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生命周期中

2024-10-30

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精选10篇)

1.在产品生命周期中 篇一

作用:含义;引入期市场营销策略和案例;成长期XXX;成熟期XXX;衰退期XXX 影响因数和延长方法:习题:

概述:

案例:

Jim是A出版社的新上任的营销总监,这段时间他一直为新图书上市的事情烦恼不已。最近推出的几款书,都是在市场上只火了一下子,就很快被读者冷落。它们的生命都很短暂,为什么呢?

Jim提到了其实是关于产品的什么问题呢?

按Ctrl点击该处,返回首页

PLC简介:

产品生命周期一词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ond Vernon)首次提出的,后来,英国的戈拍兹等人,用数学的方法或类比的方法,把研究产品生命周期与研究生物老化现象的规律结合起来。从定量研究上形成了描述产品市场销售规律与竞争力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模型,并在市场营销策略选择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个阶段的案例结合:

四个阶段说明:产品生命周期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产品在市场上要经历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按Ctrl点击该处,返回首页

1、引入期:是指产品从设计投产直到投入市场进入测试阶段。在该阶段中,产品生产批量小,

制造成本高,广告费用大,产品销售价格偏高,销售量极为有限,企业通常不能获利,反而可能亏损。

2、成长期:是指产品通过试销效果良好,购买者逐渐接受该产品,产品在市场上站住脚并且打

开了销路。这是需求增长阶段,需求量和销售额迅速上升。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润迅速增长。与此同时,竞争者看到有利可图,将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使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价格随之下降,企业利润增长速度逐步减慢,最后达到生命周期利润的最高点。

3、成熟期:是指产品走入大批量生产并稳定地进入市场销售,随着购买产品的人数增多,市场

需求趋于饱和。此时,产品普及并日趋标准化,成本低而产量大。销售增长速度缓慢直至转而下降,由于竞争的加剧,导致同类产品生产企之间不得不在产品质量、花色、规格、包装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

4、

衰退期:是指产品进入了淘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等原因,产品的销

售量和利润持续下降,产品在市场上已经老化,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市场上已经有其它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时成本较高的企业就会由于无利可图而陆续停止生产,该类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陆续结束,以至最后完全撤出市场。

按Ctrl点击该处,返回首页

案例结合:

刚才Jim谈到了他的图书产品的问题,我们下面就结合图书产品来讲解一下生命周期模型。图书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图书的市场寿命或经济寿命,即图书产品从进入市场到最后被市场淘汰的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按Ctrl点击该处,返回首页

2.在产品生命周期中 篇二

产品生命周期简单的说就是指从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开始到产品淘汰报废的全部生命历程;PLM是一种战略管理方法,覆盖了从产品诞生到消亡全过程的、开放的、互操作的一整套应用方案[1],贯穿于产品策划、概念设计、详细设计、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淘汰报废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PLM是一种先进的企业信息化思想,它让人们思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来为企业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信息化的发展,制造企业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过程中,PLM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现象,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对产品生命周期内所有与产品相关的数据以及来自产品设计、生产、支持的过程信息进行管理,这些数据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知识资源和生产要素。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诞生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RFID技术使用已非常普及,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利用RFID对产品生命周期信息进行闭环管理,解决产品生命周期内所有过程、阶段、环节的数据采集、跟踪,可实现过程、资源和产品的协调,并在适当的阶段做出正确的决策,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收益。

1 RFID技术

1.1 RFID概述

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的技术[2],利用计算机系统以非接触、无视觉、高可靠的方式采集、传递特定信息,简单地说,RFID技术即是射频标签以无线方式发送数据,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能快速、实时、准确采集与处理信息,在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物流与供应链、安全防伪、人员跟踪与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技术被业界公认为是本世纪最有前途的应用技术之一。RFID也被公认为是物联网的构建技术和核心[2]。

1.2 RFID系统结构

RFID系统通常由电子标签(Tag)、识读器(Reader/Writer)、天线、计算机应用系统(Application System)等四部分构成。

1)电子标签。电子标签是射频识别系统的真正载体[3],由带存储的标签芯片和天线组成,芯片用于存储物品包含的信息;天线用于和识读器天线间进行无线通信,把芯片内数据经识读器天线传送给识读器处理。电子标签可分有源和无源两种。

2)识读器。识读器可通过识读器的天线非接触地采集电子信息,读取并识别标签中所存储的电子信息,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

3)天线。天线是指在标签和识读器间发射电磁波,给标签提供微量能量,并负责接收来自标签发出的射频信号。

4)计算机应用系统。应用系统是RFID系统框架中重要的一环,计算机应用系统是接收由识读器传送过来的信息,并对数据做相应的处理。

1.3 RFID工作原理

RFID技术是一种无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止的或移动中的待识别物品的自动机器识别。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如图1所示):识读器与标签通过无线建立双方通信通道,识读器通过识读器天线发出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通过由识读器产生的射频区域时,识读器发出询问信号并向电子标签提供电磁能量,标签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以射频信号的形式将芯片中的信息发送给识读器,识读器接收电子标签的信息,接受完毕后送至计算机应用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1.4 RFID技术特点

RFID技术最大的特点是以无线方式通信、非接触高速识别,易于识别,易于操控,适合用于自动化控制的灵活性应用技术,识别无须人工干预,具有高速移动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等特点;适应环境能力强,可工作在恶劣环境下,可以替代条码。还具有读取方便、识别速度快、数据容量大,可反复读写、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标签数据可动态更改、更好的安全性等特点。

2 RFID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RFID、无线传感网络、智能嵌入等技术的发展和逐步应用,产品制造行业也积极推出了相关研究计划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RFID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也由此产生。

2.1 系统设计理念

目前,制造企业现有的CAX、ERP、PDM、SCM、CRM、e Business等系统主要是针对产品生命周期中某些阶段的解决方案,难以支撑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获得更高的效率、取得更多的创新以及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而PLM就是将这些单独的系统结合到一起的企业信息化策略。PLM覆盖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的数据和信息,为获取、采集到各个阶段的数据,利用RFID技术只要有明确的数据追踪范围和深度、精度的要求,就可以产品进行数据追踪。例如在生产制造阶段装配过程中,在所使用的原材料和工具方面之多个必不可少的数据采集环节和节点,就可以对每个工单、每个序列号的产品进行数据追踪。

总体设计需设计适应产品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售后服务等过程的RFID应用方法与相关技术,满足各阶段智能化、精益化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跟踪的需求,通过RFID硬件和各种应用系统整合在一起,实现RFID与PLM集成应用,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产品生命周期智能测控,数据交换和共享。

2.2 系统框架结构及特点

2.2.1 系统框架结构

一般来说,产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Begin of Life(BOL,生命周期开始),Middle of Life(MOL,生命周期中)和End of Life(EOL,生命周期结束)这三个阶段,BOL是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在产品生产企业进行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生产制造,这一阶段的数据为产品的设计参数、生产过程、控制过程数据;MOL主要是使用/维护阶段,包含运输、物流、客户使用、维护/维修等;最后,EOL是报废/回收,包括产品报废、再使用和处置等。

产品生命周期都会经过上面三个阶段,在传统的管理中,由于技术手段的原因,许多产品的管理仅仅停留在BOL阶段,即产品生产出来后交付给消费者后数据停止,难以跟踪,MOL、EOL阶段是无法进行的。但是随着互联网、物联网、RFID、GPS、GIS、无线传输等技术的发展,使产品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发生了变化,由于这些技术的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监测和产品相关数据的跟踪可以实现,换言之,可以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监视必要的数据、集中共享、存储,跟踪和利用,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孤岛,使得企业效率、利益能得到最大化。

当前,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常常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手段和方法,产品数据的采集和录入都是手工操作,效率非常低下、出错率高,且获取的产品相关信息与计算机系统信息很难实时同步。RFID技术作为现实中的“物”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桥梁,RFID技术进入PLM,可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活动与各系统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从而使产品信息与应用系统信息一致。通过RFID技术实现动态、实时的产品数据采集,替换传统管理方式的人工数据采集,更好地与应用系统数据库结合,实现RFID技术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RFID技术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应用的系统框架如下页图2所示:

将RFID技术应用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构建基于物联网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其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流程是:每个产品在从原材料到零部件设计时都打上电子标签,各应用系统通过识读器给这个产品分配写入唯一的识别代码及其他信息,并将信息数据写到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库中。制造完毕后物流、销售、使用、维护等各环节都可以通过识读器读写标签。因为识别码是唯一的,RFID标签就代表该产品的唯一性,借助RFID标签,可实现产品从设计、制造、物流、销售、使用、报废等环节的数据获取、监控管理与跟踪,这必将打破现有传统的模式。

1)在BOL阶段,使用RFID技术可以根据MOL和EOL阶段获取到的反馈数据,改进现有的产品或设计新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或取得创新;可以获取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机械和设备之间的实时状态信息,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分析,可以实现实时的生产计划和调度;可以达到高效仓库/库存管理,一目了然地查明仓库和产品供应情况,不用直接检查库存情况,保持最佳的库存水平,效率得到显著改善。

2)在MOL阶段,获取产品物流路径、时间、使用条件、使用情况、维修记录等,特别是RFID技术在供应链上的跟踪和状态,可以达到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管理的优化,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3)在EOL阶段,产品在EOL中已失去了价值,对于产品的回收是环境问题的关注,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通过对产品或部件的数据决定怎样处理产品。

2.2.2 应用特点

1)RFID具有良好加密技术,数据安全性高;芯片内存读写空间大;数据读取速度快,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高;标签可多次读写修改。

2)RFID的防干扰冲突、编码、发射频段、标签控制和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方面更适合大规模应用,且功耗、成本低,在性能价格具有高优势。

3)构建RFID数字化服务平台,为采集、组织数据信息和内容服务,数据和内容可快速、方便读取、授权修改和多次使用,数据可在不同平台间交换、传递,使数据信息价值和传递效果最大化。

3 结语

将RFID技术应用在PLM中,这仅仅是物联网与PLM相互交叉应用的一个起点,虽然离广泛使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RFID技术深入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由于能准确采集相关数据,不仅能提高整个管理过程的效率,实现有效的数据追踪和监控,而且根据数据分析还能帮助企业做出判断、决策,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对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数据的需求,相信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在现今激烈的竞争中,RFID技术必将对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摘要:介绍了RFID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RFID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了系统框架结构及特点。

关键词:RFID,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参考文献

[1]朱战备,韩孝君,刘军.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在产品生命周期中 篇三

关键词 健身俱乐部 产品生命周期 课程

一、引言

自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开始进入了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健身娱乐市场的格局也开始慢慢形成。同时,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显现了出来。青鸟健身作为国内最大、最高档健身中心之一,其运作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

本文以北京青鸟健身俱乐部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北京青鸟健身课程设置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二 、结果分析

产品组合主要有三个产品要素,分别是宽度、长度和关联性。产品的宽度指企业内有多少不同的产品线。产品的长度是指每一个产品线上拥有的产品品种数。青鸟健身要有效的设置俱乐部核心产品组合结构,必须从产品的宽度和长度着手。

(一)合理设置产品宽度。

青鸟健身俱乐部拥有众多会员,而为了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应该适当拓展产品宽度,多引入会员们比较喜爱的健身项目;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优化产品的组合。

对一些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成长期、大众比较偏爱的项目都要设置,如:重量练习项目、力量练习项目、动感单车、瑜伽、普拉提等都是会员比较喜爱的健身项目,是俱乐部必需要设置的产品线。对于已经处于衰退期的产品,应该采取果断措施,取消此门课程,比如舍宾等;或者通过改善其产品线,延长其产品生命周期,比如从一般芭蕾课程演变为形体芭蕾等。

青鸟管理人员密切关注各种产品的生命周期情况的同时,也在不断引进新的产品项目,比如开设一些女子防身术课程等。其中有一种“武极”的课程相当有创意,而且能够感受中华武术的魅力,可以采纳推广。

(二)合理规划产品线长度。

青鸟健身运用周期理论较多的开设了一些处于生命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产品,就要在这些阶段通过适当延长产品线,充分利用这些受宠产品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举例来说,现在动感单车非常流行,通过调查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的会员都会选择这一项目。在青鸟健身中关村店,就动感单车这一产品线,就有很多产品项目:一般动感单车、Passion、为了联盟、Spinning、英格玛、极地快车等,而且每周安排的课时有很多,总共有12个课时。

对于一些在市场上已经成熟或要衰退的产品,就不需要有太长的产品线。比如说太极,不是说我们的传统体育不受欢迎,而是说在健身俱乐部作为一种项目,对于广大的年轻会员来说,它不像对老年人那样有吸引力,就其生命周期来说,只能说处于成熟期。所以其产品线上就一个养生太极,而且一周只有一节课。

(三)根据会员锻炼频率和锻炼时段合理安排课程表。

青鸟健身俱乐部在对产品进行优化组合后,怎么样呈现给广大会员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会员的休息时间不同,他们各人的锻炼时间和次数也不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会员健身频率,从表1可以看出,一周进行两次以上锻炼的人居多,占到58.06%,一周健身一次的也占很大比例,说明人们的健身观念已经形成。

然后再看看会员到俱乐部健身的时间段,如表2所示,人们多数选择16点到19点,这一段时间对人们在工作日和周末来健身来说都是方便的。一般人们下午5点以后人们开始下班,有时间来放松身心,在公司附近就近健身,也避开了交通阻塞的高峰期。因而俱乐部的课程安排也是集中于16点以后,高峰期也在这时到来。选择在12点到16点之间锻炼的人也有很多,占到21.51%,其中大部分是在周末的这个时间段来健身的,也有少数工作时间不太严格的会员在工作日的这个时间段来健身。

而在12点前和19点以后来健身的人数最少,因为即使在周末,人们劳累了五天的工作日之后,一般周末的上午会在家休息。另外人们在双休日有比较完整的时间,许多人也要去看父母,或陪伴家人、与朋友聚会等,因此在周末很多顾客不来健身。

表2 青鸟健身会员健身时间段基本情况 n=93

三、结论与建议

生命周期理论在青鸟俱乐部体育产品管理中的应用还有其局限性。由于地理位置、健身观念等不尽相同;同样的项目在不同的分店也呈现出不同的生命周期表象;在不同的季节或时间段内产品周期曲线也会出现反复的周期行的变化,所以俱乐部管理者也需要因地因时制宜,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一理论。

由于健身俱乐部产品营销一般以整个产品组合作为对象,俱乐部在判断产品周期时不能以会员卡的销售额和总体利润率为依据,而应该具体到每条产品线,根据会员对该项目的喜爱程度具体的对该产品进行周期判断。

参考文献:

[1] 柳伯力,有关体育市场的探讨,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Vol.28(1):27-28

4.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方法初探 篇四

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方法初探

通过对传统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特点的分析以及现代先进制造模式――并行工程、虚拟制造技术对产品设计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产品设计方法.

作 者:袁林忠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工程技术系,宁波,315100 刊 名: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年,卷(期): 15(3) 分类号:F273.2 F045 关键词:并行工程   产品设计方法   虚拟制造   生命周期  

5.在产品生命周期中 篇五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技术,即DFx技术是一种集成化设计技术,其综合了计算机技术、制造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管理技术,充分体现了系统化的思想。利用DFx技术,可以在设计阶段尽早地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测试性、产品服务和价格等因素,对产品进行优化设计或再设计。最常见的DFx技术有:面向装配的设计(Design for Assembly,DFA)、面向制造的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ing,DFM)、面向性能的设计(Design for Compatibility,DFC)、面向方案的设计(Design for Variety,DFV)、绿色设计(Design for Green,DFG)和后勤设计(Design for Logistics,DFL)等。面向装配的设计是一种针对零件配合关系进行分析的设计技术。它为产品设计在早期提供一种确定装配所用的定量方法。其原则包括最小零件数、最少接触面和易装配。类似地,面向制造的设计则引入诸如零件最少原则和易制造原则等指导产品的设计。在面向性能的设计中,设计团队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审查有关产品的所有独立的规则集,从而完成产品界面及功能设计、零件特征设计、加工方法选用、工艺性设计和工艺方案的选择等。面向方案的设计是为了从不同设计方案中选择花费最小的方案,它涉及产品设计方案的数量、产品设计阶段和产品设计更改的代价等因素。绿色设计指在产品设计时从对环境的影响角度出发,考虑产品在全生命中的使用。后勤设计是指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利用不同的约束进行产品设计,如费用驱动约束、最小时间约束等。

6.在产品生命周期中 篇六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

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例:

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产品没有永久不坏的,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总是要坏的,即任何产品总是有使用寿命的。(否)

一)介绍期:

处于介绍期的产品的销量小且销售额增长缓慢,

介绍期产品的利润低甚至亏损。

完全创新的产品和含有高新技术的更换代新产品在介绍期的竞争者较少甚至没有竞争者。

二)成长期

成长期产品的销售额迅速上升,是产品生命周期中销售增长率最高的阶段。这是因为早期采用者喜欢这种产品,产生重复购买行为;保守的顾客受其影响也开始购买,促使销售额不断增长。

利润迅速增长。销售额的增加降低了单位产品成本,也减少了促销费用的分摊,这时已不再分摊或少量分摊新产品的研制费用。

7.在产品生命周期中 篇七

20世纪中叶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 科学社会化的速度明显加快,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 搞好技术创新, 大力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 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显得尤其重要。企业要想竞争取胜, 求得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实现在技术、服务、产品等方面的创新, 以获得新的经营领域的开拓。但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科研生产经营活动。而随着企业对资源的应用, 使得企业的各种有效资源面临匮乏, 所以如何充分利用企业中现存的各种资源进行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也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发掘企业内部的冗余资源进行创新也将成为企业的重要活动。

二、相关文献研究

(一) 冗余资源。

企业冗余资源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不同时期国外的组织理论文献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变量, 在国外以往的研究中它常常被用来解释不同的组织现象, 包括目标冲突、权力斗争行为、效率以及创新。目前, 国内关于冗余资源的系统研究还十分鲜见, 这不利于人们对冗余资源的深入理解, 更难以使企业经理们通过充分利用企业的冗余资源来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 学术界普遍采用的定义也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初Bourgeois提出的, 他将冗余定义为“一种过量的、能随意使用的资源 (以缓冲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

目前, 文献中冗余资源的分类很多,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 将冗余资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财务冗余。

财务冗余是指流动资产的水平, 如组织可以利用的留存现金。虽然宝贵, 但财务冗余是一种通用而易得的稀有资源。尽管市场机制不同, 财务冗余可以从内部多种使用方式中产生, 或在短期内从外部资源获得。因为财务冗余可以完全分配到企业内部的多种活动中, 所以财务冗余是最少被吸收且最容易被重新利用的冗余。较多的财务冗余有利于产品的探索性创新。

2、客户关系冗余。

客户关系冗余是指那些相关的或有承诺的顾客, 能够为企业提供巨大利益的有价值资源。相对于现有交易, 或已有客户, 客户关系能保证一个可以预见的收入流, 这样能在规划和实现降低营销支出时促进效率。此外, 一个来源于有标记的客户关系的组织收入部分对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来说都是值得的。总而言之, 客户关系可以理解为组织的资本, 收入来源与客户关系是一种冗余在客户关系资本中的表现。

客户关系冗余产生于密切的客户关系, 它能促进组织重点开发和改进目前的产品。开发和增进改善现有产品与客户关系的期望表现是一致的。此外, 通过经久考验活动的开发对客户关系冗余来说风险是很小的。因此, 大量的客户关系冗余能够促进应用性创新。

3、业务冗余。

业务冗余来自未使用或使用不足的业务资源, 如超额生产能力。在特定的组织中, 业务冗余既不难取得, 也不是独特的, 所以组织在部署时没有使用动机的限制。但是, 由于在组织内部业务冗余是已吸收的并普遍和一个具体的目的相联系, 所以在短期内, 它被重新分配使用是比较困难的。业务冗余也可能从结构上制约其他资源的并存, 同时在其他环境中也进一步限制了分离和重新使用他的能力。高水平的业务冗余能够导致风险规避与降低新产品开发。组织将集中于通过良好的过程来获得少量的回报, 这些过程是以现有的资源和能力为基础, 所以高水平的业务冗余将利用现有的资源导致产品的应用型创新。

4、人力资源冗余。

人力资源冗余是指专门机构中的技术熟练的人力资源, 是稀有和已吸收的资源。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企业对有技术的和专门的人才保护, 这些人才能够创造长期的竞争优势。各企业限制本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外流, 这种竞争性增加了人力资源冗余的存在。人力资源冗余也是吸收冗余, 他通常是捆绑在该组织现有业务中的, 若能获得已建立现有例程的人力资源, 就可能拥有最适应现任产品领域的技能。因此, 在新环境下, 由于人力资源冗余是不易调配进行探索型创新的。另外, 已吸收的人力资源冗余的性质使其在短时间内很难被重新配置。所以, 在组织内部, 转移人力资源冗余在结构上很困难, 并可能遇到决定技术人员的政治障碍。因此, 人力资源冗余是稀有和已吸收资源, 他有助于应用性创新。

(二) 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的提出, 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加快, 竞争的多元化、激烈化, 促使工业发达国家为保持市场优势而着手于新产品开发销售趋势和销售规律的研究。1957年美国波兹、阿隆和海米尔通管理咨询公司出版的《新产品管理》一书, 提出产品生命周期依其进入市场后不同时期销售的变化, 可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形成了通过描述产品市场销售规律及竞争力来确定产品所处阶段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1) 提出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的概念。 (2) 给出了以销售量、利润和竞争力指标为依据的具体划分产品生命周期的标准。

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投入期时, 其特征是新产品性能不稳定、不成熟, 企业批量生产能力尚未形成, 新产品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成长期内, 消费者逐渐接受新产品后就进入了成长期, 这一时期的标志是产品基本设计定型, 技术趋于标准化。企业主要依靠对制造工艺流程的不断优化和早期用户的反馈, 对产品进行改进, 使其逐步成型;进入成熟期后, 工艺稳定, 技术实现标准化, 产品批量生产, 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价格剧烈下降。由于成本越来越重要, 市场出现分化, 部分厂商以成本领先、工艺创新成为竞争的核心, 另一部分厂商追求差异化, 产品创新重新得到重视;当市场需求、消费偏好、技术进步及其他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 产品销售量逐渐下降, 表明衰退期已经到来。这时市场上将产生新的基础技术和竞争元素, 产品创新将重新引导企业走入下一轮竞争。

(三) 创新模式:

应用型创新和探索型创新技术。创新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指的是创新者借助于技术上的发明和发现, 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生产组织进行重新组合, 以建立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生产体系, 获得更大利润的过程。

一般人们将创新按两个维度进行划分:第一个维度是与当前技术轨迹接近的程度;第二个维度是与现实顾客及市场部分的距离。在技术维度方面, 不同的创新类型具有差异性的限定和组织效用。在市场维度方面, 创新可以划分为满足现有客户与市场, 还是面对新生的市场。采用渐进式技术创新, 其设计是为了满足顾客对象的需求, 归结为应用型创新, 是基于现有的组织知识情况下的创新模式。与其相反, 技术上采用突变式技术创新, 满足在进化发展中的顾客及市场的归属为探索型创新, 这一创新需要的新知识, 是与现有技术能力有较大差异的。应用型创新包含着现有部件和结构的改进, 是建立在当前技术轨道上的, 而探索型创新是在不同的技术轨道上发生的转移, 许多实证研究文献都表明了这一两分法。

三、企业生命周期中冗余资源对创新的促进作用

(一) 创新与生命周期。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 占主导地位的是探索性创新活动。这种创新通常是一种突破性的重大产品创新, 在新产品出现并进入市场后, 创新活动的重点就会转移到应用性的创新上, 因为企业需要通过应用型创新满足新产品的新生产过程的需要, 同时扩大市场能力, 以尽快地为新产品赢得成本、质量等方面的优势, 在这一阶段, 技术创新活动是以应用型创新为主。从技术变化量角度看, 产品创新活动则主要是渐进性的, 主要是针对产品的早期消费者和用户的反馈而对产品进行不断的改进, 使其逐步成型, 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和用户的需要。在进入成熟期后, 由于生产和成本越来越重要, 应用型创新就成为竞争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由于产品生产工艺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应用性创新的不断进行, 会使产品的生产成本明显下降, 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高, 因此企业会尽量保持这种渐进的应用性创新来尽可能延续产品的成熟期, 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直到因为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外界因素变化的冲击而进行新一轮的探索型创新。

(二) 生命周期各阶段冗余与创新的关系

1、投入期阶段。在企业根据消费者的需要或企业对潜在市场的发掘, 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员, 开发各种新产品之后, 由于新产品性能还不稳定, 产品的单位成本较高, 企业主要活动是充分利用创新活力, 强化对产品的改进、加大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产品的档次、增加花色品种, 所以企业将继续进行探索型创新, 生产能为企业带来竞争力的产品。

经过前一轮成熟产品的销售, 企业获得大量收益, 使得企业内部会存在各种使用方式的现存资金, 这些可留用的资金成为企业内部的财务冗余。而此阶段中, 由于进行探索性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所以企业若合理利用这些财务冗余将能更好地进行探索性创新。而组织内部财务冗余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够被企业充分配置利用, 促进企业探索型创新的进行, 保证产品的开发, 改善并适应市场。即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投入期, 组织内部主要存在财务冗余。企业能够利用财务冗余促进企业的探索型创新, 推动企业新产品的出现及生产。

2、经过开发投入阶段的探索型创新活动后,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 新产品的设计、工艺已基本定型, 销售增长率开始迅速放大, 已具备批量生产的条件, 满足扩大市场的需求。也就是说, 在生命周期的成长期, 企业需要扩展其内部技术能力, 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生产效率等。创新模式也就从以探索型创新为重点过渡到应用型创新。

新产品在市场上的投入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形成部分固定的顾客群体。企业根据新产品市场需求和顾客的反映, 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强化, 改进目前的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这些存在的客户关系冗余, 促进应用型创新的进行, 使产品不断适应市场。同时, 在组织内部, 此产品的研发技术熟练人员由于不易调配到其他区域进行探索型创新, 这些已吸收的人力资源冗余的性质使其在短时间内很难被重新配置。所以, 专业技术人员将继续为此产品进行产品质量和工艺上的改进。即, 此时企业内部主要存在的人力资源冗余对应用型创新有积极影响。

3、当进入成熟期时, 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必须对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做必要的调整和创新, 以提高质量, 降低成本, 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并使接近淘汰的产品延长其生命周期。首先, 处于成熟期的产品创新方式最重要的是进行产品改良, 即通过对产品特性做出某些改进以吸引新的使用者, 或为现有使用者开辟新用途, 使呆滞的销售量获得回升, 企业此时还应重点考虑降低成本、分散风险, 增强应变能力。而成长期内新设备的投入使用, 使得企业的很多业务资源未能得到充分使用, 导致企业内部存在如超额生产能力等业务冗余。高水平的业务冗余能够导致风险规避与降低新产品开发。所以, 在此期间内, 业务冗余能够促进组织的应用型创新, 降低成本获取利润。其次, 潜在的顾客也将对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 促使了产品质量的提高, 所以企业存在的客户关系冗余也促进了应用型创新。即, 此生命周期阶段中, 存在的业务冗余和客户关系冗余对应用型创新具有积极的影响。

4、进入衰退期后, 现有产品的利润逐渐降低, 企业应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判断研发新产品类型, 所以新一轮的创新需要进行。同时, 在企业内部展开对冗余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活动。

四、小结

由于竞争的需要, 企业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 而在资源日益紧缺的环境中, 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所以, 充分发掘企业的内部冗余, 利用其创新已成为以后的必须。在本文中扩展了冗余资源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结合产品的生命周期, 将冗余对创新的推动细分到企业产品生产的各个阶段。分析各阶段出现的冗余资源类型及其在产品的不断发展中, 各类型的冗余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这种细分到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研究将更有利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对生产企业以后的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淑琴, 龚业明.企业技术创新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J].1999.2.

[2]Dayasindhu N.Embeddedness, Knowledge Transfer, Industry Cluster and Global competitiveness[J].Technovation, 2002.22.

[3]Bell G G.Cluster, Networks, and Firm Innovativeness[J].Srategic Manangement Journal, 2005.26.

[4]孟丽莎, 宁炜.论产品的生命周期与技术创新模式.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J].2000.4.

[5]EmilioEsposito, MicheleMastroianni.InformationTechnologyandPersonalComputers:theRelationalLifeCycle.Technovation[J].2002.

[6]Deepak Sirdeshmukh, Zannie Giraud Voss.The effects of slack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threat on product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2008.

[7]任峰, 李垣.产品生命周期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 2003.

8.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PLM 篇八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由英文Product LifecycleManagement翻译而来。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看,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产品的常见模块有产品数据管理、协同产品设计、产品组合管理、客户需求管理。

畅享网评论

1.市场目前,PLM市场呈现的格局是:低端厂商在往高端走,高端厂商也在往低端走。在国内市场,高端市场一直由国外巨头占据,中端市场以国内产品为主。慢慢地,这两者互为融合,当然竞争也日益加剧。中国PLM市场的前五名约占整个市场64%的市场份额,前十名约占80%的市场份额。在PLM领域,Siemens PLM Software、达索、PTC和Solid Edge公司几乎已经垄断该市场;在PDM市场,Siemens PLM Software、PTC和达索稳固地占有前三名的位置;在CAE市场,安世亚太异军突起,成为中国CAE市场的领导厂商;在CAM市场上,Siemens PLMSoftware仍然是领导厂商;在MPM市场,企业的选择只有Siemens PLM Software、达索和PTC;CAPP市场则是国内厂商的天下,国内厂商任重而道远。

2.产品中国制造业现在正处于从规模到产品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的转型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为创新提供动力的PLM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另外,中国制造企业对信息化投资日趋成熟,这也必然促使PLM厂商进一步完善他们的产品,以符合客户的需求。

3.应用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及国家层面对自主创新政策的支持,PLM市场及与产品研发管理相关的需求将快速增长,用户对此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在行业细分下,与企业已有的ERP、MES实现良好集成的PLM应用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方向。

9.在产品生命周期中 篇九

2015年 03 月 16日 虚拟样机

1.1 虚拟样机的定义

虚拟样机技术就是用来代替真实的物理样机(模型)的技术。在常规的产品开发过程中,物理样机模型是用来验证设计思想,选择设计产品,测试产品的可制造性和展示产品的。虚拟样机要替代物理样机,首先至少要具备上述功能。这样看来,虚拟样机应该可以用来测试产品的外形和行为,并且可以用来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另外,物理样机可以使人对一个产品有一种感观的评价,如颜色、外形、美学特性、触觉和舒适性等。要替代物理样机的这些特性,人和产品的交互应该包含在虚拟样机技术里。(定义:虚拟样机就是用来代替物理产品的计算机数字模型,它可以像真实的物理模型一样,用来对所关心的产品的全寿命周期,如设计、制造、服务、循环利用等,进行展示、分析和测试。这种构造和使用虚拟样机的技术就叫虚拟样机技术。)

1.2虚拟样机的组成

一个虚拟样机应该至少包括以下3种类型的模型:一个三维实体模型、一个人产品的交互模型、与产品的测试相关的可视化模型。

虚拟样机技术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为了显示、分析和测试一个产品,建立了一系列相关的模型。用户接口作为一个核心的组成部分,通过它可以有效地控制模型,还可以从它那里得到系统的一些重要信息。对于一个具体的应用实例来说,由于具体的应用目的不同,其系统结构可能有一些区别。

1.3虚拟样机的优缺点

1.3.1优点: ①减少了设计费用。②可以辅助物理样机进行设计验证和测试。③可以减少产品开发过程中所需的时间,使产品尽快上市。④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试验”更多的设计方案,这是物理样机无法比拟的。⑤可以减少产品开发后期的设计更改,进而使得整个产品的开发周期最小化。⑥与常规的仿真相比,它涉及的设计领域广,考虑也比较周全,因而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⑦由于虚拟样机技术支持并行设计,使得设计小组之间的沟通变得便捷。1.3.2缺点:

①虚拟样机技术复杂应用难度大,例如复杂产品涉及的学科领域多,开发过程复杂,涉及团队、管理、技术诸多要素的集成和优化,涉及信息流、工作流、物流的集成和优化。②限制虚拟样机发展的因素,有些技术本身的不成熟,方法的不完善,限制了虚拟样机的发展。例如有限元方法是利用离散的简单图形去逼近实际的连续域,图像处理中的延迟时间、数值计算中得到的近似解,等等这些方法上的不精确,会影响最终结果的精确性。③虚拟样机无法完全取代物理样机,在复杂产品的开发中,虚拟样机技术能够为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但不能取代物理样机,而是应与物理样机相结合,虚拟样机的分析结果可以指导物理样机的制造,物理样机的试验数据可以指导虚拟样机模型的修改,两者相互结合可有效的缩短 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

1.4结论

产品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求制造业在方法上进行革新,虚拟样机技术为制造技术的革新提供了新的设计方法,并已在制造业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虚拟样机技术的优势使其日益受到机械领域的重视,虚拟样机技术的合理应用,将大大提高我国的制造水平。

2数字化设计制造

2.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定义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完成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全过程,包括产品的三维(3D)设计、虚拟装配、仿真、虚拟制造、虚拟检测和通过数字化机床加工出实际产品。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

2.2数字化设计制造的组成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主要包括用于企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制造(CAM)、工艺设计(CAPP)、工程分析(CAE)、产品数据管理(PDM)等内容。其数字化设计的内涵是支持企业的产品开发全过程、支持企业的产品创新设计、支持产品相关数据管理、支持企业产品开发流程的控制与优化等,归纳起来就是产品建模是基础,优化设计是主体,数控技术是工具,数据管理是核心。它们之间的关系见图1所示。

由于通过CAM及其与CAD等集成技术与工具的研究,在产品加工方面逐渐得到解决,具体是制造状态与过程的数字化描述、非符号化制造知识的表述、制造信息的可靠获取与传递、制造信息的定量化、质量、分类与评价的确定以及生产过程的全面数字化控制等关键技术得到了解决,促使数字制造技术得以迅速发展,这些关键技术之间具体关系见图2所示。

2.3应用

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主要包括三维数字化设计、维数字化工艺和三维数字化检测等。三维数字化设计指工程技术人员以三维模型为核心来完成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如零件设计、装配设计、工程分析等。以达到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传统的产品设计是基于物理样机试验验证为主的产品设计方法。

二维和三维并行的设计制造模式向全三维的设计制造模式的转变,以数字量为主、以模拟量为辅的协调工作法((或者模拟量为主、数字量为辅的协调工作法)向全 数字量传递的协调工作法的转变),真正并行和协同的实现。

2.4结论

先进的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己成为国外军工产品研制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并推动了军工产品研制模式发生重大变革。国内军工企业也提出了全三维设计、三维到工艺、三维到设备的三步走战略。实施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不仅是用三维模型取代大量的二维三维转换,而是要通过设计与工艺协同以及大量的建模与仿真技术,达到大幅提升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能力的目的。目前国内企业实施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过程中,有些企业把三维装配工艺仿真片而理解为三维装配工艺,有的企业过于强调三维模型下车间、强调三维工艺必须是以三维为主的工艺规程,没有认识到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带来的研制模式和研制流程的变革,以及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带来的从传统的以经验为主的设计模式向基于建模和仿真的科学设计模式的重大转变。

3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3.1定义

代竞争不仅表现在终端的有形产品上,而且扩展到包括服务等各个领域,因而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设计、制造及服务等的各个方面,即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内涵随着管理技术与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扩展。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广义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市场需求分析、工程设计、制造装配、包装运输、营销、使用到报废的整个生命过程,是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质量及可靠性、价值链等角度出发提出的,产品的生命周期框图见图1。

3.2组成

任何工业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都是由产品定义、产品生产和运作支持这三个基本的紧密交织在一起的生命周期组成。

(1)产品定义生命周期

该阶段开始于最初的客户需求和产品概念, 结束于产品报废和现场服务支持, 产品定义作为企业知识财富, 定义产品是如何设计、制造、操作和服务等信息的。

(2)产品生产生命周期

该阶段主要是发布产品, 包括与生产和销售产品相关的活动。ERP 系统是企业在该阶段的主要应用。该周期包括如何生产、制造、管理库存和运输, 其管理对象是物理意义上的产品。

(3)运作支持生命周期

该阶段主要是对企业运作所需的基础设施、人力、财务和(制造)资源等进行统一监控和调配。

3.3PLM的作用

P LM 核心功能可为用户提供数据存储、获取和管理的功能。不同的用户使用不同的功能集合。这些功能包括:

(1)数据存储

P LM 将通过建立一个单一的数据逻辑视图, 提供一种安全、透明、一致的数据存取机制, 而不论数据在物理上分布在什么地方。数据存储与管理将具备基本的数据检入/检出、发布管理、元数据管理和一致性维护等功能。(2)工作流管理

它可以使设计人员跟踪整个产品的开发过程, 包括设计活动、设计概念、设计思路和设计变更等, 将数据和信息发送给商业过程执行中相关的用户、组或角色, 支持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3)结构管理

它支持产品配置和BOM 表的创建与管理, 并能跟踪产品配置的变化, 跟踪其版本和设计变形。同时, 产品配置管理也需要按照不同的领域需求生成专门的产品定义视图。

(4)分类管理

它允许相似的或标准的零件、过程及其他设计信息, 按照公共的属性进行分组和检索, 提高数据的标准化程度, 支持设计的重用。

(5)计划 管 理

通 过 项 目工 作 分 解结 构(WBS), 定义项目所包含的活动和资源, 进行规划、跟踪和管理。

典型应用:(1)变更管理

(2)配置管理(3)工作台(4)文档管理(5)项目管理(6)产品协同(7)产品构型

3.4发展趋势

目前,PLM 的研究正在从基本概念、体系扩展到面向企业生命周期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和实施方法上, 希望为企业提供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运作的支撑环境和功能、提供标准化的实现技术和实施方法。因此, 与整体解决方案相关的技术和应用,将成为 PLM近阶段的研究重点, 主要包括企业基础信息框架、统一产品模型、单一数据源、基于 Web的产品入口, 以及 PLM 标准与规范体系。P LM 是近几年在工业领域得到大力推广应用的 IT 技术之一, 也是增长最快的 IT 应用系统, 其技术和产品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 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所有以产品为核心的制造企业的一个长期战略目标, 其内容和程度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可以不断地改变和提高。它不是一个通过一次性的投入就可以完成的项目。因此对于一个企业, 必须制定自己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战略和目标。与传统的工具软件相比, PLM 最复杂和最困难的一点在于实施。成功的 PLM 系统一定是技术、人员和管理方法的成功结合, 用户一定要注意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选择合适的 PLM 产品和技术。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 PLM 基本概念的介绍, 使用户对 PLM 的定义、内涵、地位和作用, 及其基本的技术体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以辅助企业制定和实施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战略。参考文献

10.在产品生命周期中 篇十

企业的灵魂

学校:四川交院 班级:经管系YX10-2 姓名:廖广东 学号:20100666

企业文化

前言

每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决定着这家企业的未来前程。然而,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并不是说有就有,因为企业文化必须根据其自身的情况而建立,才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也就是说建立企业文化会根据企业的性质不同而各有所异。一个企业要想存货的长久,就必须自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而不是抄袭他人的,我们把企业比作一个人,而企业文化就相当于这个人的做人原则和宗旨。我们可以学习他人的长处,但却不能完全的抄袭,因为这样我就不再是我了,而只是他人的一个复制品。

当然,自建的企业文化必须要能够达到让员工认识熟悉,并且能投入应用,以其作为行为宗旨和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在创建企业文化时必须考虑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如这个企业文化被创建起来后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符合本企业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员工对这个企业文化建立后的意见和建议,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然而,企业和人一样,都会生老病死,不同的只是企业的生命周期做的好的话可能会比一个人的生命周期间隔要稍稍长些。那么我们如何建立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里面的企业文化呢?一下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其在不同生命周期的调整和变改:

一、企业文化:

清华大学教授张德认为,“企业文化使之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由于目前世界上对企业文化没有一个明确的特别的定义,因此根据企业自身的不同则可选用不同的企业文化概念来理解。《企业文化》一书根据在国内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为“企业文化”作了定义:“企业文化使之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

在理解企业文化时必须注意:

第一,文化具有时段性。文化总是相对于一定时间段而言,我们所指的企业文化通常是现阶段的文化,而不是指企业过去的历史文化,也不是指将来企业可能形成的新文化。第二,文化具有共识性。只有达成共识的要素,才能称为文化,企业新提出的东西,如果没有达成共识,目前就不能称之为文化,只能说是将来有可能成为文化的文化种子。企业文化代表企业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当然,共识通常是相对而言的,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很难想象一个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只有一种思想、一个判断。由于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人的追求呈现多元化,人的观念更是复杂多样,因此,企业文化通常只能是相对的共识,即多数人的认识或共识。第三,文化具有范围性。文化总是相对于一定范围而言,我们所指的企业文化通常是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的部分。如果只有领导层认同,那么它只有说是领导文化;如果只是企业中某个部门中的员工普遍认可,那么它只能称为该部门的文化。依据认同的范围不同,企业中的文化通常可以分为领导文化、中层管理者文化、基层管理者文化,或部门文化、分公司文化、子公司文化、企业文化等。第四,文化具有内在性。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一旦得到普遍的认同,成为企业的文化,就必将得到广大员工的自觉遵循。

1、企业文化的结构:包括企业理念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物质文化等。

1)企业理念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和精神成果,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它处于核心的地位。企业理念文化通常包括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道德、企业作风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其中企业精神又是企业理念文化的核心,是指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它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通过司训、司歌等形式形

企业的灵魂

企业文化

象的表现出来。一般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

2)企业制度文化,是指得到企业广大员工认同并自觉遵从的由企业的领导体制、组织状态和经营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和桥梁,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理念文化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通常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企业经营制度、企业管理制度和一些其他特殊制度。

3)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在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等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理念的折射。一般包括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企业员工的行为等。

4)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部表现形式。优秀的企业文化总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生产环境、办公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系统的表层文化,它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文化现象。包括(1)企业名称、标识、标准字、标准色。(2)企业外贸、建筑风格、办公室、车间的设计和布置方式等。(3)产品的特色、样式、外观和包装。(4)技术工艺设备特性。(5)企业旗帜、歌曲、服装、吉祥物等。(6)企业的文化体育生活设施。(7)企业造型和纪念性建筑。(8)企业的文化传播网络。

二、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

任何一个企业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追求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冲动。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具有不同特点和危机的若干发展阶段,这要求企业要在各个方面实施不断的变革与之相适应,其中尤以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为重。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特定成长阶段的适应性强弱,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管理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和目标的实现,只有适应企业特定成长阶段的组织结构才能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地成长与发展。生命周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标准的生命周期分析认为市场经历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然而,真实的情况要微妙得多,给那些真正理解这一过程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更好地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规避。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企业发展生命周期、转型企业生命周期、发展中企业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变化规律是以12年为周期的长程循环。它由4个不同阶段的小周期组成,每个小周期为3年。如果再往下分,一年12个月可分为4个微周期,每个微周期为3个月。该规律的行业特征不太明显,适用于各种行业,甚至大部分商业现象。由于不同的企业存在着不同的生命周期,不同的生命周期体现不同的变化特征。尽管它们有 共同的规律,但在4个不同周期阶段变化各异,各自的发展轨迹也不同。

三、关于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分析: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治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IChakAdizes)博士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同生物一样都遵从“生命周期”规律,都会经历一个从出生、成长到老化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有数据表明,1970年跻身《财富》全球500强之列的企业,到1983年竟然有1/3已经销声匿迹。这个排行榜上的企业从产生到衰亡,平均寿命只有40~50岁。在日本和欧洲,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为12.5年。在美国,有62%的企业平均生命周期不到5 年,存活能超过20年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10%,只有2%的企业能活50年,而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8岁,尤其是民营企业,不仅平均寿命只有 2.9岁,而且生存超过5年的不到9%、超过8年的不到3%.那些曾经响当当的企业:三株、巨人、爱多……都在极致的辉煌后霎时褪去了鲜艳,昙花一现。与此相对应的却有另一些企业,历经百年不衰。美国蓝筹股道指30有将近60%的公司的寿命超过100岁,将近25%到了150岁,最长的是杜

企业的灵魂

企业文化

邦公司202 岁,最短的是微软,也有30岁以上。我国的百年老店同仁堂,存续了337年的历史,北京全聚德已经有141岁,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也有113岁。

为什么这么多企业生命周期如此短暂?为什么又有另外一些企业历经百年仍然基业常青?对此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认为是产业的差异,有的则解释为经营方式的不同,还有的人从治理制度上找原因,还有些人认为是企业家的优劣。尽管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似乎都没有涉及问题的根本,都没有找到决定企业基业常青的真正原因。

随着企业文化理论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企业文化》、《Z理论》、《寻求优势》、《日本企业的治理艺术》四部专著的出版,掀起了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企业越来越意识到规范的组织文化对企业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越来越深刻熟悉到一种优秀的组织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和国际治理咨询公司研究发现,凡是业绩辉煌的公司,企业文化的作用都十分明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世界500强得以成功的基石。长寿公司出类拔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并保持其先进性。世界上闻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它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优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它对企业的兴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的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

虽然企业文化理论日渐发展成熟和完善,广泛地被企业接受和应用。一大批企业凭借着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另一方面是无数家企业在苦苦寻找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还有一些企业,由于企业生命周期和环境的变化,原有的企业文化已不适合企业成长,甚至成为阻碍企业持续发展的桎梏。因此,如何选择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如何根据环境和生命周期的变化选择适宜的企业文化,成为所有企业面临的一个关系企业兴衰的重大课题。

学生认为,用矛盾论来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抓住不同生命周期的主要矛盾,通过企业主要矛盾来选择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选择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即事物的矛盾法则,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论揭示了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我们最根本的熟悉方法。在企业内部,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无数个矛盾,这些矛盾的不断发展和转化,形成了企业生命周期的向前推移。矛盾是企业生命周期演化的动力,企业生命周期的递进是矛盾斗争的结果。另一方面,企业的各种矛盾也与企业的兴衰成败息息相关。由于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的解决也多种多样。只有找到了正确的矛盾解决办法,解决主要矛盾,企业才能不断发展,最终基业常青。

不同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企业内部的冲突、利益不同,面临的问题和压力不同,存在的主要矛盾也大相径庭,因此企业所拥有的选择也不同,必然要求不同的企业文化相匹配。但由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内在规定性,每个阶段企业文化的正常表现都有共性,尽管作为实现文化内核的手段与表现形式可以千差万别,但作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和经营风格仍有规律可循。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分析指明了不同阶段主要矛盾的形成、转换和整合,说明了不同阶段企业文化的特点,从而为企业文化选择完整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企业文化选择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正确地开展和实施。通常有如下四原则: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文化选择相关联的原则,企业文化选择与企业战略相互关联的原则,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弘扬传统与发展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为了保证企业文化选择的可操作性,实现成功的文化选择,因此有必要找到一些具体的时机。选择的时机体现了事物变化的度。在企业出现明显变化,主要是在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发生了重

企业的灵魂

企业文化

大变化,表明了企业量变到质变的转换,因此把握事物的度,是进行企业文化选择的最佳时机。通常有以下三个时机:企业经营业绩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治理掣肘增多效率低下时,企业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

企业文化选择是一项系统工程,找准切入点,是成功选择的保证。学生认为,选择企业文化的切入点,必须从企业现况出发,大致有如下三点:从主要矛盾入手,从企业的优良传统入手,从企业的重大变化入手。

企业文化选择的内容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资文化的选择。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在企业文化选择时也要从整体上把握。

企业文化类型的选择是企业文化选择的重要环节。企业文化类型多种多样,据统计,现有学者共提出近200种文化类型。如何在多如牛毛的企业文化类型中找到适宜的企业文化类型,主要矛盾是一把钥匙。

在初创期,企业面临着实力弱小的主要矛盾。探索型文化提倡谨慎的资本治理和大胆开拓的竞争策略,其特征为考虑风险和利益之间的转换,明确企业该在何处行动,乐于接受改变,敢于创新,因此适宜实力弱小的初创企业进行有限的资本投入和大量的新市场开拓。同时,探索型文化强调考虑风险,提倡通过谨慎的探索避免企业落入各种陷阱,其善变的性格也适宜于企业灵活应对市场风险。

在成长期,企业实力获得了长足增长,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但竞争对手环视四周,一着不慎,很轻易导致企业夭折。此时企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企业创业者能力的提升速度,企业治理水平低下成为主要矛盾。低下的治理水平经常导致企业决策者连出昏招,一方面在市场开拓上节节败退,另一方面经常落入多元化陷阱或盲目扩张。进攻型文化强调拼搏和进攻精神,采取“简单至上”,以变制变,持续出招,而且以速度制胜,一跃争先,力求在进攻中取胜。另外,进攻型文化也提倡稳健,强调企业的有序发展,反对盲目进攻,避免企业头脑发热盲目投资。

在成熟期,企业资金充裕,治理水平日渐成熟,企业运转自如。但是由于企业制度的完善、企业领导人的小富即安、技术人员的保守等原因,企业的创新精神逐渐消失。此时,变革型文化是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最佳选择。变革型文化强调打破现有格局,推崇技术创新和思想创新,改革原有制度和等级观念。通过变革型文化的整合,成熟期经常能够重唤生气和活力。

在衰退期,企业通常患有“大企业病”,治理严重僵化。同时,由于长时间失去创新而得不到改善,因此产品和技术严重过时,失去了竞争力。通常衰退期的企业要不消亡,要不蜕变。蜕变型文化强调大刀阔斧地对企业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的全面蜕变,通过剔除企业旧的躯体上的弊端,保留合理先进的成分,塑造一个全新的企业。

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我们不能把某种企业文化类型生搬硬套到某一类企业上。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类型选择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唯一的。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企业文化类型的选择更多的是核心竞争力、经营理念、治理理念、创新意识的选择,适宜于所有企业的的企业文化类型是不存在的。因此,企业文化类型的选择是一项动态、灵活的工作,既不必拘泥于任何形式和条条框框,也不能照搬他人成功的经验。

企业文化的选择过程是一个灰朦胧集四态的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潜在匹配的企业文化类型的有关信息不断地补充并白化,最终挑选出最适宜的企业文化,这种演化特征决定了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文化选择决策过程是一个多阶段的、渐进的过程。学生把企业文化选择分为初选、精选、优化、企业文化的弹性治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选。即对众多潜在的企业文化进行快速过滤,确定可供评价的候选目标。

企业的灵魂

企业文化

在这一阶段,企业根据实现所在生命周期的具体情况,进行主要矛盾分析以确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以此确定企业文化的论域范围,以主要矛盾的解决为原则,按企业文化类型匹配策略进行初步筛选。基于主要矛盾解决的潜在企业文化搜索策略是这一阶段的要害。

第二阶段:精选。根据第一阶段所确定的各候选企业文化之间的性质和矛盾解决导向的定量化综合比较,进一步缩小候选企业文化的范围。这一阶段的要害在于根据特定的生命周期主要矛盾,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及选择评价方法。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特定的指标体系,采用有效的算法对候选企业文化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具有相近评价值的候选企业文化进行过滤。

第三阶段:优化。根据生命周期的主要矛盾,进行多目标优化决策分析,对不同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优化,最终找出最优的企业文化。

第四阶段:企业文化的弹性治理。这一阶段主要是建立企业文化的治理机制,根据所选的企业文化在企业运作中的贡献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来动态调整,以减少由于机会主义行为而造成的损失以及减少当前的企业文化选择的机会成本。对企业文化的跟踪评价及治理是这一阶段的重点。

在实际的企业文化选择过程中,企业文化选择的过程和方式也是不一而足的。学生建立的四阶段模型只是通常意义上企业文化选择的必要步骤。事实上,一次成功的企业文化选择和革新必定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必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抓住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主要矛盾这条主线,找准时机和切入点,确定企业文化选择的内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企业文化类型,并按照四阶段模型进行具体的选择步骤,最终选择并建立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当然,以上关于企业在建立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文化的分析仅仅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可行,并且只能作为参考,企业想要发展壮大,生命周期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而在生命周期里面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也是让领导层头疼的一件事情。但是,成功就必须得经历艰难险阻才算成功,没有经历艰难的企业的成功不叫成功,存活的时间更是短之又短。这里学生还希望各位企业家多多慎重。

上一篇: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综合系统的应用下一篇:美术老师业务学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