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的教学设计(共7篇)
1.《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的教学设计 篇一
2、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
教学目标1、交流第2项要求的预习结果,在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意思;
2、教学第1、2段,讨论解答这二段的疑难问题。
重点难点 讨论第1、2段的疑难问题;理解“人生能有几回搏!”
课前准备 小黑板
一、复习生字新词,齐读词语表。
二、指导阅读第1段
1、轻声朗读第1段,提出疑问。
重点讨论:当中国队队员入场时,人们用异样的目光,指点着一个长方脸、高额头、眉宇间透露出智慧和毅力的队员,呼叫着“中国!容国团!” “中国!容国团!”(小黑板)
(1) 轻声读句,思考:这“异样的目光”表示“人们”怎样的心情?(要把“异样”放到整句话中,特别是“呼叫着……”联系起来理解。“异样”的意思是“与寻常不同的,特殊的”。一向排不上名次的中国运动员,今天居然进入决赛圈,使外国观众感到完全出乎意料,十分惊异。)
(2) 指导朗读。“中国!容国团”要读得轻快有力。
(3) 指名读-齐读
2、齐读第一段
三、指导阅读第二段
1、指名读2、3自然段,提出本段内容的疑难点。
(1) “几天来,容国团的心情很不平静。”容国团当时想些什么?心情怎样不平静?(联系全段内容看,容国团当时确实想得很多,心潮起伏。他从团体赛中国队失利,想到这个结果,有该让那些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的外国人耻笑,心情沉重;接着想到自己的祖国,多少年来蒙受屈辱,受人欺侮,感到悲愤,然后想到自己来德国参赛,是代表着祖国,肩负着祖国人民的重托,感到荣幸;有想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为祖国争光添彩,于是发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誓言。这时,他的心情振奋。
(2) “他想:这场决赛,难道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吗?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一定要拿下单打冠军!”(出示小黑板)
a、划线句变为陈述句,说说为什么用反问句?“再次”有什么作用?(“再次”与下一自然段祖国蒙受屈辱相照应)
b、人生能有几回搏?是什么意思?(是说人的一辈子是短暂的,能为国家为人民拼搏的次数是不多的--我决不能错过这次拼搏的机会。)
(指导朗读)
(3) 第3自然段写过去所受屈辱,是否离开主要内容东拉西扯?
(这不是东拉西扯,而是文章写到容国团心怀祖国,决心为祖国洗刷屈辱时必须添上的一笔。“难道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吗?”可见容国团是了解旧中国在国际体坛的低下地位的,也正是这些受屈辱的事在敲打着他的民族自尊心才使他下决心拼搏。但是,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而读者不一定 拼搏。但是,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而读者不一定都了解这段历史,所以插上一段,可以让读者了解容国团勇夺冠军的意义和作用。
2、指导朗读第2段,齐读。
四、完成作业本第4、5题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第2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的教学设计 篇二
俗话说:“人之相交, 贵在交心。”谈心是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 是感情的最好交流, 谈心也是众多教育方式中的一种。推心置腹的谈心, 可以打破师生之间的“森严壁垒”, 使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缓和, 使感情对立的师生成为相互了解的知己, 从而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接受教育, 在宽松和谐情景中领悟道理, 燃起上进之心的火炬。本文笔者就班主任如何做好谈心工作谈谈自己在具体实践中的做法。
一、疏导中探谈心之路
疏导教育法是一门艺术, 是班级德育教育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基本方法, 也是体现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的一项基本功。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疏导教育时应注意摆事实, 讲道理, 帮助他们提高认识, 使之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在工作中, 我们时常会遇到那种大错没有, 小错不断的学生, 他们学习成绩不差, 但纪律涣散。对这类学生, 就要善于疏导, 让其真正认识到纪律对他们成长的重要性。开学初, 我每接到一个班级就制定《班级公约》。曾经有一个学生, 连续几次违反班规, 我找他谈心, 他却反问我:为什么要给班内学生制定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且振振有词道:“老师您这样的管理, 束缚了我们个性的自由发展。”我避开他的话锋, 温和地“请教”他车子行驶时为什么要红灯停, 绿灯行, 他说这是交通规则, 我再问他为什么要制订交通规则, 能不能取消这些交通规则, 国家可以不设监狱吗?他语塞了。于是, 我因势利导:“纪律是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进行而要求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约。人要是不守纪律, 将来就无法做成大事。”这简单的“理”, 解开了他的思想“死结”, 他诚恳地接受了批评, 并用实际行动改正了错误。
当然疏通谈话之路,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因为学生的思想基础、觉悟程度、知识水平、性格特点都是各有差异的。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要诚恳劝导, 切忌急于求成、简单急躁, 要不怕麻烦, 像绵绵细雨, 源源流水去接触问题, 彻底纠正“久旱不管, 一下就满”的方式。
二、沟通中寓谈心之情
谈心是交流感情, 因为感情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 做人的工作, 首先要用感情去打动人, 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始终感受到老师的一片爱心, 从心底里感受到“老师是为我好”。为此, 与学生谈心时笔者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造一种愉快谈心话内容;四是尊重和关心差生, 甚至偏爱差生。因为, 学生一旦感受到老师可亲可近可信任时, 他们的心灵之窗才能被打开, 教育才能奏效;五是有大将风度, 他无理时你有礼。去年, 我所教的初二 (2) 班有个男生成绩很好, 有主见, 有思想, 但自尊心强, 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对此, 我采取了“冷处理”的方法, 平时暗暗观察他的言行。一段时间之后, 有一次上课, 他和同桌讲话, 我批评他时他很不服气, 极力为自己辩解, 并几次斜伏在桌子上向我示威。为了从根本上教育他, 我把他叫到办公室, 并不急于批评他, 就像他不存在一样, 继续做我自己的事。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他看到我不闻不问, 不急不慢, 于是他准备挨批时的对策全被打乱。刚进办公室的骄傲劲也消失殆尽, 他主动向我承认错误, 我因势利导:“老师知道你是一个有主见, 自尊心很强的学生。但不能因此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不承认错误。再说, 世上有作为的人, 哪一个没有受过老师的批评?小树必须经过修剪, 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老师的批评就像给你修剪一样, 哪有不痛的呢?”经过一番“秋风扫落叶”似的批评教育, 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老师的教育。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他克服了骄傲情绪, 成绩进步显著。今年中考, 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我市重点高中录取了。
三、批评中现谈心之力
作为教师, 批评学生是经常的事, 受批评总是不舒服的。但老师若能准确地, 巧妙地指出学生的缺点, 让学生感觉到你是真诚地关心他, 他就会很容易接受你的批评。尤其对错误严重, 影响恶劣的学生要进行公开严厉的批评, 让他彻底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 理解和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有一次, 我班一同学在路上向小学里的一位学生索要钱财, 并打了他, 我了解事情后, 便把他找来与他谈话, 我以严肃的表情, 激愤的措辞批评他这是勒索, 以大欺小, 简直就是强盗所为, 使其心灵得到震撼, 真诚地向小学生道歉, 并在班会课上以诚恳的态度向全班同学做检讨, 保证以后好好做人, 好好学习, 我也抓住这一契机以这件事教育其他的同学。
当然, 批评也要有“度”, 如果处理不慎, 运用不当, 常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破罐子破摔”, 把激愤归罚于他人的消极不良情绪, 造成心理抵触, 所以对身心尚不成熟的学生实施批评时, 应注意恰如其分, 这同样能体现谈话的力度。因此, 在批评中, 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又要尊重, 关心学生。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莱柯所说过:“我的教育原则是尽量地要求每一个人, 同时, 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人。”只有这样, 批评才会起到好的效果。
古人说,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谈话亦然。学生个性的千差万别, 决定了教育方法的灵活多变, 这就需要我们“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耐心细致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在谈话教育时做到
3.袁敬华 用爱敲开无声世界的大门 篇三
当初只想让聋哑孩子感受上学
5年前,袁敬华高考落榜。偶尔的一次,她看到本村聋哑孩子陈海霞、陈海彬姐妹背着书包趴在教室窗台上,很入神地看教室里正在上课的孩子们,虽然听不到读书声,却是那么专注。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让袁敬华感动,那一刻她突然被打动了。她把姐妹俩带回自己的家,开始教她们认字。尽管她们听不到袁敬华在说什么,但是还是认真地听着、写着……从此,在袁敬华家的小草房里,3只小板凳、一个少女和两个聋哑女孩儿开始了心灵的对话。
每天,陈海霞和陈海彬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欢天喜地地背着书包来到袁敬华家。袁敬华找来一块黑板,把每天要教的字写在上面,然后一遍遍地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听不到声音,急得“哇哇”叫,每当孩子们努力张开嘴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袁敬华的眼泪就会不自觉地流下来。她知道,孩子不仅想学习,更渴望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受说出来。孩子的欲望一次次撞击着袁敬华。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袁敬华就摸着自己的脖子,一遍遍地试着发音,想从自己身上找到答案。孩子们能发“啊”,就能发其他的音!于是,上课的时候她就让两个孩子触摸她的脖子,看着她的口形,让她们感受声带发音时的颤动,掌握发音的方法。不知试了多少次,她的脖子被两个孩子摸得红了一大片。她坚信,孩子们一定会开口说话的。
一个多月后,姐妹俩终于第一次张开嘴叫了爷爷奶奶。她赶紧把孩子领到父母跟前,孩子们一遍遍地喊着“爷爷、奶奶”,袁敬华的父母高兴得热泪直流。
聋哑孩子会说话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小村庄。母亲把自家的厨房收拾成了教室,父亲帮着找来一块三合板,袁敬华用毛笔蘸着红漆工整地写上:夏津县渡口驿乡三屯村聋哑学校。
谁给我盖一所学校我就嫁给他
日子一天天前行,孩子一个接着一个地张口说话了。在这个农家小院里,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一个特别的老师,一所特别的学校。每天早上,孩子们衣着整齐地站在鲜艳的国旗下举行升旗仪式,然后开始一天的学习。
聋哑孩子能说话的消息被各大媒体相继报道,求学的信像雪片涌来。袁敬华的学生增加到70多个,小院再也容不下了,可孩子们仍旧从外地甚至外省慕名而来。为了能有一所像样的学校,袁敬华想到征婚,如果谁给她盖一所学校,她就嫁给谁。征婚启事还没贴出去,就被父亲发现了,父亲看到女儿要“卖”自己办学,坚决不让她再教这些孩子了。一边是年迈的父亲,一边是渴求知识的孩子们,为了继续办学,在寒冷的深冬,袁敬华流着泪跪了近两个小时,终于感动了父亲。
1998年,在德州市财政局、希望工程办公室及夏津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支持下,袁敬华和孩子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学校。接着,她聘请10名教师,开设语训、听力、书写、舞蹈等课程。说起当时的情景,袁敬华说:“学校刚盖好,地板还没有干,我就和学生们一起搬了过去。站在全新的教室里,摸着还没有干的墙壁,看着孩子们快乐的小脸,我激动得流下眼泪。”
袁敬华的信心更足了,她白天上课,晚上和老师们一起研究教学。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她自学了特殊教育学大专课程。孩子们大多住校,她平时就和孩子吃住在一起,把学校当成了家,把青春交给这些聋哑孩子。
做了母亲更体会到孩子们的需求
2000年10月,袁敬华结婚了。她仍以校为家,丈夫每天骑车20公里上下班。
有一次,在县城工作的丈夫下班后,给学校的孩子们买了十几公斤橘子。当时正是深冬,鲁西北的寒风吹得他睁不开眼。他只顾快一点儿回到家,让孩子们吃上新鲜的橘子,谁知到家一看,袋子里的橘子只剩下不到半公斤。袁敬华捧着仅有的几个橘子,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心里很难受。由于交通不方便,冬天不能及时生炉子,看到孩子们冻肿的小脸,她多想让孩子们能在暖和的教室里安心学习,能一周吃上一次新鲜水果。
一次秋季开学,正赶上下雨,一位来自香港的学生家长,从县城步行到学校,弄得浑身是泥。袁敬华很内疚。她知道,各级政府已给予极大帮助,不能再提要求了,她想用自己的力量扛起这片天。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在她的心里酝酿:到城里给孩子们盖一所更大更好的学校。
2002年,袁敬华刚生下儿子,没等满月就给孩子断了奶。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起身赶公共汽车,往返40多公里,到很多部门跑各种各样的建校手续。从新校开始征地到基本建成历时10个月,她往返县城120多次。每天,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看着熟睡的儿子,眼泪就忍不住流下来。一天清早,她刚走出屋子,孩子就醒了,婆婆把孩子抱起来一起去送她,刚7个月大的孩子突然叫了一声“妈妈”,当时袁敬华就愣住了。她曾在学校千万次地教聋哑儿学叫“妈妈”,也曾经无数次感受到那些孩子们第一次喊出“妈妈”的喜悦,今天自己的儿子开始咿呀学语,她抱着儿子哭了。儿子需要母爱,身后200多个孩子也需要她的爱呀。婆婆劝她:放心吧!我帮你带着孩子,咱全家支持你。
儿子发高烧,丈夫打电话给袁敬华,让她赶快回家。当时正巧有个刚来的外省学生哭闹着要回家,怎么也不肯睡觉。袁敬华只好在电话里嘱咐了丈夫几句,仍留在学生身边。夜深了,孩子们还是不睡,她想给他们讲故事,像母亲那样哄着孩子睡觉,可是他们听不见,她只好用手比画着和孩子玩游戏。孩子累了,躺在袁敬华的怀里甜甜地睡去。袁敬华很累,想躺下来休息,可是孩子在梦里还紧紧抓着她的手,她不忍心离开,只好和孩子们靠在一起睡。她说:自己的孩子有爸爸的爱,还有爷爷奶奶,而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外省,一学期甚至一年才能回去一次。特别是那些来自农村的孩子,由于残疾,很少体会到母爱。她要用慈母般的心融化孩子们的封闭,让孩子走出残疾的阴影,享受本该属于他们的快乐无忧的童年。
孩子们的身体状况如何,谁的胃不好,谁的牙不好,谁是过敏性体质等等,袁敬华了如指掌。用她的话说,每一个孩子喜欢吃什么,每顿饭吃多少,她都清清楚楚,自己的孩子喜欢吃什么,她却不知道。
让聋哑孩子有学上
有人说,袁敬华本来只想收获半升稻谷,却意外攒了几个粮仓。如今,她已拥有240多名学生,从这所特殊的学校里走出的聋哑孩子已近百名。平时,孩子们戴着助听器,能和正常孩子一样享受生活学习的快乐。每年寒暑假,学生常常从千里之外给袁老师打电话,他们喜欢把高兴的事,还有生活中的不愉快告诉老师,让老师分享。
去年,袁敬华收到河北农村一位70岁老人的一封信:“袁老师,我在报纸上看到你的事迹,我有个请求,不知你愿不愿意把我的孙女领去。我的聋哑孙女今年14岁了,孩子的父母去世得早,家里困难,孩子想上学,可我没有能力来养这个孩子了……”袁敬华心里一阵酸楚,第二天就坐公共汽车来到河北,几经周折,总算找到了这位老人的家。只看到一个年迈的爷爷,一个聋哑孩子,两间破旧的小草房,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她第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让孩子上学。孩子叫梁纯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儿,只可惜不会说话。看到袁敬华到来,爷爷激动得拉着袁敬华的手说:“我做梦也没想到袁老师会来。你要是不嫌弃,请把孩子领走吧。”袁敬华安慰老人说:“爷爷,您老放心吧,等我把孩子培养好了,能够帮您了,再把孩子送回您身边。”老人和村里的人一直把她和纯纯送上车。
梁纯纯初来校时很自卑,袁敬华怕她孤单,每天陪在她身边。每到换季的时候,袁敬华就带着纯纯去商场买衣服。逢年过节,有家长来看孩子,纯纯就躲在角落里流泪。袁敬华就把纯纯和父母不能来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做游戏,并让食堂做各种孩子们喜欢吃的食品。
目前,学校有26名像小纯纯一样的聋哑孩子,由于各种原因缴不上学费,袁敬华从来不让他们受半点儿委屈。她说自己在农村长大,小时候看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总要想法去帮他们,有时帮不上什么,会难过好几天。正是她的善良创造了奇迹,也正是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才让孩子们感觉袁老师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最好的妈妈。
袁敬华在播撒爱的同时,也收获着社会对她的关爱。在荣誉面前,她依然笑得那样平静。特别是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后,她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今年初,她利用双休日,深入周围200多个村庄调查,对农村残疾儿童的类别、年龄及是否受教育等做了详细调研,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整理成议案,提交人大会议,希望进一步引起社会各界对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视。
4.《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的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按三项要求预习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理解“恩情、桃李、萌芽、沐浴、复苏、饲养、生机、漫长、耕耘、见证、馥郁、青春”等40个新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4、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和老师工作的辛劳,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按三项要求预习课文,掌握预习的方法,获得预习的能力,培养预习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在课内完成预习任务。
难点:边读边想,善于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学、讨论,解决问题。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学习单元提示,明确预习要求。
1、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关于“预习”,过去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回忆三年级学了什么?四年级又继续作了什么训练?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什么叫预习?预习有什么好处?预习有哪三项要求?
二、初读课文,完成预习。
(1)学生通读课文,快速、轻声、自由地读两遍。借助拼音读准9个生字的音,读句、段也要求正确。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
①自己分析字形结构,学生字。
②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学新词。
(3)边读边想,了解课文内容,发现疑难问题。
3、依据三项要求检查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全班评议。
(2)看拼音写词语,进行生字教学。
(3)进行问题质疑。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通读全文,思考:
(1)这篇课文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课文中作者回忆了顾老师的那些事?
2、讨论交流。
3、给课文分段。(1// 2、3、4// 5、6//)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第3、6题。
第2课时
一、速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喜迎教师节。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2、3、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回忆了顾老师的哪几件事?(上学第一天,领进知识的大门;学拼音、念儿歌、读故事;指导写日记)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板书:顾老师阳光雨露般的教育和培养。)
2、品词析句,指导感情朗读。
(1)“我的萌芽、生长,无不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我”的成长过程中,处处受到顾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育。
(2)“……在我的心目中,您的本领简直比魔术师还大庭广众”--赞颂顾老师方法神奇、水平高超,使自己获得了很多很多的知识。
(3)“老师,您真像童话中的仙子……我那平平淡淡的日记就充满了生机。”--赞颂顾老师像无所不能的仙子,她的一个小小的指点,使自己极为平淡的日记写得那么生动、形象、活泼。
3、熟读背诵,积累语言
4、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段意。在课文中找出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
三、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课文第5、6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赞颂老师的崇高业绩和无私奉献精神,表达了作者祝贺教师节的意。)你是从课文里的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呢?
2、重点讨论对以下两个句子的理解:
(1)“只有您头上的银丝和眼角的皱纹是您辛勤耕耘的见证。”--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顾老师在教育事业中辛勤工作,为培养学生献出毕生的青春活力,她头上的白发与眼角的皱纹,可以为此作证。
(2)最后一个自然段,以贴切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像花儿回报大自然一样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对自己的辛勤教育、培养。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四、作业: 1、熟读全文。
2、完成《作业本》第4、5题。
第3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第5自然段。
1、指名说说这个自然段有几个句子,应该抓住哪几个重点词进行背诵?(“也许……而……”;“……说不清……数不清……只有……是……”;“……仿佛看见……一根……一丝……”)
2、分步指导背诵。
(1)学生自己读读、想想;
(2)同桌相互说说、背背;
(3)指名背诵、评议;
(4)听录音、齐背诵;
(5)集体背诵。 三、总结全文。
1、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2、书面填空:这篇文章是一封信,作者回忆了在小学读书时,顾老师的三件事:① ;② ;③ 。抒发了她对顾老师的 之情。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第7题。
五、迁移训练:写一段回忆教师的教导并向老师祝贺节日的话。
2、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
教学目标:
1、能按三项要求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8个新词语的意思,并用“即将”、“终于”造句;联系课文内容,理解3个反问句的意思。
3、能对课文中强烈表达思想感情的语句,读出语气和感情。
4、感受荣国团为祖国而勇于进取的拚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按三项要求预习课文。
难点:理解插叙的内容和作用;理解容国团不平静的心情。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审题激趣。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我国体育史上第一个获得世界冠军的运动员勇夺冠军过程的文章。他是谁?他夺得了哪一项世界冠军?揭题: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
2、读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文章会写些什么?课题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来解答)
3、让学生思考一下疑难问题:容国团是怎样一个人?“敲开大门”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二、按三项要求自学课文,结合完成作业本1-3题。 小黑板出示预习提示:
(1)自学课文,读通课文。(完成作业本第1题。)
(2)读通课文,划出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意思。 (完成作业本第2题。)
(3)边读边想,了解内容,发现疑难问题做出记号。(完成作业本第3题。)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字词,纠正读音错误。
2、读课文。(指名读,师生评)
3、讲课文内容。(可用“先……接着……最后……”练习说,为分段打好基础。)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抓住“夺冠”这一线索,以“取得决赛权”、“决心夺冠军”、“奋勇夺冠军”的线索分段。
2、同桌议议,进行交流。
3、指名分段,评议修正。
4、说说段意,进行评议后板书。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容国团取得了第25届世乒赛男单决赛权。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容国团决心夺取冠军。(插叙)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容国团勇夺冠军,实现了心愿。
第2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学习第一段。
1、带着问题默读第一段:这一段有几个句子?每一句话,特别是第一句写了什么?你准备抓住哪几个关键词来学懂这一段?
2、自学后讨论:
(1)举世瞩目:全世界都注目。(联系后面内容理解意思) (2)出示“当中国队队员入场时……人们用异样的目光……呼叫着……”把异样放到句子中理解。(中国动员出其不意地进入第25届世乒赛的男单决赛预示着中国将实现夺取冠军“零”的突破,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更多理解“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这个题目的含意。)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读后理解本段内容的重点。
2、读后提疑:学习这一段理解内容的难点是什么?(估计有:为什么几天来容国团的心情很不平静?为什么说是“再次蒙受耻辱”?“人生能有几次搏”表现了容国团的什么精神?第3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3、讨论释疑:
指导学生联系整段内容,解答第一个问题,理解他想到团体赛中国队失利,外国人会怎样嘲笑中国,心情沉重;想到祖国多年来蒙受屈辱,感到悲愤;想到自己肩负重任,决心拿下冠军,心情振奋。
(2)“难道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吗”?为什么用反问句?“再次”能删去吗?(让学生懂得祖国过去遭受过无数次耻辱,如今不能再受屈辱的道理。同时也让他们理解“插叙”的作用.)
(3)“人生能有几次搏”说明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为祖国拼搏的次数是有限的。容国团准备“为祖国拼搏”说明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
(4)在释疑的同时,感情朗读“他候:……”这一长句及“是的……”这个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四、完成《作业本》第4、5题。
板书设计: “人生能有几次搏”?
外国人嘲笑中国,心情沉重;
祖国多年来蒙受屈辱,感到悲愤;
想到自己肩负重任,决心拿下冠军,心情振奋。
第3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思考:课文那些语句写出了容国团的拚搏精神? 出示“面对强手……终于……”两句。读句子,理解“终于”一词。
2、看插图,说说这个令人激动的场面,说说容国团当时怎么想,如今我们看了会怎么想。
3、带着激动的感情齐声良读第5自然段。
二、总结课文。
1、读:读自己最受感动的片断。
2、说:为什么这篇课文要以“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为题。
3、写: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国体育史上,第一个 夺冠前后的情景,课文集中反映了容国团 。
三、完成作业。
3、日新月异的电视机
教学目标:.
1能按三项要求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五个生字;理解26个新词语的意思,能用“一面……一面……”、“不仅……还……”造句;能仿写先概括后具体说明的语段。
3.了解电视科技发展之迅速,懂得4种新型电视机名称和特点,感受科学技术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清新活泼的语言,具体生动的写作技巧;了解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
难点:仿写棵文先概括后具体说明的写作方法。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揭题,学生对课题质疑。
1、“日新月异”的意思;(查字典学懂)
2、为什么说电视机日新月异?(暂时存疑在学课文时解答。) 二、预习课文检查。
1、按预习的要求进行综合学习。
2、检查反馈:
(1)认读词语;
(2)理解“逼真”、“身临其境”、“全息”、“告知”等词语。
(3)完成作业本第1、2题,交流正确答案;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评议。
三、给课文分段:
1、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电视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并列)
2、第1、8自然段跟中间内容是什么关系?(概括--具体;具体--概括)整篇文章结构怎样?(概括--具体--概括)
3、划上分段记号,口头交流段意。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找出有转折关系的两句话。(2、3句)
2、引导从语言转折处质疑:“50多年--短短的几十年”,为什么说这50年是短的?电视发展怎样变化?
3、体会语句,讲述并朗读。讨论课后第3题。
4、讲述课题在文中的意义。
5、集体朗读体会语言情趣。
五、作业:抄写词语。
第2课时
一、学习第二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先介绍什么,后介绍了什么,怎么介绍的?分别用“ ”、“ ”标出来。熟读、准备把特点介绍给同学们听。
要求:
①先概括介绍,然后具体介绍;
②说说这一自然段中那些词句用得好。
(1)同桌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听后板书:超大屏幕电视机 屏幕大家庭 个子 2、在以下5个自然段中选学一自然段,用上面的方法交流。
板书: 微型电视机 体积小 “个子” “袖珍”
声控电视机 “发命令” “一面……一面……” 电脑(智能)电视机 “会说话” “意思” “主人”
立体电视身临其境 全息电视不仅……还…… 闭路电视不仅……还……
3、小结第二段每一自然段的写作特点。(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但第6、7自然段介绍了立体电视、全息电视和闭路电视,不同于前4个自然段介绍的“电视机”。)
4、集体朗读第二段,小结:第二段各自然段结构上都有共同特点,即先( )后( )。介绍时多处运用了( )手法,文字生动,富有情趣。
5、按此结构口述一件事物,再仿照写一个语段。(写后评议)。 三、学习第三段。
1、先读读、想想、说说电视(不是“电视机”)在生活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2、接着点明这一段说明:电视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板书)指出这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第3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各段课文。
3、指名学生谈自己喜欢读的课文内容。
二、指名说几钏新型电视机的特点及好处。完成《作业本》第3题。
三、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第三段,谈谈学习了本文后的感想。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第6题。
竹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2、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新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感受畲家孩子继承革命传统,勤工俭学,奋发向上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预习课文、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竹笠吗?看题目,你推想这篇课文可能是写什么内容的?
二、自学课文
要求: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准备回答课后作业题1
三、检查自学
1、同桌互查词语读音,开火车检查
2、质疑问难
3、将你认为难写的字写几遍直到记住为止。
(重点:畲、榴、潇、聊、舍)
4、回答课后题1
四、理清课文思路
1、指名轮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填空:竹芯是个( )族女孩,她带“我”来到( )。
“我”看到孩子们向( )学习,( )风( )雨,( )自己编( ),十分感动。
2、按作者的采访地点给课文分段。
五、作业
自由朗读全文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描写竹笠的话是围绕哪个词语的意思来写的,并理解课后题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仿照课文中的总起分述句式写句子。
3、感受畲家孩子继承革命传统,勤工俭学,奋发向上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第一段,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能仿照课文中的总起分述句式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轻声自由读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课文的开头告诉了我们什么?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原因)
3、作者遇到了一位怎样的小女孩,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小女孩外貌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们小女孩的印像。读出可爱的语气。
4、作者的心情如何变化?这两部分应该怎样读?
5、小女孩在干什么?她戴的竹笠是怎样的呢?用波浪线划出相应的句子。
讨论课后题2:说说这几句话是围绕哪个词语的意思写的。
作者是怎样描写出竹笠的玲珑别致的?自已画出来并讨论。
[板:尖顶 嵌珠
玲珑别致:竹笠上 画星
竹笠里 衬叶
笠绳上 系珠]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先总后分)
读出喜爱的语气。
6、看到这么美的竹笠,我的感情又起了什么变化?
(羡慕--称赞)指导读好两个语气词:哦、嗯
7、指导朗读:读出感情的变化
三、仿写
1、用先总后分的方法写一件自己心爱的物品。
(如:我的文具盒特别地精致我有一个新颖的变形多刚)
2、评议、小结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尖顶 嵌珠
玲珑别致:竹笠上 画星
竹笠里 衬叶 (画图)
笠绳上 系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理解第2段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感受畲家孩子继承革命传统,勤工俭学,奋发向上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第2段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在途中,作者看到竹芯的外貌,竹笠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5-8小节,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1、学习第5小节
(1)划出描写竹笠的句子。为什么要编成花的图案,你能从下文中找出来吗?(吉祥如意、岁月如花)
(2)为什么说“那千万条嫩绿的竹丝,交织着孩子们的勤劳与智慧,幸福与欢欣呢?
(表达了作者赞赏畲乡孩子们编的竹笠精致美观,赞许孩子们的勤工俭学,赞扬孩子们热爱民族、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好品质的思想感情)
(3)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6、7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
(2)在风雨的夜里,孩子们也来学校编竹笠,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3)竹芯送了我一顶竹笠,她当时的神态怎样?你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热情、勤劳、淳朴)
(4)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第8自然段
(1)指名读
(2)我目送着竹芯她们远去,想象着什么?
说说这一句的含义。
(作者被孩子们学习红军,继承革命传统的实际表现深深地感动了,对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满怀信心和希望。)
(3)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说说为什么以“竹笠”为题?
3、说说本文给你留下的印像最深的是哪些地方?你觉得对你现在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吗?
四、作业指导
[板书设计:
竹 笠
竹笠美--心灵手巧、热爱劳动
编竹笠--风雨无阻、勤劳俭朴 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送竹笠--善良热情、淳朴可爱]
暑假中的一件事
教学目标:
1、学会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从而使记事的作文写得比较有条理、比较具体。
2、学会在很多事情中选取一件事情作为习作的材料。
3、提高参加假期活动的认识:参加活动能使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才干,了解社会,丰富写作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选取材料,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得有条理。
难点:把事情写具体。
教 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揭题,谈话引入,激发写作兴趣。 回忆暑假中,你有哪些有趣或者有意义的事情。
二、学生口述暑假中的活动,小组交流。 例如:学校组织的;小队活动情况;家务劳动;外出旅游等。
三、明确本次习作内容。
1、投影出示习作内容:写一件暑假中自己经历过的或看到、听到的事 。
2、指导学生选取一件事作为习作材料:
(1)什么事情比较容易写:亲身经历、印象深刻。
(2)什么事情写出来别人喜欢看:高兴的、有趣的、新奇的、有意义的……
3、学生思考,选材。
四、投影出示“习作要求”: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语句通顺。
1、引导学生默读“参考习作”,结合要求具体讨论分析。 事情的起因:稻子成熟可以收割了。 事情的经过:一家三口下田割稻,爸爸妈妈动作熟练,我使劲赶还是落在后面。 事情的结果:我经受了劳动,体会到了“勤劳的可贵”。
2、想想自己要写的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准备怎么写。(同桌议论,教师请两三位学生讲讲想法,作指点。)
3、学生交流,讲评,教师总结。
五、开始写作。 学生先拟草稿,教师巡视。发现写得好的片断,指点大家学习。
第2课时
一、学生继续习作,教师指导。 指导要点:学生习作是否能够确定比较好写的事;写的时候能否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明白。 二、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参与其中,挑选较好与不够好的典型作文各一篇,准备交流。
三、交流讲评。 学生上讲台读作文,同学评议,教师小结。
四、按习作要求修改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五、誊写作文。
练习1
教学目标:
1、体会音节中间有无介母“u”在读音上的区别,注意读准带介母“u”音节的字音。
2、提高用“音序”“部首”两种查字法查字典和据词定义的能力。
3、积累词语和句式,能用“为了”“难道”造句。
4、能按预定的三项要求读懂短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独立完成文后作业。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按预习的三项要求阅读短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独立完成文后作业。
难点:读句子,用“为了、难道”分别仿写目的关系的复句和反问句。
教 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指名读题,明确题意:读、比,体会有无介母“u”的三拼音字与二拼音字读音的区别。
2、自由拼读两行字,体会读音的不同。
3、指名读,并说说带介母“u”的三拼音发音特点。没有读准的,指出原因,正音后读准。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目,明要求。(查字典有三种方法,此题要求用两种查字法查字典,据词定义,第一行音序查字法,第二行部首查字法。)
2、学生独立查字典,字义写在课本上带点字的下方。
3、汇报,反馈。 馥:香 应:应付 乖:听话 莫:不 微:细小 漫:没有限制 信:相信 举:全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明确题意。
2、完成作业。
3、反馈,评议。 亲爱的祖国
认真地思考 亲密的战友
刻苦地锻炼 亲切的教导
耐心地帮助 亲热的招呼
辛勤地耕耘
4、纠正错误后,按正确答案读、记。
四、指导练习第5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名说说6个词语各自的意思,再想一下4个句子中应各自填上哪一个词语?
3、学生各自读读4个句子。
五、指导练习第5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找出课文中与2个句子意思相同语气不同的句子。
2、在《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一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各自轻声读一读。
六、独立完成练习本第4、5题,反馈、评议后获得正确答案用投影仪显示:
第4题:日新月异 变幻莫测 信心百倍 举世瞩目
第5题:
(1)这场决赛,难道能让祖国再次蒙受耻辱吗?
(2)这一届的冠军不属于西多还能属于谁? 出示正确答案后,指名读一读。
第2课时
一、指导练习第6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用“为了”、“难道”造句。 2、读范句,明句意,具体搞清造句要求:
“为了”表示目的,第1句是目的关系的句子。“难道”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第2句是反问句。在读句子、体会语感后会用“为了”、“难道”分别造表示目的关系与反问的句子。
3、用“为了”、“难道”口头造句。
4、完成《作业本》第6题,再作反馈、讲评。
二、指导练习第7题。
1、读题目,按预习的要求阅读短文,说说预习有哪三项要求。(联系文后问题)
2、学生自学短文,划出生字和不懂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懂6个词语。
3、完成第7题(1)(2)
4、再读课文,回答第(3)题,先按题目所问在短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再加以归纳整理,完成第(3)题作业。
5、评议后,以投影片显示正确答案:
第(2)题 酷爱:非常喜爱。爱不释手:喜爱得舍不得放下。 博览群书:广泛阅读各种书籍。道歉:认错、表示歉意。 知识渊博:懂得的知识既深又广。才智超群:才能和智慧超过一般人。
第(3)题 毛泽东同志酷爱读书,他一边读,一边想,做到了眼到、手到、心到,并加批注,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4、背 篼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2、学会13生字;理解19个新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感情朗读。
难点: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全面理解课文重点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点。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猜谜导入。
1、小小一个兜,宝物全入口,常常背在肩,既非衣兜也非裤兜,你猜它是什么兜?
2、揭题,学习“篼”字
3、《背篼》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
二、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用课题扩充法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________(什么时候)___________(谁) _________(用“背篼”干什么)
2、按三项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字词。(基础较差)
(2)提出难读、难写、不理解的字词。 字音重点:梢、攒、渍、背、盛。 字形重点:篼、撩、揩。 检查词义:蜿蜒 依依送别 积攒 田埂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读后的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勤劳
4、学习“学习提示”。
(1)投影出示: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找出课文重点句。
三、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第2课时
一、围绕重点句,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读课文重点句,导入:这个勤劳的孩子回来了。自由读,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同桌互说。
2、句子比较,体会感情。(投影出示)
(1)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 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2)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 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
(3)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鸟儿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比一比,体会表达的方法和情感有什么不同。
3、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理解“炊烟袅袅”。
4、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
5、听到妈妈的呼唤,孩子怎么做了?默读第4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动词很多:.拐、绕、走、跨、走、走)
6、感情朗读,小结 。
二、围绕重点句,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导入:山里的孩子已回到了家,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
2、朗读5--7自然段,谈谈读后的感受。
3、山里的孩子多么勤劳,多么懂事。他不但帮助家里打柴,还采集药材,积攒学费,同时不忘爱护邻家小弟弟。你有什么话对他说?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
4、理解重点句:背篼里装的是什么? 比较句子: 背篼里盛着满满的柴火。 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这两句话有什么关联?作者用第2句话来赞扬这个孩子,好在哪里?(前一句写了作者看到的事实,是“一次”,是平实的记叙;后一句写了作者的联想,是“许多次”,是“习以为常”的,是指整个童年辛勤地背柴火,点出背篼里柴火的象征意义。)
5、小结:山里的孩子,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打柴、采药材,他是多么勤劳啊!
三、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四人小组交流。
3、个别交流(评议)。
4、集体读。
五、回顾学习过程与方法,小结写作顺序。(课文按山里的孩子归来的顺序,先写大山的孩子,背着柴火回来;再写大山的孩子回到自家的小院里;最后作者赞扬了大山孩子的勤劳童年。)
六、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5、6题。
第3课时
一、边听课文录音边轻读课文,回顾:你喜欢这个山里的孩子吗?他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1、交流:勤劳、孝顺、爱学习、爱他人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集体交流疑难点。
3、听写词语。
二、自读课文,欣赏语句。划下优美词句,试背。指名背诵部分语句。
三、背诵全文。 1、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课本剧表演。
5、集体背诵。
四、城市里的孩子与这些山村里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1、仿写练习: 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哦,城里的孩子,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希望自己有一个怎样的童年?围绕上面的重点句,写一段话。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本》第3、4、7题。
3、补充练习:辨字组词。
延( ) 民( 责( )
蜓( ) 抿( 渍( )
梢( ) 赞( )
哨( ) 攒( )
5、葛州坝工地夜景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学会14个生字,正确选择“钻、载、臂、撒”等多音字的读音;理解41个新词语;能仿写比喻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劳动热情,领悟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和伟大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难点:重点句是一个长句子,且含义深刻,要引导学生分步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同时,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运用的多种修辞方法,这对理解课文内涵有直接作用。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揭题。
1、读课题,简介葛洲坝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是葛洲坝水利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位置在湖北省宜昌市以西,总装机容量达217.5万千瓦,仅次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2、理解题意,推测课文主要内容。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着重写了葛州坝工地夜晚的什么情景?
2、用自己的话回答。
3、自学课文,学习字词,思考:“我”在葛洲坝工地上看到什么情景?听到什么声响?想到了什么?(找到有关小节。)
4、检查自学情况,重点注意以下几个字: 读音:啸 醉 多音:风钻 运载 撒遍 号子 字形:睹、坝 词义:观赏、镶嵌、呼啸、自如、旋律、合奏曲、交响乐、陶醉、激励、奋发
5、讨论思考题,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5题。 2、熟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默读课文,用“ ”加“△”划出重点词句。
三、研读第一段。
1、读后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2、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两处告诉读者,写的是工地的夜景,与课题照应。
四、研读第二段。
1、导入:来到工地,“我们”首先远望葛洲坝,看到的是怎样一副迷人的夜景?
2、体会比喻句:“葛洲坝真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夺目的光彩使我眼花缭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欢欣、赞美的感情。)
3、感情朗读比喻句,读出欢欣、赞美之情。
4、我们在工地上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尝试完成《作业本》第3题填空的前两项。
板书: 看到听到 想到
风钻工打炮眼(紧握) “嘟嘟”的汽车声 这座大坝凝聚
着设者们建的
震捣工震压模板
(大显身手) “突突”的拖拉机声 热情和智慧
“轰轰”的山石爆破声
汽车来回奔驰
电焊工挥动焊枪
小火车运载沙石呼啸前进
车伸出铁臂提起重物
水电站建成后, 祖国撒遍“夜明珠
5、自读第3、4自然段,找出表达作者赞美之情的重点词。 紧握:表示风钻工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大显身手:显示工人们征服自然的威力。 挥动:表现工人劳动热情高涨。 来回奔驰、呼啸前进、伸出铁臂。 以上这些重点词,让读者体会到这是一个紧张繁忙而又迷人的夜景。 体会文中象声词对于表现工地繁忙景象的作用,再用象声词说说别的劳动声音。
6、体会两个比喻句的作用:
(1)你听过合奏曲、交响乐吗?为什么把建筑工地上的声音比作合奏曲、交响乐?为什么又说这声音令人陶醉?
(这是因为:①建筑工地上的声音丰富多样,这些声音又都为着一个共同的美好愿望而发出的;而合奏曲、交响乐也有多种乐器配合,围绕一个主题演奏的。在这一点一两者相似。②作者自己有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他听到工地上人们劳动发出的声音,联想到祖国建设的迅猛发展,因此觉得这声音很美,而合奏曲、交响乐都富有音乐美。所以这样比喻,而且被这种境界和思想活动陶醉了。)
(2)把工地上的声音又比作什么?其实,作者又把工地看成是什么地方?
(3)通过朗读,赞美建设者劳动的热情。
7、齐读第二段。
五、讨论构句特色,进行仿说练习。
1、仔细读作者描述工人们操作的句子,想一想,他是怎样把工人们劳动情景表达出来的?(先写动作,后写工效。)
2、仔细读写各种车的句子,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工人们的劳动情景表达出来的。(先写工具特点,再写工作情况。)
3、想象汽车、火车、吊车司机是怎样工作的,用先写动作、后写工效的句式仿说。
六、作业。
1、《作业本》第2、3题余下部分。
2、选作题:描摹工地上其它声音,写下来。
第3课时
一、复习听写字词。
二、学习第3段,理解重点句。
1、交流。教师板书:人民万岁。
2、“人民”是谁?“万岁”是什么意思?(千秋万世永远存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重点词的意思。(人民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世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看到工地上广大人民日夜奋战,建起这样雄伟的大坝,感受人民群众的勤劳和智慧,情不自禁地高呼“人民万岁!”这短短的4个字凝聚了作者对建设者的赞扬、歌颂、祝愿的感情。)
3、朗读重点句,完成《作业本》第2题。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明确写作顺序。
四、作业:
1、《作业本》第4、6题。 (仿写时注意:前后两种事物必须有相似点,但又必须是不同的事物。)
2、有能力的学生完成课后题5*。
6、嘱咐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学会8个生字;理解25个新词语。能找出“仗着、凝望、觉察”的近义词,初步分辨“吩咐、嘱咐”“快乐、快慰”的词义差别。
3、感受母亲勤劳善良的美德,领悟母亲的教育。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勤劳善良”这一重点词深入理解课文的第二段,领悟母亲的教育。
难点:理解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揭题,审题导入。
1、读课题,读准“嘱咐”的字音,理解“嘱咐”的词义。与“吩咐”有什么不同?试完成《作业本》第5题选词填空(1),然后回答。
2、据词义推想课文内容:谁嘱咐谁?嘱咐什么?
二、初知课文大意。
1、听课文录音,思考:文中写谁对我嘱咐什么?她的嘱咐是怎样的?
2、交流问题答案,再填空:( )嘱咐我应该( )。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课文内容。
3、母亲的嘱咐源于自身的人品,找出全文的重点词句,再说一说上面的填空题。
三、自学课文,初步理解字词。
1、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词义,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读音难点:畦 眸 字形难点:蓑 笠 理解其意,加以区别。
四、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着审题时的问题,通读课文。
2、默读课文,填空: 我四五岁的时候,母亲( ),我欺侮小伙伴时,母亲( ) ,母亲上山采药回来发高烧时,还( )。
五、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1、提示:课文中哪一部分写母亲对“我”无声的嘱咐?
2、用“||”给文章分段。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作业本》第1题。
第2课时
一、复习字词,默写重点句。
二、研读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
2、讨论第一段写什么。“无声的嘱咐”指什么?
三、研读第二段。
1、从什么地方看出母亲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给“我”的?
(1)认真默读第2 自然段,想一想,抓住哪些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①在什么情况下,表现母亲的目光的重点词语是哪几个?含着什么意思? “笑眯眯”“闪着光芒”的目光是赞许、鼓励的目光,仿佛母亲在嘱咐孩子:“孩子,你真乖,就应该这样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②小结:课文通过母亲的眼睛的描写,表现母亲美好的心灵,传递母亲对孩子的爱。
(2)读读、划划、想想,学习3--5自然段。
①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在什么情况下、母亲的眼睛怎样?(重点词) ②想一想,“母亲眼睛里闪着泪花”是什么意思?母亲在嘱咐“我”什么?
③学生在议论中体会母亲的爱。 理解:母亲充满怒气的脸,闪着泪花、严厉逼人的眼睛。母亲的内心是嘱咐 “我”应该怎样做人。
④母亲的目光与嘱咐“我”的哪一句话的意思是一致的?划下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先说说带点字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2题。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第2、3题。
第3课时
一、复习。
1、说说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嘱咐( )觉察( )责备( )快慰( ) 凝望( )期望( )养育( )
2、说说课文几次写到母亲的眼睛,她的目光──无声的嘱咐,具体表示什么意思。 二、指名读第6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母亲对我的嘱咐就是祖**亲对我的期望”?用自己的话通顺连贯地回答。 三、小结:勤劳善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世世代代延续下来。千千万万个母亲也正是用自己的言行来嘱咐教育后代做到勤劳善良的。所以,我们不能不听母亲的教育,更不能辜负祖国的期望,要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都有用的人。
四、齐读全文。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5、6、7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联系课后第4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则200字左右的小议论文。
板书: 学干农活 笑眯眯 做得好(赞扬) 欺负小伙伴 严厉逼人 太不懂事(责备) 趴在发高烧的母亲身边 疲倦应该做(希望)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新鲜事(听说训练)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地较具体地说情出一件新鲜事。
2、能用普通话说,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说话训练和说话评议时注重“条理是否清楚”。
教学难点:说话训练和说话评议时注意有没有把事情说得较具体。
教 具:投影片 说话举例的录音
教学时间:1课时
一、揭题,明确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新鲜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一些事情,如街道、学校、生活小区有了新的变化,新的建设,我们周围的人出现了新的情况……这些事,我们称作新鲜事。今天我们就要说一件自己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
2、这次听说训练的要求是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指导选材,突破难点。 同学们有什么事想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后评议(重点评议选材)
三、指导说好新鲜事。
1、想想自己要说的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最后说什么。(一般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说。也可先说结果、再说起因、经过。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说看到的情景,再追诉事情的起因、结果。)
2、指名说。按说话要求评议(重点评议条理、连贯、口齿、声音、态度)。请学生指出主要问题。
3、分小组互说。
四、全班交流。
五、小组评出最佳新鲜事及最佳信息员。
六、作业。选择自己今天听到的最佳新鲜事讲给别人听
汗水换来的欢笑(习作训练)
教学目标:
1、作文开头能初步做到紧扣题意和内容,语言简洁,不绕弯子。 2、会给《汗水换来的欢笑》加上恰当地开头。
3、懂得劳动给人们带来欢乐,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紧扣题意和内容,用简洁的语句给《汗水换来的欢笑》开一个恰当的头。
难点:初步掌握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教 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回顾、揭题,明确训练要求。
1、回顾第五册第三单元,第六册第三、七单元习作训练要求,提出本次习作要求。
2、明确训练重点与习作内容一:给《汗水换来的欢笑》加上一个开头。揭题板书。
二、学习“习作提示”。
1、师讲述作文开头的重要性。引入:如何才能写好开头呢?
2、学习“习作提示”内容: 文中讲了哪几种开头形式? 围绕开头形式,逐一联系学过的课文进行举例剖析。 总结各种开头形式的共同点:紧扣题意和内容,语句简洁,不绕弯子。
三、学习《汗水换来的欢笑》,给它加个恰当的开头。
1、根据习作提示,我们来学习短文《汗水换来的欢笑》,然后给他加个好的开头。
2、学生自学短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同学们通过辛勤劳动平整了操场,用汗水换来了欢笑).
3、谁能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和结果?你觉得哪些地方得较具体,突出了“汗水”和“欢笑”,找出来读一读。
4、文章缺少了什么?(起因)
5、你觉得开头可采用哪种方法来写,为什么?请同学们把这篇文章的开头写好,说明起因.写时注意文章开头的要求。
6、学生试写,评析: 投影出示,师生评析优缺点,并说属于哪种开头方式。 指名读自己写的开头,评析。
四、布置课外作业。 以参加过的一次劳动为内容,写好开头部分。为下节课写短文作准备。
第2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习作准备工作完成情况。
1、指名学生读自己准备好的以劳动为内容的文章开头,并说说整篇文章的构思。指名2--3个学生读、说。
2、学生评析,教师指点。
二、放手试写全篇。 让学生根据要求和开头,以《汗水换来的欢笑》为题,完成全篇。
三、组织交流。
1、指名读完成的初稿,师生共同讲评。
2、学生各自修改初稿。
3、同桌交换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4、参考同桌意见,自己再次修改。
四.誉抄习作。
练习2
教学目标
1、能纠正部分容易些错笔画的字,并通过比较,强化记忆。
2、初步了解近义词“积攒”与“积累”、“激励”与“鼓励”的不同用法;掌握部分词语的不同用法;掌握部分词语的搭配习惯;能恰当运用几个介词。
3、初步学会缩写句子(去掉修饰部分,保留句子主干)。
4、能运用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读懂短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7题
难点:第5题
教 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明确本课时目标。
二、练习第1题。
1、出示教师故意写错的字,请学生改。
2、说说哪些笔画易错。
3、认真、仔细地抄写。
4、互查、订正。
三、练习第2题。
1、查字典,辨词义(说相互点与不同点)。
2、读句子,分析句意
3、填词,再读。
4、你还能为这一组词分别写一句话吗?写好后交流时,要注意表扬把这些词用于其他方面的学生。
四、练习第3题。
1、读题,明要求。
2、观察,分析“左边”与“ 右边”的共同点。点拨:左边发出的动作须与右边的名词有密切联系。
3、独立做,交流。
4、自己想好4个词组,拆开来让同桌连一连。(学生互动后汇报) 五、练习第4题。
独立完成。
2、交流、矫正。
3、全班齐读这段话,说说这些词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初步体会介词的连接作用)
六、练习第5题。
1、读题目和例句,比较:保留什么?去掉什么?明确要把句子缩到最简单的程度。
2、提供句式:“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和““什么怎么样。”
3、试做第1句。读--划出主干---再读。
4、做第2、3句,交流。
七、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5题。
第2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6题。
1、读题明确要求:一读二找三删
2、指名读短文,说说主要意思。
3、找出与主要意思无关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4、删去无关的这句话后,再次朗读。
5、小结:我们在写一段话时,要根据主要意思来安排材料,不东拉西扯。
二、指导完成第7题。
1、读短文后的题目,明确要求。
2、默读《旅行包的故事》,找出重点句。交流,评议找得对不对,为什么?
3、带着问题(2)自由读短文,思考。
4、进行小小辩论会,正方为厂长,认为名牌只能有一等品;反方为车间主任,认为名牌可以有二、三等品。
5、引导学生小结如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三、布置作业:书面回答练习第7题的问题。
7、落花生
教学目标
1、 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 学会5个生学,正确选择本课中多音字的读音;理解19个新词语。
3、 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找出重点段,并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假如你拿到了这样一个题目,你觉得可以写些什么?
2、学生交流。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落花生。
1、听录音后回答: 这篇课文的内容是:
(1)介绍一种物品( )
(2)记一件事 ( )
(3)写一处景物 ( )
(4)描写几个人物( )
2、教师简介:课文虽然以“落花生”为题,但并不是一篇以状物为主的文章,而是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所受的家教。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他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落花生”是他的笔名。为什么他会对“落花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三、初读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按第一单元的要求自学课文,巩固第一单元训练重点。
四、交流学习成果
1、自由地找小伙伴交流。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集体交流典型的几个问题。
五、按提示分段
1、出示投影,按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
(1)种花生,收花生。
(2)尝花生,谈花生。
(3)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2、结合课文插图,分段提示,理清课文内容。
六、作业:
1、 完成《作业本》第2、4。 2、 绘制花生的生长过程。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课文脉络,学习“学习提示”。
1、想想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哪一部分是重点写的?怎样学习重点段?
2、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提示”,划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
(2)从“学习提示”中,你学懂了什么?
①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叫重点段。
②学习重点段,理清写哪些内容;细读细想,弄清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③联系其余各段和课题,理解全文和思想感情。
(3)根据“学习提示”,找出课文的重点段。
二、研读重点段
1、学生自由读重点段,结合问题讨论学习这一段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研究?
2、结合课后练习2、3题独立学习重点段,教师巡视,辅优补差。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1)说说“今晚”过收获节,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县官,平时公务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这次他来,是专为吃花生来的吗?说明什么?
(2)一家人是怎样谈花生的好处的?圈出有关词语。
(3)“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之处是什么?(投影出示第10自然段)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说的这段话的?
①父亲是拿花和玫什么进行对比?为什么要这样比?结合回答课后练3。
②父亲是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比,其实是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可贵之处?(藏而不露)
(4)父亲为什么要对我们这样说?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5)“我”有没有体会到父亲的话的含义?(读第13自然段) “有用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人?“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学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 《作业本》第4、5题。
第3课时
一、复习回顾
1、 听记:开辟居然、价钱、榨油、可贵、爱慕、体面
2、 自查、订正 3、 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
二、研读第一段 1、引入:“我们”一家人过收获节的花生是怎样来的呢?
2、自由朗读第一段,讨论:这段话为什么不详写?可不可以不写? 3、体会:课文内容要前后连贯。
三、研读第三段
1、引入:父亲的话对“我”的一生为人有影响吗?从哪里看出来?简介作者生平:作者许地山,笔名落华生,曾留学美国,抗日战争前后,在香港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病逝于香港。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题目?(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按照父亲的“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求虚荣地去做人。因为父亲的话是由花生引出的,又用花生的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一样做人,所以用这个题目。)
有感情地朗读:个别准备、同座互练、指名读知道点评。
四、总结体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书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说、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思想上有一个升华。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中剩余的作业。
2、把读了课文后的体会写成一段话。
板书设计: 7.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谈花生(味美 榨油 便宜)
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
8、南泥湾开荒
教学目标:
1、 感受八路军战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 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56个新词语的意思,能写出“落后、高昂、艰苦、热闹”的反义词。
3、 初步学会抓住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继续学习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学习“总──分──总”的段式结构,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节奏美。学习“南泥湾精神”。
难点:课文所写的一些开荒的战术及有关开荒的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概括“南泥湾精神”。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解题
1、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结合西部大开介绍南泥湾的地理位理及当时的情况。 板书:南泥湾开荒。
2、学生在教师指导了解:
①了解南泥湾在哪儿?谁在南泥湾开荒?他们为什么要到南泥湾开荒?
②查字典,说说“开荒”什么意思。
③把题目补充成一句完整的话,了解时代背景。
3、简介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的情况。
二、听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课文中生字的读音。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①自学生字新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②读通课文,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写什么?
③找出课文的重点段。
2、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指导,点拨。
3、交流自学成果
①自由地找伙伴交流。
②集体汇报交流
4、再读课文找出重点段
①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明确课文的重点段内容。
②比较《落花生》、《南泥湾开荒》两个题目。 小结:题中有中心事件的往往概括了课文的重点内容。
③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八路军开荒的这部分课文内容。
三、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2、 思考课后第3题。
第2课时
一、复习提示
1、回顾课文内容说出重点段。
2、直接引入教学重点。
二、研读重点段
1、 自由读重点段,
2、 说说这一段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研究。
三部分:开荒的热情(第3、4自然段)
开荒的困难(第5自然段)
开荒的技术(第6自然段)
2、结合课后练习3的第2、3、4小题独立学习重点段。
3、 巡视:辅优补差。
4、 点拨理解重点词句(借机出示挂图), 质疑问难。
5、讨论学习成果解决疑难问题 理清重点段的脉络。
(1)第3、4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集中描写了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你是怎样理解这些句子的?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这部分内容主要反映了战士们什么精神?(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战士们在开荒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两方面的内容,课文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一自然段反映了战士们的什么精神?(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的意思写的?用“ ”划出。战士们开荒用了哪几种战术?“打包围”和“中间突破”这两种战术是怎样的?请你用图表示。运用了这些战术,结果怎样?反映了战士们的什么精神?(足智多谋、顽强地克服困难的精神)
(4)这一段采用什么结构段式?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4题。
第3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记:“聊天、顷刻,情绪高昂、艰苦岁月,景象”。教师巡视批改。
2、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
二、学习第一段。
1. 自由读第一段,
2. 思考:战士们开荒时的生活条件如何?情绪怎样? 用“ ”划出描写战士们生活条件的句子,用“~~~~”划出描写战士们情绪的句子。
3、用上“虽然……但是……”概括全段的主要意思。
三、学习第三段。
1、三五九旅的战士们战胜了生活上和劳动上的困难,最后开荒的结果怎样?
2、齐读第三段。
3、南泥湾变化大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4、三五九旅的战士人凭着他们的智慧,依靠他们的双手终于使“荒凉的南泥湾”成了“陕北的好江南”。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歌唱南泥湾》 四、再读课文发现语言美 教师范读,读出语句的流畅美,学生边听边练:
1、感悟课文语言的节奏感
2、摘录自认为优美的词句。
五、总结全文
1、“南泥湾开荒”是革命战争年代闻名全国的一件大好事,党和人民把三五九旅在开荒中表现的精神誉为“南泥湾精神”,并加以学习。那么“南泥湾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克服困难的精神)
2、引出讨论的话题: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需要这种精神吗?
六、作业
1、《作业本》第5、6题
2、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8、南泥湾开荒
天麻麻亮
快到中午 一片歌声
刚吃过饭 白天 掀起高潮
快收工时
9、夏明翰英勇就义
教学目标:
1、 感受夏明翰为真理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品德。
2、 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22个新词语。
3、 初步学会抓重点深入,背诵和默写就议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重点段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理解、背诵和默写就义诗。
难点:理解背景知识有一定难度,几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难理解。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揭题释题
1、播放歌曲《九.一八》,欣赏歌曲。
2、回忆以前课文中学过的英雄人物。提示:很多英雄人物被编进了教材。
3、根据课题,推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4、理解“就义”,与“牺牲、逝世、死了”区别。选其中一个词说句话。 二、听课文录音,说说你对夏明翰烈士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意思。
(2)找出反义词,结合完成《作业本》第2题。
(3)读通课文,想想夏明翰被捕后,敌人对他使用了哪些手段?夏明翰又是怎样对付敌人的?
(4)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2、交流自学成果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找出反义词。 慌张(镇定) 软弱(坚强) 清楚(模糊) 低头(昂首)
(3)解释重点词:就义、信仰、折磨、四海为家、遍体鳞伤、斩钉截铁 (
4)夏明翰被捕后,敌人对他使用了哪些手段?夏明翰又是怎样对付敌人的?
敌人的手段 夏明翰的态度
劝降 决不放弃心中信仰
酷刑 始终不能意志动摇
审问 借机斥责敌人罪恶
砍头 唱《国际歌》,写就义诗
四、给课文分段
1、提示:根据题中的重点词去找课文的重点段
2、再读课文,用最简单的词语概括出每段的主要意思。(拒绝投降、英勇斥敌、英勇就义)
3、说说课文哪两段是重点段?为什么?(初步掌握从题目中的重点词推断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五、作业。
1、《作业本》第1、2、4题。
2. 搜集英雄夏明翰的资料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说说夏明翰被捕的时间、原因。
2、夏明翰被捕后,敌人对他使用了哪些手段?夏明翰又是怎样对付敌人的?
二、研读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哪些词句反映了夏明翰的英勇? 用“当( ),夏明翰( )。我要说,夏明翰。”来说一段话。也可以自由组织语言。
2、学生自由交流,集体汇报,教师适当点拨。
(1)敌人的两问有什么矛盾之处?说明了什么?(明知帮问,极其虚伪)夏明翰的回答揭露了敌人的什么罪行?(敌人颠倒是非、欺骗人民的可耻言行。)
(2)说说夏明翰三次回答的含义。 “共产党万万岁”说出了夏明翰的愿望和信仰,他坚信共产主义事业一定能胜利,共产党永远存在。 “革命者四海为家,我的家在全世界”表明一个共产党人,一个革命者的博大胸怀,根本不把个人放在心上。(结合完成课后作业3) “我们的人都在我心里”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3)夏明翰的三次回答表明了他什么志向?(表明自己坚信共产主义趔,对革命满怀信心的立场和志向。)
(4)在五问五答中,敌人和夏明翰的神态语气都有什么变化?分别用“ ”和“~~~~”划出。 敌人 夏明翰 杀气腾腾镇 定 生 气冷冷一笑 气得要命瞥了他一眼 声音越来越高 斩钉截铁 课文没有直接写第4、5次问话时,敌人的神态或语气,你能否根据课文的内容补充出来?(气急败坏、气得暴跳如雷)
3、教师小结:细读人物的语言、神态能帮助我们领会人物的品质。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1)录音范读
(2)自由练习,集体朗读第二段。
(3)个别朗读,交流。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第2、3题。
第3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回顾上节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巩固字词,听记:叛徒、信仰、刑罚、毫不含糊、斩钉截铁
3、用上这些词说课文内容。
4、自查、订正。
二、研读第三段
1. 自由朗读,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2. 投影出示“就义诗”,朗读、理解这首诗。
砍头── 牺牲
英雄气概
主义── 真理
就义
杀了── 一人
坚定信念
自有── 千万
3.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4. 背诵、默写就义诗,结合完成《作业本》第6题。
三.研读第一段
1、自由读议第一段,想想与重点段的关系。
2、让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内容不单单是理解重点段的内容。
教师板书: 敌人 夏明翰
软硬兼施 坚贞不屈
3、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说夏明翰唐人为什么能在敌人面前这样英勇无畏?课文反映了夏明翰烈士怎样的崇高品质?
五、作业
1. 《作业本》第5题。
2. 找个观众朗诵就义诗。
3. 摘录几首革命诗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9、夏明翰英勇就义
敌人 夏明翰
劝降 不动摇
酷刑 不畏惧
审问 斥责
砍头 就 义
这件事_______(习作训练)
教学目标:
1、 会在生活中寻找可以写作文的材料。
2、 初步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3、 会比较正确地感受一件不事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生活中寻找有意义的写作材料,把事情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难点: 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分成几步一步步写清楚。
教 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审题,明要求
1、出示课题:这件事 比较与第一单元的作文题目有什么异同。
2、横线上要补充点什么?
二、自学习作提示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说说习作要求。
3、交流,小结。 横线上要补充这件事对你的感受习作要求:
1、选择生活中的小事来写。
2、挖掘这件小事中能引起大家思考的东西。
3、把这件事分成几步,一步步写清楚。
三、学习参考片断
1、对照3条习作要求独立阅读参考片断,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2、交流 文章写李洁邀“我”跟她一块买木夹子央教室后面的墙上钉拴绳子让同学挂雨伞雨衣的事。 这是一件为同学服务的好事,“我”拍手叫好。 事情经过是分几步写具体的: 先写一个下雨天的早晨,我们来到学校; 再写李洁让“我”帮她在教室后面钉钉拴绳; 接着写“我”问她这是为什么,她告诉“我”是为了让同学挂雨伞雨衣; 最后写“我们”一起动手。
3、小结:学习了“参考片断”,我们怎样来确定自己的习作内容?
四、指导选材 1、指名读“提示”1:选择那些能引起大家思考的这一类生活小事。
2、根据选材要求,说说你准备写什么。
3、分析所选的材料是否符合本次习作要求。
4、对这件事,你的感觉如何,在题目上可以补充什么?
5、学习“提示”3,怎样把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列提纲,把事情经过分几步写清楚。哪部分印象最深?
第2课时
一、学生开妈写作文,老师巡回指导。
二、自由交流习作。
1、按3条习作要求评析习作。
2、教师巡视,找典型。
三、指导评议:
1、事情的经过步分哪几步?
2、怎样一步步写清楚、写具体?
3、自改、互评(补差)
4、个体评议,自我修改。
四、作业:把修改后的作文誊写到作文本上。
练习3
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识字的实际出发,恰当选择查字方法查字典。
2、初步学会使用“居然、果然、突然”,“可是、由于、尤其”等词,给“怪、当年、片刻之间、瞥”找到近义词。
3、能照例句扩写句子。
4、能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练习中的短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查字典;扩写句子;找出重点段理解课文。
难点:体会用词的确切性;根据句子意思确定扩写什么内容。
教 具: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1题
1、读准字音。
2、独立完成写词语。
3、同桌互查。订正。
4、师根据巡视的情况作点评。
二、指导完成第2题。
1、自由读这段话,想:这段话的意思。
2、集体交流。
3、独立填表。
4、交流表格内容,并说出依据。
三、指导完成第3题。
1、回顾这一类题该怎么做?
(1) 辨析词语的意思。(“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突然”表示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
(2) 读句子,理解语意。
(3) 选词填空。
(4) 再读句子,看词义和语义是否吻合。
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交流反馈。(“可是”表示转折;“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尤其”表示进一步。)
3、质疑问难。
四、指导完成第4题
1、读题,明要求。
2、找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3、比较哪个更确切。
4、说说给我们的启示,体会用词的准确。
五、作业:《作业本》第1-4题。
第2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5题。
1、读题,明要求。
2、学习例句,弄清楚要注意什么。
3、自由选一句口头练习扩句。
4、交流。
5、小结:扩句的意义。
二、指导完成第6题
1、回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2、自由读短文。给短文分段,找出重点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让共产党员买车票的事。
第三段(第7自然段)人们向小吴投去崇敬的目光。
3、细读重点段。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去理解。
(1)大娘为什么要问:“谁是共产党员?”
(2)这位共产党员是谁?他是怎么做的?划出有关句子。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这件事反映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三、作业:《作业本》第5题。
10、猫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28个新词语,能用“逐渐”、“无忧无虑”造句,领悟“可是”在语句中表示的转折作用。
3、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摘录法概括两段课文的段落大意,要求做到完整、简洁、明确,明白算术根据各段所表达的内容,找准可以概括大意的句子,教会学生验证自己摘录的句子是否正确。
难点:体会猫难以捉摸的古怪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了解作者是怎样生动、具体描写猫的。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
2、引导: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猫”? 集体交流了解猫的特点,引起新旧知之间的联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大声读课文3-5遍,按预习要求自学课文。 进一步巩固第一单元训练重点,培养自学能力。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猫的哪些特点? 三、交流自学成果,指导点拨,小组交流。
1、组长汇报,集体交流。解决“的确”、“暖和”、“没完没了”、“枝折花落”的读音,“耍”、“贪”的字形,理解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段落。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特点)
2、哪几个自然段写猫的古怪性格?课文其余部分写了什么?
3、用“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猫的性格古怪。
第二段(第4自然段)满月小猫的特点。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5题。
2、熟读课文。进一步巩固字词,感受课文语言美。
第2课时
一、复习提示:
1、认读词语,说说词中带点字的意思。 丰富多腔( ) 变化多端( ) 遭了殃 ( ) 闭息凝视( )
2、回顾课文主要写了那两方面内容。
二、研读第一段。
1、引入:用横线划出你读懂的内容。
2、巡视:辅优补差
3、集体交流,板书读懂的内容,学会概括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喜欢猫的思想感情。 老 实:睡觉的时候 (乖,无忧无虑,不过问) 贪 玩:玩儿的时候 (任凭,一天一夜不回来) 尽 职:捉鼠的时候 (闭息凝视,非……不可) 高 兴:温柔可亲 (蹭、伸、跳、踩、叫唤) 不高兴:一声也不出 胆 小:总想藏起来 勇 猛:也敢斗一斗
4、小结第一段,完成课后习题2,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1)指导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重点掌握抓住段落中跟全文意思关系密切的句子,准确、简明地概括段落大意。
(2)讨论课后习题2,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摘录“猫的性格实在古怪”为段落大意,因为这句话能概括全段的主要内容;而“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则是第2自然段的内容。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6、学习本段的写作特点。(抓住事物的特点,采用对比的方法。)
三、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3题。
2.按课文内容填空。 猫的性格( )。既( ),又( );虽然( ),但是( );它有的时候( ),有时候又那么( );它高兴的时候( ),不高兴的时候( )。
板书设计: 老实 贪玩 尽职
猫(古怪) 温柔可亲 一声不吭
胆小 勇猛
第3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记:古怪 老实 无忧无虑 贪玩 尽职 闭息
2、自查、订正
3、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内容。
二、研读第二段。
1、引入:用横线划出你读懂的内容。
2、巡视:辅优补差
3、集体交流,板书读懂的内容,学会概括刚满月小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喜欢猫的思想感情。 活动地点:逐渐开辟,从“屋子里”到“院子里”。 活动尽兴:没完没了(摔、跌、跑、摔跤、打秋千)。 玩的物品:从“鸡毛、线团”到“花盆、花枝”。
4、看图,说说小猫在什么地方玩什么?怎么玩?
5、读课文“它们到院子里来了……”理解“遭了殃”是什么意思?花草怎么遭了殃?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看板书背诵这一段。
7、讨论课后习题2,概括第二段段落大意。 摘录“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作为段落大意。因为第一句只写了“摔跟头”这一个方面,而“更可爱”的表现还有“摔跤、打秋千”等。
三、质疑: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录音范读 ,选择喜爱的段自由读,读出猫的可爱来。
4、自由联读,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五、积累
1、背诵第四自然段。 积累词语,感受课文语言美。
2、摘录自认为优美的词句。
3、模仿课文介绍你喜欢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学有作力的学生可以把它写下来。
六、完成《作业本》第3、6题。
11、万里长城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练习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4个新词语。
3.熟读课文,能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课文“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分段,进一步练习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难点:体会文章中穿插于说明间抒发情感的句子,在感受长城伟大中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的赞叹之情。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一、 揭题,激发情感。
1、出示长城图片,问:这是什么?谈谈自己对长城的了解。
2、你想进一步了解长城吗?
板书:万里长城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观看课文配套录像,说说对长城有哪些新的了解。
2、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长城的哪几个方面?
3、按预习要求自学,进一步锻炼自学能力。
三.交流。
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作业本》第1题。)
2、形近字选字填空。御 卸 峦 恋 防( )山( )
四.指导分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出示课后练习第2题:按照“长城伟大、长城的特点、我们民族的骄傲”给课文分段。
3、交流,理清文章脉络。
五.作业:
1、《作业本》第1-3题。
2、思考课后第一题。 巩固字词,鼓励探究。
第2课时
一、引入
1、快速读课文,找出重点段。
2、交流。
二、研读重点段
1、回顾读懂重点段的方法,复习第三单元训练重点。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3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指名回答并板书: 气魄雄伟 建筑年代久远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3、课文是怎样分别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
(1)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三方面介绍了长城的气魄雄伟?讨论理解并板书: 像一条巨龙:崇山峻岭、起始点(鸭绿江、嘉峪关)蜿蜒曲折 高而宽:宽5-8米,顶部可以并行五六匹马,高8-10米 “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计策的形象”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朗读最后一句,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和我国人民对长城的热爱。 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长城比作一条巨龙横卧在崇山峻岭上?
(2)学习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哪三个时期的长城?试用一句话分别介绍不同时期的长城。(自己试说,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历史时期 为长城做了什么 长城在当时的作用
战国时期 修筑长城 防御外敌侵略,对外贸易的商业大道
秦 朝 连接长城
明 朝 整修与扩建
(3)学习第4自然段,思考:工程浩大和施工艰难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要采制……用自己的生命修筑了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4、质疑问难 5、概括段落大意
(1)引导:怎样用摘录法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2)尝试概括段落大意。
(3)集体交流。
(4)小结方法,进一步掌握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如果要摘录几句话才能概括全段内容,要把这几句话整理成通顺连贯的句子。
四、朗读课文
1、录音范读
2、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 在读中感悟长城的伟大。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题(2)和第5题(2)。
2、阅读与长城有关的书。
第3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记:气魄雄伟 年代久远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结晶 骄傲
2、自查、订正
3、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
二、研读第一、三段
1、读第一、三段,思考:第一、三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自由读,结合课后第四题,划出重点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点拨。
4、集体交流。
5、学习了这篇课文,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你有什么感想?很多同学去运长城,当你登上长城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
6、指导朗读和背诵。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感受等)
2、选择你认为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听。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6题。
2、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气魄雄伟 长城伟大
建筑年代久远结晶 骄傲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12、伟大的友谊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 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54个新词语。
3、感受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主义为基础的友谊,纯真、高尚、伟大。教育学生热爱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具体事例中幸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了解,懂得真正的友谊要建立在共同事业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革命导师的热爱和崇敬。
难点:从课文所叙述的具体事情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 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揭题设疑
1、板书“友谊”,什么叫“友谊”?
2、板书“伟大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3、看图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激起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1、按预习要求自学。
2、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三、交流自学
1、小组交流。
2、选代表集体汇报。
四、指导分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大意。
2、认识过渡段。
(1)第4自然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2)哪一部分是承上的,哪一部分是启下的?
3、课文可分几段?过渡段放在第二段还是放在第三段?
4、小结:过渡段不仅在内容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章思路。
5、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说说各段的段意。
五.巩固练习
1、完成《作业本》第2、3题。
2、正确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 找出课文重点段。
1、自由快速读,找出重点段。
2、交流。
二、研读第二段
1、回顾阅读重点段的方法。
2、指名读第二段
(1)理清写了哪些内容。
①恩格斯热情帮助马克思;
②马克思竭尽全力帮助恩格斯。
(2)找出重点词句,理解作者意图。 “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作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 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马克思当时生活困难的?马克思是怎样面对的?马克思的生活为什么会有困难? “碰到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 “竭尽全力”是什么意思?马克思为什么要“竭尽全力”帮助恩格斯?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表现在哪些具体事情上?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研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说说在伦敦时,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怎么解释?
2、后来他们分开了,再在一起仍是怎样合作的?(自由读第6、7自然段) “无微不至”、“时时刻刻”、“骄傲”说明什么/课文通过几件事写出他们之间互相帮助?
3、小结: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对方的工作看作是共同事业的一部分,所以他们互相配合、亲密合作。这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四、概括段意(投影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说说过渡段在课文中说起的作用。
2、学习抓住过渡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3、用摘录法概括第二、三两段的段落大意。
五、作业
1、《作业本》第4、5题。
2、收集有关友谊的名言。
第3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记:省吃俭用、竭尽全力、各抒己见、毕生精力、日以继夜
2、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内容。
二、研读第一段
1、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教师巡视点拨。
2、看图,探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干什么。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用摘录法概括段意,体会五个“共同”?
5.实习能否敲开就业大门 篇五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左右,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迫于此压力,实习就业者这一我国近年来新生成群体的轮廓渐趋明晰。
实习就业者群体轮廓渐趋明晰
今年6月,来自上海的刘谊正式从重庆大学本科毕业了,然而对他而言,漫漫求职路依然还在继续。不甘心于毕业就失业,刘谊主动到重庆一家节目制作公司当起了实习生,再过7天,他的实习期就满两个月了。在实习就业的日子里,每天他都第一个到单位和最后一个离开单位的人,他主动揽下别人不愿干的活儿,一干就是一整天。
“我们也清楚明白实习就业里很可能就埋藏了陷阱,我们可能会成为企业的免费劳动力,但是拒绝就意味着失去一次就业机会。即使有1%的希望,我们也必须100%地去争取。”刘谊显得有些无奈地说。
在与刘谊的攀谈中,记者了解到,他们班上31名同学,除了五个国防生、三个考上研究生的,只有六个同学找到工作,其余的就业情况大多与他类似,都在一些单位里当着实习生,而没有任何报酬。
“我现在身上只剩下210元了,马上实习单位还要带我去外地做一个项目,要是还是像前两个月那样,一分钱补贴也不给的话,我真不知道还能不能撑下去。”另一名实习就业者马依晨在接受采访时,显得十分焦急。
用工单位与毕业大学生的“两厢情愿”
在劳动力供大与求和巨大的就业压力之下,对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而言,实习就业这一新的就业形式竟是“两厢情愿”的.结果。
“只要不毕业就失业,实习就业又何妨?难道一个大学毕业生还真去领低保金过活吗?”刘谊说:“现在的用人单位招人时,都要求有一定的从业经验,我们这些应届大学生在这上面很受限,如今只有通过实习来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
也有毕业生通过实习就业,进入到某一行业内知名企业实习,而这样的实习经历也为他们增添了职场竞争的砝码。“在读书时就很向往这家企业,但他们的要求太高,我根本没机会去工作,但通过实习就业的方式,企业的进入门槛一下就降低了,而我在这里实习也学到很多。”今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陆路还是通过熟人介绍才到重庆一家软件研发的大企业实习的,他说,“现在我去其他一些小的软件开发公司求职的时候,他们都很认可我这段实习经历,我现在已经联系好一家工作单位,等我三个月实习期一满,我就过去上班了。”
6.《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的教学设计 篇六
另一位来自杭州高级中学的女生韩晓(化名)本来成绩位列全年级前10,可此次高考发挥失常,只考出624分,但同样拿到了复旦入学通知。学军中学的女生张蕴贤考出681高分,上了复旦分数线。
复旦为文学优秀学生开通的自主招生绿色通道来自于一年一度的“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最大优势是不设门槛,不用参加水平测试,以写复旦推荐的文史哲书目读后感来选拔面试,优胜者上一本线就能进复旦,这被誉为国内绝无仅有的“凭写一手好文章,助升名校深造”的选拔机制。
当然,能进复旦并不是只投一篇读后感那么简单,复旦从1000多篇作品中挑出70多人进入教授团的自主招生面试,小施记得当时面试官问她平时看哪些书,关于自己这篇征文自己有什么看法,她记得当时她说到喜欢读《论语》,没想到考官立即追问“是哪个版本的论语”,让她一时语塞。
而杭州学军中学的张蕴贤告诉记者,她正是从钱江晚报上得知复旦博雅杯赛消息,恰好前段时间阅读了书单中梁遇春的散文集《春醪集 泪与笑》,便试着写了一篇3000字左右的读后感。以下我们选摘了3学生文章的部分内容。
读《红字》:灵魂对苦难的忍耐
D·H·劳伦斯曾这样评价《红字》:“一个实实在在的人间故事,却内含着地狱般的意义。”我对这“地狱般的意义”不甚理解,却在霍桑短暂而安详的叙述里浅读到了贴近我们生命的意义:当生命的忍耐延伸触及到了黑暗疆域之外的一丝丝光亮,请相信“总有一天,你的峡谷会开出花来”。
《红字》的忍耐开始于这样一句话:“我的孩子要寻找一个天上的父亲,她永远也不会认识一个世上的父亲。”海丝特神色淡定地说出这句话,于是伴随着对于不断的来自世俗,来自齐灵渥斯,来自内心的折磨的忍耐,苦难的拯救开始了。
是的,有时候这就是我们的一生。那个法国人罗伯·格里耶在《去年在马里安巴》里用那些塞满庄园的巴洛克式雕像,早就向我们演示了生命存在与生命意义追问的困惑:如今,您跟着我,永远迷失方向。苦难隐匿在人类路途某个幽暗角落,衍生了它的另一镜像:忍耐。今天的我们仍旧需要这样的忍耐,房龙这样形容生活: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一些人曾试图攀登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但他们陈尸石崖脚下白骨累累日月流逝年复一年。(《宽容·序》)
这样的叙述已然触及到了人类苦难与无奈的根源。苦难用一种不急不缓的姿态向我们逼近,人类的天空似乎以压迫的方式正在迅速的缩小,当生命蜷缩到卑微的境地,我们需要忍耐来支撑躯体的直立。这时的忍耐已远不是一种社会层面上的道德准则,它如河底生长着的景泰蓝色泽的水草,以我们不敢正视的深蓝和沉重的色质诠释着生命存在最朴实的意义。(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施卓彬)
读《论语》:我眼中的孔子
文人、政治家、普通人千百年来的诠释,都凝聚在了孔子的身上。
孔子是一个寓创造于传播的文化巨匠,他又是累累若丧家之狗的失意官员;
孔子是一个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的模范教师,他又是晚年生活悲痛孤独的老者。
在《论语》中跨世纪去追逐孔子的身影,我发现在褪去了层层神秘面纱后的孔子,原来是这样可爱的一个人。他是一个拥有内心快乐的人;他是一个能关心别人的人;他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他毕生都在致力于让自己过得更舒适,更通达。“不迁怒、不贰过”。平常人总是爱跟自己闹别扭,看自己不顺眼,老想着靠着外界的认同感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我等在高考门槛前望穿秋水的学子来说,现在这段时间也许是近几年“做学问”最刻苦的时期。每天捧着琳琅满目的书本走马观花似地去“采撷”,多少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前方要学的东西太多,可怕的未知性也油然而生,人也就慢慢地心浮气躁起来。但我们忘了,明白自己,对自己有办法,这才是现在要学的最大最根本的学问。这是对孔子的解释,甚比一帖无价的药方。如果真的能明白自己,能做的事情也就太多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求为知可也”。孔子一再强调,人重要的是好学、踏实的学习,而无须太在乎所谓的名声和遭遇。
孔子这种乐观的思想运用到我的生活中就是保持内心的快乐,快乐地学习。
青春只有一次,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即使全日制的教育把我们的身躯固定在寥寥教学楼之间,我们心中那匹脱缰的野马早不知道冲向了哪个渺无人烟的原野。(杭州高级中学 韩晓)
读梁遇春散文:火一般的冷峻人生
初读梁遇春,当然是那篇著名的《Kissing the fire》。看到这个题目,便很觉得惊奇。也正怀着这种惊奇,又读了一些他的文字。他对“惊奇”这种感觉是很珍惜的。对徐志摩最深刻的印象也是“他好像时时刻刻都在惊奇着”。
还依稀记得书页下的注释中明确写着“梁遇春为纪念徐志摩逝世而作”,跟着是一段冰冷的文字,简述徐君飞机失事云云。于是,便单纯地认定是纪念徐君的悼词,也未加细想。几年之后,又读梁遇春散文,才真觉出些意味。那银灰色的眼眸,那时时惊奇的眼神,那火光一照遍地春花,那于人世火焰的最后一吻,短短六百字,不活脱就是梁遇春短暂一生的写照吗?
梁遇春火一般的人生,是在冷峻地“观火”中出发的。
他在这过程中所呈现的冷静眼光与逼人的灵气,除上天眷顾外,似乎别无解释。身在北大,又是叶先生最为得意的弟子,他却说“在所谓最高学府里头,上堂,吃饭,睡觉,匆匆地过了五年,到底学到了什么,自己实在很怀疑”,他更主张的是一种“可以自由地在家里躺在床上,或者坐在炉边念书”的学习方式。
7.敲开情感的大门 篇七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由于小学的情感容易受到具体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有关教学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故事,然后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引导把自己的小故事讲出来。当然,事情一旦叙述清楚,再动笔把它写下不来,就不再困难。
第二,引导实践,培养学生情感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观察实践,认识生活,才能为作文解决源头问题。例如写一个劳动场面的作文,首先必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劳动锻炼。只有经常参加劳动,才能对劳动的艰辛有所认识,对劳动成果的甘甜有所体验,对劳动快乐有所感受,文章的内容才比较真实、充分,而且有真情实感。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旅游、搞科技小制作和小实验,参加各种活动和体育活动等,从而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培养学生作文的情感。
第三,教师带头写好"下水"文,熏陶学生情感
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希望教师经常练笔——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故教师不断提高其水平实为要图。"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下水文"。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学生从来没有听到过教师自己议论写作文的切身体会。"从中不难看出教师"下水文"的魅力。教师爱好作文,文章写得情趣盎然,鞭辟入理,学生也会情动而辞发,逐步写好作文。
第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稳定学生情感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保持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一个外在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让学生热爱教作文的老师。为此,教师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解除苦恼,和他们一起阅读课外书,一起讨论读后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敢于大胆地把一些真实的事情、心理真实的感受写到作文中去。从而做到作文内容的真实具体,有真情实感,也使学生更加喜欢写作文。
第五,肯定成绩,深化学生的情感
根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成就需要。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学生一旦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就给予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作文中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就一定会更深层地喜欢一写作文。
由此可见,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喜欢作文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做到了这一点,你也将体会到作文教学成功的喜悦。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的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中华小姐冠军的获奖感言11-01
我心中的奥运冠军400字作文07-07
致奥运冠军滕海滨的一封信优秀作文10-07
期货冠军资金管理方法07-13
隐形冠军企业申请资料08-27
我渴望当一名奥运冠军作文10-05
第十六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冠军许吉如演讲视频08-01
车的世界教学设计07-16
《光与色的世界》教学设计10-09
包装袋的世界课件设计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