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长林业会议讲话(共7篇)
1.林业局长林业会议讲话 篇一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市林业局长会议,主要任务是:简要回顾近几年来我市的林业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研究下一步林业工作。今天的会议既是一个总结过去、谋划未来的会议,也是将全市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在第一时间进行贯彻落实的会议。刚才,表彰了全市2007林业工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2007林业工作单项优胜单位,这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充分肯定,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力争2008年的林业工作取得更大成就。在此,我谨代表市林业局党委向这次受表彰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
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我市林业建设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如何继承过去,如何应对新形势、站在新起点上完成我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实现我市林业建设新的跨越,我们必须面对并认识思考。下面,我谈四点意见。
一、真抓实干,塑造亮点,近几年来我市林业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过去的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林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市森林资源总量得到持续增长,森林资源质量得到逐步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林业产业实力不断增强。总结近几年的林业工作,我想这样表达,不一定准确,就是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一种合力,走出了一条路子,呈现出了五大亮点,积累了四条基本经验。
一种合力:
就是在创新机制上动脑筋,在增加效益上做文章,在强化管护上想办法,形成了全社会积极参与林业建设,上下通心协力,齐抓共建,大搞生态建设的合力。
这一强大合力得益于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市林业工作会议、全市森林防火工作暨森林消防支队成立大会、全市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和全市城乡绿化工作会议等一系列大型而重要的林业会议,得益于各级领导对林业的重视和社会各界对林业的关注,从而保持了林业工作的强力推动。
一条路子:
就是我市林业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主线,以实施生态建设为主战略,初步走出了一条把林业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五大亮点:
亮点一: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一方面,以工程造林为带动,圆满完成了各项营造林任务。近五年来(不包括2007年),全市累计实施退耕地还林工程造林25.2万亩,完成长江防护林工程3.42万亩,开展并完成防沙治沙工程造林1.2万亩,完成沿线村庄绿化4500亩,营造农田林网6750亩。如果从人工造林完成的面积上讲,同以往相比,毫无疑问这五年是最大的。另一方面,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农村道路绿化取得突破。特别是2006年农村道路绿化,完成了高标准绿化(含“四门”及乡镇2公里)454.7公里,市财政共拨付奖励补助资金343.4万元。无论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还是社会各界的影响广度,在我市造林绿化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亮点二:林业产业和基地建设逐步壮大。全市依托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大力培育各类林业产业基地。近五年来累计营造湿地松、杨树等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12.5万亩,营造优质油茶林4.6万亩,营建林果、林药基地4.9万亩;新增苗木花卉生产基地近4万亩。通过走“以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龙头联市场”的林业产业发展路子,加快了森林绿色食品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木竹制品交易产业和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我市林业总产值达到21.3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了6倍多。
亮点三:森林资源管护力度不断增强。近几年来,我市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了《公益林保护条例》和《森林公园管理条例》。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51.3万亩,争取到省级地方公益林项目20万亩,今年又新增了1万亩,启动了市级地方公益林保护项目;严格执行了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严厉打击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救护各类国家、省级保护野生动物2300余只;通过实施《**森林防火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我市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森林火灾损失率连续控制在0.5‰以下;进一步加强了对有害生物的除治工作,有效防止了有害生物对我市森林资源的侵害,森林病虫害成灾率连续控制在0.5‰以下,防治率和灾害测报率分别提高到65%和70%以上。同时,***省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有力推进,全市还新增了二个省级森林公园----**县香炉峰省级森林公园和**县**沙漠生态省级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达240万余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1.5%,远远超过全省6%的比例。
亮点四:林业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建立健全了市、县
2.林业局长林业会议讲话 篇二
这次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深入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和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精神, 全面分析林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 统筹谋划林业改革发展大计, 进一步加快生态兴省和新基地新山西建设步伐。首先, 我代表省委, 向全省林业工作者和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致以崇高敬意!
新中国成立60年来, 特别是近年来, 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 在建设新型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的同时, 始终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和生态建设, 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持之以恒植树造林, 坚韧不拔绿化山川, 生态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森林资源大幅度增加, 绿化美化成效明显;水土流失得到遏制,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林业经济从小到大, 林业收入稳步增加;林业体制不断创新, 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在发展林业、绿化三晋的历程中, 全省干部群众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创造了许多像右玉、平顺那样变“不毛之地”为“林海绿洲”的生态奇迹和先进典型, 不仅对林业工作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对全省各项事业都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在长治、晋城召开, 授予我省“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 就是对我省林业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鼓励。
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和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 对加快林业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对建设生态文明提出新的要求。我们要结合山西省情全面贯彻中央的部署和要求, 大力实施“生态兴省”战略, 从战略层面加快林业改革发展, 为建设新基地新山西提供强大支撑和重要保障。王君同志将要进行全面部署。下面, 我强调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生态兴省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具有特别功能的公益事业。在工业化和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林业的内涵和功能空前丰富, 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空前凸显, 正在由保障木材等林产品供应为主的单一林业向开发生物产业、森林观光、保健食品的多元林业转变, 由简单地发挥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为主的传统林业向进军森林固碳、物种保护、生态疗养新领域的现代林业转变, 由创造物质财富为主的经济林业向同时发挥改善人居、传承文化、提升形象作用的人文林业转变。无论推动科学发展还是建设生态文明, 无论解决“三农”问题, 还是应对气候变化, 林业都占据基础地位, 肩负重要使命。对我省这样一个地处黄土高原的资源型地区和老工业基地来说, 大力发展林业, 实施生态兴省战略, 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 实施生态兴省战略是推进“三个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 我省造林绿化工作虽然取得明显成效, 但森林资源总量仍然不足, 14.12%的森林覆盖率, 比国际最低标准低11个百分点,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24个百分点。缺林少绿、水土流失与长期资源开发导致的生态破坏相互交织, 使生态问题成为制约我省科学发展的短板之一。“三个发展”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全面创新的战略重点和抓手, 加快林业改革发展, 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和林产品供给, 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实施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良性循, 正是应有之义。转型发展不仅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而且要减排去污, 提升发展质量, 必须充分发挥森林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的优势, 充分发挥林业对促进永续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全发展包括森林资源安全和森林防火安全以及维护生态安全, 林业安全工作是全省实现安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相和谐, 只有重视和发挥林业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态承载力中的决定性作用, 才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背景下, 实施生态兴省战略, 既有利于扩大投资总量, 优化投资结构, 又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 提升农民消费能力, 是一个重要的增长极。
第二, 实施生态兴省战略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人民、对历史必须承担的庄严使命。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 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明确提出要增加森林碳汇, 争取到2020年全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 000万公顷。我们把“山川秀美”作为建设新山西目标中的重要内涵, 符合国家要求、国际趋势, 也是全省人民的心愿。目前, 我省尚有200多万公顷荒山没有绿化、水土流失面积仍占69%, 加之地处中部、毗邻京津, 山西的生态问题不仅关乎自身生存, 而且关乎首都乃至华北地区的生态发展。我们经常说要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 生态建设就是事关山西长远发展、事关全省人民根本利益的兴省之业、惠民之业、千秋伟业, 我们应当做出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第三, 实施生态兴省战略是破解“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我省农业基础条件较差, 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和农民增收的压力仍然很大, 特别是农村80%以上是山区, 200多万贫困人口都在山区, 荒地、林地面积远多于耕地面积, 发展林业具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一方面, 森林是涵养水源的根基, 林业是农业的防护网, 加快林业发展, 有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创建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农村。另一方面, 林业产业涉及一二三产业, 产业链条长、带动性强, 林产品是广受欢迎的绿色产品, 市场成长性好, 做大做强林业, 有利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新的支撑。
第四, 实施生态兴省战略是改善人民生活、提升山西形象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发展日益深入人心,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越来越高, 生态环境也成为投资环境和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如果一个地区生态环境不好, 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而且也很难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亟需的高层次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 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 建设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素有“煤海”之称的山西, 更需要增绿、护绿、爱绿。我们必须通过切实的努力, 使三晋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让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让生态文明成为新基地新山西的鲜明形象和竞争优势。
二、科学把握实施生态兴省战略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实施生态兴省战略, 既要着眼长远发展, 又要注重阶段性成效, 既要加快林业发展, 又要深化林业改革。为此,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实施生态兴省战略放在新基地新山西建设全局中加以把握和推进, 把造林绿化与实施“三个发展”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 与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汾河流域和太原西山地区等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结合起来, 与落实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 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相促进、工程带动与群众参与相统一、增绿与去污并举、建设与管护齐抓, 全面提高林业发展的规模和效能, 努力走出黄土高原和资源型地区发展现代林业的新路子, 奋力打造山川秀美、生态宜人的新山西。
第一, 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为根本, 统筹推进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大力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和太行山绿化等国家重点工程, 全方位实施通道绿化、厂矿区绿化等省级十大工程, 各市县都要实施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造林绿化工程, 确保全省每年造林400到500万亩。围绕提高城镇品位和改善农村面貌推动造林绿化, 城镇要见缝插绿、拆墙透绿、遇土播绿, 积极创建“绿化模范城市”和“绿化模范县”;农村要把能栽树的地方都栽上树,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结合节能减排和生态治理推动造林绿化, 形成多措并举、多项融合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第二, 以做大做强林业产业为重点, 统筹推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促进二者互促互动、良性循环。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多元开发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实现修复生态与兴林富民同步推进。一方面要延伸林业产业, 大力发展生物质材料、生物质能源、林产品精深加工以及种苗花卉产业, 加快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 着力发展森林旅游和生态疗养, 使之成为林业的增长极, 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林产品市场, 培养林业经纪人, 提升经营档次, 形成一批区域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林业产业品牌, 培育更多的“绿色银行”。
第三, 以落实责任、完善机制为保障, 统筹推进营林造林与管林护林。坚持依法治林, 加大森林抚育管理和封山禁牧力度, 加强新造林地管护, 确保山封得住、牧禁得牢。加强省直林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湿地资源、古树名木的保护, 增强林业资源的功能效益。创新管护机制, 落实管护责任, 充分调动当地群众爱林护林积极性。实行森林防火“一票否决”制, 把林业灾害防控纳入应急管理, 充分运用法律、经济、科技等手段, 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第四, 以提升林业发展质量效益为目标, 统筹推进林业科技与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现代林业, 科技是关键, 人才是根本。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力争在经济林丰产、旱地造林和高寒冷凉地区造林等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 大幅度提升林业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林业综合效益。要加强林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 广泛开展林业科技下乡服务活动, 最大限度地将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加快林业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不断提高现代林业建设的物质装备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要加强对绿色景观营造和管理研究, 提高城乡绿化的档次和水平。要深入开展技术教育培训和综合素质锻炼,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林业人才队伍。
三、通过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实施生态兴省战略注入新动力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是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 是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是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去年8月以来, 我省在晋城市和垣曲县等1市17县进行了试点, 明晰林地产权71.46万公顷, 初步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目标, 激发了农民群众造林护林的热情。全省上下要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 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 作为实施生态兴省战略的强大动力, 精心组织指导, 切实抓好落实。结合试点经验, 工作中要突出把握好四点:
第一, 要抓住“一个核心”, 就是明晰产权。这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和主体内容。明晰产权必须以家庭承包为主, 保证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平等享有集体林地、林木的承包经营权。凡是能够承包到户的都要承包到户, 做到“按户承包、按人分地、人人有份”。不宜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 也可依法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落实经营主体, 均股、均利到户。要依法勘界确权, 颁发“铁证”, 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第二, 要实现“两大目标”, 就是确保生态受保证、农民得实惠。这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健全利益机制, 调动农民造林的积极性, 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推进改革决不能以破坏森林、牺牲生态为代价, 这是必须坚守的一条底线。要围绕农民增收, 不断完善政策, 该给的利益要给足, 该减的负担要减够, 该搞的服务要搞好, 特别是规范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流转, 促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 优化林业要素配置, 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第三, 要坚持“三大原则”。一是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 把改革的政策和办法原原本本交给农民,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实行民主决策、自主选择, 决不能包办代替, 更不能强制推行。二是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 改革方案必须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同意, 做到内容、程序、方法、结果四公开。三是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 对公益林要以保护为主, 加强管理;对商品林, 要减少行政干预, 让农民依法自主经营;对林下资源, 要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 允许农民合理开发利用。
第四,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主体改革与配套改革的关系, 在明晰产权、推进主体改革的同时, 积极跟进有关配套改革, 努力做到同步实施、同步推进。二是处理好放活经营与加强管理的关系, 既放活农民经营林业的自主权, 又要在林木采伐、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加强指导和管理, 切实做到放而有序、管而不死。三是处理好质量与进度的关系, 坚持把质量放在首位, 加强指导检查, 进度服务质量, 不赶进度、不留隐患、不走过场。四是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积极调处林权纠纷, 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防止出现新的矛盾, 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 要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 结合农村综合改革, 围绕强化林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公共财政支持林业发展制度、金融服务林业改革发展制度、林下采伐管理制度、集体林权流转制度、林业社会化服务制度等等, 为林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在全省形成实施生态兴省战略的强大合力
实施生态兴省战略是一项得民心、顺民心、惠民生的系统工程, 全省上下要齐心协力, 狠抓落实。
一是要把生态兴省落实到加强组织领导上。各级党委、政府要像重视农业生产一样重视林业发展, 像关注粮食安全一样关注生态安全, 把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做到领导力量到位, 形成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密切协作的工作格局。各项任务都要排定时间表, 该出的政策要早出台, 该定的办法要早制定, 该给的经费要早下拨。林业部门要牵头抓总、组织实施, 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抓紧完善林业扶持政策, 金融部门要细化林业投融资措施。要实行严格的考核和激励问责制, 对各市县生态建设情况进行跟踪考核, 对成绩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奖励, 对工作落后的要通报批评。
二是要把生态兴省落实到引导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上。生态兴省是造福群众的事业, 也是教育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过程。要大力宣传党的兴林富民政策, 宣传实施生态兴省战略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美好前景, 广泛开展生态知识教育, 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政绩观、生态消费观等生态文明观念。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通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军营、绿色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 鼓励和引导公众、社会团体参与生态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驻晋部队和行业组织以及社区组织的作用, 充分发挥社会生态团体和生态志愿者的积极性, 拓宽公众生态参与渠道, 保障公众生态权益, 营造全省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全面推进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是要把生态兴省落实到学习先进典型、弘扬优良作风上。我省立地条件差, 生态建设困难大、成本高、见效慢, 实施生态兴省战略, 对广大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意志品质和吃苦精神是一个考验。要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生态意识, 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建设绿色家园的坚强战斗堡垒。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 大兴“四种风气”。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太行精神、纪兰精神、双良精神, 把革命老区的顽强拼搏精神与现代生态观念和科学方法结合起来,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只争朝夕的拼劲, 真抓实干、踏实苦干, 不断破解生态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 在投身生态建设的实践中锤炼坚强党性, 以过硬作风推动生态兴省战略不断取得新进展。
3.林业局长林业会议讲话 篇三
2011年,是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取得喜人成绩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下,桂林全市和旅游行业深入实施“旅游兴市”战略举措,按照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和向上争取政策两手抓,突出抓好现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全面启动了世界旅游城等旅游项目建设;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对口向上争取支持,及时跟进总体方案报批工作;坚持老城区旅游改革提升和桂林世界旅游城创新发展两条路径,着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增强旅游业发展动力和综合竞争力;着力推进实施旅游项目建设,不断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着力促进旅游业与文化、商贸、工农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着力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林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1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2788.17万人次,同比增长24.12%,其中入境游客164.39万人次,同比增长10.61%,占全区比重为54.29%;全市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达218.34亿元,同比增长29.74%,其中入境旅游收入40.13亿元,同比增长17.6%,占全区比重58.72%,旅游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我市获得“2011中国特色休闲城市--最美休闲城市”、“最中国文化名城”等荣誉。市旅游局荣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旅游局联合颁发的“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下面,我就2011年桂林旅游发展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加快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进程
试验区建设获得国家和自治区层面大力支持。国家旅游局领导对我市建设旅游试验区提出重要指导意见。自治区成立了以马飚主席为组长的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以高雄副主席为组长的桂林世界旅游城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推进各项有关工作。
试验区总体方案批复已经列入国家发改委议事日程。刘君书记、李志刚市长亲自带队,积极向自治区政府领导及自治区相关厅局争取支持。《试验区总体方案》经自治区主要领导审定并上报国务院,通过努力,上报文件由国办批转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将组织国务院有关部委研究以《试验区建设规划纲要》的方式给予批复。
我市列入“国家旅游产业用地管理改革试点城市”。国土局向国土资源部成功申报“国家旅游产业用地管理改革试点城市”。
二、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拉开序幕,试验区明确重要载体和突破口
2011年5月27日,自治区马飚主席亲自在桂林召开现场办公会,确定建设桂林世界旅游城的重要决策,明确桂林世界旅游城作为试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2011年10月25日,桂林世界旅游城揭幕仪式隆重举行,自治区郭声琨书记、马飚主席亲自为世界旅游城揭幕。《桂林世界旅游城概念规划》通过自治区批准并加紧实施,相关配套专项规划编制完善中。一批重大项目开竣工,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掀起了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新高潮。
三、积极推动旅游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4条旅游发展轴带,打造“三大特色旅游产品、三大水陆游线、七大旅游品牌”,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旅游试验区全面夯实基础。
旅游项目建设提升旅游效益。“两江四湖”二期工程等一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桂林万福休闲度假区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集中开工,资源天门山景区、神龙水世界景区竣工并试运营。加快完善旅游项目库建设。向自治区和国家发改委申报重大旅游项目7个。上报旅游配套资金项目53个。景区发展更趋多样化,产品结构不断丰富完善。香格里拉大酒店等一批高端酒店形成优良品牌并获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旅游项目建设助推县(区)旅游发展。各县(区)充分把握旅游试验区建设契机,把发展旅游业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阳朔县围绕“创标”工作重点加强了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临桂飞虎队遗址公园、灵川桂林东部凤凰城、兴安乐满地高尔夫D场、全州湘山寺、灌阳千家洞风景区、资源八角寨、永福金钟山景区、荔浦银子岩二期、平乐漓江小镇、龙胜温泉改造、恭城县山寨-水寨等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秀峰区成功举办首届三月三民族歌圩节,叠彩区正在推进“三大板块”建设,七星区正在规划建设桂林市体育旅游休闲中心,象山区力促万福度假村建设,雁山区大力推进愚自乐园二期建设;旅游发展总公司加快了漓江东岸景区建设步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打造动感丹霞·桂北休闲旅游新地标产品。县区旅游吸引力不断提升。2011年,阳朔、龙胜、兴安、荔浦接待入境旅游者分别同比增长16.16%、15.33%、13.64%和13.70%,永福、平乐等其他县增幅明显。
四、多渠道开展旅游营销,旅游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旅游总收入增幅持续数年超过接待游客总人数增幅,2011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16.34%,旅游质量效益凸显。
营销手段丰富创新。境外市场方面,积极组团开展境外针对性促销。参加德国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国际旅游展会10个。加强台湾市场直接促销和新马市场自主促销,复苏日本、韩国市场,紧密与印度、俄罗斯旅行商的联系,积极利用媒体资源和航线开通开展宣传促销。国内市场方面,继续开展“旅游大篷车”促销。参加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等国内旅游展会近20个。通过举办“桂林城市名片征集活动”和网上开通“桂林旅游局”官方微博宣传桂林旅游。加强了“南方旅游城市合作体”等区域旅游合作。组织了一批旅游专列来到桂林。
入境市场结构更趋完善。境外客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外国人份额突破百万达103.72万人次,占入境旅游者比重63.09%。南美洲、印度、中东、俄罗斯等市场增幅较大。马来西亚入境游客达17.02万人次,增长31.45%,位居我市入境客源国首位,国家旅游局领导高度肯定我市马来西亚穆斯林市场开发经验。
国内市场效益稳步提升。全市各旅行社共接待游客总人数365.84万人次,占全市总量13.12%。出游方式日益多元化,自驾游、自助游、会奖旅游、婚庆旅游等新兴旅游形式不断丰富,旅游新业态成为居民消费热点。全市举办各类会议5000多个。各县区积极举办具有本地特色节事节庆活动,对当地经济效益的综合拉动作用明显提高。
五、精心打造节会品牌,“中国桂林国际”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第五届国际旅游论坛圆满举办。来自美、英、法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专家出席第五届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世界旅游组织执行主任弗雷德里克·皮耶莱、国家旅游局杜一力副局长出席会议并对论坛作出高度评价。
第三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锦上添花。本届山水节与“国际论坛”同期举行,300多位嘉宾参加活动,70多家媒体全面宣传报道,在各类媒体发表信息3万多条。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被评为中国“十大旅游类节庆”。
第二届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亮点突出。郭声琨书记、高雄副主席等自治区领导和国家旅游局、中国贸促会等有关领导亲自出席开幕式。共吸引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界人士,专业参展商超过800家。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被评为“2011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50强”。
六、丰富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切实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旅游标准化建设取得成效。根据国家旅游局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要求,加强对这两个试点单位进行精心指导,经过一年的努力,阳朔县和桂林乐满地旅游标准化整体水平全面提高,荣获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称号。《阳朔民居旅馆服务质量要求与等级划分》已由自治区质监局发布实施。全市新增五星级饭店1家,4A级景区2家,22家旅行社获得星级。
乡村旅游和特色旅游小城镇发展势头良好。阳朔县兴坪镇、恭城县红岩村荣获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兴安忘忧谷、永福银洞村横石屯等4家单位评定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市新增二星级以上农家乐35家,其中阳朔奥德克培训中心成为全区唯一一家五星级农家乐。八路军办事处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先进单位。
七、不断规范旅游行业管理,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漓江景区整改强力推进。国家旅游局、自治区高度重视强力推进漓江景区整改工作,国家旅游局有关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提出整改要求,自治区高雄副主席作出重要指示,自治区旅游局陈建军局长亲自率队到桂林指导漓江景区整改工作。刘君书记、李志刚市长亲自部署,并两次作出重要批示。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交通局、旅游局、漓管局等26家责任单位组成的漓江5A级景区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李志刚市长亲自到一线检查指导。陈丽华副市长、周卫副市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明察暗访。有关县区及市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配合。目前,整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
旅游市场整治成效显著。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专项治理“零负团费”工作会议,市公安、交通、旅游等10个职能部门联手开展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行动。建立了旅游信息舆情报告制度,全年及时处置网络舆情16起。深入推进实施新条例。旅游市场总体平稳、有序,游客满意率保持在97.7%以上,旅游投诉同比下降21%。中国旅游研究院在全国50个重点旅游城市游客满意度抽样调查中,我市2011年第四季度排名全国第2位,全年排名第7位。
旅游市场秩序良好。多次开展全市旅游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检查。举办多期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培训班及安全员执证上岗培训班。黄金周、小长假等节假日平稳度过,全市旅游市场平稳有序。
八、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人员素质
业务培训和普法教育深入开展。举办旅游质量标准、统计、旅游安全、普法、职业道德农家乐等各类培训班98期。参加培训人员涵盖旅游企业负责人、中层业务骨干、导游等一线从业人员。我市三次援藏的导游员刘萌刚被评为“2011年中国旅游十大风采人物”。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总揽全局、正确领导和市人大、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县(区)党委、政府和及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全市各部门,尤其是涉旅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旅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旅游局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我市旅游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如旅游发展方式还不能完全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旅游产业结构仍需大力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有待大力提升,旅游发展投入总体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还不健全,旅游企业规模不大,旅游服务水平还需大力提升,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还跟不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各位领导,同志们,以上我仅就2011年全市旅游工作做一个简要的报告。等会,陈丽华副市长将全面部署2012年旅游工作,李志刚市长将做重要指示,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去,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开拓进取,团结拼搏,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谢谢大家!
4.在全市林业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同志们:
今年元月上旬至2月上旬,一场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全市的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和重大影响。当前,全市林业系统正在全力以赴开展灾后重建、恢复林业生产。市林业局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林业局长会议,围绕灾后重建、恢复林业生产这一主题,研究部署灾后重建和恢复林业生产工作,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规范管理,科学实施,打好灾后重建恢复林业生产这场硬战。
根据会议的安排,围绕灾后森林资源恢复与培育这一主题,从查明灾情,找准灾后森林资源恢复与培育的着力点;分类施策,科学有序地开展灾后森林资源的恢复与培育;不失时机,着力抓好春季树植造林与补植重造;统筹兼顾,切实做好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管理的几项工作等四个层面,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查明灾情,找准灾后森林资源恢复与培育的着力点
要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必须重点调查掌握“四方面要素”和各类相关因子的关系。
一是查明因灾受损的林木种类与分布,掌握受冻林分内的主要树种,所处区域的海拨、坡向、坡位等相关因子,为补植补造树种选择和配置提供依据。
从各县(市、区)灾情上报的情况和市林业局组织的六个工作组到各县(市、区)了解的综合情况标明,全市受冰冻灾害影响林分面积达到1273.6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6亿元,受灾最为突出的树种主要有:
1、现有林分受灾情况:毛竹149.91万亩,杉木363.62万亩,湿地松84.732万亩,马尾松130.36万亩,桉树35.881万亩,天然阔叶树等其他林分面积249.25万亩。
2、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林分受灾情况:退耕还林工程受害面积29.1万亩,占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总面积120.43万亩的24%,其中集中连片需重新造林的面积9.8万 亩,需补植补造面积19.3万亩。树种包括:马尾松0.5万亩,杉木3.0万亩,桉树12.4万亩,竹类(毛竹、杂交竹)1.2万亩,湿地松1.1万亩,桤木2.5万亩,脐橙1.4万亩,其他树种7.0万亩。
3、灾害成因与受灾区域特点
这次冰雪灾害,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下的拉尼娜现象产生的50年一遇的自然灾害,客观上属于人力不可抗拒的天灾,但从森林经营的角度来分析,不合理、不科学的经营措施加重了灾害损失,如毛竹雪压与保留阔叶树偏少,过度采挖冬笋和毛竹未勾稍;松树冰冻折断与不合理的超强度采脂;大面积存在的松类人工纯林等密切相关。
从这次灾害的受损程度区域分布看,与纬度、海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灾害大区域内,北部重于南部,以海拨400米左右为分界线,高海拔受灾明显,特别是在相对高差明显的林区,更为突出。与立地因子更为密切,在同一受灾区,北面阴坡,特别是迎北风面,以及通风条件差,冷空气沉积的林分,受灾更为严重。
在补植补造的树种选择和配置上,要更加注意选择相对耐寒,抗冻、抗雪压性能强的树种。同时,尽可能考虑营造混交林,以避免或减少今后类似灾害天气的受损程度。
二是查明因灾受损的林分类型与程度,掌握受冻林分的林种,受冻表现类型(倒伏、折枝、折梢、折干)、以及分布状况(零星、连片)等因子,为恢复资源、灾后补植补造和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在这次冰冻灾害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深山、远山区,普遍比丘陵、半山区受损程度重。但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两大类型林分的分别受损程度,在各县(市、区)的灾情上报中还难于分辨,对受损的程度也还未作林分相关等级类型的调查。因此,必须在对这些因子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才能确定采取封育恢复,更新重造,补植补造等不同有针对性的恢复措施。特别是生态林区如何采取对应措施,对确权到户的自留山,责任山如何实施宏观指导与微观实施对接,都必须做好基础工作。
三是查明因灾受损的林分面积与范围,掌握受损林分的具体面积和范围等因子,为灾后补植重造提供决策依据。
从上报的情况看,补植重造的面积中,有一部分是当年冬季的新造林,绝大多数是受灾林分清理后,需要实施补植重造。因此必须尽快确定今年春季补植重造的具体地点、范围和面积,加紧落实造林苗木,抓住有利时机,全面组织实施。
四是查明因灾受损的苗木种类和数量,掌握冻害苗木的受冻程度、种类、数量等,为确定造林和灾后补植补造苗木调剂,合理安排容器育苗等提供依据。
从各县(市、区)上报的灾情中,全市苗木受灾面积2081.2亩,造成的经济损失为2065.5万元,这是当时上报灾情的估计数。气温回升后苗木的受灾如何,要组织一次全面的检查,才能得出较为可靠的数据。
从全市的育苗区域的分布看,绝大多数的苗圃选择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区域,对乡土树种苗木估计不致于受冻后,失去使用价值,但对一些不耐寒的树种苗木,可能会有较明显的影响。这些情况都要尽快搞清楚,才能在实施造林计划任务中提供苗木的保障,提前做好苗木缺口的补充措施的落实。
以上四方面的要素是组织实施春季造林、补植补造工作,最基本、最关键的依据。[说到这里,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局长肩负着灾后重建,恢复林业生产最直接的指挥职责。如同一场战役、指挥者在战役来打响之前,必须对整个战役的地形、地貌、敌我力量的基本兵力,各种基本作战条件,要做到一清二楚,才能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对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灾后资源培育,经营来说同样要对辖区内的基本情况做到全面掌握,才能有针对性的施策。]
请各县(市、区)要抓紧做好灾后恢复与培育资源的规划方案,特别是今年春季造林的实施方案,在完成原下达造林计划任务的同时,抓好增加灾后补植补造的任务的落实,进一步明确在什么区域实施,对造林地点、面积,树种、进度等都要抓紧谋划好,确保造林经营工作有序进行。
二、分类施策,科学有序地开展灾后森林资源的恢复与培育
科学地制定好灾后森林资源恢复与培育的规划方案,是分类施策的前提,从这次冰冻灾害对全市森林资源的破坏程度和营造林工作的具体实际来分析,灾后森林资源恢复和培育,总的工作思路应当立足于:“坚持封育优先,着力抓好补植重造,强化造管并举,务求工作实效。”
所谓讲封育优先,就是要立足封山育林,自然修复。充分发挥本地区良好的水热自然条件,森林自身恢复能力,和经过多年的资源培育,林区的自然生态因子可以满足林木自然修复的立地生态条件等优势。通过严格的保护,使受损的林木与林分,通过自身的调整能力,达到林木生长,资源自然恢复的效果。
所谓补植重造,就是对一些受损程度特别严重,靠自然修复难度大的区域着力抓好补植或重造,更新造林促进资源培育。针对受损严重的人工用材林,工业原料林等在遭受冰冻灾害后,大量倒伏,折干撕裂,有些树种缺乏萌芽更新能力,造自然修复,难于实现资源恢复与培育经营目的,对那部分林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清理后,及时地组织补植重造,防止出现清理后新的荒山出现,或任其自然导致大量残次林的形成。但这里要特别一提的是,必须坚持在资源消耗限额管理允许,清理后有能力实施补植补造的前提下,有序组织实施。做到清理一片,补造一片,切忌出现只砍不造,导致新的荒山和稀疏低效林分的出现。
所谓讲造管并举,就是要加强管护、优化经营。无论实施封山育林或更新造林、补植重造等营林培育措施,都应该切实做到适地适树,按照造林技术规程确保造林质量,进而加强新造林的管护、抚育、切忌重造轻管或只造不管。
按照省林业厅去年的部署,要在全省组织开展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灾害发生后要充分考虑灾后资源的恢复与培育,把它纳入编制的范畴之中。把灾后森林资源的恢复与培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造林经营的重要内涵,切实组织实施。
所谓讲务求实效,就是要做到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面对灾后森林资源所遭受的严重受损的现实。要做到统筹布局,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稳步实施。就灾后森林资源培育的宏观管理来说,首先,要克服一个“减”字,就是要防止灾后森林资源的大幅度减少,从各县(市、区)统计上报的资料,全市因灾折断、倒伏、冻死、冻坏的林木折合活立木蓄积2621.7万立方米,占全市现有蓄积量的26.74%,毛竹13634.5万根,占全市毛竹蓄积的60.32%。这两组数据如果确实是这样,那将是非常惊人的,相当于灭荒时期的基数。可谓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场灾害回到了灭荒前”。“十五”资源清查时全市森林资源总量只有9800万立方米,亩平只有2.41立方米,现有的资源基础承受不起灾后掠夺式清理采伐,经不起折腾,能保的一定要设法先保下来。另外,还要着力抓好灾后森林防火、病虫防检,切实防止灾后森林资源损失程度的加重。
从营林培育资源角度讲,就是要力求一个“增”字,千方百计加快资源的恢复培育进程。从当前的造林的重点来讲,就是要着力加大森林火灾迹地,采伐迹地,重点区域以及灾区清理后的林地的造林力度,把火烧迹地,采伐迹地,绿色通道沿线受损林分清理迹地,交通干线两侧现存的荒山荒地,退耕还林,长珠防林工程造林的受损林地,新造幼林受损林地等几大类作为当前造林的重中之重,尽快组织造林和补植,加快资源培育,促进森林资源的恢复增长和绿色生态功能的保护与恢复。
在上述工作思路的宏观指导下,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实施灾后资源的恢复与培育。
一是对受损的毛竹林分,当务之急要实施全面的禁笋育竹。(3月5日惊蛰,3月20日春分,4月4日清明,4月20日谷雨),这两个月是毛竹发笋育竹的有效期,依照正常年分毛竹的禁笋,一般是在春分到谷雨,有些县提前在惊蛰到谷雨,历时时间为一个半月至两个月。针对灾后毛竹林分的严重受损,育笋母竹受灾后育笋养分供给的内在功能减弱的林分状况实际,提前禁笋有利于保笋育竹,争取当年尽可能增加有效发笋量。加快受损竹林立竹基数的恢复。力争3年左右立竹基数恢复到灾前的水平。从森林经营的角度上讲,撕裂、折断、倒伏的毛竹,应当及时清理利用,保持竹林的正常卫生状况。但面对灾后现实,如此大面积的严重受损毛竹林分,短时间内清理又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必须按照省林业厅统一要求和市政府通告要求,“待新竹长成后,组织有序的清理”。
经过禁笋育竹的竹林,要加大培育管护力度,科学育林。省林业厅已部署全市要积极推广竹腔施肥,分配给我们市的计划任务为75.5万亩,要引导组织开展好。我这里还要强调的是在新竹长成后组织清理破折毛竹时,要加强抚育措施,一是在今年的秋冬季节动员组织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竹林垦复施肥,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大力提倡竹林垦复,促进竹鞭的发育;二是在保留一定比例现有林间树木的同时,有意识地在林间空地补植一些树冠较小的树木如杉木,还有泡桐(冬季落叶,又可招引芫菁,减少竹蝗的发生)等树木使竹林中的树木投影面积,达到10―20%;三是海拔较高,迎北风面坡等区域要积极推行幼竹摇梢和勾梢,提高抗雪压的能力。
二是对天然阔叶林受损林分,要充分利用阔叶树萌芽能力强,受损后仍就能够通过萌芽自然恢复的自身功能,严格加以保护,无论是折枝、折梢、折干的均应保留,即使是有组织的实施清理,防止火灾,也只能清理那些离体断枝、断梢部分,一律不得实施采伐。这样做有利于保护物种资源,有利于培育复层异林林分,有利于克服采伐后恢复造林难度大的困难,有利于避免因清理采伐造成林间下层中幼乔木树种林木再度破坏。有利于阔叶树禁伐措施的继续实施。尤其是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更应该实施高强度的严管措施。
三是对湿地松、马尾松、杉木等受损林分,凡折枝和折梢后尚存部分枝梢的植株,原则上应先保留,对经过审批,允许清理采伐的林分,应遵循以下要求。
杉木林分:残留树冠在一半以上的植株,可继续培育,暂不清理。清理后林分内保留有80株,且分布较为均匀,可不予补植。伐蔸萌芽后,可恢复林分密度。对第一次轮伐后培育的杉木林分受损清理采伐后,仍可采用萌芽更新。确需补植重造的,应营造混交林。
天然马尾松林分,折干植株清理后,每亩植株保存达到100株,且未开天窗,可不应补植,采取封育措施,促进其大径材培育,低于100株,且又开天窗的林分,要及时实施林间空地补植阔叶树,培育混交林。
湿地松:受损植株在20%左右的且分布均匀,林分清理后,不必采取其他措施,视其为自然调整密度,遇有个别开天窗的区域适当补植,对受损程度达到40-50%的清理采伐后,必须适度补植阔叶树,对受损程度达到60%以上的林分,可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更新树种补植或重新造林。
四是对桉树受损林分,采取以下措施。
3年生以上的幼林:受损折干率达到60%的可采取全林采伐,实施萌芽更新;受损程度低于30%或权梢部受损,且零星分布的最好不要清理采伐,加强管护,任其自然恢复。
1-2年新造幼林:地径达到5CM以上的植株受冻枯死的,应采取在根基部10CM左右砍除,让其萌芽更新。
企业投资造林的,尊重企业意见,金太阳公司清理采伐后,不采用萌芽、重新造林选用更好的抗性树种造林,应予以支持。
无论何种类型,萌芽后长成30-50CM时,应进行及时地除萌,保留1-2根,同时进行培土施肥,(施肥时应注意增加一定量的硼肥),一般情况下,当年可恢复成一片幼林。
这里顺便说说桉树采伐季节与萌芽的关系。有的同志问我为什么当前要尽快组织实施对桉树受损的采伐更新。桉树萌芽能力强,一般砍伐后10-20天开始萌发新芽,30-50天达到萌芽高峰,70-80天萌芽停滞,高温干旱季节,萌芽效果差。因此,尽早实施,可避免进入更新后高温干旱影响萌芽,应以3月底完成采伐较为适宜。另外,早采伐早萌芽,有利于萌芽条当年生长期长,木质化程度更高,冬季抗低温受冻能力增强。
桉树的萌芽一般可达80-95%,如果遇到少量植株未见萌芽,及时地沿蔸基部刨开10CM左右的土层,让第一层根系裸露,可促其萌芽。
五是对新造幼林受损后,在做好调查的基础上,凡松杉幼株顶梢受冻或整株枯死的,应实施补植。对多数阔叶树幼株,只要不是全株冻死,只是枯梢、叶片受冻,苗木有困难的话可不予补植,加强抚育,促进次生顶端优势形成。
分类施策,是当前面对补植补造工作量大,苗木供需紧张,调剂难度大,清理采伐限额控制,避免造成大面积荒山出现,所必须考虑的应对措施。以上我说的都是最基本和最低标准的措施。这里还建议对确需清理采伐的林分,必须依据采伐限额的允许程度、补植补造的能力、林区管理有序等要素,即积极又稳妥的实施。同时一定要在编制清理采伐作业设计的同时,编制好补植补造实施方案,省林业厅要求,对今年内难以更新的林地,一律不要安排采伐。
三、不失时机,着力抓好春季植树造林和灾后补植重造,打好恢复林业生产的硬仗
今年的春季植树造林任务十分繁重,请各县(市、区)务必把当前的植树造林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确保今年造林计划任务完成的同时,抓好灾后补植补造的实施。
一是今年省林业厅原下达的造林计划任务为45万亩,其中山上造林22万亩,平原(四旁)造林23万亩。计划任务已经下在到各县(市、区)务必抓住当前气温回升后的有利时机,突击一段时间完成山上山下造林任务。这是硬性的造林任务,务必须确保保质保量完成。要充分利用林改后产权明晰,调动千家万户造林的积极性,要结合龙头企业、大户承包、租山造林等推进社会造林,要明确造林经营主体,千方百计拓展造林的参与空间,构建造林经营的新格局。
二是要确保退耕还林和长珠防林工程造林任务的完成。今年全市共安排退耕还林荒山造林计划任务20万亩,长珠防林计划任务2.7万亩,退耕还林任务涉及除章贡区、石城、上犹以外的15个县(市),长珠防林涉及信丰、宁都、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六个县,要按照作业设计和造林技术规程,确保任务的完成。对长珠防林工程县,要求选择两个以上的珍贵优良树种营造100-200亩的示范林。
这里要特别一提的是,对历年退耕还林和原有长珠防林工程的新造林,在这次灾害受损后,一定要确保尽快实施补植补造,包括两林核查中,不合格的退耕还林面积,也要在今年春季全面完成整改,实施补植补造。
三是着力抓好灾后受损林分的补植重造。省林业厅安排我市的补植重造任务为24.7万亩。要在保证计划任务完成的前提下, 优先安排新造幼林、工程造林受损的补植重造,以及城乡农村村庄周围、交通干线两侧受损林地补植重造。对其他林分,应按照权属关系,加强指导与督促,促使其年内完成补植重造任务。
四是抓好绿色通道造林,把通道绿化摆到春季造林工作的重要位置。林业工程造林,补植重造,灾害受损林分的清理更新,都要向绿色通道绿化倾斜,争取在灾后交通干线两侧的生态恢复和绿色程度的改善,有一个看得见的变化。确保通道绿化工程的持续推进。
五是大力推进“四旁”平原造林,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依托造纸原料林、生物质能源林等发展,大力发展四旁种竹,种植光皮树等兼用树种,确保今年春季造林任务中23万亩山下造林任务的完成。今年华劲纸业计划在全市18个县(市、区)全面展开四旁种竹,市局已下发专门文件。按照省林业厅去年的部署,08年4月将组织开展一次全省性的造林检查,重点是“四旁”平原造林。各县市区要及时做好四旁平原造林的实施方案和造林的验收统计工作。
六是抓好3.12植树节义务植树活动,营造浓烈的氛围,充分利用灾后社会更加关注生态恢复,各级党政更加重视资源恢复的有利因素,广泛开展以义务植树活动为载体的全民参与造林绿化活动,推进全市更大范围植树造林的开展,力争今年3.12植树节前后,全市的造林绿化工作有一个空前的提升。
七是及时的做好造林绿化苗木的调剂工作与保障。去年雨雪灾害前,对全市的苗木供需曾做过统计分析,按原来的造林计划任务,基本上可以满足全市造林的需要。但遭受冰冻灾害后,各地苗木出现受损,加上补植重造任务的增加,苗木的供给会成为影响造林任务完成的重要因素,为此,请各县市区在摸清苗木受损情况的同时,一定要尽早谋划好苗木的需求工作,没有苗木造林工作就失去了基础。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绝大多数苗木尽管受冻害影响,虽然生理机能受到影响,但气温回升后,仍能恢复生长,仍可使用,但要注意的是松杉苗木主梢冻死的不得使用,阔叶树苗木,叶片冻枯的,经换叶后,仍可用于造林。有条件的苗圃,提倡苗木出圃前,喷洒一次1000-1200倍的硼砂液,或喷洒一次800-1000倍的磷酸二氢钾液,作为叶面施肥,提高定植后的成活率。
对苗木不足的县市区,可采取轻质基营养杯育苗,或在相邻地区补充调入,无论何种补充措施,都必须讲求苗木质量,切忌见苗就用,不讲质量,造成劳命伤财。
四、统筹兼顾,协调抓好资源保护与培育相关的几项工作
在抓好上述春季造林工作的同时,当前还要高度重视统筹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1、着力抓好森林病虫害监测。由于元月份的低温冰冻灾害,是在入冬后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再出现的异常天气,对一些隐蔽性已经处于休眠状态的越冬害虫,低温影响不是十分明显,在气温回升后,虫口基数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相反,经过持续低温冰冻影响,林木本身生理机能受损,抗病虫能力下降,同时,有些耐寒性差的天敌遭受低温冰冻天气影响后,基数下降,这些因素都构成了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可能出现反常态势。特别是一些偶发性病虫害,可能出现急剧上升形成危害。为此,要加强病虫情的动态监测,及时地做好病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工作,防止出现大范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2、立即组织对全市电网抢修过程中,散落的松木板电缆盘及其松材包装材料的清理。在冰冻灾害后,全市电力恢复抢修中,从外省外地调入了大量的电缆盘,电力器材包装材料,其中有不少是松板材料,内含有来自江苏、浙江、广东、安徽等松材线虫病疫区。由于松材线线虫病随带疫材料远距离传播的危险性,这些材料中,若内含有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的话,将十分有可能大范围、广分布的造成扩散危害。根据松褐天牛的生活史,一般在4-6月间为成虫羽化期。但在赣南地区据观察记载,曾经在3月23日发现有成虫羽化,特别是靠南面的几个县,气温回升相对更快,天牛的羽化时间相对更早。因此,当务之急,务必立即组织对这类材料进行清理,并集中烧毁,消除疫情入侵与扩散的隐患。在清理时,一定要做到全面彻底,已被周边老百姓或其他途径拿走了的,同样要全面回收销毁。
与此同时,对本市已经发现松材线虫病的区域(章贡区的湖边、水西、水东,黄金区的蟠龙,兴国高兴)要采取严格监控松树受灾材的清理采伐,严格的按有关规定从严审批、检疫和放行。
3、如期完成退耕还林和生态公益林两项核查工作。这两项全查工作大部分县市已完成外业检查工作,对少数几个尚未完成的县市区,请尽快组织人员抓紧完成外业检查工作。已完成外业检查的单位,应及时组织技术力量进行内业整理、汇总、输机等,务必于2月底前将成果资料上报市林业规划院汇总。
4、抓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只有崇义、大余、安远、上犹四个县,请未完成的县市区务必在2月29日前完成并上报专项规划成果资料。
5、按时完成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进一步核实退耕还林有关数据工作的通知》和省林业厅《关于组织上报林业利用外资项目雨雪冰冻受灾情况的通知》有关资料的上报工作。调查内容和要求已随文转发到各有关县市,请按通知要求做好调查和数据统计上报工作,请各有关县市于3月1日上报相关数据到市林业局造林经营科。
6、做好20xx年度退耕还林、长防林和血防林工程建设任务申报工作。申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任务要求,省、市已下发了文件,请各县市按通知要求进行一次摸底调查,积极申报工程建设任务,并落实配套资金,编制好项目申报材料,联合行文报市发改委和市林业局。
7、组织完成20xx年度退耕还林县级自查验收工作,按时上报县级自查验收成果资料。去冬,全市组织各县市区开展了退耕还林推磨转圈式外业全查,外业核查工作基本结束,要求各工程县针对全查发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查整改,利用春季植树造林季节对不合格面积进行补植补造,确保退耕还林成活率合格达标,县级自查成果资料于3月底报市退耕办。
以上所述四个层面的意见,其主体内容经过局长办公会研究。但具体阐述为个人的理解和意见,有些是管理性质的内涵,若有省市各级相关文件规定,以文件为准;有些是业务技术专业方面的内容,若有专家学说和意见,以专家讲的为准。如果没有文件新要求,又没有专家不同意见,请大家结合各自的实际,加予落实。
5.林业局长林业会议讲话 篇五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贵州和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以及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省“两会”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XX年全省林业工作,交流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经验,分析当前林业面临的新形势,部署XX年重点工作任务,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努力发挥林业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这次会议,汇编了各xx林业(绿化)局XX年林业工作情况和省林业厅“研究问题破解难题”调研成果,供大家学习交流。六盘水市等7个单位作了典型交流发言,介绍的经验比较实在管用,供大家在工作中相互借鉴。国家林业局驻贵阳专员办泽龙副专员就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家要抓好落实。会议还表彰了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和林业有害生物检疫防治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各位分管厅领导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强调,我完全同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XX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XX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林业系统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新常态,紧紧围绕“四个着力”、“五大战略”,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撸起袖子加油干,林业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十三五”首战告捷,开局良好。
(一)林业改革深入推进,进一步突破发展瓶颈。省委、省政府印发《贵州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x党发〔XX〕x号),召开全省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改革后全省国有林场总数从110个改撤并为106个,所有国有林场全部划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已全部批复。《省林业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实施。《贵州省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生态建设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林业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等20多项体制机制逐步完善。配合省统计局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试点,六盘水市、赤水市和荔波县编制完成了XX和XX林木资源资产账户。贵阳等6个市(州)完成了林业生态红线的划定工作。《天保工程购买森林管护服务试点方案》编制完成,在省扎佐林场开展试点。六盘水市和毕节市开展全国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工作,在平坝等12个县(市、区)开展林业“三变”改革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效。继续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林业专业合作化等配套改革,全省森林投保面积达x万亩,保费达x亿元,保险公司向农户赔偿x万元,全省林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林场等经营组织达x个。
(二)造林绿化全面完成,进一步厚植生态基础。争取到XX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计划x万亩,占全国总任务的x%,排名全国第一。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全省林业工作会议、全省造林绿化推进大会、全省新一轮退耕还林电视电话会,继续开展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五级干部义务植树活动,全省共完成义务植树5600万株。加快推进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实施,全省共完成造林面积x万亩,其中退耕还林x万亩、荒山造林398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任务x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两个百分点,提高到52%,“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基本建成。
(三)林业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壮大绿色经济。安顺、铜仁、黔南、黔东南先后出台了推进林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省财政安排XX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200万元,扶持各地林产品加工、林下经济、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带动社会资本x亿元投入林业产业。牵头实施的7个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签约项目17个,到位资金x亿元,实现总产值x亿元。园区入驻企业x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x个),农民合作社x个,从业农民达到x万人,“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加快推进油茶、核桃、刺梨等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XX年全省营造经济林面积达x万亩以上。省政府组织召开全省林下经济现场推进会,习水等9个单位入选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全省林下经济产值达x亿元。探索开展森林康养,组织编制全省森林康养规划和标准,扎佐林场、茂兰和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思南白鹭湖湿地公园被列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印发实施《省林业厅关于推进林菌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与省旅游局签订了森林旅游发展备忘录,施秉等3个县被授予“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省林业系统x个自然保护区、90个森林(生态)公园充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和景观优势,大力开展森林旅游,梵净山、荔波小七孔、草海、百里杜鹃、雷公山等地已成为我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年均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以上。XX年全省林业总产值实现x亿元。
(四)林业扶贫卓有成效,进一步促进兴林富民。争取到中央2.5万名生态护林员指标,专项资金2.5亿元,是中央安排生态护林员专项资金最多的省份,出台贵州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实施方案和选聘办法,指标全部分解落实到建档立卡贫困户。XX年,全省营造林工程项目x%以上布局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实施,投入资金不低于23亿元,其中x%将转化为农民群众的劳务收入。安排定点帮扶8个县、乡营造林任务x万亩,总投资x万元。XX年国家下达我省退耕还林直补资金x亿元,涉及贫困户x万户。下达中央财政天保工程管护经费x亿元,使x余名贫困人口平均增收x余元。下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x亿元,使x名贫困人口通过参加森林管护增收x万元,x万贫困户户均补偿收入x元。将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XX年中央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合同指标,为全国提供了参考模式。
(五)资源保护持续加强,进一步维护生态安全。全年共办理使用林地审核审批事项x起,总面积18万亩,收缴植被恢复费x亿元,是XX年收缴数额的x倍,创历史新高。完成木材采伐246万立方米,比XX年多x万立方米。在普定等6个县开展公益林疏林地补植、低效林改造和成过熟纯林结构调整等经营管理试点。《贵州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实施细则》印发实施,在修文等7县(区)和省扎佐林场开展天保工程二期“十三五”示范建设工作。深入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全省共查结各类涉林案件x起,案件查结率为x%,约谈相关领导干部2人,问责x人。XX年,全省森林公安机关受理各类案件总计x起,查结x起,查结率x%,百名民警立案数、破案数、移送起诉数全国排名第一。协助云南等省份办理各类案件81起,协调广西等6省(市、区)配合我省森林公安办理各类案件40起。XX年,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37起,森林火灾受害率仅为x‰,为近年来的最低,重要节假日期间实现森林火灾零发生。省政府批复同意《贵州省林业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建设规划(XX~2020年)》,层层签订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书》,贵州省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全面完成,完成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面积6.3万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仅为x‰、无公害防治率为x%。
(六)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建设不断加强,进一步扩大保护面积。争取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中央财政资金共1.2亿元,其中湿地保护资金1.02亿元,为历年之最。国务院批准佛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区。省政府批复成立印江县洋溪、思南县四野屯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省政府成立了贵州省湿地保护委员会,启动省级重要湿地名录、一般湿地名录认定工作,全省重要湿地公园试点达45处。《湿地贵州》专题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国湿地资源•贵州卷》和《贵州国家保护植物手册》出版发行。
(七)支撑保障不断提升,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贵州省“十三五”生态建设规划》获省政府批复,《贵州省“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印发实施。全年林业投资累计完成60亿元,为目标任务46亿元的130.43%,其中中央级投资50亿元、省级投资10亿元。修订、制定《贵州省征收征用林地补偿费用管理办法》和《贵州省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批审核规定》。《贵州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利用规划(XX~2025年)》编制完成。三都县珍贵树种等三个林木种质资源库被列为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组建了贵州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了《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核桃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核桃油生产管理规范》等13个地方标准的审定。《贵州省林业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实施。与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签订了《林业科技扶贫对接合作协议》,成为国家林业局林业科技扶贫对口帮扶的第一个省份。37项林业科技成果进入国家林业科技推广成果库。
(八)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组织开展了“研究问题破解难题”调研活动,形成了19篇调研报告。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自觉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持续推进林业综合巡查,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约谈、函询、问责和诫勉谈话机制。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党员教育管理取得实效。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持续纠正“四风”,完成巡视整改任务,及时公开XX年厅直系统“三公”经费公共财政拨款预决算情况,“三公”经费开支比XX年减少。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换届工作纪律,落实干部培训制度。全面总结XX~XX年省林业厅帮扶从江县工作,选派5名干部到册亨县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编制了《贵州省林业厅帮扶册亨县工作规划(XX~2018年)》和XX年帮扶计划。出台《省林业厅开展助推扶贫攻坚“五千行动”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方案》,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措施。中央、省级各类媒体正面宣传报道我省林业生态建设新闻消息千余条,进一步加大林业发声频度和力度。
二、林业改革发展形势分析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林业改革发展面临的有利形势是:
(一)中央和省对生态建设的战略定位,为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从全国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多次研究林业重大问题,林业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和《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把森林覆盖率、蓄积量、湿地面积等确定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明确要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将森林资源纳入自然资源负债表进行核算。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对深化林业改革、加强湿地保护进行了全面部署,不断提高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从省内来看,省委、省政府将林业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两山论”、坚守两条底线、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实施五大战略的重要抓手,划定了九条林业生态红线、持续推进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和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连续组织五级干部义务植树、制定出台《贵州省林业生态红线保护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暂行办法》等等。XX年,国家将贵州列为全国首批三个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了《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林业产业,调整山地林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经果林、林木种苗花卉培育、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森林绿色食品、特色食用菌、林产品加工、森林康养等林业产业,推进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要推进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加强森林管护,提高林分质量和森林蓄积量,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计划,加强濒危物种保护;开展贫困山区林农转化为生态护林员试点工作,逐步提高并统一各类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等。这些政策措施,突显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既是我省加快林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重大的机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实施,为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创造了新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安全的食品,是群众的急迫期盼。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任务是提升林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保障生态产品和林产品的有效供给。要积极转变林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充分发挥好林业的多种功能、多重效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林业发展提供新的能量:一是打牢生态产品和林产品的物质基础。我省森林覆盖率已达52%,但生态承载力低、生态环境脆弱。要围绕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的目标,加快国土绿化,扩大森林面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森林质量,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供给的物质基础更加扎实。二是增强生态产品和林产品的供给能力。我省林业产业效益偏低,单位面积森林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林业产值仅排全国第21位,与资源总量不匹配,提高林业效益的潜力巨大。要科学利用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提升绿色优质林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林业的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丰富产品种类,增强供给能力,满足市场对森林多种产品的需求。
(三)脱贫攻坚战略的深入推进,为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新机遇。脱贫攻坚是中央和省的重大决策部署。我省贫困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边远山区和林区,既是林业发展的重点地带,又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精准扶贫促进绿色惠民,为林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林木是“常青树”、“摇钱树”、“文化树”。在贫困地区组织贫困人口参与植树造林、森林管护,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不仅可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增加林产品的有效供给,还可以改善生态状况,扩大生态空间,促进贫困地区林业建设与脱贫增收协调发展。近年来,我省将新一轮退耕还林等大部分林业项目安排在贫困地区实施,认真落实好林业各项惠民政策,山区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林业获得感增多,参与林业建设的强大热情不断得到激发。只要持续发力,将林业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深度整合,就能够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统一。
(四)金融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为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增添了新支撑。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大幅度增加林业投入难度加大。推进林业改革发展,既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投入,也要完善林业投融资体制机制。XX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实施《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林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利用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运用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利用开发性和政策性贷款,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国家储备林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利用、林业产业、林区基础设施、森林保护、林业扶贫等方面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提供长周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省发改委牵头制定了《关于推进农业和林业领导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方案》,即将印发实施。这些政策的制定出台,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投向林业,有效解决了林业建设投融资难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认清形势的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我省林业发展存在的一些困难和痛点。一是投入不足。现有造林地大多地处偏远,立地条件差,是难啃的“硬骨头”,造林成本高,后续管护投入增大,现有的补助标准与实际需要差距较大,完成造林任务难度大,造林质量难以保证。二是空间受限。实现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x%的目标,满足造林用地要求是最重要的保障,需要对全省尚未纳入国家退耕还林规划的25度以上坡耕地和重要水源区15-25度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调整种植结构,但土地尚未得到落实,还需要与国土、水利、农业等部门积极协调争取。三是管护不力。乱征滥占林地、乱捕野生动物和候鸟、非法采伐林木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多发频发,查处迟缓。对这些困难和痛点,我们要正确对待,进一步抢抓机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和破解。
三、XX年林业重点目标任务
XX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全省林业系统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大生态、大扶贫为主攻方向,以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发挥森林效益为重点,按照中央和省关于林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弘扬长征精神,创新工作思路,推进实施《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切实做好造林绿化工作力争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x%的意见》,为建设生态文明、奋力脱贫攻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全年林业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争取林业投入x亿元以上,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477.4万亩,中幼林抚育x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x%,林业总产值实现x亿元。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林业改革。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社会和市场对生态产品和林产品的需求。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出台《贵州省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性森林保险、林地经营流转、林业专业合作化等配套改革。继续推进林业“三变”改革,重点抓好毕节市、六盘水市全国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落实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制定《国有林场改革发展考评办法》,争取出台《贵州省国有林场管理条例》。推进森林采伐管理改革。启动贵州省森林资源档案更新试点,力争实现森林资源数据出数。建立完善湿地保护制度,制定贵州省省级重要湿地管理办法,发布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制定贵州省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细则,构建国家储备林建设技术标准体系、投入制度、资源管理制度。贯彻落实《贵州省生态红线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梳理、完善林业生态红线区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制度。推进林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配合省统计局做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工作。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力争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
(二)推进造林绿化。实施好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工程,巩固深化绿色贵州建设行动,创造条件拓展造林空间,为多彩贵州厚植生态优势,留住最美乡愁。制定并实施《绿色贵州建设森林扩面提质增效行动方案》。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为支撑,有效扩大造林绿化面积,开展退耕还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确保工程质量,争取将图斑外25度以上陡坡耕地和15至25度重要水源地纳入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规划。切实巩固宜林荒山造林成效,用好用活用足大苗造林绿化补助政策,加强补植补造,提高成林率。开展全省弃耕地、撂荒地摸底调查,动员组织广大群众在弃耕地、撂荒地上植树造林。精准组织造林失败地、因灾受损造林地重新造林和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及其他迹地的更新造林。大力开展封山育林和义务植树,实施城郊绿化、乡村绿化、园林绿化、通道绿化、景区绿化,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持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建设,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三)提升森林质量。一是提高造林质量。造林质量基础在种苗,要坚持就近生产、本地供应为主的原则,加大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及适地树种繁育力度,使用优良种苗造林。科学确定造林树种、林分结构和植被恢复方式,宜造则造、宜封则封,严格按照造林规程和作业设计的要求造林、管护,严格检查监督,做到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好一片。调整树种结构,重视营造混交林、培育阔叶林,改变树种单
一、结构简单、林地退化的现状。抓好典型带动,建立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示范基地。二是加强森林经营。组织编制《贵州省森林经营规划》和《贵州省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以国有林场为重点,加快国家储备林的改造培育,定向培育一批大径级材和珍贵树种。开展森林经营关键技术研究。利用森林抚育经营政策,推广中德财政合作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模式和技术,综合采取割灌除草、抚育间伐、补植补造、促进天然林更新等措施,优化森林结构,解决过疏、过密、过纯的问题,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树立近自然林业经营理念,充分利用演替和更新能力,重点对天然林、人工公益林进行抚育经营,提升森林的多种功能效益。积极推进退化林修复,对于低产低效林分,该封育的要及时封育,切实保护起来,具备改造或修复条件的,要及时采取补植、抚育、更替等综合措施,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正向演替。实施森林彩化美化香化工程,全面提升高速公路和重点旅游区、旅游村寨的森林景观效果。三是强化森林管护。严格执行林地使用定额制度,鼓励用足森林采伐限额。深入推进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推动实现利用大数据手段排查案件常态化、案件查处常态化、督查工作常态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联动常态化、领导干部问责常态化和工作考核常态化。开展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考核、林业工作综合核查和森林覆盖率统计监测,完成全省第四次森林资源普查和XX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建立全省森林资源数据库。出台贵州省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管理办法,建立贵州省森林资源统计监测制度。全面完成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工作。加强公益林经营管护,认真兑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积极探索公益林保护和管理的新体制机制。继续做好贵州省第二次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建立全省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数据库。完成贵州省古树大树名木资源调查、建档、管护工作。推进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制定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类地方标准。着力加强森林公安建设和改革,持续高压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维护林区稳定。持续加强森林防火,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8‰以内。严格执行《贵州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检查办法》,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内。
(四)发挥森林效益。一是发挥生态效益。启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推动建立科学统一规范的评价机制和规程。探索湿地生态系统评估,探索建立碳汇交易制度,有效增加森林碳汇,提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生态系统防护能力。二是发挥经济效益。推进林业产业发展,逐步推进林产品规模化、质量标准化、营销网络化。以退耕还林为主要依托,加快培育刺梨、油茶等特色经果林,力争XX年新增经果林300万亩以上。支持、指导各类经营主体加大经营强度,加强经果林管理,提高林业经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以全省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保护区的景观资源为依托,加快发展森林旅游,充分吸纳各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元素,不断提升森林生态旅游品位。积极推进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发展,争取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组织制定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有关标准及相关发展规划,抓好4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工作,在从江县开展森林康养省级试点,努力拓展林业新业态。发展林下经济,扶持建立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培育发展一批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采取“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发展林禽、林蜂、林药、林菌等种养殖业。优化全省林菌产业发展布局和规模,总结推广菌用材的培育利用、林菌发展的技术和模式,制定系列扶持政策,将林菌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发展林产品加工业,以定向刨花板、木竹复合新材料、竹浆纸一体化等木竹产品加工和油茶、刺梨、蓝莓、核桃、板栗、木本药材等经济林产品加工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林产品加工集聚发展。鼓励现有林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产品品牌打造,促进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林业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配合贵州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行动,组织涉林企业和相关产品,积极参与品牌培育、招商推介、网络营销等活动,推进黔货出山。三是发挥社会效益。集中精力、集中火力实施林业精准扶贫,推进产业脱贫,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打好脱贫攻坚新战役。利用林业重点工程,组织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劳务输出和就业。建立生态管护制度,加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转为生态护林员工作力度,助力脱贫攻坚。加大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理念及知识的传播,掀起全社会关注森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高潮。
(五)增强保障能力。贯彻落实全国林业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机制,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大林业科技服务力度,鼓励林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参与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支持林业科技人员应用研究成果脱产自主创业,提升林业科技对林业产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充分发挥法治引领、推动和规范作用,严格执行林业法律法规,推进简政放权,建立健全林业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服务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推进政务公开、提案公开、信息公开。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中央和省级主要媒体以及各市(州)媒体的沟通与协调,解读林业政策,讲好林业故事,传播林业声音,扩大林业影响力。重视林业信息化建设和林业大数据管理服务,整合利用林业资源,发挥电子政务网、门户网站作用,建立林业公众微信号。完善林业考核内容,森林覆盖率、造林成活率、案件查结率和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率等指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综合考核范围。强化生态损害责任追究,形成维护生态、保护资源的高压态势。
(六)坚持从严治党。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觉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武装思想,创新落实学习制度,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整治“四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教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规范运用“四种形态”,强化执纪问责,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管行业、管行风、管党建、管监督,全面推进林业综合巡查工作,加强涉农资金、项目资金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督促检查,严肃查处涉林违纪违法案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减少“三公”经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稳定基层队伍,提高服务能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履行“一岗双责”,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发挥第一书记作用,推进落实“五千行动”计划,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6.林业局长林业会议讲话 篇六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树丛
(2011年12月30日)
刚才,七位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十二五”开局之年各自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的各项议程已经顺利完成,马上就要圆满结束了。根据安排,下面我对会议做个小结。
这次会议是全国林业系统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在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重要讲话、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分析林业形势、总结部署林业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开得很成功,对于推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林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会议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批示和贾治邦局长的重要讲话中。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2011年林业工作取得的成绩,完全赞同我们对当前林业形势的判断与把握,以及对2012年林业工作的安排部署。同时,要求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抓住机遇,扎实工作,继续开创林业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建设生态文明、拉动国内需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绿色增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批示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工作的最新要求,是对全体务林人的鞭策和鼓舞,增强了大家进一步做好林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贾局长的重要讲话,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刻阐述了促进绿色增长、应对气候变化、扩大国内需求、加强扶贫开发、建设文化强国等国家战略对林业提出的最新要求,着重强调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必须准确把握的五个关键问题,同时对2012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贾局长的讲话是此次会议的主要文件,是会议精神的集中体现。正如同志们在讨论中说到的,学习了回副总理的重要批示和贾局长的重要讲话,全国林业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任务措施十分明确,现在的关键是要上下同心,凝心聚力,狠抓落实。现在,我就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讲几点意见:
一、要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上抓落实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说统一思想,就是要用林业的根本使命来统一思 1
想,提高认识就是要提高服务服从于中央决策大局的认识。中央提出,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所谓稳,就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进而保持社会稳定大局;所谓进,就是要在调结构、转方式上有新进展,在改革和民生改善上有新进展。稳中求进,稳定增长是关键。林业要服务服从于稳中求进的大局,就要确保生态贡献总量的稳定增加,林业产业的稳定增长,林农和林业职工的稳定增收,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增强林业改革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性,在稳中求进中找位置、挑重担。
二、要在完善规划、谋划措施上抓落实
今年8月,我们印发了全国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这是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导下结合林业实际做出的。这个规划是“十二五”林业发展的纲领,是一个指导性文件,与此同时,各地也都出台了或正在出台本地区的规划或专业规划。这些规划要互相衔接,要有专业规划和子项规划作支撑,要有深度和实际的政策措施促落实。规划不能只是写在本子上、放在抽屉里,不能和实际工作两张皮,要谋深、盯紧、抓实,在政策措施上结合,在实际落实中见效。
三、要在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上抓落实
林业战线长,范围广,门类多。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有不同,各省区市互有差异,如何贯彻好贾局长重要讲话,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根据本地实际做好结合的文章,特别是要抓住那些能牵动全局的,具有基础性、长远性、建设性的工作,突出重点,带动一般,攻克难点,培育亮点,使工作富有节奏,充满活力,像贾局长强调的林业改革、造林绿化、资源保护管理等九项工作,都是国家林业局部署的重点工作。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考核问题。最近,国家发改委制订了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考核评价办法,考核评价包括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4个方面。森林增长指标属于资源环境方面的约束性指标,包括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增加两项分指标。这两项约束性指标也就是衡量政绩的指标,考核单位是国家林业局,对象是省级政府。这是要靠硬碰硬的数据说话的大问题,实质上也是对省级林业厅局的考核,有关司局和各省区市都要早有安排。
四、要在凝聚力量、形成合力上抓落实
林业生态建设说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战略任务,生态产品是公共产品,这样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需要内部力量的凝聚,更需要各部门、各方面以至于全社会的合力支持。我们要以开放的理念办林业,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办林业,特别是要做好林业宣传工作,树立行业形象,突出宣传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绿色增长中的作用。既要宣传工作、又要宣传事业,既要唱赞歌、又要敲警钟,既要主动展示、又要回应关切,既要搭台造势、又要借台唱戏。通过我们生动、活泼、有效的工作,对内使每一位林业建设者掌握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对外使全社会都有投身林业生态建设的责任和行动。
五、要在转变作风、服务基层上抓落实
基层是林业生态建设的效应终端,也是我们工作落实的基础。我们要从国家林业局机关做起,要以兴林富民为己任,解决好公与私、实与虚、真与假、是与非的关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各级林业领导同志都要转变作风,深入调研,服务基层,埋头苦干,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落实到基层,把体制机制创新措施落实到基层,把促进发展、关注民生的政策落实到基层。各级林业行政部门要心系群众,关心基层干部职工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把广大务林人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
7.林业局长林业会议讲话 篇七
2009年6月4日, 吉林省林业会计学会东南部地方组第二次小组会议在白山市宾馆召开。会议得到了白山市林业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市林业局计财科精心组织安排, 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出席会议的有白山市、通化市、辽源市及所辖县 (市) 林业局的计财部门的负责人, 共计26人。会议由省林业会计学会鲁年俊秘书长主持, 省林业厅财务处副处级调研员刘萍代表厅财务处对当前全省林业财务工作提出五点意见。省林业会计学会常务理事陈晓玲、薛新刚参加会议。白山市林业局党委副书记田丰代表市林业局致词, 并介绍了白山市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等情况。
学术交流会议由小组组长王庆喜同志主持, 通化市林业局提交的《正确引导 规范操作 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白山市林业局提交的《白山市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道路探讨》在小组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与会代表就国有育林基金上缴、返还,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财政补贴资金管理使用, 石油补贴资金管理、核算及会计账务处理, 廉租房申请等有关国有林场改革及管理事项展开了热烈讨论。
【林业局长林业会议讲话】推荐阅读:
林业局局长述职报告优质精选推荐学习08-27
2022年林业局副局长述职述廉汇报10-10
全县林业工作会议讲话07-21
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09
在全县2011年林业工作会上的讲话08-10
在全国基层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的讲话08-28
安监局长会议讲话07-24
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国林业发展趋势论文09-16
精河县林业局2011年林业工作总结07-11
市林业局2006年上半年林业工作总结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