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工作案例(精选8篇)
1.小学生德育工作案例 篇一
小学生德育工作教学案例
新荣小学——陆红燕
在素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实行有效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方法,怎样形成良好学生思想教育素养,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个值得深思的课题。信息技术的高速化,人文意识的复杂化,个性思维的自主化,都对现阶段的教育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加上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差,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会走上不良的成长之路。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学生教育工作的实例,浅谈几点做法:
案例
(一)与孩子一起成长
也许在你激情洋溢的课堂上也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当你正用双眼寻找着学生的共鸣,却突然在某位学生那里瞬间冻结,他看着你,眼神却很迷茫。四年级刘XX就是这样的学生,当其他孩子们已经能用英语简单对话的时候,他还读不准26个字母,每次留学生单独辅导,一定会有他,从此他成为我特别“关注”的学生之一。我尝试各种方法提高他的英语成绩,提问、沟通、辅导„„甚至批评,但始终没有成效,让我头痛极了。一次,在与任课老师沟通之后,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除了知道刘海洋在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外,其它我一无所知道,作为老师我犯了很大的错误--只重视学生的学习,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做法】:我通过多次与家长、任课老师沟通后,了解到许多刘XX在家中的生活及其在学校的其它情况。并且随时对其进行观察,使我了解到刘XX是个单纯、懂事的孩子,但是自理能力极差,在家中一切琐事都有父母打理。四年级的学生了,刚学系鞋带,早晨还要妈妈帮忙穿衣服„„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父母的过度呵护使孩子失去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我对症下药,首先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并且达成共识,从刘海洋的生活、学习两方面入手,培养其自理、自立、自主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刘XX有了变化,上课时眼睛明亮了,下课后桌面总是整整齐齐,成绩也有所提高,我为学生的转变感到欣慰。同时,也体会到了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教育着自己!
2.小学生德育工作案例 篇二
时下, 手机已进入校园, 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 上课玩手机的现象时有发生。学校颁布规章制度进行约束, 这是完全必要的;教师在课上三令五申, 采取各种措施予以制止或收缴, 这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不过,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 根本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在我执教的课堂上, 曾发生过一件事。那次课上, 就在我教学的过程中, 某学生的手机发出了声音, 学生一片唏嘘。我稍作停顿, 一改往日批评的做法, 而是把我亲历的事讲给学生听。我说, 有一天, 学校利用中午的时间召开教职工大会, 我知道会议纪律, 因此开会前干脆把手机关闭。谁知, 开会期间手机还是响了!这真把我吓了一跳!当时, 我觉得特别无地自容。我问学生, 为什么我把手机关了, 它还会响呢?有的同学举手答道, 那是手机闹钟的铃声。我说, 对, 就是闹钟。开会的时候, 虽然我遵守会议纪律关闭了手机, 但却疏忽了手机的闹钟, 结果手机还是发出了声音。因为我亲身经历的那件事, 所以我非常能理解学生的心态。在课堂上, 学生肯定不希望手机发出声音。毕竟, 没有一个学生要故意破坏课堂纪律, 肯定是忘记关机或忘记关闭某种功能了。就这样, 我没有直接批评学生, 没有说是学生故意让手机响, 更没有收缴学生的手机, 只是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课后, 我很庆幸当时自己能用理解和宽容对待学生。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 才换来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在接下来的日子, 我发现学生在课上玩手机的现象明显减少, 手机发出声音的现象基本杜绝。
如果我没有那次亲身经历, 那么也许我会继续采取简单的批评方法, 甚至采取强行收缴手机的办法, 这很可能冤枉学生;即使学生没有被冤枉, 也会口服心不服, 根本无法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如果一个学生总是受到负面评价, 就会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当然, 在如何对待犯错的学生这方面, 我也了解到一些不成功的例子, 其中有一个尤为重要。有一次, 一个学生违反纪律, 遭到任课教师批评, 学生不服, 和老师辩解, 师生互不相让, 最终搞得老师下不了台、上不下去课, 甚至跑到学生管理部门去反映情况, 还要求处理学生……结果, 家长把学生领走离校, 这事才算了结。
现在回想此事, 内心总有一种酸楚。当学生做错事情时, 老师要冷静, 不然结果会事与愿违, 不仅双方会处于尴尬的境地, 而且很可能两败俱伤。当然, 老师也不妨进行善意的假设, 以此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激励学生。例如, 为了矫正学生中早恋的倾向, 可用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来教育和引导学生, 然后再谈自己对学生早恋的看法。实践证明, 这样处理的效果比较好, 让学生们觉得亲切可信, 从而对老师的建议愿意听取和采纳。
宽容是一种豁达, 理解是一种信任。福莱说过, “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 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阿萨吉奥利说过, “如果没有宽恕之心, 生命会被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支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先生在《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一书中说:“没有真正的教育可以靠惩罚和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 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 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每一个人都难免犯错误, 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学生。他们所犯的错误大多数是无意的, 相信学生不是故意犯错误, 相信学生能够改正错误。即便有些学生故意犯错, 教师也要抱着宽容的态度, 分析其犯错的原因, 找到问题的症结, 对症下药。
我们说要宽容、理解学生, 不能理解为对学生的放纵和不负责任。宽容决不是纵容, 而是在严格的前提下, 对犯错误的学生给予理解、尊重, 给予反思的时间, 给予改过的机会, 使他们的内心得到反省, 转化为进步的动力。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对的, 但必须注重结果。一味严格, 却不懂得理解、宽容和尊重学生, 那是对学生最严重的伤害。严格而不严厉, 宽容而不纵容, 这才是教育的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请你记住, 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的确, 育人是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育者采用现身说法的教育方式, 能够有效地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收到良好的效果。
3.神经衰弱学生的干预工作案例分析 篇三
关键词:神经衰弱症;工作案例
我国从事精神病研究的学者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认为,神经衰弱是一种神经障碍,其病因与精神因素有关,[1]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在高校学生中, 由于学习负担过重、居住拥挤、环境嘈杂、作息时间不协调、学习方法不良、考试成绩不满意、失恋等原因,一些学生容易患神经衰弱症。据调查研究表明,在高校学生中,31.6 %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都是神经衰弱患者。[2]探讨神经衰弱学生的干预策略,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林某某是一名某大学三年级学生,该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失恋等原因患神经衰弱症。辅导员及时发现他的病情,并给予了及时干预。在辅导员的帮助和多方的共同努力配合下,使其病情得到了控制,并很快恢复。
1.案例事件
从2008年11月开始,林某某出现了一些比较怪异的行为,知、情、意不能很好地统一协调。比如,他在天气比较寒冷的时候只穿一件毛衣和风衣,被冻的瑟瑟发抖,但却认为是中暑了,捏脖子刮痧,刮得脖子出现几道红斑;出现失眠亢奋的状态,整夜不想睡觉,独自一人坐在电脑前通宵看电影,时而用家乡话自言自语,时而莫名窃笑;出现思维逻辑混乱,讲话条理不清晰;呈现对人和事敏感状态,猜疑心重,觉得每个人都和他过不去,什么事情都冲着他,害怕与他人交往,甚至还出现轻度的幻想,觉得他可以通过别人的眼神和动作就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而别人也知道他的过去和现在的想法,总觉得有人在追杀和报复他。
2.案例解析
神经衰弱主要有以下六个典型症状:
一是脑力不足、精神倦怠。患者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或脑力迟钝、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减退。
二是对内外刺激的敏感。患者会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往事一幕幕展现在眼前,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往事,对周围的声音、光线特敏感,对其强弱的变化“斤斤计较”,引以苦恼。
三是情绪波动、易烦易怒、缺乏忍耐性。
四是有紧张性疼痛。患者感到头重、头胀、头部紧压感,或颈项僵硬,有的还表现为腰背、四肢肌肉痛。
五是失眠、多梦。患者神经易兴奋,难以入睡或不够深沉,容易惊醒或睡眠时间太短,或醒后又难以再睡。
六是心理生理障碍。患者会出现头昏、眼花、心慌、胸闷、气短、尿频、多汗、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等症状。[3]
经了解,林某某及其家族无精神分裂症病史。根据他的临床表现,基本上可以判断其患神经衰弱症。他的各种症状与神经衰弱的典型症状基本吻合。例如,林某某同学觉得中暑,头晕脑胀是神经衰弱症状之一紧张性疼痛的表现;他与别人沟通交流时思维逻辑混乱,讲话条理不清晰是脑力不足,精神倦怠,记忆力减退,不能集中注意力的缘故;他失眠亢奋,独自一人看电影到通宵符合神经衰弱症的“失眠、多梦”症状;他对人和事敏感,猜疑心重,觉得别人都和他过不去等症状符合神经衰弱症的“对内外刺激的敏感”症状。
通过和其家长、宿舍同学深入交流了解,初步判断有三个原因诱发其患神经衰弱症。
一是儿童时期缺乏关爱,性格内向。在该生年幼时,他的父母忙于经商,无暇照顾他,就把他寄养在他的姑妈家。他的姑姑也只是简单照顾他的起居饮食,没有特别给予心灵关爱,缺少亲情,形成了内倾型性格。
二是童年期精神受创,心理有阴影。该生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起恶性伤人事件——两个成年人在打架,其中一人的手掌被砍断。他目睹了整个过程,受到了惊吓,但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辅导或心理援助,几天都不敢出门,精神受创,心理有阴影。
三是学习压力大,感情受到挫折。该生曾先后暗恋过两个女生,但在向女生表白后都被拒绝,并被同学开玩笑,受到了感情挫折,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同时,马上面临期末考试,个别科目比较难,有可能没办法通过考试,学习压力大。
3.解决方案
3.1解决方案的理念及理论依据
治疗神经衰弱症需要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分类,神经衰弱症是常见的神经症之一。按照“身心交互”理论,生理变化会影响心理变化,心理变化也会导致生理变化。为了取得良好的疗效,促使该生尽快恢复,一方面给予心理疏导,使其认识到他的症状属于神经衰弱症表现,告诉他只要积极配合,可以治愈。另一方面,及时联系其父母,让其带回到医院进行药物治疗。
3.2案例处理的方法、过程
3.2.1搜集信息,分析情况
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该生的情况,辅导员与该生进行耐心和深入的谈心,全面了解该生的思想、心理状况、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产生失眠等各种症状的原因。为了排除该生是否存在幻想与幻听症状,进一步确认其所述情况的真伪,辅导员及时找到该生所提及的人和其舍友进行侧面了解,核实情况,以更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为科学判断其病情搜集了大量的佐证材料。
3.2.2加强保护,确保安全
为了确保该生的人身安全,辅导员私下交代其舍友24小时轮留值班,牢牢盯住其一举一动,保证他的人身安全,时刻保持信息畅通。同时,针对该生目前比较敏感、情绪容易激动的心理特征,请其舍友尽量顺着他的思维模式,不与其较劲,以免发生摩擦,使其病情恶化。
3.2.3报告领导,商讨对策
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报告学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详细向院领导报告该生的各方面表现,初步判断该生的病情 ,与领导商讨对策。同时让学生参加心理咨询,让专业心理咨询老师给予该生的病情作更专业、准确地界定。
3.2.4家长介入,劝回治疗
在其病情基本确诊后 ,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简要地报告该生的最近的情况,请他的父母来校,与他们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交流,并做好思想工作,动员家长把该同学领回去治疗,修养。他的父母配合学院工作,同意为该生办理请假手续,将他带回老家接受治疗,静心修养。
3.2.5高度关注,全程跟踪
该生回家治疗,修养半个月后逐渐康复,并强烈要求回校参加期末考试。在其父母的再三要求下,学院请其父母出具回校申请书和安全保证书,允许其回校试读。辅导员高度关注该生的动向,私下指派其舍友和个别学生党员关注其动态,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与其深入谈心,进行心理辅导。
3.3具体效果
由于及时发现了该生的情况,并做了科学的治疗,采取了周密的安全保护安排,该生逐渐摆脱了神经衰弱症的困扰,心理状况日趋正常,能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性格也逐渐开朗,能融入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习逐渐进步。
3.4可能会出现的行动误区
神经衰弱症可能导致两种误区。
误区一:把心理问题当做思想政治问题处理。如果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没有深入地分析病情病因,容易把该生晚上失眠不睡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容易激动、怀疑别人对他不利等行为扣上“思想有问题”的帽子。老师可能认为他生活懒散,缺乏学习目标和斗志,人际关系紧张,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偏颇等,进而采取严厉批评、处罚教育等措施。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重病情。
误区二:单纯心理治疗,忽视药物治疗。如果简单地把该生的问题当做失眠来处理,仅对其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可能收效甚微,延误了病情。神经衰弱症需要药物来改善内分泌,从而调节其各循环系统,并辅之以心理辅导。
4.经验与启示
4.1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控制事态
年级建立了以党员和主要学生干部为主体的信息網络,及时了解学生动态,第一时间控制事态苗头。林某某同学出现了心理问题,行为表现异常是由他的舍友周同学第一时间发现的。周同学及时把事情告诉了辅导员,辅导员知道事情后第一时间介入,开展全面信息搜集,分析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挽救了一个大学生。
4.2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业务能力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单亲家庭增加,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作为面向学生工作的一线辅导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提升业务能力,加强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鉴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和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辅导员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对林某某同学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比较准确的界定,避免了把心理问题当做思想问题来处理的失误。
4.3家校配合,共创平安
学生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配合,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共创平安和谐校园。林某某同学出现心理问题后,及时联系了家长,取得了家长的配合,让家长把他及时带回治疗,使他得到了康复。
参考文献
[1]郭莉娟.在校大学生神经衰弱病因调查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6)
4.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篇四
山里各庄小学 蒋云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出村庄,进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成为城市建设者。一方面,在大城市的生活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大城市相对较高的收入使得他们能够为家中父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最基本的经济支持。但与此同时,也给当今中国农村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留守儿童问题便是其中广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学生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监护人文化水平往往较低,没有能力辅导学生的学习,重养轻教,面临现代人、现代社会形态以及现代社会背景,大多还是使用过去那套“只管学生吃饱吃好、穿好穿暖,其它一并放任。”的老办法,好吃、好玩的给学生留着;天冷了或下雨了,给学生送衣、送伞;而对学生学业、行为习惯均无干预。即使有,也是轻描淡写的,不能标本兼治。这样常常致使学生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学生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父母的关爱的不足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容易造成留守学生产生性格孤僻、情感脆弱等心理病症,甚至逃学厌学,自暴自弃,沾染上不良习惯。留守儿童这些问题就像一块块厚厚的坚冰深深的嵌在学生的心中,靠学生自己本身没有能力解决,即使有别人的帮助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针对上述情况,从2013年开始,我就围绕着留守学生问题,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经过多方面研究创新,在教育、管理、监护“留守学生”时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根据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班级设立留守学生亲情电话,二、班级成立互助组。互助是关爱留守学生的起跑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留守学生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学习上予以解疑答难,生活上予以爱护和尊重,帮助其建立自信心。
三、建立家、校一体制度。我通过电话、微信群、座谈会和家访,与家长沟通,弥补父母“失察”对学生的管理、关爱,商议教育方案。
四、坚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在精神上正确的引导留守学生学会感恩,在开班会时给学生们讲问什么要感恩,父母即使不在我们身边,她们同样也是非常非常的爱我们。我还让学生留心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比如吃饭时,父母总是把好吃的留给我们;每年总是给我们买好多新衣服,自己却舍不得买一件;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在我班掀起感恩教育热潮,通过多种形式比如主题班会、文娱活动等探讨“感恩是什么”、“为什么感恩”、“怎样感恩”等问题,利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通过让学生亲手制作礼物、写一封信给老师与家长,对老师说句心里话,为父母做一件事等行动,让学生懂得感恩,并能实际行动起来。把留守学生与其父母不断地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下面是几则案例,具体介绍一下我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
案例一
张娜同学的父母都在北京打工,其生活、学习皆由其二姨监护。性格较内向,不善言辞。跟老师、同学交流较少。上学期的考试成绩也不太理想。在课堂上,胆子也很小,从不敢主动地举手发言,即使老师叫到她,也是常常脸红害羞,答不出个所以然来。针对这些情况,我找她谈了一次话。起初她很紧张,总是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半天也没讲一句话。后来在我不断鼓励下,她才开了口。她说,自己因为学习成绩较差,因此,上课很怕老师让她发言,怕大家取笑他。我耐心地开导她,“每个人都在学习,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其他同学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你可以试着举手发言,你会发现,你可能学得更快乐”。
接下来,我在课堂上有意的留心张娜,时不时的给她给鼓励的眼神,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我会让她回答,多给她发言的机会。我又告诉其他的老师,多给她一些发言的机会。该生的课堂发言多了一些。无论对错,我都鼓励他,慢慢地,该生课堂发言越来越精彩,答错的也越来越少,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也渐渐增多了。其它任课教师也对她的表现越来越满意,对她的表扬也越来越多。她的自信心也逐渐增强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案例二
石耀旭,父母均在外打工,与爷爷奶奶在一起,饮食起居由爷爷奶奶照管,父母亲只偶尔来几个电话,或寄些钱来。爷爷奶奶年纪较大,无力帮助他学习功课,双休日在家也因溺爱而任由其发展。因此,他骄横、爱撒谎,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在一次傍晚放学时,就因他同桌的一句话“徐欢骂我,你帮我教训他一下!”他二话不说,上前对准徐欢的后背就是一拳,致使徐欢向前跌倒,膝盖上擦破好几处。当我第二天问起此事时,石耀旭竟将责任推的一干二净,说是他奶奶告诉他在外面千万别挨欺负,你挨了欺负,回来奶奶打你,你太没出息了。只要不挨欺负,你要是打了别人,奶奶领着他们去医院。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每次出事都有奶奶护着。我和他的父母沟通时,他却说:“他们只知道挣钱,他们眼里只有钱,那里有我呀!”说话时眼里也满是泪花。我发现其实这个孩子心里也特别苦,他特别渴望父母的关心与疼爱。又是他也感觉这样不对,但是没有人告诉他该怎样做。
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开导他:天下所有的父母都非常得爱自己的孩子,只是有时候为了生活,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孩子。父母是爱你的,只不过他们没有表达出来或者是我们太粗心没有发现。我把孩子的想法告诉了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听后,感到吃惊,但也感觉是对孩子关心太少了。以后会多多的关心孩子。在班中我又多次举行感恩教育的活动,我发现石耀旭变了,他不再欺负班里的同学,慢慢地向班里比较要好的同学说:“爸爸妈妈今天回来看我了”,“上个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去狼牙山完了”,等等。现在他已经是我班的劳动委员,特别爱劳动,还帮助同学呢!
通过以上这些典型案例,我深深得体会到歌德那句名言:“教师如果征服了学生的心,其形象就如天空的星星一样在学生的心中发光。”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对学生来说,师爱是重要的教育因素。所以,要设法了解学生的一切,想法开启他们心灵的天窗,带着一颗真诚的心,走入学生中间,去询问,去了解,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理想的火花,鼓励他们奋发向上。在教育教学中,常有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错误就对学生辱骂或进行体罚,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信任学生,只有尊重学生人格,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才能信任老师。所以,在管理班级时,要尊重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育人,会令孩子更爱你,也使你的工作更轻松,心情更舒畅。
我又在班里设立了“心语传递”信箱。这个信箱就挂在教室前面墙上,学生有心理“疾病”,可以以书面形式随时投递到信箱里。我每周开箱两次,然后,采取书信反馈,或用促膝谈心的方式消除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
爱是最好的教育,学生感到老师的爱,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尤其是对留守学生的爱更是对他们一种最大的激励,也是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会使学生感到温暖。只要我们教育者多给他们一份爱,每个人都来关心留守学生,爱护留守学生,促使留守学生向积极方向转化,是完全做得到的。
5.小学生德育案例分析 篇五
─— 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宁阳县蒋集小胡小学
张仲元
一、问题情境:
“报告老师,今天张XX又没完成作业......”“恩,知道了,叫XX来我办公室一趟吧。”张XX是我们班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基础较差,总是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但他家境还算富裕,父母都陪伴在身边。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地推开了,我回头一看,望见了XX那张怯生生的脸,他低着头慢悠悠地走进来,一副做错了事很懊悔的样子。以前他无法独立完成作业时,我告诉他,可以问一问程度稍好的同学,让他们帮助解决,但他这次又没有完成作业,于是我询问了一下原因,结果让我为之一震,原来,当他遇到困难去请教其他同学时,他们居然要收取“辅导费”,这让他又陷入了难题中无法跳出,同时,也让我陷入了对学生金钱观的深深思考。
二、解决策略:
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当天我就找李XX谈话,向他问明了事情的真伪,原来在班级中确实存在着这种“有偿帮助”的现象,但只是少数。在李XX的意识中,读书就是为了挣钱,所以他会把一切事物都与金钱挂钩。通过这个班级
现象的发现,我准备了以下解决方案:
1.在主题班会中,列举实例:甲同学问一名成绩优秀的乙同学一道数学题,乙并不是立刻帮甲讲解,而是带着诡异的表情对甲说:“放学后请客哦!”甲虽然有些吃惊,还是答应了。可不知怎么回事,自从请客后甲心里一直感到很别扭,总在想:为什么同学之间这点帮助还要回报呢?这让人感觉多冷漠呵!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友情和关心的,如果人们都是为了谋取利益而帮助别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自私啊!那样的话,我们就不会看到希望小学里孩子们的笑脸,也看不到帮助别人的人脸上那说不出的快乐。
通过对这个实例的思考,请同学们自由发言,畅谈对此事的看法,在同学们讨论投入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点拨,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对帮助同学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
2.集体观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这部电影,让学生能从电影中受到更直观的教育。当影片中一个个家庭展现在我们面前时,这几种家庭中的一幕幕谁敢说在自己的家庭中没有上演过,片中几种家长的态度谁敢说在我们身上没有体现。只是我们身在其中,没有放到光亮处,或者是心存侥幸:我的孩子也许会幸免于各种不良后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侥幸十分偶然。就像影片中所说:是谁?是谁宠坏了他,谁是罪人?
3.召开一次家长会,从家长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大家都是为人父母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出类拔萃,但在关心他们成绩的同时,我们有没有做到真正关心他们的“做人”?现行教育的功利性让我们丧失了一些作为人最基本的东西。在教育的作用下,我们除了服从社会机制对我们的要求外,我们再也没有自己。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通过这个班级实例领悟到教育的真谛,教育能够让人生存,更要让人会做人做好人懂得幸福。
三、解决效果:
通过以上三项活动的开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班级中的“有偿帮助”现象已不复存在,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内心能够初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教育并非是三两日之事,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时时关注孩子们的内心变化,在他们陷入泥潭时,能够及时拉一把,使他们能茁壮成长。
四、总结反思
面对这次班级中出现的问题,我想了很多,其实班里的孩子大都家境不错,但仍然会出现价值观的功利性,思考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在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富裕起来的同时,人们的社会公德,道德水准没有相应的提高,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也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权钱交易,买卖文凭,医疗红包等,动
摇着他们的稚嫩的心灵。其次,家长的一些不良行为,直接导致学生的效仿:自私自利,虚荣心强,意志薄弱,经不起任何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极脆弱,处事懒惰,不愿劳动,对集体,他人冷漠不关心,缺少助人为乐的热情,妒忌心强……例如在捐资活动中,有的学生热情高涨,但家长却不热心支持,说东道西……一部分家长的言行不一致,自身素质不高,教会孩子怎样才不吃亏,怎样不花钱又能受益等等,这些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加大了向功利性倾斜的砝码。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新的价值观要向社会、家庭延伸和拓宽,为学生创设一个学校、社会、家庭一致的教育氛围。
1、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我们不要把“文盲一夜成富翁”、“教授卖馅饼”“大学生当推销员”等特殊现象视为了不起的新生事物予以报道。这样会混淆视听,迷惑青少年身心健康。要引导小学和从小树立“幸福要靠劳动,做人要讲奉献”的幸福观、人生观。
2、要走出家教的误区。家长不要以“唯我所用,唯利是上”的金钱观、价值观误导孩子如何不吃亏,如何不劳而获,如何无本万利……使孩子限入家教的“误区”,要保持清醒头脑,加强自身品德修养,不做金钱的奴隶,更不能让孩子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3、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日常教育中,要强调小
学生正当的竞争意识、积极改革意识和适度的消费意识。力求德育方式多样化,德育渠道多元化,开展向“英雄”、“模范”、“平凡的奉献者”学习的活动。
我想,只要我们改变教育观念,善于观察和思考,找出问题的根源再加以疏导,不断深化素质教育,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一定可以上一个新台阶。
6.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 篇六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除了教书育人之外,其核心工作是德育工作,而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要数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十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切身体会到德育工作对学生的深刻影响,现就我自己工作中的亲身经历讲述给大家。
我班有个学生叫小龙。四年级刚接手这个班时,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昏昏欲睡;下课胡乱打闹,经常欺负同学,尤其是女生,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各门功课成绩都很不理想„„每天不是任课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是班里有名的“捣蛋鬼”,真让我头疼。于是,我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第一学期期中测试竟然有两门不及格,尤其是我所带的英语只考了三十几分。看到他不思进取、懒懒散散的样子,我的心都凉透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在放任其“自生自灭”的那几天,他更是肆无忌惮地闹起来!
他的举动触摸到了我的底线。此时,我觉得已经逃避不了了,必须面对现实——不能让一粒老鼠屎毁了一锅汤!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去他家去做个家访,进行详细了解。家访后我了解到孩子的爸爸在投资公司上班,妈妈在商场打工,两人对孩子非常溺爱,经常给孩子上百元的零花钱,对孩子疏于管理。孩子自小养成了不吃亏、不服管的毛病,只要别人动我一下我非要还三下,只要你说我我就握紧拳头和你对眼。然后我主动与他沟通、交流,清除隔阂,拉近我与他之间的关系,并提示他要适当的参加文体活动,这样对身体有好处,也不耽误学习。通过几次的接触,我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但令人心寒的是他的违纪次数并没有减少。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一边与他玩,一边与他交流、讨论与同学友好交往的好处,进而讨论学习。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每周的队会、班会课上我会及时的向班干部询问小龙的违纪情况,只要他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我会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同学对他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渐渐在接纳他,把他当成了班级的一份子。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多交了,各科测试成绩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
由于纪律表现不断好起来,学习成绩也不断好起来了。趁着良好势头我不断加强巩固,安排学习好的陈自强同学与他坐在一起学习,让他挡任班级的安全检查员。通过几个月的激励、启发及同学们的共同帮助、感染。奇迹出现了:早、午读及活动类课程,他能自觉遵守纪律,在良好的纪律保证之下,他的学习成绩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典型案例解析: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教书要 “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的过程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对于张峪嘉这样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二、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太严肃。因此,我与张峪嘉从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这便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我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如张峪嘉同学,我根据他的一些特点引导并激励他,从而慢慢走出后进生的行列。
7.小学生德育工作案例 篇七
关键词:学生工作,高职院校,典型案例
一、引言
1997年全国高校并轨制实现以后, 中国高等教育全面实行收费制度, 带来学生事务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 将“以学生为本”作为其核心理念。工作中从约束管理转向服务学生发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意关心和帮助学生的权利。但是各高校在具体落实这一理念的同时存在一些矛盾和模糊的做法。包括一些校级领导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也出现了前后矛盾之处, 某位校领导在一个学生工作会议的上提出“学生是上帝”的观点, 实践半个学期后又在另一次学生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师道还是要有尊严”的观点。这种认识上的不统一和前后矛盾导致了基层学生事务工作者在面对一些突发性的事件时思想混乱, 措施失当, 给学生和自身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促使笔者认真研究如何在具体的学生事务工作中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对于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还比较薄弱。笔者所在的单位是一所高职院校, 因此, 结合平时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案例, 从事前的预警, 过程的处置和事后总结三个方面来分析应对策略, 以供大家参考。
二、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 案例一:
学生突然提出退学后即失联。三年级开学初, 一女生提出退学, 张老师 (假定的化名) 是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接手做这个班的班主任的, 之前曾有过两任班主任。该生在张老师刚接手做班主任时也曾提出退学, 经过几次交谈后放弃退学打算继续读书, 此后成绩尚好, 一学期下来班级排名大概是十多名。在她再次提出退学后, 又深谈了几次, 最后一次谈话后该生当夜就从宿舍搬出。此后联系她, 电话也不接, 短信也不回。如果学生从此失踪, 再也无法找到, 局面将是十分被动的, 在寻找过程中, 张老师是通过与她关系密切的同学朋友, 一直找到她暑假打工的出租屋内, 通过一个和她暑假一起打工的社会青年找到她, 并同时通知家长到校办理相关手续, 避免了一场因学生擅自离校而给学校带来危机的事件。从事件的处置来看是比较成功的, 在学生擅自离校后通过她的社交圈及时寻找, 没有拖拉。从事后分析来看, 在学生第一次提出退学后, 虽然说服她继续读书, 但是她思想上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 在一定的情境下仍有可能萌生退学的念头, 因此, 在学生第一次提出退学后应该继续定期找她谈心, 一定要在了解到学生萌生退学想法的真正原因后及时从根源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 案例二:
学生宿舍集体失窃后矛盾激化。某日学生宿舍在上午八点半到九点的时间段内集体失窃五台笔记本电脑, 三个宿舍被撬开, 涉及到两个班级, 被撬锁的宿舍靠在一起。学生回来发现后立即报案, 同时有学生告诉了老师。民警来勘察后没有发现有用的线索, 学校自己内部组织的排查也没有发现有可疑的学生。短期内学生的电脑是无法找回的, 这五个学生情绪非常激动, 此时承包公寓管理的物业公司也没有任何人出来进行安抚, 现在学生法制意识也较强, 五人中已有学生在通过家人关系咨询律师打算将公寓和学校作为责任方起诉。这一情况在如实上报学校后得到的答复是说服学生不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而是等待派出所的消息。但是除非是民警抓获作案人, 学生是无法得到经济补偿的。这件事情非常棘手, 作为班主任, 用权力强制他们不能起诉任何一方都行不通, 而且也违法, 但是时间又不允许班主任做更多考虑, 于是经过短暂思考后决定从长远角度来引导学生暂时看淡物质上面的损失, 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 把电脑的损失转成学习动力, 如果今后能够凭借能力获得较好工作, 那么几千元的损失也能尽快弥补回来。同时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不是任何时候都是一帆风顺的。这位班主任在学生丢失电脑的一周多时间内每天晚上都去学生宿舍与这些学生做长谈, 使学生感觉有人在关心他们, 于是放弃了起诉的打算, 终于化解了危机。从事后分析来看, 这类事件很难提前预防, 但是从班主任化解危机选择的角度上来看是比较成功的, 实际上就是运用了情绪转移法将学生的关注焦点转移到更有意义的方面。同时, 班主任也避免了在是否赞同学生起诉方面站立场的尴尬境地, 即没有违反原则, 也没有与学校的立场相悖。
(三) 案例三:
学生越级找领导解决个人问题。在毕业班回校论文答辩期间, 大约一周多的时间里工作非常繁忙, 此时有个二年级学生找到班主任李老师 (假定的化名) , 要求调宿舍, 原因是其他人晚上玩儿电脑影响他休息。该生李老师很熟悉, 所谓的他人影响自己休息也并不属实, 主要是宿舍卫生分配等小事, 而且宿舍三个成员都不是偏激的学生, 所以调整宿舍的事情完全可以等一周, 在毕业生离校后再进行调整。因为临时的宿舍调整要牵涉比较多的部门和领导签字盖章, 而目前李老师要指导十多个学生的毕业论文, 实在没有精力调查处理此事。于是告诉他具体解决的时间和方式, 也就是一周后再详细了解情况以决定是否调整宿舍。但是次日, 该生直接找到系领导, 只讲他人原因, 不讲自身原因, 并且以精神临近崩溃人为地夸大事件的严重性, 于是领导要求李老师给该学生调整宿舍。李老师仍考虑到先前原因, 于是又耐心和学生解释了一下, 并且承诺他一周后一定解决宿舍问题, 并告诉他有事情直接来找他本人。没想到第二天该生又去找到系领导, 还是同样故意夸大事情严重性, 使李老师非常被动。事后李老师发现该生非但没有丝毫任何歉意, 甚至有些洋洋得意。该生完全是以个人利益至上, 觉得班主任有时候是可以绕开的, 通过一些小伎俩就可以达到个人目的, 在班级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于是李老师采取了一种非常特别的方法, 在期末考试监考时, 重点关照该生, 使他期末考试完全没有任何违纪机会, 结果挂了一科。
从事后分析来看, 该生越级找系领导解决自己的问题是不对的, 尤其是在班主任已经承诺妥善解决他的问题后, 而且找系领导时也没有如实反映问题, 这是一种典型的个人主义和自私心理重叠的作用的结果。从系领导的角度看, 固然该生是自己所帮扶的学生, 应该为他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但是更应该多方了解情况依靠班主任做工作, 而不能直接下达调整宿舍的指令。而这位李老师并没有再对这个学生采取批评教育的做法, 而是通过严格监考使该生挂科, 因为他认为对该生进行说教不一定会起到效果, 但是经过一次挂科使他认识到以下几点:一是做人应该诚信, 无论是考试还是反映问题都应该诚实;二是使学生隐约感觉到这次挂科和上次调整宿舍有联系, 从而意识到要解决问题要通过合理的途径;三是由于该生懒散的个性, 考虑到他到新宿舍后可能还会产生新的矛盾, 因此这么做也意在警告他要妥善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
三、结语
本文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介绍, 探讨了学生事务管理和学生维护自身权益这对矛盾下应如何应对管理的困境, 正确处理好这对矛盾将更有助于维护校园稳定和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所提供的案例仅是笔者认为比较典型的, 希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工作指导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8.小学生德育工作案例 篇八
[关键词]学生干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077-02
一、案例题目
骄纵的一班之长
二、案例描述
刁某,男,河北唐山人,2012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学习认真刻苦,高中阶段一直担任班长,入学初,热心班级工作,主动服务同学,顺理成章地被选为班长。大二开学初,班主任召开班会进行班委换届选举,该生信心满满再次参加竞选,所获票数却寥寥无几,最终“意外”落选。得知结果后,该生既伤心又生气,认为自己为班级、为同学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得不到支持和认可。此后便不上课,不自习,不参加班级活动,很少与同学交流,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三、问题本质
该案例的本质是学生因“班长”一职落选而引起的人际关系问题。根据平时对刁某的了解和与其班主任、同学、舍友的沟通,将该案例的问题症结具体归为以下几点:
(一)缺乏正确的工作方法和技巧
在做班级工作时,该生依然采用高中式的管理手段,遇到同学们不配合时,向同学们发脾气,甚至用命令的口气和强制的手段向同学们施加压力;班级工作效率低,质量差,经常疏漏,给同学们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引起同学们强烈的不满和反感。
(二)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技巧
该生向班级同学传达信息或组织工作时经常表述不清,说话没有重点,对同学们的疑问无法准确解答;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标准要求他人,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在沟通过程中,说话过于直接,不注意语气和用词,经常在自己没有意识的情况下伤害他人的自尊心,沟通态度存在问题,沟通效率低下。
(三)缺乏对学生干部身份的正确认知
该生认为自己是班级中的领导者和权力者,其他班委和同学都应该听从自己的指挥来完成工作任务,自己对班级付出了很多,贡献了很多,同学们也必须支持和配合自己平时的工作;缺乏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各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解决思路
(一)讲述经历,实现共情
结合辅导员自身大学阶段的班长经历与其实现共情,肯定班长所要面临的工作压力和遇到的各种问题,分析班长在班级同学之间、在班级同学与老师之间发挥的作用,表示对其想法和行为的理解,同时,共同对班长这一学生干部身份进行定位分析。
(二)肯定成绩,建立信任
肯定该生自身的优点、对班级的贡献以及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与其建立信任感,同时,引导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落选原因,转变“领导”观念,认识到学生干部的身份和责任,真正做到“解源”下的“攻心”。
(三)回归学生,换位思考
引导该生回归到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进行换位思考,帮助其从旁观者的角度更清楚地认识到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帮助其学会和掌握平时工作中和沟通中的技巧与方法。
(四)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安排同年级一起共事的优秀班长代表沙同学、张同学与其分享工作经验与心得,探讨遇到同样问题的处理办法,使其切身感受和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帮助其明确今后改进的方向。
五、实施办法
结合案例实际和解决思路,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步骤帮助该生认识到其落选的真正原因和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收集信息
在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之前,全面地、多方位地收集该生的基本信息,如家庭成员、家庭住址、经济状况、学习成绩、实践经历、在校表现等,深入地了解班主任、班委、同学和舍友对他的评价及与案例相关的事件事实,以便较为客观地掌握其真实的表现。
(二)师生对话
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学生选择班长一职的初衷和对班长一职的认识,帮助其一起梳理从事班长工作以来对班级所做的工作和遇到的问题,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分享彼此的看法。
(三)榜样对话
借助其他班长的力量,与学生进行同等角色的朋辈交流,实现共情的同时,通过对比找到差距,帮助学生认识到:同样的工作和问题因个人认识的不同和处理方式的不同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四)自我对话
老师的疏导、他人的经验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同时,使其结合自己的实际表现通过不断地自我对话进行深刻的反思,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五)追踪反馈
学生通过与老师、他人以及自我三者的对话,对自身有了全新认识,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效果,促进学生及时、有效地重新找到自己在班级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和位置。
经过以上措施,该生充分认识到了自己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之前的想法和行为感到羞愧,主动向曾经发过脾气的同学道歉;认真分析了同学们没有选自己做班长的原因,主动接受同学们的批评和建议,改变了与同学们沟通的语气和态度,掌握了一定的沟通技巧;生活和学习重归正常,按时上课、上自习,作息规律,主动接触班级同学,参加班集体活动;对班长的定位有了全新的认识,虽然没有再担任班长,但是其协助新班长一起做好班级工作,热心服务班级同学,得到班级同学的重新认可。
六、工作启示
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面对此类学生工作案例,辅导员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病情分析”
多方面、多渠道收集和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想方设法取得学生的信任,找出学生的“病因”所在。
(二)“对症下药”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本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集合多方力量对其进行帮助。
(三)“重新体检”
对学生的情况及时跟踪与反馈,防止“旧病”复发,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沟通方法和技巧是解决好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就本案例而言,在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应帮助学生干部正确地认识其“学生”和“干部”的双重角色,处理好“学生”与“干部”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做好自我角色和他人角色之间的转换和调整,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端正工作态度;同时,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帮助和引导学生干部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沟通技巧,使其在各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同学们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另外,在今后的学生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熟知自我,明确定位。帮助学生干部认知自我,客观评价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明确自身的优势所在和改进方向,找准自身的定位,培养其“先学生,后干部”的服务意识、榜样意识和团队意识,引导其合理分配学习与工作时间,用热心、细心、责任心去服务同学,鼓励其在大学生活和学习各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谦虚为人,学会倾听。鼓励学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学会积极地倾听他人的声音,用“心”去倾听,努力去理解对方话语中隐含的意思,为思想火花的碰撞营造空间,防止出现破坏性的对话方式。定期收集他人的反馈信息,在他人眼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在倾听学生的需求、朋友的想法、老师的建议过程中共同交流与分享不同的经验与教训,从而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3.加强培训,提升技能。要为学生干部搭建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特别是在工作方法与技巧和沟通方式与技巧方面的能力。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处理、公文写作、社交礼仪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
4.不断积累,提升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应努力加强自身关于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哲学等理论学习和实践积累,虚心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和交流,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用细心、耐心、责任心帮助学生更及时、更有效、更准确地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案例归根结底涉及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和人际关系处理两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学生干部培养的核心在于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正确把握“学生”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找准角色定位;人际关系处理的核心在紧密结合“沟通”与“倾听”的双重技巧,在换位思考的同时,坚持悦纳自己、真诚待人、平等待人。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德文.高校学生干部工作导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76-79.
[2] 黄艳永,李鹏,王彬.论高职学生干部执行力内涵及培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8).
【小学生德育工作案例】推荐阅读:
小学班队工作案例08-09
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及分析07-01
李桂兰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10-11
小学生问题学生教育案例11-04
小学生学习问题案例分析08-20
小学生个别心理辅导案例08-26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11-02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11-12
案例设计小学数学案例分析09-15
小学作业设计案例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