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竞赛题

2024-09-19

初一语文竞赛题(精选9篇)

1.初一语文竞赛题 篇一

十八中学初一趣味语文知识竞赛题(答案)

(说明: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答案要求写在后面的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亲爱的同学,当你接到这份试卷的时候,也许还在抱怨吧,“语文学习本来就枯燥无味,还要搞什么语文知识竞赛,真没劲!”千万别急,这一次竞赛的试题与其他的语文考试试题绝对不一样。做完它,你也许会发现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非常广阔,它不光有趣还能增长见识,即使不能得奖,也会觉得其乐无穷,可要努力哟!

一、选择题。(共40道题,每题2分,计80分)

1、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A

A、王维 B、孟浩然 C、李商隐 D、王昌龄

2、《老人与海》的作者是A

A、海明威 B、马克·吐温 C、杰克·伦敦 D、狄更斯

3、《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B

A、柯南道尔 B、笛福 C、狄更斯 D、莎士比亚

4、“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原指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他的国籍是B

A、英国 B、法国 C、丹麦 D、德国

5、“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一对联写的作家是B

A、吴敬梓 B、蒲松龄 C、曹雪芹 D、罗贯中

6、下列流行歌曲的歌词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村里的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小芳》)

B、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还有珠穆朗玛峰是最高的山坡。(《大中国》)

C、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D、放心着你的沉默,去说服明天的命运。(《牵手》)

7、从语音的角度看,下列行业标语不恰当的一项是A

A、存款强行,贷款富行。(银行)

B、建文明城市人人参与,创优美环境个个享有。(环卫)

C、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厂矿)

D、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务)

8、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D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

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

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李明的同学张强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9、有位美国老妇人来游仙女山,途中不慎被荆棘划破了裤脚,游兴大减,不肯继续登山,机灵的女导游笑着对她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使得老妇人开怀大笑。高兴地继续跟导游登山观景了。根据当时的情景和女导游的身份,你认为她说的是下面的哪句话?B

A、我们仙女山就是这样,荆棘多,但只要你小心点,不就不划破了吗?

B、您看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拉住您的裤子,不想让您走呢!

C、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它拉住您的裤子,就是不让您走。

D、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就是这样,它不想让谁走,就划谁的裤子,您最好别走。

10、中国23岁以下国家足球队在雅典奥运会足球亚洲区预选赛上虽奋力拼搏,但最终失利,如果你是足球迷,要安慰、激励球员,不该说的一句是B

A、站直了,别趴下!B、有没有下一次,心里还是没有底。

C、成也爱你,败也爱你!D、在我们心里,依然期待你真正崛起。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1-—12题。

国外某城市开设了租车自驾旅游项目。驾车人发动汽车时,车内自动放音装置就会放一段录音:“阁下,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30英里,你就可以饱览本地的美丽景色;超过60英里,请你到法庭做客;超过80英里,欢迎光顾本地设备最新的急救医院;上了100英里,请君安息吧!”

11、对当地规定的驾车最高时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30英里 B、60英里 C、80英里 D、100英里

12、若用简明的语言直截了当地表达录音的内容,在说“阁下,请您”后接续正确的一项是C

A、饱览美景 B、不要超车 C、驾车慢行 D、热爱生命

13、××中学团委准备为召开部分团员座谈会发布通知,通知正文的最后一句应写的是B

A、恭候莅临 B、望准时出席 C、敬请届时指导 D、欢迎大家光临

14、下列诗句后面与其代表的季节不一致的一项是A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

C、柳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春)

D、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花香。(秋)

15、公元2004年是甲申(猴)年,那么2008年是D

A、乙酉(鸡)年 B、丙戌(狗)年 C、丁亥(猪)年 D、戊子(鼠)年

16、宋词和元曲中分别有“词牌”和“曲牌”,下列各项中属“曲牌”的是C

A、浪淘沙 B、水调歌头 C、天净沙 D、西江月

17、下面对联所隐含的年龄是

花甲重逢 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 再多一度春秋C

A、121岁 B、131岁 C、141岁 D、151岁

18、下列人名与出处不对应的一项是B

A、阿里巴巴-——《一千零一夜》 B、犹大-——《伊索寓言》

C、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灰姑娘-——《格林童话》

19、“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的作者是B

A、郭沫若 B、徐志摩 C、闻一多 D、戴望舒

20、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D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庄

2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一诗句中包含了几种颜色C

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22、以下表示条件反射的一个成语是C

A、朝三暮四 B、耳濡目染 C、望梅止渴 D、乐不思蜀

23、我国最早的字典是B

A、《康熙字典》 B、《说文解字》 C、《新华字典》 D、《尔雅》

24、通常人们在信尾写上“此致敬礼”,这个“此”是指A

A、信的内容 B、写信人的谦称 C、代指后面的敬礼D、礼貌用语

25、下面是有趣的成语之最,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最宝贵的话-——金玉良言 B、最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C、最大的被子-——幕天席地 D、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

26、仔细品味当代剧作家魏明伦回答别人提问时的一段话,选出对文中的四个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你问我成功的秘诀?有诀无秘,早已公开-——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

A、“喜新厌旧”指求创新,不守旧。

B、“得寸进尺”指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永远向更多的目标去努力。

C、“见利忘义”指只要有利可图,就发奋创作。

D、“无法无天”指艺术创造不要让条条框框束缚,要大胆突破,勇于创新。

27、“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

A、格林童话

B、安徒生童话

C、伊索寓言

(B)

28、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

A、一个人

B、一只鸟

C、一只猴子

D、一条龙

(B)

29、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

A、王妃对她的陷害

B、画师歪曲她的形象

C、大臣说她的坏话

(B)

30、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

A、渔夫

B、皇后

C、王子

(C)

31、“卧薪尝胆”说的是:

A、夫差

B、范蠡

C、管仲

D、勾践

(D)

32、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

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

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

(A)

33、屈原是春秋时代哪国人?

A、吴国

B、楚国

C、越国

D、齐国

(B)

34、“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

A、刘备

B、诸葛亮

C、司马光

D、司马迁

(B)

35、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

A、驾车

B、骑马

C、奔跑

D、飞行

(C)

36、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的

A、智慧女神

B、爱神和美神

C、自由女神

(B)

37、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中梁山好汉武松所为?

A、倒拨垂阳柳

B、汴京城卖刀

C、醉打蒋门神

(C)

38、“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宋朝的杨时,为了见名士程颐而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么杨时等待的目的是: A、拜访

B、请罪

C、道谢

D、辞别

(A)

39、我们常把那些一知半解,却喜欢在人前卖弄的人叫:

A、半截剑

B、半段枪

C、半面

D、半瓶醋

(D)

40、“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谁说的?

A、席勒

B、雪莱

C、歌德

D、徐志摩

E、舒婷

(B)

二、请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对的请打,错的请打×。(每题1分,共6分)()

1、《还珠格格》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地。

()

2、自去年中国社会科学辑刊提出建立社会科学规范化以来,”规范化"成为学者之间的一个炙手可热的论题。

()

3、刚一起跑,高三(1)班的夏曦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点。

()

4、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的人格可说是不名一文。()

5、期中考试,刘军同学数学获得满分,真可谓是登堂入室了。

()

6、你游桂林的山水,见到那些构造奇妙的山洞,一定会说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

三、填空题。(除第1、4、6、7、9题外,其它每题1分,共计34分)

1、下面几道题,做过的人无不说不可能得出这样的答案。你不妨来试试:(3分)1+1=1,2+1=1,3+4=1,4+9=1,5+7=1,6+18=1。

怎么会这样呢?其实,只要我们给这些数字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其结果就可以成立,完全正确。①1()+1()=1(),2(月)+1(月)=1(季度),3(天)+4(天)=1(周),4(点)+9(点)=1(点)(即13点),②5()+7()=1(),③6()+18()=1()。

答:1(市里)+1(市里)=1(公里),或1(市斤)+1(市斤)=1(公斤),5(月)+7(月)=1(年),6(小时)+18(小时)=1(天)

简单的数字游戏告诉我们,面对生活里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角度思考,跳出习惯的思想圈圈,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使“不可能”变为“可能”。

2、中国古代“不惑”是指男子多少岁?()B 40岁

3、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粗茶淡饭(山珍海味)流芳百世()

遗臭万年

4、成语不离“舌”:形容信口胡说(妄口八舌)形容说话轻薄(闲嘴淡舌)形容能说会道(唇枪舌剑)形容惊诧无言()形容随声附和()张口结舌鹦鹉学舌(2分)

5、模仿下列括号里的成语对前面数字的形象而别致的描述,在最后一个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成语以形象地描述最后一个数。

①10000 – 0(万无一失)

②10002 = 100×100×100(千方百计)

③7÷2(不三不四)

④-1 / 100()

百里挑一

6、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12分)

1、直接了当(○)○

2、换然一新()

3、别出心裁()

4、趋之若骛()○

5、如火如茶()○

6、因地治宜()

7、推心至腹()

8、纷至踏来()

9、原形必露(○)○

10、谈笑风声()○

11、委屈求全()○

12、金壁辉煌()

1.接-截 2.换-焕 3.新-心

4骛-鹜 5.茶-荼 6治-制

7.至-置 8.踏-沓 9.必-毕 10.声-生 11.屈-曲 12.壁-碧

7、用动物名称填成语(7分)

杯弓_蛇__影

_狼 __狈_为奸

__蛛__丝__ 马__迹

_鸡__ _犬__不宁

8、怪体诗如何读?

虎虎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一龙二虎望三山,五湖四海会八仙)

9、说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2分)

稻草人救火--引火上身、同归于尽

擦脂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10、蒲松龄有一名联,上联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请接下联。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1、明代大画家唐伯虎从小聪明伶俐,最喜欢画画,读书也很用功。据说他少年曾在酒店里帮工,并利用空闲时间看书、画画,画出得意的画就贴在店内的墙上。有一天,江南大才子祝枝山到店里喝酒,见画很不一般,又得知是年仅十几岁的唐伯虎所画,就同当地著名画师沈石田再次来到酒店。沈石田先看了墙上的画,又把唐伯虎打量了一番,然 后对唐伯虎说:“我有一条字谜,若你猜对了,我就收你徒。” 唐伯虎很高兴地答应了。沈石田的谜语是这样的:去掉左边是树,去掉右边是树,去掉中间还是树。唐伯虎略一思索,便挥笔 写下了一个字。沈石田一看,十分高兴,便收他做了徒弟。聪明的你,请告诉我,唐伯虎写的是个什么字呢?

12、父亲见儿子从学校拿回成绩单,关心地问:“考得怎么样,快念给我听听。”儿子看了父亲一眼,胆怯地打开成绩单念道:“语文52,数学48,共计100分。”“

”儿子听了,忍不住“扑哧”笑了。“看,一表扬你就骄傲了,”父亲扳起脸来说,“要继续努力。

13、理想职业 一位父亲很想知道他的儿子将来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于是他便问儿子:“我想知道你喜欢干什么。现在是你选择的时候了。”

“我所喜欢干的?爸爸,这很简单,”年轻人说道,“我想整天坐着汽车兜风,而口袋里总是装满着钱。”

“你的职业总算找到了。”父亲显得很高兴地说:“你将会是一个„„”

这位父亲当然知道儿子想的是什么,但他没有生气,而是顺水推舟、富有幽默感地为儿子选择了一个职业。

这位父亲所说的儿子的职业是什么呢?请把最后一句话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11、彬

12、嗯,你‘共计’这门考得不错。

13、公共汽车售票员

2.初一语文竞赛题 篇二

语文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著名教师于漪曾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 而民族语言负载民族文化, 是根之根。”“汉语言文字负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古老文化, 它不是没有生命的符号, 而是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习祖国语言及其各种表现形态 (口头语、书面语等) , 学习利用语言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外,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祖国语言, 继承民族精神和人类遗产, 提高文化修养, 培养高尚情操, 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塑造高尚的灵魂。

语文教学曾一度极力追求科学化, 追求客观性、确定性、抽象性的目标, 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向自然科学靠拢的过程中, 醉心于数量化和标准化, 过度地进行理性分析, 简单地把解决物理世界问题的方法移植到精神世界的问题上来。直面语文教学现状, 存在把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学习变成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 使本来诗意的、审美的、人文的教学向标准化、抽象化、机械化转化的问题, 从而丧失了教学的人文色彩。教学如果抽掉人文内涵, 只剩下训练知识与技能, 就会使教学失去生命而暗淡无光。

现在的情况是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每况愈下, 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都大不如前。究其原因是教师魅力不够,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总是提不起兴趣?还是汉语很艰涩, 学生对于这种每天生活都要接触和使用的语言不屑一顾?我想原因都不是这些, 细细品味一下现在的课本, 不难发现课本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是对长久以来模式一致的基础知识的训练明显已失去新鲜感。周而复始的字、词、句及段落的分析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难以让学生收获成就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人尽皆知的一句名言, 如果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把学习语文当成一件苦差事, 那么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这样很难使学生真正学习到语文学科的知识, 领悟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 那么也就难以实现语文教育的初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灵魂。因此,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便成为改变这一现状的首要课题。我通过分析和实践论证, 引入竞赛机制配以其他形式, 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竞赛机制是国外先进的管理学的一个概念。顾名思义, 竞赛就是比赛, 既然是比赛, 就会有竞争, 就会使人产生获得肯定的渴望。在语文教学中引入这一机制的目的, 也就是希望通过这种竞赛的方式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基础知识训练的方式, 既可以给学生一种在短时间内体验到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快感, 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这样把语文学习当成一件自觉自愿的事情去做, 自然效果会有很大的改善。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引入竞赛机制, 也让学生有难题可做、可解、可研究, 从而拉大知识水平的差距。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相互学习, 共同研究, 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引入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改进与习得对于学生的影响才是最重要的, 语文教学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方法的习得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竞赛结果的揭晓与适当的鼓励, 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想法日益成熟之后, 本学期, 我便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我所执教的班级, 学习的氛围是很比较浓厚的, 同时也有良性竞争的风气, 比较适合开展这种竞赛活动。学生也对这种新的机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新鲜感, 一改过去那种周而复始的学习模式, 积极性、主动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学期至今, 我已经在两个班级各开展了三次语文竞赛, 两次以知识竞赛的形式, 两次以试卷的形式。在知识竞赛中, 我将课堂上讲过的知识与学生课下的阅读和涉猎相结合, 既包含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又有扩展的空间。以小组的形式, 每个小组派出四名队员组成一队, 分别为一、二、三、四号选手轮流答题, 然后是抢答题, 最后是有难度的风险题。通过竞赛评出优胜, 给每队表现最突出的选手 (由同学投票的形式选出) 颁发证书, 并且在班级的黑板报进行公示。为了使更多的学生亲自参与其中, 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我又进行了两次试卷形式的语文竞赛。这种试卷的形式涵盖的语文面更加广泛, 并且更加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 一些学习踏实并且阅读量较大的学生有优势。这样做的目的, 一是希望那些性格较为内向, 不爱表现自己, 但是学习认真的学生能从竞赛中获得认可, 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二是对那些在语文学习中有困难的同学也是一种鼓励, 使他们坚定学好语文的信心。和知识竞赛一样, 也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 特别是对那些成绩不够优秀, 但是有进步的学生, 不仅颁发证书, 而且以家长信的形式, 及时向学生家长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师生与家长紧密合作, 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都反映, 这种竞赛的机制不仅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 广泛地涉猎课外知识, 而且学习的劲头更足, 开始喜欢语文学习, 觉得语文学习不像以前那样枯燥。

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以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之后 (两个班级课内阅读成绩平均提高了1分;文学常识等基础部分得分平均提高了1.5分) , 我进一步对竞赛机制作深入研究。主要是在竞赛的内容上面下工夫, 把内容的广度和

浅析师范生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杨青

(菏泽学院西校区初等教育系, 山东菏泽

摘要:师范生在接触各个年龄段的小学生时往往感觉很茫然, 仔细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 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 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标。作者从四个方面对师范生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这一问题提出了看法, 以供师范生们参考。

关键词:师范生小学语文课要点

在小学教育中, 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具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及身心特点。师范生接触之初往往会感觉茫然, 只有针对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 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 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的。那么, 师范生如何上好小宽度、难易的比例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把竞赛作为对课堂知识的兼顾和补充。我把题型设计为选择题、填空题、语言运用和自由表达几大部分, 内容涉及文学常识、名著导读、诗文填空等多方面课堂上不可能一一讲述的知识。学生们确实感觉到了难度, 这些知识不再是书本上那些一次次的简单重复, 而是充满了挑战的刺激和兴奋感。特别是自由发挥这一部分, 让学生谈自己读过的印象最深的一部文学作品, 或者是谈自己的理想和如何实现。这种表达不像课堂作文, 对学生有很高的体裁、写法的限制, 学生可以像讲话一样谈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做不仅加深了我对很多的同学的认识, 了解了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和内心真实的想法, 为增进互相的理解与沟通架设了一座桥梁, 而且学生从中也真正地出现了一些语言优美、自然、真切、感人的句子。这些句子不同于学生作文里那些华美却空洞的语句, 而是真正满含学生情感的语句, 美就美在它的真实与真情。我想这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学生把语文作为一门工具, 为自己的生活服务。竞赛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对学生是一种全面的培养, 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做到了很好的结合。

语文教学中的竞赛机制,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每次竞赛结束后, 都可以看到课下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讨论的热烈场景, 许多不善表达得同学也开始参与其中, 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很多同学都渴望得到那一张小小的证书而下定决心暗自努力。他们感到知识是广博的, 语文是丰富多彩的、有吸引力的学科, 也可以像数、理、化解开一道难题一样获得巨大的满足与成就感。同时, 还加强了课外知识的学习, 读书的风气在班级中很快形成了。每当看到这样的场面, 我都会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

在引入了竞争机制的同时, 我也将其他的形式与竞争机制相结合。比如通过排演小品和话剧的形式把课本的知识由死变活。这种形式有人说是流于形式, 只是课堂气氛热烈, 而学习的效果却不一定好。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学生通过排演小品与话剧, 一方面, 是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一种有益的尝试, 提升了自

学语文课呢?我结合教学实践经验, 谈谈看法, 以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范生们参考。

一、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有了兴趣, 就会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 并会轻松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把学习看作快乐的享受。在教学过程中, 师范生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 在教材中努力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合理利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 播放桂林山水美丽的图片, 展现漓江的水清、静、绿, 桂林的山奇、秀、险。再配以悠扬的轻音乐, 令学生在视觉、听觉身的能力。另一方面, 当你真正想把一个角色、一个人物塑造成功, 得到大家的肯定, 你就会深入这个任务中, 去研究他, 去读懂他。学生对书本人物的语言、语气、动作、神态都逐一进行细致的研究和探讨, 自然对文章的主题等各方面都有很深入的理解, 对于学习文章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 除了学生的参与之外, 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只有这样才不会是表面的热闹, 而学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教师既要提出重要的问题, 给学生表演和塑造人物提供一个标尺, 让学生把握到关键和精髓, 又要把基本的必须掌握的重点和知识提出来, 使学生仅注重流于形式的热闹, 而忽视教学的目的。这种方式同样也可以引入竞赛的机制, 给优秀的团队以表扬, 同时在有时间和条件的前提下, 进行班级间的交流和巡演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可以说, 竞赛机制的引入对语文教学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形成良好的研究学习、互助学习的风气, 同时也是把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二者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使这两方面都获得提高。这一切最终的受益者都是学生, 学生不仅学到了必需的知识和能力, 而且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学在其中、竞在其中、乐在其中。

谁说语文不需要竞赛呢?谁说语文就是书本上那些枯燥的毫无生命的字字句句呢?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也是我们的国学, 它是有自己的生命和价值的, 而且始终都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尺。只要教师恰当地改进语文教学的方法, 敢于进行大胆有益的尝试, 语文学科一定会实现自己作为国学的价值, 发挥对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

摘要:针对目前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作者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引入先进的管理学中的“竞争机制”, 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觉性, 提高学习效率, 形成一种研究型、自主型的新型学习模式。竞赛机制的引入, 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 达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竞赛机制,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美]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刁培萼.教育文化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3]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一道数学竞赛题中的语文问题 篇三

甲、乙两位运动员从400米跑道的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绕着跑道练习跑步,已知甲每60秒跑一圈,乙每68秒跑一圈,那么甲会在跑第几圈的时候第一次从后面超过乙?

有学生计算出得数为8.5圈,于是便依此答曰“甲会在跑第8.5圈时第一次从后面超过乙”。可结果被评卷老师判为错误。正确答案是“第9圈”。对此,学生们表示不理解,一些家长(其中不乏高学历者)也很困惑:算出来明明是8.5嘛,为什么非要说是9呢?有执着的家长便找到竞赛组委会“讨说法”。组委会解释说:“第”后面必须跟整数,不能说“第8.5圈”,因为这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可是,家长们仍然一头雾水,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笔者作为一个语言学工作者,对这个问题也颇感兴趣,下面就进行简单的分析。

首先得肯定,标准答案“第9圈”是对的。只是组委会的解释过于简单、概括,没有起到释疑的作用。解决学生和家长的困惑,还得先回到原题,看它是怎么问的。原题的问题是“甲会在跑第几圈的时候第一次从后面超过乙”。因此,理解“圈”和“在跑”这两个语言形式是关键。

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释,“圈”即“圈子”,指“环形”“环形物”“圆而中空的平面形”。现代汉语中,“圈”不仅用作名词,也用作量词;量词既可用于基数表达,也可用于序数表达。在纯数学中,基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小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分数),一般没有什么限制。但在实际运用当中,能不能用小数,以及用什么样的小数,都受所选量词的限制。通常情况下,只有度量衡量词有与小数搭配的用法,其他量词大多不与小数配合使用。比如我们可以说“2.5米”“3.25尺”“4.571吨”等,但一般不说“2.5册”“3.25筐”“4.571张”等。既然基数表达都这样取决于量词,那么序数表达就更加受限制了。比如基本上没有一种具体语境可以让我们说“第2.5册”“第3.25筐”“第4.571张”等。

“圈”不属于度量衡量词,虽然在计量长度时,它可与小数搭配(属于基数用法),比如“四分之一圈”“三分之一圈”“二分之一圈”等(仅限少数几个分数表达式,比如一般不说“2.333圈”等),但在用它来表示序数的时候,则需要着眼于一个完整的圆周,不能说“第四分之一圈”“第三分之一圈”或“第二分之一圈”等。至于“第0.25圈”“第0.333圈”或“第0.5圈”之类的说法就更不可能有了。因为连基数表达人们都宁愿说“四分之一圈”“三分之一圈”或“二分之一圈”等,而不说“0.25圈”“0.333圈”或“0.5圈”(口语中多说成“半圈”)等。

再来看“在跑”。“在”用于动词“跑”之前构成的“在跑”,表示动作“跑”在进行之中。由原题可知,甲跑一圈需时60秒。因此,假如甲跑的是第2圈,那么,在60秒内的任何一个时间点,都可以说甲“在跑”第2圈。换言之,当他跑到第2圈的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即一半)等地点时,他都是“在跑”第2圈。即从第2圈的开始点(跟第1圈的结束点重合)到第2圈的结束点(跟第3圈的开始点重合),跑在这中间的任何一个点上,都属于“在跑”第2圈。因此,退一万步,即使有能说“第2.5圈”“第2.25圈”或“第2.33333圈”等的情况,它们也只是表示一个微观的点,与“在跑”这个表示进行的句法格式无法相匹配。可见,考生答案中“在跑第8.5圈”这个表达形式本身也是有问题的。

当然,孩子们能算出“8.5圈”这个数值,也应予肯定。因为甲第一次从后面追上乙,并超过乙,就是在他跑完8圈又半圈(8.5圈)的距离(正好是3400米处)的时候,因此,“8.5”这个数值本身是正确的。跑到第8圈又过半圈,其实正好是第9圈刚跑了一半。但不管跑在第9圈的哪个点上,只要没有跑完,其实都是“在跑第9圈”。

4.初一下数学竞赛 篇四

初一下数学竞赛

班级姓名得分 初一(3)班: 梁健红75 初一(3)班:闫世奇73 初一(5)班:王语林69 初一(3)班;林凯67 初一(3)班:林雨昕59 初一(9)班:王琪雯54 初一(5)班:杨舵初一(3)班: 李佳辉 初一(5)班: 张璐初一(3)班:张婷初一(5)班: 吴韫初一(1)班:王丽绮 初一(5)班:林燕初一(5)班:陈峥初一(5)班:戴柯迪 初一(3)班:吕嘉睿 初一(3)班;任哲远初一(5)班:章鸣初一(3)班:朱刘涛 初一(5)班:刘霞初一(5)班:刘思媛5450 50 4949 48 48 47 47 4747 46 45 45 45

5.初一年级阅读竞赛试题 篇五

总分100分

姓名:

班级:

一、填空题(25分)

1、冰心原名_________,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心于1923年发表的两部诗集是_______、________,创作上受到印度诗人__________的影响,其诗歌作品,在当时吸引了很多青年的模仿。

3、《荷叶•母亲》中体现了《繁星•春水》中的什么思想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冰心的诗中洋溢着______的哲学。

5、《繁星》、《春水》中的诗篇表现出诗人对于______、______、______的见解。

6.《狗.猫.鼠》中杀害隐鼠的凶手是

7.《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正月初一给鲁迅吃的第一样东西是

8.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__________

9.展现了鲁迅自己走出故乡,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是

_________

__________

10.《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原名

__________

11、《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假。

12、《镜花缘》的作者是_________

代__________________。共100回。

13、_________

国作家_____________以他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起25篇各自独立的小说,组成了自己的成名作《猎人笔记》。

二、选择题(30分)

1、下列作品中,那些是冰心的诗歌作品?()

A.小桔灯

B.繁星春水

C.寄小读者

D.超人

2、冰心的小诗受()的影响

A.现代派诗歌

B.印度诗人泰戈尔

C.新月派诗歌

D.郭沫若

3《繁星春水》是一本()集。

A.散文集

B.小说集

C.通讯集

D.诗歌集

4、《繁星》是冰心的第()部诗集

A.一

B.二

C.三

D.四

5、选出不是出自《繁星》《春水》的一项()

A.小孩子!你可以进我的园,你不要摘我的花-

看玫瑰的刺儿,刺伤了你的手。

B.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C.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D.蜜蜂,是能溶化的作家;从百花里吸出不同的香汁来,酿成它独创的甜蜜。

6.《狗.猫.鼠》中,别人说鲁迅是仇猫的,根据是他以前写的哪篇文章?()

A.《狗和猫》

B.《鼠和猫》

C.《兔和猫》

D.《狗和鼠》

7.《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将从老家带回来的山海经称为什么?()

三海经

B.三哼经

C.山哼经

D.山海经

8.《二十四孝图》一文中提到了下列哪则典故?()

卖身葬父

B.卧冰求鲤

C.哭竹生笋

D.郭巨埋儿

9.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

A.一对蚂蚁

B.一包苦菜

C.一对蟋蟀

D.都不是

10.“无常”这个“鬼而人,情而理”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A.形象好看

B.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C.能勾摄恶人的魂

D.活泼诙谐

11《朝花夕拾》中前七篇记述鲁迅J

L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____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A.《范爱农》

B.《父亲的病》

C.《无常》

D.《狗、猫、鼠》

12.《二十四孝图》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__________”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A.子路负米。

B

.黄香晒枕

C

.哭竹生笋

D

.老莱娱亲

1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提到的“上九潜龙勿用”出自哪里?

A.《周易》

B.《尚书》

C.《论语》

D.《幼学琼林》

1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

______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A.《西游记》

B.《红楼梦》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15.《琐记》中,“上穷碧落下黄泉”出自白居易的_______。

A.《长恨歌》

B.《琵琶行》

C.《长相思》

D.《宫词》

三、判断题(15分)

1、冰心的诗有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如:“言论的话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这句话使用了对比。()

2、冰心的小诗创作源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

3、繁星,代表着零星的思想;春水,是因为作者希望在不经意之时将思绪像春水一样流入读者心中。()

4、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5、“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宋朝苏轼的诗句,在冰心笔下有着同样的诗句:“人在廊下,书在膝上,拂面的微风里,知道春来了。”()

6、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

7、《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0首小诗组成的。()

8、《繁星春水》是一本散文集。()

9、冰心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这些诗的特点是形式严谨,冗长,富含哲理。()

10、《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给鲁迅买回来的山海经是没有插画的()

11、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说“只要对于白话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

()

12、《无常》是对保姆阿长的回忆。()

13、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4、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东京。()

15、《风筝》出自《朝花夕拾》。()

四、阅读理解题(30分)

(一)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冰心《繁星·春水》

1、“心中的风雨”比喻________________。(2分)

2、作者还有另一首小诗“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请指出这两首诗的共同情感并简析其特色。(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母亲呵!

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

(b)婴儿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

(c)一般的碧绿,只多些温柔,西湖呵,你是海的小妹妹么?。

结合这三首诗,说说这部诗集的主题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写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二)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选文节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中的《狗●猫●

鼠》。在这篇文章中,鲁迅清算了

___的罪行。(2分)

2、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物是谁?说说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初一古诗文名句竞赛真题 篇六

一、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40分)

1.客路青山外, 。

2.纤纤擢素手, 。

3.终日不成章, 。

4.盈盈一水间, 。

5.明月别枝惊鹊, 。

6.杨花落尽子规啼, 。

7.青女素娥俱耐冷, 。

8.中庭地白树栖鸦, 。

9.梅雪争春未肯降, 。

10. 但余钟磬音。

11.思而不学则殆。

12. 路转溪桥忽见。

13. 自将磨洗认前朝。

14. 萧萧暮雨子规啼。

15. 楼台倒影入池塘。

16. 吹面不寒杨柳风。

17. 梅花香自苦寒来。

18. 我言秋日胜春朝。

19.子曰:“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

二、理解性默写(60分)

1.“ , ”是《十五夜望月》中推己及人的咏月名句。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词中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 ,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 , ”。

3.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 ,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暗示时光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

4.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中妙的是“ , ”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5.《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词,词中表现出作者虽处困境,仍振作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 ”。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 “ , ”两句描绘了早春特有的.景色;转为议论,突出早春的可爱的句子是:“ , ”。

7.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雀)中用嗅觉和听觉捕捉夏夜景物特征,描绘丰收在望的诗句是:“ , ”。

8.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写出了秋高气爽的独特感受。诗中直抒赞秋胸臆的诗句是:“ , ”。

9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来表达:“ , ”。

10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 ”。

11《论语》中阐述学习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7.学好初一语文, 从爱的港湾起航 篇七

一、教师要爱学生的低起点

初一学生刚刚告别了熟悉五至六年的教师和同学, 是站在中学学习起跑线上的“小娃娃”, 他们要在全新的环境里, 在学习上适应新的变化, 要融入新的群体, 要应对身体发育带来的不可抗拒的新课题, 更要有一个接受和适应新教师的过程, 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更何况“九年义务教育直升”影响了他们的基础和学习习惯。所以, 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拔苗助长, 更不能动不动就埋怨、发火, 不要用语文教师最擅长的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来说孩子。因为初一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转折点, 这个年龄他们个人意识增强, 承受挫折的能力却很脆弱, 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 一旦被伤害就很难愈合。我就曾经犯过这种错误。一个学生因为期末语文没考好, 我就对他说:“你干脆再回去从小学开始吧, 因为你连哪是比喻句都没搞清……”为此, 他在作文中写道:那一刻, 我的自尊心彻底被剥夺, 也剥掉了我所有对语文的兴趣与迷恋……”这个事例警醒了我, 初一学生入学后不要急于开新课, 应以复习小学讲过的相关知识为主, 可出几份中小学知识紧密衔接与过渡的卷子考考学生, 再评讲评讲。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时弥补不足, 也让教师心中有数, 这样上新课就会轻松, 就会让学生渐渐消除对语文的恐惧感, 爱上语文。

二、教师要创设学生喜爱的课堂氛围

初一学生对学语文似乎总是缺乏兴奋、挑战、乐趣感, 教师讲得没有感染力, 没有吸引他们的兴趣他们就不听。我觉得我们应学习梁启超先生, 讲到精彩处“有时掩面, 有时顿足, 有时狂笑, 有时叹息”, “悲从中来, 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每当讲过, 先生大汗淋漓, 状极愉快”的风格。感动和激情应成为我们语文的主旋律;“情不自禁”的教学风格才是真实情感的流露, 投入和易动感情才会打动学生。只有教师富有激情了, 那么学生才会很有激情地去学习。课上我从不掩饰自己对课文内容理解后的激情, 学生也总会被我的激情所感染。那次, 讲《爸爸的花落了》, 由于我母亲刚去世不久, 触景生情, 不能自已, 竟声泪俱下, 也使得学生们哭声一片。一个女生竟伤心得劝不住。原来, 她说自己母亲身体不好, 经常像林海英的爸爸那样叮嘱自己要尽快长大, 而自己却嫌妈妈唠叨, 一赌气就跑开了, 现在想来真是悔恨不已……没有了激情的课堂, 任教师用再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 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 震撼学生的灵魂。

三、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追求时尚、缺少艰苦奋斗精神是现代中小学生的突出特点, 何况, 初一学生正处在这个转型期。要让学生爱语文, 符合这一特点的语文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1.找巧法, 变复杂为简单, 变陌生为熟悉

为了克服学生普通话夹杂川音的缺点, 我找到了川音的声调与普通话的声调相对应的巧法:一声二声相同, 三声四声互换 (入声字除外)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感觉, 敢说普通话了。

2.变传统的日记、周记等积累练笔的方式为课前三分钟自由演讲做积累

传统的日记、周记等积累练笔的方式, 有它自己的好处。但初一学生童心玩念依旧旺盛, 厌学情绪渐渐滋生, 缺少艰苦奋斗精神的他们很是厌倦这个传统写作方式。不过他们却崇尚自我、张扬个性, 喜欢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于是, 我大胆创新, 学生不写周记、日记, 只需每天积累自己喜欢的东西:几个成语、一句名言……然后, 每天上课前的三到五分钟就是他们的表现时间, 我让他们演讲自己所积累、感悟的东西。最后, 由学生的掌声决定是否精彩, 也可以“指点江山”。

3.改合适的文言文、古诗词记诵为喜爱的故事表演、歌曲吟唱

这个方式得益于王菲的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我发现, 学生们虽然没学过, 但却能唱诵如流。于是, 每有适合歌唱的文言文、古诗词, 我就亲自上网找到唱本或是和学生一起改编成熟悉的韵律来唱, 扮演故事人物来演。如《静夜思》、《春晓》的吟唱, 《孙权劝学》的故事表演等, 这既让他们爱上了这些东西, 也让他们青春飞扬, 真是一箭双雕。

4.建立班级语文网络家园

基于中小学生自身具有善于追求刺激、新事物的特点, 当今多元的信息时代的生活使他们如鱼得水, 互联网的普及使他们成为“网上一代”。他们对网游、QQ很热衷。有热情而不用, 就是对教育资源的绝对浪费。有网络这个最时尚、最快捷、最广泛的渠道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语文学习空间, 化语文学习于无痕, 思想教育于无痕, 我为何不抓住这个渠道呢?虽然, 我可以通过QQ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交流语文心得, 评价心情日志……这不也如跟学生谈心, 批改日记一样吗?

8.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七) 篇八

A.袭人B.雪雁C.鸳鸯D.紫鹃

2.相声中的“包袱”是指( )

A.道具B.服装C.笑料D.配角

3.“敲门砖”一词源于( )

A.考试B.拜师C.做官

4.名菜“东坡肉”,当年是( )

A.百姓烹制送给苏东坡的肉

B.苏东坡烹制的肉

C.一个叫东坡的厨师做的肉

5.“学富五车”最早指谁读书很多( )

A.惠施B.庄子C.孔子D.墨子

6.“幽默”这个音译词是谁从英语翻译过来的( )

A.鲁迅B.林语堂C.梁实秋D.钱钟书

7.“新郎”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唐朝“新郎”是指( )

A.刚入赘的女婿 B.考试登科第的学子

C.战场上立大功的士兵

8.“景泰蓝”得名于( )

A.地名B.人名C.年号

9.下雪的日子为什么安静( )

A.雪能吸收声音

B.雪能阻碍声音的传播

C.是听觉的错觉

D.雪能反射声音使之相互抵消

10.将下列成语和与其有关的人物连线:

司空见惯 韩信

一字千金 平原君

三令五申 刘禹锡

一饭千金 吕不韦

9.初一语文竞赛题 篇九

初一奥数数学竞赛第十五讲 奇数与偶数

通常我们所说的“单数”、“双数”,也就是奇数和偶数,即±1,±3,±5,„是奇数,0,±2,±4,±6,„是偶数.

用整除的术语来说就是:能被2整除的整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是奇数.通常奇数可以表示为2k+1(或2k-1)的形式,其中k为整数,偶数可以表示为2k的形式,其中k是整数.

奇数和偶数有以下基本性质:

性质1 奇数≠偶数.

性质2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性质3 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

性质4 奇数个奇数之和是奇数;偶数个奇数之和是偶数;任意有限个偶数之和为偶数.

性质5 若干个奇数的乘积是奇数,偶数与整数的乘积是偶数.

性质6 如果若干个整数的乘积是奇数,那么其中每一个因子都是奇数;如果若干个整数的乘积是偶数,那么其中至少有一个因子是偶数.

性质7 如果两个整数的和(或差)是偶数,那么这两个整数的奇偶性相同;如果两个整数的和(或差)是奇数,那么这两个整数一定是一奇一偶.

性质8 两个整数的和与差的奇偶性相同.

性质9 奇数的平方除以8余1,偶数的平方是4的倍数.性质1至性质6的证明是很容易的,下面我们给出性质7至性质9的证明.

性质7的证明 设两个整数的和是偶数,如果这两个整数为一奇一偶,那么由性质2知,它们的和为奇数,因此它们同为奇数或同为偶数.

回澜阁教育 免费的教育资源库

同理两个整数的和(或差)是奇数时,这两个数一定是一奇一偶.

性质8的证明 设两个整数为X,y.因为

(x+y)+(x-y)=2x

为偶数,由性质7便知,x+y与x-y同奇偶.

性质9的证明 若x是奇数,设x=2k+1,其中k为整数,于是

x2=(2k+1)2=4k3+4k+1=4k(k+1)+1.

因为k与k+1是两个连续的整数,它们必定一奇一偶,从而它们的乘积是偶数.于是,x2除以8余1.

若y是偶数,设y=2t,其中t为整数,于是

y2=(2t)2=4t2

所以,y2是4的倍数.

例1 在1,2,3,„,1998中的每一个数的前面,任意添上一个“+”或“-”,那么最后运算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解 由性质8知,这最后运算所得的奇偶性同

1+2+3+„+1998=999×1999 的奇偶性是相同的,即为奇数.

例2 设1,2,3,„,9的任一排列为a1,a2,„,a9.求证:(a1-1)(a2-2)„(a9-9)是一个偶数.

证法1 因为

(a1-1)+(a2-2)+(a3-3)+„+(a9-9)回澜阁教育 免费的教育资源库

=(a1+a2+„+a9)-(1+2+„+9)

=0

是偶数,所以,(a1-1),(a2-2),„,(a9-9)这9个数中必定有一个是偶数(否则,便得奇数个(9个)奇数的和为偶数,与性质4矛盾),从而由性质5知

(a1-1)(a2-2)„(a9-9)是偶数.

证法2 由于1,2,„,9中只有4个偶数,所以a1,a3,a5,a7,a9中至少有一个是奇数,于是,a1-1,a3-3,a5-5,a7-7,a9-9至少有一个是偶数,从而(a1-1)(a2-2)„(a9-9)是偶数.

例3 有n个数x1,x2,„,xn,它们中的每一个数或者为1,或者为-1.如果

x1x2+x2x3+„+xn-1xn+xnx1=0,求证:n是4的倍数.

证 我们先证明n=2k为偶数,再证k也是偶数.

由于x1,x2,„,xn。的绝对值都是1,所以,x1x2,x2x3,„,xnx1的绝对值也都是1,即它们或者为+1,或者为-1.设其中有k个-1,由于总和为0,故+1也有k个,从而n=2k.

下面我们来考虑(x1x2)·(x2x3)„(xnx1).一方面,有(x1x2)·(x2x3)„(xnx1)=(-1)k,另一方面,有

(x1x2)·(x2x3)„(xnx1)=(x1x2„xn)2=1.

所以(-1)k=1,故k是偶数,从而n是4的倍数.

例4 设a,b是自然数,且满足关系式

回澜阁教育 免费的教育资源库

(11111+a)(11111-b)=123456789.

求证:a-b是4的倍数.

证 由已知条件可得11111+a与11111-b均为奇数,所以a,b均为偶数.又由已知条件

11111(a-b)=ab+2468,①

ab是4的倍数,2468=4×617也是4的倍数,所以11111×(a-b)是4的倍数,故a-b是4的倍数.例5 某次数学竞赛,共有40道选择题,规定答对一题得5分,不答得1分,答错倒扣1分.证明:不论有多少人参赛,全体学生的得分总和一定是偶数.

证 我们证明每一个学生的得分都是偶数.

设某个学生答对了a道题,答错了b道题,那么还有40-a-b道题没有答.于是此人的得分是

5a+(40-a-b)-b=4a-2b+40,这是一个偶数.

所以,不论有多少人参赛,全体学生的得分总和一定是偶数.

例6 证明15块4×1的矩形骨牌和1块2×2的正方形骨牌不能盖住8×8的正方形.证 将8×8正方形的小方格用黑、白色涂色(如图1-62).每一块4×1骨牌不论怎么铺设都恰好盖住两个白格,因此15块4×1的骨牌能盖住偶数个白格.一块2×2的骨牌只能盖住一个白格或三个白格,总之能盖住奇数个白格.于是15块4×1骨牌和一块2×2骨牌在图上盖住的白格是奇数个.事实上图上的白格数恰为偶数个,故不能盖住8×8的正方形.

回澜阁教育 免费的教育资源库

练习十五

1.设有101个自然数,记为a1,a2,„,a101.已知a1+2a2+3a3+„+100a100+101a101=s是偶数,求证:a1+a3+a5+„+a99+a101是偶数.

2.设x1,x2,„,x1998都是+1或者-1.求证:

x1+2x2+3x3+„+1998x1998≠0.

3.设x1,x2,„,xn(n>4)为1或-1,并且

x1x2x3x4+x2x3x4x5+„+xnx1x2x3=0.

求证:n是4的倍数.

4.(1)任意重排某一自然数的所有数字,求证:所得数与原数之和不等于99„9(共n个9,n是奇数);

(2)重排某一数的所有数字,并把所得数与原数相加,求证:如果这个和等于1010,那么原数能被10整除.

5.(1)有n个整数,其和为零,其积为n.求证:n是4的倍数;

(2)设n是4的倍数,求证:可以找到n个整数,其积为n,其和为零.

6.7个杯子杯口朝下放在桌子上,每次翻转4个杯子(杯口朝下的翻为杯口朝上,杯口朝上的翻为杯口朝下),问经过若干次这样的翻动,是否能把全部杯子翻成杯口朝上?

回澜阁教育 免费的教育资源库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我发现了什么的作文下一篇: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推进情况交流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