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2024-06-16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精选8篇)

1.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篇一

3.7.2 阳台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3.7.3 低层、多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中高层、高层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0m。

4。1.3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2.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篇二

很多人认为, 设计规范是为设计单位、设计人和建设单位制定的, 和一般人没有关系。但笔者曾参加了新版《住宅设计规范》的审定, 了解规范编制者、建设管理部门的良苦用心和制定过程, 新规范的很多条文都与当前乃至今后一段较长时期的国家住房政策、住宅建设类型、后期管理等息息相关, 当然更重要的是与老百姓的居住生活息息相关。何以见得?笔者从三个方面说明。

第一, 新版规范更注重人性化的设计。如新规范明确要求“7层及以上住宅或高度超过16米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12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需配置一台能容纳担架的电梯”, 这为居住在高层住宅的居民解决了急病抢救的后顾之忧。再如“套内安装在1.80米及以下的插座均应采取安全性插座”、“阳台栏杆的设计应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等, 为居民的安全做了保障。

第二, 新版规范更注重住宅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家鼓励中小户型与保障房建设, 推动住宅回归基本功能和产业化, 新规范适应了政策与市场形势, 摒弃了与住宅建设发展方向不相适应的条款。如新规范将一居室 (卧室+起居室+厨房+卫生间) 使用面积从不小于34平方米, 调整为30平方米, 将零居室 (兼起居的卧室+厨房+卫生间) 使用面积从不低于30平方米, 调整为22平方米。这适应我国国情和当前保障房建设的需要, 有利于正确引导中小套型的住宅设计与开发建设。

第三, 新版规范更注重住宅的长效管理。在以往的设计中, 一些退台式、复式或顶层变化的户型, 很难避免将卫生间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上层, 一旦出现卫生间漏水, 将给下层住户带来不便, 甚至引发邻里纠纷。新规范规定“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上层”, 为这类问题在源头止水。新规范规定“新建住宅应每套配套设置信报箱”, 保障了居民的权利。又如, 在开发商的各种增加利润的策略中, 增加隐形面积是常用手法, 有时一套住宅的卧室加起居室面积为30平方米, 而阳台面积竟达到50平方米!新规范明确规定“阳台面积不超过套内面积的15%”。以往有的开发商把住宅户型层高设计为6米, 实际把一层潜伏修建为两层, 使产权面积只有实际面积的一半左右, 钻国家管理的空子, 而新规范明确规定“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米时, 应对这些超过3米的楼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米进行层数折算, 余数不足1.5米时, 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 余数大于或等于1.5米时, 多出部分按1层计算”, 这使得开发商“偷”面积的手段难以实施。

3.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篇三

关键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住宅消防;室内消防

2014年我国正式颁布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对于住宅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依据,简要探讨了关于住宅消防的一些实际问题,希望能够通过对2014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分析,更好做好油田的住宅消防工作。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住宅消防方面的新规定

1.1 住宅场所必须设置室内消火栓

根据旧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规定,如果室内住宅的高度超过7层必须在室内设置消火栓系统。如果住宅的高度超过9层则属于高层民用建筑,应该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置相应的室内消防系统。因此旧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主要是针对8到9层的住宅,要求其必须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与旧版不同的是,2014年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应放宽了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方面的要求,没有要求超过6层的底层设置商业网点的单元式住宅、通廊式住宅、塔式住宅设置消防给水系统。7层以下的住宅的灭火途径主要是外部灭火和加强被动防护措施。

1.2 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的室内消火栓的位置

由于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只有有限的公共部位,其底层可能具备管理用房场所、附属用房和架空停车,而其他楼层的公共部位一般只有楼梯间。旧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没有对住宅室内的消火栓具体位置进行明确的规定,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主要是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上设置室内消火栓,并且使用栓箱合一的方式,也有少部分栓箱分离形式。2014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这种设置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通过8.4.3-1条对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的消火栓位置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应该在各层楼的层休息平台和楼梯间的首层上设置室内消火栓。

1.3 布置住宅室内消火栓

在对住宅内的室内消火栓进行布置时,要保障各防火分区内同城内的两支水枪所喷射的水柱能够到達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在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于同层和同一个防火分区的概念进行了强调。也就是说住宅中的下层和上层的防火栓不能够计入本层,同层的消火栓所喷射的充实水柱必须能够达到同层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1]。

1.4 对室内消防给水管道的规定

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4.2-1的规定,如果室内的消火栓数量在10个以上,而且室外消防用水的水量也超过了15L/S,就应该设置环状的消防给水管道,并且至少有两条进水管道能够与消防水泵或者室外管网进行连接。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特意强调了环状这个概念,而且没有将住宅作为特例。对比旧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可以发现,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超过8户的通廊式住宅和7-9层的单元住宅室内消防给水管道设置为枝状,进水管的数量为一条。在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已经不再采用旧版的设计方法。

1.5 明确室内消防系统的类型

针对室内消防系统的设计,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新思路和新设计方法。可以以当地的水源情况和地区气候为依据,将室内消防系统设置为湿式室内消火栓系统或者干式消防竖管。如果设置成干式消防竖管,要设置不带消火栓的DN65的室内消火栓以及管径为80毫米或70毫米的干式消防竖管。可以将消火栓设置在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的楼梯间休息平台或者隔层设置。在正常情况下,干式消防竖管内无水,如果发生火灾,消防车可以通过首层外墙的接口将消防用水输入室内干式消防竖管,而消防队员可以手持水龙带驳接竖管的消火栓口开展火灾扑救工作。由于干式消防竖管平时无水,因此不需要设置消防水泵、消防水箱,节约了投资。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只对湿式室内消火栓系统进行了要求,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则增加了相应的规定[2]。

1.6 住宅必须设置轻便消防水龙或者灭火器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1.6条的相关规定,要在住宅内设置轻便消防水龙或者灭火器。在建筑物内起火的初期阶段可以用灭火器进行扑救,能够取得良好的扑救效果,并且节省造价。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设置相应的住宅灭火器,这也是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旧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基础上增加的内容。

2 实施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住宅消防的相关问题

2.1 确定住宅的层数

旧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住宅层数的确定存在模糊,例如跃层、复式单元、储藏室、住宅底部架空层是否能够算层。这也给具体的消防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当地的消防部门在确认住宅的层数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针对这个问题,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于建筑底部的敞开空间、储藏室和自行车库,如果高度不超过2.2米则可以不计入层数

住宅顶部的跃层可视为1层,如果多于2层或者其他部位的跃层则应该计入层数。在这个方面,2014年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住宅设计规范》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如果遇到二者不能统一的情况,需要按照层数来决定是否应该在住宅中配备消防给水系统时,仍然应该按照《住宅设计规范》的规定[3]。2014年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合并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两项标准之间的不协调要求进行了重新调整,按照建筑高度对住宅建筑进行统一分类。

2.2 干式消防竖管设置的条件

根据2014年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要求,如果住宅的高度超过7层就必须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难,则可以只设置不带消火栓箱的DN65的室内消火栓或者干式消防竖管。然而这其中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困难”的定义存在着模糊性。这样很容易造成对消火栓系统的设置过于随意,导致设计上缺乏硬性的依据,同时也不利于今后的维护和使用。本文认为应该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补充判定条件和更加明确的规定。在住宅建设的总投资中,湿式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一般情况下仍然应该设置湿式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2.3 室内消火栓的用水量和口径

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超过7层住宅的室内消火栓的用水量口径都有相关的规范,用水量不得低于5L/s。根据我国的相应技术措施,如果从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的用水量没有达到10L/S,DN50的室内消火栓是一个良好的选择。如果设计用水量超过了10L/s,则应该选择DN65的室内消火栓。事实上由于消防队员携带的水龙带的口徑为DN65,因此《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口径统一为DN65是出于便利救火的需要。然而这就需要消防用水量至少达到10L/s才能满足消防需要。在设计时可以使用DN65室内消火栓,但要注意增加相应的用水量。

2.4 设置双口双阀型消火栓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如果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的消火栓这两个消防竖管有一定的问题,可以只设置一根消防竖管,并配备双口双阀型消火栓。由于住宅的楼梯间面积较小,难以设置两根消防竖管,因此可以相当口型消火栓设置在楼层的休息平台上,下层休息平台和上层休息平台各出一支水枪,满足消防需求。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提出的双口双阀型消火栓尽管有两根水柱,但是都出自于同根立管。

2.5 对旧版的防火要求进行了补充

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住宅的液化气天然储罐、液氨储罐、大型可燃气体储罐、物流建筑和地下仓库的防火要求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范,并对液氧储罐的防火间距进行了相应的调整。2014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取消了消防防烟排烟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要求,设置了独立的消防设施章节,并对其要求进行了完善。对于住宅建筑外的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也进行了明确。

3 结语

4.城市与住宅区设计复习要点 篇四

3.城市的定义?城市性质的定义?

答城市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4:什么是城市化?什么是城市化水平?

答:一般认为,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非农业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在城市规划图中风玫瑰的作用?如何读取风玫瑰图?

答:

一、在城市规划中,可以根据风玫瑰图正确确定大型易燃、可燃气体和液体贮罐、易燃、可燃材料堆场、大型可燃物品仓库以及散发可燃气体、液体蒸气的甲类生产厂房或甲类物品库房及生活区的位置。对于生产易燃、易爆物品、散发可燃气体、液体蒸气的工厂,在选址和审核厂区的整体规划时,可以根据风玫瑰图考虑风向对生产装置、工艺流程以及相邻企业的生产和本厂生活区的影响。

6:城市用地分为哪几类? 各自代码是什么?

答: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地。

代码: R 居住用地。C 公共设施用地。M 工业用地。W 仓储用地。T 对外交通用地 S 道路广场用地。U 市政设施用地。G 绿地。D 特殊用地。E 水域和其它用地。

7:居住区用地分为哪几类?

答:概括来说是指: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四项用地的总称。8: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

答:①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由几个小区组成居住区。②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即由若干个组团形成居住区。③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即居住区由若干个组团形成的若干个小区组成。

9:城市规划中道路红线、建筑红线、绿线、紫线的定义?

答: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规划控制线。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规划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

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10:居住区道路的分级及基本要求?

答:居住区道路一般可以分为三级或四级:第一级 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外交通的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m。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m,如需通行公共交通时,应增至10-14m,人行道宽度为2-4m不等。

第二级 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交通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一般10-14m,车行道宽度6-8m,人行道宽1.5-2m。

第三级 住宅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交通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m。

第四级 宅前小路——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一般宽度不小于2.6m。

此外,在居住区内还可有专供步行的林荫步道,其宽度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而定。基本要求有:①居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居民住区服务。居住区道路系统应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分级。为了保证居住区内居民的安全和安宁,不应有过境交通穿越居住区,特别是居住小区。同时,不宜有过多的车道出口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间距应不小于150米,也可用平行于城市交通干道的地方性通道来解决居住区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过多的矛盾。

②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0米。

③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在南方多河地区,道路宜与河流平等布置,以减少桥梁和涵洞的投资。在丘陵地区则应尽可能少挖少填,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以节约投资。

④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

⑤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建筑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1.5米,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米。

⑥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尽端处应能便于回车。

⑦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150米左右应设置车辆互让处

⑧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

⑨道路的线型、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⑩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

11:居住区公建及配套设施设计?

答:

1、公建设施配套的分类与设置

(1)从城市规划层次划分:城市总体规划层面上的公共服务设施与不同用地性质的公共服务设施。

(2)按功能性质分类: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商业服务、社区服务、金融邮

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及其他。

(3)按使用频率分类:可分为居民每日或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必要而非经常使用的公共设施两类。

(4)按配建层次分类:基层生活公共服务设施(以1000~3000人的人口规模为基础),宜配建便民店;基层生活公共服务设施(以1~1.5万人的人口规模为基础),宜配建托幼、小学、卫生站、文化活动站、综合副食店等;整套完善的生活公共设施(以3~5万人的人口规模为基础),宜配建中学、医院、综合百货商场等

配套设施:在居民的居住区域内,有不同的配套设施:按使用性质分,有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行政管理和市政公用等八类配套公建。按效益类型分,有公益性配套公建和盈利性配套公建。公益性配套公建,是指非盈利性配套设施,是以指令性指标控制该类配套公建的建设。盈利性配套公建,即居住区日常生活必需的商业服务性设施,以指导性指标引导该类配套公建的建设。如在商业服务类中,除综合超市、社区菜市场和再生资源回收点等三项为必设项目外,其他商业服务项目在符合规定千人指标的条件下,为指导性指标,可进行调整或合并。

12:什么是居住区的日照标准?日照间距?

答: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13:居住区的类型?规模?及社区概念?

答:、按建设条件的不同可分为:新建的居住区和城市旧居住区。新建居住区一般易于按照合理的要求进行建设,而旧居住区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有的布局需要调整,有的具有传统的城市格局和建筑风格,需要保留和改造。一般说来,旧居住区的改建比新建居住区要困难,特别是在实施过程中,还要解决居民的动迁、安置等问题。

2、按居住区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

①城市内的居住区

这类居住区在用地上既是城市功能用地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居住区内需设置主要为居住区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

②独立的工矿企业的居住区

这类居住区主要为某一个或几个厂矿企业的职工及其家属而建设的,因此居住对象比较单一。该居住区大多远离城市或与城市交通联系不便,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因此在居住区内除了需设置一般市内居住所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外,还要设置更高一级的如食品、豆制品等加工厂和设备较齐全的医院等公共设施。此外,这些设施往往还要兼为附近农村服务,因此,独立的工矿企业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和定额指标应比市内的居住区适当增加。

③按住宅层数的不同又可分为低层居住区、多层居住区、高层居住区或各种层数混合修建的居住区。这类不同住宅层数的居住在形成城市景观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规模:住区的规模包括人口及用地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作为主要标志。社区:居社区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个人或家庭,出于对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目的而形成的特定范围,不同社区间的文化、生活方式也因此区别开来”。

14:居住区用地平衡表及作用?

答:确定各类用地的合宜面积分配与比例关系,编制用地平衡表,从而得出以人为单位的用地面积数,以此分析和比较。作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规划,是国家、各省(市)全面、统一、合理利用区域土地资源的宏观措施。而用地平衡方案的确定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快速而合理地进行用地平衡是规划顺利进行的一个基本前提。

15:居住区规模指标、密度指标、环境指标,并灵活用于计算。

5.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篇五

摘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揭示低碳经济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本文立足于低碳经济这一趋势对城市住宅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素进行阐述,并从低碳生活住宅区环境规划、住宅区绿化道路系统规划、总体设计能源系统规划三个方面探讨了低碳经济型城市住宅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住宅;规划设计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而这一理念也必将成为以后城市发展的目标,而实现这一幕边必须成城市的规划设计开始,城市住宅区的规划和设计优势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目前城市住宅区的规划和设计更多的是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而这些都是低碳经济型城市住宅区的规划设计所必须克服的。

1.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基础要素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型城市住宅区将是未来一大趋势,而其规划要从自然生态和低碳生活两方面着手.创造一个能充分融合低碳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空间,具备优美环境,能诱发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居住环境,而且有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来说,笔者认为低碳经济型城市住宅应具低碳、节能、环保三个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市住宅区居民生活低碳化,首先在于充分使用新能源和生物能源。建筑设计的空间的充分利用以及低碳型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的充分利用。

其次低碳经济型城市住宅的规划设计要注意节能。使能源在使用中及家庭生活交通上节能,使用高效空调、照明及节能家电。同时要是能源以及住宅区的资源可以循环利用。

最后,低碳经济型城市住宅要迂回的设计增强空间层次感,住宅区要多以水为主题建设园林景观。低碳住宅小区的规划与一般的城市规划是截然不同的。区内主干道应采取迂回形式而不是画十字,打格子,为道路景观提供变化。区内小

路则以幽径为主,以减低汽车流量、噪音及保持空气清新。同时要充分利用水资源 为居民不但提供有品位的生活,也使耗能少和低碳成为现实。2.住宅区环境规划要因地制宜并结合气候

低碳经济型住宅区环境规划要突出结合自然进行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自然设计是指结合建设基地的太阳辐射、热、光、阴影、降雨、水文、风、植物地形等自然条件,在人类居住过程中与自然合作,充分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当然也包括限制条件),促进、适应自然过秽,使建筑融人自然,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保证建筑及其环境与更高层次环境的平衡与协调。

目前城市住宅区的绿化建设,不论原址如何,一律先填淘、推山、平地后再进行规划设计。这样既抹掉原有自然的情趣,又给施工带来不便,使新建的住宅区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因此住宅区绿化在规划布局时,要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现状条件,尽量利用劣地、坡地、洼地及水面作为绿化用地,以节约用地。对原有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要加以保护和利用。

同时要通过适当的建筑体形和空间组合、建筑朝向定位、建筑材料、表面色彩等选择来满足人体舒适感,同时要充分利用低碳建筑材料和低碳技术。控制阳光辐射、空气流动是结合气候设计的重要内容,对于炎热地区,遮阳、通风、隔热是提高建筑空间舒适的重要手段.形成了深檐、骑楼、敞廊、通透、架空等设计;对于寒冷地区,则以保温、纳阳为上,形成了双层墙窗、日光廊道、围护结构蓄热、封闭等设计。设计可因地制宜利用水.在建筑环境中引人亲水设施,增添人们可接触的水,可起到调节空气温度、降温的作用,创造理想的微气候:设计中可利用建筑岸顶、水池暂时蓄存雨水.然后缓释到地下或再利用,提高建筑室外环境的渗透能力.或采用透水性铺装等,顺应水循环过程,达到防洪、减少洪涝与侵蚀的作用。

3.住宅区绿化和道路系统规划要以低碳为前提

住宅区低碳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的植物配置。首先要提高对植物品种的认识,加强对热带植物生态型及变种的筛选、驯化,构造具有乡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其次要慎重而有节制地引进国外特色品种。

低碳经济型住宅区与外部的交通联系依靠住宅区道路系统实现,同时住宅区内部建筑单体也是通过道路交通系统而构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招体。因此,住宅区内部道路交通系统是低碳住宅区发挥正常功效的基础内外通畅、人车分流。在住宅区内部建立完善的步行或自行车系统包括无障碍系统,避免交通干道穿越住宅区,消除车辆与行人的冲突,住宅区中心应布置适当的公共活动场所,如在建筑平台或屋顶开辟屋顶花园、商店、咖啡馆等,并用连廊将这些公共活动场所连接起来,不仅可减少人们出行量.而且增加了使用可达性,还创造了一种新景观。因此,道路设计不能仅考虑交通、容量、设计速度、通行能力、路面、结构、水平垂直定线等,要综合考虑上述要求。道路设计还应与绿道蓝道也即生态支持系统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是车道和自行车道.使之有更多的自然特性,展示自然环境之美,吸引人们回归步行道中,丢下汽车,重新发现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悠闲与愉快.促进从车回归到人的新标准的建立。

4.住宅区规划设计中要注意利用低碳型能源。首先,从城市住宅区的发展上,要瞄准未来世界能源技术革命的方向,把可再生能源使用作为住宅区设计的重点领域;其次,从新能源利用上,要以使风力、太阳能、垃圾发电等新能源成为主要使用能源;最后,从实践上分层次推进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住宅区建筑示范项目的建设。

总之,低碳经济型住宅区的规划设计要注意利用大环境资源。使小区与城 市空间、地域环境有良好的协调。而且规划设计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切实为居民创造一个自然的、亲和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成阳l后小康绿色住宅模式研讨,中国房地产,2004(12).

[2] 华校生,杨宗焜,杨玉楠,中国建筑节能必须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建筑节能 2009-11-25 [3] 孙晋华 创新,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低碳南宁 2009-09-21 [4] 胡其颖,推动企业低碳发展的探索和实践——珠江三角洲地区低碳生产项目介绍 节能 2009-11-15 [5] 张一鹏,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中外能源 2009-04-15 [6]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 城市发展研究 2008-08-26 [7] 张一鹏,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二)2008-09-01 会议

6.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篇六

【论文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问题;设计原则

【论文摘 要】:文章从城市住宅小区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探讨了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通过对原则的简述,以期对住宅小区的规划提供点滴帮助。

引言

城市住宅小区是经市政规划部门规划,被城市道路或自然边界线所分隔,不为城市道路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居民住宅呈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居住条件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与此同时,城市扩大和人口剧增使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失调和生活环境质量下降。渐渐地,人们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在购房时,除了关注住宅小区的建筑地段、房价、区位、交通等因素外,更关注的是楼盘的绿化和景观等自然环境的营造。因而对住宅小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我国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简要历史

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各种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忽视了对环境景观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实验小区,在考虑并开始注重环境的营造,提出了人要居住在优美的环境中。进入90年代,扩大试点后,环境景观概念进一步深化。后来,随着个人住购房时代的来临,开发商也逐渐意识到环境景观是一个很重要的卖点,并把它作为品牌来炒作。这就带来了生态小区和绿色小区概念的流行,然而与此同时,许多开发商也利用购房者不成熟的消费心理,追求社区景观形态西洋化,带来了许多弊病。近来,住宅创新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达到“自然”与“人为”的相通和统一,求得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与融合。

2.目前我国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住区小区景观设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现存问题也是很明显的。

2.1 功能性差

目前许多小区的园林景观,从设计到营造都未充分考虑“功能第一”的原则,而是侧重于外表的美观表现(多从促销的目的出发),使“景观”成为“仅观”,参观的作用代替了园林参与性、共融性的功能和作用。

2.2 经济性差

一些小区的园林景观为追求表面的美观和气势以达到促销的目的,不惜重金追新求异,结果是加大了投资成本,增大了购房者的房款支出,同时也增大了后期的物业管理费用。

2.3 协调性差

目前“景观”在业内很受欢迎,园林景观风格迥异,多姿多彩,成了营造楼盘特色的重要手段。但有的楼盘因景观设计欠妥,定位不准,处理不当,使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难成一体,这种“分离”使得小区景观的整体效果较差。

2.4 缺乏个性

走进一些新开发的地产项目,总会感觉有似曾相识之感,原因之一便是小区园林景观缺乏个性,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克隆”和“模仿”的痕迹,你建个花架,我盖个亭子;你有个小桥流水,我有个跌水喷泉。而且部分景观设计公司为达到签单目的迁就客户需求,也使得景观设计得雷同化倾向日益突出。

3.住宅小区绿地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的原则

为了更好的满足城市住宅小区各方面的要求,克服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优秀的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3.1 遵循天人合一原则

随着景观生态思想的发展,在规划设计住宅小区绿地景观时,首先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学、社会学、美学等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重新认识身边熟悉而又陌生的自然景观要素。例如地形、水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要始终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样性。其次要从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大众行为方面,崇尚绿色;不仅要有绿

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创造回归自然,溶于自然的诗意天地,使住宅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的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是对美和情的追求。这样才能保证住宅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才能与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应。

3.2 注重人性化原则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要做到人性化,就是一切要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应该在开发商商业运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整体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人的尺度,人的活动为出发点,追求一种优雅、放松、生态、安全并有强烈归属感的景观风貌。比如,现在的社区内经常有水池,如何使水景在干旱季节或冬季无水的情况下也能成为一种有功能的优美景观?济南的某些住宅小区就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如在浅水池底铺设卵石,形成自然驳岸。在无水期间,呈旱溪风貌,面积稍大的硬底水池在冬季作为旱冰场或舞池,起到体育娱乐功能。

3.3 体现生态化原则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还要追求生态化。所谓生态住宅区就是指:在保证社区各项功能正常运行和维护社区内居民较好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均生态基区面积的居住社区。从规划、设计和施工的角度出发,生态居住区是指在居住区的建设中,通过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伤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基区面积。学者们一致认为:生态居住区应该达到节能、节地、节约资源、节省材料、太阳能运用,无害化、减少废弃物、注重材料、能量和资源的重复运用和循环运用等要求。生态居住区的目的,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居住社区的设计和规划之中,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3.4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住宅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地方,建筑风格多为现代建筑风格,各地区在建筑装饰上也强调要突出地方特色。绿化设计首先应该从这一大的前提出发,做到不同地域和建筑形式的小区绿化各具特色。特色是绿化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和对户外活动的要求不同,作出不同设计。由于北方四季分明,冬春风沙大,因此绿化首先从防护功能出发,充分考虑冬季防风,降低风速,防尘的效应;夏季应考虑通风,遮荫降温的作用,应以乔、灌、草为基本形式,并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楼间绿地应有足够的遮荫乔木。其次,为了方便居民的户外活动,在空间组织上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应通过绿化带等形式划分出若干大小不同的活动空间;在道路,小广场的安排上,还必须考虑日常生活上的行动方便以及突发事件发生后的防灾及人员疏散问题,因此绿化种植不应阻碍交通。

3.5 经济实用原则

所谓“经济实用”就是说居住区的绿化设计应考虑以最适当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效益。

3.5.1 要善于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居住区毕竟不同于公园,绿化应以满足居民生活为主,给居民创造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有一定户外活动场地为宗旨。因此,应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根据已有的地形地貌,适当整理,没有必要大量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这也符合我国造园一向强调的要“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优良传统。

3.5.2 适地适树

小区房屋建设,对原有土壤破坏极大,建筑垃圾往往就地掩埋,已经造成了原有城市土壤的贫瘠化。再者,居住区环境的日常管理水平也不可能像公园绿地那样高。因此应从较粗放的管理投入考虑,在树种选择上一定要以地方树种为主,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6 适度美化原则

园林绿地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是把自然美,生活美,建筑美,文学美综合为一体的艺术,同时它受时空及自然条件变化的制约。因此,一个好的园林设计作品,必然明确立意(创意),因地制宜地形成特色,要符合一切完美艺术的构图基本规

律。

4.结束语

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

在住宅商品化的今天,房地产开发商对小区环境日益重视。环境已成为住户购房首要考虑的与户型、区位同等重要的因素。环境景观设计已不再是简单的一个中心绿地加上宅前绿化,单纯满足绿地率就可以了。景观设计要配合小区规划、建筑风格与地产企业文化等来进行。

住房消费市场日趋成熟,人们对小区景观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而集中观赏、休闲与实用性为一体的小区景观,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

参考文献

7.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篇七

借力地方政府部门积极推动“两个规范”落地

“两个规范”颁布实施, 重在城乡小区建设中落地生根, 因此地方相关部门是推进规范实施的重要力量。作为地方通信行业协会应当主动联系相关部门, 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和措施。2010年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江苏省规划局联合下发了308号文件《关于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共建共享工作的通知》, 各地市都做了认真承接, 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意见。从近两年推进情况看, 共建共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信基础设施列入了新建住宅小区和商住楼的统一规划和建设, 通信部门参与新建小区和商住楼的方案会审和通信设施工程竣工验收, 开发企业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将通信配套设施与供电供水供气、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一样纳入设计方案, 保障了小区居民的通信需求。同时在推动“两个规范”的实施中, 要紧紧依靠政府相关部门贯彻落实, 制订强制性实施流程, 把规范的落实变为开发企业的行动刚性施行, 保持江苏省通信共建共享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良好发展态势。

借力宣传形成合力积极推动规范落地

“两个规范”从2013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对规范实施的具体要求目前只有通信行业业内人士最关心、最迫切。真正落地生根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通信行业多宣传。首先要分层分批做好规范的学习培训, 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和运营企业进行宣讲培训, 地市行业部门和运营企业要组织好县市相关单位、下属企业以及通信设计和施工企业的培训讲解, 清楚规范标准, 提高执行力度。其次要通过媒体大力宣传“两个规范”。一是通过电视报纸广泛宣传, 使广大用户了解知道国家有关于通信设施建设规范标准, 在购房时作为参考依据;二是印发宣传单页向建设单位和开发商积极宣传推介, 树立规范执行意识, 使他们自觉把通信设施规范融入到开发设计中, 积极为客户提供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住房。再就是举办讲座或开展通信设施建设示范小区参观活动, 通过演讲和实地参观, 增强认识, 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努力营造舆论氛围, 形成推进的合力。

借力行业监督把关积极推动规范落地

在“两个规范”实际推行中, 通信行业自身推进是保证规范落地的关键。所以, 通信行业本身要担当起宣传推广实施的重任。近几年小区通信设施共建共享的落实, 行业自身发挥了积极的主体作用。在通信设施方案会审、施工监督、竣工验收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为“两个规范”的推行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借助现有的基础和力量的同时, 切实保证“两个规范”的顺利实施。各地市行业协会要积极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规范实施情况, 制订具体推进措施, 争取更大支持。同时加强行业内部协调, 以“两个规范”为抓手推进共建共享工作逐步深化。联系运营商达成共进共退的共识, 坚决杜绝不顾行业利益自行施工, 以达到垄断的做法。在强化共建共享工作中, 各地行协要以“两个规范”为依据, 严格把好会审、监督、验收关。一是把好方案设计关, 确保方案符合国家设计规范;二是把好与开发商签订通信设施建设合作协议关, 明确开发商落实规范的责任和义务, 以合同格式约定开发商认真执行规范要求;三是把好施工质量关, 加强施工队伍准入管理, 坚决杜绝无资质、无技术队伍参与通信设施施工。各地行协牵头组织运营商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 切实纠正不顾施工质量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行为, 努力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规范。四是把好验收关, 要督促施工企业健全完善竣工文件资料, 组织人员按规范流程验收, 对不符规范要求的不予通过, 不予签章。验收合格文本应妥善保存, 作为今后维护管理的依据。总之, 要通过发挥行业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扎实把共建共享和“两个规范”贯彻工作落实到位。

借力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积极推动规范落地

8.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和创新 篇八

【摘 要】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需求与时俱进,住宅建设设计不能止步不前,因此在现代化生活水平下建筑设计更要关注住宅的舒适度、使用功能、安全感及环境质量。在这种形势下, 探究住宅建筑设计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据城市住宅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进以及创新性建议,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居民居住舒适、出行方便、绿色环保等提供设计参考意见。

【关键词】城市建筑;设计;改进;创新

1.我国城市住宅的发展特点

(1)我国的城市住宅建设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建设规模相当大,并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随着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能源等广泛应用,我国的城市住宅建设整体质量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2)我国的城市住宅需求,由最初的数量型需求转变为质量和数量并重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更加看重居住的舒适性。所以,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需要,开发商们在扩大城市住宅建设数量的同时,越来越侧重于建设的质量。

(3)在建设城市住宅的过程中,更多地考虑住宅的适应性,侧重采取大开间结构,也就是大空间,从而使住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设计和装修。但是,现在由于技术不足, 关于住宅适应性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摸索和实践。

(4)开始了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逐步以精装修取代毛坯房,努力实现城市住宅建设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2.住宅建设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事实上,住宅建设设计一直在朝前发展,在紧跟人们生活环境要求发展,但是从各种实例中可以发现住宅建设的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不合理的套型设计

(1)起居室的设计:对于起居室的设计之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一面积太大了,将起居室的面积设计过大,室内的净高必然显得较低,带给人们压抑感。其二起居厅门洞的数量较多,在设计起居厅时门的功能和数量成反比例,如果一个起居厅设计2、3个门还是不会影响到其功能,但是如果是3个以上,必然会增大交通面积降低其使用的功能。从实况来看, 只要门上了5个以上起居厅的作用就小了,几乎就是一个过道的作用了。因此,门洞数量和位置对起居厅的功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三起居室和餐厅相结合,致使气味与气氛彼此干扰,极不协调。

(2)卫生间的设计;在如今住宅设计之中,有一些将卫生间位置面对着入口或者直接和起居室门对在一起,不协调也不雅观。

(3)厨房设计;一些住宅厨房设计的面积太小,有一些仅仅只有4个平方米左右,燃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等在排列上也十分凌乱,没有设计统一的专用管道井,给检修带来困难。

2.2采光不够理想

如今许多住宅都是大进深的住宅,这样设计不到位必然出中部“暗厅”,还有一些房间形状狭长,致使中部的采光不足。有一些住宅防止暗厅面积过大,许多在中部暗厅开个口, 形成了狭长大房间,这种设计不但房间使用起来不便利,也不能够满足起居厅的采光标准中所规定的“侧窗采光要大于7倍窗地面积”。还有一些住宅建筑设计中,住宅套内的居住空间朝向不利,和住宅设计的规范要求不相符。

2.3小面积选用跃层

如今,在很都多层与高层的住宅建筑中间层出现了大量跃层住宅,这样设计是为了追求气派与变化的室内空间,没有其他的功能要求。但是这种跃层却对老弱以及儿童不利,而且楼梯占据了一定房间面积,如果面积不太大的套型就更不适用。而且不少的住宅楼梯坡度设计较陡,步宽的尺寸不够,都给居住户带来隐患。

2.4采用错层式的场合不理想

(1)小户型适用了错层式;在一些住宅建筑设计中,有一些面积不大的小户型,为了体现错层,就设计出了踏步设置,但是踏步要占据一定面积,这样不但降低了使用面积,而且踏步具有空间分界作用,致使房间给人小气之感。

(2)地震区使用错层式, 给人一种立面上和平面上突然变化之感。

3.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与创新

(1)城市住宅建筑目标规划设计。规划将以现代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创造高质量的住宅小区,以人为本,优化环境,提高品味。按照環境与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充分考虑利用环境、绿化等生态要素,注重创造优美的环境。力求塑造一个既具有优美环境,丰富文化艺术内涵,又具有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住宅小区。

(2)城市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整体框架。规划主旨以绿化作背景,道路为构架,加强建筑布局与绿化空间的整合,创造丰富的、具有视觉变化效果的趣味性户外休闲空间,亦使更多的居民户内具有良好的朝向与“景向”,来诊释全区的空间秩序。通过精心的规划布局,在有限的条件下把环境优美的景观引人小区,再把小区内的美景引至住户的窗前,做到推窗见景,满窗皆绿。改变小区干道线形状,形成蜿蜒曲折的小区道路,以减缓机动车车速,同时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如此一来,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居更佳。

(3)城市住宅建筑总体设计布局。根据用地条件在干道左右两边布置单元式多层住宅,各单体长短不同,高低错落,体量各异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空间限定,并结合户外绿化环境设计,形成内部围合的邻里空间,创造空间丰富、亲近自然且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主人口设计与人口对景效果相结合,道路设计与广场空间、绿地空间相结合,共同塑造户外空间景观。位于小区中部的集中绿地是小区的空间重心与景观塑造的户心。沿主要道路周边应设有沿街商业裙房,为打造商业繁华、增加银行、邮电、电信等服务设施功能,可满足小区居民的生活需要。住宅均保证良好的朝向,保证小区内部良好通风。小区内部公建配套齐备,为小区物业安全管理提供保障。对大型社区的开发要规划出幼儿园、中小学教育用地建没。

(4)城市住宅建筑道路交通设计。设计中要着重于道路及其交通的丰富内涵,体现三大功能,即交通功能、交往功能和景观功能。设计改变小区干道线形,形成蜿蜒曲折的小区道路,以减缓机动车速,同时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并将步行系统与绿化环境相结合贯穿于住地内部。沿道路两侧设置地面机动车足够数量的停车位,方便就近停车。

(5)城市住宅建筑生态住宅设计。生态住宅应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要求空间大小与尺度设计合理,材料质感与色彩选择得当,设施与设备配置完备,室内温度适宜,空气清新,无污染、无辐射、无噪声。总之,要功能齐全,使用方便,舒适静雅,有利健康。生态住宅设计首先要考虑利用阳光、水等可再生自然资源,减少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达到节省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冬季采暖、夏天空调以及热水供应等可充分利用太阳能或地热水;利用建筑材料的隔热与蓄热,使室内空间冬暖夏凉;利用绿化与植栽调节室内小气候等。生态住宅设计要考虑采用新材料、新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延长住宅使用寿命。

总之,城市住宅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当然更与居民居住舒适、方便、健康等都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对城市住宅建筑设计。 [科]

【参考文献】

[1]万正群.浅谈现代体育建筑设计的特点[J].华章,2010,(22).

[2]柴瑞琳,李华磊.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1,(03).

[3]何九莲.浅谈水电站营地的建筑设计——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大沱营地为例[J].水电站设计,2009,(01).

上一篇:三风演讲稿下一篇:怀抱希望人生哲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