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艺术走进课堂

2024-09-01

民族民间艺术走进课堂(共9篇)

1.民族民间艺术走进课堂 篇一

走进江南传统民间民族民俗文化村

----2012年春季汲浜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上万件爷爷用过的、爸爸知道的、儿孙不懂的展品,从中了解江南一带衣、食、住、行、艺、商、玩的民俗文化传统,使学生们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

二、活动时间:2012311月20日(周二)

三、活动主题:让我们也来承担一份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走进江南传统民间、民族、民俗文化村。

四、活动内容:上午参观展示馆、体验扁担戏等江南传统非物质遗产,参加舞龙、拓板印刷、竹竿舞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江南一带传统文化遗产的神韵。下午观看儿童剧。

五、活动对象:三、四、五年级、特教班全体学生、正副班主任。

六、活动安排:

1、3月8日下发告家长书。

3、3月12日各班收取回执,统计参加活动人数,报校德育室。

4、3月16日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进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5、3月20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6、3月21日进行活动小结。

七、行程安排:

08:00学校出发

09:00抵三民文化村,参观中国龙馆,衣、食、住、行、商、玩、土布馆 10:30互动活动(分六个项目)

(1)舞龙表演(2)崇明扁担戏(3)花版拓印

(4)竹杆舞(5)击鼓抛球(6)搓草绳12:00集合草坪午餐

12:30乘车前往崇明影剧院

13:00观儿童剧

14:30结束返校

八、活动要求:

(一)教师

1、带班教师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活动万无一失。2、3月16日班会课讲解崇明江南三民文化村特色资源、民族文化基础知识。

3、3月19日午会课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食品卫生教育、纪律教育、环境保护等教育。

(二)学生

1、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把杂物放进自己准备的垃圾袋中。

2、参观当日统一穿着校服。

3、参观过程做到安全、文明、有序,为学校形象负责。

九、职责要求

实践活动组长——黄德昌,副组长——宋汉超、黄葵菊,卫生保健——顾兴家,组织纪律——正副班主任,安全保障——生惠旅行社,学校保安,各施其职,坚守岗位,互相配合。

十、座位安排:楼下双座

中间边座

1号车1排2座~5排22座4 号车4排22座~11排36座 2号车6排2座~10排20座5号车12排18座~17排34座 3 号车11排2座~16排16座楼上双座号车10排2座~12排16座6号车1排2座~31排36座7号车4排2座~7排32座

十、注意事项:

1、请班主任在活动前做好安全教育及相关准备,并到医务室领取晕车药。

2、学生午餐自理,教师午餐由生惠旅行社安排。

3、不参加的学生家长写好请假条,同时班主任电话联系确定。

汲浜小学 2012年3月16日

2.民族民间艺术走进课堂 篇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但是对于传统的贵州的民族民间美术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也足够地重视,从生活的角度和教学的角度来讲,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具有这些特点:

一、民族民间美术作品的制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在制作材料的运用上,民间美术比其它任何美术形式都要广泛和灵活,而且在创作手法上也不受观念和传统的限制。审视一下我省民族民间美术所运用的材料,包含了客观世界存在的很多物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贵重的金属,也有到处都是的泥土、动物的毛皮、稻草,还有纸屑、木片、树皮、布头之类的废弃物品。具体有金、银、铜、铁、锡,泥、沙、石、灰、蜡、水,竹木藤草类的根茎、枝叶、汁液、棉、麻、丝、布帛、线绳、纸张,动物皮、毛、骨、牙、角、贝壳,粮食类的豆、稻谷、米、面、糖、油等等。在民间艺人的眼里,这些普通的物品就成了艺术品的原材料,经过他们的加工制作以后,这些普通的物体就变成了多才多样的艺术作品,其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这种材料的易得性也决定了民族民间美术并不是少数人玩的精英艺术,而是大家又可以参与的、在生活中多见的大众文化。

二、民族民间美术作品形式灵活多样,种类繁多

贵州省的民族民间美术形式多种多样,数不胜数,在全省各地均有当地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美术作品形式,如银饰、服饰,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少数民族当中制作方式都不尽相同,形式各异。还有安顺的傩戏面具、三都的水族马尾绣、水城和龙里的农民画,苗侗地区的民居建筑、钟楼鼓楼、风雨桥等,都是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民族民间美术样式,另外还有许多的东西都是在民间美术领域极有代表性的。

三、民族民间美术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贵州省的民族民间美术是贵州历史的最好记录者,和时代的发展、地区的发展共生,这是贵州人民在不断的生活过程中的创造,是人们智慧的一种汇聚体现。民族民间美术的题材几乎包括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全部内容。有的表现人类的诞生过程、有的表现本民族的发展渊源,有的表现神话故事,有的表现人们的日常劳动,有的表现人民的生活场景,有的则表现人们生活的大自然的美,现实中存在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民间美术表达的主题,任何的题材似乎都可以在不同的民族民间美术样式中得到表达。这些表达就是人们的生活,就是人们的现实,是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最好体现。

四、民族民间美术作品艺术手法多样,变换自由

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在材料上的特点和形式上的多样,内容上的丰富以及不同地区和民族生活习俗和地方环境的不同导致了贵州省的民间美术在创作手法上多样性。不同的民族对现实中存在的物象理解各不相同,不同的人去看待同一事物的感受也各不相同,在民族民间美术的作品当中,没有权威,没有范式,没有绝对的默定成规,在艺术手法上,有的东西用了刻的方式,有的东西用了编的方式,有的东西用了画的方式,有的东西则是把集中方法结合在一起来运营。有的形象写实,有的形象变形夸张,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态。

五、民族民间美术分布比较均匀,资源丰富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各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这在他们的民族民间美术作品当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贵州,各个地区都有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美术样式,这些资源的均匀分布利于民族民间美术的共同传承和发展。

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民族民间美术融入日常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要使民族民间美术能够融入教学,在以下方面必须做好。

首先得培养教师队伍,在教师中形成爱民间、爱民族美术资源的氛围。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教师的教学取向决定了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在教学中我们并没有注重对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相关内容的学习,要是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并且有所成效,补上这一刻是刻不容缓的。要补上这一课,使教师能够了解当地民族民间美术的情况,熟练掌握一些民族民间美术的制作手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在教师中正确引导、大力宣传民族民间美术的重要性,使他们在教学中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好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邀请一些研究民族民间美术的专家、学着到学校给教师授课,介绍贵州省的民族民间美术,使他们能够通过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深入生活、深入民间、深入村寨,虚心向民间艺人学习。贵州省的民族民间美术极其丰富,但这些资源主要集中在于广大的乡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对民族民间美术有兴趣的教师要放下架子,敢于吃苦,主动深入到农村和偏远地区,与优秀的民间艺人接触,虚心求教,在掌握一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从他们民间艺人那里学习到一些具体实用的技艺,这样才能够教学当中有的放矢。

坚持自学,敢于创新,民族民间美术是一种活的艺术,创新是它生存发展应保持的一种特质,教师在获得一定的技艺水平以后,也需要自己投入尽力漫漫探索,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一些新的探究和尝试,达到创新的目的,自身在这个过程中就发展了民族民间文化,并且这种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也会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影响到学生以及周围的人,达成一种共同进步和发展的效果。

教师之间要能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老师之间各有所长,在现实当中取长补短不必要的,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就能够促使大家的共同进步和提高。

其次,要在贵州的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增加民族民间美术的课程学习,在一些条件成熟的高校开办民族民间美术专业,这样就能够培养一些专业的民族民间美术人才,使他们毕业以后能够服务于社会,在民族民间美术传承当中起到引领的作用。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

把民族民间美术作为美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美术院校要增设民间美术理论课,对美术专业学生要进行系统的民族民间美术理论知识传授,让他们全面了解贵州省的民族民间美术发展历史,培养他们对民族民间美术的兴趣。

“木卡姆教学、科研、实践新体系构建”的新成果功效初探

——木卡姆教育传承研究系列

李鹏程(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摘要: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沿革、传承、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建设、繁荣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木卡姆教学、科研、实践新体系的构建”,正是为建立和完善这项战略任务所创建的教育传承框架体系。本文重点从这个新体系在教学、科研二个方面所产生的系列性新成果上,对其多元功效予以了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教育传承;木卡姆;新体系功效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研究中心招标课题“木卡姆教学、科研、实践新体系构建的多元功效”(编号XJEDU06113C06)成果之一。

“木卡姆教学、科研、实践新体系的构建”是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民乐(木卡姆)教学团队所创建的系统性、成果性、发展性的教育传承框架体系(以下简称新体系)。该体系自2005年获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以来,短短八年时间,新体系教学团队,从一个初期即科学定位、初具规模、卓有成效的教学团队,脱胎换骨成为了一个有集约力、有鲜活力、有创新力的崭新的教学团队,充分彰显了其在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中出新成果、出新形式、出新亮点的多元功效,十分值得研究与借鉴。本文重点从教学、科研出新成果方面,对于新体系在教育传承上的多元功效,予以初步的探析。

一、学科带头人互为作用在教学中所形成的新成果功效

从新体系教育传承在教学中形成的新成果范畴来看,新体系中学科带头人的互为作用,包含了两个大的方面:首先是学科带头人自身的作用——自身在教学中所专注、所研究与探索、所创新、形成的对新体系教育传承有价值、有影响的成果与功效;其次就是学科带头人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互为作用——各自在教学中所专注、所研究与探索、所创新、形成的对新体系教育传承有价值、有影响的成果与功效相互之间密不可分的链接与发展的能量。

1. 从特色乐器、重点学科教材编辑、出版的成果方面看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学校地方特色和民文教材建设设计立项教材:2008年以来,著名木卡姆演奏专家、学者米吉提·尤努斯教授、阿布都克力木副教授、阿里木·卡德尔副教授分别主编、编写、出版了《艾捷克教程1——2册》(2008年)、《弹拨尔教程1-2册》(2009年)、《热瓦甫教程1-2册》(2012年),由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

(2)其它教材:2008年以来,著名木卡姆演奏专家、学者、作曲家、指挥家、留日博士吾买尔·买买提副教授编配、完成了《维吾尔民族器乐管弦乐总谱10册(共64首曲)》、《新疆

在美术专业中,增加民间美术技法课,合理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由懂得民族民间美术的专业教师讲授,让他们不仅学会本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掌握一门或几门较为简单的民间技艺。

培养高校的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师资,为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是这一课程、这一专业能够在高校当中得以顺利开设。有了硬件软件,还要认真研究高校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法,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如果没有很好的研究和探索,要教好民族民间美术是不可能的。

风格钢琴作品与合唱作品集(共24首曲)》等教材;2012年吾买尔·买买提副教授和阿布都克力木副教授编写、完成了新疆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关于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音乐结构》《维吾尔民族乐器史与演奏法》(该书2012年由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等专著。

可以看出,作为新体系中教育传承团队整体,作为教学中课程体系整体,作为新体系教育传承任务整体,上述这些新成果之间,即密切关联,又积极影响、促进;几位学科带头人之间,在影响、激励、创新中,进一步形成了更为密切的、互为作用的合作关系和团队整体中的正能量。拿上述三部高等学校地方特色和民文教材建设设计立项教材来说,第一,教材在所选作品上实行了统一的编辑、编配,此项任务由吾买尔·买买提副教授担任,重点对三部教材曲目的结构、练习曲的难易程度、技能、技巧等进行了编配与创新,第二,教材在所选作品的内容上,几位学科带头人以群策群力的团队智慧与经验,共同商议、共同提方案、统一选择、编配,最后由吾买尔·买买提副教授对《热瓦甫教程1——2册》《艾捷克教程1——2册》《弹拨尔教程1——2册》等教材在编辑、编配上,重点选取了十二木卡姆十二个套曲中的五十余首片断,结合现代维吾尔作曲家创作的代表性独奏曲目和部分中外著名小提琴、钢琴等演奏作品,较好地呈现了新体系下教育传承中特色乐器演奏教材内容的重点性与多元性。

2. 从新体系——教育传承教材、专著的编写、出版看

2009年以来,著名木卡姆演奏专家、学者阿不都塞米·阿不都热合曼教授(博士后)编写、出版了《论维吾尔音乐》(教材·第一作者·完成部分:乐器旋法,全书日译,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学部出版,用于研究生院民族音乐学课程)、《十二木卡姆的样式研究》(教材·独立完成,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出版,用于教学科研)等多部专著;阿布都克力木副教授编著了省级重点立项教材《木卡姆演唱演奏教程》(选入十二木卡姆第二套曲中拉克木卡姆和第五套曲中潘吉尕木卡姆的部分作品·新疆教育出版社),还与阿不都热合曼、阿尤甫等新疆著名指挥家、作曲家合作,编写、记谱、出版了《维吾尔民歌选集》(1—6册,2011年新疆教育出版社),选入了1000余首作品;整理、编写、出版了个人专辑《赛里木与赛乃木》《拜城民间歌曲》(新疆音像出版社)等二部。

从上述两位学科带头人的新成果中,不难看出,无论是理论性的研究、探索,还是实践性的演奏、演唱以及作品创作等,都很好地体现了几个方面的突出特性:第一,能登高望远式地在一个全局的研究、探索层面,包含住对新体系教育传承所属框架内容的研究、探索,即:以呈现全局突出局部。如,《论维吾尔音乐》这部教材中,在研究、论述诸如热瓦甫、艾捷克、弹拨尔、卡龙、沙塔尔、手鼓等等乐器的种类与旋法中,本身就涵盖了对

3.走进剪纸艺术 感受民族魅力 篇三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lòu)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剪纸艺术的历史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我国目前最早的剪纸作品是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它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这一发现为我国剪纸艺术的历史提供了实物佐证。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zhuó)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可见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由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可看出当时剪纸艺术水平已极高,该幅作品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了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等。

明清时期,剪纸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

二、贴近生活,运用广泛

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gōng)是我国传统女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所以,有人说剪纸是妇女们创造的文化,在陕北还有“找媳妇,要巧的”的习俗,手巧就是看剪纸绣花。人们普遍认为,剪纸好的女子肯定聪明,以后生下的孩子自然也是聪明的。而今在陕北农村,谁会剪花,仍被全村人所敬重。

剪纸能近距离反映现实生活。有人物活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民间故事传说等,造型严谨,民间风味十足。民间剪纸大都以淳朴、粗犷、简练、明朗为特点。剪纸饱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具有古朴的民风。剪纸一方面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对生活进行细微的观察和理解,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心到手到,并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用剪纸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的理解。

民间剪纸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无一不是用剪纸作为装饰的。我国民间更是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

三、传承文明,纳福迎祥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象征意义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剪纸传达出来。如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在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力劳动成为生存的保证,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民间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

通过剪纸,人们虚构了美好的形象,用以慰藉(jiè)自己的心灵,张扬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创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并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

4.让语言艺术走进语文课堂 篇四

让语言艺术走进语文课堂

◎吴明慧

含情、蕴美、幽默是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境界,语文教师应该以此为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让语言艺术走进语文课堂。这对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言美学情趣,启迪学生智慧,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位教师走上讲台,有庄重的仪表,有文明、礼貌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准确、丰富、生动的教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语文教师,注重词汇的丰富、跌宕、幽默、富有变化和感染力,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如沐春风的感觉。由此看来,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一项艺术,它的艺术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含情

“情者文之径”,情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人世间多姿多彩的情感在这些课文中充分地展现出来。如《背影》中的父子情,《回忆我的母亲》中的母子情,《最后一课》中的爱国情,《乡愁》中的思乡情,《我的老师》中的师生情……作为教者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先天”优势,运用饱含情感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内容,体味文中的情愫,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具体做法:

(一)导语激情

导语是一堂课的序曲,序曲弹奏好了,下面的乐章才能华采。导语的类型有许多种,饱含感情的导语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如教《给巴特勒的信》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在世界建筑史上,有一座最神奇、最辉煌、最宏大的建筑,这就是我国的圆明园。这里有玉石奠定的屋基,雪松的梁架,铺满锦缎的墙壁,缀满宝石的家俱……这里有一幢幢楼阁,一座座花园,一眼眼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飞翔其间……这座恍若月宫的建筑,就是圆明园!我们没有见过它,而且永远也见不到了!100多年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大肆劫掠财宝后放火烧毁了它!这是中国人民的奇耻大辱!今天就让我们在雨果《给巴特勒的信》中重温那段屈辱的历史……”果不其然,这则对圆明园的美景饱含赞美,对圆明园被毁饱含义愤情感的导语在学生间引起强烈震撼,很多学生谈起自己游圆明园废墟的感受,很快进入了课文情境之中,与雨果的感情产生共鸣,课上得很成功,而且爱国情感得以升华。归结这堂课的成功,都是导语激情的作用。

(二)析文传情

丰富的情感因素是教材中所固有的东西,然而中学生由于受阅历和经验的限制,往往感受不到文中深层次的情感震撼,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融自己的切身感受于讲解中,把课文中的情感源源不断地传达出来。

事实上,教师作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中介”,在深入钻研和具体讲授教材的过程中,心灵必定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情动于衷,心起情波,关键是我们要善于抓住这种情绪的变化,用不同的语气声调,用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的情感语言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以求感染学生。于漪老师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在学生心中弹奏爱国主义的最强音,她一方面以文中情激学生心中情,另一方面以自己胸中情点燃学生的爱国火焰。特别感人的是她谈到了一段亲身经历:“七七事变”后,小学即将解散,她将永难忘怀音乐教师教唱《苏武牧羊》一曲……这一课于老师把自己的经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溶入了讲解之中,交流感受,叩击心弦,传情激情,真正做到了“怀情而教”。

二、蕴美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山川,有的歌咏花草;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咏善良,有的歌咏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笞奸佞;有的鞭笞黑暗,有的鞭笞虚荣……语文教师要怎样通过语言把这些内容传达出来呢?

首先,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朗读示范作用,用声音再造美。海德拉尔曾说过:“语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朗读时要注意声、韵、调的和谐美,轻重缓急的节奏美,以及传情达意的表现美。在诵读的语境中,伴随着自如的声音、悦耳的语词,生动的语言,教师力争将那深邃的思想内涵、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憧憬,同时送入学生的心田,激荡他们的胸怀,陶冶他们的性情,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升学生的情感境界。《春》这一课,教学目的之一是朗读训练,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发挥自己朗读的特长,进行了全文范读。在范读“春雨图”一段时,放慢语速,使语调尽量亲切柔和,在舒缓的节奏中再现春雨细密柔情的特点。学生听后会倍受鼓舞,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筛选、锤炼语言,力求用最精当、优美的词汇来表情达意,避免罗嗦、平淡。至今,一位古典文学教师是这样讲解《凉州辞》的: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之巅,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之间。戍边的兵士啊,你何必吹着羌笛奏起哀怨的《折杨柳》?要知道,连那温情的春风都不愿跨过玉门边关!这样的讲解,你又怎能不说它仍是一篇美文呢?

语文教材为语文教师准备了美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精美的形式――教学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否则有血有肉的人物就会变得呆头呆脑,山川不再有灵气,花草不再通人性,传神的描写被肢解成修辞或习题,意境也就不会再有优点,这样下去语文教学的吸引力何在?

三、幽默

幽默的语言是教学的添加剂、润滑剂,它是一个语文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做到有目的地借助幽默语言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就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活跃气氛,使学生在谈笑间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如教学《守财奴》一课,在分析葛朗台临终前仍然坐在密室前守着财宝这一情节时,教师用“葛朗台仍坚守工作岗位”这一诙谐的语言来形容,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在笑声中,我们更真切地认识到了葛朗台守财奴的鲜明性格特征。少年的往事大都忘却了,但那笑声里得来的知识却深深地扎根在他们的记忆里。

有文章指出:“一些例证说明了,幽默并不影响直接知识的获得,但几个星期之后,学生从讲授时所运用的幽默中却有意识地记住了更多的概念。”由此可见,教学使用幽默的语言作用何等巨大。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伟大的文学家常被人誉为“语言的巨匠”。语文教师是语言文学教育工作者,理应自觉地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力争成为语言的“行家里手”。然而目前不少语文教师课堂语言仍存在问题,比如随意性的口语较多,句式松散、不完整,不畅达,“嗯、啊”不停,这样的语文课听起来干巴巴的,难以引起学生兴趣。针对这些情况,语文教师首先要向语言经典学习,多读书,多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另外,在备课时,把“备语言”作为备课的一项重任,尤其教学语言有问题的教师,有必要把自己课上要说的话写成稿,背下来,这虽然是个笨办法,但坚持去做,语言的条理性、生动性都会得到提高。

含情、蕴美、幽默是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境界,尽管达到这样的水准不是一日之功,但语文教师应该以此为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让语言艺术走进语文课堂,这对于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言美学情趣,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5.中华民族民间舞课堂体验 篇五

从小我就对舞蹈有一种特殊的热爱,认为跟随音乐相和舞蹈不仅仅是一种美的体现,更是情绪的一种外向释放,更何况这种艺术形式动静结合,可以培养小女孩的形体美和独特气质。因此我在小学期间一直学习民族舞,虽然后来因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但我心中对于舞蹈的热爱从来没有泯灭过。近两年一直举办的中美舞林大赛我更是期期不落,尤其喜欢中国的唐诗逸和张傲月,每一期都不仅能给我美的感受,让我惊叹于舞蹈家们精湛的技巧、沉浸于他们饱满的情绪、折服于他们行云流水的动作,更让我有一种心潮澎派的感觉,真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用舞蹈展示自己的情绪。到了大学终于有机会进入啦啦操队,并跟随老师学习了一些爵士、街舞以及现在流行的韩风的舞蹈等,虽然学习起来也算得心应手,但内心深处总少了一些小时候的影子和觉得自己很美的自信的感觉。终于在大三的时候,抢到了中华民族民间舞这门课,着实让我期待了一个假期。原以为这门课归在艺术的学分中,只会涉及理论知识,却没想到,是真正的学习组合跳舞,这让我兴奋不已,暗下决心,一定要一次不落地上好这门课。

第一节课便有一个意外之处:老师要我们一边跳舞一边唱歌相和,这仿佛让我见到了古代节日集会时大家手拉手以脚踏地、边歌边舞的场景。虽然歌曲的词我时至今日还不理解,但可以从那简单的哼唱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喜悦之情。还有一节课,老师让我们看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的技巧大赛,朝鲜族舞蹈、秧歌、蒙古族舞蹈等精彩的舞蹈纷至杳来,真真让人目不暇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安徽花鼓灯,“小花场”那种双人或三人即兴表演的有人物、情节的小舞剧。这种表现男女相互爱悦、嬉戏逗趣的情景,表演起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整体情绪热烈奔放,节奏形式多变,明快紧凑,感染力强,让我兴奋不已。

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通过向我们描述各种动作所代表的含义的方式,让我们将舞蹈动作与少数民族服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俗相串联,更好地理解动作要领,更容易记忆动作,掌握动作所传达出的感情。比如:藏族人民解放较晚,之前一直处于农奴制的社会中,这种长期的压迫和剥削生活使他们有一种谦卑的习惯,因此跳舞时不会有一副挺胸抬头、得意洋洋的体态,多为又松胯、弓腰、曲背、弯膝、“一边顺”的样子膝盖部位还会有放松连续不断的小而快的颤动、或者是有弹性的颤动、还有连绵柔韧的屈伸。又或者藏族人民生长于青藏高原,性情纯厚致善、端正诚实,崇拜翱翔于蓝天的雄鹰,因此他们的舞蹈也是婉转豪放、热情稳重,经常有很多踢、踏、悠、摆的动作,看起来潇洒灵活,第一个组合中有一个分别向两侧斜后方撤步,同时展开双臂的动作正是模仿草原的雄鹰。还有一个我最喜欢但却经常做不好的动作:勾脚抬腿,就好像勾起裙摆做出一个欢迎的动作。新疆舞则与藏族舞迥然不同,学习新疆舞过程中老师总是跟我们强调体态昂首挺胸,抬起鼻子,立腰、拔背,给人一种高傲、外向的感觉。在学习基本步法时,让我们感受仿佛头后又一根大辫子在摇摆,以培养我们的神韵和仪态感。还有一个双手手心朝内,高举胳膊过头的动作,就仿佛是在迎接太阳又或是在表达对神明的尊敬,老师运用了读书这一比喻,立刻将遥远的少数民族生活情境拉近到了眼前。再比如新疆舞中一边以脚尖打拍子一边左右轻轻摆头的动作就像在轻轻嗅花。而有时手部灵巧的翻腕、绕腕,以及“先正看而后低手闭目”的眉眼运用又一瞬间让人感受到了小女儿家的娇羞。仔细想来,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本身就是集合多民族人民情感和生活主题意义的舞系,它本身就是最直观体现以人为本,深刻体现各民族人们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及人们的思想感情的最好样板。更何况,舞蹈的历史源远流长,伴随着历史长河的发展,民间舞蹈还体现了巫术活动和对神崇敬的表达。因此中华民族民间舞的继承性、群众性、娱乐性,其文化发展的感情色彩性,以及在当代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发展的多元性都给我们以一种其他民族舞蹈无法替代的民族情节在,这是芭蕾的古典优雅、hip-hop的动感嘻哈、热烈奔放的拉丁都无法比拟的。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我们的领悟力有限,还不经常及时复习,导致下一节课上课时经常把上节课的知识忘了大半,常常需要老师反复带领我们,例如在第一个藏族舞组合中的第二小节,好像太阳下山,藏族群众将自家的牲畜驱赶回圈的动作,节拍时常出错,老师不厌其烦的反复训练最终使我记住了这一难点。虽然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迫使老师不得不将动作改成更简单的版本,但是真心希望课程持续的时间可以更长一些,让我们感受一下如维吾尔族的快速旋转般技巧、美感与特色兼具的标志性动作。

课程进行了大半之后,我不仅深入体验了各民族舞蹈的特点,发现了其独特的魅力,更学会了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理解到:原来这种方式不仅适用于学习文综科目,例如地理习题中,一个厂房的设置要考虑到地形、气候、交通、文化、政策、历史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民族舞的学习。略有遗憾的是,难得享受到有一面墙镜子,三面环绕着把杆,胶质地面的高级练功房,却没有好好把握,尽量多练习一会基本功。

6.走进民族村主持稿 篇六

乙: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我们常用大家庭来形容伟大祖国,用兄弟姐妹来比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一个家庭,兄弟几个,吃穿住用,喜好嫌恶,都应该彼此了解,互相尊重。各个民族经济发展如何,文化特色何在,过去怎么样,现在怎么样,为什么这样,也有知晓的必要。相知才能相亲,同学们收集到哪些民族材料呢?

(每小组推荐代表在讲台上展示收集的材料与图片。)

甲: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展现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请把你们熟悉的民族节日通过简单的表演让大家猜一猜、赏一赏。

情境表演一:

甲:白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等民族的一个盛大节日。大多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举行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活动。当晚,每家门前都竖有火把一柱,村口全村公立的大火把上插满彩色的纸旗,书写一些吉祥语句,村民们则高举火把在田间游行一周,以示驱除家中田中鬼邪,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都用最喜庆的方式把快乐表达出来。

情境表演二:

乙:傣族泼水节: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

老师总结:不同民族都有各自的传统节日,既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文化特色,也表达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五、大家讲——感受民族团结

师:几十年来各民族人民团结亲如一家,中华大地传颂着一个又一个民族团结的故事。:

你们知道哪些呢?

师:花里开花数牡丹,美不过民族团结花。我们要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了解,互相沟通,增进友谊。让我们跨越时空,采用各种方式与不同民族的儿童进行交往。

生1:我写了一首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生2:我画了一幅画,寄给藏族同胞。

生3:我发一个电子邮件向其它民族儿童问好。

生4:我自己做一个具有家乡特色的小玩具,寄给远方的朋友。

生5:我拍一些家乡美景的照片,在网上发给其他民族的小朋友。

„„

7.让教学艺术走进政治课堂 篇七

一、自主学习

古语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活的人才教育, 不是灌输知识, 而是将开启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这都说明, 传授给学生知识, 不如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 这样才能达到“教, 为了不教”的目的。所以说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明确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起主导作用, 是引导者。教学过程, 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为此,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讨论, 发表见解。当然这也不代表放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自主学习在倡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同时, 并不排斥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接受教师指导的必要性。如:调查你所在的学校或居住小区周边的环境问题, 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对回答身边的环境问题不困难, 但提合理化建议就不易说全面了, 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引导解决此类问题要从国家和个人该如何做, 如何健全法制和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等方面入手。我们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有效的自主学习, 讲究促进自主学习的策略。比如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 营造宽松、安全的氛围, 教学与生活相联系以及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 并且鼓励学生相互回答等。

二、合作学习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但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时, 合作学习不应该理解成狭隘的课上讨论学习, 合作学习还包括学生在课下与伙伴、教师、家长、同学等的交流, 学生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所获, 应该都是有效的合作学习, 因此, 合作学习应该渗透贯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以小组为活动的主体, 每个人在完成共同任务中都要积极承担个人的责任。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 是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要把握好运用合作学习的时机。尽可能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学生的感性认识、直觉经验较为丰富的内容和案例。在此基础上, 要做好合作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 在流程和细节上预测教学过程, 为合作学习的实施做好准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的适度调控与适时介入显得尤为必要, 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看法, 并且要记录好学生的发言, 即他们认识见解的汇合与升华。这样既可以锻炼他们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又可以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增强自信心, 赋予他们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会失败后的反思。

案例:某教师在讲授第二单元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二框题“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中, 他先由学生分组共同制作非公有制经济的表格, 允许学生参阅学习资料和配套练习, 并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

学生在分组制作前提下, 相互交流, 后由小组代表上讲台发言。教师鼓励他们上讲台, 讲得好的、分析透彻的、有条理的、不照搬照套、有创意的及个别典型案例的, 都给予表扬, 对于讲错了, 偏离主题的, 及时指正。有些胆小的学生很紧张地走上讲台, 经过一次的展示, 两次的展示, 逐渐有了自信, 喜欢上讲台去讲, 看到这些学生面带笑容, 挑战胆怯, 进而取胜、成功, 有了成功的体验, 该教师也由衷地为他们感到自豪。

最后由学生自主观察第40页“牛耕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温室”情景图案, 思考两个问题: (1) 结合图案及所见所闻, 谈谈对我国生产力现状的认识。 (2) 我国的生产力状况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有什么关系?

发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 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提高他们的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索信息、分析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 并善于运用周边资源, 通过种种途径提升能力, 为学生自身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

三、角色扮演

在政治课堂中实施角色教学, 可按如下步骤操作。

(一) 确定好教学的即时对象。

打破以往政治课教学中基本上每框题一课时的课时安排, 实行单元整体教学的办法。借助以前单元达标教学时代划分单元的办法, 根据实际情况, 把每课、每节或几课、几节确定为一个单元, 在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中, 都基本上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 这一步可由教师在备课中完成, 也可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二) 熟悉课文内容, 初步进入角色。

每开始一单元的学习, 可用一课时或几课时的时间, 让学生一边阅读 (一般是泛读, 重要处精读) 这一单元的内容, 一边置身于课文内容中细细体会, 并搜集或回忆日常生活知识, 进行形象化思维, 直至在心目中编制出形象生动的课文剧本。然后再让思维进入“心目剧”中的角色, 进入那种状态, 去感知生活, 创新生活。

(三) 深入研究, 提出典型性角色问题。

学生在熟悉一个单元的内容并达到把它初步角色化、形象化的基础上, 进一步确定几个最好囊括该单元内容的、便于把形象化思维引向更深入、甚至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问题。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 也可以确定几个简易的问题, 我们把这些问题统称为“角色问题”。然后, 教师再组织学生们讨论、交流各自确定的问题, 把教师确定的问题也拿去一块交流, 让大家互相借鉴, 取长补短, 如有必要, 就让定得差的学生重新确定。

学生自行或在教师指导下建立的角色问题类型, 一般说来, 包括表演小品、短剧, 写评论、写感想、搞演讲, 搞模拟法庭, 组织新闻发布会, 对某某角色进行心理透析, 以及模拟某种人物对某事进行角色思考等。无论是在熟悉课文时, 还是在面对角色问题时, 几乎都应该先让学生自行进入情境, 进入角色, 自行尝试认识或解决问题, 这是布鲁纳的发现法给我们的启示, 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学生自行认识或解决问题一般分为两步:先是单个学生独立解决, 解决不了的再由多生合作解决 (如通过学习小组) 。教师要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角色思考”的时间, 要事先培养学生的快捷反应能力, 要为学生提供需要的各类资料, 千方百计挖掘布鲁姆所谓的“适当的先前和现时条件”。

如果学生自行认识课文或解决问题难度较大, 教师就应该像数学课上讲几个例题一样, 做好示范, 让学生模拟解决。如果学生还是不能认识好课文内容或解决好面对的问题, 教师就应该对他们进行启发诱导。这时的教师就如同一个导演, 指导学生进入角色, 进入剧情, 去感知、体验、思考那情那景。

进行角色教学就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特征, 探讨如何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习、创新学习。教师要多运用启发的手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问题的欲望, 教会他们学以致用, 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8.民间剪纸艺术走进幼儿课堂 篇八

一、巧设剪纸环境,营造艺术氛围

1.共造“剪纸廊”

楼梯走廊是我园的第二道大门,是家长带幼儿的必经之路。于是,我们在楼梯走廊上,展示一些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师生剪纸作品,如“手拉手”“奥运加油”“同心协力”“我们心连心”等,孩子们每天进入幼儿园都会置身于浓浓的剪纸美的氛围中,感染着它的气息和芬芳。

在中、大班的活动室门口及向外延伸的长廊中,一幅幅充满童趣而又稚嫩的剪纸作品,我们可感受到孩子们的成长足迹,从稚拙到惟妙惟肖,真是令老师和家长都对孩子们巧夺天工的塑造能力为之赞叹和惊讶。

2.共筑“剪纸墙”

在平时,我们还利用大量的家长资源,收集了许多精美的剪纸作品,有《花开富贵》《十二生肖》《大阿福》等,布置成一个剪纸墙,让孩子们在休闲之时,欣赏这些著名的剪纸作品,适时的集体欣赏与分散的自由欣赏,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受到了美的熏陶,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以剪纸文化为主线,在园所内的墙上到处都可以见到剪纸作品,最多的就是关于奥运的作品,可以说我们的幼儿园就是一个“剪纸艺术天地”。这些作品中,多半都来自孩子们的成果,又经过老师进一步的装饰,一件件剪纸艺术品就这样诞生了,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丰富墙面美化了环境,不仅对剪纸的兴趣更大了,同时也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有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对艺术的审美情趣也有了一定提高。

3.共建“剪纸室”

我们幼儿园各个班都有剪纸区的开辟,赋予了幼儿自由表现、创造和巩固的机会。在剪纸区内,有与幼儿年龄相符的生动剪纸故事、童话形象或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经过剪的艺术处理,摇身一变成为朴素但却有浓浓民间气息的艺术作品。孩子们身处这样的环境,作品自然也就应运而生。从最初的剪碎片、剪线条、剪几何图形到大胆独立地折剪,创作的羽翼一天较一天丰满。我们把孩子在家、幼儿园的作品进行精心的装点和布置,每班在一定程度上都形成了以此为主线的剪纸艺术室。

在期盼已久的奥运离我们越来越近时,为了表达我园师生对奥运会的渴盼之情,展现我园健康向上,富有朝气的剪纸文化精神,特举办了“娃娃剪纸迎奥运”签名仪式,并在园内各处布置了由全体幼儿创作的“娃娃剪纸迎奥运”剪纸展览,有的作品呈现了丰富的情感,有的作品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创造力,孩子们用纯真的心灵和大家交流对奥运会的期盼和祝福。幼儿在众多的剪纸作品中感受到了浓郁的奥运艺术氛围。

二、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1.兴趣导入,感悟剪纸作品的艺术美

为了引入幼儿从未见过的剪纸活动,我们首先带领幼儿一同观看录像。片中民间剪纸大师剪出的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深深吸引了孩子们。我们问幼儿:“小朋友们愿意学剪纸吗?”他们高兴地说:“愿意!”于是,我们将自己剪出来的作品向幼儿展示,并让他们拿在手里看。观察和对实物的直接接触,更加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渗透了民俗文化教育,感受到了这种民间艺术的唯美。

2.创设课堂情境美

剪纸教学的主阵地在活动课堂,那么情境美尤为重要,要让幼儿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活动中去,我们要营造好特定的情境。一方面以根据剪纸与民俗活动的联系来创设一种磁力般的情况。如:在六瓣花(六角折剪)的剪纸教学中,先通过欣赏谈话、看课件,并配上有民间气息的音乐,营造了幼儿所乐意接受的场面,自然而然地进入剪纸的氛围中。他们了解了六瓣花的艺术特征,接着让幼儿在保持花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最后幼儿的作品无论在外形方面还是装饰方面都无一雷同作品。

剪纸艺术根植民间,来源于生活,把剪纸艺术领进幼儿园,是一个新的尝试。我们在不断探索、不断反省、不断总结的过程中,与幼儿同步学习、同步成长,充分挖掘幼儿的创作潜能,培养幼儿的爱美情操和审美观念,共同传承着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奇葩。

参考文献:

于小芳.建构艺术环境,走进剪纸乐园.文史月刊,2012(08).

9.走进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精选) 篇九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情感和态度。2.识图能力、收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知道各民族拥有绚丽的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进一步增进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热爱。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拥有独特绚丽的民族文化。

教学难点:形成各民族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情感和态度。学生准备:

1.了解各民族的居住地点及环境、服饰及风俗习惯。2.收集体现民族团结的资料。教师准备: 1.歌曲录音。

2.民族分布图、部分少数民族资料。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上课和以往有什么不一样? 生:学校里来了很多车、还有很多客人在我们班„„ 师:那你们紧张吗? 生:紧张。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有些紧张,我们来听一首歌曲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把我们五年二班同学最优秀一面展现给客人,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拍手,一起唱。)师:孩子们,在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我国有56个民族„„(2-3人回答)

师:说的真好,在我们国家这个大家庭里有着13亿人口56个民族,各民族都拥有绚丽的文化,不同的民族风情、饮食习惯,你们想了解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吗? 生:想。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闯关游戏,如果你们成功,就能走进民族大家庭去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游戏的名字是《说说祖国行政区》接龙游戏。我来说一下规则,仔细听。由第一组开始:直辖市,有四处,京、津、沪、渝记清楚,然后第二组接、第三组接,以此类推,每组一句,第五组结束后,再循环到第一组,直到结束,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好,直辖市,有四处,起。生:„„

师:孩子们,恭喜你们,闯关成功。那今天就由我担任大家的向导,带你们一起走进民族大家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板书课题《走进民族大家庭》。

二、教学过程:

1.师:孩子们,在我们国家56个民族中,你都知道哪些民族?现在把你知道的在小组内说说,每组由一名同学负责汇报。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知道的最多? 生:汉族、满族、回族„„

师:同学们真厉害,知道这么多民族,课前,我们选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民族进行了深入调查和了解,现在请同学们静悄悄、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小组。

生:找到小组(分五组,每组10人)。

师:现在把你收集到的信息在小组内说说。哪位同学愿意读一下学习指南?

出示课件:

学习指南

小组交流(建议6分钟)

组长要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

别人发言时要注意倾听。

组长整理组员的意见,准备在全班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建议12分钟)

师:看看哪个小组先来汇报(学生汇报时,教师课件辅助。)生:依次汇报。(汇报方式:傣族舞、满族服饰、文字资料)(每一个小组汇报后,教师都应适当总结,并关注其他学生是否听到?)

朝鲜族、壮族(“活血”可以让学生猜)、傣族、蒙古族、满族(要把

民族分布图融入)

2.师:孩子们,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知道了这么多民族的饮食文化、民族风情,那你们想知道他们都是怎么相处的吗? 生:想。

师: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请看大屏幕。播放视频《汶川地震相关视频》。(教师解说)师:孩子们,此时此刻,你又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们要互相帮助„„ 生:我替他们难过,我帮不上忙。

师:说的真好,真是懂事的好孩子,但是你也别难过,他们已经在全国56个民族的帮助下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我们来看一下。(播放课件:重建后的汶川)

灾难袭来时,56个民族齐心协力,帮助灾区重建家园,开始新的生活。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一家人。播放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

师:歌词唱得多好,我们要做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那在我们班级这个小家庭里,有没有少数民族啊? 生:有。

师:那你们之间又是怎么相处的呢? 生:„

师:做得真好,老师也忠心希望咱们班同学团结起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才能使我们这个大家庭更优秀、更和睦、更友好。

3.师:同学们,我们的旅程就要告一段落,把眼睛闭上回想一下,还记得我们今天了解到的内容吗? 生:记得。师:真的记得? 生:真的记得。

师:这么有自信?老师这里有五道题,每组选一道题来回答。(出序号,让同学们选择回答):(1)我国共有56 个民族。

(2)满族人的泼水节、孔雀舞最著名。(3)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4)朝鲜族人最爱吃狗肉。(5)傣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上一篇:四讲四有党员教师演讲稿下一篇:珠宝鉴定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