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信工作(共7篇)
1.政务微信工作 篇一
政务微信发展策略探析
【摘要】:本文在分析政务微信特点和传播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政务微信的发展策略,提出要树立“拥抱新媒介”的思维,顺应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潮流以及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树立领地思维,学会占据新平台,打造立体政务传播新格局;要秉持“内容为王”的理念,打造优质的政务微信内容,提升政务微信平台的吸引力、亲和力和传播力;要提高“互动至上”的意识,建立良性互动机制,提升受众体验,使“指尖上的政民对话”更加顺畅有效。
【关键词】:政务微信;传播力;发展策略
微信,这一时下颇为流行的移动社交新媒介,凭借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青睐,逐渐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新平台。根据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最新不完全统计,全国政务微信数量已突破6000个,仅2014年一季度的增长量就达到了2013年全年增量[1]。政务微信覆盖了公安、共青团、旅游、外交、教育、文化、税务、政府新闻办、纪检监察等20多个行业,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政务微信公众号不断涌现。如何发展政务微信,提升政务微信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成为一个新话题。
一、拥抱新媒介,打造立体政务传播新格局
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受众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获取信息、交流观点。党政机关应顺应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潮流以及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树立领地思维,学会占据新平台,建立新渠道,发挥新优势。
政务微信平台有着独特的传播优势,覆盖精准、点对点的信息传播提高了信息的到达率;一对一的对话拉近了政府机构与百姓之间的距离;对话私密性、隐蔽性强等特点,更容易建立亲密的沟通关系。借助微信平台,政府部门可以拓展新的用户人群,提高政务信息受众面,打造移动化的民生服务平台、精准化的信息传播载体、.零距离的官民互动频道和创新型的公共服务空间[2]。
同时,我们也看到,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新了信息原有的传播模式,分散化、多渠道传播成为一大趋势。政务微博经历了3年多的发展,在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增进政民对话交流以及处置突发事件、澄清不实传言和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传播功能;而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政务公开、对外提供系统信息检索与数据查询等综合服务的“总平台”。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种传播平台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发展、运营时要秉承共融互补的理念,研究、熟悉各种平台的传播特点和规律,将政务微信、政府网站、政务微博以及政府各项工作更好地补充结合,冲着切实解决问题的方向去发展、完善,打造多平台立体政务传播新格局,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更好地实现政民沟通,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如外交部就十分重视运用新媒体开展公共外交,积极拓展传播新平台,秉承“多一片天地,多一份交流”的理念,在建设外交部网站、开通官方微博、推出外交部网站移动客户端(APP)之后,于2013年5月推出“外交小灵通”微信公众号,扩大了传播触角,形成了传播合力。
二、内容为王,提升政务微信的传播力
在互联网的时代,海量资讯涌现在受众面前,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要发展政务微信,首先要在内容上下狠功夫,要成立专门的团队进行专业策划、创意、写作,打造优质的政务微信内容,提升政务微信的吸引力、亲和力和传播力。
(一)定位要准确
政府机构要根据工作性质和自身需要,确定哪些政府部门更适合推出政务微信,并明确政务微信的主要目的和用途。简单地分,政务微信的功能主要分为“微发布”和“微办事”,如果有重要消息需要经常推送的,宜创建订阅公众号,如广州市白云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官方微信,主要推送应急动态,提供应急常识技能咨询并受理微信爆料和救助等。如果承担大量政务办事功能,想为市民提供网上便民服务的,则可以创建服务公众号,如广州市公安局官方微信“广州公安”,经过精准定位后,致力于打造便民业务查询的特色品牌,它的微信定位不在于信息内容的硬性推送,而是聚合政务办事信息,为市民提供46项在线业务查询、路况信息、办事指南和4项预约服务、1项网办服务,成为在公众需要时可随时查询的一个非干扰性移动官方平台[2]。
由于服务号突出的是办事功能,对于发布资讯的功能有所限制,每个月只能发送一条群发消息,不如订阅号每天可发送一条群发消息来得宽松,因此,在创建微信公众号之初,就要准确定位,明确功能,在订阅号和服务号间做好选择;已经创建订阅号的也要谨慎升级,确有政务办事需要的再升级为服务号。
(二)内容有特色
为了吸引更多粉丝的关注,政务微信的内容要紧密结合政府机构自身的工作性质和特点,积极研究受众的真实需要、特性和兴趣点,精心设置栏目,精心筛选信息,主动策划发布内容,彰显个性化和特色化。如厦门市思明区梧村派出所“平安梧村之罗宾森”微信平台在宣传内容上花心思,形成了包括普及防范知识的“百警讲坛”系列,针对寻找商家防范漏洞的“大家来找茬儿”系列,针对防范提醒的“警方大喇叭”系列等六大板块内容,发布的内容都是身边事,贴近且实用,吸引了不少粉丝。
要加大原创内容,可以通过“微刊”的形式发布短小活泼的系列文章,传递正能量,发出好声音,提升政务形象。即便是转载的文章,一定要仔细核实真实性,有效发挥“把关人”作用,避免虚假信息在政务微信上传播。
(三)语言接地气
政务微信要走亲民路线,倾听并回应网友的呼声,使用网民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用人性化的语言进行沟通。注意不讲官话套话,语言要活泼、接地气,可以适度使用网络语言,如“童鞋”、“灰常”、“肿么办”等易懂的网络用语,拉近与网民的距离。要避免板着面孔教训人,变一本正经的广告式发布为聊天式告知,除了特别重要的事件及恶性事故需要严肃播报之外,都可采用与网民拉家常的方式进行发布。
三、互动至上,增强用户黏性
互动才能亲民,亲民更需互动。打造服务型政府,离开亲民路线不行,而在政务微信中只依靠单向传播,不建立良性互动机制更不行,可以说,没有互动,政务微信就不可能持久。
(一)注重技术开发,实现对问询的高效回复
政务微信可以代替行政机关服务窗口行使问询功能。为了更高效地进行回复,要对微信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准备、丰富关键词回复的信息数据库,实现日常业务咨询自动回复,实现多数问询的“秒回”。对于未能自动回复的内容,管理员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人工回应。如在全国公安系统率先推出微信公众号的“平安肇庆”,大约70%的咨询业务可由后台设置的视频、文字、图片、语音等自动回复,而剩下的30%不适宜程序化即时回答的咨询由值班人员人工答复。
(二)注重数据分析,提升用户体验
微信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功能,对订阅用户的变化程度、信息发送情况以及受众的阅读情况等20个指标进行实时统计,这些信息会以图表等可视化的方式反映在管理后台中,从中可以获知受众的一些信息和偏好。但是,对于微信信息的传播规律和受众需求的把握而言,现有的这些数据还是不够的,比如用户终端使用、浏览习惯、阅读高峰与低谷、信息传播路径等重要信息仍无法通过后台获取,更丰富的数据信息需要多途径的收集和整理,进行专业的统计分析,进而把握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3]。
(三)注重活动策划,增强用户黏性
要发起线上线下活动,增强微信公众号的活跃度,吸引粉丝的关注。如“广东共青团”就比较善于与用户互动,它邀请微信网友发送朗诵语音,每日在参与互动的粉丝中抽选一位送出一本书;在“阅读吧”的栏目中推出在本期微信图文中找出团委标志并将其发送到朋友圈即有机会获得赠书的活动,巧妙地宣传了自家账号。
政务微信是新生事物,要发挥其传播优势,关键是要研究、熟悉微信的传播规律,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性,提供优质的政务微信内容,这样才能利用好这一新媒体,使“指尖上的政民对话”更加顺畅有效。(张庆娜为浙江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烟草学会中级政工师,硕士)
2.政务微信工作 篇二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自动化办公、改善机构效能、提高服务质量的手段。[1]最初的电子政务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为目的,通过对信息传播技术的运用,迅速解构政府内部的森严层级制度,扁平与灵活的管理网络有助于改变原本僵化的、缺乏技术性的工作方式。[1]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推进,电子政务逐渐将重心放在与外部网络的沟通方面,[1]信息的社会共享、公共服务与行政管理日益成为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
特别是Web2.0时代的到来,传播内容、话语权和媒体系统内部互动的革新促进了社会变迁,底层公众的权力转换为互联网上符码式、可到达的话语力量。[3]此种情况下,网络社会普遍以公众为主导,信息的自由流动与表达、多样化意见与政治辩论被包容与接纳。因此,连接公众的电子政务只有不断增强信息透明性、强化政府责任意识、改变对公众的传统角色认知,才能提高公众的信任感。[4]研究表明,公众对电子政务越满意,则对电子政务的信任度越高,进而对政府的信任也越高。[5]传统的电子政务采用信息与服务提供、内部决策与政策强制模式,如今的政务2.0则更多强调公众需求主导型、政治协商与共享模式。[6]可见,网络信息社会发展下,公众已经成为电子政务的服务主体。
二、政务微信:当代电子政务的重要分支
作为移动终端的新媒体代表,政务微信的定位与作用不同于政务微博。61%的政务微信运营人员,将政务微信与微博区分开来,大多数人认为微信属于政务服务平台,包括信息发布与查询、综合性业务办理等。[7]一项对微信的研究表示,将微信作为服务类信息发布的账号占42%,远远高于政务类信息发布、宣传推广、社会新闻发布等其他功能。而绝大多数的政务微博,则用于政务信息和社会新闻发布。这说明,同样具备互动特性的微信和微博能发挥出不同的互动效果。[8]同样,电子政务发展水平领先全国的深圳市政府,将微博定位为服务信息集成、权威信息发布和舆论回应的平台,而微信则侧重于开发公共服务功能。[9]深圳网信办极力打造“多媒一体化”的政务格局,建设“双微一端”工程,包括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其中政务微信是建设中的重点项目,目前为止,深圳已打造出100多个民生政务微信公众号,包括医疗、交通、住房、户政等服务。2014年4月10日,由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的“深圳发布”正式上线。根据深圳官方的说法,旨在通过这一移动新媒体向深圳市民发布各类政务和民生服务信息。
三、政务微信的功能及优势:以“深圳发布”为例
(一)主打公共服务功能,便民利民
“深圳发布”是一个集群式公众号,连接了深圳其他政府部门共39个微信公号,如“健康深圳”“深圳公安”“深圳供电”等,方便网民搜索需要的信息。“深圳发布”开设了“掌上办事”和“热门服务”功能,网友只需在公众号上点击进入就能直接登录相关政府网页,查询日常的政务信息与程序,在线办理业务,实现了“手机里的服务”。除此之外,“深圳发布”还开辟了“天气预报”“鹏城交通”“探趣深圳”栏目,涉及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交通、文化的内容,延伸了政务微信的服务内涵。
(二)综合信息推送,内容超越“政务”
和其他公号不同,“深圳发布”不仅致力于完善服务类信息,还实时发布政务类信息和社会新闻,做到每日准时推送,内容类型以“资讯”为主。例如,2016年1月11日推送的消息包括《高新区交通提升近期实施方案》的出台、龙华新区的治水行动、对《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的实施标准》的政策解读、深圳国际航线的开辟、H5N6的疾病预防、搜狐新闻客户端“深圳地方版”上线等。此外,公号会在每日发布的最下方发送软性消息,包括“阅读”“欣赏”“推荐”等定向文章。例如,2016年1月7日的《迎春花市与爱国路说再见,告别的还有这些!》、2016年1月4日的《春节福田两百场“文化大盆菜”在等你,拿走不谢!》,这些内容几乎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见“深圳发布”的账号类型已经打破“政务”的局限性。
(三)话风亲民俏皮,可读性强
“深圳发布”每日推送的信息内容丰富,但值得注意的是,微信运营工作人员的叙事风格不再像传统官方一样严肃而显得高高在上,反而带入了幽默俏皮的生活气息,抓住了读者的眼球,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达到扩散信息传播的目的。首先,“深圳发布”的消息标题擅用多类句式、程度副词、导向及劝导性词语。研究表明,类似词语和疑问、感叹等句式能吸引读者点击浏览,是提高微信文章阅读量的重要因素。[10]“深圳发布”的文章抓住了这一传播特性,其标题如“好消息!在深缴公积金可在东莞中山贷款买房”“想把龙华2015的变化轻轻说给你听……”“大鹏新区覆盖wifi?杨梅坑桥要重建了?”运用了多类型句式,并夹带一定的情绪渲染,很大程度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对于趣味性、欣赏类的微信文章,其结构不拘泥于古板的官方宣传模式,而是尽可能地丰富格式,话语趣味活泼,并且多用图片增强可读性。
(四)发生公共危机及时进行舆论引导
2015年12月20日,深圳光明新区发生滑坡事故,截至2016年1月28日11时,共造成73人遇难、4人失联。[11]事件的影响从深圳辐射至全国,公众对事故原因及政府、企业相关责任人发出质疑。“深圳发布”自2015年12月20日起持续全方位地报道事件进展,包括救援过程、政府通报、救灾交通情况、疾病防控以及政府处置结果等。对于此类危机事件深圳政府并没有沉默,而是凭借新媒体工具迅速发布信息,向公众传达第一手讯息。阿尔蒙德认为,由于公众往往懒于政治思考,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主要取决于政府在危机事件时的输出质量。[12]因此当产生公共危机时,政府的反应与作为能极大地影响到公众的情绪以及公众对政府的态度,这要求政府公开透明,并站在公众的角度进行舆论引导。
摘要:信息技术与沟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核心要素,而电子政务的兴起与发展,则革新了公众与政府交流的传统模式。电子政务使得公众对政府的认识更加深入与全面,而电子政务中政府与公众的交流互动,又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知与信赖。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案例研究方法,浅析政务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及作用。
3.政务微信让政府“耳聪目明” 篇三
网络问政新平台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一天许多手机用户都收到“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等短信或微信。随着“戒烟日”、“土地日”、“环境保护日”、“戒毒日”等到来,有关宣传戒烟、保护环境、珍惜土地、戒毒或拒绝“新型毒品”等的政务微信,也通过微信群发平台飞向用户手机。微博“前浪”尚未降温,微信“后浪”又紧随而至,真的让人有些目不暇接,不由惊叹网络时代的速度与神奇。
4月20日8时02分,对全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110公里外的成都震感强烈,市民纷纷从梦中惊醒聚集到广场和空地。19分钟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管理的“微成都”微信公众账号发出一条包含地震震级、震源、影响范围等信息的微信,13万关注了“微成都”的成都人第一时间在手机上收到了官方权威消息,渐渐稳定了情绪。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微信作为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的手机聊天软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网民认识和接纳。在拥有大量用户的基础上,微信于2012年8月推出了微信公众平台 ,个人和机构都可以建立一个微信公众账号,与特定群体进行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和互动。“微成都”就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弄潮儿”。由于这类微信公众账号具有政府机构的后台身份,加上微博问政之风的先例,因此被称为政务微信。
“多谢您对‘平安肇庆’的关注,我们收到信息后会第一时间给您回复。”温柔的女声从手机中传出来,这是广东省肇庆市公安局继推出全国公安机关首个政务微博“平安肇庆”以来,又于2012年9月率先推出的公安政务微信“平安肇庆”。截至目前,“平安肇庆”微信公众平台拥有“好友”2200余人,回复微信“好友”问题7800条,解决实际问题6800条。除了“平安肇庆”外,佛山市南海区团委、中山市团委、广州气象局、梅州市公安局等等也先后“开微”,使广东成为全国开通政务微信数量最多的省份,单是在省会广州,各部门和单位开通的政务微信就达17个。
上海也是较早推出“微博上海”政务平台的地区,其和智慧上海、网上看世博等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目前,全国省、市级以上政府基本都建立或开通了“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成为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交流沟通渠道。
除了政务微信外,领导干部开微博、微信也成为一种“时尚”,更是改善官民关系、问政于民的一个平台。在领导干部开博上,江苏省宿迁市在全国是比较早的,从市委书记、市长,到各市部委办局和县区主要领导都开了博客,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宿迁市一直走在前面,并从中尝到“微政务”的甜头,更加务实创新,切实改善民生,促进了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成为苏北欠发达地区的第一增长极。
沟通交流新渠道
如今,网络、智能手机等十分发达普及,已成为许多人的日常“必需品”,这就要求现代政府和官员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工作方式,学会从网上察民情、知民忧,在网下解民愁、疏民怨,从而顺民意、赢民心。
经历了从“公告栏”到“家书”转变的“微成都”,可以说是政务微信的翘楚,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主编任勇这样认为:“虽然我们被评为最具亲和力的政务微博,但在微信上,他们把我们称为小微,认为我们就是一个爱吃爱玩,每天给大家发新闻、能互动的辣妹子。”微信公众平台的关键字回复功能让网络问政“秒回”成为可能,只要在后台数据库做好相应设置,政务微信就能根据用户提问的关键字自动回复。未能自动回复的内容,管理员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人工回应。只要倾注真情,政务微信在人们心目中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可以说,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更容易与粉丝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对于率先“尝鲜”官方微博的广州市白云区应急办而言,2012年8月30日又首开公众微信“广州应急—白云”,没想到第二天就派上了用场——8月31日,据广东省地震台网测定,河源市源城区、东源县交界(北纬23.75o、东经114.64o)于当天13时52分发生里氏4.2级地震。14时33分,“广州应急—白云”就通过微信平台发布了这条消息。这条震情的发布,打造了广州政务微信成功运作的首个案例。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称,白云区应急办成为全国最早使用微信的政府部门,“广州应急—白云”微信公众平台主要功能是发布点对点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关注社会公众安全需求,加强互动交流的沟通桥梁。那么,既然已有了官方微博,为何还要开政务微信?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微信信息传播的精准性,以及其点对点服务的性能在突发事件预警中的优势。
业内专家称,“微信相对于微博,其最大特点是沟通方式的变革带来了更好的互动性。”微博信息是一种“放射性”传递,信息海量、传播面广、传播速度极快;但无效信息多,另外要遵循用户阅读的时间规律,不少内容很难让用户看见。而微信遵循信息的“一对一”直线传递,更有针对性,更精准有效,信息传达率高。如果说微博更偏向公开发布信息的媒体性质,那么微信则更偏向封闭式交流的沟通性质,在内容展示上并无优势,但胜在沟通的深度和渗透率。如果把官方微博比作“公告栏”,那么政务微信则是“家书”。
因此,微信主要用来为群众解答个人具体的实际问题,这也和之前的微博等形成优势互补的效应。尽管群众在网上提意见大多属于事后监督,但也可以进行梳理,从中发现规律性的问题、普遍性的要求,把工作做在前面。网络问政有助于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倒逼政府更加主动、自觉为民服务。只有“起”在群众前头,“睡”在群众后头,忙在群众心头,以干部的辛苦换取群众的幸福,力争群众意见越来越少,满意度越来越高,微政务的作用才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nlc202309031628
“微政务”尚存瓶颈
有观点认为,官方微博和政务微信是一种共融互补的关系。应该说这种说法大致正确,但“作为政府来讲,微信的前景更加广阔”。现在很多业务已经实现了网上办理,比如出入境签证预约、交通罚款查询、水电煤气费用缴纳等,只要将这些业务窗口都链接到政务微信上,群众上了微信,就能非常方便地进行办理。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提供为民服务的办事功能,更具实质性意义,也决定着政务微信的前景。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网络可以让人们听到各种声音,更加“耳聪目明”,促进政府改进工作。网络空间无限广阔,有民意、有智者、有高人,有对政府工作的建议、意见、批评,也有不少让人看了坐不住的民生诉求……多种不同的声音有利于政府决策更加民主、科学,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意愿。应该说,微信公众平台为政务机构提供了一个互动性更强、私密性更高的沟通空间。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微信平台一些规则的弊端正在阻碍政务微信的进一步发展。据悉,目前微信用户的认证门槛还有点过高,“微友”数要达到500人才能成为认证用户的规定,成为政务微信从发布阶段向服务阶段升级的一个瓶颈。以广州为例,广州17个政务微信中,仅“广州公安”、“广州铁路”、“广州天气”、“广州国税”四个通过认证,没认证就没有权威性,更担心被人冒名去发布些虚假信息。这种“一刀切”的规则造成了很多政务微信的身份困惑。没有认证的标识,推广就不容易,反过来又阻碍了认证。因此,有人担心,这让山寨政务微信有了可乘之机。此外,“每天只能发布一条微信内容是最大的不便之处”,在这种“只能发一条”的限制下,把政务微信和政务微博充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双剑合璧”的效果——“紧急的动员、有时效性的信息发布,为了能够精准地推送和到达,首选微信,同时在微博上形成策应和补充。”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就是微信平台上每天都会收到很多投诉、曝光的内容,为核实相关材料必然牵制大量精力,如果一旦有虚假或过激内容,哪怕把其中一部分发布在微博上,都会造成极坏影响。因此,这就需要关注者在微信上能更好地进行事先沟通,然后再把它发布在微博上,从而起到更好的监督作用。网络是一面“镜子”,常照照有利于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牢固的接受监督意识。网友的声音来自一线、来自现场,虽然未必十分准确,但一定都有原委,能让政府反观工作是否到位,让官员反思自身有无缺点。
在新媒体时代,微博等为公众提供了大舞台,人人都有“麦克风”。人民群众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方式监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政府才能不怠政、不懒政,才能有所作为而不胡乱作为。一些干部形象地说:现在一言一行都在网友眼皮底下,随时可能把你捅到网上晒、架在火上烤!我们看不见网民,他们却盯着我们。这是压力,也是干好工作的动力。
微信作为新的技术手段,更容易拉近政府和人民之间的距离,推动官民对话形成良好态势,过去仅发文字,现在通过微信可以推送图片和视频,不仅效果更好,而且更加方便。同时,政务微信可以代替行政机关服务窗口行使问询功能,“一个软件可以节省许多人力和财力,而且更加高效。” 新传播方式与传播理念对政务信息发布平台来说是一次革命,拓展网络问政的深度与广度,使获取政务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行政效率得以进一步提高。
4.政务微信工作 篇四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化、信息网络化、大数据应用的步伐加快,继网站、论坛、博客、微博之后,微信这一新兴社交媒体不仅受到人们的青睐,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党政机构关注,逐渐成为党政机关及领导干部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新平台。政务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在政府应急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要把开好政务微信、充分利用政务微信、运营维护好政务微信、提高新媒体素养及应对媒体能力作为一项提升工作能力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任务。
一、深刻认识政务微信及其传播特征(一)政务微信的涵义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软件。该软件支持多平台,是旨在促进人与人沟通交流的移动即时通讯。2011年1月21日,微信正式推出,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拍照发给好友、发手机图片、移动即时通信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还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自2011年年初,微信进入大众视野至今,经短短两年的迅猛发展,微信用户已经突破3亿人,直逼拥有4亿用户的新浪微博。
政务微信是指党政及有关部门推出的官方微信账户。简单地讲,主要指代表党政机构和官员等因公共事务而开设的微信。政务微信的目的是力行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进而提高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推动科学发展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加速实现中国梦步伐能力。
(二)政务微信的传播特点
政务微信的传播有着明显的特点:一是政务微信具有服务的创新性。二是政务微信具有信息时效性。三是政务微信具有积极主动性。四是政务微信具有互动性。五是政务微信具有民智性。此外,微信通过社会化传播功能,可以实现用户在线报警、求助、咨询、问询、投诉等功能,便民功能显著。
二、当前政务微信在我国应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政务微信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公共管理、社会管理等的新手段。近段时间以来,一股大秀微信公众平台账号的风气悄然刮起。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新社交媒介,正对我国社会舆论格局产生新的效应,舆情作用力日趋彰显。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移动社交吸引力的不断增强,移动社交网民和微信公共账号数量会大幅增长,并将进一步扩大突发公共事件与社会热点话题的网民参与度。随着越来越多的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主流媒体和意见领袖入驻移动网络舆论场,由无数个圈子化部落联网合成的微信舆论场已成雏形。
在政府部门积极尝试新媒体问政的背后,同时也体现出行政理念的新变化。据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最新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5月底,全国开通的政务微信总量已达1400多个,各省份全面覆盖,处于快速发展期。从政务微信的职能属性和数量来看,公安政务微信最多,占到总量的30.17%;党政直属单位政务微信居次,占比14.59%;共青团政务微信位列第三,占比14.51%。从政务微信的区域分布来看,最新数据显示,总量前五位分别为:浙江、江苏、广东、新疆、山东。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监测,最早开通微信的政府部门是广州市白云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2012年8月30日,“广州应急-白云”微信公众平台首次亮相,第二天便派上大用场——发布河源震情,打造了广州政务微信首个成功运营的案例。
当前政务微信的发展阶段性经验是非常显著的。一是有助于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中抢占舆论阵地。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新了信息原有的传播模式,分散化、多渠道传播成为一大趋势。进入2013年,移动互联网的成长带来内容、产品、圈子的移动化,基于平台为媒介的话语圈正走向多元化,政府信息发布将可能面临移动互联网趋势下全媒体环境的挑战。政府积极进军微信,是做好全媒体战略布局的尝试,有助于拓展网络问政的深度与广度,使获取社情民意的途径更加多样,是扩大政府影响力、塑造政府“威信”、站稳舆论阵地的重要保障。二是有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政务信息的辐射力。目前,微信用户已达3亿,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随着微信进一步联通用户手机通讯录、朋友网、QQ好友(群)、位臵社交(附近的人)等人际关系圈,未来的微信将可能成为用户最为重要的“手中的名片集装箱”“可移动的信息中心”“有价值的沟通工具”,并由此相互链接而形成无数个密集分布的圈子网络。政府开通政务微信,对拓展新的用户人群,提高政务信息受众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三是提升政务信息传送的有效性。不同于微博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政务微信信息发布具有用户导向的精确性功能。这些信息必将比其他渠道更有个性,获得公众的认同和网络舆论的认可度也会更高。
三、提高政务微信质量和水平的有关建议措施
(一)以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观为指导,坚持政务微信内容的真实性
马克思早在批驳沙培尔指责《莱茵报》报道失实之时就曾经提出了“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是“有机的报纸运动”这一著名的传播思想规律。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报纸报道“社会舆论的纸币”,要具有真实性。政务微博内容的真实性与否,是考验政府诚信与否的一个重要平台。
(二)积极转变执政“执信”方式,坚持政务微信的时效性
2013年3月26日,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李克强总理在主持会议时发表讲话强调指出:“要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规范权力运行,着力建设廉洁政府。”一是简政放权,二是管住权力,三是管好钱财,四是政务公开,五是勤俭从政,六是依法促廉。政务公开——让权力公开透明,也是最有效的防腐剂。要及时主动公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信息,向人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在网络时代,政府官网作为信息公开的平台、与民众沟通的桥梁,其作用不可低估。在网络时代,政务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都是很好的“桥梁”,能够促进政府与民众的沟通与互动,让政府了解民生,同时也让民众了解权威信息,监督行政事务。要注重政务微信的时效性,及时更新微信内容。
(三)增强领导干部媒介、舆情素养,提高政务微博、政务微信质量和发布水平
要积极倡导开设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提升整体影响力,尽快扩大参与的省级部门和单位数量,特别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部门和单位要参与进来。开设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的各级党政干部要主动释放正能量,加强互动,增进互信,发挥引领作用。各级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交流,及时回应舆论关切,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用尊重民意的实际行动赢得民心,用改进工作的实际成效凝聚民心。
(四)升华学习型领导干部理念,提升党政干部的全媒体应用能力,提高政务微博、政务微信运营质量
党政各级领导干部应当了解网络运行规律,提高网上信息的甄别能力、网上舆情的研判能力和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要善于利用网络搜集信息,及时把握社情民意,以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五)要建立相应的支撑和保障机制
要以技术路线为基础,以社会管理和服务对象(社会公众)为核心,进行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及功能设计(包括信息公开、舆论引导、政民互动、汇聚民智、凝聚民力、社会引导动员、社会监督等),然后据此构建党政内部响应、处理、回应机制和工作流程。
(六)增量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与网民的交流 随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日益发展成为官民互动交流平台的更加深入发展,如何更好地开好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提升政务微博、政务微信质量,优化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环境,充分发挥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在减灾救灾中的积极作用,加强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与网民之间的互动,显得尤其重要。2012年9月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深圳召开会议,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外宣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任王晨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互联网建设和运用带来了新的重要机遇,为放大正面声音、回应社会关切、服务人民群众提供了新平台,同时也给开展舆论引导、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带来了新挑战。
四、结语
5.政务微信工作 篇五
全县政务信息工作总结暨政务信息工作部署会议讲话
全县政务信息工作总结暨政务信息工作部署会议讲话
这次会议是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是总结全县政务信息工作,研究部署政务信息工作任务,表彰先进,鼓舞干劲。刚才,会议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对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埋头在政务信息工作一线上的广大信息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下面,我根据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深入分析,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
好信息工作的责任感 过去的一年,广大信息工作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政务信息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各级领导提报了大量富有价值的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县政务信息综合得分居全市第二名,在全省政务信息工作直接联系县进行规模压缩,布局调整,增加大城市城区、开发区,压缩性质相同县的情况下,我县凭着扎实的工作脱颖而出,成为全市唯一的、也是全省极少的新的全省政务信息工作直接联系县,实现了我县政务信息工作的历史性突破。总结去年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提报数量大。,各乡镇、各部门共整理上报信息1583条,经县政府办公室信息调研科整理上报市以上政务信息560条,共计10万多字,这较往年有大幅度提高。二是采编质量高。,我县上报政务信息被市以上采用127条,采
用率达到%,这在全市是最高的,也是我县历年来上报采用率最高的年份。其中被市政府信息调研科列为“专供”2期、“内情”3期、“专刊”17期,推荐上报省办10篇、国办3篇,多条受到市领导重视,作出批示。三是工作有创新。在为各级领导提报信息的同时,立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推出了有一定分量的信息专刊;围绕对外地先进经验推荐引入,突出了领导参阅信息的采集编辑,全年整理编发《政务信息》75期,《政府工作》13期,信息专刊24期,《领导参阅》42期,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服务效果好。政务信息工作坚持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的原则,每期信息都由专人及时报送县六大班子领导成员,对乡镇采用邮寄方式,确保发送到乡镇主要负责同志手中,政务信息工作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密切关注,获得了基层的一致好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县政务信息工作开展还不够平衡,同其他兄弟县区比,我们的基础工作还不够扎实,无论是信息质量还是信息数量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县内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单位之间差距还较大,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谁掌握信息,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跟,取得有利地位,否则就会落伍,就会被淘汰,信息工作已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信息引导是政府主要职能之一。”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各级领导必须尽快适应新形势,由传统的领导方式转向依靠信息来分析、研究事物动态,学会利用信息来管理社会,引导经济发展。从某种程度上看,政务信息可以说是领导了解情况的“耳目”,科学决策的“参谋”,解决问题的“助手”,加强联系的“桥梁”;是一个单位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各单位交流政务的平台,检
阅一个单位工作的窗口。因此,各级、各部门都要对信息工作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政务信息工作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不断加强信息工作,为促发展、奔小康、建强县做好全面服务。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全面做好政务信息工作,是十一五计划的第二年,政务信息工作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信息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县工作的大局,坚持“二提二争三创新”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深层次、多角度、高起点采编,推动全县信息工作上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立足当前实际,创新信息服务。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但控制经济过热,一直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在采编政
务信息要能够对上级的政策及时准确把握,即抓好上情。我县提出“奋战三年过百亿,加快发展争强县”的奋斗目标,今年发展目标是实现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3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47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3617元,增长10%;工业、农业、招商引资、外经贸、城建、财税等各项工作都要实现新的突破。政务信息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的大局,做好结合文章,对各行业、各方面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做法要及时上报,即抓好县情。当前,改革处在关键时期,发展处在新的阶段,各种情况错综复杂,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多,各级领导同志急需了解基层对新情况、新问题及开展工作的好思路、好方法,这些都需要通过信息渠道把情况了解上来。信息工作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把基层情况反映上来,即抓好下情。因此,信息工作要紧密结合实际,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深入调研,整理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问题性、建议性、对策性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要积极创新更加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方式,充分利用因特网、党政专网等各类网络资源,搜集外地先进经验做法,提高服务效率。立足现有基础,创新工作局面。的政务信息工作,在工作方法、调研内容、上报针对性、采编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具备了一定基础,特别是省政府办公厅把我县列入全省政务信息工作直接联系县,这为我们直接面向省政府办公厅采编报送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各级、各部门应该充分发挥现有基础,积极采编信息向上级报送,争取有更多的信息进入领导决策范围,努力开创信息工作新局面。要进一步提高政务信息报送质量。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很重要,好信息经分析后,就会有好的决策,一个信息若是错误的,就会传递给领导一个错误信号,就会导致决策的错误,影响或耽误工作,造成损失。尤其是所用的一些数据、例子未经调查核实,坚决不能上报。真实性是信息的生命力所在,要突出政务信息的客观性,做到实事求是,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信息的综合分析工作,提高报送信息的全局性、综合性、系统性,减少零碎、肤浅的信息,对重大问题,特别是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信息,要及时进行分析反馈。对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疫情、灾情,要在事件发生后及时上报,知情不报或敷衍拖延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予以全县通报。立足现有网络,创新队伍建设。搞好信息工作,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的信息工作队伍。信息工作每天都要给领导提供信息,每年都有新的工作目标,可谓天天“短平快”,月月“马拉松”,这是一项人人都想搞,但并非人人都能搞好的工作,所以加强信息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各乡镇、各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支持和关心这项工作,要把有能力、懂大局、水
平高的同志挑选到政务信息工作岗位上来。采取以干代培、集中培训、异地学习取经等形式,搞好信息人员培训,努力建设好一支政治品质好、业务素质高、敬业精神强的专业人才队伍。县政府办公室要认真准备材料,搞好备课,争取尽快展开培训。各乡镇、各单位领导同志要切实引起高度重视,为信息人员培训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从事信息工作人员要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牢记“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使自己成为生产精品信息的行家里手,以优异的成绩赢得领导的赞赏,以超额的付出取得领导的支持,以广泛的参与博得同志们的配合,以扎实的作风赢得大家的信任。
三、加强领导,密切协作,不断推动信息工作顺利开展 实践证明,一个乡镇、一个单位政务信息工作搞得好不好,领导起着关键性作用。
第一,要高度重视信息工作。各乡镇、各部门的领导要把信息工作抓在手中,落到实处,经常给信息工作提要求、定目标、出题目,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要研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来要求专职人员、鼓励全体干部人人动手写信息、报信息,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信息工作热潮。对信息要多看、多批、多督促、多指导。对单位的信息工作人员要相对固定,少给他们安排杂事、份外事,保障他们做到专职、专责、专心。同时,要用较高的标准要求信息人员,把独特的见解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锻炼工作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要着力改善信息工作条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必要的工作环境是搞好信息工作的保证。信息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是搞好政务信息工作的基础。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按市、县政府要求,做到机构到位、设备到位、人员配强、经费保障。要安排信息人员
6.市政务服务中心电子政务工作总结 篇六
2015年,市政务服务中心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与市电子政务办等单位加强协作,共同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电子政务工作水平明显提升。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电子政务工作的领导,根据机构、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了中心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吴福祥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有分别分管办公室、政务公开、审批办证中心的相关领导担任副组长,各科室人员为成员。2014年,根据六编2014]47号,设立了市政务服务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通过市直事业单位招录了1名计算机专业人员充实到电子政务工作队伍中,进一步加强中心电子政务工作力量。同时,明确由综合科负责电子政务日常工作,由网络信息中心负责技术支持,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二、加强门户网站建设
一年来,中心坚持把门户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中心在政府信息网站公开栏目设置了领导机构、部门职能、内设机构、工作动态、法规政策等多个栏目,同时,立足中心窗口实际,门户网站设置审批窗口、审批项目、办件流程、办件公告等栏目,对所有进驻中心窗口单位的审批项目进行“六公开”,主动地公开相关信息,及时更新信息内容,确保信息的实效性,便于群众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和动态。一是规范操作程序,增强公开时效。对机构职能、领导信息、规范性文件、工作制度、业务动态等方面的政府信息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公开,做到公开事项如变更、撤销或终止,及时公布并做出说明,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将门户网站打造成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进一步拓展网站互动功能,通过百姓畅言、互动参与等方式,接受公众建言献策和情况反映,征集公众意见建议。完善网站服务功能,及时调整和更新网上服务事项,确保公众能够及时获得便利的在线服务。
二是强化保0意识,严格审查制度。正确处理实行政务信息公开与贯彻落实《保0法》的关系,做到既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应公开的政府信息全面公开,又要严格遵循保0规定,严禁将涉及国家秘0、商业秘0和个人隐私及其他按规定不宜或不能公开的政府信息对外公开。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审批制度,对拟对外公开的政府信息,按照《保0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严格审查把关。
三、加强oa系统建设
加强对办公oa系统的使用和管理,深刻理解办公无纸化对于提升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重要意义。中心自启用协同办公系统以来,果断停止一部分纸质文件收发,将不涉0、非敏感材料等日常流转工作内容都通过oa系统传输,各科室之间通过oa系统进行公文传输,使办公效率和内部管理效率有了极大提高。同时,机关工作人员熟练掌握oa系统操作流程,增强责任意识,确保系统安全。
四、加强信息发布平台和载体建设
中心在审批办证大厅设立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向社会公众提供行政审批事项以及发布文件的查阅服务。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的设立进一步扩大了政府公开信息的受众面,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共享政府信息资源,进一步保障市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快网站技术升级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完善规范,及时更新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及时向社会公开服务中心工作的相关信息。建立政务微博、微信平台,为市民群众提供办事咨询、建言献策、信息咨询等服务。
五、推进“一库四平台”系统运行
中心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做好“一库四平台”的运行和维护工作,主动与“一库四平台”系统开发公司对接,提出意见、建议和需求,促使中心原智能化网络化行政许可系统与“一库四平台”系统有效衔接,确保审批办证大厅审批业务正常运行,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
六、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一年来,中心始终把改善信息安全环境、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作为电子政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规范用户管理。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检查,增强工作人员信息安全意识。安装网上行为管理系统,对用户ip地址进行逐个登记,实时监测。
二是完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在各应用系统的服务器端上安装了杀毒软件,防范计算机病毒,利用防火墙和ids的技术措施防范网络入侵和攻击破坏,接入政务网的终端机器上全部安装杀毒软件。全年未发生泄0和信息系统受到非法入侵现象。
7.以微信为载体的政务报道分析 篇七
一、以微信为载体的政务报道的特点
(1) 社交属性与私密性较强。微信是以人际关系圈为基础的网络圈子, 用户之间相互确认之后才能够添加成为好友, 这种好友机制使得微信粉丝的社交属性与私密性都较强, 粉丝也具有更强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此外, 微信朋友圈中具有设置状态好友选择性可见的功能, 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避免用户收到垃圾信息;另一方面能够使发布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 提高微信的信息传播效果。
(2) 信息到达率与互动性较强。微信公众平台中的手机订阅账号是非常重要的特点之一, 用户能够依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关注与订阅, 订阅之后就能够在桌面上显示相关的信息。与微博一对多的信息传播方式不同, 微信主要采用的是一对一的直线信息传播方式, 能够更加精准地对消息进行传递。微信可以通过用户分组、地域控制等方式实现信息的精准推送, 信息到达率非常高, 与受众之间可以形成深度的沟通与对等双向的互动。
(3) 信息效率与可控性较强。微信是以朋友之间的高信任感为基础的, 因此政务微信所提供与发布的信息具有更好的可信度, 效益价值较高。微信好友之间具有较强的关系, 可能对其中某个或某几个成员进行影响就能够对整个圈子产生影响。因此, 微信具有更强的可控性, 干预的成本非常低。
二、以微信为载体的政务报道存在的问题
随着移动社交媒体不断的发展, 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与应用移动社交媒体, 微信就是移动社交媒体的典型代表, 其用户数量与微信公共账号数量都大幅度增加。在这种背景之下, 更多的新闻单位开始关注与重视微信, 通过官方微信的开通与民众进行交流, 为民众提供服务。在以微信为载体的政务报道中, 依旧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政务报道是实现社会舆论主导与正确舆论导向坚持的重要内容, 具有其他报道所不具有的重要作用。在政务报道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严重的程序化、模式化、材料化的现象, 在以微信为载体的政务报道中同样存在这些问题。在通过微信进行政务报道的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罗列会议出席领导名称、会议议程的情况, 对会议相关的内容进行照搬照抄, 导致微信受众在微信政务报道中“听报告”。此外, 很多领导干部所参与的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也会出现在微信政务报道中, 导致政务报道的内容贫乏空洞, 结构僵化老套, 导致微信用户难以接受, 与微信用户之间难以建立长久的互动关系。与此相反, 有些微信在政务报道中却出现了矫枉过正的问题, 一味追求噱头, 看似吸引眼球, 实则偏狭片面, 新闻表达不够严谨, 直接影响了所在传统媒体多年打造的权威性。
三、以微信为载体的政务报道的发展措施
(1) 精准定位以微信为载体的政务报道。以微信为载体的政务报道要定位于本地、高品质。首先, 要注重政务微信的本土化与个性化的展现, 对本地人群的需求、特点与关注内容进行研究与分析。在政务信息发布的过程中同时开通就业信息、健康信息、天气信息等方面的业务, 创造股东的微信好友喜欢的品牌栏目。要注重政务微信的高品质, 依托强关系圈子实现政务信息的传播, 从而获得更好的口碑效应。其次, 要明确新闻单位以微信为载体的政务报道需要表达哪些内容, 选择与市民能够形成直接互动政务报道内容, 提高微信用户对政务报道的阅读热情。
(2) 优化以微信为载体的政务报道的内容。微信本身具有信息定制与推送数量限制等方面的特点, 因此以微信为载体的政务报道必须实现精致化, 通过尽可能精短的篇幅包含尽可能多的信息量。政务报道应该依据群体圈子的特性实现内容的优化, 使政务报道内容能够符合圈子的文化特性。以微信为载体的政务报道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类, 依据不同的朋友类型实现信息的定点投放。在新闻表达上尽量采取平民化视角, 少说废话空话套话, 多一些现场描述和细节, 尽量提供传统报道之外有信息量的内容。
(3) 强化以微信为载体的政务报道的互动。政务微信要与新闻单位的各项工作实现深入的结合, 真正发挥微信所具有的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与微信群众进行充分的互动。强化以微信为载体的政务报道的互动性, 一方面需要提高微信的回复效率。可以实现自动恢复功能自定义菜单的开发, 帮助微信好友进行自主查询与服务, 丰富关键词回复内容, 避免出现重复工作的情况, 其余的问题有值班人员进行人工答复;另一方面需要设置高级微信界面, 实现功能的健全与完善。
(4) 及时打击山寨微信政务报道。当前, 很多类似于官方出品的政务微信出现在公众面前, 很多山寨政务微信还采用了某些新闻单位微博的专用图像作为头像, 足以以假乱真。山寨微信政务报道可能会发布一些诈骗或者不实信息。要对山寨政务微信进行及时的打击, 主要的措施包括提高对微信政务报道的监督能力、开通官方认证的微信进行区别等, 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打击山寨微信政务报道。
四、总结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社会化媒体的飞速发展, 更多的用户开始使用微信。在长时间的发展与推广过程中, 微信的优势已经更加清晰地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更多的新闻单位开始推出了以微信为基础的政务报道, 促进政务信息的进一步宣传。
参考文献
[1]郭泽德.政务微信的内容特征与传播策略——以“上海发布”政务微信为例[J].青年记者, 2014, 11 (65) :17-18.
[2]李冠辰.我国“微政务”管理问题研究——以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为例[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3 (38) :36-40.
【政务微信工作】推荐阅读:
教育政务微信公众号09-19
政务督促检查工作办法10-09
政务信息年度工作计划09-12
市长政务信息工作会议讲话11-07
做好政务督查工作促进企业工作有效运行09-17
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工作要点08-03
农委政务公开工作总结09-09
企业工厂政务公开工作方案09-09
工会政务公开工作总结10-10
2024年度政务公开工作总结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