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生活议论文

2024-09-11

科技与生活议论文(共8篇)

1.科技与生活议论文 篇一

自然與生活科技

大氣—無所不在的生命保護者 班級____座號____姓名__________

一、單選題

(每題4分)

1.()將留有餘燼的木柴放入裝有氮氣的廣口瓶內,則見火柴的燃燒情形如何?(A)復燃

(B)熄滅

(C)不變

(D)火花更大。

2.()下列哪一種情況下,鐵最容易生鏽?(A)塗上油漆的鐵

(B)乾燥空氣中的鐵

(C)浸在水中的鐵

(D)純氧中潮溼的鐵。

3.()街頭上美麗的霓虹燈是一些氣體混合的最佳傑作,試問不包括下列何者?(A)汞蒸氣

(B)氦氣

(C)氬氣

(D)氖氣。

4.()將鋼絲絨置於浮在水面之保利綸上,如右圖,將燒杯罩住其上,並使杯口沒入水中,經過一星期,發現燒杯內之水面比外面水位高,下列敘述何者不是此現象的可能理由?(A)由於鋼絲絨和燒杯內的氧起反應

(B)因外面的水蒸發了

(C)燒杯內的氣體減少了

(D)因一部分水凝結在燒杯中。

5.()三隻試管甲、乙、丙 中裝有氧、氮、二氧化碳三種不同的氣體,乙管中的氣體能使餘燼復燃,甲及丙管中的氣體既不燃燒亦不助燃,只有丙中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則生混濁現象,根據上面敘述,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A)甲管是氧,乙管是氮,丙管是二氧化碳

(B)甲管是二氧化碳,乙管是氧,丙管是氮

(C)甲管是氮,乙管是氧,丙管是二氧化碳

(D)甲管是氧,乙管是二氧化碳,丙管是氮。6.()下列有關空氣的敘述,何者錯誤?(A)填入氫氣的燈管通電時會發出紅光,可做為信號燈

(B)空氣中的主要成分是氮與氧

(C)木炭燃燒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會使石灰水產生白色混濁

(D)氦氣可用來代替氫氣填充氣球或氣艇。

7.()有關空氣的性質,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空氣容易溶於水

(B)空氣中的每一種組成氣體含量都很固定

(C)空氣可在低溫、高壓時凝結成液態空氣

(D)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氧。8.()下列何者不是防止鐵生鏽的方法?(A)在鐵器表面塗一層薄的油

(B)把鐵條彎曲

(C)將鐵器置於乾燥空氣中

(D)鐵製食物罐頭的內部鍍錫。

9.()已知有三種氣體:空氣、氮氣、氧氣,用什麼物質或方法可以容易地把三者分辨出來?(A)通入水中,看溶解度大小

(B)分別放入鋼絲絨

(C)把點燃的火柴放入

(D)測量三者的密度。

10.()有氮、氧、氬三種氣體,用哪一種物質可以把三者分辨出來?(A)潮溼的鋼絲絨

(B)水

(C)火柴餘燼

(D)前三項都無法辨別。11.()空氣具有下列何種性質?(A)不具質量,不占有空間

(B)具有質量,不占有空間

(C)不具質量,占有空間

(D)具有質量,占有空間。

12.()空氣中,氮氣的體積含量約為總氣體的?(A)1/5(B)2/5(C)3/5(D)4/5。13.()吾人四周的空氣,含有數種稀有氣體,其中含量最高,約占空氣體積百分之一的是何者?(A)氦

(B)氖

(C)氬

(D)氙。

14.()根據空氣中各種氣體所占比例判斷,你認為我們呼吸時所呼出的氣體中下列何者含量最多?(A)二氧化碳

(B)氧氣

(C)氮氣

(D)水氣。

15.()常用來填充電燈泡,以防止鎢絲揮發、氧化和增強光度的惰性氣體為

(A)氦氣

(B)氖氣

(C)氬氣

(D)氮氣。

16.()在安全的考量下,現代的氣球多用氦氣取代氫氣充填,其理由是(A)氫氣太輕(B)氦氣比氫氣輕

(C)氫氣有助燃性

(D)氫氣有可燃性。17.()對於空氣組成成分的敘述,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A)空氣是一種混合物

(B)空氣中除了氧和氮以外尚有其他氣體

(C)空氣成分中,氧占的百分比多於氮

(D)氧是空氣中可助燃的氣體。

18.()常用來灌入電燈泡內以避免燈絲氧化,延長燈絲使用壽命的是哪一種氣體?(A)氮氣

(B)氬氣

(C)氦氣

(D)氖氣。

19.()今有空氣、氧、氮分別盛於甲、乙、丙三個廣口瓶中,均為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分別以燭火插入,其燃燒的程度為何?(A)甲>乙>丙

(B)乙>丙>甲(C)乙>甲>丙

(D)甲=乙=丙。

20.()關於大氣中所含的水氣,下列何者觀念有誤?(A)全球海洋面積廣大,故大氣中所含的水氣比例固定不變

(B)空氣中水氣的主要來源是靠海面或陸地上的水分蒸發

(C)在熱帶海洋上,因為蒸發旺盛,水氣的含量較多

(D)在沙漠或是內陸地區,水氣含量比較少

21.()去皮的蘋果表面很快就變成黃褐色,請問你該如何解釋這種現象?(A)蘋果果肉細胞進行呼吸作用

(B)蘋果內部劇烈燃燒作用

(C)蘋果表面起氧化作用

(D)蘋果表面進行醱酵作用。

二、問答題(每題4分)

試舉例下列各氣體在生活上的一種用途:

1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氮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氦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氖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科技与生活议论文 篇二

8月29日, 日本在位于山梨县境内的试验轨道上进行了新型L0系列车磁悬浮列车试验, 新型列车试验时速达到每小时500公里, 这是日本时隔2年再次进行该试验。

8月29日, 瑞典斯德哥尔摩, 瑞典电信公司兼联合创始人正在展示最新的小型相机。这款相机可挂在脖子上, 并自动抓取身边的图片美景, 并根据GPS方位、时间及光照情况变化光圈与感光度

9月1日, 英国皇家摄影协会的最新展览向人们展示了科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数百张涵盖多种学科的学术摄影作品进行展出, 其中包括医学、工程、考古、海洋学及自然历史等等。

9月3日, 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 “亚特兰蒂斯航天飞机展”正在举办, 许多美国历史上有名的航空设备模型得以展出。据悉, 展览显示了美国过去30年的航空成就。

9月2日, 法国马赛市, 法国宇航员在游泳池内进行水下训练。该训练是为模拟零重力的太空环境。该活动由法国Comex公司组织。

8月30日, 印度班加罗尔, 爱丁堡国际科学节进入第十天, 印度学生踊跃参赛。爱丁堡国际科学节首创于1989年, 是欧洲最大的教育慈善项目, 目的在于鼓励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人参与科技;班加罗尔是第一次举办该节日。

9月1日, 在很多人眼里, 岛屿是地球上最美丽、最平静、最狂怒、最荒凉同时又最独一无二的所在。这一幅幅堪称完美的图片由宇航员和卫星在太空拍摄, 展示了地球上一些最有趣同时最惹人注目的岛屿。

8月21日, 西非纳米比亚, 动物研究人员通过使用条形码扫描器来解决沙漠变色龙的走私问题, 就像在超市扫描商品一样。这些6英寸长的纳马夸蜥蜴被植入特殊的ID芯片, 这样在茫茫的沙漠中就能追踪这些生物的踪迹

3.浅议科技期刊的评价与品牌打造 篇三

关键词:科技期刊;评价系统;品牌打造;多元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9-0063-0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科技期刊不断发展壮大,如何正确评价科技期刊以及打造科技期刊品牌,已成为每一位科技期刊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在我国新闻出版体制全面改革的背景下,谋求市场化发展和品牌打造是科技期刊的必然选择。一套完善的科技期刊评价系统,应有利于和服务于期刊的品牌建设。

一、科技期刊应重视相关的评价系统

科技期刊的评价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科技工作者、发表论文的刊物,还影响一个国家整体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我国科技期刊评价系统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至目前,国内形成的较为权威的评价体系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学位及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等。

国内科技期刊评价体系都未尽完善,现略论一二:

1.学科划分对核心期刊评价结果影响很大。学科划分过大,小学科学术性强的期刊会被淹没;期刊评价中的学科划分过细,小学科的一般性期刊就会进入核心区[1]。各评价体系学科划分是否合理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2.许多能为相关领域读者提供可靠服务、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期刊,因刊载文章处于应用技术类行业末端,论文无法被频繁引用導致影响因子等指标较低,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下,而未能进入核心期刊的行列。现有科技期刊评价体系得到越来越多认可的同时,却直接伤害了这些专业技术期刊的发展。科技期刊评价体系要建立在对社会有贡献上面,因此,需要完善的专家评议制度,使科技期刊评价体系不伤害到细分行业专业期刊的发展。

3.科技期刊评价系统应引导科技期刊重视经济效益。不注重经济效益的科技期刊是没有生命力的,而目前各评价体系基本没有涉及评价科技期刊的经济指标。

另外,江苏、山东等省市的新闻出版局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期刊都进行过质量评估和分级,分出一级、二级、三级(或优秀级、良好级、合格级)。因其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科技期刊有引导、指正的意义而得到了区域范围的认可。

科学的科技期刊评价系统根本在于:评价指标要全面、合理,指标评价要真实、准确,评价系统要能指导、促进科技期刊和科技工作的健康发展。科技期刊评价系统要适用于区域内不同类别的期刊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和评估,也要发挥对期刊的指导作用,使评刊工作服务于期刊的品牌建设。

二、科技期刊品牌打造的必要性

期刊的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期刊向读者展示其特征和定位的标签,体现了作者和读者对期刊的认可程度。期刊品牌是长期形成的,较为稳定的风格、文化含量、标识、颜色等,是期刊内在的丰厚底蕴和外在的完美风采结合而成的产物[2]。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包括品牌定位、品牌规划、品牌扩张等,科技期刊通过打造品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丰收。

1.科技期刊的品牌体现了期刊的个性与特征。对于科技期刊来说,品牌代表着科技期刊质量、信誉、实力和权威。品牌打造得好,科技期刊就会有读者、有稿源、有广告支持等,就能生存和发展。

2.科技期刊可通过品牌扩张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期刊利用自己已建立的品牌,多角度、多方位地开展经营活动,扩大影响,从而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3]。

3.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在科技期刊发行和经营中应用越来越多,加上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正面临改制转企,出版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品牌建设势在必行。科技期刊经营管理者只有及时调整心态、转变观念,摒弃事业单位可以“吃皇粮”的观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得到广泛范围的认可。

三、科技期刊品牌打造面临的问题

1.科技期刊无品牌意识。长期以来的事业单位体制,使得科技期刊无生存危机感,非市场化导向使其缺乏竞争意识。科技期刊社普遍缺乏品牌意识,甚至部分期刊社丝毫无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概念。一些曾经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很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期刊社,也因不注重品牌建设而逐渐衰落。

2.科技期刊品牌维护不力。部分科技期刊内容交叉重复、名称雷同、品牌标识混乱、恶性竞争严重,给读者和作者造成期刊品牌形象和品牌印记混乱的现象。另外,无CN刊号的“山寨”科技期刊克隆品牌科技期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品牌科技期刊造成严重伤害。

3.高水平论文外流。多年来,高水平科技论文大量流向国外期刊已是不争的事实[4]。高水平研究论文的流失和科技期刊评价系统的现状不无关系。论文的流失使我国科技期刊不能完全反映我国科技和学术发展的真实水平,严重影响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品牌培育[5]。

四、科技期刊品牌打造的关键

(一)内容是科技期刊品牌打造的基础

科技期刊打造品牌,内容的质量永远是关键,要成为品牌科技期刊,至少要满足:载文质量好,科技含量高,可读性强;信息量大,报道周期短。

提高科技期刊内容质量的手段有:

1.策划专题。策划专题能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期刊的影响力,赢得良好的社会反响。科技期刊的行业专业属性决定了其专题策划的内容必须紧扣行业的热点、难点、焦点[6],针对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或是专业领域的重点科技与应用问题来开展,并注重期刊的导向性。

2.主动约稿。期刊品牌的培育,渗透在期刊运作的每一个环节,而主动约稿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约稿是编辑的终身任务,你不约稿,好文章就会流失到别的期刊上去。约稿可以吸纳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也可以增进编辑和作者间的感情,促进彼此共同提高。

(二)装帧设计是期刊的品牌形象

期刊整体装帧设计,包括封面设计、版式设计、广告设计等,体现着期刊的视觉风格。有品位的装帧设计能让一本杂志从众多杂志中脱颖而出,让人过目不忘[3]。装帧设计往往是科技期刊最易忽视的地方,国内很多科技期刊的封面就是简单直白的行业企业广告,毫无美感可言。科技期刊打造品牌,应注重封面和版式设计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科技期刊装帧设计要考虑期刊的定位、内容特点,还要考虑行业的属性、专业特色,尤其是封面,要醒目高雅、庄重大方,才能在读者心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

(三)人才资源是重点

人才资源是科技品牌打造的重中之重,科技期刊品牌打造要以人为本。

1.专业的读者队伍。读者是衡量刊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尺,是科技期刊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读者的需求是期刊命运的决定因素[7]。专业的读者队伍是科技期刊品牌打造的基石。读者的需要,就是期刊的发展方向;读者的需要,就是期刊的市场;读者的需要,就是期刊创造品牌的切入点[3]。

2.高水平的作者。作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水平的作者是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保障[8]。科技期刊要建立好一支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并致力于挖掘作者的潜力,为期刊的发展出谋划策。有的科技期刊社为了利用好高水平作者的资源,跟行业知名学者、专家、技术人员签订了“论文首发协议”,有效保证了刊载论文的质量。

3.权威的编委会。编委会对期刊的定位、选题、审稿、定稿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期刊的灵魂和代表。拥有高层次化和国际化的编委会,不仅能吸收到国内外优质稿源,而且会吸引来国内外的广大读者、订户以及知名检索机构[9]。因此,要充分发挥编委会的能量,寻求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以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扩大影响力。

4.优秀的编辑团队。编辑是期刊品牌建设和品牌培育的直接策划者和实施者[10]。专业知识和编辑业务水平高、具有品牌意识,并能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的编辑人员,是科技期刊品牌化的立足之本。

(四)多元化发展是方向

多元化发展是期刊社会活动力的综合表现,能迅速提高科技期刊在行业、学术界的认知度,是科技期刊发展的方向。科技期刊多元化发展包括利用行业背景和专家队伍等资源,与行业协会或政府部门合作,举办专家讲座、研讨会、展览会等,还包括出版合订本、增刊、企业名录、创建同名子刊,出版图书、光盘,开设网站等,使期刊获得更大范围的效益。

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又面临转制改企的大环境,科技期刊应勇于迎接挑战,开创科技期刊品牌化发展的新局面。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技期刊社打造品牌既要重视理论探讨,同时也要与各自的办刊实践相结合,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贾朝光,孟丽涛,丁世婷,毛颖.科技期刊评价指标的有关争议的探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2]孙素梅,任福战,范洁.打造期刊品牌策略谈[J].商场现代化,2008(17).

[3]高雪莲.关于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出版,2008(3).

[4]徐兴华.当前科技期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出版,2010(14).

[5]袁桂清,杜杏叶,刘培一.我国科技期刊品牌建设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编辑学报,2010(5).

[6]熊英.技术类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G].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8.

[7]李伟年.论科技期刊前品牌打造[J].科技们报开发与经济,2003(8).

[8]夏光,苏青.科技期刊品牌的建设与经营策略探析[J].编辑学报,2010(S1).

[9]卢利平,唐逾,湛立新.浅析科技期刊品牌建設[G].第七届中国科杖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2011.

4.科技与生活作文 篇四

科技现在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不可分离了生活中的一切都与科技相关可歌可泣也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不知多少遍利石器时代我们风餐露宿而现在我们早已衣食无忧成为食物链的顶端科技的发展带动了许多行业,医学因科技的发展啊挽救了更多的病人保护了不知多少,濒临破碎的家庭,面临,钢铁行业十分危险而科技的发展让人们的许多工作速度加快安全性也大大提高,生活中的一切,东雨科技相关空调电视电脑即便是一块地砖或是一把椅子这一切的一切也都有科技参与其中可见科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文明的巨大推进器而科技并不是完美的,他的到来也让人们陷入了一些烦恼之中导致社会上出现问题,手机是如今人手必备的电子产品,千里传音早已不是传说,可这手机也吸引了不少低头族成为了他自己的努力,不知让多少人泪,就剩多少时间,这是可怕的而且电脑也让许多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机,黑客的出现,扰乱秩序电脑中的个人隐私被疯狂盗窃科技如此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在快速消耗地球资源自然资源问题,现在已经成了全球问题,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景色的消失一个又一个美丽生命的面中一个又一个资源被耗尽,人类,称地球为母亲却用科技这把利刃,不知不觉中伤害了母亲。

科技与生活秘密相关它偏离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受到了破坏好好利用这把双刃剑才能让科技与生活和谐共处。

5.科技与生活作文 篇五

科技的发展给生活带来便利。以前爷爷奶奶要回老家,都要在长途车上咣当、咣当好几个小时。现在有了高铁,只要一个小时,爷爷奶奶就很舒服的回到老家了。听说,高铁还是咱们国家的名片呢!

以前,人们要逛街的时候,都要把腰包装的鼓鼓的,买东西的时候还要找零钱,非常麻烦。现在,看到喜欢的衣服,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支付了,非常方便快捷。

6.科技与生活作文 篇六

妈妈:一醒来就揉着惺忪的睡眼看微信好友信息......晚上睡前拿起一本书翻不了两页,又忍不住拿起手机,眯着疲惫的双眼,强忍睡意刷朋友圈,还关注她的那些微商朋友分享的所谓“好货”。

爸爸:一回家就关注公众号,美其名曰:博览时事新闻、了解社会动态,还伴随着经典的刷屏动作。

姥姥:闲暇时光里的第一选择就是戴上她的老花镜摆弄手机,关注她的那些“群”、朋友圈,还有谁谁的投票事宜。

姥爷:总是转发一些有关养生,教育和励志等等心灵鸡汤的链接,要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周边的家人、朋友都成了典型的“低头一族”。毫无疑问,“微信”这个APP辐射范围广,简直老少皆宜,贫富通吃。在我们的生活中,刷微信,已经不可或缺,但凡有零散的时间,大家就习惯性地掏出手机,关注好友信息,刷新朋友圈状态,满足自己的八卦心理。在这些“手机控”看来,微信的群、朋友圈就像客厅,大家沟通生活、交流琐事、传播八卦,甚是有趣。

“微”时代滚滚而来,“微”,让表达门槛变低,人人都可展示自我、分享生活,寥寥数十字或短短1分钟,便可以大面积快捷地发布通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事实上,微信的忠实粉丝已经把自己的私生活都浓缩成一条条朋友圈了,逛街晒个自拍、发个心情,就连吃个饭也得晒个菜谱,菜品之类,好像吃个饭要是不拍张照片晒朋友圈就跟白吃了一样......

“微信,微信”,微微一信,仔细想想,它看起来的确方便、快捷,但是权衡利弊,如果盲目关注和依赖,甚至沉溺其中,它就会在不经意间占用我们几乎所有的碎片时间,这些时间都不容易被察觉,却白白溜走了。这种零碎时间的消耗,就像是细菌繁殖、病毒传播,这样一个经年累月的过程,会影响我们的学习、生活,在不知不觉间瓦解我们的斗志和抱负,使人不求上进、不思进取,整天沉迷于手机而无所事事,而当你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却已经无力抵抗!

7.科技与生活议论文 篇七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号召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满怀信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2011年9月29日和11月1日, 我国自行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分别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准确入轨。11月3日和11月14日,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在太空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11月17日19时32分, 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至此,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综合解读】

一、对近现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的几点认识

1.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1) 兴起:

文艺复兴运动促使近代自然科学兴起。自然科学的创始人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 成为数学发展中的转折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

特征:反映出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第一次对物质运动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2) 突破:

①19世纪到20世纪初, 科学技术长足发展, 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相对论是这一时期的突出成就。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蒸汽机的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把人类推进到“电气时代”。

特征:科学发展并和技术相结合, 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3) 飞跃: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即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 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方面的高新技术。

特征: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 相互促进。科技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科研探索的领域不断开阔。

2.世界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1) 社会对科学进步的需求。这包括经济与生产技术方面的需求, 国际竞争、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需要。近代自然科学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产物, 手工工场、大机器生产不断地采用新工具, 使用新能源, 追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 在生产技术上向科学家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 这是推动自然科学创立与发展的前提。

(2) 思想解放运动的促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3) 社会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条件。社会的发展, 能够支持、吸引和稳定一批优秀的科学人才, 并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科学研究的条件。

(4) 整个社会能为科学发展提供充分的学术自由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鼓励创造的良好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5) 建立了良好的科学教育基础, 保持较高的科学普及水平, 以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和水平的优秀科学家队伍。

(6) 政策保护。欧洲先进国家实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 允许自由讨论学术问题, 保障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等, 为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7) 科学的精神。科学家献身科学的勇气、严谨求实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3.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 科学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

由于科技应用不当和科技自身的局限, 科技发展也会对地球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生活和伦理道德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 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趋利避害, 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对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几点认识

1.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1) 社会主义制度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2)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 制定科技发展规划。

(3) 海外科技工作者回国,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和努力。

(4) 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

(5)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比较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发展高科技的侧重点

(1) 新中国成立后, 美国敌视中国, 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 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 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积极发展高新科技, 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 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2) 20世纪80年代以后,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国际上经济和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一时期, 我国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 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 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 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三、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特点、影响

1.原因

(1) 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形成强烈的冲击, 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传入。

(2)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在一些通商口岸的兴起, 人们的生活习俗随之发生变化。

(3) 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 冲击着封建制度和旧的生活方式, 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

(4) 清朝和民国政府的推动, 导致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2.特点

(1)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程度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人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 农村和内地变化不大。

(4)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受西方舶来文明影响深刻, 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化色彩, 同时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5)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 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结合, 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3.历史影响

(1) 政治上:

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开展, 促进了资本主义民主革命的发展。

(2) 经济上: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发展, 客观上促使近代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3) 文化上:

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 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又便于融合西方文明的积极成分。

四、现代中国的经济腾飞和社会生活的巨变

1.原因

(1)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2)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努力探索。

(3)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的影响和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顺利实施。

(4) 党和国家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国民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5) 我国乃至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2.表现

(1) 国内生产总值的迅速增长。国民经济的增长大大缩小了中国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2)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3)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 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3.启示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不动摇, 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积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和“计划”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 努力发展经济, 增强综合国力。

(3) 继续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大力发展高新科技, 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4) 积极抢抓机遇, 大胆迎接挑战, 与世界接轨, 努力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五、17世纪初到20世纪初文学和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 经济上的进步推动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 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 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 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 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欧洲文学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 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 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 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 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 人们对现实的不满, 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3.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 工业革命完成后, 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 真实反映现实生活, 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 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模拟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

2分, 共20小题4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原创) 1.1998年对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

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 恢复高考制度 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提出“三个面向” ④提出“教育大革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原创) 2.2011年11月17日19时32分, 圆满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两次交会对接使命的神舟八号飞船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中国成为第三个完整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成功叩开了空间站时代的大门。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不包括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C.集中力量重点攻关

D.近现代以来拥有雄厚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

(改编) 3.20世纪50、60年代, 党和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主要是为了

A.带动其他部门发展

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提高中国国防实力

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

(原创) 4.阅读下边框内的文字材料, 其最有可能是针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法新社文章引用专家观点:对于中国下一步运用定点对接技术而言意义重大……

英国《卫报》称:中国“正把建筑热潮搬到太空上去”。

A.“东方红Ⅰ号”发射成功

B.“天宫一号”的发射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成功发射第一枚中程运载火箭

(原创) 5.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 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由此可见, “两弹一星”的研制

①体现了中国科技进步 ②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④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原创) 6.“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 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指的是

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法拉第的电磁学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原创) 7.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这三大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原创) 8.1962年, 《寂静的春天》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 书中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大自然在反抗”等, 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 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如今, 书中的警告一一出现, 这再次证明

A.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B.只有靠科技征服灾难

C.预言的准确表明作者的聪慧

D.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改编) 9.阅读下面《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

对上述材料信息的解读, 正确的是

①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短 ②蒸汽机的发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③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④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促成上述科学成果诞生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

(改编) 10.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A.a处对应的历史时代, 石油是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

B.a处对应的历史时代, 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

C.b处对应的历史时代, 煤炭作为新能源开始应用

D.b处对应的历史时代, 电话等新的通讯工具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原创) 1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等11项国际大奖。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在

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

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

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改编) 12.1921年3月上海《时事新报》刊登了一篇驻德国记者的特约稿, 评论道“爱因斯坦的革命事业, 比之昔日的德国路德之宗教革命, 其影响还要重大, 这位先生把旧科学的概念一齐推翻。”材料中“旧科学的概念”是指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牛顿的经典力学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

(原创) 13.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后第100年牛顿出生, 那一年伽利略刚刚去世。这似乎预示着牛顿所从事的研究将开始孕育一个18世纪的“全新的文明”。所谓“全新的文明”是指

A.农业社会 B.工业社会

C.后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改编) 14.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 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导致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互联网的诞生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科技的发展

(改编) 15.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 (知识界) 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的“外国作品”的本质意义在于

A.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建设民主和法制的社会制度

D.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

(原创) 16.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社会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改编) 17.在某一历史时期, 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缈的梦境等“非凡”环境, 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赛女郎等“非凡”人物。据此判断, 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工业革命后, 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原创) 18.受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影响而创作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有

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②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④梵·高的《向日葵》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原创) 19.某校举办了一次文化沙龙活动, 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讲题包括“海涅的诗歌创作”、“世界名画《自由引导人民》赏析”等。为配合这项活动, 学校还安排放映了电影《巴黎圣母院》。根据这些信息, 请判断这次活动的主题是

A.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创作风格

B.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历程

C.启蒙运动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D.现实主义大师及其艺术成就

(改编) 20.《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 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 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 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 首映当天票房就已达到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

A.最具有准确预测未来的功能

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二、非选择题:共

4小题60分。第21题18分, 第22题12分, 第23题15分, 第24题15分。

(改编) 21. (18分)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 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 现代科学诞生。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现代化启动。……20世纪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

材料三 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分) 这一现象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2) 根据所学知识, 概括英国在17~18世纪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的原因。 (3分) 并据此分析评价政治对科技的影响。 (2分)

(3) 综合上述材料, 指出世界科技中心的变化。 (3分) 并简析影响这种变化的共同因素。 (4分)

(原创) 22.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重大科技成果有六万多项, 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 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用书》

材料二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 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和媒体纷纷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摘编自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材必修三

材料三 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 钱学森被授予此殊荣, “嫦娥一号”研发团队获“感动中国特别奖”。

《感动中国》给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 国为重, 家为轻;科学最重, 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 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 他是先行人, 披荆斩棘, 把智慧锻造成阶梯, 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 是科学的旗帜, 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感动中国》评委对于嫦娥团队的评价语: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 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34岁, 副总设计师37岁, 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 为达到“精确变轨, 绕月飞行, 首飞成功, 一年寿命”的探测工程目标, 他们针对月球探测卫星的新特点, 集思广益开拓进取, 短短三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是一支高度团结的队伍, 统一决心、统一意志、统一目标和统一行动。这是一支不负众望的团队, 11月7日,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 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华民族完全能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概括出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6分)

(2) 根据材料三, 概述我国取得辉煌的科技成就的原因。 (6分)

(改编) 23. (15分) 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出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 为妇女工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 妇女为就业而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了, 越来越多的妇女掌握了各种职业所必需的才能。妇女参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 欧洲许多国家的妇女要求享有选举权, 女权运动应运而生。

——《中国大百科·女权运动》

材料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的生活各方面, 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婚姻自由。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统计:

请回答:

(1) 工业革命为什么能“为妇女工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3分)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说明工业革命是怎样逐步促进妇女解放的。 (4分)

(2) 据材料二、三, 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妇女地位发生的变化。 (4分)

(3) 综合上述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4分)

(原创) 24. (15分)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主题开展了综合探究活动。请你帮助各小组完成下列研究。

(1) 甲组认为:“科学时代的到来是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的必然结果。”请你为甲组同学找出最有力的论据加以说明。 (3分)

(2) 乙组认为:“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可以引领一个崭新的时代。”请你以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为例说明这一观点。 (4分)

(3) 丙组从网上查到了有关爱迪生的资料:爱迪生一生取得了1300多项发明专利, 被称为“发明大王”。据说为了研制灯丝材料, 爱迪生试验了1600种耐热材料和6000种植物纤维, 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报道, 深受启发。他用棉丝烧成碳丝, 再将碳丝装进灯泡……终于成功了。在谈到自己的发明时, 爱迪生说:“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我生平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 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依据这一材料, 请你帮助丙组总结爱迪生取得多项重大发明的原因。 (4分)

(4) 参与了同学们的研究后, 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0分)

1.C 2.D 3.C 4.B 5.B 6.C 7.B 8.D 9.B 10.D 11.B 12.B 13.B 14.D 15.C 16.B 17.C 18.A 19.A 20.D

二、非选择题 (共60分)

21. (1) 现象:16世纪前中国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影响: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进步;使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

(2) (1) 原因:确立君主立宪制度;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立法保护发明创造, 成立科技组织, 奖励科技人才。影响:政府重视有利于科技发展。

(3) 变化:世界科技中心16世纪前在中国, 工业革命后在英国, 二战后在美国。

共同因素:科技进步 (工业革命) 的推动;拥有相对发达的经济;政局相对稳定;政府对科技的重视。

22. (1) 特点:航空航天领域成就突出;世界领先;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 原因:国家注重培养青年人才;科学工作者的爱国和奉献精神, 刻苦钻研, 不畏艰难, 科技创新。

23. (1) 原因:机器生产的出现和推广逐步解决了男女工人的体力差异问题。“解放”:使妇女从走出家庭, 获得工作权, 到获得受教育权, 再到逐步获得政治权利, 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2) 妇女地位大大提高;男女平等;参政议政。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3) 人性解放;政治民主;社会开放。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24. (1) 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产生, 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 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 蒸汽机的应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电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 执著的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学习的精神等。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发展;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

8.浅议阅读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篇八

【关键词】阅读教学;现实生活教育;关系

“语文是工具。”(叶圣陶语)它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保证,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阅读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来自于现实生活,阅读的外延和现实生活的外延相等。那么,我们理应重视阅读教学与现实生活的沟通,让阅读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说小学语文

阅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一、意义

首先,语言教学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两大特点,而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诸多能力的载体,而且是人的教育,故而教师必须重视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

其次,倡导阅读教学与现实生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促进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三,倡导阅读教学与现实生活教育相结合有利于避免阅读材料与学生实际脱节。长期以来,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问答为主线,学生只是机械地顺着教师设置好的线路“行走”,人为地割裂了日常生活与阅读材料的联系。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习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假使两者脱节,必然会对学生的发展形成障碍。因而,在阅读教学中与生活教育相结合,有得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措施

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角,而不是听众和看客,那么怎么才能让阅读教学与生活教育相结合,实现双向互动的过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将生活与文本紧密地联系起来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构成文本的因素有四:作品、作者、世界(自然、生活)、读者。文本,都是作者的生活体验、见识与感悟诉诸文字。而作为读者的学生是具体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经历,有着自己的情感世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相同文本的体验必然是不同的。因此,阅读教学要与学生生活世界沟通,使文本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呈现出生命活力动态。文本不再是简单的认识物,而是蕴涵生活意义的生命体。

(二)借助媒体技术展示生活情境

利用多媒体课件、录象播放、录音渲染等手段展示与文本相应及相关的生活情境,弥补学生生活经历的缺乏或空白,为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体验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从而优化学习过程。

(1)生活补白,丰盈体验。

例如: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作为能看到缤纷世界的学生,很难了解盲人的内心感受,因此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盲童的内心世界,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深刻道理。在拓展延伸环节,还播放了一段聋哑残疾人舞蹈表演《千手观音》的录象,学生看了这段精彩的表演,无不深受感动。通过补充生活中的真实例子,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残疾人也不例外。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使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

现代媒体补白的教学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弥补了绝大多数学生生活体验上的空白,使学生有了间接的生活体验,拉近了他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优化了学习过程。

(2)再现生活,重温体验。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阅读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以文本为蓝本,还原生活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教学只是师生在特定的课堂中对于某个文本的学习,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所提升。而我们认识的阅读教学、文本只是一个用来借助的材料,文本应该转化整合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虚拟生活场景中,师生一起来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加深习得知识,形成能力,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在交流中运用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上一篇:Window7命令行MySQL中文乱码的问题下一篇:大学生寒假农村果园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