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育类论文计算机教育论文(通用12篇)
1.计算机教育类论文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一
浅谈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育论文
一、目前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育存在的现状
1。学生基础普遍较差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它严重影响到学校、班级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职业学校的学生给社会上的印象就是不爱学习,成绩差,违纪现象不是偶有发生,而是司空见惯。这些特殊的群体,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于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来说,在工作上有很大的难度。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无法真正投入精力去钻研计算机课程。学生没有动力学习,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对于计算机教师所讲的内容既没有预习,课后也不会主动练习,日积月累,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内容无异于天方夜谭,形成恶性循环。
2。教育模式过于陈旧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还停止于旧的时代,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课堂上计算机老师讲解课本内容,学生下课后练习课堂内容,依次按照课本的顺序讲解完毕,计算机课程结束。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工场模式,没有注重学生差异,忽视教学规律,造成教育的一刀切,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实际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之间的差距很大,甚至无法弥补,严重脱节。学生学习的计算机无法激起学生兴趣,就业压力很大,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
3。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很多任职于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并非计算机专业出身,很多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训练,从总体来看专业水平并不高,有部分教师甚至只能胜任计算机应用基础,图形处理、办公应用等简单课程的教学,却无法把网络技术、网站建设等专业课程较好,除此之外很多计算机软件更新换代很快,教师对其接触了解不多,再加之缺乏系统工程项目的实际经验,更增加了教学的困难,教师讲解空洞无味,增加了学生学习和理解的困难。
二、解决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育现状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实际出发展开教学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这是推进计算机课程发展的首要之举,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体现以学习者为本的思想,积极帮助学生建构计算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及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还有利于我们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培养不断发展的学生。
2。设置全面的课程,满足社会需求
中职院校培养计算机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根据学校与学生的特点,充分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首先要提倡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遵循计算机课程设置多样化与实用化原则,注意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及特长;其次要注意适当设置专业化课程,特别是在应用软件的课程设置上,学校更要精心选择一两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软件供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因为应用软件的发展是非常快速的,更新换代很迅速的,因此着重选择一两种代表软件进行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职业学校应该分析计算机专业分配和单位的用人需求,必须把某一行业的行业知识,比如,金融、会计、广告等与计算机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才会有出路。这就要求课程的设置要突出和相关专业、行业的紧密结合。
3。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素质的提高
因为在职业技术学校,其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都相对不高,导致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和引导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不断提升计算机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计算机是一门知识更新速度较快的学科,因此,加强青年计算机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结构合理,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第一计算机教师应多参加各种各样实用的培训。计算机教师如果不能及时的更新计算机知识,也就跟上追赶上现金高速发展社会。学校应组织计算机教师定期参加各种专业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鼓励青年计算机教师参加微软、思科等一系列专业认证考试,对获取证书的计算机教师提供鼓励性的奖励,提高计算机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积极性。第二学校内部开展评优活动。不要忽视计算机教室,为了鼓励计算机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学校应该组织计算机教师开展各种评优活动,比如推选教学能手和业务大赛等,普遍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业务水平与学术水平。第三完成计算机教师必须从“书本理论”的阐述者向“实践技能”的操作者转变。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改善计算机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否则,计算机教师水平再高,没有实践机会,只能是空头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技能才会提高。
三、结语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要加强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做出自身努力,切实为促进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计算机教育类论文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二
关键词:应用型,高等教育,计算机
应用型高等教育在欧美始见于20世纪60-70年代, 在我国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和教育模式, 它培养的是高技能的专门人才, 有效地改善了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脱轨的现象, 得到了许多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家长的认可, 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应用型高等教育产生的背景
应用型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发展, 我国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 这意味着高等教育必然多样化。从高等教育三大职能的关系来看, 社会服务是高校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延伸, 是以教学和科研为依托, 通过教学培养社会各领域需要的人才, 通过科研为社会提供新思维、新知识和新技术, 从而推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必然需要大量懂技术、会应用的高级专业人才。所以, 在大众化阶段, 教育必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级技术型应用人才。应用型高等教育应运而生。
二、应用型高等教育的特征
应用型高等教育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相比, 具有明显的特征。第一, 具有地方性, 即培养主要面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研究型大学以学术教育为主, 培养精英人才, 主要承担国家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尖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任务;而应用型大学以技术教育为主, 与地方企业保持紧密合作, 其专业设置也与地方的行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第二, 具有专业性, 培养的人才专业技术能力比较突出, 能够对工程项目问题进行分析、概括,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具有较高的专业职业素养和发展潜力。
三、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教育的实施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 几年来, 该校科学定位, 创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 以项目为载体, 开展“工程任务课程化, 教学任务工程化” (简称“两化”) 的教学改革, 努力创建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下面以该校计算机科学类专业为例, 探索应用型教育的实施。
(一) 组织职业前瞻教育
该专业在教学改革中, 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 与计算机行业企业密切联系, 从学生入学后, 即进行职业前瞻教育, 帮助新生认识自我、了解专业、明确目标, 尽快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职业前瞻教育中, 除了专业介绍、学长引路和生涯教育外, 聘请计算机行业专家为学生做行业发展的专题报告, 在职场实践环节中通过到电脑公司的厂参观、职场人物访谈等, 促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了解计算机行业, 确立学习目标。职业前瞻教育这种体验式教学,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和现状, 对专业、行业有了初步了解, 减少学习盲目性, 构建未来的职业规划。
(二) 开展“两化”教学
计算机专业在教学过程中, 以项目为载体, 开展“两化”教学。“教学任务工程化”是按照实际工程任务的全过程组织教学, 各门课程围绕专业目标进行系统设计, 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并用于解决综合的问题。“工程任务课程化”是指以工程项目为载体, 将整个工程任务贯穿于教学过程, 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习、深化理解基本理论, 掌握各知识点, 通过工程项目实践, 加深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强化。如在程序开发语言课程设计上, 与数据库课程进行共同设计, 以一个综合的程序设计项目为载体,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各个模块的教学任务,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也能发现哪部分知识欠缺, 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更深入的学习的相关知识。通过“两化”教学改革, 引导学生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分析、思考, 最终提出解决方案, 训练了他们的工程思维。
(三) 实施“第三学期”
每年的6-8月,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实施“第三学期”, 即各年级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公司进行专业顶岗实习, 锻炼实践技能, 提升理论知识, 养成职业素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将到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硬件维修等相关公司进行三个月的实习, 在此期间, 他们将在校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进行综合应用, 并学习如何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 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精神。
四、效果分析
实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关键在于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 即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面向行业、面向应用、面向实际, 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广泛获取行业、企业等社会资源的支持。
实施应用型教育,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了自主学习意识, 学会了学习, 能够对工程项目有一定的思路和比较客观的看法;强化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知识含量逐步增大, 能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明显增强, 并且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 高教探索, 2010 (01) .
[2]解滨.应用型高等教育基本问题探析[J], 宿州学院学报, 2009 (6) .
[3]刘珂珂.我国高等教育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刍议[J], 当代教育科学, 2012 (7) .
[4]谭光兴.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J],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2012 (2) .
3.计算机教育类论文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三
关键词:工程教育;计算机软件;课程方法
20世纪末,由美国康奈尔、斯坦福、加州伯克利等8所大学联合发起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运动,引领了世界工程教育领域“回归工程”的潮流[1]。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培养“合格工程师”为标准的工程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中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2]。
今年3月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在阐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时,谈到高校转型问题,指出在培养模式上,转型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型人才。这种转型将对工科院校的工程教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工程教育简析
工程教育是以工程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整个培养过程,体现工程实践的本质和特点。工程教育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经济性和创新性等基本特征。
工程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在完成工程项目的同时,不仅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关系,是教育学生做人做事的辩证统一,工程教育更注重能力的训练和品德的养成。
二、实施工程教育的意义
经过工程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对工程实践活动从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有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做实际项目时,能够考虑到项目的经济性方面,有创新工作意识,有利于学生今后顺利从事相关工程领域的工作。
三、计算机科学类专业课程方法改革探索
(一)理论教学注重开展“两化”教学。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自升本以来,一直探索与工程实际密切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几年来,注册成立了20余家校办产业,鼓励老师从生产实践中寻找真实的项目,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项目,训练学生的工程能力,与此同时,也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真题真做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自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创造经济收益和社会价值。这就是该校提出的“工程任务课程化”,即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将整个工程任务贯穿于教学过程,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习、深化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各知识点,通过工程项目实践,加深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强化。
在教学过程中,若没有真实的项目,就按照实际工程任务的全过程组织教学,课堂教学项目的设置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指导,各门课程围绕专业目标进行系统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并用于解决综合的问题。这就是“教学任务工程化”。
计算机科学类专业在理论教学中开展“两化”教学以来,以程序开发类课程为例,教师提前给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把程序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并阐述具体的要求,每个小组有不同的任务。学生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会按照软件工程生命周期的步骤进行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等前期设计工作,并反复与团队研讨,最终与用户达成一致意见后,将开始进行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将交付给用户进行使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能发现哪部分知识欠缺,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更深入的学习的相关知识。通过实施工程教育,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观。
(二)实践教学注重校企合作。在实践教学方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从大一开始,每年利用暑假时间统一安排学生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公司进行专业实习,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将被安排到软件设计公司、电子商务公司、硬件维修、网络维护、广告设计等公司进行三个月的实习。在实习前,教师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学生结合在公司实习的内容进行设计,完成作业,专业会在实习结束后进行答辩、考核。在實践过程中,学生以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实习工作既检验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效果,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工程师角色的核心是设计和实施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校企合作、真实岗位实习,学生逐步向工程师的培养目标迈进。许多同学在实习结束后的答辩中,谈到他们的感悟往往是一致的:在企业实习,能够将在校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行综合应用,学会了如何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摆正了对待问题的态度,学会了与人相处、与团队合作。
四、效果分析
在计算机科学类专业实施工程教育的关键在于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理论课程通过开展“两化”教学改革,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构思和设计,最终提出实现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训练了他们的工程思维。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与行业企业密切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了学生专业能力,增强了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 刘吉臻. 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思维转向:工程化的视角[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04).
4.计算机专业教育实习总结 篇四
一、实习基本情况
我怀着难以诉说的心情以及对教师这种职业的神圣的向往来到了我们的实习目的地雷州市龙门三中,这是一个美丽的学校,也是一个五彩的花园。
2011年4月27日到6月24日之间,我在山丹县城关小学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教育实习。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是辛苦的,也是很有意义的。在城关小学的领导、老师及带队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在专业组老师特别是指导老师的帮助辅导下,我的实习工作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
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无论是带班还是教课,作为实习老师,我都会以一个正式教师的身份来对待学生.二、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上好课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实习前也有过一些试教活动,但真正的小学教学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从学生转变为老师,这之间需要付诸很多的努力。
首先在第一周,我听了指导老师的课。在听课前,我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并且自觉的备好课,到了听课时,我会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听课的重点是注意任课老师讲解过程中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以吸收老师的优点。同时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讲。同时,我也在老师的指导下会注意学生的表情反应,而思考以后我要以怎样的形式去上课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备学生”。在此期间还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每当上完一节课,指导老师都会告诉我,这节课的难点与重点是什么,以及应该怎样突出重点和难点,才会让学生更明白。
当我第一次登上了讲台。虽然上课前不断的告诉自己要镇定,要循序渐进教学,可是在上课的铃声敲响的瞬间,望着台下几十双好奇的眼睛,紧张还是不请自来。即使偷偷的深呼吸也无济于事。虽然在课前我已经花了不少时间备课,但根本不能按教案来讲,时间安排的不是很恰当,以致于重难点不够时间来强调,不过上课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淅的。接下来的几节课都不是讲得很好,当时信心就下降了,也真正体会到做一名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好,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精心备课以及修改教案并进行几次试讲,虽然这期间我暴露了很多不足,但老师的亲切鼓励让我变的有信心,有热情,让我觉得如果将来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我可以做的好。当然在后期的实习工作,我就能比较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了。必然,自己的教学尚未能与指导老师比较,但是我已以尽力而为了,做到问心无愧了。实习期间我从指导老师哪里不仅学到了数学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分享他的工作经验,还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是师德,我想这些足可以让我受益终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获益匪浅,并使我爱上了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
三、班主任工作
(一)用文体活动团结学生
如果你举行一项活动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的话,无论是什么活动都将是极大的成功。比如说学校举行过的歌咏比赛和运动会,班主任要全力提倡,这是形成和谐的环境,产生向心力、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的绝好机会。如果班主任仍然只强调学习,不主张参加这些活动的话,就等于自己在破坏班级的团结,削弱班级的凝聚力。
(二)用公平民主平等学生
都知道应该讲公平民主,但肯定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我做的是最好的。我不找学生谈话,更不给学生补课,也不拿着学生的卷子或者成绩单去指导。因为我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给予这样的指导,所以我一个都不给予指导。这样是为了公平。虽然学生有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但不会产生逆反和嫉妒心理。如果指导的话,很可能拉拢了一个学生,却伤害了几个学生。一旦你给予学生指导了话,就得一直指导下去,不然,学生会觉得越来越看不起他了。所以,我就跟学生说,无论是谁我都不会找你谈话,除非你主动找我。永远都不要在班里说差生两字,因为说了就表示有差生,而且差生就不会变好。
永远都不要在班里说某某有实力干什么,因为这等同于说其他七八十人没有实力。
所以,我班的学生个个都觉得自己是好样的,至少我希望是这样。
(三)用学习节奏引导学生
学习是有节奏的,该玩的时候不要强迫学生学习,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总之,要想管理好班级,归根结底我认为有两条:
1、热爱班级。
2、让班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热爱班级”的方法是:别把工作当工作,而是当事业。
“让班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方法是:别把自己当老师,而是当教育家。
四、我的收获
实习,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记忆,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我会做的很好。现在,实习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我们不能只从书本上看“教学”,而也要在实际中“教书”,面向实际。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专生,我将会在未来的日子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时刻为成为一个好老师而努力。
在实习中,我还发现了,有些东西不能选择,有些东西却可以选择。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实习的两个月里,我在这里收获了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我不仅从各个老师和学生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和他们成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在实习过程中感觉所学的到东西远远要比三年里在校园里学到的更丰富、更精彩。当然,这并非否定老师的教学和自
己的学习,只是实践中收获到的远比书本来得真切和实在。
实习的前一个星期,实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听课,看其他老师是怎样讲课的。这种听课和我们上学时听课是不一样的,因为这种听课的重点是观察老师怎样讲课,学习如何传授知识,如何驾驭课堂,如何控制授课时间,而并不是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我第一次上讲台时,有点紧张,课讲得也有点快,但是总体感觉还可以。后来的课,越讲越熟练,越讲越流畅,同学们对我讲授的知识都能吸收。有了前几次讲课的经验,我认为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不但可以良好地控制时间,也能够削除刚开始的那种紧张感.在为人师的这条路上,我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还有第二步、第三步„„但不管怎样,我都会以人为本,把实习中学到的一切加以融会带到今后的事业中去,我会以我的真心去呵护学生,因为我面对的是一颗颗纯真的心。
总之,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孩子就会积极配合。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实习,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千淘万漉虽辛苦,就算被磨练得遍体鳞伤,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但事实告诉我,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应有勇气去尝试。即便在尝试中失败,也能让自己成长,没有锻炼的机会,谈何积累和成长?而这一切,只能靠自己去争取。等待,只能让你在沉默中消亡,只有主动,才能为自己创造良机。实习,陪伴我经受了挫折,也经受了欢乐!
想想我的实习生活,回头看看我在那里留下的脚印,我相信那不
会是我旅途的归宿,而是我充满挑战和希望的开始!
还没来得及反应,时间却已在我身边飘过,转眼间,我的实习生活就划上句号了,是否圆满结束,那么只自己知道。心中百感交集,却也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5.计算机教育信息安全论文 篇五
首先,信息安全的最佳防护就是心防。高校抓好校园网络文化,鼓励大家文明使用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不断给大学生灌输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大家对此类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视。校园里每个使用网络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从心底,牢记信息安全防护。大学生要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校园内个人的用户名隐私及与校园内与自己财产等重要信息,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能轻易告知他人。其次,高校建立高效、安全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系统防护中,高校拿出足够的资金、人力来保障学校内的网络维护人员的工作,把日常的硬件检修、系统更新、线路维护、学生机的定期查杀病毒、多媒体教室和机房的环境检测、教师及学生的用户信息的管理等,这些都是维护学校计算机教育过程中信息安全的最强保障。最后,校园内教育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需要在维护人员,不断完善防火墙技术和提高计算机内防毒和杀毒软件等级的同时,也要实时监控外网用户对校园网页、课程信息、校园内信息资源的使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解决。对于高校的重要信息资源,技术人员要对这部分内容要加密处理,还要做计算机防御措施,严防死守。总之,高校的计算机教育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是人的自我防护意识、计算机相关配套设备的和杀毒软件的使用。近几年的校园信息安全事件多有发生,给了师生们很多的警醒,高校每年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也逐年增加,计算机防护知识在高校内得到最大程度的普及,提高了计算机教育的安全等级,让师生才能安心、放心。
6.计算机教育类论文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六
浅谈如何开展好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
摘要: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有自己的课程特点和素质教育目标,在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应根据技工学校特有的生源情况和教学规律,采用“先看果实再种树”的创新教学方法,把晦涩的教材理论融会变通为实用的知识,从而提高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如何开展;计算机专业课;教学
计算机专业是技工学校开设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专业,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但是在技工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技工学校由于历史和教育体制的原因,生源的质量比较差,所以大大影响了技校计算机课的教学效果,在技工教育中,很多教师都抱怨学生文化基础差,理解力低下,学习积极性不高,不管老师如何费尽心力地讲授,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大,就是现在各行各业必须要用到的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也有很多学生只知其一不求知其二,在理论课堂中,时有“倒下一大片”打瞌睡的现象,甚至在实践操作课堂上,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只对游戏感兴趣。这种现象的出现,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二是我们的教师在专业课的教学方式方法上创新不够。在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我认为不能照本宣科,把步骤写在黑板上就完事了。或者,在实践课上,仅就课本的操作一个个步骤地演练。我们应该在教学的方法中来点创新,采用“先看果实再种树”的逆向思维,把学
生要掌握的知识点以结果的形式展示,再提出任务,总结任务完成的方法,归纳得出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下面,我就对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创新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教学任务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探求真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学习兴趣是在好奇心、求知欲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就要引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做好问题的铺垫,让学生对他尚不能解决的问题产生好奇,感兴趣,让其注意力指向学习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比用枯燥的理论解说更有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建立符合教材、学习、生活相统一的综合性的任务。它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起来,使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知识。其次要具有实践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然后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生对你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任务也是失败的,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最后要有创新性,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我在向计算机专业第二学期的学生讲授《Authorware7.0多媒体制作》这门课的移动类型的相关知识时,先向学生展示一个“蝴
蝶找花朵”的动画,把这个动画和学生们曾经做过的一个“指向固定点”的动画进行比较,学生们一看到这个动画,立刻就被蝴蝶自由飞翔的效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比“滚动字幕”的动画,效果更加真实生动,从而引发学生想自己亲手做一个这种效果的动画送给同学和朋友的想法。
二、耐心辅导,实施教学任务
当把教学任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后,教师不要急于去给出操作的详细步骤,因为大家都知道,在专业课的教学时,很多操作任务的完成,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因此,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逐步认识问题的关键,明确学习的目标,提出自己的疑问,亲历整个知识的获得过程。
比如,要完成“蝴蝶自由地飞翔”的这个动画的制作,蝴蝶能够自由地飞翔,与滚动字幕有什么相关的联系吗?两者都是一个物体在舞台中的运动,为什么效果会不相同呢?如何才能把终点一定位于直线上,变成蝴蝶的曲线运动呢?当同学们能够自己找出不同之处,并且对比教材的主要内容,理解了不同之处是在于“指向固定直线上的某点”没有平面上的路径功能,而蝴蝶找花朵则可随意指定蝴蝶飞翔的路径。然后,同学们就会自觉地查看教材中相关的“指向固定路径上的任意点”的知识点,从而也就掌握了“如何绘制路径”。当路径绘制完毕后,是不是蝴蝶就能上下翻飞了呢?如果同学们测试后发现并没有达到“上下翻飞”的效果,再引导学生们找出问题的关键——
—“调整直线与曲线转换的方法”。绘制了路径,只是解决了问题的一个方面,结合“直线与曲线转换”,则是解决问题的另一方面。
三、科学评价,总结教学任务
在任务完成后,教师要主动去观察学生,提问学生。提问时,要从全体到个别,找出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特别是共同性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在完成任务后,要对总的教学任务进行强调、讲解、分析,并由教师或学生公开示范,再进行必要的点拨,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例如在前面提到的“蝴蝶飞翔”的实例教学中,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有两处:其一是绘制路径,其二是调整直线与曲线对应。这两个知识点,就是本节实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除了这两个新的知识点外,还用到了其他相关操作:文件属性、显示属性、图标属性等知识。然后,引出另一问题,要做“蝴蝶上下翻飞”的动画,是不是只有这一种方法呢?非也!还有另一种可以通过动作脚本来控制的方法。这样,就把学生们的思路拓展了。
四、由任务涉及理论,从理论深入探索,得出理论的总结 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不管是硬件方面的知识,还是软件方面的应用,都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可能是零散的。下面,还是以前面的例子来说明。在“蝴蝶上下翻飞”这个例子中,涉及的知识是关于移动的使用,但是,关于5种移动类型的使用,都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
并且,这一章节的内容,应该说是《Authorware7.0多媒体体制作》的核心之一,要求学生们要通过实例来理解,并识记、运用。因此,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的知识建构。
7.计算机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篇七
1.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指学习者对待学习具有比较稳定的选择性的反应倾向, 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它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组成的一种互相关联的统一体。学习态度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成效, 而且直接关系学生个性与人格形成与发展, 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 巨大的信息量充斥在因特网上供我们选择利用, 各种繁琐的计算、操作程序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后变得简单快捷, 因此计算机很容易融入追求潮流的学生生活, 使他们融入其中、津津乐道。但计算机作为一种智能化的工具, 其硬件发展速度难以预料, 软件也不断推陈出新。当前很流行的软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 总会被功能更新的软件所替代。而计算机教育则具有相对的滞后性, 在此情况下, 学生就要秉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 积极主动地去自主学习、善于探讨、勤于思索, 掌握更新的计算机技能, 为我所用。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所谓计算机能力, 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能用文字处理软件作一些文字编辑的能力, 使用数据处理软件统计数据的能力, 使用因特网获取信息的能力, 甚至是编辑程序服务生活的能力, 其归根结底就是学生对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体现。在实践课程操作中, 对于低年级学生, 应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 应着重培养他们的必需能力, 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 解决实际问题, 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计算机教育中的“学以致用”、“勤于动手”的做法无疑会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外, 最主要的还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上机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形成的强烈的专注, 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 将所学知识高效内化。在计算机教育过程中, 利用程序设计及算法自身的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分析试题, 建立数学模型、确立算法、上机实践、调试程序、优化算法, 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另外, 由于计算机运行高度自动化、程序化, 因此, 在编辑或操作中, 需要有极为严谨的态度, 稍有疏漏便会出错死机。这个反复调试程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锻炼思维、磨练意志的过程。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 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创新能力教育。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载体和主要工具, 在创新能力教育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世界各个领域正日益受到新的科学技术的冲击, 日益成熟的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新科技群。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造成信息量剧增, 为适应“知识爆炸”的时代, 教师应在计算机教育过程中根据计算机发展的快速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给学生创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 激发他们探索未来的欲望,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波.素质教育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体现[J].潍坊学院学报, 2005, (4) .
[2]刘世蕾.计算机教育中的人才素质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 2005, (2) .
8.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初探 篇八
关键字 计算机基础 高职 信息素质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必不可少部分,它已经深入到了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但如今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把如何帮助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能力考核的硬性指标,这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人认为,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简单的计算机使用,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学會如何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提高解决应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不能继续以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为目的,而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为目的。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对人才的信息素质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能够熟练使用并维护计算机;
②能够高效准确地获取信息;
③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④能够合法地利用、传播、创造信息。
而实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教、学、练过程经常脱节,导致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难以达到期望的目标。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缺陷:
(1)内容繁杂,相关性差,学生难接受
目前较流行的Windows+Office,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概述、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Office的使用、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另外,有些教材和增加了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与数据库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相互独立,关联性小,但是涉及的内容却非常多,知识面宽。对教师来说,要求很高,对学生来说,学习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2)理论知识与操作并重,理论知识要记忆,操作要熟练
计算机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上机操作和练习,掌握操作系统的特点、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网络的基础知识。另外,它是一门需要记忆的课程,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数制转换、网络的基础等内容要求记忆并且要能够灵活运用。因而,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解与操作相结合。教师在教学时要合理安排理论与上机学时。
(3)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的深度和难度不易把握
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城市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比较好,有些中学已经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方面的课程;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学根本没有开设计算机课程的条件,有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一无所知。这种基础的差异要求教师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学生上机时面临的诱惑多,需要正确引导
由于计算机与其他的教学仪器不一样,具有通用性和多用性的特点,而初次接触计算机课程的学生难免会为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吸引,好奇心促使他们对计算机内的资源会做进一步的了解,但这种了解不一定全都对学习有好处,例如学生有可能会玩游戏,做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这时,教师的正确引导显得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本人认为,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除了要做技术上的更新,增加新的教学元素之外,更应该调整教学的思维和目标。思考如下:
①建立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信息素质还与人文素质修养、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具有密切的联系;另外,各个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的使用和要求都不同,对于一般的计算机使用外,我们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侧重。计算机基础教育可以与《大学语文》、《作品赏析》、《音乐》、《美术》、《数理统计》、《应用写作》、《文献检索》、《毕业设计》等课程或专业紧密结合,在这些课程和专业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因此,从某种角度而言,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我们可以把这些诸多因素汇总起来,形成一个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体系。
②建立计算机教育体系下,按不同的分类进行课程设置,使其适合不同学生的需求。本人认为,我们可以把计算机基础分成两个部分,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基础部分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对计算机而言,就是最基本的计算机认识和操作,及对一些信息的查询和处理;而专业部分,则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群,进行相对侧重的指导和练习,使其让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相结合,从而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
③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相应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旧的知识不断被淘汰,新技术的应用层出不穷。我们应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时追踪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趋势,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内容,加入新的教学元素,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人才素质教育,我们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更新而变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 胡圣明.软件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9.计算机继续教育培训总结 篇九
在新学期开学不久,我有幸参与了“‘国培计划’——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身为教师多年的我,在这次培训中学到了很多内容,也接触了很多新知识和新领域,对我们应用计算机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收获真的很大。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在网上与专家与同仁互动式交流、评论,在交流、评论中教师共同探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大家的观点来得更直接、更朴素、更真实。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快乐,还提高了自身文化素质。
在这次培训中,一有时间我就会浏览远程培训的网页,寻找那些需要的知识和营养,当然,不单单是浏览,在发现问题时也会及时查询相关资料,把问题在第一时间解决!这样的学习过程充实而快乐!
当然,学习不单单是浏览、记录,重要的还在于总结、反思、改正。于此,我有深刻地体会: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而且要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
总结起来,我把它归纳为3点:
1.信息技术对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很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2.计算机应用于各领域,教师与学生一同学习进步。
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衍生于日常的,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会学、会用的学习,总体来讲应该是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自身成长就要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以爱为动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一同进步。
3.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10.计算机教育类论文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十
【关键词】大专院校 计算机教育 教育策略
一、前言
现代计算机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基础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更需要从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投入到工作以后能够应用学习到的计算机技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有必要完善现代计算机教育策略,使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计算机这门课程是一门较为专业的课程,是现代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必备技能,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以充实我国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
二、大专院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计算机人才结构为橄榄型分布,缺少高级和初级型人才,尤其缺少技术型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提高计算机教育水平,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型人才是大专院校应该重视的问题。当前大专院校的计算机教育中更重视理论教学,却忽视了实践教学,而计算机学习又必须由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理论作为实践的基础,实践是验证理论的有效手段,应用则是最终目标。实际教育中,由于大多数计算机教育都由理论教学组成,导致学生普遍认为计算机课程枯燥无趣;加上计算机理论知识较为深奥,很难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计算机知识储备。而且由于计算机实践课程较少,学生缺少动手练习实践的机会,更加无法提升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技巧,无法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影响了计算机教育效果,而培养出的学生更加无法符合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此外,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大专院校的计算机教材很难跟得上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也难以满足计算机发展的需要,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后就会发现与实践技术不符,相对滞后。加上计算机教育有限,内容繁杂,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很多教学内容讲解并不细致,造成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一知半解,学习任务较重,无法全面吸收消化学习到的知识,同教学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也导致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而且大多数大专院校的计算机设备也不完善,部分损坏的计算机由于经费等原因没有得到及时修整,导致计算机课堂中一部分学生无机可用的现象发生。
三、大专院校计算机教育的策略
1.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大专院校中计算机教育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所有学生都需要学习,学校就免不了采用大课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时间就变得相当少,很多时候教师甚至很难完全认识课堂上的全部学生。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交流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之一,所以计算机教育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他们对课堂的意见并进行改善。由于大专院校中不少学生抱着混文凭的心态来上学,对课程学习不尽心,对于大课形式的计算机教育更觉得无关紧要。因此教师必须讲解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这门技术是未来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需要想办法改进教学手段,比如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加入生动形象的例子等,使得计算机课堂变得更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案例教学法。由于计算机教育必须结合实践操作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所以课堂中大多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多多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比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师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来进行讲解,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案例来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探讨分析,加上教师系统的分析总结,使学生能够对案例问题得到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要求来改进案例,满足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合来讲,大专院校的计算机教育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更要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自身的应用水平。计算机教学内容也要精心设计,改进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宋芝兰.浅谈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文学界(理论版),2012(06):340-342.
[2]王磊,王静.论计算机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青春岁月,2011(08):106-108.
11.计算机教育类论文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十一
一个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多层次的, 既需要优秀的理论型、研究型人才, 也需要优秀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 它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 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过硬的专业技能, 而不必要求学生掌握深奥的理论知识。明确了这个目标, 才可以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办学方向, 才可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用人单位满意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方向分析
1.加强课程开发
技能是学生生存之本, 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就没有将来的立足之地。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大同小异, 重视文化基础, 重视专业理论,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薄弱, 这并不适合高职院校, 专门性、实践性应当是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基本定位, 应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来设计课程教学体系, 在知识、能力、素质三大结构方面, 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我校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按照“文化知识够用, 专业知识过硬”的原则, 根据就业需求合理设置课程, 制定技能训练目标、技能训练实施细则、技能训练考核制度, 增加技能训练课时和力度, 从而保证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开始时, 应向学生展示一些成功的实例, 让学生了解该课程在实际中的用途, 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改进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应改革教学方法, 实行启发式教学。鼓励教师创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为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带有较强的职业特色。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在教学方法上, 应注意理论结合实际, 避免空洞地讲解。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例如, 对各种高级语言和软件应用等课程应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进行;编程技巧等课程, 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形式;学生还可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获取知识, 这样有助于增强学习进度、学习内容的自主性。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兴趣是探究知识的动力之一, 是创造发明的重要源泉[1] 。所以教学中, 教师要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 使他们不断追踪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 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 激发其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
3.突出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1) 建立实践项目, 加强实践教学,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某一门课或某个集中环节的实践就能完成, 它需要通过各种途径、经过一个较长期的训练过程去实现, 尤其是专业能力的培养。通过鼓励学生参与一些简单的科研课题、科研小组活动, 学习如何分工合作、如何探讨与辩论问题,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他们的应用能力。
(2) 通过学科竞赛, 促进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抓好实践教学的同时, 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设计竞赛活动, 如学院职业技能大赛、黑龙江省青鸟杯职业技能大赛等。学校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对于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及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奖励。通过这些活动, 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先进技术、熟悉软件, 而且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提高, 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增强, 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2] 。
4.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现代职业观不仅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 更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就是使学生了解社会, 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 培养他们在当今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学会生存, 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 学会发展, 成为具有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劳动者。如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理想、职业道德? (1) 通过实例, 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开始时, 我们应向学生展示一些成功的实例, 让学生了解该课程在实际中的用途, 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比如, 数据库教学中, 我先让学生看毕业生设计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 并让学生到医院、超市了解它们的管理系统, 学生很快就对课程产生了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随后的教学中, 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让学生逐步完成一个实际的管理系统的练习, 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专业的信心, 帮助他们树立起专业理想。 (2) 通过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上机实践过程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 并注意计算机病毒的查杀, 以确保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 持久地开展计算机教学。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比如, 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 可通过实例:如CIH病毒、熊猫烧香病毒等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对人类产生的巨大的危害。同时, 教师要教育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 对不健康、不安全的信息要加以抵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的意识。
5.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适应我国国情, 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必须把创业教育摆在重要地位, 列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 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 学习创业知识;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提高创业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创业信息, 选择创业方向, 为毕业生创业提供咨询和跟踪服务[3] 。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途径
1.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和教师的评估机制
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和教师的评估机制, 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依据制定评估制度。由于在课程设置上, 采取理论讲授“够用”即行, 重点突出操作技能的教学原则, 目的使教学更具有实用性、针对性, 从而更加贴近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求标准[4] 。所以在学生的学期成绩评价中: (1) 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 让学生明白应非常重视学生的平时成绩, 这种考核方法非常有助于学生脚踏实地掌握所学知识, 而不是期末考试时突击复习, 考完就忘记。当然平时成绩是由多次小考和作业等成绩构成的, 这样做学生平时的压力要大一些, 但是有了平时的扎实基础, 期末时就会相对轻松些。 (2) 技能成绩比例应加大, 理论成绩比例减小。对于平时参加省、市、校级技能竞赛, 参加校刊编辑等活动的学生给以表彰奖励。学校注重教师的教学实绩, 对技能训练成绩显著的辅导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大大提高了技能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高职师资培训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与坏, 对高职教育任务的完成和目的的实现都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教师应该通过在职学习、参加进修和培训等方式来加深专业理论知识;通过校企合作接受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练, 提高自身动手能力, 使自己能始终站在本学科的技术前沿。教师还应该具有丰富的与本专业有联系的相关知识, 能够将本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相互渗透, 以便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最后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教育能力, 包括全面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发挥教育艺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具有缜密的思维和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把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结合起来, 独立完成教研任务的教研能力[5] 。
计算机教学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要改善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大力改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热爱,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掌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 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 2003, (12) .
[2]刘乃琦.计算机专业 (学科) 面临的挑战与创新[J].计算机教育, 2005, (12) .
[3]戴裕崴, 华国祥, 李玉峰.中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原则和实施[J].高等职业教育, 2003, (2) .
[4]郭宁.我国创业教育现状与模式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 2010, (5) .
12.计算机教育类论文计算机教育论文 篇十二
论文摘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用人需求脱节是造成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从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出发,针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阐述高校计算机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洛阳理工学院的办学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深入研究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措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6月发行的《2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高校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曾经受到热捧的计算机专业初次就业率近几年来持续下滑,一度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目前全球it人才仍然短缺,我国it人才总量更是严重不足。,仅国内it工程师的需求量就达到25万人,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it人才的需求仍将处于紧缺状态[1]。如此高的人才需求,却对应了不断下降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造成目前这种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窘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用人需求脱节,导致供需结构性失衡。
目前,多数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具有实际操作项目经验,无需任何培训就可以上岗的人,而现在的大学生空有理论知识,缺乏一技之长。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被迫参加各类计算机培训机构,接受升级教育。据了解,今年很多培训机构的招生人数呈现出大幅增长的势头,其中在校大学生和求职大学生是这一期间最重要的报名主力;企业需求与高校教育间不断被拉伸的真空地带,由层出不穷的各类it培训机构迅速填充起来。这正说明了传统的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上同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的现实,揭示出当前高校教育的种种弊端。
如何探索it人才培养的全新模式和方法,培养出大批合格的it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是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专业教育为任务,以知识传授为主导,全天候、大班级的授课。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自主选择,缺失个性发展,课程负担过重,理论与实际脱节,学非所用,导致学生普遍厌学,教育质量低下,更严重的后果是学生的思维被禁锢,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培养适应全球环境的国际化人才,国内高校必须借鉴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改变单纯的专业教育、知识传授形式,增加调研讨论。教师指定阅读书目,学生分组调研讨论,强化团队意识;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除了课外自主学习外,还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激发其创新精神,强化其实践能力。
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基本分3个层次:少量高层次的计算机研发人员、大量的一般计算机应用开发与教育人员、计算机操作人员。各学校应针对自身的办学水平进行科学的定位,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注重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学科结构和课程设置,同时也应预测行业的发展模式,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不仅是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个教育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种要素,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多数院校计算机专业师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国内大学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师资数量严重短缺,一些大学的生师比竟然高达40∶1[2]。另一方面,不少年轻教师大多是依赖理论研究的科班出身,对技能培养和工程应用掌握不足,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工程开发知识和实践经验;另外,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多数毕业于非师范院校,虽然大都具有良好的专业教育背景,但缺乏对教育本身的认识,再加上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他们无暇顾及必要的团队交流与合作。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只有优秀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也表示,培养脱节与教师素质也有关系。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1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创新教育的提出[3],给计算机专业教师带来了挑战。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处于学科的前沿。要积极承担或参与国家、省市的科研任务和项目,积累开发经验,掌握了相关技术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才能使教学内容丰富充实。教师要提高学科综合修养,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掌握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提高教学能力。教师要为人师表,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既要用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又要放下教师的尊严,虚心学习学生的优良见解,还要原谅学生对自己的冒犯,这样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也会把这样的教师当作自己的楷模[4]。
2。2高校须加大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
一方面,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开发能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培训,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期安排教师到国内、省内著名的it企业参观学习,与业内人士交流沟通,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新技术和新发现,以及社会信息化发展最新动态。或是请一线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开展系列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寻找课题,并进行合作开发。
另一方面,要提高年轻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教学质量。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学观摩活动,使年轻教师有机会向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一流的老教师学习如何授课;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工作中,可使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传、帮、带的关系,使年青教师快速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心理。
3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重知识,轻能力,一直是高等教育的普遍问题。社会各界对高校计算机教育的意见中,最多的.就是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现在将本科教育定位成素质教育[5],就必须全面提升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校期间须加强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技能的培养,掌握it主流技术,是当前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的重要问题。
3。1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比掌握具体知识显得更为重要。大学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指导学生掌握自我学习方法,才是教育之本。学生在大学四年所能学到的知识有限,而且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 计算机知识更新加快,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学生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适应计算机专业的飞速发展,对其人生和事业的成功必定有较大的裨益。
教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组织好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三个环节。笔者的经验是建立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在该平台上提供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课件、学生参考书及相关web站点等教学资料,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下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以及辅导材料、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等,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本、网络、期刊等途径自己去了解和研究知识。另外,课堂教学内容中还应包括一些与编程相关的能力培养,如使用参考文档、开发工具的能力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2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所在岗位的工作。
首先,学校应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要明确实践任务和要求,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提问和答疑,检查每一个学生掌握的程度,对于程度较好、肯钻研的学生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在平时上机实验及课程设计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检查并记录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对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基础上,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次,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项目开发。高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的联系,双方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突破实战项目匮乏,实训基地短缺的瓶颈。学校师生可以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和项目实战,企业可以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学校参与课程实践教学。学校鼓励企业带项目进校园,让学生参与;或聘请高端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行专业讲座,将新技术和观点带进校园,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认知力和学习力。
最后,学校还必须紧紧抓住毕业生离校前的教学环节,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积极开展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用技能强化和岗前培训工作,大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
3。3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对一个国家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计算机教育也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5个创新和5个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其中都起到了关键与核心作用。但是,当前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生创新实践等能力普遍产生质疑。因此,只有实施创新教育,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为国家建设培养创新人才。
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学要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老方法,应采用提问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给学生思考与钻研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如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设计一些易出错的程序,让学生分析程序,找出其中错误,并进一步完善程序的功能,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鼓励、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笔者在讲授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时,经常会布置一些有趣的课外作业,如简单计算器设计、简单动画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设计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开辟第二课堂,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生态环境,在理念、机制、师资上为学生创造更适合的条件,要张扬个性,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向更高目标挺进。
4结语
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高等学校应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否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大学生就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成败。
总之,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是目前高校计算机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各高校应结合自身优势和办学条件,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与信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打造富有特色的计算机专业教育。
参考文献:
[1] 马润成。 冬天里的春天:计算机专业就业新观察[j]。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12):22―23。
[2] 华本良。 国际化是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n]。 光明日报,―07―21(12)。
[3] 蒋宗礼。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 计算机教育,2008(3):3―6。
[4] 袁开榜。 不断创新的中国计算机教育还要科学地向前发展[j]。 计算机教育,(12):199―204。
【计算机教育类论文计算机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计算机教育论文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08-18
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7-10
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的探索的研究分析论文07-25
计算机考试论文07-08
大学计算机论文07-29
计算机软件自考论文08-08
计算机与网络论文10-08
计算机专业小论文11-03
计算机专业的论文题目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