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的狭隘爱国主义倾向与理智爱国

2024-07-13

论当代大学生的狭隘爱国主义倾向与理智爱国

1.论当代大学生的狭隘爱国主义倾向与理智爱国 篇一

关键词:消费主义倾向,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

消费主义是20世纪兴起于美国, 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消费现象, 现在一些不发达国家也出现了这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它主要把消费作为人生的根本目的和体现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 把消费更多的物质资料和占用更多的社会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签和幸福的符号, 从而在生活实践中采取无所顾忌和毫无节制的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 以追求新、奇、特的消费行为来炫耀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持有“生存即消费”的人生哲学和生存方式, ‘消费主义’代表了一种意义的空虚状态和不断膨胀的欲望及消费激情。消费主义不在于仅仅满足“需要”, 而在于不断追求难于满足的“欲望”。换句话说, 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 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当前, 消费主义的广泛传播使人们的消费观发生了深刻的化。调查数据表明, 大学生群体表现出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消费主义思潮给大学生身心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及时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念,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当代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

判断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形成和出现的标准主要有两点:一是青少年是否存在对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高消费生活方式的普遍追求;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每学期的人均消费支出高达4819元, 将大学生在两个假期的支出计算在内, 中国大学生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已经在万元以上, 这意味着大学生的年平均消费额已经远远高出了同期中国人均年度可支配的收入 (8472.2元)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08年9月至10月中旬的一份调查 (以下简称“南大调查”) 显示京津冀地区的大学生除了基本消费 (伙食费及生活必需品) 和学习相关费用外, 还包括如手机、电脑、MP3、数码相机等一些电子产品的消费, 其中电脑拥有率为49%, 手机拥有率为85%, MP3拥有率为44%, 拥有上述三种物品中两种的占38%, 三种物齐全的占25%。二是对符号象征价值的消费是否正在成为大学生的主要消费选择。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05年4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在参与调查的1150名青年中, 买东西时看重品牌的占77.8%。仅有1.8%的人表示不会受品牌的影响, 另有20.4%的人态度模糊。以追求名牌为主的炫耀性消费, 是大学生最直接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 这种心理驱使他们竭力进行炫耀性消费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即以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来表现或突出自己的个性与社会价值。这正是消费主义倾向在大学生群体中不断蔓延的生动写照。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的因素分析

1、经济的发展是当代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基本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人们手里有更多可以使用的闲钱,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长对子女上学花费更加慷慨。据资料统计, 目前我国居民家庭支出中, 子女教育支出占了31.6%。除了学费和生活费外, 其他的消费支出也尽量满足, 这就为大学生进行奢侈消费提供了经济条件。另外随着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有了来自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推动, 消费主义就有了更为适宜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我国, 为拉动内需, 也曾有刺激消费的政策出台。在具体执行过程中, 有些政策被误解为消费主义的依据。

2、家庭和学校当代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的主要因素

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来说, 在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 孩子是中心, 从饮食搭配、作息时间到娱乐时间, 无一不是按照孩子的需要来制定的。在经济上, 除了家庭生活的一般开支, 其余就是为了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学好、玩好, 而从不在乎为子女在经济上的付出。于是无形中孩子在家庭中的独尊地位被逐渐确立下来,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想买就买, 不考虑价格、不考虑父母是否能承担的习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指导不够, 主要是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了解的不够全面和客观, 以及课程设置等原因, 使得与大学生消费观相关的人生观、劳动观和金钱观等专题教育没有充分展开。这是大学生形成消费主义倾向的主要原因。

3、媒体广告的诱导是当代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的直接因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广告“凭借形形色色乃至魅力化的感官刺激力和宣传鼓动性, 激活了人们的心理欲望和生理欲求, 从而使有限的生理欲求有可能转化为无限的心理欲求, 最终消弥了人们的生理与心理、自然与本能、现实和想象, 直至理智与激情的脆弱的界限, 使作为满足生活需要的消费行为卷入了巨大无限的市场惯性运动”。如今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 全方位的与社会接触, 广告无处不在, 一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广告画面, 使消费者幻化为自身的生活情境, 刺激着人们的拥有欲望, 并很快落实是在人们的消费行为上, 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 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 他们常常引领消费新潮, 更以容易使自己的消费趋于广告所告知的标准化。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 使他们树立科学的消费意识和观念, 抑制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

1、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引导大学生继承发扬勤俭节约的中国传统消费价值观

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了“成由节俭, 败由奢”。胡锦涛总书记在社会主义荣辱观论述中曾明确提出,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品德问题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青年大学生尤其不能忘记这种艰苦奋斗精神。消费主义倾向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大敌, 要遏制消费主义倾向, 就要在大学生中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培养他们树立艰苦创业、勤俭节约、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精神。艰苦奋斗的教育内容是丰富的, 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组织青年学生到艰苦地区开展访贫问苦的活动, 到落后地区进行社会调查, 进行科技文化下乡服务, 参加抢险救灾, 以及对失学儿童救助和帮扶贫困大学生等献爱心活动。通过这些活动, 可以使大学生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困难, 了解祖国和人民对他们的期望, 从而自觉地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2、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消费能力, 摒弃不文明的消费方式

消费主义思潮诱导下的消费是一种“过渡消费”、“炫耀性消费”, 消费行为更多地受制于外在的诱导和标榜, 而不是出自内心真正的需要。如果沉迷于这种“消极性消费”, 收获的将是刺激和对刺激的无休止的追求, 而不会产生发自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专家认为, 要着力倡导消费观的转型, 努力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消费观。所谓“自主性消费”, 是指以自主需要和自我实现为目的的消费。自主性消费使消费成为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 使人们的内在力量得到展示, 思想境界得到提升。通过自主性消费达而到的自我实现更加注重非物质的生活质量的一面。思想政治工作着应该通过对学生的个人理财教育, 引导学生有计划地消费, 提高对消费的自控能力。自主性消费观念是盲目的消费主义思潮的一味抑制剂, 是对超出必要消费界限的挥霍性消费的物质欲望和物质享受做出理性限制的一种伦理观念。

3、引导大学生更新观念, 树立可持发展的科学消费观

可持续消费的概念是1992年在联合国第二届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正式提出的, 标志着消费价值观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种消费观的主要特征是:以简朴、适度的生活代替奢侈和浪费的生活;以崇尚物质追求转向追求生态保护盒和对社会有责任的生活方式, 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绿色消费、环保购物, 循环再生, 保护自然。在绿色消费观指导下, 人们自觉过一种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当大多数人看到汽车, 首先想到的是它导致的空气污染, 而不是它所象征的社会地位时, 环境消费道德教育就显现成效了。大学生是有知识的高素质群体, 接受进步思想快,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在大学生中大力推崇这种利国利民利自己的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理念。例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保护生态环境教育, 加强建设绿色校园与和谐校园教育, 使大学生亲身参与并体会绿色消费的益处, 通过文化活动的氛围渲染, 潜移默化带动校园主流消费观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4。

[2]陈听:《救赎与消费: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刘俊彦:《消费主义思潮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 (1) :24-30。

上一篇:论文--物流成本管理问题探析下一篇:亲子运动会日记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