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积累与运用五》教学方案设计

2024-09-01

语文《积累与运用五》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5篇)

1.语文《积累与运用五》教学方案设计 篇一

三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训练要求

・・ 1、指导学生大体了解谚语的意思。诵读、背诵谚语,不断积累语言。

・・ 2、辅导学生自读,理解短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

・・ 3、辅导学生进行听、说、评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 训练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1、2。

・・ 训练过程

・・ 一、导入课题

・・ 二、完成读读背背

・・ 1、学生自读:

・・ (1)正确朗读下面的谚语。

・・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火要空心,人要实心。--火心空,有氧气,才能烧得旺。人心实,信得过,才能办成事。

・・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人偶尔犯个小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知悔过,小错不断,酿成大祸。

・・好事多做,恶事莫为。--好事要多做,坏事千万不要干。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树干直,做什么都能用得上,人正直,到哪里都能得到信任。

・・茄子不开虚花,真人不说假话。--茄子开的花,个个会结果,没有虚花。真诚的人说的都是真话,没有假话。

・・ (这些都是谚语,内容上都是讲为人之道,教导人要正直、诚信,多做好事,改正错事,不做恶事。形式上音韵和谐,言语隽永深刻。)

2.语文《积累与运用五》教学方案设计 篇二

一、重乐趣,让学生快快乐乐学语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永正老师说“:我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和谐,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心情不舒畅,谈不上学习,更谈不上思维活跃,当然也谈不上创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内因,教师及学校等其他条件都是外因。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他们才可能越学越愿意学,越学越喜欢学。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引导他们在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自由地流连、徜徉,鼓励他们同作品中丰富多彩的人物、事物尽情地对话、交流,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启迪,使他们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如此,他们就会自觉地、乐此不疲地沉浸在祖国文化的宝库中,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由“教”到“不教”的自然过渡。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乐学呢?我们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能潜心读书,有问题能获得指导,有思考能自由进行交流,当然也可以自主阅读有关的书籍和资料,从而真正学有所得,心有所悟,而不是被动听讲或被动地参与教师要求的课堂活动。其次,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加油站和展示台。我们都知道,每到“六一”或有其他表演活动时,学生是最开心快乐的,也是最愿意参加的。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每天能给学生一些展示和表演学习成果的机会,孩子们也同样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并激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这一点我们在特级教师陈琴老师的课堂上,看到学生的展示时获得了启示,并在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的实践中灵活运用,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每节课的前10 分钟是学生展示的时间,一般至少提前一周安排,每天选两个学生展示,并适时穿插一些集体背诵的篇章,展示的内容有热点话题播报、新书内容(或故事)介绍,也有名著片段或古诗文的诵读表演,还有古诗文片段教学和日记、习作展示等,可集体展示和小组、个人展演相互穿插。每个学生每月至少能有一次单独展演的机会,并能及时受到相应的表彰或激励。为了这几分钟的展演,学生在台下用足了功夫,在台上尽情地表现,几轮展演下来,许多班级已形成了浓厚的乐学氛围。有的老师还利用学习园地和班级的网页等举办学习作品展览,组织学生参与故事创编、日记接龙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实践证明,让学生快快乐乐学语文,开开心心度过金色的童年生活是完全能做到的,而且,对学生来讲,这才是最重要的。

二、重积累,夯实语言基础

语言运用的根是语言积累。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苏教版主编张庆老师认为,“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读读背背’,重在读,重在背。读熟了,背熟了,就储存起来了。以后再来慢慢消化,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先吞噬,后反刍’”。于永正老师认为:“该记住的没记住,该积累的没积累是最大的失误之一。”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是:入乎其内,化乎其中,迁移运用。我们要让学生运用语言,就必须先让学生输入语言,而输入语言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积累。胸无点墨,就不可能妙笔生花,只有学富五车,才可能才高八斗。研究表明,背诵既是涵泳,也是熏习;既有积累,又有“反刍”;既是夯实文化底蕴的过程,又是提升文化品味的过程;既是学生记忆力领悟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又是学生生命潜能不断开发的过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强调“: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犹太人是世界上公认的最聪明的人群,他们聪明的重要原因,是代代相传地在教育方面一直都在努力开发孩子的智力,而他们开发孩子智力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大量背诵。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积累语言特别是表意文字,对于开发右脑的智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右脑的信息储存量是左脑的100 万倍。右脑具有的直观的、综合的、形象的思维机能,在人的创造性思维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事实上,我们古代私塾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反复阅读,大量积累,从而成就了我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文明与辉煌。同样,近几年我国在国学学习中出现的一批小神童,都是在反复阅读、大量积累的过程中取得惊人的成绩的。陈琴老师的学生小学毕业时人人能背诵10 多万字的古诗文,人人能写1000 多字的文章,他们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各方面的表现都令人刮目相看。这足以说明在小学时代,让学生大量阅读,充分积累,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可行。

学生通过阅读等活动积累了语言,就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反刍、运用、体验和感悟,这就是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渐进的,是因人而异的,是螺旋式上升的,有些内容的体会感悟也许会伴随人的一生。人的语文素养正是在这种不断反刍、反复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跟他所背诵内容的数量和质量成正比。幼儿和小学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代。充分利用孩子们记忆力超强的优势,让他们大量阅读积累优秀的经典作品,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才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根本的也是唯一的途径。

也许有人会问,让学生大量去积累,时间从哪里来?课文教学怎么办?其实,这就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也是许多专家学者早就反复强调的:要简简单单教语文。这样做的理由很多,其一,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奠基时期、播种时期、积累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所以,教师要学会“放养”,即把“羊儿”带到水草肥美的地方,让他们快乐地“觅食”,自由地交流,尽情地享受那采撷的乐趣和自得的幸福。然后,腾出时间去关怀和帮助那些还不太会自己觅食的“弱者”,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其二,教材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编写的,绝大多数文章只要学生多读几遍就可以基本掌握,并没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讲解分析的那样玄妙和神秘。大量事实证明,离开了学生的读书感悟过程,老师讲解的内容,学生能够长期记住并加以运用的,几乎为零。所以,古人和许多教育专家都主张“好读书,不求甚解”,腾出时间来,让学生大量读书、积累,并在不断的反刍中逐步体验、感悟才是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其三,课文是例子,语文教学强调一课一得。教材编者在选编教材的时候,已经将学生应知应会的一些主要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知识,分主题编排于各个单元及每篇课文之中,只要我们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和练习这些内容,并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那种试图把一课中几乎所有涉及到的知识都要告诉学生,甚至还要生发开来尽情展示教师学识的做法,显然是违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的,也是得不偿失的。

事实上,一些老师通过“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教学实践,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学成绩。如山东的韩兴娥老师践行“海量阅读”,她带领学生两周学完一册教材,三年级学完六年的教材;学生一学期课堂阅读量平均达到50~100 万字,唯一的家庭作业是班级循环日记;她所带的四五年级学生,在40 分钟内写出立意新颖、自然通畅的600 字左右的习作成了普遍现象,全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同样,语文教学大师霍懋征老师也曾在20 多年前就引导学生一节课学习几篇课文,并取得了班内无差生的优异成绩,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所以,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办法恐怕还是教师要管住自己的嘴,少说点,少讲点,让学生多读点,多背点,多练点,开心点,快乐点!

三、重运用,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运用是语言学习的灵魂。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里的“习”就是练习运用。老子也说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运用的重要性。毛泽东主席曾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对语文学习来讲,尤其如此。我国几千年的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也充分说明,只有大量读书,充分积累,及时运用,才能真正学好语文。所以,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应该围绕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就像从游泳中学习游泳,把食材制成佳肴一样,语言能力的形成必须经历由初级到中级,直至高级的消化吸收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语言运用。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杨巧云老师,在六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让学生大量读书;二是让学生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别的家庭作业基本上没有。最后,在全区的3000 多名小学生毕业统考中,她的学生囊括了前17 名,而且,班里的其他学生排名也很靠前。同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无论教初中还是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很好,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让学生平时多读多写。另外,对于小学生来讲,我们还必须牢记,他们的“写”是习作,是练习写作,所以,一定要顺其自然,做到低门槛,缓坡度,多鼓励,多欣赏,少要求,少抱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最关键的是先让他们写起来,并坚持写下去,只要逐步养成每天写的习惯,学生就会创造许多的精彩。冰心先生认为:“心中有什么,笔下就写什么;话怎么说,字就怎么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思想感情发泄完了,文章也就写完了。”对于小学生的习作或日记的要求更应“简简单单”,核心就是“写”和“坚持”。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运用各种途径为学生的语言运用创造条件,努力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励学生把积累的语言和获得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来,写下来,甚至贴出来,让他们充分享受其中的乐趣并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从而乐此不疲,逐步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习惯。

3.小学语文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积累;运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时能够更好地进行人际沟通与交往。随着加强语文语言积累与运用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师应不断调整和创新教学方法,把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语言纳入教学目标之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语言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语文教师要想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良好教学效果,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只有对学生真正了解,才能利用学生的兴趣点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有效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促进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小学生一般都非常喜欢看动画片,笔者就让学生每天放学后看十分钟的动画片,然后在第二天上课时把自己所看动画片的名称和故事情节讲述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由于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不会把它当作一项被动性的作业去完成。通过讲故事,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语言的“理解——记忆——表达”过程。

二、组织课前背诵和口头演讲

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每节语文课前的几分钟,为学生创造更多练习语言运用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五六个人左右,利用每节课前几分钟一次一组进行背诵或者演讲,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点的巩固和运用。

例如,上节课学过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枫桥夜泊》这首古诗之后,笔者在这一节课前五分钟选择一组或两组要求背诵,并且和其他学生一起评价哪个组背诵得比较流畅,哪一组背诵的整体效果比较好。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牢记并学会运用了课文知识点,同时加深了对语言结构运用的体会。在学习语文课文之后,组织学生在下一节上课之前对课文进行描述,不必局限于对课文一字一句的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利用课文中或已学过的词句加以修饰,只要讲得明白、流利就可以。

三、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语文这一学科主要以文字的形式描写人物或事件,每篇课文中都包含着这样那样的情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引导学生感受和领会其中的情感,并且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或朗诵。学生只有真正领会了其中的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为了提高学生朗诵课文的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促使他们主动练习和使用语言,教师在此期间扮演引导和纠正的角色。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爱你啊,祖国》这一课,本文主要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讲述完文本大意之后,笔者组织学生自由朗读,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出意见,学习抒发对祖国情感的语气语调,如激昂、热爱、感激等。接下来笔者依次选择几个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纠正学生阅读时的语气,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练习,能加深对课文情感的领悟。

四、利用多媒体调动课堂气氛

信息时代,教育教学拥有了更多高水平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多媒体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媒体动静结合的技术特点,为语文课堂提供了大量直观丰富的内容,以各种各样的图片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画面,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课堂教学的气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技术优势,借助一些优秀的演讲或朗诵比赛等电视节目,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例如,为了更好地拓宽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的途径,笔者有计划地搜寻有关语言使用方面的视频如演讲、朗诵比赛等,并在课堂上播放,和学生一起赏析。引导学生关注视频中精彩的语言表达环节,并让学生做好记录。学生对少儿诗朗诵大赛视频中选手的表现赞叹不已,无形中激起了努力学习语言的渴望。

通过多媒体电教技术为学生播放优秀演讲视频,一方面拓宽了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言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五、重视课后作业的环节设计

在日常教学中,课后作业环节往往被教师忽视,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把教科书安排的课后练习完成就行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误区。教师应根据教材大纲和课堂教学目标要求,认真设计课后作业环节,把课后作业纳入到教学的整体环节设计。课后作业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巩固,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有效途径。

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以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后作业,也就是说如果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需要特别加强巩固,教师要根据课文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目标等设计课后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巩固知识点;另一种是为了让学生达到某种能力和水平而设计的长期课后作业,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课堂积累下来的语言,可以让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教师定期进行检查,并对学生所写日记中出现的语言运用不当问题进行引导和纠正。如此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不仅养成了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及时练习和巩固了在语文课堂积累的语言,有效促进了学生言语积累和运用能力。

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时记录经典词句的习惯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的学习和积累,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教材内容和课外阅读资料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但课外阅读资料浩繁复杂,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寻找一些相关的阅读资料,作为阅读典型材料让学生精读、细读,引导学生做好记录,便于在以后的社交或写作中运用。

例如,在课外阅读时笔者指导学生赏析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景色的句子:“宁静的夏夜月朗风清,总是能给我一种清逸娴静的感觉。明净清澈如柔水般的月色倾洒,清光流泻,意蕴宁融。月色柔和而透明,轻盈而飘逸。”如此优美的句子,很适合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句子所表达出的优美意境。之后笔者让学生把这一段话抄写在笔记本上,为以后的作文写作积累语言素材。学生通过反复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好词好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总之,小学生语文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需要从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上采取有效策略,做到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针对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效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语言积累和人际交往方面都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苏丽荣,王金富.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A].迈向新世纪[C].长春: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1999.168-169.

[2]张声忠.应该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西宁: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1999.110-120.

[3]李雨虹.回归语文教学本色——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误区解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南京: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256-258.

[4]白 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认识与实践[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二卷)[C].长春:中国伦理学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1993.40-43.

[5]陈玉鸿.小学语文教学不变的是什么[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南京: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176-180.

4.语文《积累与运用五》教学方案设计 篇四

1碧寤酇ABB、ABAB、ABB式词语的重叠方式。

2崩斫馑鸭歇后语。

3倍列话,乐一乐,悟一悟。

4倍杂哪产生兴趣并能用普通话大方地讲笑话故事。

5蹦苡锰峁┑牟牧媳嗤话故事,并能把它写下来。

6蹦苷确使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养成修改的习惯。

7弊灾髟亩炼涛摹毒卫填海》。

教学准备

1庇眯『诎逍醇妇湫枰修改的句子。

2彼鸭一些叠词和歇后语。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AABB、ABAB、ABB式词语的重叠方式

1毖生自己读词语,看看每排词语各有什么特点。

2比醚生自由地说一说,从中点明教学内容:词语的重叠方式。

3蹦慊鼓芩狄恍┱庋的词语吗?

4崩鲜ρ生一起补充介绍这三种类型的词语,学生每种类型的词语都各选几个记下来。

二、理解搜集歇后语

1弊远列后语,在读的时候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2倍烈欢粒记一记,写一写。

3蹦慊怪道哪些歇后语?

4笔ι互说歇后语,把自己喜欢的歇后语记下来。

三、读笑话,乐一乐,悟一悟

1弊杂啥列话,乐一乐,再想一想。

2苯涣鞫梁笏获取的知识。

3狈纸巧读一读。

四、讲笑话

1笔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笑话故事,引出课题。

2备嬷活动内容及评选“小笑星”和最佳听众的要求。

3蓖桌或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笑话故事,并评一评谁的故事讲得最好,谁是最佳听众。

4备髯橥蒲〕龅拇表上台讲幽默故事。

5贝蠹移酪椋怎样可以讲得更好。

6奔体评议,推选出“小笑星”和最佳听众并颁奖。

7庇惺奔淇扇醚生自由上台讲故事。

五、用提供的材料编故事,并把它写下来

1币导语:童话故事是许多同学都很喜欢的,在语文大课堂里,在生活中,我们读了或听了许许多多有趣的童话故事,我们的头脑里也有许多神奇的想象。我们虽然还小,但也能编出很有意思的童话故事,你愿意试试吗?

2毖生自己思考,挑哪些图,怎样连成一个故事。

3毖生讲述故事,老师在学生讲的时候帮助润色。

4比梦颐悄闷鸨世矗写下这些有趣的故事,然后比一比,看谁写得更精彩。

5崩鲜ρ≡褚涣狡习作,读给全班听,一边读,一边评改。

6毖生自己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改完后,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加上题目。

六、学习修改符号

1背鍪揪渥尤醚生自己读一读,想想看,这个句子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

2毖生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修改,教会学生这四种常见的修改符号。

3庇眯『诎宄鍪玖硗獾牟【洌让学生试着用新学会的符号修改并评议。

4蹦贸鲎约旱南白鳎自己修改或同桌交换修改。

5倍烈欢列薷暮蟮奈恼拢谈谈自己的感受,点出教学目的:“文章不厌百回改”,让学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性。

七、阅读《精卫填海》

1弊约憾炼涛摹R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2惫椿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3备惺芫卫鸟锲而不舍的精神,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卑颜飧龉适陆哺别人听。

5.语文《积累与运用五》教学方案设计 篇五

1碧寤嵩诓煌的语句中,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

2被累名人名言,体会其含义,丰富语言。

3碧寤帷跋笳鳌钡谋硐质址ǎ学会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习作。

4崩钟谟肴私涣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能认真、耐心倾听别人的倾诉。

5蹦芫咛濉⑸动、清楚地写一件最能表现自己能干的事。

教学准备

教师:小黑板。

学生:自制一个心形纸板,在上面写几句自己的心里话。

课时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毙『诎宄鍪救个句子,让学生自读,画出表示慢慢行走的词语。(徜佯、漫步、流连)

2毖生再读句子,联系句子理解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3蓖ü理解,你发现了什么?(在不同的语句里,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呢? (避免表达的重复,使语言丰富、生动、吸引人)

4毙〗幔涸谛醋魇保在不同的语句里,相同的意思,我们尽量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可以避免语言的重复,使文章语言丰富生动,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二、语海拾贝

1毖生自读名言。

2比班交流,教师范读,直到读准字音。

3贝诱庑┟言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与同桌说说。

4比班交流,生生、师生互动解惑。

5毖生背诵名言。

三、互动平台

1庇米约合不兜姆绞蕉炼曰埃可自由读,也可和同伴分角色对读),读通顺。

2笔ι对读。

3彼邓的愦又卸炼了什么?

(1)什么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2)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把人们的某种思想情绪寄寓在某种事物上,既具体明白,又引人深思,更让人回味)

(3)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哪些运用了象征?(《胡杨赞》)

(4)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可以象征人的什么品质?

4弊饕担菏宰庞孟笳鞯氖址ㄐ匆黄习作。

四、口语交际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中有融洽、理解,也有委屈、摩擦……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当内心烦恼痛苦时,特别想与人聊聊;当遇到愉快高兴的事时,也愿与人分享与交流。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扉,把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说出来,让大家与你一起分享快乐、共渡难关。

(二)营造氛围,诉说心里话。

1比醚生拿出课前做好的写了自己心里话的心形纸板。小组内交流,然后把它贴在教室的任何地方。

2蹦阕急付运说自己的心里话,你觉得在说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态度诚恳、语气平和、表达清楚有序)

那么听的同学又应该做到些什么呢?(认真倾听,并作出恰当的反应)

3敝该说一说。

4笔ι点评。

5毖生自由向自己的好朋友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教师巡视,相机点评。

(三)教师小结。

在生活中,难免会有许多难过的、委屈的,或者开心的经历。同学们,当我们有心事的时候,一定要敞开心扉,向你最信任的人尽情地倾诉,那样,你一定会觉得心情畅快。

五、习作百花园

(一)激发兴趣,交流体验。

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能干的一方面,能介绍给大家听听吗?让大家一起来夸夸你的能干。(分小组互相说,然后再全班说。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有理,说得具体。)

(二)拓展思路,引导体验。

1被匾湟幌履阍谧瞿募事情上最能体现出你的能干,当时有怎样的感受。比如,你学会了某一项本领,解出了一道难题,做成了一件小制作,取得了一次竞赛的胜利……在这件事情中,你是怎么做的,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是怎样克服的。特别是最能体现自己能干的方面要具体生动地说说。

2狈肿榛ハ嗨担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有趣,说得具体。教师及时点评,尤其要表扬能运用富有新鲜感的个性化语言表达的那些学生。

(为帮助学生克服选材的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事,无论大小,只要是成功的,都说一说,师生共同评论能不能作为习作材料使用。)

3碧致垡幌略跹开头,怎样结尾,表达的顺序以及如何抓住重点等。

(三)体验范文,自由习作。

1敝傅佳生阅读自己搜集到的表现自己能干的范文,体会别人的表达方法。

2弊灾髂馓猓打开习作思路。根据自己选定的习作思路,尝试个性化拟题。例:《我第一次》《我真能干》《成功的喜悦》……

3苯涣髯阅獾奶饽浚欣赏及点评。

(四)自主习作,表达真情实感。

挑选自己认为最能表现自己能干的内容,尝试写作。教师巡回,进行现场指导。

(五)交流评价,评议修改。

1弊孕醒≡窕锇榻行修改,找出习作中值得学习的文句,用波浪线画下来。写出好在哪里和为什么好,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2蓖萍鱿白魅班交流,并陈述推荐的理由,教师作及时点评。找出亮点,评价激励。使学生明白别人习作的好处,为什么好。引导学生借鉴长处,重新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评选最佳,成功激励。

教师进一步评点,张扬写作个性,表扬有独特体验的亮点。

六、自主阅读园地

1毖生自由默读课文。

2彼邓刀涛闹饕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倍涛氖裁吹胤阶钊媚愀卸?勾画下来,自读自悟,并写出你的感受。

4比班交流,从故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什么?

6.语文《积累与运用五》教学方案设计 篇六

1.了解省略号的多种作用。

2.积累有特色的对联,感受其中的趣味。

3.学习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4.能互助、合作开展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5.能采用书信的正确格式和得体的表达方式,并能在书信中抒发真情实感。

6.自主阅读短文,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一、温故知新

1.读三句话,体会当中省略号的作用。

2.同桌交流。

3.小组讨论:你知道省略号还有哪些作用吗?请举出例子。

4.全班交流。

5.教师总结。

二、语海拾贝

1.读两组对联,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与同桌一起探讨如何断句。

3.采用自读、对读等方式充分朗读对联。

4.全班交流搜集到的其他趣味对联。

三、互动平台

1.读对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概括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3.交流在《韦德的心愿》中应抓哪部分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4.以其他课文为例,谈对此方法的理解。

四、综合性学习

1.读题,思考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有哪些。

2.审题。

3.小组设计活动方案。

4.开展活动。

5.班上针对活动进行总结、交流。

6.评议最佳活动小组。

五、习作百花园

1.复习导入。

以前,我们早就学习了书信这种应用文,有谁能说说书信的格式是怎样的呢?写书信时,我们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2.阅读要求,审题。

3.拓展思路。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5.选择几篇优秀习作讲评,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6.誊写。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由读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从诗歌中感悟到些什么。

3.同桌练读,体会诗中情感。

4.表演朗读。

7.强化语文积累指导学生运用 篇七

其实积累与运用应贯穿课堂的始终。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认为:“积累, 是人生的永恒课题之一”“没有积累, 世界将永远是一片荒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那么, 语文课堂该如何积累呢?

一、强化积累

1. 在背诵中积累

关于背诵, 周振甫先生引述张元善老先生的话说:“读书要追求‘立体的懂’, 它的关键在于熟读背出。即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背诵, 不光有利于语言的积累, 还有利于记忆能力的提高。然而, 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 较少看到有背诵的, 或者是只背书中须背的部分。因此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多一些背诵, 少一些琐碎的理解, 并将背诵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常抓不懈。

背诵也是有法可循的, 而非死记硬背。背诵是可以训练的, 背诵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如:借助关键词背诵;运用“总—分—总”的方法背诵;按文体特点背诵, 写人记事的文章, 按其线索或“三要素”来背, 参观游记一类的, 抓住浏览线索来帮助记忆等。不仅要背准内容, 更要能体会其情感, 这才是更高层次的背诵。

另外, 背诵的形式更是多样。如齐背、抽背、比赛性背诵等, 总之要多角度、多感官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方可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正如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以有得尔”, 因此熟读成诵就是学好语文的最起码的条件。

2. 在阅读中积累

的确, 好词须背, 名句须背, 优秀篇章更要背;但背诵不能成为积累的全部, 因为广义的积累更得益于阅读。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化名著, 是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丰富学生语言的有效措施。教者可以从名著篇目的选择、阅读计划的制订、阅读方法的指导等方面, 让学生学有所得, 学有所获。

语文教师可结合本班学生的实情, 制订一个长远的阅读规划, 分阶段, 分目标, 并根据不同年级或是不同水平的学生, 选择不同层次的书目。课外阅读的积累不仅有语言文字的积累, 还有思想情操的积累。让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学会分析、学会欣赏和评判。积累的方法和途径很多, 可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 然后可以写读书心得, 以达到模仿、创造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素材积累得越多, 越有助于表达;越有助于观察生活、感悟道理、积累知识, 从而使积累得到更好的延续。

老舍说:“只有入口成章, 才能出口成章。”多阅读便是“入口”。在阅读中积累, 在积累中运用, 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实现了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表达水平。

二、指导运用

积累不是最终目的, 它只是手段, 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才是目的, 学会写作才是目的。积累是“存”, 写作是“取”;积累是吸收, 写作是表达。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 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 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 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 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也规定中学生每年各种练笔不得少于5万字。因此, 教师应在强化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 也给予其练笔指导,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是词句的运用。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挑战主持人》, 其中经常安排一个测试题, 那就是选用单个词语, 或多个不相关联的词语组合, 口头造句或即兴表演短剧, 这跟我们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大相径庭。或选择几个不相干的词语, 进行情景模拟写作;或利用几个成语连词成段;或在课堂上进行仿写练习, 通过这些训练, 久而久之, 定能使文本的语言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二是优秀诗文的运用。苏教版教材中, 每册都有优秀的诗文赏读, 教师也可以将此迁移到写作中去。一方面是在写作中准确引用, 理解诗文意蕴, 在习作运用中加深学生对优秀诗文的理解和品味;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多做诗文改写、续写、扩写之类的练笔, 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诗文的意趣和意境, 并有所创新。如教授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 让学生把该篇古文改成记叙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真是“一举多得”。通过这些训练, 学生能将名篇精美的语言最终变成自己的语言。

三是名家名篇的运用。朱光潜谈学习写作时的主张:“最简单的办法是, 精选模范文百篇左右 (能多固好, 不能多, 百篇就够) , 细心研究每篇的命意、布局、分段、造句和用字, 务求透懂, 不放过一字一句, 然后把它熟读成诵, 玩味其中声音节奏与神理气韵, 使它不但沉到心灵里去, 还须沉到筋肉去。”是的, 揣摩名家名篇的写作方法、写作要领, 如此一来, 怎能不行云流水呢?

8.探究成语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八

【关键词】成语;积累;运用

中国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历史,语言文字更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其中成语就是祖国语言文字中的珍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意义完整的特殊固定短语。它一般由四个字构成,结构匀整、含义丰富、风格高雅,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是汉语词汇中的精华。因而要正确引导学生搜集、积累各类成语并加以运用,有助于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语言学交流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一、成语积累的方法

成语,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学习语文,积累一些成语,确实很有必要,加上现在的教材,综合性学习、各种考试也把成语的掌握运用列入到试题的范围,《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在第一学段中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就目前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平时孩子有积累成语的动向,可是仍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在进行,这样的效果比较差。那么怎么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轻松愉快地接受尽可能多的成语呢?

1.课外阅读中积累成语

课外阅读是成语积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只要教师指导得当,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学生一定会在课外阅读中收获比课堂学习更多、更好的成果。如读书笔记式积累,记一些好词、好句、感受深刻、意蕴深长之处;网络搜索式积累,学生在学会使用网络搜索资料后,就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接触到尽可能多的信息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以致用。每天挤出晨读课的五分钟时间轮流请学生讲一则成语故事。故事内容实际就是成语背景、意思和意蕴的具体化。学生通过讲和听,对这个成语获得了初步的认识,使学生在反复的视觉碰触和朗读中进一步得到自悟,积累起一定的数量。积累成语要养成一定的习惯,每天可以让学生摘录5至8个成语,抄写在一个小本子上,而且摘录的成语学生要理解它的意思,否则效果不太理想。

2.语文活动中积累成语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语文活动使学生们感到了语文学习的多姿多彩、生动有趣,他们感到从中受益匪浅。这种积累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即开展一系列活动来达到在活动中积累成语的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成语接龙积累成语。成语接龙就是用一词的词尾同另一词的词头接起来的形式积累成语的一种方法。老师或一名同学说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也可同音异形字)作为下一个成语的开头一个字,往下说,看谁能“接”得最长。例如:光明正大—大同小异——异曲同工——工工整整——整装待发——发号施令——令行禁止……”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培养积累词语的兴趣,寓学于游戏之中。

成语归类积累成语。归类学成语,记忆变轻松。面对数以千计的成语,要想牢牢地记住它确非易事,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方面的困难,降低记忆难度,我运用归类的方法让学生去识记成语。比如,收集含有动物的成语,并按顺序写出。比如“马到成功”、“指鹿为马”、“虎头蛇尾”、“牛头马面”、“鸡飞狗跳”等。收集跟数字有关的成语,比如“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谷丰登”、“六神五主”、“七上八下”、“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等。收集跟天气有关的成语。如“金风送爽”、“秋色宜人”、“三九严寒”、“电闪雷鸣”、“烟雨蒙蒙”等。收集“花、草、树、木”等跟自然界事物有关的成语。如“百花齐放”、“绿树成荫”、“绿草如茵”、“郁郁葱葱”等。收集与学习有关的成语。“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孜孜不倦”等。

二、利用多媒体开展成语激趣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入情入境,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投影仪(或多媒体),映出四条成语,每条成语空出一个字。用多媒体播放时,可用Word或Authorware的文字处理编辑功能,增强感染效果。

1.填人体部位

如:(1)出人(头)地;(2)焦头烂(额);(3)另(眼)相看;(4)画龙点(睛);(5)一(目)了然;(6)扬(眉)吐气;(7)千钧一(发);(8)掩(耳)盗铃;(9)嗤之以(鼻);(10)摇(唇)鼓(舌);(11)唇(齿)相依;(12)调(嘴)学舌;(13)劈头盖(脸);(14)三头六(臂);(15)一(手)遮天;(16)了如指(掌);(17)口蜜(腹)剑;(18)感人(肺)腑;(19)铁石心(肠);(20)(肝)胆相照;(21)集(腋)成裘;(22)瞠(目)结舌;(23)卑躬屈(膝);(24)摩(拳)擦(掌)。

2.填省会名称

如:(1)声东击(西安)然无恙;(2)同舟共(济南)柯一梦;(3)不谋而(合肥)头胖耳;(4)地北天(南宁)缺勿滥;(5)源远流(长春)风化雨;(6)难能可(贵阳)春白雪;(7)百川归(海口)若悬河;(8)金友王(昆明)察秋毫;(9)语重心(长沙)里淘金;(10)指东骂(西宁)死不屈。

3.填成语组对联

如:①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自知之明);②忍一言风平浪静,退几步(海阔天空);③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④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⑤(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⑥(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回首是百年身;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⑧(业精于勤)勤而能奋,(行成于思)思则必学。

4.成语抢答

用多媒体播放成语意思(同时播放文本和录音文件),请学生抢答。如①全世界都有名(举世闻名);②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各抒己见);③没有一个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无微不至);④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⑤一个人把住关口,一万个人都打不进来,形容地势非常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成语积累的方式还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每次活动结束后,老师要用精炼的语言对活动进行总结。用激励的话语,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积累成语、用好成语。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语文新课程标准》.

9.《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篇九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背一背

(一)读对(提示:殉,读xun不读xun。字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性命)。

(二)读懂:

1.这些词语大多用来歌颂什么英雄人物的,大多用于什么情况?

2.在学过的课文和读的文章中,观看的影视节目中是怎样运用这些词语的?

3.理解。

(三)过程:

1.个人读理解;小组交流;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2.背词语。

(1)个人背;

(2)同桌同学互背。

二、阅读唇亡齿寒

(一)先读文理解成语的意思,后查工具书验证。

(二)讨论:怎样讲好唇亡齿寒的`故事。

参考:(1)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十分密切。多用于形容两个邻国间的关系。

(2)a 读懂故事,有自己的感悟、体验。

b 弄清并记住内容要点及先后顺序。

c 既要结合原文又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d 讲述要连贯,自然大方,最好绘声绘色,有必要的表情动作。

(三)个人练习讲。

(四)同桌同学互讲互评。

(五)发动学生在全班讲,全班鼓励评议。

三、口语交际发现朋友有了缺点,该怎么办

(1)阅读理解:1.交际什么内容?2.怎样交际?

(2)小组交际,评议。

(3)全班交际,评议。

四、巩固练习

把读一读·背一背词语抄写词语本上。

第二、三课时

习作建议书

一、读习作、回答

(一)习作中提出可以针对什么问题写建议书;你打算针对什么问题写,为什么要提出自己的建议?

(1)周围的环境被污染,社区购物不方便,供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太少。

(2)小商贩乱设摊点做买卖,堵塞交通;网吧存在的问题;有人在学校附近劫小学生钱

(3)我们是社会的小主人,协助政府治理首都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二)怎样写建议书呢?

1、建议书写什么内容?

2、建议书怎样写?

(1)内容:

a 存在问题;

b 说明产生的原因;

c 危害性;

d 解决问题的建议。

(2)写法书写格式要正确

a 根据建议书的内容先写上标题;

b 开头顶格写清楚,建议书是写给谁的;

c 正文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写反映存在的问题,说明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或危害,具体建议标明序号分条写出;

d 另起一行写上建议人的姓名和写建议书的日期。

二、组内互说互评(围绕下面提纲说)

1、向什么部门反映情况?

2、反映什么情况,提什么建议?

(1)问题;

(2)产生的原因;

(3)影响和危害;

10.《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篇十

1.读背古诗词,体会诗人背景离乡的离愁。

2.阅读短文,认识科学家巴甫洛夫为科学奉献,直至生命最后一息的动人故事,学习他的高尚品质。

3.引导学生模拟当小记者,懂得有关小记者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会写记事文章,并从中有所领悟。

二、教学重点

1.阅读短文,学习科学家巴甫洛夫为科学默默奉献一生的高尚品质。

2.通过模拟当小记者,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手段:

用“小黑板”辅助教学、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61)

一、教学内容

1、读背古诗词,体会词人背景离乡的离愁。

2、阅读短文,认识科学家巴甫洛夫为科学奉献,直至生命

最后一息的动人故事,学习他的高尚品质。

二、教具准备

1、抄有古诗词的小黑板。

2.抄有P98第l题答案(即短文第4节部分内容)的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

谁记得我们学过的关于思念家乡的诗?自由起立背一、二句或整首。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写的思念家乡的古词。(出示小黑板。,)

<二>学习古诗词、

1.生自由练读后,鼓励大胆的孩子起立试读。

2.正音。

菩(pú)萨(shà)蛮(mán):词牌名。

鹏鸽(zhègū):鸟,像鸡,比鸡小,羽毛照白相杂,善走,不能久飞,吃植物的种子和昆虫等。肉味鲜美。

3.指导正确朗读古词。

4.讲解有关知识。(可由师生共同来讲、)

(1)生简介辛弃疾。

(2)本词共两阙,中间用空格来表示。

(3)江西造口壁:地名。

(4)书:写

5、讲解诗意。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

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

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

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

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6.弄清作者当时的心情。

词中的“可怜“愁余”二词体现了诗人的忧愁。

7.指导感情朗读与背诵。

四、完成短文阅读。

1.谈话:你听过别人说他很忙吗?他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

2.揭题,板题 巴甫洛夫很忙。(简介巴甫洛夫)

3.齐读1―3节,了解说这话的人物、时间及省略号的有关推测。

4.自由渎文,完成课后思考题一。(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

出示第4节部分内容,回答巴甫洛夫“忙”的内容,体会这位伟大的科学献身科学的高尚品质。

a.挚爱:深深地爱着。

b.“感性材料”指上文的在生命最后一刻,巴甫洛夫向助手口授的关于自己生命衰变的感觉。

c.不近人情:文中指巴甫洛夫为了不影响自己最后的工作,拒绝了亲人朋友的关心、探望。引导学生体会他对人情的冷漠与对科学的热爱。

5、组织学生围绕这一壮举展开讨论,进一步明确人物品质和文章中心。

(1)用一句话来赞美巴甫洛夫。(围绕第5节的点明中心的词)

(2)联系自己的见闻,说说是不是还有其他科学家也像本文主人公这样为科学献身;

(3)从反面例子谈谈那些浪费时光,只为自己享受的人的品质及你对他们的看法,理解“视庸俗为潮流,视利己为高尚。”

6.齐读短文,在读中得到感情的升华、

五作业设计

11.语文《积累与运用五》教学方案设计 篇十一

我国是诗的国度,古今优秀诗词浩如烟海,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体验,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文学的源头,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让我们通过品读诗词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习而言,兴趣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探求思索,促进学习成功。中学语文通过诗词教学,可使学生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所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是必要的、迫切的。那么,如何学习古诗词的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诗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发掘诗歌的境界

钱理群说:“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的文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惟,咀嚼体悟,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涵咏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诗教足以养心。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1.从形象入手,着眼于诗中描写的客观物象

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应从形象人手,抓住诗词所表现的客观物象,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或多幅画面.从而能在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内容。如崔颢的著名七律《黄鹤楼》,教师可以问学生: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从这些景物中可以看出此诗包含了几方面的内容?诗的前四句出现了三个“黄鹤”,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渺不可知的感觉.黄鹤象征了历史,前四句为诗人抒怀古之幽情。而白云贯穿古今,引出了眼前景物。西面是汉阳树.北面是鹦鹉洲,家乡在哪里?只有一片烟波浩荡而已。黄鹤为虚景,汉阳树、鹦鹉洲为实景,在虚虚实实之中,诗人不露痕迹地把思乡、怀古之情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抓住这几个饱含诗人情感的物象,全诗就较易理解了。

2.由直觉到联想。扩充诗的境界

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诗的境界进行横向扩展。由于语文知识的积累,中学生已逐步形成对语文的感悟能力。初读诗词,学生可凭语感觉察诗词中所表达的主要情绪,通过字面所提供的物象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表象,但这一表象是单调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联想及想象,在简单的画面上添加,从单线条到多线条,从黑白到彩色,从简到繁,使之成为波澜壮阔的画卷,诗词的境界无形之中就被扩大了。

二、感悟诗歌的情感

李渔在《窥词管见》中曾说:“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可见,古诗词的最主要特点是抒情性。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扫除诗词的字词障碍后,应注重对情感的体味。

1.透过文字感悟作者之情意

诗词为了追求意境,一般都含蓄隽永,留存了大片空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让读者去品味“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因此,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从诗词描写的物境中走向诗人的心灵世界,去感悟作者的情意。

如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这是一幅题画诗。在教师简要分析后,学生脑海中很容易产生一幅画面:竹林外绽放着三两枝桃花.春天的江水中几只鸭子在自由地嬉戏。教师再进一步分析:为什么只描摹三两枝桃花?这里的“暖”字体现了什么?学生在细细揣摩词句后会发现这幅画面又具一番情趣:桃花三两枝。似蜻蜓点水.却将春意透出;江水的冷暖画家是无法表现的.而苏轼却以鸭子示水暖,那一个“暖”字带给人的是春机的盎然,将苏轼由惠崇的画得到的感受再传给读者。此时读者眼前浮观的已不再是惠崇原有的画,而是苏轼笔下的动态画,感受到的是苏轼丰富的精神世界,是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敏感。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文字的桎梏,得到丰富的意趣。

2.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

古诗词教学应变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因为文学具有不确定性.由于读者的感受和理解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所以对于作品的内涵,不同的读者往往有不同的理解。中学生心理逐步走向成熟.思辨色彩进一步加强,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时。哪怕是幼稚的,也应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教学气氛被激活后.学生的思维也更易活跃。当然,教师在讨论中的“向导”地位也不可忽视。一般而言,教师讲授的诗意是最合理的,通过对多种解释的比较,可使广大学生形成清晰的判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三、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靈魂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 “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老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钓和一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联想和想象在诗词学习的课外活动重要形式——诗歌表演中更能指导其欣赏作用和创造精神渲泄得淋漓尽致。

12.积累运用五的教学设计 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一)教养目标:

1、“读一读、背一背”,记住五句名言。

2、读懂短文内容,了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

(二)教育目标:

学习盘古为了人类幸福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读懂短文内容,受到教育。

三、教学难点:

观察前后两幅图画内容,想象中间情节内容,写成作文。

四、教学用具:阅读提示投影片、插图片。

五、教学课时:4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口述今天的学习目标。

二、完成“读读背背”。

1、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并把对自己起警示、激励作用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一两句抄写在卡片上,以便课上交流。

2、自己练习读一读,把句子读通读顺。

3、边读边想一句子的意思。

4、和同桌或好朋友互相读一读这些句子,交流讨论自己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5、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价,教师指导、示范。

6、自己练习读。

7、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形式有指名读、想读的站起来就读、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读好哪一句就读哪一句等。

8、练习把句子背下来。

⑴自己练习背。

⑵找同学互相练习背。

⑶随机抽查背。

⑷不必等老师点名,学生想背的,起来就背。

⑸齐背。

9、互相交流读一读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名言警句,同学之间赠送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三、完成“阅读”。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2、学习课文,感悟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学生带着文后的两个问题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把短文读通顺。

4、围绕课后的问题边读边想。

5、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神话故事,鼓励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加上动作、表情,把故事讲的生动、具体。

8、同学之间互相练习讲故事。

13.语文《积累与运用五》教学方案设计 篇十三

教学要求

1. 阅读古诗,积累语言文字。

2. 阅读短文.培养学生借助工具进行阅读的能力,明确作者通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3. 学会交流自己收藏的物品,结合交流过程谈感受。

4. 能写描写一处场景的作文。

重难点、关键

1. 阅读短文、培养学生借助工具进行阅读的能力,明确作者通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写一处场面的作文指导。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阅读古诗词,指导读背,积累语言文字。

2.阅读短文,培养学生借助工具进行间读的能力,明确作者通过文

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退理,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

1.指名背诵本学期学过的名言名句、古诗。

2.用本学期积累的两三个成语说一小段话。

二、学习古诗词.

1. 简介宋词及作者。(宋词是我国宋代的一种诗歌形式。作者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

2. 默读《如梦令》,边读, 边想,在脑子里形成词句描绘的优美画面。。(这是李清照少女时代写的一首游记短词。展示了一幅溪亭、落日、归舟、荷塘、沙鸥、白鹭的五彩画卷,格调清新愉悦,富有情趣,给人美的享受。)

3. 试看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词句意思,理解词的大意。(常常记起当年外出野游,在溪边亭子里游玩到日落西山的情景,由于陶醉于溪边美景,以致记不清回家的路。尽兴游玩荡舟,竟误把小船划到莲花塘深处去了。因天色渐晚,拼命划船,桨声、水声、人声惊起了沙滩上的沙鸥、白鹭。)

4.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词的韵律美。这首同中的“暮”“路”“渡”“鹭”押“U”韵,要注意读出韵味。在读中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增强对古诗同的兴趣。

5. 指名读诗。通过反复朗读,读通全诗。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可以向座互相练习,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看哪组读得好,背得快。形式要多样,注意趣味性。

三、阅读短文。

1.自由轻读短文,看看短文属于什么体裁,主要讲了什么?(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花园中一棵粗壮高大、茂盛却很骄傲的橡树,不愿与其它树为伍而成为一棵独树,最终被狂风刮断的故事。)

2.仔细读读,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短文一开始描绘了橡树美丽的形象, “粗壮高大”“挺拔威武”“亭亭如盖的树冠遮天蔽日”,这与后文“吹弯了它的躯干”“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倒在地上”形成强烈的对比,表明了妄自尊大所带来的可悲下场。)

3. 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抓住一些重点词句提出问题,思考、讨论。

(1)为什么狂风会“没有遇到一棵树的阻拦,径直朝橡树扑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橡树的“妄自尊大”“不可一世”?

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妄自尊大,不与人合作,要遭灭顶之灾。)

4.读一读,看看文章是什么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理清短文顺序。(按橡树前后变化的线索展开记叙的。)

(1)首先描绘了橡树当年粗壮高大、挺拔威武的样子。

(2)接着写橡树的变化。

(3)最后写橡树的结果。

5 . 边读边想,橡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结果怎样?

(1)这个“变”字是橡树对周围树木态度的变化(由和平共处到排斥砍伐)、是它所处环境的变化(由树木成林到成为孤树),是它命运的变化(由茁壮成长到刮断倒下)。这些变化都是由于橡树“越来越骄傲”,不愿与其它树木为邻的态度所决定的。

(2)结果在一次狂风中尽管橡树奋力挣扎最终惨遭毁灭。

6. 想一想,文章中哪些是主要内容?(文章写橡树排斥砍伐周围树木的部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7. 总结:这个寓言故事,结构简单、情节生动。用对比的手法写出橡树

由茁壮成长到在劈裂声中倒下的全过程。

8.指导感情朗读。

四、作业。

1.背诵古词《如梦令》。

2.抄出短文中你觉得美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学会交流自己收藏的物品,结合交流过程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指名背诵古词《如梦令》

二、进行口语交际。

1.揭示交际的内容,交流物品,谈感受。

2.齐读要求,明确内容。

(1)交流的物品种类:

a.自己收藏或喜爱的物品。

b.经常见到的物品。

(2)交流时要介绍的内容(简单的几句话即河):

a.说说它们留给自己的记忆、引起的联想或感悟。

b.说说围绕它们发生的事情。

3.分小组交流介绍,师巡视指导点评。

4.推举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交流。

三、小结。

学会在生活中与人交流,训练自己的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

(鼓励学生在小面积内交换珍藏的物品进一步促进交流。)

四、作业

1. 将今天见到的物品或交换所得的物品介绍给家人听。

2. 用一段话介绍你珍藏的物品。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学写描写场景的作文,注意分清主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开拓思路。

同学们,大家-定还记得六.-联欢会的情景、运动会的情景、某

一个商店开业的情景、或是你在哪个游乐场里玩的情景……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场景介绍给别人听?好,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有关场景介绍的作文。

二、阅读作文要求,明确要求。

1.指名读要求

2.明确要求:

(1)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场景来写;

(2)要能反映出这个场景的特点;

(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师可稍作提醒:主要的内容要写得更具体。)

三、小组谈话,回忆可写的场景及准备如何介绍描写。

(师可将各个场景分成几个大块,然后组织学生选择不同的小组参

与讨论、介绍,提醒学生及时做笔记,记录下别人介绍时用到的好词好

句。)

四、小组派代表汇报,师作简单的补充、点评。

1.注意抓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写具体。

2.注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写。

3.注意主次分清。

五、学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继续作文。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学会欣赏好作文,学会修改存在不足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师简单介绍此次作文大体情况。

二、表扬写得较好的学生,鼓励学生起立读习作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三、指名1一3人朗读自己(较好)的习作。(评)

1.语句优美与否。

2.顺序清楚与否。

3.主次分清与否。

四、出示比较差的作文(投影,评讲,并修改。)

1.自由读比较差的作文,发现不当处提出来,并说说如何修改。

2.读一读修改后的习作。

五、动手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作业。

继续修改习作,抄正习作

七、欣赏佳作

出示抄正例文:

呼啦圈比赛

“加油:加油!”一阵阵呐喊助威声在校园里回荡。原来,在A、B教学楼之间的小操场上,我们全校同学正在进行呼拉圈比赛。

每班15名参赛队员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他们穿着整洁的校服,站在五颜六色的呼拉圈中间,格外精神。

最先上场的是二年级的小朋友。别看他们个儿小,呼拉圈却转得飞快:裁判员“嘟--”的一声哨响,他们蹲下身子拿起呼拉圈,向后用力一甩,呼拉圈转了起来。看,他们有的涨红了脸,有的摇头晃脑,有的念念有词-…最有趣的要数那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了。他双手放在脑后,屁股不停地扭动着;由

于太胖,转得太快,他身上的肉上下抖动,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嘟-”一声哨响,一分钟到了,小男孩竞然转了135圈!真了不起。

可老天不作美,这时下起了毛毛雨。尽管这样,比赛还是继续进行。终于轮到我们班了。我连忙跑到比赛场地等候,怀里就像揣着-只小兔子, “咚咚”跳个不停。裁判员一声令下.我迅速把呼拉圈套在腰上,用力向左一甩,让腰前后摆动。就这样,呼拉圈随着身体转动了。我越转越快,1、2、3……唉呀,不好了!呼拉圈要掉下来了:我连忙摆动身体,呼拉圈转动的速度也上来了。 “好:好样的!转得快!转得快!”老师过来为我加油,我转得更欢了。裁判员的哨子一响,我停下来,一看记录结果,我一分钟转了152圈!

比赛结束了,我们班获得三等奖。小伙伴们心里特别高兴。

教学后记:

年 月 日

14.试析小学语文积累语句的运用 篇十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积累语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135-01

一、在阅读时就要为运用打基础

我们提倡读书时“字字入目”,要把心放到文章里去,作者的喜怒哀乐就是自己的喜怒哀乐,只有把自己置身于作者的描写当中,才能真正地去理解文本,只有入情入境的去读,才能唤起自己生活中某些似曾相识的记忆。这样,在以后的习作中,才能灵活地运用。如果在读书时佐以科学方法的指导,老师作适时的点拨、引导,那么,学生对语句的理解就会更快、更透彻。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有这样的语句:“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在阅读时,我引导学生讨论:人们为什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为什么灵车远去了,人们还是不愿意离开?引导学生去想象当时的情景,自己觉得是怎样,就想像成什么样,越细致越好,好像事情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语句,还在自己的脑海中留下了当时的情景,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景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了。如王辉同学的爸爸要去阿联酋打工了,她在描写车站分别的情景时,就成功地运用了类似的语句,进行了这样的描写:“‘呜……火车拉响了汽笛,要开车了,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下子抱住了爸爸,趴在他的怀里痛哭,泪水打湿了爸爸的衣衫。爸爸轻轻地拉开我的手,依依不舍地登上了列车。那从车窗里伸出来的手渐渐地远去了,我哭着、喊着爸爸,追着列车奔跑,我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呀,可是列车渐渐地远去了,终于消失在了远方,我和妈妈还是呆呆地站在那儿……”

二、有意识地去引导,在“勤练笔”中灵活运用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权威的评论家,学生动笔作文时就对教师有所期待。如果能得到老师以至于同学热情洋溢的赞许,这种赞许也会成为他们写好作文的驱力。我在每天的日记抽查中,喜欢给学生写一些简炼的评语,对于他们运用的好词佳句,我总是大加赞赏,表扬他们能够活学活用,运用得恰当,并根据具体的表现以得“☆”来表示,如今,有的同学都得到了三颗星、四颗星乃至五颗星。我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争取六颗、七颗、八颗……可别小看这几颗星,那可成了同学们的奋斗目标。每天缴过日记,办公室门口总有几个人影晃来晃去,只要我一声令下,他们就会飞身入屋,抱了日记本就跑,接着便在教室里引起一场不小的骚动。

有一次,胡奥林同学在描写雪景时,曾写道:“我走进田野,天地间一片雪白,麦子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树木披上了白袍子,电线也变成了一根根银条,啊!好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这一望无际的白色,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胸,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其中,“粉妆玉砌”引用自《第一场雪》,“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引用自《索溪峪的“野”》“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胸。”引用于《山雨》。我给他得了五颗星,他自己自然欣喜若狂,其他同学也都非常羡慕,有的在日记中写道:“我正欣赏着自己那闪闪发光的四颗星,突然有人叫了一声:‘哇!胡奥林得了五颗星!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忙凑过去一看,果真是五颗,我刚才的激动一下子变得无影无踪了,留下的不知是忌妒,还是羡慕……但我知道他一定有过人的地方。多么希望我的五颗星能早日到来啊。”在讲评课上,我让学生们明白了,胡奥林的这则日记之所以能得到五颗星,关键是在他能活学活用,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积累的语句。接着,我们又讨论了怎样才能运用好积累的语句的方法。学生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心理,他们的积极性自然不用再讲了。

三、运用不等于摘抄

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可也出现了在一篇文章里进行大面积摘抄的不良现象,这其实是对运用的误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一)学生的思想懒惰

因为学生的思想懒惰,对待作文敷衍塞责,运用不得法,干脆摘抄了事。为此,在讲评课上,我让学生们明白,不论是日记还是作文,要想有出色的表现,就要通过真人真事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其实作文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善于观察,要善于抓住人物或事物特点,进行细致地描写,做到内容具体。而运用积累的语句正是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善于总结别人的写作方法,吸取他们的长处。比如,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写得活泼可爱,但不一定所有的猫都是那样,它们各有各的性格、特点,我们学习的正是老舍先生的这种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并非把他的语句大面积引用过来。优美的语句不是不可以引用,但大面积引用,写作时便很难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摘抄

摘抄现象也是由于对文本的理解不透彻,还没有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特别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15.《积累运用三》语文教学设计 篇十五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熟读并背诵两则名言,并受到勤俭节约的教育。

2、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短文《地球颂》,达到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说出对短文最后一段的体会,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

3、引导学生就“怎样保护地球”开展讨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想象作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名言。

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语句读熟练。

2、指名读。

3、小组讨论两则名言的意思,相互说一说。

4、指名说一说名言的意思。

5、小组比赛,看哪一组读的好。

6、试着背诵两则名言。

二、阅读短文。

1、学生自由读短文。

2、小组讨论

(1)短文讲了地球的哪些优点?你对哪个优点最感兴趣?

(2)说一说你对最后一段的体会。

3、指名发言。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怎样保护环境

训练准备

1、复习《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中有关地球的知识,认识环保及其重要性。

2、用不同的形式,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做法。

训练步骤:

1、启发谈话

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社会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信你一定也很有感触,有许多话要说,我们就这问题讨论一下。

2、分小组讨论,把你的想法、看法或打算在组内说一说,并推荐一名学生把你们小组的意见整理一下,在全班说。

教师深入小组,相机指点。

3、老师组织同学在全班交流,并组织学生点评。

4、把各组的意见,由班长负责形成班上的决议,并督促大家执行。

第三、四课时

一、启发谈话

回忆,美好而甜蜜。展望,让人充满幸福的企盼。

后,你和你的同学都长大成人了。那时候你们会是什么样子的?社会、家庭、学校又会是什么样子的?中国和世界又会变得怎样?站看你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吧?

二、出示作文题目

20年后的---------

三、打开书,学习作文要求。

四、讨论交流。

五、指导习作。

1、先明确你想写的题目是什么?

2、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思想,围绕中组织材料。

3、按什么顺序选择材料,列出小标题。

六、学生练习列提纲。

同桌互相评一评。

七、根据提纲独立作文。

上一篇:2015梧州藤县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人员招聘21人公告下一篇:三网融合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