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年规划

2024-08-20

大学生就业年规划(10篇)

1.大学生就业年规划 篇一

浅谈中共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与高校毕业生就业

王启松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123100

52010214137

摘要:在于对当代大学生走向社会指出道路,十二五规划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着我们大生活,更影响着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方向。

关键词 :十二五规划 大学生就业社会形势与国家调节就业

前言(绪论):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即“十二五”规划。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社会人才需求与就业形式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论点(本论):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1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2011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相关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1)》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11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11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11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根据以上数据表面上看似我们的就业前景很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虽然数据显示是这样的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大学生在家待业的人数并没有减少的趋势,大学生在当今时代政策背景下的就业问题确实得到了巨大的保障,对于大学生就业难国家很是重视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大学生应该抓住时代的机遇,应该把握住世界的动态,了解时势政策,这对于我们本身就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为什么当代大学生还是面临工作难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呢?大学生自主择业,这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必然。

其实,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又大喊招不到满意的毕业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我想,这之中有用人单位的原因,也有毕业生自身的原因。其用人单位的原因表现在,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过分注重文凭,片面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不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一些企业缺乏人才培养机制,总希望招聘的人才能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因此,规定用人条件一般都要具备两年或更多工作经验,完全把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挡在门外;另外,很多用人单位故意制造性别差异,根据性别选择录用员工。在待遇上,不能按照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要求,给被招聘者应有的待遇,有的甚至还千方百计减少或克扣职工应得的薪水。

错误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最直接原因。许多大学生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同时也缺乏对现实环境的了解,有许多人只认识到了自己学位的优势

而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缺乏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他们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这些人常常有怀才不遇的感觉,择业期望值很高,总是把待遇、交通、住房等作为选择目标,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且就业目标瞄准的是大城市、大企业。由此,他们常常是高不成、低不就。

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人才市场供需矛盾,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都应该审时度势,重新给自己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到相互沟通,尽可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良性循环。

十二五规划中提到了就业的问题。“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十二五规划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化战略)中共提出了如下观点:

第一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完善税费减免、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场地安排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促进各类群体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机制。完善就业援助政策,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开展对外劳务合作。第二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就业信息全国联网,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能力建设。对未能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普遍实行劳动预备制培训。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鼓励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加强创业培训,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人员纳入培训范围。完善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健全失业监测预警制度,开展就业需求预测。

第三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不断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全面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改善劳动条件,加快劳动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劳动定额标准管理。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

因此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宏观调控下,我国的就业形势会好转,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能够得到 很好的解决的。但是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大学生应该怎么样做呢?

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转型局势,在校大学生要积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从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看知识结构的优化,构建动态知识结构,使个体知识结构适应产业结构动态调整的要求。首先,应正确处理知识内容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关系,个体的知识结构应该服务于最能发挥效益的产业,个体知识结构必须具备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的应变能力。其次,不论纵向的专业知识,还是横向的相关知识,都有一个深化、强化与拓展的问题,应从自身学习能力的强弱和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出发,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调控过程,所以,应对个体知识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

合理的个体知识结构没有明确的标准和定式,因人、因时和因个体所处环境而异。构建和优化个体知识结构,不仅要考虑到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到个体知识结构在群体人才结构中的互补效益和协调效益。

结语: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今天,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同时拥有更多的机遇。让我们更加了解社会就业形势,让我们和学校,国家政府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调整就业规划,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推动全社会经济稳步,健康,协调地发展。让我们调整意识形态,端正就业心态,很好的解决我们自身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2.大学生就业年规划 篇二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供给量不断加大, 从2000年以来, 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迅速, 2000年为107万;2003年迎来了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 当年毕业生人数212万, 首次超过200万。接下来几年, 毕业生人数一路飙升, 2005年为338万, 2006年413万, 2007年495万, 至2008年高达532万, 2009年突破600万大关, 达到611万,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规模达630余万人, 2011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60万人, 加上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 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超过900万。虽然随着经济情况有所好转, 就业情况有些回暖, 但国际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 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

虽然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有所增多, 但需求增长的数量远赶不上毕业生供给的数量, 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压力仍在加剧。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的研究数据显示,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 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 每年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 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预计我国在未来几年内在劳动力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9中国人才报告》预计, 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此项数据显示, 我国劳动力总体虽有富余, 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专业技术人才缺口不小。农业缺218万, 工业缺1220万, 服务业缺口325万。第一产业:我国农业科技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数据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 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 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 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2011年我国人才缺口达到几百万人。第二产业: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 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 振兴我国工业还需要大量的工程师, 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人才缺口数字将达1220万人。第三产业: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 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 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1]

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仅仅是一种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难和大学生个体表现差异有关。首先, 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其次, 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差异。我国的基层和中西部地区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 大学生能否重视这些就业机会是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

二、目前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1. 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

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正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 各高校情况参差不齐, 虽然目前职业生涯教育在各高校逐渐引起重视, 但由于起步较晚未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部分院校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仅仅是停留在选修课阶段, 甚至只是几次讲座, 并没能系统地设置课程体系。[2]目前大部分院校更多关注的是毕业生的职业规划, 而较少从低年级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的引导和教育。部分高校仍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的高校, 职业规划往往被认为是学生个人的事, 或者是学生毕业以后的事, 而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 因此, 各高校在涉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费投入、关注程度和措施等方面都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思想认识方面, 将职业规划教育与毕业生就业指导混为一谈。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将职业规划教育贯穿整个大学四年, 仅仅将毕业前夕的就业指导作为职业规划教育的全部内容。然而实际上, 职业规划教育应该是一种深层的教育体制, 而不是枝节性的、阶段性的教育环节。

2. 师资缺乏。

目前高校普遍没有职业规划教育的专职教师, 大多数职业规划的指导教师是由高校的专职书记或辅导员来兼任的, 而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培训, 仓促上阵, 缺乏扎实的职业规划理论和过硬的指导技能, 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 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困惑大多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目前高校普遍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部门, 但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工作, 很少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指导工作, 职业规划教育指导的职能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3]而教学院系又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教育教学计划, 致使职业规划教育成为被架空的教育。此外, 我国各中、高等师范院校还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 缺乏坚实的师资培养基地, 已有的职业规划培训认证工作渠道少、范围窄, 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和学校对专业职业规划指导人员的需求。

3. 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学生主动进行职业规划的意识淡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没有深入普及, 学生只是专注于个人的学习与成绩, 不能正确地认知自我, 对职业生涯教育概念认识粗浅, 被动地接受学校和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 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仅停留在潜意识阶段, 需求意识尚未被唤醒, 更没有把意识提升到行为或实践层面。

当前大学生普遍对自我了解不足, 专业与兴趣的矛盾明显。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在未来就业方面还存在盲目性, 对将来的就业定位还不清晰, 还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在将来毕业时就业的竞争压力, 更没有一个合理、清晰的规划, 没有建立明确的职业观, 也不能转化为自身的意识, 没有把接受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大学生涯的一门重要课程来对待。

另外, 当前大学生职业决策盲目, 价值取向偏差。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以毕业后的工资福利待遇作为自己职业选择的首要标准或唯一标准, 很少有大学生把自我价值实现、经营自身事业当做职业发展的目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仅仅是为找工作而准备的。他们在进入大学前, 都对大学怀有美好的憧憬, 认为大学是一个完善自我、塑造自我的精神殿堂, 因而对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

三、应对措施

1. 高等学校应加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

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 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大学生顺利就业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而且是学校的事,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无疑是实现学生的社会化, 尤其是指导他们实现向职场的顺利过渡。[4]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而学校应加大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投入。

2. 组建一支高质量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条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教育, 它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及社会学等学科, 涉及个体职业理想包括职业信念和职业目标等、自我认知包括职业兴趣和价值观等、职业认知包括行业动态和职业变迁等, 还涉及课堂教学、测评技术、职业咨询、素质拓展等专业化要求。[5]从目前的人员配备来看, 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群体主要是学生政工干部和心理咨询老师, 这些教学者和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少专业化师资, 已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瓶颈”。针对这一现状, 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是对原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 并取得相应资格;二是引进专门人才, 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此外, 专业课教师也应协助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 积极邀请企业管理人员走进校园, 协助大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邀请企业对学生进行面试技巧培训, 开展相关知识讲座, 举行模拟面试, 请企业介绍其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 需求的人才类型等, 使学生提前积累求职经验, 培养针对性的能力, 减除对面试的恐惧, 同时亦创造机会让同学们零距离接近企业管理人员, 建立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邀请企业家讲述自身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创业故事, 启迪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如何争取主动、抓住机遇、实现自我价值,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与就业观念, 帮助更多的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创业。

总之, 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 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 客观地分析环境, 正确地选择职业, 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 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学生要实现从“自然人”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的转变。[6]在纷繁复杂的职业世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不断探索, 就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陈小平.大学生就业供给与需求、面临的困境以及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6, (4) .

[2]毛晓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6) .

[3]滕远杰.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思路.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09, (1) .

[4]王自刚.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及路径选择[J].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4) .

[5]汪风涛, 严志谷.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指导长效机制的探索[J].理论观察, 2007, (6) .

3.大学生就业年规划 篇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12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

会议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社会保障制度覆盖所有劳动者,就业稳定性明显提高。为此,一要提高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鼓励劳动者创业。二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将促进就业作为制定、实施和调整经济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形成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的综合政策体系,更有效地促进就业。三要统筹做好城乡、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创造公平就业环境。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推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四要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五要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建立失业统计制度和失业预警、调控机制,努力降低失业风险。六要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企业工资分配制度。重视劳动者利益诉求,积极改善劳动条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4.大学生就业年规划 篇四

文件

德州市财政局

德劳社﹝2009﹞16号

关于印发《德州市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五年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现将《德州市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五年规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德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德州市财政局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日

主题词:就业 培训 创业 方案 通知

德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09年2月20日印发

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创业培训(SIYB)师资培训合格证书》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颁发的SIYB教师资格证书的培训教师。适时召开“就业培训师资提高班”,组织优秀教师上示范课,推广先进培训模式。在做好师资培养、教师进修培训和培训师培育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职业培训、创业培训两个师资资源库,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调配师资力量,保证各县市区、各部门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实施特别培训计划。从今年起,利用2年左右时间,集中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对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促进其实现转移就业或返乡创业;对失业人员(包括参加失业登记的大学毕业生、留在城里的失业农民工)开展中短期技能培训,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储备性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

(四)落实培训补贴政策。按照《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8‟5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09‟1号)和《关于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实施意见》(德劳社„2008‟71号)的有关规定,出台新的职业培训补贴实施办法,确定不同培训专业(工种)的补贴标准和补贴资金的审批、拨付程序,并认真落实。

(五)健全培训服务体系。在进行失业登记时,同时进行培训登记,并及时将培训登记信息提供给定点培训机构,形成培训登记、培训机构推荐、免费培训、技能鉴定、落实

职业培训补贴的“一条龙”服务。加强创业指导专家库、创业项目资源库建设,提升创业培训后续支持服务水平,实现创业培训与政策咨询、项目推荐、开业指导、专家服务、小额担保贷款的紧密结合,培育一批创业带头人,形成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

(六)总结推广培训成果。召开全市培训工作会议,对全市就业培训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在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创业指导专家和培训学员中的创业带头人,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统筹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在局内部相关业务科室间建立工作协作机制,形成内部合力;充分发挥就业和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作用,与人事、财政、教育、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共同谋划就业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整合部门优势资源,形成部门间合力。

成立德州市“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德州市劳动就业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的计划制定、组织、协调、指导、考核和监督工作。每年12月底前,领导小组下达下年培训任务,并对定点培训机构的培训情况和培训补贴落实情况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各县市区也要成立培训项目领导小组,形成内外协

(三)加强培训管理,共担培训费用。在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机构要设立就业培训报名点,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培训,应在“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劳动99’三版)基础上进行登记报名,并为其提供职业指导,帮助选择培训方向,确定培训机构。培训学员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后,须由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组织考核,并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费用由个人、培训机构、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参加初级职业培训的,个人先垫付培训费用的20%,经考核合格后,培训机构凭相关证明返还个人垫付的培训费用。参加中、高级职业培训的,个人需自付培训费用的20%,个人自付和政府补贴后培训费用仍不足的,由培训机构或企业承担。

附件:1.德州市“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2009年德州市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任务计划

3.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工种)分类表

附件1:

德州市“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郭宝庆副组长:王德才成 员:徐

邴桂祥 刚 苏文正 汤英春 刘应平沙志勇

市劳动保障局局长

市劳动保障局党组成员、市就业办主任

副调研员、市财政局社保科科长

市劳动保障局培训就业科科长 市就业办副主任

市劳动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

5.大学生就业规划书 篇五

方0901—520095146刘蕾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大,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也成为了一种负担。但是,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气馁。现在我们要确定好自己的目标。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正确客观的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一方面来自于扩招带来的大学生毕业数量的绝对增长,一方面来自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指导滞后,停留在只为毕业生提供单一的就业指导,缺乏全面的系统指导三是大学生对个人和职业了解不够,没有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据中国人民大学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目前52.9%的高校在大四才进行就业指导,只有17.6%的高校从大一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仅为就业准备的就业指导显然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由于大学生很少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也很难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用于个人职业发展需求上。问卷调查显示,205位大学生中不知道、不了解职业规划理论的有125位,占61.3%。这种状况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2.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西方国家的就业指导从学生上小学开始,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完全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应是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中心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即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其对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了解自我及职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丰富就业指导形式 传统的就业指导限于就业服务,大学生侧重就业政策、面试技巧等,强调就业观的重要性,属于被动的感知,很难体现大学生的主动参与,远离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应建立职业生涯咨询室,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咨询服务。职业生涯咨询是大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应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站,提供求职、择业信息,论坛交流等,引导大学生根据职业规划的需要,有选择地利用网络资源。规范就业指导的内容 常规的就业指导内容局限在政策性的指导,缺乏深入的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生涯规划,不能真正体现“以大学生为本”的“个性化发展”教育理念,也不可能实施科学的就业指导。因此,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专门的课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让大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与策略。

在大学期间规划好自己的计划,课余时间去图书馆看看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然后多参加课外活动,让自己在大学中的生活更充实。多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看一些关于人生,社会

等等方面的书籍,一定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可能规定一周必须读一至两本有用的书籍。

我们仍要把专业课学好的,所学专业一定是自己有点兴趣的。没兴趣的话尽早换专业

还要抓紧一切机会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多参加学校的活动,参加学校学生会的工作,对你

有很大的好处!并且搞好你的人际关系,多多认识更多的朋友。利用课余时间可以做有意

义的兼职,既可以挣生活费,还可以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

现在我们即将进入大三,临近毕业的我们开始把目标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上,培养自

己独立创业能力。如高校可以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来锻炼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创造性;鼓励学生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实践工作;加强和已毕业的校友联系,交流求职工

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加大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等。大四,是一个分化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应该都有了规划,首先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除了常规的就业指导课,比如可

以聘请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为我们介绍各行业人才要求,让我们接受择业技巧培训、组

织参加招聘活动,让我们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等。最后,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提

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

练,尽可能地让我们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

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熟悉和了解工作岗位,建立好人际关系,逐步走进社会。积累

工作经验,继续增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

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

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

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确定好目标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

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竞争的时代,我们现在就要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让我们的生活工

作充满色彩。

6.大学生就业规划书 篇六

PS:按自己的实际情况添加。。。。。。。。。

学习英语、office软件考英语四、六级,争取一次性保过。学习有关电脑的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能力。专心学习专业知识,考取各种与本专业有关的证件并且准备考研。为考研做准备,关注时事。考研成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读研或实习。

四、结束语

中国企业飞速发展,但中国优秀管理人才仍然极度缺乏,在加入WTO后,大批外企涌入,冲击中国企业的发展,需要有大批优秀的管理人员对企业进行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中国在未来十年里需要大批管理者来改革企业,更需要优秀的,管理者来支撑企业。

由于中国的管理科学发展较晚,管理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企业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急需管理人才,尤其是经过系统培训的高级管理人才。因此企业管理职业市场广阔。

要在中国发展企业,必须要适合中国的国情,这就要求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和环境动态适应相结合。因此,受中国市场吸引进入的大批外资企业都面临着本土化改造的任务。这就为准备去外企做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很多机会。

7.大学生就业年规划 篇七

一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是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 学校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的目的

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旨在坚持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课程设计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设计职业发展规划,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掌握一定的就业知识和技巧,提高就业能力。

(二) 学生对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的认识

1学校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十分必要

为了掌握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教学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在开课之初,我们连续三个学期 (即2005~2006学年第一、二学期、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在选修的603名学生中进行了课程问卷调查。同时,我们还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如近几年到院系进行的就业工作调研) ,有98.67%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是十分必要的。

2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的需求

为了提高课程的质量,了解学生的需求。我们在2005-2006学年的问卷调查中设计了“你选修就业指导课希望在哪些方面受益”的选答题。有70%以上的学生希望通过选修就业指导课了解就业程序,提高就业能力,56.35%的学生希望能掌握了解自我的方法,另有11%以上的选修学生希望获取其他方面的帮助。说明绝大多数学生选修就业指导的目的与学校开设该课程的目标一致。

在2006-2007第一学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增加了四个选项了解学生:“选修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目的?”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学生对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学习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就业知识,为就业做准备。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情况

遵循有利于学生建立职业理念、职业目标,明确学习方向,掌握就业知识和技巧的课程设计原则,在“关于在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意见”中,我们制定了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计划:每学年上学期设置“就业指导”课程,供三、四年级的学生选修;下学期设置“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供一、二年级的学生选修。课程以系统的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灵活互动的情景教学和具体的案例分析,并结合讨论和报告会等形式。

在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结束时,我们在选修生中进行了课程问卷调查,回收到有效问卷126份。统计数据显示:本学期授课的对象主要为三、四年级大学生,仅有3名二年级学生选修了该课程。但这三名同学认为这门课程对他们很有帮助,应该让更多的低年级的学生能选修上“就业指导”课。即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需求不应只限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同时,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我们发现:学生选修“就业指导”课的需求量大、期望值高,而我们现有的师资力量,要很好地完成两门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任务困难较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反复调研决定:从2005~2006第二学期起,每学期面向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设置“就业指导”课。为保证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尽可能兼顾各个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的需求,对原教学内容作了相应的修改,并且暂时不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即修改原教学计划,“就业指导”课由每学年一次,每次18学时改为一学年两次,每次18学时;授课对象也由原来计划主要面向三、四年级学生改为面向学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课程内容及课程整体安排作相应的修改。目前教学的主要内容及顺序为:大学生生活与就业,职业决策,寻找满意职位的方法,就业知识与技巧,中国现阶段的就业制度、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招聘大学生的用人单位类型,用人单位的基本招聘形式等。课程内容及课程安排更趋合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及安排的满意度。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建设的现状

(一)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2005年9月,武汉大学开设就业指导课之初,无论是在教学条件上,还是在师资力量方面都有一定困难,所以,只在文理学部设置了“就业指导”课,教学任务全部由学校就业工作人员承担。2007年9月,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学生选修就业指导课的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通过课程教学得到更有效的就业指导,我们又在工学部和信息学部各设了一个就业指导课的课头,任课教师分别是工学部和信息学部长期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学院副书记和辅导员,组成了一支由学校就业工作人员、学院副书记、辅导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共同承担分别设在文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的就业指导课教学任务。就是这样一支兼职的教师队伍,灵活地应用自编的就业指导课教材和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PPT文件),完成了就业指导的课程的教学任务。他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总结经验,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编写的就业指导课教材《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实务》于2007年9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作为21世纪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出版。

(二)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就业指导课在“武汉大学2005年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项目”中期检查中被评为优秀课程,学生选修该课程的积极性较高,评价较好。但是不可忽视: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新的学习课程列入我校教学计划,受教师、教室等因素的限制,现在仍然是以“上大课”的形式将几个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层次不齐,需求相差较大,不可能很好地因人施教、同时兼顾几个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直接影响了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不能较好地实施个性化辅导,也不能满足学生选修就业指导课的需求,更谈不上让有选修该课程意愿的学生都能参加课程学习。每学期开课之初,仅文理学部这一个课程就会收到80~100份左右的选修就业指导课申请,迫切要求增加他们为该课的选修生。可是我们现有的力量已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我们现有的教师工作量十分饱满,若再增设新课程,让他们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是对教师和学生不负责任。所以没选修上就业指导课的学生只能期待下个学期能选上这门课了。不仅如此,受教室、学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讨论为辅,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就业指导所需要的模拟教学、个别教学、拓展训练无法全面开展,求职过程中的心理调适、就业权益保护及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因受教学时数的影响,要增加到教学方案之中有一定的困难。综上所述,我校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建设面临如下的问题:第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受益面不够宽,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本科学生选修的需求,每学期都有一部分本科学生没选修上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第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没有分年级、按学部或相关专业开设,致使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第三,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时数需要增加,教学内容亟需修改更新;第四,教学的形式较为单一,实践教学、课程教学所需要的模拟教学、个别教学、拓展训练无法实施。

四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建设的几个建议

(一) 加大对就业指导课教师的培养力度,迅速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加强我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当务之急要迅速改变目前只有少数兼职教师承担全部就业指导课教学任务的状况,组建一支全员化、专兼结合的就业工作队伍和高水平、专业化、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目前我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任务全部由兼职教师承担且兼职教师人数较少,这些兼职教师分别从事就业指导、就业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更深入地教学和研究,不能开设更多的就业指导课程来满足更多学生选修就业指导课的需求。不仅如此,当兼职教师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化时,正常的教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建议尽快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学机构,有专人负责整体规划并落实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培训与培养计划,组织有意愿从事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教学的副书记、辅导员进行系统的教学课程学习,使他们能根据本院系特点,承担本院系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教学。总之,要多渠道、多层面加大对现有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要加快校内、校外教师人才的引进,迅速组建一支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提升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

(二) 加大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步伐,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体系

经过了近六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学校要更加重视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潜力,在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体系,增设更多的就业指导课课程并增加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增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心理调适方法,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更好地应对求职挫折,疏解负面情绪;二是就业权益保护的方法和途径;三是充实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四是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学部和专业的学生特点,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分类进行模拟教学、个别教学、拓展训练。同时,进行教学内容的修改及研究,深化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构建更加科学、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更具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确保教学从形式到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开展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韩雪.就业指导是问题, 还是课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20.

8.大学生就业年规划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 教育 就业困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132-01

1 高校学生就业面临以下问题

(1)高校扩招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外部环境增加了压力: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国家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共有高校近2000多所,重庆市约有50多所。2006年是高校扩招后学生毕业的第四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形势异常严峻。200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413万人,比2005年净增75万人,增幅达18.2%,加上2005年以前未能就业的毕业生(根据教育部估算数字,2001年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率为30%,约34万人待业;2002年约37万人待业;2003年52万人待业;2004年约69万人待业;2005年为79万人待业),2006年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已远远超过500万人。

(2)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政策还不够完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帮助毕业生就业。在刚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数次提到了就业问题,并一而再的强调这两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但具体可实施政策尚少见。

(3)就业市场社会服务机构不健全:按照统计结果显示,现在学生就业市场社会服务机构主要包括两类:一类为国家的就业指导机构或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二类为纯商业运作的公司如人才网、人才大市场、职业介绍所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为了引导和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各大高校也普遍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办公室”等就业指导部门,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就业意识,缓解就业供需矛盾,但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专业师资大范围的培训以及相关资金的支持,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

(4)高校学子面对未来就业的茫然和盲目:大学生为了在以后的求职中稳操胜券,盲目去考证、学双学位,每天匆匆忙忙,奔波于各大培训机构和讲座辅导。等到他们花了大量时间获得各项证书时突然发觉自己失去的更多,因为他们都是为了“考证而考证”,并不是喜欢这种职业,而自己的专业知识却一塌糊涂。有的人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盲目去考研究生,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结果虽然考上了研究生也无心学习,或去打工挣钱,或去学其他知识,等到研究生毕业时仍然找不到满意工作,因为他们失去了自己。

2 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和缓解就业的现实意义

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才的成长周期需要缩短。大学生如何把知识、能力和技能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在大学生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发展做出准确定位和合理安排,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从而避免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浪费。

当前,相关学者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就业和求职方面,而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技能和方法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站在求职者的角度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方法和技能方面的研究更是少见报道,因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综上所述,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对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我们职业规划教育培训团队尝试在全国近30所高校举行了“职业规划教育”巡回演讲: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重庆通信学院、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南方翻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郑州大学、黄河科技大学、北京石油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30所大学举行了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深受广大同学欢迎,在高校掀起“职场旋风”。

大多数员工在职场中的困境和困惑是,没有明确定位,没有好的职业规划,对所处环境的人际关系中:上下级、同级、部门同事之间的关系的微妙变化无法很好把握。多自己晋升没有信心和希望,对老板、上司没有更多的沟通机会或者不能有效把握适当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对如何沟通和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没有良策。从高校进入职场,从单纯的学生生活过度到利益群体中,当事人对自我心理的平衡、追求与现实差距的平衡,在实现团队利益的同时,如何提高自我价值,需要更多的实战经验和知识。另外对自我能力不足或专业知识、语言文化方面、写作技巧的缺失,也使得大多数初入职场的青年感到莫大压力。随着求职招聘越来越市场化,职场话题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热点,许多人在职场上找不准方向,以至于屡屡受挫。而各种关于求职和职业生涯的参考资料也是五花八门。

通過研究,构建本土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技能与方法体系,并对相关方面展开教学实践,引导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与社会无缝接轨,成为准职业人。并进一步建立职业生涯班级管理模式,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提供新的、有效的解决方法。

我们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大学生方向迷失:通过职业规划,找到明确的职业目标。职业能力培训;二是大学生的学习模式:由被动学习模式转为主动学习模式。

职业规划教育要从职业生涯理念、职业生涯设计、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职场面试营销等六个方面进行。构建站在求职者角度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技能和方法的知识体系。通过班级团队管理模式,采用绩效考评方法,强化学生的执行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准职业人。

参考文献

[1]施小娟.从就业严峻形势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成功(教育),2009(3):53.

9.大学生就业缺少职业规划 篇九

据统计,目前在职者中有55%左右的人群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出现错误。另据一项对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群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认为专业与从事的工作“不太对口”和“完全不对口”的人分别占15.7%和11.4%,两者总共比例为26.1%。

“许多高校心理咨询还处于空白,其中有关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辅导更是微乎其微。”有关人士指出,在大学生“错位就业”一遍又一遍地上演的时候,学校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把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提高到应有的地位,不仅可能改变大学生今后的一生,而且也是高等教育人性化的体现。

错位就业引发多米诺效应 目前,就业竞争前所未有激烈,而不解决户口、起薪点下降,以及自己无从业经验、专业不对口等求职中的各种问题在一遍遍无情地拷打着大学生们的心理承受力。在采访中,心理学者提供的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因专业选择、职业选择而引发的心理障碍,已跃居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第4位。前三位分别为学习压力、情感困惑和人际关系。

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部分学生惊惶失措,迫于就业压力病急乱投医。有些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特长,进入一个陌生的工作领域。工作与志向南辕北辙,事业的成功则如水中月镜中花,遥不可及。

专业不对口,意味着人们在工作中要经受更多的磨难,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单位,非专业者只能从事辅助性工作,个人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为适应新工作,必须耗费精力重新学习。在这种环境里,焦虑不安和自我否定便主宰了他们的情绪。

“现实情况是,与高校心理咨询力量普遍弱小相比,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指导需求却愈来愈大。”马喜亭副教授对记者说。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任何概念。一项对北京人文经济类综合性重点大学的205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职业规划。对自己将来如何一步步晋升、发展没有设计的占62.2%;有设计的占32.8%,而其中有明确设计的仅占4.9%。

与此截然不同的是,国外的职业规划却从孩提时代就已开始。有的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做性格测试,看他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大学生交的学费里有20-30%是用于他毕业后的就业指导,社会上有很多职业指导的机构。

10.大学生就业形势及职业规划 篇十

1.我国当前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另外,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我国经济也遭受其影响,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遭遇到低端劳动力市场和高端劳动力市场的双重挑战,就业前景极不乐观,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己成为影响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团结的重大问题,但是目前高校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节相对薄弱。因此,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课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重要性

2.1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

2.2.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需要进行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自身的评估和环境因素的分析,结合职业理想和对职业生涯的预测,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避免盲从和失败。也就是说,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未来人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和社会人才供求齿轮的顺利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更早地接触职业世界和进入职业角色。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将学业与职业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主动探索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和要求,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与目标职业要求趋同,以职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来规划自己的学业与大学生活,从而在无形中大学生就适应了目标职业的要求。(2)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个性才能,增强大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确认识自身特点,确立符合自身爱好的职业目标,不断丰富该目标下的知识与本领,使大学生充分发展自我优良个性,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了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了解自己的就业目标,养成职业目标所要求的能力与素质。毕业选择工作时,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的工作和适合的单位。另外,用人单位也会倾向于选择那些进行了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毕业生,这样就实现了合理的双向选择,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3.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3.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不科学性和盲目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学生普遍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意志消沉,斗志磨灭,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理想。加上心理的不完全成熟,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没有规划,不知道需要对其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更不知道该如何规划。(2)不少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确定的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3)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盲目随从。大学本科的扩招,使本科学历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再具有绝对优势。因此,很多同学把考研看成来留守在象牙塔里的为通道,盲目的跟风,糊涂的考研。

3.2大学生如何正确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上一篇:建筑外墙保温措施论文下一篇:中秋送暖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