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思想工作总结

2024-08-01

大学生村官思想工作总结(精选8篇)

1.大学生村官思想工作总结 篇一

大学生村官思想总结

在繁忙的工作中不知不觉又迎来了新的一年,2014年这一年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收获的。我于去年10月份到xx镇村就任大学生村官,成为了东镇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从上岗到现在,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下面我就这段时期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做一个思想总结!

一、思想方面

参加工作的时间不能说长,也不能说短,长不过经验丰富在农村和农民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前辈,短却也不能说是对农村工作仍处于懵懂状态。现在的我比起当初刚到村上的时候,进步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市区各级领导对我们给予厚望,希望我们能“呆得住、沉得下、干得好!”我不断的自省,是否真的做到了?结果是:我呆得住,正在继续沉,努力往好干!

XX年的思想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不仅仅是工作,也是我们学习的过程。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是我们唯一的捷径。我认真学习党的xx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投入到农村工作中。农民群众在不断的学习和了解中,逐步改变了思想,从他们眼中我看到了同样渴望进步的眼睛,他们羡慕大学生能看书读报,会上网,会查农技资料……。我通过广播将一些农村生活中能够用到的知识,技能介绍,国家新闻,农村政策法规念给他们听,教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人,自己学会上网查资料。他们教我做人的道理,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改变农民思想意识落后的现状,是每一个基层干部都希望、都坚持的工作。“先做人,后做事,再做官”。这是组织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

二、工作方面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农村工作最终目的是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变我们国家现在城乡二元化的格局,改变现在农民的贫困现状。在我参加工作以来,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在国家惠农政策的大好形式下,在市、区、镇各级政府的扶持下,努力发展棚栽业,将棚栽产业做大做强,创品牌,增效益。东镇村XX年人均收入达到5200元,仅棚栽业一项收入占到75%。农民在见到实惠以后,XX年的后半年,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中,政府给予补助,我们村又修建了67座大弓棚,农民积极性很高,已经接受了这个产业项目,所有的大棚建设现已基本完善,预计明天春天就可以投入使用,为村民增加一笔收入。

2.大学生村官思想工作总结 篇二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规划,中国到了2050年左右,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国新农村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主题。[1]而目前农村的大多数年轻精壮劳动力到城市打工,村中以老、幼者居多,更别说每村都有建设农村的带头人。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来看,急需引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而面对着与日俱增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学生分流到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城市的人才过剩的压力。况且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思想相对开放,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敢想敢干,整体素质较高。国家为了加快新农村的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脚步,大学生无疑是最理想的新农村管理者和建设者。大学生村官就此应运而生,选聘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大学生干部实现自身价值的机遇。

二、从成功的大学生村官事例中看大学生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

李宗昆,原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中共党员,在校期间曾担任学校国际经贸系第三学生党支部副书记,现任职于广州从化市江埔街上罗村,为上罗村广州亮点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客户经理,并身兼该村村长和村书记助理。

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广东省从化市结合当地实况,从2005年起瞄准了生态文明村的定位,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了“一村一品”工程,既形成了地方特色,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2]随着“一村一品”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其对全市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拓宽视野,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发展层次,使“名、优、特”产品进一步做强做大,每一村对一品的营销和推广策略至关重要,而专业人才和营销方面的带头人是关键。从化市江埔街上罗村的“一品”为无核红柿,而亮点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则是该村营销产品的平台,因近年来该村缺乏专业营销人员,产品营销策略运用不得法,产品的销量和品牌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李宗昆的母校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坐落在从化市,与上罗村相隔近20千米。应新农村建设的呼唤,李宗昆带着自己在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和特长来到了上罗村。与其他“大学村官”不同的是,李宗昆不仅承担了上罗村的管理和党务方面的工作,还是上罗村产品市场营销的带头人。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代表,李宗昆在实习的半年日子里,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扎根实习公司,瞄准农家乐产品的市场空间和产品特点,运用自己的营销专长和专业知识,专门做了一套关于“亮点”品牌和产品的推广策划方案,还专门开设了“一村一品”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广撒“亮点”品牌,解决了农村因地域局限产品推销难的难题,使“亮点”短时间收获了品牌效应和良好口碑,经济效益也随之提高。此举使上罗村用最低的宣传成本实现资源优势到产业和品牌优势的转变,同时为当地农村和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股新活力。在做好营销业务的同时,李宗昆还十分注重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他虚心向领导请教,向老同志请教,向农民群众请教,积极和协助公司员工和村干部做好各个时期的工作。他的思维活跃、敢想敢干也给上罗村带来了一种昂扬向上的气息。李宗昆认为,当好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官,一定要具备“四个心”。第一是要有全心全意服务新农村的真心。如果把到农村去当做是就业的权宜之计,得过且过,而没有真心服务农村的思想,那么既耽误自己,又耽误农村建设,到头来一事无成。第二是要有诚心。大学生村官要放下天之骄子的身段和村官的架子,要主动融入群众中去,尊重农民,虚心向农民讨教。第三是要有耐心。因农村的情况和矛盾错综复杂,加上自身的实践经验和调节能力欠缺,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群众打交道,深入了解当地风俗和具体情况,耐心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第四是要有信心。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景一片美好,机遇多多,要相信自己在农村也能干出一番事业,也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营销村官”李宗昆的成功实例对整个从化市大学生村官群体起着一种示范带动的激励作用,笔者是李宗昆在大学期间的辅导员,也在不断总结其取得成绩的良好经验,总的来说,像李宗昆这类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官,能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努力针对当地实际情况不断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道路,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可以看出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思想政治素质等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培养举措与大学生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高校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以大学生村官为主。党中央推行实施大学生村官建设新农村的政策不仅仅是为了缓解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更是为了解决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中高素质人才短缺的问题,也为党在新农村基层的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3]新农村发展需要一大批具备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思想政治素质过关的人才。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开展工作,把新技术新科技新成果带到农村,应用于农村,提升当地的经济水平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在思想上扎根农村,在行为上切实为农村服务,实实在在地为新农村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可见,大学生村官在大学时代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结构水平直接关系到他们任职以后的成效,关系到党中央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效果。因此,高校党组织必须自觉负起培养教育大学生村官的使命,关键是从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出发,立足服务于本地区经济发展,以帮扶当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村官的成长。

(二)高校加强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 帮助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

大学生村官最初是在高校中成长起来的,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压力,最初选择当村官可能只是出于暂时缓解工作压力的动机。这部分大学生深入农村之后,经过了最初的新鲜和兴奋后,接之而来的就是农村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建设发展的巨大挑战,其满怀的信心和好奇心将逐渐消失,在工作上会表现得无所适从,继而出现所学的专业用不上,因缺乏实践经验而无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缺乏认同感,等等。缺乏长期在新农村锻炼成长的决心和对新农村建设的事业心、责任心,大学生村官的政策将收效甚微。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村官”就业意识,使他们真正把身心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当中来,是高校在村官未出校门之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高校要使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与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教育目标高度一致,重点对大学生加强党性教育,使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正确认识到做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中去并不是单纯解决自己个人的吃饭问题,到农村中去,是顺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潮流,应新农村的呼唤而去,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青下乡、与新城市建设的开拓者、与改革开放时的先行者一样都是中国历史的产物,他们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是新时代建设的生力军,肩上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高校要着力把大学生村官的思想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大学生村官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选择当村官的重要意义及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承担的重要角色与使命,才能点燃建设新农村的豪情,才能心甘情愿地远离繁华多彩的城市,怀揣专业文化知识,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村,把建设新农村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奋斗。

2. 帮助大学生村官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村官灌输就业抗压能力时,关键是要对他们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和培养。大学生村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从单纯的校园生活来到一个完全不熟悉的艰苦环境中,农村陌生的工作环境、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重大的工作任务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重大的挑战,不管在生理还是心理上将是一个极大的考考验。他们比到普通岗位中去的同学们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这种考验不是在校期间同学相互帮忙,老师悉心指导就可以解决的。特别是对于刚踏入社会,进入农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村官而言,有效的心理素质显得特别重要。因此,高校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尤其要关注大学生村官的心理素质培养,加强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压力和挫折,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在校期间就逐渐养成良好的抗压能力和心理品质以应对繁杂的工作。如上述的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毕业生党员“营销村官”李宗昆,其在校期间就表示了对村官职业的兴趣,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实施了“大学生情绪管理与抗压能力培训”,通过一系列团队协助与对抗活动为他们创设多种实际职业压力情境,让他们在这些情况中增加对自己情绪的察觉和控制能力,同时通过一些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试方法,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事实证明,李宗昆从初入上罗村到干出成绩期间,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抗压能力为他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3. 多样措施帮助培养合格的大学生村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认清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和规律,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教育,不能满足于课堂沉闷的说教理论,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多样形式、多种举措,如利用好社团活动,组织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活动,让学生在在乡镇、农村开展政策法规宣传、科技支农、医疗服务、环境保护等服务,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基层的机会;另外,可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对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村官就业辅导与指导,帮助他们对大学生村官职业树立正确的认识,聘请有成功经验的大学生村官来校交流,帮助他们推广经验,解决问题,解疑释惑,推动高校大学生“村官”培养制度进一步完善,还可以通过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大学生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校园创业以帮扶农村困难户,为农村提供技术顾问,等等,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和农村的感情交流与建立的同时,也增加对自身专业知识学习的动力,提高职业素养,为将来的村官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选聘大学生到农村任职, 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 也是大学生干部实现自身价值的机遇。本文以“营销村官”李宗昆为例, 指出大学生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促进作用, 并对高校思想教育及培养举措对大学生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影响及作用进行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部署.人民日报.

[2]广州从化加快培育发展“一村一品”.广州日报.

3.大学生村官思想工作总结 篇三

摘 要 大学生“村官”政策自1995年实施以来,人数正在逐年增加。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20万名左右大学毕业生走上了村官的岗位。在全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学生“村官”们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文章从大学生“村官”选聘的角度分析,探讨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中的弊病,并提出完善选聘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选聘 弊病 原因 对策

大学生“村官”政策自1995年在江苏省率先实施以来,人数正在逐年增加,而且每年报考人数愈来愈多。据统计,2010年中国新选聘大学生“村官”3.6万名,这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突破。然而,在选聘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一、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弊病

(一)大学生“村官”选聘条件不合理

1.方言差异大,导致与村民沟通不畅

除了新疆、西藏等很少一部分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或者是高原地区对学生有特殊的规定,其他绝大多数地区都是鼓励全国符合基本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前来应聘,只是同等条件下,本地的学生会优先录用。全国高校毕业生符合了基本条件都可以报考,看似符合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生“村官”是跟广大农民打交道。现在,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很多农民甚至不会说普通话。如果是北方语系还好,大同小异,只是音调不一样,交流基本上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到了浙江、福建等地区,方言跟普通话的差别很大。那么村民听不懂普通话,“村官”听不懂方言,双方如何交流?“村官”如何体现民意,为村民办实事?

2.学历要求偏高,高职类学生被排除在外

在大学生“村官”选聘时,对“村官”的学历要求过高,阻碍了大量优秀高职类毕业生加入“村官”这一队伍。《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组通字[2009]20号)中明确规定,报名参加大学生“村官”选聘必须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因而限制了高职类学生。这条政策的出台可能会导致两个方面的弊端:其一,大学本科毕业生可能会不饱和;其二,很多优秀的职业技术类专科学生受到限制,无法就业,又增加了失业人数。而職业技术类学校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是非常实用的技术,因而能够更好地结合实际情况处理日常的事务。

3.专业对口度低,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在选聘条件中,由于对专业没有限制,因而各类专业学生都踊跃报名,引发了大学生专业与农村需求错位的问题。一般而言,村民期待着在大学生“村官”的带领下,学习先进的农业知识,发家致富。因而农村对于农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需求量比较大。而现实情况是,根据数据显示,只有4%的“村官”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是农学。绝大多数“村官”自己本身对农村事务一无所知,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又是与农业基本没有联系。现实供给的大学生“村官”与农民所期望的发生了严重的偏离。“需要的不来”、“来的不需要”,不仅使村民失望,而且造成了大学生的严重浪费。

(二)大学生“村官”选聘过程不合理

1.选聘过程不利于推进村基层民主的建设

现在,“大多数地方政府‘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难免有打擦边球的嫌疑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现在倡导的基层民主建设严重背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此外,这种方式选聘大学生“村官”不利于加深村民对“村官”的理解,并常常误解为“村官”就是一个助理,跑腿打杂。

2.笔试无法体现大学生的能力

选聘过程采用笔试,无法测评大学生所具备的真实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应具备以下能力:策划能力、交际能力、实用技术、组织能力等。而大学生“村官”考试主要考试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农业农村基本知识;时政热点知识以及公文写作技巧等。笔者认为,考试成绩高并不能代表学生能力强。根据这些考试内容,只能反映学生的应试能力、写作能力等。在现阶段的大学生中,“高分低能”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千万不能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然而,在实际践行中,却常常存在这样的情况,考试成绩高,录用的几率就大。

二、出现弊病的原因

(一)刻意地追求公平、公正

在大学生“村官”选聘的条件中,没有对考生毕业地区以及专业加以限制,主要是为了保证广大学生都具有公平的机会,站在同一起点上竞争。然而,政府人员过分理想化,因而忽视了公平、公正引发的一连串问题,如大学生“村官”与村民交流沟通困难、无法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等,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二)过分地追求高学历

要求报考大学生“村官”的学生必须至少具有本科生学历,主要是考虑到现在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了让报考的大学生尽可能地优秀,所以就提高学历要求。但是,这过分地追求高学历,阻碍了大量优秀的高职类学生加盟大学生“村官”的队伍。因此,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优化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作用。

(三)忽视了笔试的缺点

在大学生“村官”选聘过程中,一般都有笔试这一环节。笔试有诸多优点,如试卷内容涵盖面广,容量大,测评的信度和效度高;笔试可以同时对大量的选聘者同时进行测评效率高。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笔试所存在的严重缺点,如:应聘者的组织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

三、做好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为了更加有效地展开沟通,选聘条件加入方言限制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不管在什么地方,与村民交流时一直使用普通话。有些地区,即使村民们听得懂,也会有意无意地与“村官”产生隔阂,觉得他不是本地人,不够亲切,把事情托付给他不放心。而在浙江、福建等地,方言与普通话差距非常大的地区,一直与村民用普通话交流,有些比较落后地区的村民们听不懂,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和“村官”交流。所以,在选聘大学生“村官”的时候参考藏族地区选聘公务员的要求:必须会双语。加入方言要求,充分站在村民的立场上,为村民着想,这样才有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二)降低学历要求,允许高职类学生报名

实行大学生“村官”的目的就是选拔优秀的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因此,我们要开辟途径,增大选聘范围,不仅仅是集中在大学本科毕业生,还可以像高职类学校毕业生发出邀请。而且,许多本科毕业生参加大学生“村官”招聘,并不是真正要为农村服务,而是借助担任大学生“村官”的经历,在以后的公务员考试中能够加分。而高职类学校毕业生心气不像本科生那么高,更能够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处理村里发生的琐事。所以,给高职类学生一个机会,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还可以优化大学生“村官”的队伍。

(三)完善制度,推进基层村组织建设

完善各类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让大学生“村官”并不是像村民通常情况下看到的“空降”,而是通过规定的程序一步一步产生的。其实,在面试的过程中,政府可以邀请村民代表担任评委,让村民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选择本村的“村官”,他们心目中满意的能干实事的“村官”。这样,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合法化。而且,这是村民自己选出来的“村官”,在日后的工作开展中能够更好地配合。更重要的是,农村基层民主能够不断推进。

大学生“村官”政策在近十几年来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不能盲目乐观,要认识到其中存在的缺陷,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使之越来越完善。

注释:

①吕书良.新农村视角下大学生村官及其政策考量.中国农村观察.2008(3).

4.大学生村官个人思想工作总结 篇四

一、思想方面

参加工作至今,已经一个月了。一个月,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滴水滴,然而,在人生的征程上,我却度过了一段宝贵的时光,蓦然回首,沉心静思,颇有几分感触、几点感悟。

(一)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思想转变

一个多月的工作对我来说感触最为深刻的就是自己不再是一名学生,而是一名走向工作岗位的员工。告别了学生生活,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以前是学生,自我主义比较强,现在在基层工作,不能再有这样的观念了,要以人民群众为主,要有集体主义,关心三农的发展。在处理事务方面也不能随便了事了,要做到精益求精,把领导安排的工作做到最好。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所以首先在思想上做好了接受新挑战的思想准备。加强学习,注重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从小事做起,克服浮躁心里,沉下心来踏实苦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立足本职,发挥自身优势。

(二)尽快地使自己从基层工作的“门外汉”转变成“内行人”。

曾以自己是“象牙塔”中的一份子感到骄傲,而现在,应以自己是选调生中的一员而自豪。从学校到地方,从学生到干部,从理论学习到具体工作,这一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而过程的第一步就是思想认识的转变,也就是由“务虚”向“务实”的转变。只有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所以,当借“解放思想见行动,更新观念促发展”的东风,从思想上自我解放,自我转变,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进入角色,早日担起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任。

(三)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学生生涯的结束,并不代表学习生活的终结。恰恰相反的是学习生活刚刚开始。刚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领导学习,又要向同志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不断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习将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被社会淘汰;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执为民之政、兴国之政。作为选调生,作为机关工作者、经济建设者,人民需要我们学习,我们自己更应该自我加压,奋发图强,努力拼搏,勇攀高峰,成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带头人。

(四)端正态度扎根基层锻炼,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乡镇是整个社会的缩影,通过乡镇工作可以了解和熟悉社会,掌握生活和发展的能力,只有在基层,切实了解百姓所思、所需、所为,工作才能少走弯路、少出偏差、少有失误。我认真珍惜锻炼的机会,力求在工作中增强本领,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在磨炼中增长才干。

二、工作方面

(一)尽快熟悉情况,了解工作流程

做为刚刚步入行政工作的新人来说,在很多方面都是不熟悉的。来曾溪乡一个月以来,为了能够尽快的了解乡情,掌握行政工作的流程,能够更快的适应行政工作,一方面在闲暇的时间学习了一些相关资料,向有经验的前辈和同事请教自己不懂或者迷惑的地方。在这里也感谢领导和同事对我耐心的教导。另一方与一些领导和前辈下乡,能更为感性的了解我乡关于经济类产业的情况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并参加到劳动当中。

(二)按时参加各项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

严格要求自己按时参加举行的各项会议,端正态度做好每次会议的记录。通过会议能够了解乡上近期和长期的工作安排,也为更好更快的了解情况适应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认真及时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

虽然我在乡上工作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这一个月却是乡上工作最为忙碌的一个月,因为要迎接各单项工作的年终考核,所以领导和同事的工作都很繁重。根据领导的安排我主要是在林业站按照分管领导的要求完成林改资料的归档和整理工作。在这段工作的时间里,我从同事的身上学到了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由于工作的繁重加班更是家常便饭,但却毫无怨言。

5.大学生村官思想汇报 工作总结 篇五

大学生村官 xxx

我叫xxx,于2009年8月份我光荣的成为了xx县的大学生村官。2009年我被分配到了xx镇xx村,成为了村书记助理。几个月以来,在干工作的过程中,我熟悉了本村的村情。这是几个月以来最大的收获。这不仅有助于顺利开展日常工作,更是为日后搞好创新、作好助手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xx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共有居民xxxx人,属于我镇的中型村落。村里的主要产业有有色金属加工业、塑料颗粒加工业和打火机制造业,人均收入较高。

我村村委会有很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村两委班子在书记xxx的带领下,本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踏踏实实、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村里办了不少好事、实事,有力的推动了我村经济的发展。在村两位班子各位领导的带动下,我很快进入了自己的角色,并帮助他们很好的完成了村街的工作。

首先,实现从“同学”到“同志”的转变。作了十几年的学生,主要工作是学习知识,吸收知识,然后再通过考试强化知识,检测所学知识。而深入基层,当一名“村官”则意味着要运用知识,要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所负责工作的顺利和高质量的完成。作为学生,一般是以自己为中心,以学业为重点。但是成为“村官”后,则需要更加注意的是与周围班子成员以及村民关系的和谐。没有和谐的关系,没有村委会成员以及村民的支持,自己的创新和点子就会没有施展的平台,就会失去发展的根基。

其次,实现从“城区”到“农村”的转变。农村的各项娱乐措施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都不及城区便利齐全。工作伊始,会形成落差感,只有消除这项落差才能够安心的投入工作。一要放平整心态。初到村街的时候,我的确曾经不平衡过,曾经抱怨过,甚至后悔过。但是,一想到这既是自己当初无悔的选择,又是在从事一项光荣的事业,既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练,更是人生难得的一笔财富。我便把这种落差当成是锻炼自己的契机,把在农村受的所谓的物质上的一点苦当成是对自己的磨砺和人生的财富,由此,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愉快地去接受,去适应这种生活。二是充实自己的生活。要学会转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要以充实的生活内容来弥补这项落差。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晚上基本上靠上网、听音乐等娱乐度过;而到了娱乐相对贫乏的农村,我晚上的活动改成了读书、看报、锻炼。虽说前几天会觉得不适应,但是坚持几天之后,会觉得这些健康的运动反而会比简简单单的娱乐热闹更加得有意义。

6.大学生村官思想及工作汇报 篇六

经过为期5天紧张的岗前培训后,我被分配到了安丰镇。初来之时,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虽说做好了适应新的环境的心理准备,远离城市,但是农村现实的艰苦工作条件,还是在我心上悬了起来。好在镇党委政府领导对我们的关怀,使我倍感温暖。对于我们的到来,镇领导专门开会研究,全面具体的落实我们的工作,同时对我们的生活也是非常体贴周全,专门为我们购置了新的床,统一在镇政府食宿,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再者就是这里淳朴的民风,热情好客的群众,使我很快融入进来(在这里我举个例子,有一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自行车去村里上班,当骑到去村里必进的小路时,正遇到迎面骑着电动自行车的大叔,他匆匆对着我喊了声“车灯”,我一看车灯还开着,赶忙关了,再扭头一看大叔和我已经相距很远了。我想:我和大叔素不相识,大叔在行车的过程中匆忙地告知我把车灯关掉,这使我很受感动——这就是村民的淳朴善良与人情味)。村里的大多数老百姓对于我们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很是欢迎,他们认为这就是新时代的知识青年下乡,给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子。这些使我倍感温暖,也使我悬在空中的心放了下来,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挂职到村快两个月了,我感觉到自己所学无用武之地,甚感困惑。通常只能是为村里做些小事,诸如:办理户口、修理电脑和调试有线电视之类。每每失落时,我就会思考自己研究生期间所培养的课题研究的能力与专业知识方面的素养,再这样下去,会不会荒废;七年的辛苦耕耘是否会就此沉没。而且自己也不能为所在的乡村作出贡献,好像整天在馄饨中度过,真的很迷茫。但是,此时脑海中浮现出的群众得到帮助后淳朴的微笑,使我又有了一丝安慰。我想这也许就是xx所讲的“群众利益无小事”,我要学会从小事做起,将来才能做大事。另一方面,我不能放弃自己的专业,要继续学习,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专业方面的练习和思考,做一个懂得经常“仰望星空”的人。

为此,我对今后的工作生活重新做了规划,如下:

一、进一步摸透村情,抓住焦点

邀请村里有威信的长辈进行座谈了解民意,入农户家中访谈倾听民声,把了解到的焦点问题当作自己今后工作的重点。

二、加强学习,内强素质

学习是青年人生存和成长的需要,是卓有成效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想深植在新农村建设热土,首先要当一名“学习型”人才。一是向书本学习,学习三农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二是向群众学习,学习他们的勤劳朴实、诚实守信;三是向村干部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方式方法;四是向专家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科学技术。通过以上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办事能力。

三、做好基建,大胆创新

根据兴化农村的实际情况,为群众办实事,着法解决村里过去长期未解决之问题,例如村里某些地方脏乱差、路道桥梁等设施和环境问题,使本村成为治安稳定、教育设施和社会保障完善、环境卫生的新农村。村里的经济发展是第一要义,全面了解并研究分析村里和群众主要收入来源,挖掘村里能人,搞合作创业,带动群众致富。还有,充分利用开发村里特色资源,创办集体产业。根据村里劳动力资源情况,适当进行劳务输出,鼓励帮助有志青年出去打工锻炼几年,回来创业。

7.大学生村官思想工作总结 篇七

一、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流程

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是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的战略决策,对于为我国新农村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造就能够适应艰苦条件的党政后备人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当村官,深入走进农村,促进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需要做好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工作。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宏观指导由中央组织部牵头,会同中农办、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团中央共同组织开展。各地的选聘工作由省(区、市)党委、政府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组织,要重点把好选聘“入口”关、抓好政策待遇的落实、搞好服务保障工作,切实为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干事创业、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各省(区、市)可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细则》。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注重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为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坚持高校毕业生自觉自愿的原则,不硬性分配,不追求数量,确保质量,讲求实效”。各地实施的情况报中央组织部备案。选聘工作一般经过如下流程:

(一)网申:报考的人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指定的网站报考申请,所填内容必须是实情,不能弄虚作假。

(二)资格审查:有相关部门审核该人员的情况,情况属实后通过审查,然后考生得知审查结果。

(三)笔试:考生需在规定的时间参加考试,缺考或者作弊者没有考试结果。

(四)面试:具体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五)公示和体检:相关部门将录用情况公示于众。

(六)培训与审批录用。

二、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严格落实上级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不断探索农村发展的方式方法,农村呈现了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但是,由于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大学生村官的自身局限性,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优惠政策的考虑。在报考时就想着任职期满后享受大学生村官的各种优惠政策,如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考研等,并没有做好踏踏实实干好工作的准备。很多人只抱着走走过场的心态到基层过度,积累经验,并没有牢固树立扎根基层、为基层更好服务的思想。

(二)工作不够细致,缺乏实际工作能力

担任村官的多数大学生没有农村生活过,根本不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不习惯农村的生活,不能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为农村服务,因此经常会感觉到工作无从下手,多数大学生村官自我职业定位模糊。从宏观层面看,由于国家没有明确的标准评定大学生村官工作,所以这些学生无法把工作做到十分细致。加之缺少社会阅历、欠缺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导致了他们一时很难适应农村基层的工作,在工作中有些力不从心。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很难妥善处理。

(三)发挥作用不太明显,难以融入农村社会

有些大学生村官出现厌烦和工作怠慢等情绪,抱着“破罐子”态度,并未在基层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严重影响了农村工作的整体发展。另外,目前农村的很多地区依旧依靠血缘来维系社会关系,难免会在生活和工作中产生抵触和排外情绪。还有部分地区民众固守自己的思想,接受新思想新观念能力较差,如果想要融入他们的生活,需要足够的耐心与细心。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实际经验较少和能力较低,加上对于当地的情况不太了解,所以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农村生活,积累工作经验。

(四)专业不对口,职业定位尚需明确

大学生村干部属于“乡镇管理、服务基层”的性质,主要协助农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但并未严格界定如何协助,衡量工作做得好坏的标准也未严格确定,这都导致了村官在农村的地位很尴尬。因为农村事务繁杂,大学生村官变得多功能,大多数时间大学生村官变成一个写材料的干部,在大学里所学专业用不上而感到迷茫,找不到自身的地位,失去了刚来农村时满腔热血建设新农村的心。在农村,农民缺乏的是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农业技术,希望大学生村官能为他们带来信息和技术。而从大学生村官的专业构成这一角度来看,大学生村官的专业复杂多样,很少能与农村工作实际需要相吻合。因此,必须在使得农村服务总量增加的同时,注意将农村现实与大学生实际情况的需求与供给的结构精细化。从而整合服务能力,更好地进行管理和服务。

三、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浅层原因来看,现行选聘制度下的大学生村官,他们来自各种不同专业,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这些大学生村官从思想认识角度上说,对农村的实际情况缺乏基本的认知和了解;从知识储备上说,缺乏管理和服务农村事务的等相关理论知识;从具体工作能力上说,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等实践经验。

从根本原因来看,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往往是较强的计划性,通常是由省市统招统分配,对于地方实际需求则关注较少,因此一般带有较强的指令性。县级以下地方政府,尤其是农村想结合当地实际需求挑选大学生村官的权力很小,即地方缺乏一定的自主性。而不同地区、不同农村实际情况不同,对人才的具体需求的也有所不同。这种统分统配的大学生村官选聘制度,不仅造成很多大学生村官因为不能学以致用而感到挫败,严重伤害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改善现有的基层治理现状和当地农村的落后面貌。

四、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大学生村官思想认识不到位、作用发挥不明显和工作能力有待提高等现状,笔者试着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一)应加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消除内心对于农村工作的抵触情绪

大学生村官思想活跃,特别是在工作碰到困难后,思想容易产生波动,从而形成对农村工作的抵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引导他们在思想上扎下根来,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显得至关重要。当地的村委会和县政府应当建立长效的谈心谈话制度,经常与大学生村官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主动了解和关心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对于其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地给与帮助,生活上给与关心让大学生村官感受到温暖,引导他们热爱村官这一工作。通过加强关心大学生日常生活,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归属感。一般当上村官的大学生都在较为偏远的农村。以天津市为例,多数大学生考取村官后在天津郊区生活。基层工作十分辛苦,再加上农村的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如果政府不加强关心大学生村官的的日常生活,那么他们可能就不会有太多的热情继续服务基层。因此政府应加强关心大学生村官日常生活,多与他们交流了解生活和工作现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使之更好地服务基层。

(二)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基层知识培训,提高其适应能力

从用人单位角度来说,大学生村官都是刚刚离开校门,基层工作经验较少,相对来说对农村情况了解不够。为了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基层适应能力,政府应该抓好对大学生村官国情、乡情、村情培训,使之了解农村基层工作的方针、政策,了解目前乡村的实际状况。同时向他们传授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政府应当与当地村官办建立协同培养和培训的长效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

从学校角度来说,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制度进行修正,通过课程设置、政策宣传和组织实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和熟悉大学生村官这一工作的具体内容、任务职责、工作环境等,一方面让大学生村官在入职前对村官这一职位以及农村管理和服务工作有一个基本认知,有针对性地在校园期间进行一些辅助性的训练,提高其工作效能;另一方面,将学生这一角色与大学生村官这一职位进行良好的较为平稳的过渡,从学生向一个职业人进行转变,提高其适应能力。

(三)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基层工作能力

大力推广干部跨区交流机制,让大学生村官在各个地方进行轮岗历练。同时,经常邀请有经验的优秀村官来基层进行交流,提高基层工作能力。政府应大力支持大学生村官为农村致富的想法。很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受过国家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特长和致富想法。政府应该支持这些有创业致富想法的大学生,通过政府支持、社会众筹方式筹集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资金,给予优惠政策,同时整合农业扶贫等有关部门的项目资源,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等服务,使其带领农村快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培养大学生村官职业认知能力,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农村基层管理和服务知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知识等,积极主动做好群众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磨练自己,提高基层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四)相关部门应增强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计划性

基层工作范围较广,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目标就是要将先进的知识理论跟农村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协调社会矛盾、带领群众致富。在选聘高校优秀毕业生来基层工作时相关部门应该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选聘应当更加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这样可以保证大学生村官的数量、专业与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适应,做到大学生村官专业对口,更好地为基层带来服务。遵循按需选派,适才适用原则,建立起双向的选择机制。制订农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方案,将农村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与选聘生的所学专业和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供需匹配、逐一对应,将适合的人分配到适合的地区和岗位上,以此解决需求不匹配的实际问题。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目的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年轻的骨干人才,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还有利于缓解当今社会就业难的现状。在如今国家大力推行城市化建设的今天,大学生村官制度非常有必要存在,因此解决好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这一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选聘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让基层磨练,有利于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加强对大学生村官选聘制度的研究,科学系统地分析这一制度的实践困境,对于推动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培养熟悉基层情况,具有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及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大学生村官这一制度的完善还需要我们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这一进程注定会充满困难与荆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探索大学生村官制度在具体施行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那么就能逐步克服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使这一制度发挥最大的优越性,从而促进农村工作的发展。

摘要:大学生村官2008年正式实践于我国,相对来说起步的比较晚。但是其工作计划一直受到了党中央以及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大力的支持,目前正逐步成为一种全国性的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所以近几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它不仅开辟了大学生就业的新渠道,也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提高了农村工作效能。目前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大学生思想不稳定、难以融入农村、专业不对口等。本文通过具体阐述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流程及目前存在的实践困境,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选聘

参考文献

[1]刘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

[2]倪潇潇.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现状调研[J].北京教育,2012.

[3]郑利军.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流程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4).

[4]林国峰.大学生村官任用困境的出路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8).

8.大学生村官思想工作总结 篇八

一、规范选聘程序,坚持选聘标准,提高选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逐步形成选聘工作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确保所选人才的公信力和质量,就要增强选拔过程的透明度,向民众公开选拔流程、经过及结果,要加强群众、媒体的监督,保障选拔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必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执行选聘程序和条件。选聘工作实行定期、统一选聘,每年应统一集中开展一次,原则上由省一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团委统一组织实施或省、市两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团委共同组织实施。同时,选拔标准要合理化和科学化,严格按照中央有关部门确定的选聘条件,避免带有歧视性要求。

其次,以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到农村岗位的特殊性。在尊重大学生意愿、从优选拔的基础上,还应从本乡本土的大学生熟悉村情村俗、工作容易进入角色等方面考虑,着眼于选拔那些本乡本土的大学生和愿意回乡创业的大学生。要结合当地资源条件,选拔那些专业对口的大学生。他们学有所长,能结合当地资源干事创业,能迅速给当地经济发展开辟新径。

二、重视教育帮扶,科学引导,积极探索强化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培育机制

“大学生村官”都是刚从学校走出来的青年知识分子,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要强化教育培养,在实践中探索和建立起“大学生村官”跟踪培养机制。人的才干不仅要靠读书求学增长,而且要靠实践磨练积累。目前,“大学生村官”普遍存在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知识理论与农村实践工作的结合。

首先,要总结经验,进一步健全“结对帮带”制度,挑选政治素质好、经验丰富、有责任感的基层干部言传身教。一方面帮助他们熟悉农村政策,掌握发展农村经济、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和保护“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激情和信心,根据实际情况,给他们压担子、分任务,让他们有事干,帮助他们干成事,鼓励和支持他们做农村创新创业的带头人。特别要重视对“大学生村官”创建项目的帮扶,有关部门在政策环境上要给予优惠,金融部门在信贷资金上要给予扶持,帮助他们尽早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使其真正感受到农村是施展抱负、增长才干的广阔舞台。

其次,要创造条件,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干事创业的机会。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关键是要让他们在农村干事创业、发挥作用。因此,要明确岗位职责,给大学生“村官”安排具体工作任务。一要加快户籍改革,修改和完善《村民自治法》,对原文规定“具有本行政村户籍”的条款可增加“或者户籍不在但在本行政村有固定住所,并连续居住一年以上者,可称为本村村民”的内容,为优秀人才融入农村集体提供法律保障,使“大学生村官”拥有合法身份。对于村民自治和乡镇机构改革形成的客观限制,目前情况下,可实行身份与岗位分离制度,即户口、单位管辖与工作岗位(在农村)相分离,服务期满可自主决定去留,后边也不断有人再来,保证“才”源不断。对大学生村官需要或要求选举进入村委班子的,也可探索诸如“荣誉村民”等方式,解决好选举身份问题。二要本着年轻化的原则,在村“两委”换届时,动员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尽快进入决策层次;同时也要建立村干部正常退出机制,多腾出些位子,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实践的机会;还可以安排他们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园,配合完成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管理档案、文字材料起草和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教学组织管理、设备网络维护以及村务重大事项讨论等工作。三要鼓励他们在农村创业,帮助确定合适的项目和任务,并通过适当政策倾斜和市场机制办法,为他们提供支持。大学生刚走向工作岗位,缺少必要的创业基金,政府部门在政策上要给予优惠,金融部门在信贷资金上要给予扶持,帮助他们尽早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带头人。

再次,要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创新培训形式,形成跟踪培训机制。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尽快适应基层,真正扎根基层,发挥他们发展农村产业、帮助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的作用。

三、形成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基层选拔的导向和人事激励流动机制,为大学生村官创造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创造良好的工作成长环境,探索稳定的“大学生村官”供给保障机制。“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要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还要为之提供基本必要的待遇。本着稳定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村官”收入应由基本的财政专项补贴和村级集体的效益工资构成。各级政府应努力在财力方面予以倾斜,财政按比例承担大学生村官工资福利,同时还应通过一定的村级集体收入或创业效益来提高其收入水平,形成既有稳定的财政补贴供给,又有灵活的效益收入机制,还要按照当地对事业单位的规定,参加相应社会保险。

其次,设计广阔的发展途径,进一步完善对大学生村官等基层青年干部的公务员定向考录政策。形成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從基层选拔的导向和流动机制,将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与党政机关公务员及选调生的选拔渠道打通,与后备干部培养渠道连接,为“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提供长远保证,在尊重选择的基础上,敞开出口。

四、通过监督评估机制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责任心

由于“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监督评估制度尚不健全,要避免“大学生村官工程”流于形式,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对他们的工作定期进行追踪评估。这同时也是一个激励的过程。经过评估,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及时给予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确认后,予以辞退。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循序渐进的“大学生村官”监督和绩效评估工作体系,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一个干部能力如何、能否胜任本职工作,在其上任后的日常工作中,会得到充分具体的表现。大学生融入到基层实践工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该在其工作的适应前期、成熟中期及其发展后期进行相应的效绩追踪评价。根据“大学生村官”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任职考核管理办法》,明确考核执行主体和考核范围,实行考核测评制,乡镇、村党组织采取平时督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岗位目标和实绩考核与述职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全面考核。对“大学生村官”在岗期间履行职责、工作开展以及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一年中两次季度考核不合格或一次年度考核不称职的,聘用部门可解除聘用合同。

另一方面要注重对考评结果的运用,把激励与退出机制结合起来,保证奖罚分明、公正合理。要注意科学对待监督评估的结果,并公开考评结果、建立业绩档案,实现业绩与待遇挂钩,形成监督考核激励机制。

上一篇:与人为善(演讲稿)下一篇:企业纳税情况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