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养护工作问题(精选8篇)
1.高速公路养护工作问题 篇一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问题探讨
一、路面预防性养护
(一)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
1.所谓路面预防性养护,即通过定期路况调查,及时发现路面轻微破损与病害迹象,分析研究其产生原因,对症采取保护性养护措施,防止微小病害进一步扩大,以减缓路面使用性能恶化速度,使路面始终处于良好的服务状态。高速公路实施路面预防性养护,能及时修复路面微小病害,防止水分侵入破坏路基,使路面整体结构始终得到保护,不致产生严重损伤,从而减少铣刨、翻修次数,大大节省大修费用,并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路面良好的服务状态,所以研究开发高速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实施路面预防性养护是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迫切需要。
2.预防性养护是那些带有保护路面和以减缓路面使用性能恶化速率为目的的重要技术措施,它可以延缓由于交通和环境荷载作用而引起的路面使用质量的下降,并延长使用周期。预防性养护分为初期保养、日常保养和预防性季节保养。
3.《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明确规定,对沥青路面必须进行预防性、经常性和周期性养护,这是针对沥青路面的工程特点而提出的。沥青路面一般在开放交通后不久,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主要是路面使用性能上。如果这些轻微的初始损坏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预防性养护和维修,就可能加剧荷载、水、温度等对路面的不利影响,导致路面损坏迅速扩展,路面状况恶化加剧,严重时将导致路面结构的破坏,极大缩短路面寿命,更增加了后期维修费用。因此,必须进行预防性养护,以控制损坏的进一步发展,维持路面服务性能,延长路面寿命。
(二)意义
1.预防性养护是针对道路尚未出现严重的破坏,一般是在道路投入5~7年后进行,其养护的目的是改善和恢复路面表面功能,防止病害的进一步恶化。国外的经验表明,采取有效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不但可以提高道路的使用品质,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大延长道路使用年限,可节约养护资金多达50%以上。
2.高速公路养护的目的是经常保持路况完好,维护高速公路的正常使用功能,消除使用中出现的病害、隐患,延长其使用寿命。如果公路缺养、失养,路况必然很快下降,道路通行就必然受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养护工作。而在整个养护工作中,路面养护是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中心环节,路面养护质量是公路养护质量考核的首要对象,这是因为路面是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构层,关系着行车是否安全、快速、经济和舒适。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高速公路75%左右是半刚性基层高级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在广东省这一比例更高达95%,这些高速公路建成后,受交通量迅速增长、车辆大型化、超载严重、行驶渠道化及水损坏等影响,路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早期损坏,导致养护任务艰巨。
3.另外,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长必然会带来路面不断的损坏,养
护工程量将越来越大。可以预计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速公路将由建设为主,转为建设与养护并举,并逐步以养护为主。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明确提出:公路养护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而现实是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不足,对病害处理不及时,预防性养护处理不到位;加上交通量增长迅速、早期施工缺陷、温度变化、水的影响等,造成多数高速公路未到设计年限,路面已严重破坏。大修提前高速公路实施路面预防性养护,能及时修复路面微小病害,不致产生严重损伤,从而减少铣刨、翻修次数,节省大修费用,并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路面良好的服务状态。所以研究开发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与管理模式,实施路面预防性养护管理是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高速路公路沥青路面破坏原因
(一)功能性破坏
1.局部裂缝一般是在路面使用3-5年后发生的,其表现多是细线状裂缝。引起局部裂缝的原因可归纳为基层和路基的压实度不均匀、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及局部材料质量等问题。
2.车辙是在道路横断面上由于车辆轮胎重复行使久而久之产生的一种路面沉陷现象,表现为沿行车带出现横向高差,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或由于基层及面层施工时压实度不足,使轮迹带处的面层和基层材料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固结变形和侧向剪切位移引起。另外,重载和超载车辆过多也是产生车辙的重要原因。
3.桥头跳车现象发生在桥和涵洞等构造物与路面交接的部位,是由于材料压实不均匀而产生的与构造物间的高差所致。
4.波浪的主要原因是路面组成材料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差,导致路面材料不足以抵抗车轮水平力的作用;在纵坡段,由于高温的原因也会出现这种病害。
5.沉陷主要是由路基压实度不足引起的,特别是在一些高填方和压实困难的半填半挖路段以及构造物两端出现。
6.松散和剥落松散主要出现在水损坏严重的路段上;如果沥青混合料中使用了中性或酸性石料,会造成集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不足,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集料从路面剥落,使路面形成麻面,进而可能发展成为坑槽、松散等病害;施工时混合料离析也是产生剥落的原因之一。
7.坑槽是龟裂和松散等其他损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二)水破坏
水损害是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最严重的早期损坏原因之一。其破坏特征是:沥青表层泛油并伴有严重的推移变形和车辙变形,沥青中、下面层潮湿,并出现油-石分离、松散,多发生在重车交通量较大的行车道上。另据报道,我国从南方到北方,都出现过由于水损害引起的高速公路大面积早期破坏。出现的时间,有的竣工通车后不足一年或两年,时间短的只有几个月。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水破坏的数量和速度与公路沿线的降雨量大小有密切关系。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在我国南方多雨潮湿地区,沥青路面的水破坏要比半干旱地区(特别是干旱地区)沥青路面的水破坏在数量上多得多,在速度上快得多。
在较干旱地区和降水量不大的情况下,特别是沥青混凝土虽透水但透水性不大的情况下,这种冲刷、唧浆、坑洞可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在沥青混凝土的不均匀性和透水性均较大和基层质量又不好的情况下,即使在较干旱地区,一次降水也可能使半刚性路面产生唧浆和坑洞。
网裂、形变发展成坑洞的速度也与上述诸多因素有关。网裂、形变可能在随后的一、二个雨季中发展成坑洞,也可能过更长的时间才发展成坑洞。在南方多雨潮湿地区,沥青路面的这种唧浆、网裂、形变、坑洞和唧浆、坑洞的早期破坏现象更为严重。
三、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有:稀浆封层、沥再生、石屑封层、微表封层和热薄层罩面(包括开级配、密级配和间断级配)等。
(一)稀浆封层
1.稀浆封层技术最初产生于德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入我国。它是指由一定级配的骨料、乳化剂、沥青、水和添加剂按一定配合比拌和成的稀浆混合料,及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的薄层。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证明,稀浆封层是一种较理想的筑、养路施工方法。它能够快速维修养护新、旧路面,治愈沥青路面早期出现的磨损、老化、裂缝、松散、坑槽等病害,提高路面的防水、抗滑、耐磨等功能,同时稀浆封层使用的沥青材料较少,施工工艺简单,且造价较热沥青低。
2.稀浆封层通常按封层的厚度分为Ⅰ型、Ⅱ型、Ⅲ型,相应的称为细封层、中封层、粗封层。细封层宜用于填封裂缝、填充空隙;中封层宜用于预防性的养护,以修补沥青面层的松散、开裂和老化,改善路面的抗滑能力,并可用于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磨耗层或者稳定类基层的封层;粗封层可用于多层式封层的底层,并可用于面层,提高重交通量道路抗滑能力。
3.进行稀浆封层的配合比设计时,应根据道路及路面情况,明确采用稀浆封层的类型及预期达到的效果,并根据封层的结构与耐磨性确定集料品种及质量、规格及级配,选择适宜的改性剂、乳化剂、外加剂,并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适宜的填料种类及用量。确定配合比应首先在室内进行试验,定出初步配合比,并以此作为施工机械计量控制的依据,但是现场的气温、材料、湿度等多种因素与室内试验条件不同,所以必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调整措施,确定最终配合比。
(二)微表处
微表处是一种专门为高速公路、城市干线、机场道面等高等级路面表层设计的养护技术,它由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100%轧碎集料、矿物填料、水和必要的添加剂组成。要使用专用的摊铺设备,一次性完成摊铺,并可根据路面损坏程度进行一层或多层摊铺。当路面出现开裂、磨光、车辙、松散、老化等病害时,采用微表处能迅速提高路面平整、耐磨、防滑、防水等性能,使路面达到良好的状态。
微表处技术在国外主要用于预防性养护,而国内的微表处施工更多地被用于修补性路面养护中。修补性养护是公路出现病害后进行修补养护,这种养护方式常因为病害路面零星分散、线长、面广,造成施工繁琐、功效低、成本高。因此,在公路养护技术发展中,先进的国家普遍采用预防性养护技术,即根据路面中结合料沥青性能的变化的规律,经过一定年限行车后,在其将要出现但尚未出现病害(或严重病害)之前,便进行预防性养护,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使沥青路面经常保持良好的服务状态。据报导,采用预防性养护技术,不仅在直接工程费用上可节省50%以上,而且它带来的社会效益将成倍增长。微表处养护技术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作封水处理,处治路面水损害。水损害是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破坏的主要因素,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使用1年以上的高速公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水破坏现象。主要是由于高速公路铺筑的不均匀性,路面总存在一些空隙率较大和自由水容易渗透的位置,再加上行车作用,从而出现一些随机分布的小坑洞等水破坏。采用微表处技术作防渗水处治后,可延缓和阻止病害的继续发展,防止路面病害进一步恶化,避免造成结构性破坏,维持路面的使用,推迟大修日期,有效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2.当出现了表面功能衰减、轻微车辙和不平整时,恢复路面服务功能。无论是在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上或在交通量大的交叉路口,微表处理技术都能以其特有的方式在一次摊铺中解决提高道路的抗滑能力、提高路面性能或封填网状裂纹等问题。微表处技术,可以在路面上形成比较密实、坚固的路面磨耗层,治疗路面早期病害,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节约沥青材料和资金,提高养护质量。而且这项技术不同于以往的热沥青摊铺,路面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正常使用功能,适用于城市一般道路、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路面磨损后的修复。
3.用于桥面防水层、隧道内水泥路面罩面以及半刚性基层与沥青层的联结层等。
(三)沥再生
在沥青路面的养护中,多年来对路面病害多是采取挖弃旧面层重做新面层,在公路改造中多是采取挖弃或填埋。对挖取的废弃物沿线堆弃路边,既破坏环境又侵占粮田,尤其是高等级公路油路面层较厚,常需征用土地堆弃废料。破坏环境,侵占粮田,资源浪费,增大成本等矛盾更显突出。我们通过实际应用,深深体会到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术十分值得推广。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经受着行车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逐渐脆硬老化,其实是旧路面材料中的沥青结合料发生了老化。主要表现为针入度减小、软化点有所上升、延度降低。沥青材料不是单体,主要是由油分、胶质、沥青质等组成。在生产作业和使用一段时间后,沥青的化学组分及性质也随之改变,以致使沥青变硬,降低粘性而产生龟裂,松散病坏(除
路基和路面基层质量问题外)。通过掺入适量的再生剂在混合料中,经过加热拌合产生物理化学反应,使旧沥青恢复路用性能(必要时增加少量新沥青),达到路用技术要求后实现再生利用目的。
四、雾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
雾封层作为高速公路早期预防性养护最有效的方法,在2004年《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上,把它作为养护新技术,在全国推广。
1.当沥青路面正常使用几年后,路面开始出现轻微疲劳龟裂、损失细骨料的现象,并且其渗水性大大提高,路面水会经过裂缝或细骨料损伤处(露骨处)进入到沥青混合料中,这进一步加速了路面的损坏。在这时期,路面处于基本完好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不进行及时处理,会导致网裂、龟裂、坑洞等路面破坏。如何对以上的这些缺陷进行处理,方法很多,如微表处、薄罩面等,都各有优缺点,但总结起来,在这一阶段,最有效的方法是“雾封层技术”即“FOG SEAL”,且它的费用非常低廉。
2.经雾封层后,由于所用材料流动性比较大,可渗入到骨料缝中去,可流入到裂缝中去,对路面“输血”,从而恢复路表沥青粘附力,填补微小裂缝和空隙,防止路表水下渗,将路面性能维持2~3年时间,推迟造价更高的养护工程,提高了道路的经济效益。雾封层一般用于轻度到中度细料损失或松散的道路,对于开级配混合料出现松散时,雾封层可有效解决。无论低交通量道路还是高交通量道路均可使用雾封层。
3.道路经雾封层后:可更新和保护旧氧化沥青路面;填补小型裂缝和表面空隙;使低温下的路面免受损害;加深沥青路面的颜色;加大沥青路面与标线的对比度;防止开级配路面的松散。
路面雾封层技术处理路面渗水。沥青路面的绝大多数病害都是由于水的原因造成的,有效地预防路面进水是非常必需的,而路面雾封层技术是一种很直接、有效和经济的预防性养护措施。简单地说就是利用专用雾封层洒布车在沥青面层上喷洒一层薄薄的、高渗透性改性乳化沥青,以形成一层严密的防水层将路面封闭,起到隔水防渗、保护路面功能的原理,最大限度的减少路面的水破坏,加大路面骨料间的粘结力,由此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节约养护资金。
五、结语
预防性养护在国内发展起步晚,尚未得到充分发展,“重建设、轻养护”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向公路管理者及其他相关人员贯彻预防性养护理念成为道路养护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之一。对于不同的路面,其破坏类型及原因各不相同,而各种养护措施的机理、工艺、应用范围及其所达到的效果各不相同,例如雾封层主要封堵细小裂缝及表面孔洞,也可改善路面的松散、轻微干裂,但会引起抗滑性能的下降;微表处可增加路面平整度、进行车辙填充、恢复路面抗滑能力,等等。因此,选择合适的处置措施至关重要,否则,既浪费了资金,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引起其他问题的产生。
2.高速公路养护工作问题 篇二
1高级公路养护管理的相关内容
1.1养护目的
针对高等级公路实施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 使其之上的各项设施与工程始终保持技术状态良好, 对损坏的路产进行及时维修, 使高等级公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经济、合适、安全、快速畅通等功能, 公路的运营效益提高, 并带动社会效益的增长。
1.2养护原则和方针
养护高等级公路遵循的原则为“机械化养护为主, 避免中断交通”, 实施技术措施的原则为“研究调查、协调发展、科技创新”, 养护方针为“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1.3养护内容
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使路况设施保持完好;维护并管理沿线机电设施;组织专项工程对道路和运营设施进行加固完善;组织大修工程对原设计功能进行改进或恢复;美化和绿化沿线绿地、景观, 保护环境;制定抢救措施及时处理因恶劣气候条件造成的灾害。
1.4养护特点
①广泛性的养护对象: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对象除了道路本身之外还包括隧道、桥涵和沿线生活服务设施、绿化环保设施、交通工程设施、附属设施等。②及时性的养护工作:为使高等级公路经常保持状态完整, 对损坏部分的修复应及时、快速, 采取安全措施施工, 确保能舒适、畅通、安全行车。③养护的科技性、复杂性、高成本性:养护高等级公路有较高的标准、较大的机械使用规模, 成本昂贵。而且复杂的施工工序决定了技术的先进性, 需不断寻找新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
1.5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①对公路的使用情况和服务水平进行了解和评价, 以实际情况为依据采取维修养护措施, 使行车环境舒适、畅通。②避免道路与设施发生病害, 对损坏部分及时修复, 使道路和设施的使用寿命尽量延长, 大修周期延缓, 运营管理成本降低。③对各种因素导致的道路和设施的使用缺陷与先天不足进行及时发现和弥补, 完善其服务与使用功能。④避免因维护不当而意外损害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的情况, 减少法律纠纷。
2目前存在于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1没有完善的养护管理体制
与我国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相同, 现阶段大多数高等级公路都实行事业型的管理体制进行养护管理, 与其自身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特征并不符合, 将拨款方式作为经济来源, 对管理高等级公路企业的经营要求并不适应, 使管理机制的创新与养护技术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2没有养护规范和定额
目前全国或地方并没有以高级公路养护管理的特殊性为依据出台统一的技术规范和养护定额, 考量养护工程支出费用的标准并不严格, 有较大随意性, 且依然按照养护普通公路的相关指标考核养护质量, 与全方位养护高等级公路的客观要求并不符合。
2.3落后的养护运行机制
目前我国虽然比较重视高等级公路的建设, 但是却忽略了养护工作, 在养护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机制, 认识不足, 且法律方面缺乏有效约束, 现象主要有:追究养护事故责任的力度不够, 未严格监管, 处罚不力;未投入资金进行养护, 没有足够重视科技发展, 缺乏现代企业制度。
2.4没有足够的养护机械配套率, 科技含量不高
尽管我国部分地区从国外引进了配备给高等级公路的综合性养护机械, 功率较大, 然而适应机械的能力不强, 没有充分开发机械性能, 并没有经常使用, 呈现比较严重的设备浪费闲置现象。经常通过手工作坊式的传统生产组织开展养护作业, 未广泛应用先进的新型材料、工艺与技术。
2.5养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人员大多数经验不足, 或是由建筑、施工等其他行业转行进入该行业, 知识水平较低, 且没有熟练掌握有关的技术措施, 使我国高等级公路无法充分发挥经济、舒适、快捷、安全等使用功能, 制约了公路事业的发展。
3有效进行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对策
3.1建设养护管理法规体系的对策
因为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关系着公众安全与国民经济发展, 所以政府用在法律方面加以约束, 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依据《公路法》的内容条款制定与之配套的法规, 对细则说明加以完善, 可学习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 并与我国特色相结合制定养护管理条例, 保障公路的公益性属性。②政府加大力度监管公路, 保证经营性公司经营、收费的合法性需以养护、维修义务的履行为前提。政府尽快明确操作规范、规程、养护技术标准。③为施工中的新建高等级公路制定养护管理方案、要求与技术储备。
3.2改革养护管理体制的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就是划分管理权限和开展管理活动时依据的制度体局, 由规范和秩序、相关的管理规则、物质存在形式构成。目前的体制严重制约了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与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做出改革,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应与高等级公路的产业特点与发展趋势相适应, 遵循集中统一原则进行养护管理体制的建立, 应当集中领导权, 严格实施分级管理, 并确保规划、标准与调度的统一性。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应对养护高等级公路的市场进行大力培育和开发, 达到养管分离的目标, 养护管理的用工方式与用人机制实现社会化, 采用招标方式对施工队伍进行选择, 建立竞争机制, 采用合同管理形式。③提高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 通过定期培训等使养护队伍掌握完备的安全措施、配套机械, 人员技术水平高、精干, 能够及时抢修突然发生的高等级公路事故。用专家系统型的养护工程决策取代以往的经验型, 采用综合服务水平指标评价养护质量。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数据库进行建立健全, 使系统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通过国际上的星级评价标准 (服务行业) 综合评价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和使用能力。
3.3养护管理技术的发展对策
先进的养护技术能够使高等级公路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提高其服务水平。发展养护管理技术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采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实施现代化的公路养护管理, 数字化、可视化空间信息, 及时、准确的进行养护, 提高管理的有效性。②通过高科技检测技术使公路养护与工程质量监测智能化, 逐渐实现无损检测技术、自动化检测, 更快检测、评估公路质量, 分析病害。③引入稀浆封层、乳化沥青土工合成材料等国外先进技术和材料, 提高公路的耐久性与稳定性, 促进可持续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高等级公路的地位显得愈发重要, 因此必须重视其养护和管理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明确高等级公路本身具有的特点, 有针对性的制定养护措施, 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在建设公路的同时做到有效管理与养护公路。只有这样才能使高等级公路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为人们带来方便, 带动我国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增长, 促进交通运输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军.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2 (11) :55-57.
3.高速公路养护工作问题 篇三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U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21-0192-01
伴着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我省高速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道路主体因受到车轮的磨损、冲击,遭受到暴雨、洪水、冰雪、日晒、冰融等自然力的侵蚀,以及设计、施工中留下的某些缺陷,必然造成使用功能和行车服务的日趋退化。为提高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的管理水平,引进科学管理系统,建立现代化的桥梁管理系统。
1高速公路养护的概念与基本要求
1)概念。高速公路养护是指通过管理数据库和有效的道路、桥梁评价预测系统,建立优质高效的机械化养护方式,同时,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最经济的方式保证路面平整、畅通,各种设施完好,提高高速公路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使高速公路养护维修达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机动性的要求。
2)基本要求。高速公路的养护是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建成投入运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累计交通的增大,使用性能会逐渐衰减,并出现病害。为了保证高速公路使用功能.保持高速公路的原设计状态。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合理的养护技术和措施,进行经常性、及时性、长期性、预防性、高质量的养护维修。
2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特点
1)养护实施的经常性、强制性。由于我省高速公路既是国家基础设施,又具有收费的特性,因此,保证高速公路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秀的服务水平,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证行车安全、畅通、舒适,以提高运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成了养护管理的首要任务。
2)养护工作的危险性。由于高速公路行车密度大、车速快,所以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3)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隧道及其沿线附属设施之外,还应当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监控、通信、照明设施,绿化、环保、园林设施,棚亭建筑设施,以及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等等。这些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几乎涵盖了道桥、建筑、园林、机电、光电、机械、计算机等多种专业,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的综合养护体系。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高速公路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技术外,还需要随着养护管理的发展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同时,在养护检测手段上,也要不断配备现代化设备,以适应高速公路长距离、多点位的快速检测及分析方式。
5)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高速公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3我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省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意识缺位。养护工作的不到位,直接影响到道路的畅、洁、绿、美,作为养护管理人员.缺乏对高速公路总体养护管理状况的研究、了解。目前,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还没有统一的养护管理办法、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等,使具体工作内容不统一,标准不一致,导致养护意识缺位,养护工作上不去。
2)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省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内部体制建设不够完善,内部关系不理顺,工作效率低下,单位内部缺乏活力和竞争力,从而影响到养护工作的总体水平,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3)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4)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针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5)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速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6)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我省仍处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时期,大量的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投入到高速公路的建设中,从而使养护管理人员中严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养护职工总体素质不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要求。养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了养护的质量和水平。
4高速公路工程日常养护原则和方针
对高速公路的养护必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方针,坚持“机械化养护为主,防止中断交通”的原则。同时,在养护技术措施中应遵循“调查研究、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的原则。
1)坚持预防性养护原则。高速公路道路、桥梁的预防性养护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道路、桥梁病害高发期即春融、雨季之前,若没有及时实施预防性养护,到了病害高发期往往很难实现及时维修.并且将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同时也很难取得良好的维修效果。因此,必须加强日常巡查和检测,在道路、桥梁病害的初发时期就开展养护维修,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展,从而实现经济节约和确保养护及时的目标。
2)定期开展路面、桥梁检测。定期开展道路桥梁检测:一是系统收集管段内桥梁技术数据,上报省局建立高速公路桥梁数据库,为桥梁的养护维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二是了解高速公路路面使用性能状况,对路面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对路面三大指标:弯沉、平整度、车辙与构造深度(摩擦系数)进行全线检测。通过以上这些基础工作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3)坚持路面、桥梁养护为重点。桥梁、路面的完好是保证高速公路安全畅通的首要条件。随着高速公路使用年限、交通流量增长。尤其 超限、超载车辆的严重破坏,高速公路桥梁、路面的各类病害大量出现,技术指标急剧下降。甚至产生安全危害,因此必须以桥梁、路面养护为重点。
4)确保工程养护的及时性。由于高速公路具有高速度、大容量的特征,日常养护项目、路面病害维修与防撞护栏维修、绿化等项目要保证及时高效。同时,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工程养护部门要建立一套全天候的快速反应机制,制订相应的应急措施.随叫随到、随时抢修,确保高速公路畅通。
5)加强安全生产教育,确保无责任性事故。由于养护作业多是在通行状态下实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加强安全教育。重视安全生产。养护人员需着装上路作业;路上施工时摆放交通安全标牌及设施;施工作业车辆应有安全警示标志等,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
5结语
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公路运输的质量,缩短了车辆在途时间,给运输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速公路及其养护行业这样一个巨大的产业,将会按照市场运作模式进行操作,实现公路及其养护的商业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公路管理及其养护也应尽快与国际接轨,更新思想观念,加快改革步伐,适应新的形势,为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传德.高速公路养护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4.高速公路养护巡查工作要求 篇四
日常养护巡查工作是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通过开展规范性的养护巡查,可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道路病害,消除高速公路运营的安全隐患。
一、巡查形式
养护巡查分为日常巡查、夜间巡查和特殊巡查三种形式。
1、日常巡查是对对路面、路基、桥梁、隧道和沿线设施的外观状况进行一般性巡视检查。日常巡查的主体是各路段养护单位和管理公司养护部门。巡查频率是日常养护单位每天不少于一次,管理公司养护部门每周不少于两次。
2、夜间巡查是对高速公路夜间安全状况以及交通安全设施的防眩、反光效果的专项巡查。夜间巡查的主体是各路段养护单位和管理公司养护部门,巡查频率是每月进行一次。
3、特殊巡查是在暴雨、洪水、冰雪、台风、大雾等特殊天气下高速公路通行状况和安全状况的专项巡查,巡查的主体是各路段养护单位和管理公司养护部门,在特殊天气条件下专项进行。
二、巡查内容
1、巡查重点
养护巡查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高速公路全面路容路貌的巡视检查;二是对养护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进行例行检查;三是对高速公路病害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四是对所辖高速公路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段落、关键点进行检查。各管理公司应将本公司所辖范围内的重点路段、重点结构物等进行梳理并详细列出,与巡查记录本一起装订,以便检查。巡查频率要求:重点桥梁、隧道每周不少于1次,重点高边坡、高挡墙在汛期每周不少于2次,其他时期每周不少于1次。
2、巡查内容
2.1、路基巡查内容:主要巡查路基稳定性,边坡水毁情况,路肩是否有杂物堆积,排水设施是否齐全畅通,特别注意检查沿线高边坡、高挡墙是否发生位移变形等情况。
2.2、路面主要巡查路面有无影响交通安全的堆积物、抛撒物、油污、积水、积雪等。路面是否有新出现影响交通安全的坑槽、拥包、桥头跳车等明显病害。
2.3、桥隧构造物巡查内容:主要检查桥面铺装有无损坏,伸缩缝有无堵塞、破损,泄水孔有无淤积堵塞,防撞护栏有无破损、变形,桥梁示警桩、桥名牌、限载标志等是否齐全整洁完好等。检查隧道有无明显渗水,隧道洞口上方边坡是否存在落石、塌方,圬工体是否破损,衬砌及内装是否清洁、脱落等。对全线重要桥隧应进行重点巡视检查,详细记录相关病害情况,遇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2.4、沿线设施巡查内容:主要检查护栏等防护设施有无缺少损坏,各种交通标志标线(含凸起路标)有无残缺、变形、歪斜、污染,里程碑(牌)、百米桩(牌)、轮廓标、防撞桶等设施有无缺损、褪色、剥落和污染等情况。检查公路沿线绿化植物的管护情况,记录新发现的缺株、死株、病虫害、妨碍视距、影响交通安全、遮挡标志牌等情况。
三、相关要求
1、要加强对巡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巡查人员应掌握巡查的内容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公路养护管理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车辆,巡查车辆应有明显标识,装备黄色警示灯。巡查人员在上路巡查时,必须着安全标志服,携带米尺、相机、巡查记录等用品。
4、巡查以车行目测为主,辅以摄影或摄像。巡查车速一般控制在40-50km/h,按规定开启示警灯。遇到需要停车检查的情况,应停在紧急停车带上,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巡查人员应在巡查车的前方迅速完成检查或测量作业。
5、巡查过程中应详细记录病害发生的具体位置,准确描述发现的问题.巡查结束后,及时做好记录,严禁伪造巡查记录。
6、巡查中发现的堆积物、抛撒物、油污、积水、积雪等能清除的必须立即清除,不能立即清除的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清理。对路面坑槽、防撞护栏损坏等病害应按修复时限要求完成。
7、巡查应由专人记录巡查情况,巡查结束后应尽快整理、汇总巡查记录,并通知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
8、本要求及“高速公路巡查重点一览表”应与“巡查记录表”一并装订成册。附表:
5.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工作制度 篇五
养护部是第一级,主要负责大中修专项工程;维修公司是第二级,负责统筹日常养护和小修;养护站是第三级,直接负责日常养护和小修。
养护部对维修公司的管理,基本上是目标管理,每月对路段的养护情况按照规定的标准评分,根据分数支付养护费。至于维修公司与养护站之间的管理问题,养护部是不参与的。另外,还有每月不定时的随机抽查作为补充。
维修公司对养护站的管理相对严格,每年制定工作计划和预算,每月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牢牢地控制大批量材料的采购,站的权限只是2000元。人员数量和工资也是由公司进行控制,养护站长只有调度站内力量,开展日常养护工作的权力。每个月养护站上报计划完成情况,机械使用情况,预算使用情况等报表。公司对这些报表进行相互印证并结合实地抽查,检查机械和材料的使用情况,防止出现贪污行为。
养护巡查每天由养护站的工人负责,当然,养护部如上所说,每月定期进行巡查。还有路政24小时,30分钟为周期巡查。对于病害规定了维修期限,如路面坑槽3天内修复,防撞栏24小时恢复等。
对于养护计划,养护部并不制定日常养护和小修的计划,而是维修公司负责制定。但是根据我的看法,高层的管理对于日常养护和小修根本没有什么计划好做,而基层的养护站长则有必要做月计划,安排每月的工作。每到月底,要根据这个月的情况调整下个月的计划。
6.高速公路养护工作问题 篇六
摘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群众对出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走的了”已经上升为“走的好”、“走的快捷”、“走的舒适”。正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省各地养护应急处置中心陆续建立并投入运行,尤其是《公路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后,养护应急处置工作被正式纳入行政法规调整的范畴。本文结合实际,通过对其背景介绍、现实运转情况综述、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新形势 公路养护应急处置中心 运行
一、公路养护管理对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要求
2003年“非典”后,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灾机制建设。2005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突发事件应对法》正式实施,标志中国的危机管理制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近两年,又发生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灾害,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认识到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性。2009年5月12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09年,省公路局出台了《江苏省干线公路养护工区暨养护应急处置中心(基地)建设指导意见》等一系 1 列应急管理方面的文件。全省各地开始启动应急中心及基地建设。我市公路部门非常重视公路应急管理工作,2008年初,市公路处迅速响应上级对于应急处置建设工作的相关要求,立即将公路应急处置机构建设提上办事日程,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2011年7月1日,《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其中,第七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制定地震、泥石流、雨雪冰冻灾害等损毁公路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经营企业应当根据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二、TTTT市应急处置中心运行实践
以TTTT市公路养护应急处置中心为例,该中心于2009年10月份挂牌成立,2010年2月正式投入运行,与TTTT市三环路公路管理站合署办公,在市公路处的直接领导下,承担辖区内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与六县市的应急处置基地构成一个完整的应急指挥系统。中心正式运行以来,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探索,攻坚克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借设备之势,突出特色求卓越。
该中心现有桥梁检测车、挖掘机、压路机、装载机、路面切割机等先进的大型设备38台,此外,车载情报板、水泵、油锯等设备及融雪剂、冷补料、木桩、编织袋、铁锨等 2 各类应急物资充足完备。同时,中心建立了《机务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机务管理档案,机械设备定人、定机、定岗、定责,加强调配、使用和维修保养管理,确保各类机械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二)靠人才之源,依仗技术助腾飞。
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0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达13人。中心对新进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岗前封闭军训,并定期开展业务和技能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以技术为核心、以人才为支撑、团结协作、勇于攻关的过硬队伍。同时,积极组织人员与苏州、无锡等兄弟单位学习交流,虚心借鉴其好的思路与做法;同工程兵学院教勤大队建立了共建关系,虚心学习路桥抢修应急处置知识;同市鼓楼交巡警大队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共同做好辖区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三)以实战为本,强化演练修真功。
中心在半年时间里迅速编制完成了包括《公路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公路防滑除雪应急预案》、《公路桥梁坍塌应急预案》、《干线公路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四个子预案在内的《三环站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先后成功举行了桥梁坍塌应急演练和夏季防汛应急演练,初步展现了快速处置公路突发事件、保障道路安全畅通的能力。
目前,该中心主要承担TTTT市区三环路及其出入口公路Ⅳ级突发事件及市处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下的全市范围内的Ⅲ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同时,随时根据受上级指令或县级处置基地请求进行跨县区增援。中心本着“平急结 3 合、科学应对”的原则,将日常管养与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处置紧密结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运转一年多来,先后成功处置了30多起应急事件,多次被市主流媒体正面宣传报道,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及社会群众的好评。实践证明,TTTT应急处置中心的建立顺应了TTTT交通建设发展新形势,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发挥了积极的服务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公路应急处置中心建设的建议 作为公路应急处置机构这一公路保畅的新生力量,公路应急处置工作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要求,立足自身发展,紧密结合日常养护工作,以“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己任,按照“反应灵敏、运转高效、配置合理、保障有力”的总要求,不断深化服务新举措,在积极做好公路保畅工作的同时不断谋求更大的发展。
(一)强化队伍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要根据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方针政策,与时俱进,结合自身实际,转换用人机制,创新管理体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是要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利用高等院校、专业培训机构等,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工作技能。三是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完善专业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提高技术骨干的职级待遇,切实稳定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二)抓好日常管理,创新服务举措。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细化各类预案,备足应急物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二是要进一步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通过定人定机明确责任、每月组织机械设备专项检查等手段,确保各类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三是要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勤联动机制,公开社会服务承诺,推动应急处置体系的完善与应急处置工作的开展。
(三)结合日常养护,谋求发展新路子。
7.高速公路养护工作问题 篇七
1在路面病害维修保养过程中, 进行各种常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分析是必要的, 从而进行损坏形式及其原因的分析, 更好的进行各种养护方法的应用, 保证其局部养护、翻修及其相关的开展。这就需要进行病害的局部养护的分析, 更好的进行小范围的处理, 保证路面的使用功能的提升。这需要进行相关工作方法的控制。
为了更好的满足高速公路的沥青面层的工作需要, 保证裂缝的高标准处理。比如针对已经出现的横向裂缝, 进行裂缝宽度的控制。进行热沥青的灌入, 进行裂缝宽度的整体优化及其控制。又如进行沥青混合料填充的应用。如果其出现的裂缝比较多, 进行沥青稀浆的应用。
2冻胀及其翻浆的维修, 这需要在已经修建的高速公路冻胀中进行控制, 进行翻浆病害的控制, 更好的保证冻胀问题的解决, 这需要进行相关路段的分析, 保证路基相关的横向及其纵向盲沟的设置, 进行集水井的设置, 保证路面工作的良好开展。针对其已经出现的翻浆, 进行路面的整体性挖除, 进行砂砾垫层的重新填筑, 保证其半刚性基层的重做。
为了保证沥青混凝土在铺筑过程中能够保证质量, 因此必要的维修控制在桥面铺装损害中十分必要。尤其针对桥面出现大面积损坏时, 需要制定相关的情况, 通过加固控制水泥混凝土, 在通过乳化沥青的控制喷洒等, 再铺筑沥青混凝土。这主要是对水泥混凝土沥青面层的的具体工作需要进行控制, 进行水泥混凝土的优先处理, 进行损害面积的局部处理及其控制, 保证损坏面积的优化。
二、健全施工体系
1由于施工的需要, 对所要维修路面的方案进行必要的优化。保证方案实施体系的健全, 这需要按照相关的施工步骤进行分析, 按照维修设计需要, 对事前工作予以准备, 对路段病害进行控制, 且予以复核, 以方便测量施工路段的基本数据, 同时也方便路面标高的测量, 及时调查施工所使用的材料并进行严格的实验, 将检测技术指标的工作做好。通过调查试验以及技术指标的检测对施工中应用的材料进行选择, 保证施工中应用的材料质量。并做好施工设备的维修和养护工作, 使得设备的性能一直处在最佳状态, 保证机械数量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并由足够的备用设备。
在施工过程中, 针对路面的损坏情况进行控制, 这需要进行设计高程的确定, 从而进行铣刨深度的优化, 积极做好路面的标记, 保证其整体平整度的提升, 更好的进行废料的处理, 保证路面建设及其环境建设的双赢, 这也需要进行基层路段的重做工作的开展, 进行路面垫层的准备工作的开展。比如针对表层的干、松散的表面情况进行适量洒水的应用。针对其表层过湿的情况, 可以进行掺石灰、水泥等的应用, 更好的进行弹簧现象的控制, 保证各种处理措施的协调。这需要按照规定的需要继续路基顶面的标高、宽度、平整度、压实度等的控制, 让路基表面的各种回弹模量指标都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
刚性基层施工中, 进行拌和机的控制, 这需要保证路面基层及其底基层的拌合的控制, 避免其素土夹层的留有, 要保证拌和环节中的配料控制, 要进行颗粒级配的设计要求的满足。保证施工温度的控制, 从而满足其混合料的拌和及其碾压的需要。在碾压控制过程中, 要处理好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情况。这就需要进行不同模块的压路机的控制, 保证碾压方案的更新, 这就需要经常进尺洒水车的养护工作的开展, 进行养生时间的控制, 保证基层表面的潮湿性, 更好的进行交通的封闭控制。
2要完成半刚性基层的相关任务, 做好封层沥青的相关工作。积极做好封层沥青的准备工作, 进行路面的清扫干净, 保证路缘石的防护的开展, 更好的进行污染情况的控制。保证基层的深度控制, 进行表面的油膜的避免。遇到大风或者相关天气不能施工, 就需要进行施工封层的控制, 保证黏层施工的优化, 进行路面的赃物的清理, 保证黏沾土块的刷净, 实现路基表面的干燥处理, 实现沥青的表面均匀平衡性。通过对长期的高速公路病害的调查实践, 更需要进行路面病害的防治情况及其养护维修方案的控制, 保证结构的破坏控制。比如针对半基层的过薄设计厚度进行弯拉破坏的控制, 进行路表弯沉值的控制, 进行其全线基层结构的补强控制。更有利于进行表面的干燥处理, 保证其黏层沥青的均匀洒布性, 保证运输的优化设计。根据以上对高速公从出现的路面病害看, 多数较为严重的病害多为水引起, 所以, 在进行路面设计时, 必须高度重视路面排水设计。
在沥青路面的表层控制中, 进行相关型号的抗滑表层的应用, 从而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的提升, 这也需要进行中面层沥青混凝土的调整, 保证其适当的碎石及其矿粉含量, 更有利于进行其抗变形能力及其密实度的提升, 保证其整体抗荷载疲劳能力的提升, 更好的满足工作的需要。
结语
以满足沥青路基的建设为基础, 对沥青路面表层的损坏因素时行分析极为必要, 根据综合的路面评价指标, 无法客观准确的对高速公路路面损坏实际状况予以反映, 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性的数据, 也不能表明路面的损坏引发因素, 因此就会采用不同的养护方式, 只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若路面损坏面积较小, 则应当根据相关路面养护的规范要求以及方法进行维修。
参考文献
[1]马健, 王元庆.决策优化方法在选择公路养护方案时的应用[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1998 (S1) .
8.高速公路养护工作问题 篇八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质量管理
高速公路的畅通和安全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为了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和洁净性,国家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和材料进行日常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开展过程中,虽然硬件的设备和材料已经相当完善,但是,在高速公路的养护方法和管理模式上还有待提高,要注意“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要采取这种“不破坏不养护,哪里坏哪里修”的滞后的养护方法。
1、要对高速公路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检测和分析
交通部《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方法》是一套对高速公路养护质量综合的检测和分析方法,其中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所需的相关指标和其中的关系可以在图1中看到。
图1高速公路养护相关指标及关系
图1中的高速公路养护的各个指标都是由0分到100分构成的,《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方法》现在已经被编制成《高速公路管理系统》Cpms2001管理软件,它可以全面的、综合的反应高速公路的质量现状。但是,该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1.1要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的质量要求
不单单要求综合指标的数值,还要要求各个分项指标的数值。例如:不单要求PQI、SCI、BCI 、TCI的分值,还要要求PQI的各个分指标PCI、PSSI、RQI、SRI的分值。因为可能会产生这种情况,PQI的总体分数合格,但是分项当中有不合格的,这也会最终影响整个高速公路的安全性。
我们以两条高速公路的各项指数为例,依据交通部《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方法》中的方法,按照公式PQI=0. 35 PCI+0. 35 PSSI+ 0.20RQI+0. 10 SRI计算PQI的数值,可以得出相应的数值,表1为某两条高速公路的各分项指标和计算数值。
表1某两条高速公路的各分项指标和计算数值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条高速公路PQI为81.3分,达到良好的标准,但是各分项指标中,PCI为60分,不合格。第二条高速公路PQI为86.5,达到良好的标准,但是SRI只有49分,非常差。显然,如果对各分项的数值没有要求,会影响整条高速公路的性能。
1.2高速公路的检测和分析需增加公路使用评价指标
第三产业是指以服务劳动为基础的为社会生产和服务的部门。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是指确保高速公路的运行顺畅、安全和美观,同时为司机和乘客服务的部门。因此,从服务的角度看,高速公路属于第三产产业的交通运输业。
当高速公路路面出现坑洼、结冰等小病害时,不会影响公路养护的总体指标,但是由于车速一般较高,可能会造成一些交通事故,直接危害司机和乘客的人身安全。此时,可以考虑ISO9000,它是一项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服务行业有一个用户满意度指标,我们可以将他应用于高速公路的评价指标中,同时还可以考虑引入每公里事故发生率和经济损失额这两项指标
1.3高速公路的数据采集情况需根据现实情况而定
根据交通部《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方法》,“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强度和路面抗滑性能可2年检测一次”,但这只是针对于普通的告诉公路,对于重车多且车流量大的公诉公路就不适用了。
以某告诉公路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评价指标为例,通过高速公路管理系统Cpms2001对路面结构强度和抗滑性进行检测,得出图2~图4(以下—为2009年,……为2010年,一为2011年)
图2 人修路段(重车)方向抗滑SRI对比
图3 人修路段(轻车)方向抗滑SRI对比
从图2和图3中可知某告诉公路的抗滑性能减弱,重车方向更严重,因此对重车方向要加强检查的力度,确保路面的抗滑性。
2、对于高速公路的养护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控制养护支出
对于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要做到“未雨绸缪”,打好提前量,这个“未雨绸缪”既包括对于高速公路路面状况的发展情况的预测,又包括对于高速公路养护支出的预测。高速公路养护的支出是相当大的,一般都是涉及大金额的费用,会从几百万到几千万甚至是几亿不等。对这样大的费用支出的预算是很难把握的,这就突出了费用支出的科学预测的重要性。高速公路的养护单位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控制养护支出,确保高速公路养护费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这对于高速公路养护费用的使用,维修的及时性有重要意义。
3、要进一步的完善高速公路养护质量管理体系
高速公路养护质量管理应该具备一个系统的体系,因为高速公路在养护和维修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但是,我国目前高速公路养护质量管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通常可以参考公路质量管理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我国公路质量管理体系已经相当的完善和规范了,这种“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白检”的管理体系,充分调动了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力量,且各部门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国目前高速公路养护质量管理还存在一些弊端,虽然目前高速公路养护质量管理是由高速公路养护单位自检和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综合检查两部分组成,但是各自存在着不足。一方面,高速公路养护单位自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养护单位通常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得出自己想要的评价结果,通常会或多或少的预测养护预算。另一方面,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的综合检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真实性和合理性,但是由于只能管理部门通常是一年或是几年才检查一次,不具有时效性,对于高速公路的使用情况并不能反应及时,因此,很难具有时效性的反应高速公路的整个质量状况。
为了进一步的完善高速公路养护质量管理体系,应该充分的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首先,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管理规范和检测标准执行自检管理;其次,政府职能管理部门要在检查频率上进一步的完善;再次,发挥社会监理的作用,完善高速公路的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的明确责任分工。值得注意的是,应该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加强高速公路养护单位的竞争意识,加强行业管理。
参考文献:
[1]交通部CPMS推广工作组.高速公路管理系统Cpms2001[S].2004.
【高速公路养护工作问题】推荐阅读:
浅谈高速公路治超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0-01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主要存在问题及建议06-29
高速养护个人工作总结10-03
高速公路监控员工作08-03
高速公路个人工作总结09-16
公路养护所工作总结09-06
2006年高速公路公司工作总结09-02
浅谈如何做好公路养护工作06-16
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监理工作总结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