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作文

2024-08-16

情境作文(共12篇)

1.情境作文 篇一

情境作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体会情境作文的写法,尝试用这些方法进行写作。

2、能够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不看热闹,而看门道,能够在情境中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体会自己作为观众或参与者的心理,观众的表现,整个的场面、氛围;能够详略得当的安排作文的层次,写出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作文。

3、学会从活动中展开联想。

4、克服学生作文畏难的情绪,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教学重点:

掌握观察情境活动的方法,能够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记叙活动过程。教学难点:

能够比较详尽、具体、生动的描述活动过程,并展开联想。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很特殊的游戏。(静观学生表现)

同学们一听到这话,表情有了变化,有的„„有的„„?下面,我请同学来说说你所看到的同学的神情,或是说说你自己此时的神情?

为什么会有这些表情呢?你心理是怎么想的呢?

如果写作文的时候,把你刚才看到的同学的表情变化写出来,就是神态描写;把你这时候心里的想法写进作文里去,这就是心理描写。

(板书: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下面,就开始我们今天的游戏。

二、创设情境,进行游戏活动

1、游戏:

比赛一:双手背在身后,用嘴咬住笔在白纸上写上“小三班”三个字,绝对不能动手,写完就立刻站起,谁最先完成,谁就是冠军。

(比赛结束后,采访胜出者。你此时怎么想的?你想对同学说点什么获奖感言?)

比赛二:此次不比最快,而是比在规定时间两分钟内谁书写得最漂亮的胜出。

(比赛结束后,采访胜出者:说说你是怎样用嘴写字的,是如何将字写漂亮的?老师可根据回答的情况作有效的引导)

老师再采访几位失败的同学,你为什么失败了?

心情怎样?刚才很多同学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写作文的时候把同学说的话写出来就是语言描写。(板书:语言描写)写我们用嘴写字时的动作,就是动作描写。(板书:动作描写)

2、游戏活动结束了,现在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由刚才的这个活动你联想到了什么?(板书 联想)(当学生说到联想到了手的重要性,想到了那些没有手的人生活有多不方便时,将话题引入到刘伟用脚弹出生命的精彩,播放一段刘伟用脚弹钢琴的视频。)

3、看了这段视频之后,你有什么话想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去谈爱护好自己的双手,珍惜自己的生命,别人没有手都能演奏如此动听的乐曲,我们有双手的人更应该努力去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弹琴、画画等„„)要求:

1、根据本次活动自拟题目。

2、由于时间关系,在课堂上我们只写一个片段,第一、二组写游戏之前的场面,重在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第三、四组写游戏中的情况,特别是用嘴咬住笔写字时的过程;第五、六组写比赛之后的感受或同这次游戏活动产生的联想,重在议论。

3、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和整个的场面描写。

4、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悟或收获。

四、学生自由作文

五、每组先组内交流,选出优秀的文段,再在班上交流。老师对作品进行有效的点评和指导。

六、布置课后作业。

把今天这节课的整个过程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可以按照游戏前、游戏时、游戏后以及联想的顺序去安排文章的结构,注重描写的运用。

三、根据情境写作文

2.情境作文 篇二

一、“微情境”之我见

作文教学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创设合适的短小情境,这便是“微情境”。而“微情境”的创设来源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也来源于学生对文本的阅读。

在“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充斥的“微时代”,应教会学生去观察和体验“微生活”——买菜时和老板对话的过程、和爸妈一起探亲的经历、放学回家路上哼小曲时的自由自在……在作文教学中,这样的“微生活”就是一种“微情境”。

作文与阅读紧密相关。有过语文文学创作的人都知道,大量阅读是提升创作能力的妙法。有过语文教学经历的老师更清楚,大量阅读可以打开学生表达的话匣子。阅读就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才能收获阅读带来的语言体验,这就是个性化阅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往往对某个片段有更深的自我体会,这样的“微阅读”,也是一种“微情境”。

二、“微情境”创设的探索

“微情境”的恰当创设是实现作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现主要从“微生活”和“微阅读”两个方面来探索“微情境”的创设。

1.“微生活”的想象与呈现

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八课《李广射虎》时,文中有一些表示声音的词语,比如“沙沙”“嗖”等。在教学二十二课《海底世界》,也遇到了一些表示声音的词语,比如“啾啾”“汪汪”等。学生对拟声词很感兴趣,一个念头涌上心头:何不用拟声词来写一次想象作文呢?于是,我选择了一个主题——让拟声词说故事。课的开始,我在黑板上写下“沙沙”一词。

师:同学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是风吹动丛林的声音。

生:是秋天树叶飘落的声音。

师播放一段录音,先是“沙沙”声,之后又出现了“咔嚓咔嚓”声,然后是一声猫叫。

生(七嘴八舌抢着说):是猫偷吃东西的声音!是老鼠偷吃东西的声音!是汤姆和杰瑞(动画人物)在做游戏的声音!

师:是呀!你们的耳朵简直就是顺风耳,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生活中,你还在什么时候曾听到过“沙沙”声?

生:是爷爷用锉刀锉腿上老皮的声音。(全班哄堂大笑)

师:多么新奇而大胆的想象啊!你能给我们说说你这个关于“沙沙”的特别的故事吗?

生:每次我爷爷锉腿上老皮,都会发出“沙沙”的声音,我还老是问他这样做腿会不会疼,他都笑呵呵地告诉我,他老了,皮也厚,锉掉健康,不会疼。(全班又是一阵哄笑)

师:听听,“沙沙”声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这么真实而又可爱的故事!真羡慕他,能让“沙沙”声说出故事来,你们也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让它说故事吗?

学生跃跃欲试,有人说了猫鼠大战的惊险故事,有人说了风婆婆的神话故事……

这次作文课让我明白了,一个小小的录音提示让我的“微情境”开始了,它就是激发儿童表达欲望的“引子”,在作文教学中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并生成了生活化的作文。

2.“微阅读”的体味与表达

“微阅读”可以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感受,更要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表达。

(1)“微阅读”的体味——个性化感受

“微阅读”重视个体对文本的体味,重视个性化阅读。这样的个性化阅读不着眼于整篇文本,而是选取文本中的片段。

比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4课《寓言两则》中的《鹬蚌相争》时,学生在读到鹬和蚌之间的对话时提出质疑。

生:鹬的嘴被蚌给夹住了,怎么能说话呢?蚌也不能说话啊,它一说话,鹬不就逃脱了吗?

师:这个问题可真难回答,谁来帮他解答,也让老师也想想明白呢?

生:蚌是在壳里说话的,不用张开壳。

生:鹬是嘴被夹住不服输,还强硬着动嘴说。

师:照大家这么一说,那我们该在读时加点什么特效,才能读出当时鹬和蚌的样子来呢?

生:读鹬的话,可以嘴不要张大,接近抿着的状态读。(说着,她示范了下,引来同学们哈哈大笑)

生:蚌是在壳里说话的,所以声音有点空,可以用手捂着嘴读,就可以读出这种感觉来了。(说着,他也示范了下,同学们被逗得哈哈笑)

师:那现在,谁能到台上来,为当时的鹬和蚌来配配音?

[设计意图:以配音的方式来深化个性化阅读成果,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能在阅读中通过语言文字感悟背后的内容,就能在作文中用语言文字写出精彩的故事。]

(2)“微阅读”的表达——简短儿童剧

“微阅读”的个性化体味的最好表现形式就是情境表达,就是让个体感受得到升华。而儿童剧就是一个表达的平台与方法。城镇中小学校教师很少观看儿童剧,仅把它视为作文训练之余的“副业”,儿童剧的缺位严重。然而,儿童剧却是我们作文教学方法的“主业”。

台湾九歌儿童剧团成立于1987年9月28日,他们认为“儿童剧的创作演出,重点不在复杂的逻辑、华丽的声光或以粗浅幼稚的东西面对孩子、唬唬孩子,而是要能藉戏引导孩子思考、想象与创造”。而我这里的儿童剧是与之相类似的,但是极短小的片段表演。

可见,给学生一个表达的平台——个简短的儿童剧,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就是“微情境”创设下的“微阅读”的有效表达,这也是为学生写“微作文”奠定语言表达基础。

三、“微情境”成就“微作文”

3.创设情境 快乐作文 篇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优化教学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积极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可以运用实物演示、播放音乐、角色表演、借助多媒体等形式,营造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氛围。拉近学生习作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激发表达的兴趣。如在教学以“不倒翁”为题的观察作文时,我对学生说:“就要过年了,我给你们带来了新年礼物,猜猜看是什么?”“书本。”“布娃娃。”“文具。”我拿出一个笑眯眯的不倒翁后,说:“你们喜欢吗?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不倒翁在学生的手里传递,他们观察的很仔细,教室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在交流时,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绘声绘色地描绘着不倒翁,有的学生还发现了不倒翁不倒的秘密。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观察、探究、交流的兴趣,使他们不仅感受到微笑的不倒翁给人带来的幸福快乐,还有了新的发现,增长了知识。

二、创设情境,自由命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指导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命题方式,解放学生的心灵和大脑,释放学生的嘴,开拓视野,把命题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从生活经历中选取话题,从心理感受中发现话题。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作文。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用“梦”字组词。学生组了“美梦”“梦乡”等词语。学生对做梦有很大的好奇心,也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所做的梦。在交流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班里笑声不断。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可以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有的老师经常说:你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这并不是自由作文,反而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点,激活他们的思维,激发欲望,让他们在表达中生成作文。如小学生都爱看动画片,我就选用了动画片《猫和老鼠》,让学生听音乐,编写一集《猫和老鼠》。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创造不同的情境,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鼓励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感受生活,从不同角度抒写自己的感受,选择不同的命题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三、创设情境,获取素材

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童年生活中最绚烂的部分,从学生的游戏生活人手教授作文,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我以学生经常玩的游戏“石头、剪子、布”为教材,设计了游戏闯关活动,不仅寓教于乐,还引导学生学习认识生活,长一双“明亮的眼睛”学会观察、认真思考:同时品味游戏,感受游戏。这样以“玩”“乐”为载体创设活动的情境,既让学生体验了生活,也训练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角色塑造能力。

四、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儿童最宝贵的思维品质就是爱想象、爱幻想,而且乐于想象、善于幻想。在儿童的心中,一切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都是可以和自己对话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进入想象的世界,使学生的思维在想象中空前活跃和丰富起来,重新组合相关信息,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意味的新形象。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可以借助一定的载体创设相应的情境,从而形成恰当的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想象的通道,使其思绪如飞、文思如泉,进而愉快地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教师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展现学生作文的童心、童真和童趣。如一次想象作文教学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圆后,问学生:“我画的是什么呀?”学生回答:“两个圆圈。”“两个鸡蛋。”“两个球。”“两块石头。”我说:“你们说的都对,就根据你们所说的想想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根据剧情的需要,你们可以在这幅画里再画上你想画的东西,也可以画成连环画的形式。学生一边想,一边画,最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画说说他们所想象的故事。想象最忌让学生凭空瞎想,因此教师一定要适时启发、点拨、引导,给学生想象所需的推动力,减轻学生在作文上的压力。

五、创设情境,创意表达

表达是一种内在的需要,是一种迫切的欲望。创设情境能形成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使其乐于表达,自由表达,创意表达。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创设不同的情境,使学生有特定的角色,并且不断地转换。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天赋,鼓励他们在习作训练中自由表达、个性表达、创意表达。如以“吹气球比赛”为题的作文教学中,我先请各位选手作自我介绍。生1:“我是1号选手,我本领高强,不信,一会儿让你一饱眼福。”生2:“牛皮不是吹的,废话少说,看我的真功夫吧。”生3:“各位观众朋友,支持我的有大礼相送,请记住我是战无不胜的3号选手。”我宣布:“吹气球比赛正式开始。”经过一番激战后,教师采访裁判员和观众。他们的表达十分有趣。选手说:“我中午洋葱吃多了,有些控制不住,输了比赛是正常的。”台下一片哄笑。裁判员说:“根据我们的观察,吹气球比赛和体重并不成正比,而和嘴巴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观众说:“会吹牛的并不一定会吹气球,同学们说是不是啊?”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使作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创设情境。多元评改

自评自改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自改是让学生寻找作文中的错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觉解决问题。自评是教师引导学生把自评作文当成一次对习作的反思,与读者的对话。怎样才能培养主动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在自我欣赏中感受快乐,在反思中提高习作能力呢?我认为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如开展“找别字大赛”“妙手回春”“啄木鸟医标点符号”等活动,把文字切练与趣味活动结合起来,既可以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太高,刚开始鼓励学生借助字典和一些工具书进行修改,从字、词、句、段逐渐过渡到篇。教师要不断肯定、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要相信学生的修改能力,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修改。学生修改完作文后,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夸夸自己的得意之笔,说说感到困惑的地方,或以自己写评语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如有一个学生在自评中写道:“不知道你们看了文章有什么想法,我一直担心写得不够好,所以认真地修改了3遍。我认为文中描写‘小胖吹气球时的脸部表情写得很精彩,希望读了这篇文章的同学能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在全班交流会上,许多同学向他提出了建议。经过再次修改,他的作文发表在黑板报的“习作天地”里。学生之间互相鉴赏、交流、修改,推荐出大家认为写得较好的作文,在全班诵读、赏析。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完善自己的作文,这就是资源共享。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情境引入作文课堂。从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有趣味性、新颖性、多样性、时代性,更要考虑科学性、思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胸有成竹,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不断产生灵感,将生活中的情境“信手拈来”,不着痕迹地巧创佳境。

4.情境作文教学例谈. 篇四

情境作文教学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情趣激发为核心,注重改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一、活动展现情境,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言之无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负担”过重、生活狭窄所致;另一方面,恐怕是教师忽视了学生间接经验的指导。因此,学生自然会材料枯竭,无话可写了。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其基本思路之一是" 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为此,我们应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造活动、展现情境,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含英咀华,捅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

1、游艺活动创设情境。喜欢活动,这是学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合着字富的作文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进生活的活动。如参观名胜古迹、田园风光、工业园区,访问市场商厦、旧城新村、科技台站,进行歌咏比赛、智力竞赛、田径运动会,举行升旗仪式、演讲会、颁奖会等,让学生在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更多地吸收感性信息,丰富写作素材。

2、实践活动感受情境。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的感知、体验中丰富了作文素材,如标本制作、科技实验、栽花种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区劳动、新闻调查、人物专访等。

3、表演活动体验情境。运用“角色表演法”让学生扮演写作题材中的人物,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栩栩如生地创演或重演事情经过,让扮演者亲自体验事件中的人和事,让观看者素眼目睹事件的全过程,从而大家都能在写作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来。如上海浦东师范附小贾校长在全国情境作文教学研讨课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据词造句,据句构段,据段扩篇。在处理据段扩篇这一教学重难点时,让学生创造性地设计情节,登台表演。表演者和欣赏者都入情入境,体察细微,表演者的创造性反映出文章的新颖性,表演者的多样性反映出情节内容的丰富性。

二、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如在指导写《我的家乡》时,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故乡的小桥》等歌曲,激发学生的爱乡情怀,产生描写家乡的欲望;“三八”节写《我的妈妈》时,让学生饱含觉深情地唱《烛光里的妈妈》等曲子,他们心中便会涌起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慈祥勤劳的妈妈如何关爱自己的生动场景就会闪现于眼前,流演于笔端,笔下妈妈的形象就会更加丰满、感人。

三、多媒体教学再现情境,强化学生写作感受。

5.八年级情境话题作文 篇五

大运会上,会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来宾,作为东道主的我们,应该礼貌的问候贵客。可是,语言不通,怎么样才能和他们交流呢?让我们学会英语,流利地和他们谈话吧!于是,学校就举办了英语情景剧比赛。

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消息的时候,还特意强调是跟大运有关的。这我可犯了愁,对大运我可是知道的不太多啊,因为我是“小”学生啊,更何况是关于大运会的英语了。

为了大运,为了比赛,没有办法,我进行了开始写剧本的忙碌中。虽然写得不算好,可是也是我智慧的结晶啊。就和刚刚开始想的那样,我的剧本最终没被老师选中。这事就算告一段落了。

可是还没完。

过了几天下课后,老师把我和其他被选中的同学召集起来,递给我们两张雪白的纸,要求选其中一张背下来,并配上动作,我一看,这不就是剧本吗?我选了最有趣的购物情景。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我的搭档姜欣怡也选得是这张。课余时间、早读、自习课,窗外总是有我们的身影,隐隐约约还能听见我们流利的英语。

背是背熟了,可是老师说还要加上动作,我们又开始了第二项任务,正式做了一个演员。动作渐渐自然了很多,就要在全班面前表演了。说实话,如果是马马虎虎,怎么能代表大运的激情,中国人的友好呢?

星期五,正式比赛终于来了。不过是几分钟表演而已,可是我手心都急出了汗。在舞台上,灯光打向了我和我最默契的搭档。在临近上场时,她说:“你就把下面的人都是蔬菜水果,这样就没什么好害怕的。上场,像平时那样说,像平时那样做”。时间比任何时候都流逝得更慢,但是我们俩还是很好的演了下去。

结束了忐忑不安的等待,就在昨天,老师说我们得了一等奖,我没有谦虚。那是我们不辞辛苦得到的,没有什么能比这更值得骄傲的了,因为有了我们的支持,大运会一定办得更好!

6.有趣的情境课-小学作文 篇六

今天下午,我来到小桔灯看到同学们的书包都是鼓鼓的,因为今天我们上的是情境课。上课前同学们都在讨论今天会做什么,我也是既开心又好奇。( )

所用的材料有:两个牙膏盒、四个小瓶盖、双面胶、一把剪刀、橡皮泥、两个吸管。

开始制作了,老师让我们先剪下牙膏盒一端的`三分之一,再剪掉底部的两厘米,接着从侧面剪出两个对等的三角形。等老师讲完,我们就开干了,这时教室里开始吵闹起来了,“一会是老师这怎么弄,一会是这儿我也不会做。”于是,老师示范了一遍给我们看,我看着老师的做法,开始剪,刚开始非常麻烦,我使出了吃奶地劲,可还是剪不下来,慢慢地我终于找到了诀窍,顺利剪下了纸盒的三分之一,接着我就开始剪底部的两厘米,只见我的同桌不费吹灰之力就剪好了。之后再从侧面剪三角形,我先用小尺画,可怎么画都不对,我前面有位同学早已好,我就请了他帮忙,总算做好了。这时,老师又发话了:“使用双面胶将上下纸盒固定住,并且要剪出车头、车尾,还要把它们粘贴在车身上。”当我贴好的时候,有一个人却早已一马当先做好了。然后,我就发挥想象力剪出了车头、车尾,并贴了上去。

车身终于做好了,老师又说:“现在把橡皮泥塞进瓶盖里,用吸管做为轮轴,记得把瓶盖赛满一些。”最后一步,我用双面胶把做好的车轮固定在了车底,可是,车轮却老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还是橡皮泥塞少了,我又多塞了一些,终于算是大功告成了,我开心极了!

7.作文,因“情境”而精彩 篇七

生活情境———储存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这丰盛的资源来为学生创设作文情境, 使他们自主地投入到写作当中来呢?置身生活情境是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或社会生活的某个场景之中, 利用真实情境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 迅速捕捉瞬间灵感和内心因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强烈感受, 从而写出富有特色的生动的文章。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我经常有意识有计划地为学生组织一些活动, 指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 从这块生活的土壤上吸取知识经验, 从而积累写作素材, 写出真情实感。比如, 父亲节、母亲节前夕, 分别给学生一周时间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在班级有目的地开展“献爱心”活动, 开办赛诗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春游、运动会、参观等活动, 为学生创设情境, 储存作文的素材, 激发写作的愿望。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确,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老师要善于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善于引导学生作文。这样不仅让学生有话可写, 写好学习和生活中的“现在进行时”, 还会逐步培养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仔细观察生活、细心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提高学生捕捉生活信息的能力。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 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意识到:作文是生活的一种需要, 是生活的一部分, 用自己的笔写诚实的话, 写真实的生活。

文本情境———迁移

传统的阅读教学重在“工具性”操练———析词解字、分析段落、理解中心……常常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解读成一个个语文技能、技巧练习的“例子”。其实, 就其课文而言, 它既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也是传播思想的工具。每学完一篇课文, 学生们总有一些话儿想说, 总有一点想法要抒。随文练笔便是给学生畅所欲言、“表情达意”、充分展示内心世界的一个小天地。

因此, 每上完一篇课文, 我便来个趁热打铁让孩子们乘兴涂鸦:写下自己的一点认识或想法。如学完《师恩难忘》后, 老师对自己的教诲之恩历历在目, 学生的心情都随着作者一起激荡, 久久不能平静。我便结合文本布置了三个练笔内容:1.根据自己的经历, 仿写一篇老师教导的文章, 字数不限;2.写一段感谢老师的教导并祝福老师节日快乐的话, 体裁不限;3.自拟题目, 写一篇与老师有关的小文章 (三题任选一题) 。我的目的很明确———只要孩子们肯将心里的话写下来就行了。多写多练之后, 你就不用担心学生们的写作技巧不会提高。

小语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知识非常宽泛, 不仅有丰富的语言材料, 还有感人的故事情节,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结合一些优秀的文章来创设情境, 引起学生的共鸣, 从而达到读写结合。在平时的练笔中, 我布置的内容很广泛, 从不加约束。如《滥竽充数》的续写、改写古诗《游园不值》、学完《印度洋上生死夜》写一篇新闻报道、为《诺贝尔》中的主人公写自传等等。因为花样常新, “要求”不高, 学生们总乐于接受, 并认真对待这项任务, 因此取得的效果也就较为显著。

模拟情境———体验

模拟情境是根据作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抓住人物、事物的主要特征, 运用一定的手段进行再现, 达到形象地反映事物特点的目的, 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人或物的特点, 为写作积累生动的习作素材和情感体验。如角色扮演、音乐渲染、游戏表演, 都属于模拟情境。

一次作文课前, 我创设了现场演示情境:1.教师身穿西服并系上平时不太用的领带, 态度严肃地走进教室。2.在讲台上放下文件夹, 准备拿出钢笔, 然而左找右找就是没有, 一会儿摸摸口袋, 一会儿翻翻抽屉, 一会儿抓抓脑袋, 一会儿唉声叹气, 满脸的着急相……3.“唉, 到底放哪儿去了?瞧我这记性……”4.开始点名。面对老师的表演, 学生惊奇万分, 纷纷议论, 伴随着师生间简短的对话之后, 学生便动笔写了起来, 《模特儿老师》、《一次表演》、《老师今天怎么了》、《找笔》一篇篇精彩的佳作出现在孩子的笔下。

一个好的模拟情境可以吸引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可以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寓教于乐, 何乐而不为呢?当然, 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 很多学生只是沉浸于愉快的玩乐之中, 没有做到认真观察、仔细聆听, 之后无从下笔。因此, 在模拟表演时, 教师一定要有目的地对学生提出要求:一边玩, 一边用眼睛看、用脑子想、用嘴巴描述, 还可以穿插安排学生或教师的采访, 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所见所闻所感, 从而做到用词准确、语言规范, 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

想象情境——创造

钱钟书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没有什么本事, 只不过善于想象而已。”想象作文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方式。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想象情境, 指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生成想象习作的快乐。这种新鲜灵活的情境式习作唤醒了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 是教师智慧的灵光在学生身上的投影。

例如写作《假如我是……》, 我首先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课前, 同学们都想知道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其实我是个特别爱幻想的人。 (放课件) 请看,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 我要画出坚固的大堤, 让洪水不再泛滥;假如我是市长, 我要让城市所有住房困难的人住上新房…… (板书:假如我是……) 下面请随我一起走进“心愿聊天室”。1.假如你就是童话世界和魔幻世界的人物, 具有神奇的本领, 你想实现怎样的心愿呢?2.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棵特别神奇的树, 它是由一位园艺师根据自己的大胆想象培育而成的。假如你是那位园艺师, 你想做什么呢?3.下面我们放松一下, 欣赏两段歌曲《我是一片云》、《我是一只小小鸟》, 假如你是一种动物、一种植物或是一件物品, 你想实现什么心愿呢?

通过想象情境, 学生能想象到很多有趣的情景, 写好想象作文也就不成问题了。想象作文的字里行间体现了学生的童真童趣, 学生也从想象训练中得到想象习作的素材, 提高了想象作文的能力。语文教师的最大本事就是能把一个学生本身潜在的创造想象力诱发出来, 并在这个过程中与被教育者相互渗透, 使双方得到升华。

“偶发”情境———生成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生成的过程, 其生成的教学资源具有不可确定性, 常常会出现与教前预设不相一致的情景、因素或事件, 我们称之为“偶发事件”。如果教者具有比较敏锐的课程意识, 就会从这些偶发事件中提炼和生成正面的、有价值的教学信息, 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在作文教学中, 如果巧于利用, 善于开掘, 偶发事件就会成为训练学生写作、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充满活力的平台。

“三八”节那天的语文课上, 我想让学生说说在这个节日里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然后让他们写一则关于“三八”节的日记。没想到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今天是他的同桌李亮的生日。我听了, 心里咯噔了一下:这和我的课前预设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啊!但看到全班学生满脸惊讶的样子, 我以最快的速度调整了教学方案:我带着全班同学齐声祝贺李亮的生日;接着让全班同学把最真诚的祝福写在纸上, 亲手送给这位同学;最后, 我从口袋里掏出两个棒棒糖 (本想奖给考试进步最大的学生的) , 送给他作为生日礼物。此时班上掌声四起, 李亮同学感动的向大家频频鞠躬。

看着孩子们沉浸在这美好的情感世界里, 我趁机引导他们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特殊事件》、《祝你生日快乐》、《双喜临门》、《意外的惊喜》等各具特色的文章在学生们的笔下诞生了。偶发事件是学生眼之所见到、耳之所闻到、心之所感受到的, 巧用偶发事件指导学生习作, 学生写起来就不会觉得无从下笔, 自然成了学生习作中的美味佳肴。

8.情境作文教学之浅见 篇八

案例2:课前,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寻找春天的图片收集在一起,然后通过多媒体编成了一个PPT文件,让学生边看着PPT的演示,边说说图上的景色和自己的见闻,学生们都能真切体会到春天在哪里,纷纷举手说话,课堂有条不紊。

分析:这两堂课都是教授作文《发现春天》的,两个案例都运用于情境作文教学。案例1中的教师让学生讲讲自己发现的春天,因为学生只是讲自己看到的情景,别人只是从他的讲解中去体会他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色,并没有通过实际观察。因为每个人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样,有分歧也就在所难免。案例2中的教师让学生带着一双“会记录的眼睛”,走进春天,把自己想到的东西、要说的东西通过那双“眼睛”记录下来。同时通过电脑,让其他同学也一起分享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感同身受。

反思: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理解到写作的冲动源自于对现实事物的认识、情感的体验和心灵的触击。所以教师在指导作文的时候,就应当将学生带入情境,用情境启发灵感,给予心灵的触击,达到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学会作文。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对情景作文的浅见。

一、营造写作氛围,提高写作兴趣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一定的惊喜,让学生保持一定得兴奋,放飞学生思维的翅膀,不给学生条条框框的束缚,让学生如同奋飞的小鸟,想怎么飞就怎么飞。但是放开思想并不意味着放任自由,教师也必须给予一定的指导。如在教学作文介绍一种小动物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如果你是一只小动物,你会怎样介绍自己才能让别人忘不了你呢?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生敞开心扉,尽量把小动物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互相启发。如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

二、捕捉偶发事件,激发写作兴趣

课堂是个动态的课堂,每个小小的细节甚至一个小小的错误,都可能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一个真实的材料,能让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作”(叶圣陶语)。教师若抓住这个偶然的机会,把握这个及时的信息,加以有效的利用,往往会给人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我在上课,突然看到门外一只刚学会飞的雏鸟掉落在地上,一直喳喳地叫着。许多学生都把眼睛望向门口,尽管我在组织着课堂,可多数学生还是把眼睛投向到那只雏鸟。于是我就索性把课停了下来,将那只落在地上的雏鸟“请进”了课堂。我组织大家观察这只雏鸟,学生们观察得很认真,将雏鸟的外貌说得很细致。我又引导大家说说小鸟现在是什么心情,学生们一致说:“害怕。”我就让学生去观察这只雏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害怕。从雏鸟的眼神到抖动的羽毛,从嗷嗷的呼叫到瑟瑟的小腿,从它对一个大点的声音的反应和它注视着大家的动作的神态,学生的观察细致入微。于是我就让学生趁着这个兴致把这篇作文写了下来,于是一节语文课就成了一堂作文课,学生们兴趣盎然,一篇篇精美的习作流淌在笔尖。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要被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所束缚,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适时引导学生及时采撷鲜活的生活素材,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作文素材就在身边,从而帮助学生打开选材的门径。

三、创造写作情境,强化写作感受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教师若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有参与机会,可收到扩展思维、提高写作兴趣的效果。我们有时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和写作素材,组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以活动本身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为他们提供施展习作才华的平台。如有一次,我组织学生玩“贴鼻子”的游戏,起先大家都贴得乱七八糟的,到后来,学生开始总结了经验,很多学生能贴准了。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经验战胜了困难,细细回味,有说不出的喜悦,甚至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欲望,下笔时自然毫不费力了。

四、紧抓内心感受,引导学生表达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愁,学生亦然。在他们小小的世界里也有自己的烦心事。不同的环境会让他们有不同的想法,这种想法就是心灵的体验。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由说到写,真情流露。我时常让学生将自己的困惑与烦恼写在日记本上,或者把想要对教师说的话写在上面,我总是给予最真诚的回应。这样在和谐的氛围里缩短了师生的距离,也让学生提高了写作的热情。

9.小学四年级300字情境作文 篇九

期中考试后的最后一节课上,班主任生气地走向讲台,边公布成绩边发试卷。同学们有的紧张得在座位上不停地搓着双手;有的听到名字后垂头丧气地去领自己的试卷;还有的双手合十,嘴里不停地嘀咕着什么,那样子真是滑稽。

小泉听到自己考了98分高兴得差点儿跳起来。他满面笑容地三步并做两步跨上讲台去领试卷,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夸赞。只见小泉面带笑容昂首挺胸,伸出手接过试卷,蹦蹦跳跳地回到座位上,小心翼翼地把试卷平放在桌子上。同桌小空听到自己考59分时,他垂头丧气地去领试卷,还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小空很伤心,双手抱头,趴在自己的座位上哭了起来。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情景二

在一个盛夏,天气也很炎热,太阳金灿灿的,大地像个蒸炉想要把它里面的生物都蒸熟似的,人们都躲在屋里,小狗吐出了舌头。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背着一个白色的编织袋站在路中休息。他伸出右手,从怀里掏出一条毛巾,举到脸旁,来回蹭了蹭,擦去头上细密的汗珠,还用毛巾当扇子不停地扇风。这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站在垃圾桶前,拿着一根木棍拨弄着桶里的垃圾。他拨一会儿就停下来,聚精会神地翻找着他的“宝贝”,老爷爷终于找到了满意的物品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作者|顾欣雅

10.红尘是情境菩提自心中的作文 篇十

人生,本就是红尘相依或相忘于江湖的过程。辗转纤尘,一些暖早已刻骨。流年无痕,若水穿尘,遗留在风中的,惟有淡淡的念。

——题记

抬手,轻抚窗。凝眸,注视着窗外的一片素裹,呼吸不由舒缓开来,心水里也渐渐泛起了思念的点点涟漪。感恩上苍,撒下这一片飞花玉雪,芬芳了眼眸,醉了时光。

欢喜一种感觉,站在窗前,什么都不想,又或什么都想,让微风托着思绪,渐渐飘远。手捧书香,品一杯清茗,感受淡淡的情,悠悠的念。经年里,一地相思,一指流年,已悄然化作了记忆深处的留白。

一些过往,伴随着些许伤痛,似雪中足迹于寂静中抚平。一些感动,在淡淡的流年里,虽未显露,却早已沁骨。清浅的时光,倒影着过往,却在不经意间,暖到泪落。若人生是一首曲子,愿用花开的时间,许一世沧情,奏一曲琴瑟相合。

一直偏爱,于寂静处,默默看着,思索着,流年的掌纹。却于恍惚间,才明白,那掌纹便是因果。于无际涯的时光里,相遇且懂得,是何等幸福?尘世里的执念,源于经年里悠悠的呼唤和斑驳岁月里的一份懂得。有人说:因为爱,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情怀,感人肺腑,令人唏嘘长叹。

那些打马而过的`时光,虽短暂擦肩,却见证了花开的美丽。素浅流年,为你,剪一抹流光,静置于清风中搁浅。深夜,为你,执一笔瘦笺,书一纸若深若浅的思念。今生,在红尘深处想你,念你。

岁月无痕,却有声,一如掌心里的水,虽已流逝,但却始终能感受到水的温热。朵朵相思,似泪轻柔,温婉了四季,浸透了白天与黑夜。你,念我或不念,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点点期盼,几许感动,总是流年里穿尘的暖。今世,不问花开几许,但愿,花落处,浅笑安然。

春秋流转,流云依旧,心中漂浮的总是那淡淡的倾心。感谢上苍,许我这场相遇,这段眷美的过往。暮色四合,我愿乘着思念的风,放牧缱绻的思绪。

红尘摆渡,渐渐爱上了一种意境。夜卧松下月,朝看江上烟。这份静好,一如曾经的相遇,在人海里静静地看着你。今世,愿拥这怀意念,感知生命,站在流光里,浅行轻吟。经年未央,愿握一份懂得,掬一抔岁月,让思绪氤氲成心香弥漫开来。

11.注重情境创设,提高作文效率 篇十一

一、创设故事情境

在作文课上,教师经常精心创设情境。通过听朗读录音、表演、续写故事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智慧的火花,拓宽了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的作文富有情趣和创造力。如运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教材《蚊子与狮子》进行作文训练。训练的要求是:“蚊子打败了强大的狮子,却被蜘蛛网粘住了,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如果蚊子不唉声叹气,而是想办法或出现了某种意外,它能逃生吗?请同学们展开丰富奇特且合情合理的想象给文章写一篇续篇。”在这次作文课上,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先播放课文的朗读录音,学生获得初步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分小组练习朗读,力求读出角色的感情色彩。最后小组代表进行角色朗读比赛。在听与读的过程中,学生把自身的注意力集中在故事情境中。学生参与活动,学得高兴,乐开了怀。进入情境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蚊子被蜘蛛网粘住后如果它不叹气,或出现了预想不到的事情,你们想它能逃生吗?至于出现了什么意外,蚊子是怎样设计逃脱的等问题交给小组一起讨论。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被激活了,各种奇思妙想纷纷涌现。各个小组想想说说、演一演、耍一耍,气氛非常活跃。为了让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不同的结果,我还让各小组派代表发言,简单叙述故事梗概。说过之后,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开阔了,又鼓励学生把这些充满智慧的故事写出来。学生的创造性及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二、创设情感情境

在作文指导课上,创设相应的情感情境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结合中学语文有关教材,我以“感恩的心”为主题创设情感情境,进行作文教学。我设计了几个环节:首先,教师播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营造亲情氛围;其次,在充满亲情的音乐声中,教师讲述一个感人的母子亲情故事,并以母亲的身份有感情地朗读一篇拟好的文稿。随着“彝人制造”的歌曲《妈妈》的播放,学生的情感更加浓重,有的眼圈潮红,有的低声抽泣。最后,教师让学生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或感受。经过了这些环节后让学生以“温暖”为话题进行写作。经过情感情境体验,学生写出了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

三、创设游戏情境

如果每堂作文指导课都是由说到写的重复模式,学生就会乏味。学生活泼好动,玩是他们最大的乐趣,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个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如写一个有趣的活动。上课伊始,我就围绕着“如何把活动的场面写具体”开展了一次“搭纸桥”游戏赛。游戏前我把学生分成了若干组并明确地提出游戏的要求。具体的要求是:用三张报纸搭建一座纸桥(可以借助两张椅子固定桥的两头);桥身最长、承重力最大的桥获胜;时间是15分钟。这样一来,好胜心强的学生们可活起来了。他们开动脑筋、积极讨论、出谋划策。各组员使尽“十八般武艺”全心全意地投入搭桥工作中。经过一番努力,各组的作品相继完成。经过测试比赛得到结果后,获胜组兴奋地欢呼。做完游戏,教师由此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写这个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经过讨论后,学生大多注意到了写作的一些具体要素。教师加以适当点拨,最后放手让学生自由写作。在这个游戏中,学生能动手参与、亲身体验,从而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由做到说再到写,学生在做中体验,在说中反思、交流。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学得快乐,学得活跃。

四、创设生活情境

1.走进大自然,感悟生命的和谐美

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的时间,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作文指导的地点,不应局限在教室。例如,在写“校园一景”时,我把学生带到校园的各个景点,或驻足于绕园而过的小河,或在厚厚的草地上打滚,或登上长满枇杷树的小红山,或攀上开满火凤凰的红山坡,抱一抱伟岸的木棉树,摸一摸垂着长胡须的老榕树……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红的火热、绿的活力,写出的文章自然,真实,充满活力。

2.融入生活,深刻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

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家庭与校园中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可以成为学生的作文素材。如校园中进行的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文艺表演、课堂学习活动、家校教育工作等都能作为体验式作文训练的选材对象。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群体,他们有自己的人格与灵魂,有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社会的思考,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希望与幻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兴趣和感情,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味生活,用手中的笔书写自己的感悟。

3.关注社会事态,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生对生活有很多了解和感受,教师要鼓励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的真实感受。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人的作文训练时,我组织学生参与街道清洁卫生工作。我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分两批进行体验。利用晨跑的时间,带领学生穿过小门来到与学校仅一墙之隔的街道,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黎明前的环境,注意把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记在心里,并利用接近清洁工的机会与其攀谈,观察他的外貌,了解清洁工的工作情况、生活情况。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了清洁工工作的艰辛与生活的清贫。在作文里,有位学生这样动情地写到:“寒风冷雨,冻得我将两手紧插口袋,把高傲的头颅老实地包裹在厚软温暖的大衣里。我心里不停地咒骂这鬼天气,不断地埋怨老师夺走了我睡懒觉的好机会……微明的天把事物照得若隐若现。十字街口处有个佝偻着身子的人在动,耳边传来沉重的沙沙声……看着那双枯枝般干裂粗糙的手,端详着那双垂着干瘪眼袋的眼睛,我鼻子一阵酸楚……”经过这次体验,学生更加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更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和帮助弱者。

总之,体验式教学创设情境的首要目的就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它常常是在一种真实的或是虚拟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者通过在情境中亲身感受,运用多种感官去接触情境中的事物,使感官受到强烈的刺激,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丰富的体验。进行体验式学习的情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但无论情境真实与否,学习者的体验必定是真实的,因而效果也是明显的。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现代中小学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2005

12.情境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十二

那么, 什么是情境呢?《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情景;境地。我们所说的“作文情境”, 就是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巧妙创设恰当的写作情景和境地, 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为核心, 注重促进影响和改善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一种作文教学尝试。它把作文教学和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以及人格培养、个性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一改过去单一封闭的教学方式为开放式教学方式。它不仅拓宽了中学生的视野, 还能有效地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效率, 使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迅速提高。该如何进行情境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课内、课外以及和别的学科相结合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魅力, 合理利用有限的时空创设写作情境, 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的巨变期, 内心世界的骤变、独立精神的加强、自我意识的突现等是他们表现出来的总体性特征。这些特征改变着他们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他们不再是被动的适应者、执行者, 而是力求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设计者。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学生作文教师改, 跟教师命题学生写一样, 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 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 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魅力, 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让学生处于写作的主动地位。

1.充分发挥教师自身魅力, 创设写作情境

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品德修养、学识、品格、生活阅历等, 给学生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比如上作文课时, 教师可用充满激情的话语讲述作文的方法, 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调动内心的经验、感受, 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

2.充分利用课本教学资源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教学资源,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 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没有独立的作文教材, 写作知识和写作训练都散编在各单元之后。课文是渗透写作知识的重要载体, 其中蕴含的写作知识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读课文不能深谙其道, 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课文自身的价值充其量只发挥了一半。因此, 应该充分发挥课文在作文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这句话十分中肯。

(1) 诵读法

就是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 记诵优秀的范例, 达到启迪写作欲望的目的。学生在诵读时注意课文的写作方法、语句特点等。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很有韵味,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模仿的, 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写不出这样的文章。我认为这是一篇值得模仿的好文章, 因此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直到成诵。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模仿通过写花儿来写人生感悟的写作方法。没想到, 学生居然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一个学生写了一篇题为《当我嫁给……》的文章。其中后半部分这样写道:

当我嫁给财富, 我失去了快乐;当我嫁给公平, 我失去了宽容;当我嫁给享乐, 我失去了拼搏……于是, 我矛盾了, 混沌的思绪使我前进不得亦后退不得。心灵失去了重心, 已不再平衡。于是, 我试着调节心灵的平衡螺母, 藤萝妈妈告诉了我答案:得与失本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 把心态调整好, 你就会发现, 原来这个世界与自己适合的东西实在不少。

于是, 我嫁给了“合适”。

(2) 模拟法

就是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 模拟所学课文, 允许有一定的重复。比如在教学《故乡》这篇课文后, 先让学生背诵经典的段落, 在此基础上布置一篇小短文, 要求学生使用课文中学到的借景抒情的写法。模拟法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写作的实际能力。

(3) 比照法

就是学生写完作文之后, 让他们自己对照课文, 找出相似之处, 圈出不同之处, 对比课文, 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3.充分利用学生的习作

利用习作指导学生, 促使学生有一种写作的切入感。什么是切入感?我认为就是对作文的贴近感, 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知道作文原来就是这么贴近自己的生活。学生中的优秀作文往往比课文更让他们感兴趣。抓住这一点, 我们就可以营造写作的氛围, 引导学生写出自己想写的东西。有一次, 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我班流行起绰号》的作文, 我让她读给大家听, 然后以“我班流行……”为题作文, 结果学生写出了不少好作文。

二、课外的丰富活动是写作的源头

“生活是作文的向导,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 学生难以写出好作文来。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实施的多种多样、有目的、有组织、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广义的课外活动, 包括校外教育机关及家庭中组织的教育活动。在作文教学中利用课外活动来创设作文情境,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 游艺活动创设情境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他们思维活跃, 喜欢游戏。抓住这个特点, 适当开展有益的课外游艺活动, 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从而促进他们写作的内驱力。在游艺活动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手、用眼、用耳、用心去感受, 去体会, 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 诱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上面所说的主要是“游”, 而“艺”也是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歌咏比赛、朗诵比赛、看电影、观戏剧、看电视、赏歌舞等, 学生非常喜欢。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 对此, 我们可以因势利导, 化不利为有利, 通过“玩”来创设作文情境。如在课外组织学生举行朗诵比赛, 不仅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2.表演活动体验情境

通过课文的学习,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积累, 我结合课文提出写课本剧的要求, 完成后学生自己评选, 选出一篇最好的进行课本剧表演。我要求学生根据这个表演过程写一篇作文, 内容可以是对表演的评价, 也可以是观看表演的体会, 或是对过程的回顾。学生因为自己有体验, 当然就言之有物。我还根据中学生的特点设计了音乐、舞蹈、绘画等活动, 振奋他们的精神, 激发他们的热情, 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表演。教师适当地提示, 创设写作情境, 丰富学生的精神活动, 从而为下一步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实践活动感受情境

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之生命活动的最高也是最富有综合性的活动。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劳动, 做了深刻的论述。他指出:“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 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手和头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上的自然, 并改变自然时, 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中学生应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这种活动也是写作的源泉。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 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写作训练。近几年来, 我们坚持利用部分假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如参观纪念馆, 瞻仰纪念碑, 访问工人、农民, 参加军训, 到工厂实习调查。开展这些活动, 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写访问、游记、通讯报道、调查报告等,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 丰富学生的生活, 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 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是作文情境教学的根本途径, 但是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这是一条有效的补充途径。

语文不仅是文学, 更应该是人学。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备的学科, 它牵涉的面很广。举凡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物理都在语文中出现, 语文即生活毫不夸张。而语文教师不可能样样都精通, 那么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就是理之必然。比如与音乐教师合作, 我先明确写作的题目是“音乐给我们带来什么”, 然后请音乐教师弹奏世界名曲。学生非常感兴趣, 个个认真听, 细细地品味, 陶醉在教师优美的乐声中。因势利导, 我请他们谈谈感受, 再落实到书面作文中, 结果令人满意。

此外, 我们还在“多媒体与作文情境的创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上一篇:年度目标计划和绩效管理下一篇: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