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机制

2024-06-27

联动机制(通用8篇)

1.联动机制 篇一

张家港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杨舍中队

城管执法联动机制

联动机制建立目标:通过城管执法联动机制有效解决城管执法力量单薄、后续强制执行力薄弱等情况,充分维护执法人员自身权益与人身安全。

联动类别:城管执法联动机制分为内部联动机制和外部联动机制。

城管执法联动机制,即部门间和部门内通过一定的工作机制共同参与城管执法过程,拓宽执法信息来源,树立执法威信,提高执法工作实效,有效维护执法人员自身权益,保障城管执法效果。

一、内部联动机制

(一)辖区内执法联动机制

1.建立办案执法与巡查执法相结合的辖区执法联动机制。采取以区域网格式巡查为基础,查办大案为重点,将中队全体执法管理人员分为办案组和管理组,实施办案和管理分离运作和联动执法相结合工作模式。

2.于办案和管理分离前提下,实施办案、管理区域责任制,办案组分成几个小组分配到各区域,施行分散查案、专职办案;管理组同样施行。每区域上办案小组、管理小组建立联系,管理小组建立日常管理台帐,每日对区域上的各类违章现象进行记录,需要时供办案小组使用。

3.通过办案组与管理组执法效果制定完善无证设摊、占道洗车等专项整治行动预案,对需要进行整治的违章行为及时整治。

(二)辖区间执法联动机制

区域联动执法应以满足区域执法力量需求、解决实际执法难题为宗旨,在不影响自己辖区执法管理运行的前提下,合理、妥善地调动执法资源,按“地属就近原则”进行,即与本辖区交界辖区的执法中队建立联动。但特殊情况除外,如遇重大节日,受市局指挥调度。就此原则,杨舍中队与市区五中队,及塘桥中队、金港中队、开发区中队、大新中队建立联动执法,体现联动的快速、便捷、易联系调动的特点。

1.符合区域联动执法的相关条件

(1)重大节日活动如:劳动节、国庆节等,需要执行联动执法的区域确实存在执法管理力量不足、市容环境水平明显下降的(包括无证摊贩、占道经营现象明显增多等);

(2)重大检查活动,如文明城市测评等,需要执行联动执法的区域确实存在执法管理力量不足、要增加执法力量保障检查重点区域市容环境的;

(3)严重暴力抗法事件,场面难以控制,因辖区范围大,难以迅速调动自己辖区执法力量,需要就近辖区执法中队支援执法力量的;

(4)其它特殊情况,需要就近执法中队支援的。

2.区域联动执法执行程序

(1)区域联动执法联动中队领导人应观念统一,及时相互反映执法现场现状,迅速制定联动执法相关执行方案;

(2)按照方案执行联动执法,合理调动执法力量,包括执法人员的调度和执法车辆的调度,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3)在联动执法过程中,若遇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由联动执法领导人及时向市局领导、镇政府领导或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以便及时、准确地解决问题。

3.联动执法保障措施

启动区域联动执法方案应属于执法警备状态,应向市局汇报为妥,同时应时制宜尽可能联系公安执法人员参与,以确保联动执法的有效性。在联动执法后,联动的执法中队应及时总结联动经验,探讨改进措施,通过改进达到互补,弥补执法的缺陷,完善联动执法机制,共同提高执法水平。通过建立区域内与区域间执法互动机制,增强区域违法违章行为的防、控、打能力,实现市容管理从定点、路段管理向定点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转变,从劝教管理向劝教管理与依法高罚相结合的转变,提高城管执法的效率。

二、外部联动机制探索

(一)城管公安联动机制

1.建立城管公安专人联系制度。

(1)城管中队与派出所确定专人为城管、公安联络室联动执法联络员,负责相互间联系工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并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沟通与协调。

(2)城管中队办案组成员与派出所内勤建立对口联系制度,在违章当事人、违章车辆信息资料等方面加强交流,提高城管中队的办案效率。

2.完善城管公安联动执法工作机制。

(1)继续发挥“公安执法、城管协防”机制效能,推动公安、城管互动执法,在打击盗窃、整治赌博机等专项行动中,调配派出所部分干警、城管中队队员成立城管、公安联合执法组(城管治安协防队),协助派出所的工作。在城管日常巡查中,注重发挥城管巡查范围“点多面广”特点,对发现的违法事件快速向派出所举报,并进行现场紧急处置,协助派出所做好治安维护工作。

(2)深化完善“城管执法、公安保障”机制建设,发挥联合执法查处范围广、效能高、影响力大的优势,增强执法工作对违法违章行为打击的震慑力。在城管中队的日常巡查和集中整治工作中,城管中队与派出所建立密切联系,派出所为城管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执法过程中,变个体力量为合力,加大对各种违章行为的打击力度。尤其是重大整治活动,由派出所派出2名以上干警配合城管中队的执法工作,增强城管执法的实际效果。

3.建立城管中队、派出所的每季度例会制度。对每季度城管治安协防案件和城管整治行动派出所保障方案进行公布,并专题研究该季度出现的个案,解决城管公安联络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难点和需解决的问题,并对下季度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

4.建立城管、公安路面联动巡查机制。加强城管与公安路面巡查的配合力度,双方可在工作中成立联合路面巡查小组进行联合值勤,加大对违法违章行为的威慑力。

5.设立城管协防队公安指导员。发挥派出所对付违法行为专业能力强的特点,由派出所指定专人为城管治安协防队的指导员,负责培训城管队员处理突发性违法犯罪案件的能力。

6.建立城管公安联络室日常联系信息档案。详细记录每件个案的发生时间、地点、当时情况等内容,作为进一步开展工作的素材,并使城管公安联络室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地进行。

(二)城管法院联动机制

拟建立“城管法院联络室”,定期将已届强制执行期限的一般程序案件上报法制科,由法院进行强制执行,提高案件执行率,树立城管执法权威。

(三)城管交警联动机制

1.加强与交警的联系,继续深化交警抄告电子系统与车辆年审上对城管抄告工作进行支持和配合。

2.由城管与交警对车辆违停进行联合巡查管理,实现对车辆违停的立体化监控。

2.联动机制 篇二

关键词:执行,联动机制,完善

执行难, 难在“人难找、物难寻、财产难动”。所以才有了“执行联动机制”的隆重出台。自2010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中央二十部门联合会签的《关于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以来, 谋求根治执行难这一顽疾, 应跳出法院执行系统, 着眼于实现解决执行难的多元化协作破解, 已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及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视并达成共识。该机制是符合我国实际的破解执行难的治本之策, 能够有力推动执行难的解决, 有助于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养成法律秩序, 实现社会法治进程的自然演进, 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近些年该机制建设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衔接机制, 难以实现协作整合互动

在执行工作中, 执行员有大半的精力用在了到处去查找财产, 但现实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耗时耗力。法院要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就要分别到不同的机构去分别查询, 单在本地区查询一个被执行人的存款、企业、个人信息、财产状况就需要跑十几个单位, 所反映的财产现状仍不全面, 往往还延误了最佳执行时机。

二、协作随意性大, 业务单位配合打折

现阶段我国管理、登记个人、法人、其他组织的财产的机构分别有银行、房管处、国土局等部门, 各个机构各自为政, 受地方保护、部门利益等深层次原因的影响, 要与各单位全面建立信息对接难度较大;加上各个机构信息不通, 许多机构还未实现跨地区数据联网, 不能实现跨地区联动查询。法院执行人员请求协助执行时常碰“软钉子”甚至遭拒绝, 执行联动效果往往受个人关系好坏影响。业务单位协作随意性大, 有些部门甚至人为设置障碍, 完全未能发挥各职能管理部门的资源优势。

三、对不履行判决不协助执行行为的制裁措施不力

首先, 对被执行人不履行判决强制措施中15日拘留的期限太短。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许多被执行人就是抱着“不过就是15天”的想法拒绝执行, 有的地方甚至有被执行人卷着铺盖到法院来“要求拘留”的情况, 这说明短时间的司法拘留对被执行人没有震慑力度, 被执行恶意逃避执行的成本低。其次对拒不协助法院执行的制裁措施可操作性差, 民事诉讼法修改后, 虽然对拒不协助的行为处罚加重, 但有协助义务的单位一般属于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 法院需要经常请求其协作, 罚与不罚都为难, 且在司法实践中上述法律规定由于存在具体认定拒协助往往操作性较差, 所以也很难得以真正执行。

“法律的生命在于法律的实现, 而执行是法律获得生命必不可少的形式与途径。”①为了完善执行联动机制, 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一) 建立信息互通平台, 建立健全执行联动衔接机制

执行联动机制必须建立信息共享及网络交流平台, 便于法院及时了解被执行人信息, 制定执行策略。建议将执行管理系统与银行、公安, 房管、车管、工商等相关信息系统充分连接, 达到信息资源共享, 人民法院定岗专人负责管理和使用这些技术系统, 办案机关在自己机构即能够通过被执行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查询、锁定其户口迁移、兴业置产、工商登记、招标投标、存贷转账等相关信息。

(二) 将执行协作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执行联动工作机制的构建是一项涉及面广、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摆到建设法治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去考虑和谋划。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把执行协作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 并加强对各成员单位履职情况的检查、监督、考核。特别是要把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作为被执行主体履行义务的情况,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协助法院执行情况, 地方党委、人大、政府对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非法干预执行的协调、查处工作情况, 一体纳入考核范围, 进行重点考核。这样, 才能促进并确保执行联动机制的持久、良性运作。②

(三) 完善执行联动威慑机制

建议立法将司法拘留的时间修改为15日至半年, 对被执行人不履行判决和裁定的, 联动对其活动进行限制。如果公民、法人在银行有不按期归还贷款和司法机关有未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 金融机构不允许申请贷款、购买股票、基金和其他有价证券, 房管、建设部门不允许进行房地产交易和工程投标, 车管部门不为其办理车辆买入和卖出的手续, 公安部门不允许出境, 工商部门不得为其注册成立公司或担任公司股东、高级管理人员, 使其被执行人的活动受限。

(四) 建立健全相关运行制度

执行联动机制必须有相关配套的运行制度作支撑, 维持和促进联动机制的正常运转。建议建立执行协调会制度, 由政法委牵头每月组织各协作部门召开执行协调会, 针对于重大疑难执行案件, 各联动部门群策群力, 集中攻克具体个案。对拒不履行联动职责或违反保密规定、泄露协助内容的联动单位, 将依照民事诉讼法和联动机制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公民信用评价制度, 开发公民和法人信用评价软件, 对公民和法人信用情况作系统记录, 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中心进行管理和查询③, 切实推进诚信社会建设。

四、结语

执行联动机制的构建涉及面广、影响深、难度大, 需要整个社会持续不懈的共同努力, 尤其仰赖于各级党委的长期大力推动。让人满怀信心的是, 发动全社会力量破解执行难, 已逐渐成为各级党委的共识。相信随着执行联动工作机制逐步步入规范、高效、优质的运行轨道, 法院执行难的局面中将会成为历史, 和谐社会建设必将更上一个台阶。

注释

1章武生.《民事执行:树立和维护司法权威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政治与法律》, 2004年第4期.

2申屠清儿, 朱立毅.《余杭法院执行不再单打独斗》, 载http://www.sina.com.cn, 2006年6月7日。

3.各方拷问煤电联动机制 篇三

华夏证券电力行业高级分析师殷亦峰表示:“现在市场还存在不确定因素,煤炭企业到底敢不敢在这个时候要价?”

殷亦峰表示,一般的电煤合同都留有余地,并非是完全定死的条文,很多可以在电煤之间进行协商。所以,这次煤炭订货会煤炭企业是留有余地的。

华夏证券煤炭行业研究员韩永表示:“煤电联动针对计划内的电煤是有效的,因为这部分煤炭的运输是由国家来解决运力问题,但是计划外的就不能保证了。”

煤价将怎么走?

按照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实行煤电价格联动时,将要求电力企业消化30%的煤价上涨因素,在此基础上,将上网电价随煤炭价格变化调整。上网电价调整后,按照电网经营企业输配电价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则,相应调整电网企业对用户的销售电价。所以煤电联动机制的关键就落在了煤炭价格上。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武承厚表示,“电煤价格之争,煤电价格联动的做法我很赞成,但我觉得关键在于煤炭价格怎么确定。”

但是对已经疯涨一年的煤炭价格业内看法不一。有业内专家认为,“煤炭经过涨价已经处于高位,到底是盘整还是调头向下还要观察,煤炭还有一部分已经被炒煤团囤积在产煤地,只要价格一下降,这部分囤积煤就会套现,更加促使煤价下跌。”

而华夏证券的韩永表示:“2005年煤炭价格肯定还是上涨的。煤炭价格受制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国家强调的安全生产,一个是运输能力。这两个因素决定煤价还是上涨。”

韩永表示,2004年底权威部门的数据中,19.5亿吨的煤炭产能,12亿吨是有安全保证的,5亿吨左右是煤矿安全生产必须改善的,其余都是要关停并转的小煤窑生产的。就新增产能来看,2004年上半年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是未来3~4年在建产能4亿吨,也就是说每年增产1亿吨,同时每年还要淘汰3000万吨的产能。产能上存在较大的缺口。另外铁路运力建设周期长,一般要10年左右,短期内解决电煤运输只能靠政府协调,所以2005年煤炭还是涨价。发改委8%的涨幅恐怕难以限制煤炭企业。

煤电联动还是电煤联动?

电力企业的缺煤,不单单指电力企业发电用煤紧缺,还包括缺“计划煤”。这些“计划煤”是电力企业长期以来利用其在电煤定价中的强势地位要来的,而如今“市场煤”的价格高于“计划煤”时,电力企业就利用其“讨价”能力发声音,要求政府保证供应更多的“计划煤”。

华夏证券的韩永表示:“五大电力集团公关能力非常强,煤电联动算是设立一个制度性的东西。煤电联动出台后,电力公司比较满意,因为2004年火电上市公司业绩下降就是因为煤价上涨,现在有控制了。而煤炭集团不很满意,因为存在两个顾虑,一个是担心如果电价不能及时调整,那么只有压低煤价来保证电力公司的利益;另外一个是煤电联动相当于把舆论压力转嫁到煤炭企业头上,只要电力涨价,就说是煤炭涨价,这未必合理。”

而电力专家朱成章则表示,让发电公司自身消化30%的煤价上涨因素这一规定不一定合理。他表示,煤价涨则电价涨,煤价降则电价降,只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公式将煤电之间的价格测算出来就可以达到平衡。

“煤电联动意味着电价随着煤价波动,现在是电价必须控制,煤价只能跟着电价走,到底是煤电联动还是电煤联动?”华夏证券的殷亦峰说。

煤电联动存在根本缺陷

业内专家表示,发改委的“煤电价格联动”本身就存在致命缺陷:定价的基点不是上游的原材料——煤炭的价格,而是产成品——电力的价格。不解决煤炭价格确定问题,又怎能让煤炭企业接受?所谓的煤电联动不仅对解决当前的煤电之争毫无意义,而且将背离电力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竞价上网,是形成市场化的价格机制,而不是由政府卡住一头限定另一头的联动方式。这样煤电联动变成煤电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

华夏证券的殷亦峰表示:“现在电力竞价上网根本不具备条件,在不具备电力竞价上网的情况下推行煤电联动不是真正的煤电联动。反过来,2005年煤价下跌,难道电价也会煤电联动,会下降?对电力公司来说恐怕不可能。”

4.云县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篇四

发布时间:2012-07-13

来源:庆云县

为全面整合我县现有应急救援力量,建立统一、完善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使各部门、各社会救援力量在处置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确保完成各类应急救援任务,制定本机制。

一、建立健全县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一)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全县各有关部门开展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主要职责是:

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预警联动机制和应急救援工作机制。

2.掌握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突发事件情况,制定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联合演练。

3.协调专业、专家、志愿者、企(事)业应急救援队伍,将其纳入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动员、训练、调度、救援体系。

4.加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训练、演练及管理。

5.组织应急救援装备、物资配备和储备,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物资、应急处置装备和生活必需品等应急物资的储备保障制度,统筹各类应急物资日常准备和应急状态时的生产、调配、供应,并建立全县范围内的应急物资调剂供应渠道。

6.整合应急指挥资源,建立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整合应急物资储备资源,建立便捷、快速的保障渠道,防止应急物资资源储备浪费。

7.组织应急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活动。

8.及时收集、核实、上报突发事件相关信息,根据灾情需要及时调度、指挥相关力量进行处置。

9.依照相关规定,发布应急救援信息。

(二)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应急办,负责组织、协调各专项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具体履行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职责。办公室主任由县应急办主任兼任。总指挥长由分管应急救援工作的副县长担任(必要时由县长担任),指挥长由相关副县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及县应急办、安监、公安、武警中队、消防大队和突发事件主管单位负责人担任,承担应急救援职责的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二、应急救援联动成员单位和工作职责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空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07〕53号)、省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山东省应急救援队伍协调运行办法(试行)的通知》(鲁政办发〔2009〕131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应急救援联动机制的通知》(德政办发〔2011〕28号)、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云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庆政办发〔2008〕2号),在对全县各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成立以县消防大队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一)县应急救援联动成员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政府办公室、应急办、发改局、经信局、商务局、住建局、规划办、城管执法局、交通运输局、国土资源局、人防办、环保局、财政局、文广新局、教育局、卫生局(红十字会)、食品药品监管局、科技局、旅游局、人社局、民政局、安监局、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水务局、公安局、人武部、武警中队、团县委、消防大队、交警大队、质监局、气象局、电业公司、漳卫南运河庆云河务局。

(二)县应急救援联动成员单位共同职责。

1.组织制定和完善本单位应急救援方案、操作手册、制度,明确人员职责。

2.加强本单位应急救援力量的管理、训练,不断提高相应的应急救援技术、技能。

3.督促检查本单位应急救援力量、装备、物资,按要求落实值班备勤制度。

4.落实上级关于应急救援工作的指示和措施;参与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统一组织的联合训练、演练和应急救援。

5.及时调整应急救援联动单位通讯录,定期更换本单位应急救援物资,充实应急救援人员和力量。

6.突发事件主管单位在接到突发事件情况报告后,必须第一时间向县应急指挥中心报告(电话:3321062),按照县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领导小组决定,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各成员单位参与应急救援。

7.接到应急救援的命令后,指挥本单位应急救援力量和装备迅速出动,按要求到达现场,完成所分配的处置任务。

8.突发事件主管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要全面掌握突发事件的原因、基本情况、施救措施及结果,根据县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领导小组的安排,接受记者采访,召开新闻发布会,为县领导准备新闻发布会相关材料。

(三)各应急救援联动单位职责。

县委宣传部:督促县电视台、庆云报等新闻媒体做好经常性应急救援宣传报道工作;接到气象、科技等部门的预警信息后,安排新闻媒体按要求及时发布;发生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后,及时组织新闻媒体赶赴现场,开展宣传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大力宣传报道应急救援英雄模范人物事迹;负责对来庆记者的接待联系和陪同服务。

县政府办公室:在事故现场附近迅速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上级领导、有关部门工作小组、救援专家等来庆人员的接待安排;组织有关部门处理死亡人员的善后工作;视事故情况向市政府汇报,请求有 关县(市)政府帮助做好伤亡人员的救治及善后工作;协调处置突发事件工作中的涉外事务;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县应急办:负责现场指挥部组织、协调工作;及时掌握和报告县内外相关重大情况和动态。综合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及时报送县领导,上报市政府,向社会公布;组织协调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应急救援联动成员单位和应急专家参与救援。

县发改局:安排重大救灾基建项目,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资金。

县经信局:协调邮政、电业等骨干企业开展抢险救灾;组织安排应急物资的生产运输;督促协调各通信公司做好应急通讯保障工作,并按要求及时发布部门提供的气象、地震等灾害预警信息。

县商务局:负责组织协调有关应急救援物资供应和保障工作;协助做好事故现场需转移的受困人员的临时安置工作。

县住建局、规划办:参与震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鉴定,开展震后工程调查,指导灾区制定和实施重建规划;按照县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领导小组的要求,调集施工工程车辆和大型机械到现场参与抢险救援;负责提供事故现场建筑物及相关设施的设计资料,对事故现场损毁建筑物进行必要的遮掩保护。负责指挥供热、供气经营单位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督促相关单位做好抢险物资保障工作;定期检查隐患,避免事故灾害发生;及时上报供热、供气突发事件信息;负责联系供热、供气专家针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提出相应意见。

县城管执法局:负责组织城区防汛、除冰扫雪工作;负责组织因灾被损毁的城市道路、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的抢险、排险和修复工作;协助相关部门执行交通管制和现场秩序维护。

县交通运输局:建立应急救援运输队伍(运输救灾物资卡车10辆、运送救援人员客车5辆,建立数据库,组织演练,发生突发事件时征用);修复被毁损的干线公路、桥梁、涵洞等基础设施,保障灾区干线公路畅通;协调、组织营运车辆,运送抢险救援人员、伤病员和救灾物资等。

县国土资源局:组织技术力量、有关专家迅速做好灾情调查、险情分析、次生灾害防范等应急处置工作;组织灾情监测和评估,分析、预测灾害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对策;做好恢复重建中用地规划和供地保障工作。

县人防办:利用人民防空指挥、信息系统,为防灾救灾提供指挥场所和指挥手段;利用人防工程及疏散体系,为居民提供应急避难场所;利用人防专业队伍,参与城市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利用防空警报系统,发布灾情警报信号;利用人民防空宣传教育体系,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县环保局:承担灾害和事故救援现场对环境的监测工作;发生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事件的火灾等次生灾害后,为现场处置提供技术和专业人员支持;发生危化物品和放射性物品泄漏、燃烧、爆炸等事故后,为现场指挥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危化物品和放射性物品泄漏、燃烧、爆炸事故等抢险救援任务完成后,协同消防大队对现场进行洗消和清理,清除环境危害隐患。根据实际,储备洗消和清理危化物品的特种救援物资。

县财政局:安排县级灾害事故救济支出预算;会同县民政局申请救灾应急资金,管理、分配、拨付救灾资金;对救灾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县文广新局: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大型赛事或大众文体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相关工作,制定预案,组织演练。

县教育局: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应急逃生知识,经常组织中小学生紧急疏散演练,提高中小学生自救、互救能力;收集、汇总因灾害事故导致的学校校舍损毁情况;协助灾区政府转移被困师生,组建临时校舍,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指导灾后校舍恢复重建。负责教育系统突发事件的处置,同学校一起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件处置。

县卫生局(红十字会):组织救治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员,安置好遇难人员;发挥应急信息快捷的优势,保持与县应急指挥中心的联动机制,为组织救援赢得时间;做好灾区伤病员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和疫情监测工作;组织医疗卫生人员深入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指导群众搞好环境卫生;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时组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级别;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应急疫苗接种、预防服药;组织专家对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突发事件发生后,按照县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领导小组要求,组织社会捐款、捐物,申请市红十字会援助,支持突发事件应急救援。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组织协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依法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县科技局:向社会普及地震灾害逃生知识及自救互救能力,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及时对地震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研究利用人防等警报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将预警信息报送县应急办等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发布;参与地震灾害现场救援,组织地震现场监视;组织有关部门对次生灾害进行预测,提供震情发展趋势分析会商情况;组织地震现场灾害调查、损失评估和科学考察等工作,并协调市地震灾害评定委员会审定灾害损失评估结果。

县旅游局:配合有关部门,尽快妥善疏散滞留游客,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与相关部门一起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县人社局:表彰在救灾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县民政局:建立应急物资数据库,与经销商签订合同,足额储备,定期更新,保证供应;准确掌握社会应急物资的存有状况,及时征用;组织、协调抗灾救灾工作,组织核查灾情并统一发布灾情;指导灾区实施灾民紧急转移安置;管理、分配救灾款物;组织实施救灾捐款、捐物;开展应急救助和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储备、调拨救灾物资。

县安监局:排查安全生产隐患,预防事故发生;参与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现场指挥;处置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时,为现场处置指挥部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并调集相关专家、技术人员到场;执行现场处置指挥部的决策和部署,协同各救援单位完成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置任务;参与安全生产事故原因调查;指导灾区企业做 好恢复生产中的安全生产工作。

县农业局:对农作物灾害进行预测预报;参与农作物灾害的灾情评估;指导灾区开展农业生产自救;指导开展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配合财政部门落实灾害减免政策。

县畜牧局:组织处置动物灾害事件,制定预案,组织演练;组织实施动物疫情的综合防控措施,依法提出对有关区域实施封锁的建议,组织调拨疫苗、消毒药品等应急防疫物资等。

县林业局:参与相关灾害评估;指导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治理。

县水务局:成立防汛应急救援队伍,定期组织演练,备足应急救援物资,组织协调防汛抢险;负责水情、汛情、旱情监测;参与旱灾洪涝灾害的灾情评估;搞好水源调度;组织实施灾后水利设施的修复;负责指挥供水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做好抢险物资保障工作;及时上报供水突发事件信息;负责联系供水专家针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提出相应意见。

县公安局:组织公安干警参与灾区紧急救援;指导灾区治安管理,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参与责任事故的调查,控制可疑人员;指导做好灾区党政机关、重点要害部位、救灾物资等安全保卫工作。

县人武部:发生较大以上突发事件时,根据县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领导小组的要求,组织、指挥辖区内民兵、预备役部队参与突发事件的处置。

县武警中队:根据现场指挥部的决策,进行救援现场的警戒、疏散群众和抢救物资;协助执行道路交通管制或者现场管制;对聚众妨碍救援行动和救援现场秩序、危害救援力量、物资和对象安全的,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驱散。

团县委:建立50人的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定期组织演练;按照县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领导小组要求,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应急救援。

县消防大队:组织指挥较大以上突发事件抢险救援工作;组织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重大环境污染、核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县交警大队:完善道路交通设施,严格执法管理,增强群众法律意识,避免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辖区内发生交通事故和其他灾害事故时,迅速掌握事故和灾害情况,全力抢救人员,维护现场交通,疏散事故区人员和车辆,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配合有关部门实施救援;根据现场救援工作的需要,制定交通管制,维护救援现场秩序,确保安全;调集事故清障车辆,清理事故现场,利用先进装备,提高救援速度和水平。

县质监局:负责调查处理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造成的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和相关技术鉴定。

县气象局:准确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或预警信息,及时向各乡镇(街道办)、县应急办及有关单位、新闻媒体、通信公司通报,并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补充和更正,研究制定公众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对重大气象灾害作出评估,为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发生较大以上自然灾害事故和火灾及其他灾害事故时,向现场处置指挥部提供气象信息,为指挥部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县电业公司:定期检查电力基础设施,排查企业、居民用电安全隐患,及时维修,避免事故灾害发生;突发事件发生后,承担电力基础设施维护、事故应急抢修;发生电力火灾事故后,为现场处置提供技术、抢险队伍支持;在可能引发电击事故的火灾、建筑倒塌、群体性事件、暴力恐怖事件现场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随时排除险情,确保电力设施、设备安全;完成应急救援现场断电、紧急供电任务;组织调度全县电力专业技术力量协助各乡镇(街道办)和有关部门对较大以上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实施紧急处置;协助消防部门实施消防监督检查和火灾事故调查。

漳卫南运河庆云河务局:对漳卫新河进行监测预报,掌握防汛动态,对重大险情抢护、蓄滞洪区运用等提出建议意见,参与漳卫新河防汛和抢险。

三、应急救援工作制度

(一)应急救援联络员工作制度。

1.县应急办和应急救援联动单位要确定1名联络员。联络员一般由负责安全管理和保卫工作的负责人担任。联络员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书面报县应急办备案。

2.联络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如确需变更,须及时将变更情况书面报县应急办。

3.联络员的主要职责:收集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反馈应急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落实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应急救援工作督查制度。

1.重要节日、重要活动、特殊季节期间,县应急办会同有关单位对各乡镇(街道办)、各行业、各系统、各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情况进行督查。

2.工作督查实行指定成员单位带队负责制,可采取联合督查、分片包干督查和本地区、本行业、本系统应急工作督查等形式进行。工作督查主要对督查对象落实应急工作责任制及专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

3.每次督查结束后,写出督查情况报告,并及时通报,提出改进和加强工作的意见。

4.县应急办要及时对督查情况进行收集,并形成总结材料报县政府。

(三)应急救援值班工作制度。

1.各应急救援联动单位制定日常值班制度,设置值班专用电话,安排专门值班人员。

2.值班人员要确保24小时联络畅通。

3.接到县应急办的调集命令后,值班人员应迅速向本单位主管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汇报,并按要求调集相关人员、器材装备迅速出动,赶赴现场。

4.本单位应急救援力量出动后,值班人员应随时保持与救援人员的前后方通信联络。

5.县应急办根据需要,不定期对各单位值班和通信联络工作进行抽查。

6.各联动单位值班人员、联系方式有变化时,应在第一时间向县应急办报告并备案。

四、应急救援现场指挥体系

发生突发事件后,根据事故类型和事故等级迅速成立现场总指挥部。

总指挥:现场最高政府首长。发生较大突发事件,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应急救援;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长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 应急救援。

副总指挥: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应急办、各应急救援联动单位负责人。

指挥部职责:制定处理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根据需要调集相关联动单位参与救援。

指挥部下设6个工作组:

(一)应急救援组。

组长:县消防大队负责人。

成员:县消防大队、事故主管单位负责人,参与控制险情、处置事故联动单位负责人,事故单位负责人等。

职责:迅速掌握现场险情、灾情,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置措施和方案,全面贯彻落实现场总指挥部的决策,有效控制现场局势和险情,防止事态和险情扩大及次生灾害的发生;做好不可避免的次生灾害的预防和救援;将灾害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应急救援专家组。

组长:突发事件主管单位分管负责人。

成员:按照现场指挥部的命令调集到现场的应急救援专家组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

职责:对现场险情、灾情和突发事件的性质进行全面分析,确定科学合理的现场应急救援处置措施,指导救援力量安全、科学处置突发事件,针对现场出现的突发事件随时进行研究,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和险情进一步恶化,避免不应有的损失发生。

(三)应急救援现场警戒组。

组长:县公安局分管负责人。

成员:县交警大队、武警中队、消防大队负责人,调集到现场的交警、驻军、派出所等警力。

职责:维护城区主要道路、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的交通秩序,确保参战各单位力量及时、迅速、安全到达现场;按现场指挥部命令,在事故区域内设置警戒线,疏散警戒区内的人员,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四)应急救援宣传报道组。

组长:县委宣传部分管负责人。

成员:突发事件主管单位、县文广新局负责人。

职责:组织新闻媒体赶赴现场进行宣传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

(五)应急救援后勤保障组。

组长:突发事件主管单位分管负责人。

成员:各参与救援单位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人。

职责:按照现场总指挥的命令,保障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种物资。保证现场救援单位和人员的饮食及各项物资供应,并及时向现场调运。

(六)应急救援善后工作组。

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成员:突发事件主管单位、县法制办、民政局、各社会保险单位负责人。

职责:完成突发事件中受伤、死亡人员及受灾群众的妥善安置和善后处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内容保障 | 网站地图

庆云县人民政府主办 庆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5.医疗机构联动机制 篇五

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昌吉市人民医院

应急协调联动机制

为进一步提升我院卫生应急管理水平和卫生应急能力,加强辖区内医疗机构之间应急协调联动反应能力,根据市卫生局印发的《昌吉市医疗卫生机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工作方案》,特制订我院与昌吉市人民医院应急联动机制。

一、联动医院与职责

1、联动医院:昌吉市人民医院、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

2、联动医院职责:

主要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人的现场抢救、转运、诊断、治疗、医院内感染控制。

二、处置程序

1、医院接到事件报告后,在第一时间内派员赶赴事件现场,在卫生局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及时开通应急救援“绿色通道”。

2、按事件处置总体方案正确实施医疗救治和现场调查,按照现场抢救、院前急救、专科医护的不同环节和需要组织实施救护,控制事态扩大,最大限度减少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社会负面影响。

三、联动工作制度

1、卫生应急联动联席会议制度

(1)卫生应急联动联席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遇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联席会议由我院与市人民医院应急办组织召开。

(2)卫生应急联动联席会议可以通过工作总结会、工作部署会、座谈会、研讨会或现场会等形式召开,每次会议应明确主题和具体内容。

(3)联席会议主要分析研究两家医院在贯彻执行卫生应急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协调解决卫生应急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2、卫生应急联动联络员工作制度

联络员:黄新华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应急办主任

联系电话:1389964974

5余海英昌吉市人民医院应急办主任

联系电话:139995589

31联络员职责:收集本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反馈应急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落实卫生局应急办交办的各项任务。

3、卫生应急联动工作督查制度

(1)重要节日、重要活动、特殊季节期间,应急办对医院的卫生应急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2)每次督查结束后,应写出督查情况报告,并及时向督查部门、科室通报,提出改进和加强工作的意见。

4、卫生应急联动值班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值班制度。

(2)值班人员确保24小时联络畅通。

(3)接到急诊科上报突发事件的电话,值班人员应迅速向分管领导汇报,并按要求调集相关人员、器材装备迅速出动,赶赴现场。

(4)应急救援力量出动后,值班人员应随时保持与救援人员的通信联络。

(5)联络人员及联系方式有变化时,应在第一时间向卫生局应急办报告备案,并通知昌吉市人民医院应急办。

(6)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值班专用电话:

2286890(白班)

2285753(夜间及节假日)

昌吉市市医院值班专用电话:

正常上班时间:2288677(医务部)

下 班 时 间: 2287142(总值班)

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昌吉市人民医院

6.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初探 篇六

网络舆情,有人将其定义为“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或言论”①,也有人认为“互联网上传播的对某一焦点事态所表现出的多数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共同意见或言论”②。本文将网络舆情定义为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帖、转帖等实现并加以强化。

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网民乐意通过这种渠道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对相关政府部门来说,如何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内涵。

网络舆情的联动应急机制,指政府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能机构,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监测预警与控制,从而实现有效化解网络舆论危机的目的,包括监测、预警、应对三个环节。在监测环节,有关人员和系统对网络舆情的内容、走向、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密切关注,将最新情况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在预警环节,对内容进行判断和归纳,哪些会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哪些容易引发激烈的社会矛盾,哪些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对这些正在形成、有可能产生更大范围影响的舆论进行筛选,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网络舆情走向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在应对环节,当网络舆情变为现实的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后,有关政府部门采取的具体行动,如何化解危机、消除不良影响。这三个环节有机组合,从整体上构成了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

网络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监测体系的建立主要依靠两方面保障:一是人力、资金等物质方面的保障,二是计算机软件系统等技术方面的保障。

就物质保障而言,各地政府相继成立了专门负责网络舆情分析的机构,由专人组成若干小组,24小时不间断对重点网站的舆情、重点论坛进行监控。各下属职能单位和部门,尤其是卫生、教育、交通等和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也不同程度上由专职或兼职人员承担起本部门内的舆情监测任务。此外,对网络舆情较集中的场所如各高校的BBS,通过诸如聘用学生作为兼职的“网络调研助管”等方式,密切关注学校BBS和校外主要网站动态。通过各层次、各领域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从物质、制度、资金、人力等方面,保证了网络舆情监测体系的日常运作。

就技术保障而言,要监测网络舆情,少不了及时有效的信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研判、信息反馈、信息决策系统,这就需要有强有力的技术系统尤其是一套高效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对舆情信息的监测与分析必须要浏览和查找海量的网络信息,包括网络新闻报道、相关评论、网络论坛等,从这些信息中提取与事件相关的舆情信息,然后分析舆情信息的时间与空间分布情况,再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进行正确的舆论方向引导。可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舆情监测和舆情分析有必要通过与之相匹配的科技手段来进行。

正是依托了物质和技术两大体系,网络舆情监测部门才能对舆情信息进行评估,分析规划舆情监控内容,形成舆情预警信息。同时,根据舆情的监控级别规划新的监控内容,开始新的监控周期,形成一个具有生命特征的周期往复的社情民意反馈系统。从类型上看,网络舆情监测分为日常监测和突发事件监测两种。

日常监测,指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本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日常监测的意义在于,随时了解网络舆论的动态、方向;一旦发现有不利于社会稳定、重大的虚假舆情,可以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通过“舆论领袖”等手段,对日常舆情进行引导;为有关部门提供社会舆情方面的决策支持。

突发事件监测,尤指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对相关网络舆情的监测。突发事件的变化因素多,内部关系较为复杂,发展趋势难以预测,相关信息纷繁复杂,给管理机构的信息判断和决策增加了难度。另外,由于突发事件中的矛盾双方往往处于对立状态,影响或阻碍了原有信息沟通渠道的正常功能,从而给各种“小道消息”提供了填补信息真空的机会。此类事件突发性强、社会影响大、给决策者思考的时间短,如果不及时准确获得最新信息并加以判断处理,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而巨大的压力使决策者很难从容地对所有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和判别,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可能被遗漏或者忽视,从而对处理决策产生误导。因此,在突发事件出现时,完善的舆情监测机制、及时有效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极其重要。

网络舆情预警

网络舆情预警是指从危机事件的征兆出现到危机开始造成可感知的损失这段时间内,化解和应对危机所采取的必要、有效行动。网络舆情的预警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的重要经验。以上海为例,无论在涉日舆情、地铁调价,还是普陀城管打人等“网络热点舆情”处理上,各部门协同作战、相互配合、共同商议,判断危机走向,对预案进行适当修正和调整,以符合实际所需是危机应对的重要措施。

网络舆情预警的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危机的苗头,及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判断,及早通知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危机预警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能否从每天海量的网络言论中敏锐地发现潜在危机的苗头,以及准确判断这种发现与危机可能爆发之间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越大,相关职能部门越有充裕的时间来准备,为下一阶段危机的有效应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005年8月15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于当天参拜靖国神社的举动引起网民极大愤慨。为有效控制、理性引导网上涉日舆情,上海市网络舆情管理部门未雨绸缪,8月11日起就密切关注境内外中文新闻类网站、外电有关报道和评论、网民留言情况,及时把握媒体对小泉动向的报道以及网民情绪发展动向。在制定周密预案的同时,有关部门及时和各大网站进行沟通,协同作战,共同做好危机事件的预警。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向全市100多家影响较大的重点网站(含新闻网站、登载新闻网站、论坛网站、918爱国网等网站)发出《关于近期加强论坛等互动栏目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网上涉日报道管理的通知》等两则通知。上海网络宣传管理办公室还加强了监测力度,做到专人专项24小时值班,在第一时间内把最新情况通报有关部门。正是采用“预案+协同作战+全方位监测”三合一的立体预警模式,使上海顺利度过了“8·15”舆情危机。

网络舆情应对

从上海等地的情况看,完善有效的网络舆情应对,必须要依托:

1.强大的组织保证和物质、技术支持。如上海市专门成立网络宣传管理办公室,与各大互联网站建立紧密的联系、沟通机制,通过网络编辑业务培训和资格认证制度加强网络舆情管理队伍的素质。

2.制定一套较为成熟的网络舆情日常监测制度。各地危机预案正在或者已经制定,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制定高质量的预案。以“8·15网络涉日舆情”为例,预案内容包括通知上海所有新闻网站,对相关消息不做头条、不开专题、不开设新闻留言板、不在论坛中讨论;加大监看力度,遇有相关敏感信息及时专报。15日、16日两天,编制关于“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相关新闻网上传播情况及舆情态势专报”;监看中如发现上海网站及其论坛上,如有过激言论或负面信息,立即删除并报告;传统主流媒体评论部做好素材与引导文章准备工作等。

3.遇到重大突发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动和整合各种力量,形成联动,产生危机应对的合力。以“地铁调价”为例,网管处指定专人积极与公安、通管局加强联系,及时沟通,及时处理;公安、通管局也指定专人与网管处联系,各部门间建立起了稳定、顺畅、高效的沟通渠道。这对于提高处理违规网站的时效,及时应对突发热点起到了关键作用。

4.危机事件后的系统有效评估。内容包括危机情况、采取措施、对下一阶段走向的研判、对前一阶段应对的总结、反思与建议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有好的评估机制,每经历一次危机,就是对管理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能力的提升。

尽管如此,由于网络传播是新事物,而网络舆情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尤其当出现重大突发网络舆情危机时,在很多方面因缺乏足够的经验而尚待改进。

1.对网络舆情监测范围有待扩展。很多城市,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日常监测,目前主要集中于卫生、教育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领域。事实上,社会生活中的任何领域,都有可能引发大的负面网络舆论,进而形成危机事件。因此,适当扩大监测范围,扩大监测机构的人员规模,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

2.预案大多是原则性规定,缺少具体的操作指导和演练。要做到预案求实,不仅要有危机发生后应对各种可能情况的多套行动(遏制危机、处理、消除危机,重建或恢复正常状态)方案,更要通过教育、培训、演练或计算机模拟、培养,提高领导者的指挥能力和职能部门的应变能力。从现有情况看,在制定网络舆情危机预案时,还有相当部分预案比较粗线条,也缺乏对预案内容的日常培训和演练。一个优秀的预案,就是一本好的操作手册,对危机发生时的具体步骤,都作了明确而细致的规定。当预案制定后,要不定期地进行演练,提高警惕性和实战能力。

3.信息公开要进一步提高。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信息传递方面喜欢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致使内部信息渠道严重阻塞或扭曲;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缺乏规范、及时的信息披露制度,宣传主管部门习惯用传统粗暴的方式管理大众传媒,媒体缺少必要的法律保护,使媒体的信息传递作用和社会监督作用受到极大限制。再加上部分政府为了“保稳定”,部分官员为了“保乌纱帽”,以及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过分看重吸引外资、发展旅游等方面的近期局部利益,使得一些政府部门在危机处理中信息透明度较差。

完善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的措施

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中,监测、预警、应对三个环节,既有先后顺序、也有交叉混合。看起来,每个环节逐步向后推进,但实际上,不断融合、互动。监测是常规工作和基础工作,耗费精力最多。预警其次,当通过监测发现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舆情时,就开始进入预警阶段。就发生概率而言,应对的几率最小,只有当现实的危机发生后,才开始进入应对程序。但是,危机应对的重要性并非可以由此而小觑。监测、预警、对应三个方面构成政府网络舆情管理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并形成紧密契合、逐层推进的工作流程。

1.制定详细而周密的网络舆情危机阶梯预案

详细而周密的预案,保证了在危机发生时有条不紊,获得最大程度的主动权。除了制定《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总预案》外,还可以借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危机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每一等级都由不同级别、不同范围的力量参与到危机应对中,根据危机的等级,调动与之对应的资源和力量进行危机化解。

2.尽快实现网络立法

网络立法是净化网络空间,减少网络情绪型负面舆论的有效保障。国外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启示,美国参议院于1995年6月通过了《传播净化法案》。新加坡政府则规定,新加坡的3家ISP(网络服务供应商)和拥有网址的政党、宗教团体和个人都必须在新加坡广播局注册并接受其管理。其管理的内容包括“可能引起对政府痛恨或轻视的内容,或煽动对政府不满的内容,以及危害公共安全和国防的”等等③。

3.保持信息的公开通畅

有关研究显示,当权威信息缺失时,就给小道消息传播提供了契机。因此,当网络舆情危机出现时,要最大程度地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利用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个有效举措。通过新闻发言人,既向公众传递了权威信息,又将信息内容归口到“新闻发言人”这一权威信息源。

4.发挥“舆论领袖”的积极引导作用

根据传播学规律,“舆论领袖”在影响受众的态度方面,作用明显。尤其当网络上出现海量的信息时,一般公众往往会无所适从。这时候,他们更需要权威的“舆论领袖”的声音作为自身决策的重要依据。就目前我国一些较有影响力的论坛的参与情况看,培养论坛的“舆论领袖”,利用这些“舆论领袖”来引导网上舆论,已成为普遍做法。这些“舆论领袖”有见地、有代表性的发言一般被版主用醒目的字号和色彩加以强调,放在网页的突出位置,以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

5.强化网络“把关人” 任何信息传播,都是信息选择的过程,其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把关人”。网络把关人包括网站编辑、网管等,在信息选择、引导舆论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网络把关人应是信息提供者、信息引路人、信息规范者和监督人,设置好有关话题或议题,吸引终端上的个人参与到公共话语空间,通过自由热烈的网络交互,及时的新闻报道,再加上详尽的事实背景材料,对不同空间的话语进行整合,在交流中引导大众舆论,促成正确舆论的形成。在把关中,切忌简单粗暴地删帖,要注重运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引导艺术,使网民产生理性和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

6.加强技术在网络舆情引导控制中的作用

常用的网络技术手段包括对IP地址的监测、跟踪、封杀;网管的全天候值班监测,对负面消息进行及时清除;运用智能型软件进行敏感词组的自动过滤;对论坛发帖的延时审查及发布;对国外敏感网站浏览限制;部分重要论坛实行实名认证制度等。尽管这些做法会引来种种争议,但至少在短时期内依然是网络舆情引导控制的有效手段。

7.探索网络舆情联动应急创新机制

初步设想是,由网宣办牵头,负责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每天或每周按部门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整理,针对各部门的情况,提供简单的舆情监测分析报告,及时向各职能部门进行反馈。或者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内部信息系统”,网宣办位于该系统的核心,负责将每天监测到的信息分门别类地传递到各职能部门。具体职能部门通过该系统,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和本部门有关的最新网络舆情,并对这些舆情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研判,决定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应对。当出现重大危机事件时,由各部门抽调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加入到网宣办的工作中。专业人士的加入,体现了具体职能部门对危机事件的重视,也体现了政府高效执政的姿态,对尽早化解危机,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杜骏飞主编,《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第216页

②李琼瑶,《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7.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联动机制 篇七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联动机制

高职院校的“青马工程”联动机制, 就是要以增强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实效性为根本目标, 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为核心理念, 打造教育主体、教育载体和教育资源的整体合力, 不断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实效性。

一、校内教育的联动机制

当前“青马工程”的实效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也存在合力欠佳的问题, 进而直接影响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整体效能。高等院校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主要阵地, 首先应该打造校内教育的联动机制。整体推进“青马工程”不仅仅是共青团组织的政治任务, 高校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都有责任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贡献力量, 并且形成合力。

(一) 党团联动, 增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成效

“青马工程”本是高职院校党团组织的共同使命, 而当前高校党团组织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面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 使培养成效大打折扣。因此, 构建“青马工程”的党团联动机制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在“青马工程”中的党团联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党团组织“青马工程”工作机制, 包括三大方面: (1) 党团的共同负责, 将“青马工程”的实施状况列入党组织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作的考察范围, 形成党团组织齐抓共管“青马工程”的良好局面; (2) 党团组织的分工协作, 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青马工程”的良性运转提供必要的人员配备、经费支持等; (3) 党团组织的沟通交流, 共同促进更科学有效地落实“青马工程”。

2、通过“青马工程”优化“推优”机制。以大学生骨干学校为共青团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的必要途径, 即凡“推优”的共青团员必须经过大学生骨干学校培训并考核优秀, 通过“青马工程”实现“推优”制度化, 充分发挥团组织在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考察和考核等方面的全程全方位作用。

3、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包括 (1) 阵地共建共享, 衔接大学生骨干学校和党校, 逐步形成日常教育—团校—党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体系; (2) 教师队伍建设, 以适应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需求为目标, 共同推进主体教师队伍建设; (3) 资源共建共享, 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资料信息库, 选择符合培养目标、适应青年需求的书籍、报刊、杂志等组建学习资源库。[1]

(二) 理论武装, 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实施“青马工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渠道, 全面、系统、生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可以夯实广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要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效性, 必须首先确保理论学习的长效性, 而其关键在于创新主渠道教育。

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课程、教材和教师队伍建设, 不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传播给青年学生, 在高校持续兴起学习、宣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潮, 牢固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大学生中的群众基础和现实影响力, 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广大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规律, 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接受心理, 用深入浅出的内容、喜闻乐见的形式、灵活多变的方法、生动活泼的语言、令人信服的事例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 把枯燥的内容生动化,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

(三) 管理育人, 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青马工程”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通过辅导员或班主任在课堂之外有计划、有目的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活动, 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最基本的途径,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3]

全校的政工干部、辅导员、班主任乃至全体教职工, 都要自觉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的工作任务, 广泛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要加强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而且要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其加强自我教育与修养。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传播、行政管理、生活服务等工作中, 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中。要在加强高校党建的过程中注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 使高校学生党支部和“青马工程”形成联动建设的新局面, 从而有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应贴近社会和学校的实际, 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 将培养大学生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与塑造其人文精神结合起来, 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 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青马工程”的要求和主题, 选用富有时代特色, 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方式进行。

(四) 环境育人, 在校园文化中服务“青马工程”

为了把大学生骨干更好地培养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需要创造优良的校园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催人奋进的育人环境.必定会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和催化作用。

高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积极营造全校“关注‘青马’、培养‘青马’”的文化氛围。为此, 应该加大对“青马工程”的宣传力度, 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加“青马工程”。在学生中间要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 用“身边人、身边事”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

高校应该把“青马工程”融合到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去, 寓教于乐, 寓教于境。要丰富活动形式, 如通过专题报告、学术讲座、知识竞赛、学习论坛、理论研讨、读书报告、政策宣传、演讲辩论、图片展览、文艺汇演等形式把马克思主义教育广泛渗透到文化活动中去;要抓住活动契机, 在重要节日期间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活动;要突出活动特色, 根据大学生兴趣爱好、学校的资源优势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赋予校园文化活动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和时代特色。

二、校内外教育的联动机制

“青马工程”不仅仅是高校独自承担的艰巨任务, 人才培养的各级力量和全体社会成员都应该发挥积极性与创造性, 共同促进“青马工程”的开展。

(一) 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的联动

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上, 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的互动, 首先要强化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企业必须承担应有的功能,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将是企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骨干力量, 更需要企业倾注心力加以培养。其基本理念是通过加强学校育人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对接、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互动, 发挥企业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的应有功能。主要可以通过四种形式实现:一是吸纳企业专家参与, 即邀请企业专家承担一定的教育任务;二是吸纳企业文化元素, 结合企业特色, 整合教育内容;三是通过在企业建立实践基地, 在专业学习和志愿服务中加强实践磨练;四是密切校企联系, 加强学生毕业后的跟踪培养, 切实促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4]

(二) 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联动

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家庭环境的教育资源。家庭环境的熏陶, 不仅影响子女的个性发展, 而且对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 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平台, 重视家庭教育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的作用。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也要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动。社会要营造关心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氛围, 打造有利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各种环境。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努力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要创造一个更加民主有序, 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 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创造一个有利的基础。是要创造一个积极向上, 健康高尚的文化环境, 以提高广大青年的素质, 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5]

三、培养工作体系的联动机制

(一) 理论教育与实践砥砺相互促进

“青马工程”首先就是一项理论武装工程, 大学生真学、真懂马克思主义是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前提。高校在实施“青马工程”的过程中, 每年要对大学生骨干进行不少于一周的集中理论学习, 邀请专家学者, 政府官员, 资深专家等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举办形势报告会, 分析社会热点问题, 提高大学生骨干的理论素养和辨析能力。学习内容的设计上, 要本着既牢牢扎根专业, 又广泛开拓视野;既提升理论水平, 又锻炼实践能力的原则。

实践锻炼是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根本动力。要通过挂职锻炼、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形式, 引导大学生骨干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 增加基层阅历, 了解社情民意, 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树立群众观点,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理论培训部分帮助青年学生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将所学理论成果自觉应用于实践环节, 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成果的学习和理解, 全面提升大学生骨干的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实践砥砺可以进一步提高青年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动手能力, 可以提高学生的业务工作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自觉走与实践结合、与群众结合的道路, 并在实践中运用和检验理论学习的成果,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二) 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

网络化给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带来了新的挑战, 也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效率的提高、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实现平台。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网络高度发达给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带来的正面与负面影响, 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 降低负面影响, 积极发挥网络化的正面作用, 加强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网络阵地建设, 构建网上网下互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体系。

要紧扣大学生学习、生活网络化的特点, 建立大学生骨干培养专题网站, 建立大学生骨干QQ群, 开设博客、BBS, 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 实现学员学习交流讨论网络化、日常化。优化结构、丰富内容, 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和网上学习的趣味性及实效性, 及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 把网站办成学习、交流、工作的网络平台.要抢占网络平台阵地制高点, 加强马克思主义“红色网站”建设, 唱响网络马克思主义教育主旋律。

在注重网络载体和网络教育的同时, 着力构建网上网下互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晓慧等.“青马工程”:高校党团联动的新载体[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02.)

[2]郭超, 李廷宪.构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长效机制基本框架的思考[J].井冈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1) .

[3]张悦.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关系[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 (04) .

[4]董陶陶, 杨晓慧.分众化理念下的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5) .

8.保护儿童,需构建全社会联动机制 篇八

本刊:当前校园儿童性侵事件频繁发生,除了家庭原因之外,您认为导致这些悲剧的其它原因有哪些?

丛主任:最近在校园里接二连三发生性侵事件,这样的事件不是偶发的,它透射出很多问题。

首先这是一种社会不良风气的表现,校园不是一座孤岛,是和社会融为一体的,某些社会上不良的歪风邪气就进入到了校园里。使孩子被动的接触到了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个别教师做出违背师德的行为。

第二,儿童保护理念没有被真正落实。儿童保护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虽然大家都知道在《儿童权利公约》里提出了儿童有受保护的权利,但在实践中,很多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现在学校还是很重视应试教育,重成绩、轻道德,这一点不仅反映在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上,也包括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上。在教师准入制度上,对教师的道德评价标准还是概念性的,并没有从具体要求上落到实处,并且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监管不力,只注重教师的教学质量,忽视了师德的建设。

第四,由于儿童自身保护能力弱,很多孩子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缺乏系统的性教育,没有足够的警惕性。学校的一些教师利用其特殊身份,利用学生对他们的信任,大施淫威。遭受到性侵的孩子迫于施暴教师的威吓,不敢反抗,不敢告诉家长,也助长了这些人的有恃无恐。

另外,就是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来约束这样的行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19条明确规定:各国应保护儿童免受身心摧残、伤害或凌辱,包括性侵犯。很多国家对这类问题都有非常具体、明确的规定,对此类犯罪实行严厉的惩罚,但我们国家还缺乏科学合理的鉴定、处理、制裁等一系列方案。法制上缺乏威慑力,这样就使不法分子产生侥幸心理,使他们有机可乘。

从观念到实践,全社会行动起来

本刊:您提到了不良社会风气给儿童带来的伤害,您认为我们应当营造什么样的社会环境,采取哪些举措来预防儿童性侵事件?

丛主任:从儿童保护理念宣传上来看,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特别的关心和爱护,但在我国“儿童优先”的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保护儿童的理论与实践还没有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我们的媒体大力宣传“儿童优先”的理念,营造有利于儿童权利保护的舆论氛围。

在儿童保护的实践上,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应在儿童保护的问题上进一步强化,把对儿童的保护体现在生活的各个细节、环节上。

从法律层面上来说,法律要严明,条文清晰,树立权威性。在性侵这一点上,西方的法律是非常严厉的,性侵者经常被判无期或终身监禁。只有严厉的法律制裁才能使不法分子产生敬畏心。

从教育层面上,要严格教师考评制度,严把师德关。教师应该为人师表,应该为儿童做出榜样。所以,对于教师的要求应该是非常高的,要有教师的准入制度,应该对教师进行严格筛选。入职以后应该加强教师的道德方面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不是一时一刻的,应该是贯穿始终的。

对于儿童主体来说,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和学校要把对孩子的性教育和人格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除了针对不同年龄儿童进行相应的性教育外,还要特别加强对孩子的品质教育。尤其是从小要对孩子进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等等的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以使孩子增强抵御社会侵染的能力。

从家长角度来说,对于孩子,家长除了要做到基本的陪护、监管等事情外,还有几点要注意。家长要关心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了解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身体、行为习惯的变化。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和孩子谈心,和孩子成为朋友,让他们愿意把自己内心的小秘密和家长分享。还要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建立起自尊自爱自立的价值观。另外也不能对孩子实行过度的保护,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是关键。

总之,我们应当建立完善的全社会联动机制,由社会各界共同组成一张保护网。当儿童受到伤害和遇到困境的时候,应该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需要更多的机构来对儿童提供援助和支持。不仅是与儿童相关的组织机构及工作人员,每一个成年人都肩负着这个义务,都应对他所接触到的儿童负起保护责任。

对孩子的性教育要科学化

本刊:性侵事件让我们反思儿童性教育的缺失,您认为开展性教育有哪些注意事项?

丛主任:儿童性教育是儿童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项内容,过去我们总是把它神秘化、禁区化,这样就造成了性教育的缺失。在对儿童进行性教育时,教育内容和方式必须和他们的生长发育阶段相一致,这样,才能获得科学、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在幼儿阶段时,可以通过图画、穿衣等方式让孩子对性器官有初步的认识,知道性别差异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要让孩子逐步认识到两性关系,学会正确处理两性关系。对于学龄的孩子,可以通过生活中家长的引导,通过相关书籍、学校开设的性教育课等方式让他们获得科学的性教育。另外,性教育的内容分为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三部分。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必须三者兼顾,不可偏废。只讲性知识,忽视了孩子性心理的辅导和人格层面的教育都会导致性教育的失败。从海南发生的性侵事件来看,对于儿童,尤期是女孩子,教育她们自尊自爱的道德品质是她们免受性侵的很重要的一道防线。另外,父母要以身作则,在家中语言要文明,行为要端正,夫妻在孩子面前不要有过分亲昵的行为。

家长不必过于担忧和焦虑

本刊:频繁的性侵事件后,很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安全过于担忧和焦虑,您对这些家长有哪些建议?

丛主任:儿童性侵事件陆续曝光,一些家长产生了焦虑情绪,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到伤害。这种忧虑我们能够理解,但也不要草木皆兵,还应理智地看待。道德败坏的教师毕竟是少数,优秀的教师还是绝大多数的。一方面家长要有相关的防范措施,同时也应树立对学校的信心,相信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之下,学校必然会重视起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儿童免受侵害。

另外家长的焦虑情绪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在日常的言行中,焦虑会“传染”,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长期处于焦虑情绪中,孩子无异于承受着另一种伤害。与其杞人忧天,不如未雨绸缪,家长要把无谓的担忧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切实有效地负起保护孩子的责任。

上一篇:旅游开发公司管理制度下一篇:在全县乡科级领导干部经济发展培训班上的讲话