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专题知识(精选8篇)
1.高三化学复习专题知识 篇一
2014届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10-《无机化工题》
1.(16分)电镀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较多。
Ⅰ.某工业废水中主要含有Cr3+,同时还含有少量的Cu2+、Fe2+、Fe3+
和Al3+
等,且酸性较强。为回收
利用,通常采用如下流程处理:
已知:
a.Cr(OH)3―→NaCrO2―→Na2CrO4―→Na2Cr2O7
b.Cu(OH)+
-
2能溶于氨水: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请回答:
(1)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____,上述操作Ⅰ、Ⅱ、Ⅲ相同,进行该实验操作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除烧杯、漏斗外,还有__________。
(2)滤渣Ⅰ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写化学式),试剂乙的名称为__________。(3)加入试剂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废水处理流程中生成滤渣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酸性条件下,六价铬主要以Cr-
-
2O27形式存在。工业上用以下方法处理含Cr2O27的废水:①往废水中
加入适量的NaCl,搅拌均匀;②用Fe为电极进行电解,经过一段时间,最后有Cr(OH)3和Fe(OH)3沉淀产生;③过滤回收沉淀,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5)电解时能否用Cu电极来代替Fe电极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某含Cr-
-
2O27的酸性工业废水中铬元素的含量为104.5 mg·
L1,处理后铬元素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0.5 mg·L-
1。处理该废水1 000 m3并达到排放标准至少消耗铁的质量为________kg。
2.(15分)绿矾(FeSO4·7H2O)是治疗缺铁性贫血药品的重要成分。下面是以市售铁屑(含少量锡、氧化铁等杂
1质)为原料生产纯净绿矾的一种方法:
查询资料,得有关物质的数据如下表:
(1)A.KSCN溶液B.NaOH溶液 C.KMnO4溶液
D.苯酚溶液
(2)操作Ⅱ中,通入硫化氢至饱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在溶液中用硫酸酸化至pH=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操作Ⅳ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冷却结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Ⅳ得到的绿矾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其目的是:①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测定绿矾产品中Fe2+
含量的方法是:a.称取2.850 g绿矾产品,溶解,在250 mL容量瓶中定容;b.量取25.00 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c.用硫酸酸化的0.010 00 mol·L-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KMnO4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00 mL。
①滴定时盛放KMnO4溶液的仪器为_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②判断此滴定实验达到终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计算上述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6分)KNO3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下面是一种已获得专利的KNO3制备方法的主要步骤:
4.(6分)利用染化厂的废料铁泥(主要成分是Fe2O3、FeO和铁)制备可用于隐形飞机涂层的纳米四氧化三铁
(1)反应Ⅰ中,CaSO4与NH4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Ⅱ需在干态、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反应Ⅳ所得混合物中分离出CaSO4的方法是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反应Ⅱ所得K2SO4中是否混有KCl的方法是:取少量K2SO4样品溶解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整个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填化学式)。
(5)将硝酸与浓KCl溶液混合,也可得到KNO3,同时生成等体积的气体A和气体B(NO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B与O2反应生成1体积气体A和2体积红棕色气体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产流程为
请回答:
(1)过程①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D中铁、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6∶1∶32,则过程③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Fe2+
在弱碱性溶液中还原性较强,下图是研究过程④的实验所得,则该反应所需的时间控制在________小时左右,较为适宜。
5.(15分)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6.(16 分)卤块的主要成分是MgCl2,此外还含 Fe3+、Fe2+ 和Mn2+等离子。以卤块为原料可制得轻质氧化镁,工艺流程如下图:
2+已知:氧化物呈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所以常将它氧化为Fe3+,生成Fe(OH)3沉淀除去。若要求产品尽量不含杂质,请根据 Fe氢
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将其稀释到体积分数为10%以下较安全;③HClO2可看成是强酸。(1)160 g·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若要计算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还需要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说明)。(2)在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A.将SO2氧化成SO3,增强酸性 B.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 C.将NaClO3还原成ClO
2(3)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塔的温度不能超过20 ℃,其目的是防止H2O2分解,写出H2O2发生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碱性溶液中NaClO2比较稳定,吸收塔中应使NaOH稍过量,判断NaOH是否过量的简单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吸收塔中为防止NaClO2被还原成NaCl,所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应适中。除H2O2外,还可以选择的还原剂是______(填序号)。A.Na2O2
B.Na2S
C.FeCl2
D.PbO悬浊液
-
1表1表2提供的资料,填写空白:
表1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表2化学试剂价格表
(1)在步骤②中加入漂液而不是双氧水其原因是。
写出加入NaCl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在步骤③中控制pH=9.8,其目的是。(3)沉淀物A的成分为,试剂Z应该是。
(4)在步骤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若在实验室中完成步骤⑥,则沉淀物必需在(填仪器名称)中灼烧。
7.(16分)为探索工业含铝、铁、铜合金废料的再利用,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6)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________(填序号)。A.蒸馏
B.蒸发
C.灼烧
D.过滤
E.冷却结晶
要得到更纯的NaClO2·3H2O晶体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填操作名称)。
请回答:
操作②
变化如右图所示。考虑生产成本和效率,最佳的浸出时间为小时,最佳的浸出温度为℃。(2)请配平下列除铁的化学方程式:
2(SO4)
32CO3
2Fe6(SO4)4(OH)12↓
+ 2SO42↑
(3)“除钙、镁”的原理反应如下:MgSO4+2NaF=MgF2↓+Na2SO4;CaSO4+2NaF=CaF2↓+Na2SO4。已知KSP(CaF2)=1.11×10-
10、KSP(MgF2)=7.40×10-11,加入过量NaF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则滤液中的(1)绿矾的化学式为。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c(Ca2+)/c(Mg2+。
反应②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4)“沉淀”中含杂质离子主要有SO42-、F-、和;“操作X”包括(3)为了检测滤液D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设计实验方案为(试剂自选):和。
。(5)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是LiCoO2,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充电时,Li+还原为Li,(4)在滤渣B中滴加稀硫酸时,发现反应速率比一般的铁粉反应要快,其原因是
并以原子形式嵌入电池负极材料碳-6(C6)中(如图所示)。电池反应为LiCoO2 + C6CoO2 + LiC6,写出该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
(5)若考虑绿色化学工艺,在滤渣E中加入稀硫酸和试剂Y制胆矾晶体,试剂Y为无色液体,则反应④的总化学方程式为;若不考虑绿色化学工艺,所选试剂Y为1mol/L的硝酸,欲使3molCu全部溶解且溶液中含铜元素的溶质仅为CuSO4,则需该硝酸的体积L。
8.(16分)水钴矿中除SiO2外,还有9.24% CoO、2.78% Fe2O3、0.96% MgO、0.084 % CaO,从水钴矿中 提取钴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Na2CO3溶液
NaF溶液
滤渣
1、标准答案(1)过滤(1分)玻璃棒(1分)(1)在一定浓度的H(2)Cu(OH)
2、Fe(OH)3(2分)氨水(2分)
2SO4溶液中,钴的浸出率随时间、温度的(3)将Fe2+
氧化成Fe3+
(2分)
(4)AlO-
+COO===Al(OH)-
22+2H23↓+HCO3(2分)(5)不能(2分)因阳极产生的Cu2+
不能还原Cr2O2-
7(2分)
(6)336(2分)
评分细则(1)出现汉字错误不得分。(2)不按要求书写化学式或名称不得分。(3)体现出Fe2+
被氧化均得分。
(4)写成CO2-
3不得分。
(5)其他描述也得分,如Cu2+
不具有还原性。(6)写成336 kg扣1分。2标准答案(1)AD(2分)
(2)除去溶液中的Sn2+,并防止Fe2+
被氧化(2分)
防止Fe2+
生成沉淀(2分)
(3)蒸发浓缩(1分)过滤洗涤(1分)
(4)降低洗涤过程中FeSO4·7H2O的损耗(2分)
(5)①酸式滴定管(1分)②滴加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2分)③97.5%(2分)
评分细则(1)对一个得1分,有错不得分。(2)每一点得1分,后一步目的按标准答案评分。
(3)只答“蒸发”、“过滤”均不得分,严格按照标准答案评分。(4)强调减少“FeSO4·7H2O”或“绿矾的损耗”。
(5)①只答“滴定管”不得分。②溶液颜色变化占1分,半分钟不褪色占1分。③写成0.975不扣分。3标准答案(1)CaSO4+2NH4HCO3===CaCO3↓+(NH4)2SO4+H2O+CO2↑(2分)(2)分离NH4Cl与K2SO4,加快化学反应速率(2分)防止KNO3结晶,提高KNO3的产率(2分)
(3)(共3分)加入过量Ba(NO3)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1分),向上层清液中滴加AgNO3溶液(1分),若有沉淀生成,说明K2SO4中混有KCl(1分)(4)CaSO4、KNO3、(NH4)2SO4(3分)
(5)4HNO3+3KCl(浓)===NOCl↑+Cl2↑+3KNO3+2H2O(2分)2NOCl+O2===Cl2+2NO2(2分)评分细则(1)少“↓”、“↑”不得分。(2)按照标准答案评分。
(3)必须强调Ba(NO3)2溶液过量否则扣1分。
(4)答对一个给1分,不倒扣分。
(5)“↑”不计分,少“浓”字扣1分。4标准答案(1)2Fe3+
+Fe===3Fe2+
(2分)
(2)2Fe(OH)2+H2O2===2FeO(OH)+2H2O(2分)(3)0.16(2分)
评分细则(1)按标准答案评分。
(2)把FeO(OH)写成Fe(OH)O或FeHO2、FeO2H均可以。(3)按标准答案评分。
5标准答案(1)4 mol·L-
1(2分)该溶液的密度(1分)(2)B(1分)(3)2NaOH+2ClO2+H2O2===2NaClO
2+2H2O+O2(2分)2H2O2△,2H2O+O2↑(2分)(4)连续测定吸收塔内溶液的pH(2分)(5)AD(2分)(6)BED或ED(2分)重结晶(1分)
评分细则(1)漏写单位或写错扣1分,只写“ρ”不得分。(2)按标准答案评分。
(3)化学式或元素符号不规范扣1分。(4)写“测定吸收塔内溶液的pH”同样得分。(5)对一个得1分,有错不得分。
(6)对一个得1分,有错不得分,只答“结晶”,该空不得分。6.(16分)(1)漂液比H2O2的价格低得多。(2分)2Fe2++ClO-+2H+=2Fe3++Cl-+H2O(3分)
(2)使除Mg2+以外的各种杂质金属离子都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以便过滤除去。(2分)(3)Fe(OH)3、Mn(OH)2、Mg(OH)
2(2分,写3个且全对得2分,只写其中2个且写对得1分,其他情况都得0分)纯碱(2分)(4)MgCO3 +H 2O
Mg(OH)2↓+ CO2↑(3分,产物写成碱式碳酸镁也算正确)
(5)坩埚(2分)7.(16分)
(1)(2分)FeSO4·7H2O(2)(4分)2Al+2NaOH+2H2O
2NaAlO2+3H2↑AlO2-+CO2+2H2OAl(OH)3↓+HCO3-
((或2AlO2-+CO2+3H2O2Al(OH)3↓+CO32-)[未写离子方程式扣1分,不配平扣
1分,离子符号错0分]
(3)(3分)用试管取少量滤液D(1分),向滤液中滴加KSCN(或NaSCN、或NH4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1分),再滴入氯水(或双氧水,或通入Cl2)若变成血红色,则溶 液则中存在Fe2+(1分)。(4)(2分)铜、铁与稀硫酸形成了原电池(或发生了电化腐蚀,或有电流产生)(5)(5分)Cu+H2O2+H2SO4CuSO4+2H2O(2分。配平1分,化学式错0分)
2(3分)[说明:反应式为3Cu+2HNO3+3H2SO43CuSO4++2NO↑+4H2O] 8.(16分)(1)12(2分),90(2分)(22分)3Fe2(SO4)3+6H2O+6Na2CO3=Na2Fe6(SO4)4(OH)12↓+5Na2SO4+6CO2↑
(3)1.5(3分)(4)NH4+(1分)、Na+(1分);洗涤(1分)、干燥(1分);(5)CoO2 + Li+ + e-=LiCoO2(3分)
2.高三化学复习专题知识 篇二
一、重视学生的原态思维, 精心选定二轮专题复习课题
俗话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专题课题的选定就是方向性的问题, 专题复习目标必须精准。我们备课组在学科思想的指导下, 围绕学科主干知识, 研究考纲和近几年的广东高考化学试题, 发现所谓高考常考点其实就是学科的主干知识, 考查的能力点正是从事化学研究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学科素养。因此, “应试教育”完全可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与“素质教育”有机统一起来。我们在研究学科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因素。学生的现有情况怎么样、学生需要什么, 专题就搞什么。每个专题、每个课时、每个学生都应解决至少一个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我们列出拟定的专题目录,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具体如下:
“专题课题名称: (1) 阿伏伽德罗常数; (2) 离子反应; (3) 氧化还原反应; (4) 化学能与热能; (5) 化学能与电能…… (所有常考点)
你是否需要老师开设以上专题进行复习?
选项均为:A.非常需要B.需要C.无所谓D.不需要”
按统计结果, 最终选定二轮专题复习的课题。
二、探查学生的原态思维, 准确把握二轮专题复习的课时目标
确定专题课题后, 如何才能实现“每个专题、每个课时、每个学生都能解决至少一个问题”的总体目标?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探查学生的原态思维, 通过探查学生的原态思维找准每个专题中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确定课时的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化学原态思维的基本方法有:问卷调查法、问题引出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录音分析法等。笔者通过实践进行总结对比, 认为在不同阶段、不同课型可以灵活使用这些方法。从专题复习的进程上考虑, 在课前准备时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具体疑惑点, 在课内使用课堂观察法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变化, 在课后用访谈法跟踪学生的思维发展。从专题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考虑, 容易的采用问题引出法, 难度大的采用录音分析法。
【案例1】探查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原态思维, 用录音分析法。具体做法是, 选取教学班中成绩分别在上、中、下的有代表性的学生, 给一道实验设计题, 告知他们教师的意图, 给学生独立的空间, 让学生在无他人影响的情况下将从审题开始到答题的整个思考过程都用语言表达出来, 并进行录音。教师通过对录音的分析来了解该复杂的原态思维过程。录音分析法的优点在探查复杂问题的原态思维中最为明显, 因为没有他人的提示, 也没有来自他人的干扰和压力, 这样呈现的原态思维最为真实。
【案例2】针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专题, 笔者在课前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原态思维。问卷调查中的其中一项内容:“你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过程存在的困难 (多选) ”
(4人) A.不能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22人) B.不记得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5人) C.不会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配平
(12人) D.不知道应写H+、OH-、还是H2O, 应该写在反应物还是生成物中
(0人) E.不懂用电荷守恒进行配平
(15人) F.漏写或错写反应条件
(8人) G.多写或少写“↑”“↓”
(23人) H.出现审题问题, 没留意“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
(34人) I.结合流程图找信息则不会写, 甚至不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到底是哪种物质
(29人) J.没有有序的思维, 跟着感觉走
全班51人, 统计结果见各序号字母前的数据。
参考该项统计结果, 将该专题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定为: (1) 有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 (2) 审题指导 (结合流程图找变价微粒及对应产物) ; (3) 突破介质的处理。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专题的教学目标。
三、利用学生的原态思维, 有效突破二轮专题复习的教学重、难点
利用学生的原态思维, 精选相应的题组, 用学案辅助教学, 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沿最近发展区渐行, 从而突破二轮专题复习的教学重、难点。
【案例3】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专题中为了突破介质的难点, 用学案呈现了以下的题组:
【题1】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硫酸亚铁溶液,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题2】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题3】以氯酸钠等为原料制亚氯酸钠 (Na Cl O2) 的流程如下:
“反应1”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利用原有思维, 书写该题组中的3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通过展示与交流, 归纳与总结, 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思维由无序走向有序, 即“四步法”: (1) 确定变价微粒及对应产物; (2) 得失电子守恒配平; (3) 关注介质; (4) 电荷、原子守恒配平。同时突破了处理介质的难点:介质不一定参与反应, 若参与反应, 作为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要结合电荷守恒、原子守恒进行判断。至此, 学生实现了在原有思维的基础上, 沿最近发展区渐行, 最终突破最近发展区, 即出现了新的思维。
四、及时运用新的思维, 坚守二轮专题复习的成果
对二轮专题复习中建立起来的新的思维, 必须及时并反复运用, 当其成为学生的常态思维, 二轮专题复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在专题复习中, 设计“问题链”或提炼简单明了的总结性语句, 引导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反复使用, 可以有效实现新的思维成为常态思维, 也就是成为学生新的“原态思维”。例如, 前面提到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专题, 在该专题后, 每一次遇到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时, 笔者都引导学生按“四步法”进行有序地分析和书写, 效果非常明显, 笔者所任教的教学班 (共51人) 能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学生由十几个上升到超过四十个。再如, 在进行平衡状态的判定时, 学生一致认同有一句非常有用的话, “能变的, 不变了, 就平衡了”, 用之于解题, 屡试不爽。
五、总结与反思
尊重学生的原态思维, 对其进行探查, 并加以利用, 引导学生沿着最近发展区前行, 从而建立新的“原态思维”, 实践证明将学生原态思维进行研究并应用到高三二轮专题复习中可以有效提高复习的有效性。笔者遗憾的是, 对这样的专题复习效果只是粗略进行了教学班在平行班中的成绩比对, 没有进行前测和后测的工作, 对复习的效果缺乏科学的数据分析, 在后续的研究中要加强。
摘要: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是高考备考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 研究学生的原态思维, 并在二轮专题复习中应用。主张从专题课题确定到专题开展的全过程均关注学生的原态思维, 提出了二轮专题复习各环节切实有效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二轮专题复习,原态思维,最近发展区
参考文献
[1]吴建希.从学生学习的原态思维到最近发展区[J].化学教育, 2013 (8) .
3.高三化学复习专题知识 篇三
【关键词】高三化学 专题复习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35-01
高三化学平衡专题复习要明确考纲中对各个知识点的要求,且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情来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对策。另外,化学平衡是一门抽象难懂的知识,教师在复习阶段应将抽象知识进行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一、化学平衡的分析
1.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点
化学平衡是高三化学专题复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高考试卷中的可考程度较高,对于这部分的内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的状态。这个概念里涉及到化学平衡自身独特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学生更准确的理解该概念,具体主要包括这几方面:(1)动:是一种动态平衡的化学反应状态(正逆反应仍在进行)(2)等: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对于同一物质而言)(3)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对于各种物质)(4)同:一定条件下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无关,在一定条件下可建立相同的平衡(等效平衡)(5)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这些化学平衡的特点也就是理解化学平衡的本质所在。
二、高三专题复习化学平衡的教学对策
为了更好的开展化学平衡复习,首先要基于对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教师在高三专题复习过程中应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对策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提高高考成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夯实基础知识,明确化学平衡本质。高三专题复习阶段在题目的数量和难度上都会有所加强,但老师不能盲目的给学生进行题海战术,纵观各年高考真题,对化学平衡这部分知识的考察内容仍以基础为主,在基础之上有所拔高,但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教师进行专题复习中首先要做到夯实基础知识,明确其本质。
比如,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其中涉及多个基础知识:明确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即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该物质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用不同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速率不一定相等但必须符合两方面:a.表示两个不同的方向b.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可设置如下习题。
例: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N2 + 3H22NH3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N2的消耗速率等于N2的生成速率
B.H2的消耗速率等于N2的生成速率的3倍
C.NH3的消耗速率等于N2生成速率的2倍
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同时生成3nmolNH3
通过类似上面的基础知识的强化和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本质,在面对比较复杂的高考题时也能够沉着应对,这才是高三专题复习的真正目的。
2.化抽象为具象,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高中化学平衡是理论强、比较抽象的学科知识,在高三专题备考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具、实验、图形等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化为具象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例如,对于“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中涉及了很多压强、浓度等内容,教师可以使用U型管为学生做示范试验,在U型管P2加入一定量的有色溶液,依此液面为零点,如图。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马上就可以回答出:“U型管中A管液面和B管液面处于同一刻度线,我们把这一现象看成是在一定条件下达到了平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中所说的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某个件,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不考虑平衡的移动,对于P2管液面来说应该升高于P1管液面,但是由于平衡移动减弱P2管液面升高的作用,使得整个平衡向减弱A管液面升高的方向移动,但达到新平衡时,P2、P1两管的页面都比原平衡要高,因此,化学平衡移动不能“消除”对原平衡的影响。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具体影响,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知识,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3.加强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高三专题复习是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更高的分数,这就需要提高学习效率,而科学恰当的学习方法则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保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举一反三,加强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例如,通过一道习题的变换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化学平衡。对于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A(固)+2B(气) C(气)+D(气)
在恒温下,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上述可逆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
此时答案为BC,但是如果变化一下问题:若上述可逆反应中,A的聚集状态是气态,则能说明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答案就是ACD。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化学平衡,那么无论问题如何变化都能够找到正确答案,这也是高三专题复习的最终目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化学平衡是高三化学专题复习阶段的重点内容,教师应当结合化学平衡的复习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对策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志刚.高中化学平衡教学策略的研究[J].数理化学习(高三),2011,(12):86-87.
4.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篇四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1
基本概念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10.酸的强弱关系:(强)HClO4、HCl(HBr、HI)、H2SO4、HNO3>(中强):H2SO3、H3PO4>(弱):CH3COOH>H2CO3>H2S>HClO>C6H5OH>H2SiO3
1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而不是COOH-
14.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5.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6.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均为10-100nm
17.油脂、淀粉、蛋白质、硝化甘油、苯酚钠、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18.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2: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不存在分子。
19.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浓度就越大,数目不一定越多。
20.单质如Cu、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1.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氯离子有6个
22.失电子多的金属元素,不一定比失电子少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如Na和Al。
23.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24.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25.氧化性:MnO4->Cl2>Br2>Fe3>I2>S
26.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HF、CH3CH2OH。
27.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8.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9.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30.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31.氨水的密度小于1,硫酸的密度大于1,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浓度为18.4mol/L。
32.碳水化合物不一定是糖类,如甲醛。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2
1.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1)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2)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3.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A)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B)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C)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D)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盛放在磨口的广口瓶里。
(E)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阴凉处。
(P)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易在空气中变质,应密封保存;其溶液盛放在无色细口瓶里,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塞。
4.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
(1)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2)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3)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紧靠;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靠;漏斗颈的下端出口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紧靠。
5.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体或使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析出晶体。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外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6.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1)液体混合物蒸馏时,应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使之与被冷却物质形成逆流冷却效果才好。
(5)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物质的沸点。
7.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可以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解I2和SiO2的混合物。
8.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1)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2)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同时要注意不时地打开活旋塞放气。
(3)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9.渗析
利用半透膜(如膀胱膜、羊皮纸、玻璃纸等)使胶体跟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分离的方法。常用渗析的方法来提纯、精制胶体。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3
(一)钠的反应
1.钠跟氧气常温下一般认为生成氧化钠,加热(或点燃)生成过氧化钠.(钠的保存)
2.钠跟硫研磨能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3.钠跟水反应(现象)
4.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5.钠跟乙醇反应(与跟水的反应比较)
(有机物中的醇羟基、酚羟基、羧基都跟钠反应生成氢气,但剧烈程度不同。)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都是固态物,颜色不同。氧化钠是白色,过氧化钠是淡黄色;
2.氧化钠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跟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都符合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3.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电子式,阴阳离子个数比)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用作供氧剂):※作呼吸面具上述两个反应均存在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强氧化性)
(三)氢氧化钠的性质
1.白色固体,易潮解,溶解放热,强腐蚀性(使用中注意安全、称量时应注意哪些)
2.强碱,具有碱的通性: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应;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沉淀;跟铵盐反应生成氨气(实验中制取氨气用消石灰)
3.氢氧化钠跟两性氧化物(Al2O3)反应;跟两性氢氧化物[Al(OH)3]反应
4.氢氧化钠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5.腐蚀玻璃、陶瓷等硅酸盐制品,特别是熔融态的氢氧化钠强腐蚀性。(保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时间过长;熔化氢氧化钠的容器选择等)
7.氢氧化钠跟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用NaOH溶液吸收残余氯气);实验室制得的溴苯有红褐色(溶有溴单质),可用氢氧化钠除去。
8.氢氧化钠跟苯酚(酚羟基)反应(用于苯酚与苯等有机物的分离)(醇羟基没有酸性,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9.酯的碱性水解;油脂的皂化反应(制肥皂)
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
①、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镁盐
②、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常见为铝盐
③、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亚铁盐
④、加盐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逐渐消失—偏铝酸钠
⑤、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硝酸银或硅酸钠或苯酚钠
⑥、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或黑褐色沉淀—氧化银)继续加,沉淀消失—硝酸银(制银氨溶液)
⑦、加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铁盐;生成蓝色沉淀—铜盐
⑧、石灰水中通入气体,能生成沉淀,继续通时沉淀逐渐消失,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⑨、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沉淀能逐渐消失的溶液: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继续通二氧化碳时沉淀不消失的有硅酸钠溶液,苯酚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
(四)、既跟酸反应又跟碱反应的物质小结
1.金属铝
2.两性氧化物(氧化铝)
3.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
5.弱酸弱碱盐(如(NH4)2S;NH4HCO3等)
6.氨基酸、蛋白质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4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0个)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②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数目及运用)。
③化学用语: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④溶液、离子共存、非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其转变(守恒原理的运用),中和滴定。
⑤元素周期律“位—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
⑥化学键、电子式。
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平衡移动(重点是等效平衡)——要求巧解,近几年都是等效平衡的解决。
⑧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溶液PH值及酸碱性)
⑨电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现象、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等)
⑩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应用
(二)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以考查出现的概率大小为序)
①金属元素:铁、铝、钠、镁、铜。
②金属元素的化合物:Al(OH)3Fe(OH)3、Fe(OH)2、Mg(OH)2、NaOH、Cu(OH)2、Na2O2、Na2O、Al2O3、Fe2O3、CuO、NaHCO3、Na2CO3
③非金属元素:氯、氮、硫、碳、氧
④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NO、NO2、SO2、CO2、HNO3、H2SO4、H2SO3、H2S、HCl、NaCl、Na2SO4、Na2SO3、Na2S2O3
⑤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有机化学基础(6个)
①官能团的性质和转化(主线)
②同分异构体
③化学式、电子[转载]2014年高考化学复习指导:高考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方程式
④几个典型反应(特征反应)
⑤有机反应类型
⑥信息迁移
(四)化学实验(7个)
①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主要是原理)
②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是原理)
③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收集方法)
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安全意识培养)
⑤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⑥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或评价实验方案。(这一类型题迟早会考)
⑦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分析处理数据这几年没考,但要关注这个问题)
(五)化学计算(7个)
①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②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
③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④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⑤确定分子式的计算
⑥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计算
⑦混合物的计算
5.高三化学复习专题知识 篇五
一、知识梳理
1、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结构特点
2、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相似性: 递变性:
3、卤族元素单质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4、卤素单质及某些化合物的特性
5、萃取和分液
6、“拟卤素”与“卤素互化物”
7、卤离子的检验
二、例题选讲
例1: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①砹化氢很稳定 ②砹单质与水反应,使砹全部转成氢砹酸和次砹酸 ③砹化合物的熔点较高
④砹是黑色固体
⑤砹化银不溶于水()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③④⑤
D.只有②④
例2:已知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2BrO3-+Cl2 Br2+2ClO3- 5Cl2+I2+6H2OClO3-+5Cl-+6H+ 3Cl2+3H2O
2IO-+10Cl-+12H+
3上述条件下,各微粒氧化性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ClO3->BrO3->I03->Cl2 B.BrO3->Cl2>ClO3->IO3- C.BrO3->ClO3->Cl2>IO3- D.Cl2>BrO3->ClO3->IO3-
例3:下列各组溶液中,可用溴水做试剂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A.汽油、酒精、NaCl溶液 B.汽油、四氯化碳、水 C.汽油、酒精、NaOH溶液 D.汽油、苯、NaOH溶液 例4:不同卤素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卤素互化物,其通式为XX'n(n=1,3,5,7).这种互化物绝大多数不稳定,易与水发生反应.已知BrFn和水反应时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
3∶5,生成溴酸、氢氟酸、溴单质和氧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卤素互化物的化学式为BrF3 B.此卤素互化物的化学式为BrF5
C.BrFn的许多性质类似卤素单质,有强的还原性 D.每摩BrFn完全反应,可生成等物质的量的O2和Br2
例5:变色眼镜的玻璃镜片内含有少量溴化银和微量氧化铜,当玻璃受到阳光照射时,因为发生 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而使玻璃由无色变成灰黑色.把玻璃放到暗处,又因为发生 反应,而使玻璃又变成无色透明,在这个变化过程中,CuO的作用是________作用.
例6:氢碘酸易被氧化,不能长期存放,实验室制备少量氢碘酸的方法是用碘的悬浊液不断通入硫化氢而得,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氢碘酸若显黄褐色,说明溶有碘,请参考下面(1)至(3)所列化合物的某些性质,选择一种金属粉末加到含碘单质的氢碘酸中,以除去碘单质,所选的金属是________.
(1)Fe与I2常温下化合成的FeI2为白灰色能溶于水的固体;(2)Zn和I2用水催化生成的ZnI2为水溶性无色晶体;
(3)Cu与I2在常温下化合生成的CuI为白色难溶于水也难溶于HI的固体. 例7:将一定量氯气通入250ml KBr溶液中,反应后将溶液蒸干,测知灼烧后所得固体中含溴元素10g,且K+与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求:(1)通入氯气的体积(标准状况).(2)原溴化钾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三、基础训练
1、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下列疾病与缺碘有关的是()
A.贫血症 B.软骨病 C.大脖子病
2、()下列
试
剂
不
能
吸
收
D.夜盲症 大
量
溴的是
A.四氯化碳 B.碘化钾溶液 C.盐酸 D.碳酸钠溶液
3、(CN)
2、(OCN)
2、(SCN)2等通称为拟卤素,它们的性质与卤素相似,氧化性强弱顺序是: F2>(OCN)2>Cl2>(CN)2>(SCN)2>I2 下列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2NaSCN+MnO2+2H2SO4 Na2SO4+(SCN)2↑+MnSO4+2H2O B.(CN)2+2KI 2KCN+I2 C.Cl2+2NaOCN(OCN)2+2NaCl D.2AgCN 2Ag+(CN)2
4、如右图所示,A处通入潮湿的Cl2,关闭B阀时,C处的干燥红布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B阀后,C 处红布()条
逐
渐
褪
色,则
D
中
装的是
A.浓H2SO4 B.NaOH溶液 C.H2O D.饱和NaCl溶液
5、已知氯化碘(ICl)的性质类似于卤素,有很强的化学活性.ICl跟Zn、H2O分别发生如下反应:
2ICl+2Zn=ZnCl2+ZnI2,ICl+H2O=HCl+HI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Zn跟ICl的反应中,ZnI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在Zn跟ICl的反应中,ZnCl2既不是氧化产物又不是还原产物 C.在H2O跟ICl的反应中,ICl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在H2O跟ICl的反应中,ICl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6、下列关于卤素物理性质(从氟到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颜色依次加深 B.在水中的溶解度依次增大 C.密度依次增大 D.熔、沸点依次升高
7、能用加热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括号内的杂质的是()
A.KClO3(MnO2)B.Na2CO3(NaHCO3)C.NaCl(KCl)D.KI(I2)
8、鉴别NaCl、NaBr、NaI三种溶液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A.碘水、淀粉溶液 B.溴水、汽油 C.氯水、四氯化碳 D.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9、下列方法可用于制备卤化氢气体的是()
A.NaCl与浓HNO3加热热制备HCl B.CaF2与浓H2SO4加热制备HF C.NaBr与浓H3PO4加热制备HBr D.NaI与浓H2SO4加热制备HI
10、取KI、Na2S、FeBr2溶液,分别通入足量的Cl2,当反应恰好完成时,消耗Cl2的体积相同(同温、同压条件下),则KI、Na2S、FeBr2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2 B.2:1:3 C.6:3:2 D.3:2:1
11、将4g NaBr和NaI混合物全部溶于水,然后通入一定量的Cl2,充分反应后,蒸干溶液,再将所得固体加热至质量不变,得固体2.17g,则原混合物中NaI的质量可能是()A.0.2g
12、()B.0.5g C.1g 下列
物
质
与
其用
D.3g 途
相
符
合的是
①Cl2?做消毒剂 ②AgBr?制胶卷,感光纸 ③AgI?人工降雨 ④碘?预防甲状腺肿大
⑤淀粉?检验I2的存在 ⑥NaClO?漂白纺织物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全部
13、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的反应关系
已知无色晶体X和黑色固体Y混合共热是实验室制备气体A的常用方法,黑色固体Y和Z的浓溶液共热也是实验室制备气体B的常用方法,已知X和C做焰色反应均出现紫色火焰,(隔着蓝色钴玻璃)试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化学式:X Y Z A B C(2)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14、对某宇航员从太空某星球外层空间取回的气体样品进行如下分析:①将样品溶于水,发现其主要成分气体A易溶于水。②将A的浓溶液与MnO2共热产生一种黄绿色气体单质B,将B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两种钠盐。③A的稀溶液与锌粒反应生成气体C,C与B的混合气体经光照发生爆炸又生成A,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
A为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______ 15、293K时,在0.5L饱和Cu(I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KI和稀硫酸的混合液,充分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u(IO3)2+24KI+12H2SO4 2CuI↓+13I2+12K2SO4+12H2O 过滤除去CuI沉淀后,在溶液中滴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再用0.11mol/L Na2S2O3溶液滴定,已知滴定过程的反应是:2Na2S2O3+I2 2NaI+Na2S4O6 当用去117mL Na2S2O3溶液时,溶液的蓝色恰好褪去。求在293K时,Cu(IO3)2的溶解度为多少?(设293K时,饱和Cu(IO3)2溶液的密度为1g/cm3)
《卤族元素》参考答案
例题:
1、A
2、C
3、BC
4、AD 5、2AgBr=2Ag+Br2 2Ag+Br2=2AgBr 催化
6、H2S+I2=2HI+S Cu
7、(1)1.4L(2)1mol/L 基础训练:
1、C
2、C
3、C
4、AB
5、AD
6、B
7、BD
8、CD
9、BC
10、C
11、D
12、D
13、(1)X是KClO3 Y是MnO2 Z是HCl A是O2 B是Cl2 C是KCl(2)2KClO3=2KCl+3O2 MnO2+4HCl=MnCl2+Cl2+H2O
MnO2+2NaCl+2H2SO4=MnSO4+Na2SO4+ Cl2+2H2O 2KCl+ H2SO4= K2SO4+2HCl
6.高三化学复习专题知识 篇六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租赁/吝惜打叉/不差钱泡桐/剖腹藏珠 ......
B.鞭笞/蒜薹细胞/炮羊肉反诘/开花结果 ......
C.靓妆/劲敌扫帚/瘙痒症手腕/顺蔓摸瓜 ......
D.炽热/卷帙叨光/饕餮纹衡量/横行霸道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怀柔错谬鸡尾酒嬉皮笑脸
B.廓清聪慧联锁店积羽沉舟
C.貌像揪心唱双簧前赴后继
D.陌路惊悚霓虹灯放任自留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万名干部“大走访”,坚持把转变工作作风贯穿于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全过程,切实为群众________更多实惠。
②我国大运河申遗所走的是一条“文化路线”,________在这一过程中,必然有一番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之间的博弈。
③今年夏天,英超豪门阿森纳将为曾效力过该队的荷兰传奇球星“冰王子”丹尼斯·博格坎普________一尊铜像。
A.谋取因而竖立
B.牟取因而树立
C.谋取然而树立
D.牟取然而竖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很多中国古典诗词都含有哲理,像唐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哲理就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B.多家外国媒体对中国抗震救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经受过汶川、玉树强震考验的中国,应对灾情更加沉着有序,预案更加完备,救援更加科学。
C.“‘秋风起,蟹脚痒’,现在正是抓螃蟹的好时节到了,大人小孩子都在湖里呢,我上哪儿给你找人去!”老赶叔一边吮着他的蟹脚一边说。
D.安娜的言语间,时时都流露出对中国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的赞赏和喜爱,也正是这种赞赏和喜爱让她开始关注中国哲学并学习创作山水画。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他的田园诗被誉为“中国田园诗的基石”,其中《归园田居》《饮酒》等最具代表性。
B.乐府始置于西汉,是掌管音乐的官署。后来人们把乐府官署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
C.老舍是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骆驼祥子》被称为“旧时代的葬歌”。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创作了《茶馆》《王昭君》等话剧剧本。
D.世界名著《神曲》《双城记》《基督山伯爵》《静静的顿河》的作者依次是意大利的但 1
丁、英国的狄更斯、法国的大仲马和苏联的肖洛霍夫。
二、名篇名句默写(共5分)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5)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6)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7)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8)____________________?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墓室壁画
墓室壁画作为中国传统壁画的一种,一般绘于墓室的四壁、顶部以及甬道两侧。壁画内容多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动情况,也有神灵百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日月星辰等图案装饰。墓室壁画的目的主要是说教和对亡者的纪念或者希望死者在冥间能过上好日子。它几乎不存在更多的装饰意义,对它的研究和学习,主要是针对它的形式美和造型手段。墓室壁画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先秦两汉的灵魂观念、道家思想、神仙崇拜、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系统的丧葬观念和壁画图式系统。墓室壁画的出现要晚于地表建筑壁画,其绘画风格和形象状态都多多少少受到了宫殿或庙堂壁画的影响。墓室壁画初始于战国时期,汉代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并走向完善,有明显的走向脉络。
汉代的墓葬壁画,大致分为西汉前期的初始阶段、西汉中后期的成熟阶段以及东汉时期的丰富阶段。西汉前期墓室壁画初步具备了描绘仙界天堂的要素,壁画形象在构图、造型以及色彩处理上突出装饰风格,山峦、云气、植物的处理趋于符号化、图案化。西汉中后期的墓室壁画逐步成熟、定型,以表现仙界天堂、历史故事等内容为主。其技法是在涂有白粉的墓砖上先用墨线勾画轮廓,再用朱、紫、绿、黄、黑、赭石等颜色设色,然后勾勒局部形象。河南烧沟61号西汉墓的壁画很有代表性,采用壁画、透雕、彩绘等多种手法。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进一步丰富并延续发展,壁画内容及题材更加广阔。洛阳地区依然是这个时期墓室壁画的创作中心,墓室壁画的绘画水平都远高于其他地区,代表着这一时期的主流风格。
唐代的墓室壁画,大多集中于陕西省,西安是唐朝多代皇室贵族墓葬集中地。永泰公主李仙蕙的墓室壁画是最为精彩的作品之一,所绘人物神态安详,生动传神,艺术水准较高,绘者有可能是专为皇室服务的专职画家。章怀太子李贤墓中的 《狩猎图》构图别致,场景显赫。壁画中城墙、阙门的画法已初步具备了掌握透视的能力,运用十几种颜色浓重设色,画面色泽鲜明。
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以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的“院体画”与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讲求笔墨情趣,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缔造的“文人画”分庭抗礼,基本形成了中国画坛两条不同
风格的卷轴画道路。这一时期比较重视卷轴画,不重视壁画。东北地区的墓中就发现有卷轴画随葬的。从总体风格上,此时的墓室壁画看重写实,用线比较粗糙,制作不精。
元代的墓室壁画随时代画风的变化而变化,花鸟山水以水墨画的技法被引入墓室中,成了元墓壁画最具有时代特点的表现形式,呈现出简淡野逸的审美品格。蒙古贵族墓一方面吸收汉地壁画的题材内容,同时又描绘骑从狩猎等塞外风俗民情。山西金墓中还常见用散乐杂剧砖雕作为装饰,与壁画杂剧表演画面具有相同的用意,反映了元杂剧在民间的流行程度。
明清两代由于葬俗葬制的演变,壁画墓的数量急剧减少,壁画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段虽然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继承,社会生活和时代风尚在壁画中也得到相应的反映,但画手主要是地方民间工匠,壁画图像和表现手法偏离时代艺术的主流,壁画的艺术水平也大不如前。题材内容的民俗化和艺术表现的民间化倾向明显,“艺术在民间”则做了墓室壁画的谢幕词。
7.关于“墓室壁画”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墓室壁画是我国传统壁画的一种,主要内容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动,根本目的是对亡者的纪念或期望。
B.墓室壁画的形式美和造型手段是人们研究和学习的主要对象,其图案内容不存在任何装饰意义和价值。
C.墓室壁画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先秦两汉的灵魂观念、神仙崇拜等丧葬观念影响,形成了壁画图式系统。
D.墓室壁画的绘画风格和形象状态均受到某些地表建筑壁画的影响,题材内容不断变化,发展方向明显。
8.下列表达不属于墓室壁画技法的一项是()
A.在形象的构图、造型以及色彩处理上突出装饰风格,在处理山峦、云气、植物时趋于符号化、图案化。
B.在涂有白粉的砖上先用墨线勾画轮廓,再用多种颜色设色,然后勾勒局部形象,综合运用壁画、透雕、彩绘等手法。
C.将初步掌握的透视能力的画法运用到描绘城墙、阙门上,运用色彩丰富的颜色浓重设色,使画面色泽鲜明。
D.取材于自然界中的花鸟山水,作画时运用水墨画技法,重视形神兼备,在审美品格上呈现简淡野逸的特点。
9.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两汉时期的墓室壁画得到丰富并延续发展,洛阳地区一直是创作中心,绘画水平代表着此时期的主流风格。
B.唐代的墓室壁画大多云集于西安一带,专职画家所描绘的场景壮观、人物生动传神,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C.宋代的墓室壁画总体风格以写实为主,线条不够细腻,制作不够精良,这是由当时的社会不重视壁画造成的。
D.明清墓室壁画虽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风尚,但画手、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明显倾向民间,最终消失在民间。
训练十八
1.C [解析] A.lìn, chā/chà,pāo/pōu;B.chī/tái,bāo,jié/jiē;C.jìnɡ,sào,wàn;D.chì/zhì,tāo,hénɡ。
2.A [解析] B项,“联”应为“连”;C项,“像”应为“相”;D项,“留”应为“流”。
3.A [解析] “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谋取”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①处应该用“谋取”。②句前后是因果关系,应该用“因而”。“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而“竖立”指物体垂直而立。铜像只能“竖立”。
4.B [解析] A项既不合逻辑又搭配不当,“这两句哲理就告诉我们”应改为“这两句诗就告诉我们一个哲理”;C项句式杂糅,“现在正是抓螃蟹的好时节到了”应改为“现在正是抓螃蟹的好时节”或“抓螃蟹的好时节到了”;D项成分残缺,应在“对”后面加“以”。
5.C [解析] 《王昭君》不是老舍的作品。
6.(1)歌窈窕之章(2)潦水尽而寒潭清(3)无以终余年(4)奈何取之尽锱铢(5)却是旧时相识(6)虽九死其犹未悔(7)士贰其行(8)座中泣下谁最多
7.D [解析] A.曲解文意,“根本目的是对亡者的纪念或期望”错。B.以偏概全,“其图案内容不存在任何装饰意义和价值”中“不存在”错,原文是“几乎不存在”。C.曲解文意,“先秦两汉的灵魂观念、神仙崇拜”本身并不是丧葬观念,它们只是对形成丧葬观念有影响。
8.D [解析] 张冠李戴。“重视形神兼备”是“院体画”的技法,用在卷轴画中;而宋代不重视墓室壁画,壁画制作不精。
7.高三化学复习专题知识 篇七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性,知识点,重难点
近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2015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从这份说明的相关内容来看,2015年的化学高考相对历届高考要求将有所提升,在考查内容上会更深入,在考查范围上会更广泛,在考查能力上会更加细致,这也提醒了广大教师与学生应当重视对知识要点的研究。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要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性,突出知识点,抓住重难点。
一、主干知识的梳理与强化
复习课的基本目标是对已学知识查缺补漏,因此,要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应当帮助学生对主干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与强化,这同时也是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理清思绪、明确要点的过程。以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一中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为例,该章节的主干知识包括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及一般规律与元素周期律。其中,元素周期律又必须掌握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金属性(单质还原性)的强弱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单质氧化性)强弱的比较、粒子半径大小比较的规律等。教师唯有在复习的第一阶段就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悉数整理出来,才能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主脉络,这既有利于避免学生出现复习盲区、复习白点,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的重难点,更重要的是能为后续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归类复习、专题复习等奠定扎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复习目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树状图的形式自行整理出每一专题、每一章节、每一单元的主观知识,这样既可以将其粘贴在专题、章节、单元的开头页,也可以将其整理为一本小册子方便携带。总的来讲,就是要提炼出高中化学的知识点与重难点。
二、教材内容的温故与延展
教材是教师开展复习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复习阶段,教师应当带领学生重新回到教材中,再次温习教材内容,并在二次温习的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化与延展。经过完整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对高中化学的全部知识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控,此时的教材重温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同时有助于学生在宏观整体概念的思考方式中建立各个章节、各个要点之间的关联,以提高对知识内容的灵活运用能力。以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二中的“钠、镁及其化合物”为例,教材主要介绍了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等钠的化合物,其中除了要了解基本的化合价、电子式、俗名、颜色与状态、与水反应、与二氧化碳反应、与盐酸反应、在空气中的热稳定性、主要性质、用途价值、相互转化之外,还应当结合选修2中的专题二“从自然资源到化学品”的相关知识,做一个有机的连接与延伸。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复习目标,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教材温故时,可以包括以下几个要点:其一,结合教材后的问题进行举一反三的提问,同时有方向性地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有机的联系与交融,以提高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其二,参照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等相关文件,更精准地明确考试要求。总的来讲,就是要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效果。
三、典型例题的操练与研究
习题是高考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检验手段与强化方式,因此,要提高高考化学的复习有效性,还可以从典型例题入手,加强学生对其的操练与研究。比如最常见的实验现象与化学方程式的判断与辨别,即根据实验现象来书写化学方程式,或根据化学方程式来阐述、描绘甚至自行设计实验。例如判断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所产生的反应是否可以表达为Cl2+2OH-=Cl-+Cl O-+H2O或者氨气通过稀硫酸是否可以表达为NH3+H+=NH4+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借助典型例题进行知识点与重难点的强化与训练时,应当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基本题型,即该题型是立足于基础与主干知识,但同时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多个角度的改编以达到考查综合知识的目的;二是重视质量,即不要崇尚题海战术,而是应当精选好题,确保每一道典型例题都能切准知识要点,而不是单纯地加深印象。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可以精选出历届高考试题,或是将其直接引用,或是对其进行适当地改编,总之就是要达到题目与要点匹配、内容与知识融合的复习目的。
四、热点问题的分析与结合
“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近年来被多次提及,它强调的是应当为应试教育注入更多的生活气息,尽量缩小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迁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参考这一教学理念,教师在开展复习教学时,不能脱离了生活,脱离了现实,而是应当多关注、多留意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与高中化学内容有所关联的热点问题,可以在复习时将其融入知识体系之中,对其进行分析并与复习相结合。比如今年被高频度提及的雾霾天气,其出现的原因与高中化学中的硫、氮、碳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防治、工业污水的处理、化工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中的绿色化学等环境化学知识有关。除了雾霾天气这一最直接的化学迁移外,由其衍生出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污染天气下的应急预案、为加快新型工业进程需要所诞生的产业园区、企业环保设施改造、工业生物技术等,也与上述提到的化学知识有关,这也是高考时代化的一个要求与体现。为了能够在复习时更好地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与结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留意新闻、查看报纸,做生活的有心人。假如在复习中能够将知识点与重难点融入社会热点问题之中,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认知深度。
五、复习盲点的总结与归纳
复习除了温故知新外,也应当是一项“扫盲”的过程,即要在复习中逐一攻破之前学习时所落下的内容。以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2专题一中的“镁和铝的冶炼”为例,教师在复习时应当检查学生对镁和铝的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这包括两者在与非金属、水、非氧化性酸、碱、氧化物反应存在什么不同之处,这两者的氢氧化物在与酸、碱反应,加热分解,实验室制取时又存在什么不同之处等。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总结与归纳知识盲点,教师可以借助阶段性的习题测验。具体来讲,就是每次测验或考试过后,教师都应当对班级学生的试卷分值得失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哪些问题失分严重、哪些问题比较薄弱等,以此来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复习盲点,并在后期的复习中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建立一个错题册,通过查看自己做错的题目来发现自己的不足。总的来讲,教师在复习时就应当帮助学生补齐一个个学习的空白之处,由此才能进一步巩固知识点与重难点。
8.浅谈高三生物专题复习 篇八
类型一:文字信息题
解答此类试题的一般步骤如下。
1.抓关键词。在答选择题时,要看清题干的意思,找准关键字眼或明显具有指向性的字眼,如“正确的是”“错误的是”“从某某角度分析”等。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能迅速地通过圈、点、划,提取问题中重要信息的方法和能力,明确指向,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答题。
2.挖掘隐含条件。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暗若明,含而不露的条件,它们常巧妙地隐蔽在题设或结论的背后,不易被察觉,往往给学生造成条件不足的假象,导致解题困难或者思维不严谨。但如果能仔细分析、推敲,在审题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运用隐含条件,不仅可以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而且能使解题过程简单明了。
3.排除干扰因素。所谓干扰因素,是指那些与解答本题没有任何关系的条件,高考试题中经常附加一些与解题无关的信息或利用考生脑中的潜意识干扰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只有排除干扰因素,理清思路,才能顺利答题。最后把提取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衔接,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选择正确答案或运用生物语言组织好要表达的内容。
4.防止思维定式。思维定式是学生在考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往往表现在审题不清晰或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用固定的、常规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在遇到熟悉的题目时,对于“熟题”的审查不要凭印象,应当特别仔细、认真阅读,注意它的细微变化。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常会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习惯性思维照搬到新情境中,而不善于换角度分析问题。
所以,在审题过程中要把握题目的真实意图,充分开动脑筋,从事物的局部及表面分析问题,深入实质,寻找隐蔽的条件,总结出有效的信息。
类型二:图像信息题
图像类题目直接呈现生物结构、过程或实物图、模式图、示意图等。突破图像类题的一般步骤具体如下。
1.运用剖析的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为小块,理清图像中的每一个过程或每部分的名称。
2.联系课本,提炼图解、图示涉及的知识点。
3.针对具体问题,结合图解、图示,整理出正确答案。答题要规范,语言表达要准确,答案要完整。
类型三:坐标曲线、柱状信息题
坐标曲线是生物试卷中最常见的题型,坐标中曲线或直线可能是一条或多条。此类题目,一般是给出一个坐标曲线图,然后要求根据图分析曲线变化情况、变化原因、各曲线间相互关系等。突破“坐标曲线、柱状图题”的关键有:
1.“识标”——理解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2.“明点、柱”——明确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终点、转折点、交叉点)都有特殊的生物学意义、直方柱形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
3.“析线转变”——分析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找出变量间的动态变化关系,揭示各段曲线的变化含义和原因。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则应先确定某一自变量来分析,然后再多重综合考虑。有时把直方图转换为曲线更容易看清其中某个变量的变化趋势,便于分析。
类型四:表格分析信息题
表格题中多数表格附有标题,标题是表格内容的提要,因此解表格题时要从标题审起,再从行、列入手对其中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突破表格分析题的一般步骤有:
1.阅读表格:明白行标题、列标题和数据标题的含义。
2.分析表格:采取对比或分组对比法,认真分析表格数据,进行纵、横双向比较,熟练运用图表、线的转换,找出数据、现象的变化规律。
3.确定答案:把表格信息转变成文字。结合具体问题,利用生物学概念和原理,准确地表达,尽量用课本上的生物学术语表述。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知识】推荐阅读:
2022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15·有机物的性质和鉴别08-18
高三化学复习教案全套07-08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笔记08-08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测试09-26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方法08-24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总结(复习计划)10-27
高三化学备课组的阶段复习方案10-19
高三化学化学离子反应06-22
北京高三化学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