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学习总结

2024-11-11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学习总结(精选9篇)

1.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学习总结 篇一

学习《现代企业管理》课总结及感想

学院:XXXXX

班级:XXXXXX

姓名:XXX

学号:000000 本学期我选修的是XXX老师的《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这门课程从最基本的管理以及企业的概念开始讲起,一直到最后的如何制定并执行营销方案。作为一名工科学生,很感谢学校给我们一个学习管理的机会,更感谢老师为我们做的详细讲解,下面我将概括一下本课程老师讲述的内容。

因为课程名为“现代企业管理”,开篇自然少不了对这几个字的拆字分析,本课程第一节课就讲的是何谓“管理”。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它启迪人们在学习、借鉴和引进其他国家和地区先进的管理经验、方法和手段时,必须注意组织环境特有的国情、民情、厂情,结合实际,创造性地继承发扬和创新。管理又具动态性,它需要在变动的环境与组织本身中进行,需要消除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管理还具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而管理最为人所看重的大概就是它的经济性了,其主要反映在资源配置的机会成本上,管理者选择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以放弃另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为代价取得的,这里有个机会成本的问题。还反映在管理方式、方法选择的成本比较上,因为在众多可帮助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方法中,其所花费成本不同,故如何选择就有个经济性问题。另外,管理是对资源有效整合的过程,选择不同的资源供给和配比,就有成本大小的问题,这是经济性的另一种表现。

既然是现代企业管理,那么何谓企业,何谓现代企业呢?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产物。严格意义上的企业是在资本主义早期发展中形成的,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现代企业同以往的企业相比,主要有以下特征:生产技术方面 :采用机器/机械化/自动化;产权结构方面:广泛采用股份制公司结构形式,呈现出企业产权多元化。;组织结构方面 :组织结构扁平化、小型化、弹性化、虚拟化以及网络化。

企业管理的内容有:战略管理、营销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生产运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企业需要管理者,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有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而对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来说,对这三类技能的要求是不同的:对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是概念技能,因为要由高层管理者负责计划、政策、决策都需要有理解各种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而对于基层管理者:由于他最接近现场作业,所以技术技能格外重要。由于管理者的工作对象是人,因此人际技能对于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来说都是重要的。企业管理的四个基本职能分别是: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四个方面。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从现在通向未来的桥梁。组织职能是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分工和协作。领导职能是激励、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控制职能最常见的是根据控制点位于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位置可划分为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事后控制。

企业是从商品经济发展起来的,说到商品就有两种买卖商品的方式,一种叫推销,一种叫营销,推销是指卖那些生产出来的东西,营销是指生产那些能够卖得出去的产品。营销(市场营销)就是通过创造和交换产品与价值,从而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要的过程。营销的实质就是管理市场,促成满足人们需求和需要的交换。企业的任务关键在于断定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并且要比竞争者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要想运作好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做好营销方案,做一个好的营销方案首先得分析市场机会,它包括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组织市场购买行为分析和市场竞争者分析。分析玩市场机会以后才能开发营销战略,它包括目标市场的选择与差异化战略、市场地位与营销战略和产品生命周期与营销战略。企业营销战略是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为求得企业生存和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途经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又是制订企业规划和计划的基础,具有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特征。

开发完营销战略以后才能制定营销方案。营销方案一般都包括产品开发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其中价格是唯一能产生收入的因素,而其他因素则表现为成本。制定完营销方案了,企业的前期工作也就基本完成。

以上是我概括的这门课程的内容,肯定也是有很多漏掉部分的,比如说老师极力强调的创新部分,因我想保持本文的连贯性所以在上文并未提及。

学习完本课程之后,我不仅是对现代企业管理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还认识到管理虽然不能直接生产价值,却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他劳动力的生产效率。管理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必需,更是全社会的课题。

因为是工科生,虽说管理无处不在,但却从未从理论上学习过管理,总觉得管理这门学科太抽象,不像科学,没有计算的准确性,学习这门《现代企业管理》使我发现原来管理没那么抽象,它也有理可循,只是不像数学般直观罢了。

《现代企业管理》这门课作为一门选修课,我感到已经很满意了。如果一定要提建议和意见的话,我希望老师能更多地考虑到我们这些想学习管理的工科生,用更直白、更形象的话语来讲课,并多加些案例分析,好让我们这些“门外汉”能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知识。

最后,再次感谢老师,让我们初步了解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学科领域。

2.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学习总结 篇二

一、“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是向我校工科类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课,共32学时。主要讲授经济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它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现代企业管理”内容繁杂、知识面广、专业性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又不够扎实,同时课时有限,这给整个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长期以来,工科类专业本科生管理素质培养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突出存在以下三大问题:一是未能妥善解决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矛盾,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整合与知识意义的建构,忽视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二是未能妥善处理理论与实践的矛盾,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与理论的应用;三是未能妥善处理教与学的矛盾,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强调以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由于思维方式差异,加上与理工各专业课程体系联系不甚紧密,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迟到旷课现象频频发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没有很好地实现为学生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

二、“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运用“竞争性合作学习”的思路

所谓“竞争性合作学习”,是从教学内容及学生争强好胜、强烈的竞争心理需要出发,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设置一定的学习问题,提供一定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课内及课外的分工协作、教师指导等相关活动的交互作用,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种课题和学习任务,最后通过各学习小组之间的比赛及教师的综合评价得出综合成绩,达到学生在知识的认知方面、综合能力方面的积极发展和锻炼。这里的竞争是指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是学习小组内部各组员的分工协作。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在采用“竞争性合作学习”模式时,以教师、学习小组、教学活动和环境资源为基本的构成元素。教师与学生通过课程进行关联,根据课程知识、学生特点、环境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把课程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停留在“满堂灌”的层面,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在“竞争性合作学习”模式中,除了传统的教学活动外,强调学生也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教会学生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从小组成员那里获得新思维,通过竞争从其它学习小组的同学那里获得新思维。教师也能在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和学习到不同的思维,共同推动创新活动的展开,获取新的知识。如图1所示。

三、“竞争性合作学习”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开展

(一)“竞争性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

1.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的经验要求教师参与小组的形成,成为小组的组成部分和小组的动力,参与学生工作的评价以及小组任务的设计。在分组过程中,通常4—6人一组,采用自愿组合和任课教师指派结合的方式,教师在指派过程中原则上按宿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一学习小组的学生在课外展开讨论,合作完成课题及各种学习任务。

2.各组制定学习计划

各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学习计划,在计划中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学习有目标、有措施,并且对目标进行分解,形成目标体系,对阶段性目标要求明确完成时间。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以学习小组自我控制为主,教师的过程控制为辅,学习小组成员要互相监督、互相提醒,确保每个人都能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3.组内合作

在“竞争性合作学习”模式中,一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模拟企业,学习小组要进行组内分工,每个人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别担任CEO、营销总监、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生产总监等(按实际情况设置)角色。接到学习任务后,根据任务内容的不同,由承担相应角色的学生主持小组会议共同讨论,形成小组意见,最后由该学生归纳总结学习小组的观点并执笔写作成文。

4.阶段性成果汇报

每次完成教师布置的阶段性学习任务后,各学习小组成员把小组讨论的成果做成PPT,在课堂上由承担相应角色的学生向教师和全班同学汇报,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均可提出问题,由该学生回答,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对各组汇报的情况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修改并上交书面汇报材料。教师根据课堂汇报情况和汇报材料进行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平时成绩为40分。

5.课程考核

各组总结各阶段性成果,形成最终的总结性报告。各组上交总结性报告形成PPT,考核以答辩的形式完成,在答辩过程中,由一名学生自述,组内其他同学补充,答辩组根据报告写作的内容,对每位同学提出问题,要求同学现场回答。根据答辩和报告撰写情况给出综合评定成绩(总分按60分计),为了给出比较合理的个人得分,60分中有50分为小组得分,10分为个人得分(根据在小组中承担工作的多少、讲评表现及完成任务情况等评出)。

(二)开展“竞争性合作学习”需注意的问题

1.学习任务的选择

由于各组最后形成的总结性报告是由阶段性成果汇总而成的,这就要求在选择教学任务时不能每次安排不相关的任务,最好是一案追踪式的学习任务。如,以一个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该企业在组织设计、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也可以自己成立一个虚拟企业,对虚拟企业进行战略、营销、生产、人力资源、财务等方面的安排。

2.过程控制

教师在教学组织中要定期检查学生的计划完成情况,了解阶段性目标没有按期完成的原因,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在学生取得成绩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在过程控制中尤其要注意避免学习小组中有些学生工作量过大,而部分学生参与较少的现象。

3.答辩组组成

课程考核答辩中,只有答辩组组成合理,才能给出一个公正合理的评分。答辩组通常由任课教师、一名课程组其他教师、一名课程组之外的教师组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还可以邀请一名企业界人士参加。

4.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每个学期结束时,课程组都会对学生进行一次调查,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方式的意见和建议,改进相关教学细节,及时调整和完善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黄秀英.关于“竞争式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3) .

[2]蔡国永, 古天龙.合作学习理论在“协议工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4) .

[3]靳涌韬.合作—竞争教学:专业发展训练的有效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2) .

3.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学习总结 篇三

关键词:现代企业学习型组织

20世纪70年代名列美国《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的公司,80年代有三分之一销声匿迹了。曾几何时,一批声名显赫的中国企业,几年后也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因为组织的智障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和成长,使组织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所侵蚀甚至吞没。90年代,当美国彼得·圣吉教授提出的以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为修炼内容的“学习型组织”五项技术一经推出,立即风靡全球,被各国有远见的企业家们推崇为“面向21世纪的管理圣经”。五项修炼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以系统思考代替了机械思考,以整体思考代替了片段思考,通过发掘人们的学习能力与意愿,使人们不断超越自我,从而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能力,使组织保持活力和生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不是企业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而是经济增长的内在核心因素,知识资源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

一、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以增强组织学习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的当今世界最前沿的高层次管理理论。由当代管理大师、美国麻省理工史隆学院彼得·圣吉博士通过对四千家企业的培训研究,穷十年之功而研究、提炼、总结推出的一套完整的操作型很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企业管理方法。彼德·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是这么一种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地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人员精简、结构扁平化、富有弹性、不断自我创造、善于学习和自主管理。学习形组织应该是一种追求的目标,而不是所要达到的某种状态,它具有六大要素:拥有终生学习的理念和机制;建有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具有实现共同愿望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工作学习化使成员活出生命意义;学习工作化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学习形组织的核心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要从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出发,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设定目标,不断超越自我,能争第一争第一,不能第一创惟一。二是适应变化,改善心智模式。三是着眼发展,做到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就是看问题一定不要受一种狭隘的局限,一定要有一种宏观的视野。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力保证

无论怎样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个“底”其实也并非真正的底,真正的“底”是人才的学习力,是一个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总和。学习能力无疑已经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系统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最终源泉。经济学家和管理专家一致认为:学习型组织是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在全球500强企业中,50%以上都是学习型的企业。美国排名前25位的企业,80%是学习形组织。全世界排名前10位的企业,100%是学习型组织。我国的海尔、联想、宝钢、小天鹅等知名企业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建立学习型组织。实践证明,企业凡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的五项修炼,提高学习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重焕活力,再铸辉煌。其奥秘在于:一是能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从内外资源中学到新知识,获得新信息并应用于企业变革与创新,以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要的变化二是企业员工尤其是领导层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三是加强“组织整体学习”能集思广益,取得最大成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企业。因此,建设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智力,提高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是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赢得竞争的重要保证。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构筑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最佳途径。第一,组织学习是在企业内进行的,竞争对手很难发现;第二,即使对手有所察觉也不易模仿。企业传统上所具备的资金优势、规模经济、地方政府垄断等任何竞争优势都只能是一时的、短暂的。竞争对手可以获得其他的资源:资本、劳动力、原材料、技术、知识、专利、人才等,但是没有人能够购买、复制和消除一个组织的学习能力。企业在生产作业系统、财务管理、质量控制和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创新都非常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只有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面的创新是很难如法炮制的。在现有的人、财、物都相对固化的状态下,通过周密筹划的组织学习过程,企业可以从思想理念、精神状态到工作方法手段进行脱胎换骨式的变革,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弥补缺陷与不足,磨练出别人难以模仿的高度核心能力,正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思想。

创建学习型组织,可以提高职工学习意识。通过学习使职工理解“学习为生存之本、创新为进步之本、团队为进步之本、经营以诚信为本、企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企业理念,使企业理念在职工中焕发出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企业的兴衰存亡与我们个人的沉浮乃至命运息息相关。通过学习就是要使职工接受企业的重大决策和未来发展蓝图,取得职工的理解和认可,在职工中产生共同愿景,认识到企业蓝图是和大家息息相关的,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激发出职工的巨大驱动力和勇气,去做任何为实现愿景所必须做的事。

创建学习型组织,可以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企业的竞争力最终还要体现在产品高质量上,“高质量”的内涵不仅仅是符合企业或国家规定的标准,而是体现在顾客对我们产品的认同上,也就是顾客至上原则。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高质量的产品是由高素质的人生产出来的,这就是管理哲学的核心。”提高产品质量单凭工作热情不行,依靠工作经验也不行,必须培训一支用科技知识武装头脑的“复合型”人才。在企业内部下道工序也就是上工序的顾客,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培训职工本岗位的专业技能,还要培训职工学习了解下工序的要求,也就是真正的满足顾客的要求。

创建学习型组织,可以转变职工思想观念。只有观念的更新,才能推动企业体制革新、制度更新,最终推动学习创新。企业领导人要树立“四员”观念,既是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又是服务员。要树立“速度”意识,未来企业的竞争,是看谁学习得更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实现学习与工作的融合,让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深入人心,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辨证的眼光看待人才。不重学历重能力,不重文凭重水平,不重过去

重发展。要树立新教育理念,通过教育,不仅仅是让职工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增强自我发展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创建学习型组织,可以推动企业建立起适应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机制。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创建学习型组织,首先可以引导和组织职工学习。通过整合个人学习,形成团队学习,进而达到组织学习的目的。可以通过举办周末擂台赛、技术比武、知识对对碰、读书竞赛等趣味性比赛,注重学习的互动性,提高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企业还可以完善教育阵地,建立纵横交错的互动式教育网络。借助企业内部网站、职工夜校、学习阅览室、图书室,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可以定期选派职工到大学及科研机构学习、培训聘请管理、科研人员到企业讲学。鼓励职工通过成人教育、在职函授和自学等方式不断学习。企业在学习过程中要从单一的技能培训向进一步更新观念、提升学习能力和吸收新知识、新技术的转变;“缺什么补什么”的被动学习方式向超前跨岗学习知识、学本领,提升综合素质的转变;从一纸文凭定终身的传统思维定式向倡导终身学习的全新理念转变从由向职工传授、灌输知识,到“教会学习能力”的转变。

创建学习型组织,可以推动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必须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培训资金管理使用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学习成绩、成就考核制度。最终使创建学习型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学习型组织的灵魂就是不断创新。员工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对于我们企业追求卓越的目标至关重要。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不断学习、创新,让优秀的员工更优秀,让平庸的员工不平庸,从而达到人人是人才和整体创新的目标。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础。企业首先应当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制度,让职工明确“做什么”,还要制定有关职责的操作程序,让职工明白“怎么做”,更要解决做好做差“怎么办”的问题。管理要科学,关键靠制度创新。要营造竞争的氛围,打破编制、大胆尝试“岗动薪变”的管理形式,竞争上岗,调动员工积极性。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阶梯型、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智囊型人才。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一个人来说是适用的,但对于企业,恐怕要倒过来才更合适:学到老,活到老。让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企业如果不学习,不会学习,它就没有生存发展的动力,就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存活下去。有句话说得好:“未来惟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因此,要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因素,学习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全局的适应能力,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

(作者单位:河北白沙烟草有限责任公司)

4.学习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心得 篇四

通过对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学习,对于安全生产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应遵守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正常生产组织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灵活应用安全管理的五种手段;督促,检查,落实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在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对本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要求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作为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各个工程的特点,对安全生产现场进行经常性检查,每天的工作应在现场,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第一负责人。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案。通过安全培训教育,使员工提高安全技能,安全意识,消除侥幸心理,杜绝违章行为。

5.现代学徒制班企业学习管理细则 篇五

1.实习学生必须以企业员工标准要求自己,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服从企业领导和车间师傅的安排,认真学习技术,顺利完成企业学习任务; 2.学生必须按时上班点名,迟到者扣2分,打扫卫生不是迟到的理由; 3.学生必须按时上晚自习,晚自习从6:30至8:30,中间十分钟休息,6:30由师傅点名,8:30再次点名,迟到旷课者扣5分(迟到按旷课处理);

4.学生工作期间不准拿出手机,尤其是在车间内,发现者每人次扣2分,由于工作需要除外,没有工作或者师傅休班情况下,可以到车间休息室或教室使用手机,但不准打游戏;

5.师傅工作时徒弟必须在场,如发现私自休息或离岗者,每人次扣5分; 6.学生晚自习期间玩手机者每人次扣2分,由于学习需要师傅允许情况下除外; 7.学生必须按时完成实训报告,每位师傅每月必须完成一次实训报告,实训报告月底检查,未完成者扣5分;

8.学生必须按时打扫宿舍卫生,每天由企业行政检查,最差的一个宿舍每人扣2分,走廊卫生和卫生间卫生由企业行政检查,根据卫生情况决定是否扣分; 9.学生必须按时午休和晚休,如在宿舍内大声喧哗影响其他同学和师傅休息,一经查实每人扣10分;

10.学生在车间工作时务必注意安全,在师傅指导下正确使用工具,如发现打闹、串岗等安全问题,每人次扣10分;

11.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必须尊重每一位师傅,如有问题可向班主任或企业经理反映,严禁与师傅发生口角等,如发生每人次扣10分;

12.各品牌每周评选一名优秀学生(大众维护车间1名,大众钣喷配件1名,福特维护喷漆1名,福特钣金传祺维护1名,美容1名),每人加2分,每月评选1名优秀学生,每人加5分;

13.学生由于特殊原因需要离开企业的(外出工作、学习、家里特殊事情等),须经企业经理批准后报班主任;

14.宿舍舍长负责本宿舍的纪律和生活,中午1:50由舍长负责通知本宿舍成员起床、打扫卫生等,打扫卫生的同学不能迟到;

6.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学习总结 篇六

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

【1】企业的概念: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产品或劳务满足社会需求并获得盈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成立的经济实体,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

【2】特征:盈利性(获得盈利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目的),自主性(它是独立从事商品生产和服务的经济组织),依法成立(有一定法律形式)

【3】作用:在生产、交换、分配等社会再生产环节发挥作用。【4】构成要素:目标,信息,人,财物。

【5】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对社会和国家应负的责任。企业要承担的社会责任:1,对所有者:对所有者承担的几本责任是保护所有者的投资并使其增值,通常表现为利润和发展。2,对顾客: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或劳务3,对债权人:对其承担按时还债的责任。4,对职工:优厚的工资待遇,良好的工作条件,职业保证,工作机会。5,对政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遵守国家法律,接受政府知道和管理等方面承担社会责任。如:遵纪守法,按时足额纳税,经常采取措施促进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积极参加政府号召的活动。6,对社会:提供就业,保护环境,精神文明,公益捐助等。

【6】企业的法律形式: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目前最主要的形式)。

【7】目前公司形式主要是有限责任公司(2人以上50人以下投资人,股东认缴的全部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和股份有限公司。

【8】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制为企业的主要形式,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制度)特征: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9】企业组织机构基本形式: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组织结构,企业集团(股份制)的组织形式和模拟分散管理等。

【10】事业部制的优点:有利于公司领导集中精力做好重大决策和战略规划;有利于事业部之间的竞争,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适应市场变化,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力;有利于培养高层次、全面型的管理人才。缺点:职能机构重复设置,造成机构臃肿,人员较多;各个事业部容易产生本位主义,总公司对各个事业部的协调较为困难。

【11】对管理的认识:1.法约尔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是同别人一起工作,或者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的更为有效的过程。3.西蒙管理就是决策。4.穆尼管理就是领导,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的有效性。

【12】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13】管理定义的外延:1.管理的目的:为了有效的实现既定目标。2.实现目标的手段: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3.管理的本质:协调(coordinatater)。

4.管理的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

【14】企业的发展历史: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发展过程:传统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

【15】科学管理阶段:科学管理之父:泰勒

(一)泰罗的主要观点:(1)工作方法的标准化(2)工时的科学利用(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4)按标准操作方法对人工进行培训,以代替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培训工人(5)管理职能和作业职能的分离(6)实行“例外原则”2.对泰罗制的认识(1)管理的根本目的——提高工作效率(2)提高效率的手段——运用科学的方法(3)科学管理的实质——劳资双方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法约尔被誉为“管理过程之父”,法约尔的主要观点(1)企业有六大经营职能。(2)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3)管理的14条原则。

(三)韦伯的古典组织理论 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韦伯的主要观点(1)对权力的认识(2)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科学管理的局限:涉及的范围狭窄,忽视某些社会因素的作用,把工人看成机器,把人看作“经济人”。【16】现代管理阶段主要特点:1.突出经营决策,面对市场用户,力求提高盈利水平,提出“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的观点2.把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水平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3.调节人际关系,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推行民主化,以“尊重人”为口号4.运用运筹学,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成果5.实行系统管理,把企业管理作为一个开放系统。

第二章: 企业战略管理

【1】战略管理的概念(定义):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设定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的资源与能力把这种谋划付诸实施,对实施过程进行合理和有效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特点: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相对稳定性,风险性,社会性,配置性。

【2】公司战略:描述公司总方向,它主要回答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我们应当从事哪些业务和业务组合?二是如何在各个业务部门之间分配资源以保证企业整体战略意图的实现?包括方向战略、组合分析。

【3】公司层战略: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经营范围和公司资源在不同经营单位之间的分配事项。公司层有如下战略方向可以选择:保持稳定,追求发展,收缩经营范围。公司层战略是战略体系的主体和基础,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

【4】公司层战略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本公司战略1.稳定型战略2.发展型战略(分为多元化战略,纵向一体化战略,这些战略可以通过投资于新产品开发在内部实现,也可以通过合并、并购、战略联盟等手段在外部实现。)3.收缩型战略(包括投资转向战略,调整战略,放弃战略,清算战略)

【5】“一体化”一词是指将独立的若干部分加在一起或者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一体化的基本形式有两种: 横向一体化,又称作水平一体化,是指与同行业竞争企业之间进行的联合,目的是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强化竞争优势、增强控制市场的能力纵向一体化,又称作垂直一体化,是生产企业与原材料供应企业,或者生产企业与产品销售商联结在一起的组织形式。我们重点介绍纵向一体化战略。

【6】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优点:1.对于生产原材料的企业,纵向一体化有助于其了解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纵向一体化可以降低成本。3.纵向一体化可以加强生产过程的控制。纵向一体化战略的缺点:1.不如专业化生产效率高;2.机动性差;3.需要较多的经营资金 ;4.纵向一体化导致管理复杂化。【7】收缩战略:当公司在部分或所有产品线上的竞争地位处于劣势,导致业绩低下,销售额下降,由盈利转为亏损时,可用收缩战略。收缩是努力快速“止血”,一般是全面削减规模和成本。主要的战略有:

抽资转向战略 调整战略 放弃战略 清算战略

【8】组合战略指在同一战略时期内同时运用几种相关战略,以实现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有顺序组合和同时组合两种方式【9】经营层战略(迈克尔波特构架了经营单位战略的理论框架,提出三大基本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又称别具一格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10】特点:它以抽象概念为基础,与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相比不甚具体,此外,公司战略有很大的风险性,成本高,预期收益也大,需要时间长,要求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大量外部资源的输入。【11】成本领先战略风险:生产技术的变化或新技术的出现。新加入者通过模仿、总结前人经验或购买更先进的生产设备,从而获得更低的成本。专注于降低产品成本而忽视外部需求的变化。受通货膨胀的影响,生产投入成本升高,降低了产品成本和价格优势,从而难以与奉行其它竞争战略的企业相竞争。为降低成本而采用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和设备过于专一化,同时适应性差。【12】差异化的风险:实行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其生产成本可能很高。购买者变得更加精明,他们降低了对产品或服务差异化的要求。随着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进入成熟期,差异产品的优点很可能为竞争对手所模仿,从而削弱产品的优势。集中战略不立足于达到全行业范围内的目标,而是围绕一个特定的目标(行业内一个或一组细分市场)开展经营和服务。其着眼点或逻辑依据是: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为其狭隘的顾客群服务。集中化战略两种形式:特定目标市场上的低成本战略和特定目标市场上的差异化战略。

【13】集中化的优点:企业采取集中化战略便于企业集中力量,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或服务,更好地服务于选定的目标市场。【14】经营战略:经营战略通常发生在事业部或产品层次。它主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企业的经营领域已经确定的前提下,我们在每一项业务领域里应当如何与竞争对手进行有效竞争,获得竞争优势?特点:与公司战略决策相比,事业部战略具有较小风险性、较少的代价和不太高的预期收益;但与职能战略相比,其风险性、成本及预期收益都要超过职能战略决策。职能层战略:职能层战略则是在经营层战略指导下,按专门职能将经营层战略确定的战略目标和方针进行落实和具体化。它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从各个职能角度来支撑经营层战略。

【15】特点:它所涉及的决策问题的时间限度比较短、决策风险小,所需代价(成本)不高,所涉及的活动在企业范围内不需要很大的协调性

第三章

企业计划与决策

【1】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而非最优!

【2】决策的步骤: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识别目标(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拟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是确定所拟定的各种方案的价值或恰当性,即确定最优的方案),作出决定,选择实施战略,监督和评估。

【3】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4】决策定义的理解:1,主题是管理者2,本质是过程3,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5】决策的依据:适量的信息。而非过量!

【6】按决策影响的时间分:长期决策(关于组织长期发展方向、全局性的决策),短期决策(为实现长期目标而进行的短期战术决策)

【7】按决策重要程度分:战略决策(解决组织目标、方向等重大、全局性问题),管理决策(贯彻战略决策而采取的战术性决策),业务决策(为日常工作提高效率而作出)。【8】按决策的起点分:初始决策,追踪决策。【9】按决策的主体分:集体决策,个人决策

【10】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分:程序性决策(解决例行问题。有经验、程序可循),非程序性决策(解决例外问题而进行的决策)【11】按决策所处的条件或环境的可控程度分:确定型决策(条件可控,各方案结果确定),非确定型决策(状态未知,各状态的概率亦未知),风险型决策(状态可知,各状态的出现概率可知)

【12】经营决策方法:定性决策法,定量决策法

【13】定性决策法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电子会议法,哥顿法,淘汰法,环比法(0-l评分法)【14】定量决策法:确定性决策(线性规划法,盈亏分析法),非确定性决策方法(乐观法,悲观法,后悔值法,乐观系数法),风险型决策(单级决策,多级决策)

第四章 企业营销管理

【1】市场营销的定义: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并出售,同他人自由交换产品与价值,以获得所需的一种社会管理过程 【2】市场营销相关核心概念:1.需要、欲望和需求,2.产品,3.价值、成本、满意,4.交换与交易5.关系与网络6.市场7.营销者与预期顾客

【3】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1、负需求

2、无需求

3、潜在需求

4、下降需求

5、不规则需求

6、充分需求

7、超饱和需求

8、不健康需求)

【4】市场营销的五种竞争观念:1生产观念(表现:我们生求产什么,就卖什么。原因:生产力落后, 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特点:企业注意力放在产品上企业不关心消费者的需要以生产部门为主体进行管理)

2产品观念(表现:我们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特点:生产部门对产品的决策发挥着最大的影响)3推销观念(表现:我们卖什么,人们就买什么。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逐渐呈现生产过剩和供过于求的局面特点:以生产为中心,以产定销;开始关心消费者,但主要停留在如何吸引其购买,而未真正关心消费者的需求;企业的销售部门还处于从属地位)4市场营销观念(表现: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顾客就是上帝。原因:买方市场已经逐步形成并稳定,消费者消费欲望增强.)5社会市场营销观念(特点:把企业的发展同社会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相结合,进行可持续性发展。)市场营销环境定义:存在于企业外部并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微观环境是指由企业本身市场营销活动所引起的与企业紧密相关、直接影响其市场营销能力的各种行为者。包括企业本身、公司供应商、营销中间商、竞争者和公众等。宏观环境是指影响微观环境的不可控制力量的各种因素和力量。包括人口统计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政治环境及文化环境等

【5】主要宏观环境因素:1.人口统计环境2.经济环境分析3.自然环境4.技术环境5.政治与法律环境6.社会与文化环境 【6】微观环境五种竞争力量模型:1.同行业竞争者2.潜在的新参加竞争者3.替代产品4.顾客5.供应商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1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2社会因素(参考群体,家庭,角色与地位)3个人因素(年龄和生命,周期阶段,职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个性和自我)4心理因素(动机,知觉,归因(是一个人对某一行为做出的临时判断),学习,信念和态度)

【7】购买角色:参与购买决策过程的角色。主要有:首倡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主要步骤:1认识需要2收集信息3可供选择方案评估4购买决策5购后行为

【8】目标营销三步骤:1市场细分2目标市场选定3市场地位市场细分与常用变量:1地理变量2人文统计变量(年龄、性别、收入、职业、教育)3心理变量(个性、生活方式)4行为变量(购买时机)

【9】有效细分市场的要素 :1可衡量性 2足量性3可接近性4差异性 5可行动性

【10】目标市场的选定:1评估细分市场(1细分市场的机构吸引力2企业的目标与资源)2选择细分市场(1单一市场集中化2选择性专业化3产品专业化4市场专业化5完全进入)【11】市场营销组合:价格,促销,渠道,产品

【12】市场营销策略的起始点在于满足顾客的需求与要求产品的五个层次:1核心利益(顾客购买的基本服务与利益)2基础产品3期望产品4附加产品5潜在产品(在图中由里向外排列)【13】产品组合决策:1产品线2产品项目3产品组合(产品组合四个尺度:1产品组合宽度2产品组合的长度3产品组合深度4产品组合的相关性)

【14】品牌的定义和含义: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使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识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15】品牌的六个层次: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使用者

【16】价格的制定过程:1选择定价目标2测定需求3估算成本4分析竞争对手的价格成本与提供物5选择定价方法6选择最终价格

【17】价格调整:1 地理定价2价格折扣及折让3差别定价 4心理定价战略5新产品定价战略6产品组合定价战略

【18】企业价格的变动:1降价的注意点(①低质量陷阱②脆弱的市场份额陷阱③钱袋陷阱)2提价的方法(①采用产品与服务分列价目 ②减少折扣)

【19】促销组合:1广告2销售促进3公共关系4人员推销5直接营销

【20】各种促销工具评价:1广告(1公开展示2普遍性3夸张表现力4非人格化)2销售促进3公共关系与宣传(1高度可信性2消除防卫3戏剧性)4人员推销5直接营销影响促销组合的因素:1产品市场类型2推拉战略3购买者的准备阶段4产品生命周期5公司的市场排列

第五章

企业生产管理

【1】生产管理的任务: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适时、适量、适价地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即企业要围绕着顾客所需要的产品数量、质量、交货期、价格等目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

【2】生产管理的内容:(1)生产战略决策:生产系统的结构决策,生产技术的选择(2)生产系统的设计管理:生产系统的定位,生产系统的具体设计(3)运行管理:生产计划、组织与控制(4)维护与创新管理:设备管理、生产运行机制的变化和先进生产模式的应用合理组织成产过程应满足连续性,平行性,比

例性,均衡性,柔性等要求。

第六章

企业物流管理

【1】企业物流管理物流概念:物品从供给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物流的分类:按照使用价值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为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按功能和作用分类:1.供应物流2.销售物流3.生产物流4.回收物流5.废弃物物流.物流系统的

【3】五大目标:服务目标.快速及时目标.节约目标.规模化目标.库存调节目标。

7.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学习总结 篇七

基于此, 我们在学习和借鉴现代管理理论的过程中, 根据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结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及幼儿园的实际工作做了深入的实践与研究。

一、管理应当预见未来———根据现代管理的计划职能来确立幼儿园的目标定位

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情况的变化使计划工作成为必需, 尽管所有的管理职能在实际工作中都是交织在一起的, 形成一个运行的系统, 但是, 计划工作在为全部的集合活动确立必要的目标方面, 仍有其特殊的地位。因为, 在主管人员知道为完成集体目标需要什么样的组织和人选, 按照什么方针来指导和领导下级, 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控制方法之前, 必须把实现目标的计划制定出来。所以说“计划”是对未来的各种行为做出抉择的职能。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关键即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如何来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呢?有几个方面的因素是必须考虑的:

1. 目标和计划的政策性与延续性。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教育部等十部委《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精神, 未来五年内, 国家将继续坚持“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 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 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地方各级政府要合理布局, 有计划地推动示范性幼儿园的建设。要在城乡各类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中扶持一批办学方向端正、管理严格、教育质量好并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幼儿园作为示范性幼儿园。”基于此, 从战略的高度看, 我们将幼儿园的目标定位为: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为指南, 坚持以全面推进幼儿素质教育为中心, 以示范性幼儿园建设为重点, 和衷共济, 卧薪尝胆, 将幼儿园建设成环境优美、设施优良、管理先进、队伍整齐、质量一流的现代化新型托幼园所。

“志当存高远”, 只有这样, 才能既保持教育局幼儿园优良的传统, 又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使教育系统举办的幼儿园在行业中始终处于示范和领先的地位。

2. 目标与计划的前瞻性与预见性。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中国加入WTO, 市场经济对幼儿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幼儿园不仅要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 同时也要适应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要求, 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为此, 湖南省长沙市教育局幼儿园在认真分析了当前幼儿改革的发展趋势后, 制定了“依托本部, 稳打稳扎, 逐步扩大规模和向三岁前教育延伸”的发展规划, 并自筹资金近百万元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托儿部, 专门收托2~3岁的幼儿, 既满足了社会和家长的需要, 又适时地抢占了教育的先机, 可以说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2005年, 我们又在教育局的支持下在河西新建了一所12个班规模上午幼儿园, 形成河东河西三处办园的发展格局。

3. 目标与计划的可操作性与灵活性。

为保证计划的切实可行, 根据管理理论中有关论述, 我们将幼儿园的总目标分解具体到年度目标和学期目标, 再结合年度和学期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保证了目标达成过程中的步步为营。同时, 为使目标的指向性更加明确, 我们在实施过程中,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适当的调整, 使工作始终围绕目标而进行, 保证了幼儿园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

4. 目标与计划的普遍性与适用性。

为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在年度目标和学期目标之下, 我们还要求各部门、各班组配套制定各自的工作计划, 使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始终处于严密的控制之下, 防止了工作的随意和松散。

二、以工作为中心进行组织设计———根据现代管理的组织职能来建构幼儿园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指在一个有正式组织的集体中有意形成的职务结构。他明确谁要做什么, 谁要对什么结果负责, 并且消除由于分工含混不清造成的执行中的障碍, 还要提供反映和支持组织目标的决策和沟通网络等。因此, 在幼儿园组织机构的建设方面, 要尽量做到:

1. 明确领导职能, 建立一元化的管理体制。

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及有关文件精神, 幼儿园实行的是园长负责制, 凡有关幼儿园规划、发展、决策的大事, 由园长负责, 经幼儿园园务委员会讨论后定夺。相对集中的权利, 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管理的效率,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领导的责任心和决策意识。

2. 构建管理网络, 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格局。

根据事业单位党政齐抓共管的特点,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园领导班子的力量, 幼儿园经园务会讨论, 建立健全的幼儿园组织机构, 正确处理好了党务与政务的关系, 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和长处, 做到党政目标一致、步调一致, 真正做到“职责上分、思想上合, 制度上分、关系上合, 工作上分、目标上合”, 齐心协力做好幼儿园各项工作。同时, 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设立由各部门代表组成的园务委员会, 建立由教研室—教职工代表大会—园务委员会—办公室—班组—岗位—后勤组的层次管理体系, 形成上通下达, 合理、完善的运行机制。即:

3. 合理分工授权, 发挥各自的优势。

为使幼儿园的组织机构发挥最大的效益, 我们对各部门分管的工作进行了合理分工。如:人事、财务和事业发展由园长负责、行政后勤和党务由书记负责、教育教学和家长工作由业务副园长负责, 每个部门之下又相应地设立办公室、教研室、托儿部等中层机构, 机构的负责人都享有一定的财务开支权和人事调度权等。合理的分工与授权极大地调动了管理者的积极性, 使幼儿园管理体系渐趋完善。

4. 加强沟通联络, 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

为加强幼儿园管理层面的沟通与联络, 我们坚持每周一次行政例会, 每月一次工作总结会, 每学期一次民主生活会, 遇到重大问题临时召集行政碰头会等保持密切的沟通与联络, 使幼儿园真正做到信息畅通, 民主宽松。

三、人的因素是至为关键的———根据现代管理的人事职能来优化幼儿园的人力资源配置

人事职能包括对员工的选择、雇佣、考评、储备、培养和其他一些有关员工的工作等。具体到幼儿园, 人事职能指对幼儿教师、保育员、工勤人员的选拔、聘用, 对各部门人员的优化组合, 对教师保育员及管理人员的考评、培养及对后备干部的选拔、任用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 幼儿教育的内容日趋综合化, 课程领域的整合要求教师和保育员具备广阔的知识视野和灵活的教学机智。幼儿师范教育课程门类设置的局限性不能顺应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毕业生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 就是在教育观念方面也难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 需要全方位的岗位培训。因此, 在人力资源的优化方面, 幼儿园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1. 用“德才兼备、开拓创新”的标准选拔人。

“德为师之本, 无德无以为师”。在人员的选拔和任用方面, 幼儿园突出强调的是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职业素养。每有人员应聘, 幼儿园首先考虑的是职业道德, 通过担保人的介绍、调阅应聘人员的档案、考评小组的问答等全面考核应聘者的师德标准, 再通过专业技能的考核决定应聘者最后的去留。

2. 用“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政策激励人。

为体现幼儿园“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原则, 我们将月奖和年终奖与职工的工作表现和业务能力结合起来, 通过“德、能、勤、绩”的考核确定每个人的奖金标准。另外, 为鼓励员工争先创优, 我们每两年组织一次幼儿园“明星教师、明星保育员、服务明星”的评比活动, 每年“五、四”“七、一”组织“优秀团员”和“优秀党员”的评比活动, 同时, 结合每年度的考核, 开展评选优秀个人和优秀班组的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3. 用灵活多样的岗位培训锻炼人。

为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 我们一方面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 另一方面通过灵活多样的岗位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如:选送骨干教师外出观摩、聘请专家教授进来讲座、推举老教师老保育带徒弟、选拔业务尖子开展课题研究、奖励先进和模范学习进修等形式使教师的业务能力与研究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集体的智慧加之个体的感悟使一大批年轻教师在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换、经历了专业成长的过程后逐渐成长为专家型和研究型的教师, 幼儿园的人力资源也因此提升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和档次。

4. 用温馨快乐的幼儿园文化留住人。

幼儿园就像一个家, 活泼可爱的孩子和充满爱心的职工团队组成了我们快乐的大家庭:整洁优美的环境、民主宽松的氛围、细致周到的服务、体贴入微的关心使每个成员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这里, 不仅是孩子们生活的家园、游戏的乐园、成长的花园, 更是职工们温馨快乐的家。在园所文化的建设方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LOGO设计来突显幼儿园的文化特色, 如幼儿园园徽、园歌、园服, 基本形、基本色、基本字等, 整洁规范的文本设计和环境创设使所有走进幼儿园的人都能感觉到浓郁的家的氛围。

四、管理方法和手段要适合管理对象———根据现代管理的指挥职能来保障幼儿园工作的简洁高效

指挥与领导就是引导下级人员有效地领会和出色地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因此, 为使指挥工作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1. 从马斯洛需要理论出发对员工的需要层次做认真的分析, 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如:对工作的认可、对成绩的肯定、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属于高层次的需要;对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追求、对生活的享受属于较低层次的需要等。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 或与之以名, 或与之以利, 才能使不同的群体发挥出各自的潜力。

2.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要求管理者与员工保持合适的心理距离。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过于亲近的关系会影响管理者的判断, 使管理工作陷入主观臆断的泥潭。而过于疏远的关系则会使员工对管理者产生敬而远之的神秘感, 使管理者的指令难以得到确切的贯彻和实施。因此, 保持恰当的心理距离有助于管理权威的发挥。

⒊从人本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会换位思考, 尊重同事和下级, 适当地予以授权。所谓“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群体的智慧能弥补个体的不足, 所以将“用钱之权”“用人之权”“做事之权”等适度地授予同事或下级能使对方产生被尊重、被信赖的感觉, 有助于工作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发挥。

⒋从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角度强调信息交流的畅通。使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园务委员会、班组长会等形式及时传达下去, 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 通过职业和岗位分析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 目的是使员工对自己岗位的职责、要求更加明确, 杜绝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的现象发生, 使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怎样才能做好等。

5. 从组织文化的角度看, 对于幼儿园这样一

个以女性群体为工作主体的集体来说, 管理机构指挥职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班子的务实创新与率先垂范。领导微小的行动有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如当领导准时出勤时, 谁也不好意思迟到;当领导废寝忘食工作时, 职工们也会努力地效仿。当领导对挑拨离间, 打小报告等行为予以批评时, 幼儿园自然正气上升, 歪风邪气难以滋长。

五、有效的控制能保证目标的实现———根据现代管理的控制职能来调整幼儿园的发展方向

控制就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 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在某些情况下, 控制职能可导致确立新的目标、提出新的计划、改变政治机构、改变人员配备、或在指挥和领导方法上做出重大变革等。可以说, 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使管理工作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即:

在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中, 控制意味着评价、控制意味着调整、控制意味着制定新的计划。所以, 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需要不断地对照目标, 通过形成性检测和终结性评价及时调整组织的实施计划, 使计划始终指向目标, 使工作始终围绕着目标的实现。

六、协调是管理的本质———根据现代管理的协调职能来调和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作为管理的本质, 协调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 协调也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地说:

1. 从协调的内容看。

有管理职能的协调、组织内部的协调、组织外部的协调、领导关系的协调、人际关系的协调等。比如在幼儿园目前人事管理存在两条腿走路的现状下, 针对同工不同酬的客观存在, 对于职工和外聘员工中出现的心理不平衡现象就需要协调;对于家长的期望与幼儿园特色教学管理方面的矛盾也需要协调;对于同事之间关于工作量、学习进修机会均等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协调等。

2. 从协调的实质看。

有权利的协调、利益的协调、心理的协调、时间的协调、空间的协调等。在权利方面如职称晋升的排队、评先评优的打分、分房的资格等问题;在利益方面有奖金的分配、后备干部的选拔、学习进修的机会等;在心理方面有同事朋友间的相处、与领导关系的亲疏等。

3. 从协调的过程看。

有事前协调、事中协调、事后协调等。幼儿园是女同志相对集中的单位, 由于性别的原因, 有些同志在很多细小的问题上喜欢较真。作为管理者就要尽可能在工作上做细致些, 特别是涉及到个人和部门利益的时候, 一定要将思想工作做到实处, 防微杜渐, 将可能出现的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

8.现代企业薪酬管理 篇八

二十年来人力资源发展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日益显现,然而目前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作用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薪酬体系这一块还沿用传统的体系,这已经不适合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来解决这些难题。

1 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地位和趋势

1.1 薪酬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薪酬是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决定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工作动机,增强企业凝聚力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员工不遗余力地为企业目标奋斗,提高企业效益,而且能在人力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条件下吸引和保留住一支高素质、高竞争力的员工队伍。

1.2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新变革

自20世纪末,悄然兴起的新经济逐渐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薪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在增加适应性、创新和竞争力方面,对人才管理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专门知识的价值被确认,并融入组织和日常管理以应付上述压力;智力资本作为独特的生产要素,取代人力资本并排在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之首。所有这些都给企业的薪酬管理带来或将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其主要体现在:企业人力成本将逐渐上升;薪酬制定的依据将更多地反映市场而不是工作本身的价值;薪酬福利设计更富弹性并走向多元化;薪酬分配形式从主要由货币主导型向资本主导型过渡;薪酬支付方式将呈现多样化。

2 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的薪酬管理干预过多

目前,国有企业的分配主体地位还没有根本确立起来。主要表现是:虽然国有企业已经拥有较大的内部分配自主权,但在我国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目标后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决定权仍由政府有关部门掌握,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企业实行工效挂钩或工资总额包干办法;其他企业大都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直接由政府有关部门核定工资总额的办法。有的地方政府,不仅控制企业的工资总额,而且直接干预企业内部工资比例等具体管理决策。这使企业的薪酬管理自主权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质量。

2.2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报酬收入水平偏低。知识经济时代是人力资本雇佣货币资本的时代,在企业中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本的价值作用。然而,在我国企业中人力资本的价值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价值一直被忽视。

报酬激励方式单一。目前我国对企业家的报酬激励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仍为基本工资加奖金、年度奖金奖励等构成。而奖金和年度奖励通常是现金的形式。这样,要做到实现企业家的价值,不仅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更需要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来支持。然而,诸如“股权激励”等在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经验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

2.3 没有建立工作分析岗位鉴定制度

这一方面体现在劳动差别缺乏定量的依据,即对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责任、劳动条件等四要素没有进行较规范的评价,致使生产一线、二线、三线工作,以及艰苦、技术要求高的岗位与一般岗位的工资差别不能合理拉开。

2.4福利设计缺乏弹性,职业福利性质异化

我国企业员工的福利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福利,如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加班费、洗理补贴、子女入托补助等等,缺乏一些在西方国家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诸如顾问服务、教育培训福利计划、家庭关爱福利、家属福利等人性化的福利项目。

3 现代企业薪酬体系变革对策与思考

3.1 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制度

所谓“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制度是指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企业的薪酬管理当中,从而真正起到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企业要想真正留住人才,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观念和体系至关重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制度,关键要了解员工的需求。每一个员工在能力、意愿等方面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员工,或者同一个员工在不同的时候需求都可能不同。对于低工资人群,奖金的作用十分重要;对于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晋升职务、尊重人格、鼓励创新以及工作的自由度则显得更为重要。如果管理者想使下属的激励水平最大化,就必须了解需求的多样化并作出积极的反应,从而实现管理效果最大化,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3.2薪酬的战略导向原则

战略导向原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主要是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战略视角着眼于那些有助于组织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竞争性原则。以资源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理论是从企业的资源特性和战略要素的角度解释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一个企业有人力、物力和组织资源这样的三类资源,能力是一系列资源整合的结果。一个企业并不是所有的资源和能力都有潜力成为持久竞争优势的基础,只有当资源和能力是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时,这种潜力才可能变成现实。

3.3 引入全面薪酬管理战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形成,为了应对越发激烈的商业竞争,企业为了保持自身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针对员工报酬结构的优化和改良展开。全面薪酬管理战略在这一形势下产生。它从整体上考虑企业对不同员工的需求回报。全面薪酬管理战略是以外在薪酬为主、内在薪酬为辅的薪酬管理战略。现代薪酬设计除了基本薪资、津贴、加班补助、奖金以及利润分享、股票认购权等直接薪酬外,还应包括保健计划、非工作时间的给付以及较宽裕的午餐时间、特定的停车位,甚至动听的头衔等。此外,还要包括让员工参与决策、承担较大的责任,为其提供个人成长的机会等内在薪酬计划。全面薪酬管理战略符合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按照马斯洛需求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需求是不同的,运用整体薪酬回报,可以对不同层次的人达到激励效果。

3.4强调核心员工与关键岗位

现代薪酬制度设计的目标是从公司战略出发,以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导向,为公司职员赢得竞争优势提供支持。要求对有能力者和工作绩效突出者给予高薪酬,激励机制的重点是核心员工和关键员工,强调关键岗位、核心岗位与一般岗位的差别,强调和公司、部门及个人工作绩效的联系,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出资人、经营者和劳动者以及投入生产要素个人的利益关系,将收入多少与责任大小,风险高低、贡献大小紧密相连。企业是围绕市场运行的,所以应将薪酬纳入市场经济范围进行管理。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薪酬分配制度,就必然从分配制度、分配机制、分配管理等方面大胆创新。分配制度创新是根本,分配机制创新是关键,管理创新是基础。

3.5 以职位为基础进行薪酬设计

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要将单位分类转为职位分类,身份工资转化为职位定价。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应从工作的自然属性、工作职责、管理权限入手,分析任职资格、核心能力、个性特点等一系列指标,设立以职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

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企业应学习掌握现代薪酬管理理论和设计方法,大胆着眼于创新实践,根据企业内外的特点重塑薪酬激励机制,使其逐步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真正起到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我国企业要有国际视野,全面引进国际薪酬观念,走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企业的发展才会有活力。

9.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学习总结 篇九

通过管理思想演变的历程的学习分析如何应用现代管理理论解释我国

现代化企业发展的现状及预见前景。

从人类最初通过集体活动来达到目标开始,到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和管理理论丛林阶段、以战略管理为主的研究企业组织与环境关系的阶段、企业再造阶段和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管理阶段。

从现代管理理论形成开始的这近百年的时间是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快速发展的时期,每个阶段并非径渭分明的。事实上、无论是行为科学、战略思想、还是企业再造依旧是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我国现代化企业应该借鉴学习的。

在最初的萌芽阶段,世界各大古国流传下来的典籍中都能找到管理思想的影子。西方的《圣经》,中国的《周礼》、《孟子》、《孙子》都对管理的制度、责任、职能等做了具体的论述,甚至有些精辟见解还适用于今天。只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从封建主义中脱胎而出,管理学思想逐渐形成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成熟。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而我国由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衔接断代,遏制了管理思想的发展方向。

在19世纪末第一次使用了“科学管理”这一术语。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人泰罗、“管理理论之父”的法国人亨利.法约尔和“组织管理之父”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以这三个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为以后的管理学理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泰罗重视工厂的生产效率,法约尔则以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为研究重点,被后来者概括出了管理的七项职能: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古典管理理论侧重从管理职能和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效率问题,对人心里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考虑。

随着二十代末三十年代初的全球经济危机。管理学学者们开始注意“硬件”以外造成企业效率下降的因素。人的因素被提到了主要位臵。以梅奥为主进行的“霍桑试验”得到:职工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霍桑效应等一系列结论。引发了管理学者们对人的行为的兴趣,从而促进了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得到了一系列著名的理论成果,有些到今天依然适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生产和组织规模的急剧增大,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认识。不仅管理学家,而且一些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也从不同角度、背景对现代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发表自己对管理问题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孔茨称其为“管理理论丛林”。另外由于对顾客需求的重视“始于顾客,终于顾客”的思想开始引起管理界的重视,并为世界各国广为传播接受。

与此同时,中国在50年代初开始了经济建设。由于受政策和政治的影响,我国的企业都在国家的统一控制下发展,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迅速,但是平均分配,大锅饭的弊端很快暴露出来。拖住了中国现代化企业的发展。

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战略”一词开始引入管理界。如何在充满危机和动荡的环境里不断变化,谋求企业的生存发展并获取竞争优势,成为管理学研究的重点。《组织与环境》、《组织与管理-系统权变的观点》、《竞争战略》等著作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80年代到90年代,随着人们所受的教育水平日益提高,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企业管理,三四十年代所形成的企业组织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实践先于理论,美国企业从八十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企业重组革命,日本也于九十年代开始了所谓的“第二次管理革命”。企业管理经历了类似脱胎换骨的变革。这就是企业再造理论的出现。

在我国,80年代正处于改革开发的初期,经济正处于虚势待发阶段。传统的国有企业冲破了单纯对政府负责,以上级主管为中心旧体制的束缚,逐步面向市场,面向客户展开企业管理工作。但是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深层次关系迄今尚未理顺,导致改制后的一些公司市场竞争力不强,另外,一些合资企业,私人企业相继出现。一方面,这些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思想,给我们自己的现代化企业树立了榜样,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包括对人才的竞争,资源的竞争,市场的竞争等。一些不具有竞争实力的公司被淘汰,而另外一些则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正当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管理接轨的时候,国外企业又在向更高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跨国公司力量逐日上升。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信息与知识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获取这些资源提供了可能。顾客的个性化。消费的多元化决定了企业只有能够合理组织全球资源,在全球市场上争取到顾客,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所以90年代以来的企业管理在保持和发展规模经济效益、成本效益、价格效益、产品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又把对客户的最佳服务做为目标。

中国企业管理在解决规模、成本、价格、质量诸多问题的过程中,现在又面临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面临着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中国的现代化企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赢得持久的市场竞争力。比如人才问题,人才包括企业内部的各类人员,在文化、技术、观念、行为各个方面均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特别是一批职业企业家,他们的素质有多高,企业的管理质量就有多高。在一些企业里管理者决定做一件事时,盲目执行,缺少把这件事执行过程上的各个制约因素想得很透彻,预测未来虽然很难,但对于管理者而言却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对管理者本身业务素质的要求。还有对人才的使用上,一些管理者存在在着

中国传统的家族管理思想。任人唯亲,不能对人才进行合理的使用,导致人才流失,内部管理出现漏洞,最后导致企业竞争能力下降甚至企业解体。

在管理制度和管理组织上也存在着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强和组织结构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一个部门多个领导,责任不清等等问题。

上一篇:2010年上半年度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总结下一篇:局2009年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总结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