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学习习惯差异分析

2024-06-21

论英语学习习惯差异分析(精选6篇)

1.论英语学习习惯差异分析 篇一

作者 | 纸盆

1、主动学习

学霸是最不满足现状的,除了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外,学霸为了能提升自己的成绩,还是会多花出点时间来学习巩固自己,愿意学习和主动去学习比起老师家长拖着学习效果还要好哦。

2、高效学习

普通学生一个小时掌握的内容,学霸如果花了半小时或者二十分钟,就说明学习的效率很高,所以学习效率的高低决定这你成绩的高低,想要提高成绩就要学会规划好时间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且努力去完成它,这样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3、预习

很多同学是没有预习的习惯的,但是学霸上课前是会预习的,先了解一下要上课的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去上课,这样上课的效率会提高一些,学到的知识记忆也比较深刻。

4、及时复习

当天学习的知识当天及时复习,是学霸都有的一个习惯,遇到当天有疑惑或没有解决的难点一定要当天解决,问老师或同学都可以,当天及时复习,能加深你对知识 影响,让你不容易把上课知识忘记。

2.论英语学习习惯差异分析 篇二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语言不仅包含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一切文化都是独特且互不相同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要学习并且掌握一门英语是不容易的,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往往会遇上阻碍。只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文化背景,用语习惯和行为思想上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掌握该语言。

另外,每一种语言上的使用规则都源于它的习惯用法,许多句式的固定用法都源于使用的习惯。

因此,我们要学好英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还要学习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知道英语句式的习惯用法,了解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习惯。

英语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多方面的,针对英语的语言学习,本文主要分析英汉语言学习上的文化背景差异,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英语这门语言。

二、英语词汇的含义

语言习惯和文化习俗的不同往往产生词汇上的不同联想意义。词的涵义不同于它的字面意义,而是词的隐含或附加的意义。当我们潜意识中很自然地理解一个中文词语的用法时,在英语中对应的单词却不一定能够用在相同的环境下。在语言文化的影响下,在英汉中相同实意词汇,其涵义却可能不同,有的表现为褒贬义不同,有的则可能内涵完全不同。我们需要理解其背后的文化习俗,了解词汇的内在涵义,才能正确用好英语词汇,在应用的时候不闹笑话。

从褒贬义不同举例来说,我们通常将政治家翻译为“politician”,但其实是不合适的。在美国英语中politician往往有强烈的贬义色彩,易引起他人的蔑视。它是指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搞政治、耍阴险的人,还有“精明圆滑之人”的意思,指一个人做事说话时非常有自信,非常老练。汉语中“政治家”一词应译为statesman,在英语中,通常把有威望的高级政府官员称为statesman。

在像美国和英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政治家的概念与我们社会主义中的政治家的概念不完全相同,因此才会产生词汇不同的涵义。

再比如,ambitious一词,在汉语中通常翻译为“野心勃勃的”,带有贬义色彩,但是在英语中,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有雄心、有抱负。而这种涵义的差异,也源于英语国家和中国的价值观之差。

在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或者价值观念后,理解相同字面意义的词汇在不同语言中的不同内涵,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用。

三、英语中的习惯用法

所谓的语法句式的形成很大部分取决于人们长时间地应用,而形成了一种习惯用法。英语也是一样,其中所有语法规则都源于英语语言的习惯用法。我们学习的语法主要针对普遍的用法,而还有许多看来不符合语法规则,却是正确的习惯用法,我们还没有掌握。针对这些习惯用法,则需要我们另外学习和掌握。

例如,“be busy doing something”这一用法,可以用来表示“在忙着做某事”,比如:“He is busy working on the problem.”来代替“He is working on the problem busily.”这样的用法更加地道。

通常在英语中我们表示不赞同、不认为的时候,用“I don’t think+肯定句”,而不用“I think+否定句”的句式。比如,要表示“我认为他不对”,往往写成“I don’t think he is right.”,而不写成“I think he is not right.”。

表达感激赞美之情, 说“你人真的很好”时, 不应翻译成“You are really very good.”, 而应写成:“It’s very good of you.”

另外,在中国,我们有许多谚语和俗语,在翻译的时候直译的话往往会让外国人看得云里雾里,而真正的英语中的俗语我们也难以读懂。所以多了解一些在英语中的俗语,对学习英语也十分有帮助。

例如,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

Haste makes waste.欲速则不达;

Where there’s smoke there’s fire.无风不起浪。

这些表达方式,换一种方式语法上没有错误,但是在真正用来交流的时候,往往就会出问题。而我们用纯语法翻译而来的中式英语,语法没有错也无法让对方理解。因为不符合英语的习惯用法,不符合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就难以顺利地进行交流。所以,我们在学习英语时,不能只讲究一般语法句式,而是要多看,多记,多练一些英语习惯用语,一定会对掌握地道的英语大有帮助。

四、口语交际上的注意

通常,如果违背了他国的语言习惯,就会发生冒犯对方的不愉快事情,甚至引起冲突。有些词语因传统习惯或社会风俗不同,会引起对方强烈反感,如触犯当地禁忌。因此,了解口语交际中的习惯差异和禁忌是必要的。

例如, 对于大多数英国人和美国人来说, 询问不大熟悉的人的年龄、收入、宗教信仰等都是不礼貌的, 通常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像“How old are you?”“What’s your income?”“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What’s your religion?”这样的问题, 不应该对不太熟悉的人或者陌生人进行询问。另外, 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很重视自己的隐私, 即使是非常好的关系, 也会十分注意自己的隐私。所以对于隐私, 除非得到对方的同意, 不要过分询问。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国人说话时十分注意是否尊敬对方,是否谦虚,因而产生了许多谦辞。但讲英语的人往往说话比较直接,喜欢一针见血,把问题直接说出来。我们的委婉谦虚往往让他们难以理解。比如,我们的“哪里,哪里”,在英语中,很难找到相应的翻译,“Where, where”这样的中国式英文是让外国人费解。因此,当我们在讲英语时,在遵循基本的礼貌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讲出重点,不用过于强调谦辞的使用。

认识到英汉的文化差异,知道在英语口语交际中如何合适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体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

五、总结与学习策略

认识和学习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英语的语言习惯是帮助英语学习的有效方法。从英语词汇的涵义、语法句式的惯用法及口语交际的注意项等不同方面进行举例分析,可以看出英汉文化背景的差异对我们更好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经过初中和高中的积累,我们已经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和词汇。在阅读、写作和听说上,我们也都做过不少训练。但是要想深入地掌握英语这一门语言,并且更好地运用它,学习英语的语言文化,认识英汉文化之间的差异则是必不可少的。

大学生在学校学习英语的方式不再是老师说什么我们做什么的模式,而是转变成自主学习为主,老师的辅导为辅。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我们不妨多关注一些词汇、句式及口语中的英语文化背景,查阅相关书刊,在网络上查找相应的资料,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文化背景。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记忆和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而且可以提高我们学习英语及其文化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2]王恩铭.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3]严明.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论英语学习习惯差异分析 篇三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习惯

踏入高中之后,高一的学生普遍感到高中数学远非刚开始想象得那么简单容易,而是与初中相比更加抽象,难懂,甚至会出现能听懂,但是作业不会做、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现象。这都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感,动摇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会对数学学习慢慢地失去兴趣。那么,高中数学教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并搞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呢?学生又该如何认识初高中数学的差异性呢?本文就此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一、正确认识初高中的差异

无论是从数学知识的广度、难度、深度上,还是从数学思想方法、学习要求等来讲,初高中数学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具体来说,高中三年,理科学生要学十本书,文科学生要学七本书,基本上是高二结束新課,高三进入全面复习阶段。相比初中每学期一本书而言,高中内容知识倍增:难度上,高中知识更加抽象,对学生的思维层次要求得更高;语言上也更加抽象难懂。开学伊始,学生首先接触到的便是集合、函数等,这些抽象的概念与初中通俗易懂的内容相比让学生感觉云里雾里、捉摸不透。从能力要求上来讲,高中数学更加要求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对知识的理解、整理归类和反思能力,更加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二、做好合理的规划

高中教师要对整个的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制定中长期的数学学习目标。在进行高中数学规划的时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切记要循序渐进,切不可片面地追求速度,而忽略了数学学习质量。有了目标和方向,教师还要督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以纠正偏差。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

1.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数学不同于其他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概念比较抽象,对思维和运算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且进度一般比较紧,节奏也相对快一些,所以适当的课前预习更有利于学生抓住课堂重点。

2.在课堂上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要眼、耳、口、脑、手协调起来,对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进行认真的思考,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想一想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这种方法特点是什么?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这类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有的学生忽略了对课堂上内容的有效理解,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在课后花大量的时间来弥补这些内容,从而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进度。

3.课后要认真复习、反思。高中数学知识量较大、难度较高,所以,学生在课下要及时复习回顾课堂内容,理顺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加深对解题的注意点和运算的道理与技巧的印象,及时消化课堂内容。此外,学生要独立完成作业,不拖不磨;作业要规范,不能随意乱写或者没有过程只有答案,在高考数学中,解答题占有很大的比重,书写的规范对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4.作业试卷订正要及时、准确,要建立自己的错题集。学生要做到每次的订正过程都要完整规范,要及时记下错误的原因,并不断地去复习错题本,最好每天都有整理,若时间来不及的话,先订正在作业或试卷上,到周末再进行复习整理,尽可能做到日日清、周周清。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要有坚强的毅力,不要过于依赖教师和其他学生,要自己主动思考解决的问题的办法,等真正解不出来时,再去问教师和其他学生。

5.科学系统的小结。针对每一节的内容、每章节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师都要帮助学生画思维导图或流程图等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使每一个知识点链接起来,形成一种系统的学习,从而将学过的内容及时地同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来,形成滚雪球式的积累。

四、克服一些缺点

1.克服高一放松的思想:高一数学是高考内容的重点区域,高考的代数部分就集中在高一阶段,高一也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之际,千万不能有高一悠着来,高二加把劲,高三再努力的想法,一旦落后,可能是步步落后。

2.摒弃懒惰思想:高中学习要具有主动性,学生除了要复习好教师讲解的内容之外,还要自己主动地反思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疑惑的地方,并辅以必要的课外解题训练。有了困难要及时克服,要通过自己积极的思考和与同学的协作交流及向教师的请教,及时解决掉问题,不能拖与等。学生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因课时有限等原因,教师不可能对每个问题都进行讲评,即便讲评,也不一定能把所有的知识点覆盖进去,这就要求学生要摒弃懒惰的思想,自己尝试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

3.不要好高骛远:高中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比较多,尤其是高一的数学知识比较注重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定理的推导与证明过程。作为高一的学生,切不可眼高手低,要注重课本例题与课后习题的解答过程,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4.课堂笔记不要满堂记:有的学生把教师讲的内容记得非常详实,几乎做到一字不漏,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了思考的机会,从而导致思维僵化,课下还要花费大量的额外的时间再去理解课上内容。殊不知,真正优秀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当堂消化教师所讲内容,课后复习和课后作业也能够很快完成,且还会留有一定的时间用于自我复习和拓展。

五、结语

4.论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四

【摘 要】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要做到这些,都有赖于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针对现代中学生的特点,下大力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是:贵在自觉、贵在坚持、严格要求、反复强化、消除恶习、破旧立新。需要培养的习惯包括:养成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培养出常规学习的好习惯、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养成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养成善于请教的习惯等,这些不仅要求学生去做,教师还要做好科学、有效的指导。【关键词】学习习惯 教学效率 坚持与强化

习惯是指某一动作和行为通过多次重复而确定下来的过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前提。它会相伴一个人从幼儿园直到小学、中学、大学乃至一生的学习过程之中。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如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也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双赢的效果。

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大致可分为三类情况:一类是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如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拖拉、抄袭、考试作弊等;一类是学生学习习惯缺乏,满足于基本听懂、会做、考试过关,很少有预习、复习等学习行为;还有一类学生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又能勤学好问。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四个方面,即学生的身体素质、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其中,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基础性的作用。从教学实践中也很明显看到,成绩较差者,前两类者居多。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的,需师生共同努力,慢慢培养而成。现在的中学生,头脑灵活,获得知识的途径多,自我意识强,但因大多是独生子女,不愿吃苦,做事浅尝辄止,幻想一蹴而就,心无长兴。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老问题遇到了新困难。下面,根据目前教学出现的实际问题,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一 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

1.贵在自觉

有些习惯是由于无意重复所养成的,但大多数良好习惯都是有意识养成的,而要使学生能有意识地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这种学习习惯,其次必须明确坚强意志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条件。那种强迫式的、对他们提出各种要求的做法,对他们明显“水土不服”。

2.贵在坚持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让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从小事做起,由小积大,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原谅自己一次偶然的过失,因为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它们也会由小到大逐步积累,最终形成坏习惯。

现在的很多中学生缺乏毅力,在良好习惯的“坚持”上做的不够。教师一定要耐住性子,循循善诱,让学生一点一点地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严格要求,反复强化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可以围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些规范与制度,并要严格执行,必要时可要求老师、同学监督执行。持久就是不断强化,持久才能逐步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

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充分发挥班级这个小集体的作用,自我约束、互相监督,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从实践上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消除恶习,破旧立新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自觉地与已经养成的某些不良习惯做斗争,并用新的良好习惯代替它。要做到这一点,一要认识坏习惯的危害性,下决心改掉老毛病;二是落实具体措施;三要不搞“下不为例”。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得好:“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

二 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学生的计划包括每天的自修时间安排、自主复习安排和双休日、节假日安排。计划要强调可执行性。

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晨读时间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晚修时间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周六和周日应安排阶段性复习、做作业。若回家,可安排适当的家务劳动、社区活动。

现在中学生寒、暑假的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要事先做好安排。可以多安排一些课外阅读和文体活动、社区活动。针对学科的弱点,可以安排专门的时间加强此部分内容学习。现在网上有专门的学习网站,可以在其论坛上交友,让网友解答自己的疑惑。也可以加入“群”或其他虚拟空间,建立相对固定的“好友”相互解疑答惑,共同提高。2.常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然而,学生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十分严重。有些甚至还做“白日梦”,头脑思维处于空白状态,对老师讲些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全然不知。至于只听老师讲不动脑去分析,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不假思索、不求甚解的同学大有人在。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它的基本要求是: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

是否预习直接关系学习效果的优劣。在认真阅读材料的过程中,作为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尽量自己先思考,实在不懂的地方用铅笔划出来,准备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若老师讲的与自己事先想的不一样,还可以比较两者的优劣,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于一些重点课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准备一个预习本,记下重点和难点。

(2)认真听讲

从学生角度讲,首先,要提高学习兴趣,变“课堂”为“学堂”,变被动的听为主动地学。同时,要注意改正学习方法,精神饱满地进课堂,怀着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和动力;其次,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以听为主,这里面既有方法的问题,又有习惯的培养。实际上,一般的学习方法经过程序化以后就形成了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这样,上好课既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从教师角度讲,学生不认真听讲,可能有三个原因,应对症下药去解决。

一是学生根本听不懂。有的是前边学的基础太差,跟不上进度;有的是预习不认真。前一种情况老师应该给学生补课,打好基础;后一种情况老师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会预习。二是学生自制力差,易受内部、外部干扰而走神。这主要是意志品质问题,应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自控能力上下工夫。三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就专心听讲,不感兴趣的课程往往不专心。如果是这方面的原因,教师应注意多与学生沟通,在课堂上给学生表现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还可以告诉学生,在课堂上,即使老师没有叫你回答问题或让别人上黑板演练,自己应在心里试答老师的问题或在本子上演练,老师评价其他同学的回答或演练情况时,自己评价自己做得如何,肯定自己的优点,找到不足,进行自我激励。

(3)温故知新,复习当天讲课内容

复习是学习之母,这是做作业前必要的一步。许多学生不重视这一步,忙着做作业。做这一步有两个好处:①完整地把握讲课内容,加深理解、增强记忆;②有利于顺利完成作业。

(4)作业

课堂练习或课后练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而这些目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对此,教师要心中有数。一定要告诉学生,练习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因为它既是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又是学风、意志和品德的考验。不仅要保质保量,而且还要独立、按时完成,更要从中有所收获。

首先是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障,而且能使学生具有做事细心、踏实的品性。认真审题要做到:一读二划三复述。一读,认真地以默读的方式读题,边读边想;二划,用各种符号将题目中的条件、问题、关键词语区分开来,加深对题意的理解;三复述,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

其次是认真计算的习惯。化简、计算是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一个能慎重对待计算的人,在以后的行事中就不会轻易犯下草率从事的错误。有的学生只顾快点完成作业,题目没来得及看清楚,甚至有时抄错题,不是先想好了再动笔,而是写一步想一步。这样,作业质量肯定不会好。家长应教育学生,做作业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技能的过程,必须踏踏实实。欲速则不达,极易出错误。学生做作业时要在旁边预备草稿本或草搞纸,有的作业步骤需要先打草稿,准确了再抄在作业本上。作业本上尽量减少或没有涂改的痕迹。

最后是检验改错的习惯。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程上,总是难免有各式各样的错误,因此,检验改错的习惯正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发展性学习习惯。作业要自己检查。老师发现错误,不宜直接告诉学生哪儿错了,而是让学生自己复查。比如说:“这两题有一道错了,你自己查出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果哪儿错了就告诉他,容易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最好让学生建立一个错题本,平时多翻翻看看,以免再犯同类错误。3.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怎样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呢?

方法之一:鼓励学生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学生爱动脑子。教师切不可嫌学生嘴贫,冷漠对待。

方法之二: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由于学习任务多,学生往往满足于知识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师不妨每天给学生提一两个“为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方法之三: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一些题目,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时间允许,可以写在另外的纸上或本上。多题一解就是对于做过的题目,条件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但是解题思路方法有共同的地方,甚至完全一致。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抓住题目本质的东西,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4.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利用工具书,多介绍一些学习网站给学生,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搜索引擎,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这个无限资源库获得所需知识,同时,按照科学实用的原则,建立自己的知识“储备库”。

5.善于请教的习惯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提问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了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有的学生上课不敢问,下课也不敢问。对这样的学生,要鼓励他突破第一次,比如要求这种学生,每天必须问一个问题,或每单元学完后要问三个问题等。几次之后,他就敢提问了。

5.论英语学习习惯差异分析 篇五

论文关键词:化学 主动 探究 积极性

论文摘要:化学不仅仅是高中阶段的科目之一,更应是让学生们锻炼思维能力、提升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许多高中生对待化学却背上了分数的包袱,不能主动、自主地学习化学。为克服这一问题,老师需要在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与积极性,培养学生们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好习惯。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乐趣,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们有充足的动力来学习。对于高中化学来讲,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好习惯,应当是我们所有化学老师的研究重点。

一、当前高中生化学学习存在的问题

化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提升学生们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与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许多同学上化学课能够认真听讲,化学考试也能够取得好成绩,但是他们依然缺乏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习惯,总结起来有以下问题:

(一)没有意识到化学科目的重要性

在我们当前的考试制度下,学生们都能意识到分数的重要性,因此他们都会以分数为目的来学习化学,而忽视了化学这门课本身的重要性。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化学需要学生们主动地探究、深入地思考,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然而,大部分学生仅仅将化学作为一种拿分的“手段”,而没有将其作为一门可以锻炼自己、开发自己的课程。

(二)缺乏积极学习化学的动力

被动学习,是大部分高中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许多学生并没有养成主动、自主学习的习惯,他们之所以能够努力学习,很大原因是来源于家长的逼迫、老师的督促。这种态度在化学课上体现得也很明显,除了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学生们能够保持比较高的.兴趣外,在对待其他的课程内容如讲述课本基础知识、课后练习上都不能做到积极主动,更重要的是,很少有同学能以探索、发现的态度来对待化学这门学科,大多数同学都成为“死读书”。

(三)化学自主学习能力弱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记——背诵、练习——考试,学生们不论是对待什么科目都是采用这种死板、效率低下的学习方式。结果学生陷入这样的怪圈:高中毕业知识还给高中老师,大学毕业知识还给大学老师,导致毕业生能力低下,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究其原因,多数学生都没能在上学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对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习惯的要求更高,而这也是培养学生们这方面能力的最好的“战场”,在高中化学课程中让学生们养成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习惯已经是现阶段教育发展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

二、培养学们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好习惯

提升学生们主动、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个大而泛的口号,我们要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每一门科目中,对于高中化学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一)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的重要性、发现化学的乐趣

6.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篇六

为加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开学初,二年级对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摸底,会同几位科任老师的意见,作如下分析:

1、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被重视和逐渐形成。

学生家长在平时生活中能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学生家长交流中可以发现,不少家长提到“我的孩子做作业时总不能一气呵成,老师有什么办法”“孩子的书包总要大人整理,老师在学校里应该强调一下”“我的孩子总爱趴在桌子上写字,老师要多提醒”等之类的话语。但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当作是学校和教师的事,这需要加强家校联系,真真正正的让家长也重视起来,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能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习惯要求,对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能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方法,及时沟通,经常提醒。课堂上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探究乐趣。树立榜样,通过名人故事、身边的人和事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它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重大的。

学生具有一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年级的学习在学校生活了一年,具有一定的好习惯,如:大部分能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并认真检查,课堂举手回答问题,能整理好自已的学习用品,保持正确的站立、读、写姿势等。但总一部分学生不能坚持,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甚至是惩戒才能做到。

2、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摸底中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与学习成绩提高密切有关的学习习惯欠缺。

(1)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

从随堂观察记录看,大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家长反映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边做边玩,有的边做边看电视,不够专心,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做作业时需要陪做。有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作业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粗心大意、不专心所致。

(2)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

许多学生认为认真倾听就是专心听老师讲课,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在随堂观察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喊着“老师我”,有抢答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

(3)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

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上,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把文章读完后,就等待着老师提问,没有自己先思考的习惯。从上学期期末考试看,有一些题目学生不是不会做,而是缺乏细心与朗读技巧,没有读懂题目,不知道从何做起,不会审题。

3、解决办法

第一、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第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就越高。激发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第四、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据有关资料统计:89.6%的同学认为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28.05%在做作业时没看清题目要求就开始解答了。还有3.2%的同学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不良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五、加强个别辅导。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困生没能掌握课堂上应掌握的知识点时,如果教师在课外再不能给以重点的关注,假以时日,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只会越来越差。课改不排斥必要的辅导,课改呼唤具有现代色彩的课外辅导。当然这样的辅导不是一味的加班加点,不是强行灌输,而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爱心感召下,学习的兴趣得以激发,学习的勇气得以激励,拉下的知识也得以重温。这样的辅导也不应再是教师的专利,而应成为小组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

上一篇:永兴特征小记日记下一篇:农业部部署下一阶段农资打假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