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基本技能培养论文

2024-08-22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基本技能培养论文(精选14篇)

1.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基本技能培养论文 篇一

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基本技能进行强化训练,是目前我国中职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特点的根本要求,毕业生自身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今后在企业中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非常关键,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更加注重的是岗位技能的操作,因为中职学生在校时间较短,想要进一步的发展自己的技能,要通过走入社会来完成,因此,对于中职电子商务学生,他们所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学术上有多高深,而是要求在专业技术上的娴熟,所以,我们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适当的减少理论课程,多安排一些岗位实用性技能训练,尤其是要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出中职教育的特点。此外。要提高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逐步强化电子商务的基本技能训练。不管是印刷行业还是广告行业,如果学生的电子商务专业技术得到强化,学生也就多了一项从业的基础。

2.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基本技能培养论文 篇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促进,电子专业,有效性

目前调查发现,大部分中职电子专业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动机缺失,对于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为改变这一状况,有必要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学校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增加主动学习的正能量。比如说,电子实训先从基本元器件识别开始进行,之后再训练学生电子元件焊接的技术,再到电子产品装配、调试。电子产品装配训练常见项目有电子猫眼、电子门铃、迎宾器、半导体收音机、电视机等。从最简单的电子猫眼开始,手把手教学生组装,必须做到学生成功率100%,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对电子专业产生兴趣。每完成一个电子产品都让学生作些思考,总结训练得失,提高学生电子组装技巧。学生经过一系列规范的技能训练,学习兴趣提升,实践动手能力也必将获得极大的提高。

二、在教学中设计微课

在设计微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不同选择插入的对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学生就业的观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创业的自信,提高竞争精神和竞争意识。由于移动平台的限制,电子中专学生的教学内容不适合设计得太冗长,应短小并且浓缩大大的精华,教学最好控制在10-20分钟,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获得较好的学习效率。教学的内容还需要与实际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适当地增加一些阶段性的知识以及实践能力测试,来测试学生在这一阶段下的学习状况如何。其次,教学之间的整体性要好,不要有太强的链接性,这样以便于学生的阶段性学习也可以跟得上。最后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制度。我们不可以仅仅只依靠成绩去衡量一个学生,必须通过其学习能力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水平,这样的评价才可以对每一个学生做到公平公正。

三、引导学生进行移动学习

如今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的提高,手机也成了当代每个大学生必备的工具。大学生普遍都有一款智能手机,但是很多人却利用手机荒废学业,所以我们才需要普及推广利用移动平台去学习知识。移动学习是不论学习者身在何处、什么时间都可以自由的学习,并且移动学习还可以很好地让师生之间有益地沟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随时请教老师。移动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移动学习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不受条件的束缚。移动学习打破了传统的空间上的限制,不仅仅把学习局限于教室、图书馆、电脑等,即使是在乘坐公交车的空隙里也可以进行学习,弥补传统学习方式在空间上的局限性。第二,可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在自己兴趣最浓厚的时候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移动学习不受时间上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把握自己最想要学习的状态,可以使自己在学习状态最好的时候投入到学习当中,这相比以往的学习方式来说,学习效率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学习是不可能一直保持着高效的状态的,所以利用移动学习可以使我们更合理地利用时间,劳逸结合。以微信为例,其具有可以发送视频、短信等多种功能,将这些多功能应用到学习当中,可以使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下载电子专业学习的视频和音频来学习。这样就可以合理地分配利用时间,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3.浅谈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培养 篇三

【关键词】中职电子商务专;技能培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浪潮,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也日益趋紧。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技能如何培养,以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其对口就业率,成为急需研究的课题。

1、明确技能培养定位

电子商务概念广泛,其学科特点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复合性特点,学校在培养时应明确定位,即明确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具体具备哪些技能,从事何种工作?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培养定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侧重于培养中初级电子商务专业人员,所适合的工作岗位主要是电子商务应用操作层岗位。具体要求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初步的营销管理、物流管理、客户服务管理和商务实务技术能力。具体对口就业岗位主要有网络营销员、在线服务专员、电子采购员、网页制作员、网店管理员、网站维护员、网上业务员等电子商务应用类岗位,学校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技能训练方面应注重定位培养,提升学生就业对口率。

2、分方向进行技能培养

根据学校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培养定位和侧重点的不同,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分方向技能培养,即分为电子商务技术型人才培养方向和电子商务商务型人才培养方向。电子商务技术型人才培养侧重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的培养,具体包括计算机应用技能、网络技术技能、网站建设维护技能、网页设计技能、图形图像处理技能、数据库管理技能。电子商务商务型人才培养侧重于电子商务商业运作技能的培养,具体包括电子商务业务技能、网店运营技能、电子商务物流技能、电子商务客户服务及客户管理技能,同时商务型人才培养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网络文化的学习和抓取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校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型学习与实践能力

根据学校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培养方向不同,分方向创建校内模拟实训室,引入学生技能所需设施设备,构建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通过分组或社团形式,进行校园内部电子商务的模拟,包括网上开店、网站设计、网络客服、网络营销、网络采购、商品拍摄、图片处理等电子商务的模拟训练,提升学生电子商務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承接或者举办丰富多彩的技能比武活动,如中职生创业大赛、电子商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淘宝创业大赛、网店运营大赛、海报设计大赛,不仅以赛促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型学习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备战于社会。

4、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区域经济服务为宗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一种办学模式。学校应根据区域经济特点,企业人才需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策略进行订单式培养。“请进来”意指将电子商务企业的业务和人才请进来,将企业所需业务技能引入到订单班的课程设置中,并聘请企业专业人才为订单班学生定期授课,让学生所学技能与企业所需技能充分对接,使学生对口就业实现零距离。“走出去”意指将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及学生送入企业中进行实践,即进入培养计划的教师及学生,其实习将在协议企业进行,实习期满且双方满意的情况下,该同学将成为协议企业的编外成员,在该企业进行后续所有实践环节,其教学科研作业将在导师指导下结合该企业实际来完成。毕业就业时,学生与企业之间有双向选择的优先权。

5、结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职学生技能培养应该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以就业为导向,明确电子商务人才技能培养定位,并依据技能培养定位的不同,进行分方向培养,不能偏大求全,从而使得中职类电子商务技术类人才和应用类人才在以人才定位为方向的指引下,提高教学效率。同时通过在校内创办多种类型模拟实训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技能比武活动,以赛促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型学习与实践能力,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策略,使得学生技能培养与企业所需技能零对接,提高学生对口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吴清列.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法[D].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1月.

[2]周锦.中职学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J].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01期.

[3]芦阳,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08).

[4]奚春花.中职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初探http://wenku.baidu.com/l.

4.电子商务毕业生基本技能 篇四

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沟通、合作、组织协调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能看懂专业的英文文稿,能进行简单的英语口语对话,听写流利。

专业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企业商务管理活动,掌握信息收集处理的方法,具有开展统计调查分析的能力,具备企业营销策划及实施的能力,能够熟练开展网络营销策划与运作,具备企业物流运作管理的能力,具有网站的规划与运营的能力。

就业意向:在IT行业、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营销策划、客户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网页制作、网站维护与管理、网络营销策划、物流配送管理、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维护、管理工作等工作。(自己根据个人方向来选择)

5.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基本技能培养论文 篇五

在阐述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之前,必须弄懂艺术设计人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必备的行业素质,本文将艺术设计专业的从业人员所必备的技能与理论素养阐述如下。

一、绘画基础与造型能力

绘画基础与造型能力是艺术设计师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在学校系统地学习和培训,可以迅速提高本科生的基础绘画造型能力、色彩感知与表现能力以及立体造型能力;一个设计工作者如果不能很好地用绘画方式表达设计理念的话,那将为自己将来的设计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为了培养学生的绘画基础能力与造型能力,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以下课程:“素描与速写、”“设计素描

(一)”、“设计素描

(二)”、“色彩构成”,该类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造型理解和造型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素描或者色彩语言进行基本型塑造和造型设计的能力。

二、丰富的想象力与扎实的设计创意思维能力

独创性和想象力是艺术设计师的翅膀,没有丰富想象力的设计师技能再好也只能称为工匠,而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设计师。设计的本质是创造,涉及本身就包含了创新、独特之意。自然界中的花鸟树木、我们身边的装饰器物、丰富的民族和民俗题材,音乐、舞蹈、诗歌、文学甚至现代的生活方式都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迪和设计灵感。千百年来,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正是由于前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创的精神才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宝贵财富。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设计思维与方法”、“设计心理学”课程,该类课程从理论的层面对学生的创意思维方法、创意表达能力以及基本的创意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与提高,为后期学生在其他设计类核心课程中进行创意思维的表达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对艺术设计理论及历史的了解

艺术设计的初级阶段是对一些基础技法和技能的掌握,而成功的艺术设计师更重要的是应具备设计的头脑和敏锐的创作思维,只掌握 基础技能、能画漂亮的效果图是远远不够的。艺术设计专业开设有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学生通过“艺术概论”、“现代设计史”、“ 设计美学”、“ 中外化妆史”、“服装学概论”这些课程可以了解中外美学理论、中外艺术史、基本设计理论等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开拓学生的眼界、拓宽设计思路,启发他们的设计灵感。

四、了解市场营销学与消费心理学

一名成功的设计师首先应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要根据企业的品牌定位规范自己的设计风格和路线。

艺术设计师最终要在市场中体现其价值。只有真正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掌握真正的市场流行。并将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完美的结合,配合适当的营销途径,真正体现其艺术设计产品的价值,才算成功完成了艺术设计的全部过程。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广告策划与创意”、“服装消费心理学”、“服装企业管理”、“服饰品牌策划”等课程。通过这一系列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相应设计企业的运作与管理模式、相关品牌的策划与设计的方法、相关消费群体的基本心理特征等知识,为学生进入社会正式设计岗位之前打下良好的职业素质基础。

五、电脑运用能力

随着电脑技术在设计领域的不断渗透,无论是在设计作品的前期创意、构思过程中,还是中、后期的设计、制作期间,电脑已经成为艺术设计师手中最有效、最快捷的设计工具,特别是在一些较正规的设计部门和单位中对CAD、Photoshop等设计软件的运用十分普及,各种设计品的样稿输出也是靠计算机来完成。未来的设计从业人员如果不能熟练运用电脑作为设计的基本工具与媒介,将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设计市场变化与繁重的设计任务,为此,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相关的设计软件课程,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计算机辅助设计(CORELDRAW、ILLSTRATOR)”、“数码插画(PAINTER)”、“服装设计CAD”、“动画制作(FLASH)”等课程,通过这一类课程,使得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电脑在设计工作中的重要 作用,能够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能力,能够锻炼学生利用电脑进行设计素材收集与整理以及进行设计创意构思的能力。

六、观察力和敬业精神

作为一名艺术设计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过多地强调基础技能和技法训练,学生往往市场意识淡薄,缺乏明晰的思路、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整体的思维能力,毕业后经常不能很快适应设计师的工作。完成一个主题或者系列设计,要靠设计师较强的综合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这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创意,还需要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市场,找准定位,有计划地操作、有目的地推广品牌。所以,如何体现你的设计风格,如何吸引你的顾客,获得更大附加值,创造品牌效应等等,是艺术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技能。

七、要重视专业资料和各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我们需要更广泛地获取专业以外的各种信息,比如科技发展的成果、文化的发展动态、各种艺术门类的作品以及存在于文学、哲学、音乐中的反映意识形态的各种思潮和观念等,以此来拓宽知识面,增长见闻,博采众长,从中获得更多的启迪进而产生更好的想法。

八、要善于在模仿中学习提高

模仿行为是高级生命共有的本性特征。记得美国心理学家称:作为人行为模式之一,模仿是学习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模仿手段,从行为本身来看,应该算是一种抄袭,是创造的反义词,它不能表现出自己的技术或能力有多好,但是,应该看到,许多成功的发明或创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应该视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从经典设计案例中吸取别人成功经验的能力,比如在风景写生实践教学环节中,积极鼓励学生先进行大量的临摹练习,讲解临摹的方法与基本技能,让学生通过临摹这一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尽快提高自己的风景绘画能力。

九、要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要不断提高审美能力,树立起自我的审美观。审美能力,也称“审 美鉴赏力”。是指人们认识与评价美、美的事物与各种审美特征的能力,也就是说,人们在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作出审美分析和评价时所必须具备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设计师,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审美能力强的人,能迅速地发现美、捕捉住蕴藏在审美对象深处的本质性东西,并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去创造美和设计美。单凭一时感觉的灵性而缺少后天的艺术素养的培植,是难以形成非凡的才情底蕴的。针对该项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相关的课程:“艺术作品鉴赏”、“影视艺术欣赏”、“美术鉴赏”、“音乐欣赏(一)”等等,这一类课程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综合艺术素养,提高学生对于自然界或者社会生活中的审美对象的分析能力与感受能力。

十、要让自己的设计感官变得敏感起来,对于外界的生活素材有更加敏锐的感知能力

设计创作的最初灵感和线索往往来自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些事物看似平凡或者微不足道,但其中也许就蕴含着许多闪光之处,如果设计师对此熟视无睹,不能发现它们的存在,就不能及时地去捕捉它们和利用它们,那么,许多有用的设计素材就会失之交臂。

十一、要尽快让自己变得时尚起来

虽然,有时时尚的东西不见得都好、都美,但设计师必须要有接纳的胸怀,对待新观念、新现象不能带有先入为主的惯性思维,要学会把自己放进去,去接受,去思考,这样才可能使设计作品能与时代同步,甚至引领时尚。

十二、要主动为自己创造实践的机会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本质,才能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才能做出真正好的有用的设计。

十三、要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和合作

作为设计师,必须树立起团队合作意识,要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和合作。这方面的能力,需要在校学习期间就开始注意锻炼和培养,并努力使之成为一种工作习惯,这对今后开展工作会十分有益。艺术设计师首先要热爱艺术、把握流行,再次要有深厚的艺术造诣,扎实地绘画功底。又要有一种理想——创造自己独有的艺术世界,希望美梦成真,敢为人先的时尚理念,是时尚的探险者、弄潮儿。

总而言之,要想成为一名艺术设计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天赋,而且更需要懂得学习方法并为之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学有所成。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专业需要掌握以下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一、基本理论:

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良好专业素养,能从事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或从事设计类的技术研究、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女性专业人才。艺术设计专业采用技术结合艺术、思维结合市场、知识结合创业的培养模式,能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基本技能:

通过四年本科学习,艺术设计专业专业的学生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技能:

(一)掌握艺术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具有从事艺术设计行业设计与技术研究及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力。

(三)掌握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本技能,获得从事艺术设计教学和艺术研究的基本能力。

(四)具有较强的艺术设计、工艺制作、综合策划等业务技能与较好的职业素质,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和理解新知识的能力,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开发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

(五)通过国家法定的认证机构组织的岗位职业资格考试,取得 相关证书。

(六)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基础;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相关管理工作。

(七)熟悉教育法规和教育学规律,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技术教学及研究的基本能力;

(八)了解本专业前沿及发展趋势,掌握艺术设计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具备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九)能够充分利用图书、期刊和网络等资源,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方法,具有开展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十)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6.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基本技能培养论文 篇六

一、提升对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视度

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界定了职业学校学生该具备的素质, 以此标准衡量职业技术学员的专业水平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政策。同时职业大赛也对教育教学指出了一个方向, 中职学校以此为标准便会适当变革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机制等等, 并适度调整教学方向, 着重培养职业技能强的实质性人才, 而不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同时, 科技的革新为教育带来更多新鲜有用的知识, 这些知识也被列在教学内容中进行教授, 因此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实实在在的技能, 便于毕业时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转型, 在学校学的知识可以拿来就用。这些教学内容的变更有许多实例可循, 如将以模拟电路为主的教学变更为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并重;将注重讲授原理的教学变更为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新增设一些从前不涉及的教学内容, 如传感器技术。

二、提升学员的职业技能

技能大赛的举办, 促使学校将教学内容转向模块化, 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来衡量教学质量, 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更追求个性化和技能化。同时, 通过技能大赛, 学生被激发出更高的提高个人职业技能的意愿, 而比赛项目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突出行为导向教学

教学模式不再如从前的填鸭方式, 而是教学与实践结合, 从生产一线得来知识及教学内容, 与实践连接更加密切, 现实生活中的生产技术在这里可能就是教学内容, 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也改观了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教师在教授和引导的同时, 学生亲自上阵操作,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更大的主动性,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同时学生更加自信自强, 教学和学习都变得更加人性化。比如在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中, 参照职业大赛的比赛项目锻炼学生对电路的组装、调试等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确实促进了职业技术学校转向导向式教学, 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致,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这一事实被更好地彰显出来。将技能大赛的内容部分融入到日常教学, 大赛项目任务书模式应用在学生工作页中, 可略做适当修改, 围绕工作页展开学生的自主学习工作任务, 开发各个感官, 同时学习小组之间团结协作, 团队协作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规模稍大的项目个人也难以完成, 因此有必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这一意识和能力。

四、注重专业课程

技能大赛从实际生产项目中取材, 与市场联系紧密, 而且大赛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电子器件的选取、组装、调试等步骤, 这些步骤类似于生产中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因而在电子技能大赛参赛者的教学中既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要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设计的产品更实用。

五、提高专业教学的技术含量

设立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专业课程是有一定必要的。近年来数字电子技术渐渐兴起, 电子产品更趋向智能化、集成化, 学生若想满足未来市场的需要, 应着手深入学习相关内容, 这些要靠学校来改变, 比如在电子专业中增设单片机、传感器课程的学习。并且受中职学生的知识范围限制, 教学内容应着重于实际应用而非原理的讲解。

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 所谓严师出高徒。对于教师而言, 参加技能大赛对提高个人职业水平颇有帮助, 参赛过程中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产品、组装配置、调试更改等等步骤无疑丰富教师的视野, 教学眼光不止局限在书本或传统教学内容, 同时可带动自己的学生学习相关内容, 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并且教学更轻松、自主、互动化、专业化。

为鼓励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技能大赛, 学校对在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师生应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 学生和教师的荣耀感提升, 有助于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七、拓宽专业课的覆盖范围

技能大赛不断举办, 内容也是不断深入和丰富的, 综合性逐渐增强。从原来的考核动手组装能力上升到既考验动手又考验知识原理。电路故障排除和调试等工作只有在通晓电路原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比赛涉及到的知识既涵盖数字电路又包含电子电路, 且元件的集成度也高低不等, 数字电路中涉及到的各种门电路, 如逻辑运算、触发、震荡等在这里都会用到。还有目前流行的CAD、电子综合线路的应用等多方面最新的知识也被纳入到参赛内容中, 改变了原来的针对某一知识点命题的缺陷。总体上现在的中职课程覆盖了更广阔的知识范围, 加深了知识点的深度, 学习方向增多。

八、培养技术能手

每一门技术领域都有杰出的人才, 技能大赛的举办也是对杰出人才的变相培养, 在技能大赛中获得最高奖项的人才可以说是这一领域的技术能手。另外, 也培养了相当多的高素质教师。教师的素质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水平, 技能大赛为学校磨练出等级略高一筹的专业教师人才。

九、促进办学模式改革, 提升教学水平

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教学质量, 技能大赛是对教学质量的一种检验, 通过大赛的平台可查看各学校的专业水准。技能大赛对教学的评价标准对衡量专业教学水平颇有帮助。学校以其标准加强教学监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多处监控, 教学体制定期完善, 去除或更改不适合的制度。

校方应抓住大赛的机会, 建立更多与外部企业的联系, 加强双方的合作;如学生可到企业上课或实习、企业可就近到学校招收人才等等。把工厂变成课堂, 学生在生产一线工作学习。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学生, 且学校可以成立专业的指导组织, 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摘要:近几年教育部开始举办技能大赛制度, 旨在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专业素养。这一举措也带来了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的改革, 教学中可以用技能大赛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技能大赛,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美平.以技能大赛促进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J].广东教育 (职教版) , 2010, (8) :56-57.

[2]高阳.由技能大赛谈中职制冷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 2012, (2) :29-30.

7.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基本技能培养论文 篇七

关键词:技能竞赛;教学水平;电子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1-0089-02

一、技能大赛对专业教学意义重大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职业教育工作一项重大制度改革,也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的检验。目前,技能大赛已形成有“学校有校赛,校校有竞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良好局面。将技能大赛的成果应用到广大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去,使学生都受益,这是我们举办技能大赛的目的。技能大赛对专业教学有重大的导向意义,通过技能大赛的项目和竞赛内容,可以了解国家教育部对专业的改革方向。我们要根据时代发展及时调整专业教学方向,培养符合现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二、以技能大赛为引领,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现在的中职学校开设的课程相对来说比较陈旧,同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参与指导技能大赛,职业学校和专业教师能够意识到开设的专业课程要与社会需求接轨。以广东省中职学校《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大赛为例,最近几年举行的竞赛内容非常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应用程度。该竞赛项目有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元件选择。识别、筛选、检测给定电子产品所需要的电子元器件及功能部件;

(2)电路板焊接。按照装接工艺要求和所给图纸,在提供的电路板上焊接电子元器件及其功能部件,装接电子产品电路;其中部分元器件采用SMT焊接技术;

(3)电子产品装配。根据电子产品的原理图、安装图组装电子产品,符合电子产品的装配工艺;

(4) 电子产品调试。根据题目要求、电路功能及技术指标要求,进行各工作点及各部分电路测试和调整并纪录测试结果;

(5) 原理图与PCB板图的设计。根据题目要求,在Protel DXP 2004 SP2软件环境中自行绘制原理图和PCB板图。

我们要跟据以上大赛知识点来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相关的课程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通信原理、传感器原理、protel DXP 2004、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电子仪器仪表使用等。所以,通过技能大赛,我们可从学生技能比赛的成绩及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从而最大限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三、以技能大赛为引领,促进学校实训基地设备更新与耗材投入

我校根据电子专业大赛的技术文件中规定的比赛项目和内容要求,结合大赛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补充完善实训基地的软件和硬件条件。在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教师培训,满足比赛和教学要求。如我校为了在省赛中获得好名次,快速建立了天煌和亚龙设备实训室,这足以说明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实训设备建设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学校每年都安排一定专项经费用于竞赛上,包括资料费、耗材费、师生奖励费等,以保证竞赛顺利进行。为了规范实训基地和竞赛,我校专门设立实训中心科,由该实训中心负责管理和运作。实训中心根据教学和竞赛需要,及时更新设备和购买耗材,为竞赛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四、以技能大赛为引领,促进专业教师与学生的综合技能

1.技能竞赛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教学水平的提升

教师要在学生竞赛中成为指导竞赛的主体,实现言传和身教,教师就要在指导学生竞赛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教师改变学生的同时也在改变自己,促进自身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教师可以用竞赛引领自己前进,通过准备高标准、严要求的竞赛积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发展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以教师指导广东省中职学生《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技能大赛为例,教师要熟悉竞赛的规程和内容,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该竞赛项目内容涉及比较广泛,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的选择、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路设计、电路故障排除、安全生产五部分。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在原有技术水平上形成新知识、新技能,及时掌握新本领,创造新教法。

2.技能竞赛促进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近几年来,中职学校实行开放性招生,只要学生想报读,一般都可以录取。这些学生包括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没有读完初中的学生、出去工作后觉得辛苦又想回来读书的学生。这些中职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自制能力以及总体素质上相对比较差。加上中职学校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存在着教师重理论教学、轻技能指导,学生重理论考试、轻实操技能的情况,这些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开展技能竞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因为技能大赛是通过人人参与、层层选拔,最终确定市赛、省赛的人选。

以广东省中职学校《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学生技能大赛为例,我校是在每年举行市赛前三个月就开始训练。先由学校组织宣传,任课教师、竞赛项目负责教师、班主任一起负责动员报名和训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训练,激发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情,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进、赛训结合”的良好局面,为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以技能大赛为引领,促进中职学校交流学习

我校处于粤西偏远地区,是一间县级职教中心。因为地理因素,信息、文化、交通等相对落后,但学校要生存、发展、壮大,所以,我们以技能大赛为契机,以专业发展为抓手,加快与珠三角职业学校结对子交流学习。为有效地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使我们的办学更有特色,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想,学校积极学习珠三角职业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促进珠三角职业学校与县级职业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快县级职业学校的规范化建设,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交流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对方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教学手段,建成相对固定的教育共同体,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在专业制度建设、科组文化建设、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我校各科组定期派在职骨干教师到珠三角职业学校学习、听课、观摩等。同时也邀请珠三角职业学校定期派骨干教师到我校,通过专题讲座、示范课、观摩课、听课评课、教研活动、课题研究、集体备课等形式传授经验,相互学习。我校专业教师学习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开阔了教学思路和方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结语

学生技能大赛对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教学起到很大作用,电子技能大赛不仅为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同时对催生职业教育制度创新、规范职业技能考核、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技能教学质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形成广泛的校内外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对中职电子专业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放侬.以技能竞赛引领中职电子电器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教育(职教),2014(3):52.

[2] 孟晓蕊,刘慧丽,柳萍,付艳丛,王可绰,张良,张燕,曹智平,李冲亮.工电子技能竞赛对促进中职专业教学的实践研究[EB/OL].http://www.xzbu.com/9/view-3889802.htm.

8.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基本技能培养论文 篇八

题目:**电子商务网站营销策划

背景:针对安徽省的经济特点,选择一类或者一种商品、特产在网上销售。要求有一定创意

1、可以选择B2B、B2C、C2C或者其他的电子商务类型;

2、成立一个虚拟的企业,进行生产或者采购;在网站销售,销售区域限于安徽或者华东(苏浙沪皖)一带。

3、如有裁判组一致确认的明显抄袭知名电商网站的行为,则不予评分,取消参赛资格。要求提交:

1、(20分)网站的网页设计,要突出该类商品的特点和网站的定位。只要求展示网站外观,不要求实现购物功能。

网页用HTML,FRONTPAGE DREAMWEAVER等进行网页设计,网页在3页以上,相互之间能链接、返回,导航条。颜色、字体、布局合理,可以设置动画或者其他小插件,具体可以参考评分标准

2、(40分)提交电子商务网站营销策划书,必须包含以下基本模块:

(1)网站的介绍,主营产品的创意介绍

(2)网站、商品的市场定位,目标客户分析

(3)网站的基本运营流程,含采购或者生产、分类、销售、物流、售后等

(4)网站的职能模块,含组织架构、人数、岗位,基本的岗位介绍

(5)网站的推广策略,广告发布等

(6)网站的销售策略,技巧,价格策略等

(7)网站的3年内的运营预测,含人员工资、办公设备、投入、场地、市场支出,1-3年内的预计销售额,盈亏情况

策划书以word版本提交,可以利用图表形式来表述以上模块涉及的相关内容。可以根据具体的创意进行适当的假设,合理的分析。可以参考电子商务教学上的一些理论、知识点等加以利用和展开,可参考评分标准

3、(40分)方案的演示与答辩

提交一份PPT用于演示,裁判对答辩过程和PPT演示效果进行打分。

(1)ppt文档根据题目2中的电子商务营销策划书制作,可以参考以上的结构,但是

不要太复杂;

(2)答辩主要考核参赛队伍对其创意方案的理解程度,参赛队伍选出一人为主讲,一人为助理,助理在电脑前协助翻页,主讲向裁判老师做陈述,时间为10分钟;

(3)演示结束后,由裁判老师提问,主讲、助理回答,也可以做展开陈述;

(4)裁判组老师提问问题不超过5个,根据回答问题表现,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5)答辩过程不超过20分钟。

9.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基本技能培养论文 篇九

2011年 11月23日下午1点30分,沈阳工业大学第二届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大赛颁奖典礼在信息学院529成功举行,参加本次典礼的领导及老师有: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苑玮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丽钧、电子教研室主任孙洪林以及全体电子教研室的老师们。这标志着本次大赛到此圆满落幕。沈阳工业大学第二届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大赛是由电子教研室,信息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联合主办,由信息学院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承办,由教务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赞助。本次大赛于9月26日在信息楼529正式启动,启动仪式得到了学校和信息学院领导及老师的高度关注,其中教务处副处长李青老师,信息学院副院长刘丽钧老师,信息学院副院长李春华老师,孙洪林及全体电子技术教研室教师都出席了本次启动仪式。

此次比赛主要面向09级学生展开,分为模电组和数电组,共有63组(每3人一组)近200多人参加,比赛中同学们团结合作、相互帮助、挖掘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同学们经过近2个多月的不断查资料和虚心向老师请教以及自己的刻苦钻研与精心设计制作,最终大赛评出了特等奖一组,一等奖两组,二等奖六组,三等奖十组以及优秀奖十二组,共31组获奖小组。其中特等奖由赵逢阳、施佳峰、黄平组获得。获奖同学不仅获得了丰厚的物质鼓励,更重要的是自身得到了锻炼,为以后全国性大赛打下了基础,收获颇大。

10.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基本技能培养论文 篇十

关键词:中职焊接课程体系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一)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素,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关键环节,课程体系调整必定受到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制约。

1.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通过网络查询、企业参观、问卷调查、毕业生走(信)访、会议交流、参观交流等多种途径展开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每年各地需要焊接人才最少60萬左右,而目前全国有关院校相关专业培养的初、中、高三个级别的焊接技术人才最多 15万人,供求比率是 1/4,供不应求趋势明显,且高级焊接人才比例过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焊工“用工荒”的现象屡次被电视新闻媒体提及。

2.岗位及岗位能力,知识结构调研分析。对省市、全国10多家企业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 90%以上的企业迫切需要是能够在生产一线,从事设备操作及维修保养,装焊、铆接等焊接准备工作、焊接质量检测工作、基层一般管理工作、基层工艺执行工作,基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综合能力强的焊接高技能人才。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多种技能训练。

3.对学生职业素养需求调研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几乎所有企业都认为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虚心好学、善于沟通、积极的心态、良好的习惯、团队协作精神是企业员工必备素质。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4.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现行的中职焊接专业课程体系依旧是文化理论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三种类型课程构架,文化课比例30%、专业理论课比例30%、实训课比例40%。课程设置仍就按照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的学科制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也缺乏针对性和专业特色。文化课、理论课比重过大,实习实训课程比重过小,文化课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环节体脱节,课程内容没有特色,导致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生产脱节、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企业技术需求脱节、学生的技能水平滞后于企业技能要求、学生的行为素养不符合企业作业规范等等问题。学生可能面临毕业即将失业的窘境。这就要求我们应按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改革,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培养为基础课程体系,并根据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设置课程模块,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改革的可行性

焊接加工专业普遍成立较早,是中职院校的骨干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特色。

1.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改革有成效。为了实现专业与企业、学业与就业、学生与员工的良好对接,中职院校普遍探索并实践了教学模式改革,实现学生岗位技能的逐步提升。

2.双师型师资“养成”效果明显。中职院校焊接加工专业通过内培外引、企业锻炼、培训比赛等方式着力提高师资水平,提升整体素质,初步建成了一支技高德厚的教师队伍。

3.实习实训条件满足现行教学要求。中职院校焊接加工专业普遍拥有焊工实习基地,设备较为齐全,能够满足实习教学任务需要和焊接结构生产加工需求。

4.校企合作稳固有效。由于专业特点,中职院校焊接加工专业以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多种方式开展了校企合作,部分院校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了上述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优化了师资结构。

上述特点使得中职院校完全有能力完成焊接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

二、指导思想

中职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模式改革,重构以核心课程为主体、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项目化、模块化、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使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学院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三、改革的目标

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为切入点,深化人才培养技能化、人才培养素质化的双化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模式改革,重构与人才培养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技能培养为核心,素质养成为基础的“软技能+硬技能”双技能培养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模块,设置与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相关的课程及教学内容。通过实施课程体系改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培养高技能焊接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实施计划

(一)创建课程体系架构

以“企业用什么学生就会什么”为原则,设计课程体系架构。通过对企业调研数据归纳统计,总结出焊接企业选用人才的主要依据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只有职业技能高超、职业素质良好的毕业生才会受到企业青睐。对接企业用工标准和要求,确定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架构为软技能+硬技能,即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双技能培养课程体系架构。

(二)设置课程模块

根据课程体系架构,“以学生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为原则设置重点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软技能模块—职业素质课程模块和重点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硬技能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课程。

1、 软技能—职业素质课程模块

软技能即为学生从职业生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和行为素养等内在能力,是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考量学生职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对接焊接企业员工素质,以“必须、够用”为标准,进行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为核心技能构建和职业素质培养夯实基础。软技能课程模块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文化基础知识课程,二是思想道德素质课程,三是行为素养课程。

软技能模块—职业素质课程模块,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规范的行为习惯、健康积极的阳光心理、人格品质、健康的体魄、正确积极职业观、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以及开展职业活动必须的文化素质。职业素质课程以课堂授课、拓展训练、专项教育、文化艺术活动等多种方式贯穿于教学及日常管理中。

2.硬技能—职业技能课程模块

硬技能既是学生从事职业生产活动所具备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使学生职业能力的外在表现,是职业能力的核心部分。通过对焊接行业企业岗位设置、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要求的调研数据进行总结,提炼出 “精操作,懂工艺,会维护,知管理,明安全”五大焊接岗位核心技能要求,并围绕五项岗位核心技能要求,按照“必须、够用”的尺度,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精简、压缩和删除重复交叉、不适应岗位需要的内容,增加和整合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内容,重点开发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的内容,使教学的内容更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更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的发展。硬技能课程模块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专业技术知识部分,主要教授专业技能形成所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二是专业技能部分,主要教授从事某一岗位工作所必须的操作技能。

(1)专业技术知识课程模块

专业技术知识是专业技能形成的基础和支撑,围绕“精操作,懂工艺,会维护,知管理,明安全”核心技能要求,对其形成所需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确定焊接专业专业技术课程及课程主要内容及培养

目标。

(2)专业技能课程模块

焊接专业学生岗位能力主要表现为岗位操作能力和岗位实验能力。为了進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设置焊接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并确定相应的技能训练课程。本课程模块包含七个部分:一是认知性实训,二是钳工实训,三是铆工实训,四是焊接工艺实训,五是焊接综合实训,六四综合实训、七是实验。

对以上确定的7项技能训练,可采用岗位实景教学,四阶递进训练方式,即“岗位实景、四阶递进”的教学模式。“岗位实景”是将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生产车间环境进行布置,学生实训规范按照企业生产规范制定,学生实训课题模仿企业生产内容,学生实训方式仿照车间生产方式,营造强烈的企业生产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四阶递进”是采用认知性实习—专业实习—岗前实习—顶岗实习四个循序渐进,依次递进的技能训练步骤,从实现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岗位技能逐步递进。

职业技能课程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在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专业技术课教学和专业技能课教学交叉递进,相辅相承。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尽可能贴近企业生产第一线,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企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使职业技能课程模块更完备、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适用性、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于彩云.焊接技术课程问题及教学设计的改进.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2]王铁军.中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11.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基本技能培养论文 篇十一

一、校企合作,实现了烹饪实训教学的改革

当前实训教学有着一些缺点,因为实训的内容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的,实训会根据单一的教学内容而进行编排;教材因为技术的区别,实训因为知识单一而技术不强,这样实训更不能被学生掌握,但是实训的内容为了掌握知识而服务,教材的编排速度太慢,技术发展的速度太快,在实际技术应用中,教师要直接增强技术训练的效率而不照顾到教材。实训过去在课堂进行,为某个知识点而注重训练的结果,疏忽过程,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确立现场综合性的提升学生能力的训练项目,并在时空保证。实训项目要提升学生的能力,塑造学生的技能水平,并实现运用,帮助学生累积知识,提升能力水平,提高实训的效果。

在烹饪实训中要推进项目的学习法,并通过校企合作来完成。也就是学校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来办学,制定出符合市场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重视发挥企业资源的作用,实现相互合作,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受利。因为教学中有了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实现了合作,这样就实现了教室就是厨房,学生就是徒弟,教师就是师傅的结合,就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的利用。学校也节约了经济开销,也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学生实践锻炼能力也提升,技能也提升,这样在实践经验中,教师也选择了好的酒店的厨师制作地点来增加烹饪的实训项目,这样烹饪的时候也遵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收获了积极的训练效果,厨师工作效果也围绕着教学的中心来进行,制作过程很精细很细心,制作的糕点很符合多种口味的设计需求,制作的形态搭配非常多样化,制作的点心颜色美丽、滋味恰当,爽口舒心、制作的点心口味非常多样化,点心的形态和搭配都符合美感的追求,都重视适度的需求,都尊重宾客的口味和习惯,都符合饮食的特征,再加上烹饪制作过程中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并从实践方面进行了多方的论证,因此,考虑到了灵活运用的效果,保证了烹饪的作品在艺术组合当中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烹饪项目的存在,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在实训过程中,要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和钻研,并根据教学的需要改进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并制定学生学习小组的方案设计,制定出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并从烹饪的技术角度出发,从烹饪的方式方法出发,重视烹饪制作的过程,重视评价学生的设计情况,并让学生感受到烹饪课程的针对性和效果,提高校企合作的效果,取得校企合作的成果。

二、加大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烹饪作为技能,学生烹饪能力的掌握,要经过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能力。学校设置烹饪制作室,并不像企业厨房,学校的烹饪实习教师要摆脱实习机会减少,实习场地受到局限的特点,并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进行准确合理科学的定位,提升学生的烹饪能力,并重视在学生烹饪的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塑造学生的操作品质。

面向社会市场的校企合作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校企合作也加强了岗位交流,形成了明确的行业的岗位的才能,明确了烹饪专业学生的发展方向,给学生明确的奋斗目标,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当前校企合作的模式很好,学生可以在厨房里跟着教师练习,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就增强了,学生也能感受到教师的烹饪行业的气氛,学生也就明白了烹饪的行规和要求,提高了烹饪的水平。

学生在企业实地跟班学习,并适应了各个岗位的工作要求、范围和特点,并能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准确适应各个岗位的工作需求,也能解决工作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烹饪专业的掌握能力,实现了努力的效果。

加大校企合作,还能解决学生烹饪理论的掌握能力,提高烹饪的积极性,掌握烹饪科学,能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能增强实践的工作能力。同时,烹饪理论水平很高,烹饪理论难以被接受,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不够,也要改变,教师要端正中职学生课堂教学的状况,改进中职学生课堂学习的质态,教育学生认识到理论的重要作用,热爱学习知识,逐渐优化模式,实现校企合作下学生烹饪理论知识吸收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学好烹饪知识,提高烹饪的能力,打好知识基础。

三、实现校企合作,重视烹饪教师队伍提升

烹饪校企合作状况下增加人才队伍的培养要依靠高能力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所以,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平,重视全面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并重视为烹饪专业教师自我充电自我提升,学校可以举办各种培训班,组织教师提升,重视师资培训,组织外出参观考察活动,实现教师进修培训制度的提升,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要实现校企合作,让学生和企业都能受到真正的益处,实现大家共同的奋斗。教师在加强学生工作的时候,也要为学校和企业创收利益。学校和企业共同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来学习,一起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能逐渐累积知识,提升技能水平,并重视落实到企业的就业环境中。经过企业和学校的共同的合作,能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场地,也为企业加工生产提供了服务,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生产。

综上所述,在企业文化浸染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科学技术的教育和能力的训练,教师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综合素养,积极培养优秀的烹饪人才。

摘要:中职烹饪专业校企合作是普遍的合作方式,能促进烹饪教学改革,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烹饪专业师资建设,实现烹任专业学生能力的提升。

12.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基本技能培养论文 篇十二

中职学校会计点钞专业技能教学模式探析

王泽群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的管理技术正在不断地改进,对企事业单位的核算业务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所以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市场的发展,作为未来会计从业人员的培养者,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挑战。针对目前中职学校的发展现状,对中职会计课程提出新的教学要求,着重于“重基础、重实务和重技能”三个方面的培训。

关键词:点钞专业;教学模式;中职学校;财务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首先是要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他们要从事的工作一般是跟会计核算的能力和经济管理的能力相关,同时我们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目前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讲的多,实践的却很少,所以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是他们在社会竞争的主要优势。

一、关于中职学校会计点钞技能概述

1.点钞技能教学模式的培训

中职学校会计点钞所涉及的是中职学校会计办学的主要宗旨,从而实现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把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细致化。把“手脑联动”真正做到教学合一,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的思想。点钞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它对于金融业、财经业、会计业甚至企事业单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通过提高学生的点钞

技术,让学生需要掌握一些过硬的点钞技术,这样才能胜任会计

工作。

2.中职学校会计未来发展趋势

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的目标需要以“强化实践的模块来教学,重点突出岗位技能方面的培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除了要进行校内实训,还需要进行珠算操作技能培训、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点钞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还需要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制,保证账簿的登记和财务会计报表编制的合理性,将手工会计和电算化进

行有机的结合,同时我们还需要掌握核心的技术,比如,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化、通用财务软件的技能等。

二、培养点钞专业技能培训教学模式

1.正确引导学生,改变过去重书本的思想倾向

我们需要注意改正传统的重书本,而对实际的操作技能却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学生的能力存在缺陷,我们需要让学生注重实用,强调技能的培训,同时结合本专业学习的工作方向,加强对点钞基本功能的认识,让学生把专业技能的培训当作是一种习惯。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中职学校教育培养需要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财务领域中,手工点钞的工作量非常大,但是一直没有办法用机器替代手工点钞,是因为机器点钞存在一定的纰漏和风险性,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手工点钞是一门必修课,是从事财会和金融行业的工作人员最基本的技能。“手工点钞”的内容包含了拆把、点数和盖章等过程,方法有单张、多指多张、五张推和扇形推等,而企业可以根据从业人员点钞的速度、业务素质和点钞的准确率去选拔人才。

2.结合实际,手脑联动,学做合一

我们需要结合生活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分步骤、分层次进行点钞技术的教学,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熟能生巧,同时也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训练,注重效率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和训练时进行相互的比较,吸取先进的经验,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尤其是在指法、姿势方面进行比较,提高点钞的速度。

3.对训练内容进行整体安排

中职学校的点钞教学模式,需要进行会计点钞专业技能为就业导向,同时结合本专业学生工作点钞技能的应用,加强点钞方法的学习非常重要,现代银行点钞的应用都是单指单张法,也因此,现在大多数人对单指单张法进行重点学习和训练,但是现在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只是注重点钞方法的练习,对于打把和拆把的训练并不是很重视,这样会造成能力的缺陷,所以我们需要全面掌握点钞技能,对于点钞的`整体流程进行综合把握,尤其是拆把的训练,要着重于速度和方法的掌握。

4.加强训练时间的安排

我们在开设点钞课程的时候,需要充分利用教室和会计模拟室,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期的前一半时间需要加强单指单张法进行应用,从持把、指法多方面进行把握,然后利用剩余的三分之二的时间去学习一指多张开扇的方法,然后提高并掌握开扇的速度和要点,同时将余下的三分之一的时间去重点学习打把,并灵活运用相对比较常见的两种点钞方法点钞兴趣小组活动内容所处的阶段需要进行点钞课程的学习,通过兴趣小组的学习,让品

学兼优的学生能够展现自己的才华,为日后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

不断地加强技能性的教学,这是中职学校教育思想的非常重要的体现,我们需要让学生对生产服务一线进行了解,比如,去商业银行、现代企业去学习、实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当然,职业教育需要教学生专业基础和求职的技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这是职业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的具体体现,同时还需要促进学生具体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周鸣。提高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初探。南昌高专学报,(03)。

13.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基本技能培养论文 篇十三

1 注重实践教学, 改革教学方案

汽车维修专业对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是很重要的, 中职学校应该加大课堂实践教学内容, 改革实践教学方案。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践课内容主要包括, 对汽车发动机、底盘和电气设备等进行拆装、检验、修理和调试, 并且通过这些实践操作过程让学生掌握其结构、原理、拆装工艺、调整和检修方法, 除此之外, 还要培养学生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汽车维修工具, 以及知晓一些汽车维修的相关知识, 实践课程要让学生能够学会独立判断汽车故障问题, 以及找到解决的办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是在理论知识基础上面建立起来的。通过实践, 学生还能够巩固理论知识。具体的实践改革措施, 必须根据中职学校现有的设备, 制定一系列有效的, 科学合理的实践操作方案。并配合实践考核。比如, 在电控发动机实践课程中, 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 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准, 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实践设备, 实践方案大致可以包括: (1) 汽车专用万用表的使用; (2) 解码器的使用; (3) 传感器的识别; (4) 传感器的检测; (5) 发动机故障码的人工读取与清除及利用解码器故障码的读取与清除; (6) 尾气分析仪的使用; (7) 发动机故障诊断。这几个项目是实践的重点, 在实践课程教学中, 以教师示范为先,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去操作, 让学生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规则, 在实践操作过程, 记录遇到的问题或者困难, 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细节的重视和理解。这个实践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很明确的, 目标在于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掌握对汽车故障的正确判断, 积累判断经验, 以及运用正确的维修方式来解决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还可以通过预先设置一些故障, 来让学生对故障进行分析和判断, 以及解决故障。比如对数字万用表、示波器等实验仪器和工具进行障碍设置, 然后让学生去挖掘故障点, 完成故障分析。最后由教师对学生所采用的方法及排除步骤及时进行点评总结, 让学生真正掌握汽车故障排除的技巧和方法。

2 拟定科学的, 合理的实践考核测评方案

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首先, 可以考虑要把实践能力考核列入正常的教学考核项目中去。以往的教学考核一般仅仅局限于理论考核, 理论考核的结果导致学生过分重视理论知识, 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够把实践能力列入考核项目, 这样一来, 必然引起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 让学生平衡理论与实践学习两方面, 然后逐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实践能力的探索, 不仅仅在于对教学内容或者模式的改革上, 采取这样一种实践考核测评方案可以切实地, 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学生实践能力现状, 而拟定科学的, 合理的考核测评具体方案应该要根据不同学校, 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科学的, 合理的实践考核测评方案应该是能够正确评估学生实践能力现状, 以及有明确的预期目标的。应该来说, 我国学生习惯的学习模式, 就是应试考试模式, 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 导致学生容易对不考试的内容或者项目放松警惕。比如中职学校的考试内容普遍局限于理论课程的内容, 对于学生一些重要的素质或者能力, 没有一套测评的方案, 就不能达到鞭策学生培养这方面软实力的目的, 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软实力的时候, 如果采用类似考核测评的方式, 就可以比较好地起到一个约束作用, 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一个考核的指标, 能够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做好对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的工作, 实践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需要的是长时间的培养, 因此, 学生在这种考核模式的驱动下, 就可以更早地为考核做好准备工作, 将实践能力列入考核测评项目, 是一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 也是寻求有效改善方案的途径之一。在这种模式的驱动下, 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机会将会更大。

3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要加强教师的指导力度

中职学校不同于高等学院, 学生自我探索和自学能力有限, 中职学校应该考虑到这点问题。教学过程中, 应该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不能一味地放任学生去自学, 自习。对于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来说, 专业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必须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指导下, 才能够实现。中职学校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 加强教师的引导力度, 比如可以改革教学形式, 化学生被动教学为主动探索, 教师上课的模式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比如说, 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根据教学方案讲课, 学生接收。那么, 可以尝试在课前先让学生对预习内容中不懂的, 或者需要教师精讲的部分统一汇报给教师, 然后教师整理后, 根据这些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上课效率, 还能够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课本上的知识点, 和对教学重点进行探究。另外,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 不能采用传统的大班上课的形式, 而是应该采用小班教学, 让一个教室知道十几二十名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这样, 学生才能够在实践中及时得到教室的指导帮助, 避免人数过多教室无法一一解答的情况。实践课程对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 学校应该要在这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重视实践课程的开展工作, 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实践操作过程中,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操作项目或者故障查找进行引导和协助, 但是, 教师不能够一手操办, 不能采用传统的示范-模仿教学形式。另外, 教师也不能过度放纵学生实践过程, “放鸭”式教学并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反而会让学生失去实践操作的学习机会。

总的来说, 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 必须要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和探索, 只有让学生掌握汽车故障判断和解决, 以及一些汽车维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学生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称为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人才。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我国科技力量的强大, 电子控制技术在各大领域的广泛运用, 汽车机电一体化建设的实现, 各大高校以及中职学校对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探索和培养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方案和措施成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本文就如何培养措施和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职学校,汽车维修,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范赛春.浅谈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实践课校内教学[J].机电技术, 2009 (02) .[1]范赛春.浅谈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实践课校内教学[J].机电技术, 2009 (02) .

[2]李旺发.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新课程学习 (学术教育) , 2010 (09) .[2]李旺发.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新课程学习 (学术教育) , 2010 (09) .

14.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基本技能培养论文 篇十四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 学生技能培养 途径优化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

1.培养目标与定位

国家制定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标准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做了重点分析,将技能培养摆在非常重要位置。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

2.企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要求

使学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熟练职业技能、必要文化基础,是专业培养的核心。企业要求生产者不仅要具有更加成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计算机专业学生对技能培养的需求

在教学中受师资、设备、校企合作紧密度等局限,我们或多或少地弱化了学生技能培养。2014年10—12月对安徽省F市6所职业学校226名计算机在校生、皖南X市2所中职校和皖北S市两所中职学校的149名学生进行函寄问卷调查,学生们认为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占45%,教学内容滞后的占22%,实训设备不足的占28%,缺乏与企业对口实践课程的占18%,校内实训没有针对性的占36%,说明教学存在针对性不够、培养不到位,迫切需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

2012—2014年我们三批次到计算机类企业、中小型企业计算机相关部门、影像制作与广告公司、信息公司、计算机营销公司、计算机协会等通过上门发放调查问卷、E-mail调查、电话沟通、问卷信函调研等形式进行调研。统计后发现,有95%的企业需要心理素质好、职业素养强、实践能力强、来之即能用的人才。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恰恰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

二、目前计算机专业群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分析

2012—2014年的企业调研发现,企业需要毕业生具备文字处理与办公自动化、网站维护、广告制作、多媒体处理、电子商务等专业技能。同时,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最欠缺的五个方面依次为: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技能水平不高;知识体系结构不合理,应用新知识能力不足;职业道德和纪律性不强,吃苦耐劳不够;沟通能力较弱,抗压能力不足;跳槽太频繁,职业定位不准确。

通过2013年、2014年两次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学视导发现: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存在严重的失衡,加之顶岗实习和就业不能对口,学生在企业就业稳定性差,对口率低。因此当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生源质量下滑

很多家长认为计算机仅仅是工具,不是一技之长,不愿意让孩子学习计算机,再加上目前中职计算机毕业生就业薪资低、工作稳定性差,导致生源数和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2.实训教学设备不足

生均计算机数、网络实训设备、理实一体实训室、信息化教学设备等严重不足,缺少与企业生产实际对接的教学环境。实训基地缺少企业生产型实训,很多实训课呈现学生边干边玩的现象;企业参与办学的深度、力度不足。

3.培养目标不能与企业要求对接

企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技能突出的毕业生,而我们的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原因是在培养过程中:一是套用学科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二是培养没有针对性,专业大杂烩,什么都学,什么也不精通;三是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弱,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4.质量监控没有得到体现

目前采用毕业证和技能等级证双证就业,但这两证又有多少含金量呢?毕业考试流于形式,技能等级证学生就业不对口,计算机网络、平面设计、动漫、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考取的文字录入、计算机维护等级证无法检验专业能力,行业对其认可程度也较低。因为涉及收费,学校难以挑选合适的认证考试推荐给学生。

5.校企合作几乎没有

走出教室到行业去,走出校门到企业去,在岗位中学习,在职场中锻炼已成为必然。由于主客观原因,计算机专业没有一家真正意思上成规模的校企合作企业。

6.就业安置不合理

目前采取的就业为大部制安置,计算机专业学生大多安排在电子厂流水线工作,无法对口安置。本地没有专门的计算机生产企业和大型公司,学校不愿和小微企业打交道,怕分散安置不利于管理和安全监控。

三、加强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举措

企业对中职毕业生专业的要求既专又宽,而根据教学规律和课程开设要求,即便是分专业方向培养,学生也不能达到精、专、宽、广的要求。一线教师对中职计算机教学越来越困惑。四年中,我们通过课题研究和班级对比试点,采用了以下方法提升技能培养。

1.实行分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

第一学期学习公共和专业基础课,第二学期划分为网络技术、平面设计、动漫、维修组装、数字媒体和电子商务六个方向,第三学期是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第四学期是专业能力提升培养,第五学期工学交替、校内强化实训和职业技能认证,第六学期顶岗实习、企业集中实习就业。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为4∶6,个别科目为3∶7,基础课、公共课实行大课制教学,实训课实行小班模式下的教学。

2.实施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

采取由浅入深、螺旋式提高难度的方式,开发专业项目课程,围绕生产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采用“行动导向”模式,教学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竞赛法等转换;教学场所由传统单功能专业教室向一体化教室转换;教学理念由课程教学向职业岗位靠近,课程结构模块化、知识单元化、操作模块化。

3.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建设设施完备、具有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训室,变传统机房为实训室管理,开展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项目实训;采用校内学习+校外企业实习、校企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把学习和技能培养放到企业中进行,做好适应型实习—任务型实习—开放型实习—深入型实习—生产型实习各环节,实现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4.推进产教融合

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校企合作委员会,开设冠名班、订单班,教学做合一校内实训基地采用“7S”管理。引企入校,以场地引资源,组装维修、平面设计、网络等专业方向建成“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与行业、企业合作,把教室搬到工厂,实体运营,开设计算机销售检测维修公司、广告公司、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实体店、影视音视频制作服务部等实体。

5.推进校校合作和中高职衔接

组建中高职一体的职教联盟,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开发、设备资源共享、学分互认、分段培养、教师培训等全面合作,开展3+2、3+4联合培养,架通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合作开展1+2、1.5+1.5、2+1形式的中职校合作办学,扩大生源基地。

6.加强教材、实训讲义和精品课程的建设

模拟工作情境,提炼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编写理实一体式教材。根据企业岗位群的需要,邀请企业人员共同开发模块化、项目化实训讲义。精心建设好精品课程,突出专业特点,建设好数字化资源库。

参考资料:

[1]2013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情况分析报告[OL].安徽职业与成人教育网,http://www.ahzcj.gov.cn/show.asp?id=2410.

[2]李淑晓.探究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J].职业,2010(2).

[3]胡艳辉.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7).

上一篇:开学了作文800字高中三年级下一篇:商场员工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