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史第三讲(2篇)
1.中国翻译史第三讲 篇一
党课第三讲: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和作风
一、中国共产党的纪律
(一)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的保证
1、什么是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
党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铁的纪律。
2、党的纪律的内容
党的纪律内容: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保密纪律、人事纪律、宣传纪律。
3、党的纪律的主要特点 1)自觉性; 2)严肃性; 3)统一性;
4)历史和时代的联系性; 5)鲜明的阶级性。
4、党的纪律是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
党的纪律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巩固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必要条件;是保证党的先进性和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有力武器。
(二)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处分 党的纪律处分是党的组织对于违反党的纪律的党员,根据其错误的性质和情节的轻重,按照党章的有关规定做出的处罚。
1、党的纪律处分种类:警告、严重警告、撤消党内职务、留党查看、开除党籍。
2、党组织对党员的纪律处分应当履行的手续。
3、党组织对党员作出处分决定应遵循的原则和程序 1)事实清楚; 2)定性准确; 3)处理恰当; 4)手续完备。
4、党组织对违纪党员处理的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 3)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4)坚持党员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5)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
(三)严格执行与维护党的纪律
1、严肃党纪是目前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2、党的各级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与维护党的纪律。党组织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2)加强监察力度,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 3)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党的组织生活; 4)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党的纪律。
3、党员必须遵守党的纪律。
二、中国共产党的作风
(一)党的作风概述
1、什么是党的作风?党的作风就是政党及其党员的作风,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在思想、政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是党的世界观和党的性质在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行动中的体现。
党的作风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
2、党的优良作风的内容 1)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2)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4)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1、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
2、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
3、党的作风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1、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首位。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作风、思想路线、政治标准和优良作风;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直接决定着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3)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这两个根本的作风共同决定着其他方面的优良传统;
4)背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作风,必然导致其他不正之风的滋长和蔓延。
2、党风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2)一切不良作风都是脱离人民群众的。
3、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育新的作风。
4、党的作风建设中在制度建设。在推进党风制度建设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 2)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 3)对权力实行监督制约的原则; 4)坚持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原则;
5)坚持党内根本制度与地方、单位、部门具体制度协调统一的原则;
6)坚持法治与德治结合的原则。思考题:
1、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那些?
2、党的纪律处分有哪几种?党组织对党员作出处分决定时,应遵循那些基本原则?
3、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如何严格执行与维护党的纪律?
4、为什么说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党的生存和发展?
5、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中,为什么把思想作风建设放在首位?
6、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制度建设?
2.第三讲中国改革的指导思想观后感 篇二
“破”党的领导薄弱,“立”党的全面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保证党中央政令畅通和工作高效,是我们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的根本政治保障,也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取得实效的首要任务和必然要求。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党的领导能力较差,党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等现象时有发生,党政重叠交叉、权责不明等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的领导地位。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进一步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充分统筹设置党政机构,有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现实紧迫性、战略前瞻性。
“破”思维的局限性,“立”改革的全面性。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并作出了四个方面的重要部署,经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相关改革任务总体完成,取得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与过往的机构改革不同,这次机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改革对象包括包括党、政府、人大、政协、司法、群团、社会组织、事业单位、跨军地,中央和地方各层级机构,改革内容内容涵盖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合理设置地方机构。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过程中,破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惯性思维,用系统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全面推进相关改革措施的落地、落细、落实。
“破”既得利益,“立”新的利益格局。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一些领域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不作为、乱作为的“病症”,开出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置职能、统筹使用编制、完善体制机制的“药方”,在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好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效果初步显现。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退役军人事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监察委、卫健委,通过加大统的力度、明确改的章法、做好人的工作、执行严的纪律,完成对既有格局的调整,重塑新的利益格局,在“改头换面”的同时,做到了“脱胎换骨”。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开拓工作,破旧立新,破立并举,机构改革昭示新未来。
视频内容全文
大家好!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是中国改革的指导思想。
中国改革为什么能够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确立了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它决定了中国改革前进的方向,这个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先来看一下十八大之前的改革,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有些人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错误的判断,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产生在170年前,现在已经过时了。马克思主义真的过时了吗?没有。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仍然存在于我们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新的理论来代替它。马克思主义揭露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仍然存在,马克思批判的资本的本性仍然存在,甚至还是一种比较强大的社会支配力量。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现在正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式存在。所以,我们仍然生活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
实际上,我们讨论过时这个问题,它不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我们判断一个理论是不是过时,就要看这个理论是不是有时代价值,它提出的问题有没有解决,它提供的方案有没有完成,它提出的任务有没有得到解决,有没有完成。从这样一个问题的尺度来进行评判,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
实际上,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我们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在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发展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中国改革成功的一条基本的经验,就是我们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立场、基本的观点、基本的方法。那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我们进行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然后才有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实事求是,才有了改革开放。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才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才正确区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搞清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才确定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这样一个改革的方向。
第二点是富起来的新理论。邓小平说,我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干革命就是因为我们有共产主义的信念,我们现在搞建设就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以,他正是坚持这一条原则,才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怎样坚持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根本问题。
第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他说我们要研究为什么非洲的很多国家搞社会主义越搞越穷。确实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应该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发展阶段,它应该有更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但是现实是,我们是在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的状态下建立的社会主义,所以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展生产力。
第二,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是一大二公,不是吃大锅饭,不是捧铁饭碗。平均主义不利于发展生产力,不利于调动人们劳动的积极性。但是另一个方面,两极分化也不行。有的人很富有,大多数人很贫穷,这样不利于社会稳定。所以,社会主义要走向共同富裕。
第三,封闭僵化不是社会主义,照搬西方的经验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该开放,应该吸收西方先进的经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所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成的,是不会有很快发展的。但是另一个方面,对外开放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够照搬西方的经验,要适合中国的国情。所以,正是在这些问题的回答当中确立了邓小平的理论。
第三(点),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上世纪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我们又面临着一个严肃的问题:社会主义改革该走向何方?这个问题聚焦到一个核心的关系,就是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邓小平在南方谈话当中论述了这个问题,我们看一下这个场景,正是邓小平视察深圳。那么他的南方谈话确定了中国改革的方向。他说,计划经济并不必然地等于社会主义,日本也有企划厅,美国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并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性的问题。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看哪一个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所以对这个问题的理论探索、实践发展,最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它是一些前无古人的问题,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打破了观念的枷锁、思想的束缚,同时它是符合生产力的发展的,能够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方式。
第四个问题,众人的事情众人办。追求民主是人类共同的价值目标,当然实现民主的形式、民主的道路各有不同。中国是确定了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能够体现人民意愿的特有的民主形式。协商民主不是简单的投票,不是简单的一人一票。投票好办,很快就结束了,你同意还是不同意,但是不是这一个结果就是科学的、就是理性的、就是有价值的?这个不一定。我们的协商民主通常是在进行讨论,在协商、争论、折中、妥协之后形成一致的意见,那么可能在开始的时候你自己的选择并不准确,你自己的认识并不全面、并不科学。但在这样的互相讨论当中,可能更容易确定一个更准确更有理性的选择。
湖南长沙有一个黄材镇,就曾经进行了一次千人民主协商大会,这体现了人们的一种中国式的实实在在的民主的形式。那么通过讨论,很清楚地凝聚了大家的共识,形成了共同的意志,体现了民主的最大公约数。
实际上,协商民主正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民主政治的形式。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但是现实当中,有一些党员就是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马克思主义信宗教。,我曾经到加拿大访学,当时经过一个朋友的介绍参加了一个英文圣经班。当时我想我是学马克思主义的,那么应该了解一下圣经,了解一下西方的文化,于是就参加了这个圣经班。当时负责的两位老师是加拿大一对老年夫妻,我发现他们对我非常热情,经常请我吃饭喝咖啡,我开始不明白,但慢慢地我理解了他们的意图,他们在这个时间经常给我讲上帝,希望我能够信仰上帝。我说不好意思,其实本人不相信有一个上帝的存在,而且我是个共产党员,我也不可能信仰宗教。然后他跟我讲上帝,我就跟他讲马克思主义,当然他也很有兴趣听我讲。最后我在离开加拿大的时候,他们又问我,你能不能一边信仰上帝一边信仰马克思主义?我说不好意思,我也做不到。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信仰马克思主义,应该研究马克思主义,应该宣传马克思主义。只有我们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够真正地取得改革的成功,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
【中国翻译史第三讲】推荐阅读:
中国语用翻译研究09-06
中国菜名的翻译策略07-28
中国特色词语英语翻译08-13
中国八大菜系英语怎么翻译07-11
关于中国春节习俗的高中英语作文带翻译09-03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翻译技巧07-17
英汉翻译中的翻译症的论文09-14
考研翻译06-25
商标翻译策略06-26
婚姻证翻译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