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2024-08-03

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精选10篇)

1.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篇一

浅析:ERP在印刷企业中的应用

在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大环境下,众多印刷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为了应对危机,印刷企业在缩减开支的同时加强信息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如今,大多数印刷企业纷纷采用新型企业管理软件——ERP系统,以提高管理效率。实施ERP系统,可以从客户报价、订单、印前、印刷、印后等过程中均实现信息化管理。此外,依赖ERP系统。企业决策层可以获取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市场反应,从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那么,何为ERP系统?印刷企业应用ERP系统可解决的问题?印刷企业实施ERP系统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应用中应注意哪些事项?本文对以上问题作粗浅的分析,希望对印刷企业实施ERP系统能有点滴帮助。1ERP系统简介

ERP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一家IT公司根据当时计算机信息、IT技术发展及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求,预测在今后信息时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即将发生变革,而提出了这个概念。经过近几年的延伸和拓展,ERP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所采用,并使不少的企业效益迅速提高。

ERP是英文EnterpriseResoursePlanning的缩写,中文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企业资源计划”。它是一个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识别和计划企业资源。从而获取客户订单,完成加工和交付,最后得到客户付款。ERP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计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

ERP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系统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实践表明,谁能及时掌握和应用ERP,谁就能通过管理创新迅速改变管理落后的状况。缩小与先进企业管理水平上的差距,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印刷业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印刷企业面临的是一个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剧烈竞争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印刷企业引进ERP势在必行。企业可以利用ERP作为工具来扩大经营管理范围,促进企业发展,创造巨大的无形和有形的经济效益。

2印刷企业应用ERP可解决的问题

印刷ERP是将印刷企业运作单元之间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系统整体,有效地解决因人为造成的报价、下单、生产、跟单、发外、领科、入库、送货、收款等环节出现脱节的情况,使企业的信息流进入一个良性有序的循环过程。

印刷企业应用ERP,可以解决如下问题:

2.1简化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印刷企业在没有实施ERP系统之前,业务接单、生产开单、财务结账、送货等一般都要由人工开单,不仅容易出差错,而且工作量很大。而实施ERP系统,只需业务部录入一次,当这个客户再次印刷产品时,就不必重新录入基础资料了。由于软件事先按工艺设定了所有的项目,业务人员和工艺人员的疏漏就不易发生了,从程序上减少了出差错的机会。

印刷ERP系统,根据印刷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而设计,既具先进性,又有适用性,从而能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中大量的、动态的、错综复杂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地分析和处理,对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先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从而达到合理利用企业资源、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增强企业应变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2.2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

业务接单后,生产部开出施工工艺单和用纸单,通过计算机对当前的生产任务进行合理排序。各车间可以在ERP系统上查阅相应的印件要求与数据,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严格执行生产计划。各车间与部门可以通过ERP提前看到当天的生产任务,做好人员与材料的准备工作并及时提出生产安排中的问题,各车间都配有计算机,可实时地将生产情况录入到ERP系统中,生产部和业务人员能够实时查看每单业务的进展情况。

2.3实现供应链管理,达到材料、资金的合理分配与使用

印刷ERP通过高级物料需求分析,完善的库存管理以及工单物料预算、工单定额领料等进行资源优化。从而有效控制成本。使得印件所需纸张、油墨、辅料等能及时、准确、定额供应。这既保证了业务、生产的需求,又降低了库存。

2.4实现快速、准确、灵活的印刷报价及估价

客户询价是印刷业务的开始,能迅速准确地向客户报价,十分重要。目前市场上印刷报价软件很多,但多属估价软件,准确性差。ERP系统则不同,分估价与报价,即按系数法估价及按成本法报价两种方式。按成本法报价,是基于成本价加费用利润报价法,计价成本包括四个部分:①主要直接材料成本;②印前、印刷、印后加工成本:③包装运输费用;④管理费用、收益及税费,报价方法清晰、简洁、准确。

2.5实现以应收应付为根本的资金流管理

依赖ERP系统,能快速查询各订单的任务完成情况、送货数量、退货数量、收款金额等记录,能快速汇总客户应收账款、账龄及信用情况,确保资金有效应用,资金快速回笼。对预收款过程有查询功能,对应收款列出清单,应收款汇总、收款结清后核销管理。对预付款过程有查询功能,对应付款有列出清单、应付款汇总、付款结清后核销管理、供应商对账单功能。

3印刷企业实施ERP系统的准备工作

3.1做好思想准备

(1)企业领导要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实施ERP,不仅会带来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的变化,甚至会带来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的调整。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员工思想上的波动甚至抵触思想和行为,面对这些困难,如果企业领导没有决心,就有可能半途而废。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了解、接受、试用和适应的过程。印刷企业引进ERP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每个员工都能接受和适应。要通过培训改变观念,企业高层要让员工明白企业使用ERP是潮流所趋,是发展的需要。企业发展是硬道理,能否使用ERP管理系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企业员工要做好心理准备。

一方面,要认识到实施ERP系统,工作方式、工作习惯甚至有些部门的职责也将面临着一次变革,因此要做好心理准备。另一方面,要做好短期内工作量增加的心理准备。在ERP实施的前期,一般会有一段手工管理与ERP管理并行期。在这期间,手工管理的单据要继续用,又要输入ERP。这样每日的工作量就会增加许多。但只要挺过这段时间,一切就会好起来。在ERP中,因为后面流程的数据由前面流程的数据自动生成,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可以科学的共享,ERP又有着很多自动提示自动控制功能,又能随时统计出即时报表来。所以整体来说,应用ERP肯定能带来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对此员工们要有坚定的信心。

3.2做好基础数据准备工作

印刷业属于加工型行业,数据量大、收集难度高。准备基础数据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因系统实施需要的基础数据涉及面非常广,如人员信息、工价库信息、材料库存信息、纸张库存信息、客户纸库存信息、产量产值定额信息、物耗定额信息等。这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且工作量很大。因此,企业领导在项目实施时应予以高度重视;否则,很难得到各个部门的极力配合和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

(2)数据准备要按步骤进行且要规范。系统的数据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而对数据的准备要按步骤、按计划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准备的周期。此外,系统数据编码必须规范。如工价编码、客户编码、报价单编码、传票编码、供应商编码、物料编码等。要使用规范的编码规则,以保证数据统计的准确性。

(3)配置专门人员负责数据整理工作。系统基础数据信息繁杂,又要保证项目的实施周期。因此,应配置专门人员负责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数据的规范化整理和收集,为ERP系统初始化提供准确的数据。4印刷企业实施ERP系统应注意的事项

4.1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系统

印刷行业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通用型的ERP系统当然不适合印刷企业选用,因此应选择根据印刷行业特点及先进的管理理念设计的印刷ERP系统。但由于各印刷企业的信息化基础不同、管理基础不同、业务特点不同,即使是如此设计出的印刷ERP系统也并不能适合所有印刷企业应用。因此,印刷企业在选择ERP系统时。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管理及实际业务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ERP系统,然后在运行中积累经验,一步一步地去完善它。

从技术上说,ERP分为C/S架构和B/S架构。如果ERP只应用于企业内部的局域网,两种架构都可以;如果ERP需要在广域网上使用,则最好选择B/S架构的产品。

4.2对ERP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

ERP项目的实施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软件安装、硬件建设、管理变革等各个方面。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进度和成本,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此外,对ERP的实施需要专项管理、专项投入、专门保障。既

要做好项目实施人员的工作地点、主要岗位的设备配置、岗位人员的职责分配等工作,又要制定完善的项目参与人员激励制度以及做好其他后勤保障工作。

4.3数据填写、录入要准确无误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在数据积累的过程中,业务部居于核心地位。企业应将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数据统计、财务核算、计算机管理三大职能合并交由业务部统一管理,保证了对内、对外的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ERP的很多数据来源于员工们所填写的报表和单证。生产员工们每日填写的生产日报表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生产日报表的填写规范和正确十分关键。结语

向管理要效益,实施ERP系统,的确是不错的选择。目前,我国不少印刷企业成功实施ERP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效益是有目共睹的。

当然,任何一种管理理论和技术都有其两面性或局限性,ERP系统自然也无可例外。也就是说,ERP系统犹如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使企业效益明显提升;反之,则也有可能损害企业自身的利益。因此,印刷企业是否实施ERP系统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若不具备实施ERP系统的管理基础和条件,则不可强行实施。否则会适得其反。

2.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篇二

现代物流的观念起源于美国, 美国物流管理协 (CLM) 在1985年为“Logistics Management”下了一个迄今为止仍被认为是经典的定义:物流管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的, 以高效和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原料、在制品、制成品, 以及相关信息在供应到消费过程中的运动和储存之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 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 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随着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发展, ERP应用已经成为企业物流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物流管理借着ERP系统的应用, 更能发挥企业整体绩效, 因此值得研究与探讨。

二、E R P系统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研究

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30%~40%, 鲜活产品占60%左右甚至更多, 有效的物流管理可以节省1 5%~3 0%物流成本, 并且大大减少库存和运输成本, 国外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各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体现在生产经营、市场运作的各个方面, 同时也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展开, 所以通过ERP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1. ERP系统能为企业物流管理排忧解难

ERP能解决物流企业中5个普遍性的具体问题。

(1) 销售问题。物流企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客户要货的电话打过来, 公司忙到最后还是不能告诉客户能否供货, 因为搜集有效信息的时间太长了。生产多了, 物流企业投资很大, 库存压力也大;生产少了, 又不能满足需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现在的客户给的往往都不是订单, 而是直接要求提货, 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 需要ERP通过合理的利用调配和信息反馈机制, 实现对订单和计划执行的动态跟踪, 全面准确掌握销售情况, 提高资金回笼的时效性。

(2) 生产管理问题。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 经常一段时期紧急订单特别多, 工人几乎每天加班, 尤其对那些比较繁杂的生产线来说, 由于信息流通不畅, 各生产车间的信息不能及时得到沟通, 这就容易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生产一耽误, 质检、运输、管理等部门也都跟着耽搁。

面对这种情况, ERP所能做到的, 就是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 使生产流程、业务流程成为高效的“流水线”, 减少生产中个别物料短缺造成的生产中断, 提高生产线的劳动效率。

(3) 采购管理问题。很多企业利润难以有大幅度提高, 除了市场销售因素以外, 最根本的原因常常是采购上的问题。例如老资格采购员的“灰色交易”, 部分采购人员的离职或新进采购人员对于采购渠道和经验上的不足所造成的“购进货物价高质次”、“采购渠道不稳定”等问题。通过ERP, 可以实现采购信息的发布和搜集, 及时把握和分析供货商的相关信息 (包括信誉、生产能力) , 同时进行供货商的延续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采购过程的公开公正化管理, 最终通过准确的采购计划, 保证物料供应, 降低采购管理成本。

(4) 库存管理问题。每个物流企业都会遇到市场需求旺盛期或平淡期, 一般通过经验上的判断来规划库存保有量。一旦判断失误就会造成市场有需求却供不上货, 或者是大量的产品或原料积压在仓库里, 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还要承担相应的库存风险。如果借助ERP系统的合理规划, 就能及时设定准确的需求计划, 在恰当的时间得到恰当的物料, 大大降低库存等带来的成本和风险。如果是拥有多个生产基地的集团物流企业, 还可以实现多个生产厂的库存和在途物料的信息共享, 自动生成准确的批次物料需求计划, 减少库存资金占用, 提高库存资金周转次数。

(5) 财务管理问题。在财务管理上, 很多企业都已经实现了电算化管理。但是, ERP的财务系统能够更好地实现财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将物流和资金流进行无缝管理, 为实现财务管理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提供第一手材料。最终, 还可以自动地形成直观的财务分析报告, 便于决策层随时了解准确的企业运营状况。

传统的商品流是正向流动的, 产品先从工厂流到分销体系, 再流到销售终端, 最后到消费者手中。在需求链管理模式下, 基于客户需求的商品流是反向流动的, 消费者在商场购买商品, 商场向分销商订货, 分销商再向工厂订货。企业逐渐认识到, 在传统的流动过程中, 如果信息发生了变化, 而企业不了解个体渠道的库存和销售情况, 就很容易造成断货或者积压, 在这种运作模式的下, 通过企业ERP更容易也更快捷了解市场需求, 可以对信息做出快速反应, 降低物流成本, 减小营销风险。

2. 物流ERP是信息化的强有力工具

物流ERP以信息为媒介把企业多种业务领域及其职能集成起来, 是信息化的强有力的工具, 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库存、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成本、改善企业物流的整体操作。

通过自动化仓储及物流输送控制系统及周边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系统, 通过计算机实现设备的联机控制, 进行库存管理及数据处理, 达到充分利用存储空间、迅速而合理、准确地处理物品的目的;通过互联网将供应商与经销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为企业的业务经营及与贸易伙伴的合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使企业具备对订单和供货进行快速反应和持续补充库存的能力;利用GPS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增强双向信息与监控机能, 实现运输的网络化管理, 提高货车配置效率, 降低运输成本。所以ERP是物流信息化的强有力工具, 它通过销售和分销、物料管理、生产计划、质量管理、工厂维修等核心模块, 帮助企业减少库存、缩短产品周期、降低成本、改善企业物流的整体操作。

3. 物流ERP具体应用研究

在实际的应用中, 很多企业已将开始通过物流ERP系统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海尔通过设计构建了基于后台ERP系统的完善的内部供需链, 覆盖了整个集团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原材料库存和各个事业部的生产计划、生产线的原材料配送等业务, 大幅降低了采购成本, 仓储面积减少一半, 库存资金周转时间从3 0天降低至12天以下。

制鞋企业奥康集团采用网络分销管理系统, 实现了以信息为基础的经营决策机制, 有效解决了信息不通畅的问题, 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更加灵活了。从总体上来看, 我国绝大部分企业,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 关注的是如何用较少的投资, 解决好业务各流程的信息化问题, 包括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和建立决策依赖信息和数据的机制。

ERP已经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其范畴已经扩大到生产制造领域, 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整个流通过程。从实践层面看, 物流信息化已经表现出不同层次的应用。

当然, 基本的物流信息化不能满足基础较好企业的应用要求, 必须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引入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 固化合理的流程和科学的管理制度, 并在规定流程中实施优化的操作方案, 如仓储存取优化方案不断降低成本, 加快资金周转。同时, 物流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了供需链应用阶段, 超出了传统物流管理系统的范畴, 它通过实现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同、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同, 提高整个供需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三、物流ERP系统中物流技术的改善

1. 利用B/S物流管理方式

使用B2B (Brower to Brower) 采购平台的物流管理方式, 其中Internet软件系统属于B/S (Browwer/Server) 软件设计架构, 相比C/S (Client/Server) 有诸多的优点:

(1) 节约投资。B/S结构下系统一般只有初期一次性投入成本, 而C/S结构下系统则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 要求不断进行资本的投入。比如需要购买更为高级的服务器或者增加相应的管理人员等。

(2) 简化工作。B/S结构下系统安装在服务器端即可解决问题, 在做更改时, 只需调整服务器端即可, 其数据集中存在于企业的中央数据库, 可有效地保护数据的安全。而C/S结构下系统则需要安装在客户机端, 调整的时候需要涉及到局域网内的每一台机器, 对于异地经营的大型集团企业, 需要在各地分别安装区域级服务器。一旦某一个区域级服务器出现问题, 对数据的安全会造成一定影响。

(3) 不受网络的限制:C/S结构系统仅适用于局域网内部用户或宽带用户, 而B/S结构系统则适用于任何网络结构, 尤其适合于宽带不能达到的地方。所以, 当选择B/S结构可以和通过W e b Service软件技术与原有C/S架构进行系统集成。

2. 利用GIS/GPS技术

当前GIS/GPS开发技术已经成熟, 现已逐渐应用到企业的ERP系统之中。GIS (地理信息系统) 应用于物流分析, 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GP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等移动目标的位置, 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向移动目标发出实时调度指令。而GIS、GPS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有效结合, 再辅以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 这些优势能够迅速、准确的只能配车、在途跟踪等, 能够建立功能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 使物流变得实时并且成本最优。

四、结束语

国内物流业起步比较晚, 发展水平低,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程度, 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必须有意识、有重点的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设备。

但是, ERP系统的高复杂性、应用和运营的高成本、高风险、高难度和高要求, 适应变化的局限性, 以及供需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不足, 应该引起企业的注意, 必须判断ERP是否真正适应本企业的物流信息化要求。

参考文献

[1]李苏剑游战清郑利强著:《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案例》.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1

3.浅谈ERP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信息化;ERP;信息系统

1.引言

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的简称,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员工及决策层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优化了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了市场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的要求。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2. ERP系统效益分析

2.1物料管理

业务流程标准化、作业程序规范化

推动公司业务流程标准化及规范化进程;业务流程在系统中实现了固化和刚性管控,提高了作业程序的规范化。

系统管控的采购业务管理

助企业降低采购成本、缩短采购订单执行周期、提高订单交货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也为合理评估供应商提供了依据;助企业各层管理者制定科学、正确的决策。

精准透明、实时可控的库存管理

企业收货、发货、退货、调拨、领用借用、货物移动、盘点等业务操作在ERP系统中按照业务流程标准进行,一方面信息准确性得到了保证,另一方面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也避免了以往“信息孤岛”的现象发生。

便于追踪的系统管理

系统协助记录业务流程各环节的操作和处理,便于日后查询和追踪。

集成的系统应用平台

各业务部门应用统一的系统集成平台;帮助企业实现数据的统一维护与共享,以及各个业务流程间的连续性与统一性;实现从数据管理、采购管理、项目管理、库存管理到财务管理的流程化闭环管理模式。

实时、准确的报表统计与分析

数据准确性、透明度、及时性有了显著的提高;及时、准确的报表统计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高质量的决策依据

2.2供应链管理

集成的系统应用平台

ERP系统将数据管理、采购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企业各个业务流程集成在统一的系统应用平台上,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各部门业务人员对于信息的共享程度和利用水平。

集中、细化的基础数据管理

系统的应用改善了企业级基础数据管理水平,实现了按照 商品特性、所处生命周期阶段、风格、工艺等属性对商品进行细分,能够帮助企业各层管理者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分析与统计,从而协助企业优化了品类规划策略及管理水平。

实时、准确的报表统计与分析

系统的应用使企业各个业务部门获得了统一的、真实的、及时的销售数据及信息;销售期间的数据及时反馈在ERP系统中,使企业相关负责人及时调整销库存结构以适应市场变化成为了可能,并为企业销售计划管理人员及各层管理者的决策制定提供了灵活、可靠的依据,提高了计划准确率和可靠性。

2.3财务管理

标准化、规范化的业务管理流程

ERP系统的上线在很大程度上,协助企业推动了业务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通过系统的支持,业务过程中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在系统中实现了固化和细化,明确了各部门以及部门内各单位的负责范围和相关负责人的职责范围。

与业务系统高度集成的会计核算管控

ERP系统的上线成功推动了企业整体系统化会计核算及控制体系的建立;有效的帮助企业降低了生产及营运成本,使总部核算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得以增强,加大了监控力度。

集成、统一的业务流程信息平台

ERP系统的应用从根本上打破了企业以往各部门、子公司、加盟商在业务流程管理及信息系统使用上相互独立、割裂的状况;通过业务、财务流程的一体化,加强了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包括物料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与分销管理等在内的多个部门间的业务信息横向联系和实时共享。

清晰明确的生产成本归集

ERP系统上线后,生产成本及费用在生产订单中自动体现和归集,财务部门通过系统查询和汇总,对生产成本进行管控,减少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大量的手工操作;将工作重心转向对生产成本的控制、对成本差异的分析以及超常成本分析等管理方面上。

实时、准确的报表统计与分析

业务操作处理实时更新财务凭证,实现了企业各个业务流程与财务处理的高度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了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查询与统计依据。

3.结束语

3.1用规范化理顺物流杜绝浪费

信息化最大的特点在于信息共享,而信息共享的前提是标准化,而标准化的核心在于统一且唯一的编码。所以在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企业被迫进行标准化的编码工作,而一旦有了这个基础,则可以基于ERP的订单管理概念,让销售订单、采购订单、委外订单在公司业务范围内进行共享,从而必将极大的减少物流中的各种阻碍,因为物流中的出库入库,收款付款都是与订单相关联的,而标准化编码保证了订单对象的唯一性,这种管理的共同语言使得企业的物流管理非常容易协调,避免了歧义,并且可以通过信息化的计划手段来保持销售、采购和库存数量上的协调,最终结果就是最大可能的减少了浪费。

3.2通过精细核算提高公司效益

企业的效益肯定不是通过核算计算出来的,而是通过经营活动做出来的,但是如果没有核算肯定不知道到底产生了多少效益。粗放核算与精细核算的差别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区别,一是时间长短,二是内容的多寡。核算的目的除了看到经营结果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指导和控制当前的经营活动。粗放的核算在时间上根本就没有办法满足这一点。在内容上也无法满足指导和控制的要求,订单成本、作业成本、单品成本这些精细核算的内容都是粗放核算所无法做到的。而现今被激烈竞争市场挤压的很有限的利润对每一个企业而言,都只有走精打细算的套路。

3.3改变传统管理观念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其实信息化管理系统只不过是一个工具,在有的企业可以用好,也有的企业似乎难以完成,其根本问题就在于使用者的管理观念是否能够发生转变。可以肯定的是,管理者的管理观念是绝对不会自动转变的,实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促成这种观念转变的原动力。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之前,所有企业的管理都是基于成百上千种报表单据和台帐来进行管理的,实施系统之后,所有单据报表台帐的内容都在系统中,但往往并不以原来已经习惯的形式出现,并且由于信息共享的特性,甚至大多数原有的报表台帐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存在了,原来需要做的许多手工信息处理的统计汇总也已经没有必要了。

参考文献:

[1]饶艳超.《我国ERP系统实施应用问题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

[2]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秘书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3]张宜霞.《企业风险管理—应用技术》,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4]宋卫.《企业资源计划(ERP)》,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4.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篇四

摘要:本文介绍了ERP系统的内涵,烟草企业适用ERP系统的特殊性及优点,指出了应用此系统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ERP系统;烟草商业企业;特殊性;措施

EPR系统是将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统一进行管理的新型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型管理系统。认识和研究ERP系统并应用于烟草商业企业,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烟草商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烟草商业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一、ERP系统的内涵

ERP系统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手段,将企业内部、外部资源进行共享和系统,使得企业各部门、各业务流程能够更加科学、流程衔接,从而推动和促进企业管理效率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为企业决策和员工决策提供优秀的管理平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了。ERP系统应用于企业的每一个业务范围,高度集中,所有业务数据高度共享,在同一个系统内运行,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同时采用最新的主流计算机技术和体系,对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管理进行优化,一切可以能够通信的场域都可以接入该系统,使得该系统具有高度的集成性、统一性、完整性、开放性和先进性。ERP不仅囊括了企业的生产、销售、人力资源、信息等各个方面,同时还打破企业的边界,扩展到企业上游的供应商及下游的分销商、客户、合作人等,使得企业能够利用一切有效资源,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ERP以企业的总体目标为自己的工作标准,是对企业内部采购、生产、销售、财务、成本控制、物流仓储等业务的信息化、集成化的信息系统,是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统一、一体化的管理。

二、烟草行业适用ERP的特殊性及优点

烟草行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在我国实现烟草专卖制度,实际上烟草公司既具有企业的性质,同时也具有支付职能,对整个烟草行业进行控制和管理。这使得烟草公司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既有计划经济的成分,同时也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烟草和企业商品一样,也需要根据市场要求,调控生产,满足广大消费者不同的商品需求,改善物流配送和销售网络,因此也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生产运营进行科学管理和整合,从而提高烟草商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在烟草行业中适用ERP管理系统,可以为烟草商业企业带来诸多的优点及好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管理水平,在ERP系统支持下,原本手工形成数据的不及时性、不完整和准确性被改变,实现了部门之间快速的信息传递,解决了原来基层管理人员工作量大、领导意图难以实现的管理问题。

第二,通过建立ERP系统,可以将烟草商业企业的客户、代理商、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等联系在一个系统中,不仅可以提高新产品的开发效率,促进新产品的开发,同时能够使得烟草商业企业能够快速获得最新的市场需求及相关信息,对客户的需求及市场变化作出预测,编制出合理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解决生产和采购之间的矛盾及市场变化和均衡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三,通过ERP管理系统,对具体的生产及业务各个环节实现有效信息的快速链接,可以做到合理安排生产、减少烟草商业企业的库存压力、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获得更加稳定的市场竞争力。

三、烟草商业企业应用ERP系统的具体措施

1、选择合理的ERP软件供应商

在准备实施ERP管理系统时,首先要对软件服务商进行考察,最好选择有烟草行业客户的,有过成功的软件安装及实施服务经验,这样才能够减少软件实施的风险,提高软件实施的成功率。同时还需要选择具有综合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后续服务能力,以保证软件实施应用后有着强有力的后续支持服务功能。

2、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对ERP管理系统的重视度和应用度。

实施ERP管理系统,其实施项目组要对本烟草商业企业的优势与不足、制约发展的核心问题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要清楚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总目标、短期目标等,在企业内部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团队,建立于ERP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从而实现ERP的促进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手段提高,烟草商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目标。

3、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培训是实施ERP系统快速有效的途径,参加培训的人员要尽可能覆盖面要广,使得ERP系统在投入使用后能够稳定、长期运行。

4、具体业务方面

第一,备件库存管理。可以事先对各个部门、设备、机型等统计出某一个实践段内备件所要消耗的数量和金额,以此作为制定备件库存计划的参考,从而有效控制备件的库存管理。

第二,在主要原材料库存方面,由于和供应商实现了信息共享,企业可以提前把握采购数量和期限,从而有效减少原材料的库存压力。同时根据需要,对库存结构进行管理,对配方库、制丝数据、烟丝立库进行全面集成管理,使得生产批次、日生产成本、实时生产数据有效可查,从而为生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第三,对烟叶要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对烟叶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降低重复检测费用,同时对采购的应付款进行分析和控制,从而节约大量的资金占用。

第四,对产品的运输进行专项管理。利用ERP管理系统,对分销网络实施有效运输管理,综合使用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以节约较大的运输费用。

四、结语

为使烟草商业企业在新的历史时期获得更大的发展,应用ERP管理系统将有利于将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做好统筹管理,促使企业向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后劲。

参考文献:

[1]宋海松,ERP系统在烟草企业的应用探讨[J],软件导刊,2011,10(11)

[2]巨红丽,ERP在烟机企业车间生产管理中的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10(4)

5.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篇五

生意社3月14日讯

我国印染企业面临着产业升级与转型的重要课题,而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除了先进的设备仪器等硬件条件之外,先进的印染企业管理则是必不可少的软件条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印染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规模化、效益化的发展要求。而基于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代表了更为先进的方向,其中,典型的ERP系统在许多行业中已经被成熟的应用。特别指出的是,ERP系统在纺织生产和服装生产中也已成功的应用,作为产业链中的一环,印染企业的ERP系统应用是大势所趋。

1.ERP系统在印染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1.1.ERP系统简述

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是面向供需链的集成管理,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软件为载体,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融入先进企业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简要说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并最终实现对企业资源信息的管理。

ERP系统的应用丰富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信息化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分成三个层次[2]:第一层次即ERP管理系统,其作为一个基础平台;第二层次是生产管理系统,生产各环节、各机台都纳入该系统;第三层次是在各生产机台上配置的,用于工艺参数自动测控的数字化设备,确保各工艺参数执行到位。

总的讲来,ERP系统是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的一体化管理的管理系统。ERP系统的核心思想就在于对于供需链的控制。

1.2.印染企业ERP系统中的管理思想

深刻的理解ERP系统内在的管理思想是企业了解ERP,选择ERP,用好ERP的关键。尤其对于具备实施ERP系统条件的印染企业在开发实施ERP系统时,将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管理理念注入ERP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紧密结合了企业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发出的ERP系统才能更好的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在具体实施时能减少企业调整适应的周期。

在ERP系统的IT外衣下,蕴含着长期积累和吸收的管理思想。[3]ERP系统不是程序开发、数据库链接和硬件网络等IT技术的简单组合,其正真的核心是基于IT技术手段所要实现的是对于企业所有资源的整合与控制。

现代印染企业的生产管理特点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企业订单呈现小批量、多品种、速交货的趋势,二是企业组织生产所需原材料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三是印染加工工艺流程长,工序多且各个环节联系紧密,四是印染企业多为外向型企业,产品质量要求严格,管理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复杂。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印染企业在生产管理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参数,需要频繁的信息交互。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信息交流不畅已经成为阻碍企业提高效益,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由此,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快速平稳传递的需求是发展ERP系统用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驱动力。

目前企业管理中对于供应链和需求链的管理,许多企业更加倾向于通过管理来实现成本控制,即更为注重供应链的管理,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误区。悉尼工商管理学院的DavidWalters的研究指出,供应链管理与需求链管理之间的联系相当脆弱,尤其是对于需求链的管理实际上对于企业而言更为重要。ERP系统的建立,同时强调了对于供应链和需求链的管理,无疑更能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1.3.ERP系统在印染行业中的应用

当前,ERP系统已经逐渐由大规模、高新技术产业向中小规模、传统产业转移,印染产业的上游纺织企业及下游服装企业都在ERP系统上有了成功的实践,ERP在印染行业中正处于应用推广阶段。

1.3.1.中、日、韩印染企业管理比较

中日韩三国的印染企业的生产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高层次,三国的印染产品也各有特色。目前中国在产能上占据绝对优势,而日韩企业在印染新产品的开发上却更为擅长。尤其要指出的是,日韩的印染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升级,而中国印染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比较分析得出,三者的管理还有深层次的差异。

日本印染企业管理严谨而系统化。以日本PAKARGB印染公司为例,其厂房布局合理,采用自动库房设计既节约了空间又使得产品摆放更为整齐。同时为了有效利用热源,高温高压染色机另外套上保温层,提高保温效果。不仅仅是严谨管理,日本印染企业的系统化管理也十分突出。拥有百年历史的泷定名古屋株式会社在资料保存上也很有特色。该企业的资料的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世界的流行面料(包括当时的中国纺织品样本),虽然时间久远,但资料中的布样摆放依然平整有序。

韩国印染企业信息化管理普及化、实用化。数字化技术是韩国染整业技术领先的关键,韩国的印染企业中有针对化验室、生产车间使用的诸多数字化管理设备,最有特色的是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测设备能确保各工艺参数执行到位。正是以上的基础使得韩国印染企业实现了减员增效,同样一个日产10万米的印染厂在中国需要300左右的员工,而在韩国只需要100左右的员工,用人是中国同类企业的1/2~1/3左右。

中国印染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与日韩同类企业相比尚有一段距离。客观的说,许多印染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仍不完善,企业依靠国家政策和政府保护的思想浓厚,开发市场的意识薄弱,决策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6]中国的印染企业在企业管理的严谨化、系统化上还不尽如人意,许多企业单纯的以绩效管理作为管理手段往往存在很大的质量控制上的隐患。同样的情况下,韩国印染企业却在管理中推行员工收入与个人产量脱钩,避免因赶任务而影响产品质量。同时在数字化设备的应用上还达不到普及和实用的程度。

1.3.2.中国印染企业信息化管理分析

目前中国的印染企业已经具备实施ERP系统的基础,实施ERP系统将大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基础平台的ERP管理系统,国内外基本处于同一技术水平,存在的差距较小。见诸报道[7-8]的深圳中冠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开发的“深中冠ERP系统”和江苏AB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主开发的ERP管理系统都体现了中国企业的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增长。

与日韩同类企业相比,中国印染企业最大的不足在于管理的第三个层次,即在各生产机台上配置用于工艺参数自动测控的数字化设备数量很少甚至根本没有,由此导致在信息化管理中不能确保各工艺参数执行到位。印染产品生产的重演性要求越来越高,而保持产品质量稳定的工艺参数有几十个之多,要将这些参数控制在工艺允许的范围之内,单纯的依靠人力是很困难的,这项工作由计算机取而代之是必然的选择。

此外,印染企业信息化管理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国印染企业在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上的某些不足。ERP系统作为信息交互的平台能使整个企业生产管理类似于一个供需链,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如果同时配备数字化的设备更能实现管理者对各类信息和数据参数的实时掌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适应小批量、多品种、速交货的生产方式,为减少用工、降低生产成本起到重要的作用。

2.中国印染企业应用ERP系统的进展与前景

2.1.中国印染企业ERP系统开发的背景

中国的印染企业开发应用ERP系统主要是为了应对由于先进设备的快速增长与信息化严重滞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包括:生产能力快速增长与信息处理能力不足的矛盾;印染色彩的高要求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的矛盾;先进设备与技术参数的矛盾;印染装备技术快速扩展与管理能力提升缓慢的矛盾。

ERP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正是基于解决以上诸多矛盾的需求,而且ERP系统中各个模块化子系统能针对各个环节的具体情况解决具体问题。

2.2.印染企业ERP系统发展的各阶段

ERP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由调研开发ERP管理系统到整个系统运行自如,需要经过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阶段、MRP(Materialrequireplanning)阶段、MRPⅡ(Manufactureresourceplanning)阶段、ERP阶段。

MIS阶段,企业需大量的采集原始数据,该阶段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要具备查询和汇总等工作的功能。尽管MIS处于ERP的起始阶段,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程度不高,但该阶段是一切后续发展的重要基础。Rong-RueyDuh等对于台湾一家实施ABC管理系统进行ERP管理的纺织企业的长期观察研究表明,如果缺乏准确的基础数据采集,ERP管理很难发挥实效。

MRP阶段,企业对产品结构进行管理,旨在借助计算机实现对生产、订单、库存的管理,满足企业根据订单展开生产计划的要求。同时还能方便企业掌握物料需求信息和实际库存信息,实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目标。

MRPⅡ阶段,在前一个MRP系统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生产中心、加工工时、生产能力的管理,实现计算机进行生产排程功能。此外,还要将财务系统纳入该系统,在企业内形成一个闭环管理系统。ERP阶段,该阶段高度整合前面各个阶段的功能,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ERP系统将企业内封闭的管理系统与外部系统对接,实现对整个供需链的全局控制,成为企业的管理与决策平台工具。

目前,具备一定信息化管理能力的印染企业多数处于MRP与MRPⅡ阶段,一些规模型企业正处于向ERP系统过渡阶段,少数企业已经实现了ERP系统管理。印染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呈现良好的上升势头,顶级的印染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基于ERP系统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而规模型企业正努力构建ERP系统,现有的MRPⅡ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于此同时一些中小企业也开始选择MRP或者MRPⅡ系统来进行企业管理。整个印染行业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上形成一个金

字塔模型,特别是底层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层次的提高抬升了中国印染行业整体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2.3.印染企业ERP系统的发展前景

ERP系统是企业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所以ERP系统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中一个具有指向意义的发展阶段。当然ERP系统除了主要的构成不变之外,其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革。

在2000年,ERP概念提出10年之后,美国研究机构GartnerGroup再一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ERPⅡ。ERPⅡ强调协同商务,在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高级阶段,在同行业范围实现一体化和协同化的运作方式,企业可以提高销售预测和生产计划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收入,增加灵活性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ERPⅡ将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

我国印染行业的产业链完整,区域化集中优势明显,使得全行业在未来实施协同商务模式上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在此之前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整个印染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要有更大的提升,实现以ERP系统为基础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3.结语

6.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篇六

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曾瑞勇

摘要:本文从ERP管理系统的特点结合内部控制的要素和内部控制的措施入手,阐述了在公司ERP管理中如何提升公司的内部控制效率。关键字:ERP、内部控制、ERP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企业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现代企业的有效管理已经离不开ERP系统管理。而基于ERP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的内部控制有效提高公司的内部控制效率,保证了企业战略目标地实现。

1、内部控制和ERP管理的定义。

1.1 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治理层、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是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1.2 ERP定义: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公司资源计划,是融合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的管理信息化系统。ERP管理的应用是运用公司先进管理理念以信息化管理手段把公司内的所有资源(人、财、物)信息化、集成化,使其协调动作,从而实现公司最优化管理。ERP系统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或者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的公司的治理结构,改善了公司内部控制,提高的公司治理水平,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2、ERP管理的特点

ERP 系统管理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公司的原有业务流程,实现流程化、程序化管理,打破部门分割,实现了公司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

2.1 ERP管理是协同作业,集中管理。ERP管理的协同作业、数据集中处理极大提高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切实解决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从而提高公司竞争能力。

2.2 ERP管理促使公司趋向扁平化管理。ERP系统管理使得公司管理部门合理设置,部门权责分明,促使公司管理结构趋向于扁平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合理,这有利于提高公司法人治理能力。

2.3 ERP系统管理是流程化管理,它使得公司日常业务流程化,使得公司员工岗位责任明确,形成相互制约,确实提高公司内部控制能力。

2.4 ERP管理是系统管理,它大大避免了人为管理的随意性,保证财务控制、预算控制,业绩考评控制的独立性,极大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效率。2.5 ERP系统管理的开放性(有管理的开放)。

通过对ERP系统管理的主要特点的分析,ERP管理能极大的提升公司内部控制能力,进而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

3、运用ERP管理提升公司内部控制效率。

我们谈公司的内部控制离不开公司的内部控制要素和内部控制措施,一个完善的公司内部控制是离不开内部控制要素、内部控制措施与控制手段-ERP的完美结合。

3.1 风险评估,公司运用ERP管理前要对公司的风险(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并在ERP实施时重点考虑风险评估结果,纳入公司ERP实施事前的考虑范围。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公司必须制定与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相关的目标,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在充分识别各种潜在风险因素后,实施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并把公司的风险应对策略在公司ERP实施时体现在ERP运用管理中。利用风险评估手段确定公司中关键的业务流程及ERP控制的关键点,对整个流程和内部控制进行评审,确定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实现,把上述关键点体现在ERP实施管理中。3.2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结合公司ERP系统管理,分析如下:

3.2.1公司的治理结构,比如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分工制衡及其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权限,各机构尽量扁平化,部门的管理职能不能有重叠,即各个部门权责、权限必须分明;

3.2.2公司的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明确,保证信息通畅流动,这是公司ERP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3.2.3ERP流程化管理有利于提升内部审计能力。由于ERP 管理下的内部牵制和流程化管理保证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执行有效性,保证审计的独立性。3.2.4ERP管理便于公司文化管理。ERP管理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流程化管理,使得公司内部每一个机构和职工成为ERP系统的一部分,而促使公司管理趋向扁平化。这利于公司核心文化和管理理念的传递到每一员工,这一点在集团公司中体现的特别明显。3.3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公司管理层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

3.3.1 ERP管理下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容易实施,避免人为干扰。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它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因此,公司ERP管理流程设计时应重点把握“内部牵制关键点”的设计,在建立ERP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内部牵制关键点,并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3.3.2ERP系统管理提升授权审批控制能力。公司ERP管理必须建立授权审批体系:(1)授权审批的范围;(2)授权审批的层次;(3)授权审批的程序;(4)授权审批的责任。把授权审批体系嵌入在ERP应用管理中,ERP系统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和流程化管理可避免人为干扰,随意授权。这里特别指出,特别授权一般不适用在ERP应用系统中进行系统管理。

3.3.3会计系统控制。ERP管理系统的核心是财务管理系统。ERP管理应用下的财务管理系统控制能够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快速和准确记录、归集、分类,进而达到实时控制,条会计系统控制能力。3.3.4便于实行财产保护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1)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2)定期盘点和核对。(3)限制接近。公司ERP管理中的财产保护控制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可随时调用财产记录,并明确了财产接触的授权人员,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直接接触。

3.3.5 ERP管理是信息化、流程化管理,这提高公司的预算控制效率。公司ERP管理使公司管理趋于扁平化、流程化,这使得管理的高层能快速实施预算管理,这一点是其他管理系统无法比拟的。它极大提高的预算控制的效率,进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

3.3.6提升运营分析控制能力。公司ERP管理下,由于数据的集中管理,借助ERP运营分析工具,提高了运营分析控制能力。

3.3.7完善绩效考评控制。公司依靠ERP管理系统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能快速、准确对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避免了人为干扰的因素,这一点在集团企业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ERP管理系统设计是流程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化管理,把上述控制措施有机融入到ERP管理中,这有利于内控控制措施的实施,避免了过多的人为干扰,提高了公司内部控制管理能力。

3.4 ERP系统管理提高了信息与沟通能力。

信息与沟通是指单位及时、准确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单位内部、单位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在公司ERP管理中,数据的记录、传递信息化管理,有力地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有用性,为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提供有力保证,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效率,这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

3.5 ERP系统管理提高内部监督。

由于ERP管理流程化管理下,内部业务一环扣一环,使得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很容易被发现,这有利于内部控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4、ERP管理下的内部控制的设计。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基于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公司应根据ERP管理的流程化管理结合内部控制措施设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在ERP管理下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关键要建立岗位分工控制、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关键点;明确各个部门、岗位的权利、义务和工作范围;明确授权审批的范围,并根据上述要点设计合理的流程化管理。下面以“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为例子进行说明: 4.1岗位分工控制

4.1.1在ERP系统中建立和明确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销售部门(销售)、财务(收、退款)、仓库(出库)的岗位职责和权限,确保办理销售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4.1.1在ERP系统中将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的部门分别设立,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4.2授权审批控制

4.2.1在ERP系统中明确审批人员对销售业务的授权审批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未经授权人员不得经办销售与收款业务。4.2.2在ERP系统中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4.3销售与发货控制

4.3.1在ERP系统建立销售预算管理制度,并确立销售管理责任制。

4.3.2在ERP系统建立销售定价控制制度,制定价目表、折扣政策、付款政策和赊销管理政策并严格执行,这一点必须结合授权审批实施。

4.3.3在ERP系统明确规定销售谈判、合同订立、合同审批、销售、发货等环节的岗位责任、职责权限及管理措施。

4.3.4在ERP系统建立销售退回管理制度。销售退回须经过授权销售主管的审批。4.4收款控制

4.41销售收入及时在系统中进行销售结算并在ERP系统中记录。

4.4.2在ERP系统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4.4.3定期与客户核对往来款项。4.5 定期检查ERP系统中的“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及其关联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问题,及时发现以纠正,完善ERP管理的内部控制。4.6所有的销售与收款业务必须在ERP系统中完成。

5、ERP管理下应制定相应措施,以保证其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由于ERP系统管理的开放性和数据的集中管理,外部人员和未经授权人员较为容易获取数据信息和系统容易遭受人为攻击,所以,ERP管理下制定相应措施,以保证其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如下:

5.1ERP系统开发、维护与应用必须有明确授权,且开发、维护与应用层授权不能重叠。

5.2加强计算机病毒控制。由于ERP系统开放性,在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容易遭受破坏,尽量采用无盘工作站,以维护ERP系统安全。5.3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操守培训,降低道德风险。

5.4 加强网络安全控制,包括:硬件设备安全控制、系统软件安全控制、信息安全控制、系统入侵防范控制、交易安全控制,以保护ERP系统应用安全。结论:ERP 系统管理全方位改变公司的管理环境和管理理念,并影响着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形式。在公司管理实践中,若能把公司内部控制与ERP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公司才能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在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ERP 系统平台承载内部控制,提升公司内部控制效率。

参考文献:1.成善学.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中国总会计师,2010.(03)2.吕华.ERP 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思考[J].时代经贸,2008,(12)

7.ERP在企业应用中的效果评价 篇七

企业资源计划即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 由美国Gartner公司提出。国内ERP软件公司虽有其独立的实施方法论, 但均源于国外ERP软件公司的实施理论。以国内金蝶软件为例, 它的实施方法论叫Kingdee-Way, 主要包含了四部分:项目准备即目标定义, 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蓝图设计即目标分解, 进行较为细致的需求调研, 并制定解决方案;系统实现即目标实现, 根据蓝图方案有序开展工作, 逐个模块、业务流程进行实施;验收交付即客户价值实现, 实现期初目标。按照上述实施流程, 对ERP软件公司而言, 只要项目交付使用, 那么他们的工作就算结束了。可是站在企业的角度, 大都会产生如下疑惑:ERP的实施效果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客观的去评价他们?如何保障这些效果固化到员工工作中?本文结合共享集团十年左右ERP实施、使用经验, 探索了一套独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2 评价指标的建立

指标从性质上划分有定性类指标和定量类指标。定性类指标主要是在ERP系统应用初期, 由于大部分人员还处在新旧工作模式的磨合中, 此时不宜设置过多、过于复杂的指标。所以, 从业务向财务, 设立一些确保系统顺利使用及财务每月正常核算类的指标即可。定量类指标是当企业应用到一定程度, 所有工作模式全部在ERP系统中正常流转。这时需要更加客观、真实的反应ERP使用效果;或者, 从公司管理战略出发设置一些较高值, 让业务部门为之努力奋斗的指标。当然, 对于某些特殊的行业或者业务, 两类指标的设置时间与比例是可以相互调整的。在ERP系统使用初期, 定性类指标占据70%、定量类指标占据30%。在系统使用稳定后, 为了将实施效果继续保持下去, 同时追求更高的目标, 这时就要将部分定性指标转换为定量指标, 最终定量类指标能占据总指标的70%。

以供应链为例, 在ERP系统使用初期, 我们可以设定下列指标:通过此类指标的设定, 能够从模块角度合理评价ERP实施效果及企业内部使用效果, 如表1。

当企业应用ERP到一定程度, 可能在企业内部会发出质疑ERP实施效果的声音。这时就可以考虑重新设计或优化“ERP系统期初指标库”, 通过该工作可以固化并提升ERP实施效果, 并让新的业务流程透过ERP系统体现出一定的经济效益, 如表2。

3 检查制度的建立

指标建立后, 如何有效的开展评价工作摆在管理者面前。借鉴国内大型公司的管理经验, 通过逐年摸索, ERP企业逐步形成了年初总计划, 月份小评价的管理模式。具体工作涵盖了: (1) 年初梳理ERP模块清单与业务流程, 按照使用程度设定评价目标, 最终形成年度计划; (2) 制定月度评价表。为了做到合理导向, 设计的评价表要包含:财务工作、企业自主推进程度、创新应用等方面; (3) 基于年度计划与月度评价表, 每月开展评价工作, 并计算名次, 进行公开比较。

4 组织架构的重构

所有的工作, 最终都是要依托于组织或个体去落地, 这一点在企业内部尤为突出。借鉴目前国内集团公司通用的做法:总部成立信息中心, 主要负责ERP系统技术支持、宏观引导与评价。子公司内部配备对应部门与人员, 负责公司内部的ERP系统推进、培训。

以上, 总体阐述了ERP实施效果评价的体系。该体系主要从指标、制度与组织架构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它通过企业内部的自身实践, 已趋于严谨并具有较强的移植性, 适用于大部分制造型企业。

摘要:企业在实施ERP系统后, 需要客观、公正的评判系统为其带来的效果。本篇依托共享集团公司十年左右的实施、使用经验, 从评价指标建立、检查制度、组织架构三个方面阐述了一套独立评价体系。在指标建设中, 详细阐述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设立方法与规则, 通过该评价体系的设立能够帮助更多企业合理评价ERP使用效果, 帮组企业推进、应用好ERP系统。

关键词:ERP,效果评价,指标,检查制度,组织架构

参考文献

8.ERP在物流企业的地位及价值 篇八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集成模式;企业资源计划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现代物流将成为我国新世纪经济发展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ERP技术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加速物流产业的改革与创新。

一、物流企业与ERP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供需链管理。供需链按原文Sup-plyChain直译是“供应链”,但实质上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含有“供”与“需”两方面的双重含义,“供”与“需”总是相互相?存,国外也称Demand/SupplyChain。在市场经济下,供应总是因为有了需求才发生的,没有需求,何谈供应?作为供应系统,通常是指Logistics(后勤体系)的内容,后勤体系是“从采购到销售”,而供需链是“从需求市场到供应市场”。

面向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涵是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当前物流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供应链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首先,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它是将企业内部经营的所有业务单元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质量、运输、市场、销售、服务等以及相应的财务活动、人事管理均纳入一条供应链内进?行统筹管理。这种供应链管理使得企业各种业务和信息能够实现集成和共享。

其次,产业供应链或动态联盟供应链管理。它是将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延伸和发展为面向全行业的产业链管理,管理的资源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了外部。在整个行业中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使多个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对于大型物流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大,产品种类繁多,供销客户多。因此,可以在市场、加工、包装、制造环?节与流通环节之间,建立一个业务相关的动态企业联盟和全球网络供应链管理。

最后,全球网络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开放式的?全球网络供应链。而大型物流企业在全球网络供应链中,企业的形态和边界将产生根本性改变,整个供应链的协同运作将取代传统的电子订单,供应商与客户间信息交流层次的沟通与协调将采取交互式、透明的方式。

先进的信息技术是建立世界级物流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流企业以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物流公司必须拥有强大的物流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设计和运行基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高效物流信息系统软件,帮助和推动客户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才能赢得关键性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信息化与ERP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英文缩写,是为了适应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特征─顾客、竞争、变化,整合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所有资源,使用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面向供应链的管理工具(具有供应商和客户管理)。ERP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定义,用新经济时代的“流程制”取代了旧经济时代的“科层制”管理模式,建立以顾客和员工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技术,使企业的大量基础数据共享,以信息代替库存,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成本和风险,并借助计算机,对这些基础数据进行查询和统计分析,提高决策的速度和准确率,体现了事先预测与计划,事中控制,事后统计与分析的管理思想。在知识经济时代,ERP系统更多地突出了开源性。因此,ERP系统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人力资源、时间资源等的使用效率,解决了信息泛滥问题,提高了决策的准确率。企业实施ERP和实施信息化管理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实施信息化管理不需要进行大量的人员培训和业务流程重组,不改变原来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不需要开动员大会统一思想,一般由信息管理部负责。而企业要实施ERP系统,则首先需要做企业管理诊断,解决方案的确定,大量的人员培训,统一思想,业务流程的重组等,它将彻底改变原有的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也涉及到企业内部许多员工的个人利益,它要求企业的第一把手亲自负责项目的实施,ERP的实施都有标准的流程,有的称为六步法,有的称为八步法,但实质内容都一样。从产品的概念来看,ERP方案由:管理诊断(问题的发现及解决方案)、向领导层培训ERP基础、ERP方案确定、实施前准备工作、软件实施及售后服务组成。因此可以认为ERP的核心是管理思想,是将先进的管理思想体现在日常的工作流程中,ERP是企业的管理解决方案,不仅仅是软件,更不是企业管理信息化。

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正在蓬勃发展,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变化,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ERP随着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所担当的角色、承担的责职、发挥的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即使在同一企业,ERP的职能也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拓展,而发生分化和蜕变。发展趋势己从技术支持型提升到管理决策型,当前,中国物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着巨大挑战:供货周期缩短,利润空间减少,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客户对产品质量以及可追溯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要求企业必须实现精细化管理;市场的迅速变化使企业必须实现快速反应,实现业务运作的可视化; 信息化水平,尤其是ERP应用水平,成为企业进入世界级制造企业供应链的先决条件。

三、中国的物流企业为什么要实施ERP

在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已经非常成熟,市场机会较小,大量的企业不可能依靠找到好的项目来保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管理。在中国,市场经济尚未成熟,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市场机会相对较大,企业容易依靠一些项目来保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企业的竞争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大家普遍觉得:物流企业赚钱越来越难了。

传统物流企业管理考虑的是销售、采购、生产、仓存、研发等职能管理,没有考虑如何让员工满意,如何让客户满意。这种短缺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不适合以“过剩”为特征之一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国逐步溶入全球经济体系中,中国的市场将很快规范起来。市场经济的基础是资源有限,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就成为资源间的竞争。企业在竞争时不允许出错,否则就面临失败。因此,当前的企业管理重点在于资源管理,管理的方法也以流程制代替科层制。流程制的实施做到了:员工满意,客户满意。流程制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在流程制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与中低层员工可以很好地沟通和交流,客户和员工的信息的交换也不再有许多中间障碍。

对中国物流企业来说,已经步入了只有依靠管理才能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时代,而互联网的普及,使企业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因此,实施ERP的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当然,ERP不是万能的。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参考文献:

[1]刘爽.基于电子商务的ERP发展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2:56-58.

9.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篇九

第一章采用传统成本法的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现状

1.1相关概念论述

1.2采用传统成本法的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现状

第二章采用传统成本法的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1 问题1(待定)

2.2 问题2(待定)

2.3 …(待定)

第三章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对比分析

3.1相关概念论述

3.2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分析比较

第四章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4.1物流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4.2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的一般核算程序

4.3物流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解决的问题

第五章 作业成本法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5.1作业成本法存在的不足

10.ERP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篇十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并阐述其对航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具有的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航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体系 1.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我国对物流管理的表述为:为了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基于这种广义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也常常被人们认为即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具有相似性,但在管理范围、管理角度、组织内部关系等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物流作业环节的管理和运作状况。因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发挥整体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1.2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

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原理,就是要结合供应链的特点,综合采用各种物流手段,实现物资实体的有效移动,既保障供应链正常运行所需的物资需要,又保障整个供应链的总物流费用最省、整体效益最高。

供应链物流管理,也是一种物流管理,它和通常的物流管理没有本质的区别。它同样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和信息处理等活动的策划设计和组织等工作,同样要运用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工程的方法。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特点,就是在组织物流活动时,要充分考虑供应链的特点。供应链最大的特点,就是协调配合,例如在库存点设置、运输批量、运输环节、供需关系等。都要统筹考虑集约化、协同化,既保障供应链企业的运行的需要,又降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总物流费用,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的运行效益。

供应链管理把企业管理的范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供应链并对之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信息共享将错失销售机会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降低操作成本,缩短交货时间,改善现金流量,将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降到最低。2.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应用 2.1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应用的必然性

物流系统是一个社会化系统,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很多:不同消费区域的客户情况和环境条件,配送环节,物流成本,库存控制等等。供应

链管理应用于物流是一种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和集成化优势。供应链管理中“业务流程重组”的思想使得作业流程快速重组能力极大提高,促进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部分为供应链物流系统进一步降低成本和精细化运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供应链是一个整体,合作性与协调性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特点。在这一环境中的物流系统也需要无缝连接,它的整体协调性应得到强化,例如运输的货物要准时到达,顾客的需要才能及时得到满足。采购的物资不能在途中受阻才会增强供应链的合作性,因此供应链物流系统获得高度的协调化是保证供应链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把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企业之间的一体化,关注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物流管理是计划机制,而供应链管理是协商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协调分享“需求与存货”的信息以减少或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缓冲库存。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不仅仅是物流的简单延伸。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于组织内部对“流”的优化,而对供应链管理仅仅认识到进行内部整合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所以,供应链应用于物流不但优化了传统的物流系统,更使物流系统向更高一级发展,使物流的支链变大变广,使供应链管理发挥最佳效果。2.2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新特点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整体性。整个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很重要,其信息传递是在企业

间逐级进行,那么信息偏差也会沿着传递方向逐级变大,结果难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失真,信息的利用率随之降低;另外,一般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缺乏从整体出发的观念来进行规划,链上的每个组织只关心自己的资源(如库存),相互之间很少有沟通和合作,经常出现的现象是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市场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因而企业库存成本很高,企业间因为物流系统不完善而错失市场机遇。

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各方相互之间是战略合作关系,具有利益一致性,各方的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流量增加,信息的传递方式也改为了网络化,进而各方提高了在信息共享的程度,避免了信息的失真现象。2.3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功能

2.3.1库存管理。通过库存管理缩短订货—运输—支付的周期,加速库存周转,减少及消除缺货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和运转。

2.3.2订购管理。订购是给供应商发出订单的过程,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订购合同管理及订购单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企业可利用配销单据等对整个补充网络制定计划,并向供应链自动发出订货单,通过合同管理在供需双方建立长期关系,通过检查订购数量将订购单送达供应商并对已接收货物进行支付。

2.3.3配销管理。对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其管理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配销需求管理、实物库存管理、运输车队管理、劳动管

理等。

2.3.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除了入库货物的接运、验收、编码、保管及出库货物的分拣、发货、配送等一般业务外,还包括代办购销、委托运输、流通加工、库存控制等业务。2.4如何协调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的关系

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整个供应链,连接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合作的纽带。在制定供应链物流战略的过程中,一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对客户进行细分,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确定相应的客户服务水平,如订货周期、运输方式库存水平等;要根据销售情况对产品进行分组,针对每一类别的产品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定单录入、定单执行及交货作业处理占物流活动很大比例,因而需要通过技术和管理使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流程更有效率,特别是对于成员企业间的接口部位,通过集成能剔除多余工作流,提高物流效益。各个成员企业应通过改善合作关系、使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技术来实现准确预测、信息共享,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供应链与物流有着密切联系,在现阶段如何协调物流与供应链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管理方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只有协调好物流和供应链的相互关系,才能使企业更有条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配置、调控,应用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3.供应链管理理论在航空企业物资供应部门的实际应用 1)通过计划采购管理机制改革优化管理流程

首先是根据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原则,实现计划、仓储、配送与

采购职能相分离,便于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形成。根据公司文件于2011成立了物资供应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确定采购、供应、仓储配送体系建设改革方向,审定采购、供应、仓储配送体系建设方案,供应部下设:综合管理室、金属材料采购室、非金属材料采购室、成件供应处、机电设备采购室、物资回收加工厂、仓储配送中心。仓储配送中心由原来金属、非金属、机电室各库房组成、完成机电库、金属库、非金属库、工具库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转变。

一年之后根据公司文件要求成立了物资供应部和综合采购部,撤销了仓储配送中心;综合采购部专门负责物资的采购,而物资供应部负责物资需求计划的编制、供应商管理、物资仓储配送等职能,同时将钣金加工厂的下料业务划入物资供应部门,实现了计划、仓储配送与采购的真正分离。

2)借助信息化管控平台,提升物料管控水平

信息化被视为现代物流管理效率的提升的必要手段,物流管理信息化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过去采购过程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监管方式,领导层无法快速获取全面客观的审批依据,给审批造成一定的风险。为解决这个问题,由物资供应部牵头,科技部、信息工程部、综合采购部、经营发展部、技术改造部联合组成项目团队,在公司范围内组织两个信息化系统:采购管控系统和库存系统。

根据公司归口统一管理的原则,集中存储,统一采购和配送,计划和采购、仓储分离。通过信息化将整个采购过程和决策过程显性化。采购过程的关键环节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为决策支持提供决策依据,顶层领导可以根据多种统计视图的方式对采购过程和进展情况进行监控。采购管控系统的需求管理模块使各使用部门的需求申报和审批以及采购计划的编制规范化,并通过消耗类物资采购模块对采购过程的各个节点显性化,使领导者掌握决策所需的数据支撑避免了资金使用的浪费,为企业节约了资金,提高了经济效益。

库存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实施主要是以库存物资管理业务为主,依照批架次管理的思想,用信息化手段对日常物质的出入库进行规范,系统通过物资定额实现物资的限额发放,通过库存预警模块对短缺、超储物资建立预警机制,通过三期预模块提高仓储管理水平,系统对物资发放的流程和各个节点进行了规范和 监管,使仓储管理得意规范化和透明化。

目前公司内部的科研生产管控系统、物资库存系统、MES系统都在建设和运行中,如果能达成系统之间对接,不但能提高需求和计划下达的准确性,并且能保证物料供应的及时准确,最终实现物流JIT服务。提高物流效率,节约资源,增加效益。

3)配送体系的建设

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结合成一体,并把

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

公司物流现在正从被动的领用转化为主动的配送形式,由老的调度管理模式转化为计划管理模式,以生产计划为纲和分厂实际需求为信号,集中下料、集中配送,逐步实现生产物资在需要的时间以需要的数量到达需要的工位,从而保证物资供应体系的高效运转和生产计划的有效执行。公司的物流配送体系涉及工艺、计划、生产、仓库等多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共同完成,并分三阶段有序进行:第一阶段是航空产品(含弹)上机材料配送阶段;第二阶段是改进及固化成品、下料产品及非金属材料配送流程及制度,督促集中下料方案及技改措施。第三阶段:配送业务拓展阶段。目前正处于物流配送的第二阶段完成金属厚板材料的配送工作,但信息系统也属于起建过程中,部分信息滞后可能会导致某些物料需求计划不准确,需要时间来协同。

上一篇:留守儿童帮扶结对下一篇:机关下属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