行为,如不服从政府管辖,滞留城内,私自建造商铺、旅店等旅游接待设施,并自发组织招揽游客,与开发商争抢客源等。因此,只有充分协调好各方利益,鼓励当地居民社区参与,加强社区居民的教育和培训,增强他们的旅游经营和管理水平,立足于长远利益,而不是对短期经济利益的追求,从而实现凤凰古镇旅游的适度商业化与可持续发展。

5 结论

古镇旅游的商业化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古镇过度商业化的后果是严重的,但古镇又不可能没有商业存在。因此,古镇商业规模、商业形态、商业模式及空间特征都成为古镇旅游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凤凰古镇旅游的发展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通过科学规划来设定商业化的比例,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好凤凰古镇的原真性,才有益于凤凰古镇旅游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才有益于凤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才,石忆邵,陈田.江南古镇商业化倾向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浙北三镇为例[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0.

[2]罗明义.旅游经济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徐红罡.文化遗产旅游商业化的路径依赖理论模型[J].旅游科学,2005,(3):74-78.

[4]陈一帆.旅游区的商业行业[J].生态经济,2002,(10):74-75.

[5]范方舟.旅游景区过度商业化问题剖析[J].商业时代,2010,(25):124-125.

[6]李倩,吴小根,汤澍.古镇旅游开发及其商业化现象初探[J].旅游学刊,2006,(12):52-57.

[7]高学军.对湘西凤凰旅游业结构转型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9):100-102.

[8]郭立珍.“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换——首届河南文化遗产日“免费游”引发的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5):21-22.

[9]胡卫华.古城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以云南丽江古城和湖南凤凰古城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7,(2):95-99.

8.古镇旅游开发案例 篇八

关键词:古镇旅游;SWOT分析;开发策略;青木川

一、引言

SWOT分析方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SWOT分别代表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1]。青木川古镇地处陕南丘陵区,位于陕西省西南角,陕、甘、川三省交界处。主要地形为山区、浅山丘陵,海拔在680-1047米之间。青木川植被丰富,动物种类多样,其境内的青木川自然保护区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现阶段影响青木川古镇旅游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利于古镇旅游制定合适的未来发展战略,实现青木川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青木川古镇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青木川古镇旅游发展的优势。青木川古镇历史悠久,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军事重地。但此地比较闭塞,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民风淳厚,朴实。和谐、安乐的生活状态对游客是一种精神层次的体验和享受。特殊的文化背景让游客对这篇土地充满新鲜与探索感。丰富的文物古迹中,古镇明清建筑集中,与古街相映衬,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距古镇不远的阳平关镇,大安镇溶洞,羌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白龙湖景区,马家山国家级自自然保护等可以联合拓展市场。

2.青木川古镇旅游发展的劣势。古建筑在维修后与房屋古老风格形成巨大反差,与古街风格形成冲突。古街部分房屋居住功能衰退,由于历史和时间的积淀,木制结构的房屋不仅危害到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还破坏了古镇风貌。其次,建筑污染与破坏严重。古街房屋间隔空隙小,加上许多建筑都是木制结构,房屋存在火灾隐患。旅游基础服务设施落后,垃圾污染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木川旅游业的发展,限制了古镇旅游客流量的进一步增长和旅游效益的大幅度提升。

3.青木川古镇旅游发展的机遇。国际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给青木川旅游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促进青木川古镇旅游的发展。青木川可抓住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与周边县市互补的优势,促进古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4]。青木川古镇于2001年评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正在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青木川古镇斐声遐迩,引来大批文人墨客,现已成为汉中至九寨沟线路上的重要景点。2007年开通的西安至汉中、西安至宁强的高速公路,提高了青木川的可进入性,增加青木川的客源并改善交通条件。

4.青木川古镇旅游发展的威胁。青木川旅游业主要面临来自全国其他同类型旅游地的巨大挑战。与陕西省的历史文化名城相比,青木川的旅游知名度也不高,要形成品牌效应,在众多古镇旅游中脱颖而出,青木川要走的路还很长。汉中市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青木川旅游业的发展进程。目前古镇旅游正面临着旅游产品同质化,旅游内容单一的普遍问题使青木川很难走出自己的道路与其他古镇实现错位发展,是青木川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5]。

通过对青木川古镇旅游进行SWOT分析,笔者认为,总的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青木川面对区域竞争等客观条件的障碍,要善于迎接周边地区的挑战,充分抓住旅游市场潜力巨大的机遇,把青木川建设成为人们外出旅游首选的文化古镇。

三、青木川古镇旅游的开发策略

1.保护现有遗址,进行适度维修。回龙场古街、魏家大院应实施保护其原有风貌的措施,从外观整体上来改善建筑。对水泥墙面进行装修,和对古街到辅仁中学上的一排养牲口的圈影响了古镇形象,外围已经破损,而且散发出恶臭,应该进行拆除,或统一重建。老街各重要景点应在不破坏建筑的情况下挖掘其价值。对于存在危险的房屋,政府部门及时了解掌握居民情况,统计危房户数,请专业人士设计并修整房屋,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3]。

2.建设公共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地震后阳平关到青木川的道路被毁[4],应尽快解决交通这一大难题。加强公共卫生间的修建,在已建成的停车场旁修建星级卫生间,完善配套旅游设施,并在农贸市场建厕所,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生活需要。建造仿古客栈吸引游客入住,以为房屋时木制结构,而且住在里面可以感受到亲近古色古香与在大城市建筑风格的不同,体会到宁静的气氛。

3.开发旅游纪念品,促进旅游者消费。出售土特产品,如黑木耳、香菇、各种野山菌、野厥菜、土蜂蜜,各种野菜、土酒、腊肉、土漆、天麻、柿饼、黄连、板栗、老鹰茶可以包装出售,或直接在市场出售。制作手工艺品,手工鞋垫、手工布鞋可以让当地农民直接出售给旅游者,也可以在固定的地方专门出售这些纪念品。还可以制作缩小版石磨,可放在屋内当装饰品。小的簸箕和小的竹筛应做成真实版和缩小版,可以当厨房家具,小的可以当装饰品,非常别致。

4.加强旅游宣传与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征对不同的客源市场,进行不同策略的宣传。对近程或过境的游客以休闲度假为主。远程的游客以资源的独特性和传奇色彩作为出发点进行宣传。集中资金和人力,力争以有限费用获得最佳效果。可以请一些摄影师或者文学家来这里采风,将摄影作品制成手册或者海报,在互联网或者西汉高速,以及四川、甘肃到青木川的途中展示。并建立青木川旅游网站,利用网站彩页吸引摄影爱好者[5]。

四、结语

青木川古镇旅游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抓住机遇,规避或解决威胁,避免或弱化劣势带来的不良影响;利用政府政策、特殊文化背景优势拓展客源市场,依据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多角度开发旅游地,才能推进古镇乡村旅游的快速、持续与协调发展。(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南枝.旅游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339-340.

[2]http://www.nqly.cn/Html/huangjinzhou/181452143.html.

[3]張雪丽.古城镇的开发对策与建议——以凤凰古镇为例[J].商业经济,2009,340(12):110-112.

[4]张建勇,宋书巧,王晓丽.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1):1038-1040.

上一篇:贵州省人民政府2011年工作报告下一篇:乌鸦喝水读后感一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